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设备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6 19:1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设备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从医疗设备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智能化医疗设备的管理系统。首先阐述粗放式设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最后明确应用效果。
[关键词]
医疗设备管理;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定位系统;数据服务子系统
医疗设备不仅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临床科室顺利完成各项医疗诊治的保障。医疗设备的管理一方面关系着其最大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对于设备本身的流失和闲置情况也将产生较大影响。当前,我国多数医院仍然存在着设备投入高、管理难度大以及维修效率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建立智能化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已成为医疗领域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1]。
1医疗设备粗放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具体问题表现在:①设备具有较高的闲置率。由于医疗设备管理以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使得管理人员难以及时获悉设备的位置和状态,从而使得部分医疗设备出现闲置,大幅降低了医疗设备的利用效率[2];②设备过量配置。为了确保或达到临床研究与医疗急救目的,出现医疗设备过量配置的情况,由此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③不同科室设备利用率有较大差异。由于不同科室在业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而不同时期的病源也具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医疗设备在某一科室中使用的比较频繁,而在其他科室中几乎很少使用的情况屡屡发生;④有效监管手段缺失。由于未对医疗设备进行强有力的监管,使得设备的闲置或是非正常流失等情况难以查证,增加了医院资产流失的同时,也对各科室的医疗诊断效果和患者的治愈工作产生了严重影响[3]。综上,有必要也必须加强对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率。就现阶段而言,医院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两种形式:①文字标签与信息系统结合的管理形式;②智能标签与PDA(可编程模拟器件)和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管理形式。两种形式的系统大都能够实现医院资产的等级、查询以及管理、维护和报废与盘点等初级管理功能,但却都无法对各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位置信息进行实时感知,此外,对于各设备资源的动态调配等也难以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这不仅影响了医疗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例如,设备突然停止运行的情况并未被医院及时获知,从而产生了人员的伤亡等,在大幅降低医院知名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其本身的经济负担[4]。因此,本文提出应用实时定位系统(RealTimeLocationSystems,RTLS)改善现有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式,真正实现对医疗设备智能和高效的管理。
2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构成
本文所提出的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室内实时定位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其主要由以无线个域网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的RTLS子系统以及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子系统3部分共同构成。
2.1基于ZigBee/RFID的RTLS子系统
基于无线个域网(ZigBee)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实时定位系统主要由医疗设备标签、信号接受以及通信网关和激励器等相关部分构成,通过借助无线个域网中自组网络的特性,能够构建其无线传感网络(WSN)[5]。同时,再通过借助个域网中的芯片定位引擎与RFID辅助的定位功能,即可帮助医院实现对相关医疗设备标签的房间级定位与双向通信的功能。(1)在医疗设备标签方面,其主要由ZigBee与RFID两类模块共同构成,而作为RTLS系统的核心,医疗设备标签则能够利用自身携带的定位引擎,以设备标签周边信号接收器中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强度为依据,对设备所处的位置进行计算和判断[6]。此外,标签还能够对设备的编号、名称、类别以及生产日期、保修日期和使用状态与科室等各类信息进行精确获取,从而为设备的高效利用提供良好的保障。(2)在信号接收器方面,作为ZigBee/RFID/RTLS系统的射频接收部分,其通常被固定在系统的天花板上,且能够对相应范围内设备标签所发出的信号进行接收,在无线网络的协助下,将信号传输至通信网关,从而为医疗设备标签的定位提供有效的参考节点。(3)RTLS系统的激励器主要被安置在受控区域的各个出口周围,且始终保持着射频信号的发射状态,当装有标签的医疗设备进入到某个出口周围激励器的发射区域时,设备标签便会对射频信号进行自动接收,同时,将警报信息发送至数据服务子系统。最后,通信网关将无线个域网中的无线传感网络同医院内部的局域网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设备标签信息的数据采集和协议转换,同时,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上传至数据服务子系统。
2.2数据服务子系统
数据服务子系统主要包括了地图服务、事件服务以及报警、报表和查询与配置服务等各类模块,其通过将上述实时定位系统所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进而将其分发到终端设备方面,从而使RTLS子系统同应用系统间得以良好衔接。(1)地图服务系统模块主要包括:①地图显示功能:通过对医疗设备标签进行定位和修正,并对当前医疗设备的状态进行采集,从而将设备的位置与状态信息显示在其所在楼层的CAD地图中,使设备管理人员及时获取设备的相关信息;②医疗设备轨迹移动的回放功能:主要负责对医疗设备的移动轨迹进行记录,并在需要时,将相关记录进行动态回放;③地图初始化功能:主要在系统进行初始化时,将建筑物的CAD地图进行导入[7]。(2)事件服务模块主要由事件对其进行定义,此外,还包括事件的订阅与暂停功能。事件既可以来自系统的内部,又可来源于系统的外部,特别是临床信息系统。以“心电监护”医嘱的执行工作为例,此项工作便可定义为一类事件,而此事件能够触发改变标签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将标签设备同医嘱执行的工作人员和受监护的患者进行关联,使院方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实时了解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各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便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3)警报模块主要包括了警报的查询和设置功能,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能够按照时间、地点以及警报信息的所属类别对相关医疗设备的状态进行查询,另外,警报模块还可与医院既有的安防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同楼层出口的报警器以及保安部门的报警器和门禁系统等进行联动,从而将相关警报信息发送至预先设定好的移动终端或电子邮箱,使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安全状态进行及时查询,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医疗设备管理措施[8]。(4)报表模块可将相关医疗设备的位置和状态信息以及相应的维修信息等以报表的形式打印出来,以供设备管理人员参考和分析。
2.3应用软件子系统
应用软件子系统主要由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模块及设备资源调度管理和查询统计模块共同构成。(1)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模块。主要作用是对医院当前的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设备的位置分布情况进行实时掌握。RTLS通过借助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模块实现提醒用户设备计划维修养护时间的功能,同时,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出医疗设备所在的位置,从而为维修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维护提供便利[9]。此外,在监测到设备被非法移动时,应用软件子系统还能够发出警告信息,使设备管理人员及时做出反应,以避免设备丢失和损坏。(2)设备资源调度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床边监护仪、呼吸机、轮椅、推车、输液泵等设备进行动态调配,通过与临床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配合,使设备管理人员能够准确了解并掌握各个临床科室对相关设备的需求,并及时、准确地进行调配,进而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3)查询统计分析模块。主要用于对各类医疗设备的状态和使用情况、维护记录进行检查和分析,此外,还能够对医疗设备监测和调度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增强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的科学性。
3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和结论
以省中心医院为例,该院在应用系统的2年时间内,在医院总务处设备管理人员大量减员的状况下,被动应急处置率下降近80%,应急处置速度及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使得该院具备精力完成改造任务近82项,改造金额980万元。同时,该院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已经完成三期升级改造工程,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涵盖医院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10栋,机房、泵房共20余处,应用效果中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①借助该管理系统,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所处位置以及保养和维护情况进行实时感知;通过系统的告警,进而准确判断出设备故障的原因,为设备的维修人员提供了较大的便利;②RTLS通过同临床信息系统进行协调和配合,实现了对临床科室设备需求以及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快速、准确感知的功能。同时,也大幅提高了设备定位和调配的速度,有效提高了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③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可视化监控与动态调度有效降低了医疗设备的流失率和闲置率,此外,在引入RTLS后,各类医疗设备的故障大都能够得到及时、迅速且准确的处理,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④该系统可实现对传感网络覆盖范围内,各医疗设备的使用成本和收益情况进行准确测量和统计,从而为单机成本核算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10]。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管理的被动局面,有效改善了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未来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李涛 阎宗海 元追 单位:武警甘肃省总队医院医工科
[参考文献]
[1]李巍,唐剑飞,张鹏,等.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4,(6):56-59.
