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典型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21 17:2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课典型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课典型特征

篇1

关键词: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学行为特征;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10-04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表现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只有较少部分的熟练教师才能最终发展为专家型教师,熟手教师向专家教师的转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许多新手教师在成长为熟手型教师后就在这一阶段停滞不前,直至教学生涯的结束。

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特征上究竟存在哪些差异?专家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什么更具有有效性?熟手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哪些可以优化?为了更好的了解两类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特征,帮助熟手型教师尽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本文选定高中化学课程《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的第二课时为课例(下文简称“原电池”)进行研究。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通过教龄和职称来选取不同类型的教师。把具有中学高级职称,教龄在15年以上,有参加过省市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或专家型教师培训的教师称为专家型教师;把具有中学一级职称,教龄为10~15年,参加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或市级学科带头人培训的教师定义为熟手型教师。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定为A市B中学的S教师(熟手型教师,中学一级职称,教龄为10年)和L教师(专家型教师,中学高级职称,教龄20年)。选定的授课对象是A市省一级达标学校的高二年级学生,课型为常态新课讲授(非观摩课或公开课)。

三、研究方法

本文对两位教师的《原电池》课堂教学行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课堂观察法,对观察、统计的变量采用的是郑长龙教授的“教学行为对”分类理论。研究过程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熟手和专家型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用课堂观察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教学行为对”通常可以归纳分类为2大类7小类共20种,如表1所示。

四、结果分析

(一)教学行为对的统计和分析

将两位教师在《原电池》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教学行为对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S教师使用频次最多的教学行为对依次为:提出问题、讲解陈述、引导行为、汇报交流、独立思考、布置任务、讲问齐答和板书展示;L教师使用频次最多的教学行为对依次为:讲问齐答、讲解陈述、评价行为、引导行为、汇报交流、独立思考、提出

问题和布置任务。说明两位教师的教学行为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采用了类似的教学方式。

由图1可以看出,S教师使用时长最多的教学行为对依次为:动手操作、汇报交流、讲解陈述、讨论思考、动手书写、引导行为、提出问题、独立思考;L教师使用时长最多的教学行为对依次为:动手操作、讲解陈述、汇报交流、引导行为、讲问齐答、布置任务、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从中可见,S教师和L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较好的结合起来,都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行为对的类别分析

上述的20种教学行为对可分为2大类和7小类,下面就S教师和L教师分别逐一比较分析。

1.从2大类进行统计分析。S教师和L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按两大类进行统计,结果见图2。

两位教师“以学生为主的行为对”与“以教师为主的行为对”在频次、时长等指标上的比值为:S教师的频次总和之比为15/34,时长总和之比约为2/1;L教师的频次总和之比为16/43,时长总合之比为1.33。以上数据体现了在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都占了很大的部分,时长总和都超过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活动。说明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从7小类进行统计分析。

(1)讲授呈现类(讲解陈述,讲问齐答)。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就是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相应的知识。在7小类的教学行为对类别中,讲授呈现也是两位教师使用频次最多、时长最长的一类教学行为对。S教师共使用了9次,时长为284s;L教师使用了19次,时长为553s。L教师在讲授呈现类这一教学行为对上的频次和时长都远超过了S教师。L教师在每一次学生活动之前都先介绍相关概念,学习相应知识点;在每一次学生活动之后都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体现了L教师比S教师在知识结构的组织水平和教学经验的丰富性上都有明显的优势。但必须指出的是,“讲问齐答”已经被许多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低效的教学行为对,而L教师作为专家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频次超过S教师,应引起注意。

(2)驱动推进类(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问题”是真正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的动力,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和合理的提问方式才能够把学生带入思考的境地。S教师共提问11次,耗时210s;L教师共提问8次,耗时245s。通过观察和分析课堂录像还发现,L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高层次问题和低层次问题分别占一半的比例。L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常常会先做好铺垫,通常先提出一些低层次的认知性的问题,再依次过渡到较高层次的认知性问题,层层递进,引导自然得体,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也连贯而有逻辑性。这说明L教师的提问更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而S教师在提问的频次上虽然多于L教师,但以高层次的问题为主,思维跨度和容量大,且常常急于先提出高层次的问题,而事先铺垫不足,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说明S教师教学内容在连贯性、逻辑性上都有所欠缺,学生接受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

(3)调控类(活动指导,评价行为,引导行为)。在课堂教学行为对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指导、评价行为和引导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联系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之间的桥梁,对学生能否完成学习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两位教师在活动指导和引导行为上的次数是一致的,但L教师在“评价行为”这一行为对上的频次(5次)和时长(73s)都明显超过S教师(频次为2次,时长为30s)。观察课堂录像发现,L教师总是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充分表扬和肯定学生,善于通过赞许、鼓励和期望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影响。而S教师则更多地是通过讲授、指令等手段来强制学生接受和服从教师的教学,易忽略学生的情绪和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4)施动类(动手操作,动手书写,朗读行为)

本节课为“原电池”,其中有较多的学生分组实验,因此在这一类的教学行为中,两位教师分别使用了901s和1090s的时长,分别占到了总时长的1/3和2/5。在课堂教学中,两位教师都能充分地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能使用探究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通过探究或适当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得化学实验操作经验,主动构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交流沟通类和思考辨析类((汇报交流,独立思考和讨论思考)

课堂中的汇报交流和思考辨析通常发生在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任务之后,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S教师使用这两小类的教学行为对的频次为12次,时长为774s;L教师的频次为10次,时长为447s。说明两位教师都具有较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思考以及汇报交流使其主动构建科学的化学知识网络,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课堂观察中还发现,L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通常会留一段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通过指定学生对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有时学生还会主动举手发言,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而S教师则在课堂的控制上明显显得耐心不足,学生在汇报交流的时候,等待时间稍长就急于提示或代为回答,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学效果也欠佳。

五、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

1.熟手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行为对为:讲解陈述、提出问题、引导行为、独立思考、汇报交流、布置任务、讲问齐答和板书展示;在课堂教学中耗时最长的行为对依次为:动手操作、汇报交流、讲解陈述、讨论思考、动手书写、引导行为、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2.专家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行为对为:提出问题、布置任务、汇报交流、独立思考、讲问齐答、讲解陈述、评价行为、引导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耗时最长的行为对依次为:动手操作、讲解陈述、汇报交流、引导行为、讲问齐答、布置任务、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

3.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都能较好地运用讲授呈现类的教学行为对,对重点知识进行讲授和陈述,说明两类教师都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专家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表现上优于熟手型教师,如语言行为、教学注意、教材的呈现、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执行等,说明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

4.在驱动推进类的教学行为对中,专家型和熟手型教师都能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但专家型教师的提问质量显著优于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提出的问题更有启发性,连贯性和逻辑性,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说明专家型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更高。

