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畜牧业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82-2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畜牧业已经从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我国畜牧业在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建设的进程。

1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2 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3 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3.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有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生产

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造就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尽快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3.5 科学管理

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参考文献

[1]闫港.浅析我国可持续畜牧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承德学院学报,2005,(03).

[2]韩光明.民族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06).

篇2

建设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有利于提高示范园区自身农牧业竞争力,促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现代农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是加快区域农牧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河南县在青海省州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有机畜牧业工作步入生态、有机畜牧业双轮驱动,基地、加工企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2007年,有机畜牧业取得基地、产品、贸易三项国家级认证;2008年被青海省政府确定为青海省生态(有机)畜牧业试点县;2010年3月,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同年5月,优良畜种苏呼欧拉羊、河曲马正式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0年被列入青海省四大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黄南州有机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核心,目前河南县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一、示范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发展园区建设,推进高效有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任务艰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但它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切实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园区建设的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离不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为此,河南县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的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充分明确了县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是立足县情,完成规划编制。为推动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河南县按照“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工作思路,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河南县生态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规划》,在园区内精心部署各项产业,逐步建立起发展有机畜牧业的生产、加工、管理、信息、营销的完备运行体系,形成生态保护和农牧业生产良性循环,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产业体系,实现有机畜牧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创立包括欧拉羊、牦牛养殖、畜牧加工、观光旅游等领域的若干有机畜产品知名品牌,使有机畜牧业逐渐成为全县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县牧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把河南县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有机畜产品基地示范县。

三是制定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以政策扶持拉动投入,发挥好引导作用。根据国家政策,河南县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在税收、信贷、用电、用水方面给予企业优惠,简化了行政监管和审批手续,主动发挥服务职能,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已有主打有机肉食品的青海佰盈丰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机牦牛乳产品的青海雅可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开发高附加值畜产品的青海聚能活力源饮料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入驻园区。目前,青海佰盈丰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基础设施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项目总投资的34%;与青海雅可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有机牧业生态养殖基地、有机牛奶加工项目,并完成项目总投资的66%;与青海聚能活力源饮料有限公司签订了曲海矿泉水生产项目,完成总投资的58%。

四是部门联动,加强基础建设。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到许多方面,为此河南县组织专门力量,全力推进园区各项基础建设,县属各部门精心组织开展园区“三通”工作,并积极衔接和协调落实园区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省州相关部门有力支持和服务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基地,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生态保护的多方共赢。

五是加强合作,强化科技支撑。科技进步与支撑是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河南县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联系与协作,大力推进有机养殖技术、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机质及生物肥料开发、替代化学制剂的病虫害及杂草生物防治技术、土壤水体生态培肥技术等研究与应用,不断提高有机畜牧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及产品品质。2011年委托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科研单位,重点完成有机畜牧业方面急需解决的兽药替代产品中藏药的研发,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科技难题,为下一步深入全面开展有机畜牧业工作解决根本性的技术问题。

六是积极探索,创新运行机制。河南县以促进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行“公司+合作社+牧户”的运作模式,组织牧民群众进行标准化和合作化生产,初步形成了“分户放牧、联户经营、集中定居、一体管理”的有机畜牧业生产格局。园区的运行主要涉及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牧户四个方面,河南县经积极探索,创新了“政府引导、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牧民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

二、示范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河南县示范园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运行机制、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示范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一是主导产业还不够聚集。河南县受多种发展因素的制约,示范园区虽然制定了发展规划,进行了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但园区内龙头企业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园区内的缺少龙头企业,只是地理空间的聚集,产业关联度不高,尚未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产业集群。

二是基础设施还不够配套。河南县供水网络不完善,管道老化,全县人畜吃水难问题突出。各乡镇公路、给排水、供暖、垃圾填埋场等市政建设滞后,部分乡村不通电,影响到移动通讯和广播。同时由于河南县园区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为薄弱,规模偏小,实力不强,基础设施滞后,配套设施与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三是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河南县创新了“政府引导、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牧民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但园区的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园区的运行未能遵循市场机制。园区存在产前和产后服务与管理工作脱节现象,产前对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计划何时投放市场等问题,缺乏科学的市场预测,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产后如何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问题考虑不到位。

四是科技支撑还不够到位。由于自然条件艰苦,地理位置偏僻,河南县缺乏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创新能力不足。河南县园区在建设初期对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依托关系比较强,但当园区投入运营后,这种关系无形中被淡化了。