[2]刘宇静,李珺,郑嘉羽.射频识别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上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4,(7):57-59.
[3]王鲁,韩晗,王希霖.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装备,2010,(11):9-11.
[4]杨晓鹏.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研究[J].河南科技,2011,(16):40-41.
[5]林洋,诸强,高敏,等.基于RFID的医疗设备使用状态检测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6):88-91.
[6]许盛.浅析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80.
[7]刘灼涛.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卫生产业,2015,(3):96-97.
[8]周云,陈兴新,李文侠.基于网络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4):33-35.
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
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支撑其运行的机电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成功以后,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要更加慎重,在实际的管理中,由于实际情况不同,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高速公路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1通信网络的作用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分布于高速公路的周围,分布较为广泛,因此管理较为困难,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智能可视化管理,才能进一步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实效。高速公路机电管理过程中,以网络为支撑形成管理的基础,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基本条件,通信网网络存在的基本作用是传输信息、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是展开智能化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保证网络的通畅和稳定,才能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以完善的通信网络为基础,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建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网络信息库,通过信息的传送、储存、分析等,可以有效控制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运行,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清楚的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对于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可以解决很多机电设备的实际问题,保证机电设备的良好运行,从而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的效率,促进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变革。
2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的应用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要实现智能化管理,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化设备为基本载体,在系统功能的协调下,在其他系统集成设备的共同协作下完成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从而减少人工的投入,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
2.1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现方式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以通信技术为基础,对机电设备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管理,保证机电设备和智能化设备相吻合,实现机电设备和通信设备的协同运作,确保基础技术的运行顺利。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对通信协议和机电设备接口进行管理而实现的,在对两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减少了通信协议和机电设备不相适应的问题,从而提升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工作的效率,也进一步的促进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由于高速公路分布广,路程长,机电设备分布于不同的高速公路路段周围,且设备数量庞大,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且工程量大,极耗时间,管理效率极差,要想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就要运用智能化设备,通过对通信协议和机电设备接口的共同管理,降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难度,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考虑到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变化因素,考虑到环境的变化,考虑到设备的整体状况,然后依序开展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2.2智能化机电设备的功能
高速公路智能化机电设备的功能十分强大,以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其具有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系统功能,各项不同的功能协同工作,提升高速公路智能化设备的管理效率。机电设备职能化管理系统要对机电设备进行远程操纵和控制,通过全天候的监测,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际状况,掌握高速公路实际存在的问题,为高速工作设备管理者提供基本的工作依据,并根据高速公路的设备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落实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同时智能化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还具有信息传送的功能,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进行设备信息的传送和储存以及管理,而后期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的可以参观的数据。高速公路智能化机电设备系统还具有警报预警、成像、定位功能、可视化监管等功能,通过预警功能和信息收集功能的融合管理,可以及时的了解到设备的问题,并通过定位系统和信息传送功能的协作,可以使得设备管理者了解到问题设备的具置,从而实现精准化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高效的解决机电设备中的问题,从而解决机电设备中的隐患,促进机电设备的高效运行。
2.3系统组成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系统由多个集成系统所组成,不同系统实现不同的设备管理功能,不同系统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智能化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由水电控制系统、灯光控制系统、信息传送系统、成像系统等组成。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电力设备的控制主要是依靠二级系统来实现的,以信息收集系统为机电,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科学化管控,从而实现机电设备的运行,为高速公路的运行提供基本的发展条件。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由多个集成系统所组成,不同系统发挥不同的功能,最终在多个功能的共同协作下,完成智能化的机电设备的运行,从而提升机电设备管理的效率。
3智能化系统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化机电设备具有极大的运行优势,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其应用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减少了很多管理阻碍,极大的提升了管理的效率,提升了高速公路的运行效果。高速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在实际的建设和管理中,工程量巨大,机电设备是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只有进行科学的管理,结合信息化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才能进一步的减少的管理工作中的阻碍,提供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
3.1有效的缩短设备维护的时间
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运用智能化系统,可以大大的缩短机电设备的维护时间,提供管理工作的效率,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中,需要依靠人力去排查设备故障,进而才能安排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投身到设备故障排查中,耗时耗力,工作效率极低。应用智能化系统,能够缩短电力设备的维修反应时间,帮助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快速的获取设备信息,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而快速的作出决断,制定设备的维修方案,从而大大的减少了设备的运维时间,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快速的了解设备情况,同时工作人员可以精准的了解到设备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升设备运维的精确度,减少管理工作中的误差。另外,在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机电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检测,可以大大的减少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高效的处理设备故障。
3.2降低成本
使用传统技术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成本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巨大,给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压力,运用智能化系统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可以快速的对机电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和搜集,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和储存,应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快速的分析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整体情况,使得管理者可以快速的了解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收集信息,大大的降低了管理的成本。且通过信息系统所输出的信息,其精准度高,误差小,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信息源,为工作的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从而减少了工作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节省了支出,实现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高效管理。
3.3实现信息的高效收集
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信息收集十分重要,由于机电设备的分布十分广泛,其管理难度十分大,利用传统的信息收集方法收集信息,效率极低,且耗时耗精力,信息的质量也难以把控,如果信息收集有误,可能要重新进行收集,从而进一步的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高速公路信机电设备的管理可以为设备管理者提供精准的信息数据,通过信息收集系统对信息的收集、归纳、整合、分析,可以进一步的得到更为系统的设备信息,同时,利用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对机电设备全天候的监控,实现对机电设备的可视化管理,为设备管理者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信息数据采集设备,管理者可以全面的了解设备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无障碍的传送,可以将信息传送给领导层,进而落实设备管理方案,然后根据设备管理方案依序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只有进一步的加强管理的质量和效果,才能保证高速公路顺利运行,应用智能化系统进行机电设备的监管,可以降低设备管理的难度,提升设备管理的效率,从而进一步的促进高速公路机电智能化系统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能选,刘娜,张润等.关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探讨[J].人民交通,2020(7):83-83.
[2]李能选,刘娜,张润等.关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探讨[J].驾驶园,2020,000(007):83.
