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网络诈骗常识范文

时间:2023-12-21 17:2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范网络诈骗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范网络诈骗常识

篇1

区打击电诈联席办:

按照《全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宣传起步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我办及时开展宣传工作,有效的预防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增强了机关干部防骗意识,现将上半年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1、提高认识,安排部署。我办及时召集全体干部,集中学习了《全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宣传起步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主题内容、重点及具体要求,并对我办认真开展宣传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干部按照“防范为先、专群结合、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域覆盖”和“系统内部零发生、关联人员全覆盖、服务对象无遗漏”的要求,参与到全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宣传起步年活动中来。同时,确定了分管领导和责任股室,确保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2、认真组织,开展学习。通过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形式,在周工作例会中,认真学习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等相关文章和案例,并组织全体干部在我办会议室观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系列视频,使防电诈常识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了防范意识。

篇2

多部门出组合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近期,电信网络诈骗案频发,犯罪分子行为之猖獗引发公众关注。针对这一形势,从去年开始,政府相关部门对电信诈骗犯罪行为,高密度出台严打举措,措施严厉、标本兼治。

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2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同年7月,工信部印发《综合治理不良网络信息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行动工作方案》,部署通信行业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行动。随后的10月,国务院专门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就做好治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要求。

2016年9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强调,虽然打击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势头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针对当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乱象,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项行动。

郭声琨强调,凡是因行业监管责任不落实,导致相关企业单位未有效履职尽责的,要对行业主管部门进行问责。凡是因防范、整治、打击措施不落实,导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问题严重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并追究党政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来自公安部方面的消息显示,今年1至8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1万起,同比上升2.4倍;查处违法犯罪人员3.8万名,同比上升2.5倍;收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16.5亿元,为群众避免损失36.4亿元。

六部门下最后“通牒”

9月23日,六部门联合《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相当于给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下了最后“通牒”。

电信诈骗犯10月底前不自首将从严惩处。《通告》强调,公安机关要主动出击,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依法立为刑事案件,集中侦破一批案件、打掉一批犯罪团伙、整治一批重点地区,坚决拔掉一批地域性职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钉子”。对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人员,明确自《通告》之日起至2016年10月31日,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此规定期限内拒不投案自首的,将依法从严惩处。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和危害大,因此从维护治安与公民财产权益看,应是严惩的一类诈骗犯罪。”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专家阮齐林分析称,电信网络诈骗从法律上讲属于诈骗罪,应按照《刑法》有关法条规定进行定罪量刑。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年来司法层面也做了相应调整。如,201 1年,“两高”的司法解释作出了关于惩治诈骗未遂犯等规定,为司法机关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依据。去年11月生效的刑法修正案(九)也明确将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入刑。

在阮齐林看来,由于犯罪分子通常有组织地进行异地甚至跨国诈骗,且普遍有整套犯罪手段,导致打击难度加大,尤其是侦察、取证环节存在难度,因此未来应该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精力,提高破案率。

落实手机实名制

电信企业确保今年年底前电话实名率达100%。《通告》要求,电信企业要严格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确保到2016年10月底前全部电话实名率达到96%,年底前达到100%。未实名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应按要求对所持有的电话进行实名登记,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真实身份信息登记的,一律予以停机。

工信部此前的通知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要确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而此次的《通告》则是把实名制的最后期限提前到了今年年底。

在“手机实名登记制度”没有出来之前,互联网上的许多纠纷和非法行为很难取证。而“手机实名登记制度”出台之后,为立法奠定了基础,法律将可以得到执行。而随着实名制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使用互联网的每一个人都将受到法律的监督,对互联网环境的净化有积极的作用。

其实,不少地区已开始执行不实名就停机政策。如在北京地区,10月15日起将执行非实名就停机政策,分批执行,最晚至10月底,非实名手机用户全部停机。对未实名的手机用户,云南移动将从10月25日起陆续限制其通信业务,11月8日开始做半停机、停机处理,12月30日将对非实名用户做销号处理。

清理400等电话业务

对违规经营的网络电话业务一律依法取缔。《通告》明确,电信企业要严格规范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主叫号码传送,全面实施语音专线规范清理和主叫鉴权,加大网内和网间虚假主叫发现与拦截力度,立即清理规范一号通、商务总机、400等电话业务,对违规经营的网络电话业务一律依法予以取缔,对违规经营的各级商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一律由相关部门吊销执照,并严肃追究民事、行政责任。移动转售企业要依法开展业务,对整治不力、屡次违规的移动转售企业,将依法坚决查处,直至取消相应资质。

早在今年4月,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信息通信发展司、信息通信管理局会同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紧急约谈了三家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的移动通信转信企业(虚拟运营商),要求三家企业立即对本公司实名制开展情况全面排查,认真进行整改。

随后工信部《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要求转售企业,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在1个月内,对前期未实名登记、虚假登记的电话号码,完成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等工作。此次的《通告》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违规经营的网络电话业务的打击力度。

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除此之外,银行也有一些自己的规定来确保用户信息不被非法分子盗用。比如,对于新开卡客户,如果预留的是非本人实名登记的手机号码,银行就会对其银行卡止付,防止被盗用。在开卡时,会限制个人代开卡数量为1张,且一个人一次只能开立一张银行卡。

云南省银行业多措并举防范电信诈骗

受访的云南省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有效保护客户权益、履行社会责任,纷纷采取多项措施全面防范电信诈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富滇银行加大防诈骗宣传力度

近期,富滇银行全面开展了“2016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周”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和“现场”的方式展开宣传。各网点用LED屏幕、液晶电视和摆放统一印制的宣传折页向客户进行“线下”的宣传;银行的官网、微信公众号和微信银行通过“线上”向广大群众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防范在线支付风险的知识和技能;各网点结合自身实际,在街道、社区、学校、商圈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宣传活动。

另外,富滇银行还携手昆明市公安局在西山区金马碧鸡广场开展宣传活动,现场共接受100余人次咨询,发放1000多份宣传册。与此同时,富滇银行昆明晋宁支行也与晋宁县公安局联手,在人流量相对较大的晋宁县中和路嘉誉广场到郑和文化广场一带开展宣传活动,现场共接受70余人次咨询,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

通过“警银联动”开展“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方式,不仅使宣传力度得到了加大,也使宣传更加深入人心。让群众能充分认识到电信网络诈骗的本质和严重危害,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安全用卡意识。

云南省中行内外结合防堵欺诈案件

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网络钓鱼、电信诈骗、木马攻击等网络欺诈手段不断翻新升级和金融机构电子银行外部欺诈案件层出不穷的严峻形势,中行云南省分行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内部管理与外部客户安全教育,全力防堵电子银行外部欺诈案件。

一是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结合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B2C支付业务交易查询与案件处置操作规范》等电子银行业务管理规定发送风险提示,及时对当前电子银行外部欺诈的最新发展趋势及特征对辖内机构进行提示,对风险防控要求进行强调与明确,为各级机构在业务发展中搭建起了“有章可循”的平台。

二是组织内部学习与培训,强化网点员工风险防控能力。各网点认真组织学习《电子银行案件业务防范与快速处置操作规程》等有关电子银行可疑交易查询与欺诈案件处置的规章制度,充分了解电子银行外部欺诈案件工作处理流程及规定,掌握电子银行可疑交易查询确认及涉案账户应急处置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堵截、防控电信、网络诈骗,彻底核查、清理涉案嫌疑账户,进一步提高我行电子银行案件防范、协查及快速处置能力。

三是加大外部宣传,提高客户风险防范意识。综合运用网点显示屏、报媒、网站、宣传折页等多种宣传媒介,特别是积极应用微信这一新媒体宣传手段,丰富电子银行安全宣传信息与互动渠道,开展“防范电子银行外部欺诈安全宣传活动”,向广大电子银行客户普及外部欺诈事件特点、防范技巧,提升客户风险防范意识和欺诈防范水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筑牢防范诈骗“最后一道防线”。例如:通过本行官方微信了以“关于防范中银E令升级、交易测试等欺诈的风险提示”“记住六个‘不’,骗子再狡猾也骗不了你”为主题的电子银行欺诈风险防范安全提示,同时制作了“电子渠道反欺诈武功秘籍”H5广告在官方微信进行推送;通过各大媒体宣传本行手机银行“九大安全防护线”及安全使用常识。

