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作用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普查作用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组织领导
全乡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由乡经济普查领导组统一领导,领导组下设的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分级落实,分工协作,整体推进,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做好本辖区的普查宣传工作。
二、宣传目的
通过宣传活动,使普查对象以及社会各界了解开展经济普查的目的和意义,知晓经济普查相提高经济普查对象支持和配合普查工作的自觉性,为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环境。
三、宣传原则
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
四、宣传形式
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站、会议、宣传栏、条幅、简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宣传经济普查的意义、政策、普查对象的责任和义务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宣传工作步骤
1.普查准备阶段(2013年12月31日之前)。集中宣传经济普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以制定宣传方案、准备宣传材料、部署宣传工作为主,围绕开展经济普查的意义和作用、普查的地点等进行普及性宣传。并重点开展单位清查摸底工作,普查的主要内容、普查对象,以及普查对象应履行的义务等宣传。
2.普查登记阶段(2014年1月—5月)。集中宣传与普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基本要求,使普查对象进一步了解怎样依法配合普查,以及如何配合普查人员利用电子设备做好普查登记、数据审核和资料上报。
六、宣传措施
1.发放经济普查宣传材料,大力宣传经济普查的目的意义、普查的内容范围、被调查对象的法律义务等,让普查工作深入人心(由村两委组织实施);
2.召开经济普查动员宣传工作会,下发《宣传工作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宣传工作(由乡经普办组织实施);
3.利用网站、普查简报进行宣传。宣传上级有关精神,宣传其他乡镇先进经验,总结不足,广听民意(由乡经普办组织实施);
篇2
一、充分提高开展经济普大意义的认识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继人口普查后我国进行的又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经济普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对于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就我市而言,搞好经济普查是掌握市情市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工作,是履行政府职责,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工作。各乡(处)、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兼顾,扎扎实实地安排、落实好我市的经济普查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20xx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3.9。农村、城市的生产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其经济单位、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但是我们对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开展经济普查就是要全面掌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重要信息。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三次产业布局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经济普查的意义体现在:第一,开展经济普查,准确掌握开远市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搞经济普查,就是要摸清家底,十年搞两次,是很大的基础工作,普查取得的数据将为编制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第二、开展经济普查,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信息服务。随着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全面、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已成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和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企业和个人都非常关注政府信息的,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微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引导微观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之一。第三、开展经济普查,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统计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次经济普查,是我国对现行普查制度改革后的第一次普查。通过普查弥补基础统计资料特别的服务业统计资料的缺口,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和数据库系统,提高国民经济核算的质量,为今后周期性普查与经常性抽样调查的衔接摸索经验,为推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调查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
经济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和配合,不是任何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这项工作不仅是统计部门重中之重的工作,更是各乡(处)、各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够确保普查任务的全面完成。这次普查集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和基本单位普查于一体,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之多、技术要求之高、工作难度之大,都是以往各项普查所无法相比的。因此,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尤为重要。各单位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对普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乡(处)和各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给予解决,决不允许推诿、扯皮,甚至搁置不办的现象发生。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抽调业务精干、作风过硬、熟悉普查业务的干部,充实到经济普查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技术监督局抽调的人员,于9月20日到市经济普查办报到;市发展计划局、市经贸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乡镇局视普查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抽调。
三、广泛深入地开展好经济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
篇3
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有关情况
1、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经济普查的目的主要是全面掌握第二、三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认真搞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对于我国进一步摸清第二、三产业情况,研究制定“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宏观调控手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经济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2、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本镇范围内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教育与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
3、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标志、从业人员、财务收支、资产状况,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税款开发的投入状况,个体工商户的基本情况等。
经济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2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2年度。
4、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经济普查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参与部门多、工作难度大。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我镇已成立了琅岐镇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镇分管领导和镇机关各组办负责人组成,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协调,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普查机构。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各级普查机构要在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普查领导小组统一制定普查办法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的进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能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普查任务。
5、普查经费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经费和大型调查经费开支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要求,这次经济普查所需的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普查工作,保证普查经费足额按时拨付到位,决不能因普查经费不足和不到位影响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6、普查部门配合
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经济普查工作,确保我镇经济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1)宣传部门:负责普查的社会宣传工作,协调琅岐广播站对普查工作进行宣传报导;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组织安排区级大型普查宣传活动。