篇3
关键词:物联网;消防;装备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以RFID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本文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装备管理系统,将物联网技术成果在部队装备管理中充分应用,实现装备管理信息化、动态化、精确化。
1.建设目标
以服务提升战斗力生成为核心目标,建立装备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围绕装备入库、领用、检查、维修、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实行信息化管理,装备管理更加科学、正规、高效和快捷。
2.硬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消防装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硬件主要由RFID标签、固定式读写器、手持式读写器、服务器、个人电脑等组成,通过网络实现相互连接和数据交换。硬件构架如图1所示。
下面重点介绍系统中RFID电子标签、固定式及手持式读写器3种核心硬件:
2.1 电子标签
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系统采用了高频的可读写电子标签。系统选用了RW-T737型双频防盗标签,标签具有64位唯一ID号,识别距离在120m内可以自动调节,工作温度在零下40℃至零上85℃,防雷防水防冲击,内置防拆报警功能,抗高强度振动,抗金属性强、抗干扰性强,标签可粘贴、缝合或挂扣在器材装备上。
2.2 固定式读写器
固定式读写器设置在器材库房和车库出入口,实时侦测车辆、人员及装备出入熳刺,选用型号为RW-R902,其识别最大距离80m,识别速度200km/h,能同时识别200张以上的标签,方向性特别好,无须接触,无须精确找准方向,工作功率为毫瓦级,能耗低。可WiFi接入无线网络,减少室内布线。
2.3 手持式读写器
手持式读写器作为固定读写器的补充,灵活应用在单件装备应用登记和战场装备盘点上,可实现快速寻箱、手动出入库、自动盘点和自动同步等功能。内置大容量电池,工作时间长,可识别距离在200m以内,可同时识别500张以上的电子标签,方向性特别好,无须接触,无须精确找准方向,具有WiFi和4G网络传输功能,适合在android系统平台的标准软件接口下使用。
3.软件系统设计
智能化装备管理系统是基于.NET框架,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平台,采用B/S体系结构,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对后台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为实时采集4G回传数据,系统部署在互联网。可通过PC端浏览器或手机端APP访问、使用本系统。
3.1 系统架构
基于RFID技术的装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由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和数据库三大部分构成,可将整个系统看成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界面层组成,层与层之间的信息传递由其各自内部接口负责。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3.2 功能设计
装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装备登记、装备状态、装备查询、装备调度、装备领用、信息提醒、智能盘点和维修跟踪8项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一个功能一个模块。
装备登记模块:实现装备和RFID芯片绑定登记,一个芯片绑定一件装备,以芯片的自动感知实现装备信息化。芯片损坏时,需在此模块解除绑定并重新绑定完好芯片。
装备状态模块:显示装备处于在库、出库、待出库、使用、维修、保养、报废等实时状态。
装备查询模块:分按单位、按库室、按车辆、按类别、按品名、按状态查询装备数量、位置信息。
装备调度模块:分总、支、大中队三级,实现装备按预案一键式跨单位跨区域装备调度,调用百度、高德地图软件等导航功能,为科学调度提供辅助决策。
装备领用模块:包括装备日常训练、作战领用登记和紧急出库补登记,记录装备使用频率、次数。
信息提醒模块:包括异常出库提醒、保养提醒、维修提醒和补装提醒。
智能盘点模块:按日、周、月、年周期自动盘点装备库存状况和装备使用统计,依托大数据分析,为部队装备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维修跟踪模块:包含维修申请审批、维修告知、维修记录、快递查询、售后评价等子功能。
4.总结与展望
本文以某消防中队装备智能化系统建设试点任务,结合基层消防部队战备、训练、作战时对装备正规、快捷和安全的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装备智能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研究了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系统建设使用后,可有效满足部队器材装备管理的现实需求,使装备管理从调度、使用、检查、保养、维修和报废各个环节均实现了信息化,使整个装备管理流程更加科学、务实和高效。
下一步,将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系统运行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分析和比对,查找装备管理的薄弱环节,掌握部队装备使用的真实状况和需求预测,为装备建设提供扎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决策辅助,这也是当前消防部队需要解决和全力攻坚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谭林,李胜广,王俊修,等.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基于物联网的警用装备智能管理系统[J].警察技术,2012(5):58-64.
篇4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设备管理 对策
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一般把持着国家关键性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石油化工企业为例,化工行业主要将自然界物质经过理化处理后得到具有实际效用和附加价值的产品,石油化工产业属于高危行业,化工设备安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以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如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传输,超高功率交流电经过高压电网输送至变电站,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的供电安全,而国有通信企业则把握着国民的基本信息资料,因此国有企业的设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产品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轻则损失财产,重则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保障设备的正确安装和安全使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设备的安全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有序,促进国有企业的正常稳定发展。
一、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意义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设备维护本身,也是对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生产设备是国有企业正常运营的硬件基础,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我国国有企业集成了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且生产规模较大,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营不仅关系到产品供应,更直接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与作用重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以及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一)企业经济效益
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而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可以保证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有利于企业高效生产。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设备日常维护、设备检修、设备更换、设备引进等,而设备维护与检修则是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应该将设备维护与检修日常化,减少设备劳损,最大限度地提升设备工作寿命。一方面,机械设备本身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其价值越高,企业的价值资源越高;另一方面,对于生产型国有企业而言,设备的工作性能与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具有直接联系,应该通过设备引进,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纳入国有企业生产中,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设备故障率,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企业正常生产。
(二)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完善可以帮助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还会涉及企业资产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企业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涉及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产品营销多个环节,而这些环节之间又存在着一定联系。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将有效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也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也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机械设备引入、装备、改造、维修等过程均存在安全隐患,设备安全隐患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可能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维持设备正常运转,也是为了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传统的设备管理体系采取被动式的检修模式,只有在设备出现问题后才会采取维护措施,不能主动检测安全隐患,且缺少事后评估机制,不能跟踪设备维护后的情况。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属于主动式管理,通过对以往维修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设备存在的隐患,警示管理人员及时处理。除此之外,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可以评估隐患等级,并对维护后的质量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减少设备安全隐患,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二、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现状
通过企业同行的交流、走访调研上海、北京、江苏、湖北等部分国企的设备管理现状,可以挖掘出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缺陷与问题,主要包括设备老化问题、设备利用问题、管理体系问题、日常管理问题等。其中,设备老化问题属于企业设备引进的漏洞,很多企业对设备工作寿命的认识程度不够,很多超过工作年限的设备未及时淘汰;设备利用问题是设备管理过程中的缺陷,管理人员不能根据设备运转情况制定工作任务,导致设备闲置,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管理体系问题体现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标准制定不严格等方面;日常管理问题集中在维护人员职能缺位,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下面将详细阐述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设备老化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产线建设年限跨度较大,很多传统行业的产线规划设计的年代比较久远,受到经济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的产线规划设计标准不高。以部分国有电站为例,很多水力发电站的单机流量小、台数多,不但大大增加了管理维护难度,也造成了能源消耗。同时,很多国有企业设备的电气化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现行的标准,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未及时淘汰,设备已经较长时间未更新。除此之外,部分国有企业设备在规划设计时缺乏前瞻性,忽视了未来生产的需求,设备本身的二次开发性不强。另外,部分国有企业在设计设备时并未充分进行需求调查,以至于设备设计不合理,直接导致设备故障率增高,设备老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设备利用问题
设备保障机制是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反映出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设备保障机制不仅仅关注设备正常运行的效率,同时必须注重设备的利用率,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建设年限较早,而且很多设备运行已经超过使用年限,很多设备缺少必要维护,直接导致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从目前国内企业不完全统计资料来看,设备综合效率总体都在50%~60%左右,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85%)。除此之外,很多国有企业的空置率较高,设备空置的原因是设备管理信息不健全,维护后的设备未及时通报给生产部门,导致设备不能及时恢复生产,设备空置不仅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更增加了设备管理的成本。
(三)管理体系问题
经过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体系缺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多数国有企业随着企业改革及编制调整,包括自然减员,其设备管理部门要么与其他部门合并,要么人数锐减。同时,各企业也广泛存在着“重生产、轻设备”的现象,组织机构、人员得不到健全保障,实际工作很难扎实开展。二是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很多工作人员的专业资质较差,导致设备管理混乱。在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人员构成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很少,尤其缺少机电专业的专业人才,直接降低了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应急处理能力,更无法满足复杂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现代设备管理要求。三是缺乏高效的奖励机制,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体系中更多的是惩罚,缺少必要的奖励,对关键技术人才、业绩突出人员的奖励不到位,导致人才流失。
