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概论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基础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基础医学概论;免疫系统;教学设计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供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了解医学概貌,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整合课程。其内容以“分子一细胞一器官一系统”为主线,涵盖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药理学、遗传学等十门课程[1],通过对基础医学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系统性的理解和掌握。
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基础医学概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章,涉及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医学免疫学等学科,其教学内容深奥枯燥、概念抽象繁多、机理复杂,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难点。下面笔者以此章为例谈一下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设计中的体会。
1 教材分析
笔者所讲授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医学概论》[2]第18章“机体的免疫系统”。目前的理论学时为10个学时,要完成教材整章的教学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结合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选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密切联系特异性免疫应答两条主线(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对面面俱到的教材做一个大幅度的修剪,达到“够用”为度。如免疫耐受、超敏反应、免疫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等作自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知识基础,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①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②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③掌握重要的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功能;④掌握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⑤熟悉T、B淋巴细胞的重要表面标记分子;⑥熟悉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及应用。
由于学生在高中生物时接触过免疫系统,对其分类、组成及功能有一定的认识,对该部分知识的加深与拓展也较易理解,因此本章的难点在于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2.2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2.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 教学方法
非医学专业招生大多是文理兼收的,有些学文科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对涉及较复杂机制的内容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极易形成思维疲劳,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比喻法、讨论归纳法、案例分析法、PBL教学法等,提出问题找到基础与临床与生活经验的切入点,循序渐进将科学知识的讲授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时,首先提出问题: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发现了一种有“世纪瘟疫”之称的疾病——艾滋病,对艾滋病,同学们有多少认识?同学们知道艾滋病患者会有什么临床表现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结合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的形象比喻:把免疫防御功能比喻成国家的国防部队抵御外敌入侵,把免疫监视功能比喻成人民警察监视内部“突变”人群,把免疫自稳功能比喻成清洁工等,使学生能更好的形象理解,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在师生讨论、互动中,轻松的掌握了知识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4 教学过程设计
4.1多种方式,导入新课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以及开启创新思维的第一步[3]。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温故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如讲“机体的免疫系统”这一章绪论时,首先通过口头提问:人体的“国防部队”是什么?一个国家需要有自己的军队来抵御外来的敌人、保卫国家的安全、维护人民生活的稳定,那么人体的“国防部队”有什么功能?以此来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导入新课。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又提出新问题:人体的这个“国防部队”是怎样运作的?这时学生带着寻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进入了新学习情景中,既激发了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求知欲,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在讲“补体系统”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这样设问置疑,“异型输血会出现什么后果?”,“溶血”;“而在血型检测试验中,A型血与A标准血清体外出现凝集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人体内有溶解红细胞的物质——补体”;“为什么正常时不出现溶血?”,“为什么体外很容易失去活性?”等等。这样的设问使教学内容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2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的第一节授课中,笔者首先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入免疫的概念,通过对一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经历,从而提出抗原的概念、免疫的概念以及免疫特异性这一重要特点;采用比喻法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的指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特点,讲授中枢免疫器官的解剖学特点和组织学特点,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临床骨髓穿刺的部位;利用课堂讨论法,并结合多媒体视频展示骨髓和胸腺的功能。最后利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4.3问题小结,引发思考
⑴人类在许许多多病菌、病毒存在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健康地生活?为什么老年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肿瘤发病率较高?得过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一般不再患流行性腮腺炎,为什么?
⑵无偿献血对人体有害吗?为什么?胸腺在机体免疫中起什么作用?
4.4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免疫系统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的整合,实现了基础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门整合课程,由于教学内容上的复杂性、特殊性,授课对象的特定性,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对于教学过程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昌洙,刘卫东.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76-77.
[2] 李利兵,朱大年,汪华侨.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魏宏聚,李瑞.课堂导人环节与情感目标达成的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12(4):29-33.
