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文修养的重要性

篇1

0引言

美术编辑在出版社的主要工作职务是书画插图设计、编绘画册、封面设计、排版、新闻漫画、标题设计、色彩应用、组织美术稿件以及书写没数字等,具有指导和培养美术编辑以及独立组稿的能力,是当代出版机构内的核心部分。同时,作为美术编辑,艺术造诣与人文素养是他们自身必备的素质,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其主要包括了电脑操作技能、装帧印刷、基础绘画、对读者心理的揣度、文化底蕴以及多历史知识的掌握等。

1艺术与人文修养对美术编辑的重要性

艺术修养主要指的是美术编辑必须具有的专业水准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即审美、平面媒体的视觉艺术设计、美术、书法、艺术走向、艺术风格以及摄影的能力。在工作中,要想提升自身的能力、工作地位以及市场竞争力,美术编辑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艺术与文化修养,以艺术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才能树立美术设计风格。专业素质作为美术编辑的艺术技能,必须具备艺术精神和艺术创新,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才能够使设计达到艺术化的效果,故而深厚的人文修养是作为一名美术编辑必须具备的。同时刊物、书籍作为社会文明以及人文气息的传播媒介,使得人文修养在一些文学性浓郁的书刊中显得更加的关键。其主要原因是书籍需要将内容与美术效果有机融合的前提是对书籍的主旨与立意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将文章的精神内涵呈现,并凸显出设计的含蓄美观和鲜明的主题。由此可见,艺术与人文修养对美术编辑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美术编辑的人文修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方面,美术编辑作为当代文化传播的载体,必须以党的文化建设方针为基础,抵制非科学产物和错误的政治论点,坚持正确的政治理念。这就要求了美术编辑必须具备明辨是非的观察力与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即明确高雅的风格格调、正确的借鉴和参考文章或图片、符合当下的政治环境要求。二是文化方面,美术编辑只有不断地积累和掌握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才能满足设计内容与艺术技法的和谐统一。三是沟通方面,基于美术编辑室出版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具备文字编辑、图像设计的能力之外,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团队合作的有效性。四是道德修养方面,良好的道德素质是美术编辑必须具备的,这样才能在设计风格中体现出积极、健康、美好、阳光、向上,呈现给读者赏心悦目的效果,同时推进社会的文明发展。

目前一些美术编辑由于业务的繁忙,学习、参与社会实践以及深化探索的机会也随之减少,使得学养与艺术实践体会得不到不断地给养,使得美术编辑的工作处于枯萎和死板状态,鉴赏能力下降、审美修养也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在专业技能水准上,部分美术编辑产生了思维惰性和思想上的偏差,将编辑工作依赖于电脑,如使用Photoshop等软件制作、挑选模板和图片等,使得在美术院校学习的动画专业设计逐渐被荒废,而电脑却成了工作的主体。而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美术编辑忽视了三个问题,一是电脑软件是具有艺术创作能力与审美能力的人编写的,假如自身不具备一定的艺术与人文修养,则将无法理解电脑图案的深刻内涵,在进行图像设计的过程中,就无法与艺术产生共鸣。二是电脑是有美术编辑去操作的,若不注重艺术与人文修养的培养和提升,最终的设计将无法符合艺术气息与审美标准。三是忽视了读者对设计的审美感受,使得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图像的拼凑设计作为了重点,而忽略了设计所呈现的艺术效果。

4提升美术编辑艺术与人文修养的具体措施

提升美术编辑的艺术修养体育人文修养应该将重心放在“做”和“为人”这两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必须进行不断地语言、性情、好学、韧性、勇气与深思的修炼,借此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1)修炼性情。作为一名美术编辑,假如在性情上存在嫉妒、愚痴、傲慢、残存贪以及邪见,在编辑工作和与人沟通中刻意隐藏,也会将其本质暴露,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生活中的真善美难以在编辑中得以展现,进而导致书刊的内涵与主旨得不到真实、准确的表达。因此,必须使美术编辑的性情趋于高尚、谦恭、善良。

(2)修炼语言。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和方法,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好感。在美术编辑工作中,假如存在沟通障碍,就会影响编辑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由此可见,提升语言能力是提升美术编辑人文修养的关键。