四是开展专项防堵工作,提高防范外部欺诈的有效性。为有效防范不法分子通过发送非法短信附言进行的电子银行电信诈骗,在8月下旬开始开展了专项防堵活动。安排专人对相关可疑信息进行核实排查。对经网点核实确认确属典型的非法短信发送人的信息报送总行进行限制网银登录处理。

五是积极受理客户投诉并快速反馈。一旦出现电子银行外部欺诈事件,要求各机构按我行电子银行案件业务防范与快速处置相关操作规程及时进行案件的报送和处置,并妥善做好客户安抚,积极配合客户报案妥善处理客户诉求。

云南省农信社多方位打击电信网络犯罪

云南省农信社针对电信网络犯罪份子利用多数人贪图利益的心理特点,以非法手段获取客户手机、身份证号码等信息,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诈骗的特点,按照云南银监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要求,多方面有效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首先,安排涉及电信网络犯罪工作相关的银行卡中心、会计部、科技结算中心、保卫部迅速开展工作,并及时下发《省联社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农信社重点针对涉案、涉恐账户查控工作;银行卡开卡情况;银行卡安全管理情况;全面落实打击治理情况等四个方面扎实开展自查。

其次,针对农信社点多面广,面对客户群体多样的特点,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实施方案。一是确保配合有权机关开展协查工作,做好涉案、涉恐账户查控工作。加快建设云南农信协助司法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实现与司法机关和银监会系统后台对接,由系统根据司法机关或银监会指令自动完成涉案账户查询、控制、布控、反馈,实现无人工干预的快速查询、快速冻结;二是健全查询机制。专门成立涉案账户资金网络查控平台测试及试点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全力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测试及试点应用工作;三是严格按照银行卡开卡程序合规办理业务,实现开卡数量限制,若超过4张再次新开借记卡的,系统将不予受理,对开立多账户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引导客户进行账户归并,在银行卡、电子银行领用协议中明确约定持卡人不得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和安全认证工具;四是加强柜面培训,把好源头关。逐步提高柜面人员发现和堵截电信诈骗犯罪的意识、能力、责任心,强化柜面安全提示,通过转账、汇款业务严格执行“三问二看一核对”;五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子显示屏、LED滚动条、网银、微信银行、横幅、宣传折页等形式为持卡人提供了丰富的宣传活动;六是适时组织督导检查。所有营业网点布放海报机均有防电信诈骗提示语,五华、西山、盘龙等联社还摆放有昆明市公安局经文保分局提供的银行安全防范视频机,滚动播放公安部门安全提示信息;七是强化内部管理。采取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层层落实的方式,要求干部、员工结合各自岗位实际做好防范工作,加大奖惩力度。

建行云南省分行全力保护客户资金安全

作为服务社会大众的银行,建设银行始终紧跟央行政策的脚步,积极配合监管部门保护客户资金安全。记者从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获悉,近期,建行盈江支行发现了一起群众集体开卡事件。当地一家称“世界云联银行”的机构向群众宣传到建行开卡并支付128元“网络维修费”,并发展4名“合伙人”也开卡缴纳128元费用,即可获得该公司10期股权、世袭100年福利等高额回报,导致10月5日起大量客户来该行开户、开卡。事件发生后,建行盈江支行高度重视,在积极向客户进行正面宣传和劝阻的同时,及时向上级行,当地公安、人行和银监等相关部门进行了报告。后经建行盈江支行及时处置,在当地政府、人行和银监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化解了这一风险事件,目前相关后续工作仍在跟进。

经查,“世界云联银行”在该县有实际的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该机构并未取得金融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属无证无照非法开展的金融活动;其工作人员和相关“宣传资料”不仅夸大平台实力和回报,且以“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股权收益+O2O+旅游+连锁+实体+独创全球征信体系”的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的方式取得利益,通过散发传单、微信传播、开工作室等方式大肆宣传,部分群众在高额回报的引诱下已深信不疑,而且还在亲朋好友间发展“下线”,涉嫌传销活动。

此类案件严重扰乱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该类不法组织以高回报为诱饵、以骗取资金为目的动员了大批的参与者,相对在州市、县市级区域发生较多,涉及地域和人员范围有一定的广泛性。通过自称“银行”或相关金融机构,常在用互联网、高科技外衣包装下,用虚假、夸大的宣传资料和要求在商业银行开户的形式为其非法行为提高可信度,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此类案件具备一定的非法传销特点。

此外,7月,建行曲靖沾益支行还成功堵截了一起电信诈骗,为客户挽回资金10万余元。6月27日下午,当班大堂经理在进行自助设备巡视时,发现客户屠女士和其哥哥在ATM前一边打电话一边操作,神情异常,立即上前询问客户是否需要帮助。屠女士不耐烦地说她在网上购物需退款,对方需要验证码和绑定银行卡,这时屠女士电话那头传出一声“你根据我的提示弄就可以了,不要问银行工作人员!”警觉的大堂经理马上意识到这是一起电信诈骗,劝说屠女士赶快挂断电话,立即通知会计主管,马上安排柜台帮其查明账户信息,发现客户活期账户已被转走10万余元。屠女士顿时慌了神,询问电话那头资金的去向,电话那头却催促屠女士“赶紧把验证码告知,否则资金就无法退回”。经验丰富的主管马上安排当班柜员协助客户办理查询、挂失业务,并将情况上报上级行请求协助查询,告知客户立即报案。此时,另一名当班柜员突然想起之前有朋友遭遇过类似的诈骗,立即联系朋友寻求解决之道,最终通过大家的积极配合,第一时间查明了资金流向,及时拨打第三方平台的服务电话冻结了该笔资金,客户资金暂时安全。之后,支行一方面继续与屠女士保持联系关注事情进展情况,另一方面积极保持与上级行联系,同时还与第三方支付平系解决资金退回问题。经过不懈的努力,客户资金终于全部退回。网点主管耐心向客户解释了这起诈骗案件的主要手法,屠女士这才意识到骗局的可怕,并对支行工作人员积极为客户资金安全着想的敬业精神表示感谢。

招行再次支招防盗刷

虽说攒钱速度远赶不上北上深房价的飞涨,但假如我们辛辛苦苦存的钱,还因为诈骗、盗刷瞬间归零,那将会是什么感觉?不用说肯定是崩溃的,但崩溃也没用啊,只能当理想、青春、财富都被猪给拱了……

近期,诈骗盗刷分子又开始为新一年的KPI(绩效考核)发力了,案件有密集暴发之势,且诈骗手段一直在推陈出新。犯罪分子都这么努力,我们不拼一拼防着点怎么行?只需3分钟,招行给您还原拆解诈骗手法,支招防骗技巧。

现象一:手机突然无法接听或拨出电话。查账发现资金丢失

第一步: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您的银行卡信息,信息包括身份证件号码、银行卡卡号、密码和手机号等。

第二步:伪造一张您的身份证件后,会试图在移动运营商营业厅挂失补办了您的手机SIM卡。目的是为了截获银行向您手机发送的信息,包括短信验证码和账务变动通知等。

第三步: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将您银行卡账户上的资金转出。

现象二:客户点击“银行”发送的短信链接,随后资金被盗

第一步: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技术,模仿银行客服电话号码向您发来短信,“提示”您积分兑换现金、手机银行升级或过期等,然后附上“积分兑换”、“升级”的链接。

