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简介:李新莉,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江苏苏州21512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1-0050-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应用性及实践性[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营养不良以及营养相关性慢性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食品污染物层出不穷,致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牢固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密切结合,培养应对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目前的教学实际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着手,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提高授课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密切关注课程的研究前沿,及时修订课程的教学大纲,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课程的讲授与当前的研究热点、大众关心的焦点密切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明确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了避免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式教学,可以将自己的科研实践,以及科研过程中与课程有关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潜意识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采取专题授课的形式整合教学内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授课教材内容包括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两部分,但是,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的角度看,教材的编排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如在营养学部分的第三章,主要讲授不同种类食物营养价值,以及加工、烹调和食物储存对营养价值的影响,而在食品卫生学部分第十章又会涉及不同种类食物的卫生问题及管理,但是从食物这个主题出发,把相关的内容分开感觉知识结构不完整。因此我们可以以专题授课的形式,将相同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将教材中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各类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专题,以各类食品为主角,从食物的营养成分到加工储存卫生管理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介绍第四章公共营养中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基础知识,结合不同特殊人群的生理结构特点,对特殊人群(孕妇、乳母、青少年、老年人)的膳食原则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将所学理论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2.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课堂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专业案例、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专业案例、实物模型等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色彩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还可以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物道具的灵活使用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这些教学辅助手段,配合我们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如介绍鲜奶的卫生学评价,先让学生对我们课堂准备的掺假奶、变质奶及鲜奶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对鲜奶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进行评价[2],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讲授第九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时,教师可预先准备好食品添加剂,在课堂上进行勾兑合成果汁;有时我们也会给学生分发各种不同种类的小零食,让学生根据食物的标签,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此为切入点,探讨食品添加剂的意义、使用要求等。
(2)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知识抽象,在我们讲授该专业课的时候,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基础内容基本都完全忘记;另一个方面,这个时间段,学生也已经学习完了临床相关的各类疾病的病因及生理特点,因此,在介绍临床营养这一章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临床常见病,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以营养与糖尿病为例,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要准备的内容,教学难点是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教学目标为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则,根据我们准备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临床知识,提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因等,并熟悉糖尿病病人食谱编制的原则和过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倚时,老师要及时提醒;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要细致,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错误。
3.加强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筛选、优化实验项目,改变实验的开展形式。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开设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居多,针对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现状,我们每年都会更新实验内容,增加一些实验性强、与当前研究热点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目前,我们的实验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传统经典的实验,如凯氏定氮法、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以及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膳食调查的设计和分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为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我们增加了HACCP的内容,而且,将此实验项目安排在食品企业,由企业结合生成现场,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危害关键控制点的设置、控制,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该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传统的实验过程通常是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实验操作来进行实验,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膳食调查,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实施方法,通常学生讨论后,选定调查对象,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分析结果,统计数据,最后进行结论分析,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组织、团队合作的能力。
(2)增加开放性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掌握,满足学生课余时间从事科学实验的需求,教研室将开放实验课项目、时间、带教教师告知学生,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学生可以以此课题为依托,申请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性项目,提高其科研能力[3]。
三、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合理化
课程传统的考核形式是期末考试成绩,有时会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是体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因此,可以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试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成绩、平时成绩(课堂出勤、上课回答问题等)、实验成绩,这种评价方法相对比较全面、合理。为了避免理论考试出题的偏倚,可以建立试题库,并对题库的题目进行年度的更新;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实验课的表现,带教老师会在每次实验课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核,并记录分数;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书写、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实验過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等也是实验成绩的一部分。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需要我们及时地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新的教学手段、方法的出现和应用,也对我们专业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生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 17-19.