(3)修炼好学的精神。俗话说:学海无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要想提升自身的能力,并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的新鲜事物,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使思想与时俱进。作为美术编辑,要想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就必须把握时代的审美先锋,不断地充实自己,养成良好的好学习惯。

(4)修炼韧性。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多方面的打击和赞美。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只接受赞美,而不接受指导、伤害、批评、指责等,这样是得不到进步的。美术编辑的艺术价值是由大众和读者来进行评价的,当设计诞生之后,社会上总会出现褒贬不一的声音,因此,美术编辑必须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社会的舆论,学会将负面声音消化,并从中获取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

(5)修炼勇气。有些人对于自身的见解不敢表达,并且没有敢做和敢担当的勇气,这样就使得在团队工作中,不能得到充分的信任,进而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作为美术编辑,在工作中,要敢于将自身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表达出来,同时对自己的表达负责,这样才能够促进设计艺术性的提升。

(6)修炼深思。凡事三思而后行,对于做事才能会事半功倍。美术编辑在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同时将设计的社会性与政治性充分展现,保证设计的完善性、全面性。

5结语

以上我们探讨了美术编辑工作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提升其艺术和人文素养的基本路径,我们可以看出,美术编辑艺术与人文修养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缓慢和长期的过程,美术编辑必须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使个人的感悟与修为不断地提升。在工作中,将艺术与人文修养作为必备的素质,同时不断的巩固和提升,才能使美术编辑在工作中将自身的职能充分的发挥,进而实现美术编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潘群.新形势下美术编辑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出版,2008(02).

篇2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医护理;课程设置

2013年3月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卫生厅颁布了湘中医药[2013]10号文件“湖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文件提出总体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15年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课程设置情况会影响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采取专家咨询法进行高等中医院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旨在为高等中医院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的课程设置的改革及完善提供思路和方向。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直中医院从事中医护理教育、中医临床护理的护理专家30人。专家入选标准为:主管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中医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工作10年以上,曾经或现在担任护士长职务。年龄35岁~40岁16人,40岁以上14人;工龄10年~19年12人,工龄≥20年18人;学历均为本科以上;职称为中级、副高级的专家依次为18人、12人。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1.2方法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工龄、工作单位、工作的科室等。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应用文献检索法、小组讨论法,在目前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设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问卷分为4个模块,分别为公共课(10项)、专业基础课(9项)、专业课(12项)、选修课(10项)。条目采取likert5级评分: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以重要性赋值同时满足<3.50、变异系数>0.2、满分比<20%作为剔除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重复选择权重更高的课程[2]。1.2.2收集资料的方法采取问卷咨询法及问卷访谈法等形式发放和回收问卷。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资料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系数专家的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专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充分表明专家对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本组专家权威系数为0.72~0.85,说明专家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权威性较高,其函询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重要性赋值均数和变异系数来表示。访谈的指标重要性分别为3.70~4.93,变异系数分别为0.01~0.30,说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高。

3讨论

篇3

关键词:高校 人文素质教育 必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99-01

一、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理性地认识世界、民族、社会以及人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促进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在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许多教育工作者过分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开设了一定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但开设较少,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管理松散,课时不充足,无法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无法达到强化人文素质的作用。导致大学生的人文知识面较窄,对哲学、艺术学、历史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第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以及人文素养,改变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第四,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享受,使人们过分沉溺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利益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加之父母的功利化教育理念与高校教育思想定位不清,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人文素质弱化。

二、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一)优化人文素质教育方案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当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以及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针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相关现象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学方案,有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其次,各高校应当注意将课堂教学作为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依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不同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开设哲学、历史、音乐、文学等相关课程,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有效结合起来,使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高校教学的整个过程。

最后,各高校应当注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树立人文素质教育理念。认真研究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认真学习省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先进经验,加强实践,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二)拓展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首先,各高校应当注意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育等有效结合起来,结合当前社会对大学生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求,确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以“文、史、哲、艺”为主题,定期举办人文素质教育讲座,树立人文关怀教育方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意识。

其次,各高校应当注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最后,各高校应当注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l展。

(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首先,各高校应当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的气质、修养与品德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各高校应当注意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其次,各高校应当注意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进行监督,对教育成果进行考核,依据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最后,各高校应当注意充分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这一途径来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蕴含的人文知识,准确把握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

三、结语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与文化教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各高校应当注意优化人文素质方案,拓展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动漫专业;人文素养;艺术素养

