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实践的认识看法范文
时间:2023-12-21 17:2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社会实践的认识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针对成都大学组织的大学生2019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活动过程最后评比活动的看法,以及协助团委志工部促进及改善工作我们对参赛的十九支队伍进行了调研。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成都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随机选择暑假社会实践队的100名同学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场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49份,回收率49%
三、调查时间
2019年9月22日
四、调查内容
此次调研主要调查成都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十九支队伍在这次活动的成长历程,及在最后的活动评审会中参赛者(十九支志愿者队伍)对志工部组织这次评审会的评价。
(1) 如果再给你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你会选择哪方面的实践活动?
A.农村普法、科教方面(6%) B.偏远的方的支持工作(60%)
C.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13%) D`医疗、卫生方面(14%)
E`民生问题方面(6%) F`其它 (1%)
由此问题可看出,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程度,对偏远地区教育问题的重视,但大学生对医疗方面志愿者的工作支持率不高,所以希望提高大学生对医疗、卫生的认识,同时志工部可以在这方面多开展一些活动,增加同学们对医疗事业方面的重视度。
(2)在社会实践中你最关心的是?
A`队友(17%) B`活动的对象(37%) C`自己能力的提高(33%) D`其它———(12%)
这个问题从侧面体现了一个大学生实践的最终目的,他们的团队意识不足够强烈。我想大学生对实践的意义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加注重团队的凝聚力 。不过与此同时也可看出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在。在以后社会实践的注意提高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多开展集体活动,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特别是志工部的服务队比较多,在服务队开展的户外活动也应注意这个问题。
(3)你预定的目标与结果是否达到一致在?
A`是(92%) B 否(8%)
这个问题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也说明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同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非常有意义。
(4)你是更注重社会实践的?
A 结果 B 过程(77%)
对于这个问题,回收问卷中77%的同学是为了体验实践过程,可见,此次实践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为引导青年大学生服务社会,推动灾后重建,构建和谐社会,对参赛者产生了一定影响。此次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们指明了服务社会,报答人民的奋斗目标。
(5)你认为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社会意义是?(多选)
A 对民生问题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67%) B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57%)
C 课堂教育的延续,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47%)
D 对新世纪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见证(8%)
这个问题统计的结果是67%的同学认为活动是教育与实践结合的具体表现,57%的同学认为其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47%的同学认为其能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34.7%的同学通过此活动深刻的了解了社会,8%的同学希望以此改革教育体制,但对于此问题的题支,并没有涵概主题“关爱灾区群众,重建美好家园,服务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以至选项与题设并不匹配,题设为社会的意义,但选项却给了对个人能力的提高,不得不说在此题上是我们的忽略。
(6)这次社会实践中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A 帮助到灾区人民 (26%)
B 可以集体出去工作一次(24.5%)
C 让人民看到和了解了多彩的大学生的生活(22.4%)
D 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20.4%)
通过第6题的调查26%的同学认为帮助到灾区的人民是他们最为骄傲的事,24.5%的同学认为可以集体出去工作一次,22.4%的同学认为可以让人民看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20.4%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虽然此题问法比较肤浅,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
(7)你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人民的响应程度?
A 非常积极(69%) B 一般(31%) C 不关心
调查显示活动过程中69%的群众非常积极配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受到社会的积极接受与鼓励的。大学生的义务在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而大学生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活动可以得到积极开展及提高。
(8) 你认为本次评奖大会的评分标准是否完善?
A 完善(37%) B 基本完善(53%) C不完善(10%)(具体写出:
就本问卷的10题而言,53%的同学认为大会评分标准基本完善,说明在大会中有值得志工部和调研部总结的地方。
(9)你对本次评奖大会的工作效率持何种看法
A满意(43%) B 基本满意(57%) C 不满意(0%)
由C的百分比为零可看出此次大会开展得比较成功。同时,因为AB比例基本相当可以看出这次大会既有优点又有不足,其中某些不足是:志工部接待人时有怠慢的,话筒不能及时供应,会场纪律有些差。当然也有很多优点:整个流程比较好和顺利,PPT不错,志工部成员工作积极充分到位等等。希望志工部发扬优点 改善缺点。
(10)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你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你是怎么解决的?
大家反应的问题主要是1 对居民的调动性不高2 当地物资条件缺乏。 3经费不足4 与居民的交流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家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实践客观环境问题上,学院一定要在之前做好资金的充足准备,加强与当地政府的交流。当地物资条件缺乏是以后社会实践应该考虑的问题,往往大家不太注意这个问题,它的过度缺乏,往往对同学的积极性产生很大影响。
(11)你认为暑期社会实践对你个人的意义
1提高自我能力2认识社会3体验社会4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大家对参加本次实践的意义非常明确,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集中在能力锻炼方面,社会实践与理论结合方面,大家都对本次活动比较满意.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真的学到了不少,对社会的理解也在活动中加深了。实践中学到其它知识,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努力学习好各种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到校园外的社会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对复杂社会的进一步了解,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我们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问卷
为调查暑期社会实践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实际意义,为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指明更先进的方向。为此,校团委调研部制作了这份问卷,请你认真填写。谢谢合作!
1. 你来自学院,你的年级:--
2. 你是更注重社会实践的--?
A 结果 B 过程
3. 如果再个给你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你会选择哪方面的实践活动?
A 农村普法、科教方面 B 偏远地方的支教工作 C 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
D 医疗、卫生方面 E 民生问题方面 F 其他--
4 你认为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社会意义是?(多选)
A 对民生问题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 B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C 课堂教育的延续,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D 对新世纪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见证
E 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一种基础
5 在社会实践中你最关心的是?
A 队友 B 活动的对象 C 自己能力的提高 D 其他
6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A 帮助到灾区人民
B 可以集体出去工作一次
C 让人民看到和了解了多彩的大学生的生活
D 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7 你预定的目标与结果是否达到一致?
A 是 B 否
8 你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地人民的响应程度?
A 非常积极 B 一般 C 不关心
9 你对本次评奖大会的工作效率持何种看法?
A 满意 B 不满意
10 你认为本次评奖大会的评分标准是否完善?