五是管理工作还不够规范。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体制机制等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园区管理的职责分工不明晰、责权利不能真正落实到位等因素,充分暴露出管理工作的欠规范性和科学性,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到园区的正常开发、建设与管理。

六是政策支持还不够有力。尽管河南县在园区招商引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受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的制约,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特别是没有相应的用地政策,依据有关土地法规和政策,示范园土地征用费高达1200万元,县财政难以支付,园区相关项目无法开工建设。

三、推进河南县示范园区建设的措施

一是着力修订完善各项规划。园区将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做好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河南县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科学规划和统一协调园区总体布局、产业导向、发展规模、功能区块、生态环保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明确1—3个主导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加快建立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

二是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产业化是园区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体系是支撑园区产业化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平台。园区建设将重点推进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加快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建设,解决当地吃菜难的问题,满足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加强优质畜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牲畜改良和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大力发展有机畜产品加工和市场贸易,集中科技、资源、地域优势,主攻产品质量,做到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品种优良、品质精良,创建品牌,在满足河南县需求的同时,积极抢占国内和国际市场。从种养殖、加工、检测、销售各个方面出发,构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有机产业体系,建立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形成产业化经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充营销队伍,实现与园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是着力提升物质装备水平。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财政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以道路、水、电、通讯为主的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高度重视以热电联产、仓储货运、“三废”综合利用为内容的配套设施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与提高集约化水平相衔接,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相衔接,通过优化布局,完善配套,联建共享,提高综合利用率,打造好承接项目的平台。

四是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通过调整机制、体制,推进产学研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快捷通道。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增加新产品研发的投入。积极营造企业外部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促进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相结合,通过高新技术的辐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示范,推动园区重点产业及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园区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园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五是着力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协调相关科研部门研发符合有机畜牧业生产标准的动物疫病防治和鼠虫害防治药物及人工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建立动物疫病防治和鼠虫害防控体系建设。

六是着力构建畜产品物流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园区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发挥物流产业集聚和规模效益。积极引进国内外物流资本,实现物流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物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工业园区由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的转变,改造、提升、优化传统的物流产业。通过物流园区,逐步建立畜产品批发市场和畜产品交易中心,使商流、物流、信息流集散。

七是着力创新示范区运行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科技开发和应用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运行机制上,大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建立利益协调和保障机制,破除行政和市场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投资环境,为园区产业布局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支持产业园区在行政职能、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行政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今后我们将采取有效政策积极发展民间兴办和民办官助类型的园区,以调动社会各个层次大力兴办园区的积极性。

篇3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综述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畜牧业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已由传统的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现代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自己,应运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畜牧业,最终实现区域特色、养殖规模化以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为了促进现代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对现在畜牧业发展的研究,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1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使得畜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到畜牧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主要是存在以下问题;

1.1当前畜牧养殖方式以及品种需改进

当前,虽然我国畜牧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许多地方的畜牧养殖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是以农户为主体的饲养模式存在,个体农户畜牧养殖存在一些不足,其规模相对较小,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低,同时,个体农户在进行饲养与管理中相对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必要的动物防疫措施,不利于动物疫情的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畜牧养殖风险。畜牧的品种趋于老化,没有能够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优良的畜牧品种,个体农户养殖技术落后,畜群结构不合理,以上各种因素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1.2畜牧产业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肉牛、肉羊以及奶牛等饲草类畜牧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其规模化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都会生产出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得我国畜牧业出现种养结合不够密切,整个饲养循环不够畅通。当前,畜牧行业缺乏大型的畜牧加工企业,大型畜牧企业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保证畜牧产业上下通道畅通,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情况是畜牧产业链短,缺乏相应的深加工配套措施,产业上下通道不通,饲养、生产以及销售衔接不紧密,畜牧产业结构不合理。

1.3国内畜牧产品价格波动大

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畜牧产品价格密切相关,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受到外国价格的强力冲击,比如,我国国内畜牧产品生产成本高,而外国畜牧产品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比较先进,其畜牧产品的价格低,这样一来必然会造成进口量增加,国内畜牧产品受到冲击,为了将产品没出去,只有不断的降低价格,最终损失的是养殖户的利益。国外的优质低价畜牧产品对国内产品产生严重冲击,使得国内畜牧产品价格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不利于畜牧养殖户把控市场。

