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1 17:2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现状分析
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阐述。
第一,学生的国家忠诚意识较强。大部分学生具有“有国才有家”的思想意识,不宣扬有损于国家的利益的语言,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第二,志愿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项志愿者服务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
第三,社会事务、公共事务的关注度高。在当前竞争激励的社会,为了能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实现就业与择业,学生更需要关注一些社会事务以及公共事务情况。
二、存在问题
1.个人方面
第一,在理想信念方面比较重物质轻信念。有些学生容易受到一些金钱或物质上的诱惑,并因此动摇了信念,认为加入传销组织就能“一夜暴富”。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大学生网贷,若还不上借款甚至走上裸贷、退学、跳楼等道路。
第二,在价值观方面,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当代高职院校学生为独生子女居多,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而养成重个人利益的习惯,不愿参加集体生活,对社会公益活动更是“事不P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第三,在知行合一方面,知行脱节。诚信缺失,言而无信,欺骗家长、老师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笔者所带班级当中就曾有一学生以生病、或家里有急事为由欺骗老师,获得批假。
2.社会方面
第一,强国富民意识薄弱。许多学生认为当前国家处于和谐社会,生活有所保障,没有为国家的发展做过多的思考。
第二,家庭责任意识薄弱。目前学生年纪较小,“众星捧月”的家庭居多,孩子从小到大不需要负任何的家庭责任,大小事情均由父母包办。例如,有的学生将换洗的衣服堆积到周末时再拿回家里给父母帮洗等现象屡见不鲜。
三、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有一些不良的风气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例如,老人跌倒了到底扶不扶?还有某地方出现捞尸体费用过高,演艺工作者收入比科研工作者高等社会现象,导致学生们变得比较浮躁。
2.个人原因
一是有的学生沉迷网络,课堂、餐桌、床上均离不开手机,甚至有的人得了“手机病”,成为“低头族”,久而久之,不问世事的现象也日渐增多。
二是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缺失。许多高职院校重文化、重技能、轻政治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学校为了避免麻烦,不支持学生从事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从而忽视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原因为,普遍家庭存在重成绩轻思政教育现象,对于责任意识教育更是不管不顾。孩子只需考取高分,入得名校就读,逐渐培养成“埋头苦读,不问世事”的人。
四、加强当代高职学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方法
1.个人培养方面
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从小抓起,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就普及社会责任相关知识,例如让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活动,从小学开始增加一些社会责任课程等,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2.学校教育方面
高职院校应重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可以开设与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相关的必修课程,在校园内张贴如何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等相关标语,以此来宣扬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3.学校与家庭教育互动方面
以学校教育为主,联合家庭、社会为一体的责任意识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如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帮助残疾人员。鼓励一些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到西部贫困山村进行支教帮扶等。
篇2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社会责任意识;企业需求
[DOI]10.13939/ki.zgsc.2016.35.168
1 引 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现代企业不仅要应对国内同行同业的激烈竞争,而且要接受外来企业的强烈冲击。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买方市场主导日益强盛的市场环境中,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更是企业人才竞争的核心。但是尽管很多企业都在不断地大量寻求得心应手的市场营销人才,而且高校也不断地大批量地“生产”市场营销人才,可是却产生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一边是高等学校大量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边很多企业却在大叫缺乏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作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和输出机构的高等学校,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传统教育模式遗留下来的问题。一方面企业人事部门进行招聘的时候发现现有的市场营销大学生有着很多的缺陷,其中一个严重的缺陷是现有的市场营销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我意识浓重,公德意识缺乏。[1]另一方面现有的教育方式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的教育导致了市场营销大学生本应该承担的基本责任被无视,造成了“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社会责任的真空状态。[2]就此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意识的建设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过程中是缺失的,这成为企业放弃一些市场营销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传统教育模式遗留问题之一。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都将目光关注在如何提升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和营销经验等才能方面,却无视了社会责任意识在市场营销专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文章基于这样的背景,借鉴国外经验,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仅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能力,而且还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综合性人才,以适应时代变迁之需求。
2.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学科。每一个企业或者行业的成功都是对营销能力的一次印证,因为营销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周围的人或者组织从事的所有活动都可以正式或非正式地被算作营销,同时良好的营销日益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将营销定义为“营销既是一种组织职能,也是一种创造、传播、传递顾客价值的思维方式”,从这个定义来看,营销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职能,更是一种整体思维方式。然而在这个价值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时代里,却造成了市场营销大学生无视社会责任的现象与趋势,这个现象导致了市场营销大学生缺失了社会、企业所需要的才能。这就造成了当市场营销人才进入社会的时候,过分地关注个人利益,使得整个社会体系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重大社会问题。例如,企业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某种意义上,经济发展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表现出一种紧张的状态),因此中国市场营销专才的社会责任的建设刻不容缓。
3 市场营销人才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
3.1 市场营销教学内容过于落后
市场营销学人才必须拥有活跃的思维、强大的组织策划能力、踊跃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掌握各种宣传与推广的方式。也就是说市场营销大学生必须能够全面分析社会环境和捕捉市场机遇、及时预测和测量市场需求以及了解营销市场的演变历程,即营销围绕中心从最古老的“产品价值”变为“顾客价值”,再到现在以社会价值为中心,现代的市场营销大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社会责任意识的深层次的含义。但是学校相关教育还停留在讲解如何创造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上面,这与市场的变化严重脱节。除此之外市场营销的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所有课程之间有所交叉重复,没有统一协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每一门课程内容都好似知道,但又都不能深入了解与掌握。
3.2 市场营销教育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机制
关于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与其他学科是一样的,都是过多地关注营销专业知识的说教,缺乏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在市场营销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过多地关注市场营销知识的讲解,一直强调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形成了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是成才的错误意识,培养出了很多在“考试达人”、“社会”。而关于营销专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却还停留在形式上;另一方面营销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重视不足,因此导致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觉醒程度差异较大。
3.3 市场营销教育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
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虽然营销老师会带领营销学生进行一些企业调研,但是这些营销学生却没有获取真正的营销工作的经验,同时也没有真正去考察过市场,这使得市场营销知识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理论和实践脱节。那么本来营销人才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而增强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可是现在的营销人才绝大多数都迷失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造成了营销专业人才无法全面地认识社会,没有办法形成完整的社会责任意识。
4 加强市场营销教学中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根据目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我们认为,市场营销的学生应当是:[3]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以“知识复合、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及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又具备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的,能在国家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的实际管理工作,或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4.1 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中巩固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
