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网络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3 11:0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网络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它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网络主要是局域网,而Internet的出现打破了网络的地域限制,跨地域的广域网络得到飞速发展,这时的网络管理不再局限于保证文件的传输,而是保障连接网络的网络对象(路由器、交换机、线路等)的正常运转,同时监测网络的运行性能,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管理系统也因此越来越独立,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完备。
随着IT业务变得越来越富有挑战性,信息技术领域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要管理由各种LAN、Intranet和Extranet构成的混合网络,网络管理员如何优化设备和网络配置,使网络系统充分发挥优势,是今天网络管理员们正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人们迫切地希望通过网管系统为网络把脉,查看全网的网络连接关系,实时监控各种网络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检测网络性能瓶颈出在何处,并进行自动处理或远程修复。而实现这一切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是网络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通过智能化的网管平台实现高效的网络管理,促进网络的高效运转。
网络管理发展四阶段
随着Internet在世界范围的普及,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信息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基于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许多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环节都可以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地实现。因此,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就显得至关重要,网络管理于是应运而生。
回顾网络建设的历史,存在着这样几个阶段:
1.独立BU阶段:开始出现各种独立的设备,每种设备有自己特殊的用途;
2.集成网络阶段:渐渐把这些独立的BU单元集成起来,组成一个网络,完成一系列的业务;
3.整合统一管理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建网的目的是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可运营、可管理的网络应运而生,能够帮助人们完成从网络竞争向服务竞争的转变;
4. 智能网络管理阶段:随着网络的日益庞大,停留在依靠维护人员的经验进行低效率、低水平的感性管理阶段的网管理念已经跟不上网络发展的需求,智能、高效的网络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网络管理五大功能
为了更好地管理不同厂家的网络设备,支持不同的网络管理平台,就需要制定网络管理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的网络管理标准,在OSI网络管理模型中,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被划分成五大功能:
故障管理(FAILURES):检测、隔离、更正网络问题,并从这些问题中恢复;
性能管理(PERFORMANCE):分析和控制整个网络的数据吞吐,为终端用户提供连续的、可靠的服务;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设备进行配置,通过它,可以实现对网络设备配置的集中管理;
计费管理(ACCOUNTING):测度网络上资源的利用情况,设置计量单位、确定开销、向用户收费;
安全管理(SECURITY):控制对网络资源和敏感信息的访问,这种控制包括对网络设备的访问限制、对给定设备上某种应用的访问控制,以及对网络协议的访问控制。
通常,一个具体的网络管理系统并不一定都包含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不同的系统可能会选取其中几个功能加以实现,但几乎每个网管系统都会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和性能管理这三个功能。
从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来说,现代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基本上由四部分组成:多个被管对象(Managed Object Agents);至少一个网络管理器(Network Manager)或称网管工作站;一种通用的网络管理协议(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一个或多个管理信息库(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用户主机和网络互联设备等所有被管理的网络设备都称为被管对象(Managed Object),驻留在这些被管对象上、配合网络管理的处理实体被称为被管对象。实施管理的处理实体被称为管理器(Manager),管理器驻留在网管工作站上。管理器和通过交换管理信息进行工作,这种信息交换通过一种网络管理协议来实现,管理信息分别存储在被管对象和管理工作站上的管理信息库中。
网络管理协议与管理信息库中的管理信息描述了所有被管对象及其属性值,使得网络管理的全部工作就是读取(get,对应于监视)或设置(set,对应于控制)这些对象信息及其属性值变量。
网管模型的智能化要求
智能管理平台要求实现网络资源、用户和业务的融合管理,提供基本的网络资源管理、拓扑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用户管理及系统安全管理,具体要求体现为以下六点:
1. 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操作日志管理、操作员管理、分组分级与权限管理、操作员登录管理等。
所包含的主要功能有:
操作员登录管理
管理员通过制定登录安全策略约束操作员的登录鉴权,实现操作员登录的安全性;
操作员密码管理
管理员为操作员制定密码控制策略,操作员仅能按照制定的策略定期修改密码;
分组分级权限管理
管理员通过设备分组、用户分组的设置,可以为操作员指定可以管理的设备分组和用户分组,并指定其管理权限和角色;
操作日志管理
对于操作员的所有操作,包括登录、注销的时间、登录IP地址以及登录期间进行的任何可能修改系统数据的操作,都会记录详细的日志;
操作员在线监控和管理
系统管理员通过“在线操作员”可以实时监控当前在线联机登录的操作员信息,包括登录的主机IP地址、登录时间等。
2. 资源管理
通过资源管理要求可以实现:
网络自动发现
可以通过设置种子的简易方式、路由方式、ARP方式、IPSec VPN、网段方式等五种自动发现方式自学习网络资源及网络拓扑,自动识别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安全网关、存储设备、监控设备、无线设备、语音设备、打印机、UPS、服务器、PC在内的多种类型网络设备;
网络手工管理
手工添加、删除网络设备,可以批量导入、导出网络设备,批量配置Telnet、SNMP参数,以及批量校验Telnet参数等辅助功能;
网络视图管理
支持IP视图、设备视图、自定义视图、下级网络管理视图等多种管理视图,用户可以从不同角度实现整个网络的管理;
网络设备管理
从任何一种网络视图入口,都可以实现对网络设备的管理,用户可以方便地实现所有设备的管理;
设备分组权限管理
通过对设备资源进行分组管理,系统管理员方便地分配其他管理员的管理权限,便于职责分离。
3. 拓扑管理
要求可以从网络拓扑的解决,直观地提供给用户对整个网络及网络设备资源的管理:
拓扑自动发现
通过自动发现可以发现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及网络结构,并且可以将非SNMP设备发现出来,只要设备可以ping通即可;
自动识别各种网络设备和主机的类型
要求可以自动识别Cisco、Juniper、H3C、中兴等厂商的设备,以及Windows、Solaris的PC和工作站、其他SNMP设备和ping设备,并且以树形方式组织,以不同的图标显示区分;在拓扑图上更可进一步对设备的类型进行区分,如区分路由器、交换机、安全网关、存储设备、监控设备、无线设备、语音设备、打印机、UPS、服务器、PC等;
设备状态、连接状态、告警状态等信息在拓扑图上的直观显示
要求在拓扑图上能够清晰地看到企业IT资源的状态,包括运行是否正常、网络带宽、接口连通、配置变化都能一目了然。
4. 故障(告警/事件)管理
故障管理,即告警/事件管理,是体现智能网络管理平台的重要部分:
告警发现和上报
接收各种告警源的告警事件,包括设备告警、本级网管站及下级网管站告警、网络性能监视告警、网络配置监视告警、网络流量异常监视告警、终端安全异常告警等;
告警深度关联分析与统计
对接收到的告警事件进行深度关联分析,系统缺省支持重复事件阈值告警、闪断事件阈值告警、未知事件阈值告警、未管理设备告警阈值告警,并能在故障恢复时自动确认相关告警;同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事件的告警规则,以适应网络管理需要;
实时告警
提供分类、声光告警板,按故障类别及等级实时告警,让管理员通过告警板不但及时知道告警产生,同时可以了解产生的告警的类别和等级;
故障解决
智能网管要求对故障告警均提供“修复建议”,管理员可以参考修复建议对故障进行处理。在故障得到解决后,通过对告警的确认完成故障的恢复确认。
5. 性能管理
折线图、方图、饼图等多种显示方式,通过生成相应的报表,可以给管理员带来诸多的快捷。通过性能任务的配置,可自动获得网络的各种当前性能数据,并且可以设置性能的阈值,当性能超过阈值时,网络以告警的方式通知告警中心。
篇2