1.4畜牧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畜牧产品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主要包括传统的饲养模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更多的是农户个体饲养为主,同时畜牧产品多样、产量小。价格低以及品质差等不足,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当前畜牧业还未形成产业化,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无法吸引客户,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极易受到外国畜牧产品的冲击。

2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为了促进畜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国情,要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本地畜牧业,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观,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畜牧行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完善畜牧产业结构,只注重动物防疫工作,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化,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措施如下:

2.1加快规模化养殖

畜牧业若要想快速发展,就要将畜牧规模化养殖作为重点进行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政策,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推动其规模化发展,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对中小规模的养殖户进行养殖场改造,不断完善场房建设,最终达到产业升级,合理划分生产区、生产区以及隔离区,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

2.2优化畜牧产品深加工

当前,我国畜牧产品的发展的缓慢,仍旧沿用传统的饲养模式,产品加工落后,优化畜牧产品深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畜牧产品的竞争力,可以抢占更加的市场份额。加快畜牧产品的经营策略,实现产品的升级,积极推广产业的品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畜牧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的种类,最终实现产品的多样化,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3注重动物防疫,提高畜牧业抗疫病能力

国家要不断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的资金投入,推荐基层畜牧防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疫人员的待遇,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坚持同进同出等养殖策略,实行自繁自养,尽可能减少从外地引入种苗,减少外源性疾病感染,加强基础免疫,提前做好免疫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3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畜牧业的发展必将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的趋势。对于当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发进行解决,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成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6,(23):9-10.

[2]张锁良,宋宇轩.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家畜生态学报,2014,(11):6-10,17.

[3]张焕忠.现代畜牧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9):9.

篇4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发展畜牧业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是一个政治方面的问题。研究畜牧业发展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畜牧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不管是畜禽的饲养总量,还是畜牧产品的产量都呈现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来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当前我国畜牧业的产值已经占据国家农业总产值的近40%,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也非常多,在畜牧业发展良好的地区,其收入已经占据总收入的40%以上,在进一步保障食品价值和保证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地方的畜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陆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畜牧品牌,为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畜牧业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畜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畜牧业处在一个传统饲养跟现代化饲养相结合的阶段,但是,传统饲养仍占据支配地位,主要是规模不大、品种复杂、人畜混住和粗放式经营。一些地方还存在畜牧投入不是特别充分、畜牧产品加工存在一定隐患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加上畜牧饲养环境质量不是很高,因此动物疫情多发。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基层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限制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农经济逐渐转向商品经济。在家庭养殖不变的情况下,要扩大畜牧的规模,就有可能出现牲畜跟人争夺空间的现象,这造成很多家庭养殖的环境非常差,粪屎满地、蝇虫乱飞、污水肆意排放,给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恶劣影响。

1.2 畜牧诊疗机构比较乱,导致治病难

畜牧诊疗机构的监管工作可以使动物的疾病得到控制和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也可以防止动物疾病传播和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就目前情况来看,畜牧诊疗机构的管理、服务和队伍建设都与这个行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保障公共卫生的安全。从执证上岗这一方面看,畜牧诊疗机构的情况比较复杂,很多机构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动物诊疗许可证》,甚至什么都没有就开始进行动物疾病诊疗活动;有的机构是具有关营业证件,但是没有根据国家的相应规定进行年审;有的机构的相关证件早已经过期作废;还有一部分机构是租借其他人的证件作为活动开展的依据;有的甚至还存在伪造、涂改证件开展诊疗活动的现象。从从业人员的职称上看,高、中、初级职称的都有,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职称也在开展诊疗活动。从从业资格上看,绝大部分人员都没有任何职业资格,将近一半的人员没有进行注册和登记,在对牲畜进行诊疗的时候,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或知识面不广泛,主要依靠口头的传承或者相应经验的积累进行诊治;还有的是理论水平不低,但实际操作技术比较差,对于疑难病症的操作能力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1.3 畜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因受相关利益的驱使,一些养殖户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养殖,有的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在过去几年,“苏丹红”、“瘦肉精”等事件接连发生,给产品使用人员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影响。然而,由于传统养殖户高度分散,因此难以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2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就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跟种植业相比较,畜牧业可为人类提供更加有营养的产品,在我国具有比较广阔的前景。

