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旅游策划范文

时间:2023-12-21 17:2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乡村旅游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丽乡村旅游策划

篇1

“桃花湖模式”包括项目模式和参与方模式。其中,项目模式是以民宿旅行为切入口,打造桃花湖的畅游闭环服务系统,在系统内提供主题民宿居住及活动体验,生活雅集文化体验,培育旅行新媒体及旅行达人,运营维护热爱民宿旅行的城市社群,同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高校合作,开办文创旅游民宿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参与方模式则是桃花湖团队联合当地政府、村集体与村民,以项目连接城市中产阶层。在这个模式中,桃花湖团队主要由媒体人、设计师、规划师等组成,包括民宿酒店运营团队、文创园区以及产品运营团队、乡村旅游景区策划运营团队。进行乡村旅游民宿策划运营,乡村文创区域建设,乡村旅游景区策划建设运营。桃花湖团队与当地政府是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寻找乡村旅游、文创建设的契合点。村集体与村民是桃花湖旅行的合作者和股东,针对区域发展项目,成立新经济体,村集体以土地等资源入股,企业出资,合作开发推进。村集体与理事会对资源实行统筹优化,区域合作。桃花湖的项目吸引城市中产阶层前来,参与度假、共建分享,而城市中产阶层反哺乡村,将会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就业,促进城乡多元融合。

以上模式。将会对桃花湖的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以下效果:一是项目的落地推动,村集体与村民闲置荒地增值,就业机会增多,乡村经济实力增强,区域价值提升。二是乡村旅游,民宿度假景区集群形成发展,有序建设,避免了一哄而上建民宿的乱局。三是乡村旅游有效带动精准扶贫。

桃花湖模式将会有力带动桃花湖周边村落的美丽乡村建设。名人民宿。一是村民以房入股,可充分利用闲置房屋。村民不仅每年有收入或分红,在合作期结束之后,还可以收获一栋完好的物业。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实现增值,提高收入。二是民宿内投入重金,建设生化环保处理系统和配备现代化厨房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以减少生活污染,改善村容村貌。三是依托民宿成立桃花湖公益团队,在村内宣扬环保理念,开展各样公益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桃花湖旅行团队可以起到带领都市人回归乡村的作用,进行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

文创硅谷。游客涌入,带动文创产品的销售以及乡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吸引青壮年返乡,复活“空心村”。

蒸汽朋克山地乐园。通过在周边乡村建设桃花湖艺术小镇的蒸汽朋克山地乐园板块的部分项目,带动周边农家乐、住宿、餐饮等旅游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将使农民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优质生存方式。

创意农业。在桃花湖畔乡村落地创意农业板块,开发观光农业区,在桃花湖畔乡村落地建设部分创意农业项目,使当地松散型的生产方式逐步走向集约化、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基础设施。桃花湖旅行团队对桃花湖的发展规划获得当地政府的肯定,与其形成了良好的关系,直接带动区域的基础建设以及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促进城乡一体化。

从桃花湖开始,桃花湖旅行团队致力于打造桃花湖模式,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可复制模式,并将其推广至全国乡村的建设,开拓美丽乡村建设新蓝图。

对话研讨

“乡建热”的冷思考

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主任 魏玉栋

当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少扶强、多扶弱,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必能激发出更多农民群众参与的热情;二是少打扰、多尊重,少打扰生态,尊重世间万物的自然存在。少打扰村庄,乡村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自己的道理。更重要的,少打扰农民。三是少、多自爱,可以学人家的思路、理念、方法和技巧,但绝不能生搬硬套;四是少统一、多差异,美丽乡村建设的真谛是做差异,而不是做统一。产业需要做差异,文化需要做差异,村建更需要做差异。

由点及面 梯度推进 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山东省临沂兰陵县委副书记、县长 薛峰

近年来,我们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以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县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由点及面、梯度推进。目前,全县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市级生态乡镇10个,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庄1个、省市级生态村45个。

乡村建设要强调内在的灵魂

杭州静庐澜栅民宿主人、杭州藏美建筑公司创始人 杜江

规划设计是外在的,乡建才是美丽乡村的核心,它更强调仍诘牧榛辏强调文化群、强调乡愁与情感、强调因地因时制宜、强调服务设施的配套与舒适程度等。其实我们所期待和向往的乡村,就是外在是乡土的,但是仍谌词蔷致的、舒适的,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享受。

各方协同参与形成有机的乡建共同体

九派新闻文明频道主编、九派开元智库机构负责人 王龙泉

若要实现理想申的美丽乡村建设愿景与目标,有四条路径可供选择,一是政府主导,自上而下;二是资本主导,农民看戏;三是农民主导,自下而上;四是情怀主导,多方介入。这四条路径各有利弊。面对多元复杂的美丽乡村建设,各方协同参与,形成一个有机的乡建共同体,是一条值得探究的新思路。

“四位一体”美丽乡村建设湖北模式

篇2

1987年春,著名香港摄影家陈复礼来到江西婺源,用一张张相片记录下婺源美丽的风景。陈复礼的照片先是在江西省文联展出,他在前言中说:婺源是中国最美的农村。陈复礼先生拍摄的婺源长滩古村的照片,取名“天上人间”,获国际摄影金奖,画面上就是那令人心醉的油菜花盛开的景色。后来婺源负责旅游策划的同志利用婺源照片在国际上获得金奖的良机,把陈复礼先生的话修改一字,把“农村”改为“乡村”。一传十,十传百,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于是就有了“中国最美的乡村”这块金子招牌。

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有了致富法宝

婺源是“山乡”亦是“水乡”,是“茶乡”亦是“书乡”,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这里春赏金花、夏探幽洞、秋观红叶、冬访鸳鸯,是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县、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全国绿色小康县。荷包红鲤、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久负盛名,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徽剧、傩舞、“三雕”、歙砚制作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筑遍布乡野。婺源,一句“美丽乡村,梦里老家”的呼唤,带来了多少游客寻梦的脚步。

篇3

【关键词】乡村规划;构成要素;规划内容;

乡村规划以现状农业资源为基础,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乡村景观和文化为主体,经济生产与景观观赏相结合,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合理配置,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巩固拓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切实提高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1乡村景观规划的主要构成要素