A 完善 B 不完善(具体写出:
11 你认为本问卷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A 问卷长度 B 问题的深难度 C 问题是否有意义
D 其他(请具体写出:
篇2
关键词:哲学发展;哲学观;意义
笔者在日常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关于哲学发展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论述了哲学的发展,也提出了很多关于哲学发展的本源的看法。但是却很少有人提到哲学观对于哲学发展进程的影响,更具体的说,很少有哪种理论或者观点是在分析和探讨每个人对于哲学的看法对于哲学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似乎哲学界的多数人和多数理论家都专注于研究和探索某种哲学理论或者某个哲学流派,似乎哲学界对于哲学发展的界定大多数都在于哲学发展史。但是笔者认为,哲学发展史的意义在于向我们传递一种知识,这种知识告诉我们在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哲学是什么样的。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常会产生一些关于哲学发展的思考,本文旨在从哲学观出发提出笔者个人对于哲学发展的看法和认识,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看待哲学发展,简单分析哲学观对于哲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表达笔者对于人的哲学观点和态度在哲学发展中的作用看法和理解,表达笔者对于哲学观与哲学发展的个人思考。
一、对于哲学发展的个人认识
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推进,哲学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向前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形式各样的哲学理论。这些理论,有的是关于哲学整体的思考和发展,有的则是关于哲学中某一流派的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有的是关于哲学某一部分或者某一观点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观是哲学所有问题中的根本问题,而每个人对于哲学的观点不同,又形成了个人的丰富多彩的哲学观。在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内,笔者认为任何哲学观都不能被判定为错误,因为哲学观的根本就在于人对于哲学是如何认识的。哲学观需要的不是对错,哲学观需要的是包容和接纳。通过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西哲学都强调从人出发,从人的本质出发,在分析和研究哲学问题时都要把人的观点贯穿其中。从某种意义上,哲学作为人性的自觉理论,它所追求的也总是一种形而上的本性,总要从有形存在进入无形存在,追究本源、本根,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讲究终极关怀。[1]尽管哲学观的问题纷繁复杂,但是如果我们摒弃其他因素的影响来看哲学的发展进程,就可以把哲学的发展看做是你的哲学观、我的哲学观、哲学大家们的哲学观、所有人的哲学观的综合和碰撞的过程和结果。诚然,哲学的发展进程要复杂很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体系结构和其他各种因素的洗礼,但是,在哲学的发展中,人始终是主体,人对于哲学的思考和探索,人对于哲学观点的研究,才是哲学发展的推动力。
二、对哲学观的含义的理解
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任何观点和理论的出现以及兴盛,都离不开人的主体地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人在哲学中的主体作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并且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学思想甚至可以说是人学思潮在中国出现和兴盛,并且出现了一大批专门从事人学研究的学者和哲学理论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关于人学的学说和理论。这些学说和理论尽管各不相同,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没有脱离对于人的本质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哲学学说和理论,归根到底都是研究者对于人的本质的观点,都是研究者对于哲学的认识和观点。在笔者看来,任何一种哲学理论,不论创立之初经历了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不论创立之后有多少人信奉和追随,不论其在社会思想中是不是显学,都只不过是人对于自身的哲学观点的阐述。在这个意义上说来,人的哲学观才是哲学中所有问题和所有观点的根本。吉林大学刘福森教授曾经说,“哲学观,不是知识,而是态度。”[2]这句话的含义不言而喻。在哲学史上根本就没有能够普世古今中外的作为知识论的“一般哲学观”[3],所谓哲学观,就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哲学的态度。
三、哲学观对于哲学发展的意义
从根本上说,社会实践的发展才是哲学不断发展的根源。尽管各种哲学理论和各种哲学观点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不尽相同,但是都无法忽略这个根源。因此,要分析哲学观与哲学发展的关系,就无法避免的要研究人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笔者认为无需引用或者借鉴任何哲学流派的观点,因为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人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各种哲学流派是如何解释和分析社会实践的,都不能否认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对于哲学的发展来说,所有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所有哲学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所有哲学理论的形成和完善,都脱离不了人的作用。在哲学发展的进程中,人的作用的根本体现在于人的哲学观或者说人的哲学态度,深刻影响着哲学发展的进程,决定了哲学思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方向,决定了对所有哲学问题的看法和研究的方向。鉴于人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鉴于人的哲学观在哲学研究和探索中所起到的作用,笔者认为,哲学观与哲学发展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表述:哲学观是哲学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宋继清 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01.
篇3
论文摘要: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应当具备新视野、寻求新资源、拓展新类型、建构新体系,形成并遵循“新视野新资源新类型新体系”的创新逻辑,进而落实创新要求,切实推进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发展。
如何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这是长期困扰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应当具备新视野、寻求新资源、拓展新类型、建构新体系,形成并遵循“新视野新资源新类型新体系”的创新逻辑,进而落实创新要求,切实推进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发展。
一、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需要具备新视野
如何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如何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答案的不同反映视野的不同。我们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与创新的活动;是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活动;是在走向社会过程中与生产劳动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活动。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具有客观物质性、自主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人类实践活动的共性。但大学生社会实践毕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展开的活动,因而又具有自身活动的特殊性,即阶段性、全面性、预演性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本质规定性。对这种本质规定性进一步综合归纳与具体概括,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其实就是一种大学生的学习性实践、成长性实践和社会化实践。学习性实践主要是指大学生以学习、应用和创新知识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成长性实践是大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提升综合素质,拓展各种能力、尽快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的活动;社会化实践是大学生职业定位与职业选择、学习扮演劳动者角色、学习社会化生存的准备活动。只有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视野,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和本质,并以普遍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的满足作为根本标准来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即只要是满足人类实践活动普遍性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特殊性的大学生活动都应当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视野,并依托一定的资源构建一定的类型,这就是我们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应有的新视野。
具体以新视野观照大学生社实践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所广泛参与的教学活动、校园活动、校外活动,虽然有自发或自觉、杂乱或有序、偶尔或经常、短暂或持续、冷清或热闹、肤浅或深刻等差别,但很多都具有人类实践活动的共性,而且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成长、社会化,因而都应当纳入社会实践的视野,赋予它们社会实践的意义,并通过积极的设计和开发使它们成为社会实践的类型,成为满足大学生学习性、成长性、社会化特殊本质需要的方式。而不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仅仅局限于校外社会实践,甚至将二者简单等同。
二、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需要寻求新资源
新视野开拓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新思路,进而需要寻求新资源来支撑和保障新思路的实施。如何寻求新资源?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长期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往往局限校外实践活动即“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而把学校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校园活动排除在社会实践的视野之外,从而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当前面临种种困境:如社会实践成本高,让很多学校难以承受;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走过场;社会实践中师生脱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两张皮”;社会实践参与度不高、覆盖面有限、持续性较差等等。这些困境虽然是由复杂多样的原因造成的,但社会实践资源匮乏无疑是其中具有共性和根本性的原因,这充分反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以来的资源意识的缺乏。美国经济学家F·A哈耶克曾经说过:“社会的经济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如何配置所‘赋予’资源的问题,它更是一个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的问题。”[1]这段论述鲜明表达了对资源意识的一种看法即我们不能仅仅等待资源的被“赋予”,更重要的是利用好现存的、身边的资源。其次,必须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资源。正确的资源意识告诉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之道在于“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教学资源、校园资源、校外资源。校外资源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利用,而教学资源和校园资源则常常被忽视甚至无视,是亟需我们充分认识、积极开发和利用的新资源。
教学资源、校园资源、校外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必然将带来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的极大丰富,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诸多问题的克服和类型创新乃至整体发展破解资源难题,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而教学资源、校园资源
等作为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必然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类型的确立与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和有力保障。
三、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需要拓展新类型
在新视野的观照下学校师生共同广泛参与的很多教学相关活动、校园相关活动,都可以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视野。在正确资源意识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校园资源等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资源将倍受重视,并被逐步得到开发和利用。此时,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类型的拓展要求呼之欲出。新类型的拓展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参与度不高、覆盖面有限、持续性较差等诸多问题,在新视野的观照下和新资源的支撑下,着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具体来看,本文认为新类型的拓展归根结底是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多元主体”服务的,新类型必将带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空间和覆盖面的全面拓展,更有利于教职员工全员履行职责和大学生全员全时、就近就便、可持续参与社会实践,更有利于以适宜的方式争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新类型可能也更容易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所理解、把握和操作、实施。
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类型需要有新拓展,这种新拓展应当指向于拓展有利于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全员、持续参与的社会实践新类型。这既是新类型确立的根本目的,也是新类型追求的价值目标。具体而言,依据新视野、新资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类型将向教学活动拓展、向校园活动拓展,并围绕着大学生学习性实践、成长性实践、社会化实践特殊本质的要求,拓展大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社会实践活动等新类型。
四、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需要建构新体系
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类型的拓展,势必将带来校内外社会实践资源的大范围开发和利用,带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方式的极大丰富。然而如何将广泛的资源和丰富的活动有效地整合起来?这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建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体系。本文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划分为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占有不同的资源、展现不同的特征、发挥不同的作用、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因而呈现各自的独立性。但同时它们都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高校教育为依托、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共同服务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系列舞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共同致力于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性、成长性、社会化的社会实践需要,因而它们又彼此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三种基本类型的独立性和联系性,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新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可能。同时,多年来一直困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诸多问题,又使得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体系建构不仅必要而且紧迫。概而言之,新体系的建构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断克服问题,走向系统化、规范化、体系化的根本诉求。
新体系的建构不仅以新视野、新资源、新类型为基础,而且必须突出自身的特点:
一是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资源意识。新体系是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质认识的新视野的积极开拓创新;是注重现存资源、身边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把教学资源、校园资源、校外资源都纳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体系建构。因而,较之一般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必然具备更为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资源意识。
