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校园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校园的理解

篇1

中国改革始于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主要体现在个体和民企对市场经济的自主参与。到1990年代,权力(或公开或隐秘地)介入资本、资本恋上权力后,特殊利益集团开始逐渐成形并面目清晰起来。它与普通市场行为的最主要区别是,它不是“竞争”,而是“瓜分”,从一开始就占据了政治和经济资源的制高点。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改革的方向,导致今日许多地方裙带资本主义格局的产生。特殊利益集团主要由先富阶层、国有垄断企业、公共资源集中的企事业单位乃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攀附在层层权力架构上的一些利益联盟组成,从中央到地方,依托层层权力与民众在多个层面发生利益争夺:大到抢夺国家资源,瓜分公共财产,小到与市民、农民争夺土地,中则在商业竞争中剥夺普通商人参与经营和竞争的权利……由于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大多是依托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所得,缺乏正当性、合理性甚至合法性,致使它天然地与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相对立,从而成为今日社会不满频生,多个阶层皆有“怨怼”的重要根源之一。

以最近颇引人注目的暴利行业房地产业为例,在共同利益的驱策下,一些房地产商、地方政府或部门官员、专家学者及媒体构成了特殊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行为以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其中官员为房地产业推波助澜,从中获得GDP政绩以及私利;学术精英引导公众预期,影响政府决策,获取某种“名望”及房地产商的“好处”;媒体为房地产业制造舆论,得到广告等收入回报。这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利益联盟,权钱交易贯穿于开发全过程。在征地拆迁、土地出让、缴纳土地出让金、调整用地性质、规划审批、项目选址、调整容积率、产权登记等每个环节,都充斥着与普通民众的争权夺利。至于像上海塌楼事件中的官商一体、各地矿山资源的被瓜分……更是数不胜数。不管反对的声浪有多高,每次水、电和天然气的“价格听证会”,都开成了“涨价会”;手机双向收费全世界独中国一家,在此前提下,电信公司不断推出各种“优惠促销”,最后得利的却还是它自己;铁路、航空等垄断行业,无不在以同样的方式攫取着“超额利润”。

特殊利益集团不仅践踏市场公平,也损及社会公义与和谐。由于它们对公共资源、社会财富乃至他人利益的侵占和剥夺是强制性的,由不得对方不参与、不需要经过对方同意,遂直接导致了公平渐失的严酷现实。大量事实证明,现今的特殊利益集团不仅能够操控市场,而且已经有能力影响、作用于政府决策,挑战国家权力,如国家石油资源被垄断,定价权被石油、石化两大企业挟持。因此,抑制特殊利益集团已成为解决社会公平、体现政府正义的当务之急。

对特殊利益集团的抑制可以从结果与过程,即利润分配与经营环境两点入手。就前者而言,应加快从垄断型国企提取分红并再分配给国民的制度建设。每年数以千亿计的国企利润游离于预算之外,既不用上缴国库,也没有兑现转化成国民福利,这种状况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从近年来社保基金参与国企分成等系列探索中,可看出政府对此已经有所用心,并且正在努力前行,其方向显然是正确的,但操作的力度和速度还有待加强。如果不能在此事此处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不仅政府的执政能力将受到质疑,政权的合法性也将受到挑战。

篇2

Smart Campus Platfor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Qingyuan New Campus

CHEN Bin, WU Li-zhi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440, China)

Abstract: The smart campus i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digitalized campus and the highest state of campus informatizatio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urrently carrying out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and try to promote it.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the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for the Qingyuan new campus. Using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in Qingyuan new campus as a ca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latform building of smart campus with the bases of its practice.

Key words:Smart Campus; application platform; resource platform

1 引言

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开展智慧校园建设,那么什么是智慧校园?目前智慧校园没有标准的定义,学者对智慧校园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智慧的学习环境[1]。也有学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校园应用[2]。还有学者认为智慧校园是学校信息化回归“以人为本”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支撑”的理念,智能感知、资源组织、信息交换、管理逻辑与科学决策等[3]。清华大学蒋东兴认为“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的高级状态,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社交网络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个体课程和学习、工作情景,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地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职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的创新服务。[4]

2 智慧校园的顶层规划

因此,如何理解智慧校园?智慧校园能更透彻地感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物与人,物与物,系统之间实时的感知;智慧校园拥有一个高速互联的网络,通过4G移动网和高速互联网,实现三网融合,方便随时随地及时地进行信息的交互;智能校园具有更好的实时控制功能,能及时关闭闲置电器,实时监控校园治安和交通;智慧校园具备面向服务的运算,通过云计算和数据挖掘,能优化资源利用,实现量化评估,提供专家系统。