5.在调控类教学行为对的应用中,专家型教师更善于及时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并对之进行积极影响,而熟手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反馈不如专家型教师及时和有效,专家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富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

6.在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的行为为主的行为对分别占到了总时长的65%和57%,说明两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构建化学知识网络。但专家型教师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可以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具有比熟手型教师更高的教学效率和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熟手型教师尽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给熟手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优化提出以下建议:

1.熟手型教师应多观摩和学习专家型教师的课堂教学,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专家型教师比熟手型教师的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具有更加专业的教学知识,课堂教学也组织得更好更严密。因此,熟手型教师非常有必要多观摩和学习专家教师的课,并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尝试、训练、改进和提高。

2.熟手型教师应在每一堂课后及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研究表明:课后评估和反思能力的获得是熟手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反思过程是理论与实践、思想和行动互相整合的过程,深厚的教学理论知识是有意义的反思的理论基础。熟手型教师要学会对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熟手型教师要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的教学。专家型教师在教学时不仅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对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的学习,这是由于专家型教师更清楚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他们又善于将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的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熟手型教师也应充分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的教学,真正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发展成熟的历程。熟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历程,无论对于教师本人还是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者而言,都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娄延果.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白改平,韩龙淑.专家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异同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34-36.

[3]何鹏,郑长龙.新手-熟手教师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比较研究――以“离子反应”为案例[J].化学教育,2015,(1):1-5.

[4]连榕.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4,36(1):44-52.

篇2

典型问题微课解决

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学习《运算律》。学生在单学一种运算律时掌握得都很好,当各种算法综合起来,错误简直是五花八门。静下心来,发现错误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有共同之处。比如:125×32、25×(40-8)这类题目经常出现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的“特征”问题;270÷(9×5)、435-(135+189)就出现同一级别运算符号在去括号时的“变号”问题;98×25、17×19这类题目就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时的“拆数”问题。既然笔者劳心劳力的反复讲解不起作用,干脆把这些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录制成微课――《“抓特征”――区分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巧变号”――减法、除法的性质》《“拆数法”――运用乘法分配律》。笔者把微课发到班级QQ群和学校的微课平台上,家长和学生下载观看。刚开始,笔者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通过检测发现,观看微课后,正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也由此爱上了微课,有的学生反映自己看一遍就能掌握,有的学生则说自己在多次观看后也能理解。在这些小小微课的帮助下,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全面提高,在计算时也能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至今还记得一个叫健轩的孩子,是班上出错最多的孩子,也是最内向的孩子。笔者为她单独辅导,她都能一声不出,多次辅导也不见起色。但是,微课却帮了她的大忙。她妈妈说,每天晚上,她都自己观看小视频,一遍不会就看两遍,两遍不会就看三遍,直到学会为止。在这样的坚持观看中,她的错题率明显下降,课堂上也开始大胆举手回答问题,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学数学的自信心明显增强。

课后微课“3+2+1”模式

尝到了甜头以后,笔者又继续探索、实践,以易错题为载体形成了课后微课程的“3+2+1”模式:“3”,指教师“三关注”。首先关注易错题,选择突破口。对于反复讲解仍然出错的题目成为笔者下手的对象,课后微课程把目光聚焦到学生,聚焦到问题,有效改变了教育思维,提高学习质量。其次,关注微课脚本,确保针对性。微课脚本的设计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脚本的设计上笔者要精心准备。最后,关注任务单,保证实效性。微课任务单是评价学生学习微课效果的有效工具。学生写下观看微课后的收获、困惑点及类似的题目后再练习,让微课的学习更有实效性(如图1)。

“2”,指学生“二自主”。一是自主选择学习时间、空间。学习的时间长短由学生做主,一遍看不明白可以看多遍。学习的地点不受限制,只要有脑,有手机,能上网,随时随地都是学堂。二是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当学生观看完微课之后,自己来当小老师,家长来当学生,听一听自己的孩子分析得对不对。第二天课上利用“思维泡泡”时间,让学生完全自己来当小老师,讲给同学们听,生生互动、生生评价,有效实现了课堂小翻转。

“1”,指家长“一支持”。微课观看效果与家长的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将微课发到班级QQ群和校园网微课平台,由家长下载视频督促学生观看。家长可以在任务单或者是QQ群里反馈学习情况(如图2)。

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易错题系列微课主要是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于优秀生,笔者又开发了“思维泡泡”系列微课,开拓学生的思维,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全体学生,笔者以单元知识为模块,开发了基础知识微课。因课后微课程“一对一教授”的特点,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47-02

微课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整合优质微课资源,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实现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微课的应用给小学数学的课堂带来了活力。

1.微课具有的特点

1.1 时间短: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来说,微课的教学时间是很短的。

1.2 内容少: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1.3 容量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1.4 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2.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优势

2.1 创设探究情境激趣。创设一定的情景可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把关注点放在学习的内容上。通过微课,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大大增强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去理解去探索。在绘声绘色的微课视频中,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微课营造的氛围带领同学们有意识地去学习去收获知识。

2.2 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思考、表达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微课是教师精心选材,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出来的,它承载的是精华,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放到网上,同学们在家利用电脑、平板或智能手机观看微课学习,并完成相应的自学报告单。在这样流动的课堂中,教师应巧设疑问,进行引导和点拨,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协调联动,启发学生主动观察、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在这个"引导――观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知识。

2.3 放飞翅膀,构建互动课堂。教师创设典型的例题,在微课的辅助下,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大胆解决问题。对于有异议的问题进行辩论交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发表见解,解决问题。

2.4 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微课的出现使学生的学习从学校上课时间拓展到了课前和课后。因为处于信息技术条件下,所有学生可以做到随时学,在任何时候都能观看教师的授课,学习到他感兴趣的内容。而且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学生也能进行这种自主的学习。那么,学生通过在家庭中观看网络中的微课视频,无形中就将教师"教"的时间进行了延长,可以做到提前学、学后巩固和解惑等,从而也拓展了学生"学"的时间。

2.5 运用微课实现高效复习。微课为学生随时的复习、查阅提供了可能,更好地消化重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若遗忘了或没听懂知识点,可以通过重新观看微课再现教师的讲解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即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资源。微课短小精悍,内容都围绕一种重难点,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及时查阅进行强化巩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流行,教师将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就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对于之前没有掌握或者遗忘的知识,及时强化,针对性强,灵活度高,效率高,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总复习时,面临着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等突出问题,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复习阶段都有最大的提升,微课的加入使得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录制知识点归纳的视频,典型例题的讲解思路微课,学生根据复习报告单,结合自己的情况分配时间观看,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立马翻看之前的微课视频。

篇4

【关键词】微课 小说导读 系列微课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语文小说导读微课体系建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20155320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77-02