篇2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组员由总务处、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团总支书记、工会女工小组长、食堂管理人员以及班主任组成。教导处、团总支负责学校平时卫生情况检查;总务处负责食堂人员的管理和食品的把关工作;办公室主任做好预防、宣传和健康教育档案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健康卫生状况的监督和上报工作。层层落实,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行之有效地进行。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使每个组员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学校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班主任会议、食堂人员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习了《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xx省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有关规定》等法律法规,让他们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使他们真正明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教育伙食人员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小到一棵菜、一粒米,大到一顿饭,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真正做好防患未然,严防中毒事故发生。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黑版报等形式,经常不断地教育学生注意安全。特别是住校生,要求他们不要随意到校外小摊点买不卫生的零食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针对流行病季节性特征,以高度戒备心理,从小处、细处入手,做好流行病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三、排查遗漏,杜绝隐患
在食品安全卫生工作中,我们先后对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特别是食品卫生安全作了细致的检查。对照《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标准》认真落实。落实了食堂卫生许可证的期限和范围。落实了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食堂的基本设施和管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如:地面以上没有标准规定的瓷片墙裙;洗涤间或池没有明显的标志;消毒设施不够充足、完善;没有合理运用仓库,米面没有妥善放置;防鼠、防蝇设施不够完备,采购人员没有及时地索证等。
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将立即行动,进行妥善处理,加强管理力度,完善设施,确保食堂食品的卫生安全。
在卫生防疫方面,总务处负责卫生防疫的实施和统计工作,发现病人及时控制,建立健康档案。我们将努力改善学校的卫生环境。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和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认真上好体育课、课外活动和“两操”,努力增强学生抵抗疾病的能力。
四、存在问题
1、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监督检查工作存在一定困难,检查力度不够,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
2、学校周边摆摊设点情况还时有出现,还要征得县教育局、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整治力度还要加强。
3、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的形式还要多样化进行。
六、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1、加大对学生买带零食的监管力度,从学生思想上根除买带零食的陋习。
2、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3、认真开展“食品卫生安全”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
篇3
我们正处在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我认为应做到下面几点。
(1)以人为本,创设相对自由、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个道理每位教师都知道。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再加上考试以考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识记为主导向,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学生成为主体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打破,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因此,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尽量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并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解决了学生的空间和时间,才能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只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放开思维的翅膀,去寻找和发现真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即做到课本让学生看、问题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表现欲”,满足学生的“成功欲”。兴趣是与人的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活动)倾向性,是指人积极探究活动与认识事物的倾向性。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生的,发掘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激素”之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并在主动、愉快的心态中学习。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功欲”是中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因而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在教学初二思想品德“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框题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去完成。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去调查全校共有多少人曾上过网、有多少人已成瘾;中等学生调查爱上网的学生成绩如何、有多少人把网络用于学习中;而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归纳网络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发挥网络的优势。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任务在课后积极准备,并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都能很好地完成,这就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和“成功欲”。而成功的体验又激发了他们“再表现的欲望”。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愉快地学习,对思想品德课充满兴趣。
(3)教学应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果课堂只是一味地说教,脱离现实社会和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思想品德课的效果必然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讲到“环境污染”这一目时,我知道农村的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的污染相对要就少一些,他们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可能认识不深,甚至对教材中的观点产生怀疑。于是我就我们学校附近的一条河的上游由于开采乌矿而被污染的情境,提问学生:“这条河原来有鱼吗?原来能作为生活用水吗?而现在又怎么样?”学生积极回答:原来很清澈,而现在不仅没有鱼虾,河水用于洗衣都不行了,更不用说喝了!然后他们陷入了沉思。接着我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学校周围都是农田,一到收割稻谷的时候,农民们纷纷把稻秆放火烧掉,致使学校四周烟雾弥漫。我就问学生:“在那段时间,在这种烟雾弥漫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大家感受如何啊?”学生纷纷说出了他们在那段时间里感受:那一段时间总觉得恶心、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最后,我点明主题,因势利导地分析环境污染的危害。又如在讲八年级第8课“竞争合作求赢”时,可联系每年在南宁举办东盟博览会的事例,引起学生对博览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再说明竞争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这样列举一些真实可信、充满时代气息的事例,引人入胜地的分析讲解,使课堂教学变得通俗易懂,所学的知识变得有趣有味,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农村政治教师应在时代变化中把握教学的新动向,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而教的教育新理念,不断构建创新教学思维模式,与时展同步,使思想品德教学的素质教育不断创新。
篇4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教学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7-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学员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感觉“食”面埋伏,常常谈食色变。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在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趋势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树立“大卫生、大防疫”的预防医学整体观念。因此,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学会如何预防。现在很多病人在医生开完药过后都会问:“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哪些食物对我的康复有益呢?”然而多数医生由于营养学知识的匮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能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把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全面地学习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人甚至患者。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改革
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加上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浓厚兴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结合临床案例和食品安全事件等展开;可以结合当前老百姓中流传的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如牛奶有害论、食物相克等)组织学生辩论;也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同学或朋友的营养状况,看看各种营养素摄入是否合理,膳食搭配是否恰当,从而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指导亲人、朋友的饮食习惯,使之达到科学营养和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同时感受到其实用性,既牢固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又训练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技能。
总之,为了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在学员方面,要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师方面,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改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韦娜. 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778.
