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工程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9 01:1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工程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是集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现代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行业。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对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的极大挑战,一方面我国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培训与提高;另一方面城市化建设急需大批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的建筑智能化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培养楼宇智能化技术人才是行业的迫切需要。高职教育中,开设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应运而生。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的特点与困难
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一,该教学方法打破了旧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创新教育,如何进行,怎样进行,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其二,教育者如何投入太多的精力解决搜集项目、策划教学、施教过程均须重新探讨,大量工作的投入给教育者带来去多麻烦,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其
三、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培养得是技术人员,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和案例来保障教学,而教学设备不充足,项目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其
四、缺乏真正的双师教师。大部分双师型教师只是持有双师证书,并未有过实践的经验;部分确实有着实践经验的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不再有接触实践的机会,对行业发展也逐渐疏远。而学校又缺乏长效工作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由于教师自身的技能欠缺,无法将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制约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项目教学法采取的措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从教师到学生,从管理到制度等各方采取相应的改革,必须坚持三个内涵——高水平的教学队伍、优质教材、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步发展,采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既注重理论知识动手操作相结合,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对专业教学的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师除具有教师职业资格以外,还应具有电气的行业高级或以上岗位技能证书,也就是教师本身要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之举。例如: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进修;鼓励教师参加技能鉴定;提倡教师实训现场的安装调试;实行以老带新的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培训,使教师早日成为适应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另外,在系部成立项目教学专委会,成员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对核心课程的教学进行合理分工,成立课题组,以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副教授或企业专家担任课题组的负责人,辅之以中青年骨干教师,有课题组根据方案确定施教方法及教学任务。
2.开发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校本教材项目教学法的实行,需要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开发与项目教学法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是顺利开展课程的必要条件。从德国的经验来看,采用项目教学法老师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他们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页一页的讲义或工作页。各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开发项目教材,要按照智能楼宇行业的发展和教学的特点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及时地汲取新的知识,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争创品牌课程。
3.建立较全面的学习评价体系,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原始的专业考试评价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多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体现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水平,可将学生的作业情况、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专业课程模块成绩确定为:综合理论测验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实训成绩三者的综合。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4.建立校企合作的良好机制学生在完成了所有的课程和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已具有了从事相应的职业岗位的能力。但是他们还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使学生就业后能直接顶岗工作,还需要在实践工作岗位中进行磨炼,这时,学生可到相应的企业中进行就业前实训,通过实训,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学校与企业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企业中的熟练技术工人可参与到学校的实训中,通过手把手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弥补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欠缺。
四、保障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几点建议
1.创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新专业,加强与大中型相关企业(如建筑行业、高校、大型商场、酒店、写字楼)共建联合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作业环境,顶岗实习;另一方面,学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2.面向岗位群培养毕业生面向有关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建筑行业、制造行业、高职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的设计与调试工作,楼宇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建筑供电照明设计、施工、维护工作;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安装和维护;楼宇智能化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销售和维护从事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以及科研和大专院校的实验技术工作。故在培养中,把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分成模块,适应不同岗位群的需要。
3.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特色教学。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表明楼宇智能化应用型人才的最优培养方式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推行一体化教学,具体做法是:理论与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时间安排、教学过程由实习、理论教师一起商订,相互参与,共同完成。在实训实行课题负责制,根据老师的专业特长,将若干课题进行分工,每位教师负责一类专业相近课题,进行课题负责制教学,学生根据课题安排进度轮转,一可保证老师对擅长课题深入研究和潜心研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二可节约实习材料,落实教育成本核算,三可解决实习师资不足的问题。
篇2
智能楼宇是多学科的高新技术的巧妙集成,大量高新技术竞相在此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然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高新技术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通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的改革,学生才能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加强专业课程的整合不仅能使对专业人才的教育更加倾向于重点,对学生的培训更有针对性,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时不盲目,更有方向性。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跟上时代要求不被淘汰,也能提高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从而为社会为国家输送优秀的楼宇智能化人才。
二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
1.理论知识的教授要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涉及技术领域广泛,知识面广,要求投身于该领域的人才属于复合型的技能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然还会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智能楼宇中。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时刻更新知识技术信息库,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够解决可能面对的所有问题。
