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植物多样性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植物多样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植物多样性

篇1

一、现代营林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营林技术在我国林业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营林技术本身作为林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林业经营的整体效益,对经济树种进行布局,以此来使植物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另外通过对营林植物种类的丰富,能够保护生态的平衡,从而保证陆地生物的多样性;在实践方面,营林技术能够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使那些濒临灭绝的植物得到保护,并且有效减少由于植物多样性的减少而带来的生态损害。

二、现代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在现代的营林技术当中,为了有效提高植物的多样性,在技术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技术难题和实施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林业工作者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以此来提高营林技术的整体水平,一般情况下,常见的营林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的病、虫害问题

有史以来,植物的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发展的首要因素,造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首先是植物的种植阶段,对植物的管理与规划不够规范,使其给病虫害的产生予以可乘之机。其次是生长环境的影响,个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特性有着一定的差异,需在相对良好的生长环境中才能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而在不符合其生长特性的生长环境中,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其病虫害抵抗性,这便成为植物产生病虫害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再次是自然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包含了多个因素,其中主要因素以天气状况、地理环境及温度等为主,若其环境影响达到植物最大承受临界值,则植物便会在短期内产生严重的病态。最后是人为因素影响,该因素包含了环境污染、人为破坏及虫害入侵而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等,对植物的影响较大,同时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林业工作者应该结合林场植物的实际情况,掌握产生的主要病虫害类型,并且定期进行相关的巡视,一旦发现植物出现相应的病虫害症状,及时进行上报和处理;另外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从病虫害发生的源头来对其进行相应的预防,而不是等到病虫害发生之后,再被动地进行相关的处理。

2.炼山营林

炼山营林在我国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并且形成了一种习惯,人们用火来对林地进行清理,然后在被清理的空地上进行植树造林,但是从现代营林技术的角度上来看,这种炼山造林能够引起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是一种极为不科学的营林方式。另外,采取炼山营林会造成山林中稀有物种的消失,造成林场周围生态的不平衡,从而影响林场的长期发展。这种营林技术违背了现代营林的目的,破坏了植物的多样性,这种方式会对地表的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遇到大雨天气的时候,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所以说,在进行林场营林的过程中,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考虑林场原有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达到现代营林技术的原有目的。

3.缺少对营林造林的保护

营林造林是提高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林业资源数量有着重要意义。但部分在林业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忽视了营林造林问题,导致其林业资源储备量逐年下降,植物种类随之减少,至此便对林业植物多样化发展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

三、现代营林技术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对林业的危害程度较大,所以说,林业工作者需要根据林场植物种类和病虫害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以此来保证营林植物的成活率和多样性,一般情况下,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林业工作者应该结合林场植物的实际情况,掌握产生的主要病虫害类型,并且定期进行相关的巡视,一旦发现植物出现相应的病虫害症状,及时进行上报和处理;另外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从病虫害发生的源头来对其进行相应的预防,而不是等到病虫害发生之后,再被动地进行相关的处理;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物,需要定期对植物展开检验检疫工作,以此来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

2.根据当地条件,展开混交营林

现代营林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混交营林,这样可以提高林场空问的整体利用率,降低由于病虫害而带来的损失,同时还能够丰富林场植物的种类。在进行混交营林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的不同特点,对林场的空间和地势进行合理安排,另外根据林地条件,对混交林的面积不断扩大,以此来丰富植物的整体种类,促进混交林的生长发育周期,以此来提高林场的整体经济效益。

3.加强营林过后的植物保护

在进行大范围的营林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植物的后续保护工作,保护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植物本身的成活率进行保护,定期对植物进行观察,以此来增强对林场植物的保护;其次,要加强对林场周围的巡视,严禁砍伐树木,另外要禁止大型家畜的放牧活动,以此来保护林场的植被不受破坏,保持植物的生态平衡。

4.适当封山育林

为了提高林场植物的整体成活率,加强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还要根据林场植物的整体生长情况,进行适当地封山育林,这样,可以降低人和动物对林场植物多样性的危害;另外,封山育林需要有计划地进行,一般是在植物的生长关键期来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植物的整体成活率。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俄罗斯;植物遗传资源;原生境保存;非原生境保存

中图分类号:S32(5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4-0125-03

植物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蕴藏在植物各类品种、品系、类型、野生种和近缘植物中的全部基因遗产[2]。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和育种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的研究水平关系到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作物育种和生产发展的水平。为防止农作物种质资源减少和灭绝,采用原生境保存和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方法来保护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是指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种质,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公园;非原生境保存是指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生态生长地以外的地方, 如建设低温种质库的种子保存、田园种质库(种质圃、植物园)的植株保存,以及试管苗种质库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3]。

俄罗斯领土面积约1 700万平方公里,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有8个生物地理区和54个生态区。广袤的土地和多样的气候为俄罗斯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 俄罗斯原生境保存现状

俄罗斯有完整的欧亚自然生态系统(除了热带地区),包括极地沙漠、苔原、森林-苔原、针叶林、混交林和落叶林、森林-干草原和半荒漠地带。植物群包括12 500种野生维管植物、2 200多种苔藓植物、3 000多种地衣。在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方面,俄罗斯是世界领先国家之一,仅在其欧洲部分就种植着237个物种,远东地区有148个物种,西伯利亚有250个物种。

生物多样性原生境保存可通过确定受保护的自然区域和自然物来实施。俄罗斯1991年的土地法确定了这些区域。根据土地法,这些受保护的自然区域和自然物是土地本身或者是土地上方的水和大气空间。受保护区域的主要类别有国家严格意义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圈、国家公园、自然公园、国家自然残遗种保护区、自然遗迹保护区和俄罗斯北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土著人管理的传统自然区等。根据受保护的严格程度,受保护区域被划分为三类:绝对严格的自然保护区,相对严格的自然保护区和混合型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监测在确保原生境最大量保存农业植物遗传多样性以及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包含以下相互关联的部分:联邦信息和生物多样性分析中心(数据收集、储存和分析活动的协调者);地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致力于地区监测);县级生物资源监测系统(从事于农业、森林、养鱼业、水产业、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服务及国家地籍簿服务);遗传资源信息系统;评估土地和土壤条件的数据分析系统;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来评估环境非生物组成情况的数据分析系统;遥感数据分析系统;一般统计数据(记录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和民意数据(找出不同社会群体对生物多样性的态度)分析系统。

2 俄罗斯非原生境保存现状

俄罗斯科学家瓦维洛夫最早实施了国家和全球战略收集、保存和有效利用栽培作物和野生近缘种遗传资源。根据保存和研究目的、功能及作物委托管理和优先权,俄罗斯栽培作物和野生近缘种遗传资源非原生境收集被划分为5类,分别是国家植物遗传资源收集、以研究和育种为目的植物遗传资源收集、特殊商业目的植物遗传资源收集、暂时调查的植物遗传资源收集和国际间的植物遗传资源收集。

俄罗斯联邦国家科学中心-全俄瓦维洛夫作物科学研究所(VIR)是栽培作物和野生近缘种遗传资源主要的国家持有者和管理者,其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这些资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VIR收集的栽培植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是世界上数量最多且植物学多样性最丰富的。

全俄瓦维洛夫作物科学研究所包括位于俄罗斯不同地区的10个试验站和3个分支机构,还包括建立在一些科研机构和繁育中心的7个基地。2007年12月31日前,这个研究所及其下属机构和试验站保存的全球植物遗传资源收集品达到了322 238份,分别属于64个科376个属和2 169个种,其中超过30%的已经灭绝了。这样的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品是确保国家食品、生物资源和生态安全强有力的战略资源。

VIR全球收集品包括的植物遗传资源类别为: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应用的本地品种、栽培品种、优良繁殖系、核酸样品。种子收集品保存在库班河国家种子储存库内,其中-10℃长期保存的材料有33 984份,4℃中期保存的材料有182 025份,每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在VIR 总部都有复份。

VIR收集的无性繁殖材料保存在果园、苗圃和试验站的无性系种质圃,2007年果树、浆果和园艺作物材料达到29 276份。

3 我国原生境和非原生境保存状况[4]

为了遏制植物遗传资源面临永久丧失的趋势, 我国政府开展了植物遗传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和非原生境保存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对主要粮食和农业植物野生种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编目, 建立了116个原生境保护点, 包括野生稻、野生大豆、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及野生蔬菜等, 有效遏制了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快速灭绝现象。建成和完善了1座国家长期库、1座国家复份库、10座国家中期库、29座省级中期库、32个国家种质资源圃(含2个试管苗库),另外7个种质圃正在建设中,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体系。长期保存植物遗传资源397 067份,繁殖更新了286 604份植物遗传资源, 充实了中期库, 极大地提高了植物遗传资源分发和供种能力,仅2001~2007年就向全国2 650个单位提供了13.2万份次植物遗传资源。

参 考 文 献:

[1]

FAO. Country Report on the State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R]. FAO, 2010.