(四)日常管理问题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日常管理十分重要,主要起到排检安全隐患的作用,但很多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日常管理体制十分不健全。一方面,很多岗位的工作内容不明确,责任太模糊,管理层并未对责任进行细化,导致管理体系缺乏可行性,降低了设备运行效率,虽然国有企业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管理机制,但由于执行力不够,导致很多管理机制得不到执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不高,很多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仍然沿用经验主义管理模式,设备日常管理缺少标准化流程,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不高。
三、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模式
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模型存储管理模块、模型属性管理模块、模型运行管理模块以及模型组合模块,不同的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决策支持理论。建立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设备优化管理体系前必须对设备管理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优化目标、约束条件、随机因素以及决策条件等,优化目标包括设备安全等级、设备运行效率、设备故障率、设备生命周期等,约束条件包括现有的技术水平、人员操作能力等,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包括了人机交互模块、决策模型、模型数据库、决策模型管理模块、专家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共同构成了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
四、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对策
(一)完善标准化管理机制
对国有企业设备管理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结合生产的安全标准和生产管理中的体系建设,加强设备管理中制度建设。建设标准的设备管理体系和严格的操作流程,加强员工的设备使用规范。除了建立设备安全的管理体系外,还要建设设备检查和设备维护机制,保障设备的运行稳定和质量可靠。在生产过程中,不同行业的设备具备一定差异性,因此必须根据生产设备的特点编制管理机制。机械设备操作也具有一定相似性,实际操作单元大致相同,只要在操作单元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化流程,实现操作标准化,规范操作流程,才能有效保障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其次,过程标准化减少了人为失误和设备故障的现象,能够及时进行错误更正和设备检修,有效控制事故现场。
(二)加强全体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只有设备操作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避免生产事故,因此,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非常有必要。生产设备的运作和控制主要由一线员工进行操作,他们每天使用和操作设备,对设备的运转情况非常熟悉。一线操作人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专业素养也较差,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也没有重视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图方便偷工减料,不按照规定的流程操作设备,这大大增加了生产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督促作用,定期进行操作生产人员的安全培训,让员工认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安全管理和设备操作规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三)建立科学的设备检查规程
国有企业设备种类较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设备检查规程,部分使用周期不长的设备往往停放很长时间再直接进行生产,部分长期使用的设备缺少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设备老化或磨损严重,这一类现象容易导致设备故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国有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设备检查和定期维护,并建立详细准确的维修记录,以便后期进行责任落实到个人。在设备检修和定期维护过程中,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为设备采购、操作及维护、更新换代。从这三个设备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着手,建设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标准。在设备运作和更新换代过程中,要加强设备的跟踪处理,实现设备的动态管理。其次,对设备进行寿命评估和安全评价时,严格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生产过程的绝对安全,避免使用老化设备或安全系数低的设备进行产品生产。
(四)其他措施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设备维护、设备检修、人员配置等进行整合。因此,应该从多个层次改进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第一,提高设备管理智能化程度,加大设备管理资金投入,不断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尽量选用成熟的管理技术。第二,加强队伍建设,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平台,提高管理人员与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第三,完善日常管理,杜绝经验主义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强设备日常管理。第四,管理运营多元化,针对我国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复杂性,各地区应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采取管理措施,保证管理时效性。
五、总结
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设备管理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为国有企业生产提供硬件基础。目前,我国关于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模式的研究较少,很多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直接用于实际应用。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建立在国有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之上,符合基层设备管理的需求。除了决策支持系统外,现有的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研究方向还包括了安全要素管理、产品质量优化管理等,不同的研究方向具备各自的优缺点。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探究了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与特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冯鹭.某轻资产国企股份制改造的价值评估[D].云南大学,2015.
篇5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变电站作为连接电网和输电线路的重要装置,其工作是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通常以往的一些事故经验教训发现,很大一部分事故都发生在变电站内,所以做好变电运行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这对实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一、 智能化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分析
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框架主要包括运行管理框架、设备管理框架、信息体系框架这三个部分。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调度层、变电站层和设备层这三种,在运行过程中,变电站的电气设备会形成智能处理核心,在电网形成操作策略后,调度层的调度台会对智能电网发出具体的调度运行的指令,处理核心接收到调度指令后,会将指令分解成独立的操作步骤,在得到调度确认后,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调度人员的任务就是将操作指令发给智能化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的设备管理框架主要包括营理层和智能变电站两部分,其中设备管理方面是运行方式的基础。设备管理中心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数据采集后,能完成对辅助决策、动态监测和风险预测这三方面的建模,然后变电设备的各处理模块会自动形成建议,通过审核后就会形成最终的管理建议。管理中心会根据各部门实际需要将这些建议信息提供给需要它的部门和单位。智能化变电站的信息体系框架主要包括设备管理中心和信息工作站这两部分。设备管理中心是用于处理智能变电站事项的一个平台;信息工作站的运行关系到整个变电站的智能化操作,它通过对站内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形成局部决策。运行管理框架、设备管理框架和信息体系框架这三方面技术的综合使用,促进了变电站智能化操作的实现。
二、智能化变电站运行与维护技术
1、 明确一次设备运行维护重点
在当下的智能变电站中,依旧强调重点维护GIS 组合电气以及电子互感器等一次运行设备。对于GIS 设备,需要对其外观腐蚀、损伤、变形等进行目视检查,对其汇控箱门是否密封良好、加热器是否规范启退、继电器是否出现过热等,以及SF6 气体压力等仪表指示、异常气味和声音、电缆空洞封堵、二次线发热和松脱等进行日常检查;同时每隔一年进行螺栓紧固、静止阀复位等操作,每隔两年就地和远方操作一次很少使用的设备;每隔五年对SF6 气体水分、压力动作、罩子密封性、主回路电阻、多级插头等进行检查,以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而对于电子互感器则应做好日常运行巡检工作,包括外观、传输光缆、外绝缘等有无腐蚀、裂纹等损伤,器件连接是否松动,运行时有无异味或异常振动,关键连接点是否伴有变色、过热、跳火、锈蚀等异常,以便及时消除隐患。
2、 强化二次设备运行管理维护
根据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特点,可对下述设备加大运行管理和维护力度,一是自动和保护装置,需要密切关注装置运行状态、告警信息、MU 和GOOSE 等光纤熔接、光口闪烁等情况;运行保护装置时,严禁触摸带电部位或拔插插件或社保,不得操作固化定值、修改定制、更改通信地址、开出传动等命令,并定期检查其保护状态、定值、压板、差流等信息,以保证网络正常通信,装置可靠运行;其中智能终端、测控装置、合并单元等位置的检修压板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必须确保其单独或并行投入和退出以及故障处理等操作规范到位;二是对于合并单元,要求重点观看液晶显示屏中是否存在告警信息,合理分析合并单元工作状态、GPS 对时、采样光纤通道等情况,以此及时发现、解决异常[3];三则要加强通讯系统运行维护,其中电子设备运行、单机或主机的值班灯较为关键,并由后台稳步操控不同层序的开启与隔阂。上述维护要点有助于提高变电站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加强整定值和压板管理
随着科技与信息一体化的飞速发展, 智能变电站在一体化信息平台上, 对数字化保护装置的操控性, 显得更为便捷, 因此,要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必须加强数字化保护的定值管理, 严格各项操作, 尤其是对定值的修改和切区等操作。智能变电站中, 传统保护的功能投入和出口跳闸硬压板, 被数字化软压板所取代。装置检修硬压板, 也不再是原来的含义, 而是被赋予了新含义, 因此, 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各项操作规范与流程,都必须严格规定。
4、 继电保护校验
(1)光缆技术的数字信息传输作用。对一次设备采集到的信息就地转化为数字量, 通过光缆技术把信息传输到测控保护装置中,接着输送到后台监控系统,同时监控系统和保护装置对一次设备的监控也是通过光缆技术传输信息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IEC61850标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日益成熟并被使用,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让开关量信号直接就地转化为数字量。同时保护装置通过网络接收电子互感器的数字量信息,且对智能操作单元的开关数字量进行接收和监控,从而对智能变电站进行继电保护。
(2)数字化保护测试方法的运用。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要严格按照IEC61850标准来,主要技术设备有继电保护装置、保护测试仪等,主要测试方法有一对一测试和一对多测试,具体来说,一对一测试就是用两根光纤太网线把试验仪和一台保护装置连接起来, 按一定的时间差提供数字化模拟量并接发信息。同理,一对多测试方法就是连接多台保护装置进行测试。
5、 运行监视和故障分析
一般来说, 在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有开关位置信号、控制信号等信息需要传输。在智能变电站中,对这些信息的传输是通过光纤以太网来进行的,具体来说,就是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都是通过光纤以太网进行连接的,通过网络信息自动化操作, 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自测, 一旦有问题, 能及时发现。同时, 智能变电站把信息通过光纤以太网进行传输, 通过网络接口在网络系统中设置具有故障录波功能的设备, 不仅可以完成信息记录和监控, 而且可以直接把信息输送到后台系统中。此外,通过传感器和微机技术,完成信息的采集并独立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警报, 为设备检修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
6、 注重倒闸操作的安全管理
智能变电站的现场倒闸操作运行的相关设备要满足一定的技术条件,并具备一键式顺控(标准化)操作的功能,满足监护双机操作的条件,同时顺控操作也应当填写操作票,在顺控操作前应当进行预演,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可靠准确的运行。在执行顺控操作时,监控后台要执行规范的操作票显示功能,把每一个操作进程都显示出来, 同时也要与站端方式保持一致。操作结束后,运行人员要检查设备运行的最终状态,完成操作。若发现异常情况,就必须严禁顺控操作,并将情况上报技术管理部门。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与常规变电站的存在很大不同,作为运行单位必须加强新知识的培训,加快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才能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强, 贺洲强.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J].探讨电力安全技术,2012(5).