[2]张乾勇,陈明亮. 军医大学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08-3409.
篇5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活动化;开放化
Enhancement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Moral and Life
He Zhonghui TaoJiangXian float high rural yan yan primary school in Hunan
Abstract: To enhance practical results of the teaching of Moral and Life , we must 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principle. And with implement of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life", and outstanding teaching form of "the activity", which emphases teaching with time and space "digitalizing".
Key Word: Moral and Life, life, mobilization, digitalizing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以及热爱生活、乐于探究的精神品质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德育工作力度的加强,思想品德教学正面临着承前启后、革故鼎新的局面。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突出教学形式的“活动化”、 强调教学时空的“开放化”,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生活化”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是其品德形成的根源。只有源于或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所有《品德与生活》教师必须认识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高度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改变过去那种过分注重“理想”而忽视“现实”,过分注重“未来”而忽视“当下”,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的德育灌输方式。
如何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呢?一是要将教学内容与学校生活相结合。比如在教学《我帮你,你帮我》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一个手指系鞋带。让学生先把鞋带解开,然后只用一个手指去把它系好。结果,他们忙得焦头烂额,没有一个人能将鞋带系上。接下来我让他们尝试用一个手指系红领巾,结果也是一样,没有一个人成功。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了没有其它手指的配合,一个手指是系不好鞋带和红领巾的;让他们体会到了个体离开了群体,就显得力量薄弱,只有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有了深刻的感悟,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团结合作才能办好事情”的道理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心里。二是将教学内容与家庭生活相结合。比如在教学《我的爸爸妈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父母养育自己非常艰辛,让他们对父母产生了感激之情,我布置了一个课外活动――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制作一张成长卡片――一方面体现了课程“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激起学生创造的愿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亲情,和父母共享成长的快乐,“热爱父母,快乐生活”!三是将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比如在教学《和小树一起长大》一课时,我带学生一起到到校园绿化带植树,让他们记住树名。每隔一段时间,又去为小苗浇水、松土或“认亲”,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与小树苗一起长大,进而领悟到自己也是在爸爸妈妈的浇灌下长大的。
二、突出教学形式的“活动化”
儿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要通过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增强教学实效性。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活动,指导儿童通过参与实际活动、动手动脑来进行学习。教师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采取“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的生动形象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形成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主体活动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道德情感,强化和巩固正确的行为方式。品德与生活课活动的类型主要有3种:
1.体验型活动
叶老曾强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李吉林老师也提出“教师的讲解不可以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比如前面提到的《我帮你,你帮我》的一个手指系鞋带,《我的爸爸妈妈》的制作成长卡片,《和小树一起长大》的植树,既是生活化又是体验型的活动。
2.游戏和表演型活动
儿童在游戏中可以主动地、牢固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他们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在游戏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在教学《我们活动有秩序》时,我设计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一个教学游戏:“逃离虎爪”。以此来触发他们学习的需要与动机,并让他们明白了在活动中、生活中要有秩序的道理。
学生不仅喜欢看表演,而且乐于参与表演。在教学《我们有礼貌》时,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小猴子做客》的故事,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做客和待客的礼貌用语。然后让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表演《小猴子做客》。学生非常踊跃,并通过扮演角色,懂得了应该怎样有礼貌的做客和待客。
3.社会实践型活动
社会实践型活动,是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活动形式主要是社会调查、参观游览和社区服务,通过亲身经历、亲身实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如我把《亲亲大自然》设计成社会实践活动课,组织一次秋游活动,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发现、欣赏大自然的美,并用自己的方式与自然万物进行交流,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强调教学时空的“开放化”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坐而论道是思想品德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较大的缺陷。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应从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性大德育教学,教学的时空要强调“开放化”,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篇6
关键词: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222-02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实验教学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示范,学生耳听、笔记、模仿。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模仿,这种方式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它以教师为中心, 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使得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 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1]