(2)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提供本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资料。
(3)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的提供和普查物资的政府采购工作;负责提供行政事业预算内预算外支出情况、提供国有单位资产情况和普查国有资产状况的核对工作,负责联系工商、税务等系统的普查工作。
(4)民政部门:负责提供本级社会团体和福利机构的基本情况资料,协调社会团体的普查工作。
(5)建设部门:负责提供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和物业管理企业名录,协调行业管理单位配合楼宇和住宅小区的普查工作,组织实施建设系统普查工作。
(6)交通部门:负责提供全社会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的基本情况资料,组织实施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的普查工作。
(7)综治部门:负责联系公安系统的普查工作,协调处理普查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8)教育部门:负责提供各类教育机构和附属单位的基本情况资料,组织实施教育单位的普查工作。
(9)卫生部门:负责提供各类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资料,组织实施所属卫生机构和个体、私营医疗单位的普查工作。
(10)文化部门:负责提供各类文化娱乐单位的基本情况资料,协调文化娱乐单位的普查工作。
目前我镇普查开展情况及下阶段时间安排表
1、2012年8月份成立琅岐镇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并要求各村成立相应普查机构。
2、10月8日,区普查办对我镇27个行政村及有关部门进行清查摸底培训工作。
3、根据区里要求,10月份全面开始清查摸底工作;11月份进行行业编码、电脑录入;11月中旬省市检查验收工作;12月份补查补漏工作;12月31日零点正式开展普查登记工作。
下一阶段普查工作安排
从现在到年底的这段时间是经济普查的准备阶段,也是直接关系普查成败的关键时期,充分做好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普查的成功。根据国家普查方案的要求和我镇的具体情况,从现在到今年底要抓好以下工作:
1、落实普查经费。为保证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开展,镇财政所要根据工作量的情况拨出经费保证普查工作的需要。
2、制定宣传计划,开展社会宣传动员。经济普查工作涉及面广,从其他试点地方的情况看,开展经济普查工作遇到了一些阻力,主要是经营者对普查工作不了解。为此,镇宣传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势,如发放宣传单、广播等形式,创造良好的普查舆论氛围,让普查对象了解配合普查工作。
3、抓紧普查培训的准备工作。经济普查的培训工作十分浩大,主要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最主要是村的普查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要负责所在地企事业机关单位、个体工商户的清查普查工作的普查表审核工作。
4、为了保证经济普查的对象不重不漏。根据区里要求,我镇将采取全面地毯式清查与核对行政记录的办法进行,各村要根据工作职责的规定,以其管辖范围划定普查区,明确普查区界限,为清查做好准备,向镇普查办提供截止9月底的单位名录和基本情况。
篇4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今年全国将统一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经济普查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今年3月份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对我县开展经济普查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今天我们又专题召开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刚才柳局长通报了前一阶段我县经济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并就做好下一阶段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与乡镇签订了责任书,经济普查工作的任务、要求已经非常明确。下面,为了切实做好我县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
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摸清“家底”的有效途径。我国已分别于2004年、2008年成功开展了第一、第二次经济普查,对研究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我县而言,开展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可以全面掌握我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通过开展经济普查,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健全统计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为加强和改善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务必高度重视,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和部门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严格按要求做好基础性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促,推动我县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二、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地摸清“家底”
经济普查的核心要求是: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要突出重点、依法办事、确保质量,掌握全面准确客观真实的普查数据。这里需要强调的是,2014年1-3月份完成普查登记,4-5月审核验收,6月份国务院经普办、国家统计局将向社会公布初步数据,因此,县、乡产生综合数据要比国家提前。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抓好普查方案的学习研究。国家第三次经济普查方案已经公布,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县实际和本行业情况,重点学习研究,将普查方案的共性与当地的个性相结合,既要增强普查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又要使普查结果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本地经济发展状况,满足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的需要。
二要抓好普查准备工作的落实。经济普查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既是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又是对各级各部门执行力的一次大检查。普查登记前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普查工作效率和普查结果质量。最近,国务院七部门下发了关于共同做好基本单位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普查单位的统计基础整顿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把本辖区、本行业的情况搞清楚,把行政登记资料及时准确地向县经济普查办公室提供。在普查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的落实上,目前乡镇工作进展不平衡,县经济普查办公室要专门开展督促检查,按照普查方案的要求精心准备,打牢基础,争取主动,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三要抓好普查内容的社会宣传。经济普查工作量大面广、要求严格,需要各方的全力配合,因此,宣传动员尤为必要。宣传、广电部门和各成员单位要积极主动做好经济普查的社会宣传动员工作,通俗易懂地宣传好普查工作重大意义,普查的内容和方法,普查对象的权利和义务,要教育引导大家认真配合普查,不虚报、不瞒报、不拒报、不迟报普查资料,为普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要抓好普查登记前的各项业务工作。经济普查工作时间跨度长,业务流程复杂,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很强的时效性,各项工作环环相扣。从现在开始,各乡镇、相关部门就要对业务工作制定进度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业务工作。首先要开展单位比对,做好普查区绘图。单位比对、普查区绘图是经济普查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要提前规划、提前做好准备。县经济普查办公室、县编制、民政、税务、工商和质检等部门共同开展单位名录的比对和核查工作。其次要选聘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要通过扎实的业务培训,及时准确采集和上报数据。在实际工作中,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选聘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普查员,希望用更少数量、更高水平的人完成普查,有利于控制数据质量。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第三次经济普查坚持属地原则进行普查登记,县直及驻单位的普查工作由城关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县经济普查办公室作好协调,各单位要自觉服从工作安排,做好本单位普查登记工作。
三、切实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三次经济普查是全国组织的统一行动,要求各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普查各项工作,时间性很强,如果哪个乡镇、哪个部门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全县、乃至全市、全省普查大局。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全力做好经济普查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全程参与,及时研究解决普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培训到位。今天的会上,县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今后将严格按照责任书兑现奖罚。各乡镇也要层层落实领导责任,积极推进普查工作落实。
二要强化协作配合。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普查工作。财政部门要按要求尽快落实经济普查经费,在财力和物力上对经济普查给予支持和保障,工商、税务、民政、编制、质监、国土资源等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基本单位调查及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9月15日之前要准时、完整向县普查办报送单位核查资料。
篇5
眼下,离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标准时点只有4个多月,按说应当是“万事俱备,只等时点”了。但是,此前在一些地方进行的普查“预演”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官员曾表示,经费落实、人员选调、入户登记、数据质量、部门协调这5大难题正困扰着经济普查这项有着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在这5大难题中,最应当关注的是“入户登记”及“数据质量”两个难题,如果这两个难题不解决,整个调查的意义就落不到实处了。
这两个问题怎么个难法?