如今,碎片式阅读已成为一种风尚,高中生很少能专注精读小说。而微课本身“短小精悍”的特征,能够给语文小说教学一些新的启发和探索。

一、高中语文教材小说内容选编及教学现状

构建小说导读系列微课,是基于高中课本教学的。因此从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着手,可以为系列微课的形成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引。

目前所使用的人教版课本必修教材仅在必修三、五中提及六部经典小说。中国小说选修教材有人教版、鲁人版、苏教版、粤教版、语文版这五个版本。选篇特点:人教版18部小说,16部为长篇;而粤教版集中在短篇小说。语文版、苏教版只对《红楼梦》进行导读,而鲁人版则分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现当代小说来进行讲读、拓展,较为合理。人教版古代小说选篇偏重在明清,虽典型但就小说知识完整性而言,就显不足。鲁人版则小说体系完整。这五部选修教材都呈现出选篇缺乏时代性的问题。而对外国小说选修教材而言,人教版的《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式的编排方式以及选篇内容备受好评,但教学中如何把握话题与选篇的关系也是一个难点。

笔者对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师进行了访谈,也对区内其他学校语文小说教学情况进行调查,访谈和调查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教师普遍对小说教学重视度不够,仅仅利用有限的课时进行教学并无相应的扩展阅读。而学生不加选择地读一些低质量的小说或是只作为学习任务,严重缺乏小说知识,并且表现出对小说专门学习极少的兴趣。这与小说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以及学生对小说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

二、高中小说导读微课体系设计定位

高中小说导读微课增加了学生小说阅读的可选性,体系化的设定也可有效展示小说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这也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小说教学模块设定要求相契合。

导读侧重小说特点和小说阅读方法的导读,也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小说导读微课目标定为激发学生阅读小说兴趣,学会小说阅读方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实现方法则需要选篇侧重小说的时代性和小说体系完整性。正如王荣生所言:“读小说,就是在丰富我们的生命。”对小说这一文体而言,涉及范围之广、类型之多,我们不能总是从情节、人物、结构来模式化分析,应该结合具体篇目来重新认知小说。

三、高中小说导读微课体系构建

微课体系是微课程开发的基础。高中小说导读微课体系,结合小说教学的本质特征、高中小说教学的现状以及课本选篇的情况而设定。

(一)高中小说导读微课主题项目设定

项目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高中小说导读微课体系主要以主题为项目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有兴趣的主题项目。其中,中国小说的主题设定,基本按照小说发展脉络分为中国古代小说、现当代小说。中国小说的主题项目分为:异闻奇事、英雄情怀等。而外国小说的主题项目则采用选修教材的叙述、场景、主题等,同时设定话题要点及扩展知识点。这样尊重选择主体性的同时也能兼顾小说知识的传授。

(二)高中小说导读微课特征

高中小说导读微课拟采用情境式微课开发模式。情境微课,是以情境为需要的整合性知识为主,最早应用在企业微课的开发中。而高中小说导读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本身具备的可选择性以外,一个情境的设定,或者说互动问题的设定,能够体现微课课程的完整性。比如第一个项目话题异闻奇事,话题要点是志人志怪小说,就可以围绕异闻奇事说起,并将此作为一个情境,形成高中语文小说导读微课体系中的一个小的体系。

(三)高中小说导读微课实施建议

首先,小说导读微课的实施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导读微课,加深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是提升我们对生命的认知、社会的认知,这也是小说学习的重大意义。

另外,小说导读微课建立成为一个体系,就是为小说导读微课程奠定基础。微课的教学实施需要我们用课程观的理念来开发和实践。在中小学教学中,结合校本课程的研发,微课体系将不断拓展校本课程的内涵,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加大小说导读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幕国蕾.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选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5

[2]褚树荣.确定《外国小说欣赏》教学内容的几个纬度[J].语文学习,2012.4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4]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

篇5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自2009年起,微博以互动性、参与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微博、微信、微电影。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课应运而生。微课又称短期课程,是一个简化、细分的教学,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可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由于医学生学制长、课程多、知识点多,如果每门课拍成一段视频,则时间显得过长,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完,更难找到想要了解的知识点,难以达到所要发挥的作用。如果把一门课的每个疑问和知识点制成微课,学生完全可以很充裕地看完,所需时间不长,十几分钟足够讲透一个知识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识点、疑点学习,微课将知识进行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听化,使之为各种便捷显示终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自主学习者提供简短、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内容的完整课程教学,可随时随地使用零碎时间学习,微型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化的学习方式,为微时代人们获取知识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1-2]。

医学遗传学是现代医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并迅速向医学各学科渗透。不仅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课程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上研究各种遗传病密切相关。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四年制医学检验和五年制预防医学三个本科专业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中,医学遗传学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该课程的理论较抽象,课时少、内容多;实验部分由于客观限制,不能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有些遗传典型病例可遇不可求很难获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有较大难度。如果把理论、实验部分知识点的重点、难点以视频的形式与多媒体课件很好地结合,编辑制作成微课视频用于教学活动,无疑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医学遗传学教学实际和课程特点,我们精心制作一系列医学遗传学的微课教学视频在教学中试用,同时配合其他教学模式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主要步骤有:选题(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策略、组织、特色等构思设计)与准备(教学课件、实验设备器材等准备)、摄像(视频采集)、编制(后期编辑制作)与审核(审核修改)、(上传校园网)和评价等环节[3-4],根据我们的经验在制作过程中注重以下技术环节。

1 教学内容选择

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常见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实验内容作为选题,选题尽量小而精,围绕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学内容严谨充实,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我们筛选医学遗传学的知识点或内容如下:

1.1理论部分

1.1.1遗传的细胞与分子基础 染色体的包装模型、动态突变(亨廷顿舞蹈症)、碱基替换(镰形细胞贫血病)。

1.1.2单基因遗传病 5种基本遗传方式(AD、AR、XD、XR、Y连锁遗传)及其遗传特征、常见术语概念(延迟显性、共显性、交叉遗传、遗传印记、遗传异质性、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等)及遗传病例。

1.1.3多基因遗传病 阈值假说、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征与再发风险的估计。

1.1.4染色体遗传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缺失、倒位、易位、重复)与传递机制、常见染色体病(唐氏综合征、猫叫综合征、克氏综合征、特氏综合征、两性畸形)。

1.1.5人类生化遗传病 血红蛋白病、血友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半乳糖血症、糖原贮积累症。

1.1.6免疫遗传学 输血、器官移植、新生儿溶血症和亲子鉴定。

1.2实验部分

1.2.1 染色体分析 细胞培养、染色体标本制备、显带技术、核型分析。

1.2.2遗传病诊断 临床诊断、蛋白质水平诊断、细胞学诊断和基因诊断。

2 教学设计与准备

医学遗传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及要求:①方法手段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正确选择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图片、视频、音频、流媒体等),教学辅助效果好;②组织编排设计:教学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与学活动有机结合;③教学特色设计:教学形式新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趣味性和启发性强,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准备工作包括教学方案设计 Word文稿、医学遗传学教学课件PPT、实验准备等。教学方案设计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Word 格式;教学课件要求围绕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PPT格式;实验准备应该准备好实验场地、设备、器材、物品等,以保证顺利录像。