第二步:您信以为真,点击链接,结果进入了不法分子伪装的钓鱼网站,该网站页面可能会与银行官网极为相似,页面也会引导您一步步输入信息,比如身份证号、卡号、密码、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或者在短信链接嵌入木马病毒,您一点击手机就中了病毒,该病毒可拦截银行向您发送的各种短信(包括转账时的短信验证码和账务变动通知)。

第三步: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将您银行卡上的资金转出。

以上手法可能会让您出了身冷汗,在这个互联网极其便捷的时代,网络欺诈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一不小心您的信息就有可能被窃取,一不小心您的手机就会中木马,那如何才能躲避这些骗子,安心舒畅使用互联网呢,下面为您支支招:

1、收到95555相关短信存在疑问,无法辨别真假,不要做任何操作,请及时拨打95555客服电话进行确认(请注意:显示为95555发出的短信也有可能是伪基站所发)。

2、任何以“积分兑换、手机银行过期升级等”理由要求您录入“银行卡信息”的短信都是诈骗行为,千万不要随意点击短信链接录入银行卡信息,请妥善保管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银行卡信息。

3、给您的手机和电脑安装正规杀毒软件,并定期进行杀毒,勿轻信并点开手机收到的链接或图片。

4、通过正规渠道下载招商银行手机客户端,不要通过二维码、其它链接等方式下载。

5、资金转出时,银行都会校验银行卡的取款密码,因此特别提醒您,取款密码不能和登录密码一样,也不能和其它银行卡、互联网用户、网上商城的密码一样。

篇3

(一)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缺乏

高校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和通讯手段较为频繁的一个群体,但对信息安全的界定和措施认识模糊。多数学生认为信息安全就是网络病毒,忽略了对个人网络信息资料的保护。大学生忽略信息安全习惯的养成,在各类密码设置时用个人电话或生日设置,在网上过度公开个人基本信息,给黑客提供了破解的机会。

(二)信息安全管理不够完善

一方面,从管理制度上缺乏重视,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即使有制度但执行不严,造成旧的管理体制和方法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从技术上缺乏支撑,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技术,不能安全地配制和管理网络,不重视经费投入,造成设备陈旧引发安全隐患。

(三)信息安全教育缺乏创新

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口头宣传或讲座,学生听过之后只能引起暂时的重视,并不能引导形成长期的意识和习惯。一些高校尝试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教学,但课程开设、教材充实和教学效果缺乏研讨与完善,造成教学流于理论灌输,达不到启发实践的目的。

(四)犯罪分子手法不断翻新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被骗金额巨大。此类犯罪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作案者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对受害人进行恫吓威胁,或以网购、亲属遭绑架等理由骗取受害人钱财。

二、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内容

(一)信息安全法律教育

加强大学生对信息安全法律和学校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清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犯罪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从而自觉规范思想和行为,以免违犯或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二)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开设课程和案例教育,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和黑客可能对其进行的攻击与破坏,提高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日常操作习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加以识别和解决,避免因认知匮乏或行为失范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三)信息安全技能教育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教育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防范技能,如安全工具和软件的使用等,以及一旦遭受侵害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提高学生自身的应对能力,抵御和防范信息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

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加大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投入,选拔和聘用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网络信息安全专职人员,落实信息安全责任,明确信息资源安全等级,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硬件建设及日常维护升级。在学生中发展和建立一支专门的信息安全员队伍加以监控,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从各方面完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为教育教学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信息安全的宣传与培训

通过安全知识讲座、研讨会、安全周活动等形式,会同公安部门向大学生广泛普及信息安全知识,以案例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信息诈骗与犯罪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校园微博、微信的新媒体作用,加强日常安全提示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在新生开学、毕业生就业等重要节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

开设信息安全教育课程,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实际特点,融入不同侧重和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如单设课程或将其纳入形势政策课等。加强信息安全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既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又了解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授课水平和效果。

(四)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防范实践

篇4

一、以人防为先导,形成全民参与治安防范的浓厚氛围

治安防控涉及到千家万户,在现有条件下,落实人防措施是最有效的防范措施之一,只有动员全民参与防范,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震慑效应,最大限度的挤压犯罪空间,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以入室盗窃、顺手牵羊、敲诈勒索、诈骗、伤害为主的可防性案件就会得到有效遏制。一是要引导农民开展自我防范。我县目前着力加强108个村级治调中心、946个治调中心户建设,在农村,治调中心户在维护当地治安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治调中心户长都是经过群众推荐后确定选的,在当地德高望重,具有较强号召力和协调能力。要以治调中心户为平台,针对不同时期的治安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组织群众开展自防和联防,基层派出所、农村中心警务室、基层治保组织要加强引导和指导,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建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力量。教防范方法和技巧,以案说法,以案讲防,组建乡村义务治安巡逻队、群众联防队、季节性义务联防队等多种群防群治组织,全面推行治安联防、纠纷联调、案件联破、困难联帮“四联”并举机制。一些特别边远的农村尤其是农村经济作物基地,每到收获时节就成为许多不法分子瞄准的主要目标。为有效防范此类案件的发生,一方面可以组成由村民、业主组织的联防巡逻队加强巡逻守护,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吹号、鸣锣、燃放礼炮等形式报告警情,凡遇不法分子实施盗窃行为时,由值守队员通过上述方式迅速把警情传递给附近居民群众,形成合围之势,建立“高山农家110”。遇农忙时节,左邻右舍应相互照应,关好门窗,家中钱物、贵重物品要存放在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防止“白闯”案件发生。二是加强集镇社区人防建设。在集镇,以社区为单位在每个社区建立一到两支由离退休干部职工组成的联防巡逻队伍,组织街道居民开展自我防范。在社区要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建立社会管理服务站,组织社会工作者,建立以出租房管理流动人口的“以房管人”机制,把外来人员的基本情况弄清,把活动动向摸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随时掌控在视线范围之内,以防范外来人员流窜作案。同时,充分发挥安保队伍的作用,加大社会面的巡逻控制。目前,我县城、渔两镇已有两支由30多人组成的安保巡逻队伍,在近五年的社会面巡逻控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发现控制了一大批现行违法犯罪案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肯定。针对愈来愈复杂的治安形势,在巩固现有安保辅警力量的基础上,要不断发展壮大安保队伍,把一批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青年选拔到安保队伍中来,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划分巡逻区域,实行弹性工作制,真正做到“猫鼠同步”。如我县渔洋关镇是全县经济重镇、龙头大镇,境内流动人口占全县流动人口总数的50%以上,社会面治安状况相对复杂,根据辖区治安状况,可以以辖区三个社区为片区,划分三个巡逻区域,每个片区确定三至五名安保队员,科学确定巡逻时段,不定时开展巡逻。同时也可以以主要街道划分巡逻区域,以点带面,密织一张由民警带队、安保队员参加、社会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参与的防控网络。三是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治安防控力量的建设。严格按照《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条例》规定,始终贯彻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以“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首先要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负责的规定,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上加以落实。《内保条例》第六条规定:单位应当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治安保卫人员、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应当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并将治安保卫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报主管公安机关备案。国家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将机构和人员的配备列入法规规定之中,由此可以看出,人防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我县现有列管的县级内保单位59家,其中金融单位6家、行政单位14家、事业单位17家、企业22家。近年来,以贯彻实施《内保条例》为契机,加大督办落实力度,全县金融单位、党政首脑机关、重点部位等在人防建设上落实得比较到位。共配有专职保卫干部98人,兼职11人,护卫队员25人。但仍有极少数内部单位领导认识不深,落实措施不力,舍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潜在着安全隐患。公安机关要加大督办指导力度,“对症下药”,强力推进《内保条例》的贯彻落实,对拒不整改的单位,要严格按程序依法予以处罚,督导落实人防措施。在此基础上,认真履行相关职责,指导单位制定、完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落实治安防范措施,指导治安保卫人员队伍建设和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治安保卫机构建设。