据不同媒体报道,在北京,普查员进入一些高档写字楼时遇到了物业公司的阻拦。个别公司对普查极不配合,拒绝回答问题。甚至有无照个体商户殴打前往配合经济普查的居委会主任;在重庆,近九成个体户在接受普查时不同程度地撒谎;在河南,出现普查人员被拒之门外,被调查对象出言不逊、恶语相加、撕毁报表、不盖章、不签名等现象;……
面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北京市统计局表示,对少部分拒绝配合经济普查并且态度恶劣的法人单位,将考虑动用综合执法手段。
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已为5万名经济普查员全部办理了人身伤害险和人身意外险,目前已有个别普查员的保险开始启用。
这次普查究竟是怎么回事,以至于令某些被调查者如此反感?
据国家统计局说,此次经济普查,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中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数据库系统。普查对于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经济普查不仅是有意义的,也是必需的。
而且,经济普查本身以及对被调查者的要求也是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为什么一个合理合法的正常调查会遇到这么大阻力?
正如有些报道所说,直接原因是经营者担心调查同时带有执法检查色彩,调查结果会成为有关部门征收税费的依据。
针对经营者这种担心,国家统计局曾多次表示,普查会严格依照《统计法》办事,各级普查机构必须认真履行对各单位资料的保密义务,普查人员之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查阅基层单位的普查表。普查结果更不会作为对企业收取各种税费的依据。
无论那些经营者知不知道统计局有保密义务,他们的抵制行为都表明了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区别在于,这种不信任或是指向统计局的,或是指向工商、税务部门的,或是指向笼统的政府部门的。
说到底,这牵扯到政府公信力问题。
哈佛大学有关学者曾以美国为例研究认为,政府公信力下降是个全球性趋势。其政府方面的原因在于:政府规模越来越大,绩效却没有相应提高。政府难以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间的不信任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是: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公众渴望变化;公众对政府绩效认识不准。
具体到中国,政府规模过大、行政效率低下、、腐败现象等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再联系到日常生活中一些政府部门循私枉法、野蛮执法、暴力执法现象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就知道某些经营者为何抵制调查了。
篇6
【关键词】基层经济普查 数据质量 思考
在全国经济的普查工作中,基层经济是这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经济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创建基本单位名录库的重要数据来源;在基层经济的普查的过程中,还可以为我国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方案、完善宏观调控措施以及拓宽就业渠道等都带来重要意义,因此,在经济普查工作中,基层经济中所收集的数据质量是关键。本文对如何提高基层经济普查中数据质量作出如下分析。
一、在基层的经济普查中数据质量所出现的问题分析
在保证经济数据质量方面,基层政府中的各个单位都采取了良好的方法,如在单位中加大检查、审核、录入以及评估等方面的工作。目前统计填报的制度和指标体系还是比较落后的,应用的是计划经济时代中所采用MPS向SNA对接的体系,和非普查年度的数据、抽样调查等数据不能做到良好的衔接,这些传统旧制长期影响了经济数据的质量,从而不能全面发挥经济普查的重要作用。这对数据质量带来了较大地影响,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在源头中加大了控制经济数据质量的难度,由于本身在抗干扰能力方面比较弱,从而难以在基层经济的普查数据中提供政绩考核的参照,出现以数据换政绩的情况,即人为干预经济数据这一不良现象;第二,基层政府在统计经济数据中缺少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政府在进行综合性统计方面,难以有效地整合各个部门的业务资源,从而降低了资源共享性;第三,因为基层经济普查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加上被调查对象有各方面的顾虑,所以极有可能导致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出现故意虚报、瞒报经济数据现象,而且又难以发现和纠正;第四,在基层统计中,调研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这对经济数据的收集以及保证质量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分析进一步提升基层经济数据质量的方式
(一)法制建设
2004年,我国颁布了《全国经济普查条例》,09年又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这些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完善,可以较好地预防和惩处一些经济普查工作中的作假行为,从而也能够全面地提升关于经济统计中的数据质量。此外,由于进行基层经济的普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保证经济数据质量方面,需要从法律角度进一步强化控制的重点,加大对统计违法企业的通报处罚力度,引起企业经营主的重视,从而能够较好地确保经济数据的准确与可靠。
(二)加强经济普查各个部门间的合作
在保证基层经济数据质量方面,参与普查工作的各个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协作完成这项工作。在经济普查中涉及的部门很多,统计部门是牵头部门,负有主要责任,各级工商、国税、地税、民政、新闻媒体、建工局、质监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普查单位数量审核认定、查漏补缺以及信息核实工作。统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部门的资源和信息资料,有效提升经济普查中各项数据间的衔接度,从而更好地提升经济普查中数据的质量。
(三)强化各个环节中对经济数据质量的控制
1.事前进行内部协调,落实普查方法。首先,在基层中开展经济普查工作,提升普查数质量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投入。政府要配强普查力量,选用具备一定业务能力,并对普查区域相对比较熟悉的人员,加强普查员的培训,从而有效减少人为性错误;其次,在普查准备工作阶段,明确好村与村之间,普查小区之间的确切界限,实地走访,进行地毯式清查,同时结合工商、税务、民政等资料进行比对,做到经济单位不重不漏,尤其要注意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充分准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2.事中填报数据,切实保证质量。填报阶段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严格按照三经普中所要求的PDA现场定位,“三证”拍照、存档[3],现场查阅财务资料,结合工商、税务信息进行比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模棱两可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请求,决不能凭主观意志自行其是,保证填写的数据有根有据。三经普中所涉及的个私经济是难点,普查员可采用盈亏保本的方法来推算营业收入,先询问费用支出,根据费用大致推算出最低营业收入。要做到填报好每一张普查表,为源头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
3.事后加强质量审核。在录入经济数据之前,加强审核工作,这是防止数据出现重复、遗漏或者逻辑性等错误,第一,在数据录入前,工作人员需要仔细核对与审核,保证数据不重复、不遗漏;第二,数据处理中要加强审核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结合业务人员的经验进行审核,进而实现事半功倍效果;第三,对经济数据的汇总表进行审核以及数据的存储,汇总表在审核中可以采用大数法则,保证其客观性以及较好地逻辑性,如果遇到问题,需要及时地查明原因同时进行核查与校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基层经济普查中,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经济普查的效果。因此,针对当前在基层经济的普查过程中所出现的数据质量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如通过加快推进法制建设,加强普查部门之间有机的配合,同时进一步强化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个环节中数据质量的控制措施,从有效地提高数据质量,为制定出更好的经济发展方案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骆,申立,苏红娟,朱春节,李长风.经济普查数据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用的探索与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5,06(06):27-31+60.