2.课程教学的改革要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基本原则
智能楼宇的诞生时间并不长但发展却十分迅速,社会对相关方面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为了满足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尽快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实现对知识技术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专业岗位素养,使学生一毕业便能立刻投入到专业的工程建设中去。
三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整合方法的初步探索
1.对教学课程知识进行整合、拆分及拓展,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针对性,适当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涉及广泛,知识繁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专业。若对所需学习的知识技术不加区分侧重,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因为教学内容的宽泛而感到压力大,导致学习方向、目的不够明确,毕业后的适应能力不强。所以,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改革中应对一些基础专业课程进行整合。
2.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及应用,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技术的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上吸收理解,更要在实际操作中达到融会贯通、精益求精的境界。对于高职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推动学生到实训基地里去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不仅能最快地实现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应用,还能对学生的专业操作技巧进行实训培养,真正实现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即能走向生产建设第一线。
3.积极引入项目教学法,将课程项目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工人化,注重学生职业岗位素质培养
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中,要求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基本教学原则,这就要求学校不能单一靠自身对学生进行培养,而应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实现部分课程由安防行业有施工经验的经理或工程师讲解,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基地的优势,增加校外实训基地见习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师傅化,学生要工人化。教师需将要解决的问题或是需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引发学生对于项目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相互协作,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完成教师交予的项目。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一种职业氛围下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得到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素养,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企业单位的工作环境氛围。
四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给学生增加负担
高职教育下培养的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是需要毕业后直接走向生产建设第一线的人才,即以技术为主的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于管理员及助理管理师层次。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时,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量力而行,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而增加学生的压力负担。
2.充分考虑社会市场需求,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在进行楼宇智能化教学时,不可盲目推崇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而应结合我国的社会环境、企业能力等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企业市场的需求下,对学生进行对口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国伟.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教育界,2009(2)
[2]蒙朕光.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高教论坛,2011(4)
篇3
关键词: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036-02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2004年教育部批准的高职专业之一,由于起步较晚,且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不多,各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有的偏重电气方向,有的偏重机械方向,有的偏重管理方向,由此导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较大差别,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由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规范,与智能建筑迅速发展对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系统运行维护新职业专门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如何培养现代智能建筑行业的技术人才成为各校、各专业面临的问题。
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楼宇智能化技术属于高新技术,是现代工业与信息技术的高度结晶,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节点,是进入“数字时代”的新兴产物。随着我国城市数字化、建筑智能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规划、建设、管理及服务的理念急需更新,运用科学、整体、系统的思维营造现代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楼宇新职业人才的需求。
智能建筑在我国已成为建筑市场的大趋势,也是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类建筑(楼、馆、场等)的智能化工程投资,约占工程总投资的5%~8%,有的已高达10%。目前国内智能楼宇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但是,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今后10年,建筑智能化在我国将迅速发展,从业人员将增至200万,其中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需求比例在40%左右,即50万人,其中中、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比例大约将占60%,即30万人,需要年均培养3万人以上。在楼宇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个缺口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楼宇智能化涉及专业多,配套产品和技术繁杂,产品更新换代迅速,而且是楼宇和住宅建设中的新亮点,对从业人员要求很高。由于楼宇智能化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人才难觅,特别是专业人才稀缺已经成为突出问题。
专业培养目标
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是集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行业,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要在三年时间内对所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时间显然不够,因此,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极其重要。
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文件的相关要求,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定位为:培养掌握楼宇智能控制技术和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工程组织实施等能力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岗位(群) 在对智能建筑行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分布,具体如表1所示。
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包括电子、通信、计算机、机电等相关专业的内容,是一个交叉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为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时必须做到:以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根据高职“双证书”培养要求,引入“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标准,按照标准等级对应设置专业主干课程,使课程体系满足“课证一体”的特点;采取“行动导向”方法设置课程,即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的构建彰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
课程体系构建 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素质与道德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核心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工作过程和内容广泛了解、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智能建筑行业主要工作岗位、所涵盖的技术与管理知识以及对高职毕业生的具体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学习内容,按照课程开发与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原则,构建培养“一个基础+四种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开发。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于2007年的《关于颁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职业核心能力体系的7个模块,即与人交流、数字运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训测评标准,设置了《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以满足“职业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