篇2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基础医学概论是中医药院校高职医疗美容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医学全貌,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1]。其内容贯通基础医学各学科,整合了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概论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及处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然而,美容专业技术性较强,教师照搬临床医学类学生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授课显然不太合适。
关键词 医疗美容;高职;教学
对于如何既满足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需求,又突出美容专业特色。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1 突出专业特色,合理安排教学重难点
高职医疗美容的专业培养核心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美容诊疗能力医疗技术人才。因此课程讲授时,应以围绕专业培养核心为原则,弱化学科体系,做到突出重点,不宜面面俱到。教学时精简授课内容,明确哪些是重要的知识点应重点讲授,哪些是该简单介绍的内容。笔者认为人体解剖学是美容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特别是与美容技能操作有关肌肉骨骼要重点讲解;讲解组织胚胎学时侧重皮肤组织的形态结构的讲解;生理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部分内容为美容外科学、美容皮肤治疗、物理美容技术等多门美容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授课时采用与临床病例结合重点讲解。而遗传学、生物化学,这部分内容抽象,机理和计算公式复杂,可结合科普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宣教。因此,合理分配教学重难点,将繁杂的知识点整合,化繁为简,既减轻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压力,又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模式
由于基础医学概论涉及知识面广,在有限课时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繁杂的知识点使学生记忆困难;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微观组织学的内容,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而一些较复杂的病理机制学生难以理解,这些因素都造成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或产生挫败感。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授课时应用生动事例和简练的语言说明抽象复杂的内容。例如在讲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时引用巴甫洛夫刺激狗产生唾液经典案例讲解,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在讲解重点难点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添加图片、音频、视频、动画flash等多种形式,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让学生学习和理解。为开拓学生思路,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在讲解呼吸解剖生理病理时,我引用科普短片或教学视频,把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生动的展现在课堂。此外,教师尝试以系统为专题讲述人体结构功能。遵循认识的规律,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目前,滨州医学院对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采用系统教学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以分子一细胞一器官一系统为主线”进行课程整合。打破传统的分学科教学模式,从考试成绩的分析来看, 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效果[3]。笔者将问题导入法、作业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更好的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知识网站链接,多方面、多角度的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本门课程。
3 加强师生沟通,促进教师之间学科交流
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利用课间或课后时间、书面汇报、座谈等形式与学生沟通,例如交谈中学生反映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专业术语多,内容抽象难以记忆,希望老师多增加教学视频,例图表等形式加深理解。积极听取学生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既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又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相长。由于基础医学概论是多个学科的整合,在内容上难免存在知识点交叉。为避免知识脱节或重复,各学科授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就尤其重要[4]。我校每周二下午业务学习时间,安排集体备课或讨论会等形式集中交流,这种形式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和才能,促进优势互补,能及时调整和解决教学存在问题。同时,各学科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保证知识框架系统性、完整性,避免教学资源浪费。笔者团队根据教育部关于“医学技术”类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精神,结合高职高专美容专业特点,编写教学大纲和对应内容的练习题库,由课程教学秘书汇总编辑成复习指导手册,学生在课后业余时间通过练习试题库检验学习效果及巩固重点知识,在复习指导手册的辅助下学生期末考试心理负担减轻,有效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立足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医药院校开设医疗美容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技能型中医美容人才。基础医学知识实用性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实验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采用案例法、互动模拟练习、标本模型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直观理解授课内容。例如讲到胸骨角、阑尾麦氏点、墨菲征等,先用多媒体放映多个图片,要求学生选择对应术语正确的图片,最后要求学生在自己身体上扪及。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应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教学的革新。除了可以整合理论课,也可以将实验课整合配置。笔者认为解剖学和组胚学整合为人体形态学安排1次实验;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整合为人体功能学与药理学安排2次实验,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整合为病原生物学安排1次实验,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为病理学安排1次实验。多安排些演示性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部分实验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课外学习。
5 结语
高职医疗美容专业开设《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但是《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门整合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教学方法和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并加强授课教师培养及团队合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光主,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晗,梁平.医疗保险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72-1173.
[3]李笑岩,曲洪林,金昌洙.《基础医学概论》系统化教学效果评价[J].科技息,2012,22(86):122-123.