智慧校园是当前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和演进,是信息化建设主要趋势。我院在清远新校区的规划中,以建设智慧新校区为总体目标。根据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以此为目标,设计学校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资源架构和数据架构,将学院的所有业务、应用和数据进行高度关联,设计出学校未来5-8年内可操作性较强的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实现平安、生态、绿色、和谐和科学校园。拟建设的系统有: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校园一卡通支付平台、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智慧校园消息中心和移动应用平台。拟建设的应用有招生管理、迎新服务管理、就业管理、电子离校管理、学生工作管理、人事管理、教务管理、资产管理、协同办公、开放实验室管理、电源能耗管理、公寓水电管理、校园照明管理和安防管理等。

3 智慧校园支撑平台建设

结合学院智慧校园建设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当前学院的首要任务是强化顶层设计,完成校园一卡通建设,并以一卡通建设为依托,理清发展思路,加强融合创新,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中,校园一卡起重要的桥梁作用。它实现了校内主要消费流通,同时,校园一卡通可与银行卡、支付宝等相关联,实现校园一卡通的金融功能,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校园一卡通还实现了校门、教学楼和学生公寓等的门禁管理,又是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能够实现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考勤系统等的无缝对接,可以成为学院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校园一卡通是“智慧校园”中应用支撑平台的一个重要基础。

智慧校园中的应用支撑平台还包括:身份认证系统、数据中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身份认证系统不仅仅是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服务,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实现各系统的单点登录功能,而且要建设基于校园一卡通、二代身份证、指纹等介质的身份认证系统,配合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提高智慧校园的安全性。数据中心至少包含三个部分:具有学院特色的信息标准、共享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信息标准在学院范围内作为数据编码的依据和标准,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共享数据中心是对智慧校园中的各种结构化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提供了深层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与分发,提供对被交换信息进行清洗、转换、装载入库等数据交换服务,确保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正确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作为智慧校园中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目的是为师生提供智慧的人性化服务。

4 智慧校园资源平台建设

智慧校园中业务应用平台主要包括:面向学生学业管理的业务系统、面向学生工作管理的业务系统,面向行政管理的业务系统。面向学生学业管理的业务系统有:教务系统,教材管理系统、课室管理系统、评教系统等;面向学生工作管理的业务系统有:招生系统、迎新系统、学工系统、宿舍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顶岗实习系统、就业系统、离校系统和校友系统等。面向行政管理的业务系统有:人事系统、科研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自动化办公系统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目前,学院在业务应用建设取得了很好成绩,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实现与校园一卡通的无缝连接,打通学院基于“人,财,物,管理”的数据流,为迎新,教学质量监控,高校决策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教育,因此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也是智慧化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包含了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和顶岗实习平台,基本满足了学院数字化教学科研的需求。在未来的智慧校园中,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将会是高并发性、高带宽和大容量的,因此智慧校园中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要从硬件和软件同时进行。硬件方面,搭建学院的私有云平台,以支持各院系搭建有专业特色的学习中心,及支撑高清录播教室和智慧实训室的建设等。软件方面,建设一套基于多智能终端,围绕教学管理、教学评估、资源分配、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的网络多媒体可视化教学及资源平台。

智慧校园要实现真正智慧化,关键在大数据的运用。相较于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最核心的特征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传感设备和信息系统获取了海量的活动与状态数据,并基于这些海量数据分析而掌握事物的规律,提供智慧服务。因此智慧校园的规划建设中,大数据应用平台是最关键的地方。

篇3

一、明确方向,制定方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的发展。它是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利用云技术、物联网、虚拟化等技术,对来自于校园基本个体的各种信息数据实现感知、传递、采集、检测和分析,构建校园人与物、人与资源之间的联系、沟通等交互方式,拓展管理时间和空间。将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最大限度地整合,我校根据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塑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围绕工作目标,学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创建路线图,确立实施时间表,制定了创建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智慧校园的创建工作。

二、协同共进,打造特色,深化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创建得到了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每月一次,有主题,有记录,有专人负责。教研组活动中心明确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反思沙龙等,研究氛围浓郁,教师纷纷用自己的实践诠释对教学智慧的理解,用集体智慧的碰撞明晰教学智慧的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智慧,演绎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