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点
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
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 也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个学生学到了什么,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怎样学习的。如果他的学习方式只是单纯地听老师讲, 那他学到的只是老师传授给他的那些“ 死” 知识, 如果他以一种主动探究发现的方式去学习新知识, 那么他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还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发现新知的活动经验。
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评价,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他们现有的知识、技巧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1.2“问题情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
建构主义强调要把学生置于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应用。
问题情境是知识发生的框架, 知识产生于问题情境,其中“情境”是指与学习主题基本内容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和环境。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 可以使个体能更好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和经验不能解释新事物、同化新知识, 则要引起顺应, 对原有结构进行修正和扩充。总之, 要通过“ 同化” 和“ 顺应” 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使教学从情境问题的解决中得到发展。[3]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问题” 来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学,即“做中学”,变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 到“会学”。
1.3“协作学习”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必经途径。
“协作”是指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友好、平等的支持和帮助。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 通过相互协商,共同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协作学习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监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也是从事食品卫生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能够为知识的构建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2.1教学模式。
在该课程的实训课中我们采用了构建主义学习方法中的“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1]进行教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 将当前的问题情境同化到已有的经验结构中。在该模式下,学生能够对学期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复习和整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
2.2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贴近。“情境”应该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实际的问题,是有意义的单元活动;解决问题应该由学生负责计划和实行,通过该活动学生可以增长经验和良好的成长。
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工作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检验是所有食品的必检项目,我们设计了《食品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验》的题目进行实训,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解读GB的能力,同时掌握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过程。该“问题情境”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将单项训练中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3确定问题。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一般流程为:准备工作――采样――样品制备――微生物检验――报告。根据流程的不同阶段所涉及的理论及操作知识,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准备工作过程--在细菌总数检验中需要哪些仪器、药品、培养基(制备与灭菌)等(学生需解读GB);采样过程――食品采样有哪些要求,采样方法;样品制备过程――10倍稀释法的操作及要求;微生物检验――接种方法、要求、培养条件及结果观察;报告――数据怎样处理及结果报告等。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这一完整检验过程的训练,能将本课程所学习的理论及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运用。
2.4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教学中采用了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1)知识准备。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线索, 学生先要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 进行讨论, 确定已经知道了哪些信息,同时又要确定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形成下一步的学习要点。[2]通过分析学生将与每一工作过程有关的知识综合,形成解决该问题的知识、技能体系用来完成任务,此过程有利于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由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学,而且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
(2)知识扩展。
新知识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 然后纳入他现有的认知结构中, 生长成新的认知结构, 用以解释新事物, 解决新问题。其特点是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 同时也就认识并学会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和解释新事物。[1]学生在完成食品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验任务前应该首先掌握检验方法及标准,即学生应该先学会如何解读国家标准。能根据标准的要求准备检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培养基等,能写出检验流程及如何进行观察和报告,并能实施检验过程。
(3)教师主导。
在解决问题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3]。如:由教师为学生准备实施“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验”所需的文件材料――国家标准及药品、仪器设备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容易出现问题或重要的环节,要随时提醒学生,必要时还应提供技术支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4]
