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工业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工业发展史

篇1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门以计算机为基础,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学科,也被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它是社会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伴随着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深入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方面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全面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任然存在着一些列的问题,影响着它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它作为社会经济和技术高度发展下的产物,是衡量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近年来,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全面发展,涉及到我国各个行业领域,成为了我国国家政策和重点扶植的行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是为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总值,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机电系统的逐步成熟和稳定,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更加的多元化,发展方面更加明确,在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发展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据数据显示,我国的对外出口机电产品正在逐年的增加,出口总额不断的提升,使我国成为机电出口产品的大国之一,为我国机电行业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发展市场。

二、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行业的关联度减低。我国的机电业发展市场集中,产品结构单一,使机电产品在发展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容易受到影响和波动,特别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而言,市场和结构的单一都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其国际竞争力的降低。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我国机电行业以大中型企业为研发主体,但这些企业对于自主创新和产品的研发重视度不够,对于资金的投入不够,使行业发展确定资金保障和创新基础。第三,人才的缺乏。受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时间限制,在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人才的缺乏将会直接导致行业发展局限性。人才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中是主导者也是实施者,是技术的研发者和创新意识的构造者,对于产业的发展起着觉得性的作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才的参与,人才是保障其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对于提高产业发展技术,促进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未来发展中重视专业深度的培养,摆脱发展的局限性和单一性,积极的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未来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中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以适合未来对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市场的变化,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带动了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工程行业向智能化发展方向的转变。科学技术作为电子工程行业发展创新的根本,在发展中,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技术相融合,成为了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在改变了传统的机械技术生产模式的同时,将虚拟的电子技术应用在生产中,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作为国民支柱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机械电子工程行业过程中,要加大技术的研发,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机械电子技术的制造水平。结束语: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不断的壮大和发展,逐渐成为了影响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机械电子行业作为时展下的产物,具有相当乐观的发展情景。在未来的发展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加强对人才培养,提高产业的关联度,提高机械电子技术水平,促进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持续、稳定、高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建民;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产业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3期.

篇2

关键字:中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为了减少我国与外国在轻工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等差距,就必须对轻工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做出了解和判断,通过分析轻工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确定我国下一步的计划和目标,努力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本文就从轻工机械行业的特点和我国轻工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和探究,并对能促进我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的途径做一些讨论。

一、轻工机械行业的概念

1、轻工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对于轻工机械的定义,一般就是指能提供人们生活的一些消费品和一些手工工具的一个行业,按照轻工机械所加工的原材料的不同可以讲轻工机械行业划分为以农产品为原材料和非农产品为远材料的轻工机械行业,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轻工机械行业一般都是对食品等衣食住行的相关产品,而对于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机械加工一般都是对一些工业产品进行加工,生产一些文体用品和医药用品等日常消耗用品。

2、轻工机械的特点

轻工机械行业是一门应用科学,因此具有多学科应用、中小企业为主、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环节等特点,由于轻工机械是轻工业发展的一种新的方式,因此轻工机械是一门新兴的科学,随着人们对于工业设计的艺术感等方面的加强,更加加快了轻工机械的加工工艺的进步,轻工机械可以对一些材料进行精密的加工,在如今这个对消费品不仅要有物品本身的需要,还要有美学的价值,而轻工机械正好可以对这些产品进行一些美学的精加工;目前轻工机械在我国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轻工机械占到了总轻工机械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作为轻工业之一的轻工机械也就成了轻工业国民经济循环的一个环节,对于轻工机械加工的原料,有一多半都是来自于农产品,其余来自于矿产等,这就使轻工机械加工行业成了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

二、我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和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据相关部门统计,轻工机械在出口和生产的总量在轻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的产业,因此对于轻工机械的市场和企业组织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轻工机械在市场上主要有十一个大类,而在这十一个大类中,缝制机械在轻工机械中的发展势头最猛,是目前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轻工机械。

2、机械产品发展趋势

对于轻工机械的加工的机械产品的发展,无疑是在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科技化,先进的制造设备是高科技的重要参考之一,也是促进相关领域技术发展的重要依据,所以对于机械产品的自动化、数控化、高精度等相关方面发展成为了目前的主流趋势。

3、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轻工机械成为了劳动密集的产业,对于轻工机械行业的技术更新就更加快了,目前轻工机械行业是一个大的概念,轻工机械行业还可以细分成十几个具体的行业,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不一样,但是对于这些轻工机械行业加工出来的产品高技术化是共同的,轻工机械行业正在向着精密化、智能化、绿色化等相关的技术方向发展。

4、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轻工机械行业发展的加快和被人们越来越重视,轻工机械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了,因此对于轻工机械的管理也开始被人们关注,管理对于轻工机械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管理可以使轻工机械更加高效的生产,目前对于轻工机械的管理向着以人为本的管理和以科学的管理方向发展。

三、促进我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的路径

1、加快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轻工机械业

由于我国的经济起步较晚,因此在轻工机械行业等方面的高科技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与西方和日本等一些发达的国家的轻工机械高新技术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对我国的轻工机械产业建立一个老旧设备和技术的淘汰机制,国家颁布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来明确老旧设备和技术的淘汰标准,使企业在执行时有条可依,并且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轻工机械产业的投入力度,这可以加快产业老旧设备和技术的淘汰速度,争取在三年内对传统的轻工机械产业完成基本的改造,对于轻工机械产业技术设备落后、资源消耗巨大、环保等不合格的产业区进行彻底的淘汰,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的轻工机械产业是我国对传统的轻工机械老旧设备和技术淘汰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轻工机械发展的趋势。

2、实现生产业与轻工机械业的协调发展

在进行轻工机械产业的发展时,不能盲目的进行技术和企业的改革,还应该注意把实现的生产与轻工机械的发展协调起来,通过拉动内需和开脱一些国际市场来提高市场的需求带动轻工机械的发展,这样的方式才是一个协调的、完整的、可持续的发展,目前过年进行的家电下乡工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拉动了我国的内需,这对于轻工机械行业的带动是很明显的.