1 动漫行业现状及需求分析

动漫行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和扶持的新兴产业,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10个部委的《关于支持国产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国内动漫产业在短时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动漫专业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环境和专业前景,在未来必将得到迅猛的发展。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影视动画产值2010预计可达900亿元人民币,虽然在几年内迅猛增长,但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广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人才的培养,带动动漫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根本无法满足爆发性增长的市场需求,所以各地区不断地涌现出一大批的影视动画公司和影视动画基地,动漫从业人员的急剧增加并未带来我国动漫产业的辉煌发展,究其原因,国内动漫产业自主研发和原创能力较底,导致国内动漫产业以引进、加工和运营为主。目前进口的欧美、日韩动漫产品仍占据了我国动漫消费市场的主要份额。因此,培养专业的影视动画设计人才,大力发展影视动画事业,是满足社会行业需求、加速经济增长的必然。但如何培养原创型动漫人才成了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2 培养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当前动漫人才的紧缺使我国的动漫教育规模在短时间内急剧扩张,全国各地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遍地开花,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被投放到市场的动漫专业学生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动漫人才培养走上了快车道,人才质量却在逐渐下降。原因之一在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动漫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培养的动漫学生对中国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等知之甚少,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及艺术素养的培养,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转化,缺乏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缺乏人文精神,导致动漫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不高,没有稳定的核心价值观,缺乏原创能力。从业后无法满足动漫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更无法引领中国动漫走向国际市场。中国动漫的唯一出路就是坚持走原创道路,培养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是坚持走原创道路的重要途径。要发展中国的动漫产业,必须大力发扬、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这在当前的动漫产业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对高职院校的动漫学生尤为重要。坚持培养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是职业院校发展动漫专业的根基。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注意调整课程结构,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底子薄的现象,努力既提高学生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又提高学生的原创能力,培养原创型的复合性动漫人才,推动中国动漫积极发展,创造中国动漫的辉煌。

3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教育研究

在高职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要真正加强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必须进行如下方法和途径的尝试。

3.1 弘扬中华动漫文化,注重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

在中国的动漫领域中,要想成为一位原创型动漫人才,关键是要弘扬中华动漫文化,注重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中华动漫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五千年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动漫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动漫产业,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动漫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弘扬中华动漫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家园。加强中华优秀动漫文化传统教育,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动漫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与动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坚持不懈地抓好移风易俗,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有足够的文化资源可以挖掘,我们要掌握好、运用好中华动漫文化、传统文化,不能让他们成为别人原创性源泉,我们要在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上呈现出自己的原创性。我们要在弘扬中华动漫文化和挖掘传统文化基础上,创作出属于中国民众的原创性动漫作品,这样才更容易占领国内本土市场。大力推进中国动画文化品牌的确立,宣扬中国民族的动漫特色,是动漫产业辉煌的必由之路。

3.2 加强“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动漫道路,要求动漫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制订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原创型复合性动漫人才。进行动漫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课程安排。其一要增设专业创新性课程,树立“文理相通、文理互补、文理相长”的教学思想,确立优化动漫课程、推进素质培养,不断完善社会人文课程、实现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二要营造人文素养的大环境。在高度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赋予专业课程人文的因素,将动漫设计与人文的知识结合起来,赋予其更加鲜活的内容及思想深度。其三加强品德教育,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先要从自己、从身边做起,把认真学习,孝敬父母,关心集体提升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其四注重生活情趣和才艺的培养。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智体美劳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在人文素质的养成中有着重要的陶冶功能。以上是加强动漫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具备艺术素养,主要是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着其动漫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动漫设计人员为更好地从事动漫艺术创作,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不断学习、锻炼和培养。鼓励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内化人文精神,提高艺术素养。多读、多看、多想、多参观高质量的动漫作品是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加强艺术修养,除了欣赏优秀的作品,走近生活、走近社会也是必要的,但这不是普通的生活,需要你仔细观察,慢慢品味。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素材。动漫创作的灵感其实来自于生活、取自生活。动漫具有艺术特征,创作是通过艺术的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思想转化为具体生动,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它需要动漫设计人员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教育研究,应用其方法和途径,提高动漫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是全面推动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夏桂楣.艺术修养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5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就是所谓的专业教育,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科类院校注重培养的也是一些有针对性的技术人才,学生在教育上把掌握专业的知识当成了唯一的教学目的,在人文的素质教育上却没有实际的认识。加强科学的教育则是必然的,然而,过于重视科学的教育致使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失衡、脱节,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缺失,如今社会的进步,只想要单单依靠科学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工作者的社会道德与良知、人文教育与关怀,如果单单只依靠科学的发展,没有人文素养的发展,则一定会导致人格的追求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在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包括了科学的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教育两种。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与社会以及人的自身上,会形成两种价值观与思维模式,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两种精神是互补的,科学精神教育人如何做事,人文精神教育人修身养性,相辅相成,使人们懂得事情的好坏,在该做与不该做之间如何进行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杨叔子教授多次说过加强人文素质精神的重要性,他说:“人文精神为科学引导方向;人文精神为科学提供动力;人文精神为科学开辟原创性源泉。”当今社会中,人文精神发展应当与科学的发展相适应,但是科学教育升到了较高的层次,人文素养就开始逐渐降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犯罪高科技化、资源的过度消耗与生态环境的不平衡等等,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断下滑,不仅带来了诸多的影响,还导致了我国的高素质人才的缺失,不利于长远的发展。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不正确认识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都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与反思,高等教育问题必须改变现在的状况,否则在日后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且作为一个大学教育方面的工作者,尤其是领导与教师,也应当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升工科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途径