[2] 董玉琛.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999(2):36-40.

篇3

关键词:植物造景;花卉;功能;美学;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草本花卉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极品,无论是娇贵的鹤望兰、富贵的牡丹、高贵的郁金香、还是生长在旷野小溪边、山林泉水旁的无名野草、野花,都以其不同的色、香、味、姿从不同的方面与角度感染这人们的生活,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美的陶冶,美的启迪。如今,对于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人们来说,能够在周末或家居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体验“久在樊篱里,复得返自然”的意境,已成了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品质生活的理想。

1 植物造景中园林花卉的作用

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花卉充当了重要角色,其突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表现植物景观的群体美。从园林美学而言,在植物造景中,园林花卉大多以其群体没美引游人的实现。在具体造景中往往以花坛、花带、花镜等的形式布置。由园林花卉所渲染的群体美整齐感强,很易愉悦游人。

2)改善生态环境。由于草本花卉具有体量小、自身轻,以及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改善环境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如布置在乔灌下层,用作屋顶绿化、基础种植等等。

3)装饰作用。作为装饰物,草本花卉应用面比较广,如应用在室外绿地,人工做成插花、新娘捧花、胸花、花篮等;此外,也可以用作盆花放置于办公室、会议室、客厅、走廊等处。

2 中国园林花卉发展简述

全国园林花卉的发展大体呈现出三个特点:

1)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尽管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但全国草本花卉业发展相对较晚。20世纪50年代,中国传统花卉业表现为品种少、规模小、栽种植技术落后等特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科技的发展以及园林绿化事业的需要[1],花卉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花卉品种越来越丰富。园林建设中,人们为了创造景观多样性,不但加强植物育种,同时还注重引种栽培。通常,我国应用的传统草花如:一串红、、石竹等;此外,新品种的引进,如四季海棠、羽衣甘蓝以及矮牵牛等。这些花卉丰富了我国造景中植物材料的丰富度,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的角角落落,如广场、街道、公园、居住小区等等。

3)草本花卉应用形式多样化。草本花卉可分为一、二年生花卉(紫罗兰、半支莲)、多年生花卉(玉簪、朱顶红等)、水生花卉(香蒲、荷花、睡莲等)以及岩生花卉(岩生肥皂草、银莲花)、高山花卉(杜鹃花、报春花等),品种的多样性造就了应用形式的多样性,如花柱、花墙、绿雕、以及花坛等。

3 草本花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原则

笔者认为,草本花卉在造景中主要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1)规划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根据绿地性质和功能选择花卉。由于园林绿地类型、性质以及功能需求不同,在植物造景中对园林花卉的选择也不同;

2)规划设计要具有艺术性。植物造景除满足生态功能外,还要从美学角度分析造景中的艺术性,以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熏陶。

3)园林花卉的应用应服从于大局。植物造景中一般都会有其主题表达,在应用园林花卉时, 要在整体设计构思的指导下进行,要使花卉的应用服从总体布局的要求;亦即,无论是整体构图,还是造型、色彩搭配等都要与整体协调统一。

4 草本花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4.1 根据用地性质和造景功能 植物造景中,园林花卉以其丰富的有多种应用形式,常布置成花坛、花丛、花镜、花台以及花群等;此外,装饰柱、廊、篱垣以及棚架、花架等也可以利用蔓性草花进行造景。

4.1.1 园路、篱垣、廊、棚架以及墙基种植 这些地方布置花卉时,宜布置成带状花镜形式,配置时强调的自然斑块状混。这是根据野生花卉生长规律布局的一种形式。当然,花镜是布置成直线还是曲线,要根据周围环境情况进行选择。此外,这些地方也可以布置成花坛、花丛、花台以及花群等形式。但在具体布局时,要充分考虑用地性质和造景需要。以园林小路或支路来举例说明,为使游人在游玩中有景可赏,同时做到步移景异。我们可根据园路宽窄、色调、建筑材料以及周围立地条件综合考虑,选择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布置方式。拿一条2 m的支路而言,其设计方式较为灵活,可以在路的边缘简易布置成不同的花镜,也可以同其他园林植物混合布置,如在支路两侧布置一些乔灌木,这种配置方式,不但起到遮阴的效果,同时还有花可赏。此外,也可以在远离花镜处,用乔灌草布置成复层混交形式,这样不但增加了层次效果,同时还增加了幽深的野趣。

4.1.2 大型建筑物前、公共场所出入口 往往这些位置多以花坛、花柱或采取立体种植方式。以花坛举例,在这些位置布置花坛时,我们要首先考虑花坛的形式,然后再进行花卉选择。如果布置成模纹花坛,那就是以欣赏花卉的图案美为主。在花卉选择时,要尽量选择枝叶小、株型紧凑的花卉材料,如四季海棠、三色堇等。若布置成盛花花坛时,需要注意花卉材料的花期要一致,同时要花朵繁茂以及植株高矮一致等。可做盛花花坛的花卉,如雏菊、一串红、郁金香等等。

4.1.3 林缘、草坪、建筑角隅、山石旁以及水景周围 这些地方最好以自然式布置成花丛或花带。布局时,布局大小应有适宜比例,面积不是很大时,花卉材料选择不要太多,否则会给人杂乱的感觉,降低整体效果。在较为开阔的草坪上布置花卉时宜选择花色艳丽、株型低矮、花期一致的花卉。用这类花卉造景,花卉和草坪草的高度响游人的实现;相反,花卉丰富、艳丽的色彩还会与草坪的色调形成一种较强的对比,整个造景会显示出较为活泼、动感的氛围。

4.2 艺术性

4.2.1 季相

季相是植物在不同季节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对于花坛而言不能体现出季相的变化。因为花坛所表现的是花卉的群体美,一般是在某个时间段内集中体现其群体美特征,该段时间过后,就会进行花卉材料的更换或进行其他应用形式。而对于花丛或花镜而言,这两种应用形式则能够表现出季相变化,能够体现出季节的更替。因此,花丛或花镜的植物材料应尽量选择适应性强的花卉,例如有较强耐寒性。

4.1.2 色彩 草本花卉具有很多自身的优势,如色彩丰富艳丽、生产周期短、布置快捷方便等,因此别用来,经常被广泛应用到园林中进行气氛的烘托。但无论是何种应用形式,一定要注意色调搭配,通常一种应用形式应该有统一的一种色调,即主色调。根据我国文化以及人们习见,使人感觉鲜明活泼的暖色调应该考虑在儿童乐园、公园出入口、节日会场以及街道等处应用;而在医院、科研院所、图书馆等地则以冷色调安静、优雅的氛围。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园林布局中的色彩构图,应根据具体环境,合理选择应用对比色、单色或者调和色[2]。

4.1.3 重视物种多样性 在进行植物造景中,除了应用草本花卉进行氛围烘托外,我们还要极为关注与其他乔灌草的结合问题。各种园林植物互相配合应用,不但能提高其功能性、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同时增加其艺术性,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如在利用植物进行空间营造时,往往用乔、灌木等合理配置构成半开敞空间或覆盖空间。

5 结语

目前,中国草本花卉还存在育种滞后、生产技术落后、经营不合理等问题,作为园林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育种、生产技术等的科研、生产力度,以丰富园林花卉种类,为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增色添香[3]。

参考文献

[1] 孙莉. 中国花卉种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种业,2011(4).

篇4

关键词:城市; 绿化树种; 选择配置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与景观特色。近些年,各地都加大了园林绿化力度,争创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各地园林部门把创“国家园林城市 ”、“省级园林城市”等作为重要任务。城市绿化它关系一个城市的形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如何选择好城市绿化树种其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效果的好坏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化搞好了,不仅美化景观,而且还有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防风、减低风速、防止火灾的蔓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路面等作用,起着其他城市设施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树种选择

在城市绿化中, 应采用正确方法来选择和配置树种, 我认为把握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很重要, 同时还要以生态学特性为基础。因为, 城市人工环境的形成在气候因素方面同非城市地区有差异, 城市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对植物的适生性也会产生影响。人工植物群落中不同层次的配置也对园林植物的适生性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耐荫、抗寒、抗污适应性。所以要把握树种的生态适应性, 适地适树, 因地制宜。由于植物种类繁多, 分布地区、 生态特性各异,因此, 要详细了解地形、地势、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条件, 然后选择生态学特性与之相适应的树种。要乔、灌、草相结合, 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要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功能类型的绿地, 确定乔木、灌木、草坪的配置比例。在树种选择与植物群落配置中要注意植物带来的降温增湿、放氧吸收二氧化碳、防风、减噪、杀菌、滞尘、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防灾等生态效益。乔木、灌木与适量的空旷草坪结合, 针叶与阔叶结合, 季相景观与空间结构相协调, 充分利用立体空间, 大大增加绿地的数量,是城市绿地的最佳结构。城市绿化需突出乔木, 但如果为了采光、 通风, 遮荫的比例也不宜过大, 绿地内灌木需占一定比例, 地面力争全部为草坪或地被植物所覆盖。在以降温增湿为主要目的的区域, 游憩型绿地应多选用树体高大、 冠茂荫浓的树种。

