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政治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政治文化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基本素养是基本生活中应有的基础,而核心素养是基本素养的内核和高度理念,联合国组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视。因此,初中政治课堂上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的重要,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以及学生有意识地去自我完善自己的素养。

一、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构成

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包括的知识点有很多,能力,精神面貌,思想价值观念等,笔者认为,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面,外显层面,内隐层面,社会层面。

1.外显层面

外显层面主要是初中政治这门学科的一些知识点,学习态度,基本观点,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初中政治的时候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和一些自己的学习习惯就属于核心素养的外显层面,要学会理解一些政治观点。

2.内隐层面

内隐层面主要是政治学科的思维品质,情感价值观念等等,学生在学习一些知识点的时候,要注重深入学习它的情感价值观,认真思考它内隐层面相关的内容。在养成自己的一些思维品质时,注重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因为初中政治这门学科是一门从具体到抽象的知识点的学习,所以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内隐层面的一些思维品质的思考和学习。

3.社会层面

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体现在社会和生活方面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一些核心素养和价值观的时候,更重要的不是知识点的学习,而是价值观的应用,个体核心素养的养成,组成了整个社会的整体素养,所以初中政治核心素养放在社会层面上讲是指学习者身为社会一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核心素养,因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等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道德与法治”“公民责任”等等知识点的学习。

二、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性格,理念和一些思维方式正处于成长和塑造阶段,这个阶段的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而政治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一些素养关系很近,层层相扣,所以在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中,学知识的时候要注重与生活和工作的联系,因为很多道德观,人生观都有引导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养成正确的三观,而且初中政治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的一些法治教育,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等等方面也对学生理念的塑造有极大影响力。

三、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对策

1.初中政治教师自身不断提高核心素养

育人者,先育己,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完备自己的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政治洞察力,将一些时政例子与政治知识联系起来讲授给学生,对整个初中政治教材深刻把握,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让整个初中政治课堂的学习更有深度与可操作性。政治教师自身的核心素质高,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听其言,信其道,真正的塑造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注重整个初中政治课堂与实际结合

如今初中教学现状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度不够,初中政治的学习亦是如此,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门学科的教育对自身很多观念的培养有极大影响力,听课的时候只是觉得能放松自己,但并没有与实际结合,思考一些价值观以及应用一些理念。初中政治教育的课堂教授,要将重点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产生共鸣,更好的理解一些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动力。

3.结合其他活动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2

一、教师通过扩展宋朝城市整体布局的内容,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宋朝城市作为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很快,而当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城市的文明发展,尤其是北宋的都城汴京和南宋的都城临安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课本中主要讲到了城市布局及房屋规划。教师可以根据历史事实加以扩展,向学生强调当时这两座城市文明的发展有益于城市的美化,尤其是城市的绿化。开封城在护城河岸“皆植杨柳”。徽宗宣和年间,曾大兴园圃植树种花,“春夏之间,望之如绣。”宋朝地方官府对城市的房屋建筑也有明确规定,一般不允许民居雕梁画栋,但并不阻止普通装饰,所以临街房屋仍整洁美观。通过这样的补充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提高社会道德意识。

二、教师通过对宋代诸多传统节日的讲解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

课本中强调了宋朝的三大节日:元旦、清明、端午。为了配合教学,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应适当补充史实内容,如“三元节”、“寒食节”、“冬至”等。冬至是宋代最为重要的节日。朝廷在节前要举行谒拜太庙、郊坛行礼等一系列活动。民间百姓“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私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教师讲解扩充内容时,要尽量把这些节日讲得生动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师通过古今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应用科技的振兴做出贡献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自学能力;主体性;阅读指导

一、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如今的初中政治教学,教师唱主角,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若没有教师的引导,不会自觉、主动地进行政治知识的学习。鉴于此,身为初中政治教师的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来打破这种教学局面,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彰显出来,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比如,在学习《世界文化之旅》这节内容时,我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具体方法为: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1)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它们是怎样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哪些传统食品?(2)你知道外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它们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3)对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进行讨论。(4)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到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中,经过研究、分析之后,发表小组看法,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能力也获得了发展和提高。

二、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掌握

教会学生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绝对不能小看阅读的重要性,而是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看懂教材,进而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掌握。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制订好详细的阅读提纲,阅读提纲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为:教材中的重难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等等。这样,学生在明确的阅读目的和要求的指导下,对政治教材进行认真、仔细地阅读,实现了学生的自学。课堂上,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们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提高。