[论文摘要]故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文中针对网络故障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网络故障管理智能化的方法,为网络故障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个网络管理系统有五大功能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其中,故障管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连续可靠地运行。如果网络服务意外中止,将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故障管理策略,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
现在一些网管软件趋向于将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中。提高网络故障的智能水平有助于网络高效、可靠地运行。网络管理的智能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本文针对网络故障智能化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立事件知识库提高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的方法,为网络故障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技术研究
(1)故障管理概述
故障是指软、硬件的缺陷;错误则是软硬件的不正确输出;失效是指所有和某故障有关的错误造成的网络的非正常运行。网络故障按生命周期可分为永久故障、暂时故障和瞬间故障三类;按故障对网络造成的空间失效范围的大小,可将失效分为四类:任务失效、基本网络部件失效、结点失效和子网失效。故障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并排除网络故障。一般说来,故障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故障监测和捕获故障产生相关的事件和报警;定位分析故障、记录故障日志;如有可能排除故障等。
(2)故障管理的类型
故障类型指的是具有某种特征的故障的分类。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故障发生来源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两大类,即硬故障(harderrors)和软故障(softerrors)。
硬故障是指网络的硬件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错误。这些错误与该设备的作用有密切关系,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也正是由于设备的多样性而体现出来的。根据这网络设备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将故障简单分为以下三类:
①连接设备故障
这种故障的现象主要是网络的物理连接出现问题,也可以称为通路故障。造成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缆线断开、收发器断开或不能正常工作以及其它连接设备间的接口出问题等等。根据这类故障的来源不同,我们又可以将该类型的故障细分为线路故障、网络接口故障、收发器故障、路由器故障等等,该类故障是故障管理的最主要对象。
②共享设备故障
这种故障的表现是用于资源共享的设备出现问题,不能提供或享受所需的服务。同样,该类型的故障也可以细分为服务器故障(打印机故障、文件服务器故障等)、工作站故障等等。
③其它设备故障。包括电源故障、监控器故障、测试仪故障、分析仪故障等等。
软故障是指网络系统软件运行出错。软故障的发现和处理是在管理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因为软件属于一种无形的东西,问题的表现不如硬件那么直观。从这个意义上看,软故障的识别和诊断更加困难。故障管理中所处理的软故障主要针对与网络通讯和服务有关的系统软件,它可以直接根据网络软件来划分,包括通讯协议软件故障、网络文件系统(FNS)故障、文件传输软件故障、域名服务系统(DNS)等等,其中通讯协议软件故障是系统研究的重点。这种错误通常是在协议软件运行时遇到某个异常条件(如缓冲队列满)或协议软件本身未提供可靠机制而导致传输失败,报文丢失。
故障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网络在复杂性和规模上提高,网络故障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新的技术、设备的应用使故障的类型、故障原因、故障源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故障管理系统必须增加新的内容。
(3)故障管理的功能
故障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排除网络中出现的各种故障,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系统至少必须具备检测、隔离和纠正故障的能力。
故障检测(detection)是指对系统的性能和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根据结果和一定的识别规则判断系统是否故障。故障检测要求管理系统监视网络的工作,考查网络的状态及其变化,一旦发现系统出现故障马上进行报警。
故障隔离(isolation)是指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通俗地说就是指出谁发生了故障,如哪个子网、哪个设备或者设备的哪个部件,对于软故障则指明哪个系统出了问题。由于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故障类型、原因、故障源多种多样,而且不同故障的表现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故障隔离的复杂性。隔离系统应当尽可能地缩小故障源的范围。
故障纠正(correction)是指纠正所发生的错误,恢复系统的正常工作。故障纠正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目前所采取的手段除了进行硬件维修、系统重启、一定程度的恢复外,还包括一些非技术性的活动,如人员的使用和技术培训以及设备生产厂商的支持等。
(4)影响故障管理的因素
与网络管理一样,故障管理也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过程、设备和工具、人员。成功的故障管理策略是这三者的完整结合,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过程主要指为实现故障管理功能而进行的操作,下一节介绍的内容就属于故障管理的过程。了解管理的一般过程是开发一个实用的故障管理系统的基础。
设备和工具指的是进行故障管理的软硬件工具,包括故障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实用的故障管理系统等。设备和工具在故障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管理员和工程师实施管理功能,排除故障,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转。下面介绍的就是几种专用的物理设备:
①时间域反射测量仪(TDR)。通过显示物理介质传输信号的波形表明设备或链路是否故障。
②网络监视器。监视网络上各结点的状态,得到网络的各种统计数字,以确定是否故障。
③网络分析仪。实时分析结点的收发报文,帮助管理者跟踪和隔离故障。管理人员在故障管理中的任务主要是维护管理系统和工具的运行,并在它们的帮助下完成故障排除和系统恢复工作。
2.智能化网络管理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对各种大型复杂的网络进行管理,许多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网络管理领域。虽然全面的智能化的网络管理距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在网络管理的特定领域实施智能化,尤其是基于专家系统技术的网络管理是可行的。
用于故障管理的专家系统由知识库、推理机、知识获取模块和解释接口四大主要部分组成。专家系统以其实时性、协作管理、层次性等特点,特别适合用在网络的故障管理领域。但同时专家系统也面临一些难题:
(1)动态的网络变化可能需要经常更新知识库。
(2)由于网络故障可能会相关到其它许多事件,很难确定与某一症状相关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解释和综合消息复杂。
(3)可能需要大量的指令用以标识实际的网络状态,并且专家系统需要和它们接口。
(4)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一直以来是瓶颈所在,要想成功地获取网络故障知识,需要经验丰富的网络专家。
在实现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时,还必须把握系统复杂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不仅要利用将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而且要考虑实现上的复杂度和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3.事件知识库的研究
在专家系统中,知识的表示有逻辑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规则表示法、特性表示法、框架表示法和过程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即规则表示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示法。其特点是模块性、一致性和自然。知识库是知识的集合,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库包括概念、事实和规则只部分,缺一不可。
为了提高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可以建立事件知识库(EKB,EventKnowledgeBase,
用于存储所有己知事件的类型、产生事件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等一些细节的静态描述。这个EKB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库,它的数据仅仅包含了属性值与元组,而属性值表示概念,元组表示事实。但研究EKB可以为今后建立完善的知识库奠定基础。
在EKB中存储了己经确定事件。最初,被确定的事件仅限于一些标准事件和措施。随着网络的运行和系统的反馈,EKB的内容将不断增加。
理想状态是能够确定所有的事件。
下面是EKB涉及到的只种基本的数据库表:
(1)事件类型表:该表中主要存储了事件的静态定义。