二是强大的整合效应。没有强大的整合效应,新体系就没有生命力。这种整合是不同的社会实践类型在共同目标下,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而实现的整合。具体来看: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为其它两种类型提供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意见指导和精神支持等,是体系运行的起始性环节;校园社会实践既是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直接延伸,又是校外社会实践的长期演练场,是社会实践的校园化、生活化、持续化的样态,是体系运行中间性环节;校外社会实践是前两种类型的检验和强化,它并不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终了,它通过检验和强化,加强和改进前两种类型针对性,进而返回前两种类型继续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深入,是体系运行的总结性环节。因此,三种基本类型构成了递进交融的紧密关系。如此结构严密、资源丰富、保障有力、空间广阔、便于多元主体全员、持续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体系,必然展现强大的整合效应,进而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诸多难题,切实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发展。
三是合理的层次划分。整体是部分组成的整体,但不能无视部分,强大的整合效应是差异的整合,这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和把握差异。课程学习、校园活动和校外活动是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不同舞台,在不同的舞台中大学生进行着不同的舞蹈,体验着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和学习、成长、社会化的方式。这三大舞台特征分明,因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学生社会实践新体系的建构,要注重把握差异,根据各基本类型的特点,不断开发各类型的独立“潜力”,从而使各类型各司其职、各具特色、各显神通,进而满足大学生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强化各类型自身功能。同时,把握差异也意味着要梳理差异,将差异融入社会实践体系中进行梳理,进而依据差异形成合理的层次划分,形成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层次分明、相互照应、有序推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地位和作用的凸显,有人提出“大学生虚拟社会实践”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否成立?大学生虚拟活动能够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视野?虚拟、网络资源能否被开发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虚拟社会实践能否成为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兴类型并纳入体系?这有待于进行专门的具体深入的探究。
综上所述,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应该基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质认识的新视野;着眼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力于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类型;落脚于建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体系。它们之间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以新视野观照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新思路和广阔空间;进而要求开发和利用新资源作为创新的资源支撑和有力保障;继而在新视野的观照下和新资源的支撑下积极拓展有利于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全员、持续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类型;最后从整体的、系统的要求整合各种类型,建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体系。这种由“新视野新资源新类型新体系”的推理演进,构成了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逻辑。
遵循“新视野新资源新类型新体系”的创新逻辑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展开创新思考和实践,可以极大地拓展我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质的新认识,可以更多地发现、开发和利用与大学生学习、成长、社会化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新资源,可以更好地打造学校师生广泛参与、持续坚持、喜闻乐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平台,可以更合理有效地建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体系,从而开创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局面。
篇4
论文摘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令不少家建物质条件变得相对丰厚,加之社会并技信息高度发达,扣今的学生,特别是中考落榜而选择鱿读职业学校的手生,由于长期沉逮于物质享受中,家建又缺乏有效的引手。因此不少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处于迷惘状态,找不到自我,对学习丧失兴趣,思想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这些缩合素质相对杖低的学生,知果我们中职教学还是采用理论满堂灌的模式,必然导致反效果。本文从根派粉手,揭落当今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中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并就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工作事项提出我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望能肠教!
1中职学生的现状
目前,就读中职类学校的学生多为考不上理想高中而又想学一技之长的人员。由于知识理论水平、自主学习能力、思想道德方面上跟高中学生和高职学生有一定距离,因此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在学生管理上也相对困难些。主要是学生的思想受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状况:思想品质上存在一些不足;道德品质上出现一些偏颇;个性心理的品质表现不容乐观;生活品质方面存有不良倾向。具体表现为以下现象:(1)由于学习基础比较差,基本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的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少部分学生甚至厌学,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2)对校纪认识不足,不愿意受学校纪律的约束,以自我为中心,责人严律己宽。(3)学生普遍大胆、开放,自我表现欲强,敢想敢干,不顾后果。(4)攀比、摆阔心理严重。(5)缺乏责任感,欠缺奉献精神,重视“利益”(6)对批评教育有较严重的对抗和敌视情绪,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2参加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思想、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真正转变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技能。
2.1社会实践为中职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提供机会
当代学生是幸福的一代,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物质条件宽裕,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长辈视其掌上明珠,什么辛苦的活都不让干,不缺钱,要什么给什么。相对七、八十年代的学生而言,有着天渊之别。然而在物质条件非常丰厚的今天,当代学生唯独缺乏的是对贫穷、勤劳的认识和感受。
2.2社会实践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有效手段
思想政治课是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实践锻炼是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实践锻炼的主要内容,也是教育学生提高认识,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现在的学生很少参加社会劳动,劳动习惯差,“娇”、“骄”二气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我们组织了学生到本区生产企业去参加实践锻炼,不少学生通过劳动锻炼,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劳动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3社会实践有利于提升技能
长期以来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单一,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课堂满堂灌,缺乏说服力,缺乏生机和活力。组织中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贯穿于实践当中,从社会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学生在实践中吸收了不少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克服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毛病,理论联系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更好地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转贴于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路
社会实践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活动,以实践的方式让当代青年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然而,在较长一个时期内,学校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简单化了。为此,针对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路,笔者提出以下几点。
3.1制定社会实践学分制.推动社会实践日常化、持续化
日常化社会实践要打破时间限制,并设置长期计划,将实践与教学融合在日常教学秩序中。中职学校可将社会实践设置为三部分内容,即:专业实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专业实习按照原有的实习计划和学分计算办法计人学生学分;校园文化活动以学校学生管理机构统计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情况为标准,累计获得学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学校在专业实习以外通过其他方式或途径让学生深人社会,参加社会劳动或志愿服务工作,从而让学生更正面的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理解社会。该学分的获取以学校学生管理机构统计为标准。以上三部分学分同时具备方可成为学生毕业的条件。
3.2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中
社会实践活动把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各中职学校应将实践教育作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践活动的管理上要制度化,并将它纳人教学计划,给予必修学分,加强考核。同时还要注重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假期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制定大纲,编写教程,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规定实践时数、形式、内容和要求,派遣相应老师从中指导,使之成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
3 .3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
筹建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建设,是社会实践规范化的前提。按照“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因地制宜建立一些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并要多渠道地开辟实践基地,使之网络化、经常化、制度化,方便学生长期持续开展实践活动,形成反馈检验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提高
从高中的整体教学氛围来看,教学重心仍然是高考,在高考的重压下,适当减少一些实践活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应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笔者看来,高中语文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语文的教学相对灵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改变对社会实践的固有看法,在保证高考复习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制定丰富的社会实践计划。
一、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时间
对高中生而言,主要任务仍然是备战高考,努力复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足准备以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持有主观且片面的观点,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复习计划,让学生无法专心复习。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实践活动占用了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但这不是教师减少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的理由。在繁重的备考环境中,学生承担着过重的压力,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复习压力的渠道。对教师来说,应该正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课堂时间。以劳逸结合的复习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全面的计划,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足够发展。为使计划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也可以适当采纳学生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往往反映了学生最迫切的需求,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计划应有一定的原则,在教师听取建议时切忌为学生左右,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复习计划。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的学习仍然以备战高考为主,教师应该分清主次,在保证学生复习计划的同时,开拓社会实践活动。而对学生来说,也应该改变对语文学习的传统认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丰富高中生活,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锻炼的绝佳机会,学生应该把握住机会,为高校学习做准备。
二、根据语文课堂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适合开展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和个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活动的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校园中的学习,有许多潜在影响因素,这些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为了贴近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活动方案,以活动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发现幸福》这一开拓性的活动课题,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用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幸福”的范围十分广泛,一次理想的成绩、朋友之间的友谊、夫妻之间的感情,都是对幸福的定义。实践活动可以“发现”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发现校园内的“幸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发现幸福。学生可以采访的形式随机采访学生,寻找学生的幸福,也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普遍调查。这都是此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有效的调查方法,在实践结束后,应该做好总结工作。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活动后的总结则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做好实践互动的总结工作。总结是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叙述,以及在活动中的感悟,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
三、社会实践中应避免的问题
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时间尚短,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在做一些调查类的实践活动时,学生应该注意调查群体的普遍性,能够反映调查问题所反映的问题。除调查人群外,学生也要做好记录和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普遍性结论。为了促进自身的升华,学生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身的收获,促进自身的进步。在进行校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安全问题。高中生的社会经验不丰富,为了做好安全问题,教师应在活动开始前做好安全防患工作。对学生来说,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时,要及时和教师联系,避免受到伤害。对教师来说,应该选择安全的实践场所,尽量降低来自外界的安全威胁。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动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结语
社会实践是高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高中语文教学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知识,延伸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能产生一定的亲切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正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的时间。最后,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且安全地开展活动,善于总结经验,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喜文、董桂军.开拓社会实践课堂增强理论教学效果[J].高教文萃,2009(12).