二、以技防为手段,着力提升防控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我县在加大人防、物防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行技术防范措施的落实,全县有95个单位分别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368个,红外线报警器700余个,其中,有400余个监控系统与城、渔两镇派出所联网,28个视频监控系统与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联网。同时,渔洋关镇、*镇投资20余万元在城区主要交通道口、出入口、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6个。全县技防网络已初具规模且发挥了重大作用。仅今年以来,通过视频监控破获各类盗窃案件6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2008年4月28日12时许,渔洋关派出所视频监控中心显示,在渔洋关车站附近,一男子正在实施盗窃一辆摩托车,监控室值班人员指令民警迅速出击,将这名窃贼现场抓获。4月3日上午8时,*镇个体经商户来某电话报称:其在县政府一楼的茶叶门市被盗价值7万余元的茶叶。接到报警后,办案民警赴现场开展大量的调查走访工作,并将县政府视频监控系统资料进行调取,上午9时,视频资料显示,犯罪嫌疑人作案后沿*镇西北路往县客运站方向逃窜,经过近9个小时的跟踪布控,在宜昌市伍家公安分局的大力协助下,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缴获全部赃物。

通过近两年来逐步推行技防建设,一张高科技技防网络在我县主要集镇逐步形成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必须看到,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加之少数内部重点单位领导缺乏必要的认识,技防手段建设才刚刚起步,与有效防控日趋复杂的智能化、流窜化犯罪趋势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一段过程,从认识上不断加以提高,从经费上不断加大投入,才能真正形成一张密不可破的技防网络。一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选点布局。要制定周密的设置方案,尽量减少投入,发挥最佳的防控效应。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从技防成功典型案例加以宣传,走市场化的路子,以超市、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自我投资、统一规划、共同受益,使技防设施逐步覆盖到商业经营区、治安复杂区、居民小区以及交通要道出入区,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无处可逃;二是加大公共复杂区域技防设施的投入。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在辖区公共复杂场所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可行性技防布局方案,把创建平安社区、平安乡镇、平安县与加强技防建设紧密结合。针对经济基础现状,逐步加大投入。同时也可以由政府牵头探索完善广告位拍卖、公共场所经营权拍卖等多种社会化运作方式,多方筹集资金,逐步完善技防设施建设投入。三是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监督指导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加大技防建设的投入。《内保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应当确定本单位的治安保卫重要部位,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对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就我县而言,治安保卫重点单位主要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车站、电信、邮政、金融单位、教育、医疗单位以及气象、涉及国计民生的水、电、油、气等供应设施,从目前已建立技防设施的情况来看,在教育、医疗单位以及水、电、油、气等供应单位技防建设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死角”,还有很大的设置空间。因此,公安机关治安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宣传、反复检查、反复指导,督促其建立和完善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技防设施,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动态治安监控系统,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大防控格局。

三、以思想防范为理念,提升全民自我防范意识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8)02-0027-03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目标,通过入学教育、课堂教育以及日常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对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以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1]

一、发现问题

近年来,随着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安全教育的内容也不断完善,2011年,我校还曾为安全教育分配了0.5个学分。目前公开发行的安全教育教材内容一般都涵盖了法制安全、实验(实习)安全、运动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求职就业安全、社交活动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安全救护常识、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等等。然而,这些安全内容却并不是高校安全教育急需解决的。笔者曾对往年校园报警案件进行了整理(这些案件来源于公安机关警情通报),发现每年校园盗窃、网络诈骗给师生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较大。以2013年为例,全年涉校案件73起,造成经济损失合计301444.99元,折算下来平均每5天就有4129.4元的损失(盗窃33起,案值161590元,占53.6%;诈骗38起,案值139854.99元,占46.4%),如表1所示。安全教育内容的面面俱到同高校多发的侵财类案件“一枝独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二、分析问题

(一)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是什么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实际效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但是怎样才算有效教学,是以达到设定目标为标准,还是以技能取向为标准或者以最终成绩为标准,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看法。对安全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主要有: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安全教育手段落后和内容陈旧两个方面的原因[2];对于如何增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有学者从把握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平台、拓宽教育阵地四个关键点上提出了建议[3];对于改进安全教育实效性的范式,有学者引入了物理学“效能”的概念,提出了內外结合的改进范式。[4]

笔者认为安全教育不同于其他教学形式,安全教育是否有效并不是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或技能操作水平来衡量的,而是由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受到了人身侵犯或经济损失来衡量的,这一现象可以用公式加以说明,即100-1=0,意思是说日常安全工作再规范,在1起严重事件面前,所有的工作都是0。例如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14年8月多起女大学生被害事件,人们在强烈谴责这些严重犯罪的同时,总会质疑大学生安全教育出了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事求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要真实反映学生案件防范需求,量力而行,不贪大求全。二是效果明显,要让校园发案率有所降低。

(二)什么样的安全教育内容能引起学生重视

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而学生安全意识的得来不是凭空产生的。哲学上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套用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说,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安全事件在头脑中的反映,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安全案例更有存在感,因此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研究在对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对大部分普通大学生来说,未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不能给予他们直接的冲击和安全意识提高的正面刺激。对学生更多的刺激来自因财产安全意识薄弱、轻信他人、财务保护观念差等引起的身边发生的盗窃和伤害的事件。[5]

以往由于考虑到受害人心理影响,或者由于讲授安全教育的老师本身缺乏接警经验,以及对校园案件梳理不充分的原因,本校发生的真实案件没有在安全教育中得到详细的讲解,这也导致了某些诈骗案例在校园中“长盛不衰”。笔者认为,安全教育一定是“校本”的,本校反复出现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保卫干部要通过认真分析,将手法相近或案发地点相同的案件进行归类,把握防范要点形成安全教育材料,通过学工辅导员将警情及时通报给学生。以学生身边的案例为内容的安全教育或许效果更好,为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对如何提升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展开了行动研究。

三、实施行动

本次行动研究的目标是在教育实践中使保卫工作者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现实教育情境中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并由此做出具体的解释与指导。“改进”是行动研究的主要功能,它既能解决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也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6]

(一)行动的实施与改进

本次行动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15年7月,主要对73起案件进行分类,从中筛选、组织案例教学内容,并于9月份开始在学校安全教育中增加了对校园案件的讲解,相关内容还由学工处筹集经费印刷成册发放至每一个宿舍。截至2016年4月,从公安机关反馈信息得知,2016年第一季度发案30起(盗窃9起、诈骗20起、其他1起),比2015年第四季度37起(盗窃8起、诈骗28起、其他1起)的发案量有所降低,我校保卫处也因此获得了驻地派出所的奖励。通过对本阶段工作的反思,对安全教育提出两个方面的改善建议:一是案例需要更新。第一阶段主要案例来源于2013年校园案件,是否能反映出最近2年内案件情况有待验证。二是校园案例防范材料需要印发到每位同学手中。第一阶段由于经费有限,仅能保证每个宿舍一本,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拿到材料。

解决了第一阶段发现的问题,我们着手开展第二阶段行动。第二阶段持续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第二次入选安全教育的案例是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间发生的315起校园案件,安全教育内容时效性更强,更能反映出案件变化。第二阶段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仍然主要是借助新生入学开办安全教育讲座,辅助发放印刷材料供学生自学。学工处增加经费预算,将辅助学习材料《安全警示录》由原来的每个宿舍发放一本改为每位学生一本。

(二)行动结果与实效性的检验

2017年1月,针对我校2016年全年发案情况,我们对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进行检验。2016年校园第一季度发案30起(盗窃9起、诈骗20起、其他1起),第二季度17起(盗窃2起、诈骗12起、其他3起),第三季度15起(盗窃8起、诈骗7起),第四季度18起(盗窃14起、诈骗4起)。这些数据经过Excel处理得到2015年第四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校园案件趋势图,如图1所示。从中我们得出结论:2016年诈骗案件连续4个季度下降,R2=0.9924说明诈骗下降趋势线非常可信。盗窃案件下降不明显,这种结果由盗窃与诈骗案件无区别导致。2016年校园发生的盗窃案件主要是办公室入室盗窃,主要问题并不是学生缺乏安全意识,而在于楼宇防范缺位造成的。诈骗案件主要是嫌疑人通过网络媒体、手机电话等媒介,通过一定“话术”,使受害学生陷入其预先编制的剧情比如冒充老师要求转账、冒充亲友汇款、购物需要重复交易等来完成犯罪,学生如果能事先了解剧情,就能有效识别诈骗。因此,以校园真实案例为安全教育的内容对诈骗案件防范的针对性更强。