3、以自主创新推动轻工机械业升级

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我国轻工机械产业的技术发展,都不能离开自主创新,只有自己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的利益,通过政府的鼓励进行重点技术的突破和轻工机械设备的生产,使轻工机械产业的高新技术自主化,通过产业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使轻工机械产业可以持续、良好的发展的同时,加快轻工机械相关技术的自主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再带动轻工机械的升级,使我国的轻工机械更好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液压传动系统实际上上一种通过液体的来进行能量传递、转换以及控制的传动形式,此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分别是调速范围广泛、功率密度较大、控制性能较好以及容易实行自动化等。此系统在冶金机械、工程机械以及军事工业等很多领域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液压系统也具备着工作效率低和温升高等缺点,对工作的稳定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还出现了较大的资源浪费现象,因此,要高度关注液压系统中的节能技术。

一、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

1.1变量泵控制节能技术

变量泵控制节能技术一般都在施工复杂困难的工程中应用,经过一直以来的经验表明,节能的作用在工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工程机械施工面临空间具有局限性的现象时,可以通过调节变量泵的排量来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也可以采用控制压力感应、机械发动机的功率调节等方式来节约能源。在进行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中变量泵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时间短、节能作用大的优势,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变量泵有排量控制、LUDV控制以及LS负载敏感控制三种类型。

1.1.1排量控制

排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指运用直接上改变排量的方法,让控制压力能够达到需求的排量值。排量控制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负流量控制。在初期负流量控制系统主要体现在液压挖掘机中,在挖掘机使用的过程中减少开中心六通多路阀工作中出现的旁路节流损失的现象。负流量控制系统在使用时能够有效的减少在最大流量和功率下的能源消耗,与传统的恒功率变量控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负流量控制系统通过节流调速改变容积调速,促进整个系统节能效率的提升。负流量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采集点位于主控制阀的中位流量输出端口的位置,在系统的旁通回路,当遇到主控制阀的运行导致节流口流量变多时,节流口前方的压力就会提升,这样活塞把阀芯能够推到左侧,系统的工作口就会变成右端。整体上就是指在泵出口的部分油液可以通过右端工作口进入到活塞内部,当活塞在向左侧移动时,泵的输出量就会减少。另一种就是当节流口的压力降低时,泵的排量增加。

第二种正流量控制系统,这种系统在操作的过程中运用先到压力实现转向阀和泵排量的调节。正流量控制系统的压力信号在先导阀中发出,这就实现泵和控制系统的统一结合,在敏感度方面要高于负流量控制系统,节能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1.1.2LS负荷敏感控制

LS负荷敏感控制系统把输出的压力流量以及负载的需求实现统一,从而实现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的提升。在这一系统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关问题,当液压阀的开口过大或者是供油量不符合系统的需求时,就会对负荷原件的运行速度造成重要的影响,对液压系统的平稳运行造成破坏。这就需要在运行的过程中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流量过大时不能采用LS负荷敏感控制来进行节能。

1.1.3LUDV控制系统

LUDV控制系统在运行时是单泵单向回路系统,与负载传感系统不同,能够解决LS负荷敏感控制中存在的问题。LUDV控制系统主要通过节流阀后面的压力补偿阀,能够承载相应的压力,LUDV控制系统在小型装载机等应用比较普遍。

1.2混合动力节能技术

液压挖掘机动力系统存在工作效率低、燃油消耗大和排放能力差的问题。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的使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混合动力系统的储能方式包含压力和电能。当储能方式为电能时,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分为混联式、并联式以及串联式。当运行串联式时,发动机和动力传动系统会分离并且应用在高效率的区域。并且在负荷发生改变时,电动机能够使用蓄电池与发电机能够自动调整转动和转速,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以此来保证能源节约和排放效率水平。

1.3电液比例控制

点液比例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液压信号的传递管道,并且运用电信信号来进行液压数据的参数的传送,能够有效的简短系统的使用时间,提高挖掘机的操作便捷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液比例控制职能化的发展也逐步提高。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才有传递、柴油机压力参数的检测,来降低能源的浪费。

二、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机械的应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在这其中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节能的水平。要分析当下社会中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要掌握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此来提升节能的效果。

2.1提升了智能化水平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的提升了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并且发展的方向逐渐的智能化。目前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要和计算技术有效的结合,提升工程机械的检测质量和效率,有效的保证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工程机械的工作中,要对各个控制的参数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让工程机械的节能控制高效发展。在最大限度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能源的使用效率。为了实现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要注重运用国际上的技术水平,实现我国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水平的提高。

2.2促进节能和公平率的匹配度

工程机械的液压节能技术会受到机械功率的制约,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要注重泵和发动机的匹配度,对泵排量进行有效的调节。在泵排量进行调节的过程中要注重泵和系统的负载的配合程度,尽量减少在使用中的困难。目前负载敏感系统和变量泵在我国的挖掘机中有广泛的应用,在负载压力和系统流量方面要实现适应和匹配,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整体功率的陪陪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要不断的提升负载敏感系统和变量泵的匹配,实现匹配的精确度,有效的提升节能发展的水平。

2.3液压节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当下我国的工程机械类型很多,在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液压系统的机械。对工程机械液压节能的关注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机械影响,并且导致节能的效果也据有差异性。液压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工程机械的能源消耗,在未来发展趋势中要对液压系统进项完善和改进,保证节能技术的发展。要根据节能工作的特点和性质,让工程机械使用不同种类的节能技术。在保证节能效率的同时促进我国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

结语: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能够减少工程机械的能源消耗,对能源的节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下社会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加大,给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仔细的分析液压节能技术发展的应用现状,弥补机械工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促进我国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液压节能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的较少节能的消耗,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汪世益,方勇,满忠伟.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工程机械,2010,09:51-57+9.