篇6
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及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教育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727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急需大量的人才,用人单位却高呼人才难觅。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供需认识上的矛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培育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体验生活,了解社会、了解民生,缩短了社会化进程,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1 社会实践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含义
社会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社会活动的总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特长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同时提高自我、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自身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其核心是自主就业的能动力和职业发展的潜力,主要包括毕业生自身所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身心素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是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能够被用人单位发现和认可的素质能力。
2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2.1 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完善自我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优越,对社会的看法过于简单化、片面化、理想化。通过社会实践,走近社会、接触具体工作,弥补了书本知识的不足,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暑假期间到市政服务中心进行实践,作为普通行政助理,该如何使用复印机、传真机、电脑提高工作效率;作为会计该如何使用电算化的系统和软件,这些操作能力光靠理论教学是抽象的,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去尝试去掌握,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丰富,但实践动手能力却差强人意。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局面,需要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来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思维活动程度被极大激化,更有利于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事实上就是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2 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调查数据显示,部分毕业生由于受到家庭、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择业时过于注重用人单位性质、薪酬标准、工作地点环境等,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问题。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提前体验社会、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接触现实世界,在适应的过程中总结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在找工求职的时候,能主动结合自身的专业、兴趣、性格等,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定位自身,并有较为客观正确的心态看待求职及具体工作中的挫折,及时调适自己,客观分析,冷静选择,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2.3 社会实践有利于缩短大学生的社会化历程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要强化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社会实践是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环节,它能验证、巩固、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达到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高校广泛开展的社团活动、教学实习、勤工俭学、假期实践等社会实践活动,能让他们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合理调节自我期望,纠正自我意识偏差和失误,缩短与现实社会的距离,同时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亲身感受和体验,全面接触和了解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基本技能、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能减少大学生在就业时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和不同的人接触或者协作,要参与组织安排工作、协调管理工作、处理应急突发事件,各司其职,大学生经过磨炼,提高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的有用人才。
实践证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锻炼中收获越多,就业准备越充分,就业竞争力越强。一些用人单位特别青睐学生干部,其实就是看中了学生干部在校期间的社会工作经历及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社会适应性锻炼。
3 大力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012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73.0%的人认为“大学生实践时间短,流于形式”;62.7%的人认为“学校缺乏对大学生实践的指导和支持”;58.8%的人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功利性强,与宣传报道或评奖挂钩”;54.4%的人认为“大学生自己联系实践单位有困难”;52.8%的人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过于盲目,针对性差”;39.6%的人认为“社会实践存在安全问题,学校的压力大”。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社会、学校、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3.1 社会高度重视,确保社会实践有序有效开展
首先,政府要充分意识到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作用,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指导和帮助高校建立各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有效化。
社会各界尤其是用人单位对于高校安排的大学生见习、实习、寒暑假的兼职体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要接受认同,并且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给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工作机会,对在岗位上的实习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和培训。使得在校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够真正认识到行业前景,岗位要求,有计划有针对地全面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2 学校注重引导,加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和监控
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低年级抓起,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强化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主体地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打造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确保学生在科学的规划下,有意识有针对的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学校方可以将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纳入教学总体规划和课程体系,规定学时、学分。思想引导为前提,制度建设为保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从而达到社会实践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的目的。
篇7
经过几天的休整,当刚回到家时的兴奋与惬意渐渐淡去,我回想了一下自我这半年的学习生活,虽然在学校里的生活平静而快乐,可我却看到了危机就业危机。在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天地里,同学们都在努力的透过各种机会来磨砺和充实自我,期望能多学习一些东西对自我将来走进社会有所帮忙。然而,大学只是一个沟通校园与社会的桥梁,是我们步入社会前继续充实自我知识的深加工厂。最终我们还是要面临社会和市场无情的竞争与淘汰,仅仅依靠校园里的知识是不够的。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自我在寒假这个短暂的时光里学到一些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从而度过一个有好处的寒假。
经过了一番思考后,我把自我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独自到附近的装饰装修公司去应聘。由于思考到自我各方面的实际状况(一没经验;二没学历;三时光有限),决定进行为期10天无偿的义务劳动,主要目的是体验和学习,以便尽早适应社会的工作环境。在得到父母的认同后,我决定第二天就出去找单位应聘。
实践前行动
15日一大早和父亲在外面吃过早饭后,我揣着自我仅有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求职。虽然在电视上看过人家应聘,心里也作好了被打击的准备,可毕竟是第一次,站在应聘单位的门外还是紧张的打起了退膛鼓。一向在一旁的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要不我去帮你问问,看看人家要不要人,你再进去。不不用了,我自我去问,不行我再换一家,你你还是先回家吧。我拒绝了父亲的帮忙,因为我明白,从小到大我一向都生活在父母的扶助中,此刻的我如果不迈出这独立的第一步,那么这次应聘将失去好处,即使得到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因为我已输在了起跑线上。待父亲转身离开后,我稳了稳自我的心绪,深呼吸,带着忐忑不安的情绪走进了艾帝尔装饰公司的大门
半个多小时过后。成功了!我带着难以掩饰的欣喜走了出来,因为急着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回家的脚步也显得轻快了许多,可没想到一抬头,发现父亲就在不远处的拐角处等着我。原先,他这既是监督我(怕我半路落跑)又是关心我(怕我遭受打击),顿时体会了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在确定我这次单独应聘成功后,他也只淡淡的对我说了一句:看来真的是长大了。是呀,就在这一刻我发现自我真的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什么事情都要等父母安排妥当了再去做的小孩子了。这又不禁有让我想起刚才临离开公司,经理退还我学生证时对我说的话:我之所以录用你,是因为我欣赏你的就业危机意识和这种敢于单独到社会里推销自我的勇气,对于你这样一个刚上大一的女孩子来说,能做到这两点是很不容易的。想到那里,再一次庆幸自我之前没让父亲为自我去打探,否则,这份工作说不定就丢了,而我也少了一次考验自我信心和勇气的机会。
当天下午2:00我准时来到公司,和办公室的同事打过招呼后,见大家都在忙自我的事情,我就找了两本书关于家居专修基本常识的书看,因为上午和经理商量过,由于我的潜力和时光有限,一些复杂和长期的工作我也不能做,于是就安排我每一天早上做一下办公室(包括卫生间)的清洁工作,以及简单的客户接待工作,其它时光就自我看书学习或看别的同事如何制作电脑效果图。而要作到接待客户时能应付一般的提问就务必先增加自我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决定先看看书熟悉一下。我拿着书翻翻看看,不知不觉已经快5:00了,这时一向在外面忙的经理回来了,见我书快看完了就说到:快看完了啊,速度挺快的嘛,看的怎样样了?看完了我要检查的,你要能复述出来才行。啊!?我心里不禁一惊:怎样办呀,我翻的太马虎了,复述恐怕经理没理会我的惊讶去忙自我的事情了。这时我才明白,经理这么说一方面是要考验我的学习吸收潜力,一方面是要求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认真仔细,看书同样如此,决不能走马观花,要对自我负责。尤其是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更是不能马虎的,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而让我深切体会这一道理的是第二天的清扫工作。
一向都认为打扫卫生是个再简单但是的工作,家里的清洁工作我也只是偶尔做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这次的清洁工作,让我改变了对清洁的看法。把办公室的卫生做完之后,我开始了卫生间的清洁工作,把地板上的水渍扫干净以后,擦了墙壁与镜子,看看没什么要弄的了,准备出去看书了,忽然想起了细节决定成败:既然我是出来锻炼的,就要得到老板的认同才行,而像我这样的清洁工作谁能做,怎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更出色?就是更细致的清洁!从新审视了整个卫生间,我发现自我之前的工作的确是不够彻底的:墙上的瓷砖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小水渍和污垢,洗漱台下方也有不少灰尘,而问题最严重的还是便池上的污垢。看到任务还如此艰巨,我就脱去外套准备来大干一场,说句实话,在自我家里我还没这么勤快过呢,但为了工作我决定牺牲了,还好没有什么异味,但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应对一些顽固的污渍,我也顾不上衣服会溅到污水,拿着刷子就使劲的刷,不觉间时光就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看着被自我打扫的整洁一新的卫生间,忘记了酸痛的胳膊和鞋子上的水渍。虽然这件是并没有被经理注意到,但我自我却有了收获,那就是对细节决定成败更深层的理解: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
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一个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工夫,决定着事情完成的质量。
实践中体会:
1)检查《家居忠告》的学习状况;(因为那天经理说要检查,第二天我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书又从头认真的看了一遍并做了笔记,可经理却要求我不能只讲书本上的知识,还要结合自我的看法来谈,这样才能有所提高和收获。)
2)谈谈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共同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同一个办公室的小王和小邹相处了一段时光,大家互相也有了必须的了解,透过谈自我的缺点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共同进步。)
3)学习《基本营销礼仪》;(接人待物处处都是学问,与人的沟通除了语言的表达外,最重要的就是肢体语言即礼仪,为了能给客户留下较好的服务印象,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基本的营销礼仪是务必掌握的。)
4)列举分析哲理小故事;(很多搞笑的哲理小故事是启迪人生的金钥匙,工作中的不明白的很多事理都能够在这样的小故事中找到答案。)
5)对自我近期学习状况的总结。(虽然从表面上看我似乎就是看了一些书,作了一些读书笔记,可我觉得我所收获到的远不只这些。首先,有规律的工作时光,让我在寒假依然能有正常的作息时光,而不是一味的睡懒觉。其次,家居的一些小常识也帮忙我养成了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再者,让我更清醒的认识到了自我在应对就业这一方面还欠缺哪些东西,以便我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的去弥补。)
我短暂的实践生活就这样结束了,除了收获以外留下的是更多的思考。
实践后感悟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让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透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这次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我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自我的奋斗目标。社会是另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既能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更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陶渊明说过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期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社会调查报告3000字(二):
大学生课余时光兼职工作调查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透过利用课余时光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用心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潜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用心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潜力;另一方面能够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透过调查能够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状况,从而结合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我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取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调查资料:本次调查透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透过兼职能够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我的需求。