篇7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信息,国务院决定,在2004年开展我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及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国证监会负责证券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现将开展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此次证券业经济普查,主要是配合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我国证券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证券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认真搞好这次证券业经济普查,对于研究制定证券业的发展规划、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 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此次证券业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证券、期货、证券投资基金等经营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及其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具体包括:证券期货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等法人单位及其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
三、 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此次证券业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费用表)。普查时点指标填报2004年12月31日数据,时期指标填报2004年年度数据。
四、 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一) 为了加强对此次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中国证监会决定成立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证券业经济普查的组织和实施。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具体负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
(二) 证券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的组织实施,由地方普查机构负责,各级证券监管部门予以协助。各“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表由证券业普查机构负责。
(三) 各证券经营机构应指派专人负责本单位的普查工作,并填写《证券经营机构普查联系人报名单》,于2004年10月20日前,通过传真和电子邮件报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办公室。
联系人:武朝辉 电话:010-88061950
传真:010-88061281 电子邮箱:csrctj@csrc.gov.cn
附件一:《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办法》
附件二:《证券经营机构普查联系人报名单》
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03]29号)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关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若干问题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证券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情况,建立证券业经济普查数据库及基本单位名录库,为研究制定证券业发展规划,提高政府决策、管理水平提供基础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第三条 普查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中国证监会联合相关单位设立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的组织实施。
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
第四条 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普查资料的调查年度为2004年。
第五条 普查所需经费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中国证监会共同负担。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从严控制支出。
第二章 普查对象、范围和调查方法
第六条 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证券业的全部法人单位及其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具体范围包括: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证券期货投资咨询公司、境外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及上述单位所属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法人单位及其所属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及其所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概念及划分办法按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划分规定》执行。
证券业法人单位所属从事非证券业务活动的法人单位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如具有法人资格的工业企业、批零企业、运输企业、其他服务企业等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普查,由地方全国经济普查机构负责实施,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协助。
第七条 对各证券业法人单位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第八条 证券业法人单位及境外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应设立普查办公室或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的普查工作。
第九条 普查对象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如实提供普查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不得伪造和篡改。
第三章 普查表式及主要内容
第十条 普查表包括《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601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602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602-1表)、《证券业资产负债表》(G639表)、《证券业损益表》(G640表)和《证券业费用明细表》(G641表)。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情况、财务状况等。
第十一条 普查采用国家制订的统一标准和目录。主要标准包括:《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划分规定》、《统计上使用的行政区划代码结构及编制规则》《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关于统计上国有经济控股情况的分类办法》、《单位隶属关系代码》、《组织机构类型与代码》、《国别(地区)统计代码》等。
第四章 普查组织实施方式
第十二条 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制定普查方案,并向各相关单位、部门布置和培训。
证券业601表、602表和602-1表(所附表式供培训用,实际执行以地方普查机构布置的为准)的组织实施,由地方普查机构负责,各级证券监管部门予以协助。G639表、G640表和G641表(所附表式供培训用,实际执行以证券业普查机构布置的为准)的组织实施由证券业普查机构负责。
证券业法人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本单位及附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普查报表填报工作。所填报的601表、602表和602-1表报地方普查机构;G639表、G640表和G641表在报证券业普查机构的同时,抄报地方普查机构。