新时代的复合型经营人才应体现为市场营销的特色教育。为此,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营销职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教育、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人才。社会责任是指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对家庭和社会,对他人的生存和发展承担的职责和使命,以及未承担职责所应承受的后果。在实践过程中,营销老师引导营销人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或创造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使得营销人才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社会实际,培养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同时要在实践中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坚持假期实践活动与日常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专业实践与一般服务相结合,实现社会实践的最大成效。例如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开展模式以市场营销学科涉及领域为实践拓展空间,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监督和管理,让营销人才在实践中掌握实际应用能力,让营销人才在这些实践项目中切身体验从身边小事做起,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感受。
4.2 对营销人才进行自律意识教育,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不仅仅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市场营销,同时还要让营销人才知道社会的需求。现在中国社会责任出现了很严重缺失,那么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的培养。当然培养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仅仅依靠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营销人才具备自律意识和开展自我教育。在对营销人才进行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增加营销人才在社会实践的机会,丰富营销人才对社会、文化、自然和他人的认识,使得营销人才能够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时代脉搏,客观地评价自我,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4.3 加强企业实践,注重社会责任的培养
在营销课堂教学理论学习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践与考察,使学生将所学的营销理论融会贯通,学会全面理解问题与思考问题,能够根据不同企业性质做出市场环境分析报告书。只有教学加企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使市场营销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才能够真正成为在各级工商企业、管理部门和各类营销岗位上从事市场营销、市场管理、市场策划、市场开拓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营销人才在各行各业实践中,不仅获得了丰富的职业能力,也在各行各业的企业实践中,亲身体验生活,深刻感受到贫富差距,使得营销人才的思想得到升华。也在企业实践中,更加深刻和客观地理解和认识很多社会现象,也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能够培养营销人才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小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受尽宠爱,所以在与社会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七年级下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论述了生命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质:自尊、自立、自强,结合每个章节的概念分析、具体事例论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实现自己准确的价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合近几年社会上的初中学生发生的恶性事件,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对于培养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不懈的努力。将整个初中生的思想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二、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结合教材的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靠逐步的累计最后实现总的价值。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明白只有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和社会进行交流。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懂法、守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应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这是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的主要职责。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在承担自我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个人连接到社会,最后归于国家责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遵循这样的线索,利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时,把握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自立的行为和不自立的行为进行区分和比较,对于现代初中生的依赖心理进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够干什么,会不会洗衣服,会不会帮爸爸干活,会不会在犯错后主动承担错误,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溺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老师以身作则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我们常说为人师表,老师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对于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级第四课《保护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声音影像功能,通过视觉直观的信息体验来感受现代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让学生在讲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护环境的,老师在学生们的发言之后,做出总结和提出建议,以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来向学生展示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学生组织实地的考察和调查,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篇4
关键词: 青少年 责任意识 人才培养
当今的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表现出青年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由于青少年的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他们缺乏实干精神,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因此,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在当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是为维持自身在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对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人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就必须为自身和他人的生存发展、对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社会责任是“社会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同时也是社会得以继承和发展的基础。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在其所属的群体中的共同活动,表现出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和对所承担任务的态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影响极大,也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一、当代青少年责任意识弱化及成因
1.青少年的责任意识的现状
(1)重自我意识、轻个人责任。一些青少年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他人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
(2)只求索取、不求回报。只要求父母、老师、他人为自己服务,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不考虑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应作的回报。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抱怨,总觉得社会欠了他什么,而不考虑自己应负的责任。
(3)缺乏公德、纪律意识。新世纪的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中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早恋现象,有的甚至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
2.青少年缺乏责任意识的原因
(1)学校教育中存在问题。学校教育应将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健全人格的学生作为目标。然而,目前许多教师仍过于关注学生们知识技巧的学习,忽视与学习相得益彰的自信、独立、忍耐、责任心、耐挫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
(2)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当前社会,家长们对子女倾注过多的关爱,使孩子们更多体验到的是他人为自己服务。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家里什么也不用你管,只要好好读书,我们再苦再累也情愿。”这种对孩子溺爱的心理和行为,很难使学生心中想着他人,更难以热心助人。
(3)社会教育中存在问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诸如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得一些学生耳濡目染,无形之中受到负面影响,这也是影响学生责任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青少年应具备的责任意识
1.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负责,要懂得珍惜生命,学会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形象。学会求知,好学上进;学会生存,不挑食偏食,按时作息;学会快乐生活,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每一天都有好心情。
2.对家庭负责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是天底下最无私、最真诚和最伟大的爱。中学生爱父母,对家庭负责,就应该努力做到: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学习上勤奋刻苦,生活上自主自立。
3.对集体负责
在集体生活中,必须遵规守纪,服从组织,积极参加团队活动、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你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你主动为班级做事,这一切都会给集体增添光彩。
4.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明代大学问家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教育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言谈举止符合文明规范。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是最真诚的爱国行为,从而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维护世界和平,共筑人类美好家园。
三、培养青少年责任意识的途径
1.在学习习惯养成中培养责任意识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然而使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并不是靠强制所能办到的,只有当学生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当成一种责任,才能顺利、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指导学生们各个环节的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其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科学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在劳动习惯养成中培养责任意识