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能够去试一试,品牌,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此刻都成为了大学生们能够理解的工作。
有5%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此刻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我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我的课外实践潜力;1%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取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人选取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取赚取生活费,占了%。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我为主要目的。此刻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必须因素,但是期望透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忙就应是更多学生思考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光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就应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必须关系。56%的人会选取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会选取任何没有课的时光,1%会选取周末
。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带给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就应带给实习机会,%觉得学校就应带给就业体验,至于选取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取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潜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职责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职责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潜力和动手操作潜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我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明白自我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此刻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我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透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到达。在哲学中,三观
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齐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我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取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光,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务必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潜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下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社会调查报告3000字(三):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透过利用课余时光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用心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潜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用心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潜力;另一方面能够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透过调查能够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状况,从而结合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我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取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资料:本次调查透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透过兼职能够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我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能够去试一试,品牌,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此刻都成为了大学生们能够理解的工作。[由整理]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此刻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我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我的课外实践潜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取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取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取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我为主要目的。此刻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必须因素,但是期望透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忙就应是更多学生思考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光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就应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必须关系。56%的人会选取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取任何
没有课的时光,12%会选取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带给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就应带给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就应带给就业体验,至于选取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取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潜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职责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职责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潜力和动手操作潜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我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明白自我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此刻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我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透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到达。在哲学中,三观
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齐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我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取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光,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务必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潜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下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推荐:
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必须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礼貌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好处和长远好处。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职责感和用心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带给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潜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光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能够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
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职责,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职责意识,就应说不仅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潜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潜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此刻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就应用心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能够透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状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带给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好处的事情,既提高潜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取;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职责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此刻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
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光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我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篇8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的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
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的,而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你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的那么吃力呢?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读书人的美好意愿,它已经不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追求,如今的大学生身在校园,心儿却更加开阔,他们希望自己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打工的大学生一族正逐渐壮大成了一个部落,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显然,大学生打工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这股潮流中正悄悄发生着改变。
对于大学生打工,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人的看法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模式,我们有理由走自己选择的人生路,只要把握住自己,掌握好学习与打工的分寸,肯定能把大学这个人生阶段过得丰富多彩。
打工的途径或者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是对社会有益,对自己积累人生经历有益,还能够有少量收入,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参与其中。
虽然在实践中我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占主体,而我对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下降,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
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是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只需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可以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没有实际,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社会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存亡。
总之,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又有意义,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收获,是对“有经验者优先”的感悟。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二十四天的打工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分财富吧。
现今,在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抢手货”,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
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暑期打工。暑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 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除了工作中我学到很多很多在学习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外,在我看来,我收获最大的是,我变得很开朗很自信。以前在人群里,我胆小得几乎宁愿缩在角落里,希望没人能注意到我。而这一次,在我们的小组会议里,我变得很自信,我勇于在大家面前表达我的看法,勇于向组长提出建议。更有甚者,在每一次活动中,我都踊跃参加,表现相当积极。组员居然不相信我之前会是一个相当内向的人。我觉得,这次社会服务活动给我最多的是,让我自己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且这个改变,是我之前都一直想要的。
在这次暑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这次的实践的确给予了我很多。今后,我将继续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尚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好的运用去自己的只是,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的目的是提早进入社会,感受社会生活,更多的时候,我们与社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校园与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刚好暑假可以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
社会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暑假回家后,我找了一份工作,做促销员。挂着实习生的牌子站在柜台旁,一脸幼稚、迷茫地站在那,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大胆地接近顾客,拉拢顾客,可好长一段时间站在那一声不吭的。但慢慢地放开胆去尝试,其实这种交流比想象的容易多了。
社会实践和在学校上课不同,在学校,每天有作息时间表约束你。课程表会告诉你,今天该干什么,明天又有什么事情要做。而在这里,你可以无所事事地像木瓜呆在那儿无所表现。在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虽然这也存在的竞争,可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一般不会招来嫉恨与报复。可是在社会中,优胜劣汰,你的成功就是别人的失败,工作直接影响了他人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中接触各种各样的顾客、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有经验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而这些经验需要日积夜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这些事情很多同学沉浸于学习与消遣还未来得及思考,便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有了一些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挣钱的不易
整天在超市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无耐啊!不管你喜不喜欢,都要面对。社会的规则就是这样的,挣钱更是不容易。
管理者的管理
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 ,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下,才能很好的工作,吸取经验。而这些经验需要日积夜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学会自信