2.5交流与评价。
任务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评价。评价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该任务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来进行。一般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小组成员间互相评价之后,教师再对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价,如资料选择的是否全面、可靠、实用,计划的严密、完整,解决方法设计的合理性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同学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是否正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种类,帮助学生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促进知识的构建。
3实践体会
总之,在《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教学中采用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的“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学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会构建知识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合理地实施引导和监督,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这的“主导”地位。教师以建构论为理论指导,以“问题解决”为实践手段,尽量向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并以问题为任务主线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了充分的前提和保证。同时所设计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一致,也有利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总第143期) 74-81
[2]张建伟.《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教育研究2000年第10期 58-62
篇7
关键词:技工院校;思想品德;行为意识;养成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014-02
在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之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培训联合委员会于2012年2月向全国技工院校发出了“要把培养‘优质产品制造者’的办学理念放在首位,为中国优质产品走向世界做出贡献”的倡议,提出技工院校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要坚持严格管理,培养纪律严明、团结友善的作风。要引入先进企业的管理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严谨求实的校园文化。没有一流的技工人才,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而一流的技工人才,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职业素养。本文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学生技师的培养为案例,研究思想品德和行为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养成教育方法。
一、学生技师思想品德及行为意识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技工院校招生目前多数是采取自主方式,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入学没有分数、年龄及应往届毕业生的限制,学生入校后也不进行相关考试、测试选拔,只要学生同意报考,原则上就可以按照所报专业直接录取。参加技师类专业学习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高中毕业参加四年一贯制的学习,另一种是初中毕业生参加七年一贯制技师专业的学习。他们多是中考、高考的落榜者,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才来到技工院校学习专业知识的。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年龄小,十五六岁,家长不想其过早进入社会,才送到学校来的。由于生源质量的良莠不齐,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学习意识、道德意识、交往意识、自我约束等行为意识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距离培养成为“优质产品的制造者”在思想品德及行为意识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方面,有的缺乏发展动力。有些学生在原学校长期处于班级学习底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和严重的厌学情绪。进入到技工院校之后,由于对所学专业不了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部分学生更没有将学习和自己的将来发展联系起来,再加上学习方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与中学有所不同,一些学生没有很快适应,更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出现了对理论课没有兴趣,课堂不听课、睡觉、玩手机,课后不复习、不看书、不做作业,技能课怕脏怕累、懒得动手等不良现象。
(2)思想道德方面,有的缺乏远大理想。少数学生的集体观念有时淡薄,有时不关心时事政治,没有理想信念,不积极要求进步,国家前途和命运似乎与他们无关。面对现代社会五彩缤纷的种种诱惑,表现为困惑茫然、无所适从。这部分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想的识别和自觉抵制能力较差,有些同学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不相信自己今生还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3)遵章守纪方面,有的缺乏公德意识。部分同学在中学时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和意识,沾染上许多不良习气。有的无视学校规章制度随便践踏,课堂纪律松松垮垮,大错小错陆续不断,经常迟到、旷课,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吸烟、喝酒、手机上网打游戏、逃夜沉迷网吧成为常态,集体活动不参加,不能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在校内外造成极坏影响,给学校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4)日常生活方面,有的缺乏管理能力。大部分技工院校采取集中管理,学生入学后要全部住校。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离开过家庭,没有参加过集体生活,加上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所以,有些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生活上贪图安逸享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追求前卫时尚,虚荣心极强,自命不凡。还有部分同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对困难、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
二、学生技师思想品德及行为意识的培养方法与实践
面对现有技工院校学生技师生源状况,围绕打造“优质产品制造者”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意识的目标要求,主要采取以下教育方法和策略。