总之,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把课堂学习权利归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篇4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政治;教学模式

引言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所以除了学习的任务以外,教师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综合素质。所以如何利用社会生活的具体事件作为参考和依据,并将其引入政治教学当中,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的。这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

1、生活化思维的应用前提

社会现象在现阶段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无论是有益的现象还是不良因素,都会对初中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不良信息和不良信息,很有可能让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受到腐蚀。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就需要从生活入手,并将生活的具体实例作为教学内容,探究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

另外,现阶段的初中政治教学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首先是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更多是依靠板书、口头讲解的方式来进行,内容平淡枯燥,很多学生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政治学科本身与国家发展建设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初中学生本身缺乏社会经验,对于这些事件并没有深入了解,也没有思维概念,如果此时教师也不能采取正确的教学模式进行引导,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下降。因而,生活是最好的教师,以生活化思维为基础,并展开政治教学工作,是未来教学的必然发展方向[1]。

2、生活化思维的具体表现

2.1 通过生活体现时效性

时效性是生活化思维初中政治教学的首要特点。由于社会现象都是在一瞬间发生的,因此这些现象也会对学生的政治学习产生影响。如果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稳定提升。所以教师也应该通过教材内容,结合现阶段的社会现象,然后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等进行分析,通过即时信息的掌握来感受生活化教学的时效性。例如在讲解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部分时,就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公众人物的一些事件,通过细节分析,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让他们理解到了教学内容,还能提升他们的个人修养,了解到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2.2 通过生活体现趣味性

政治学科虽然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但是并不代表所有内容都是文字这种枯燥的内容。相反,政治教学是一项具有乐趣和启发性的学科,从而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即便是有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列举一些比较有趣味性质的内容,并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来完成教学[2]。例如在学习到文化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就可以先反映一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到文化的差异性。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古典建筑、欧洲的哥特建筑等;亦或是中国的粽子、欧美的牛排等,这些都是文化的差异。此时教师再将教学内容引入课本当中,让学生了解到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让学生了解到正确对待不同文化的方式,在扩充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让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这也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

2.3 通过生活体现政治性

虽然政治学科可以适当进行延伸,但是政治学科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能够具备敏锐的眼光来对社会现象进行有效分辨,并了解到哪些是关乎国家、民生的重大事件,从生活中感受到学科的政治性[3]。例如在学习到“我国政府的职能”这一部分时,就可以通过政府在面对一些民生问题时的做法来进行分析。比如针对于物价哄抬的现象,政府部门采取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就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对于一些违法犯罪事件的严肃管理,体现的是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等。诸如此类的事件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中的引导内容,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来让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例如让学生进行举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从而提升W习效率和教学有效性,这也是生活化思维的具体表现[4]。

3、结语

通过研究,不难看出初中政治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继续推进,政治学科也必然会迎来更完善的改革,实现教学模式上的优化。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本身具有显著的优势,所以作为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运用,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为培育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甘维青. 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7(12):39.

[2]吴跃宏. 试论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J]. 吉林教育,2015,24(02):12.

篇5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问题;解决措施;重视力度;教学方法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初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成果。但是纵观整个初中政治教学,其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下面本文将就初中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分项说明,具体如下。

(一)教学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某些政治教师仍然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误区,首先,他们认为政治教学主要以灌输为主,片面地强调初中政治课本的重要性。灌输的思路,即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最终的考试,完全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即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教学思想过于封闭,在教学中,某些政治教师认为自己曾经沿用的教学方法始终适用于各个阶段的初中生,而忽视了不同阶段初中生的思想特点,导致教学思想和方法过于陈旧和单一。

(二)重视程度上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政治这门课程不用去认真学习,只要在考试前对重点进行死记硬背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这导致了师生普遍对政治教学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课本,只是将政治课教学当做“划重点”,而学生在政治课上也只是复习所谓的重点,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的整体效率低下的情况可想而知。

(三)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初中政治思想教师为了能够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思想,都能够认真地去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也很容易产生理解上的错误。例如,有的政治教师盲目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刻意地减少教师讲课的内容,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无法抓住重点,比较盲目。还有的政治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过量添加了一些题外信息,虽然让课堂变得很活跃,但是没有真正抓住教学重点,导致“丢了西瓜拣芝麻”,课堂教学效率不升反降。