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当你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毫无阻碍和人沟通就是你自信的表现,当你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你根本就不能很流畅的和他人交流。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所以没有必要感到自卑。你的自信有时能够感染其他的工作伙伴。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现在想想,其实真真正正在牧人书店这里打工的天数也才三天而已。很短的一个时间段。而对于我来说,这三天也的确是一个“生涯”,一个令我感慨万千的“成长生涯”。
说实话,当通过面试接到工作通知的那一阵,我就对自己打了退堂鼓,因为店长向我说明了工作规则:每天早上要八点钟准时到书店上班,更令我难以接受的是,我发觉我的工作是如此的简单和无聊——大清早第一件事就是拖地,清洁书柜,然后便到处走走看看把被错误摆放位置的书摆回正确的书柜。此外店长还规定了“三不许”:不许坐下休息,不许喧哗玩闹,不许脱下工作服。
八点钟上班就意味着我要七点钟左右就起床,这对于放假在家一直习惯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我来说,的确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每天早上,三个闹钟在床铺的不同方位同时响的威力好不容易把我从睡梦中揪了出来,洗刷完吃完饭在出家门的那一阵我看着外边阴冷的天气犹豫了好大一会儿,最后终于咬咬牙踏出了家门。那个时候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广大的劳动人民地多么的伟大。
书店的工作的确很简单,简单得让我感到有点大材小用,脑海中闪现的都是李白,王勃,陈子昂等等等怀才不遇的天才的身影……然而当我真正进入书店工作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的想法错了。当我拿着一本被读者错误放置了位置的书要将它放回原位置时,我一下子手足无措了——这么诺大的一个书店,这么多楼层,这么多书……我怎么才能找到原先摆放这本书的位置啊……当读者问到我什么什么书书店有没有卖放在哪个地方时,我通常也是一片茫然……还好,有书店的那些熟练的店员可以帮我解决这些尴尬的问题——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由衷地崇拜他们,他们可以迅速地找到书本的原先摆放位置,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记得有一次一个妈妈级的妇女走过来用普通话问我“你们这里有没有卖透明胶纸”,我抱歉地跟她说了声不好意思我不是很清楚,你问一下店长。然后她走过去问了店长同样的问题,却是用潮汕话问的。换而言之,她把我当“外省仔”了。当时我汗啊……一再地审视自己穿的那件红色的工作服哪个地方像“外省仔”了。
说到工作服,不得不谈一下。之前我跟朋友聊到说我来牧人书店工作得穿工作服哦。然后她当天下午就专程跑来书店看我,哦不,看我穿的工作服。看完后她在那里笑个不停,说不就一块抹布嘛。当时她差点被我掐死。不过话说回来,我起先真的不是很喜欢我的这件工作服,“工作期间必须穿着工作服”,这的确是一项我觉得比较苛刻的要求。书店的所谓的工作服其实是套上一件类似肚兜的大红色的……布。但正如书店的经理教导我佯装的,进一个单位,就要遵守那个单位的规章制度。书店要求员工必须穿工作服,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必须遵守。于是我试着去喜欢它。后来我发现我真的喜欢上我的这件红艳艳的工作服了。-----这让我懂得了,接受不能改变的。不久你会发现,其实,不能改变的,也未曾不美。
工作期间不许坐下休息,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很恐怖的规定。我记得第一天站了整整了八个小时后我整个人都垮了,腰酸背痛脚酸啊……一天下来最美的时刻就是吃午饭和晚餐的时候。累了,饿了,脚酸了,终于可以吃饭了,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米饭是如此的香甜……
工作真的是很辛苦很累,可以乐观地说是一次良好的减肥活动。然而我得到的还不止是减肥这么大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我交了许多许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许多,学到了真诚,学到了认真,学到了团结,学到了……
记得是哪个哲人还是我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的确,如果没有参加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我想我是永远都不懂得什么是工作的辛苦,快乐,不懂得什么是社会。
篇9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古人得之于实践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回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耳际。如今,即将离开象牙塔的我,也应在一番寒彻骨之后寻得人生的梅花香。
xx年5月15号,我正式进入了重庆的一家广告公司——派信(重庆)品牌策略机构。
中国的广告业虽然已有数十年历史,重庆的广告业也是如火如荼,广告公司不胜枚举。然而,比较国外的特别是美国等有着上百年广告历史的国家,中国广告业还只是刚刚起步,需要完善的方方面面还有待提高。于是,造成广告人才供不应求,与广告公司对新人培养的青睐,这也是我选择广告公司进行实践的一个理由。
一、 公司介绍及实践工作内容
重庆派信广告公司秉承 “立足本土企业,创建一流品牌”的经营宗旨,以中国化的思维方式借鉴国外经验,培养和发展中国的民族品牌,志在成为中国品牌的成长摇篮。重庆派信广告公司分有客户部、策划部、创意部、行政部等部门。
我十分幸运的应聘进入广告公司的生产部门——创意部,做了一名美术助理。作为一名实习的美术助理所进行的实践工作其时也是十分有挑战性的。因为就一个广告公司而言创意是相当重要的,而广告创意就象是脑海中莫名物质摸不到,看不到,甚至感觉不到,只有当无数次的突破大脑的禁锢才有可能让广告创意顺产,很遗憾的是我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日子里,所想的创意几乎都胎死脑中。
我更重要的工作是配合资深美术与美术指导将符合策略的创意构想用画面表现出来。通过工作使我获益良多,从而把课堂上的美术理论联系到社会需要的平面或CF表现于实践,领悟美学的真正含义。
二、社会第一步是我的面试
第一次上公司进行面试,对于经验尚浅的我少不了紧张,焦急的情绪。我知道,要给主管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关乎到我的面试合格与否。面试那一天我并没有很刻意为自己“涂脂抹粉”或“狠下重心”为自己买名牌衣服,而是打扮的朴素大方,洁净整齐。因为我知道:一个人脸上的表情,要比她身上的衣装重要多了。除了衣着方面,我更注重时间。我一向是一个守时的人。守时是我个人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次我也不例外,因为我知道,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应该是公平的。拖延时间即偷窃时间。任何的早到或者迟到都会扰乱别人的正常工作。因此我把时间控制得很好,既不早到也不迟到。这样就为我们的谈话奠定了基础。
见到主管,我始终脸带微笑,说话的声音恰到好处。我为自己能在短时间内舒缓紧张的心情而感到高兴。这是与我平时在学院里参加各类比赛,大胆表现自己所取得的经验有关的。我首先介绍了自己,整个谈话过程都比较畅顺,气氛也比较轻松,由于我只是实习生,而且操作比较简单,主管并没有刻意刁难。终于我被录用了因而。结束工作的时侯,心里就有一种很渴望的感觉,明白了自己与社会所需的要求,因为现在毕业求职,特别是对于像自己一般的人,更多的时侯是社会,职业选择自己,面是不是更多的自己去选择职业,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吧,
以上就是我署假的实习报告,可能并不是一份很规范报告,但确确实实我这两个月工作中的感受,
也虽然那份工作并不与自己的专业有很大的接口,但我认为,无论任何一种偿试,都是对自己以后很宝贵的充实三个代表实践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构成的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沈阳师范学开展了下乡宣传“三个代表”的实践活动。
一、及早落实,认真准备
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大学生 “三个代表”社会实践活动,始终把它作为党员大学生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抓。学校团委本着早部署、早安排、早准备的原则,周密地安排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校团委于六月制定了《关于组织开展xx年暑期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我校今年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这一主题,由各个学院推荐政治过硬、在各方面表现突出、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特长的优秀党员大学生组队。而且在活动开展前,学校团委组织实践团团员进一步深入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并介绍以往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成果,帮助团员们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内容、目的和要求,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计划性。使党员大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自身对“三个代表”的理解。
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成果显著
在一个多星期里,我做了“三个代表”的宣传报,查了大量的书籍,认真的准备了材料,与有关村领导干部进行沟通,确定合适的时间,召集乡亲们进行“三个代表”的宣传教育。
1、在活动中突出“三个代表”思
八月中旬我在雷其堡村村委会的大院里,对村民们集中讲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针对村民组织法、义务教育洁等进行了宣讲,使村民更加了解党的政策与发展方面,使村民们坚信党的领导。我对“三个代表”思想进行了讲解,并对照党政府基层干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的贡献,及解决农民困难的付出,改变他们对基层干部的认识,使他们坚定信念,使他们坚信党的领导政策,真正体会到“三个代表”在基层中的实效。
2、做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
在;雷其堡小学的特色教学上,我把现代先进科学知识带到了课堂上,留在了校园里,新知识使孩子们确立了新的学习目标和奋斗目标,村委会的宣讲,使农民也获取了不少知识,优生优育政策山区新的活力。在农村的山涧与地头我与父老乡亲亲切的交谈,我了解到了许多农村问题,学习到了许多实际现实的知识。
三、个人总结与看法
1、坚持社会实践与优秀大学生地培养相结合。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我们在选择此次社会实践队员时,都把德才兼备地选出来参加,旨在以优秀大学生培养为突破口,带动全校学生积极进取、全面发展。
2、坚持社会实践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从多年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实践之所以得以顺利开展,取得实效,是因为我们的时间活动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社会实践活动切实为地方做出了贡献、办了实事。
3、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社会提高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4、爱心这个永恒话题,还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爱心的意识一定不能被埋没,社会的发展还不平衡地区的差异往往使我们对社会的评价存在很多看法,但是爱心的力量也是很大的,用爱心去发展是伟大的。希望我们爱心不要在我们心中丢失。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始终把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相结合,培养以锻炼意志品格为宗旨的情感体验,注重坚持把社会实践与“三个代表”的思想教育相结合,锻炼了我们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把坚持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成才相结合,激发了我们团结、求实、博学、奋进的成才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对社会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从中经受“社会关”、“专业关”、“劳动关”的考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实践论。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竞争的时代,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在召唤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要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我们共同高举“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肩负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成才,为我校争创一流的大学,为沂蒙老区的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和经济腾飞而努力奋斗
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73-05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由2003年的212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749万人,2016年毕业生预计765万人,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当前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显迫切。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原因,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较低。职业素质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对毕业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探究构建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社会实践体系,以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问题。
一、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职业素质中的价值体现
大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职业素质是指工作者在身心稳定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自我实践等方式养成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具有相对稳定内在表现化和起决定性作用等特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包含多方面内容,从大学生的角度来划分,主要有两类:一是专业职业素质,即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方法技巧等职业素质。这种素质包括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熟练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新知识,能独立操作设备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综合职业素质,即职业观念、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等非技术职业素质。大学生职业素质一直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大学生就业问题。培养职业素质是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教育质量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涵义。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使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的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包括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内专业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设置于课程内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入社会,深入实际,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实践形式。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提高职业素质为目的,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为社会服务的教育过程,其实质是高校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方面课堂教学为社会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为课堂教学进行实际验证,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让大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转换成学生自己的职业技能并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价值体现。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应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有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探索形成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实践活动以其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有效的组织吸引了大学生参与其中,成为能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渠道,是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途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对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职业观念,调适自己的职业定位,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强化个人的职业技能。在学校期间,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地促进个人职业素质的提升,为毕业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
(一)调查的组织方式及调查内容