经统计,2015年我校全年发案134起,涉案直接经济损失1421541元。2016全年发案79起,涉案直接经济损失442014元。总的说来,本次以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的行动研究遏制住了校园案件高发的势头,如图1所示。

四、对策与建议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现实教育情境,改进教育实践,促进教育变革,最终实现研究成果的小范围推广。通过行动的实施与改进,降低了诈骗案件的发案,提升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拒绝泛化,构建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有同“公共危机”应对的内容相重合的趋势,安全教育仿佛就是一个框,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面装,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泛化”,甚至一些专业性强的实验操作、食品安全、运动安全等领域出现的问题,也都归于安全教育。这种泛化的结果带给安全教育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内容不完善、队伍不规范”。不仅如此,安全教育内容泛化还使安全教育脱离了具体教育情境,因此实效性很难提升。要提升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使其回归具体教育情境,例如,运动安全要回归体育课程,实验室安全要回归教学科研管理。

(二)注重实效,重塑促进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供给链

安全教育内容不是一场讲座、一次考试就能完成的,作为一个教育传播过程,安全教育内容的生产、传播、反馈应该形成一个环形链。学校保卫处要主动担当,发挥熟悉校园发案情况的优势,占据安全教育内容“供给侧”,遴选与编制安全教育内容,提供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能从中凝练出典型案例的防范要诀。目前安全教育内容良莠不齐,例如遇到火灾是“逃”,还是留在“火场求生”,网络上就有不同说法,这些都需要具体分析。我们期待高校保卫工作者在供给侧拨乱反正,优化安全教育内容。

(三)立足实际,探索孵化安全教育团队的新模式

應当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参与大学生安全教育,高校保卫处责无旁贷。但从规范大学生安全教育角度考虑,学校应该组建一支安全教育团队,除了负责制作优质安全教育案例,团队还要掌握教育“渠道”,能够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内容以公众微信号等“线上”方式或讲座、班会等“线下”方式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去。同时,团队要有“反馈”,既能通过安全教育竞赛、安全讲座认证、安全志愿者认证等形式给予学生激励反馈,又能接收学生的信息反馈。

五、结语

高校安全无小事。近年来,多起大学生受害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较为典型的有2014年多起女大学生失联被害案件,2016年多起大学生遭电信诈骗导致受害人猝死以及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如何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难题。本文结合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了行动研究,进行了一些探索,截至2016年12月,笔者所在高校诈骗案件连续4季度呈下降趋势,可以说通过行动研究,达到了改进工作的目的。笔者认为行动研究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是推进大学生安全防范科学化的重要抓手,值得深入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蒋津辉,钟之华,胡俊杰.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41-43. 

[2] 朱卫国,潘彬.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5):65-67. 

[3] 安春元.新时期增强高校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几个关键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4-46. 

[4] 田虎.论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范式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11):15-18. 

篇6

关键词: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辅导员;安全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安全教育不成体系。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未开设系统安全教育课程。主要安全教育活动就是依靠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在班会时提及安全教育,在学校保卫处邀请负责人或片区警察来做安全教育讲座等。一学期下来,这样的安全教育大多也只有两三次,安全教育内容零散,不成体系,而且缺乏长效机制,不能做到安全教育的制度化、经常化和具体化。2.忽视安全技能培养。安全教育主要以理论层面为主,对于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和紧急避险等实践层面的操作不重视,学生安全防范的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在面对危险情况时,学生往往还是手足无措。调查显示,尽管全国高校都按要求开展了一定的安全教育,但仍有88.1%的大学生不会使用常见灭火器[1]。3.对传统安全教育学生缺乏热情,参与度不高。很多学生长期处于学校这种相对单纯的环境,没有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往往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对安全问题不敏感,学生主动参加安全教育类讲座的较少。很多安全专题讲座面向的是几百名学生,学生只是无奈接受学校的安排,认真听讲座的同学很少。加之安全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形式单一,很难吸引学生。

二、安全教育工作主要内容

安全教育是指遇到突发危机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能力,避免财产及生命受到侵害的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保护自我及防卫能力,以及健康心理状态、健全的法制观念、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随着时展,安全教育内容由原来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为主,增加了意识形态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新内容。1.人身安全。人身安全教育包括生命教育、自防自救、应急逃生、出行安全、健康教育等系统知识与技能。第一要让学生敬畏生命,有生命神圣感、生命价值感和生命成就感。第二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以及消防常识、地震常识等自救逃生技能,在危机发生的时候,能够善于应对侵害,保障自身安全。第三要教育学生在受到侵害时要尽量镇定、不慌乱,学着记住不法分子的样貌体态,学会正当的防卫。第四要提醒学生不去学校及周边事故多发地段,避免陷入危险境地。第五要提高对疾病防范意识,如身患疾病要有限制的参加体育活动。2.财产安全。手机、自行车等财务失窃、遭受抢劫、敲诈勒索和诈骗是高校多发的安全事件。需要多加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在治安方面的防范意识。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财不外露,出宿舍时要锁好门窗;让学生了解常见骗局,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贪财,凡是涉及到“钱”,都要三思而后行。3.意识形态安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无处不在,整个社会审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降低了人们接触信息的门槛。信息生产和传播渠道逐渐多元,使得一些国外的言论可以轻松地通过互联网传递到我国,对我国网民的意识形态造成直接影响。大学生正是网民中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普遍存在信息甄别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迫在眉睫[2]。4.心理健康安全。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及快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据中国疾控中心统计,约16%—25.4%的在校大学生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和抑郁等心理障碍[3]。目前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遇到问题大多自己解决,不懂得求助心理咨询机构,因此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应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心理问题有正确认识,像生病治病一样,只有当学生认为心理的问题和生理的问题一样需要寻找医生等专业人士帮忙,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才可能坦然地走进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5.网络安全。如今网络上内容广泛、传播速度快捷、获取信息方便,现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但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负面、不实的信息,大学生应该懂得基本的网络法律法规,文明上网,不轻信网络信息,不传播谣言,不非法进入他人网络系统,破坏他人数据和资料等。因为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不法分子也常常通过高科技手段对大学生实施诈骗。6.就业安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监管缺失,用人单位鱼龙混杂,加之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求职心情迫切,导致大学生求职上当受骗现象屡有发生。要学生提高警惕,面试前多方考察;不要盲目相信电话或网上提供的高薪就业或兼职岗位的宣传,如接到此类电话或网络信息,应与老师、家长、同学反复核实,不单独赴外地参加所谓的面试,防止被传销组织控制利用、限制人身自由。