篇6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实验设备;智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693-02
A Study on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
SHAO Xiao-qiang,WU Jun-qiang
( Schoo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llege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then introduces RFID and RFID technology, RFID technology is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 and finally analyses the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 effect.
Key words: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equipment; intelligent management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职能。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是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场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实验室得到了跨跃式发展,实验室设备的数量和档次都有了极大的提升,那么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利用新技术加强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使其充分为教学实验、科学研究服务,就成为各高校在实验设备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目前高校实验设备管理存在的通用问题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实验设备管理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大多是采用设备卡片或纸制标签,通过手工方式管理。传统的设备标签只能表示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购期等信息,而且标签很容易脱落,几乎每年都要重新制作标签。这样会加大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依靠手工管理,效率低,容易错,设备标签更新困难,不方便使用计算机软件管理,更难做到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虽然有些高校尝试采用新的方法,但结果都不尽人意。具体问题归纳为如下几点:
1)管理手段跟不上,造成重复购置设备。学校各二级学院在购置实验设备时对所要采购的设备调研不够,对设备的功能没有进行深度了解,对整个设备的利用率没有充分考虑,仅仅根据某门课程实验或一个科研项目的需要而定。这样势必会造成所选设备功能不齐全,很难做到设备共享,进而导致设备的重复购置。
2)不能对实验设备实时查询、动态跟踪监管和安全监控,导致设备丢失时有发生,给学校教学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建立和管理台帐繁琐。新采购的实验设备入账每次均要通过大量的手工操作进行分类登记,工作繁重,而且容易出错。
4)设备帐物卡清查工作不具备智能化。根据实验设备管理规定每年要对设备等资产进行清查,清查时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帐物卡的核对,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出错率高。
5)大型仪器设备的许多技术参数和配置信息很难管理。参数和信息记录在数据库表或者电子文档里面,系统实施或维修需要时,查询和变更很麻烦,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维护维修成本。
2物联网和射频识别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基于RFID的物联网是指将现实世界中所有物品通无线射频识别等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对这些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重要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最基本的射频识别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在射频识别的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贴在物体上,当贴有电子标签的物 体通过其可识别范围时,阅读器会自动以无接触的方式将标签中的信息读取出来,实现自动识别物体或自动收集物体标志信息的功能。在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型实验设备管理系统中,还要利用中间件、计算机、网络等设备完成识别系统的管理。
3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构建
高校实验室种类多,实验设备分布范围广。实现物联网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高效率科学化管理,实验实管理人员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就能监控所有设备,减轻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真正实现实验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实验设备管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使各种设备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系统的设计是结合嘉兴学院实验室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校园网平台,通过采用智能算法来优化各个子系统中的目标函数,从而提高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水平,促进实验仪器设备的智能化与网络化管理进程。
3.1系统结构设计
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管理机、RFID标签、固定式或移动式读写器,中间件,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等。其中服务器是整个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实验室信息和实验设备信息等数据库。管理机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对实验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RFID标签用于提供实验设备识别的唯一编码,记录实验设备信息。固定式读写器用于实验设备的定位及跟踪,手持式读写器主要对分散、小型实验设备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实验设备变动或清查时使用。RFID中间件为是读写器和设备管理系统提供接口。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设备数据的维护和管理。
3.2软件设计
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数据统一存放在实验中心服务器,各实验室通过浏览器对自己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管理。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采用模块化设计,这有利于各功能的完善性及可扩充性。系统的设计根据需要分为四个模块,充分实现验仪器设备的智能化与网络化管理。
3.2.1设备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为各学院实验中心使用,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部分,它包含了以下几个功能模块:实验设备入库、实验设备验收、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设备变动管理。设备管理模块的使用是通过管理员权限设置后,各实验中心进入各自的设备管理模块,实时通过网络对新购实验设备办理入库登记手续,设备管理员进行设备验收审核后,等待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领导确认通过后,录入的数据会自动加入到设备数据库中,实验中心可以自行打印入库验收单以便办理设备财务报销手续。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管理机主要实现对现有设备的实时查询、监管和安全监控(通过手机、ipad等终端实现远程报警)。实验设备如需变动,各实验中心可通过设备变动管理模块向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提交变动申请,等待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核实后实时办理相关手续。
图1系统运行效果图(设备入库)
3.2.2数据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主要包含:查询、数据上报、报表、对帐4个功能模块,是核心部分。在开发系统中,采用了智能算法来优化系统中的目标函数,利用数据挖掘来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
3.2.3系统维护模块
该模块是主要包括:系统初始化、系统设置、数据库管理、实验室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备份6个功能模块,是关键部分。系统维护模块主要是针对设备数据库的管理,同时包含了人员的注册授权等。数据备份模块,可避免因为计算机病毒或网络攻击等原因使系统遭受破坏,从而保障系统的及时恢复和安全运行。
3.2.4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含:技术讨论、意见反馈、信息、相关制度、办事流程5个功能模块。
4使用效果分析
使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动态跟踪管理,真正实现24小时的无间歇监控。实验设备的基本数据、实验过程、实验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以及设备的安全监控做到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管理,并实现了远程管理。减轻了实验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有效增强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和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约了设备采购成本、增强了管理水平。
1)相关领导通过本系统,很容易掌握全校各实验中心的使用情况及设备资产情况,进一步加强实验设备的调控性,解决实验设备的重置与闲置。同时对申报的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的审批、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当设备的配置发生改变化时,用手持式读写器将很方便地完成修改电子标签的内容,同时新的信息可自动发送到服务器完成数据的更新,实时保持标签内容和数据库记录的一致性。
3)打破原来大规模、定期的实验设备等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转化为实时监测,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实验室人员通过网络可以在办公室实时检测所有设备的位置和完好情况,有效地加强了实验设备等资产的监督,保证了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文锋,王玲玲,翁绍捷.RFID技术在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392.
[2]吴阳.物联网RFID技术在机房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1(2):80.
篇7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验收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unceasing enhancement,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springing up have sprung up. The city of intelligence building alarm systems is the key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of successful application and operation is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sign of successful. Therefore, ba and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the concept of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lligence buil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ctricity engineering key and project management foc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lv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measures.