2.1 建立现代化的畜牧产业

建立现代化畜牧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任务,可以进行畜牧产品的品牌建设,发展相对优质的品牌畜牧业。对于基层分散养殖户,需要及时做好农村养殖卫生宣传与教育工作,大范围的建立卫生通道,将对牲畜排泄物的管理落实到位。主要可以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村民养殖知识的宣传,对于有互联网覆盖的地方也可以选择互联网作为村民宣传的媒介,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知识讲解,增加宣传教育的效果。

2.2 积极完善畜牧诊疗体系,解决畜牧生病问题

要统一和规范诊疗机构的名称。根据相关规定,诊疗机构的统一名称应该是“畜牧诊所”,而动物医院需要能够实施基本的胸腔、腹腔或开颅手术,要有3名或者3名以上的职业兽医坐诊,而且营业面积也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开展诊疗活动的时候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做保证,诊疗室、手术室以及药房等要与动物食品或者饰品等分隔开来,要具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和消毒设施,还要具备基本的污水处理设施;选择的地址要符合防疫条件,要具备独立的出入口,且出入口不能设立在院内或者居民区,不能跟建筑物的其他用户使用同一个通道,选择的地址离学校、医院、养殖场等都不能少于200m。

2.3 关注畜产品质量问题

相关部门要加大畜产品的监管力度,争取让人们的餐桌上出现放心的畜产品。对于分散的养殖户进行统一监管,充分挖掘农村养殖户的潜力。

3 结语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养殖规模在一步步扩大,养殖场的数量在一步步增加,这是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专业化和规模化,这也是实现小农户跟大市场对接的重要基地。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国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也将不断加大,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过程中,技术因素等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晓敏,冬花,木尼热.对放牧管理及其以草定畜的再思考[J].草食家畜,2012(1).

篇5

关键词:贫困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

现今我国正全力推动贫困山区的生态畜牧业发展,合理利用贫困山区复杂多变的地理因素和土地资源,打造贫困山区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振兴贫困山区的经济建设。

一、生态畜牧业的现状

1.生态畜牧业的定位

我国生态畜牧业包括生态型畜禽饲养、畜牧类产品精细加工以及排泄物环保处理等几个部分,是以建立低消耗环保型畜禽饲养为核心,结合各地区实际地理因素,以保证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兴产业。

2.生态畜牧业的意义

当今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点,而畜牧业作为传统产业一直是农业经济体制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作为一个过渡型的产业,畜牧业上承传统种植业下衔接现代工业,在整个发展链中占据关键位置,所以如何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收入也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畜牧业也成为了传统畜牧业的必然转变方向。同时,针对我国地少人稠的基本国情,大力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良好性畜牧模式,也能有效的解决如水域污染、耕地退化、牧场承载过量导致的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切实的将传统的畜牧业转变为低碳节能的绿色健康产业。

在生态与发展的大前提下,生态畜牧业更加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标准。生态畜牧业也成为了着眼于现在,有利于未来的国家支柱型新兴产业之一。而事实也证明,发展生态畜牧业完全适合于我国山区土地资源情况,是为我国进行山区扶贫、维护生态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贫困山区生态畜牧业的优点

相对于传统畜牧业,生态畜牧业运用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创新的思维方法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属于低碳绿色生态的生产方式。

1.资源需求低

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生态畜牧业更加注重整个体系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使整个系统进行链式循环。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形成一条可持续的“食物链”,极大的降低了额外在畜牧饲养中的资源消耗。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刀耕火种式的粗狂经营模式,很明显这种低消耗的生态畜牧业更适合在贫困山区资源条件匮乏的情况下进行大力推动发展。

2.经济收益高

开发生态畜牧业,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发展战略,将贫困山区有利的自然条件充分的整合运用起来,最大化的将其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收益。这种经济收益不仅仅是拉动了贫困山区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刺激了整个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其健康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畜牧产品的质量与价值,其价格是传统畜牧业产品的数倍,极大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使城乡两地的居民互利共赢,同时也为我国城乡统筹建设发掘出新的途径。

3.环境破坏少

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中,使整个畜牧产业生态平衡是一个重要指标,这也关系着畜牧业在长远的发展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发展生态畜牧业,不是将畜牧业还原与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运用现代的生态系统原理,将畜牧产业创新整合的新型生态产业。在促进农牧业增收的同时,将整个山区的生态系统带入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中去,从根源上消除对环境污染的可能。