(1)循序开展品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意识。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目的地全方位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比如,针对高中毕业生开展基本原理教育,组织他们上党课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成立学习小组,并且努力将其他课程中包含的基本原理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用理论武装头脑。例如针对全体同学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的诗词歌赋诵读、琴棋书画展评和各类体育比赛等活动,学生既乐于接受参与,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如,开展以观看道德模范录像、学习高技能人才先进事迹、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企业文化学习讲座为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以讲感恩孝敬、讲诚信故事、讲“二十四孝”故事、给父母写一封家书等为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以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陶冶学生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个层面上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2)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意识。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学生教育的过程,针对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知识层次不一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基础课程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删减,使学生学一点就能够掌握一点,运用一点。对于专业课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则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推行理论实习教学一体化,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训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技能的需要。充分挖掘技能教学的内涵,提高技能教学的兴趣化,使“要我学”逐步变为“我要学”,不但使学生“学会”,更要学生“会学”。当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技之长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在成功的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在提高学生学习意识的同时,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养成学生奉献意识。在组织学生刻苦学习理论知识,苦练操作技能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学生社团活动,使他们在班级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社会上能够遵守社会公德,在家里能够力所能及地承担家务劳动,在学校能够当好老师的助手,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管理目标。还要抓住学生去企业参观、生产实践的有利时机,发挥企业有效教育资源的作用,利用企业优秀人物、创业模范的先进事迹感染学生;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推行企业“5S”管理等形式,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苦练技能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为社会服务,从中体会奉献的真正含义,使学生思想品德及行为意识在奉献中不断提升。
(4)全面实施品德考核,形成学生自觉意识。从学生入校起,就全面实施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通过推行宿舍“6S”管理,组织学生清扫清理,保持宿舍室内外整洁卫生,物品摆放整齐划一,按时作息,劳逸结合,每天实施考核评比,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意识。通过军事训练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着装规范、容貌整洁、礼节周全的良好品质,并将军训表现作为学生入校后第一次成绩记录。通过“一年成型、二年成人、三年成才”教育活动来推行学生操行考核,也就是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日常表现,对于学生各项行为赋予一定的学值,以分值的高低来反映学生的学习和遵章守纪情况,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操行成绩每周评定一次,每月总结一次,每学期统一汇总,形成学生学期操行成绩,并以此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推荐就业的依据,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遵章守纪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学生技师思想品德及行为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教育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多样化的方式和渠道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我们对学生技师品德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对学生的成长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要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注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积极寻找合适的契机,把学生思想品德及行为意识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就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尚思想品德、良好职业素养的一流技工,造就出更多满足“优质产品的制造者”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敏.基于人才成长的学生技师职业素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5(11).
[2]陈保峰,陈淑英.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规律研究[J].职业,2008(12).
[3]滕跃.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德育理念研究[J].今日湖北,2014(09).
[4]赵Z.高等院校学生技师核心技能培养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13).
[5]杨雪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浅议技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科教文汇,2009(08).
[6]滕跃.基于优秀人才培养的五年制高职德育有效方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4(28).
[7]丁海霞.浅谈技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方法[J].当代职业教育,2011(04).
[8]付宏东,韦筱青.高职院校思想品德教育实训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01).
篇8
祁门县芦溪中心学校六年级 陈璐
题记:有一种花儿,它不怕狂风暴,不畏严寒酷暑,不用花费一分一毛,不费一点力气,只要你愿意,它就能盛开,它有着它的专属地盘,就是——人们的脸蛋,而它则是最美的花——笑。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换了新的语文老师,她的名字叫郑海燕,是一个脸上始终带着灿烂微笑的年轻女老师。每次看到她,我都会陶醉在她那像花儿一样绽放的微笑中。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语文课上,郑海燕老师用她妙趣横生的语言,诙谐幽默的动作为我们演绎了一个青年“窃读”时那种“很快乐也很惧怕”的精神状态后,请我们畅谈自己学习的感受。两位平时就善于讲话的同学很大方地用自己的发言换来了老师的赞许和同学的掌声后,教室里豁然安静了下来。
“下面我们请陈璐同学说自己的感受!”郑海燕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小心思,便微笑着走近我。“我……我……我觉得……”一向胆小羞怯的我紧张得舌头直打结,一句完整话都没说出来。“没关系,别紧张,再说一遍好吗?”郑海燕老师来到我的身旁,微笑地看着我,还把一只手温柔地放在我的头上,轻轻抚摸着,“同学们,给点鼓励的掌声好吗?”