1.建设智慧文化

学校围绕学生发展主题,营造书香氛围,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黑板报、宣传栏、队角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打造“四化”校园,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与校园的书香文化相结合,形成“一墙一壁会说话、一砖一瓦都含情、一草一木皆有灵”的智慧文化氛围。在通过省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基础上,学校又通过“市装备水平再提升工程”,投入300余万元,新增计算机等一大批装备器材,新建录播教室、书法教室、标本室、科学探究室等专业教室。

2.打造智慧教师

学校制定了“智慧教师”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展示、智慧沙龙、微课制作评比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把教师培养成新时代的智慧型教师。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让名家名师的讲座、课堂教学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开展会前读书交流会、QQ群在线主题研讨、专题书目荐读等活动,提升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3.构建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提出来的。它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有序运行;在学习环境管理上,“努力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合理调控课堂学习情绪”上多项协调;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张扬、智慧发展和健康成长”。

4.培养智慧学生

培养智慧学生,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享受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快乐的、有强烈好奇心、富有想象力、勇于探索的人。利用校本课程《小学经典读本》为学生提供诵读经典的教材,引导学生潜心诵读经典,厚积文化底蕴。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如读后感评比、写字竞赛、数学专项能力竞赛、英语情境剧表演、体育小型竞赛等。

三、春华秋实,尽显魅力,收获智慧校园创建成果

智慧孕育理想,智慧承载希望。全校师生在“智慧校园”的创建道路上创新前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完善和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实现了教职工、学生、教务、图书、培训管理等方面的智慧管理。通过管理平台把重要信息及时发送到教师和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通、班班通和家校通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2.构建智慧教育的支持环境,充分应用智慧型的教学支持环境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智慧型教师队伍。利用智慧教室环境,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共享教育云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教师通过触控式一体机进行授课,利用全自动智能高清录播系统,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自动录制生成教学实况录像保存起来,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远程直播,供异地师生课后点播观摩和远程在线实时收看。不同地域的师生共同聚集在一个课堂上,利用网络环境使教学教研无距离障碍,同区域和异地间共享教学教研资源。

回顾既往,勇于开拓的实小人,按照创建目标要求,取得了智慧校园创建阶段性成果。展望未来,金湖实小人将继续脚踏实地依托“智慧校园”建构创新型、智能型的智慧教育体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向着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的现代化、智慧型名校目标奋勇前进,为金湖教育事业再谱新的华章!

篇4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管理学;教育学;系统科学

1引言

在信息化的教育方式与物联网的影响下,“智慧校园”被提出并逐渐开始实施,不过对智能校园进行建设与推广是非常复杂的,必须要先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从各个方面搜集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有对智能校园建设有足够的认知,找出智能校园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应用多视角理论体系来深度解析其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智能校园建设的实践效果,使其能够在校园活动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进而使智慧校园得到更好的发展。

2智慧校园的内涵及其意义

2.1智慧校园的内涵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运用,使我国的学校管理与教学模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智慧校园”的建设也逐渐的普遍了起来。智慧校园就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将学校的管理、教育和生活这几方面赋予智慧,进而使学校能够得到更有效的管理,使教师的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利。智慧校园主要由以下方面组成: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教育、生活相结合;给学校内的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方便教育与学习的平台;合理的运用信息平台和智能环境,将学校网络与外界互联网链接,以达到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

2.2智慧校园的意义

智慧校园能够使学校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善,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拉近了教师与同学们的距离,加强了同学们的交流与讨论,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进一步实现了校园的智能化与现代化,使学校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确保了在校教师与学生们的安全。

3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3.1优化教学方式及环境的要求

随着我国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各界的人才也是变的极度缺乏,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人们对它的教育条件也是越来越重视,因此学校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条件,为学生与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抓紧对“智慧校园”的建设,合理的应用现代化的物联网技术,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使教师更加容易对学生进行教育,进而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3.2实现校园生活智慧化的要求

往昔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太过于单调,在生活中还很容易碰到一些麻烦,学生们在住校的时候非常的不便,进而导致学生们不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智慧校园”的建设,能够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使学生们的生活与学习变得更加便捷,提高师生在学校内的生活质量。

3.3促进校园管理高效化的要求

早先在对学校进行管理的时候,安全事故频发,给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现如今,随着学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对物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校园的安防能力,使在校师生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彻底改变以往校园的管理模式,使校园管理更加现代化、智能化。

4物联网与智慧校园

在当下这个以网络为主的时代,合理运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来加强教育工作的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智能化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的提高,使校园的智能化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4.1智慧校园的特征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让很多学校发展成为了“智慧校园”,使校园内的生活与学习变得更加现代化、智能化,智慧校园具体有以下特点:为许多教师以及学生创造一个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质量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与教师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将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学校的各个方面,使信息资料与各方面知识能够得到共享;合理的运用计算机网络,将校园内的网络平台与外界的互联网平台链接在一起,使在校师生能够获取到外界一些有用的知识与教育资料。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学校得到更好的管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校师生的生活以及教学质量。