3.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3. 1树种结构较为单调

许多城市在植物配置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树种不够多样化, 极易互相传染病虫害,同时也缺乏层次感和色彩搭配,无法充分展现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

3. 2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忽视乡土树种的适应性

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3. 3忽视了绿化植物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之间的矛盾

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种植巨尾桉等高大速生树种,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大风或台风季节, 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4.配置原则

在坚持乔灌草复层结构的绿地基础上, 同时要搞好以下几个结合:

4.1群落多样性与特色基调树种相结合。

多样性的树种决定着城市景观的丰富度和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大小, 可以增加群落的稳定性, 有效防止病虫害蔓延。生态城市应是不同形态、叶色、花色、花期的植物争奇斗妍的场面; 应该是在城市中不同地段, 利用不同自然条件, 配置成各具特色的人工群落类型。例如, 小型水体可以配置成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防护林可以配置成高密度乔灌草复层结构的立体景观群落; 游憩型绿地应疏密相间, 错落有致, 以冠茂荫浓的高大乔木为主体, 充分发挥其遮荫、 降温增湿、 滞尘减噪的功能, 再配以各种开花灌木分隔空间, 形成大小尺度不同的休闲空间; 观赏型绿地应充分考虑视觉上的需要, 创造豁然开朗的局面, 植物配置应简洁明快, 乔灌木修剪整齐, 形成松散型的乔灌草复层结构, 以草坪为背景, 可能情况下以密林为衬托, 以花坛、 花带为造型主体; 在建筑密集的空间, 垂直绿化与屋顶花园是最佳风格的群落类型, 各种砖石墙为美观的植物墙体所替代, 可最大程度上提高绿视率与生态城市活力。

4.2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

在树种选择时既要考虑其近期景观, 也要考虑中长期群落景观。近期景观的形成要强调以下三点: 要充分利用苗圃的大苗, 尤其慢生树种的大苗, 加快代表群落外貌的上层空间的建设, 使绿地早日成型。要发挥灌木草花、地被植物、草坪成型快、见效快的特点, 在前三年以草坪、地被植物、草花为主景, 三年后以灌木为主要观赏点, 五年后才真正形成以高大乔木为主体的乔灌草复层结构景观群落。要种植适量的速生乔木,并且一定年限后要及时择伐, 以免抑制真正代表绿地长远效益的珍贵绿化树种的生长。

4.3合理选用种植密度

要充分认识植物的生长速度、植株大小, 按成年树木树冠的大小来确定种植距离。如落叶乔木因生长较快, 挺拔高大, 常引起下层小乔木和灌木出现偏冠、畸形、树干扭曲等现象; 在常绿乔木与灌木的搭配中, 因灌木冠型发育较快, 侵占常绿乔木发展空间, 尤其圆柏, 常会出现烧膛现象等。必须通过人工抚育来实现密度的合理化。

4.4速生乡土树种与珍贵绿化树种相结合

速生、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常常作为许多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 同时引进一些寿命长、材质坚硬、病虫害较少的珍贵绿化树种。

4.5绿化、美化、香化与季相景观相结合。

要充分考虑植物群落花色、叶色等外部形态的季节性变化。从而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 使全年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4.6选择配置城市绿化树种最重要的是要适地适树

也就是说, 要选择适合于本地气候及土壤等条件的树种, 同时还要考虑其功能, 要从多方面来考虑, 不能人云亦云。要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科学论证, 从而选出最佳方案。

5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5.1以乡土树种为主

由于生态因素的地域差别,不同的城市以及城市的不同地区, 适于用作园林绿化的植物是不同的。乡土树种对当地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强,苗源多,价廉,易成活,有地方特点,应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从保护自然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角度看,选用乡土树种进行绿化,是保护和维持地区自然景观特色的重要途径。

5. 2抗性强的植物优先选择

抗性强的植物,是指对酸、碱、旱、涝、沙性及坚硬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 对病虫害、 烟尘和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的植物。

5. 3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速生树种如杨、柳、槐等虽生长快,可很快成荫,但往往 30 年后就衰老,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否则要影响城市绿化的效果。慢长树如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 要 30 ~40 年才能见效, 但寿命可达百年以上。为早日发挥绿化效果,应该以速生树种为主, 搭配一部分慢长树种, 尽快进行普遍绿化。同时要近远期结合, 有计划、分期分批地使慢长树种替换衰老的速生树种。

篇5

[关键词]牙克石;湿地;评价报告

中图分类号:S1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367-02

1 自然保护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与面积

牙克石西郊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呼伦贝尔市中部,大兴安岭北段的牙克石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8′00″至122°29′00″,北纬47°39′至50°52′,湿地保护区距牙克石市林业局局址5公里左右,涉及牙克石林场7个林班,总面积813公顷。

1.2 地形地貌

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为山间河谷地形,河谷比较宽广,约为11km左右,属低山丘陵地貌,是大兴安岭主脉通过地段。地势平坦开阔,地形平缓。区内最高海拔1600.3米,最低海拔402米。

拟建牙克石湿地保护工程位于免渡河右岸一级冲积阶地上,按地貌成因类型和形态分类可划分为构造剥蚀地形(中低山)、山麓斜坡堆积地形、河流侵蚀堆积地形。现简述如下:

1.3 土壤

土壤是在一定的植被、气候、地形、母质等自然成土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长期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保护区的土壤主要为草甸土和沼泽土。

(1)草甸土是草甸植被下发育的隐域土壤,分布于保护区河流低阶地、山间谷地,成土母质为洪、冲积物。土壤剖面由暗灰色的腐殖质层、含有较多锈纹锈斑的潴育层、受地下水浸泡处于还原状态的灰蓝色潜育层或母质层组成。草甸土质地因现代河流沉积颗粒粗细差异,变化很大,剖面常形成粉粘相间的质地层次。土壤中性反应,pH值在6.7―7.5左右,养分除速效磷含量低外,都很充足,土壤水分偏多,土温偏低。草甸土有草甸土和草甸黑钙土2个亚类。

(2)沼泽土

沼泽土是在季节性积水或长期积水条件下发育的隐域土壤,广泛分布于积水洼地。成土母质为冲积物、湖积物。沼泽土剖面基本上有两个发生层次组成,上部为草根盘结层、腐殖质层或泥炭层组成,下部为潜育层,中间有过渡层。腐殖质层颜色深暗,质地较粘重。有沼泽土和草甸沼泽2个亚类。

(3)粗骨土

属于幼年土壤,特点是极薄的土层之下即为含大量石块的母质层或地表即含大量砾石,分布于石山地顶部及阳陡坡。粗骨土由于有效土体过薄或土体中含有大量的砾石,是一种难利用的土壤类型。

保护区内土质肥沃,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十分丰富,反映出了森林土壤水分偏多,氮素充足,母质富含钾素的特点。各土类间,由于森林土壤受有机质积累特征和地区气候冷湿的环境条件所决定,表土有机质含量极高,碳氮比大,反映了森林土壤水分偏多,土性冷凉,有机质分解速率低,水、肥、气、热不协调等特点。

1.4 水文

牙克石西郊湿地自然保护区附近主要河流为免渡河(又名扎敦河)和海拉尔河,属额尔古纳水系。

1.5 气候

保护区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冬长夏短、春季干燥多风,冬季严寒多雪,寒暑相差较大的特征。根据牙克石气象局资料,多年平均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38.0℃,极端最低气温-46.7℃,多年平均降水量378.5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蒸发量1250毫米。

2 自然保护区评价

2.1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各种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和各种自然历史遗迹。从人类发展的长远目标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其意义在于人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提供必要的途径。从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看,保护好各种资源,包括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已知资源”和未被人类发现和认识的各种“未知资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牙克石市西郊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栖息的生物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2.1.1 生态价值

(1) 蓄水、保水

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十分显著。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对项目区周边具有明显的水量调节作用,减轻洪旱灾害,稳定地下水位,保持土壤水份。湿地减缓了河水的流速,同时也减轻了对河岸及地表的冲刷,降低了土壤的水土流失。

(2)调节气候。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份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保护区大面积湿地对周边的局域气候产生调节作用。

(3)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区内良好的环境为许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或迁徙歇脚地。保护区建成以后,经过严格保护和管理,可以为野生动物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生存繁衍环境。

2.1.2 社会价值

通过对保护区的保护,使湿地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企业、组织都清楚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共同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发展将带动周边地区经济、交通、林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既增强保护区自身的经济实力,又为当地剩余劳力提供就业机会,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1.3 经济价值

(1)直接经济价值

直接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项目的实施。所得收入对保护来说,将能够解决资源保护问题,增加保护区的自养能力,为保护区的建设注入资金。在保护好湿地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的进行一些资源开发活动,有利于湿地保护区的长期发展和资金的积累,从而实现“以资养区”的滚动发展。