二、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作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们应当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在教学中真正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应根据当代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心智特点以及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有效阻击中外各种不同层次的负面文化的冲击,使学生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政治教学中,政治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大胆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彻底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等单一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兴趣教学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一课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时事和当今社会关注的要点,在课堂上进行举例说明,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一方面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收。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引入法、情景设定法以及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手段来协助教学,从而使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创新教学思路

要想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质量,政治教师就要大胆创新课堂教学的思路,首先课堂设计应当尽量联系实际生活,这样既便于初中生接受,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政治理论的实用性,这对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保证整体性,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避免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使初中政治教学成为空中楼阁,而应通过将理论、情感、意识以及实际相结合,很好地推动学生政治学习的稳定性和学习效果的稳固性。

(四)加强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校应当充分重视政治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认真掌握新鲜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投入到日常政治教学中,为学生做好表率,这样才能指引学生提高政治学习水平。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对初中政治教师的考核管理,对每位教师都要进行阶段性考评,包括课堂教学评测与学生测评等,对于成绩不合格的教师,可以实行末尾淘汰制度。而对于成绩优异的教师,应给予奖励。

三、结语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这门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初中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当给予初中政治教学足够的重视,大胆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晓军.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

2.陈建明.初中政治教学思路改革与创造性人格塑造[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 3.吴明波,戴端.浅谈初中政治课堂设计艺术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A].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C],2004.

篇6

一、聚焦成长进步,在亲师信道中催生学习情感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教学的需求,紧扣教学目标,突出学生身心发展、成长进步重点,用政治知识引导学生思想进步,用政治理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从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电视媒体、参与研讨等渠道学习前沿政治理论、新型教学方式,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把握政治最新动态,领悟课程标准,理解基本理念,明确教学思路,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细化到每一堂课、分解到每一个时间节点,认真研究教材的编写理念、设计思路、呈现方法和教学内容,掌握教材每一框题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用新课程标准内容规范教学行为,避免教学的繁琐性、随意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我在教学“有肩就得挑担子”一课时,让学生珍惜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期,认识到担当责任的重要性,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聚合教学资源,在情景交融中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教法,在政治教学中兼顾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教学内容的深刻性、政治观点的鲜明性与文化底蕴的深厚性、教学案例的鲜活性与理解接受的关联性之间的关系,使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政治性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认知规律,教师把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发掘政治学科的内在冲突和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用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悬疑。在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彼此配对提问,引发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让学生倾听和理解老师与其他同学的观点与见解。在教学《认识依法治国》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目的和要求,我用多媒体作为学生播放《法律是我们永远的好朋友》专题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探究合作的积极性,以案例分析讨论活动贯穿课堂,让学生在阅读、列举、讨论、辩论中了解掌握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关系,增强法治观念,增强守法意识,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为积极推进依法治国承担自己的责任。

三、聚集教学要素,在合作探究中放大教学效用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整合各项教学要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思考,不断增强政治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师要用政治的思想启迪学生的思维,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用哲学理论剖析生活万象、人生百态、国际风云,获得情感体验,满足成长的需求,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政治知识,在生活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放大政治教学的功能和效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注重政治知识的逻辑性,突出学生生活的体验性。我在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一种学生自学设疑、自主解惑及老师点拨相结合的互动式的教学尝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维、研讨、分析来获取问题的答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学生活学活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篇7

关键词:初中政治;自主学习;策略

一、在农村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对于政治这一门学科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政治所研究的内容较多,涉及的范围也较广,仅仅是教师课堂上讲课,是远远不能满足的。且政治与时事热点相关联,但农村通讯设施不及城市,各方面新闻的宣传也不到位,而对于农村来说,学生对于国家、社会的了解也就较少,对于国家大事知道的不多。不管是国家政策的改变,还是经济形势的变化,农村的学生都是后知后觉。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政治,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关注政治,自己去学习政治。学生只有具备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满足自己对于政治知识的渴求。另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农村初中政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中,教师主导着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要靠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营造。其次,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兴趣上,这是在讲授新课时要做的工作,只有开头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深入地授课。讲授新课有较多的导入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只有丰富多彩的课堂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课堂上不断与学生互动,就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比如,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时,可以用《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开始,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这首歌曲好听吗?这首歌曲赞美了什么?歌中的老人又是谁呢?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所知道的或者是课本知识自己找答案,进行自学,引导学生将要讲的知识进行预习,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学习。而在讲完“改革开放”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也可以布置作业,比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适当地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将问题设置得有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乐趣。