4.2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作用

4.2.1实现学校的可视化智慧管理在智慧校园中,合理的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使校园内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监控,对学校内的环境以及教室内的状况实行可视化的监管,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校园环境的可视化能够为校园管理工作提供帮助,使校园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确保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在学校内安装一些安保设施,比如能够感应校内人员声音、运动、光线以及温度的传感器,能够对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进行识别的设备等,将校内的一些安保设施接入网络,使校内各方面的情况能够得到智能化可视化的监测,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校内安全事故的发生。4.2.2构建智慧的教育教学环境随着我国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以及多媒体方面的技术水平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师生们经常在互联网上获取一些知识与教学资料,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不过也不能过分的依赖网络来进行学习与教育,过分的依赖网络资料进行学习,学到的知识会变得非常的死板,给学生们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现实资料与虚拟的资料相结合,实现互联网信息空间和现实空间的互联,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网络知识的时候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4.2.3促进区域资源共享由于大多数学校内的实体教学材料有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资料缺失的情况,使教学不能顺利的进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区域内的学校教学资料得到共享,让教师与学生能够享受到区域内多所学校的教育资源。

5结束语

国内学校要想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就必须要建立起现代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园”并不断的跟随时代的步伐对其进行改善。“智慧校园”在给学校与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安全隐私、资源控制、数据保护以及信息共享等等。因此,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发展不能够急于求成,要明确智慧校园的含义与作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黄瑞钰.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乔蕊,崔春英.物联网环境下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篇5

[关键词] 大数据;智慧校园;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3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235- 02

0 引 言

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大数据正在走向教育的领地,一个属于教育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网络的发展,新的技术和手段促使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大数据环境下,对传统的教育思维和理念产生着颠覆性的影响,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科研的有效性。“互联网+”时代,已经从数字化校园发展到智慧校园,智慧校园备受关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1],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必须具备的思维,教育信息化不仅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也在创造着中国教育的未来,信息化的智慧应用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它既影响学校内部的管理和改革,也驱动着整个教育领域的变革,不仅仅可以用于在线学习,还可以应用于招生、教学科研、学校管理、家校互动、教育决策,还可以进行个性化匹配,照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1 智慧校园

1.1 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是以借助新一代的智能物联、大数据、移动互联、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社交媒体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群体的工作、学习、生活场景特征;并对信息处理加工,从而为师生群体建立智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舒适便利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实现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信息化的新型校园。智慧校园是对原有的数字化校园的扩展和提升,可以更好地面向学校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1.2 智慧校园的特征

智慧校园要实现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分享和创新,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1.3 应用

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及平台的建设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应用实际,购买或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系统或平台。应用系统及平台的建设包括应包含网络教学平台、科研管理平台、校展芾硐低场办公系统和校园服务系统等。这几个应用系统及平台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相互间根据通用的标准和规范,彼此信息共享、畅通,从而实现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集成,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全面智能化的应用和监管。

2 智慧学习环境

2.1 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

学习环境的要素包括学习者(Learner)、资源(Resources)、技术(Technology)、地点(Location)和情境(Situation)等[3]。物理环境包含一些可以学习的场所,虚拟环境包含各种学习系统和学习社区等,智慧的学习环境是这些系统的资源整合,可以利用系统进行学习、资源利用和智能分析等。因此智慧的学习环境是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学习者感知学习场景,还能够对学习者进行身份识别,为其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等,同时可以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总之智慧的学习环境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技术等,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集环境、资源为一身的智能的学习环境,为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供的强有利的支持。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是智能性、人性化、开放性和社会性。

2.2 如何推动教学改革

智慧校园和智慧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现代化的热点问题,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具有独特的优势,智能化地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反馈,从而可以适应改变,调整当前的教学计划,实现因材施教。学习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指声、光、温度、空气等,智慧校园中可以进行智能控制,将为学生创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4]。智慧学习环境使学校的教学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在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未来教室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将彻底颠覆学生、家长对传统教室的想象。未来教室里,只有一个超大电子白板,老师只需用手指,所有的教程就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学生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未来教室最大特色在于互动连结,除了课堂多媒体互动,还可以通过远程互动系统实现班级与班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高清互动学习,学生就像坐在一个超大公共课堂,分享来自全球最好的老师讲座与教学资源。