2.1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的教育相结合,逐渐渗透人文精神在提高人文素质上,不仅仅只依靠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这一类人文学科的课程,人文素质体现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价值,隐藏在各类学科。就算是在纯专业的学科内也是有人文价值的存在。虽然看似理工科类更多的是逻辑上的推演、理化的实验,似乎是跟人文相距甚远,但是经过深层的挖掘与分析,可以看出,每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限度的社会背景,也跟科学家的辛苦钻研息息相关,同时也都离不开一定的思想指导,所以,理工科类院校的专业课也都有着爱国主义的体现、科学道理的论证、伦理学的背景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发展,例如在数据挖掘的学科可以从古代的数据挖掘的高手,像刘伯温、赵列文等谈起,一直叙述到现代的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方法讲述数据挖掘的整个发展史,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向上进取的科学精神。任何一门专业学科都会有一个不断生产、不断发展的过程,经过无数的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不断的追求才得以发展,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内涵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的执著精神与努力奋斗的精神。

2.2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师资力量的保证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教育素质的实施者,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想要提高与培养理工科类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师资团队的修养以及素质也是相当关键的。教师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时才能深刻地认识到身为教师的职责与意义,才能真切实际地领会到自己身上的重大责任,才会真正地自主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自己的学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具有实际意义的人文作用。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他的学识与教育水平上,具有宽广的知识层面与学术水平的教师,在授课时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对于自然与社会、思想与思维上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在人文素养上的启迪与享受,教师也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学识,才能一直站在发展的前沿,指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启发学生思维、开阔视野、不断进取。

2.3加强学校的人文建设,发挥校园内的人文氛围达到对学生熏陶的作用校园内的人文环境主要是透过人际关系、活动环境、自然环境条件所体现的,在校园的建设上,不仅要凸显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环境,还应该在建筑的设计、自然景观、艺术景观的布局上融入人文文化,显示人文情怀,让学生置身人文环境,随时感受到人文环境的熏陶。校园的文化内涵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具有其他课程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多种功能,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因为工科类院校的人文色彩相对淡薄,所以在这类院校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更应该得到重视。浓郁的人文环境氛围,既可以使理工科类院校的大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发,还可以陶冶情操,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开展校园文化,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与教育。

2.4优化环境,发挥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对理工科类院校学生的积极作用在人文素质的教育上,学生会受到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需要各界的大力支持,这也是一个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问题,是一项整体工程,不是只依靠院校就可以解决的。在现在信息化与数字化的不断渲染下,现如今的大学生更加直接全面地了解与接触社会,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权力与金钱往往受到重视,在家庭教育上也有着局限性,这种社会风气就对当代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上,不仅要优化内部的人文环境,还应当透过政府的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以及提出相应的措施,借助传播媒体的大力推广来优化外部环境,充分发挥社会与家庭在理工科类院校里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的积极作用。