2.促进小组合作,让学生自由探讨

政治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而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由于农村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于政治的学习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就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生活中各种政治现象的探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一方面方便了学生交流,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大的作用。

在政治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可以适当地留出时间,让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到时,小组成员就可以进行合作,小组长分配任务,一人负责搜集台湾与大陆历史上的联系,一人负责近年来国家在对待上既定的政策,一人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国策进行分析,一人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资料的搜集,每个人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最后,组内再总体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课本知识,就发表自己的意见,得出最终的结论。

小组合作的过程也是组内每个成员思考、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得以碰撞出火花,学生也就更爱思考、爱动脑,成员之间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得到提高。

对于农村初中政治教学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对于该能力的培养,不能急于一时,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采取适当手段进行激励,不断提高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相信,在新的教学形式下,自主学习模式将在农村政治课堂上得到更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重要性 教学模式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14-01

初中政治课程是一门学生的必修课程,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甚至是更高的学府,政治课都是一门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正是由于他的特殊重要性,使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政治课更加倾向于理论性的学习,因此,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异常烦恼,没有学习兴趣。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大多数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感受,那就是觉得初中政治难学,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学生肯细心钻研,学习方法得当,加之老师的有方向性的引导,相信会将这门课程学好,增加一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政治这种稍有难度和枯燥的纯文化课程,老师应该要有一套对学生有益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老师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气氛非常重要,如果一堂课下来死气沉沉,学生一味在听,老师一味在讲,学生不动脑筋思考,那么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就不能理解,对于概念性的知识更难把握,积少成多,学生自然会丧失学习兴趣。但是,如果老师好好备课,善于用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实体例子来教学,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学习内容的重点,这样既调节了学习氛围,又会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其次,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应当有所转变,摆脱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呆板僵滞,早已不适合现代教学的方法,已经被淘汰。教育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致,将封闭型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从而使师生双方真正领略到愉快的教与学的美学价值。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有,在当代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善于使用新媒体教学,这更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亦不会与时代脱轨。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不仅可以给予学生视觉上的享受,也会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和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2 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其实对于初中政治课的学习,可以简单的分为知识学习和方法学习两个方面。知识虽然重要,方法也不可小觑。

第一,在学习知识方面,每个年级的学习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同的,初中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因学生还处在一个相对差一点的思维水平,因此学的内容必然会相简单,学习内容更侧重于基础知识。而初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的快一点,会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着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实际面对问题时的水平。

第二,在学习方法上,学生要学会自己总结方法,积极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学生要多多动手,动脑,手中常握一支笔,便于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下记号,在上课时和同学老师讨论,必要时可以作好预习笔记,主动将学习知识点罗列出来,概括出来,这样便可一目了然,便于学习和记忆。其次是学习阶段,无非就是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点,并对其进行反复记忆的过程。对于学习的重中之重,应该要加强记忆。对于政治课的学习,除了背诵学习课本知识外,还要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观察日常生活,因为政治离不开当下实事,政治考题也必然会离不开国家实事,应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3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篇9

关键词:初中;政治;德育教育

当前,新课程改革着力改变教师以往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初中政治课是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主干课程,然而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多采用填充式教学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因而影响了德育教育的信度和效度的实现,同时也有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

德育教育概说

德育教育释义

所谓的德育教育,即是施教者以社会主流价值和传统道德为教育出发点,并结合施教对象的需要,借助多种方式,使施教对象在同施教者的有效沟通中,使施教对象在思想认知、政治正确认知等方面的素质得以全面提升的教育过程。当前,德育教育在我国分为广义的德育教育和狭义的德育教育。广义的德育教育通常涵盖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德育教育。狭义的德育教育通常就是指学校的德育教育,即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判断施加影响,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的教育方式。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初中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主干课程,政治课的德育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当前,很多学校基于对高升学率的追求,因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未能将德育教育与数、语、外等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充分等同起来,直接造成了学生的文化教育效果明显,德育教育相对缺位的局面,同时,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往往教育方法单一,重管束而轻引导,因为德育教育效果十分不理想。

当前社会存在着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诸多乱象,初中生的年龄及其心理特质决定了其在这一阶段正是价值观逐渐成形时期,因此,如果未能充分重视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则极易对其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结合笔者的政治课教学经验来看,当前国内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一)政治课教学理念滞后