三、辅导员做好安全教育管理的途径

1.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安全教育应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安全需要与教育要求,辅导员可将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细分成成体系的安全教育系列主题,在相应的阶段选择对应的主题,做到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每月一次,使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召开安全教育班会前,辅导员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案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重点关注特殊群体。重点要密切关注困难群体(家庭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受处分学生、身患疾病学生、单亲及离异家庭学生、失恋学生、突遭变故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容易内向、自卑、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是安全事故的易发人群。要对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整理归档,并实时更新。应在平时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爱护。3.重点时期重点教育。第一是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和交通情况,提醒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让学生了解校纪校规。第二节假日期间应强调注意交通安全、遵守公共秩序、及时返校。第三在奖学金评选、贫困生认定、入党名单结果公布时等特殊时期密切关注落榜学生,发现和掌握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苗头,及时疏导学生。第四在学校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及时稳定学生情绪,明确告知事件的真实情况,以防以讹传讹,造成更大的恐慌。第五当学生外出实习或找工作时,应提醒学生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陷入传销组织。第六毕业生离校期间,学生容易因为离别而情绪不稳定滋生事端,应嘱咐学生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4.协同各方力量做好安全工作。辅导员应该多与家长、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干部和任课教师沟通,协同各方力量,掌握学生动态,做好安全工作。据研究,家庭教育与沟通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上有着其他途径无法替代的作用[4]。如辅导员发现学生情绪不稳定或行为异常时,应及时联系家长,了解信息,让家长密切关注,及时疏导,如有突况及时联系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一般对学生宿舍情况较为了解,比如哪间宿舍有大功率电器、哪位同学经常晚归或夜不归宿等,辅导员经常和宿舍管理人员沟通,就能及时了解这些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做学生工作。学生干部是协助辅导员开展安全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辅导员应对学生干部做好安全工作培训,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渠道与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针对经常旷课的学生,多关注,及时教育引导,避免这些学生旷课外出而引发安全事故。5.选择多样性的教育载体。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传统的理论说教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可通过影像资料、案例分析、知识竞赛、党员活动、团日活动等多种学生易于接收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升教育效果。现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影响力巨大,是大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辅导员可灵活运用这些网络媒体,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习惯和传播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知识。应注重教育活动的形式与活动场所,避免长期处于同一环境下进行安全教育,导致学生的接受能力下降。比如开展消防演练活动、模拟小剧场角色扮演等,通过现场参与,加深学生的活动记忆。6.收集案例做好总结工作。首先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保持安全工作敏感性,留心收集校园内、周边学校及各高校发生的安全事件,深入分析各类案例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总结不同类型案件发生的规律,使得今后工作具有主动性、前瞻性。其次,所带学生发生的安全事件,都应做好记录,形成文字材料,做好总结工作。7.依据校纪校规严格要求学生。据调查,53.7%的大学生在明确学校宿舍规定严禁使用违禁电器的情况下,仍会使用电磁炉、电火锅等大功率电器。部分学生在明知学校门禁时间的情况下仍然无视校纪校规肆意晚归[5]。对于这些学生在做好批评教育的同时,需严格按照学校制度给予通报批评、警告等处分,从制度上约束学生,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恒毅,王伟,刘瑜.“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04):212-218.

[2]韩标,刘再起,黄学永.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86-89.

[3]苏延立.加强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02):84-86.

[4]韦乔元.有效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29):189-190.

篇7

1.1个人信息的泄露

近几年随着人们网购和计算机用户在网上注册的增多,人们经常在网上填写个人的信息,但是信息入网之后,就会莫名的收到垃圾短信和电话。让网友的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影响,让网友在上网的同时十分的抵触个人信息的填写,进而威胁着网络的诚信。造成了网络的诚信危机。

1.2计算机网络金融安全隐患

随着网络的发展,通过网络进行金钱的流通和金钱的支付变得更加的便捷,但是涉及金钱的往来,势必存在一定的风险,事实证明,网络诈骗和网络诱骗的行为确实存在,这一切都威胁着网友的人身财产安全。总之,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十分的多,随着计算机网络用户的增多,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充分的暴露。

2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存在关系到每个网友的切身利益。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存在威胁着普通用户的上网需求,随着普通用户对网络使用和网络依赖的加大,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成为制约普通用户更高体验的主要原因。二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存在威胁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已经涵盖了我国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建设项目,计算机网络一旦出现问题,我国的各项事业就要被迫停止,特别是计算机病毒的出现,对各项事业的发展更是致命性的打击。三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存在影响着计算机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计算机进步的标志,没有了网络,计算机似乎就没有了使用价值,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时计算机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网民和网络管理者安全识的缺失;二是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着安全漏洞,有待更新;三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不足,没有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约束;四是计算机网络监管存在漏洞,缺乏必要的监管,网络发展比较混乱。总之,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问题十分的重要,需要在充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3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3.1加强宣传,加大重视

计算机网络参与的主体是网友,同时计算机网络还需要配备管理人员,因此无论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还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人员都需要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负责。一是计算机网络的参与者需要加强安全防范,增强网络安全的基本常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具备基本的判别能力,防止主观原因导致的安全问题,二是计算算网络的管理者要充分的行使职责,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提高管理的意识,让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另外需要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必要的规范,保证基本的网络安全。三是国家要加大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增强网民的安全意识,让网民在上网的同时,有一个安全的上网环境。总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环境有赖于计算机使用者和计算机管理者的共同维护。

3.2加大法律和制度约束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度的缺失和计算机网络法律的漏洞。因此需要出台相应计算机网络的制度和法律。一是出台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规范制度,对于计算机安全问题进行必要的制度约束,同时严格规范计算机网络用户的准入制度,对计算机用户的准入进行必要的审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良好秩序和安全环境。二是出台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法律,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制造者进行严惩,让计算机网络在法律的规范下,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总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需要必要的制度保证和必要的法律规范,让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得到应有的控制。

3.3加强监管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防范需要必要的监管。一是国家相关机关需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成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监管部门,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二是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对于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必要的监督,当类似电脑病毒,垃圾邮件等网络安全问题出现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报道,让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第一时间得到知晓和控制。三是网民也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主体地位,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出现的时候,进行自觉的监督和抵御,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上报到相关部门,推进计算机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总之,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必要的监管,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更快发展。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Z)12-114-02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代高校炙手可热的新兴产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直观性等特征,深刻影响和改变着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教育理念。新形势下,如何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创新思维方式,把住思想根源“总开关”

目前,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一提到网络,第一反应就是“谨慎”式的恐慌,对网络教育热情不高,态度模糊。解铃还须系铃人。认识上的问题还需从思想根源上找原因。只有把住思想根源的“总开关”,深化理解认识,更新思想观念,才能科学地驾驭网络,发挥信息网络的最大功能。一是要在认清社会发展变革中增强责任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日渐普及,并以其详尽的功能、独特的视角、成熟的技术逐渐浮现在高校师生面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在了解信息技术,在最新动态中把握发展其趋势,真切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便利和优势,从势不可挡的信息化潮流中,认清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强化不适应形势就会落伍、不积极应战就被淘汰、不主动作为就是失职的责任意识。二是要在紧跟网络建设浪潮中增强使命感。一味排斥就是退步,一味停留就是落后。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敢于正视网络,乐于接受网络,勇于驾驭网络,从事关全局的高度认清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要紧跟高校建设科学发展的浪潮,乘势而上,强势运用,积极利用校园信息化建设契机,认清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是使命所驱、职责所系、工作所需。三是要在分析网络教育现状中增强紧迫感。目前,虽然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宿舍都联通了互联网,建有互联网学习室、校园“网吧”等,但是,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则明显不足。有的认为教育需要“面对面”,对虚拟网络“信不过”;有的感到网络是把“双刃剑”,难以驾驭。不敢用网、不善用网、害怕用网,已成为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一个短板。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吸纳社会文明成果,改进教育方法手段,占领思想舆论阵地。

二、积极主动作为,搭建信息网络“联通桥”

搭好舞台才能唱好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一样,没有配套的网络教育“大舞台”,就不可能有富有成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只有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配套的软件设施、过硬的素质本领,集中优势资源,抓好各项建设,才能搭建信息网络的“联通桥”。一是要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一次大变革、大调整,也是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大机遇、大挑战。只有敢于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定式,才能建立符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的工作模式。通过探索思想调查线上进行、学习培训网络开展、教育引导网上实施等有效途径,把备课试讲、评教评学、总结讲评搬上网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方式向网络化转型。二是要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建设。网建规模决定教育覆盖面,网密程度决定教育延伸面,网端数量决定教育受众面。要确保网络投入有规划、敢投入、见成效,网络终端要联得通、用得上、速度快,网络内容要贴得紧、更新快、内容多,确保防范“上级喊一阵子、迎检抓一阵子、平时松一阵子”的不良倾向,静下心来抓建设、扎扎实实打基础。三是要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支撑。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专门的教育平台做支撑。只有抓好需求建设,搭建专门的教育网站,在搞好总体策划上抓好具体建设,才能让网站内容和功能紧贴教育需求。只有把指导功能突出出来,做到上下能便捷沟通,使各级组织及教育单元在网络环境下聚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组织体系,为开展网络教育提供工作平台、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三、丰富内容形式,拓展网络教育“功能网”