三、贫困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

1.转变传统经营模式

传统的畜牧业的是一种单一化的产业模式。从牧民养殖禽畜,继而进行原材料的直接销售。这种粗狂的经营模式不仅极大的降低畜牧业收入,更在繁复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增加了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损耗。而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中,将引进更为先进的产业管理理念,将畜牧的饲养与粗加工、精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实现在贫困山区进行生态畜牧的产业化与基地化的发展趋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道路上,一定要结合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充分的合理的运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应当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畜牧业技术,优化产业模式,使贫困山区的自然资源最大化的转变成经济效益。同时,改变传统的资源使用理念,利用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共存关系,发展多元化的畜牧经营模式。

3.提高科技含量

要将传统的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进行转变,其科技支撑是必不可少,必须在传统的饲养技术及生产加工技术上进行科技创新。一方面提高经营及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更充分合理的运用贫困山区有限资源;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要融入生态环保的观念,^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同时,提高生态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也有利于减少生态污染所产生的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4.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相关的扶持政策、制度的出台与制定,都会对贫困山区的生态畜牧业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与畜牧业相关的政府机关也要将生态畜牧业的建设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执行体制和服务机制,各部门紧密配合、统一规划、提高效率,紧抓政府措施的基层落实程度。同时增加对贫困山区的资金扶持,完善生态牧场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畜牧业提供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畜牧业是现阶段生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养殖相结合的创新性产业,是刺激畜牧业经济增长,实现牧民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从我国现阶段的畜牧业发展情况来看,贫困山区完成由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变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篇6

什么是畜牧信息化

畜牧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畜牧企业竞争力,在畜牧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畜牧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畜牧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畜牧信息化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畜牧业网络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复建设、小而散,而真正能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访问价值大的网站并不多。畜产品市场动荡不定,需求与供应之间,始终处于周期性的波动之中,经常出现“买难”、“卖难”的现象。

建立畜牧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网络建设

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畜牧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例如,美国建立了畜牧信息数据库系统,包括饲料、活畜和畜产品的价格、销售、库存、运输和进出口等很多动态信息,同时将信息及时地向网络传送,全国各地的政府、研究所、大学、企业、饲料厂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到这些数据,以进行市场预测和生产决策。转变了政府职能,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

同时加速推进畜牧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加强标准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以各省畜牧信息中心为枢纽,上联农业部,下通至全省各地市县乡的畜牧信息网络体系,并使畜牧信息网络与畜牧业龙头企业、全国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养殖大户及畜牧业科研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

完善畜牧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畜牧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畜牧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畜牧信息采集、整理、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用户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供求信息”、“市场动态”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农民养殖户是畜牧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篇7

现代畜牧业 发展 问题和对策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畜牧业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生产方式仍比较落后;②畜牧业的增长方式仍以数量为主,饲料管理大多较为粗放,整体经济效益较低;③畜牧业的动物防疫体系薄弱,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不强;④畜牧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十分弱,支撑和引领畜牧业的能力也不强;⑤畜牧业经营者对畜牧兽医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少且其组织及管理水平较低;⑥饲草饲料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标准,饲草饲料的质量安全体系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⑦环境保护意识淡漠,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技术落后,从而严重污染环境;⑧畜牧业的流通加工体系发展比较滞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急需提高。

2 推进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2.1 加快发展现代流通和产品加工 发展畜产品加工流通业,是扩大畜产品市场需求、实现畜产品转化增值、带动畜牧业结构调整、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提升畜牧业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大力发展各类畜牧市场营销主体,扶持一批畜牧兽医行业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其他营销组织,并按照现代营销业的要求,大力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电子商务交易等流通方式;大力支持动物养殖基地在所属区域建立动物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冷、鲜动物产品交易,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等交易方式;支持动物养殖企业和动物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动物产品营销推广活动,支持动物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国外动物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和推介会等,努力扩大动物产品出口量。

2.2 加强科技培训和教育力度 政府必须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及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和教育力度,并要保持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通过系统的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培训,可以使其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

2.3 实行依法治牧 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动物卫生标准和规范体系, 以实现与国际兽医制度的接轨。各级政府应依照畜牧兽医行业的法律法规认真做好相关工作。要持续加强畜牧兽医行业的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法律的执法体系。 进一步加强畜牧法制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逐步完善相关法律的执法环境,提升其执法效率。