1.1 乡村聚落性景观

乡村聚落景观是由乡居建筑和乡村生活环境组成,是乡村基础性的环境景观,保存完好,历史悠久的聚落具有非常好的观赏价值。乡村聚落性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原有的村庄肌理,尽可能少破坏原始的村庄形态,在这个基础上,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对村庄聚落的风貌和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乡村生活环境景观主要体现在庭院,街道,乡村的公共活动空间,比如广场,公园,户外体育、文化设施场所等等。这些环境是村民生活接触最密切的,优美的景观能给村民带来最直接的积极感受。

1.2 乡村生态性景观

植被、水系、自然保护区等构成乡村生态性景观,是乡村的不可建设用地,以保护为主,规划为辅。植被包括道路绿化走廊,森林绿地,生态防护林以及大面积的植被斑块,在保护作为前提下,景观规划设计应当将这些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统一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宜人合理的开放空间,与乡村生活环境相协调。水系指的是河流、湿地等,通过对水系进行生态设计和规划布局,创造出优质灵动的水体景观。

1.3 乡村生产性景观

乡村生产性景观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的景象上,除了表现农村的生产景象外还包括农作物的生长景观。乡村的生产性景观构成是由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过程的自然体现,它的生产性质和生产过程决定了乡村的生产性景观特色。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农田可以看作一种斑块类型,它的设计内容有:大小、类型、数目、格局等,农田的整体风貌和农作物的生长景观,让乡村生产性景观兼具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

2 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容

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突显特色产业园、休闲观光园、景观带、农家乐、景观节点等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美丽乡村景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乡村自然环境、产业特色、历史文化,有针对性的提出各个乡村适宜的发展线路。

2.1 村落景观

村落,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生态、文化和村落形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介于此处是在乡村景观宜游性的表达,将其定义为狭义上的村落景观,即乡村范围内具有较高欣赏价值,能够吸引旅游者,使之获得美的享受的景观资源,如古建筑、古树名木、街道、小品及民俗文化等,这些元素相互组合成不同的景观层次,从而形成“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核心节点之一。形成村落景观的要素形式多样,若按照其构成物质的基本形态分,则可以得到点、线、面三种基本形态。

1)点

点在村落景观中通常是指比较集中、规模不大的区域。点虽小,但无论在村落布局上还是景观效果上会形成强烈的中心感,具有向心性和标志性,点可以是一栋建筑、一座古桥、一口井,甚至是一棵树,通过一系列的点状空间形成的村落景观是村落外部序列空间的目标点或结束点,是整个乡村外部空间区域的视觉焦点。通过不同节点的组合,形成丰富的村落景观,是“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核心内容。

2)线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又是面运动的起点,在形态学中,线还具有宽度、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由于线本身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表现性,在村落景观营造中,线性空间作为造景艺术的一个基本单元,不仅是决定空间形态的轮廓线,而且还可以刻画和表现村落内部的结构和组成。其中,道路、水系是乡村中最为常见的线性景观,在连接各景观要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村落景观的各要素都是沿着线性空间展开,通过曲直变化、动静结合,形成优美、丰富的村落景观。

3)面

面是点与线的集合,即点的扩大或线的累加,是景观中分布范围最广、连通性最好的景观单元。在一定程度上,它集合了村落景观诸要素的特征,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例如,乡村的色彩,色彩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区域形式不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如江南地区传统的乡村建筑多以黑、白、灰为主,正是与当地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相统一。

2.2 农业观光园

乡村农业观光园是以休闲、观光为主题,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果业等高科技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集休闲游乐、旅游观光、生态建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的有效形式。农业观光园因其广泛的资源,多样的形式等,而吸引大批的游人观光,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将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使乡村现有的农业产业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乡村特有的文化、民俗风情、技艺得以延续和传承。在观光园景观设计中,围绕农业生产,结合休闲旅游和乡村发展,充分利用资源特征,策划各种参与性活动,并以农产品为出发点,科技为支撑,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营建地域性人文田园景观,突出“绿色旅游”、“体验健康”、“享受自然”、“传承文化”等特色,使主题特色鲜明,构建生态环境好、文化底蕴浓、充满生机情趣的休闲农业园。

2.3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1)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咨询中心、餐饮、超市、医务室、电话充值点、公厕、停车场、加油站等,是指为游客在旅途中应对日常事件、突发事件,增加其逗留时间和消费的设施,此类服务设施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同时又是游客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的整体形象。因此,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上,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布局的措施,根据乡村的游客量、需求量,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设置游客咨询中心、公厕、超市等,将各种服务设施遍及进行整个村域,构成完整的服务设施系统。

2)旅游标识系统

旅游标识系统主要是反映乡村的景观节点、服务点及道路交通等旅游信息,指导游客能够快速、便捷的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因此,在乡村入口、道路沿线、重要节点附近设置指示牌、标识牌,增加特色鲜明的景观元素,加强标志性特色,便于游客及时获得相关的导游信息。在标识景观设计中,根据乡村所处的区位、资源、环境,充分运用当地的材料,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设施。

3 结束语

乡村景观规划是一门多领域、多学科相融合的综合体。随着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下引发了种种矛盾与问题,如何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乡村景观建设问题,处理好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景观建设的关系,一直是困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难题。同时,对于现有乡村,如何延续传统村落肌理文脉,使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和谐发展是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闫艳平,吴斌,张宇清,冶民生.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防护林科技,2008,(05).

[2]邹志平.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研究模式[D]. 复旦大学,2012.

篇4

孟津县旅游发展势头全市领先 

近年来,孟津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探索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叫响了“来孟津耍吧”乡村旅游品牌,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一、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在整合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特色产业等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孟津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孟津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区域要素系统化、集合化、动力化。出台了孟津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意见》,每年设立1500万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引导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强化“去门票”经营理念,2018年底除小浪底景区外,主要景区将实现节假日“零门票”。树立“政府做品牌、企业做产品、镇区做特色、委局做服务”发展理念,积极营造“政府重视、部门联动、企业发展”多元发展模式。

二、精准营销,营造“热点”。加强对孟津历史文化、自然山水、休闲农业等整体宣传,推动形成城市品牌和旅游形象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叫响“来孟津耍吧”营销口号,策划实施草莓、漫步花海、瓜果飘香、春华秋实4个贯穿全年的嘉年华系列节会活动,持续“炒热”洛阳北线旅游新亮点。投入5000万元营销资金,精心打造休闲采摘游、古镇古村游、民俗风情游3条精品线路,持续营造旅游宣传“热点”。不断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投资5亿元提升3条旅游通道,更新完善200余块标识牌,新建改建90座3A级旅游公厕,实施4处大型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全力创建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全县获批国家五星级经营单位1家、省四星级经营单位4家、三星级11家。