EKB中保存了己确定的事件可能涉及的相关知识,如事件类别(如:性能、系统、网络、应用事件或其它)、严重程度(如:严重、主要、次要、警告等)、产生事件的设备标识、指明设备的类型、事件造成什么影响(如:影响网速、单个用户不能访问等)、故障排除参考策略、上次更新的时期/时间、关于这个事件的备注信息、事件的详细描述等。
(2)实时事件表:描述了正在运行的网络中的实时事件。
实时事件表中提供可能用的一些字段,用于记录网络运行中发生的事件,如:设备的ID(从IP地址或查询设备表可以获得)、实时事件的状态(如:新增、确认、清除等)、根据故障票ID获得的相应的故障票信息等。
(3)设备信息表:存储了网络中设备的实际参数。
设备信息表主要记录了每个设备的相关参数。例如,设备ID号、IP地址、设备名称、厂商、类型、重要性级别等。
EKB中存储的相关事件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专家。开发人员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与故障管理相关的系统中,根据不同系统的需要分配相应的知识,以提高系统性能。虽然EKB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库,但在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地增加和修正EKB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智能水平。
4.结论
文中分析了网络故障的类型,提出将事件知识库用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智能管理。实验表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智能管理提供了基于知识的决策手段,比传统的管理方式具有更高的决策水平,为专家系统技术在故障的检测和隔离方面更加广泛的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囡等.计算机网络中的服务[M].现代情报.2006.(11)
篇3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 网络化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59
据人社部统计,2012年与1996年相比,我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次增长了581.6%,年平均增长率为13.11%,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有1.6亿人次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这说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但是,随着鉴定人数的增加,传统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方式已经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很大浪费,而且鉴定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也造成了鉴定结果欠公正、公平。
1 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报名阶段
职业技能鉴定主要为现场报名,由考生填写职业技能鉴定登记表(一式三份),鉴定所工作人员负责初审录入信息,省(市)鉴定指导中心复审。由于鉴定人员逐年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许多错误和漏洞,如信息录入错误,造成随后的证书打印错误等。
1.2 考试阶段
职业技能鉴定采用的试题都由各省鉴定指导中心提供,统一从国家题库抽取。但是随着鉴定人数和频次的增加,从试题库抽取出来的试题重复率较高,试题较陈旧,实用性不强。
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理论考试主要采用答题卡方式,实操考试主要采用实物模拟、笔答、口答方式进行。随着鉴定涉及面越来越广,参加鉴定的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答题卡填涂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经常出现问题,阅卷时要返工修改。
1.3 阅卷阶段
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由省(市)鉴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用光标机阅卡,浪费了大量时间。
实操考试主要由考评员根据考生现场操作情况和评分标准进行现场打分,由于缺乏科学检测手段,仅凭考评员的主观判断确定考生的实操成绩,有很大的随意性,使鉴定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1.4 打证阶段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主要由考务系统生成证书号,然后人工将证书放至打印机打印、盖章,随着鉴定量增大,错页打印、盖章时有发生,造成了证书浪费。
1.5 存档和查询阶段
鉴定存档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考务系统存档,二是鉴定纸质资料存档。考务系统没有联网,必须把证书数据导出后上传至全国联网国家职业资格数据交换平台,才能实现联网查询,无法实现上传电子照片和实时查询。随着鉴定量的增大,纸质资料收集、装订、储存、查询都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 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化管理
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化管理主要包括考生信息管理、考务信息管理、考题信息管理、无纸化考试、成绩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印刷等,基本实现从报名到打印的全过程电子化管理,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保障了鉴定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信息共享。
2.1 考生信息管理
考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网上报名、缴费、打印准考证等,职业技能鉴定考生信息管理主要涉及与“在线考务管理平台”的紧密对接和二代身份证读卡器的应用。
职业技能鉴定的报名主体是鉴定所,由工作人员统一使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读取考生基本信息,实现网上审核、缴费,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2 考务信息管理
鉴定所工作人员将考生信息录入结束后,上传至省(市)鉴定指导中心复审,然后根据审核合格人数生成鉴定申请和试卷申请,由省(市)鉴定指导中心受理,鉴定所编排考场、生成准考证号,然后将准考证号与考生信息对应输入考试主机,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3 考题信息管理和无纸化考试
考题信息管理主要是把导入的国家题库进行修改或者增加、删除管理,以便题库信息与时代形势发展相一致,其次是对考试工种、等级、时间以及题目分布情况做综合性规则设置,使考生在进入无纸化考试系统后即可显示符合考试设置要求的试题。
无纸化考试时,参考人员通过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进入系统之后,系统即按照其相应的工种、等级自动随机提取符合条件的网上考试试卷,并记录考试开始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参考人员可以答题、修改以及提前交卷,当到了规定交卷时间时,系统将强行进行试卷提交,试卷一经提交可以自动给出本场考试的个人成绩,并且参考人员不能再通过本准考证号进入系统进行考试。
理论试题资源可以直接从国家题库中抽题组卷,实操试题资源就需要组织专家队伍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试题要求出题,包含文字描述、实物模拟、情景再现等考核类型的试题。无纸化考试形式不再单纯依赖于纸张,提高了鉴定效率,降低了鉴定成本。
2.4 成绩管理
无纸化考试成绩现场评分后上传至考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实时联网查询。
2.5 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印刷
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印刷,即考务系统成绩合格人员直接生成证书模板,原来手工加盖的厅、局行政印章及省、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印章,将直接套印在证书内页上,只加盖一个钢印,粘贴内页有多种防伪技术,能更加有效杜绝假证。减少了工作量和出错率,制证速度大幅提升。
3 结束语
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化的实现,不仅保障了鉴定质量,而且促进和改变了传统鉴定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对于鉴定工作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已经开始试行网上报名和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印刷等网络化管理,效果喜人,不仅降低了鉴定成本,提高了鉴定效率,而且推动了鉴定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工作进程。
参考文献:
[1]陈琳.中职学校技能鉴定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篇4
[关键词] Web;网络管理模型;实现技术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68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160- 02
0 引 言
通常来说,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将Web技术分为服务端技术和客户端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具体实现都依托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又与互联网技术密不可分,因此Web网络管理模型的建立和相关技术总的来说是其本身技术的一种延伸,主要包括对安全性、功能性、管理方便性等方面技术的提升。