初中政治课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数会考虑到日后学生的中考升学压力,因此会将教学中心、教学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完全围绕书本展开,此种教学理念,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分数的提高,但并未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并由于过于强调固化的书本知识而导致了对德育教育的关注和教学侧重下降。同时,多数初中政治课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能事先进行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学情分析,结果其所讲授的德育知识难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造成课堂上教师慷慨激昂,学生味同嚼蜡的尴尬境地。

(二)政治课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政治课的课程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因此政治课教师如果不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掘、学习热情的调动,并采取契合学生兴趣的针对性教学设计,则极易导致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认知的割裂,使学生产生厌学感,认为政治课所讲授的知识对社会实践和个人的社会生活毫无帮助,因而毫无学习的热情,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接受变成了被动、机械的硬记忆。出现上述学情,不仅是使政治课的知识传递效果大幅度降低,同时基于前述缘由,政治课教师如果不注重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忽略情境与语境的引用各类德育素材,则必将导致政治课本应承担起的德育教育功能也无法实现,使学生将德育教育视为空洞的说教,无法深入其内心,成为其行动的指引。

(三)教师未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当前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仍然以知识的讲授为主,部分教师甚至并未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情形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板书内容也无法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久而久之,政治课对学生而言味同嚼蜡,政治课堂沦为部分学生完成其他学科作业的“自习时间”。这样一来,政治课的德育教化功能也无法实现。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路径

基于前述笔者提及的国内初中政治课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德育教育实施构想:

构建初中政治课教学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即是教学效率较高的且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的课堂。初中政治教师应该着力构建政治教学高效课堂,借助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学情的及时分析和把握,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政治课程教学,使所传授的德育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点,契合学生的需要。

以生活化教学方式实现德育教育显性知识的传递

针对政治教学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情况,初中政治教师应有意识的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即以生活化的语言解构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显性知识的传递,并且使学生在易于接受和消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接受德育理念,并自觉的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和行动的指引,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德育教育缄默知识的传递

传统的政治课堂,往往课程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教师布置小组论题,在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实现了对他人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的学习,也就是缄默知识的传递。所谓缄默知识,即是隐性知识,无法通过语言传递。这种缄默知识的习得,使学生可以将他人思维模式内化为个人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得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小结

对于初中政治教学而言,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更要借助行之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构建初中政治课高效课堂,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在兴趣提升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曾秋燕. 初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6)

[2] 王兴宇. 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 学周刊. 2012(30)

篇10

【关键词】 精神卫生;文化;宗教;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4-0360-02

精神信仰是与人的根本生命价值相联系,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核心价值原则[1]。中学阶段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时期,也是信仰体系初步建构的阶段。宗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信仰的形成是直接建立在中学阶段形成起来的价值取向基础之上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中国国民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信仰真空、信仰缺失、信仰庸俗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给价值观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带来影响。如何引导中学生积极价值观念和信仰的形成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课题。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揭示中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为中学生信仰教育提供实证性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包头市5所中学764名初二~高三的学生为被试。其中男生397名,女生367名;初二学生166名,初三学生151名,初四学生111名,高一学生118名,高二学生106名,高三学生112名。

1.2 方法 采用课题组统一编制的“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收集资料。问卷由39个题目组成,包括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3个一级因素,每个一级因素又包括若干维度,整份问卷由9个维度构成。其中超自然信仰包括、神灵崇拜2个维度;社会信仰包括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政治信仰3个维度;实用信仰包括金钱崇拜、生命崇拜、家族崇拜和家庭主义4个维度。问卷为5级量表,整份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91。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学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

2.1.1 精神信仰一级因素的多重比较 中学生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实用信仰之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7.10,P<0.01),每2种信仰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类信仰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3.820)、实用信仰(3.107)、超自然信仰(2.441)。

2.1.2 精神信仰二级维度的多重比较 见表1。

中学生精神信仰的二级维度的得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1.84,P<0.01),除政治信仰和家庭主义之间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信仰维度的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个信仰维度的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庭主义、家族崇拜、神灵崇拜、、金钱崇拜。