三、产业带动,融合发展。创新“旅游+扶贫”模式。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特色小镇朝阳镇,初步选定小寨、平乐、卫坡、南石山、寺院坡5个村为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以此为突破口带动高端精品民宿游发展、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创新“文化+”模式。认真落实“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思路,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朝阳三彩小镇、伏羲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荣获“河南省杂技之乡”“全市文化产业先进县”称号。创新“旅游+研学”模式。把文化旅游融入儿童教育过程,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形式,在宣传孟津文化旅游资源中增进文化自信。目前,全县中小学共开展研学游活动2万余人次。

篇5

围绕一年打基础,启动预热市场,立足宜荆荆,面向__市场,逐步面向北方特别是西北市场;采用多元化、立体式的营销模式,全方位地宣传推介__,提升__对外的知名度、美誉度,打响美丽__乡村旅游品牌。

1、抓品牌营销。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以城市的品牌创建、景区升级、宾馆创星为重点,通过打响品牌,提升对外整体形象。一是开展“三城联创”。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全国卫生县城”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城区功能日益完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广泛开展文明交通行、文明餐桌、文明旅游、道德讲堂等文明倡议活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道德文明素质。二是开展景区创A工作。引导__山提档升级,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是开展宾馆创星工作。__宾馆荣膺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国际大酒店正在积极创建四星级旅游饭店。

2、抓媒体营销。围绕全域景区化以及乡村生态游线路进行整体包装,精心制作一本__旅游指南,一部__旅游文化专题片、一部旅游形象宣传片。在远当交通主干道选址设立T型宣传牌,在县内省道百公里生态景观带设立旅游交通指示牌,制定了《美丽__村村诗画》旅游宣传图册,进一步完善《____旅游网》,推出“__旅游攻略”,方便自助、自驾游,增加网站吸引力。打造“美丽__”微信群平台,适时传播__人文风情,风光美景。通过举办大型推介活动,邀请__经视、__交通台等进行现场直播,大楚网、新华社、__日报、__日报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

3、抓节庆营销。今年,我县旅游对外宣传顺势而为,预热旅游市场,助推全域景区化建设,为实现经济转型,实现全域旅游造势。制订了《20__年__县旅游对外宣传总体方案》。大力度开展六个营销活动,同中国摄协、省摄协合作,精心策划中国·__楚园春杯“美丽__·村村诗画”全国摄影大奖赛,目前已经全面启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作品。组织开展最美乡姑、__山首届道教文化节、__庙会节、“魅力__、激情穿越”场地越野车赛、____农家嫂农家炒厨艺大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集聚人气,强力宣传推介__。

4、抓主题营销。指导旅游企业围绕“诗画__,浓情畅游”为主题,建立营销联盟,将旅游资源打包成产品,改变传统等客上门的销售模式,增进企业之间合作和互惠互利,将__山,__国酒,大自然香菇,__山楂树之恋拍摄地,包装成一条以游__山,寻__,采香菇,住国酒为主的2日游标准化产品,利用市场渠道联合推广销售,增加人气。

5、抓产品营销。确定__旅游形象定位,主打三张牌 ,一是打农家乐的精品餐饮,以__本地特色的香菇、冲菜、豆腐乳、__米、西河鱼等为主,为游客提供地地道道的农家菜。二是打星级酒店的精品住宿。三是推出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即“__山·采蘑菇”一日游,目前已经开通了周六的散客班车。“__山 、春秋寨、采蘑菇”2日游。“__山、__ 、洪府自助烧烤、春秋寨,以及香菇采摘的自驾2日游”。

1-3月,全县旅游经济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共接待各类游客68.5万人次,同比增长3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41.5%,顺利实现了开门红。

1、春节景区节庆效应明显。__山景区积极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于 20__年9月4日,获__省A级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初评。春节期间香客上山烧香祈福半票,学生凭学生证件票价10元,招揽了大量游客前往,仅大年三十就有4千多人。__山景区创A以来,游客人数成倍增长,春节长假景区在许多优惠的情况下门票收入达到40多万元,同比增长38.5%。

2、乡村旅游倍受青睐。随着我县农家乐硬软件设施升级,休闲娱乐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乡村休闲游,在__山、__、__、__、荷花__故里等景区附近的旅游特色村庄,已经形成气候,乡村旅游已成为__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3、自驾游、短程游旺盛。春节期间,回家过年、探亲访友,促使来__游客中大多数是自驾游、自助游。我们适时推出“__自驾游的天堂、自助游的胜地”大型T牌宣传,在“____旅游网”推出“__旅游攻略”,方便游客了解__旅游资源,推动了自驾游、自助游的发展,__的自驾游市场正悄然打开,宜荆荆短程游客人数明显增多。

4、旅游节庆宣传促销增人气。加大丰富多彩节庆旅游宣传力度,成功地举办了__山道教文化节,3天游客达到5万人次,特别是全省及中国道协界道教人士的光临,极大地提升__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月30日的中国·__楚园春杯“美丽__·村村诗画”全国摄影大奖赛启动活动仪式,__经视、大楚网、楚天交通广播电台现场直播,开__对外宣传之先河,大大提升了__人气,当日外来摄影家突破2000人,由于借助微信、微博、大楚网等前卫媒体宣传造势,近期__、河南、湖南有专门的摄影家团队陆续来我县采风。

(一)旅游惠民力度加大。把旅游利民、旅游惠民、旅游富民作为旅游工作的出发点,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促转型、促发展、促和谐方面的作用。节假日期间,景区推出了门票优惠政策,开展旅游咨询服务,表演具有本地特色的文艺节目,派送旅游宣传资料。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促进农家乐、乡村客栈、乡村商廊等接待设施建设和提档升级

,启动“农家嫂农家炒厨艺大赛”,从4月到10月全面开展海选活动,聘请各类媒体进行宣传,评选出100个厨嫂(厨哥)其中评选10个金牌厨嫂(厨哥),100个__农家乐招牌菜。(三)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对假日旅游安全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假日期间各类旅游节庆活动的安全审查和管理制度,严防发生责任事故,进一步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节前做好安全大检查,消除隐患,确保“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及旅游旺季期间安全无事故。