3视频采集

医学遗传学微课对拍摄的要求不高,拍摄设备可用专业级或家用摄像机。摄像遗传病例的基本要求是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反映临床特征。

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编制软件进行后期的声音画面同步及知识点编排处理。常见的编辑软件有绘声绘影、Promiere、Flash等。根据课程的内容需要,将主讲教师的讲解录像、PPT、屏幕操作录像及相关的视音频素材有序的组织到一起,形成完整的视频结构。

编辑制作完成后,要进行全面的审核,主要是:①审核画面,无黑屏、无摇晃镜头、整体色调基本保持一致,合理安排主讲画面,画面大小和在屏幕中的位置,达到美观合理的展示效果;②审核解说,对解说的基本要求是,每屏只有一行解说文字;要求遗传学的专业术语、基因名称要统一使用国际标准。

总之,由于微课时间短,导入和结尾要干脆利落、紧扣主题、语言精练、准确明晰、条理清晰,切忌冗长繁琐。

例如在染色体遗传病例中选取猫叫综合征[5-6],通过视频采集获得的典型临床病例(新生儿),制作微课视频的主讲画面包括:①临床表现:出生体重低,生长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婴儿呈满月脸,面部不对称;眼距宽,内眦赘皮,外眦下斜,白内障,鼻梁扁平,小颌,唇腭裂;婴儿期有微弱、悲哀、似猫叫样哭声;常有通贯手,手指弓形纹增多;患者常并发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期肌张力降低,极度智力障碍(IQ

又如在遗传的细胞与分子基础章节选取染色体的包装模型[5],该部分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我们利用Flash软件设计编辑,依次显示从线性DNA分子到染色单体的全过程,即DNA分子长度被逐级压缩:从线性DNA形成核小体(一级结构)被压缩7倍;形成螺线管(二级结构)时,每圈螺旋由6个核小体组成,缩短了6倍;螺线管无规则螺旋盘绕形成超螺旋管(三级结构)时又被压缩近40倍;超螺旋管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染色单体(四级结构)又压缩5倍,从线性DNA分子核小体螺线管超螺旋管染色单体共压缩约8400倍,每一过程设置同步声音解说,编辑后输出为Swf文件。本微课视频使本来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形象呈现。学生很易理解人体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平均长度为5cm的线性DNA分子压缩在只有5m的细胞核中需要有序组装和压缩,从而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和准确表达,教学效果反映很好。

5 应用前景与意义

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快节奏高效率,大学生更是如此,冗长的课程视频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微课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全国众多教育机构院校都在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推广这种教学模式。微课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亦将成为热爱教育的人们在微时代提升教学水平、拓展自己的受众范围和课堂界限的最佳选择。因此微课让学生有更大的自和拥有感,微课的开放性与开发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所以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的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虽然看起来微课时间缩短,内容集中,但实际上需要教师投入更大的时间和精力,医学遗传学的微课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尽管我们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反响不错,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个别问题,如某些章节的知识点难提炼,特别是零碎、抽象、理论性强的内容;教师选择适合制作微课的教学内容,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微课的设计制作对教师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要求较高。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为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医学遗传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只有打好坚实基础,将来的专业学习才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小学电教,2013(5).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65-73.

篇6

一、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虽然其具有很多天然的优势,但是在真正适用的过程中,却没有被广大教师采用。总结下来,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如下问题:

1.部分教师缺乏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

微课视频教学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制作。制作微课视频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且需要教师花费颇多的心思。如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思考哪些教学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然后要根据这些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还要认真思考学生喜欢哪种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喜好,采取合适的讲解方式。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教师不知道如何制作,或者是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所制作的微课视频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影响微课视频教学的效果。

2.教师在心理上尚未接受新兴的教学模式

一个新兴教学模式的引入,总会引起部分教师在心理上的排斥。诚然,当人们已经习惯于某种生活方式时,要想改变,是很难的。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习惯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整??教学活动都是在习惯性的基础上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要想让教师猛然间接受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尚未得到广泛运用的重要因素在于教师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从而影响了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效率。

3.资源共享存在困难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和学生共享,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和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微课视频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落后,家里没有安装互联网和电脑,从而使得学生回家以后,难以查阅教师共享的资源,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是毋庸置疑的。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严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在课后慢慢揣摩和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微课教学,强化重点和难点,达到释疑解惑的教学目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效地运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呢?

1.提高教师微课视频的创作能力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视频的创作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段高质量的微课视频,是实现微课教学效率提升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微课教学效果,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微课视频制作能力。在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配合板书的形式,结合视频和音频,制作丰富有趣的微课视频,方便学生查阅,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通过微课强化概念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内容多,如各种图形的性质、定义、特征等,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和概念理解不清,或者概念混乱,将会影响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概念教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要想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强化对初中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或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微课视频,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给学生设置悬念,提升学生的概念学习效率。

3.通过微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学习

其实,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强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微课教学的一个最大优势。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强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讲解某些比较典型的例题。通过对这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在课余的学习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知识难点,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4.利用校园网、微信群等实现资源共享

篇7

关键词: 英语口语 翻转课堂 形象性 立体性 支架理论

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同时为了满足新时期“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许多高校实施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把课堂内教师讲解的内容变成课堂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加上课堂的讨论,以及教师在学习上的帮助,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由于同学们的基础较好,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包括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如何提高口语的学习效率,有效促进同学们口语水平的提高,已成为许多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经验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为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flipper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或者“颠倒课堂”,从字面意思上看,翻转课堂是对学习过程的“翻转”。最早进行翻转课堂实践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他们的基本思路是:课前,教师将计划在课上讲授的内容制作成视频,与课程有关的其他材料一起传到网上,微课的视频时间长度一般为1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20分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在电脑上观看,也可以在手机上观看,供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讨论的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微课的教学除了简短的教学视频外,还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后练习,教学反馈等。

翻转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混合教学,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学习。翻转课堂的这些特征鲜明地体现了翻转课堂教学对于现代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适用性。与传统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更加能够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给同学们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做课堂讨论和呈现的准备,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针对话题搜集资料,思考分析,表达准备。关于学习中的难点,可以通过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来解决,并加深内化所学知识。通过课堂上的活动练习,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所以,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符合口语课堂教学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口语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二、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设计