Keywords: intelligence building,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智能化建筑及弱电工程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知识的全面支持。智能建筑中的弱电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有交流与直流之分,如24V直流控制电源,或应急照明灯备用电源。另一类是载有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信息源,如电话、计算机的信息。
二、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重点与项目管理重点
(一)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重点
1.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总设计
总体设计是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关键与核心所在,设计必须保证符合弱电工程的基本规范,符合国家或地方出台的标准,满足智能化建筑的功能要求。
2.承包商的选择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标志就是弱电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承包商的选择是整个施工的关键所在。施工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承包商的选择。
根据弱电工程的特点和目前国内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成败的分析表明,通常由系统集成商(主承包商)或者业主对各子系统进行总体协调、管理与控制的工程运作模式较多,选择一个称职的主承包商(集成商)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系统集成商是技术能力、工程管理、组织能力三者有机的“集成”。
3.系统维护和管理
系统维护和管理不仅是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取得成果的基本保证,并且是智能化建筑的业绩与成果、投资回报的基础。
(二)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管理重点
1.弱电工程的设备管理
弱电工程的设备管理是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的重点之一。在施工前,首先应该根绝施工合同和设计图的具体要求,确定弱电各系统间各个子系统与土建、装饰、机电设备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其次要确定施工单位与工种承包商、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工程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最后要进行工程界面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工程界面的确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技术界面的确定,设计界面的确定及施工界面的确定,设备材料供应界面的确定。在弱电工程的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过程的顺利完成,要尽量避免或减少返工,尤其在整个施工过程要严格审核上述图纸、资料,从而确保智能化建筑中弱电工程合同上的设备清单、监控点表和施工图中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也就是监控点表的每一个监控点在图纸上必须有反映,而且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设备清单一致,与受控点或监测点接口匹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弱电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并符合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联动、接口界面的要求。
2.工程管理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工程管理首先要满足工程管理的基本要求,其次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事项的管理:
2.1严格审核专业资料以及工种之间的图纸。这是因为弱电工程设计所涉及的图纸以及专业很广泛,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做好对施工设计和弱电工程技术的审核工作。
2.2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与验收
由于弱电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 因而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完毕, 应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 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 应按照隐蔽工程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交接验收, 并填写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 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 分清责任, 避免相互推诿, 确保工程质量。
三、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目前,弱电工程的施工尚无国家标准,可参照GB 50307∀ 2002#国家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一些地方性标准执行。
(一)电气线敷设与接地系统
主要为支架安装、线槽、电线、管线、线缆(电线、电缆、光纤)敷设电源设备安装、接地系统安装施工的工艺、规范验收的标准。尤其强调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分槽、分管敷设。接地系统除特殊要求外可以共用一个接地体,但弱电系统接地干线必须与强电接地干线分开。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必须一点接地。
(二)智能化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篇8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检修;智能化;信息系统
1 引言
高速铁路中,接触网是向动车组提供电能的关键设备,其可靠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与效率。由于接触网是露天架设,极易受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其负荷又具有冲击性、瞬时性的特点,使接触网成为高铁牵引供电系统中主要的故障隐患源,对运营单位的检修维护水平提出了高要求,传统的检修管理需要向信息集成共享、智能辅助决策、科学集约管理方向演进。
2 国内接触网检修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进一步发展,接触网设备的数量大量增加,对接触网设备的可靠性要求也大大提高,使得过去忽略的问题逐步暴露,甚至开始形成潜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1)设备数量快速增长,在检修上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很难保持同步的增长,使得检修的"性价比"不高,最终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加之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属于分级管理,数据分散,容易造成设备信息的遗漏。
(2)纸质图纸、Excel文件的频繁使用,使得工作人员在文件拷贝、合并中,产生了大量重复冗余的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容易造成不同文件间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同时,完全固化的文件格式,也让各级别人员在查阅数据时,不能简单明了地获取需要了解的信息。
(3)经验修。目前在工区,制订检测检修计划时,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加之没有完善的设备台帐资料,以及传统的平推式检修方式,容易失修漏修、或者盲目修过量修。
(4)作业方式陈旧。现有的工作模式中,作业人员在现场,完全靠经验进行作业,用纸张记录作业中检测数据。作业完成后,再由专人将作业过程中随手记录的数据整理到台帐中去。整个过程,即冗余重复、浪费人力,又容易出错。
(5)管理模式落后。台帐式的管理一直是供电系统管理沿用的模式,并随着高速铁路改革的发展不断地增加和细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相关部门检验工作的标尺,而每一本台帐都有各自规定的内容和硬性的量化指标,应对十几本台帐记录耗去工区负责人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
(6)检修进度的查询困难。各类进度往往通过百分比来表示。但仅仅一个数值,并不能形象而具体地反映出实际情况,也很难作为编制下一周期计划的参考。
(7)引入新型检测监测手段后,海量数据存储分析需求难以通过传统文档方式进行,尤其在收集和共享环节上,要耗费大量精力进行预处理。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现行的接触网设备检修策略与检修组织模式正进行着变革,传统手段无论在管理方式,还是在生产效率等方面均不能满足高铁接触网发展所需。因此,在当前管理形势下接触网检修管理的信息化就成为一种大势所趋。
3 高铁接触网检修信息系统智能化方案
当前是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使得提高铁路接触网检修管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成为了可能。
3.1 现有信息系统的特点
目前接触网检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各地各部门也逐渐开始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接触网设备、工作票据、检修记录进行管理。但是,现有的信息系统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做到数据深度挖掘,不能充分体现出信息化系统的智能性。单纯地把设备信息、人员信息、检修记录信息、缺陷信息、工作票据信息纳入到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和管理,提供相关的查询,未充分挖掘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约束关系。如设备间的关联关系,缺陷与作业的关系,作业和人员技能的关系等。这就使得信息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比较机械,没有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供更多的智能化辅助。
(2)设备管理扩展性不强。虽然提供了设备的履历管理,但却不能灵活扩展设备的类型及每种类型设备的属性定义,使得用户不能方便、准确的定义出适应自身实际需求的设备管理模型。
(3)固化的管理流程。引入信息系统,可以规范接触网检修管理中的各种流程,引导工作人员按照流程来办事。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深入使用,当接触网检修部门需要调整业务流程时,往往会发现现有的信息系统不能随需应变的调整流程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这时,要么重新开发信息系统,要么购买新的信息系统,无论何种选择,都会浪费时间、浪费人力物力,阻碍了接触网检修部门生产效率的提高。
因此对接触网检修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合理设计和研究,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需求,就显得十分必要。
3.2 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化目的
按照从现实出发,从基础开始,确立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化目标为接触网检修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管理理念,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立足高铁接触网检修具体情况,以人本管理为前提、以机制创新为保证、以流程设计为核心、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努力构建新形势下的先进接触网检修管理模式,设计出适应高铁接触网检修发展需要的智能化信息系统。
3.3 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化特征
信息管理系统实际是管理的延伸,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需解决好海量的高铁接触网设备信息和不断优化的管理流程变革,着力于现场作业的规范,在实现对检修生产活动的有序管理中提升设备安全可靠水平。同样,借力于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要更智能化,则也必须具备这些基本特征。
3.3.1 以"毫米意识、精确理念"为指引,推进设备数字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接触网设备的数字化管理,为最大限度的提高高速铁路运能有着特殊的意义。为此,提出了接触网设备的数字化管理的设计理念,即接触网设备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组合而成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