篇6

借助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依托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五个一”(建设125个旅游扶贫村,发展100个旅游专业合作社(公司),发展1000户农家乐,发展1000户农家客栈,发展1000户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旅游扶贫工程。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丰富品类、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把乡村旅游业培育成为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以建设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贫村、兴办农家乐、兴建农家客栈、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为抓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发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业态,通过农民的普遍参与,实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目的。

发展原则

1坚持“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村”的原则。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旅游扶贫村作为景点来规划设计,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产业来培育,把旅游扶贫村建成有个性、有特点、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精品,真正使乡村旅游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坚持突出主题、农民普遍参与原则。

突出“旅游扶贫”这个主题,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紧紧围绕旅游扶贫来做,尽可能吸收全体村民参与,村民既是旅游扶贫的对象,又是参与旅游发展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

3坚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原则。

旅游扶贫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依托当地旅游生态环境,民俗风情,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坚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把比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4坚持留住“乡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

在旅游扶贫开发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充分体现“原乡”原真性,要把保护好历史遗存,留住“乡愁”作为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现在旅游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

发展目标

从2015年起到2020年,全市力争建成125个旅游扶贫村,分两个阶段实施:2015—2017年,建成65个旅游扶贫村,新增650户农家客栈,6500张标准床位。其中,2015年每县(区)各建成1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018—2020年底,建成60个旅游扶贫村,新增600户农家客栈,6000张标准床位。发展100个旅游专业合作社(公司),发展1000户农家乐,发展1000户农家客栈,发展1000户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通过农家乐、农家客栈、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的创建,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达到2万人,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达到5万人,力争每个扶贫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0万元,全市乡村旅游业总收入不少于50亿元。每年通过乡村旅游,直接拉动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重点任务

(一)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全面做好乡村旅游扶贫村开发建设规划。由市旅游局编制《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县区旅游局牵头,扶贫办、农业部门配合,在深入调查辖区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逐村编制《旅游扶贫村建设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扶贫村。

(二)积极探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机制。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农户参与”为原则,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乡村旅游企业。二是按照“公司+农户”,组建乡村旅游公司、旅游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三是动员农户自主创业,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

(三)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对旅游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切实改善旅游扶贫村道路、停车场、厕所、水电、通讯、旅游标识标牌等服务设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前提条件。对建成的旅游扶贫示范村加强规范管理和运营,营造良好的接待服务环境。并择优推荐申报全国或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旅游景区(点)。

(四)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一是依托乡村自然山水景观,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二是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三是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大力发展以农村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科普旅游产品。四是借助城市近郊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五是选择生态环境优越,交通方便的旅游扶贫村开发养生养老旅游产品。形成“环城依景、融产托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和业态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五)提升乡村旅游商品档次。一是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度研发加工和精包装,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二是组织村民积极开发民间工艺品,依托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发展民族服饰、傩面具、剪纸、刺绣、布鞋、绣花枕等手工艺品。三是组织开展旅游商品创新设计比赛,推进旅游商品设计创新。四是在旅游扶贫村扶持发展一批诚信规范的购物店,形成乡村旅游商品和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体系。

(六)加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借助**美丽乡村已经形成的知名度,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销。一是编制乡村旅游营销策划,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营销,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以乡村为单位,依托当地的特色产品和民俗文化,根据不同季节,举办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节庆活动,通过对节庆活动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特色乡村旅游,拉动消费。三是系统策划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旅游活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观光、休闲、度假、娱乐需求。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村积极发展智慧旅游,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按照电子商务的“**模式”,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公司协会组织协调、农户互助共享、微媒宣传助力,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实现促农增收。

(七)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旅游、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农业、林业、扶贫、文化、工信等部门要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建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鼓励旅游企业或有资质的相关机构对农户进行运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旅游商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技能。

(八)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加强对旅游扶贫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旅游扶贫工作控制在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加强对示范村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结合当地城镇化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扶贫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及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领导力量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发展资金到位、分类指导到位、市场运作到位、项目落实到位、工作责任到位。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组织实施,对乡村旅游发展集中谋划、定期研究、破解难题、跟踪服务。市、县(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旅游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阶段发展任务,盯紧旅游开发项目,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督促落实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服务意识,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旅游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资金要争取多渠道解决。一是采取市县(区)财政补一点,帮扶部门帮一点,经营农户筹一点的办法解决。二是市、县两级旅游部门在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的旅游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贫村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推介、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补助。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旅游扶贫开发,投资发展旅游企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四是鼓励农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和有资源优势、有市场潜力的乡村旅游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篇7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京族文化;长寿文化;东兴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高效农业,是通过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现代化设施、园艺生态、教育培训上的优势,不断拓展园区功能,面向社会,陆续开展农民职业教育、青少年学农教育、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内容的旅游产业[1]。乡村旅游业是基于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过适当的人工改良,在旅游业发展理念和思路指导下发展的新型产业[2]。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实际上就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模式的创新产业。目前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东兴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东兴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端,是中国与越南唯一海陆相通的一类口岸城市,有丰富的休闲养生旅游资源。近几年,东兴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现已初具规模,农家乐经营户不断增加,观光型景区、观光农园投入经营,农民收入也不断增长。截至2016年,全市已经建成平丰村雨林红石谷景区、五一生态休闲旅游等休闲农业景点及“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等休闲农业点72个(其中4A级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防城港市十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星级农家乐20家),涉及全市三个镇。农民从业人数达1万多人。目前成熟的旅游线路有金滩景点、红石谷漂流、竹山景区一批旅游景点不断得到完善。竹山村和北仑河口光渔作景观分别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和“中国最美田园”,江平镇被命名为广西特色文化古镇。

1产业现状

1.1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优势

东兴市属东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区,气候宜人,年均温度22.4℃,年平均降雨量为2800毫米,全年无霜冻,年温差小,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是发展休闲农业的良好基础。东兴是连接中越两国跨界旅游的最佳区域,地处沿海、沿边的优越区位,旅游特色鲜明。