[2]陈家春,张修硕.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建筑机械化,2015,12:31-32+35.

篇4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工程机械类型与数量的持续扩大,在生产这些工程机械的过程当中需消耗大量的资源,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一项核心因素。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必须基于对环境适应性的充分考量,就环保型、节能型产品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将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工程机械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

1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

1.1变量泵控制

鉴于工程机械在具体的现实工作当中时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与阻碍,此时可对变量泵采取调控排量的方式来满足工程机械的施工需求。利用压力感应控制发动机的功率,可促使容积调速转变为节流调速,进而降低能量损耗。由于此种控制方式优势明显,因此被大规模地应用在了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此种变量泵当中仅有一个被控制对象,因而可依据完全不同的控制方式就输出特性展开具体分析。对实际工作场合提出相应的标准要求,选取更加适宜的控释方式,通过排量控制、LUDV控制以及LS负载敏感控制等共同组成量变泵控制的基础形式[2]。

1.2柴油机电喷控制

目前的柴油机通常选用电控喷射、共轨以及涡轮增压中冷技术等,电喷柴油机在汽车行业当中已取得广泛应用,但是在工程机械领域应用较少。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是利用对喷油时间的控制来实现对负荷的调节。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是由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机构共同构成。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喷油系统实施电子化控制,例如对喷油量、喷油定时的控制。利用转速、温度、压力相关传感设备,将所检测到的信息直接同步输入计算机中,和控制单元中所存储的参数予以对比,经由处理计算之后,依据最佳值对执行机构实行控制,最终控制喷油系统,促使柴油机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1.3电液比例控制

在工程机械之中通过应用电液比例技术,能够极大减少多余的液压信号传递管路,采用电信号传递液压参数,不仅能够使系统响应快速,同时还可促使整个挖掘动力系统更加灵活、便捷。伴随着有关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液比例控制也将逐步走向“智能化”的发展道路,这将直接实现对液压系统与柴油机运行参数地有效监测,同时依据相关的参数信息对整个挖掘机动力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促使其可以始终保持高效、节能的状态,这也是节能技术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

1.4多路阀组合控制

工程机械大多是选用四通道或六通道的多路阀控制,在此类控制系统之中直通供油路能够构成优先回路;中位时直通回油与并联供油路能够构成并联回路,同时将压力、流量和功率的改变信号进行组合反馈,从而构成控制功能相对较为完备的负荷传感阀。日本小松挖掘机所采用的KMS15多路阀,佳友挖掘机所采用的U28多路阀,韩国大宇挖掘机所采用的DX28多路阀等,均实现了对压力反馈液压泵排量控制、回转有限、直线行驶、动壁以及斗杆自合流等相关功能的有效整合。同时多路阀组合方式也将更加智能化,更有助于液压系统节能目标的实现[3]。

2工程机械液压技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当前的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在工程机械当中,功率的匹配适应性对系统节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影响。基于全局功率匹配的思想体系下,相较于以往的局部功率匹配来说,其调节工作将更加灵活、简便。在挖掘机中,单一性的局部功率匹配无法达到有效节能,这主要是由于在作出具体调节工作时,发动机和泵之间的匹配工作必须要对泵排量进行适当调节,同时泵和负载间的匹配也必须要对泵排量进行调节,因此,在调节之时就发生了冲突,需针对此问题予以综合考量。当前大部分挖掘机设备均选用的是变量泵与负载敏感系统,此系统当中针对泵负载压力以及流量的自适应性能够促成泵与负载的匹配;之后依据泵同负载的匹配功率,明确发动机最为适宜的工作点,借助对发动油门的自动调节,可促使发动机能够处于最为适宜的工作位置,从而也就达到了整体性的功率匹配,其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通过挖掘机来举例说明,要达成发动机、泵以及负载的功率匹配,需满足于以下条件:nTe=npsVg=pLQL.式中:n为发动机转速;Te为发动机最佳节能位置的转矩大小;ps为泵出口压力值;Vg为泵的几何排量;pL为负载压力值;QL为负载需求流量值。要进行功率匹配,可利用压力传感设备获取负载压力pL,因而仅需计算负载流量。

3结语

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会受到较大的制约性限制影响,油泵功率以及发动机功率是否匹配将会对具体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使液压系统流量、压力及损失降至最低,使得发动机以及各液压元件寿命得以延长,促进整体功能的提升。同时将微电子以及计算机控制方式充分应用到工程机械系统之中,可达到降低功率的效果。只有切实提升工程机械性能技术,方可在有关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新技术的应用,并借此来提升新节能技术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冀宏,左嘉韵,程源,等.工程机械液压元件及节能液压系统的发展与思考[J].液压与气动,2013(5):1-8.

[2]刘振朝.液压节能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2016(1):44.

篇5

关键词:石油化工;流体机械;发展趋势

【分类号】:TE96;TQ050;F426.22

流体机械所用的能源,最多的是燃料的化学能,它们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然后再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此外,风力机、水轮机和膨胀机可以直接或将能量转换为电能后带动从动机。水轮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工质分别为水、蒸汽和燃气 。泵输送的是水、油或其他液体。通风机和压缩机输送各种气体。风力机和膨胀机的工质分别为空气和其他气体。风动工具和气动马达的工质为压缩空气或其他压缩气体。液压马达的工质为液压油。