1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型
1.1 网络管理模型建立的原则
1.1.1 安全性
互联网和相关技术、产品的使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但相对的由于互联网的突出特色是资源共享,这就带来了信息安全性的问题,比如目前大规模攻击个人电脑、企业中央计算机系统的勒索病毒和之前的熊猫烧香病毒等,为用户带来了很大困扰,因此较高的安全性是网络管理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
1.1.2 管理方便性
互联网的一大突出特色是提升了相关工作的效率,使资源使用、大规模计算等变得方便快捷,同样,其网络管理模型也需遵循管理方便性的原则,包括系统的简洁性、操作的简单性、易学性、易维护性等。
1.1.3 较低的成本
就Web技术而言,无论是服务端管理模型还是客户端管理模型,本身只是针对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一种附加技术,由于目前存在着为数众多、效果良好的计算机防护、管理、修补软件,网络管理模型的种类也非常多,竞争性很强,出于商业方面和实用方面的考虑,模型建立都应遵循较低成本的原则。
1.2 网络管理模型的特点
自诞生之日起,Web技术就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时展的一种客观需要,也是其本身高可操作性、发展性、灵活性的优势所致,在Web技术支持下建立的网络管理模型,也需要具备较高的操作性、发展性、灵活性等优势,同时,模型应该是和电脑系统兼容的。
Web技术等于是将目前各个电脑的小平台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强了网络资源共享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在网络管理系统中,应确保管理员可以通过对浏览器节点的控制连接服务器,完成数据控制、传输等基础工作,模型的安全板块可以随时发现系统面临的问题等,并进行一些基础性的修复工作,模型还应考虑增加一定的远程控制能力和智能化模块,这些特点都是网络管理模型应具备的。
1.3 网络模型的具体内容
1.3.1 管理模块
管理模块是网络管理模型的基本模块,包括基础管理、功能性管理两个主要部分。
基础管理即涵盖Web技术两个方面,服务端和客户端的管理,比如基本的互联网访问功能、数据保存、清理、传输功能等,基础模块需要具备良好的操作性,可以通过创建快捷方式,或者简单鼠标点击的方式进行操作,数据保存、清理等功能也应遵循简单快捷的基本原则。功能性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包括计算机各个主要部分比如中央处理器、屏幕以及互联网访问等方面,这些功能性管理需要建立在和计算机系统相匹配的基础上,同时也应该是便于操作的,在开发、设定功能模块时,需考虑未来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使功能化模块具备基本的升级进步能力。
1.3.2 安全模块
安全模块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实现管理工作:一是授权机制,二是监测机制,三是记录机制。
授权机制是指管理模型应具备基本的授权管理功能,即对计算机和Web等使用者有一定分辨能力,比如使用者需要通过输入正确的管理密码,才可以使用计算机。监测机制是指管理模型具有基本的安全识别能力,对于侵入计算机的危险程序、木马等可以迅速发现并发出警报,自行将其隔离,或者等待相关人员进行处理。记录机制是指管理模型应具备数据信息记录功能,对于授权内容、管理内容、使用情况、木马处理等进行记录,并生成日志,方便相关人员查阅和处理。
2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型实现技术
2.1 WBM技术
WBM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在之前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减省了管理的流程、步骤、成本,同时提升了安全性,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网络管理工作。
WBM模式下,提供商会将Web服务添加到网络管理设备中,方进行保存,设备内部使用SNMP进行通信,管理人员可以使用任何浏览器,在网络任何节点上配置、控制存储、获取资源并进行其自身范围内的管理工作。另外,WBM模式的嵌入式方式也是其技术特色和优势,嵌入式是指将Web技术嵌入网络设备中,对设备进行图形化管理,在不损失功能的情况下,图形界面变得简单、操作方便,建立成本降低了,维护也简单许多,而且由于WBM模式在建立时充分考虑了对服务器的保护,必须通过口令和地址过滤才能访问服务器,这意味着未经许可的外部人员、程序无法访问Web服务器,安全性大大提升。
2.2 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是任何管理模型应具备的技术,由于智能化是当前信息产品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有必要将相关技术应用于管理模型中提升其管理水平。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应集中于木马处理、漏洞扫描方面。
木马处理是指管理模型中的相关安全模块应该具备基本的木马识别功能,在发现危险后立即对其采取措施,将木马与其他程序隔离,防止木马造成破坏,在智能化的前提下,木马扫描、处理的能力也应随着木马的诸多变化而不断提升。漏洞扫描是指管理模型中的对应模块可以实时监测计算机状况,及时发现漏洞,同时采取智能化手段对漏洞进行修复或者发出警报,同样,漏洞处理也应该是具备智能化升级能力的。
3 结 语
Web技术的发展为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Web技术支持下,建立网络管理模型,有利于Web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看来,管理模型的建立需要遵循管理方便性、安全性、成本低廉性原则,WBM技术符合以上三个原则,是比较适用的Web网络管理模型,进一步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使网络管理模型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冯松军.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型及实现技术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
篇5
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了生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学科,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等特点,其主要目的便是赋予机器人工智能的功能,使其能够替代人去完成一些危险性与复杂性较高的工作,进而确保人们的安全,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1]。因此,人工智能也被称为机器智能。相比于自然智能与人类智能而言,人工智能属于一项全新智能,其通过将设备、系统等来模拟人类各项智能活动,从而完成命令。作为一项结合多门学科的应用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其组建学科的关系十分紧密,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具有决定性作用。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为从单纯数据计算转变为知识处理,就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人工智能的作用与优势具体如下:其一,可处理不确定信息,实时了解系统资源表现出来的局部及全局状态,并对状态变化情况进行追踪,通过技术处理获取的信息,从而为用户实时提供所需信息护具。其二,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科学、有效整合获得的资源,进而将各用户之间的资源进行传输与共享,通过有机结合网络管理与众多写作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思想,可充分促进网络管理相关工作效率及效益的提高。其三,其在网络智能化护理中具有显著优势,主要表现在其学习、推理能力方面。在网络管理工作中应用人工智能,可将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及效率进行提升,同时,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记忆功能,可在存储信息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信息库,并将其作为综合、解释、总结信息的平台,在产生出更为准确及科学的高级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网络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题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愈发重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在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用户最为关注的功能便是网络监视与网络控制,其中,为正常发挥网络监视及网络控制这两大功能,就需要对信息急性及时获取与准确处理。网络传输的数据通常是不连续、不规则的,而在早期阶段,计算机只具备逻辑化分析及处理数据的功能,难以准确判断出数据的真实性,因此,为从大量繁复的信息中,挑选出有效的信息,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智能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这使得用户需要通过网络安全管理来为其信息安全提供保障,而网络犯罪现象的增多,使得计算机必须具备灵敏的观察能力及迅速的反应能力否则便难以对侵犯用户信息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有效遏制。为促进网络安全管理的实现,就需要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作为有效手段,自动收集信息数据,及时诊断运行故障,并在线分析趋势及性能等,从而确保计算机发生网络故障时,可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恢复计算机的网络系统。由此可知,针对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其内部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及防御系统,从而为用户信息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应用人工智能,可极大程度满足人们对计算机提供人性化及智能化服务的需求。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化服务主要指的是智能化的人机界面、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及支撑的环境这几个方面,与此同时,这些需求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尤其是在智能人机界面、网络安全及系统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程。