在平时的卫生保洁工作中,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责任心,让学生懂得整洁,不再乱丢乱扔,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平时,与家长配合,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使其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每个学生都有意识地体会“承担责任”的酸甜苦辣,从而激发“积极配合,团结一致”的良好情感,在平素细小的班级工作中培养自我责任心。
3.在家庭教育中培养责任意识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23-02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基于对社会、国家的高度热爱,主动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的高尚使命。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重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要完成好这光荣和艰巨的使命就必须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大学生作为敏感的社会群体,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在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行为,体现出了社会责任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走向。2011年据教育部对140所高校25000余名大学生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有爱国的主观意识,也愿意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甚至淡化。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具体分析
1.经济环境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以经济为主的深刻变革中,它推动了政治体制和科学教育文化体制的改革,给我国社会生活注入了活力,也给责任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教育的作用。再加上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个体本位思想,以自己的利益作为自身行为成败的标准,也很容易诱发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从而不知不觉地片面强调自我价值,而极少考虑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
2.文化、媒体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影响。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扩大,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对西方国家文化学习、借鉴的同时,很难把握好学习和借鉴这个度。文化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反映那个时代的理想、人格,对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影响。而我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被现代人接受应用,有很多人甚至不屑本国文化,国人的文化身份也日渐模糊。当今信息传播的渠道不胜其数,其中媒体的作用尤为突出,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大众媒体一再侵蚀我国的文化根基,淡化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修养,麻痹了大学生思想,使他们缺少必要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3.环境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对社会的态度不是在现实的具体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发展来的。环境不同,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家庭与学校这两方面作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我国古时候的人们很重视家庭教育,它在整个传统教育体系中一直承担着重要职能。近代各种外来主义思潮的涌入,人们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也过度批判本国传统文化。另外,现在的家庭教育本身也存在问题。很多家长只注重子女的学习,忽视了对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导致子女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障碍,在团队合作中缺少合作精神,在面对利益的冲突时,人与人之间变得异常冷漠,最终形成了淡薄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不仅仅是人类社会传播知识的媒介,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场所,更是民族实力的代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可如今的大学也因受到各方面的影响,逐渐被庸俗化,校园环境日趋商业化,少了人文关怀,致使传统文化品位和内涵急剧下降。同时,现在大学里有很多老师事业心、进取心薄弱,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缺少实践,难以满足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1.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当今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目前还不够完善,很多人知道市场经济即法制经济,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缺乏自身主观意识的约束即是道德约束,很容易变得见利忘义、尔虞我诈。因此更需道德来进行约束。培养、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也有助于不同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先进的生产力,对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仅具备广博科学文化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进步还需要有一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
2.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健全的人格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格中的一部分,必须加以重视。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给自己打造良好的形象。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促使大学生主动寻求大众需求,有利于提高思维,进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重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统一、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研究
1.推进家庭教育,刻不容缓。家庭教育内容的偏差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弱化。所以,家长应树立全程式的家庭教育观,向子女讲授我国传统的礼仪及为人处事的方式,让责任意识渗透到子女的深层意识当中,逐渐形成一种充满责任感的家庭文化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同时,加大社会对家庭教育传承计划的扶持力度。健全有关家庭教育相关组织,制定完善的家庭教育实施方案。这需要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各级学校等教育机构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最终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家庭教育网络系统。
2.加快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净化校园文化,营造人文环境。在大学德育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要认真分析当前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并吸取教训。在价值选择上应该有坚定的信仰和使命感,让学生安于研究学问,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还要运用榜样示范营造一种人文氛围,使校园四处洋溢着充满责任感的气氛。开展文化活动,实现责任内化。高校应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积极全面地开展各种活动,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可以建立大学生党员责任区,加强大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真正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形成强烈社会责任意识。
3.改善社会环境,迫在眉睫。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要形成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良好环境,就要把优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结合起来。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抓住有利时机,落实改革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舆论监督,让大学生感到社会上充满了正能量。国家还应当加强对大众媒体的管理与控制,净化大众媒体,禁止低级暴力内容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相应的责任。社会要和谐有序的发展,每个人就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完成自己的使命,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需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与培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2]郭英香,张连珠.浅析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教育育人,2006,(1).
[3]唐文忠.浅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
[4]蒋国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
[5]张丽娜.和谐社会呼唤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J].科技信息,2009,(2).
篇6
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频繁出现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焦点,同时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无疑使环境责任成为企业迫切需要履行的一项任务。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企业环境责任培育的内部聚集机制与外部保障机制进行探讨,最终构建贵州省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机制。
关键词:贵州省;环境责任;意识培育
一、引子
企业环境责任(CER)源于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自愿承诺为促进社会和环境目标而采取的行动(European Commission,2002)。本质上,生态环境问题是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发生矛盾的产物,这既是政府的责任,亦是企业的责任(Piotr Mazurkiewicz,2008)。美国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George·Enderle)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其中环境责任主要是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让环境承受较少的废弃物”。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频繁地出现了类似陕西“铅污染”事件(2009)、海正药业超标排放和违规排放污染物致癌事件(2011)、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废料铬渣非法倾倒致污事件(2011)、广西龙江河隔污染事件(2012)、全国范围内“雾霾”天气(2013)等环境污染问题。十报告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构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清醒认识和治理决心,这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从早期的PM2.5到如今的PX事件,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焦点渐渐从环境的检测数据转向了污染的源头——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缺失。对于污染源头项目的管理中,政府机关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主体的政府机关应该重视对企业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的培育。