一.流体机械概述

目前拥有许多类型的流体机械,但都属于同一工程原理。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旋转的叶轮和泵壳的安全[2]。叶轮是流体机械直接通过液体的工作的一部分,有一系列的后弯叶片。流体机械工作时,由电动马达高速旋转叶轮,迫使液体进行叶片之间的旋转。同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体从中心到叶轮的径向运动到外边缘,通过在运动过程中获得能量,使叶轮的轮外缘以很高的速度进入蜗牛形泵壳内液体流动。在蜗牛壳,因为流逐渐放缓扩张之路和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高压力,最后并沿切向进气压力管道。在平行于液体的外边缘,被迫从叶轮中心,在中心叶轮产生真空。将吸入管的一端和在泵和另一端浸在输送液体的叶轮的中心,通过吸入管路液体表面压力和泵压差将液体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泵,只要叶轮的旋转不变,流体机械排水、吸入也恒定。

矿井工作均需要利用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然而目前其生产环境不佳,工作空间狭窄。故而,一旦流体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井下作业的大部分机械装置的零部件维修服务在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提高了维修难度,又会严重影响到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对此,充分考虑到维修时间的同时,如何选择用最少的服务资源,方便,快速,并让石油化工综采设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直接决定了石油化工绩效的质量水平。

二.流体机械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现状

流体机械发展到今天,设备的可行性越来越强,但是其技术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寿命配套非常接近各种零件设备的修理周期,如果只是单纯的表面工作生产时间进行大修,更换设备,从而影响整个工作面的正常生产的情况[1]。在进行必要设备的寿命计算时,需要对不同的设备的检修周期进行充分衡量,但是由于目前所有的衡量方法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也造成了目前所有综掘机械设备的维修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石油化工综采工艺,机械设备服务,包括:①故障维修服务;主要是指石油化工流体机械装置遭受故障,被动强制关闭产生发动机服务,其发动机关闭带来的损失相对较严重,服务过程的时间长,即不能保证检修质量,同时也为机械装置的安全运转埋下事故隐患。②预防性维护;它是制定根据设备运转条件有计划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这种检修方式主要是井下检修班进行日常维护检修,可以保证设备有效的正常运行。③定期预先维修;本服务技术,在技术在预防性维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设备零件通过经过长期、连续的检测,来避免造成事故。该方法既可以显示零件的全寿命,也不会让零件过早需要更换,并能延长安全运转时间。长期以来,石油化工综采服务使用基本事后服务和预防性维护。故障后维修服因为是事先没有计划的,从服务的准备上来说很不足,故障检修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太大。预防性维护是基础服务是事后进行维修,虽然避免了由于零件的寿命超过时间限制带来的失效问题,而且还可以减少很多设备的利用率,使得服务成本增加。

三.石油化工流体机械未来的发展

2.1运用科技技术不断更新石油化工流体机械设计理念

设计是所有流体机械装置的基本要素,石油化工流体机械也是一样。考虑到石油化工工作环境和条件,说以色列国内石油化工流体机械设计的总方向应朝着高强度,高的效率和组合结构的发展。对此,知道全面的石油化工流体机械的设计理念,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设计方式,最大限度地,灌输新的科研成果。

2.2提高维修团队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性技能维修人员。

目前石油化工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大多数人是很少的能够充分理解设备诊断技术。我们应采取通过学校,函授课程,培训班,学术会议,现场会等各种形式,首先进行技术对这些人员进行调整或培训,再建立经培训班的设备诊断的课程,通过培训设备诊断人员的综合能力,开展技术比赛等各种形式,训练人员进行现场设备服务和维修,是开展设备状态监测服务质量的基础。其次是石油化工机械企业需要定期或非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检查相关的人员的技能水平,适当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处罚,同时,结合各人的具体情况,能够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并加强机械设备服务义务监督力度,将服务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针对矿井服务工作的现状,需要综合考虑矿井环境因素,降低了服务运行的时间,尽可能的保证人身安全。

2.3故障维修的一般应对策略

偶尔的维护通常是不可预知的,通常后的修复。某些重要的维修,连续不间断运行,不允许设备突发故障,可用于在线状态监测[2]。一个备份系统和保护系统,防止操作错误,检查疏忽大意和意外事件引起的故障。生命维持一般是可以预测的,主要基于维修和停机损失,并要求选择安全维护如下:①不影响生产件的简单安全,可用于修复后。②简单的可以取代一般耐用件,可以采用定期维修;③简单的为易损耗件,可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更换;④复杂的替换件故障率高,可以用改进的维护,或使用的部件更换;⑤永久性的部分,可以在机器外壳,检查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维修。

石油化工流体机械维修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微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石油化工流体机械设备服务广泛应用光电,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监测,诊断机械故障的技术[3]。早在启动设备诊断技术在发达国家,每个国家的模式不同,但基本点都是提高设备状态的可预测性。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减少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此外,基于最新的服务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机械服务理念,随后的击穿服务和预报服务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效果。最近几年,在随后的机械密切监控,诊断故障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潮流,机械的在线整合和全自动监控,等相应设备的诊断提供了在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企业,然后利用最新的服务原则,思想引领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智能网络服务系统的建设将是未来石油化工机械服务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4]。基于合理的联盟网络科技利用的前提下,在突破国家,地方和时间和空间的有界障碍,有效协调的石油化工机械企业相关的科研,生产,服务以及使用部门,显示各部门充分的责任和作用,然后更好的实现快速,优质化以及全方位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科研,设计,制造,使用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运行机制,设计部门提供研究结果和制造单元的信息,制造单位进行测量的设备状态监测中使用的服务提供方便,使用单位的科研,设计,制造单元的生产实践,提高了反馈信息,不断完善。

预知服务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故障的危害程度,但不能减少故障的频率。通过采机械合成的失效分析,分析了其失效的发展过程,有效的根源,提出了主动预防性维护这种新的设备维修策略[5]。如果在液压和系统该部分到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脂肪白酒类的固体颗粒污染物严重超标,对摩擦副磨损严重的原因,油过滤器和节流的干扰,增加系统的泄漏等。如果在旋转机械轴承,只有它磨损到一定程度,会崩溃振动监测是在这个时间,也只有通过更换轴承才恢复其正常操作模式下,如果采用与肥白酒类的油污染检测材料分析,然后可以早期发现其根系参数异常,通过采取措施等肥白酒类净化可延长轴承的有效寿命。显然,主动预防性维护的目的是该材料的性能采用维护期满,但为防止这种失效的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其目标是充分显示机器的固有可靠性,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和部件的使用寿命。