没有完善的网络教育功能,就没有完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要积极打造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功能齐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不断完善网络教育的“功能网”,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延伸教育“时限”。一是开设网络大课堂。探索在校园网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大项集中教育通过网络、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进行现场直播,并将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和辅导视频挂在网上供师生点击下载,让学生能及时在网上接受教育,使教育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覆盖到每一名学生。二是架起互动连心桥。通过在校园网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学习讨论专题模块、专家答疑解惑论坛等,确保每次大项集中教育结束后,都有学生在网上跟帖发表个人观点,让师生平等交流、相互启迪,真正实现点到点、点到面的交流互动。三是拓展民主新渠道。通过在校园网设立“心灵港湾”、“心理宣泄室”等专栏,鼓励学生将公开场合有所顾忌不敢开口、涉及隐私难以开口、条件受限没机会开口的心里话讲出来,一对一疏导,键对键化解,为师生架起直抒胸臆、倾诉排解的桥梁。通过开通领导信箱,开办网上议事厅,开辟重大事务网上公示栏,对涉及高校建设的重大和热点问题,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营造大事众人议、共同来监督的民主氛围。四是铺就成才高速路。通过在校园网开办辅导学校、成才讲坛等有效形式,设立人文知识、法律常识、心理知识、音乐书画等学习栏目,设立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等培训栏目,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支持。挑选专业有特长、学习有专长的优秀大学生,开设“学生大讲堂”、“理论大辨析”等专题栏目,汇集学生智慧,相互学习提高。

四、注重建章立制。筑牢校园网络“防火墙”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59-02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影响大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给高校的稳定安全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各类高校在学生的安全管理方面面临诸多的压力和挑战。为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法纪意识,减少学生中的各种安全事件和案件,从而维护高校的稳定与发展。

1 新时期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1.1 高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新的新问题、新情况给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高校的发展和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学生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逐步深入,校园已由过去封闭式管理的校园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校园内不仅有教学区、生活区,还有超市、通讯网点、银行、医院、浴室、食堂等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这种复杂的高校教学、工作和生活后勤保障体系格局和运行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高校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但是给大学校园的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一是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窜入校内进行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大量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涌入校园;三是校区分散,校区间人流、车流、物流互动性很大。这些现实的问题在客观上给学校和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1.2 校园周边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侵害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

高校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大学生活跃的思想、社会经验的缺乏和频繁的社会交往都给了一些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机会。感情纠葛、经济纠纷、争强好胜等小矛盾在得不到及时化解的情况下,引发一些抢劫、、打架斗殴、伤害等案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面对高校庞大的消费群体和特殊的消费对象,校园周边各种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场所日趋增多,网吧、台球城、录像放映点、发廊、旱冰场、大排档等.这些场所容易引发治安问题。校园周边经济、围墙经济的发展导致校园周边的外来人口增加,交通流量增加,也给大学生出行安全、饮食安全带来不少的隐患。

1.3 大学生年龄普遍较小,耐挫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现在的大学生群体绝大多数都是90后的人群,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部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自立能力较差,防范识较弱,思想单纯欠成熟,考虑问题幼稚,处理事情简单蛮横,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这部分大学生身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比如经不起挫折甚至精神失衡、心理疾病导致自杀、自私自利侵害他人、法制观念淡薄以身试法、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等问题,严重影响其他大学生的安全生存和学校整体的安全稳定工作。

1.4 大学生整体安全意识差,个人防范能力弱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在宿舍内私自乱拉电线、违章使用电器等问题屡禁不止;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男生)对离开宿舍不关门窗、钱财外露、轻信他人等不良习惯进行的经常性提示不重视:有些学生将健身器具、家具等重物在放在阳台或高处,多次纠正不改;有些学生不注意饮食卫生,经常在外摊点集体用餐;部分学生参与传销、赌博、酗酒闹事等严重违纪行为频繁发生;许多学生外出时不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乘坐无牌无证的车辆,贪图方便而乘坐无牌无证摩托车;有些同学以各种借口违反规定在校外租住,受到外界的诱惑,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就会做出越轨的行为。上述的习惯和行为得不到纠正和控制,从而导致校园发生火灾、盗窃、伤害、被骗等案件,这些案件轻则造成了人身伤害、财产财物的损失,重则造成了大学生的伤亡,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近些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上述各类案件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差,许多大学生防范能力很差,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安全生存的基本常识。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大学生入学时年龄偏小,大都正处于人生观形成时期,生理尚未完全发育,心理更不成熟;从高中升入大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产生失意、压抑、焦虑。有的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和忧郁症。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增多,如疏导不及时,可能会诱发或导致违纪、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盗窃、报复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给高校和整个社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针对大学生安全管理的问题,从高校的培养教育功能和维护学校的稳定安全的层面上来认识,笔者认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是当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竞争激烈程度大大增加、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需要;是体现高校培养功能和大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积极作用。

2 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的途径和方式

2.1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大学生安金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

高等学校应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工程,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普遍提高大学生的防范能力。在实施安全教育工程过程中,首先要将安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落实安全教育内容、课时、学分;其次,要落实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学校应组织制定和实施适合各学校情况的学生安全教育考核考评体系,在院系的教育教学考评体系中占一定的比例,按年度由相关部门组织考评考核;院系应根据情况确定专门的学生安全教育负责人,年度有计划、有总结,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有记载,达到专业课教学的规范和标准:再次,要保障大学生安全教育经费的投入,满足安全教育教学、教材、各种辅助资料的需求,为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自学提供基础。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从而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

2.2 大力开展安全宣持活动,营造校园安全教育氛围

校园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规定,借助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形

势报告会”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常识的渗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宣传周或宣传月;开设咨询活动,针对学生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咨询服务;同时,利用大学生参与传销事件、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行为等安全事件作为反面典型教材,对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大力营造“一切为了学生安全、一切为了校园安全”的安全教育氛围,让广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启发,不断增强学习安全知识的自觉性。

2.3 常年不间断开展生存安全常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

强化大学生安全意识是安全教育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讲座或一场报告就能培养出来,需要从大学生入校开始,有计划、分阶段、不间断地开展各种安全常识、生存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让大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安全学习、生活的技巧,在理论的学习、实战演练训练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

2.4 抓好几个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

一是抓好重点学生、弱势群体的安全教育。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大学生心理安全测评,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对于有厌学、厌世、轻生等抑郁症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疏导,以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对重点学生和人群,应当建立齐全的教育帮扶和心理疏导档案资料,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保证教育的持续有效。在对女生的安全教育上,主要是强化女生的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意识的教育。二是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在高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加强新生人学时的安全教育。从新生入学起就抓好安全教育,让他们尽早熟悉校纪、校规,及时适应环境,增强安全防范知识,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因而在此期间除了采取一定安全管制、监督措施外,特别要强化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做到安全知识“入眼、入耳”,安全意识“入脑、入心”,防止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各类事故发生。加强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防传销教育。三是借助重点场所适时开展安全教育。对学校各重点要害部位,既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又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确定为重点要害部位。在人群集中的大型活动场所,既要指导学生文明有序开展活动,服从指挥,又要教育学生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如何进行应急疏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5 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增强效果

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要与时代相结合,与学生特点相结合,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安全教育活动,善于利用发生在学生中的案件、事故进行教育。可采用召开现场会、举办讲座、张贴宣传画、播放音像制品、树立宣传牌、开设模拟法庭等方式,以案说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可结合学生特点,经常举办安全实践演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安全防范技能。