(2)间接经济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对维持流域农牧业和其它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净化流域内水质,减少泥沙流入,调节水的小循环,防止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活用水,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4 科研价值

科研主要是以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的系统监测为基础研究保护区湿地资源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特别是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生物学特性与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索利用人工措施加快珍稀野生动物繁殖速度,增加动物种群,并建立物种基因库,同时研究各种珍稀物种及其它有较大经济价值的物种的开发与利用方法。

2.2 保护区的类型与面积

2.2.1 保护区类型

依据《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标准》(GB/T1459―93),牙克石市西郊湿地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主要类型为水域及沼泽。

2.2.2 保护区面积

牙克石市西郊湿地自然保护区划定面积813公顷,完全能够达到保护目的的需要,划定合适的保护区面积可使区域内的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也可以达到保护区区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3 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2.3.1 典型性

该保护区是欧亚针叶林植物区和欧亚草原植物区的交错地带,这对研究各大植物区系之间及动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和通过该生物多样性变化来研究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2 稀有性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林区之一,分布着大面积的天然林,木材蓄积量较高,材质优良。建国后,经过大规模采伐利用,天然林面积日趋减少。因此具有珍稀性。

另一方面,保护区还栖息着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这些动物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在保护区内比较集中,这一方面也体现了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物种稀有性。

2.3.3 多样性

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植被种类组成变化土壤类型也随之变化,加之植物地带性的相互渗透,其物种多样性表现比较丰富。

2.3.4 自然性

牙克石市西郊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是很少受人为干扰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保护我国寒温带区域以湿地为代表的湿地生态系统及物种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5 脆弱性

牙克石市西郊湿地自然保护区虽然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显著的生态功能,但是湿地保护区地处森林草原的交错地带,为生态脆弱带,各物种之间及物种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十分密切和敏感,群落也极具不稳定,所以其一旦遭受破坏,将有可能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2.4 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

2.4.1 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基地

保护区具有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比较完整、丰富的物种资源。该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仅维管束植物有22科46属58种,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本区脊椎动物有33种,其中兽类是以典型的草原型为主,分布该区域兽类有3目4科6种,有国家II级保护兽类有1种,鸟类以草原型和森林型鸟类为主,分布该区域鸟类有10目15科27种,有国家I级保护鸟类有1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有5种,两栖爬行类1目1科1属1种。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动植物物种资源,都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美好的前景。

2.4.2 保护区具有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

保护区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对于调节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区对周边具有明显的水量调节作用,减轻洪旱灾害,稳定地下水位,保持土壤水份。湿地减缓了河水的流速,同时也减轻了对河岸及地表的冲刷,降低了土壤的水土流失、保障农牧业和人民生活用水,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4.3 保护区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牙克石市西郊湿地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开展各个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地和天然实验室,其研究领域不仅包括生态学、生物学方面,还包括经济学及社会学方面。尤其是研究古气候变化、植物迁徙和区系演变的研究和生态监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4.4 保护区是进行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

牙克石市西郊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宣传国家自然保护方针、政策的自然讲坛。其宣传对象是当地广大的干部、群众和进入保护区参观的国内外公众: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条例、政策和有效保护事例,示范宣传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意义。保护区也是文化教育的天然课堂和实验场所,可接纳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生实习和参观,尤其是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的学生。青少年通过亲身体验和目睹,增加生物、生态、地理、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合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公路两侧的绿化建设愈加重要。本文基于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的绿化现状,提出了绿化规划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针对江南水网地区特有的立地类型进行地形整理、绿化布置及树种搭配,详细简述了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绿色通道绿化规划设计方案。

一、高速公路绿化的理念和原则

1、高速公路绿化的理念

高速公路作为环境中的道路,既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又要满足道路本身的环境要求。绿化的理念是:以恢复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提供优美舒适的行车条件为目的,体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观念,实现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绿在路中,路在绿中的生态、文明、景观大通道。

2、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原则

高速公路绿化原则,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绿美结合,注重效益,以耐瘠薄、耐干旱、宜粗放管理的常绿树组成高速公路的常青骨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地段组配不同季相的开花及彩叶植物,丰富景观组成。具体应掌握因地制宜原则、安全性原则、景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经济性的原则。

二、案例详情与分析

1、案例介绍

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全长49.88km,总投资约38.8亿元,于2005年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全部位于吴江市境内,东起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北的苏沪两省市交界处,与上海市沪青平高速公路相接,西止于苏浙两省交界处,与浙江省已建成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相接。绿色通道规划设计范围内多为水稻田、鱼塘、湖荡及部分拆迁房屋和保留工厂,地形地貌相对比较复杂,其中部分路段与大湖荡交错,可利用的景观资源比较丰富。按要求本次绿色通道绿化景观设计要求在两侧各50m 距离内绿化造林,从而改善公路两旁的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

2、设计原则

⑴ 地形改造原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适当营造景观坡地。在设计中,考虑实际施工的可操作性和易操作性,地形设计主要以就地土方平衡为主,目的是投入少并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从而改善公路两旁的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

① 农田。在50m绿化带边线处向路一侧开挖排水沟,根据实际需求,开挖水沟面宽5~7.5m,内坡比1∶1.5,深度以能保留一定量水位为准(可用于日常养护和灌溉),不宜过深。沟边靠农田处筑1 条顶宽0.5m、高0.3m的小田埂,同时将挖出的多余土方平整到绿化带内。为便于先期施工和将来绿化施工,斜沟在绿化施工完成后按实际需要再行开挖。

② 小河塘。沿线有大量的小河塘和废弃鱼塘,在地形设计时不对其填埋,而是就地改造。这样既丰富了景观,又节约了成本。对其改造主要是修整边坡,在清理杂草、垃圾的同时修整缓坡,将其与水面相接,并根据实地情况把河岸线调整成自然蜿蜒曲折的形状,对于一些具有较好景观效果的水生植物予以适当保留。

③ 成片鱼塘。沿线有大量正在使用的鱼塘,对其主要是清除一些杂草并修整边沟。

④大水面。沿线一些大的河荡,其水面开阔,风景优美,地形处理上主要是更好地显现其优美的水景,在清理杂草、垃圾的同时,将靠近路边的水岸线处理得更加自然。

⑤ 节点。在道路节点上充分利用其原有资源,合理改造原有的地形、地貌,采用挖河堆山的方法,堆山所需的土方由挖河的土方回填,这样既可节省投资成本,又丰富了景观层次。

⑵ 景观规划原则 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景观的规划设计,主要应遵循交通安全性、生态适应性、植物多样性、经济实用性、景观舒适性的原则。

① 交通安全性。从驾驶员心理、生理状况考虑,减缓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减弱其心理副效应。设计种植要加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突出距离感。通过种植植物材料来加强视线诱导,反映线性的变化,通过树木的高度和位置的安排等达到预示作用,从而增强行车安全性。

② 生态适应性。A.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经过抗性锻炼已适应本地区生长的树种。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使乡土树种占整个树种比例的65.08%。b.选择与自然状态下地带性植物区划相一致的地带性树种。c.根据不同立地环境,营造植物景观的多样性,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注重生态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③ 植物多样性。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植物多样性优势,使之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形成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充分发挥多种植物个性特色,营造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生态景观群落,突出季相变化,提高观赏效果。避免植物种类的贫乏和品种单调。

④ 经济实用性。在景观规划设计选用的植物材料中,为降低成本,易于养护管理,应尽量选用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和价格低廉的植物种类。

⑤ 景观舒适性。在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景观设计中,结合沿途自然风光,注重整体和节奏感,选用乔灌木时考虑降噪、防尘、减低风速、净化空气等功能,使沪苏浙高速公路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身。注意植物生长习性以及季相变化,合理搭配,力求设计精致,创造具有时代感且反映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为司乘人员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

三、景观结构布局

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因其路段地形及土壤条件情况各异,设计中进行分段、分立地类型设计。严格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既要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又要有较好的生态效应。力求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四季景观。采用不同的绿化景观尺度与单元,采用相宜的绿化形式和手法,各路段在保持整体景观统一的情况下,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各路段的环境特点,丰富景观。

景观单元

由于速度因素,高速公路是连续的动态景观序列布局,其间既要有变化,又要达到统一、协调,既要有平缓又要有波折起伏,沿途景观采用“大尺度、大组团、大色块”为主要组景手法,利用粗线条、多层次的造景特点,突出高速度下的观赏效果。每一群植物单元的长度在 300~500m之间变化,单元间相互交错、衔接,植物空间轮廓有平有曲、有弯有直,形成立体化的带状线性图案。在统一中求变化,通过植物品种、色彩、高矮、连续与间断的变化,创造美丽的自然景观。

2、 景观层次

⑴利用灌木与常绿树、落叶树种的形态、个性参差群植,合理搭配,以大片灌木渗透于林带中,使局部景观层次分明,而景深富于变化,形成林冠线、林缘线起伏多变,借以打破景观的单一性,给人以强列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同时开辟景观深远的视觉走廊。