结语

总之,指出了采用了某些服务的方法,显著提升机械设备服务水平,保证了石油化工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通过严格的检查和维修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修理。从而使流体机械系统的维护周期得到有效的推广,从根本上降低了服务费用,保证了石油化工流体机械能够安全的运行,使设备的利用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康政.石油化工流体机械的维修及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1.(17)

[2].廖强,周辉.浅谈电子商务的发展[J].网络与信息.2011.(12)

[3].孙杰.浅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2)

篇6

关键词:液压节能技术;工程机械;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前言:

在我国的工程建设当中,工程机械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工程机械自身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严重排放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需要具备较多的燃料。那么,分析工程机械节能方面的技术显得较为重要。

1.基于液压节能技术的工程机械发展现状

1.1. 嵌入式系统与现场总线

从挖掘机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如果针对液压挖掘机提升其智能化的程度,不同传感器和控制器一定会存在于挖掘机的每一部位当中,此时会导致挖掘机的内部填充了形式多样的导线或者线头,到最后必然会成为复杂化的挖掘机控制系统,由于其控制系统的复杂化程度,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就以上的问题而言,应用嵌入式系统和现场总线具有着较为显著的实践意义,之所以显著,是因为对于挖掘机智能化方面的问题通过嵌入式系统和现场总线进行解决时,可以提升系统可靠性以及对结构有所简化等特点[1]。

1.2. 电液比例的智能化控制

所谓电液比例的控制,具体是利用电信号把液压参数开展传递的流程,可以合理的提升系统速度,并可以较为良好的规避繁琐的信号传递现象。特别是在现阶段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不断的强化了电液比例的智能化控制程度,利用智能化处理模式,可以自动监控液压系统当中的每一参数,同时显示出重点的参数信息,对这一系列的参数进行适当的使用,以液压系统性能做为关键点来开展妥善的调节,会进一步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并且还能够将能源消耗量降低[2]。

1.3. 柴油机的电喷控制

现阶段,共轨、旋轮增压等技术拥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可是在工程机械的范畴中,共轨、旋轮增压这种电喷控制技术还是会处在起步的阶段,技术上尚未成熟。电喷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分别为: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机构等,同时会利用电子系统来控制喷油量和喷油的所用时间,继而实现对负荷大小的调节。并且,利用传感器来检测工作阶段所涉及到的转速、温度以及压力等数据,同时还需要把检测出的数据正确的在计算机中输入,将这一系列的数据和控制单元当中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所得到的则是最为优质的参数,能够进一步完善喷油系统的顺畅运行,可以体现出环保节能的功效[3]。

1.4. 混合动力系统

在最近几年,混合动力系统普遍的应用在了轿车、城市公交以及液压挖掘机等领域内。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包含:压力蓄能、电力蓄能。其中所涉及到的电力蓄能又分为: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这一系列的混合动力系统全部都会通过电能进行能源的储存,该系统的优势之处在于可以确保电动机的稳定性,对电动机的使用期限可以充分的延长,同时可以回收多余的电能,以此来实现系统节能的目标。然而,压力蓄能所具备的优势在于能够保护零部件,可以降低其损坏率,此外在尾气排放量上也能够达到较大的控制力度,继而将对于环境的污染率控制到最低。

1.5. 多路阀的组合控制

六通路和四通路多路阀是开展工程机械当中经常使用到的设备,以多路阀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由直通供油路组合而成了优先回路,然而并联回路是由并联供油路和直通回路一同组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把流量、公路等信号有效的组合在一起,同时反馈到系统中,多角度的提高控制力。比如:通用阀的设计阶段,对于进油联的组合,能够将流量负荷的传感控制达到相应的要求。并且,在设计挖掘机液压系统阶段,要通过多路阀把回转优先、工作臂自合流等功能有效的组合为一体。随着频繁使用多路阀的过程中,分析组合控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2.基于液压节能技术的工程机械未来趋势

就工程机械而言,相对节能方面存在最大影响力的则是功率匹配,功率匹配和局部功率匹配相比较,全局状态下的功率匹配拥有更加简单、灵活的调节能力。在挖掘机当中应用局部功率匹配基本上不会显现出较好的节能效果,进行调节的阶段,需要使用调节泵中的排量才可以增进泵和发动机之间的匹配有效性,并且泵和负载在匹配方面也需要开展同样的流程。

基于此,在调节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干涉的现象,想要将节能正常开展是极为难达成的问题。现阶段,挖掘机往往会使用变量泵系统和负载敏感系统,在所涉及到的负载敏感系统方面,泵相对负载压力和流量会具备着相应的适应能力,从而可以增进负载和泵之间的有效匹配。按照匹配所显示出的功率,有必要明确发动机的工作点,再加以调节发动机的油门大小,以此来将全局功率匹配实现,在整体上提升液压系统中的节能成效,是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未来趋势。

结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工程机械在使用期限上会产生极大的制约因素,想要将整个功能特性提升,有必要把液压系统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降到最低的程度,以此来将液压元件和发动机的使用期限充分的延长。只有逐渐的提升性能技术,才可以运行新型的技术,从而将新节能技术有效的应用在工程机械的未来发展当中。

参考文献:

[1]汪世益,方勇,满忠伟.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13,12(09):123-124.