国外翻转课堂的5种典型模式是林地公园高中模式(教师视频辅助课外学习)、可汗学院模式(基于教学视频+课堂练习系统的混合学习)、河畔联合学区模式(数字化互动教材辅助课外学习)、哈佛大学模式(课内外协作学习)、斯坦福大学模式(微型视频+过关测验辅助课外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我国引进后,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教师结合自己的课程,发展出了适合自己教学课程特征的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实践经历,结合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特征和“90后”大学生口语课堂的学习特征,在上述翻转课堂的定义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参考典型的翻转课堂,提出了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微课视频的设计――微课视频课程的制作――微课视频在自主学习网站的上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微课视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检查――学生课堂学习讨论――课后整理口语表达资料。

该模式与一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较为一致,但也有所不同,微课视频的制作及自主学习材料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特色。整个过程是通过精致设计的视频和辅助教学材料,同学们在课前经过自主学习,通过课堂上的展示和交流,进一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最后对所学习的课程进行总结和评估。但是作为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学的特点,这个过程又有不同的特征和差异,形成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翻转课堂明显的特征。

三、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的教学材料需要精心制作,精心制作好翻转课堂的教学材料对于成功制作视频材料极为重要,包括微课视频的制作、辅助学习材料等。如何设计制作课件对课堂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学视频质量直接决定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一)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形象性

翻转课堂设计的形象性不仅包括微课视频的形象性,还包括辅助学习文字部分的生动有趣的组织。“90后”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上比较注重个人心里的感受,他们有一定的喜好特征,如喜欢一些卡通人物,喜欢生动性、形象性的当代事物,在文字上喜欢富有生活情感的表述。通过形象性、生动性的图片及视频,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些形象性的事物可以是一些卡通图片、动漫人物图片,人物可以是现代社会中富有时代感的,生动的形象,或是与同学们生活的时代相契合的影视作品。形象性还可以体现在语言文字表述的形象性上,语言表达的方式应富有生活情感并贴近生活。机械的、没有生命力的表达方式不能够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应从形象思维的角度丰富原文内容,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立体性

翻转课堂是交际的课堂,同学们在交际互动中培养口语能力。“90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在同龄人之间或者同班同学之间具有较强的团体意识。他们喜欢展现个人的才华,获得同龄人的认可和尊重。在微课视频设计和材料的时候,老师的话语角度应该能够尽量吸引同学们学习的参与度。

微课视频的设计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充分利用微课的引导作用,通过微课视频和辅助的学习材料,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立体语言学习的环境,形成生动的、立体的、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口语话题下的口语运用环境。这些形式涵盖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通过适当的方式把这些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多媒体的教学效果。

(三)翻转课堂教学材料的制作的支架式方法

支架式的方法来自于支架理论。支架理论是当对一个问题的探究感到困惑或无主意时,利用一定的方法,把任务分成可处理的单元,每个单元给予一定的提示或者帮助,进而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当问题得到解决后,可以进一步向高难度的教学目标努力。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在每一步都提供帮助,直至最后完全解决问题。在大学英语口语表达中,有些同学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时可以把问题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讨论,首先解决小问题,再把这些小问题合并以后,形成一个完整准确的有关某个问题或者话题的答案。

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与学生的口语紧紧相扣。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实践和讨论、解决问题,一段时间后,同学们的口语表达可能会陷入一种乏味的状态,口语表达思路单一,语言单调。由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试图使课堂材料更具有层次感。支架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提高口语能力的工作支架,这个支架灵活多变,可以是简单的支架也可以是难度加大的支架。如果结合良好的辅助材料,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可以给同学们的口语学习很大的帮助,促进语言的输出。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的设计可以从多方面来做创造性的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各个环节结合“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设计翻转课堂,必将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效率,促进知识融入和语言输出,让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提升,有助于强化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佳,高东怀,宁玉文.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探析.以西北大学研究生《教育技术学》课程为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11.

[2]刘健智,.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2.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教学

引言

教育教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者们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多种教学尝试,微课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人们给与了足够的关注。很多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乐于应用它辅助教学。那么,微课教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到底具备哪些优势呢?

一、微课的设计以学生中心

微课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的构建,因此,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导入速度、条理清楚、语言得体。同时微课设计可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设计出不同的微课内容供学生学习。如:在五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时,老师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成关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去解决这些行程问题,比老师反复讲解的效果更好。在引探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通过微课显示“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一个物体运动的特征,并联想行程问题中一些经常考虑的因素,通过学生演示,解决“从两地出发、相向、同时”;然后,在填完表格后,设计几个问题解决“相遇”的概念;再通过表格里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来解决“相遇时间”;接着,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特征;最后,在学生自己解答例题的过程中,分析“相遇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答,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解决“速度和”的概念。这样以来,概念很清晰,对新知的掌握自然也水到渠成了。

二、微课呈现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有其独到的特点:教学效果好,直观、清晰,细节知识点讲解非常到位、透彻,便于理解。要发挥好微课的独特优势,制作形式灵活多样的微课,为教学服务。可以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课件、习题测试、教师反馈等,也可以是课堂或作业中疑难问题的解答。有时也可以从一道题入手制作不同微课,或一题多解,面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思维训练;或精讲多练,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细化讲解和巩固训练,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也可以构建学生需要的微课程资源库,放到班级共享平台“微课超市”上,向学生开放。

微课还能在数据后台的支撑下以进阶作业的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上传至班级共享,以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反馈信息,进而以学定教,进行二次备课。

三、强调自主互助

微课致力于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堂。而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因为智能组合的千差万别,都具有相对稳定、独特的学习个性,使得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个性的存在而无限华丽、精彩。另外,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于初级阶段,自我控制能力、知识储备等影响学力的因素发展还不够健全,再加上小学数学课程要求学生自身应具有较高的抽象性、逻辑性、顿悟性思维结构,仅仅依靠学生个体的力量并不能很好地学好微课,而如果学生们能够联合起来,积极开展自主互助学习,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合力,壮大微课在小学数学导学中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在学习任务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即:

小明的爸爸想用4块边长为3dm的正方形地砖围成一个长方形小花圃,你能算算这个长方形花圃的周长吗?