3 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3.1 结构调整 首先,要对品种结构进行调整。 建立健全现代畜牧业相关品种的遗传育种和繁殖体系,并加大其推广利用力度,来不断提高动物优良品种的量,从而进一步增强动物的生产能力。 其次,要对当地饲养的动物品种结构进行调整。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消费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择适应该地区饲养环境的动物品种, 积极推进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规模适宜、优势明显、经济效益高的动物品种结构。 最后,要对动物的群体结构进行调整。 根据不同类型动物的遗传繁育特征, 合理确定动物群体的比例和结构,如种母畜、种公畜和后备畜等的比例,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周转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动物群体。

3.2 转变模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一是动物养殖模式的转变。 要将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模式尽快转变为具有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现代养殖模式,并持续加快畜牧兽医行业标准化和集约化建设的步伐,扶持一批畜牧兽医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养殖户。 二是增长模式的转变。 将以依靠数量为主的畜牧业增长模式尽快向依靠质量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形成以依靠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主的内涵式增长模式。 三是资源利用模式的转变。 将传统的以饲养耗粮型畜禽(猪、鸡)为主的养殖方式尽快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畜禽(牛、羊)养殖方式转变,最终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友好发展。

篇8

关键词: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道路

我国农村的养殖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养殖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较慢,而且农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农村的畜牧养殖业无论是从养殖方式上还是技术指导上都得到了高效地改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养殖研究人员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的力度,促进养殖业的高效发展。

1 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农村经济发展上看,养殖业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农村的畜牧养殖业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从畜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上看,相关的工作力度还明显不够,而且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也是影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养殖场建设的形式和结构类型都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而且养殖场的选址以及养殖方式都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另外,养殖场内部的垃圾出现了严重地堆积状态,环境卫生也无法达到养殖业的标准。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殖场的长期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仍然是工作人员工作的目标。

2 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探究

2.1 落实农村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和发展

所谓的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小区化,主要是养殖人员将畜类的养殖进行分类处理,增强农村畜牧业养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渐贯彻和落实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需要考虑到问题较多,其中包括管理方式以及管理设备的完善性。采用小区化的养殖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养殖方式,多数的养殖户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可见,这种方式的应用在实现养殖业规范性和科学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健全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

在农村畜牧业养殖工作中,实现养殖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采用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工作是基础和核心。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对各种畜类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保证养殖业的规范化和高效性。另外,在小区化建设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畜类的实际需求,遵循资源利用的相关规律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农村养殖业的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2.3 完善农村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体制

加强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工作力度是提升农村畜牧养殖规范性和安全性的核心和关键。在畜牧养殖小区管理工作中,做好小区卫生防疫和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在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相关的兽医医疗部门,对于牲畜的疾病进行诊治,同时还应该做好诊断处理工作。另外,专业的防疫人员还需要对养殖业中的各种牲畜的疾病进行监控,同时做好防疫工作。如果发现的疾病的病毒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来终端病毒的传递。另外,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将防疫管理体制进行贯彻和落实。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法发展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2.4 加大对农村畜牧养殖的资金投入力度

就当前我国农村的畜牧养殖发展进行分析,生产规模无法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资金的缺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小区建设与发展,乡镇政府还应在现有的财政政策上针对畜牧养殖予以无偿补助资金,并通过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农村畜牧养殖提供资金补助。在县镇政府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对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资金支持,还应同时准确的把握省级以上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并从农村的畜牧养殖实际状况出发,针对养殖的规范化发展和建设需求开展对应的资金申报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村财政资金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使其更为有效的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发展。

3 发展生态畜牧业做法与途径

观念上的更新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开发,从畜牧业的发展理念上要革新传统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引入商品资源型替换单一资源导向型,积极探索节草节粮与多层次利用的综合型发展模式。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程度,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优化区域发展和规模化平衡发展,提高畜牧业生态发展的现代化层次和规范化服务水平。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重视市场培育,挖掘市场潜力,构建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升产业化生产加工能力,争创品牌发展之路。普及“高效转化”技术系列优化饲料配比,提高饲养科技含量,推广二元、三元种植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强调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生态平衡,推广优良种源,提高农民的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广泛普及高效转化。推广立体养殖模式结合我地畜牧资源优势,推广上层养鸡,鸡粪经过发酵后喂猪,猪粪尿制作沼气,沼渣排入鱼塘喂鱼,鱼塘淤泥回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多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总之,生态畜牧业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借鉴世界先进思想和技术,走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战略之路,推动我国畜牧业的科学、稳定、有序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乡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村畜牧养殖也将会在科学技术支持和政府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化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管理,不仅能够使畜牧养殖的资金成本得到更为有力的控制,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畜牧养殖的生产方式,从而为农村经济水平的综合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庆红.试论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方案及措施[J].农村实用经济,2011(12):3-15.