为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探究构建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体系,笔者编制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社会实践体系调查问卷》进行调研。调查方式:主要是调查问卷和专访被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高校教师和用人单位。调查组主要在广东选择12所不同层次的本科高校的学生和30所高校的老师,选择41间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调查时间:2015年4-10月,共七个月。由课题组成员和学生组成调查工作组开展调查工作。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有效回收924份;向高校教师发放问卷60份,有效回收54份,向企事业招聘单位发放调查问卷90份,有效回收83份。此次调查范围比较广,数据比较准确,可靠性比较强。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1.社会实践能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学生的调查中,关于提到“你清楚自己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如何?”问题时,数据显示,选择“不太确定”和“没有考虑”有84.3%的学生,选择“很清楚”和“比较清楚”有15.7%的学生。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没有太明确,认知程度比较低。关于“你怎样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问题时,统计数据显示,选择“有很大作用”的占71.6%,选择“有作用较大”的占25.3%,还有3.1%的大学生选择“没作用”。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实践好处很多,更有助于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自我认知,有助于个人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在调查中问及“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对你的职业定位有帮助吗?”的问题时,选择“非常有帮助”的有56.1%,选择“帮助较大”的有30.3%的学生,而选择“帮助没明显”和“基本没帮助”的有13.6%的学生。调查说明,有少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依然处于迷茫状态,不知所然。这部分大学生出现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职业定位是否有帮助回答不明朗,可能是目前就业压力太大,感觉不好定位。但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职业定位有很大帮助,通过社会实践更能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3.社会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对学生调查时我们提到“当你在求职过程中心理上遇到重大挫折和困扰时,你会如何面对?”问题,调查数据显示,43.4%的学生选择“逃避”,30.3%的学生选择“无所适从”,18.3%的学生选择“面对现实”,8.0%学生选择“无所谓”。说明学生对碰到困难问题时没有心理准备,心理素质比较差。问及“你认为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是否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从事职业过程中的自信?”时,调查结果显示,55.6%的大学生选择“非常有帮助”,31.2%的大学生选择“帮助较大”,只有13.2%的学生选择基本没帮助。结果表明,多数学生都希望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还有一些学生面对重大挫折和困扰时的自我效能感较差,他们都希望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以对应目前就业复杂情况。
4.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在问及学生关于“你认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否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职业技能?”问题时,统计数据显示,选择“非常有帮助”有68.3%,选择“效果较大”的有20.2%,选择“效果不明显”的占9.6%,选择“没有效果”的也1.9%。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校期间所的专业技能,距离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也说明学生所学得书本知识运用到岗位操作,这一转化过程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关于提到“你认为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对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影响”问题时,62.3%的学生选择“有决定性作用”,有21.7%的学生选择“很有益处的”,10.9%的学生选择“可能会有作用”,只有5.1%的学生选择“无关紧要”。调查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对顺利就业的重要性和决定性,极少数学生仍然对自身职业素质的培育不够重视。问及“你是否参加过有关职业指导和职业素质培训”多项选择问题时,调查数据显示,有45.8%的学生选择“没有参加过任何有关职业指导和职业素质培训”,有32.1%的学生选择“有机会一定会参加”,有59.1%的学生选择“参加过,但未重视,只是为了拿学分”。结果表明,高校没有能够充分地利用资源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提供相应的条件,而大学生个人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和改善自身的职业素质。
5.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职业素质存在的不足,职业能力比较低。在问及学生“你觉得自己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那些不足?”多项选择问题时,调查数据显示,有83.3%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78.2%的学生“社交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锻炼”,有76.4%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有32.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有21.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还比较差”,有47.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协作意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有19.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还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基本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对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也有较好较全面的认识。
6.招聘单位认为学生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不足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在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关于提到“用人单位从单位的角度看,高校毕业生的缺陷是什么”多项选择问题时,调查数据显示,选择“学生工作经验不足”占82.6%,选择“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占69.3%,选择“专业技能不足”占85.6%,选择“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占54.6%,选择“不善于社会交际”占68.9%。说明招聘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比较重视。在提到“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过程中最看重那方面”多项选择问题时,调查结果显示,有82.2%选择“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有73.9%选择“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有40.1%选择“专业技能证书”,有12.2%选择“在校学习成绩和奖学金等荣誉”。说明他们对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这一职业素质内容的重视,而对专业技能证书、在校学习成绩和奖学金等荣誉并不看重。
7.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比较看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关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素质的要求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问题时,数据统计显示,有82.3%选择“沟通协调能力”,有74.1%选择“职业技能”,有69.6%选择“工作经验”,有57.9%选择“克服困难的能力”,有57.1%选择“解决问题能力”。调查结果表明,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很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实践经验、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创业激情、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学习能力与发展潜力、社交能力与应变能力、工作经验等。
8.用人单位认为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很重要。关于问及“用人单位认为哪些措施可促使高校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多项选择问题时,统计数据显示,79.9%选择“优化专业设置增强教学的实用性”,78.0%选择“加大校企合作力度”,76.5%选择“建立校企教学科研基地”,86.3%选择“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79.4%选择“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79.9%选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技术更新,对毕业生的要求比较高,对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的措施也比较实际,具有一定实效性。
9.高校大学生求职中职业素质不重影响就业。为进一步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解,调查组对学校就业指导老师进行问卷和咨询了解。关于对“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看法”问题提问时。统计数据显示,认为“很有必要,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占84.6%。认为“有一定意义,但作用不大”的事13.2%,认为“没必要”的占2.2%。结果表明学校老师已经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关于提到“您认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最缺少的因素是什么”的多项选择时,调查数据显示,选择“社会实践经验”的占86.1%,选择“获取职业信息量少”的占55.3%,觉得是“求职方法技巧欠缺”的占43.2%,还有52.1%选择“专业知识不足”。说明老师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认为社会实践比较重要,同时也说明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范围不广,效果不明显,对就业有很大影响。
10.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体系不健全影响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在问及老师关于“您认为当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哪些问题”多项选择问题时,调查统计显示,86.1%选择“学校重视不够,缺少制度支持”,76.9%老师选择“实践时间短,效果不明显”,77.0%老师选择“师资队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不高”,66.3%老师选择“社会实践与专业技能脱节”,89.2%老师选择“社会实践基地缺失”,76.4%老师选择“缺少社会实践培训”,76.0%老师选择“选择学校安排活动经费少”。结果表明,高校老师已经意识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如实践基地、活动经费、激励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对高校在提升职业素质的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已经有一定的看法和认识,应该在这几方面进行整改提高。
三、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和运作都取得较好成效,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发现高校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社会实践体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社会实践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目前,高校、单位、社会以及学生对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高校方面: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的传输,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认为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不是独立的课程。因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单位方面:主要是社会有关单位及实践基地单位,他们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这种短期活动行为未能给单位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社会影响效果也不明显,往往不愿意接受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有的就算愿意接受开展活动,也只是形式上的应付,实践效果不是很好。社会方面:目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担心子女受苦受累,不是很支持学生到基层特别是农村山区艰苦的地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方面: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应该以学习为主,实践活动意义不大,而且没有时间和没有经费参与各种活动。
组织管理上不够科学。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式不灵活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有的高校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基本上由学校团委一家组织实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较多,其他部门参与比较少,在管理工作中缺乏部门协同。社会活动内容主要是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和学生自由组织的小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具体运作上,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目标不明确,在参与实践之前只是注重于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作用、形式等,对实践的认识比较模糊,对于时间的意义和目标认识也不是很清晰。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在运作上不规范,规划上缺失,工作上应付。
参与实践活动上未能普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少,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主要是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教学环节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己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学时间内安排,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学院为单位,一般组织少数学生参加。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项目数量有限,参与学生不多,学生受益面过窄。
(二)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严重不足
实践经费投入极少。高校扩招后,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体现出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的特点,就是参加人员相当多、涉及部门比较广、活动内容不统一、活动地点偏基层、持续时间不固定等。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必须要有大量活动经费,而目前一些高校在学校年度预算安排中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太少。实践活动经费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这些资金仅靠高校自身来筹措是远远不够的。此外,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支持也不明显,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有一定困难。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缺乏保障,这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开展带来困难,影响到大学生社会活动的效果。
资金使用不够规范。一些高校在社会实践资金项目管理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大,主要体现在社会实践的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只对资金作出安排,分配到相关单位和个人,忽视学生对资金使用和后期监管,未能正确引导学生对项目资金的使用,造成有限的资金得不到的效使用,使用效率低,影响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进程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够稳定