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要求对普查资料进行审核后,以电子版和纸介质两种形式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三条 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有权查阅普查对象的会计、统计原始资料;有权要求被普查单位更正其普查表中的不实之处。
第十四条 普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2004年12月底前为普查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进行普查办法编制、普查对象清查、普查人员培训等工作;2005年1月为下发普查表阶段;1-4月为普查对象填写、上报普查表阶段;2005年2-7月为普查表收集,普查数据处理、汇总、评估阶段;2005年7-8月为普查数据备份、普查数据库和基本单位名录库建立和普查资料上报阶段;2005年9月-2006年为数据、资料开发应用、普查工作总结和评比表彰阶段。
第五章 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第十六条 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由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制定质量控制工作细则,指定专人负责、指导和检查质量控制工作,对普查实施中的各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
第十八条 普查对象应严格按照普查表的填报规定和填写说明,认真填报普查表。对于不确定的内容应及时向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咨询。
填写正式普查表之前,应填写普查表草表。对草表的每一个调查项目以及每一个指标和代码进行详细审查,保证填写内容有根有据,在无逻辑性和技术性差错的情况下,再填写正式表。
填写正式普查表之后,要进行自查。作到“五核对”:1、属性指标与执照或审批手续核对;2、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数与所填报的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张数核对;3、表与表之间相关联的指标核对;4、单位内部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料核对;5、普查资料与年报资料核对。自查确认无误后,经自查工作人员和单位相关领导签字后上报。
上报普查表时,应按相关要求同时上报普查表书面版本和电子版本,并确保书面版本和电子版本内容完全一致。
第十九条 普查人员在接收普查表和普查数据录入、处理、汇总时,应按相关规定认真进行,责任到人。
接收普查表时,应检查报表是否齐全,确认齐全后签字给出书面签收意见。并将上报普查表的名单与发表对象名单进行核对,做到单位不重不漏。
数据录入、处理时,应对普查表内容的完备性、逻辑性和客观性进行检查和判断,有问题的必须查明原因,进行记录和签字。并通知原报送单位,要求其校正后重报。
数据汇总后,应对汇总结果的逻辑性和客观性进行判断,有问题的必须查明原因,核查校正,并对校正情况进行记录和签字。
第二十条 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普查数据处理结束后,进行普查数据备份,并建立证券业经济普查数据库及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
第六章 数据公布和资料管理
第二十一条 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的相关要求对外公布、提供证券业普查资料。未经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或普查办公室批准和认可,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向外公布、提供。
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和办公室主任签字批准后,按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相关要求向其提供证券业普查汇总资料。
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对普查汇总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综合评估,经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和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后,以普查公报的形式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二条 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普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调查者的商业秘密要严格保密。
第二十三条 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认真做好普查资料的保存、管理及对外服务工作,并对普查资料进行深度开发和应用。
第七章 表彰和处罚
第二十四条 对在普查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表彰和奖励。具体奖励等次、奖励人员人数比例、奖励办法另行规定。
对在普查工作中严重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机构和人员,提出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应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普查资料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篇8
大量房产未纳入住房信息系统
到底有多少人不合理或不合法地拥有几套、十几套甚至几十上百套房子?又有多少人因为房价高企而“望房兴叹”,这一切都没有答案。
然而,弄清这一切,无论对于民生还是社会经济,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有专业人士指出,过去多次楼市调控乃至经济政策的进退失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住房情况这份基础数据。
尽管各地政府均有自己的住房信息系统,但这一系统实际上有较大缺陷。即便在住房信息系统相对较为完备的一线城市,仍有大量房产不在住房信息系统之中。
在一二线城市,有大量老旧房产并未实现电子化,即并不在住房信息系统中,此外还有大量的小产权房、央产房、自建房、违建房,更游离在这一系统之外,而这些房产,数量比较庞大,其中,业界估计仅小产权房的规模全国就高达数十亿平方米。很显然,目前这些数据是一片空白。
2010年下半年,住建部启动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原计划在2011年底实现联网,但直到2012年6月底,才实现这一目标。此后,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将联网扩展到县市一级,联网城市达到500个。然而这次,希望又落了空。
而在使用住房信息上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有媒体报道称,住建部与40个首批联网城市签订了“数据采集和使用安全协议”,内容包括:住建部不设房屋产权查询端口,亦不拥有查询权限,个人住房信息的查询权仍保留在地方政府。
更多的城市则拒绝联网或者拖延,这一现状使得我国住房基础数据成了一个谜。业内人士表示,个人住房普查是调节住房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旦掌握了真实全面的住房基础数据,那么依靠灰色收入大量购买、囤积住房,谋取暴利的行为将无所遁形。
经济普查很难涉及住房
住房制度改革启动几十年来,住房普查并未有效推进。无论是此前的第六轮人口普查,还是如今正在开展的第三次经济普查,均未有实质性的住房普查环节。
2010年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曾指出,入户调查的住房信息,对于判断当前居民的居住情况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对分析住房的使用情况和闲置情况会提供一定的资料。但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是抽取部分样本调查了解住房情况,信息不全,因此第六次人口普查中获取的住房数据并不完全。
2011年底,北京市开展了全市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设,截至2012年3月底,这项统计完成了87.7%。初步统计显示,北京市有381万套房屋空置。这一数据公开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北京市有关部门随即表示,这并不是北京市空置房屋的最后数据,由于统计方式的问题,很多空置房屋在接下来的普查中会划为有人住的房屋。住房普查的难度和敏感性,由此可见一斑。
眼下,我国正在着手进行第三次经济普查,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今年年度资料。业内人士建议,能否借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之机进行住房普查呢?对此,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和专家均表示困难重重。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本次经济普查旨在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其中包括房地产业,主要针对企业、法人、单位等的二产、三产,而住房在投资品和消费品之间定位模糊,因此,第三次经济普查也难以对住房进行普查。
侵犯个人财产隐私?