[2]刘文艳.畜牧养殖合作社和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性探究[J].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畜牧兽医站,2012(12):50-64.

[3]张友超,刘希.农村畜牧养殖中现存问题分析和处理对策探究[J].养殖技术顾问,2010(5).

篇9

一、 莆田市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1.畜牧业生产在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发展。近年来,莆田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两增两保一提高”(增畜牧总量、增农民收入,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确保猪肉稳定供给,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工作目标,科学规划,促进了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2010年,全市肉蛋总产量19.18万吨,肉类产量12.89万吨,禽蛋产量4.45万吨,奶类产量1.74万吨。二是畜禽出栏平稳增长。全年全市猪出栏129.02万头;家禽出栏2528.53万只;羊出栏16.80万只。三是畜禽存栏有增有减。全年生猪存栏91.63万头;家禽存栏971.60万只;羊存栏10.72万只。

2.畜牧业养殖规模化。畜禽养殖方式正由粗放型、单一型的传统畜牧业向品种良种化、饲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防疫程序化、排污标准化为特点的现代畜牧业迈进。全市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占总出栏量71.2%,年出栏商品猪3000头以上的猪场有74个,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以上的猪场有17个。

3.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莆田黑猪及白绒乌骨鸡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保护名录,保种和开发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莆田市建有26家种畜禽场及畜禽繁育改良站点,初步形成了完善的良种繁育与改良网络体系,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对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4.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通过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全市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网络,建成了1个市级和5个县级动物疫病化验室,大大增强了全市畜禽疫病预防监测能力,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全面实施了畜禽规模饲养场动态管理,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饲料、兽药等畜牧投入品的监管,为全市畜牧业安全发展及畜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莆田市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与消费需求比较,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差距。莆田市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除了猪肉和禽肉占有量较高,其余指标均较低。特别是牛奶,莆田市在2005年,人均占有量不足3公斤,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牛羊和羊肉约为3.6%左右。虽然最近的肉牛、肉羊在莆田市山区有较快发展,奶牛、奶羊也有较大发展,但要达到消费需求尚有很大差距。

2.发展空间挤压的压力。莆田市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占有率相对较低,畜牧资源中的土地、饲料资源逐渐成为发展畜牧业的制约因素。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畜牧业发展受到资源的制约状况日益突出。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尚未建立,畜牧业因为土地问题难以实现规模化养殖,在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挤压下,畜牧业发展空间正在逐步缩小。

3.市场检测不力。生产、销售和使用假劣兽药、假劣饲料与添加剂、禁用药品以及伪劣畜禽种等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之一是有关法律不健全,以及处罚太轻;二是检测手段落后,缺乏督查。如果不能及时制止不良行为,就会扰乱市场秩序,有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4.分销和加工环节薄弱。市场体系不完善,牲畜市场建设缓慢,主要是小规模的批发市场和农村市场,特别是生猪流通不顺,莆田市畜产品经营现状分散,不仅影响了生产的发展,也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带来损失。畜产品深加工技术很薄弱,导致附加值低,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三、莆田市畜牧业调整的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1.指导思想。莆田市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在应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下满足市场需要,将传统农业中的代表“数量农业”转化到以“优质、高产、高效”为要求的高效益畜牧业发展途径上,坚持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并且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从满足市场需求的角度对自身进行调整。

2.发展原则。现代畜牧业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农牧草畜相结合,以打造农区畜牧强县为目标,以“扩牛、增羊、稳猪、发展禽蛋”为工作思路,坚持小群体、扶大户,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育品牌、点面结合、协调发展,加大对重大项目的争取力度,提高支农资金的利用效率。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并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用标准、生态、无公害养殖技术,转变经营生产方式,推进畜牧业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不断促进畜牧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

四、莆田市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与措施

莆田市畜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把莆田市建设成为畜牧业强市,变分散型、数量型、速度型为集约型、质量效益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生产供给能力,不断满足莆田市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畜产品需求。