贵州省作为我国重要旅游省份,环境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贵州省以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为战略目标,打造超工业化的产品,建设“国家公园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转型升级、后发赶超之路。这也就要求贵州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将环境作为其重点保护对象,不可为经济发展牺牲环境。因此,对于贵州省企业来说,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环境责任意识便不可缺失,但现阶段企业环境责任意识普遍薄弱,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环境责任培育机制来引导企业重视环境责任,在不断发展中培育适合企业发展状况的环境责任意识。
二、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内部聚集与外部保障
贵州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其旅游业作为本省的支柱性产业使得贵州省对于企业环境问题更为重视,也就对贵州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贵州省企业若要谋求长远发展,环境责任的履行将成为其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为了更好地履行环境责任,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可以从内部聚焦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一)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内部聚焦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首先应当从自身做起,在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等方面均应体现出其对企业环境责任的重视,使环境责任由内而外体现在企业中。
在培育环境责任意识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在战略规划中体现环境责任理念。企业战略规划是指依据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状况及其变化来制定和实施战略,并根据对实施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来调整,从而制定新战略。完整的战略规划的首要条件是可执行性,它主要体现在企业发展方向和企业资源配置策略两个方面。在企业发展方向上,就应当体现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企业只有在自己的发展方向中融入环境责任的要素,才能指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看到自己所应履行的环境责任,才能在发展中不偏离自己认真履行环境责任的轨迹。企业资源配置策略直接决定了企业战略规划的可实施性。为了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必须在企业资源配置策略中为其做出相应的资源安排,才能够为企业环境责任的培育提供足够的资源保证,确保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顺利实施。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成员为实现其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在职、责、权方面的动态结构体系,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其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因此,若要培育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必须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安排相应的环境责任职权部门,以此来体现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意志,使企业员工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企业对履行环境责任的重视。同时在组织结构中安排相应的职权部门对环境责任的履行进行监督。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是企业的象征,体现出企业的内涵,因此,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应当融入其企业文化中,并由企业文化来展现企业自身对于履行环境责任的理念和决心。同时一个行业成熟与否取决于其是否拥有极其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在其自我意识中就应涵盖企业的环保思维,即环境责任意识。如果把环境责任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这对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二)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外部保障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来督促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这些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制定机构、政府与行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及其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等。
法律法规制定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具有强制性。培养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必须由强制开始,为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提出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开始意识到自身所应负担的环境责任。虽然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均对企业环境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目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环境保护法的价值定位、指导思想还不清晰,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等。所以对于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仍需要相关机构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督促。
政府与行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对于企业的影响不同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对企业的影响,其更多的倾向于一种引导作用与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向着更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同时对于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因此对于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政府与行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能够引导企业首先意识到其自身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进而自觉建立自身环境责任意识。同时政府与行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还能够及时监督企业对于环境责任的履行,及时引导企业纠正其偏离环境责任履行的行为。
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企业在市场中得以生存的关键。而对于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十分重要。如果在竞争中履行环境责任能够成为一种优势,则更多的企业将选择履行环境责任,从而培育出其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但是现阶段履行环境责任与否并未成为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中的一种要素,这就需要社会的努力。只有在竞争中能够作为一种优势项目,环境责任履行才能更快的为企业所理解和接受,并督促企业培育其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
三、构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机制的基本架构
一个企业如果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则必须承担起环境责任,不能以损害公众利益为代价来为自己谋利,应当自觉减少排污,或者在排污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危害降到最低。而贵州省处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其企业要想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必须承担起基本的企业环境责任,从而赢得社会对其的支持以及公众的认可与信任,从而得到较为忠实的顾客群,为自身发展获得最基本的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企业的期待正在发生改变。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对企业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
篇7
一、责任,在关爱他人中生成
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角色不同,承担责任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对于学生而言,懂得感恩与关心他人就是最简单的责任意识。爱是担当责任的动力,文明有礼、善于沟通、真诚赏识、热心帮助是最朴实的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对他人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因此,学校以爱心教育为抓手,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关心他人,培育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从感恩父母开始
感恩不仅仅是对恩情的简单回报,更是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境界。拥有感恩之心,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才会体会国家、社会与他人的培育之情,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为此,我们时常教导孩子,责任,从感恩开始,从关爱家人开始。
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学校都会送给孩子一份寓意深远的礼物,这是已经坚持了10年的传统。2012年,新年开学第一天,学校送给每个孩子一封印有东风东校徽的红包,要求孩子们一直保留到母亲节,再制作成“爱心红包”,写上送给妈妈的祝福。孩子们写给母亲的感恩话语,稚嫩却情真意切:“我想快点长大,帮妈妈提东西”“妈妈,我希望你教我学习时不要那么凶、那么严厉,我会上课认真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您就不用再为心了。我爱您!”许多家长收到祝福都激动得落泪。这对于孩子而言,只是一份要保留三个月的礼物;而对于一位母亲,或许就是值得一辈子收藏的珍贵礼物。学校教会孩子的则是分享、感恩和孝顺,懂得了对父母的责任。
学校还结合“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开展了“小名字,大精彩”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在柔和的烛光中与家人共聚天伦,一起分享自己名字的由来。孩子们不但了解了自己名字的来历,更懂得了家长的期盼与希冀,理想与追求,在真情分享中激发了学生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恩之心。
2.在关爱他人中延伸
学会关心即是学会与他人交往和相处,并从中体验责任、生成责任,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为此,学校积极创设平台,引导学生从关心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培养孩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
从2007年至今,学校已连续六年开展了“爱心月饼”捐赠活动,分别捐赠给山区儿童和留守儿童。2010年,在团省委、省少工委牵手下,学校不仅与梅州市五华县大沙村小学签订了城市学校 “希望家园”手拉手协议,更主动为广东省60个“希望家园”捐赠月饼,并组织学生走进其中16个希望家园与当地的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开创了跨城市学校牵手“希望家园”的先河。孩子们在捐赠的月饼上贴上爱心卡,写上校名和通讯地址,并付上自己的照片以方便书信联系。开展牵手活动以来,孩子们共收到了两千多封回信,与“希望家园”几千名留守儿童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爱心交汇成为两地儿童牵手迈向幸福的心灵窗口。