2.专业基础能力课程的开发。为满足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设置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建筑识图与制图》、《建筑电气CAD》、《电子技能实训》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识读与绘制建筑电气工程图、识读电路及仪器仪表使用的技能。
3.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开发。为满足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设置了《安防工程安装与调试》、《消防工程安装与调试》、《综合布线施工》、《计算机网络规划与实施》、《楼宇自控系统维护》等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典型工程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
4.专业综合能力课程的开发。为使学生掌握与楼宇智能化专业相近的一些相关知识,设置了《物业管理》、《安装工程预算》、《楼宇专业英语》、《专业综合实践》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在管理、招投标文件撰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5.职业拓展能力课程的开发。为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设置了《系统集成》、《楼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系统升级与改造》等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在以上能力模块的课程设置中,要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细化实验、实训、实习的安排,落实项目、时间、课时、教学场所,使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从校内到校外,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有机衔接,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课程实施的保障
师资保障 目前在本科院校中还没有与楼宇智能化相关的专业,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主要来自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等专业。为适应该专业的教学需求,必须采取“外聘内培”的方式培养教师,与企业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一是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使专兼结构更加合理;二是加强专任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进修培训、假期企业实践、假期校内实训室轮训等方式,培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实践条件保障 为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加强校内外实践条件的建设。对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实训项目的实操性,最好与企业合作建设基于工程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训室。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考虑企业的规模,在保证基地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具有教学化功能的紧密型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利益共享,通过引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案例以及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结合行业、区域及院校自身情况,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培养以能力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技术人才,开创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蔡长韬,朱维兵,周利平,等.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体系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3]韩承江,刘峥.高职自动化专业职业活动导向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4]葛君山.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
篇4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子工程;运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40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也逐渐成熟,其本质是人工智能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融合。智能化技术实施以来,就得到了不同领域人士认可,因为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入到电子工程很有必要,具体从以下几点分析。
1 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的优势
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子工程可以实现工程自动化,期优势主要体现在:①简化工程设计,增加电子工程生产量。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子工程,在操作时可以省去模型实验环节直接操作,从而避免模型不准确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往的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是根据对模型的应用而完成操作,模型制作比较工艺相对复杂,而且制作出来的数据不是绝对的准确,需要多次调节,严重影响电子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相反,运用智能化技术则可以让电子工程自动化得到发挥,准确无误的提高电子工程质量,缩短制作时间,从而增加生产量;②智能化技术统一性。以往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只能单一的控制一种对象,遇到多种对象是控制力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达不到效果,而在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则可以同时对多个对象进行完美统一的操作;③操作方便,降低成本。由于以往的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调节能力不强,所有对系统操作人员要求相对比较高,需要高职业素养和高专业技能人才,否t会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而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子工程,其操作方便、调节能力强,降低对操作人员的高水准要求,不仅提高了电子工程生产质量和效率,还降低了人员成本。
2 智能化技术的运用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被社会广泛应用和普及,在智能化技术上也不例外。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子工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的运用:①产品设计。以往的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在产品设计方面的达标率不高,以至于后期修改难度系数较高,而智能化技术则是利用遗传算法和CAD软件来设计产品数据信息,在保证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的前提下,还缩短了设计时间;②智能控制。电子工程中的智能化技术实际就是实现远程化控制及无人控制,智能化技术控制可以完成多种复杂种类的操作,消除人工失误现象,保证了产品高质量及高效率,为电子工程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以智能化电梯为例,其原理是将电梯控制器与门禁对讲系统的总线连接起来,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输出器会发出信号,并将这个信号连接电梯中的按钮,实现电梯智能化控制;③诊断故障。电子工程自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系统故障,以往的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不能准确诊断这些故障,这就导致电子工程的系统不够完善。而在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凭借系统神经网、专家系统来诊断这些故障,甚至精准到具置,有利于系统障碍及时解决,推动电子工程系统的发展。
3 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技术中的发展
3.1 技术性能发展
电子工程智能化要求技术性能向高校发展,在电子工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基本表示精度与速度,并采用具有高速的CPU芯片及配套控制系统改善电子工程电力系统的动静态特征,达到提高系统速度及生产效率的目的。
3.2 技术体系结构发展
电子工程智能化技术体系发展方向是集成化,运用CPU高性能芯片,可以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速度,并运用LED显示器提高系统显示器质量。LED是高技术含量显示器,携带方便,通过大尺寸显示屏显示大量信息。除此之外,在电子工程智能化技术中为提高产品流水线的性能、降低成本,还会运用封装和互联技术;其次,为实现电子工程系统竞争的集成化和标准化,可以按照系统功能要求定制相应的电子功能智能化体系结构模块,构建多层次数控系统。
4 总结
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智能化技术是一项通过人类对自身感知、行为、思维能力的分析不断改善的智能技术。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往电子工程传统的自动化控制达不到现代产品质量与效率的标准,而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子工程可以简化工程设计,提高电子工程生产量,降低产品成本及人力成本,所有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具有必然性。
参考文献:
[1]费利波.基于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运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6(06):90.