⑵ 在空间的开合上,结合周围地貌,以低矮灌木与高大乔木之间错落形成起伏,方向性穿插片植布局的花灌木,在空间上以打开透景线,让视线有远近开合的变化,又远借佳景,加强空间的透视效果,把吴江优美的田园景观融入到高速公路,平衡高速公路因实行封闭而带来的隔绝感。

⑶ 在一些大湖荡的处理上,结合周边情况,靠路边稀疏种植垂柳和黄菖蒲等水生植物,打开水面空间,引导视线;将对面小岛上高大乔木和花灌木相结合,成片种植水杉背景树,前面错落点缀数棵垂柳,在土坡与水相接处成片种植鸢尾花;在水面远处自然点缀数棵高大水杉,使水中倒影随风荡漾,从而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

⑷对于一些小的河塘和正在使用的鱼塘,可在塘边种植一些垂柳和水杉,以打破鱼塘单一的平面,增强视觉效果。从全线看,这些鱼塘的存在,虽然影响了景观的连续性,但同时也丰富了全线的景观类型,使全线的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3、景点设计 在道路主要节点和高速公路进出口处设计景点,如上海交界处节点、浙江交界处节点、平望服务区等15 处,采用挖湖堆山的方法改造地形,适当增加大树以及地被植物造景,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植物种类多样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同时在池塘内种植少量水生植物,营造自然野趣的植物群落,使人联想起“四面荷花三面水,红裳翠盖满池心”的江南水乡风情。临岸遍植清俊挺拔的水杉,姹紫嫣红的木槿、木芙蓉、红叶李等,一年四季尽展春之新、夏之绿、秋之色、冬之姿。

绿色通道建设应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形成新的农业产业带;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可以和城市苗圃相结合,作为城市绿化苗木生产带,适当密植,解决城市绿化大苗稀缺问题;施工养护要采用招投标方式引入专业的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他们对园林绿化施工管理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可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苗木的保存率;绿化通道要与高速公路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验收,可以更好地保证绿色通道建设效果,降低建设成本。

结语

高速公路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破坏了现有的生态和自然景观,自从我国加入了WTO,很多国外先进的思想引进了我国,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这个理念还不够成熟、不完善,设计人员不得不边研究国外成功、先进的设计经验,边考虑国内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文结合沪苏浙高速部分路段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在绿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的情况,从而为驾驶者提供一个优美、舒适、安全的行车环境,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出予以更正。

篇7

关键词:立体花坛;园圃制作;广州园林博览会;岭南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1-0059-06

收稿日期:2016-07-04

修回日期:2016-07-29

Abstract: The theme of Guangzhou Children’s Park Venue of 2016 Guangzhou Garden Expo is“Golden Rice CarnivalTheater of Children’s Dreams”. Considering the actual environment, designers set different materials with creativity and craftiness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use building mechanics principle based on circumstance, and place carrier materials skillfully. Combining with new materials and modern technologies, the designers make mosaicultures in thousands of postures to show greening effects of plant materials and emphasize decorative features of flowers on three-dimensional frames, in order to exhibit the beauty and connotation of Lingnan gardens. The mosaicultures highlight the theme of artistic conception, make the carnival full of childlike and colorful atmosphere.

Key words:Mosaiculture; Fabrication of Artistic Gardens; Guangzhou Garden Expo; Lingnan Garden

第22霉阒菰傲植├阑嵊2016年春节期间举行,历时一个月。其中广州儿童公园分会场以“金穗嘉年华――童梦剧场”立体花坛成为本届园博会的主流,构建出形态各异的艺术园圃。而国际上立体花坛的兴起得益于1998年立体花坛国际委员会IMC(International Mosaiculture Committee)的成立和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国际立体花坛大赛(Mosa?cultures Internationales)。IMC把立体花坛定义为将一年生或多年生小灌木或草本植物种植在二维或三维的立体构架上,形成植物艺术造型的一种花卉布置技术[1]。立体花坛通过各种不尽相同的植物特性,以独有的空间语言、材料和造型结构,神奇地表现和传达各种信息、形象,体现人类运用自然、超越自然的美感,让人们能感受到其形式美感和审美内涵,是集园艺、园林、工程、环境艺术等学科于一体的绿化装饰手法 [1]。

立体花坛向空间伸展,具有竖向性观赏效果,是一种超出花坛原有含义的布置形式,多为四面观赏,常包括造型花坛、标牌花坛等形式。而造型花坛采用模纹花坛的手法,运用花卉制成各种造型物,如动物、花篮、花瓶、构筑物等,前面或四周用平面式装饰 [2]。

1立体花坛童梦剧场主题的特色

立体花坛的技术要求很高,集美术雕塑、建筑设计、园艺知识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它是在由钢架做成的基本形态结构上覆盖尼龙网等材料,将包裹了营养土的不同色彩植株用各种有机介质附着在固定结构上,并密布在三维立体构架上,最终组成了五彩斑斓的立体花坛作品。

本届园林博览会儿童公园分会场以“童梦剧场”为设计理念,以立体花坛的形式整合儿童公园资源,把卡通人偶、岭南文化及主题凤仙花等元素有机融合。在造型、尺度上既有写实的表达,也有夸张的表现形式,在色彩及材料的选择上不拘一格,从而打造一个天真烂漫、充满意趣、色彩斑斓的嘉年华主题乐园。主要实例简述如下。

1.1嘉年华剧场

花坛设计整体呈带状,构图活泼,以绚丽花卉砌成面带微笑的多种卡通形象为亮点,透过栩栩如生、朝气满盈的景致及花卉造型勾勒出温馨愉快的生活场景。人们齐齐踏入梦幻嘉年华,在童真童趣中闹新春(图1)。

1.2梦幻乐园

彩色的城堡屹立在那如梦幻般的山林草场间,翩翩起舞的王子和公主、飘浮的草莓马车、萌动的爱宠??城堡里的幸福生活场景,寓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怀抱梦想,为心中的乐园努力奋发(图2)。

1.3流花寻踪,稚岁年华

主题展现了人们所追忆的昔日田园生活气息:造景摆设风格怀旧,立体绿墙篱与汀步道路以“围”的手法进行场景分隔;通过景墙、门廊、造型石磨营造小庭院,展现一幅童年庭院生活场景,演绎幸福美好家园的生活。随着马儿推动着陈旧的石磨,时光仿佛顺着流花的踪迹倒流,将人们带回到那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的小院,父母辛勤劳作,父慈子孝、幸福无忧的儿时时光(图3)。

2立体花坛表现类别及效果

立体花坛是把花卉艺术和环境艺术巧妙结合的过程,大致表现类别有:构建物造型表现方式、植物造型表现方式以及田园农趣表现方式等。立体花坛作为绿化总环境的有机构成要素,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其周围环境的各种元素,如场地条件、周围建筑物、绿化风格以及环境色调等直接关系到它的表现思路和艺术处理手法。因此需结合相应场所环境的空间结构、性质功能、情趣氛围以及尺度比例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从而满足主题突出、轮廓优美、色彩绚丽协调、富有文化内涵、景观自然生动等审美需求。

除了因地制宜进行初期定案外,设计时也应当考虑施工以及养护的可操作性。造型需要满足力学要求,植物配置需要考虑苗木的生长特性,以保证观赏期间的良好观赏效果。

本次展览中,植物在颜色搭配上大胆使用冷暖色对比形成大胆、明快、朴实、热烈的色彩风格。这种跳跃、富有节奏感的色彩与立体造型特点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孩子们能够释放手脚,纵情享受梦幻空间中的种种乐趣。主要实例简述如下:

2.1金猴献瑞,硕果累累

设计拾取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花果山、金箍棒、筋斗云等经典元素,再现了名著中的场景。寓意:新春来临灵猴到,硕果累累福运妙(图4)。

2.2金猴闹春

花坛主景为《西游记》中蟠桃园的仙桃和装满岭南佳果的果篮,一群金猴首尾相连形成拱桥,在欢乐的盛宴中嬉笑打闹。寓意:金猴打春献瑞福,福到心间笑永驻(图5)。

2.3小矮人家园

小矮人家园是小矮人居住的半圆形地洞木屋,连同砖砌烟囱、门前石头小道、篱笆、花园与菜地,构成了一幅奇幻、惬意的田园画卷;洞穴小屋装饰得鲜艳烂漫,庭院小摆设和园艺景观的设计别具匠心,共同打造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童话色彩、童真趣味的迷你家园(图6)。

3制作与构造

一座立体花坛的制作从创意开始,至设计定稿就进行场外施工。施工过程按图纸采用由钢管、钢筋以及角铁做成的主骨架支撑整个主体结构。如果构架体量太大,则需要先切割成小块以便运输,到达现场后再拼接形成整体。