3.1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智能防火墙、入侵检测、智能型反垃圾邮件系统这三个方面。相比于其他防御系统,智能防火墙系统采用的是智能化识别技术,例如,通过概率、统计、记忆、决策等方法,来识别并处理有关信息数据,不但有效减少了计算机匹配检查过程中的庞大计算,而且大大提高了发现网络有害行为的效率,从而实现了限制访问及拦截有害信息的功能;此外,与传统防御软件相比,智能防火墙系统具有更高的安检效率,从而将拒绝服务共计这一普通防御软件普遍发生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实现了高级应用的入侵及病毒传播的有效遏制[3]。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入侵检测起着保证网络安全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是防火墙技术的核心部分。计算机系统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安全性等均与网络系统入侵检测功能的有效发挥有着紧密联系。入侵检测技术通过采集、筛选、分类、处理信息数据,在形成最终报告的基础上,将当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状态及时反映给用户。现阶段,人工智能在模糊识别、专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系统入侵检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的智能型反垃圾邮件系统,是一项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而研发出来的防护技术,其针对的对象为垃圾邮件。此项技术可在不对用户信息安全造成影响的前提下,有效监测用户的邮件,并在完成邮箱内垃圾邮件的开启式扫面后,将垃圾邮件分类信息提供给用户,提醒其对可能对自身不利或对系统造成危害的信息进行尽早处理,进而确保整个邮箱的安全性,
3.2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及评价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智能化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及电信技术的发展。除了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人工智能技术中的问题求解技术及专家知识库等,均可促进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的实现。由于网络具有瞬变性及动态性的特点,因而给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同时也使得现代化网络管理工作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中,以人工智能理论为发展基础的专家级决策及支持方法,在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项智能计算机程序,专家系统可累积尽可能多的专家经验与知识,并通过进行归纳与总结,在形成资源录入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这一汇集了多位特定领域中的专家经验的系统,对此领域中相似的其他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其系统评价,可通过众多专家系统来开展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系统评价等大量工作。
4结数语
篇6
论文摘要:智能控制网络管理(即公共设施群体和民用设施群体的网络建设)是现代建设公共设施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应用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发展的必然需求。智能控制网络管理在国外的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开发智能网络管理技术。但由于智能网络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近几年才有了较大的发展。智能网络管理技术在住宅及其公共建设中的运用正处于发展的阶段。
LON(LocalOperatingNetworks)网络是美国Echelon公司1991年推出的局部操作网络。为支持LON总线,Echelon公司开发了LonWorks技术,它为LON总线设计和成品化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开发平台。目前采用LonWorks技术的产品广泛应用在工业、家庭、公用能源、交通等自动化领域,LON总线已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的现场总线之一。中国计算机协会工程控制委会成立了LonWorks控制网络协作网。国家大型民用业过程控制系统已逐渐推广现场总线系统。
目前,建设部正在全力推动以“智能控制网络管理”为切入点的整个行业的信息化,使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开发,服务于公共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公共设施的质量与功能,并将多学科性、多技术综合运用的智能化公共设施定为民用建设的发展方向。
但由于智能化公共设施在我国起步较晚,智能化公共设施技术在民用及其社区中的运用正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外相比,智能化公共设施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不是很高,相关技术产品功能单一,与系统的规划设计尚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理论研究与管理滞后的矛盾(如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市场行为的规范)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一旦要实现其他公共设施智能功能,必须重新安装新系统。远程抄表系统则分别由各输入量、输出量、计费量、等供应公司进行设计安装,各自独立运行,互不相关。因此造成公共设施管理部门工作难度大,各系统之间的总体协调性能差,系统运行、维护复杂,升级扩容不便,用户对自己费用支出的智能功能选择余地小。
我们在国内进行智能化公共设施网络建设的系统设计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造价低,可靠性高;便于扩充升级,分步实现智能化功能;单一控制网络完成智能化住宅应有的全部控制功能以及该小区的所有控制功能;网络结构简单,性能优异。为此,我们在智能化公共设施网络的建设中采用LonWorks分布式控制网络技术。
LonWorks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控制领域中最热门的通用控制总线技术之一,得到世界各大著名工控产品生产厂家支持,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目前它在国内已被成功应用于工业控制和公共设施网络自控中。我们选择LonWorks技术开发智能公共设施网络系统,主要基于它的如下特点:
智能网络拓扑结构灵活多变,可根据公共设施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网络连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布线系统的复杂性和工作量,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LonWorks网络是无主站点对点网络,其任一点的故障不会造成系统瘫痪。一处公共设施节点的损坏或关闭不影响其他公共设施节点正常运行,降低了维护难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度,网络响应得到充分的保障。
Neuron芯片内置现成的I/0对象,LonTalk协议,并使用高级语言编程,大大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质量,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稳定可靠的系统。
LonWorks网络节点之间使用逻辑连接,这使得系统中节点的增加、修改很容易,便于系统调整和扩充升级。
在智能公共设施建设中应用LonWorks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智能化公共设施的所有功能,整个网络结构相对简单,网络布线相当容易。对于使用公共设施用户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只需选用不同的控制节点,编写相应的程序,直接连接到公共设施的控制网络上就完成了,在物理上不必对网络结构作任何修改。而且LonWorks网络可扩充性极好,在扩充子系统,增加功能,连接两个公共设施控制网等都很简便。LonWorks技术提供的高效开发平台让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时,对网络通讯不再需要花费时间,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具体的系统功能实现上,使得我们能在较短时间内针对具体任务设计出成熟稳定的系统。