实践基地不能满足需求。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数量少,质量差,在目前高校扩招的情况下,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学科专业设置更细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增多,对基地多样化要求提高,而目前有些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数量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对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的学生社会实践需求。
社会实践基地流于形式。一些高校在建设实践基地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忽视社会实践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获益的贡献情况,总是以学校单方面按照自己的需求来组织建设,未能考虑对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问题,对一些已经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流于形式,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稳定性较差。此外,高校和单位双方对于各自定位、责任和义务的认识也不够明确,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双方没有实现共赢的目的。因此,在管理很多方面都得不到协调,发挥不出应有的社会实践效果。
(四)社会实践内容方式缺乏创新性
目前,多数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都集中于社会调查、农村支教、政策宣讲、文艺演出、参观访问和实地参观等形式方面,没有深入进行真正的实践工作,存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实践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脱离问题也严重存在,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并不得到验证,造成知识理论和社会实践脱节,社会实践效果不显著。
此外,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服务和知识咨询的社会实践较少,不能契合社会需求的现象比较严重,社会实践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社会实践活动规划不够科学
高校实践规划不够科学。实践活动的科学规划是保障大学生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期基础条件。有些学校缺少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科学规划,没有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社会实践在高校管理和运行的过程中往往未能体现出高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对学生实践的实习期、实习单位、能否掌握技能、提供的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是否对口等都没有充分论证和准备工作。困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主要还是在校团委组织下,安排二级学院行政领导或者辅导员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很少有专业教师带队参与,导致专业教师在培训中常常会出现过于简单问题。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特别是专业性较强问题时,很难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不能及时就地解决学生困难问题。
实践工作缺乏经验交流。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及学校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总结和开展经验交流,对实践中存在问题没有提出整改方案,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对优秀的团队没有加以宣传,示范作用,以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六)大学生社会实践考评标准不统一
没有形成统一考评标准。目前,高校都实行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考评工作,参照本校原先制定的社会实践方案进行检查、验收等工作,但每个高校的考评标准都不同,对实践成果的要求标准也不同,各自制定考评标准,没有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不同层次高校的科学考评标准,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标准不统一,产生应付了事的情况,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考评社会实践激励措施不明显。有些高校没有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评定材料和成绩计入学生的成绩档案中,优秀学生未能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得到表彰,激励先进。有些高校指导教师在学生社会实践中表现出色的,也没有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物质鼓励和职务职称评聘方面得不到优先。激励机制不完善,很难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积极性,激发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四、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社会实践体系构建途径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的有效路径。高校要构建以机制保障、基地建设、职业指导和科学考评为一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积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强化社会实践组织管理,完善学生实践保障机制
1.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由校级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为组长,团委、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宣传部、科研处及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为成员,真正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机构,在学校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安排下,全方位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高校要加强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学生权益保障制度。加强学生的权益保护,加强学生的自身安全与经济保护管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个人权益;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评估制度。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活动计划、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环节进行评估。严格执行检查考核制度,特别是对实践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合理整改,排除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制度。学校所有的学生全部学生都要参与社会实践的制度,并规定参与活动时间,规范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做到全民参与,发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最大限度,实现职业素质培养受益最大化,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3.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专项经费支持力度,根据学校的学生人数及专业情况实行定额规定,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满足活动的需要,在学校财务预算中安排专款,并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管理,使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发挥最大效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要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基金,在活动经费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鼓励社会组织及单位积极支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费的捐助,提供便利,减轻高校及学生的经济负担,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拓展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内容
1.扩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扩展大学生实践基地,增加实践基地数量,加强实践基地的类型建设,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不同类型的需求。在扩展过程中,要充分摸清地方企业及部门的实际需求,重点建设一批相对稳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基地,达到基地功能的互补,实现双赢效果,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2.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双方协作。高校要注重与实践单位的合作,应本着合作共建合作共赢的宗旨,一方面要安排专门负责的教师进行与单位长期联系,跟踪了解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保障实践基地规范化运作。充分利用高校的才智优势,多出学术专家,多些提供技术,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软、硬件支持。另一方面要发挥实践单位作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主体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条件,促进基地功能的充分发挥,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科学设计社会实践内容形式。社会实践内容方向方式关系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程度。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与方式,更能满足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在内容设计上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贴近专业、满足学生,做到侧重点不同,开展组织活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形式要突出如下几方面:
深入开展社会调查。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重要事项,让大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采取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现状,探讨问题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查研究成果。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开设社会调查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明确调研思路,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广泛开展社会服务。高校要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新形式、新载体,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引导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社会、志愿服务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基层、为社会服务;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贫困地区支教等项目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
实践与专业相结合。实践与专业对接,是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最好办法。高校要组织与所学专业紧密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尽量与大学生专业对口,锻炼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大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缩小与校外现实社会的差距,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务实敬业的职业精神,强化职业能力。
扎实开展勤工助学。勤工助学对学生来说,一方面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另一方面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高校要为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条件,建立规范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鼓励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高校要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和进一步拓展校外勤工助学两个市场,学校和社会要广开渠道,努力帮助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增进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
开拓创新思维能力。高校要多些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实践活动,运用项目化管理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从实践活动的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都采用项目管理的形式进行运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开展就业创业实践。高校要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适宜的软环境,在全校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先导,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高校要打造一体化创业服务平台,建成集招聘、培训、面试训练室、就业指导、职业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创业为一体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要建设创新实验室、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提供农业科技创业平台;开展创业比赛、组织丰富活动、培育创业类学生社团,定期组织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业锻炼搭建了平台。
(三)完善社会实践指导体系,提高指导教师职业能力
1.提高社会实践在学生培养体系中比例。高校要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目标为导向,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教学规划,将社会实践纳入整个学生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保证社会实践在整个学生培养体系中的比重,规定学时和学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规划,明确学生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发挥的作用。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科学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不断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体系。
2.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学校教师指导队伍的相对稳定。同时,高校要积极与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长期合作关系,在政府、部门、企业以及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人员,作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活动的兼职指导老师。此外,要加强学校和实践单位之间互动的模式,学校老师到企业培训员工、传授知识、指导企业技术改造等。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介绍企业单位转型升级情况、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学生职业素质要求等。
3.提高指导教师职业指导水平。高校要鼓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去企业挂职或顶岗,参加企业实际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指导老师开展社会实践专题培训,以提高指导教师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指导水平;加强学校指导老师的经验交流工作,发挥老师的专长,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构建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完善社会实践激励机制
1.建立健全科学考评标准。高校要围绕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来制定社会实践的相关事项,如社会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总结和考评等,在社会实践的考评阶段,要细化考评指标,重点考虑把学生的需求和受益,考虑学生的专业和需要,考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和目的。
2.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突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在考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直接与奖学金评定、先进个人和优秀毕业生等评选结合起来。表现突出的优秀生,给予表彰,宣传事迹,示范作用,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 上一篇:心理健康对社会的影响
- 下一篇:高分子材料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