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

篇1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大学英语;中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3—0015—03

“人的教育”模式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英美发达国家提出的,缘由是这些国家意识到高等教育中科技与人文教育比例的失衡。“人的教育”模式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具有的知、情、意三大维度的特点而设置课程,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系统化和综合化的同时,也重视情感教育和健康积极的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普遍采用“通才教育”,所以在人文素质失衡这一问题上,中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问题。90年代初期至今,国内关于研究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面越来越广,但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兴趣都集中在贯彻教育方针层面这些比较空泛的议题上,从人文教育的内涵、外延、意义、措施和具体如何实践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有独特见识成果的不多。我国人文素质教育及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理论和培养水平,总体上没有实质性和突破性的改观。

一、人文主义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英国思想家纽曼在《大学辩》(Idea of University)一书中指出一个悖论:知识越专,离知识越远。也就是说过分集中的观点,过分专注的眼光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所见只是局部而不是整体,看问题的角度也是单个而非多样化的。人文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可以把我们中医院校的学生从单一的专业教育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拥有比较广博的知识背景和人文情怀,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医药知识,完善自我。因为人文教育是最为广泛的通识教育,它包括乍看起来互不相关的学科:从古典语言到逻辑、艺术、音乐到文史哲等等 (而这些恰恰是大学英语教材所涉及到的领域)。恰恰是这些宽、泛、广、博的不同领域给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以触类旁通,杂交互补的优势。再者,人文教育可以给人的自由精神和批判意识,对于超越传统规范,以新的视野发展中医,开创新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阐释框架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的教育似乎已经不是培养具有批评和启蒙精神的社会精英,而是各行各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批判、思辨”越来越向“培养、训练人才”妥协,而只有“后现代“时代才有的追求实用性的状况在中国这个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国度大行其道。而这种现象与大学管理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有些大学把原来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都改成了一年,并且在师资、政策和财政的支持方面都是不够的。而有些学校甚至规定学生只要过了四级,就可以申请免修英语课程。在管理者的眼里,英语仅仅是一门语言而已,而它的人文性、社会性、以及跨文化交际功能都被消解。大学的管理者们应该克服功利主义思想,多一点理想主义元素,这样才能把大学办好,给大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生存空间。

大学英语应该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发展的课程,为教语言而只教语言的忽视人文性的教学必须改革。通过研究人文教育的重大意义、人文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实施人文教育,来更好地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使我们的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不再是知识单一的“技工”,而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人才。

传统意义上大家对于英语学习更多的强调的是它的功利性和实用性。“重技能,轻人文”仍旧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大行其道。然而有人认为从根本意义上讲英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当语言与被载体深度结合才能产生更加深远的意义。而此处英语的被载体是什么?是文化、传统、历史、人文思想、文学、绘画、音乐等。英语里大量的俚语、谚语、俗语和惯用语与西方文明的两大来源——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基督教文化,如《圣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斯图尔特·霍尔在《表征——文化意象与意指实践》一书中指出“语言不可能是个人的事情,因为我们不能为我们自己由个人创造各种语言的规则。它们来源于社会,来源于文化,来源于我们共享的文化信码,来源于语言系统,而不是来源于自然或单个主体”。的确,我们生于一种语言,及其各种信码和意义之中,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社会性才是我们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而这些就是人文教育的内涵所在。当我们对他者文化和信码一无所知抑或一知半解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就变成空谈,而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实际功能被消解,它只是一个空壳,毫无内涵而言。

对于具有中医医学专业知识的学生而言,人文课程寥寥无几(以福建中医药大学学生课表为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必然是医重文轻。同时人文教育的缺失会使我们与西方社会无法深度交流,从而就无法真正意义上把中医介绍给世界。或者我们会面临一种尴尬:我们的中医医学会被西方媒体或者学者言说,更甚者“妖魔化”,中医仍然很难摆脱“巫术”之说,对于中医的推广我们在还没有“发声”(speak)之前就已经“被消声”(being silenced)或者“被言说”(being spoken)。当韩国中医和日本中医在国际社会宣称他们才是中医的正宗,当他们要求把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的“中”字去掉变成“传统医学”(Traditional Medicine)的时候,我们的愤怒和不满的声音该怎样发出?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而知彼的一个重要途径——即西方文化和西方语言,这些常常被我们草率地小看成一个工具而已。先生《文明之消化》一文里说道:“消化者,吸收外界适当之食料而制炼之,使类化为本身之分子,以助其发达……人类之消化作用,不惟在物质界,亦在精神界,一人然,民族亦然。”面对西方语言和文化我们唯有类化为我身之分子,才能助我发达。而不懂得别国文化、传统和人文思想的交流将会是十分被动的,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西方文化和知识的必要性和作用必须发挥出来,一方面作为通识教育的一个模块,大学英语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担当起传授西方文化和人文思想角色的课程之一。特别是在中医院校这样学科比较专业化的院校,英语教学的人文功能切不可忽视。