随着今后住公共设施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总线网络结构在速度与效率上开始显得不足,因特网则显现其优势。而目前就构筑专用IP网络还存在着成本高及维护难等一些问题。通过LonWorks与因特网的接口装置,可以将己经自成体系的LonWorks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作为子网络,通过因特网接入因特网,充分利用因特网的资源,将控制网络的实现由现场扩展到因特网的广阔空间,从而可以实现公共设施更大范围的控制联网。此种方案成本低且易于实现。
开放和互操作是Lon控制网络的精髓,通过LonMark国际互操作协会制定的标准来保证。这意味着来自不同厂商的不同装置可以直接集成在单一的控制网络中完成应用功能,奠定了应用系统集成的基石。
LON控制网络由现场控制节点、网络设备、通信介质和通信协议构成。LON网络中的每个控制点我们称之为LON节点或LonWorks智能设备,它通过嵌入了LonTalk固件的神经元芯片或智能网络收发器来实现。所谓智能收发器是将神经元芯片和收发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中,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集成度,另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可靠性。一个LON节点一般可以用神经元芯片、传感器和控制设备、收发器和电源组成。如果神经元芯片不能满足数据处理的要求,可以采用主处理器加神经元芯片的方式,在这里神经元芯片作为通信协处理器来使用。主处理器和神经元芯片之间可以通过并口、串口、双端口RAM等方式实现数据的交换。LON总线用收发器来建立神经元芯片与传输之间的物理连接,可以根据不同的公共设施现场环境选择不同的收发器和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电力线、红外线、光纤、射频等等。LON控制网络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一,网络节点数量从几个到几万个不等,同时支持各种网络拓扑结构。所有这些节点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LonTalk实对等的通信。LonTalk协议提供一整套的通信服务,这使得设备中的应用程序能够在网络上同其它设备发送和接收报文而无需知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者网络的名称、地址或其它设备的功能。LonWorks协议能够有选择地提供端到端的报文确认、报文证实和优先级发送以便设定有界事务的处理时间。对智能网络管理服务的支持使得远程网络管理工具能够通过网络和其它设备相互作用,这包括网络地址和参数的重新配置二下载应用程序、报告网络问题和启动/停止/复位设备的应用程序。Lonworks具有很强的互操作性,使用Lonworks技术开发的产品,均可以与其非常容易地集成在一起。Lonworks网络可以通过路由器将不同媒体的网段连接起来,还可以通过网关将各种不同的现场总线连接起来。
当前智能公共设施系统建设只能满足一部分需求,但由于公共设施的智能化系统是一个多学科、多技术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在短时期内不可能作的很具体,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智能节点功能设计重点放在LonWorks现场总线接入以太网和wC/OS-II操作系统的引入。公共设施很多别的复杂的功能如无线可视化对讲功能,公共设施管理中要求的输入、输出、计费等仪表集中抄表功能的实现、一卡通管理系统等等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由于设备和环境的局限,对网络的组建还只是理论上的研究。不能进行大的网络集成应用。
篇7
关键词 计算机;智能化;C/S模式;网络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5-0033-01
现代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治、经济及军事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型社会的高标准、高要求,使人工式监控与管理计算机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网络监控系统,其监控效果更加动态、实时、准确且高效。
1 网络监控系统功能及目标
1.1 网络监控系统的综合功能
本系统主要采用了多层分布式C/S体系结构,同时又结合并发展了传统网络式防火墙、入侵检测及黑客监控系统的众多优点。整体系统由监控控制台、数据中心服务器、运行于受控机上的监控以及网络嗅探器四部分组成。多个监控可以被一个数据中心所管理应用,多个数据中心服务器也可以被一个监控控制所访问,然后监控接收到由数据中心服务器转发的控制台指令。经过上述操作,网络管理员可以实时动态地监控内部网络计算机间、以及内、外部网络间的一切通讯消息,同时应用集设计、报警、跟踪、审核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监控系统网络。
1.2 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目标
1)实时性。实时性的突出特点是活动时间性强和短暂有效地处理数据。它要求计算机网络必须在特定时刻或时间里将自外部环境搜集来的信息,能够及时地处理收集并作出相对反应;因此,网络监控系统要求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计算机实时监控的信息数据库资料。高速网络的一大优点是它能瞬间将敏感数据发送到内部网以外的目的地,在建立好外部网的非授权连接的同时,网络监控程序可以及时、有效地发出警告,让管理员采取有力措施来切断此连接,避免外泄数据;一旦数据泄密或延误了管理员反应时间,会导致敏感数据被盗取,造成严重网络信息后果。
2)完备性。网络监控系统完备性体现在,不能出现特定的某种网络设备、计算机以及网络协议。
3)通用性。计算机硬件因功能与型号多样,令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谨慎而为。不同的内部网络,对应的计算机机型、操作系统、网络协议以及网络设备也多种多样。
4)灵活性。配置、扩充网络监控系统方面离不开灵活性的应用。管理员一般会根据自身实际的需要,选择有待改善的变更设置,便捷化添加新的服务功能。
2 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设计
灵活地调用数量庞大的系统函数,使计算机的远程锁定、关机、重启和注销,鼠标与键盘的远程实时控制、远程键盘输入信息的获取、远程文件的获取与删除、屏幕的实时动态监视、桌面的隐藏与显示、DOS命令的远程调用等成为现实。鉴于以上所述,大大缓解了网络管理的压力,促使管理员高效接收动态实时信息,实现智能化网络管理。
3 网络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所在
3.1 客户端自动运行程序
这是一项被广泛应用在病毒程序上的技术。使用此技术,可以在计算机启动后自动修改程序文件属性实现隐藏的效果。应当注意,此处涉及到注册表的编写,通常情况下,registry单元多数被添加到客户端应用程序上,注册表和文件属性缩写代码在那之后必须完成注册。
3.2 鼠标、键盘同步控制技术
Windows核心钩子编程参与了鼠标、键盘同步控制和键盘输入信息获取的技术。钩子的核心就是系统调用一段可以处理系统实时信息的程序,来达到程序顺利植入系统的目的。钩子的型号及功能多种多样,它们都能截取、处理好相对应的动态实时信息。对应指定窗口发送的信息或特定事件一般会由钩子直接影响下的应用程序截获并处理完成。钩子的监视窗口,其创建者没有固定的限制对象。一般来说,本进程或其他进程都可以创建窗口。特定消息一旦发送出去并且到达目的窗口之前,钩子会提前截获该信息,顺利得到对此消息的控制权。同一时间,钩子函数可以对已经被截获的消息进行修改、处理,当然也可以强行终止继续传输此消息。
3.3 鼠标远程同步控制的操作思想
系统所用的动态链接库,是由服务端根据其情况专门编写的。动态链接库再结合dllmouse.dll调用函数,就可以获得诸如鼠标的单、双击控制事件等的鼠标事件。鼠标事件在服务端发生时,客户端程序应当实时接收到已经转变成特征代码的该鼠标事件,并且通过译码编译出相应的事件,上述步骤的顺利完成,可以帮助用户实现鼠标的同步控制操作。
3.4 远程键盘获取输入信息的操作思想
客户端会根据特定的情况来编写符合要求的键盘钩子。通常情况下,客户端每按一下键盘,随之对应的是产生一个键盘事件,同时系统会将已经按下的键盘默认格式ASCII码值转化为相应的字符格式,然后服务端接口处就可以通过信息的传送该方式来获得客户的案件字符。
4 获取、删除及植入远程文件技术
在传输实时有效信息时,“查找文件”思想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省时地将客户端硬盘上的已经分配处理好的文件信息输送到服务端接受处。用户可以根据对方文件的绝对路径在其硬盘上的显示信息,和传送的文件思想来收集对方的文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件获取方式一般不需要经过客户端的同意。
实际上,植入与获取远程文件两个技术在思想层次上是类似的,它们都需要指示服务端将要被传送的文件进行格式的转换,即变为文件流格式;并且自动默认地在远程硬盘上保存此文件。客户端中Windows API提供的删除文件函数接受到需要被删除的远程文件的路径,就是我们所说的删除远程文件的技术。
Windows核心编程的广泛应用,促使用户可以顺利地获取到客户端上的进程信息,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clientsocketl.socket把经过获取处理后的信息发送给服务端。进程信息相对的促进了服务端对计算机进程的远程管理。
5 结束语
本系统在相关网络部门应用后,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投资成本,提高了网络管理的效率,改善了网络通信的品质,实现了网络智能管理的操作。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使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也令信息保密和安全的要求日益增多。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计算机网络发展技术,潜心研究前景广阔的系统功能,使智能化监控系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少丹.计算机智能化网络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10.
[2]孙洁,马少坤.基于类库的网络监控软件开发[J].河北冶金,2009.