1.2特色边海旅游

以边海特色为依托,打造乡村农业休闲观光游。东兴海洋、山水生态资源丰富,有金滩、红树林、红石谷等美丽风光。沿边又沿海,山水相依,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提供独特的资源优势。旅游景点独具民族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4A级的防城港市东兴市京岛风景名胜区和东兴市屏峰雨林景区,还有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区、竹山村(陆地边界线的起点)古榕部落度假村、巫头村万鹤山湿地公园、七彩贝丘湾渔家乐、海迎门度假村、百果香原生态山庄等边海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边海特色乡村旅游带。

1.3特色文化资源

东兴市是“中国长寿之乡”之一,是我国唯一的京族聚居地,京族传统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京族哈节、独弦琴、竹杆舞、天灯舞等,有歌圩、社坛庙会、出海迎神、踩高跷捞虾、拉大网等民俗。

1.4特色农业发展壮大

创建了“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做大做强对虾养殖、红姑娘红薯、中药材、林下经济等产业。目前,东兴市对虾养殖面积4.3万亩,红薯1.8万亩,林下特色种养殖业21家,林下种植主要种植基地12个,约5000亩。争创富硒产品,创建富硒基地2个共1000亩。各项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存在问题

1)旅游点分散、缺少规划,整合不够,整个东兴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布局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地域布较为分散,区域特色不明显,主题不鲜明,集聚效应较差。边海旅游、红色文化、京族文化、长寿文化等一些特色旅游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实现有效整合,未能很好地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经济优势。2)缺乏旅游品牌东兴市乡村旅游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没有形成自身独有的品牌效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较为模糊,缺乏跻身具有一定水准的旅游精品名牌,因此东兴市虽有着与北海银滩相媲美的金滩,有作为国家地理标志的北仑河,有着风情异域的京族三岛等,但是,国内外游客对东兴市的特色旅游资源却知之甚少。3)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经营主体有当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外地老板等,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接受过培训,因此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服务水平是很有必要。4)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综合接待能力不高一些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未完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跟不上,旅游配套功能不强。如屏峰雨林为AAAA级景区,接待项目单一,景区内设备陈旧,导览标识不全,游览步道受损,管理疲软,给游览造成了一定影响。

2发展对策

1)做好规划、实践和指导在东兴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的框架下,制定东兴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十三五”规划。重点调整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从产品策划、运营模式、品牌形象和战略营销方面合理规划,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图,积极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试验区,构建东兴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度假旅游新格局[3]。2)加大宣传,提升景点魅力通过邀请高规格电视、报纸、网络等多元化媒体平台宣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亮点,引起各方热烈反响,初步树立了品牌和形象。以举办节庆活动、节假休闲为载体,采用会展促销、节庆促销、联合促销、网上促销等方式,大力宣传推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客源市场,扩大旅游的市场份额。提高景点知名度。3)努力挖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京族文化和长寿文化,规划建设京族文化旅游区、田园风光观赏园、采摘园。打造特色京族和长寿农产品,生产出一批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商品,并在产品包装上下功夫。4)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中在建设用水用电、基础设施、品牌打造、规划指导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5)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组织制定涉及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操作规范,规范休闲农业管理。加强对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休闲环境。6)加快推进农村改革争取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出台相关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文件,引导和鼓励促进耕地向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集中,力争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杨宇杰,覃建文.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与规划[J].辣椒杂志.2013(3):45-49.

篇8

关键词:乡村景观规划;构成要素;规划内容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乡村规划以现状农业资源为基础,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乡村景观和文化为主体,经济生产与景观观赏相结合,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合理配置,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巩固拓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切实提高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1 乡村景观规划的主要构成要素

1.1乡村聚落性景观

乡村聚落景观是由乡居建筑和乡村生活环境组成,是乡村基础性的环境景观,保存完好,历史悠久的聚落具有非常好的观赏价值。乡村聚落性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原有的村庄肌理,尽可能少破坏原始的村庄形态,在这个基础上,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对村庄聚落的风貌和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乡村生活环境景观主要体现在庭院,街道,乡村的公共活动空间,比如广场,公园,户外体育、文化设施场所等等。这些环境是村民生活接触最密切的,优美的景观能给村民带来最直接的积极感受。

1.2乡村生态性景观

植被、水系、自然保护区等构成乡村生态性景观,是乡村的不可建设用地,以保护为主,规划为辅。植被包括道路绿化走廊,森林绿地,生态防护林以及大面积的植被斑块,在保护作为前提下,景观规划设计应当将这些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统一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宜人合理的开放空间,与乡村生活环境相协调。水系指的是河流、湿地等,通过对水系进行生态设计和规划布局,创造出优质灵动的水体景观。自然保护区通常是需要重要保护的生态敏感区,对于地域的生态平衡有很大的影响,是相对独立的环境,规划设计上,尽量防止人的活动给它带来破坏。

1.3乡村生产性景观

乡村生产性景观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的景象上,除了表现农村的生产景象外还包括农作物的生长景观。乡村的生产性景观构成是由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过程的自然体现,它的生产性质和生产过程决定了乡村的生产性景观特色。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农田可以看作一种斑块类型,它的设计内容有:大小、类型、数目、格局等,农田的整体风貌和农作物的生长景观,让乡村生产性景观兼具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

2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容

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突显特色产业园、休闲观光园、景观带、农家乐、景观节

点等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美丽乡村景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当地的实际情

况出发,依托乡村自然环境、产业特色、历史文化,有针对性的提出各个乡村适宜的

发展线路。

2.1村落景观

村落,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生态、文化和村落形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介于此处是在乡村景观宜游性的表达,将其定义为狭义上的村落景观,即乡村范围内具有较高欣赏价值,能够吸引旅游者,使之获得美的享受的景观资源,如古建筑、古树名木、街道、小品及民俗文化等,这些元素相互组合成不同的景观层次,从而形成“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核心节点之一。 形成村落景观的要素形式多样,若按照其构成物质的基本形态分,则可以得到点、线、面三种基本形态。

1)点

点在村落景观中通常是指比较集中、规模不大的区域。点虽小,但无论在村落布局上还是景观效果上会形成强烈的中心感,具有向心性和标志性,点可以是一栋建筑、一座古桥、一口井,甚至是一棵树,通过一系列的点状空间形成的村落景观是村落外部序列空间的目标点或结束点,是整个乡村外部空间区域的视觉焦点。通过不同节点的组合,形成丰富的村落景观,是“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核心内容。