(2)网络学习平台也是智慧校园的一部分,现在校园网、无线网无处不在,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脑、Ipad、手机等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只要有网络,学生可以在任意场所除了上课、完成作业,教学反馈还以在平台上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远程互动。

(3)模拟真实的场景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更加直观,理解更加容易,体验更加真实,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知识空间和视野。传统教学会碰到一些局限,比如实验材料或者器材的缺乏,使一些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智慧的学习环境可以采用多媒体数字模拟的方法来演示教学及实验过程,智能感知的课堂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同时也使教学从知识传授过渡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对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协作交流均有促进作用。

(4)智慧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分析系统中记录的学习过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定制[5]。即通过统计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总结出其行为模式特点和学习基本情况,然后为学习者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和适合的学习资源和课程。大数据提供的数据更加科学和直观,作出的评价更加准确,对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和个性化。同时教育大数据可以客观地反映教育事实,呈现教育现象,给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高校中的数据具有很高的教学和科研价值,开展高校数据分析的应用可以辅助高校教学管理,改变教育领域传统的授课模式和学习模式。

3 结 语

我国教育大数据处于起步阶段,数据采集网络处于布局和建构中,在教育决策和教学的运用中也处于摸索阶段,大数据人才培养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未来十年,是IT时代向DT时代逐步演进的十年。教育信息化需要研究如何让数据驱动业务,让数据变成业务。IT时代强调的是“服务”,DT时代强调的是“体验”。只有治理好的教育大数据才可能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建立和发展智慧校园是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智慧校园作为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内目前尚无成熟案例,而且很多高校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智慧校园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系统过程。在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的同时,也要提高教职工和信息化水平,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考虑自身的发展特点,最终建设适合自身的特色智慧校园,推动教学改革。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文清. 数字时代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3).

[3]胡钦太,郑凯,林南晖.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

篇6

【关键词】智慧校园 信息孤岛 数据中心

1 建设背景

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网络评教系统、学生考勤系统等信息孤岛,给数据共享与信息决策带来诸多不便。为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迫切需要建立统一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信息服务平台――数据中心,以解决上述问题。

2 基于智慧校园的数据中心建设目标

2.1 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支撑学校开展智慧教育。因此,基于智慧校园的数据中心,要能支撑大数据的存储与分析,要能支撑分布式的服务。

2.2 建设内容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应的数据中心建设内容表现为以下方面:

(1)信息体系的标准化构建。

(2)数据交互和共享体系的构建。

(3)系统化地开展身份验证,并搭建对应的门户信息体系。

2.3 建设原则

2.3.1 实用性和可行性

运用的主要技术表现出实用、稳定以及安全等特征,实用性只要是为了提升系统整体的性能,整个系统的构建不仅要便于用户的使用,还要降低后期维护与管理的负担。

2.3.2 先进性和成熟性

系统在设计环节需要依托超前思维来引导,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条件,还要注重思维方面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技术搭配恰当的方法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整个系统要充分体现时代的先进技术,具备时代特征,还要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在未来发展时期也具备上升的空间,为后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技术的先进性和系统的稳定性都十分重要,综合近几年来系统开发领域来看,技术的先进性处于核心地位。

2.3.3 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

应用平台应该具备较强的开放性,依托先进的技术构建起标准化的平台,使得与系统相关的环境以及操作平台都能够有效地衔接,充分发挥出系统的综合效应。

2.3.4 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确保技术先进性的同时,还需要立足于系统整体的构架,结合相关的技术措施,着眼于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不断提升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使得系统在具体的运行环节能够克服相应的障碍时间。

2.3.5 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

为有效适应未来的发展,系统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预期的需要,对其效应与功能进行相应的拓展,使得整个系统在后期的运用中具备较宽阔的发展空间。

2.3.6 安全性和保密性

基于具体的应用平台而言,在构建环节需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对信息资源进行相应的防护,对于差异化的运用环境,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具体涵盖系统安全体制以及数据读取权限设置等多个方面。

2.3.7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综合应用平台来看,涵盖多个复杂的小体系,为减少日常维护管理的成本与负担,则选取的成本需要具备较强的维护性和管理性。此外,系统对应的可管理性以及可维护性针对平台自身而言也是适用的。

3 基于智慧校园的数据中心建设架构

3.1 信息标准

信息标准是充分发挥整个校园基础设施的效用,对全校的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与利用的前提。可以将信息标准理解为数据库对相关数据的编译,进而为各种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创造前提条件。信息标准的建设是为了给信息的采集、使用以及传输等环节提供便利,处确保所有的信息能够规范地流通,整体上提升数据资源共享的效益,促进校区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出信息资源最大的效益。