2010年初,中国玉树发生了强烈地震,西南又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学校全体师生又一次显现出无私的大爱精神,用行动来回报社会。在“情系灾区,大爱无疆”“羊城迎甘泉,东风东情系旱区”等主题活动中,师生积极响应倡议,捐资捐物,支援灾区,有的孩子甚至自发组织同学走上街头,携手义卖,全校仅上学年各项捐款近50万元。在大灾大难面前,学生用稚嫩的爱心体现了东风东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而“学雷锋,争志愿服务章”活动更是学校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全校67个中队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宗旨,纷纷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中队”,全面践行“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雷锋精神,争“志愿服务章”,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各中队有的主动为同学整理红领巾,有的在雨天为同学提供雨伞,有的为学校护苗添绿……各个班级更把服务面推到社会,走出校园,走向社区,争当小小志愿者。有的中队开展志愿者活动日,走上街头宣传雷锋精神,义务清洁街道,做车站的排队引导使者;有的在学校里进行义卖筹款、捐书易书活动;有的中队在社区里为贫困家庭、孤寡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有的走上街头为交警、交通协管员送水;有的中队当起了义务邮递员;还有的中队远赴边远贫困地区送上东风东人亲切的节日问候,为困难家庭献爱心,送温暖,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
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逐步形成了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等优良品质,责任意识不断提高。
二、责任,在关注社会中深化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这个“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人,而是一个能够承担起维系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发展的社会人。社会责任是责任的核心和灵魂,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共同的社会道德规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此,学校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并履行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将责任意识付诸实践。
1.在关注社会中提高责任认知
我国自古就有倡导社会责任感的传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需要培育关心国家、社会以及国际事务的优秀公民。为此,学校创设多种平台,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习惯,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发展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品质。
为了引导孩子们关心时事,关注社会,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孩子的成长,学校大队部在四个校区同时设立了“东风东新闻眼”。每天早晨7:30前,由当天的执勤队长把《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的头版贴在“新闻眼”上,引导学生看新闻,议新闻,评新闻,创设关注时事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真正的社会人。
2010年,学校开展了“我有社会责任,学争‘时政’章”活动,活动收到了学生的1000多份提案,涵盖城市管理、绿色环保、学校发展、少先队建设、家庭教育等方面。孩子们大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真正体现了少先队员当家作主、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例如,二年级邹文翰同学提出的《绿色环保——从用小手绢开始》,俞天同学提出的《改装嵌入式垃圾桶》,五年级王唯唯同学提出的《争当校园志愿者 携手创造新生活》等。一份份提案无不彰显出东风东学子关注时政、做社会人的热情与风采,更培养了东风东人崇高的社会责任意识。
2. 在服务社区中践行责任意识
培养责任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意志的支持和长期的实践活动。人的责任意识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在一次次训练和强化中稳定下来。为此,学校倡导孩子积极服务社区,践行责任意识,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体验“责任”,从而内化责任意识。
已经毕业的六年5班连续四年坚持去广州诗书街温良里社区探访特困低保户。四年来,每逢中秋节或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孩子们都会带上祝福和问候,来到诗书街探访80高龄身患重病的梁爷爷,患有鱼鳞病的增俊杰哥哥,大头仔傅锦堂哥哥,独自照顾精神病儿的婆婆……如今,六年5班的同学毕业了,一年6班的同学们就接过了这根爱心接力棒,与家长志愿者们继续用行动把爱留在温良里。四年之中,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学校开展的“红领巾情系温良里社区”活动。
责任并不是豪言壮语,而需在点滴的成长中慢慢感悟和实践。孩子能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所做的事情能否回馈社会,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东风东学子的坚持所带来的正能量给社会带来了新气象。
三、责任,在和谐生态中升华
众所周知,人类以自然环境为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人类需要自然,自然也需要人类,人类应该爱护、维护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人类对自然应负的道德责任。为此,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通过活动感悟到世间万物的繁衍、昌盛、枯荣、衰败都与自己的言行举止息息相关,从而认识到自身对自然所担负的责任,懂得爱护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1.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已被世界广泛认可,在我国也日益受到重视。学校积极相应《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办法》,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了东风东路小学垃圾分类行动纲要,并结合各种教育契机开展多种活动,让垃圾分类成为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例如,让孩子们了解世界各国垃圾分类的现状,了解国家垃圾分类面临的危机,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境道德意识。结合地球熄灯一小时、环保日等契机,让孩子与家长共同商讨如何参与垃圾分类,讨论的意见统一在校园网跟帖。孩子们踊跃参加活动,提交了几千份关于垃圾分类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东风东孩子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
各中队还陆续开展了“分类垃圾桶设计活动”,孩子和家长为自己班级共同设计制作了形式各样的“分类垃圾桶”,带回学校分类收集纸类、塑料瓶、有害垃圾等等。在指定的时间,学生默契地把垃圾放到指定地点,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学校还提出“小手拉大手”,让孩子们把这种生活习惯带回家里,影响家庭,乃至社区和社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两年来,孩子们从态度到行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把垃圾分类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更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
2.倡导低碳生活,对自然负责
生态环境道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外在的环境意识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品质的过程,是一个由环境道德认知上升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为了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并付诸行动,学校倡导低碳生活,注重引导孩子以小主人的精神践行绿色环保。
每年3、4月,学校大队部坚持组织全校师生及家长积极参加由共青团广州市委主办的“我与小树同成长——种植碳汇林创造越秀低碳绿色新生活”大型亲子植树活动。通过环保活动,让学生明白环保不仅是一次种树活动,更需要形成一种意识和习惯,成为一种行动,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动机。
篇8
关键词:责任意识;历史教学;培养
责任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词语,即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是一种承诺、一份应尽的义务。责任意识不仅作用于自身,还会对他人产生影响。中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对其一生的影响都极其重要,甚至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发展。历史教学对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历史教学的内容囊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和社会发展等重要领域,是责任意识教育的丰富源泉。历史教学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历史,让学生明白历史兴衰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吸取历史的智慧与精华,能够把历史中所学习到的智慧应用到现实中,以此来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数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兴趣才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学习,才能学好。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关键。历史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需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行进行培养。历史教师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智能、进行思想教育三大任务,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中学历史教材涵盖的内容丰富而生动,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特别是新编的教材,活泼、生动,趣味性更强,能够自然地带动学生的兴趣,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腥风血雨的战争,还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自由平等,无一不是历史教师可以信手拈来加以利用的优势,历史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从而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不仅学习教材提供的正能量,还应该利用课外的相关资料去寻找更多精神食粮。从历史这面最好的镜子里去学习如何明辨是非曲直、去学习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去学习社会发展的进程,在思考中成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二、科学使用教科书,准确传授历史知识
历史教科书经过不断地更新改进,凝聚了无数先辈们的心血,应该是历史教师教学的根本。历史教材覆盖的领域宽广,责任意识无处不在,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联想,激发学生潜意识里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责任意识,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得到提高。历史课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这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也在无形中为历史做宣传。历史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大家都熟悉的前辈的优秀事迹来培养责任意识,这样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剧《》,一个个人物都演得生动活泼,很多故事学生也能娓娓道来,教师在讲解《》一课时如果能利用优秀事迹,则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起因、过程与结果,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去思考当时的情形,模仿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堂与思想教育上,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可能只会纸上谈兵。教师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践,进一步巩固责任意识。为了给学生更多直观的感觉,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让学生跟随馆内讲解人员去感受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带给他们深层次的感动,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被动的吸收远远不够,还应该组织学生追随历史的足迹去寻找一个个感人的历史事迹。通过社会走访、调查,从当事人、周围的群众等不同的角度主动地去了解,在调查中思考、总结,与历史教材进行比较求证,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事件。通过调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共同培养合作的精神。在调查走访之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责任意识。总之,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青少年培养中的关键一环,只有培养出有责任意识的青少年,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族与国家的发展。中学历史教师更应该以培养有责任意识的学生为己任,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培养出优良的品德,培养责任意识。狠抓责任意识是中学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杨会中 单位:安徽省枞阳县横埠中学