[2]王艳霞.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03):130-131+146.
[3]徐继昌.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6):73.
篇5
[关键词]机械工程 智能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158-01
引文
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工程也进入了智能化,智能化就是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产品、技术和管理的智能化发展,然而智能化也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科技改变未来,智能化也慢慢的渗透到各领域中,成为了机械工程的发展方向。目前,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但影响着中国人民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还为人们和生活提供便利,所以对其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机械工程智能化目前的发展现状
原来,由于技术和信息限制,一些工程机械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智能化的发展,还是在以传统的制造模式为基础的,所以,在现阶段,我国的政府和相关部门由于对机械工程的重视,将智能化作为发展目标,开始对国外发达国家的机械工程技术进行学习,以他们成功的经验做参考,融入我国的技术理念,对机械工程企业的技术,管理,行业结构的等进行创新,从而使我国的机械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随着我国机械市场的扩大,而且由于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机械工程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所以我们也应改变传统模式,寻求可以作为支撑的企业,让企业和工业相结合,从而通过智能化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言而总之,集中生产并智能化的满足客户要求就必须使得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上做到智能化,但是智能化的在实现智能化方面仍有许多困难和挑战,但许多公司在支持国家产业政策和信息技术上,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且随着技术的成熟,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对产品进行开发,使得产品开发技术方面实现智能化发展,从而让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终还是做走向正轨,并排除万难。
2.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方向
2.1 具有智能科技,丰富,完善和提升公司的信息技术和网络
在以“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的整体战略举措现代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为宗旨开展了“十五”计划和十五届五中全会。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充分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热潮,企业可以采取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事物的状态信息的特性,信号,数据,指令,程序,消息和情报,实质上,信息是知识智慧的精髓,IT 是信息收集,识别,转换,存储,传输,显示等各种处理技术。知识处理技术是智能技术。即,信息技术是智能技术,智能化方便的处理数据方面的东西,以实现我们处理简单的技术,将此称为智能技术。使用智能技术,以丰富,完善和提高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具体措施和对策有以下几点。
2.1.1企业的领导者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生产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创新,确保质量好,速度快,成本低,清洁并高效的生产。
2.1.2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开发并利用反映的信息资源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2.1.3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管理体系,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的M R P Ⅱ,ER P,推动供应链,推动网络,网络物流,电子商务,动态联盟等技术的发展。
2.1.4建立商业智能研发机构,利用智能C A D ,网络协同设计,智能数据库技术来设计和开发新产品,逐步实现智能集成的C A D / C A PP / C A M 的基础上的方向的发展。
2.1.5建立人 - 机结合的现代化的智能制造系统,采用先进的制造模式,具有“以人为本”,即人的智力为基础,使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相结合的生产体系。基于车间,车间阶段构建智能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
2.1.6建立一个开放的可重构智能系统。基础制造装备不能完全更新与产品的变化,但组成方案及加工设备,有可能遵循的路线调度的品种,数量,产品智能可重构技术的数量是关键技术。
2.2 产品智能化
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多样化,智能化,增加了需求,从传统的劳动生产到生产工艺,不断创新的需求推动企业在机械工程方面需求的发展趋势。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智能产品可以有多种的人类大脑的分析功能,例如远程控制,定时控制,共同控制功能。
至于机械工程产品的不同区域,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对外界信号的感知,分析,在产品上安装控制器,可以模拟人类大脑的分析,判断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处理,以实现智能产品。工程机械智能化产品通常包括几个工具:分布式控制系统,数码显示管+ SC M+ 电子电路可以实现分级控制,灵活的配置,智能化管理的结果。
2.3.对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关注与应用
现代技术的一个特点是从基础科学转化为技术,时间变短,从技术到工业应用几乎同步。相关信息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技术是智能科学。目前,分布式计算和人工智能结合分布式人工智能的形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布式人工智能有两个研究领域,即分布式问题求解和多智能体系统,前者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多个知识共享的模块或节点之间划分一个特殊问题的合作,采用“自上而下”的解决方案要解决这个问题,后者主要研究一组自治,一个“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以解决问题的情报人员之间的协调行为。显示了分布式人工智能两种方法,知识资源是为了在这个智能技术企业对产品的进行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与应用,软件获得如此快的速度来完成既定的任务处理,特别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采用上述公司的D PS和M A S技术,企业级产品,制造质量,成本和管理后,正在迅速地进行改进,并在这些领域做出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在全球经济竞争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工程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机械工程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纪元,并且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前景广阔,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在制定和实施措施过程中出现的智能机械工程发展的问题,重视智能化的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且能够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创新技术,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和生产需求生活,确保智能化工程机械的未来发展顺利,同时这对于对企业来说也是重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要求企业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从而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应对各种机遇挑战。
参考文献
[1] 冯朝朝,韩志婷,张志义,等.煤矿固体废物―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J]. 煤炭技术,2010,29(8):5-7.