2)线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又是面运动的起点,在形态学中,线还具有宽度、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由于线本身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表现性,在村落景观营造中,线性空间作为造景艺术的一个基本单元,不仅是决定空间形态的轮廓线,而且还可以刻画和表现村落内部的结构和组成。其中,道路、水系是乡村中最为常见的线性景观,在连接各景观要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村落景观的各要素都是沿着线性空间展开,通过曲直变化、动静结合,形成优美、丰富的村落景观。

3)面

面是点与线的集合,即点的扩大或线的累加,是景观中分布范围最广、连通性最好的景观单元。在一定程度上,它集合了村落景观诸要素的特征,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例如,乡村的色彩,色彩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区域形式不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如江南地区传统的乡村建筑多以黑、白、灰为主,正是与当地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相统一。

2.2农业观光园

乡村农业观光园是以休闲、观光为主题,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果业等高科技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集休闲游乐、旅游观光、生态建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的有效形式。农业观光园因其广泛的资源,多样的形式等,而吸引大批的游人观光,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将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使乡村现有的农业产业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乡村特有的文化、民俗风情、技艺得以延续和传承。在观光园景观设计中,围绕农业生产,结合休闲旅游和乡村发展,充分利用资源特征,策划各种参与性活动,并以农产品为出发点,科技为支撑,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营建地域性人文田园景观,突出“绿色旅游”、“体验健康”、“享受自然”、“传承文化”等特色,使主题特色鲜明,构建生态环境好、文化底蕴浓、充满生机情趣的休闲农业园。

2.3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1)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咨询中心、餐饮、超市、医务室、电话充值点、公厕、停车场、加油站等,是指为游客在旅途中应对日常事件、突发事件,增加其逗留时间和消费的设施,此类服务设施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同时又是游客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的整体形象。因此,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上,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布局的措施,根据乡村的游客量、需求量,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设置游客咨询中心、公厕、超市等,将各种服务设施遍及进行整个村域,构成完整的服务设施系统。

2)旅游标识系统

旅游标识系统主要是反映乡村的景观节点、服务点及道路交通等旅游信息,指导游客能够快速、便捷的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因此,在乡村入口、道路沿线、重要节点附近设置指示牌、标识牌,增加特色鲜明的景观元素,加强标志性特色,便于游客及时获得相关的导游信息。在标识景观设计中,根据乡村所处的区位、资源、环境,充分运用当地的材料,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设施。

3 结束语

乡村景观规划是一门多领域、多学科相融合的综合体。随着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下引发了种种矛盾与问题,如何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乡村景观建设问题,处理好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景观建设的关系,一直是困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难题。同时,对于现有乡村,如何延续传统村落肌理文脉,使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和谐发展是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闫艳平,吴斌,张宇清,冶民生.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防护林科技,2008,(05).

[2]邹志平.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研究模式[D].复旦大学,2012.

[3]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城镇风貌与建筑设计,2005,(09).

篇9

关键词:呼图壁 文化旅游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346-02

一、呼图壁文化旅游兴县的主题资源

呼图壁县域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尤其河流水域、峡谷峭壁、丹霞地貌等多种旅游资源极具特色。人文资源也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故城、烽燧、古道遗留分布众多,共有50个基本类型,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有35处。其中,既有侏罗纪时期形成的中天山最壮美的百里丹霞丽景和岩壁险峻、激流澎湃的呼图壁河大峡谷,以及位居中国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的狼塔古道等禀赋优质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有神秘奇特的康家石门子岩画和历史厚重的盛唐故城、马桥故城遗址等人文旅游资源;既有“城市森林、乌昌氧吧”美誉的二十里店镇苗木花卉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也有红莲山风景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既有大小海子水库、赤壁天湖等亲水旅游资源,也有获得4A级景区资质的世纪园文化广场、正在修建的呼图壁河景观带、曙光旅游商业步行街等城市休闲旅游平台。

自古以来,呼图壁就有“西出隘口,东进咽喉”之称,是古丝绸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距乌鲁木齐市76公里,离乌鲁木齐国际机场56公里,通往北疆各大旅游景点的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北疆铁路在此交汇,是所有通往北疆旅游景点的咽喉之地,独库公路开通后,又是乌鲁木齐经独山子到南疆旅游的必经之地,无论发展疆外旅游,还是打造“乌昌休闲旅游目的地”都具有极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现已初步形成了“南部山区森林、中部平原绿洲、北部沙漠和多民族民俗风情”四大旅游资源景观。

二、呼图壁文化旅游兴县的主要实践

呼图壁县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突破口,按照“绿色崛起、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坚持全域谋划、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和“一城两轴、一环两翼”的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南、中、北三大旅游区协调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城乡旅游环境全面优化,景区、景点提档升级,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有序,旅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的良好局面。

一是旅游市场规模、效益逐步提升。呼图壁县4A级景区一家,3A级景区2家,其中天山第一漂景区实现当年投入当年营运的目标。乡村旅游规模异军突起,全县乡村旅游接待点达100余家,星级农家乐为14家,乡村旅游成为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县旅游收入达66亿元,过夜游客达236万人次。

二是旅游品牌体系日渐成熟。高标准、高起点的编制《四季花城、运动兴城、颐养孝城概念性规划》、《呼图壁河生态修复性规划》、《雀儿沟镇旅游旅游建设规划》等涉及城市建设、景区建设、乡村产业布局等多方面的全域性旅游规划,为推进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南部山区康家石门子景区已按照规划完成27公路的道路绿化工程,大海子湿地公园、马桥子沙漠公园项目稳步推进,五工台镇、园户村镇完成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并根据旅游资源规划优化旅游环境、设置具有浓郁旅游元素的景观、规划特色旅游线路。

三是“旅游+”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强。注重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旅游新业态。引导苗木大户结合林业资源建设旅游项目,2015年胡杨泉度假村等四家投入千万的高标准度假村先后建成运营,大丰镇智慧农业采摘园等三家规模采摘园积极举办系列采摘活动,推介果蔬采摘线路。四镇两乡按照“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对本土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推出白雪公主南瓜子、辣椒酱等旅游商品。

四是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呼图壁县五工台镇的文化旅游创业园、高标准农业休闲园、生态酒庄及园户村镇的彩叶苗木基地、“运动兴城”慢行系统建设项目等一些列旅游新业态陆续开工建设,使得旅游产业分布遍及城乡。基本构建了民俗文化旅游、城市近郊旅游、人文景观旅游的发展格局。