篇8
【关键词】智能化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防盗报警系统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水平的进步,人们对办公大楼的智能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及其智能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建筑在整体运行上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使得办公建筑中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上海港城大厦为例,介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
1 项目概况
港城大厦地处上海临港新城主城区环湖一环带绿丽港北路以北,环湖西一路以西,水芸路以东的地块,属于二类高层建筑,建筑主体局部高度40m。地下一层主要为车库、各种机房及人防,一~九层为办公楼。
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集成系统工程,它将实现对多种信息的集成与综合处理,使建筑物具有全局事务处理的能力;高度的信息综合管理的能力;集成通信与网络的功能;集中监视、控制与管理的功能。智能化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不但要考虑系统功能的实现及软硬件的界面问题,同时还要考虑该系统与建筑承包其他单位的施工界面、装饰承包单位的施工界面以及机电安装承包单位之间的施工界面。
2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原则
本方案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遵循的原则是在最佳的经济性下,系统具有先进性、合理性、可靠性。智能化系统满足各个专业需求,为楼宇智能化系统提供一站式的集成解决方案,以综合实力和强大的技术能力构成成熟商用的操作系统,通过直观可视化的流量分析,为用户带来大量电信资源、节省大量投资。
3 建筑智能化系统分析
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不但应保证各个子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而且要注意所选用产品对外能提供什么样的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的开放性及标准化程度决定了智能化工程集成的基础及水平,因此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的通讯接口及它们之间的联动要求是做好智能化工程系统集成的关键。各智能化子系统应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互连,依靠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千兆以太网和虚拟网络技术,在整个中央计算机网络系统上实现智能建筑的各种集成化功能。
港城大厦作为高规格、高起点规划的办公大楼,在网络设备的选型上也需要考虑使用性价比高、性能稳定优异的主流网络交换产品。因此,在本方案的设计中,将主要使用H3C的企业级网络交换设备。在网络安全产品及网络管理方面的产品选型上,也将使用性能可靠的产品。
4 港城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下面结合港城大厦的特点,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车库管理、门禁考勤系统等组成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4.1 计算机网络系统
港城大厦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将为大厦适应及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及提高港城大厦软环境提供有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港城大厦中心网络系统包含的建筑主要核心层位于网络中心机房,其他各楼层设置接入层。网络系统的设备型号选择及设备端口数量的制定,并根据光纤距离长度设置多模光模块,在大楼各楼层根据需求部署网络信息点,满足各房间及业务拓展的上网使用需求。另外,网络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根据各个建筑物的不同考虑到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流量控制及网络行为跟踪等实际问题,确保建成的网络能全方位地满足用户需求。
港城大厦的网络系统除了建设基本的网络系统传输平台以外,将来还需要建设包括邮件、网页等应用服务的信息传输平台,通过高性能3层交换机,将服务器、PC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并与相关的局域网络相连,同时,提供网络系统的安全设计。满足各用户上网需求,同时能根据不同用户建立不同的VLAN将网络进行有效、安全的分割,保证不同的访问用户使用不同的权限及资源,确保建成的网络能全方位地满足用户需求。
4.2 多媒体系统
作为办公楼宇的、专业的应用系统,自主研发了多媒体信息系统(简称innFOR IDS),具备业界领先的技术,如系统采用嵌入式技术和架构,融合大尺寸、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液晶显示技术,在数字指示牌的功用基础上,增加了支持多种的显示格式与内容,支持多种播放方式,支持即时暂停、插播支持各种形式的信息内容;实现对显示终端的集中监控,支持对显示设备的远程开/关机等最新IT技术应用功能 。
图1 信息系统网络拓扑图
4.3 防盗报警系统
4.3.1 系统性能
发生报警后,必须要有专人来处理,因此必须设立安防监控报警中心。而且当防盗报警系统报警时,除了在现场报警外,应预留向当地派出所或公安分局进行联网报警处理的接口,以便警情得到迅速处理。另外,考虑到港城大厦安防系统可靠性,将采用性能较高的产品,以免误报频繁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产生漏报贻误战机。
港城大厦防盗报警系统方案在完全满足业主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贯彻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结合现代化智能建筑的风格特点,根据前端设备的分布情况,以技术先进、使用可靠、维护方便、经济实用为原则,建成一个统一、完整、先进、具有高性能价格比的安防体系,同时港城大厦安防系统方案设计也符合公安部门有关安全防范要求及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
4.3.2 系统功能
在港城大厦的重要房间、和重要机房等位置安装分控键盘、紧急按钮及红外探测器,安防中心控制室等安装紧急报警按钮。港城大厦重要布点区域所有防盗点位接入分控键盘和控制区域的防区主机内,再把各个防区模块通过总线与中心控制室内报警主机相连,报警主机可与视频监控系统连动,并预留110接口,还可以通过在中心控制室内授权电脑上查看各个防区的情况。
4.4 电子巡更系统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发展前景;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510156-02
0 前言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目的是协调、保持网络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使所有的网络资源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用户预期的要求,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计算机网络现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支柱,信息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向网络的管理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计算机网络本身运行的可靠性变得至关重要,网络管理工作者需要借助更完善强大的网络管理技术来管理资源,这些都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来实现,因此,研究计算机网络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1 概述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网络管理技术是指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的操作,其操作过程通过网络管理程序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目的是协调、保持网络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当前,网络管理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SNMP,CMIP和CORBA,其中,SNMP的目标是管理互联网Internet上众多厂家生产的软硬件平台,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是CORBA的网络管理系统。
1.1 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
标准网络管理协议是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NMP是由一组网络管理的标准组成,它们提供了一种从网络上的设备中收集网络管理信息的方法。该协议不仅简单,而且有良好的可扩充性,能够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用以监测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是否有任何引起管理上关注的情况。在网络管理系统中,网络管理功能的实现对网络正常功能的影响应越小越好。
1.2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组成
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系统组成中,任何网络管理系统都是由基于支持网管协议的工作平台、支持软件和相关设备组成的。通常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采用以平台为中心的工作模式,通常称为集中式体系结构,另一种体系结构是非集中式的。其中,集中式体系结构它一般包括管理者、和管理信息库三个部分。非集中式体系结构包括层次方式和分布式两种,比较理想的是分布式管理结构,分布式管理结构是将整个管理系统分为多个管理方。
1.3 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构成
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简称网络拓扑,它是指用传输介质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如果两个网络的连接结构相同我们就说它们的网络拓扑相同。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通常可以分为集中式和非集中式两类体系结构。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构成中,集中式网管体系结构,通常采用以平台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包括管理平台和管理应用两个部分。在集中式网管体系结构中,管理平台的主要作用在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管理应用则是把管理平台处理过的信息进行再分析,从中得出可以进行决策的信息,并用以发出指令,借助这些再处理的信息执行更高级的功能。
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另一种体系结构是非集中式的。它主要包括层次方式和分布式。其中,层次方式以域为单位,层次方式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可以通过增加一级管理者的方式,加深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同时以域为单位,设置管理员,管理员之间一般不直接进行通讯联系,而是通过上层的MOM,每个域有一个管理者。分布式是将整个管理系统分为多个管理方,是端对端(peer to peer)的体系结构,每个管理者负责管理系统中一个特定部分“域”,管理者之间可以相互通讯或通过高级管理者进行协调。
在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中,应根据实际场合选择集中式还是非集中式。依目前来看,近期发展起来的分布式网管体系结构,它介于集中式网管体系结构和非集中式网管体系结构两者之间,兼顾两者优点,将是新型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2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与Internet发展同步的,网络管理这一科学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受到重视,国外在计算机网络管理这一领域起步较早,取得了一些成果。从1988年起,许多国际标准化组织定期举办网络运营与管理专题讨论会研究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由于Internet和全球化的推动,网络管理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其应用更为广泛,但各种网络管理在结构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网络应用的中非法访问、恶意攻击等安全威胁也愈演愈烈。