[2] 袁晓露,李北星,崔巩,等.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及机理分析[J]. 混凝土, 2009 (12): 43-44.
[3] 李国杰.我国信息领域应重视的几个问题[N].科学时报,2011-03-15.
篇6
1.1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智能化控制方面的运用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方面的运用主要是体现在智能化,而这种智能化主要有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这三种控制方式,这些控制方式的智能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远程性、不需要人员控制性、以及自主性和高效率性,这种智能化带来的优势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运用越来越广泛,对运用于其他的领域有着一定的基础性作用。
1.2智能化设计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的设计的优化
在电气工程之中会设计一些像电力、电路状况等一些其他方面的情况,传统的电气工程的设计是通过工作人员的实验以及改进来进行的,对于一些具体的情况有时是无法及时考虑或者对于一些复杂的困难是无法及时进行解决的,而智能化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的设计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为的设计对于设计人员及其他的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对于一些繁琐的情况必须考虑进去,所以设计者必须对于那些设计知识以及相关的知识必须是非常的熟悉以及能够很好的运用的,而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设计者可以通过相关的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进行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的设计,这一方面增加了设计数据的精确性同时也增加了设计的多面性,对于一些复杂性的问题能够很好的给予解决。
1.3智能化技术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故障的诊断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之中,发生的一系列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如数据问题,设备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的不确定性的因素,人工对于电气工程系统的故障的诊断是很复杂的,也很麻烦的,是需要对于工作人员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对于问题的查找也不是那么精确,同时也不是特别的简单,人工的检测的效率是相对比较低的,而智能化技术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故障检测相对来说是比较方面,效率比较高的,同时智能化对于故障检测可以设定定时检测,将故障发生率降到最低。
2结语
篇7
1.1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的目的是实现机器智能化发展,通过采用人工研究得出的方法与技术,从而扩大人工的生产能力,推动产业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时俱进。
1.2智能化技术的理论基础
目前,智能化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精密传感器、计算机、GPS定位技术等高科技信息工具中。其理论基础最先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提出并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应用。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延伸、扩展以及模拟相关人工作业,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工作质量。
1.3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特点
智能化技术拥有完善的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通过使用智能化技术能够简化电气工程的控制系统,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实现了控制器的无人化超控,减少了人力资本的投入;实现了数据一致性的标准,能够快速地进行评估工作。
二、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化工程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已逐步应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工作当中。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其应用领域不断延伸,目前主要应用于计算机技术中,通过智能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巧妙结合,在信息传递、提高工作质量、改善工作环境以及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巨大作用。当下的智能化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它为世界带来的惊喜仍需展望。
三、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1、神经网络系统。神经网络系统由定子电流经过电气动态参数进行辨别控制和转子速度辨别经过机电系统参数两个方面构成。在神经网络系统中,反向学习算法被作为经常使用的方法,在其前馈性的特点之下进行高效运转,对于控速度、负载转矩以及时间控制上都有良好的效果。
2、模糊逻辑控制系统。目前,我们所说的模糊逻辑控制系统有效的代替了之前的PID控制器,模糊逻辑控制系统通过其知识库能够有效的进行推理决策,实现控制目标。模糊化的形式大多由多种函数表现形式构成,是进行模糊逻辑系统的重要方法。
3、故障诊断及优化设计。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故障诊断的效率性,由于电气设施故障本身具有复杂性、隐蔽性、波动大等特点,其诊断效率较低。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使诊断过程快速有效。对于电气产品的设计领域来说,其内容广、工序复杂、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导致电气产品涉及领域存在较大困难性。智能化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电气产品的技术含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同时还缩短了产品设计的时间,推动了电气工程的发展。