三、呼图壁文化旅游兴县的主体经验

一是理清发展思路、形成有利氛围。呼图壁县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培育,组织全县各涉旅部门干部、涉旅企业业主、文化带头人赴陕、甘、宁参观学习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使全县人民深刻意识到,发展旅游的主要受益者是广大群众,发展旅游是人民群众致富的迫切需求,从而坚定了发展旅游产业决心,在全县迅速形成了“无部门不涉旅 ”的良好发展局面,成立32个项目指挥部,全面推进各旅游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打造核心品牌,助推旅游发展。以主客共享的建设理念,按照5A级景区标准、及“四季花城”“运动兴城”“颐养孝城”概念性规划打造精品县城,对城市景观廊道级绿化景观进行优化和提升,将“打造城区”转变为“打造景区”。并以锦华园、世纪园、如意生态园、海棠园为节点,构建城市生态慢行系统,培育周边新兴旅游业态。发挥核心景区的引导作用、核心作用、辐射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涉及旅游相关业态,形成集“吃住游购娱”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

三是开拓创新思维,抓好旅游整合营销。在乡镇的积极配合下,旅游营销体系得到了完善,整合营销的效果凸显,2016年呼图壁县成功举办第二届海棠花季、牧草香草原文化旅游节、第二届孝道文化节、首届花灯嘉年华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吸引大量的乌昌石游客观光旅游。后期还将挖掘本土文化举办新疆曲子暨乡村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实现旅游节庆活动“全年通”的目标。围绕主题活动,精心策划出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旅游、人文景观旅游等多条线路,将全县旅游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串联。

四是强化旅游服务,做好旅游培训工作。食药监、工商、消防、人社等各部门分工负责、积极配合进行旅游培训工作。培训的对象覆盖了全区旅游行业行政管理人员、景区(点)、农家乐从业人员等整个行业人员。县文旅广局牵头负责旅游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动员旅游从业人员踊跃参加开展接待、讲解、统计等培训;劳动局负责从业人员的烹饪技能培训;食药监局主抓旅游餐饮行业食品卫生培训;工商局主要负责指导监督旅游企业合法、规范经营培训;消防大队等负责旅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培训。通过培训工作保证了我县旅游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四、呼图壁文化旅游兴县的发展瓶颈

一是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在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时缺乏发展思路和旅游元素,实效性差,造成极大浪费;忽视乡村文化旅游中文化基础作用和交通服务,阻碍全域旅游的进程。

二是亮点旅游项目严重缺乏。全域旅游如果缺少亮点,必然失去竞争力,失去市场,这正是阻碍呼图壁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全域旅游工作首先是做好亮点旅游项目,打造品牌文化旅游工程。

三是各产业间缺乏深度融合,旅游带动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对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认识程度不够,策划、开发、运营的发展思维还未形成。缺乏特有的本土文化利用,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体系。

五、呼图壁文化旅游兴县的优化探索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联动,完善旅游环境。

1、完善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倡导全民健身。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以慢行步道系统和城乡体育场馆为依托,通过全民健身助力城市转型,结合旅游发展体育赛事,最终形成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

2、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联动机制。加强“建、管、用”机制建设,“一场六馆三院(园)”等公共设施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乡镇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扶持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建设,民间文艺协会社团,打造书香呼图壁。

3、加大山区景区建设,改善旅游环境。加快推进通往城区及乌昌大道S115、乌奎高速和S201公路、大丰镇南段至红莲山水库至哈萨克创业园,沿146县道等与A级景区连接道路的绿化、亮化、美化建设。推进通往南部山区康家石门子景区、呼雀公路果子沟、百里丹霞景区沿路的打造,配套度假区旅游接待、景区服务、休闲娱乐、摄影观景点、停车场、旅游厕所、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设游客徒步道、观景台、停车场,垃圾箱、导视牌等设施建设。

二是创建品牌文化,升级文化体系,旅游亮点项目。

1、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加快呼图壁大海子湿地公园开发建设,紧紧依托大海子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将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游大湿地、做深呼吸”的生态旅游品牌新亮点。推出芦苇迷宫穿越之旅,深呼吸通道、湿地水生植物园、湿地水族馆等一批生态景观,让游客们游玩时有着别样新鲜的旅游体验,建成全疆知名的自驾游基地。

2、申报马桥子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采取吸引社会投资的办法,用市场化投资建设经营返还的模式招商引资。充分发挥生态保护、沙地保育、科普教育作用和休闲度假效益,发挥保护区改善生态和休闲观光的作用,为市民群众提供亲近自然、休闲、挑战、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

3、申报“百里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坚持高位推动,按照不低于二级公路的标准,加快实施贯穿“百里丹霞”的S101公路项目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完善省道S101道路管理站、景区大门、游览步道、观景亭、观光车道、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两个可持续,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4、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完善“一场六馆三院(园)”公共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推进乡镇文化站规范化建设;高标准举办春节、元宵节、新疆乡村艺术节暨曲子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抓好新疆曲子与哈萨克传统乐器斯布孜额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

三是以节带旅,一旅促商,加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1、将曲子文化节办成西北五省有较大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将新疆曲子文化节打造成在西北五省有一定影响力的集曲子文化、旅游、美食、会展等为一体的节庆活动,最终实现将乡村艺术节暨曲子文化节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化品牌,进一步扩大呼图壁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打造品牌赛事“新疆绿道马拉松”。围绕呼图壁县苗木花卉基地的生态氧吧环境和城市慢行步道系统,面向乌昌石克休闲人群,在夏季举办一场“绿道马拉松”赛事,并将其打造成为新疆首屈一指的马拉松运动品牌,扩大呼图壁产业园区的知名度,提升呼图壁“运动兴城”的品牌形象。

3、举办新疆 “牛奶文化节”。借助6月1日“世界牛奶日”的影响力,举办新疆“牛奶文化节”。通过策划开展牛奶系列论坛,丰富旅游线路产品,挖掘牛文化、草原文化,掀起全民参与工农业观光旅游的热潮,让游客除了品尝各类奶制品、乳制品外,还能近身体验西域春乳业从养殖、到产品加工、包装、销售完整的安全生产流水体系,实现以节庆促产业壮大,助推一产接二连三。