篇7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坚持科学发展,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样的理念对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为什么呢?过去的30年,我们过度强调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目标是什么?是要通过经济增长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让普通职工增加工资收入,让普通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实现共建共享,共奔小康社会,这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统的发展方式已不适应带领我们朝着最终目标行进。

传统的发展方式支撑了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靠的是年均20%的出口增长和巨额固定资产投资;靠的是工业制造业的快速扩张后的世界工厂;靠的是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靠的是以廉价劳动力生产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中,传统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已不可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重新认识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的位次。我们过去30年的做法是,投资第一、出口第二、消费排在第三位。

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的消费轨迹。1970年,消费占我国GDP的比重是71%,到2005年只占50%,比世界同期平均水平低28%。消费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政府消费;二是民间消费。民间消费是主体,1970年占全部消费的88.7%。仍然是同期比较,1970年,我国的民间消费占GDP的比重高于当时的世界平均水平,到了2005年,民间消费占GDP的比重与世界平均水平61%相比低了二十五个百分点。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大幅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民间消费的大幅度下降。民间消费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从1995年到2007年,下降了22.8%。老百姓的消费为什么越来越少呢?因为口袋里的钱相对少了,弱化了他们的消费能力;二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支出,尤其是养老、医疗、教育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明显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老百姓为什么不消费呢?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他们感到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上大学太贵可以不上,但无法保证一辈子不患病,于是,有点钱就往银行存,以备来日不测风云,形成“有钱不敢花”;三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老百姓很不爱听的一句话是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有多少人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甚至低很多,只能被纳入低收入群体,他们有消费的愿望,但没有消费能力,高收入群体却不然,有不少人的消费愿望是瞄准国外市场,甚至移民。

“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消费排在了第一,确实到了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时候。鼓励消费,首先要解决的是让老百姓口袋里有钱并且敢于花钱的问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即“两个提高”和“两个同步”,是“十二五”规划的一大亮点,是指引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一盏明灯。

当前,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并且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突出任务被提上了重要议程。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问题,就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合理,存在着利润侵蚀工资、劳动者干得多挣得少的问题,这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难以提高的症结所在,也是普通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缺乏话语权的直接体现。以普通职工收入水平过低为显著标志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

工资是民生之源,是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劳动关系的核心,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就职工而言,工资收入是他们赖以生活的根本,是职工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的核心;对企业来说,工资则是人工成本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往往期待着其劳动报酬的最大化,而企业投资经营者则始终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二者的博弈构成了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在社会结构、经济环境、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这对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若处置不当,将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多年的探索、实践证明,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有效途径。协商即是谈判,这是劳动者争取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的三大权益之一,符合国际惯例。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普通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十分明显,如果只是劳动者个体与雇主的协商谈判,效果甚微。通过工会这一代表劳动者利益的团体来集体行动,其形式就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的集体协商,及至众人拾柴火焰高。长期以来,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总是由投资经营者单方面决定,职工无权过问,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职工的劳动付出究竟对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是否劳有所得?职工只能在心里盘算,没有诉求表达渠道,日久天长,难免不生怨气。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个别投资经营者也是有顾虑的,为什么要把我的单方面决定权改变呢?协商后为职工增加工资,就意味着企业利润被剥离?企业的顾虑不难理解,却是多余的。建立企业工资“共决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首先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可,其次是让劳动者感知对企业的归宿,再则是对劳动者潜在能力的激发。

篇8

一、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对##区机械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1、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初步暴露出##区机械加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滞后的问题,机械加工业作为传统产业逐步进入增长缓慢状态。上半年,全区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3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8%,但扣除今年新增的2家企业所完成的产值1650万元,原有9家企业仅完成4678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8%。

2、大多数企业市场萎缩。##区的机械加工企业以协作配套为主,受制于人的现象相当突出,而且由于面临银根紧缩等问题,企业生产和销售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上半年,原来9家机械加工企业中有6家企业的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有的降幅达到50%。盛安机械有限公司、锦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都因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政策的实施,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雄鹰机械设备集团公司因国家对冶金行业调控也受到明显影响;荣王集团公司因受公路治超治限的影响,销量明显下降。

3、投资积极性有所下降。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因此,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基础行业的影响较长久,与之关系密切的工程机械、生产设备市场也深受影响,造成企业和业主的投资积极性下降,部分项目暂停或实施进度放缓,必然影响发展后劲。今年,机械行业计划新上项目5个,投资4100万元;技改项目11个,投资5200万元。但是,上半年新上项目仅动工4个项目,完成投资1450万元;技改项目实施7个,完成投资776万元。

二、##区机械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区的机械加工业主要是依托市区的大中型企业发展起来的,生产的产品大多为主机厂配套的初级加工件,市场也大多在三明本地,属于产品配套型,而非市场配套型,产品结构的局限性导致产品市场狭小,企业兴衰往往系于某一龙头企业。面对宏观调控措施实施所发生的市场变化,多数企业对“三明的市场感到很无奈”,却无法体会“外面的市场很精彩”。但是,对于一些做行业市场、销路在外的企业来说,如多维机械公司,它的生产经营不因个别企业的景气与否而受到影响,依然保持全国60%-70%的市场份额。

2、技术创新能力差。大部分机械加工企业由于依赖于所配套的主机厂,加上产能过剩和竞争激烈,基本上是主机厂给什么业务就做什么产品,产品不定型;企业经营者整天忙于应酬,根本没有精力专于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新产品开发,而且因激烈竞争导致合理利润偏低,技改投入不足,致使整个行业的加工装备水平停留在落后的状态,新产品开发能力也很薄弱。

3、产业协作水平低。一些中小企业经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虽然正在逐步形成了相对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关系,但由于三明机械工业企业在为整机厂配套方面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原有的多数零配件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不高,规模较小,特别是专业化分工协作不明显,造成企业之间关联度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无法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规模效应和群集效应不明显。

4、企业缺乏发展战略。产品为人配套,市场受制于人,思路跟着别人走,对于有利润的产品,大家一哄而上,围绕产品盲目重复投资,这是大部分机械加工企业的现状。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长远的发展战略,没有根据产业链进行合理分工,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投资以及提升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造成企业之间产品类同、设备类同以及企业数量多产品不多、加工能力大而不强等问题。