统计范畴、方式只是问题的表象,住房普查之所以难以推进,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如今我国住房资源得到较大增长,很多人都有二套房、三套房乃至更多房产,出于保护隐私和个人财产等因素考虑,这部分人并不希望普查个人房产。
据了解,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有一些内容涉及到住房情况,约10%的住户将填写包括45个项目的长表,其余住户填写包括18个项目的短表。在长表中有较为详细的住房情况统计,包含住房面积、间数等。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害怕个人财产隐私被侵犯,长表一度遭到了普查对象的抵制,直到解释了本次人口普查并未对房屋的归属、户主名下共有几套房产等问题进行统计后,调查才最终顺利进行。
在普查中,如果没有房主的支持,那么住房普查根本就无法进行。因为从普查程序上说,每一项普查最终都需要普查对象的签字,但对方不肯配合签字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抵制,那么住房登记是比较难的。
篇9
1、组织好普查登记培训
搞好普查登记表填写业务培训,是经济普查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普查表的准确填报,关系到普查数据的质量。为了高质量做好普查登记工作,确保全x大规模普查填表工作顺利开展,上半年我局组织召开了4次培训会议,全x近500我次参加了会议,培训凸现五个做法:一、精心准备。为搞好培训,x经普办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召开培训预备会议,研究培训方案,明确培训职责及分工,准备培训教材和有关资料,安排培训场地,确保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到位。二、落实对象。根据开展村(居)填写登记表需要,明确参加培训对象为镇(街道)业务骨干,由各镇(街道)按照“有业务水平,有指导能力”的要求提出人员名单,并报x经普办。三、选好教员。挑选x统计局及x经普办相关专业组资深业务骨干作为培训教员,把各镇综合素质好,能担当基层教员的专业骨干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从源头上保证x、镇两级业务培训教员的对接。四、编好教案。抓好培训的备课,认真钻研省下发的有关教材,结合本x实际情况,突出重
点难点,编写易学好懂培训教材,重点解决如何正确填报普查登记表。五、注重方法。采用“先集中、后分组”的培训模式,上午集中讲解法人(产业)单位基本情况表,下午分工业、三产两组按行业及类别进行讲解。以灵活多样,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业务知识,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互动,使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2、多项制度保障普查登记工作
建立必要的制度,是保障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措施。我x在普查登记中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多项制度,并不断完善,为全面提升登记工作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建立普查登记工作指导制度。按照《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和省、市经普办要求,x经普办制定普查登记操作流程,指导镇、街道规范开展登记工作,要求普查人员熟练掌握登记技巧,确保登记工作做到“不重、不漏、不错”,保证登记填报质量。二、建立普查登记巡回检查制度。x经普办向各镇、街道派遣普查联络员,以分片包干形式,跟踪基层普查全过程,深入登记现场,研究解决登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检查登记工作是否依法规范,在第一线源头把住登记质量的关口。三、建立登记工作情况报告制度。x经普办为
及时了解和掌握登记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周报制,要求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在每周五下午上报周报表,报告一周登记工作情况,包括主要做法、工作进度、基本经验、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或建议。x经普办每周一将各地登记工作情况向各镇、街道进行一次通报,以推动全x普查登记工作进程。四、建立业务咨询解答制度。一是挑选业务骨干作为负责普查登记咨询解答人员;二是分专业由专人作解答,共分基本单位表、工业、能源、科技、批零住宿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三产个体抽样、计算机处理等10个专业;三是向社会公开咨询电话,镇、街道经普办工作人员,普查员及普查对象均可随时拨打咨询电话,随时得到帮助和服务,从而极大地提高登记表填报质量和数据准确性。
3、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企业登记方法
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和创新企业普查登记方法,是提高数据质量,确保经济普查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措施。去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x一小部分企业也和国内的一些企业一样,面临外贸订单减少、生产经营难度加大、同比增长出现下降等问题。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企业逆势上扬,及时调整产品和市场结构,销售额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如有一家针纺企业09年出
口额同比增长232%。面对不同的企业经营状况,x经普办不断探索和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普查登记方法。对一小部分经营困难的企业,采取了如下方法:第一,继续广泛深入地做好经普宣传和解释工作;第二,耐心倾听企业对目前经营状况的诉说,并表示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第三,充分说明第二次经济普查归根结底是对企业有帮助的,因为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国家只有摸清全国家底,才能科学判断形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回暖,确保企业发展有良好环境;第四,尽管第四季度是一些企业一年中最困难的时候,但也要求企业把前面三个季度的经营情况登记完整。对那些迎难而上,业绩增长的企业,则要求企业把真实的数据填写上来;重申经济普查的保密承诺,使其打消顾虑,如实登记。
4、限定时间收集好普查登记表
今年1月,随着春节越来越近,我x普查登记工作步伐也越来越快。鉴于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将比往年提前放年假,而年后开工日期也较前延迟,为此,x经普办对全x普查登记工作全面提速,限定各镇(街道)于1月20号(春节前一星期)前收集好普查登记表(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表除外)。为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登记表收集任务,x经普办及各镇(街道)经普办抓紧做好表
格填写及收集工作,一是x经普办加强指导。工作人员深入到镇(街道),了解登记表填写情况及填写进度,查看有关普查登记资料,帮助解决填写中出现的难题,指导如何高质量填报登记表;深入到普查对象,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听取对普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商讨如何按时保质填报普查登记表的方法措施。二是镇(街道)经普办加大督查。各镇(街道)对普查登记表填报的督查进行“两手抓”,一手抓质量,一手抓进度。填表前抓好培训,明确质量要求;填写时经常下村进厂,加强检查指导;表格收集后,严把质量关,对上交表格进行严格审核,逐项检验,审核主要业务活动、行业划分编码、重要经济指标是否规范和确实,对规上普查数据与统计网上直报年报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镇(街道)经普办采用电话、短信、qq及进厂入户等多种方式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企业普查登记进度,督促法人单位按时上交登记表。三是企业加快行动。通过前阶段对普查对象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企业认识了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大力支持和配合普查登记工作。尽管现在近年关,企业事情多而忙,但还是保证时间并且加快填写登记表,做到如实申报普查数据,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同时在规定时限内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上交普查登记表。
5、把好源头数据审核关
数据审核工作是经济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搞好数据审核是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的关键,而普查登记表是数据审核的源头数据,只有严格把好源头数据的审核关口,才能使数据审核工作高质量,保证普查数据真实准确。我x的普查数据审核工作,一开始就从抓普查登记表入手,从严审核源头数据过“三关”,推动数据审核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保质保量进行。一过普查员初审关。普查员把登记表收上来后,在接到普查表的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审核有无漏填和误填项,把握表间平衡关系,对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主动登门核实,采取一切措施,确保每个调查对象所填报的数据能反映客观真实情况。二过镇(街道)经普办复审关。镇(街道)经普办对各普查区上报的普查表进行复审,重点审核普查套表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对报表中的指标、各种编码和行业代码等内容进行核对,努力将差错降到最低限度。三过x经普办会审关。x经普办对各类普查对象上报的登记表及网上直报的表格进行会审。首先是制定严格的审核规则,提出审核的重点,对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比较敏感的指标要重点把握;然后组织人员会审,会审中突出重点,注重细节,强化对普查