学生跟着视频学习,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上底+下底)×2”,微课任务单一出示这一典型习题,学生便开始进入紧张的自主解题活动中,但大多数学生都只按照惯性思维,将四块正方形地砖按照直线排列花圃成长方形,并得出这个花圃的周长为“(12+3)×2=30dm”。因此,微课视频中便设计了一个讨论交流的环节,即等学生自主解题完毕后,教师发问:请同学们再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看有没有其他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便开始进入互助合作中,这时发现不同解题情况的学生便会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带动整个小组在微课学习中实现整体共进。

四、要督促和培养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由于微课是一个新颖的教学辅助方法,因此有些学生可能不太适应或者不太会适应微课学习,这样的话就不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积极地参与其中,也很难让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因此老师要经常督促学生进行微课学习,小学生是一个自控能力哈不是很成熟的年龄,十分需要老师去教导和督促他们学习,老师如果能够做到经常带领督促他们学习微课,长此以往让他们养成学习微课的好习惯并且培养他们的微课学习能力,加强他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有经常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数学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就可以创造出更符合学生口味的微课视频。

作为一种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信息技术的全新教学模式,微课具备许多的应用优势,能够胜任学生课前预期、课上学习的全部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外利用微课进行预习,而在课中引导学习自己探索、自主学习,并与其他学生协作解决问题,构建知识。而且还给学生展示与表达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这样有效的方式值得在日常教学工作深入使用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唐嘉欣.微课在小学第一学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4(11):61-62

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2-0042-05

一、 翻转课堂与微课的概述

1.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定义

(1)翻转课堂的起源

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简称“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也称 “颠倒课堂”。其根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萨姆斯(Aaron Sams)。

2007年春天,这两位教师为解决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这一问题,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两位教师把屏幕录像的PPT演示文稿配上声音以视频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习者在线或下载保存至本地磁盘观看),帮助缺课的学生补习功课。后来这种模式受到学生和教师们的广泛欢迎并逐渐发展为学生在课外学习教学视频,回到课堂时间则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探究活动以及理论知识掌握的练习。

(2)翻转课堂的定义

2011年,在可汗学院的顺利推进下,翻转课堂作为教育界的新浪潮开始盛行起来。翻转课堂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回家练习转变为学生在家或课前完成课堂教学视频的观看,课中进行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以促进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翻转课堂教学结构相比较,它们的异同如表1。

2.翻转课堂与微课

(1)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是以视频资源为基本的载体,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课例、知识点片段等) 拍摄的课堂教学视频,它还包括与该主题或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材料、课后反思、试题测试及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2]

微课具备学习内容短小精悍:以点单元知识、某个教学步骤或某种教学活动为单体系;视频长度短小精悍:视频内容在5-8分钟内,易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分享与交流;数据量小,网络分享速度快,有效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特点。微课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视频(像机拍摄或屏幕录像)、ppt(幻灯片演示文稿加旁白转成流媒体播放格式)或Flas等。

(2)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关系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有太多的零碎时间被白白浪费掉,那么如何将这些零碎的时间充分利用呢?“微学习”的出现解决了人们的这一困扰。微学习是指将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学习的过程 。[3]微学习的内容通常都是呈单一主题的,围绕一个核心知识呈现相关内容,即“短小的、松散的、实用的片段化学习内容”。[4]

微课是微学习的具体体现之一。它以主题单元知识为主,辅以其他教学资源,学习者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碍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比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用于微课的学习,学习者只需安装相关课程的App就可实现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符合自身接受知识快慢程度下学习。翻转课堂中,教师借助微课这一特点,着力培养学习者自主探究和思维创新本领。

微课是翻转课堂的核心教学资源之一,能够有效地靠拢师生之间的距离,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极大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翻转课堂中,微课可以更好地彰显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化发展,其以“短”、“小”、“精”、“悍”特征能让学生快速地适应并掌握学习内容,最终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它决定了翻转课堂知识传递的有效性。在作为翻转课堂主要学习资源的同时,微课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推广。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的构成要素分析

在世界范围内,翻转课堂进行了很多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美国的加州河畔联合学区、林地公园高中以及我国的重庆聚奎中学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5]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技术要素――微课、流程要素――“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环境要素――信息化教学环境。[6]

(1)技术要素――微课

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课堂实施的有效性。翻转课堂中的微课不应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片断的设计,这样会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应该是供职于课堂的某个知识链,并且可以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应该包含教师录制的课堂教学视频或者通过网络平台下载保存的优质精品教学视频并且辅带相关课件、相关资料和典型案例等学习资源,以作业练习为主,辅以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自主活动的学习反馈。[7]

(2)流程要素――“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

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学习者能否继续有效地完成课堂互动活动取决于学生有没有很好地完成课前任务。课上讨论活动是翻转课堂的进一步充实,学习者完成课前任务后,知识的加强巩固则须在高品质的课堂互动中完成。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学习者的特点合理地设计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交互活动中真正地体验、感受、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课后活动主要是评价反馈,知识的再次巩固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再次内化和教师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技能的提升。

(3)环境要素――信息化教学环境

翻转课堂学习环境的安排需要根据各个学科特点、学习者学习风格进行设计。首先,其学习环境应该是刺激学习者学习的环境,能够引起学习者对知识的好奇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此外,翻转课堂的实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技术环境之上的。实施学校必须具备优良的教学平台,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资源的上传和下载,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行为,进行有效的反馈评价。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可能。[8]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翻转课堂是知识传递在课前,知识巩固在课上的新式教学方式。其教学流程环节主要包括课前准备阶段、课中互动阶段和课后巩固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

首先,该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科课程特点进行备课,撰写教案,筛选出符合学习者特点的知识体系作为微课的录制内容,或者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下载优质视频课程,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剪辑,以达到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显然,在制作微视频时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过硬的信息技术技能,需要分析当前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怎么样,属于什么类型,是否具有相关知识的基础累e。毋庸置疑,这是对传统教师的一大挑战,教师必须具备高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信息素养,这是实施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前提。

其次,在录制或选择微视频时教师应该注意:

①内容呈现方式必须新颖突出

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文档、高清课堂教学实录、Flas(故事叙述、问题探究活动或者游戏方式等)、ppt演示文稿加旁白等。

②便于学习者理解掌握

教师需要将所授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相关联以便于学生理解应用,此外问题设置不宜太难或过于简单,尽量与实际生活相关,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③能够激发、引导学习者学习

能够清晰地标明学习目标和学习顺序,将知识点环环相扣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的动机。其中有必要设置或埋下一些问题供学习者观看教学视频后思考。

④增加现场感与真实感

为了不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微课的虚拟性可以在视频录制过程中增加教师出镜的次数,同时教师在视频中应该多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讲授内容。

⑤微课视频时间尽可能控制在5-8分钟左右为最佳

微课的视频尽力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由于翻转课堂主要应用于中小学,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过于长久,因此有必要控制微视频时间,避免学习者厌学。

⑥微课内容应该不止局限于视频,需要附带相关课件、素材资料和典型案例等学习资源

第三,教师应当在课前设计并制作学习任务单,包括课题名称、达成目标、重难点知识概要、学习方法建议以及课堂探究互动活动的预先告知等。需将准备好的教学视频和课前学习任务单提前3-4天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通知学习者在线学习或者下载保存至移动终端设备学习。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系统做好学习笔记,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线一对一讨论、小组讨论、提问教师或者发问学习平台系统由其他学习者或教师回答。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新知识的构建后,须在学习平台系统参与习题答疑过关活动,完成教师设置的课前自测题,完成自测任务后总结收获并提出问题提交学习平台系统。