(1)本着"毫米意识、精确理念"的指导方针,为每一根支柱、线岔、分段、锚段关节等设备,均进行动态数码采集,建立详细的设备地理环境和外观状态的设备履历库,开放接口,关联相关基础信息系统,可供随时调阅,并提供可视化查询。为了实现更精确的设备精细化管理,改变传统的区间站场粗放管理,引入定位点信息管理,为以由锚段为单位的检修模式提供基础。
(2)完整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对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检修、报废的完整生命周期的管理。创造性地推出了可灵活扩展的设备管理模型,改变了现有信息系统中,完全固化的设备管理方式。允许用户参与到设备管理模型的定义工作中,可以灵活定义设备类型、每种设备类型的属性,以及设备间的关联关系。
(3)灵活配置台帐的查询。现有的信息系统中,往往只能允许用户配置台帐的检测项,却不能配置台帐的组织方式及样式。为了让信息系统更好的适应用户需求,而非让用户单方面的适应信息系统,需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台帐配置方式,随需应变地调整设备台帐的查询功能、查询内容和查询样式,实现科学分类、丰富展现、实时统计。
3.3.2 以流程改进思想为核心,推进管理规范化
管理规范化,主要是指在接触网检修管理的过程中,利用信息系统来建立业务模型,引导和规范工作人员的业务流程,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充分实现计划智能化、业务流程化、职责明确化的原则。
(1)计划智能化。将接触网检修计划分为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本着智能化的设计方针,根据历史作业记录和设备当前状态信息,信息系统自动为每个设备,计算分析出最适合的作业日期。根据分析结果,信息系统可以自动编制年计划,辅助编制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相比于传统的按照经验来编制计划,会更加的高效、准确、智能。
(2)业务流程化。目的在于引导和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但并不等于固化整个操作流程。传统的信息系统过于注重制定规范并遵照规范执行,却不能随需应变地持续改进规范,容易让信息系统过时。因为各个接触网检修部门的业务流程不尽相同,就算是同一个接触网检修部门,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业务流程也有不同的规划和需求,比如计划的上报、审核流程,工作票、停电申请书的审核流程等。本着"流程改进(BPM)"的思想,信息系统对用户的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实现,并允许用户来主导流程的持续改进工作。
(3)职责明确化。细化职责,明确分工,才能提高集体的工作效率。信息系统,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范围都有明确的定义,并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3.3.3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推进作业标准化
作业标准化,主要是把接触网检修工作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规范的方式进行定义在信息系统中,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财富;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在效率与品质上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
作业标准化建设,有三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教育训练。
在信息系统中推行作业标准化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定义标准。总结接触网检修的经验,根据设备类型对检修作业进行分类,并定义出每一种作业的操作步骤和需要检测的参数,及各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定义每种作业需要携带的工具和材料;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技能进归纳和分类,并定义每个人所具有的技能。
(2)利用标准。有了标准,信息系统就能够进行智能性的辅助操作,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犯错的机率。当工作人员制订天窗计划时,系统提示出规定公里标范围内推荐的检修检测任务,供工作人员选择;根据所选任务,以及当前部门的出勤人员,自动提供施工任务中默认的人员分工;还能自动地生产停电申请书、工作票等票单。
(3)执行作业。当操作人员开始现场作业时,可手持工程专用平板电脑,从中获取任务信息,而不再需要笔和纸进行记录。系统会告诉作业人员应该去检查哪些设备,操作哪些项目。当作业人员录入检测参数时,如果超过上下限,系统会根据预定义的知识库发出警告,并提示工人最佳操作步骤,及时防范事故的发生。作业完成后,相关的作业数据信息和作业进度信息,就能自动的更新到信息系统中。作业完成后,需要的检修记录信息、日报信息,也会由信息系统自动产生。
(4)总结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根据其间的作业记录和经验,对作业标准进行更新或者优化,以便提高之后的工作效率。
3.4 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化的关键
3.4.1可视化(GIS技术)
可视化是提供设备的可视化查询、作业进度的可视化查询、设备缺陷的可视化查询,并在各可视人机界面提供快捷处理。这样既极大地减少了信息系统的基本实施,又能直观地、快捷地查看管辖范围内的设备信息,减少使用陌生感。
(1)设备可视化。将先进的设备管理模式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变传统的表格式查询,为形象的空间图形化展现。同时,突破传统的手工绘图或者根据CAD图导入后再修改的制图方式,改由程序根据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自动计算、构建图形化展现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1 设备可视化
(2)进度可视化。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接触网检修的完工情况,以图形化的方式生成形象的展现出来,方便各级工作人员查看,并作为制订检修计划的重要参考。如下图所示:
图2 进度可视化
(3)缺陷信息可视化。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简单形象的反映出缺陷的分布状况,并能查询每一个缺陷的周边运行环境信息。在获取缺陷信息后,能快捷地对缺陷进行处理、销号等操作。
图3 缺陷可视化
3.4.2 移动解决方案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手持式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解决方案已成为一种趋势。信息系统中,也应集成了移动解决方案。
(1)现场作业。改变传统的按经验进行作业,然后用纸张随手记录作业数据的方式,采用移动终端辅助作业的方式。如下图:
图4 移动解决方案
(2)移动办公。以手机、平板或手提电脑为载体,建立起一套可移动化的信息系统,将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系统中的业务功能扩展到手持终端,帮助用户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访问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系统,使得信息化办公可以从此如影随形,顺心自如。
4 结语
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能够增强检修管理的共享度、提高作业的实效性,不仅更人性化地将基层干部职工从繁琐机械的台帐填写和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能通过设备、进度及缺陷的可视化直观显示,大大缩短了管理间距,并更进一步地通过机器智能辅助高铁接触网检修工作。
参考文献:
[1] 于万聚.《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宗文.《接触网施工与检修[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篇9
所谓智能化管理,就是协同发挥各类智能优势,包括个人智能、组织智能以及社会智能,以应对复杂市场环境和持续挑战的管理模式。目前,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推动生产智能化,已经成为互联网思维和工业思维对接融合最关键的现实基础。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管理体系,强化自身技术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企业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全面支撑。但是,要想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将最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无疑是一个难度较高的任务,这是因为,不同技术环节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要向实现技术管理的高效性,不仅要从整体上统筹规划,而且要从细节上精心布置,形成整体的技术优势。因此,只有构建完善的技术管理系统,提高技术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加强技术环节之间的渗透,才能有效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技术管理智能化的原因与特征
1.企业技术管理智能化的原因。
(1)充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思维的普及彻底打破了传统企业竞争格局,由于信息流通加快,创新收获期缩短,产品与服务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消费者的选择权越来越大,于是差异化竞争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大众消费开始向个性化消费转变。
(2)转型升级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环境风云变幻,企业生存压力日益加大,经营管理难度不断提高,要求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构建高效技术管理系统。
(3)智能化应用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语境下,IBM公司提出的建设智慧地球的理念引起了广泛响应,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智能小区、智能电网等一系列智能化应用开始出现,智能化应用时代已经来临。
2.技术管理智能化特征。
(1)广泛开展知识管理。深入挖掘和利用企业和社会知识资产的价值,是智能化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许多企业都构建了专家系统和知识共享平台,实施开放式科技研究,同时还践行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了企业科技管理智能化水平,增加了企业产品的知识价值含量。
(2)人工智能工具的大力研发与普及。无论是企业管理领域,还是企业业务领域,都开始引入智能技术系统,程序化与版程序化决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3)创造良好的智能化技术管理环境。企业为提高技术管理智能化,不断营造良好环境,包括强化信息化意识,完善技术管理系统,完善员工奖励制度,加强技术人员管理等。
三、企业技术管理系统辅配系统的构成
简单来讲,技术管理系统就是对技术及相关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系统。完善企业技术管理系统辅助配套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提高企业管理智能化水平创造良好的智能化环境,为企业创造市场竞争优势。
1.企业技术管理主系统。
企业技术管理的基础是由企业组织结构所支撑的,因此,相关组织部门系统是企业技术管理系统的主系统,就如同一个人的大脑。企业技术管理主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决策领导层和相关职能部门,比如技术中心、技改部、人力资源部、信息中心等组织部门。完善高效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企业资源的获取与分配效率,为开展全面技术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企业技术管理辅助配置系统。
企业技术管理系统的构建属于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通过对不同企业技术管理现状的分析,归纳了各大子系统和管理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6个辅配系统构成,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工艺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六大辅配系统。这些辅配系统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其中,技术创新管理在所有辅配系统中具有决定性地位,工艺管理主要是确保技术过程的正常执行,人员管理属于整个系统得以运行的核心资源部分,质量管理是整个系统的具体实施标准,安全管理是整个系统运行的保障指导,信息技术管理是对系统应用的实践管理。六大辅配系统的共同作用,以推动企业管理效率提高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促进了企业技术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3.系统构建的指导思想。