篇3
重建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课程在师资的配备上更注重多学科的整合,除了目前由基础医学多学科教授执教外,还计划引入在转化医学方面卓有成效的临床专业教授参与教学,使基础研究生学会如何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凝练科学问题和设计课题,并且进一步将基础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教学具体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的医学问题如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糖尿病等作为专题讲座。教授们在自身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收集案例,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将科研成果和最新研究策略和进展引入教学内容。最后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整合相关知识点,确保学生对本课程涉及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一个相对系统的学习。同时,对教学具体组织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达成共识。教学进度安排循序渐进,前面几次课侧重介绍新技术和新知识,后面则依次开展医学重大问题研究专题讲座,以及文献阅读和学术写作训练。相对稳定的专家教学团队的构建,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规范的教学实施,是确保研究生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
2.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实施个性化教学
不同医学院校在不同年份招收的研究生的生源结构都会有不同,同一批次的学生知识背景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多层次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教改课程学时的三分之二为教师主讲,三分之一则组织学生在文献阅读基础上开展随堂分组讨论。在专题讲座中,每位导师还结合自己科研经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提出科学问题和解决科学问题的策略。课后的反馈显示,学生普遍欢迎随堂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认为这种同学和导师之间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能极大地填补个人知识的缺口,帮助学生阐明一些理解模糊的关键信息,对科研思维的形成极有帮助。具体教学实践中,还是会遇到不同知识背景的同学教学效果不同的情况,有的同学对跨专业的讨论显得很吃力。应对策略是每组人数要少、每组注意搭配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选择适当难度和广度的教学参考资料于课前发放给学生、引导老师注意个性化辅导等。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不管是面对哪一层次的学生,都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国内外专家的特邀学术讲座,可以满足基础较好的研究生对科研前沿信息的渴求,进一步拓展研究生的视野。
3.增加形成性评估的考核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篇4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准确把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学科不同课程都有自己的性质和特点,教师的教学工作都必须符合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否则就无法胜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更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
(一)认识课程性质,了解其重要性。中医基础理论是以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理论渊源,融会了历代著名医家思想的一门课程,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科,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思想、思维方法和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养生防治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知识。作为中医药学各专业的共同基础课程,是在本科生在入学之初开设的。各学校基本上是把《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和中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学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作为中医专业的入门课,《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教学中拥有非常的重要地位。
(二)从课程特点看,《中医基础理论》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点。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和病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可见,中医基础理论本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说明中医的形象思维方式属于理性思维范畴,它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而不仅文字古奥,内容精深,而且使得其在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同时,中医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来源于临床实践,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所以,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采取相应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中,理论抽象,内容概括性强、带有哲学和方法论的特征,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往往较为枯燥,使学生感到乏味而没有兴趣。由此,适应课程性质和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二、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使命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明确,否则没有方向和目标就是盲目的改革。教学改革,其主要目标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从最终目标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抽象深奥、难以理解,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和经络部分的内容都比较抽象,主要依靠教师单调的讲授,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二是教学形式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三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当前的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兴趣降低。由于没有兴趣导致有的学生上课做其他事情,或者只为完成学分任务要求,而勉强被动学习。四是忽视实验教学,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学生靠强记硬背地接受理论知识,不善于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而无法达到培养中医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教学改革非常必要,要消除学生学习中的消极现象,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能大大强化教学的生动性,在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2.应用中医理论进行指导、解释实际现象,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意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专业学习与科研夯实基本功。4.有效掌握临床思维方式,增强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教学中遭遇的主要问题,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比较关键的方面。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中医,并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调动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在于其理论性较强,概念过于抽象复杂,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给初学者带来了一定难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板书、口述为主,表达知识信息有限,无法展示动态的知识,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实践证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会带来极大改善。多媒体教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有许多传统教法无法比拟的长处,但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信息量大,有时反而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引导,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恰当吸取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才能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当今,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不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就不为学生所欢迎,被时代淘汰。据相关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对中医学科多媒体教学持肯定和赞成态度。由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且要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这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四、创新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是由“知识课堂”转向“生命课堂”,“课程是开放的、多元的、生成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教师的工作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命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1]。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弊端诸多,主要因为“课程内容与生活世界脱离,忽视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割裂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使课堂教学丧失了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2]。实际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近年来的成果大都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有:1.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性。这种启发式往往也是问题式教学,教师可把课堂提问穿插其中,同时增加讨论与议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2.互动合作式。有人提出组建合作小组,借助小组内不同素质的学生之间互动帮助、互相启发的合作性学习方法,让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自由讨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思维和自学能力等。3.PBL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其核心是采用基础科学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3]。王彤等人指出PBL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良好方法。4.案例式。中医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脱离临床实践的理论教学就会带来不良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杨巧芳等人提出以讲述为主和以问题为主导引入案例分析,并结合进行以案例为中心组织小组讨论的案例式教学法。此法能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浓厚的案例情境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实验式。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主动参与操作,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观察、思考及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可根据需要吸收以上方法,并进一步创新方法。
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特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并且其理论终归要应用于临床实践。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将LBL和PBL相结合,LBL是以课堂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LBL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师虽然可以主动地讲,但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听”[4]。LBL模式其实就是一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枯燥过程,不顾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能完全舍弃这种传统的模式,有的基础理论比如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等基础理论还是需要教师传授和讲解的。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模式就能较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其实上面所列举的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法,二者不仅在强化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较大影响,而且其本质就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依据中医学的特点,理论教学必然要与临床病案结合,是课程本身所提出的要求。所以,病案问题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广泛推广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病案资料组织讨论,吸引学生更多投入和参与,才能使理论与临床实际更加贴近。巴哈尔•哈德尔等人认为“以病案问题作为素材,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病案问题中的各种疑难情节,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处理方案的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应用专业理论,提高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5]。实验教学法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王朝阳等人指出实验教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实验课是必要的。综合以上几点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应符合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使命,从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解决问题。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部分教学内容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突出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创新教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是有效克服教学中困境的方法。显然,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应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30-33.