从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角度来说,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时,对产生的大量日志信息和报警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当前最新的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应用需求,应用这些管理控制平台去管理网络中的对象(设备、系统、用户等)。工作复杂度非常之大。而且网络管理员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广泛的,网络管理中管理员各自有各自的控制管理平台,需要网络管理员在一个界面同时完成安全产品的升级的多种功能,这就使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技术界关注的热门技术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各自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计算机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的网络管理呈现如下发展趋向。
3.1 计算机网络管理层次化
网络的每个层次都要运行与该层次功能相适应的软件或硬件,提供支撑服务的方式是通过一个称为“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简称SAP)的接口来提供的。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大量的传输原始数据,其网管效率很低,不仅浪费带宽,还消耗管理者大量的CPU时间,计算机网络管理层次化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在实施通信时,将集中式的网管架构改变为层次化的网管架构,使得相互通信的计算机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都可以借助层间服务来反映,每一层功能层都利用它的紧邻的下一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本层次的功能。通过增加中间管理者,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实现了分层管理,降低了对网络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的要求。
3.2 计算机网络管理集成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SNMP成为网络管理工业标准。基于TCP/IP和Internet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由于其简单性和易于实现,使得SNMP在计算机网络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同时赢得了众多产品供应商的支持。事实上,把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集成在一起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协议共享方式和协议互通方式就是分别基于CMIP和SNMP集成化的策略的集成方法。如果能够将二者集成起来,将对保护现有网络管理技术的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协议共享方式和协议互通方式能够互通和共存,就可以形成一个完美而统一的管理协议方案。
3.3 计算机网络管理WEB化
随着Web的网络管理的出现,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的实现方式有方式和嵌入式两种,其中,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方式中,网络管理软件的网络管理员负责将收集到的网络信息传送到浏览器,并转换成Web协议。另一方面,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的嵌入式实现方式,管理员可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并管理该设备。嵌入式实现方式将Web功能嵌入到网络设备中,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管理功能中,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设备集成在一起,通过HTTP协议传送。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功能中网络管理系统功能开发和应用的一部分,今后还需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
3.4 计算机网络管理智能化
现代计算机网络结构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管理员的要求更高,要求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不仅具有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知识,还要具备管理管理经验和处理网络管理问题时良好的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由于网络管理具有实时性、动态性和瞬变性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网络管理系统正在向网络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网络管理智能化是维护网络安全运行的必然趋势,智能化方法支持网络管理系统本身的自我调整,对涉及性能下降所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监控,并必要的时候,执行操作。
篇10
科技进步带动中短波发射机自动化程度的提升。目前,研究无线传播急需解决的问题正是如何在中短波发射机工作的过程中更好的运用优秀的科技成果,将中短波发射机发展成为强有力的媒体形式。如今,发射机的发展已经朝向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等模式发展,研究的成果也可以看出,运用智能体系可以获得更好的自动化控制程度。通过建立合理的远程网络管理体系,不断融入中短波发射机领域先进技术,提升播出效率,减少人员精力的投入。全程自动化的远程网络管理体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操作失误,播出效果更可靠。因而,构建远程网络管理体系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
中短波发射机;自动化;远程网络管理
近些年来,在研究构建发射机的自动化管理体系时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多媒体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已经对中短波发射技术的优化升级产生促进作用。随着网络平台上的通信发展,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在中短波发射机的发展中,自动化远程网络管理体系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中短波发射机技术与远程网络管理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更是提高运行的效率。
1中短波发射机自动化远程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现状
发射机的管理模式已经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发展过程中,中短波发射机自动化与远程网络管理体系逐渐发展起来两点优势:第一是体现在监测发射机供电上,既有效又可靠。远程网络监测之下的电力系统发挥出稳定的讯号,计算机可以准确掌控发射机的用电状况和效益,这样不仅降低了能耗浪费,又可以增加经济管理能力;第二个优点体现在智能化操作过程中,高质量的节目播出是在一系列信息传输、发射机传输、节目录制以及远程控制的过程展现出来的,通过智能化数字链接和系统调试达到完美的资源配置效果,从而才能取得好的音频质量。可见,此举提升了联网发电机集信息汇合、统一管理于一身的综合能力。[1]
2中短波发射机自动化远程网络管理系统的构成
中短波发射机自动化远程网络管理系统涵盖了发射机监控系统、全程自动监控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等:
(1)发射机监控系统。此系统能指令发射机传输运行操作自动化实现,并同时监控全程,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监控着运行全程,方便管理,通常会按照节目运行的流程,调节节目源、发射机的细节状况、不断采集发射机各组成的细节参数,汇集数据之后经过相关软件妥善处理就能实现实时监控的过程;另一方面及时给予检修提示,任何部位的突发故障都可以及时调度检修人员来修复。另外,发射机监控系统在操作时并不会影响到发射机的常规运转。[2]
(2)信息传输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中包含着智能切换功能。通常在接收中短波信号时传输信息,按照接收的信息质量选取通道顺序,这是由于发射效果的好坏直接受信号源的影响,发射机的多信号源的特点正是这些传输通道的存在创造的条件。在监控信号源时,一旦发现信号源不能正常传输获丢失的情况时,信号传输及职能切换系统就能够智能化切换掉信号源,一如既往地保证了良好的信号源。这种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和手动操作,操控人员既可以在授权的情况下通过按键切换信源,又可以在出现信号源不正常、信源丢失的情况下智能切换到另一条信号源通道,保证发射机的正常运行。
(3)质量检测系统。质量检测系统的功能是监控曝露在室外的装置设备,凭借计算机网络功能和相关人员的记录情况汇集相关采集点的讯号,这些数据可以清楚地反映各采集点的工作状况,就可以帮助操作人员更快的判断讯号质量,及时作出操作措施。
(4)远程网络管理系统。与中短波发射机自动化密切相关的远程网络管理系统管理食视频与音频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可以通过流行的数字化视频技术监测建立的机房、天线集中区等大型场所相关图像资料,这就实现了操作人员的远程监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较先进的通讯技术压缩中短波发射机的音频讯号,这些经过处理的音频快速传输到监控中心。
3中短波发射机自动化远程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1)保障工作状态稳定运行。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根据运行情况、执行命令,各个系统对数据进行大范围的收集、处理,及时发现问题,遇突发状况做出预警等,具体功能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中短波发射机相关节目可以通过手动、自动操作实现正常放送;其次,实现定期对发射机工作的有效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回到主控制界面的信息就能供检测人员监测,遇到突发状况,发出预警讯号及时采取修复措施,这些故障所采集的数据可以积累日后可借鉴的资料;最后,在工作需求的情况下,数据整理时可以实现历史查询的技能,对数据也能进行备份处理。
(2)抑制干扰源的干扰。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抗干扰处理,保障管理系统的平稳运行:首先,抑制I/O环节的干扰,加入光电隔离,通过动态内阻实现有效抑制;其次,防止噪声电压的影响时,通过添加上下峰值的切削过滤出高频信号;最后,机械触点在开关量输出时既能承载较大的电流,又能产生隔离功能,采用显示UPS电源保证供电稳定,这样直流电源波动也很小,软件在安装时也添加了相关的抗干扰处理。
(3)相关辅助功能。相关服务器操作系统很好的融合了用户权限管理的特点,达到了与外界完全隔离的效果,系统控制界面监控中短波发射机运行状态,操作人员有权限的修改相关运行条件,在实际运行中合理使用网络,此外,信息可以实现高效率共享,大大降低了整体系统运行与维护成本,这些维护经验的存储又可以为将来故障处理带来快捷的处理方法,惠及整个操作过程,此项功能也是许多媒体决定构建中短波发射机自动化及远程网络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4结语
中短波发射机的运行状况是由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的,中短波发射机自动化及远程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必需人员投入监管的情况向中短波发射机自身全程操作运行的转换,实现了对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效控制,这是科学合理地对自动化控制、远程网络管理以及实时监控的改善管理,并不断提供运行数据,完善工作人员的操作管理,推动中短波发射机向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远程网络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也极具长远的应用前景,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然会产生更大空间的发展。
作者:杨勇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725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