四、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1、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中的性能发展方向。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中的性能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了其三高特征,即高速度、高精度、高效化,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中这是其发展关键的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技术主要是指在进行自动化工作时,所采用的智能系统带有较高的智能化功能,这种功能有效地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从而实现系统的有效改善;另一方面,就是其柔性化。柔性化主要表现在其群控系统和数控系统的柔性化。通过采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发挥控制系统的作用,在提高其具体要求的同时,有效监控其信息流和物流的动态变化。
2、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中的功能发展方向。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中的功能发展方向主要包括用户截面图形化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使用用户截面图形化方便了用户操作,同时也实现了对三维立体图形、模拟图形等动态图形的有效追踪;科学计算的可视化实现了对数据应用的高处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结语
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技术
一、智能化技术简介
智能化技术出现于20世纪中旬,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全面的技术。智能化技术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计算机技术、心理学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数学逻辑技术能,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编程技术以及控制理论,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并结合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自控技术、电机技术等,模仿人类等的行为或者思维方式,来实现对技术的控制。究其根本,智能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对由技术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回馈,形成人们所需要的结果。
二、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
1、对机器故障进行自动化的检测
电力能源在传输上具有很高的要求,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也有很高的标准。因为电力设备的周期性较强,因此,很多的电力设备在长期的使用状态下会出现性能下降、老化的现象,在日常保养维护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设备在出现故障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需要换新的设备,从而增加成本。
2、智能化控制系统
智能化控制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由英国大学所研发的模糊逻辑控制技术,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的发展取代了传统的PID控制器,并通过灵活地数字控制系统实现其对控制对象的有效控制。当前,运用得较为广泛的是S型和M型的模糊控制器,不论哪种控制器,都具有相应的数据库,并被称为模糊数据库集。假设模糊数集为F与K,那么iks为F,在这种情况下,Y是K,那么W=(fY,K),这是S型的控制器计算方法。而M型控制器则主要应用于知识库以及模糊化过程,其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是模糊化,在进行智能化技术控制的过程中,通过模糊化控制,模拟人类的行为,并以人类的思维方式为前提,进行行为的推测,并作出相应的行为;而知识库则主要由数据库以及语言行为控制库来组成,统称为规则库,规则库有自己的控制模式与控制方法,通过使用神经网络推理控制器以及模糊数据逻辑控制器,对控制对象的行为进行分析与预测,并结合相关专家的知识,最终通过数字表现在智能化技术中,并通过一定的行为表达出来。模糊逻辑控制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函数图像与计算方式来实现的,通过对变量的测量与计算,实现对对象的控制,其中模糊化技术应用于数字化,而规则推理则应用于量化管理。
3、对电气工程的产品设计进行优化
电气工程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对所需要的产品较为繁琐。从我国的电气工程实际来看,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电气的产品设计还是以理论和经验结合实现的,没有一定的技术支持,造成工作的效率不高、产品设计不规范,增加了工作难度。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根据电气工程实际操作当中遇到的状况,对所需的产品规格进行精确的计算确定,从而有效提高电气工程的工程效率。
4、光互联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现阶段智能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电力工程建设中,光互联技术就是基于智能技术发展而成,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实现三维网络、互联数大、互联密度高以及无接触互联等多项优势性能,对促进我国电力工程领域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电力工程建设中一般都会将光互联技术运用到机电控制系统中,同时也会将光互联技术运用到自动控制系统中,并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集成度的有效提升,可以帮助电力企业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和使用中的有效监管,而且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受到平面或应电容性负载量等多方面的限制,而且其抗干扰性能远远优于其他技术,这对加强电力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实用性与便捷性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基于智能技术的光互联技术现已被广泛运用到电力工程的各个环节中。
5、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5.1 神经网络系统应用
这种系统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被研发,到现在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实现了许多突破和飞越。它具有模型结构,并能够进行运算。神经网络之所以应用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具备非线性特性,并能够对一些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②能够将大量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组成神经网络,上面储存信息;根据这行信息,可以进行靠权值调换,从而实现信息的不同维度转换。由于神经网络系统具备优越性能,所以受到电力企业的广泛关注。目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型和结构领域,同时在神经网络的算法研究等方面也有所进展。