第四,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根据试题闯关情况发现、收集问题,合理地对学习者进行分组。教师可以采取异质分组策略,将学习比较好的同学与学习相对差的同学分为一组或者将善于发言与不太喜欢发言的同学分一组,以起到带动作用。教师分组后将结果上传到教学系统平台并通知学生及时查看。最后,教师需将汇总的典型问题作为课堂着重讨论问题,同时要总结微课的不足之处,在以后设计录制过程中做进一步改进。

(2)课中互动阶段

学习者在完成相关教学视频与辅助教学资源的学习后,解决课前知识学习中教师收集到的问题是首要任务。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此时的课堂主要是以自主探究、小组协作活动为主,是由教师的引导、启发、协助和师生互动活动来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9]既然翻转课堂拥有如此灵活的课堂活动,那么创造一个优雅、和谐的学习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优美、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安心。

传统课堂中因为缺乏智力和情感上的安全环境,对于凤毛菱角的课堂讨论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期望的效果。开创和维持一个安全的环境是翻转课堂互动成功的必需条件。安全感是指学习者们的情感和心理安全感。[10]尽管有些学习者在不管什么样的模式或氛围下都愿意表达自己讨论的观点,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表达他们不确定的观点时有一定的“智力冒险”,在不确定自己的脆弱性是否得到保护的情况下他们一般不会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样,翻转课堂互动活动也许就只是那些最健谈、最自信的学生的场所了。

此时,教师的作用就相当重要了。在互动讨论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习者讨论的语气,避免讨论演变成一场争论。学习者们应该理解他人,尊重不同的观点,即或是别人的观点不正确也应该是很友善地帮助改正。教师的关键是帮助学习者们以和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学习者讨论中讽刺挖苦的危险,讨论中可以说幽默的话语,但不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如果学习者受到嘲笑或讽刺,他们可能不能畅所欲言,而是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观点,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课堂互动环主要节包括三个阶段:合作探究阶段、个性化指导阶段和总结评价反馈阶段。

在合作探究阶段,教师将课前学习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融合于典型任务让学习者合作交流探讨,同时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对于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者可以采取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协作方式来完成。课上作业讨论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探讨交流, 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加强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在这期间,教师要观察学习者们讨论的情况、识别问题(学习者是否在交头接耳、行为是否粗鲁)、适当地协助学习者语言表达技巧的生成。

在讨论中要避免混乱状况的发生,教师要时刻鼓励学习者参与讨论的热情,更要提醒他们不要讨论与课题无关的问题。如果一旦出现混乱或者争吵,教师应该采取“暂停”策略来提醒学习者正确地再次讨论,或者可以指出一些学习者有礼貌地提出不同观点的例子激励其他同学。同时当讨论遭遇到沉默或进展缓慢时,教师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课堂质量,比如小组间的比赛或竞争。但是教师不能将课堂辅导转变为主导,课堂中教师不是“司机”,应该是坐在副驾驶上的“驾驶教练”,教师扮演的是综合剂、复述者和偶尔的倡议者。

个性化指导阶段是指教师根据不同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不同指导,依据观察情况采取集中讲解或者个别辅导,以便学习者对不太懂的知识再次巩固。那么教师在指导当前学习者或小组问题时其他学习小组会不会趁机贪玩或者捣乱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一小组指定有“权威”的小组长带领其组内成员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让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完成互动任务。显然这样小组个数就不能太多,3-4个小组最为合适,每组成员一般为5-6人为最合适。最后经过生生、师生互动后,以小组为单位报告讨论结果供大家分享学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在总结评价反馈阶段,采取随机汇报策略,先由小组间成员随机代表本次问题讨论结果发表收获和解决的重难点知识。此时,教师必须营造一种允许学生倾听、思考、点评、提问的环境氛围。之后是教师从个体、总体的角度出发进行评价点播,教师要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集中讲解,系统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以强化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同时教师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要加以表扬,并在网络教学平台颁发电子奖状或者当堂派发小物品(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等)以资鼓励,对表现不太乐观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言语上的鼓励以激发学习者协作交流精神,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课后巩固阶段

本阶段教师需要为学习者们提供后续的学习活动,以帮助他们拓展所学到的东西,并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中去。教师需将课堂互动活动中总结归纳的重难点知识上传到教学系统平台,还可以辅以典型知识案例、相关拓展学习资源和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这样,学习者可以对还是掌握不太牢固的知识进行重复学习,还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学习相关的扩充知识以扩大自我知识范围。

同时教师和学习者都要各自进行课后反思,并提交教学系统平台。学习者与教师进行线上交谈,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再次提问。教师还可以与同行合作交流学习,分享课前资料准备、制作微课心得,课中对学习者协助学习的有效方式等。这样便于教师彼此优化教学方案或更好地制作微课以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课后知识巩固活动为教师和学习者们提供了很好的自我评价机会。

三、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案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时间》一节。

1.实施过程

(1)教W前期分析

在《认识时间》这节教学内容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时间概念的基础上,把抽象的时间知识以微课的形式表现。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钟面上有六十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并且能够体会时与分之间的联系,能准确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目标为①观察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②知晓时间单位“分”,观察分针转一圈,时针的变化,体会时与分之间的联系。③结合实际经验和已学知识,能够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④更深层次地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习惯。其中,教学重点是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接近整点时刻(如:7时55分)的读法;二是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微课与学习任务单设计分析

①认识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②时、分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1小时=60分钟。③课堂解决的重难点知识。④微课学习时间规定在晚上8点,学习结束后,画出所用时间的分针和时针并读出来。学习任务单的策划准则与微课统一。联系微课,把抽象的知识以练习的形式加强巩固。

(3)学生观看微课完成学习任务单,把视频上传至群共享,由每位家长下载到电脑后让学生观看。

2.课中

教师提前批阅学习任务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变动教学计划。

(1)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师:同学们看微课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认识时间(板书)

师:钟面上有60个小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呢?

师:为什么1小时等于60分?

生: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所以1小时等于60分。

同学之间互相改正学习任务单第3题,分析讨论为什么有不同的答案。

(2)小组交流,辨析重点

(3)小组汇报,落实重点

在学生明白了几时几分的原理后,教师出示有关时间的问题,让学生选择答案。在分析、取舍答案的过程中,深入的读写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4)分层练习,适度拓展

基础练习:练习课本第91页的习题。

提高练习:改错题(请帮小动物们把不正确的时间读法改正过来)。

拓展练习:

①王菲的外婆要来,打电话说8:00到火车站接她,可是王菲8:00按时到了火车站,却没有接到外婆,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小芳的妈妈晚上8:00下班,小芳想给妈妈冲杯咖啡,吃些水果。小芳完成这些事情最快要几分钟?妈妈可以在几时几分喝到咖啡,吃上水果?

(5)小测验验证,达成目标

练习课本第93页第1题“小芳一天的安排”。通过做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

四、 总结

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便利条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必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的发展会更加理性。

参考文献:

[1]李黄川,张.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关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3-4.

[2]王倩.探索“微课”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1):15.