1.要加强组织和领导支持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首先,各级领导应重视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想认识问题。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是满足城乡居民对畜牧产品需求的必要措施。各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畜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在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仙游县可以设立相对独立的畜牧局。重视和加强畜牧业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的建设,并重视资金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突出政府在畜牧业资金运转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兴办畜牧业项目,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优惠。

2.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势。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势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全市形成各具特色的畜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加速畜牧业区域化与产业化发展进程,促进畜牧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以荔城区、城厢区、仙游县为重点发展家禽生产,完善家禽生产特别是水禽生产的产业化生产模式,积极发展规模化饲养,推行标准化生产,同时注重地方良种禽─莆田白绒乌骨鸡的保护和开发,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其次,山羊、肉奶牛等槽式畜禽重点布局在涵江区三江口、庄边、大洋,游洋郊尾等乡镇具有发展潜力的山区。

3.重点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力量是发展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区域资源和经济条件,选准优势产品或项目,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育拥有畜产品原料基地、主导产品和商标、较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与当地农民有稳定的生产合作关系且带动作用强的畜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壮大莆兴、优利可、鸿兴、鸿达种猪以及天怡现代化肉联制品加工、“莆田禽苗”、温氏家禽、中源、富宝、大老古蛋品、涵江蜂产品等一批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形成以蛋品、种猪、禽苗产业生产为主导且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骨干龙头企业以及一大批中小型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优化升级。

4.加强质量标准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的突破点。畜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一方面是完善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当前要抓紧制定完善肉蛋奶等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并进一步完善种畜禽生产标准、畜禽饲养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畜禽疫病防治标准、兽药生产标准等。在标准的制定中,既要考虑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与国内实际生产水平和市场需求相适应。

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通,努力建设一个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初级市场,专注于产地批发和专业市场的发展。完善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畜牧业信息传播的速度。通过增加对畜牧业的投资,建立一个对现代市场敏感的信息传输网络,以发现牲畜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地指导生产和消费。

篇10

针对上述内容所做的简要分析,现对我国农村畜牧治疗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原因作更加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从基层的执行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牧畜治疗工作在实际执行时常常会出现一些,诸如药物注射剂量不足,或药物滥用、注射部位不准确等情况;部分农村还存在着相关疫情得不到及时的发现,更无法在第一时间内上报,这种情况十分不利于动物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如果疫情发生,当地农民却丝毫没有察觉,也没有及时上报的话,其后果可想而知;另外,疫苗的保存也是治疗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难题,由于疫苗的保存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并且需要相关治疗工作者付出一定的体力投入,如果技术含量缺乏,工作人员配置又少,疫苗保存势必会出现多种问题,最终所取得的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最后是关于我国农村畜牧治疗工作者的薪资待遇问题,事实上,我国畜牧治疗工作出现人员缺乏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薪资不高所引起。

薪资待遇过低,这是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应该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争取在这方面需要加大投入,特别是提高相关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另外还应该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还有在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能够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推动制度,既有资金上的保障,又有更好的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实际上一些乡镇甚至连兽医都没有,而队伍的建设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样只能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还有畜牧治疗的经费问题。经费投入不足带来了很多问题,由于农村大部分街道还是处于财政相对困难的阶段,购置相关的医疗器械存在问题,在运输、保管条件环节也达不到规定要求,比如对新补栏动物的免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还存在疫情发生的风险。

在农村一些养殖户养殖观念落后防疫意识低,许多畜禽散养农户认为动物防疫部门的监管下是对自己权利的侵犯,即使发生了疫情,也尽量地隐瞒疫情。因为传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农村动物防疫工作执法上的难度。针对这些情况,要迅速地掌握疫情动态,始终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遵循生态学原理,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要坚决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于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

最后,还需要重点谈谈农村畜牧养殖中畜禽饲养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农村畜牧养殖中,家禽饲养大多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功能区划分不适当等问题。较为常见的有:畜禽类饲养场所管理混乱,饲养人员并没有将畜牧饲养区、办公生活区和隔离区明确的划分开,这种情况对畜牧疫情的控制治疗工作十分不利,很容易带来疫情扩散问题。由于没有很好地设置这种分离,给相关的畜牧治疗工作也带来很大的障碍,一些饲养场所对于沼气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与养殖场生产能力不相匹配,进出饲养区没有车辆消毒装置和人员消毒通道,场内道路无净道和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之分等等,这种畜禽饲养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旦发生动物疫情,很难控制和净化。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