5.2 专家控制系统应用
目前,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专家系统被广泛应用。该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如能够应用在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为系统运行提供紧急处理、控制;并能将缓慢的操作进行切换,使其加速;还能将出现的运行故障进行隔离,单独处理。另外,该系统能够实现电力运行自动化,减少其运行荷载,并能偶进行静态及动态分析,提高电力运行效率。目前,出于适应电力系统运行要求,专家系统被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与你运行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创新性,同时具有浅层的知识,使得对电力运行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不能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此外,该系统不能提高提供学习机构,从而对出现的复杂问题,不能深层挖掘机解决。
5.3 模糊控制理论应用
模糊理论是在语言变量和模糊推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能够推理的智能技术。该技术具有最显著的特点,即能够将人的决策过程进行模拟,从而被应用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模糊理论运用在电力系统中,将输入的电力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推导,通过糊涂控制的形式被输出,输出结果具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模糊化、模糊推理及判决。目前,随着电力系统运行规模不断扩大,运行环节不断增加,模糊理论也引入其中,极大提高了运行准确性。这种理论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够对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确定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还能够对一些噪音造成的运行故障给予解决。②专家语言通过模糊理论处理之后,将和认为表达方式一样,从而提高了表达和抽样的可行性。③能够对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如,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会出现网络拓扑图或者环境因素发生变化,这时,应用模糊理论,便能得到有熊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电气工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电气工程自动化程度对于电气工程的效率及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过程中,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自动化程度,保证电气行业的迅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刚.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9).
篇9
1智能技术概述
人工智能技术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主要是指将计算机作为基础,综合生物学、自动化及语言学等多项内容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学科。人工智能理论通过对人类进行模仿、智力延伸,帮助人们完成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工作。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至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将二者有机整合,不仅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成本。智能技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多优势,如突破时空限制,将计算机编程与自动化工作整合,实现对工程运行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监管人员能够随时观察到技术运行实际状况,为工程管理工作提供一定支持。此外,该项技术还具有设计简单、一致性、且难度低等特点。
2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2.1操作更多任务
在智能技术支持下,控制系统能够适应多样化、复杂化操作任务,满足具体工作需要,保障整个操作系统稳定、有序运行。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操作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低,能够让人员更好地掌握整个操作流程,控制整个系统,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确保系统有效运行,从而提高电子产品生产质量。传统操作系统缺少智能技术的优势及特点,难以实现对多个对象的有效控制,常常会增加操作难度,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
2.2优化产品设计
电气机械设计作为电子工程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受到其设计复杂性特点的影响,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拥有精湛的操作技术。传统电子产品设计过程中,往往是设计师结合自身经验完成设计,缺乏客观性,且难以保障设计出电子产品的实用性。而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机整合,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设计方式存在的弊端,设计师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对产品各方面参数等进行全面、系统化分析和研究,为自身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帮助下,能够及时对产品进行检测和试验,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减少预定产品设计与开发时间,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CAD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遗传算法与专业系统的应用,直接优化了电气产品设计遗传算法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方法,即便应对大量数据,也能够提高计算精确度,另外在其他环节中的应用,也能够充分证明遗传算法在电子工程生产中在具体应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3有效排除故障