表各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关系的审核。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审核工作,在审核过程中,既要及时发现又要妥善解决普查登记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确保普查表源头数据审核质量。
6、做好服务业个体户抽样调查
对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抽样调查,是经济普查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在抽样调查中,抽样户遍及全镇各村、居(社区)。由于服务业个体经营户大多分布于个体货运、客运、三轮车运输、废品收购、水果、夜宵摊点等,管理难度很大。为了使个体经营户配合抽样调查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抽样调查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在宣传上花力气,做好被调查户的思想工作,保证调查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在学习理解政策文件,掌握填表的统计专业知识和上门的调查技巧上花力气,提高调查表的登记填写质量;三是在掌握经济指标评估技巧上花力气,用算每日进销帐、科学估测业主净收入、同行业评估等方法对调查对象的经济指标进行科学评估。
7、倾力抓好普查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经济普查的生命。数据质量重于泰山。数据审核是确保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自经济普查开展以来,我x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倾全局之力,集中力量、集中精力
抓好数据审核工作,以确保数据质量。一是认识再提高。x经普办把搞好数据审核、提升普查质量上升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高度,上升到保增长,为全x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的高度来抓紧抓实;把普查数据核实评估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作为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业务人员按要求对普查数据进行反复审核,以客观真实反映xxx的经济面貌。二是加强领导。x统计局、x经普办领导深入数据审核第一线,靠前指挥,加强领导,组织好各项审核工作;加强指导,强化对审核业务的指导工作;加强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三是加大力度。不断加大数据审核力度,采取“专人负责审核、人机审核结合”的方式,强化普查数字与数据库的比对,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以确保单位上报率;将纸质报表与计算机报表进行仔细核对,保证机表一致,以确保数据准确率;组织专业人员对报表中的行业代码、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及能源全年消费量等核心指标进行反复审核,以确保数据逻辑合理性。通过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审查核实,确保普查数据准确、全面、真实。四是振足精神。普查工作人员振足精神,连续作战;再接再厉,在审核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咬定质量目标不放,实现质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统计;人口普查
统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做好此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高度重视统计信息化建设。在各级财政依然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一定的统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推进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尤其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各地结合人口普查的工作需要,大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口普查促进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普查的效率和质量。作者根据参加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亲身感受,就进一步发挥好信息化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化建设对人口普查意义重大
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我国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正确的统计信息支持。经济普查的调查对象复杂,调查内容很多。面对这样范围广、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综合性普查,迫切需要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支撑。而统计信息化围绕统计核心业务,综合运用现代统计学和信息科学的有关原理,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管理、和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化,就可以满足经济普查各阶段的工作需要。从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工作实践来看,统计的信息化在经济普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是信息化建设为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平台。本次普查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广泛深入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宣传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以及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情况,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工作,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舆论环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网络宣传方面,普查机构在第一时间建立了人口普查网,网站通过普查新闻、文件通知、会议讲话等几个栏目,以最快的速度向全社会传递人口普查的各种信息,更直观的展示了人口普查的风采,加强了普查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成为最好的普查信息交流平台;在媒体宣传方面,通过电视,广播、网络视频等媒体播发宣传口号、制作专栏访谈节目,使人口普查工作的目的、意义能以最快的速度为全社会所知晓。
二是信息化建设加强了对人口普查信息资源的管理。
人口普查是时限性要求非常强的一项工作,普查的各种信息是否能在业务工作流程中合理流动,并得到有效利用是普查能否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而统计信息化贯穿普查表的填报、普查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等信息资源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分析现有信息资源的流程,找出信息无效或低效流动的环节,分析其原因,并制定出促进信息合理流动的措施。信息化建设大大加强了对普查信息资源的管理,而如何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也将成为统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
三是信息化建设促进了普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统计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这要求人口普查工作必须实行标准化管理,包括方法制度标准化、业务管理流程标准化、统计指标标准化、数据处理平台标准化。
人口普查拥有完整的规范性的方案制度,方案制度对普查的对象、范围、时间、内容、登记和报送原则、以及组织实施的原则做了具体规定,从而保证了普查的管理流程的标准化,统计指标也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的指标进行解释。在数据处理平台上方案统一要求以国家通用程序的数据包上报,并对上报数据做了若干要求,由数据处理平台的标准化保证普查的数据质量。
四是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享。
从本质上看,统计工作的核心就是数据(或者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而人口普查的数据采集多数是来源于基层单位和住户(居民),而对于政府其他部门掌握的大量相关数据,则需要进行部门间的协调才能获得。