[2]李金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4):46-60.
[3]黄素霞,俞方.谈PBL教学模式与医学生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2(9):69-70.
[4]吴丽丽,严灿.基于LBL和PBL相结合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实践[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04):25-28.
篇5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一、准确把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学科不同课程都有自己的性质和特点,教师的教学工作都必须符合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否则就无法胜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更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
(一)认识课程性质,了解其重要性。中医基础理论是以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理论渊源,融会了历代著名医家思想的一门课程,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科,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思想、思维方法和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养生防治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知识。作为中医药学各专业的共同基础课程,是在本科生在入学之初开设的。各学校基本上是把《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和中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学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作为中医专业的入门课,《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教学中拥有非常的重要地位。
(二)从课程特点看,《中医基础理论》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点。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和病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可见,中医基础理论本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说明中医的形象思维方式属于理性思维范畴,它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而不仅文字古奥,内容精深,而且使得其在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同时,中医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来源于临床实践,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所以,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采取相应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中,理论抽象,内容概括性强、带有哲学和方法论的特征,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往往较为枯燥,使学生感到乏味而没有兴趣。由此,适应课程性质和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二、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使命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明确,否则没有方向和目标就是盲目的改革。教学改革,其主要目标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从最终目标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抽象深奥、难以理解,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和经络部分的内容都比较抽象,主要依靠教师单调的讲授,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二是教学形式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三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当前的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兴趣降低。由于没有兴趣导致有的学生上课做其他事情,或者只为完成学分任务要求,而勉强被动学习。四是忽视实验教学,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学生靠强记硬背地接受理论知识,不善于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而无法达到培养中医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教学改革非常必要,要消除学生学习中的消极现象,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能大大强化教学的生动性,在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2.应用中医理论进行指导、解释实际现象,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意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专业学习与科研夯实基本功。4.有效掌握临床思维方式,增强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教学中遭遇的主要问题,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比较关键的方面。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中医,并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调动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在于其理论性较强,概念过于抽象复杂,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给初学者带来了一定难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板书、口述为主,表达知识信息有限,无法展示动态的知识,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实践证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会带来极大改善。多媒体教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有许多传统教法无法比拟的长处,但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信息量大,有时反而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引导,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恰当吸取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才能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当今,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不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就不为学生所欢迎,被时代淘汰。据相关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对中医学科多媒体教学持肯定和赞成态度。由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且要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这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四、创新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是由“知识课堂”转向“生命课堂”,“课程是开放的、多元的、生成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教师的工作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命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1]。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弊端诸多,主要因为“课程内容与生活世界脱离,忽视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割裂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使课堂教学丧失了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2]。实际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近年来的成果大都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有:1.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性。这种启发式往往也是问题式教学,教师可把课堂提问穿插其中,同时增加讨论与议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2.互动合作式。有人提出组建合作小组,借助小组内不同素质的学生之间互动帮助、互相启发的合作性学习方法,让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自由讨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思维和自学能力等。3.PBL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其核心是采用基础科学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3]。王彤等人指出PBL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良好方法。4.案例式。中医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脱离临床实践的理论教学就会带来不良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杨巧芳等人提出以讲述为主和以问题为主导引入案例分析,并结合进行以案例为中心组织小组讨论的案例式教学法。此法能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浓厚的案例情境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实验式。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主动参与操作,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观察、思考及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可根据需要吸收以上方法,并进一步创新方法。
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特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并且其理论终归要应用于临床实践。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将LBL和PBL相结合,LBL是以课堂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LBL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师虽然可以主动地讲,但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听”[4]。LBL模式其实就是一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枯燥过程,不顾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能完全舍弃这种传统的模式,有的基础理论比如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等基础理论还是需要教师传授和讲解的。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模式就能较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其实上面所列举的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法,二者不仅在强化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较大影响,而且其本质就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依据中医学的特点,理论教学必然要与临床病案结合,是课程本身所提出的要求。所以,病案问题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广泛推广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病案资料组织讨论,吸引学生更多投入和参与,才能使理论与临床实际更加贴近。巴哈尔・哈德尔等人认为“以病案问题作为素材,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病案问题中的各种疑难情节,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处理方案的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应用专业理论,提高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5]。实验教学法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王朝阳等人指出实验教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实验课是必要的。
综合以上几点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应符合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使命,从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解决问题。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部分教学内容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突出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创新教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是有效克服教学中困境的方法。显然,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应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30-33.