篇9
【关键词】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续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食品企业再度爆出“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毒豆芽”、“墨汁粉条”、“细菌门”等食品安全事件。这不仅把食品企业推于风口浪尖,更引致国人对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质疑。构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解脱企业社会责任,已是众望所归。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经济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兴衰,影响一个国家的声誉。食品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必须担当起自身对于消费者、国家、社会应有的职责,建立健全相应的信息披露体系,真实、完整地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信息,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
二、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起步较晚,各方面还比较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淡薄,社会责任报告比率不高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许多企业经营者将企业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个体,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无视其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大部分食品企业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没有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一项工作对待也可窥见一斑,企业为获取得竞争优势逃避社会责任来降低经营成本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在我国违法成本远远低于违法所获收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较少有企业能积极主动地披露其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定期独立性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则更少。截止2010年,仅21家食品和饮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大部分属于酒业企业,食品行业的仅8份。上市公司公开出版物(主要为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总体程度也不高,市场占有率仅为15.29%(张晓洁等。2011年)。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不足
近年来虽然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较以前有较大增加,但其质量却值得商榷,多少企业仅将其作为宣传噱头,竞争手段,报喜不报忧。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咨询机构商道纵横的《价值发现之旅2010——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研究》显示:2010年只有少数食品企业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且质量不高,信息缺失较多,回避实质性、回避定量指标的现象普遍存在。极少数报告披露了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有关的内容;鲜有报告对公司发生的食品安全违规事件以及后续处理情况进行披露和说明;报告普遍未充分披露和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未对包括杜绝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措施等重点信息进行披露。即便“瘦肉精”事件震惊全国,双汇集团也未将其纳入报告进行披露。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撰写的《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2011)》报告蓝皮书再度显示“食品饮料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旁观者占90%。”
(三)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觉自愿
社会责任理念在中国形成较晚,尚处于推行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各项信息披露制度、法律、法规缺失或不健全,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觉自愿。虽然近几年《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了规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分别颁布实施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等通知鼓励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是针对“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能力薄弱”的食品行业来讲,这些法律、法规及规范能够发挥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仅限于极少数上市公司,且也是流于形式。目前,对于大部分的食品企业来讲,仍游离于各项法律规范之外。
(四)相关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研究尚待推进,披露形式较为单一
纵观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披露实践,目前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年度报告内分散披露、年度报告内的独立性报告披露、年度报告之外的单独报告披露、大众传媒四种模式,披露方式可以采用文字描述和独立报表两种形式。因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和社会责任收益确认、计量的标准和准则。企业涉及到社会责任事项时,通常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问题来处理,或在年报中以文字描述来披露。如将企业缴纳的排污费纳入管理费用核算,再辅以文字补充。披露形式单一,同时也很难揭示社会责任事项的实质及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
三、完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路径分析
(一)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自觉性
企业是社会最活跃的细胞,社会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企业利润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不是博弈关系,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当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在“2011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上呼吁:“企业家的身体里应该流着诚信和道德的血液”,工业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企业伦理教育,改造企业高层管理者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形成“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管理目标。其次,加强食品行业质量安全文化教育,形成“质量第一”、“质量就是生命”的社会责任意识,形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和氛围。最后,利用引导、教育、宣传、奖惩等各类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行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二)构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确保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
目前,我国食品企业除上市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信息披露受到证券市场和相关法律制度监管和约束外,大部分企业都处于管制之外,依靠自觉自愿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这与食品企业的重要地位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是不相符合的。鉴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及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法: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制定政府主导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准则和制度,规范其披露范围、内容、详细程度、真实程度和披露方式等,确保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维护消费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
(三)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度
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外在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各类信息需求者对此类信息强烈的需求欲望;二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目前我国虽然在会计法、证券法、税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规内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一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但都不够具体,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很少有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就算有所披露,信息也不全面。因此,为确保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社会责任信息及时、全面、真实的得到披露,政府有关部门应健全、完善或增加《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各项经济法规内有关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关条款或规定,同时食品行业主管部门也要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密切监督行内企业的执行情况,严格执行违法惩处措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增强制度约束,规范企业信息披露行为。
(四)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研究,丰富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已被广泛应用。我国社会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主体、会计分期、确认原则、计量形式方法等基本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更谈不上实务操作体系,社会责任会计还仅仅处于“空谈”。企业有关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仅限于信息使用者的强烈要求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部分,且大都采用文字描述,极少采用独立报表形式,即便采用独立报表,因处理社会责任事项所采用的核算原则和计量标准不统一,企业间可比性较差。今后,国家应加大对高校、研究所、学会等理论研究机构人力物力支持,推进各种学术性组织的交流合作,深入研究社会责任事项的确认原则、计量标准、报告形式等,推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多样化和披露形式的标准化。
四、结束语
食品安全因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健康,倍受各方关注。食品企业作为此项社会责任的受托者,除认真履行责任外,还应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将其相关社会责任信息积极对外披露,以解脱自身的受托责任。为完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政府、行业、企业、学者“四位主体”应各司其职,从健全法律制度、构建披露模式、加强理论研究、强化意识“四个方面”出发共同推进。
参考文献:
[1]丁金萍.食品企业之社会责任承担现状及战略意义探讨[J].现代商业,2011(17):135-136.