[3]车启凤,方媛,祁昌平等.微课程及其环境下微学习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2): 56-58.

[4]樊福印.“主―导”互动模式下的数学学习――成人微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40-42.

[5]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列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5-10.

[6]保长省,童永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J].亚太教育,2016(6):103.

[7]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26-32.

[8]路璐,曹效英,王乔峰.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分析与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0):132-134.

[9]吕海燕,吕红,方霞等.基于“信息化导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6(2):73-78.

篇10

关键词:移动学习环境;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微课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46-02

近些年来,移动学习设备终端应用越来越加广泛,比如智能手机、PDA等,具有体积小、容易携带等优点,移动终端数字化学习成为当前人们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以移动终端为学习工具的方式被称为移动学习,突破了传统学习模式中的时空限制,其学习环境更为灵活、开放,但由于移动终端存在分辨率低、存储容量小等不足,需要在微课设计中加以解决,本文就以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微课设计为例,展开论述。

一、移动学习环境与微课概述

(一)移动学习环境概述

移动学习环境是以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移动学习终端设备、移动学习资源、移动学习平台与系统以及移动学习网络,是围绕移动学习构成的一个整体环境。

在移动学习环境中,最为根本的是移动学习网络,在移动学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核心是移动网络的接入技术,主要有:(1)蓝牙、红外接入技术;(2)WAP接入技术。在移动学习网络的支持下,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查询、使用需要的信息,完成移动学习的任务[1]。

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的内容,对移动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包括教学所涉及的全部资源,其表现形式有多种,比如文本资料、视频以及微课程等,也是本文微课设计研究的重点所在。

(二)微课概述

微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视频,其内容是围绕课程重要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教学全过程,其作用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微课采取的是自主学习模式,通过精心的安排设计,以收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微课设计中,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地位,从学生角度、以学生为本,来设计、制作微课,使其符合学生理解水平。

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近些年来应用越来越加广泛,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精简化。微课的基本特点就是一个“微”字,体现为在教学时间、形式和内容上的精简,其时间不会超过15min,通常为7~10min,远远短于传统的45min课堂;在内容上,其围绕的是一、两个关键点,虽然少于传统课堂,但内容是完整的;在形式上,体现方式是多媒体终端,不需要实体教室,也反映出精简化特点[2]。

二是主题突出。在微课中,其内容指针对一个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只有一个主题,针对性较强,围绕着此主题,从教学方法、策略以及观点等方面展开有效的学习,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是情景化。在微课中,其选取的是完整、突出的主题,通过教学视频片段的方式,将主题相关的教案、多媒体素材课件以及学生反馈、专家点评等教学资源融合在仪器,构成主题单元的资源包,营造出微教学资源环境。

四是互动性强,在微课学习中,不再受传统学习模式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时间、地点极为自由,只要有网络支持和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利用移动终端,也可以及时在线进行反馈,对学习内容的疑问、理解程度等,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及时改进教学的不足。

二、基于移动学习环境下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微课设计研究

(一)设计原则

1.微课内容设计原则。在微课内容设计上遵循的原则有:一是最小粒度原则,微课的重要特征就是“微小”,在内容设计时,需要将成系统、成模块的教学内容,按照科学的方法,分解成不可再分割的最小粒度,在每个粒度中,都包含有一个完整知识点,才能保证非学习环境下知识点学校效果。二是以学为主原则,微课内容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以学为中心的构建主义理论,其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更佳服务,在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条件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使微课内容适应实际情况,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3]。三是连续性原则,在微课中,单个学习课程是保持相对独立、松散的,但是,其都属于同一块教学内容,彼此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和前后逻辑关联,因此,在微课设计时,需要遵循连续性原则,保持微课课程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

2.微课模式设计原则。微课模式多种多样,在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两条,一是灵活多样,二是媒体最简。其中,灵活多样是指微课设计的呈现方式要有突破和创新,不能拘泥于固定媒体呈现方式,需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用途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媒体呈现形式,包括图文、语音、视频以及综合类等。媒体最简是在同样的课程效果下,微课设计要从多种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为经济的媒体形式,并考虑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是否满足微课媒体的要求。

(二)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原则,在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微课设计中,常用的模式有案例分析、实验设计、在线模拟以及故事讲解等,根据微课的具体内容,针对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实务课程,采取的微课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在此设计方案中,由于电子商务的历史、概述以及分类等内容多是纯理论性质的内容,并不适用在线模拟、案例分析等微课模式,采取故事讲解的模式,通过人物、事件完整的故事,可以增强理论知识微课的趣味性,让学习者在故事听讲中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知识。

B2B、B2C和C2C交易模式是整个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关键内容,深入理解三种交易模式的内涵、特征,是正确认知电子商务实务的根本。在交易模式微课设计中,案例分析和故事讲解都是不深刻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实务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难以深入,所以,应当采取在线模拟和实验分析的微课模式,通过合适的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三种交易模式的在线模拟,并对实验过程、结果加以分析,从而使微课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在电子商务平台选择时,需要保证实验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满足电子商务交易的相关需求,包括用户注册、账户绑定以及电子银行交易等。同时,在交易模式微课设计中,需要深入分析,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内容较多,在时间上,就需要适当延长,设计10min的微课时间,既可以保证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也能够确保学习者时间充足,学习效率良好。

网络广告与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学习网络广告与营销,对提高电子商务推广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网络广告和营销方面微课设计中,最适宜的模式是案例分析,通过选取典型电子商务广告网络和营销案例,组织企业广告与营销人员,对企业实际案例展开分析与讲解,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对电子商务网络广告和营销有更为全面、准确的认识,掌握此方面知识,达到微课设计的目标。

电子商务实务与物流是密不可分的,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物流,不同方物流特点、运行模式等存在较大差异,为使学习者充分认识这种差异,对电子商务实务中的物流方有明确认识,微课模式应当采用案例比较的方式,选取合适的案例,利用比较法,将三方物流的异同点明确标示出来,加深学习者对其理解。在电子商务实务物流微课中,三方物流之间关系十分复杂,会涉及到许多方面因素,包括物流特性、产品特征以及市场情况等等,都需要进行详细、全面的讲解,才能避免某方面内容讲解不到位,导致学习者对电子商务实务物流产生误解,影响微课课程效果,因此,必须适当延长微课的时间,以10~15min为宜。

随着移动手持设备的不断增加,移动商务在电子商务实务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对移动商务设置微课十分必要。在移动商务微模式设计中,也需要采取在线模拟的方式,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模拟,比如订餐软件、打车软件等,增强微课的情景化特点,提高微课课程的生动性,使学习者充分学习到移动商务的运行模式、操作要点等,保证学习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中,微课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是当前社会的主流课程,随着移动学习环境的形成,了解微课设计原则,做好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微课设计,有助于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促进电子商务实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小媛,纪河.移动学习环境下电子商务课程的微课设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