4、举办新疆“灯光文化艺术节”。利用如意生态园举办“灯光文化艺术节”展示月活动,通过网络媒体、微信、广播电视面向全疆征集作品,借助3D视频、3D投影等充满创意和创新的设计。鼓励家庭参与,吸引乌昌石城市群周边游客来我县冬季旅游。

篇10

关键词:生态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面对巨大的发展压力,乡村建设必须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立足于发展生态化美丽乡村,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目前,乡村规划建设仍处在建设初期,很多建设内容和结构设计理念并不能支撑乡村整个发展体系良性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生态型农村建设内容和结构依然存在诸多发展问题。

一、生态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1.1美丽乡村建设简述

乡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短板,在决策科学理论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无论是小农经济发展,还是乡村生态结构建设,生态型美丽乡村都是推动乡村文化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良性发展的必然手段。

浙江安吉是典型的“生态型”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在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全县乡村建设视廊的空间面积逐步扩大,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生态结构,安吉中国美丽乡村模式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和省级示范,已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县级最佳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最佳人居奖”。浙江安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顺利完成了编制建设目标,还为其他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示范经验。

1.2生态型美丽乡村规划特征

生态型美丽乡村是一个综合、全面的现代化建设模式,不仅要突显出乡村的“美丽”,还要本着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创建新型农村,以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优化生存环境。

1.2.1尊重自然

山、水、田、宅一体化是生态型美丽乡村应具备的主要特征,农村生态环境所体现出来的秀丽风光不仅要通过规划设计来呈现,还应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建设结构融合在乡村地理环境中,在乡水风格的影响下,突出自然的主导作用。

1.2.2环境优美

美丽乡村除强化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之外,还需注重乡村卫生管理和监督,在公共场所、街道周围都应设置警示性标语,让居民能够时刻保护乡村环境,有利于长效保洁机制的建立。与城市相同,美丽乡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也逐渐变得科学化,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为美丽乡村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管理空间。

1.2.3合理规划

农村建筑的质量、结构布局可以影响整个美丽乡村的空间造型和生态结构,所以在农村特定地理风貌环境的影响下,乡村外貌形象必须与景观相适应,在契合现实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土地的流转、土地整合项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乡村文化也一样,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先进思想都需要在美丽村庄乡村建设上有所体现。综上分析可知,合理规划是生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点发展项目,是集约化乡村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生态型美丽乡村规划

规划是乡村建设的前提,受村民审美意识的限制,村民对新式洋楼推崇之至,对传统建筑却是嗤之以鼻,显而易见,盲目的追求新潮会让农村脱离传统文化建设内涵。在“新村运动”的影响下,规划乡村必须以和谐美为建设目标,不仅要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发展矛盾,还需尽可能减少机械化生产给农村环境带来的环境压力。

“官民一体”是生态型美丽乡村规划理念的核心,在全面了解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和发展诉求的基础上,农村政府还应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为重点规划项目。规划需要具体建设项目落实,建设项目需要在严格落实规划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乡村发展目标,因此,从规划和建设两方面来讲,规划是前提,而建设是整体生态型美丽乡村的项目核心。

生态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建筑、环境优化、村庄用地布局等方面。

三、生态型美丽乡村建设实践

本文以浙江安吉乡村建设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规划范围内的主体建筑、环境优化内容、村庄用地布局等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3.1主体建筑

浙江安吉乡村的主体建筑大多为新型建筑,在保护传统乡村文化特色的同时,设置了保温结构和装饰模型,对老式建筑进行了全面的扩建和重建。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细节调整。控制建筑立面与住宅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之后,施工单位还增设了多个保护性装置,以烘托建筑特征为基准,将新型建筑的主体高度提高了2、3层(如图1所示)。同时,农林、农田以及其他景观建筑结构还需进行拓展改革,山体公园和休闲活动广场应联合相关经济项目发展,与传统发展项目不同,旅游开发建设可以帮助农村经济转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图1 递铺镇横山坞村主体建筑设计样图

3.2村庄用地布局

主体建筑特征确定之后,村庄的用地布局也需要进行逐步改革,无论是结合经济发展,还是策划经济项目,景观环境是必须围绕主体建筑,形成一个具有经济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生态景观建筑群(如图2所示)。在核心景观的带动下,一系列规划服务项目设施也应随之增加。以景观轴为中心,各农业种植、经济建设项目为景观节点,如鱼塘、驳岸、生态公园等。在浙江安吉乡村的生态农业基地上,核心景观是由生态公园和新型建筑构成的,不仅承担着为农村居民提供生活空间的责任,还承载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同时,与景观建筑交相辉映的还有公共服务建设,在核心服务项目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下,村民对生态型美丽乡村的创新式发展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从目前来看,生态环境与新型建筑景观建设已成为浙江安吉村下一阶段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图2 递铺镇横山坞村功能建筑规划示意图

3.3空间环境规划

在新建住房中有很多农具、储藏、养殖禽类的空间设计都需要进行“增值”设计,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求选择不同的空间环境,每个村民居住空间应形成高度的统一性,在统一的基础上,增加道路系统、水利工程、农田建设、道路景观等方面的空间结构调整(如图3所示)。公共活动空间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需按照考察内容完成空间环境设计内容,对特色传统建筑――文化古寨、宗祠实施保护制度,以居民建筑和旅游景观为机理的双重结构模式,可以突出生态型美丽乡村的地形特点,使形成的空间环境与传统乡村形态呈现和谐统一的发展关系。

图3 递铺镇横山坞村空间环境规划示意图

结论:通过上文对生态型美丽乡村的规划和建设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知,从本质上讲,乡村的美化过程不仅体现在现代化建设上,也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上。乡村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地区,在地域经济上虽然存在薄弱环节,但是其发展的意义和公益能力却非常重大。因此,要创建生态型美丽乡村不仅要注重考虑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还需在整顿农村经济建设空间结构、环境上多下功夫。政府必须正确把握角色,在乡村建设中与农村居民做好沟通,让农村居民可以加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周源.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村庄规划和村庄管理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9):110-125.

[2]季秀丽,陶涛.旅游型美丽乡村规划对策研究――以安吉天荒坪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3,12(07):109-114.

[3]吴玲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城市规划,2011,12(23):110-130.

[4]马玲燕,肖淑娟.乡村空间资源化视角下的乡村规划设计探索[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14(04):109-114.

[5]葛丹东.基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背景的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9):17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