[2]李金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4):46-60.
[3]黄素霞,俞方.谈PBL教学模式与医学生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2(9):69-70.
篇6
关键词:高专医学类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6-10337-01
On the Vocational Medicine Collge Computer-Based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Discussion
LI Tian-ying
(Shangqiu Vocational Medical College, Shangqiu 476100, China)
Abstract: Computer-based medical schools teaching both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in common, It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can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knowledge,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s being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market. Therefor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mputer-based teaching, Students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ability, especially operational capability has become a concern in all schools. In this paper, medical institutions,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s, content,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vocational medical teaching;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加强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医技人才的需要。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同时也需要对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经历从分散到完整,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自我校开展计算机基础公共课以来,同样也经历了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理念的过程。那么,高校怎样才能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既稳步推进,又不断改革,使学生能运用网络思维的方法,具备用信息方式观察世界的能力,能适应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这是从事医学计算机教育的广大教师必须面对和长期思考的问题。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目标
国家教育部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应掌握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基本目标,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教育的课程体系。
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建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 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教学手段的推陈出新,教学方法也应不断改进,教师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可综合采用如下教学模式:
1)归纳总结教学。知识都是相通的,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应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连续性,经常性地总结所学知识,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案例教学。精选典型案例,逐步剖析、讲解其中所含知识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互动教学。在教学中,穿插师生一起讨论、共同研究的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可以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4)启发式教学。根据知识的相通性和连贯性,在教学中充分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内容、拓展知识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学能力。
5)任务驱动教学。以实际应用问题为出发点,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分析并完成任务,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围绕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教育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对计算机基础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并有所取舍。尽量选用实用性和适应性较强的新教材,同时还可将一些过时的内容从教材上删除掉,
3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变化
通过二十多年的普及与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
1)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从大学起步发展到中学起步,甚至小学也已开设信息技术课。
2)计算机教育的条件从粉笔加黑板发展到多媒体电脑教室。
3)计算机的教学方法从单一板书发展到可完全用课件进行教学。
4)上机实践环境从多人单机环境发展到一人一机的局域网、因特网环境。
5)考试形式从单一笔试发展到可完全采用机试。这一切变化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亲身经历和直接感受到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无法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学效果有限;而现代教育技术可充分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4 计算机教学应做好的工作
现在已是计算机网络时代,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学生的知识起点高了,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也多了。我们已有条件把注入式的教学模式逐步改变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将单向的知识传递改为双向的知识交流。因此,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要从过分重视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项目作业训练等多个环节并重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发展。
5 改革考试方式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传统的书面考试只能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操作技能是无法采用书面考试来检验的。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普及计算机的基础教育,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另一方面,高职医学教育中对知识面的要求日趋广泛、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因此,有必要改过去那种单一的卷面考试的模式为以机试为主、卷面考试为辅的新模式,试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水平测试”,在时间上、形式上和成绩管理上应给予充分的灵活性,测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上机能力培养、是贯彻教考分离的有效手段,它还可以照顾到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及能力方面的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它的科学性和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6 结论
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要始终把转变教学观念贯彻于全过程,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正确把握基础理论以够用力度,突出应用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出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玫.关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取舍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07(5).