3总结

篇6

一、教师要努力开发各种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差异性。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教师必须积极整合各种学习资源,不断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扩大知识面,才会对各种人文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人文素养才会得到提高。

语文是一门大学科,涵盖很多内容,综合性比较强,和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开发利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学生自然会有深厚的人文知识积累。语文学习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既有课内资料也有课外资料,包括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而课内资料主要以教材为主,课外资源主要包括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历史资料、期刊杂志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讲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会对人文性的教学内容产生更多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鲁迅先生的《社戏》这一课时,就可以将绍兴地方戏的特点及鲁迅的生活经历作一个全面的讲述,再联系学生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一些生活细节,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要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为了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教师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增加阅读量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包括一些社会调查,这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多进行人格方面的教育,注意渗透育人理念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人格方面的教育。健康的品性和人格是学生人文素养最基本的表现,教师应努力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品格的熏陶。对学生进行人格方面的教育是表现在很多方面的,比如说学生要有同情心、爱心,要学会宽容、能包容别人的不足,要懂得友善、懂得尊重别人等。

比如,教师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这一章节时,要让学生充分明白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要强化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去净化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从自我做起,不随便丢弃废弃物,不随便破坏花草植被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爱护环境的活动,走进生活宣传环保的重要性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人类是自然界的成员,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再比如,教师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关于道德修养这一章节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伟大人物的高尚品德,从古今中外一些品格高尚的人的身上得到启发。如教学《纪念白求恩》,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白求恩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启发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学《多一些宽容》一文,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做一个懂得宽容的人,如何去体谅别人;教学《陋室铭》一文,启发学生如何洁身自好,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这些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绝好素材,应用恰当,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篇7

[关键词]工科学生 提高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34-02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即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则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所谓人文素养,即具有的人文科学的一般知识水平和一般的人文科学领悟与研究能力,综合地体现为一个人由其人文科学知识底蕴而体现出来的精神实质――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品德情操、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包括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等等。它是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形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求善求美的活动,具有理想性、价值性;是对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的追求,注重人的感性和情感,注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人文科学的对象并不是整个世界,而是世界的一个特殊领域,即属人的世界,重视人对自身本性特质和生存发展需要的体认,它有着自己特殊的逻辑和功能。历史上,苏格拉底就把这种原则作了普遍的贯彻,真正把关怀、研究和认识人类自己作为哲学的主题,并建立起他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系统的以人为中心的哲学理论。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把这个原则作了身体力行的贯彻,达・芬奇等人既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奇迹又是人文领域的灯塔,成为那个时代从而也是今天我们这个时代令人仰慕的巨人。但自从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科学与人文便分道扬镳,科学踏上了快速发展来不及反思的火箭直奔现代社会,但当代人的人文修养对科学发展的掌握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科学教育中,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我们国家的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也同样亟待改进。

如果认真思考,不难发现,我国工科大学在人文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大学中的文化陶冶过弱,使得大学生人文修养欠缺;第二,现在大学中的专业教育过于狭窄,使得学生的学术知识眼界不够开阔;第三,大学中的功利主义导向非常严重,表现为学生很多时候急功近利,很多学生缺乏较为全面的素质培养与较为扎实的基础训练;第四,当今社会要素的共性制约太强,使得学生个性的发展极为不足。而且,从较为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会发现,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他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深浅以及技能的熟练与否,而且也在于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提高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当前工科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缺乏的现象,亟待加强

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内在需求,也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对人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从国内高等教育的实践来看,我国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基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内涵,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社会不良现象。造成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传统的体制、传统教育的模式特别是大学中的文理分科,使得大学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一直是在科学教育上花费大量心血,最后导致人文教育非常薄弱。高等院校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使工科学生所受的教育始终偏重于科学教育,并且学生个人受功利主义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往往会过多地关注专业学习,却忽略了自身人文素质方面的提高,这样就使大多数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偏低的状况更为明显。因此,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亟待加强。

(二)提高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随着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各门学科不断高度分化的同时又不断高度综合,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现在人们的普遍共识就是:当今时代人才质量,不仅要看人才是否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看他们是否具有完善的个性、具有较高的伦理道德水平、与时代同步的现代观念意识、高度而全面的人文修养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对工科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有较高的人文情怀。然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和弱化使工科学生缺乏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被局限于某一专门的知识领域,缺乏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因此,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加强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是培养面向未来发展的高素质工科人才的极为迫切的需要,是当今时代世界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提高人文素养也是工科学生快速成长迎接新的挑战的需要