二、挖掘英语教材深层次的教学意义——人文教育因素

善于发掘素材的人文精神,拓宽人文视野,注重情感陶冶,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外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就是“从语言技能教学转向内容教学”,“语言之灵魂在于内容”。Rivers 指出“语言不能与文化分割开来,因为它深深地扎根于文化之中”。 我们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在选材上注重趣味性、信息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前瞻性。而教材中的课文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汇聚着英语国家许多名篇佳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奉献精神,自由精神,坚韧精神和人生追求。以我们正在学习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为例。文章简述的是一位母亲为自己吸烟的青少年女儿的担忧,而由此想到自己的父亲因烟而死,许多穷人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因为吸烟遭受着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她对香烟制造商发出了呐喊:适可而止!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许多主题进行挖掘:代沟问题、中美的烟草政策和烟草包装差异、抽烟的群体是谁、吸烟的危害等等。文章里还提到了American inner cities and reservations 的概念,我们知道美国的中心城区跟中国的市中心有着很大的差别,在American inner cities 里住着的往往是收入低下、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吸毒者、罪犯和黑帮。老师要进一步解释reservation (居留地、居住地或保留地)的含义是什么。Reservations 指的是:联邦美国政府划定的并强迫印第安人居住在那里的区域,约有二百多个,主要集中在美国的西部地区,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印第安人被迫生活在居留地里。居留地实际上是变相的集中营,居民未经特许不得擅自离开居留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为他们制定的法律的约束和限制,他们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通过这样的学习,这篇英文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和人文教育功能大大超越了其语言功能。

这样学生通过学习以英语语言知识为框架、人文教育和跨文化交际为内涵的课文,可以领会、思考、辨析以及批判这些人文内涵,从中得到感染、暗示、引导、激励的力量。久而久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阅历,陶冶了他们的性情。

三、深化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方式——引入人文教育元素

(一)英语教学中深入人文精神是英语教改的基点。英语的教学对象是人,人是鲜活的,有感情的,富于变化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观念。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需求,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展示他们的自我个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道德感。因为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设计也应该有所变化和有所针对。而这往往是一个难点,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设计不同的作业给程度不一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其原有基础为依据,动态地给予适当评价。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不能止于课堂,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可以更近,更亲密。

(二)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把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等承载的语言文化内容多元化、多维度地展现出来,这样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会在调动他们的通感的情况下得到提升。例如当学习到课文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 of Cloning 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推广,以及克隆技术对人类道德感和尊严感提出的严重挑战等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可以更加的深刻。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英文影片,如电影The Cloning of a Man 或者The Island 。这样平面知识与立体素材的结合,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背景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下被学生掌握。

(三)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大学精神,中医药大学更不例外,“(大学精神)它不仅彰显着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更积淀着学校一脉相承的人文传统,具有行为导向、价值规范、凝聚人心和氛围感染的重要作用。”所以大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不可分割的,怎样发挥英语语言的人文精神从而使我们的大学精神发扬光大是值得我们好好想想的。师生们应采用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组织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例如英语角、英语话剧团、英语俱乐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等。这不仅仅是一时兴起而为,要形成一种传统、常态活动和一种精神来浸润、丰富我们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是“隐形文化”,这种文化的教育是感化性的、非强制性的和非权力性的,但也是最有力量的。

(四)树立发展性评价标准,注重个体语言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全面、真正的发展。为防止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错误的认识,而忽略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师和学校要革新对于学生的评价观。以往有些学校教务处会对四级通过的学生给予免修英语课的特权,这些学生只要提出申请就可以不再来上英语课。这种做法助长了学生的功利心,歪曲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我们要拒绝总结性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对以往的传统评价标准持怀疑、批判的态度:书面考试能否考察一个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以往知识点的考察点是否太过单一?能不能引入跨文化交际和人文素质方面的考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去思考和探索的。

四、结语

教育原本是对人的教育,但是在这个喧嚣、文化快餐消费的时代,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它却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单纯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却被放大。正如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在专业院校中,能够承担起人文教育功能的英语课程应该被重视起来。教师也要改变教学理念,大学英语的教与学不应简单地围绕着听、说、读、写、译进行。我们要极大地发挥大学英语的人文教育功能,只有这样我们的受教育者才能提升他们的人性境界、塑造理想的人格以及完成个人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意象与意指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文明之消化[N/OL].国际航空报(转载).http:///imerl/article/20061211/1586_1.shtml,2006-12-11.

[3] Rivers W.M.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Chicago and London[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