3.1铺装地上的基座制作安装形式

如在铺装地上建造高大体量的立体花坛,要求不能损坏或污染铺装地面,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难度。由于基础没有固定点,常用扩大基础的做法,俗称“放大脚”。制作时,先用夹板或土工布铺在地上,防止污染铺装地面;用角铁在夹板上焊接成大面积的方形基础底座,后用多条硬质长原木穿过底座,压住角铁底座架;每条原木用铁钉把木枋连接成一片大的整体,木枋上面铺设厚夹板,用铁钉固定;夹板上放置盆栽压住基础,使高大的立体花坛得以稳固。在铺装地上建造面积小、高约2 m的造型,为防止污染地面,先用夹板或土工布垫在方形基础底座下,底座焊接在一块2m*1.6m*0.02m的钢板上,如跨度大就焊接在2块2m*1.6m*0.02m的钢板上。钢板和盆栽的重量,保证了构筑物的稳固性,不致形或偏侧。

3.2泥土地上的基座制作安装形式

在泥土地上制作安装立体花坛时,在土地挖基坑,做垫层,安装纵横钢筋网,预埋钢管或角铁,浇筑独立基础或带型基础,再在基础上按设计要求焊接地上部分。这样的制作方法较为普遍,而且构筑物牢固。

3.3骨架结构上部制作安装形式

构筑物用钢管、角铁、直径较粗的钢筋作主体的骨架,用较细的钢筋作连接,形成一个立体形状的钢结构内骨架,外面再用钢筋制作一个钢筋龙骨,形成里外两层,在隔层内放置袋装花卉。

有的用钢结构制作成平面的托盆状,其上铺放袋装花卉形成观赏效果。如仿真树的构筑物制作主要考虑承重能力,用钢管型材做成树枝形状,形成飘逸衬托造型的观赏效果。以种植袋装花卉的计算为例,每平方米填培养土并种植5斤袋规格的花卉49袋,浇透水计算重量约为190 kg,考虑悬臂承重能力,连接好各支撑点,要求受力平衡。

在植物种植形式上,有的在钢结构内放置挖孔穴厚泡沫板以放置花卉袋苗;有的利用泡沫板制作成立体花坛造型,在泡沫板上插仿真花;有的在立体花坛垂直部位用木板作垂直绿墙挂种植袋,具有透水、透气、耐用等优势;而布置花卉位置则需要做双层钢网,里层起定位及支承作用,外层确保平面造型的整齐平顺。主要实例简述如下:

3.3.1岭南毓秀,瑞猴捞月

利用造型树、猴子与景观墙等元素,再现了“猴子捞月”的故事。时花点缀绢花的背景山体与岭南墙的剪影简练地展现了毓秀的岭南风光,造型树干为玉龙草Ophiopogon japonicus ‘Nanus’搭配多彩的时花树冠,加上活泼的玻璃钢造型瑞猴,展现了“动态”的捞月情境。两背景墙之间点缀具有年味的桃花Amygdalus persica、年桔Citrus reticulata ‘Nien ju’,增强了节日气氛。时花以石竹Dianthus chinensis为主,搭配三色堇Viola tricolor等多彩花卉,形成多彩的花带。周边配以KT板花朵、绢花蘑菇、石钵花卉等,展示景观的多样性,较好表达了故事情节,充满童趣(图7)。

3.3.2绿野仙踪

以各色花灌木、地被,可爱逼真小动物摆件,迷你木屋,植物墙等集中展示小朋友心中梦幻的大自然仙境。小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充满温暖阳光、各色美丽花草的森林深处,与世隔绝、无忧无虑。其中木屋整体通过植物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起伏的植物墙如大山一般。在小朋友的世界里,生活就如绿野仙踪,充满奇幻,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要开始新的冒险(图8)。

3.3.3两岸一家亲

以欢聚的海峡两岸小朋友及两地著名建筑物、景点为元素,白鸽传递两岸亲情,各色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鲜花寓示更绚烂的未来。以立体花坛植物造景的表现手法寓意海峡两岸同胞心相连(图9),一家亲!

4造型植物材料的选择养护管理

制作立体花坛的植物选材多以枝叶细小、植株紧密、萌蘖性强的观花观叶小型草本植物为主,也有部分设计方案搭配叶形细腻、色彩丰富的小型灌木与观赏植株等[1]。用于立面的植物要求叶形细巧、叶色鲜艳、耐修剪、适应性极强,或是叶面嵌有各色斑点的观叶类植物。观花花卉颜色可多种多样,种类有孔雀草Tagetes patula、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三色堇、洋凤仙Impatiens walleriana、四季秋海棠Begonia cucullata、石竹、南非万寿菊Osteospermum ecklonis。作大片底色的植物有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银叶菊Senecio cineraria、大叶红草Alternanthera dentata ‘Ruliginosa’、玉龙草、灌木以鹅掌藤Scheffl era arboricola。作底色及间色的植物有彩叶芋Caladium bicolor。构架在展出现场安装稳固后,就按设计的品种、颜色栽种或放置植物,随后将植物表面修剪平整。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些采用仿真花插在成形的造型泡沫板上固定。至此,整个立体花坛作品的制作才告完成。采用立体造型和一系列的景观小品作为表现形式的小园圃,是集休闲、娱乐、趣味为一体的综合功能空间,它能提升空间的多样性,丰富人们的视觉、触觉体验,使人仿佛回到梦幻无忧的童年。

本届园林博览会的立体花坛内部采用自动浇灌技术。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立体花坛的体量也越来越大,养护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为保持花坛植物长时间的正常生长和视觉观赏特性,设计针对花卉植物不耐冲击的问题,采用滴灌、渗灌、喷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护。垂直种植或放置的袋苗花卉用海绵包裹土球保湿,有的运用插花材料工艺和养植技术的保水理念进行花卉养护。主要实例简述如下:

4.1黄花皓月迎新春

立体花坛将鲜花扎成主造型,通过端庄的黄花皓月编制出俏皮的“2016”造型。如流水般的柔美花带从皓月中缓缓淌出,宁静、祥和而热烈;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卡通动漫的元素相糅合,展现生机勃勃的春之景象,I造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装点出传统春节的喜庆气氛,表达喜迎新年、健康向上的美好祝福!本作品点睛之笔是卡通人物“黄豆豆”动感逼真灵巧的萌萌造型,既是充满童趣的动漫元素,又是先进园林插花工艺和养护技术的完美结合(图10)。

4.2石门红叶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素有“广州香山”之美称,每到秋冬园内便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设计从中提炼出元素,以“石门红叶”为主题,以枫叶造型作为立体花坛的主体构架,在突出公园“红叶”特色的同时,用满载鲜花的小火车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融入儿童公园整体童真浪漫的氛围。时花的搭配更是勾勒出一副醉蝶花海、金猴送福的迎春氛围(图11)。

5结语

在2016年春节期间举行的第22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广州儿童公园展览中,各种形态的立体花坛艺术作品和艺术园圃,绚丽的花卉和丰富多彩的玩乐项目突显了“金穗嘉年华――童梦剧场”的主题。其中立体花坛是整个展览的灵魂,它色彩艳丽、风格各异、立体性强、时花和植物品种精美繁多,给孩子们创造出一个梦幻的大自然仙境,体现了童趣性、观赏性和艺术性,赢得广大市民的喝彩。此次展览将广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特质尽显无遗,展现了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3]。我们相信,随着岭南园林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州园林博览将与时俱进,更好地成为市民认识、学习园林的平台,使岭南园林技艺和创新之花盛开得更灿烂,对各地园林事业的发展及交流做出积极的贡献。

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付军.城市立体绿化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83-190.

篇8

关键词:生态护坡;延滞地表径流;颗粒粒径;悬浮固体;营养盐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生态护岸,是指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护岸形式,代表着现代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现在很多河道两岸,运用一些植物造景技术并结合相应的工程措施,使其不仅满足了防洪、泄洪、排涝等基本要求,而且具有“景观、旅游、生态、与周边环境呼应、休闲与娱乐”等功能,兼顾了安全与生态及景观的需求。本文以下将简要分析我国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介绍常用的生态护岸技术,以促使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的更好的推广应用。 1. 我国生态护岸现状

我国传统的护岸形式是河岸衬砌硬化、河道两岸修筑防洪堤岸并实施硬化护坡,这种护岸形式导致隔断了河道水域中的生物、微生物与陆域的接触,引起其自然生存环境恶化, 河流的天然自净能力下降,河流从前的滨水环境发生了改变, 人与河流原本的和谐关系被破坏,与现代人追求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需求和心理期待完全相背。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物质上的追求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亲近自然,向往自然。在国外,开始实践河道生态护岸技术比较早,比如,早在十几年前,日本就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河流采用植物堤岸并尽可能大的采用天然状态下的河岸形式,避免人为的用工程措施来规范河流的走向进而限制了其形体美。在借鉴国外先进生态护岸的先进技术及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探索适合我国本土的河道生态护岸技术。比如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采用多种生态护岸形式并举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 生态护岸的功能