[2] 孙晓华.通过几次教学活动探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4(6).
[3]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篇7
当前,就《国际贸易跟单实务》课程而言,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将职业教育理论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对学生实行有意识的职业素质的培养。许多学校已将《国际贸易跟单实务》定位成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将该课程建设成为高效训练职业跟单员的标准化课程,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类职业岗位训练的示范性课程,具有符合国际通用职业训练标准的课程。许多国内高职院校也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内容整合。许多国内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中提到了将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有目的的训练学生。
一、课程改革目标
本门课程改革本着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和基于“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进行驱动,建立以工作过程为框架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结构,面向岗位群来建设课程”的新的理念去考虑。本课程改革将强调职业需求对课程的重要性,以职业描述为课程设计的起点;重视技术、技能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找出支撑职业能力的核心技术技能;依靠产学合作完成课程设计和教学训练的全过程,产学合作成为人才培养的全新目标理念。
二、课程改革途径
1.加大对该门课程的硬件设施投入
就笔者的学校而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增多的这个大环境,加之笔者所在学校所处川滇黔渝结合处的地理位置,更加迫切的要求系部把这门课提升到一个新的认识层面,按照高职高专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强调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技能操作,于是从2012年开始外语系把该课程引入到国际贸易实训室来上,同时也加大了对国际贸易实训室的建设投入,一方面投入经费购进一批新的国际贸易实训室硬件设备;另一方面,我系拥有三个自主语言学习中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资源进行共享。
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组教学内容
传统的《国际贸易跟单实务》教学宗旨在于理论知识与考证相结合,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跟单实务》教学主要针对本专业学生,依据外贸行业基础岗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改革对课程内容重新整合,划分为8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个小模块,把教学中每个模块都进行任务的布置,第八个模块为实训和实践环节,在获得相关的跟单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实践技能,并让学生参与到实训见习中,并让学生进行项目成果的展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国际贸易跟单理论在国际贸易中,尤其是出口中的运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以教师讲解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实习实训中以学生参与、学生操练为主,真正落实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将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请进课堂,丰富教学,巩固效果
我系国际贸易专业针对培养川南地区甚至川滇黔渝地区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的宗旨,与泸州市出入境管理处、泸州老窖销售有限公司、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川油钻采工具有限公司、泸州升琦发贸易有限公司等公司企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单位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基地,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提供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在和这些企业合作的同时,将企业专家、行业专家请进课堂比较少,这也是巩固课堂和丰富教学的重要行径,在我系领导关注下,我系老师努力下,已经部分完成,但还需要加强和改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以实现基于职业理论的跟单任务教学。
4.以考证作为考核体系之一巩固学生知识
在期末考核方式上,我们正在逐步采取“企业参与+考证+笔试”三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信息涵养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测评。
对本课程的考核采用“课证融合”的手段,让同学们在理论与操作的浸入式氛围中,明确学习成效检验目标,积极主动报考岗位资格证书---全国外贸跟单员资格证书考证,突破教材,在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化训练检测中认证职业综合技能,2008-2011届本专业的毕业生报考人数达到100%,通过率80%以上,高于其它同类培训机构,表明这一方式手段在促进教育教学上效果显著。
三、结语
篇8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式抽象;非实体性
论文摘要:(1)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设计与绘画艺术基础教学成长的最佳土壤。(2)现代设计与绘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求发展.求现代。更要溯源。(3)由西画表现形式出发,重启中国文化传统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载,魅力依然,在世界艺术之林永放灿烂夺目的光辉。其中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艺术创作中最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为我们现代绘画艺术与设计教学及创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在“民族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表现内容与形式。现代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是现代设计与绘画的训练基础,是培养设计师美术家形象思维和表现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认识形态和创造新物象的重要基础学科。民族传统文化是这门设计与绘画艺术基础教学成长的最佳土壤。作为一门艺术,把民族传统文化融人其中,是其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与实践基础,同时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也可以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不断得到滋养与有益的补充。在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中,文化的民族性是其内核与灵魂的最终展现,是以本民族文化为支撑的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的主流。随着当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外教学体系在中国年轻一代人心目中及生活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然而纵观中国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的发展方向,20世纪60至80年代出现的当代绘画艺术及设计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以后,至今一片沉寂,再也找不到明确的发展方向。