3.2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处于整个智慧校园架构中的顶层,其作用在于确保各独立的应用系统和用户能够达到交互效应,也是整个智慧校园信息的集中展示窗口,作为各个系统多种服务的集中安排平台,有效衔接各个系统内部的效用,为不同的用户主体提供集中的信息服务。智慧校园内部的信息系统门户具体包括学校门户布局、呈现内容以及二级门户模板等方面;为师生提供特色的WEB桌面格局,具体内容也可以自定义设置;在该系统中,师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行个性化定制,有效提升了整个平台的构建和部署效率。

3.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随着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已经建成以及在建的智慧校园应用系统都设定了不同的身份验证方式,根据平台属性特征的不同,主体需要掌握差异化的密码与身份。所以,在具体的建设和认证过程中,需要开发出统一性的管理与授权体系来提升系统认证的效率,使得整个系统内部的组织以及用户信息都能够统一存储到规定的空间,依据分级授权以及集中认证等多种模式,促进系统认证环节的规范性发展。不断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使得所有的应用都能够实现单点登录。用户进行统一登录之后,便可以在整个系统架构内部灵活地跳转,系统会根据登录用户的身份和相关权限,对用户进行一次整体的认证,并将信息与对应的资源进行匹配。

3.4 数据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平台采用顶层设计思路,以智慧校园信息标准建设成果为依据,从数据源、数据目标到数据服务整个体系进行规划,由数据交换、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服务等三部分组成。数据来源有多种形式,包括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库、格式化文件(如:EXCEL、XML)和客户提供其他特殊文件形式。经过转换,也能将相关数据形成上述文件导出或发送给用户。中介库根据各部门实际业务需求选择性建设,其目的主要在于分隔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库)和数据中心平台(数据库),避免数据库之间直接操作。

4 结语

本方案建立了全校统一的信息标准,促进了信息交换共享,实现了全校数据标准统一;和各个部门之间实现了数据交换、实现了业务数据同步、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使用户使用一套账号即可访问全校所有应用系统;实现了统一授权、统一管理;通过对校园当前已有的各种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并在门户平台上呈现出来,使得学校的教职工以及学生都可以共享信息资源。该方案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服务品质。

作者简介

杨杰(1983-),男,四川省乐山市人。现为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网络工程师,从事智慧校园建设与网络技术应用教学研究。

曹小平(1979-),男,重庆市人。现为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讲师、实验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从事教育信息化系统开发与教学研究。

篇7

根据年初的计划安排安排,信息中心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智慧校园项目的规划实施、微信平台的运营以及其他一些常规活动。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学校现有基础,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提高学校智慧化水平

本年度,我校的“智慧校园”项目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主要做了学校“智能结算餐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智能结算餐台”项目经过前期的试用,在提高食堂就餐工作效率,节约就餐时间上,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欢迎,今年已经完成该项目实施工作,同时我们以此项目为契机对我校的智能门卫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系统进行了IC卡的升级改造方便了学生就餐、考勤、图书借阅。

二、做精微信平台,利用新媒体扩大学校影响力

本年度信息中心通过对微信平台的学习钻研,对微信呈现的形式和内容都进行了改革。改变原有单一的新闻式模式,采用更为丰富、多角度的语言及图片呈现方式。同时,我们注重发掘各部门力量,积极策划微信内容,如校办策划的教师介绍栏目以学生的视角讲述他们眼中的老师,语言充满学生气息,推出的[图文1]【师说】诸葛老师的一天(手绘版)点击量 4423 点赞 142 、“我的语文老师这么牛,你造吗?”等。目前我校微信品质已经明显提升,关注量已经突破5500人。

三、注重新技术的运用,探索“云课堂”教学

今年8月,学校与宁波睿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高一两个班级开展了“云课堂”实践。信息中心积极配合睿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验班级的网络改造,同时协助技术人员对两个班的所有任科老师都进行了深入的应用培训,截止目前已经有16多位老师能熟练运用“云课堂”进行教学。 “云课堂”的探索使用必将对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堂教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四、利用先进技术,创新工作,实践管理的“智慧化”

我们积极探索学校“智慧化”信息搜集工作将传统的纸张填写、勾选方式改为网络信息收集平台,继前期开发的网上选修课平台、教师学期工作意愿调查等平台后,本年度我们又开发了新生网上信息采集、西浦班网上报名、自主招生网上报名、自主招生准考证网上打印等多个应用,方便了学生,减少了学校各处室、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实践着管理的“智慧化”。