在故障诊断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高诊断效果。传统控制系统的技术诊断效果不尽人意,难以准确定位故障所在之处,而电子产品故障具有非线性、不确定等特点,同时,故障之间存在很多必然联系,难以通过传统方法来判断,为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对故障进行诊断,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对故障进行精确定位,为工作人员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提供方便和支持。
3智能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1应用领域日渐扩大
目前,电子工程自动化智能技术在产品优化、故障检修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工程行业快速发展,还需要丰富该项技术的应用,扩大其应用范围,加大对计算机编程工作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提高整个电子工程行业的工作效率。另外,扩大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不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为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3.2智能技术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电子工程自动化智能技术应用范围较小,且很多应用领域尚存在很多问题,致使整个技术应用效果并不显著。日后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产品优化及故障诊断等问题将会得到更多关注,通过及时寻找程序中的不合理要素,优化和完善技术,智能技术应用水平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4结论
篇10
关键词:工程机械;后服务市场;设备租赁;物联网
1工程机械后市场定义及发展现状
后市场的概念,原本是汽车市场的常用说法,近些年逐步被应用到工程机械领域。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定义,即在工程机械设备销售后的一切商业行为的总合。主要包括工程机械租赁,二手机交易,零配件供应,修理和现场服务,技术资料提供,技术人员培训等。到2018年底,工程机械设备的保有量在750万-1000万台套。2018到2019这两年,工程机械租赁每年大约有2万亿人民币的需求,二手机交易额每年大约有4000亿人民币,零部件供应每年约在3000亿人民币[1]。这些数据,都是来自各种机构及企业的估计值,其原因是工程机械涉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和提供及售后服务,包括各行业和领域数千万的从业者,情况多变复杂,尤其施工现场发生的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因此,工程机械后市场巨大的板块内部是如何相互运作和关联的,系统和准确的表达和描述很不容易,完全数据化的定量分析更为困难。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将会以完整覆盖全方面的方式发展,后市场将会为工程机械行业从业者提供配件、租赁、二手设备、金融、维修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将互联网+工程机械后市场完美融合,大幅降低从业者运营成本,优化交易结构,提高经营效益。
2工程机械后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
工程机械后服务市场也面临着诸多痛点,比如维修服务达不到用户的需求,设备安全监管不到位,租赁市场运营不完善,没有统一全面的服务中心,全国各地机械从业者各自为站,不能及时整合资源,交易结构落后,机械产品价格恶性竞争等等失衡原因。
3新技术、新方案在工程机械后服务市场的应用
随着近些年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案应用到了工程机械的后服务市场中,分别在设备物联、安全监控、优化运营、服务生态四个方面得到体现。
3.1设备物联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工程机械连接到物联网平台,能够设备定位,轨迹回放等基于GIS系统的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将安装在工程机械上的物联终端与设备控制系统打通,实现设备数据的上传和下发,在物联平台上进一步实现设备开工提醒,实时和历史工况查询,设备故障告警,设备保养提醒等查询功能,以及物联平台远程下发锁机和解锁机的指令,为设备机主提供资产保全的手段。通过设备物联技术,帮助客户解决了安全事故频发、运营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等管理痛点。通过故障预警、保养提醒等远程运维服务以及人员操作行为监控,有效的延长了设备寿命,在降低维修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因设备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通过快速、智能的设备调度和科学的人员排班,显著延长了设备有效工作时长。通过监控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改善操作习惯,杜绝偷油偷料行为,帮助客户大大降低了燃油成本。
3.2安全监控
国务院颁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可控的安全生产环境。[4]建筑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具备设备实时监控和安全限位制动等功能。系统是通过在现场建筑起重机安装智能终端和传感装置,通过远程高速无线传输,对建筑起重机的载重、高度、幅度、力矩、回转角度及风速等参数数据记录、报警、控制,实现建筑起重机运行实时动态的远程监控、全过程监控,当建筑起重机运行有违章行为时,系统能自动判别并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建筑起重机司机停止违章行为。从技术手段上保障了对建筑起重机使用过程和行为的及时监管,切实防范、管控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了建筑起重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同时现场及企业管理平台也可以及时了解报警情况,采取措施避免违章作业,从而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降低工程安全事故隐患。混凝土搅拌车视频监控及安全预警系统是由车载智能终端、摄像头及安全监管平台组成。车载智能终端具备边缘计算功能,能够将摄像头拍到的司机驾驶画面进行实时处理,识别出司机分神提醒、左顾右盼、抽烟、打电话、打哈欠、长时间闭眼等危险驾驶行为,并触发终端语音报警提醒司机恢复正常驾驶操作。安全监管平台能够监控实时视频画面,调阅报警信息以及对应的抓拍图片和视频,对车辆、司机的危险驾驶告警统计,排名,使得车队管理团队能够更加精准的对驾驶习惯不良的司机进行教育和培训,有效防范混凝土搅拌行驶过程中因司机危险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3.3优化运营
工程机械租赁公司租赁业务运营管理系统,实现对人员、客户、合同、资金、设备运作状况实时管控和优化运营。提供从设备采购到财务开票一体化流程管理。满足多种租赁业务场景,如出租、报停、变更、进场、退场、转租,自动计算租赁费用,拥有完善的合同应收、对账、收款、退款、开票等功能,并将租金的计算精确到天。联合物联网,对设备实时监控管理。形成一体化的集设备监控管理、租赁业务管理系统。应对租赁单据法律有效性缺乏保障,系统引入了电子签约功能,实现签约人的电子认证,增强法律效力。针对租赁企业对无法确认客户信用信息,无法事先对有信用风险的客户进行预警,导致风险无法有效事前把控,系统使用合规的第三方信用接口,通过身份证等信息从正规渠道获取客户的信用信息,有效事前把控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