现今传统中国画已渐行渐远,不知怎的,这些画让人想起赵无极。我们天天对“现代”的努力已倾向于将传统连根拔起。可若是失去了根,那就是再“现代”也不是中国的“现代化”,而是“同化’。在现代设计与绘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求发展、求现代,更要溯源。否则,无根无源,便是毁灭,是用“现代”在消蚀我们的传统。中国画即“近”而“远”。很“近”的物体塑造却获得一种悠远沧桑的感受;“实”而没有放弃空灵、自由,同时又在超逸的味道中获得一种隽永的境界。我们不应为观念所迷惑,停留在形式层面,而是向纵深走去;这个“纵深’就是中国的“像”与“境界”。境:境界是中国文人曾在山水中遥望的“彼岸”,是中国文化的形而上之境。对于中国文化模式,她的手段是“象”,而“彼岸”是空灵的“境”。如果说确有“接近抽象式的表现”(或日“中国式抽象”)存在的话,那它的目的不是导向“绝对理念”,而是指向生气氰显的“境”。我们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宋元山水画不仅代表了“中国古典文艺繁荣”时代的“高峰体验”,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形而上世界—-宇宙生命流变的空灵之境。象:为我们展现中国文化本真之源的只能是中国画的“象”,而不太可能是西式的“X X抽象主义”。作为传统的灵魂之所在,是中国艺术“现代化”的结点。“象”是一个世界,它代表宇宙与人的禅机,寓于境界之中的表征,不是实体的因素。因而不能太“写实”,也不能取消形象。以往“民族化”的经验让我们相信,只有实证化的探索才能确证,在现代绘画与设计中从内里真正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与“当代”的沟通与跨越;这不仅指理论学术,也是指创作探索本身,更重要的是当代绘画与设计教学基础如何发展的走向。
我们传统的绘画根源实际上是从宋元山水人手打开古代文化的精神空间。借助西画表现的结构化的形式创新之所长,在个人绘画与设计的语言中找到了发展的空间维度。由此出发,或者我们可以重建某种主体意识重启中国文化传统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的境界: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方式、概念内涵不尽相同”,以心象静观字宙之气韵流变,以山水遥望体悟人格与自然一体的彼岸之境;这无疑在重视中国山水美学乃至古代文化精神的脉搏。而在深层意义上,它对我们当代艺术教学对民族文化的反思与觉醒,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如前所述,作为“象”与“境”的世界,其意义不仅仅是激活我们民族原有的流变、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激活一种求新求变的精神动力;更是在这种“宇宙之境”上与现代思维的同步与超越。如果说我们现代绘画与设计在基础教学中再不把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更好的发展起来,我们的现在艺术教学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当今国际上站在最前沿的现代物理学家们已识到了这种宇宙本质的“非实体性”,他们的论证已证明中国传统“象”的范畴所具的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国的文化将会引领世界文化。最后无论是从画家和设计师,还是从民族文化考量:这是一条摆脱世俗浮躁氛围,秉持超越信念,又发扬中国精神文脉的“当代”之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按照我们自己的国情出发,把我们传统文化切切实实的融入到当代绘画与设计教学中。
篇9
学校
专业名称
公共
科目
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
招生人数
学费(元/学年)
备注
海南师范
大学
旅游管理
英语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基础
50
4600
不限专业
海南医
学院
临床医学
英语
生理学、诊断学(物理诊断)
65
6000
招临床医学专业
药学
英语
生理学、药物分析
10
招药学、医药营销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
英语
生理学、临床检验学
10
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护理学
英语
生理学、护理学基础
10
招护理、助产专业
医学影像学
英语
生理学、病理学
10
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针灸推拿学
英语
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
10
招针灸推拿专业
口腔医学
英语
生理学、诊断学(物理诊断)
10
招口腔医学专业
琼州学院
旅游管理
英语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基础
50
4600
不限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英语
高等数学、数据库
50
限招本专业或相近专业
英语
大学语文
专业基础英语、英语写作与翻译
50
不限专业
海口经济学院
旅游管理
英语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基础
120
15400
不限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英语
高等数学、数据库
60
16100
限招计算机、电子电气类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英语
国际贸易理论、微观经济学
60
15400
限招会计、财务管理、经济贸易、工商管理类专业
财务管理
英语
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60
英语
大学语文
专业基础英语、英语写作与翻译
60
限招英语类专业
三亚学院
会计学
英语
财务会计、基础会计
30
13000
招本专业及会计电算化等相近专业
旅游管理
英语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基础
40
不限专业
工程管理
英语
工程材料、管理学基础
30
招本专业及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等相近专业
篇10
[关键词]器官系统;医学概论;消化系统