人文精神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人文精神可以引导科学发展的方向。科学是一项求真的活动,但科学的真不能保证科学方向的正确,不能保证人类生存的价值实现。其次,人文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创造性的想象力、联想等思想来源源头就是人文思想。此外,人文精神是科学实现开辟原创性的源泉。简而言之,也就是科学是用来告诉我们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做事,而人文却是用来修身养性的,它会使我们懂得一件事情的价值如何,该做或不该做。所以人文思想是科学发展之本,科学技术若脱离人文精神,将失去正确的方向。因此,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第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不可避免地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提出了新的考验,它使现代人类进入了一个网络社会。理工科大学生无疑是当今时代网络社会这一虚拟社会的主要群体。在网络世界里多元文化共生互渗,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并存共生中,网络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副作用也就充分显示出来。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对话和互渗、融合,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而且影响到我们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并导致思想价值观念的混乱。工科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在网络世界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第四,我们社会面临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利益关系面临调整,必然会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对价值观念、利益冲突、行为方式的分析、比较、判断和选择中,工科学生如若并未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应对未来社会结构转型的负面效应,就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应对社会各种挑战的能力实属必要。

三、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对策

(一)改革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

要提高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工科院校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等都有必要作相应的改革,彻底扭转人文教育在工科院校遭遇冷漠、淡化的不良局面,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比如要重视和引导人文教育理念的创新;在各种教学计划中有必要增加人文课程的安排和课时,增加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生命哲学以及艺术欣赏等课程;增加人文专业的投入比重等。

(二)弘扬校园文化,建设人文校园

应在建设学校教学设施等“硬环境”的同时,不断加强“软环境”,也就是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使得整个大学校园能够浸润在多层次、高品位以及高格调的文化氛围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还要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活动,不断拓展人文教育的思想空间和思想内涵。在工科学生中开展各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突出的文化活动,课堂空间得以拓展,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一点点地接受文化素质教育,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三)大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并以此来引导学生

我国大学教师实际上担负着培养“社会人”的重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是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因此要培养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大学教师首先必须率先垂范,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做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行知识传授和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这是必需具备的先导条件。

(四)工科学生要自觉地多渠道汲取人文知识,来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工科学生应当充分利用高等学府以及现代技术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条件学习丰富的人文知识,关注时代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领悟并转化为人文素养,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德有识的现代人才,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增强自身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奉献自己的才智。

[ 参 考 文 献 ]

篇8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对于基于人文精神培养的政治教学对策的提出意义重大,并且起着基础性和方向性作用。在高中政治日常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政治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会直接影响政治教学策略的实施,关系到学生的政治学习成效及政治教学效果。合理的政治教学目标必须将政治知识的传授及人文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除了要不断丰富高中生的政治知识和提高学生政治学基础能力之外,还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她们良好的人文精神,使得他们更开朗阳光,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并用积极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完善,并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政治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基础的政治知识时,要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政治知识,逐步树立良好的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积极挖掘政治教材

基于人文精神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需要积极探寻渗透人文精神的载体,而高中政治教材就是承载大量人文因素的丰富资源,也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分析政治教材,并在其中寻找人文精神教育的影子,在引导学生学习政治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使得学生对人文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今后学习中自觉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善于将政治知识融入内涵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实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有效融合,真正落实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这一重要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人文精神教育角度分析经济活动,从而理解经济活动是一种人文活动,而市场经济中的原则也属于伦理道德范畴。教材中阐述的如何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诚信原则更体现出具备极强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例,如“红心鸭蛋”、“三鹿奶粉”等和政治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进而促使学生将知识学习上升到人文精神层面。

3.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基于人文精神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加强人文理念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进一步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可以穿插以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为主题的选修课、参观学习、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巧妙地渗透人文精神,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政治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本质,并实现思想的升华。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强调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政治知识,而是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在知识积累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了解知识的本质,有效树立人文精神。另外,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这对于人文精神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要求教师革新教学理念,有效地将人文精神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历史背景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和融入社会,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