[2]韩秋兰,季盈莹.公司治理结构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系研究——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J].商业文化,2011(4):57-58.
[3]董素,乔宇.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1(10):25-27.
篇10
【关键词】 环境责任; 意识培育; 联动机制
一、引言
企业环境责任(CER)源于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自愿承诺为促进社会和环境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欧盟委员会,2002)。本质上,生态环境问题是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发生矛盾的产物,这既是政府的责任,亦是企业的责任(Piotr Mazurkiewicz,2008)。美国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George. Enderle)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其中环境责任主要是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让环境承受较少的废弃物”。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频繁地出现了类似陕西“铅污染”事件(2009)、海正药业超标排放和违规排放污染物致癌事件(2011)、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废料铬渣非法倾倒致污事件(2011)、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2012)、全国范围内“雾霾”天气(2013)等环境污染问题。十报告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构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清醒认识和治理决心,这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从早期的PM2.5到如今的PX事件,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焦点渐渐从环境的检测数据转向了污染的源头——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缺失。对于污染源头项目的管理,政府机关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主体的政府机关应该重视对企业保护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
二、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自我形成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
(一)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内部聚集与外部保障
企业若要谋求长远发展,环境责任的履行将成为其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为了更好地履行环境责任,企业必须树立环境责任意识。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可以从内部聚焦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1.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内部聚焦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首先应当从自身做起,在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等方面均应体现出其对企业环境责任的重视,使环境责任由内而外体现在企业中。
在培育环境责任意识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在战略规划中体现环境责任理念。企业战略规划是指依据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状况及其变化来制定和实施战略,并根据对实施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来调整,从而制定新战略。完整战略规划的首要条件是可执行性,它主要体现在企业发展方向和企业资源配置策略两个方面。在企业发展方向上,就应当体现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企业只有在自己的发展方向中融入环境责任的要素,才能指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看到自己所应履行的环境责任,才能在发展中不偏离自己认真履行环境责任的轨迹。企业资源配置策略直接决定了企业战略规划的可实施性。为了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必须在企业资源配置策略中为其作出相应的资源安排,才能够为企业环境责任的培育提供足够的资源保证,确保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顺利实施。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成员为实现其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在职、责、权方面的动态结构体系,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其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因此,若要培育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必须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安排相应的环境责任职权部门,以此来体现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意志,使企业员工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企业对履行环境责任的重视。同时在组织结构中安排相应的职权部门对环境责任的履行进行监督。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是企业的象征,体现出企业的内涵,因此,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应当融入其企业文化中,并由企业文化来展现企业自身对于履行环境责任的理念和决心。同时一个行业成熟与否取决于其是否拥有极其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在其自我意识中就应涵盖企业的环保思维,即环境责任意识。如果把环境责任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这对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2.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外部保障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来督促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这些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制定机构、政府与行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及其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等。
法律法规制定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具有强制性。培养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必须由强制开始,为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提出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意识到自身所应负担的环境责任。虽然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均对企业环境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目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环境保护法的价值定位、指导思想还不清晰,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等。所以对于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仍需要相关机构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督促。
政府与行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对于企业的影响不同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对企业的影响,其更多地倾向于一种引导作用与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向着更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同时对于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因此对于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政府与行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能够引导企业首先意识到其自身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进而自觉树立环境责任意识。同时政府与行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还能够及时监督企业对于环境责任的履行,及时引导企业纠正其偏离环境责任履行的行为。
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企业在市场中得以生存的关键。而对于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十分重要。如果在竞争中履行环境责任能够成为一种优势,则更多的企业将选择履行环境责任,从而培育出其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但是现阶段履行环境责任与否并未成为同行业企业之间竞争的一种要素,这就需要社会的努力。只有在竞争中能够作为一种优势项目,环境责任履行才能更快地为企业所理解和接受,并督促企业培育其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
(二)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自我形成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在于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而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又是渐进的,无法一蹴而就,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需要企业自身的内部聚焦和社会各界的外部保障,由此就需建立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自我形成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
1.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自我形成机制
一个企业若要谋求长远发展,其内部必须有一套自我约束机制,此种约束能够促使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承担起其应承担的环境责任,从而提高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自我形成机制能够很好地督促企业对自身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能够使企业尽快地建立起自身的环境责任体系,并将履行环境责任尽快发展为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自我形成机制主要包括战略规划机制、组织机构适应机制与企业文化拉动机制。
(1)战略规划机制要求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时将履行环境责任融入企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资源配置策略中。企业发展方向和企业资源配置策略是企业完整战略规划具有可执行性的基础,将企业环境责任融入其中,有利于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体现在企业的整体发展设想中,保证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具有可持续性与延续性。
(2)组织机构适应机制要求企业内部设置相应的环境责任机构,为企业环境责任的意识培育及履行过程保驾护航。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有相应的责任部门来具体负责,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来随时调整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进程,同时对于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过程进行监督。只有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应的环境责任机构才能使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真正放在企业的议事日程之上,而不是作为一种口号,持续不断地在企业内部呼吁却从未落在实处。