总之,安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未来生活、生存安全的一项基本技能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高校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又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做到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相结合、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安全的成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万牛,杨蓉,中国大学生生存教育培养策略[J],社科纵横,2009年第12期

[2]张红光,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3]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业圈,2007年第22期

[4]邓浩,高校安全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8期

篇10

【关键词】操作风险 防范 柜台业务 损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银行是一种经营风险的金融企业,作为银行的窗口,柜台就是直接服务客户的地方,是银行防范风险的重点区域。目前,农村合作银行已经逐步实施综合柜员制,柜台业务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呈现了增大的趋势,如何防范柜台业务操作风险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农合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的种类

柜台业务的操作风险是农合行操作风险的一种,是我们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因柜员、业务系统、业务流程以及外部事件等因素所造成的合行或客户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作为农村合作银行,我们拥有自己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规定了具体的业务操作流程,但在柜台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操作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柜员失误引发的操作风险

我们的柜台业务几乎都要通过柜员的操作来完成,由于个人疏忽而造成的业务差错十分普遍,这是柜台业务较为普遍的操作风险。如取款的多付,存款的多存、误存等等,都会造成现金库存数字与实际不相符,而查找错误原因,就得逐笔核对业务,或者调取监控视频,联系客户追回款项,会造成农合行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虽然我们一直实行短款自赔的原则,但若遇到错账撤销等情况,就不仅会影响到柜员个人,还可能影响合行的社会形象,更可能造成潜在客户的流失。

(二)违规办理业务引发的操作风险

农合行设置了业务处理流程,如现金存款业务就规定先收款,后记账,取款业务先记账,后付款,但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一些柜员可能会有不按规定办理业务的情况出现,如在现金存取款业务中,就存在两种违规的现象,一种是在办理存款业务的时候先给客户办理业务,后忘记向客户收取现金;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办理需要先取款后存款的业务,柜员只查看了其取款账户的账户余额,先为其办理存款业务,在后续的取款业务中,因客户密码错误,导致取款失败,造成撤账、或者柜员垫款的不良后果。

(三)监守自盗引发的操作风险

几乎所有的银行都遭遇过这种操作风险,我们也不例外,具体表现形式是: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依据自身所学的会计或者业务知识,将合行财产挪作他用或者偷盗银行的财产,这种行为就算再隐蔽,也会留下蛛丝马迹,不仅会让自己身陷囹圄,还会给我们造成重大的损失。

(四)系统失误或漏洞引发的操作风险

我们的综合业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失误和漏洞,曾有网点反映,在给客户办理跨省存款业务的时候,综合业务系统无反应,未显示交易成功,也未提示交易失败,最后在盘库的时候才发现库存现金金额有误,给网点造成了损失。而在平常的对公或者对私业务办理的过程中,我们的系统还会偶尔无响应,造成了票据无法打印且无法重新打印的情况。

(五)外部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伪造技术也日益发达,犯罪分子不仅伪造、变造人民币,还会伪造银行存单、存折、银行汇票等重要票据,柜员稍有不慎就会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给合行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农合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的特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我们的柜台业务操作风险具有柜员相关性、广泛性、偶然性、隐蔽性和危害性等特点:

(一)柜员相关性

多数柜台业务操作风险与柜员的操作有关。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我们的柜面前台或者后台业务离不开柜员的操作处理,无论是失误还是主动违规,亦或是监守自盗,我们的柜台业务操作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柜员的行为。

(二)风险点分布范围的广泛性

在实施综合柜员制之前,农合行的对私和对公业务是分开办理的,储蓄柜员的操作风险集中于个人业务领域,而对公柜员的操作风险集中于单位客户范围。实行综合柜员制以后,柜员的业务范围涉及对公和对私领域,风险点的分布范围有所扩大,涉及对公对私账户管理、现金管理、业务、授权业务等各个方面,风险点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

(三)外部因素引发的柜台业务操作风险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

犯罪分子伪造或者变造的假币,是面向社会的,他们所伪造的票据,多数是针对银行的,我们无法预测何时、在哪个网点会遭遇欺诈事件。此类操作风险无法预测,只能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和预防。

(四)柜台业务操作风险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

农合行的员工都进行了会计知识的培训,他们知道如何核对钱箱和票箱;且综合柜员都有自己负责管理的头寸箱子,挪用部分钱款很难及时发现,这使得我们的柜台操作风险具有隐蔽性。同时,我们的柜台操作风险的危害性较大,影响面较广,不仅会影响柜员个人,还可能会给网点和客户造成损失。

三、防范柜台操作风险的建议

(一)增强柜员的操作风险防范意识

我们的柜台业务操作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与柜员个人的意识、业务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如果柜员自身对操作风险认识不清,甚至没有风险防控的观念,我们的业务处理就会存在潜在的操作风险。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指导我们的行为,这是经受了无数实践检验的真理。防患于未然的风险控制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应该给予柜员的操作风险防范意识以充分的重视,并采取集中培训、晨会引导等形式加强柜员的柜台操作风险防范意识。合行的集中培训和晨会制度实施得非常到位,它们不仅是员工展现自己的平台,也为我们提供了提高认识的机会,但目前,我们还没有将其纳入制度管理的范畴,还未以文字的形式将其进行规范,这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未来,我们可以规定在每周一和周三,通过案例学习等方式,让大家更好地认清柜台业务所存在的操作风险。

(二)健全和完善我们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将柜台业务的操作风险纳入该体系进行预防和管理

目前,农合行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风险防控机制,对一些安全性的事故设置了完整的应急预案。但是,对柜员日常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我们尚未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同时,防控体系和应急预案也应是与时俱进的,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诈骗行为,我们应适时进行总结,对应急预案进行完善。近期,长沙市公安局整理了防范电话与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对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四十二种骗术进行了深度剖析,我们可以此为契机,将可能遇到的诈骗情况纳入风险防控体系进行预防和管理。

(三)完善考核机制,增强其激励性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农合行有自己的考核机制,既有营销量、业务量、差错率等硬性指标,又有行为的合规性等软指标,会定期对所属支行和网点中业务量较大,差错率较低的柜员进行表彰,但是我们的考核机制仅仅是让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被动地遵守规章制度,且每个网点的业务量有很大的差别,考核机制的激励性还有所欠缺。我们可以鼓励同一个网点依据自身的业务情况,在柜员间进行业务量和差错率的排行,对业务量较高而差错较少的柜员进行物质奖励和表扬,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考核的激励性。目前,真正实行柜员业务量和差错率考核的网点并不多,这为我们指明了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四)进一步完善综合业务系统

虽然我们的综合业务系统一直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但系统的漏洞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柜台业务的操作风险,这就需要联社牵头自主研发更加稳定的业务系统,或者直接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业务系统,克服我们的综合业务系统存在的偶尔反应慢、无提示、突然无响应等问题。

(五)在充分发挥稽核检查和事后监督岗位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轮岗轮班制度

我们的轮岗轮班制度,是针对重要岗位所实施的,在移交接交的过程中,以规定的流程避免交接不清的弊端。目前,我们的轮岗换班制度已经建立,在操作风险管控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交接和监交的流程还需不断完善,避免轮岗轮班过程中责任不清的情况发生。如果说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增强轮岗轮班制度管理是柜台操作风险事前控制的重要措施,那么,稽核检查就是事后控制的重要环节,定期对各网点的业务凭证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问题网点和问题柜员进行整改,可将合行的柜台操作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是,我们的稽核检查只能是抽查部分凭证和各种登记簿,并不能做到最全面的检查,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每个网点事后监督岗位的作用,鼓励其认真查票,确保要素齐全,业务合理。

(六)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增强对银行柜台业务的社会监督力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最重视的还是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为客户提供服务,在宣传金融知识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服务对象对金融常识的不了解、不熟悉增大了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操作风险。我们可以将“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传承下去,以金融知识宣传月为平台,向更多的民众宣传基本的金融常识,充分发挥他们对柜台人员的社会监督作用。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