通过对全球经济格局和行业动态的全面分析,特别是要结合企业具体的生产特点,企业必须要明确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工艺设备和技术人员为依托,以安全生产为保障,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构建科学合理、完善高效的技术管理辅配系统。
4.辅配系统分析。
(1)创新技术管理系统。管理性活动和实体性活动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辅配系统。
(2)工艺管理子系统。工艺设备是企业生产运行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工艺设备管理,就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依据,以提高工艺设备利用率为目的,在工艺设备的研发、选择、安装、调试、维护等各个环节所进行的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工艺设备的潜在价值,确保企业生产高效化,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是企业工艺设备管理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社会对企业工艺管理水平提出了全新要求。工艺管理系统主要分为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经济责任制、现场管理和职工素质四大职能。
(3)人员管理系统。人员管理,就是以现代化管理理念为指导,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选调和组织,并对技术人员进行精神层面的引导与管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让他们成为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本,成为企业技术管理系统高效运行的根本支撑。现代企业技术人员管理系统要从4个方面着手建设,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分配、人才考评和人才培训。
(4)质量管理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是企业技术管理系统得以高效运行的有效保障,根据安全管理系统的职能划分,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子系统应该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优化改进四方面入手建设。
(5)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就是为了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子系统应该从文化建设、控制管理、归纳总结三方面入手建设。
(6)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加强企业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有助于企业技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信息技术管理辅配系统的职能划分,该系统要从生产控制、风险管控、决策支持和员工响应四方面入手建设。总而言之,现代企业技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平衡性和民主性原则。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明确系统的主体和管理对象,找出整个系统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资本流动和信息开发四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优化改进,不断提高企业技术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在应用中的有效性、能动性、敏感性等管理目标,为企业内外部科学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四、企业技术管理智能化推动技术管理创新
企业技术管理智能化趋势,彻底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推动了技术管理的创新与革新。技术管理智能化主要是通过改善管理决策、管理人员和管理方法来实施的。
1.管理决策。
通过企业智能化手段,为企业提供全新的管理决策支持工具。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包括电子会议系统、办公智能化系统等相关辅配系统的建设,都全面加强了企业管理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管理人员。
技术管理智能化,极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通过活动精准有效的信息提高了预判能力,加强了企业生产各环节的信息共同与资源共享,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实现技术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3.管理方法。
技术管理系统的全面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前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高度共享性、精准性和可持续性,而且实现了企业技术管理的智能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五、结语
篇10
关键词:智能小区,弱电工程。
中图分类号: TN915.5 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小区弱电系统包括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电话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信息与导引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包括物业运营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家居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耗计量及数据远传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周界防范系统、电子巡查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访客对讲系统、紧急求助报警装置、入侵报警系统。下文就一些重要的子系统进行介绍。
一、信息设施系统
住宅小区内普遍设置有线电视系统、电话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宽带上网)。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光纤入户(FTTH),电话和宽带网络信号通过一根光纤传入各家各户,在新建小区中基本已经实现。光纤入户有很多种架构,其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点对点形式拓扑,从中心局到每个用户都用一根光纤;另外一种是使用“点对多点”拓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PON),采用点到多点的方案可大大降低光收发器的数量和光纤用量,并降低中心局所需的机架空间,具有成本优势,目前已经成为主流。光纤接入所用的设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部署在电信运营商机房的局端设备,叫光线路终端(OLT),另一种是设在住户内的设备,叫光网络单元(ONU),二者之间通过无源分光器实现。采用目前最先进的GPON技术,宽带网络上行速度最高可达1.25Gbps,下行速度最高可到2.5Gbps。
公共广播系统目前主要是在小区的景观、水系、健身广场、主干道等设置草地蘑菇音箱,音源主要采用的是DVD、MP3、数字调谐器、话筒等。信息与导引系统主要是在小区的出入口、广场、物业管理处设置LED信息显示屏,播放一些通知、公告、广告等。
二、信息化应用系统
物业运营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在目前的智能小区设计中主要还是预留信息网络通道。智能卡应用系统也就是一卡通系统,实现出入控制、停车场管理、消费、物业收费实现一卡通。家居管理系统,即智能家居,可对家电、窗帘、空调、灯光进行开/关及定时控制,住户可通过拨打电话、手机短信或者网络方式控制家电设备的开闭。
三、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热交换系统、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给水与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进行设备运行和建筑节能的监测与控制。制冷机内部设备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由机组自带的控制系统监控,供应商提供数据通信接口,通过网关集成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外部水路的参数监测与控制由现场数字控制器完成。当变电所采用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时,可通过通讯网关与自动化保护主机相连,读取主机上传的信息,监视电力运行状况。能耗计量及数据远传系统,主要是水表、电表、天然气、暖气表的计量与远端传输。
四、公共安全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周界防范系统、电子巡查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访客对讲系统、紧急求助报警装置、入侵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周界防范系统主要有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振动电缆、振动光纤、静电感应电缆、脉冲电子围栏这几种探测模式,各防区的探测器与摄像机实现联动。电子巡查系统在围墙死角、各单元入口、屋顶、地下车库死角、重要的设备机房门口设置感应巡更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在小区的出入口、主干道、地下车库出入口、停车位、单元入口、电梯轿厢设置摄像机,规模较大的监控系统均采用数字监控系统,规模较小的监控系统采用模拟监控系统。
在小区有多个出入口时,停车场管理系统采用联网运行模式,设置图像对比摄像机、语音提示、中文显示屏、自动发卡机等。在地下停车场规模超大时,可以采用车位引导系统,方便业主快速找到空余车位、迅速停车。
访客对讲系统主要是彩色可视对讲系统和黑白可视对讲系统,采用联网运行,由管理中心机、小区围墙机、单元门口主机、分支保护器、室内分机构成。小区围墙机、单元门口主机呼叫可以室内分机和管理中心机,管理中心机与室内分机可以互相呼叫,室内分机可以监视住小区围墙机、单元门口主机。户内的紧急求助按钮和入侵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可通过室内对讲分机传输到管理中心。
防雷与接地是信息传输质量、系统工作稳定性、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的保证。防雷工作是一种系统工程。建筑物的防雷的六项要素包括:接闪功能、分流影响、均衡电位、屏蔽作用、接地效果和合理布线。在建筑物内部总体的及雷措施可分为安全隔离距离和等电位联结两床。安全距离指在需要防雷的窨内,两导体这间不会发生危险火花放电的最小距离。等电位联结的目的是使内部防雷装置所防护的各部分减小或消除雷电流引起的电位差,包括靠近进户点的外来导体上也不产生电位差。
五、总结
在我国,智能小区虽然有许多种定义,但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定义能全方位的解释其基本理念。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办公室于2001年提出一个关于智能化小区的基本概念:“住宅小区智能化是利用4C(即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和IC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这仅仅是一个现阶段关于智能化小区的基本概念,智能化小区的内涵也会随着新技术、新成果的产生和应用以及我国人民住宅状况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弱电工程是完成建筑知能化系统建设的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A+4C”工程技术,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随着现代社会高新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掌握新技术,对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进行认真细致的设计,只有这样才可实现一个理想的安全可靠的弱电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建文,张素兰,刘建.浅谈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防雷接地[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
[2]施清.浅谈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和监理措施[J].建设监理,2007.
[3]张言荣,张宏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及其发展—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研究之一[C].山东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论文集,2003.
[4] 陈耀辉. 浅谈智能小区室外弱电工程的设计[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10)
[5] 雨阳. 智能你给人们带来什么?——国外智能小区发展历程[J]. 互联网周刊, 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