生态护岸主要表现在护岸具有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等多项功能,下面简述如下。

2.1、防洪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存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大,长时间的过度开发,造成了我国河流湖泊面积大量的萎缩,更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夏季多雨气候,雨季比较集中,这更对我国河流湖泊的防洪能力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而采用河道生态护岸技术,除了具有其它河道护岸技术具有的优点外,其还有如下几个优点:在夏季洪水来临的时候,由于生态护岸技术采用大量植被及根系发达的树木作为其抵御洪水的有效措施,洪水经过堤岸坡面时候,其不能对河岸进行有效的冲刷,而且还能将大量的洪水通过渗入储存在土壤中;洪水过后,储存在土壤中大量的水又会反渗入河流,对河流洪水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河流错开洪峰,减少两岸的洪涝灾害。故生态护岸不但具有防洪的作用,而且其还可以调节地表和地下水状况,使水循环途径发生变化,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2.2、生态效应

对河道采用生态护岸技术,避免了将水、河道与周边隔离开来的后果,其可以将水、河道和堤防及河边植被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不但调节河流的流速,并且可以为鱼类等水生和两栖动物提供了栖息、避难的场所及必要的物质,使河里与河岸的生物能够相互补充,这样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2.3、景观效应 目前我国很多河道两边都建立起了绿色长廊,而随着绿色长廊而起的还有众多能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设施,使忙碌一周的市民,在周末、假期能有个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场所,顺应了社会的发展,也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品味。

3. 生态护岸技术

生态护岸技术有助于生物多样性及河流水质的改善,并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的一个好机会。其实一个集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及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一个系统工程,相对其它护岸方式有很大的优势,必然要成为现代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要结果。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被应用到生态护岸措施中,推动了生态护岸的进一步的发展。

3.1、固土植物护坡

这种方法是采用根系比较发达的植物进行固土护坡, 当洪水流经植物护坡时,流速大大减小,减轻了对对岸坡的冲击,减小了水土流失,而且也能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固土植物进行造景,也美化了城市,净化了空气,造福了市民。

3.2、自然型护岸 自然型护岸是指在利用植被的同时还采用天然的石材及木材等材料,以增强堤岸的抗冲刷能力。比如在日常的水位线以下采用石材及木材对堤岸进行加固处理,而在其上面覆上土壤种上植物,这样不但加固了河堤也美化了环境,特别是用天然的石材和木材,由于在砌筑的时候中间有空隙,这为水下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而且也有利于河水与堤岸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态系统,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3.3、复合型护岸 复合型堤岸是指在自然型堤岸的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等材料增强河岸抵抗冲刷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其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利用纤维织物袋装土护岸,这种护岸是由岩石坡脚、砾石反滤排水、装土的可降解生物纤维编织物及种在编织物上的植物组成,当编织物降解的时候,其上的植物的根系基本上能保证原来编织袋内的土形成一个整体。利用这种护岸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给大量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土壤,使生态护岸成为一个植物群落,为其它动物的生长提供了生存所必须的环境。

第二、面坡箱状石笼护岸法,这种方法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柱制作成梯形的箱装围栏,并在其内部投入较大粒径的石块,这样可以形成很深的鱼巢,然后在箱状围栏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使其缝隙中能长出茂密的水生植物。这种护岸方法,不但可以造景,还为鱼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多样化的食物种类。

第三、采用高效三维网液压喷播植草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液压播种原理,用专用配料及水拌合后的植物种子,通过喷播机高压泵喷播在铺有采用新型土工合成材料三维网垫迎水坡面上,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生长, 长成后的草皮可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第四、骨架内植草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混凝土材料制作成一个一个的小框架结构,并用这些框架对土质进行防护,在防护工程结束后,即将边坡分割成若干块状的结构,这样可以在每一个块状的结构内布置不同的植物种类,对边坡进行适当的美化。

第五、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亦称绿化混凝土, 其是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的。这种护坡形式最大的好处是生态混凝土预制块可以直接作为护坡结构,不但实现了对河道的加固,而且其上又能种植各种花草,美化了环境,使河流防洪与城市绿化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合。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和新材料会被应用到河道生态护岸当中来,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材料什么技术,都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的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相一致。河道的生态护岸技术是实现河道护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措施,相信,我们一定能紧跟时展的步伐,以还市民于自然为宗旨,推动生态护岸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蒋屏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篇9

关键词:园林植物;生态园林;可持续;多样性格局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绿化建设项目作为漯河市首要项目之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市人民也高度关注。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合理配置和运用是美化生态环境,创造人居和谐休闲娱乐环境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合栽植的植物,构建合理的绿化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稳定的生态系统,创造优美的园林植物景观,才能够活化休闲活动空间,构筑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本论文通过实地调研、调查问卷、查阅资料、拜访相关职能部门等多重手段进行研究,旨在拟出一份合理的可以实施的可持续的改进方案[1]。

1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简介

漯河市沙澧河发源于南阳市东北部的伏牛山东南麓,穿城而过的沙澧河,是漯河市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漯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拓展新的经济发展视角,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重大决策,响亮提出“沿河出特色,新区出形象,旧城换新貌”的城市发展战略。2006年2月,漯河市四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加快市区段沙澧河两岸开发、建设滨河生态宜居城市的议案》,掀开了全面整治和开发沙澧两河的帷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水为体、以河为脉、以绿为美、以文为魂,充分挖掘沙澧河弯曲多变的自然资源和漯河深厚的文化资源,采取以河串湖、以堤串珠的形式,挖坡培堤、拓宽水面、贯通道路、绿化造园,努力打造一条融自然性、生态性、亲水性、人文性于一体的绿色景观长廊,彰显生态沙澧 ,塑造绿韵名城。

1.1 植物配置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要统一,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植物配置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所在[2]。

1.2 植物配置在园林及公园绿地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2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现有植物配置的调研

2.1 调研方法、内容及目的简述

2.1.1 调查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实例分析、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得园林绿地的园林植物应用的基本状况,并初步了解园林树木应用的现状,系统地分析园林树木在公园绿化中应用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全面地应用公园规划、植物配置、园林树木养护管理等知识,更好地把园林植物应用到公园中,充分发挥园林树木的综合功能,为城市居民创造宜人的休息娱乐场所。

2.1.2 调查内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注重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疗养身心、亲近大自然,因此,环境质量也日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此,本文主要调查的内容是沙澧河沿岸的园林植物应用状况,即园林树木的种类、布置形式、配置方式以及与水体、道路、山石的搭配等[3]。

2.1.3 调查目的。通过对沙澧河沿岸园林树木的应用及树木的生长状况,树木的搭配及成景情况的考察与分析,深入了解园林树木的用途,掌握园林植物的应用。

2.2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植物配置综述

调查显示漯河市沙澧河沿岸植物物种共有66科104属,乔木物种有30科48属,灌木有23科35属,草本有13科21属。种植形式有5种,具体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地被。

3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

3.1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原则

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典籍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特点完全遵循了美学原理,无论是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或是比例与尺度,主从与统一以及均衡与稳定都得到很好的诠释。而这些本就是漯河市沙澧河沿岸规划建设之初就一直追求和保持的植物配置原则。

3.2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特色

(1)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绿化面积较广。(2)大量种草,建立草坪,使园林洁净明朗。增设疏林草地和林中草地,作为群众户外活动的良好场所。(3)大面积的园林植树造林,配置人工群落,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作用,只有在重点的地方,才精雕细琢,追求植物的个体美。(4)为了丰富园林色彩,除了开花的乔灌木外,充分发挥草花在园林中的作用,使得园林内开花不断,五彩缤纷。(5)广泛应用基础栽植缓和建筑线条,丰富建筑艺术,增加风景美,并作为建筑空间向园林空间过渡的一种形式。

4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现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1.1 绿化形式单一。沙澧河沿岸的绿化建设目前只是从简单的美化角度去种植植物,力求与周边水景融为一体,过多注重了水体部分,从而忽略了树种的多样性,与建筑之间的搭配协调性,层次立体化的生态效果等 。

4.1.2 管理水平落后。沙澧河沿岸的绿化建设中后期保养与维护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后期养护动力不足,大部分工作需要人工来完成,机械化水平较低,被游人破坏的环境建设之后不能及时修复,造成面积增大,树木死亡等后果,严重影响沿岸的绿化美化效果。

4.1.3 整体景观协调性不够。通过调查了解,沙澧河沿岸的园路以及不同的功能分区内,园林植物的配置基本上采用单一规则式的配置形式,只有极少数小片区域及部分园林小景的设计中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另外,植物配置与周围环境水体之间缺乏联系性和沟通性,看起来不是浑然一体,而是断断续续的几个部分,这就使整体之间缺乏灵动性,自然性和协调性。

4.2 解决建议

4.2.1 绿化形式单一问题。不断丰富植物种类,根据植物特性形成丰富的视觉体验和空间体验效果。另外要加大对周遭居民住宅的绿化和美化,使其整体划一,如墙体的立体绿化,屋顶的美化设计等,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的视觉美观。