5、营销队伍建设滞后。由于大部分机械加工企业依赖于本地市场,有些企业几乎足不出户,平时为了维系自己与主机厂的关系,经营者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协调某些掌握着业务分配、资金调度等关键人物身上,没有精力开拓外地市场,更没有精力去培养营销队伍,市场开拓和销售能力较差,一旦本地市场不景气,就变得手足无措。

三、加快##区机械工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1、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加快##机械工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一是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核心是发展,坚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信念不动摇。二是要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作为三明的中心城区,要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机械工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资源利用的高效和环境资源的永续,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三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机械工业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上来,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2、加快发展机械工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通过地理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从而创造群体协同效应,获得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规模扩张、结构优化等竞争优势,因此,加快机械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是加快##机械工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资源禀赋特点、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形成规律,制定##机械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性规划,明确扶持重点,引导招商引资方向。二是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壮大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充分发挥路面工程机械、橡塑机械、机械基础件等行业的优势,以三重机公司、华橡公司等为龙头,加快系列产品开发,营造产业配套环境,建立新型分工协作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区内新的民营龙头企业,改变大多数企业围绕一二个企业协作配套的局面,加快依靠市场机制作用,发挥集群聚集效应,促进##机械加工业基地的形成。三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和建设步伐。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要把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重点,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引导私营企业加入机械加工行业,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逐步形成富有##产业特色、专业化协作比较集中的机械工业园区。

3、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宏观调控是手段,结构调整才是目的,中央每次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对于优势企业来说都是一次兼并和发展的良好机遇,一次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好机会。作为传统产业的机械加工企业,一方面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找准市场位置,准确产品定位,坚持“专而精”,做好优势产品,同时注意借鉴浙江的经验和做法,根据市场需求,将现有的产品结构进行一次大的调整,把产品做到全国各地去,争取做成行业市场,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要注意培育新型安全产业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适时适度地进行宏观调控是常有的事情,企业要注意产品与经济周期的密切相关,建立起应对市场风险的安全防范机制,不要盲目跟风,及时开发高质量、多品种的创新产品,并在做好主导产品的同时注意在上下游产品之间建立起安全的产业链,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和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时立于不败之地。

篇9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趋势。在机械工程领域中,随着微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并与机械工业相互渗透,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纵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可将其分成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为初级阶段,期间,由于第二次世界战争的爆发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但这种结合由于当时电子技术发展水平有限,结合并不深入,广泛。20世纪70年代,为机电一体化蓬勃发展的阶段,该时期内,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接受。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技术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并不断像智能化迈进,人工智能技术,光纤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巨大进步加快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进程[1] 。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的结果,它的发展和进步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脱不开的。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 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目标和方向。该种智能化,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来模拟人类智能,使之具有逻辑思维,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当然,想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能达到人类同样水平的高智能化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拥有部分智能或低级智能便足够达到较高的控制目标 。

2.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突出成就之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化技术的运用无处不在。同时,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2] 。企业间只要研制发明出了功能独到,质量可靠的机电一体化新产品,就会通过网络畅销全球。可以说,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朝着网络化方向不断快速发展。

2.4 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该微型化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外国称其为微电子系统MEMS。它是指可以批量制作,集微型结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和通信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机。微机电一体化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2.5 绿色化

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破坏了资源,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呼吁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生产绿色化产品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绿色产品从其生产到销毁的申明过程中都符合了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要求[3] 。因此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代表了一个国家机床的生产水平,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着迅速的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cpu,多住总线的体系结构;其二,设计开放,是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复合接口标准,大大提高了客户的使用效益;其三,一台机床能够同时完成多个独立任务,或控制多台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都控制集成到系统中去;其四,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地能力。

3.2 工业机器人

一个国家机器人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家综合技术水平的高低。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高效的运用于各工业领域中。该种结合了机构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成果能够具有感知,思维和行动功能[4]。在具体操作中能够获取,处理和识别多种信息,独立完成复杂的操作任务。机电一体化在工业机器人中的运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业生产水平。。

3.3 自动机与自动生产线

不难发现,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及各种自动化设备已广泛使用在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中。它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又一具体体现。如在各种印刷包装生产线,邮件信函自动分拣处理生产线,各种高速香烟生产线中,将现代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应用于其中,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4 结语

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并辐射影响到几乎全部的工业行业。机电一体化作为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在各方面带来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磊,涂万阳.机电一体化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4(04).

[2]李晓培.浅谈机电一体化特点及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

篇10

一、用高技术改造传统

传统工业是相对于信息工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和生物工程工业等新兴工业而言的,主要包括钢铁、造船、汽车、纺织等部门。在新经济时代,高技术正在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使传统工业内部如结构、功能等方面都正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工业体系的变革。

在工业发达国家,自动化成为改造传统工业和发展新产业的基本目标。它们正在利用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把工业机器人用于生产,使机械化转向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能力。日本装备有机器人的工厂生产一辆汽车只要9小时,而美国不装机器人的工厂生产一辆汽车要花31小时;用机器人生产的每辆日本汽车的成本,要比美国低一二千美元。在1963年时,日本的汽车工业还落后于美国半个世纪;而现在,日本的汽车工业无论在产量或质量上都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了。日本汽车工业之所以能把美国汽车工业打败,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的汽车工业在生产线上使用的机器人多。,机器人的已从汽车行业推广到重型机械、金属。电气机械等许多部门。