(3)企业文化拉动机制要求企业在自己的企业文化中体现出其环境责任意识,体现出其对于履行环境责任意识的决心,从而拉动企业对于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象征,体现着企业的内涵,只有将环境责任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才能够使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贯彻于企业上下,也才能够提高企业对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积极性。同时将环境责任意识融入作为企业象征的企业文化中还能够提升企业在社会以及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2.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外部监督机制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与企业外部的监督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前进方向。所以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企业外部的监督。因此对于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还应建立企业外部监督机制,主要包括法律约束机制、政府与行业的引导与监督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等。
(1)法律约束机制要求法律法规制定机构制定针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相关法律规范,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提出强制性要求。现阶段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虽然对企业环境作出了规定,但是其要求相对来说比较笼统,例如环境保护法的价值定位、指导思想还不清晰等,同时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环境责任法律体系。这些对于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应当建立法律约束机制,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提出具体的、强制性的要求,将大大有利于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
(2)政府与行业的引导与监督机制要求政府与行业提出利于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相关要求,引导行业内形成以履行环境责任为优势的风气,同时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实施监督。处于同一产业链并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监督约束会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政府与行业的引导与监督机制不同于法律约束机制,前者对于企业更多的是一种引导与督促,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两者之间互相支撑、互相补充,能够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保驾护航。
(3)社会监督机制要求各类社会组织、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公众能够组成联盟,对不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同时形成相应的诉愿表达体系,对企业的环境责任履行状况实施监督。此种约束机制的影响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变得越发强大,同时对于企业的刺激性也变得更强。当电视、报纸等舆论媒体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状况密切关注并及时报道时,便会对企业形成强大而无形的舆论压力,督促企业承担环境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阶段对生活环境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也逐步增强,其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也会加大,因此建立起完善的诉愿表达体系十分关键。
三、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
(一)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的理论分析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不可避免地需要相应的激励措施。现有的激励措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正向型激励,即对于履行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一种是逆向型激励,即对于不履行者进行处罚。在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过程中对于激励措施的选择无疑能够对企业的行为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选择“奖励式正向培育机制”还是“惩罚式逆向培育机制”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指的是对于切实履行自身环境责任的企业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奖励,从而使企业在履行自身环境责任的过程中获利,以此来提高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积极性。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能够给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过程中提供动力,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产生重要的推动力。但是对于政府来说,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虽然能够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环境责任,但是却为政府财政增加了负担。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指的是对于未按照要求履行企业环境责任的企业进行一定数额的经济惩罚,从而使企业为未履行环境责任付出代价,以此来督促企业履行其自身的环境责任。在“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中企业往往会出于避免惩罚以减少损失的心态而履行环境责任,但是罚款的数额又成为了一大难题。如果罚款数额过低,则企业可能会在衡量其履行成本与惩罚成本后选择接受罚款;若罚款数额过高,又可能出现政府部门追求罚款收入而忽视对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监管。另外,在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中极易出现企业贿赂相关官员以避免相关惩罚的情况,从而助长了贪污受贿风气。
(二)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的博弈分析
对于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能够采取“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现对两种方式进行博弈分析。
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所付出的单位成本为I,得到的收益为R。以下主要使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
1.假设
(1)企业均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环境中,都是P——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2)C1为企业为履行环境责任所付出的净成本,C1=I-R>0。
(3)C=C1+C2+C3。其中,C是单位产品总成本,它涵盖履行环境责任所付出的净成本C1、生产成本C2以及企业的治理环境成本C3。
(4)所有企业均以单位产品的成本定价,不考虑规模经济。
2.“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博弈分析
(1)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
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指的是对履行企业环境责任的企业来进行一定数额的经济奖励,奖励A≥(C1+C3),因此A-(C1+C3)≥0,则博弈矩阵即为表1。
在“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的情况下,履行环境责任企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与此同时也使得没有履行环境责任的那些企业出现了亏损。因此,表1博弈矩阵便具有了唯一纳什均衡,即(履行,履行)。
(2)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
所谓的“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就是对未履行企业环境责任的企业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处罚B≥(C1+C3),因此B-(C1+C3)≥0。博弈矩阵即为表2。
在“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的情况下,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显然拥有成本优势,而未履行环境责任的那些企业则出现亏损。因此,表2博弈矩阵便具有了唯一纳什均衡,即(履行,履行)。
“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各有利弊,“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能够促进企业对履行环境责任具有更高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却给政府财政增加了负担;“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能够督促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但容易出现以罚代管的恶劣局面。由于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奖励式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逆向培育机制”各自拥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在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选择“奖励式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逆向培育机制”相结合的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机制无疑能够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保驾护航。
四、构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机制的基本架构
一个企业如果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则必须承担起环境责任,不能以损害公众利益为代价来为自己谋利,应当自觉减少排污,或者在排污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危害降到最低。企业要想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必须承担起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从而赢得社会对其的支持以及公众的认可与信任,得到较为忠实的顾客群,为自身发展获得最基本的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企业的期待正在发生改变。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对企业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极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污染却日日危害着人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多维度环境责任意识培育机制。在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应当建立自我形成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相结合、“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相结合的多维度环境责任意识培育机制,多角度对企业环境责任意识进行引导与监督。同时现今社会是一个变化的社会,企业的外部环境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对于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应当建立环境责任意识培育机制的联动机制,针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方式、方法,从而使企业从被动履行环境责任转变为主动承担环境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 Hayam Wahba. Explor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some Egyptian evidenc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8,6.
[2] Chan,R.Y.K.. Corporate environmentalism pursuit by foreign firms competing in Chin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0,45(1).
[3] 李建发,.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2002(4).
[4] 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上一篇:信用档案管理制度
- 下一篇:气候变化的总体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