4.2.2 管理水平落后问题。增加铺装范围内的土层透气透水性,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增加水土的涵养能力,确保铺装活动地面和周围树木不被破坏。提升机械化管理水平,加大对养护管理的投资力度,使其它植物得到很全面的管理,聘请专业的园林护理员进行定期维护和指导,充分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加以修剪,改造美化。

4.2.3 整体景观协调性不够问题。进一步丰富和不断变化植物之间配植模式,改变以单一规则式为主的配置形式,适当增加自然式种植模式,从而丰富配置的类型。注意不同环节和场景独有的特色,避免给人以雷同感,而是让人们觉得九曲十八弯,处处皆景不重景。同时,在与水体和其他水岸部分的衔接中多借用国外一体化的设计效果,使其整体划一,浑然一体。

5 结 论

总体说来,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实践是比较成功,应用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遵循园林植物配置原则的同时极富地方特色且能彰显人文价值,创造出了很多优美的景观,并结合城市中心区的特性,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工设计的优势,着眼于营造最美、最适宜游人观赏和休憩的优雅环境,整体的设计思路新颖,能够突出绿化区独有的特色,发挥了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地,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环境诉求提供了长久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国莉.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J].生态环境,2005(3)

篇10

随着我国国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园林工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不断涌现的创新技术、工艺使得现代园林工程施工水平更高、质量更好。做好园林工程施工对提高城市内涵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如何应用园林新工艺来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

园林施工;新工艺;园林工程;应用

在城市环境中,园林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城市中的园林在净化城市环境、优化生活质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设绿色园林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高温,绿色能够使人心情放松,起到调整城市节奏的作用。因此,一座城市的园林工程建设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城市的文明水平。数据表明,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5m2时,居民开始感觉到舒适。在我国园林施工有着悠久的历史,入行门槛低,但现代园林施工中其实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施工人员的操作和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园林施工中一旦出现疏漏,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后续反应,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因此,能否在园林施工中应用好新工艺,高效的促进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逐渐成为园林建设领域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

1园林新工艺的运用原则

1.1发挥中国园林植物应用优势,充分体现物种多样性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地形、气候种类很多。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中生长的园林植物类型有很大差异。我国具有丰富的被子、裸子植物品种,而我国的花卉品种丰富更是享誉国际。充分利用我国的园林植物优势来建设种类繁多、色彩亮丽、具有中国、地区特色的园林是提高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园林工程施工设计中,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园林植物应用优势,充分体现我国物种多样性,应是现代园林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地区性植物类型的差异,也可以通过地区引种驯化,来丰富局部区域的植物类型,近年来,我国也已经成功很多这样的实例,如:江西四季常绿,树型优美树种香樟近十年已在南京地区广泛被运用于行道树的主打树种,逐步替代落叶树种梧桐,解决梧桐树春夏换季时引起城市中对人们的健康有较大危害的“球果飞絮”问题;南京市树雪松在北京也已成功完成引种驯化,解决北方地区树种的单调性;海南地区的加拿利海枣在南京地区也成功完成驯化…今后,更多的类似引种驯化都将是一直延续的工作。

1.2深刻认知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和风土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进行园林规划受到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我国的园林植物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许多特色园林植物离开了原本的生长环境就会出现变异或死亡。因此,在规划园林植物时,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选用本地植物。如在南京,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mm,四季分明,地处北亚热带,属于中国现代植物资源最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又以山丘、河湖兼备,气候温和。在南京建设园林时,有大量性状优良的乡土树种,乡土树种的大量运用,节省了成本和养护费用,能充分体现科学性与经济性的统一。2013年~2020年南京园林规划在区域植物引种育种规划上,优先引种驯化乡土植物,适当引种外来植物新品种,合理进行植物新品种选育,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的品种数量,丰富本地种植资源,以提高城市单位绿地面积的植物多样性;同时合理规划绿化植物种苗质量,保障城市绿化种苗质量健康发展,促进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防渗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

2.1园林工程渗水原因分析

2.1.1施工缝遗留导致渗水。由于园林工程的施工规模比普通工程大,而在施工中对很多细节要求较高,因此在园林施工中,建设单位往往会将工程划分为不同区域的子项目,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团队,最后再进行施工缝接缝闭合。但受到人员素质、施工误差、理解差异等方面的影响,施工缝处的施工经常会出现不同,导致闭缝接合时无法完全闭缝。而由于对这个问题缺少责任分配,各个施工团队往往都不会对遗留的施工缝进行处理。这就导致在园林投入使用后,浇灌和自然降水逐渐渗入施工缝,最终出现渗漏。

2.1.2基坑未及时排水导致混凝土工程底板大面积渗水。由于不同地区的园林工程建设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行业内缺乏统一的合格标准和监管机制。一些园林工程施工时基坑施工并没有完全按照标准操作进行,排水效率低,一旦遇到阴雨、潮湿天气,积水无法及时排除,在基坑中形成积水残留。积水长期堆积就会导致基坑水位上升,逐渐淹没园林的混凝土过渡层,使得混凝土工程的底板大面积渗水。

2.2防渗技术的实际运用

2.2.1灌浆技术。在园林施工中出现的淤泥、粘性尘土、沙土等物质可以通过灌浆技术得到回收利用,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作用。同时,灌浆技术与其他新工艺相比,操作要求低,效果稳定,在园林防渗漏中发挥出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园林工程施工各种应用广泛。目前我国在园林工程防渗施工使用的灌浆技术主要有高压喷射灌浆、坝体劈裂灌浆以及控制性灌浆等三大技术。

2.2.2防渗墙技术。防渗墙是指施工人员通过钻孔,向混凝土工程的开挖孔中注入防渗漏材料而形成的连续性墙体。与灌浆技术不同,防渗墙技术在渗透系数较低的强体中效果比较突出,同时还可以适应一般厚度的墙体和耐久性墙的工程强。由于防渗墙本身不另外占用空间,总体造价低,施工中也不需要特殊的专用设备,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用效果比灌浆技术更好。

3水土保持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3.1园林工程水体保持技术简述园林中水体一般都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改善园林绿化条件,二是构成城市的水系规划。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园林工程中的水景工程建设也非常重要。在人造园林中,可以利用人工河湖和水渠来调节园林的水体流向和体积,达到控制园林水体、预防水害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园林中开挖人工湖要注意湖岸的稳固,合理计算湖面面积,保持适度的湖面积与地面积比。如果湖岸为斜坡,则需要对斜坡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防护,以保证湖水不被风浪掀翻到岸外。砂土地区还需考虑水体的防渗。在实践中,本人曾经主持参与的《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新城区景观工程》的建设中,为从南湖引水至丰南区新城区,直至与唐津运河相连,把整个水系打通,人为的开挖了长约7km、宽平均约30m的河道。开挖过程中,本地区地下表层约1.5m为壤土,以下均为砂土,所在河底标高处都是易渗透的砂土,要想能够存储水体,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实际操作中应用了,从下往上结构层:三七灰土、无纺布防水毯、三七灰土进行分层压实。边坡的处理同河底,同时,岸边采用2.5m的双排木桩护坡,木桩表面露出50cm。举这样的例子,在园林中水体保持的操作时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参照应用。

3.2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的侧重点

3.2.1遵循艺术性原则。园林建设的一大重要作用就是提供美观效果。园林中造景、选植的一大重要指标就是艺术性。我国的园林艺术讲究自然和谐、天人一体,要将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恰当的融入园林景观中,同时要保留自然植物园林的天然属性。另外,人造植物和其他景观都要注意和原生的园林风格保持统一。而受到我国气候条件的影响,各地的植物从种类到风格都有很大的差异,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植物建设园林,能够让园林更和谐的融入周边的环境中,并赋予园林更深的文化底蕴,让参观者感受到更加鲜明、更加深刻的文明气息。

3.2.2强调绿化的普遍性。园林植物的原则要因地制宜,选择本地植物不仅更加符合生态需求,也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种植植被时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单位面积绿地内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种植更多植物,达到更高的生态效益。

3.2.3合理运用植物群落混交技术。现代生物科技对植物群落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构建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群是现代园林工程的一大突破。在园林建设中,加强植物群落混交技术的运用,能够使有限的园林发挥出更大的生态、经济、美观效益。经过科学规划,多层次种植的植物在生长中互不伤害、互相协调,创造出生命的美感,赋予园林更生动的文化和生态美感。另外,利用不同植物固土、汲水、吸收辐射等特点,可以让园林植物更好的净化园林环境。

4结语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推广和运用让园林工程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前进,不仅让园林发挥出了更好的生态、经济效果,也展现了园林中包含的自然意境。园林设计师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对待每一个园林,从而设计出的优美如画园林景观效果,让漫步在园林景观中的人们流连忘返。

参考文献

[1]陈晓东.浅析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园林科技学院院报,2012,6(3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