五、配合各部门完成常规信息服务工作

配合学校、各处室、年级组的各项活动,如“一师一优课”、“未来教室”教研活动的设备调试,摄影摄像等,同时我们还做好了学校信息化设备维护,学校网络维护等工作,为全校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信息中心每个老师除了教学任务以外都在各个部门兼职,有很多额外工作,对于老师们提出的一些要求可能没法做到及时响应,特别是维修问题,有些不是很及时还请谅解。

篇8

【关键词】物联网 高校实验室 智慧校园

1 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室人员队伍和结构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实验室建设的速度

政府部门或者学校投资方花费大量资金投入了实验室设备,大量的高精尖的设备也进入了高校实验室。比如我校在2013年开始建设实验室,专业的新增导致在校生的规模急剧扩大,专业结构划分越细,实验室的数量种类也在急剧增加,实验人员只限于忙于计划内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导致一些设备资源严重闲置,设备利用率不高。在高校实验队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少有外出培训提升的机会,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来提升自己,在职称评定、项目申请、科学研究等很少有C会来提升自己。就目前我校这种模式下实验人员存在学历偏低,职称偏低,缺乏一些高素质人才的加入。

1.2 实验室安全隐患多

随着实验室开课任务的增加,专职实验老师无法应对大量的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老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大量的学生没有按照操作流程来进行实验,有部分实验项目对实验室财产和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危险性。长期的非正规操作,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使得仪器的损坏率故障率越来越高。

1.3 实验室管理水平落后

近年来,各高校加大了实验力度的建设,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经费、校企共建实验室经费、“211”工程建设经费、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等投入了巨资。实验设备规模在飞速发展,但是大多数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陈旧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制度,并没有跟随时代的步伐。

2 智慧实验室

智慧实验室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在未来,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控制和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物联、智能化的方式,将高校实验室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学习生活基础设施和科研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达到智能自动化管理和监控,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创造一个绿色环保、低碳低耗、智能舒适的实验环境。同时,通过这些最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升级现有的校园网络设施,结合一卡通系统,以校园微信公众号和校园门户网站为平台入口,实现与智慧校园的数据融合、服务融合和网络融合。

2.1 物联网技术与智慧实验室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与智慧校园建设,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实验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为全面提升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实验室的智慧化已经成为未来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必然趋势。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以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建设.为高校智慧学习环境构建带来了诱人的机遇和挑战,智慧教育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2.2 云技术与智慧实验室

云技术是一种虚拟化技术,云技术可以在一些计算机类实验室中发挥出很多优势。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也是智慧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实验平台面向全校,充分考虑多种技术的融合,以实现全校虚拟实验资源的整合。云计算是一种能够通过网络以便利、按需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并提高其可用性的模式,这些资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并能够以简便和无人干预的方式获取和释放资源。云平台建设是将实验室的资源虚拟化,使用云终端、云系统、云服务器、云存储。整合机房所有的IT资源,提高利用率;将所有的教学资源都由‘云’来提供,随时随地可以获取;降低硬件的采购;并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比如一些正版的专业实验软件,由于版权等因素只能是一些实验室内部计算机可以使用,使得一些需要学习的人收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使用虚拟云技术,只要在一些终端设备登录云客户端,就可以为学生或者老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3 智慧实验室的管理系统构架

物联网技术是构建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由于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资金有限,智慧实验室的构建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预留智慧实验室的扩建接口。参考物连网的三层体系结构,本文构建了智慧实验的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

3.1 基于RFID的实验室设备资产管理系统

基于RFID系统的管理主要包括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学校对固定资产进行打标,利用RFID技术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定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设备增删、查询、借用、维修、统计、定位等,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包括查询、领用、统计等。

3.2 基于ZigBee的智慧实验室的数据监测系统无线传感网络是当今国际前沿研究的热点领域

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系统由传感器节点、路由节点、中心节点和上位机监测平台组成。系统主要包括CPU、ZigBee模块、RFID模块、串口、传感器模块和门禁模块等。ZigBee终端节点负责实验室环境现场数据的采集,通过实验室监测系统实现实验室信息管理的智慧化,并对协调器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

3.3 实验室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常规的视频监控仅能提供视频的捕获、存储、回放等功能,很难起到预警和报警作用。实验室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摄像头,智能检测模块,移动通信模块。智能监管系统主要包括实验室地图、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巡视系统、对讲呼叫系统、紧急报警系统,智能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应急预警、危险实验室预警、门窗预警、实验人员预警、用电预警、安全预警情况查询等功能 。