2.2 不同亚群中学生的精神信仰状况 以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分别对精神信仰的9个二级维度进行多元方差分析,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F性别=3.815,F年级=4.041,P值均<0.01),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性别×年级=1.004,P>0.05)。单变量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对超自然信仰的、社会信仰的政治信仰以及实用信仰的金钱崇拜、家族主义和家庭主义存在主效应,均表现为男生的信仰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年级对超自然信仰的神灵崇拜、社会信仰的民族主义、政治信仰、国家主义以及实用信仰的金钱崇拜、生命崇拜和家庭主义存在主效应。高一学生的神灵崇拜程度最高,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的学生;高一和高三学生的民族主义程度最低,并显著低于初三和学生;政治信仰总体趋势随年级升高而下降,初二、初三学生的政治信仰程度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4个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的国家主义程度最低,显著低于高二和初中学生;金钱崇拜程度随年级升高而升高,高一学生的金钱崇拜程度最高,显著高于初中各年级;初四学生的生命崇拜最低,显著低于初二和初三学生;家庭主义程度总趋势随年级升高而升高,高三学生的家庭主义程度最高,显著高于初中各年级。见表2。

3 讨论

中学生精神信仰一级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相关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2-4],说明中学生精神信仰整体是积极的,认为民族、国家、政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9个二级维度的信仰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庭主义、家族崇拜、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民族主义得分最高,这一结果得到相关研究的支持。浦卫忠等[5]对北京市青少年的调查表明,有91.2%的人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持肯定态度。生命崇拜得分其次,这与近年来倡导的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有关。9个维度中,和金钱崇拜得分最低,说明中学生虽身处市场经济,但并没有过多受“金钱至上”等思想的影响,信仰表现现实但不庸俗;同时因为我国并非宗教大国,宗教文化与宗教意识相对淡薄,使得中学生的表现程度最弱。总体而言,中学生具有比较积极的信仰体系,充分说明中学生主流价值观念是健康的,体现出我国的思想教育和学校德育是成功有效的。

男生比女生具有更强的、政治信仰、金钱崇拜、家族崇拜和家庭主义。田丽丽等[4-5]的研究都指出,男性比女性更看重金钱的重要性。在中国的文化中,男性是家庭的经济支柱,经济收入成为对男性取得成就的评价标准之一;由于社会角色不同和性别差异,男性对时事政治、政权交换、参政议政有更多的热情和关注;同时传统观念赋予男性更多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使命,导致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家族荣誉与利益。戴建华[6]的研究表明,男生的亲情价值观在家庭责任方面显著高于女生。赵婧[7]的研究也指出,男生比女生更看重“合家安宁”。男生的程度高于女生,分析原因可能是中学阶段个体尚未形成明确、清晰的,而宗教的神秘色彩和力量更容易吸引男生[7]。

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神灵崇拜、民族主义、政治信仰、国家主义、金钱崇拜、生命崇拜和家庭主义上存在差异。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和家庭主义总体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加强的趋势,这是因为,年龄越大,对金钱、家庭及亲情的认识越深刻,越能感受到它们对生活的重要性。高中生对精神世界的关注和探求较多,对神灵等神秘精神现象较容易感兴趣。高一学生的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程度最高,因为高一学生处在初中向高中的过渡期,一方面开始摆脱初中生的半幼稚、半成熟;另一方面还未形成理性的判断和思维,自我意识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偏激和极端,更看重金钱等物质利益以及被神灵等超自然现象所吸引。高三学生的家庭主义程度最高,原因是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得到更多家庭生活关心和精神支持,更多体会到家的重要性。民族主义、政治信仰和国家主义总体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初、高中差异显著,这是因为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有限,评价参照仍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而高中学生较之初中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思维活跃,富有批判性,更关注个人的发展与前途,对国家利益、政治问题的兴趣减弱,常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初四学生生命崇拜程度最低,这一方面与初四学生的高压力有关,另一方面和高三学生比较,初四学生的心理相对脆弱,承受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很难有效排解高压力带来的高焦虑与厌倦。一些研究也表明,初四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最低[8-9] ,由此造成对生命价值和意义认同的缺失。

4 参考文献

[1] 宋兴川. 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2] 李幼穗,李维,吕勇. 信仰现状的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2002,25(6):660-664.

[3] 宋兴川, 金盛华.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研究.心理科学,2004, 27(4):10-12.

[4] 田丽丽,金盛华. 初中生精神信仰现状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21(2):88-90.

[5] 浦卫忠, 纪秋发. 北京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99,8(1): 18-23.

[6] 戴建华. 当代青少年亲情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7] 赵婧. 当代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演变与教育对策. 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15-16.

[8] 岳颂华,张卫,黄红清,等.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3):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