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高等医学院校师生的认可[1]。2013年,根据我校的教学安排,我们把面向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医学概论》和《临床医学概论》两门课程合并为《医学概论》,教学学时由原来两门课程共272学时缩减至204学时。同时,打破我校传统的分学科教学模式,实施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以正常结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良。本文以消化系统为例介绍《医学概论》器官系统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1、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目前仍有众多医学院校的课程采用传统的分学科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各个学科的教师对其他课程的讲授内容没有充分了解,从而导致部分内容的重复,如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都会有所涉及。另外,分学科授课模式使同一个器官的医学知识需要花几年的时间才能学习完全,如消化系统中的肝脏,先通过学习人体解剖学掌握肝脏的形态、位置及毗邻,然后在组织胚胎学课程中学习肝脏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结构,而肝脏疾病的相关知识则至少需要学习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及外科学等众多课程才能了解,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非常不利。同时,分学科授课使得教师很少注意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鉴于此,本教研室在在编写《医学概论》教材时,围绕各非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基本按照“正常结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的顺序,分器官系统的进行整合。在对各学科内容进行重组的过程中,我们以“够用”为度,删除各学科中重复的内容,适当精简过于繁琐和复杂的知识,注重内容之间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同时,针对非医学专业特点,努力提高易懂性及实用性。以消化系统为例,在众多消化系统疾病中,我们选择了发病率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痔及急性阑尾炎等进行讲授,而且在教授内容上更偏向于临床表现及一般治疗,让同学们了解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根据教学需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2013年以前,本教研室主要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这种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基本不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目前提出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和我校学生教师比较高、教学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逐渐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过渡,在保留传统授课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实施了CBL-TBL教学法。
CBL-TBL教学法是将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和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两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了一起。以消化系统为例,首先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我们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胃溃疡和肝硬化两种疾病,编写了相应的医学案例,同时提出问题(如肝硬化病例要求同学们分析患者为何会出现乏力、纳差和上腹饱胀不适的症状?为何间或有牙龈出血及鼻衄?为何查体显示“前胸及面颈部见数枚蜘蛛痣,双手见肝掌,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患者直立时下腹部饱满,仰卧时腹部两侧膨隆呈蛙腹状”?等等)。提前两周把案例和问题以PPT的形式交给学生。然后,每个班的学生分为两个组,自行组织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途径查找所需要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讨论。每组选一名同学为代表,以多媒体课件、小组内提问或表演的形式(由学生自行决定)在课堂上汇报该小组对案例的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根据每组汇报的表现及随机抽查答疑情况等进行现场评分,每次10分,取教师评分和小组互评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整个小组学生的最后得分记入期末成绩评定。
在积极推进实施CBL-TBL教学法的同时,我们及时根据同学们课堂上的反馈和课后座谈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逐步改进和完善。本教研室各位教师也积极查阅新的书籍、文献,及时获得医学新进展,努力把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充实教学内容。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课件中图片、动画、视频等的展示,可以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同学们理解、记忆和掌握。如在讲授消化系统的器官与结构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借助于解剖学图片、HE染色光镜下图片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图片等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器官的大体形态和微细结构;在学习胃的分泌功能时,通过“假饲实验”动画使同学们了解胃液的收集方法;在学习消化系统肝外胆道系统时,播放一段胆汁从肝脏中分泌出来后,在肝外胆道系统中流动、贮存,最后排入十二指肠的视频,使学生对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及生理作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注重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目前,《医学概论》课程一年的教学中,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32.4%,共有22次实验。我们教研室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相关基础学科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整合性实验教学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与消化系统内容相关的包括“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两个设计性实验。
总之,通过近两年《医学概论》器官系统化教学的实践,我们觉得这种教学模式使非医学专业学生能更好的系统学习医学相关知识,也确实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但同时在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和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等方面还有待于在下一步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简述西方经济学的缺点
- 下一篇:政治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