4.提升教师人文修养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跨文化外语教学;学生;人文素养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能力,努力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1]。外语教学理应在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目前,我国一直不断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经过多轮尝试,高职外语教学终于摆脱复制大学外语教学模式,逐步明确高职外语教学目标是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可是,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密切往来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型人才,而跨文化外语教学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解决高职学生人文素养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本文旨在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跨文化外语教学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跨文化外语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与师资培训等四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跨文化外语教学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可行性。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参与国际事务,与各国间的交往日益密切。2015年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进出口总值24.58万亿元,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进口10.45万亿元,我国继续保持第一贸易大国地位,民营企业出口保持增长,成为出口的主力军。而我国高职学生就业渠道主要是企业,更确切地说是民营企业,因此,未来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较高要求。首先,我们先明确两个概念,何为人文素养,何为跨文化交际,再来探讨我国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一)关于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内涵

1.关于人文素养的内涵关于人文素养的内涵,在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例如,有“综合论”“学问论”和“根本论”等。概括其主要观点:一是“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综合而成”;二是“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2]”上述观点其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2.关于跨文化交际我国学者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认为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3]。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多个领域,不同学者对这一概念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论述。例如,Bennett、Bennett&Alle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个层次含义:“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4]”将“恰当”和“有效”作为评判跨文化交际表现的两个主要标准在跨文化交际学界已得到普遍的认可。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

近些年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得到职业教育专家和教学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如下问题:高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认知程度整体较低;高职学生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水平较弱;高职学生对跨文化的敏感度较低,对不同文化的兼容性和适应性不足;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自觉度较低[5]。另方面,高职生人文素养水平也不容乐观,高职学生存在着人文素养缺失、缺乏良好的人格修养、基础知识十分薄弱、缺乏理想与信念等问题[6]。根据高职教师们的反馈,高职院校缺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和理念,大多数尚未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高职教师缺乏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相关培训。这也是我国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整体薄弱的主要原因。

二、跨文化外语教学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无论是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还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国家贯彻的指导文件中都明确指出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7]。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学习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体验文化内涵,内化个人品质,以求实现“学会做人”,做一个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外语教学所具有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潜力是基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图1所示。的大方框代表文化,它构成语言和交际的环境,任何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活动都以文化为基础,同时反映文化。中间的椭圆代表交际,它以语言为主要渠道、文化为环境。内圈的小方框代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外语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因此外语教学具有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巨大潜力。语言的文化性质具体体现在两方面: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含义;语言使用离不开文化环境。通过这两方面的论述,外语教学就是文化教学的结论更具说服力。由此可见,外语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而且引导学生感悟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敏感度,不断内化自身人文素养。

三、跨文化外语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行动教学法和认知教学法等,遵循的教学原则是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是英语学习活动的主体,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相较于传统外语教学,跨文化外语教学方法有文化讲座、关键事件、文化包、文化群和模拟游戏等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可以归纳如下。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

随着世界各国间人们往来日益密切,跨文化外语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一门外语,而且要实现来自世界不同文化的人们有效沟通、消除误解、减少冲突,是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是文化传递的载体,文化为语言学习提供背景舞台,只有语言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的双赢。打个比方,跨文化英语教学好比是一枚硬币,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就像硬币的两面,只有二者合一,才能实现有效的跨文化英语教学。

(二)调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

传统外语教学中,尽管在课堂中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努力营造语言情景,但是由于缺少较为真实的语言氛围和恰当的语言输入材料,学生很难体验到跨文化交际所包含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因此,在进行跨文化外语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着重选择具有情景化的语言材料,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多种学习潜能和机制,调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将情景化与学习者的个人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促使他们对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进行反思,最终才能实现学习者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教材编写与师资培训

以上探讨了跨文化外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跨文化外语教学为语言教学和人文素养培养搭建一座桥梁。那么,为了能够保证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有效开展,这里有必要再谈一谈实现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两个重要因素:教材与教师。尽管我们一直强调不要被教材禁锢思维,要灵活选取教学材料,但是内容丰富、设计合理的跨文化外语教材确实对帮助教师和学习者进行语言和文化教与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在涵盖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突出文化特色,做到语言与文化内容的有机结合,增加适合学习者练习的情景任务,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解决跨文化交际情景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教师是跨文化外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关系到跨文化外语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不少学者关注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实施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例如,颜静兰撰写的《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口’与‘补漏’》一文中,笔者通过利用研讨会等机会,对高校外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不少外语教师本身跨文化交际能力较薄弱,有不少“缺口”,他们缺漏跨文化交际能力认识,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缺少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缺失跨文化交际知识结构,缺损跨文化交际教学新理念等问题[8]。关于外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普遍问题,只有得到国家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才能实现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和各国间的密切交往,迫切地需要熟练掌握外语又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高技能性技术人才。通过对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现状分析,总结制约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的原因。通过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本质论述,笔者认为,跨文化外语教学可以实现学习者语言习得,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的有效途径。此外,在实施跨文化外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其自身教学原则,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跨文化外语教学人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后,在跨文化外语教材编写和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深入开展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期待实现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的稳步持续提升。