一些发达国家已出现一个趋势,要把高技术用来改造传统工业的装备、工艺,从而产生了新的生产和新的产品。如在纺织工业中不仅用高速工艺,而且还用气流纺、无梭织布和无绽纺织等新的工艺。钢铁工业发展的连铸、炉外精炼工艺;有色工业发展的富氧熔炼、闪速熔炼、大型预墙糟炼铝等工艺;建材工业发展的水泥窑外分解技术、平板玻璃浮法工艺;铁路运输业发展的重载列车运输、提高行车密度等工艺技术,都是新技术革命对这些产业的渗透结果。

由于传统工业结构的变化,工业系统正在出现大调整、大变化。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高能耗、高物耗向低能牦、低物耗变化众所周知,传统工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工业,是需要大量能源和材料的工业。钢铁工业就是一种需要大量材料的传统工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耗能高。过去,钢铁业、汽车业和建筑业能成为美国三大支柱工业,那是以消耗掉全球4/10的战略物资为代价的。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传统工业已经“中气”不足,需要注入新的能量;而新兴工业群的出现正是满足这个需要。例如用微处理机控制的低压汽油喷射系统代替传统的汽化器,可节油10%以上,并能降低污染。把微电子技术和传统的机械、电器、仪表技术相融合,发展成机械——电子一体化产品,可以把传统工业产品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拿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机器人、智能化仪表来说,这些产品不但具有信息处理的功能,还有控制、判断等功能。机械工业使用它们能提高产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2.用新材料工业改变传统工业功能

这些新材料有耐高温、抗腐蚀、高强度等特殊功能,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既可以减轻汽车净重,又可以节省用油,还可以使发动机所需要的能源发生巨变。因此,美国和日本汽车业对汽车发动机陶瓷化的研制竞争激烈,并且都在碳纤维增强塑料做汽车壳体,比重只有钢的1/5,而强度和弹性模量(刚性)分别为钢的7倍和3.4倍。就这一项改进就可节省油20%以上。

3.由“重厚大”型产品向“轻薄小”型产品变化

钢铁、船舶、肥料等这些“重厚长大”型的产品的生产,是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基础上,依靠“泰勒式企业管理”体制下生产的。今天,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人们能以信息、软件技术之长弥补资源、能量不足之短,通过小型化、智能化使产品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近来畅销的微型机、轻型轿车和袖珍录音机等,都是“轻薄短小”型的产品。即使巨型喷气机。冰箱等产品虽然还是越大超经济,但零部件、电耗量也是在向“轻量”和“微型”化发展。这种发展趋势,日本国内货运量的变化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965一1972年的经济年增长率为10.1%,货运量年增长率为12%;1972一1982年的经济年增长率为4%,货运量年增长率只有0.2%。日本1973年出口贸易每赚回100万日元,需出口5.6吨货物;而1982年出口贸易赚回100万日元,只需出口人4吨。这是因为日本出口“轻薄短小”商品增多的缘故。

人们对生产品的观念变了,不是越大越好。大家知道,第一台数字积分机象一座房子那样大,装有18000个耐温的真空管,耗资300万美元。现在,同类的计算机却只有一台打字机那么大,耗资少,只值300美元,功能反而高。据说1977一1982年,美国福特汽车平均重量减少近30%。即使是那些逐渐走向衰落的传统,它们所生产的产品也在逐渐向轻小型变化。产品减少重量是用新技术改造的成果,是生产力的一种体现。

4.从大型化生产向小型化、专业化生产变化

工业向小型化、专业化发展也是当前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发达国家,一方面有大批原来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紧缩和分散,甚至倒闭;另一方面又有大批中小型企业在开业。1992年,美国就有25000多家较大的企业倒闭,而同时又有566000多家较小企业开业。美国过去大企业比较多,现在大企业在分化、减少、小企业逐年增加。美国的小企业在50年代每年增加不到10万家,而90年代每年要增加概万家。日本过去对小企业就比较重视,小企业也比较多,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4%,职工占总数的sl.4%,总产值占52%。西欧国家现在也产生了大量的专业化的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技术先进,应变能力强,因此富有生命力。

5.从第一、弟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

由于传统工业生产下降,开工率低,工人失业,必须向以服务、信息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寻找出路。现在,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已开始取代从事农、牧、矿业和产品制造业的第一、第二产业,而成为整个经济的最大部门。

在近代传统工业发展史中,各国的主要工业中心,基本上都属于煤铁复合型和沿海型两种。煤铁复合型是指在盛产煤的地区附近,发展钢铁业、汽车业和其他机械制造业。如英国的杜汉一克里佛兰工业区,美国的大湖一宾洲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俄国的克里弗洛一顿巴斯工业区,都属于这种类型。沿海型是指一系列重化工业集中于海洋沿岸,港口附近,形成大规模的临海工业地带。日本战后靠船舶从国外运进煤、铁等燃料和原料,加工出口的产品又靠船舶输往海外,形成的工业大部分都是属于沿海型的。因此,长期以来,日本工业生产发展形成畸形,大量集中在沿太平洋带状地区。

今天,新兴工业的发展将不再象传统工业那样依靠资源决定命运的生产布局,而更多的依靠智力和,以大学、机构为核心,形成新产业区。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硅谷就是如此。硅谷之所以能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果园,一跃而成为美国的最大的电子工业研究和制造中心,决不是那里有什么丰富资源,而是那里有一所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硅谷的崛起与斯坦福大学的贡献密不可分。斯坦福为硅谷的发展提供了科研人才和科研设施,使科研的成果迅速于生产实践,为社会创造财富。硅谷是一个熔教学、科研、生产于一炉的高级技术工业区。

日本工业布局已由临海型向“临空型”发展。日本的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机生物工程等新型产品,体积轻,附加价值大,运量少,单位产品承担运费能力高,运费对生产的不大,加以这些产品的商品机会、交货日期比较重要,也特别适合于利用航空运输,所以航空运输成为尖端技术产品工厂“传送带的延伸”,使这些产业正在逐渐向机场周围聚集,形成“临空产业”集中区。

二、用高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1.用生物技术加速品种改造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