这次人口普查是在各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作为人普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将各自手中的资料以电子文档、纸介质等形式奉献给人口普查,这是历史性的突破。今后普查机构将及时对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开发应用,努力提升人口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层次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使用价值。信息化建设使得政府各部门间的广泛合作成为可能,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是信息化建设大大提升了普查人员的信息素质。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普查人员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操作水平。同时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普及全员信息安全意识,提高普查人员计算机信息素质。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地依靠购买一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制定一些规范化标准、使用一些应用网络就能实现的,它的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的人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为了满足人口普查的工作需要,更是为了满足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需要,统计部门应努力培养两方面的技术人才,一是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如网站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程序应用等,这部分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二是普查专业人员,他们是应用程序的具体使用者,应通过普查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以适应统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二、信息化建设在经济普查中的瓶颈
1、现行的制度方法、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制约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前普查的工作模式是由经普办业务组统一布置普查制度,负责普查各阶段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的控制。但是在数据处理和操作的时候,仍然延续传统的按专业设置,分专业操作和实施方案,固化了专业分割,加重了基层负担。在相关的职能部门间,不同部门开发本部门的应用系统,由部门提供的资料难以“拿来即用”,影响了信息生产过程的整合和资源共享,信息化资料得不到最大化利用。部门间有各自的一套程序,而程序的设置只为各部门自身的方便提供使用,指标体系不够完善,信息难以全面表达,其它部门在使用时可用性不大。如部分部门提供的资料中,单位基本情况只有单位名称,及营业额两个指标,给清查库与部门资料比对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2、信息资源整合相对滞后。
近年来,各地陆续建设了一些不同应用的数据库系统,但信息资源的应用效果不令人满意,这与只注重数据库的建设,不重视信息资源的整合有很大关系,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不同应用的数据库系统造成数据存储分散,存储格式不统一,造成了数据冗余、相互关联程度低,形成大量的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信息资源。应用系统也与数据库资源互相脱节,数据库资源不能被直接应用,有些数据库只能通过人工加载和维护,致使许多宝贵的信息资源散失。
3、数据报送仍然延续传统模式。
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中部分工作依旧时采取传统的工作方式,即使是能够做到网上填报的工作,在管理方式上仍然是逐层布置,逐级汇总,数据报送仍然延续传统的模式,即:基层统计人员通过网上直报系统审核基层单位数据对于有疑问的数据电话查询修改全部数据审核无误后在系统上确认当期的统计数据撰写上报说明后报送上级统计局专业处接受上级统计局局专业人员查询根据查询再对有疑问的数据进行查询修改最终确认上报,整个流程下来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量,网上直报系统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
4、精通专业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统计事业的发展依靠人才,信息化建设同样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统计信息化的两项基础建设是信息设备和信息人才,能够将统计专业与信息化联系起来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统计信息化建设急需的人才。
长久以来由于统计工作的辛苦,甘愿为统计事业献身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较少。而统计和计算机是专业性非常强、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门专业,在统计信息化建设减轻了统计专业人员工作负担的情况下,统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却加大了,同时计算机专业人员必须懂业务也对计算机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吸引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加入统计事业,造就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统计队伍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普查中作用的思考
1、打破以专业为核心设计制度、实施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的传统工作模式。要按照网络化信息生产的要求设计制度,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统计指标、统计分类及其编码,整合报表制度,解决目前各专业统计报表之间指标不衔接,标准不统一和重复、交叉等问题。同时强化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的作用,使之成为各项统计调查的基础。
2、建立统一、高效的数据平台应用系统。为充分发挥普查数据的作用,迫切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信息资源,建设以数据库系统为支撑的高效、统一的数据平台,从而实现对离散、多元、异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提升数据的质量。同时开发统一的应用系统,充分利用数据平台,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可用性和延续性,使之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决策服务。
3、积极探索推广网上直报。本着加快信息传递速率,减少层次,减少干扰和提高质量的原则优化工作流程,以网报系统的应用为突破口,改变目前统计数据逐级审核、逐级汇总、逐级上报的模式,应将需要控制的数据审核条件全部上网,实现上下级一个标准,基层单位在统计数据填报后既对上报数据进行审核,由报表单位对上报的统计数据负责,实行基层报送、同步获取、超级汇总的业务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对统计数据的影响。
4、积极培养统计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一方面要留住现有的从事统计信息化工作的业务骨干,他们经验丰富,了解行业,懂技术,是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所必须拥有的无形资产。另一方面可以采取高薪聘用政府雇员、建立成熟的激励机制等方法吸引专业技术人才。例如聘请知名学府的教授作为统计部门的兼职顾问,为统计信息化建设开拓新的思路,提供更专业的理论指导。第三,通过各类培训,提升统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操作水平,造就一支既懂计算机又懂统计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统计队伍。也可以进行设立统计师事务所单位统计报表事务的尝试,培养专业的统计人才为企业单位或指导报表的填报,走统计工作社会化的路子。
小结
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缩短使用统计信息与统计部门工作的距离,推动统计管理工作创新。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统计信息化可以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我国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统计力量的强弱。我国的统计信息化建设从目前来看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在建设中还有这样那样的障碍因素,只有切实解决统计信息化建设中障碍因素,才能搞好我国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才能切身体会到统计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统计的号召力和公信度才会得到真正的增强,而这也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锐昕:《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