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我长舒一口气,一字一句地满满说出我的感受:“我觉得他是一个心中有书,用心读书的人,我要向他学习,做一只花海里快乐汲取的勤劳小蜜蜂!”“陈璐,你的回答太精彩了!真是一只嗅觉非凡、独具慧眼的小蜜蜂呀!见解独到,语言生动。”郑海燕老师高兴地笑着,“掌声在哪里?”在郑海燕老师的带领下,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而我则沉浸在了郑海燕老师的微笑里久久无法平静……
这是我此生都不会忘记的一堂语文课,因为我知道如果不是郑海燕老师那鼓励与褒奖的微笑,就不会有同学们那两次热烈的掌声,也就更不会有现在这个伶牙俐齿善于发言的我了。
篇9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31-02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由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组成,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含有的或混入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安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推进《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对于提高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注重知识传授与考试分数,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难以真正提升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采用大班上课,教师是权威,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同时,因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致学生机械性地“学”,这样以来,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减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受到压制。同时,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书本,不能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者从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出发,分析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结合《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探索适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内容繁杂,讲授时应结合专业实际。鉴于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营养学》部分以介绍营养学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从营养与健康以及与疾病的关系、不同人群和不同生理状况下的营养需要和供给、合理膳食和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与选择以及社区营养等较全面系统地展开教学。关于《食品卫生学》部分,我们还要继续关注食品的卫生质量,防止食品中出现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保护食用者安全。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知识且不感到乏味,这就要求把问题讲透,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熟练应用,起好老师的引导作用,即课堂上虽然只讲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但对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要精讲。
二、教学手段多元化,提高课程讲授水平
目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多,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本课程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掌握授课内容是提升授课质量的关键。
1.采用先进教育手段。多媒体教学已是现代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显得更加直观、形象。因此,授课过程中尽量少文字、多图片。例如,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或者过量症状的图片等,可以用图片直观地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直观地领会教材内容,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针对特定章节增加视频教学环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放弃教学的主导位置,避免“满堂灌”的模式,打造宽松与和谐的教学环境。例如,开展讨论式、互动式、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同时选取简单章节让学生采用多媒体方式模拟教师授课,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口头表达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结合案例式的教学模式,例如我国近些年出现的“大头娃娃”事件、白酒塑化剂事件、地沟油事件等,这些都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案例,鼓励学生从应用“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所学知识的角度找出解决办法,使学生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增加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建立以科研带动教学课堂模式。授课过程中,将目前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思路,提高其科研能力与整体素质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开展膳食调查活动。为加强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膳食调查活动,以大学校园或社区为实践环境,把“理论所学”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同学们设计《膳食营养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人员肉、蛋、奶、盐、油、水等摄入量及一日三餐的比例,同时记录其职业、年龄、身高、体重。结合调查结果,使同学们在了解膳食摄入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宣传营养与卫生知识。通过膳食调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真正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2.开设实习课程。实习课程采取教师带领学生到相关生产车间进行实地参观的形式,主要包括白酒生产厂、豆制品加工厂、甜点加工厂等,向学生讲述在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食品卫生问题,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食品卫生质量监督体系来控制,使理论知识服务于实际生产。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作为食品方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我们只有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才能为社会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又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从而为改善和提高国民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食品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孙长颢,凌文华,黄国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魏振.《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7:91-92.
[3]赵春,徐芳,张雪辉,芮溧.《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32).
[4]石亚中,伍亚华,钱时权.《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工化工,2012,1(39):154-156.
[5]刘燕群.以“学为中心”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3,1(2):134-135.
[6]刘,杨爱丽,王晶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8)4:32-34.