作者:李杉 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A].

[2]赵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述评[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4):55-6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

[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67.

[5]孙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6(4):98-101.

[6]邓树生.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26):76-77.

篇10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目标;内容整合

【中图分类号】G723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高职语文作为高职学院开出的一门基础公共课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已开始意识到高职语文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并重新思考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一、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长期以来,人们通常把高职语文课定义素质课,但简单地把语文课说成是人文素质课,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些不妥。

首先,从理论上看,人文素质和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文素质指的是一个人成为人和人才的内存与主体的精神品格,也就是人文知识的内化。而"语文",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解释,是指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总和。两者固然有相通之处,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化,是人际交往的媒介,人文性是语文的显著特点,但把语文课等同为人文素质课,不论从内涵还是外延,都是不对的。

其次,从教学实践看,以人文素质教育作为课程名称会导致大题小做。因为人文素质内涵远远大于语文素质,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有教化、规范之义,应该说,大凡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均属于人文范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开设的课程与内容相符,可能会走入了"无边无际"的境地,在非常有限的课时里,开设这样一门涵盖面极广的课程,会使得教学内容难以确定,教学目标较为分散,尽管用课时强行地框定了教学内容,但仍然难以明确此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三,从课程层次看,高职语文的学科层次有着较为明显的特殊性,它应更注重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高职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提高文学修养。与大学语文相比,在层次上应相对降低,弱化理性思辨的内容,突出其实用价值。当然,高职语文与职高语文在学科结构和体例编排方面可以有相似之处,但内涵建设方面应进行调整,应更注重人文教育和知识的深度与厚度。

基于以上分析,在课程定位上,不能以大学人文素质修养等这样大而泛之的名称来代替高职语文,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科学教育只有与人文教育相通融,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养出"全人"。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较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

第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职业能力。语文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一方面通过文学欣赏,美感熏陶、思维训练等提高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应用文写作、提高文字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直接服务于职业需要。

第三,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高职语文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象的特殊性,把握好兴趣、知识、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的深浅度、难易度。在此基础上,我们把高职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除了突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外,还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听、说训练;还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交际中学习、捕捉、筛选和加工语言,在生活中了解和吸收生动丰富的语言文化,以此来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第四,开阔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高职语文是一门包容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有思想教育、人格教育的功能,又有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的效果。高职语文也应体现多元化的教育实质,对教学篇目涉及到的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思想教育等都不能忽略,突出语文课内涵的丰富性。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善于发现学生某方面的语文能力优势,在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发展语文能力的兴趣。

二、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

根据其目标定位,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内容分为三个板块:第一版块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主题为单元组织篇目,紧扣高职学生感到困惑和难以抉择的敏感和热点话题,围绕话题选择篇目,让学生在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通过领悟、讨论或实践,潜移默化地得到爱国主义、忧患意识、道德观、责任感、使命感、奋斗精神等人文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爱心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用正确观点认识社会,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第二版块为职场人生,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将来步入职场中应具备的一些素养,包括敬业精神、合作意识、诚信品质等,为把学生打造成"职业人"奠定基础。在这一版块中,尤其考虑了我院医护专业学生特别多的现状,特别强化了医卫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三版块是应用文写作,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总免不了要和应用文打交道。应用文写得是否规范、得体、顺畅,直接反映写作者的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修养水平。本版块旨在让同学们掌握一般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与技巧,能够选用适当的应用文种写出合体的应用文,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的需要。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把人文素质教育和语文训练和谐地统一起来,既要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要根据实际需要整合课程,深化改革,让人文性和实用性统一协调,相辅相成,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文安乐《大学人文素质修养》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8

[2]李霞芬.文安乐《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实用教程》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