[7]李新莉.基于社会需求前提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23.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JQ301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Z1090213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Z111021304)。
篇10
关键词:PBL教学;CBL教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73-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营养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这一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对预防医学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为基础(Cased-Based Learning,CBL)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国高等院校日益受到重视,该模式已成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教学改革措施[2]。同样,PBL和CBL讨论式教学模式已逐渐引入我校预防医学教学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教学质量,在该教学中实施PBL和CBL综合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新时期对高质量卫生人才的要求。
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的现状和思考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研究了营养和饮食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营养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食品安全事件在我国仍屡见不鲜。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预防医学领域中,是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保证居民健康、增强体制、降低慢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多,知识点杂,教学时数少;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进入工作后难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把PBL和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PBL和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PBL教学属于精英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多采取循序渐进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而CBL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采取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以案例为主线,自我完善为基础,“头脑风暴”为特色的教学形式,它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CBL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参与为特征,通过事先准备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PBL教学属于开放式的探究,而CBL教学属于引导式的探究。PBL和CBL教学模式都是新型的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者的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并有利于预防医学学生在今后卫生工作思维模式的形成。为此,如何把PBL和CBL教学模式应用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去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三、PBL和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教学
众所周知,讨论式教学是以案例为主线,实际上,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知识自古就有。然而,选择什么样的案例教学,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有待商榷。
1.典型案例的选取:选择合适的案例,无疑是CBL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所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真实性、新颖性、典型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原理和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必须紧扣授课内容中教学大纲的知识要点,同时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经过思考,初步能正确地推断出结论。譬如,2013年6月13日17时20分,四川眉山映天学校部分学生出现呕吐、乏力、发烧等症状,截至15日上午10时30分,送往医院治疗的该校学生达386名,经医疗和疾控专家初步会诊判断为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感染性腹泻。针对以上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我们可以设计围绕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程序与方法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中毒食品、食品可能被污染的原因和中毒原因等)、中毒机制、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及预防措施等诸多问题,为PBL教学准备翔实的资料。针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来说,PBL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采用CBL教学模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实施步骤:(1)课前编写PBL和CBL相结合的教案:该项工作由教师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一些与营养及食品卫生相关的事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广泛收集案例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使之成为适合教学的案例。(2)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将下次上课主题告知学生,同时把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任务发给学生,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把每组需要收集的资料告知各小组组长和其他组员。(3)课堂要求:教师首先介绍本次PBL和CBL将结合的教学的要求和规则,按照前面所分的小组,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报告,教师参与,共同讨论。(4)结果讨论:教师和学生互相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某些基础理论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和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及表达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确营养与食品安全对健康的重要性。(5)分析总结:对每次教学案例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相应评价,对本次PBL和CBL相结合的教学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分析,查找根源,给学生以启迪。
3.PBL和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优点。传统的案例讨论课一般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在其中的作用是有限的。而PBL和CBL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并以学生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为主,教师指导解答为辅,该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对于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评价不能单纯以试卷为准,而应从多方面评估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这将为预防医学毕业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中,奠定一个坚实的专业技术能力。
PBL和CBL的教学模式的引入推动着我国医学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包括对预防医学的改革,但任何一种教学形式不可能是完美无缺。传统教学模式有其诸多不足之处,然而其存在与延续也必然有合理价值。如何将传统医学教学方法与PBL和CBL讨论式教学模式进行完美结合,并应用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中,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并与世界教学模式发展趋势相结合,是我们医学基础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Gilkiso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 expertise:the need for different questions[J].Medical Education,2004,389(2):921-926.
[2]李稻,韩玉慧,蒋益,等.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08-110.
[3]张增利.案例教学在毒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96,132.
[4]O’Neill PA. Problem-based learning alongside clinical experience:reform of the Manchester curriculum[J].Education Health,1998,11(1):37-48.
[5]Rodrguez Barbero A,Lpez Novoa JM.Teaching integrative physiology using the quantitative circulatory physiology model and case discussion method:evaluation o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J].Adv Physiol Educ,2008,32(4):304-311.
[6]Chan WP,Hsu CY,Hong CY.Innovative Case Based Integrated Teaching in an undergraduate medical curriculum:development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sponses[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8,37(11):95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