3.4 开放实验室预约系统

实验室教学通过验证性实验虽然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放式实验室有利于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手科研兴趣,主学习,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师生通过网上预约实验。使验员开放实验室非常方便实验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开放实验室预约系统包括权限管理、预约管理、查询管理、门禁管理、审批管理等功能,预约管理主要是实现预约申请、预约审核、实验进度等,查询主要是查询实验室类别、实验项目、设备状况、预约状况等。这样实验室人员从传统的“看门人”变成技术管理人,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实验和进行科研,还能把实验室人员从繁琐的事物中解放出来。

3.5 实验室智能水电管理系统

水电管理系统对于院校实现水电管理系统化、智能化、节约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水电智能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进行软件操作,利用软件控制实验室内的各个水电控制继电器,再由继电器控制水电的通道开关,进而实现由水电智能管理系统控制中心控制所有实验室内的电器开关和水阀开关。利用水电智能管理软件可以对校园内电器及水阀进行智能化管理,譬如:在规定时间内控制给水、控制停水、控制给电、控制停电等,所有操作由系统完成。

3.6 实验教学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面向全院师生,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实验课程管理与实验项目管理。比如我校使用的北京邮电大学的虚拟实验系统平台,结合该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进行虚实结合,变成一套管理兼教学的综合实验信息系统。实验课教学是由教师对实验项目库进行管理, 通过实验教学流程管理, 从实验项目库中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构成各门实验课程 ,并由各课程教师负责网络课堂的管理。学生提交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课程, 使用设计实验方案管理模块 。在实验课开始前应用助教申请模块 ,筛选确定各实验课程的助教名单, 在实验课结束后,应用教学评估模块,对教学教师 、助教 、实验室工作人员 、实验课内容、硬件设施等各方面开展评估分析。平时可使用内容管理模块, 展示整个教学单位从教学到管理全方位的信息。

4 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实验室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以往实验室粗放的管理模式,实验室的管理观念也得到改变,通过系统的实施,规范了实验教学管理,不仅提高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也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和设备维修及耗材资金的使用效益,系统中的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也为实验室开展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余成格,钱昌吉.关于高校仪器设备政府采购技术指标的思考术指标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77-180.

[2]徐剑坤.高校仪器设备采购中技术指标应该谁提供[J].科技资讯,2008(24):181.

[3]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77-84.

[4]周洪波.云计算: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9-20.

[5]黄凯奇,陈晓棠,康运峰等.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5(06):1093-1096.

篇9

一、让学校更有“朝气”。精神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一个没有精神的团队不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为此,改变一个学校首先要改变这个学校的精神。怎样去提升学校的精神?要提升学校精神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期望,即改变教师首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人的价值引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生的最高追求是精神而不是物质。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群体眼睛只盯在物质上,学校教育只停留在功利上,教师之间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付出是否有同等的物质回报,教师之间的比较就会重点放在“经济”上,而不是工作上,即使是工作也是比较学生“分数”,以此来证明他获得的物质回报的合理性。如果一个学校教师群体进入这种状态则不可能使学校有多大提升。要提升学校精神,首先,校长是学校的精神引领者,教师是学校精神的践行者,好的学校精神一定要有好的校园文化来引领。要让教师把职业作为一生的事业,消除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感,对自己的选择具有浓厚的兴趣并潜心于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学校并成为一所学校的时尚。这样的学校就会积极向上发展,教师就会形成精神振作、奋发向上、力求进取的气概。

二、让教学更添“智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它是为学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和文化科学知识的第一基础阵地,是传递智慧的地方。智慧传递是无形的,它不同于其他物质传递,智慧传递的信息是不守恒的,一个思想传递可能会变为两个或三个思想,也可能会变成半个思想。智慧的传递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育类似于农业,要“因材施教”、要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因时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教育传递的是人类的智慧,传递过程中要符合孩子身心成长的规律,过早、过多地进行知识灌输,过强过重地进行技能训练都无异于拔苗助长。因此,智慧的传递需要用智慧的传递方式,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班额大小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与学生的家庭地位、家长学识有关,这是家长和学生本人的期望值不同形成的,不同的家庭氛围造成的。教师在智慧的传递中,只有学生每一步发展得到保障,学生的成材才能得到保障;只有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得到保障,教学的最终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三、让师生更讲“道德”。学生智慧的提升与人格的完美是一致统一的过程。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关爱活动,教师要用“爱心和责任心”铸就师魂。爱心需要爱心唤醒,对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随处感受到教师爱的存在。教育的爱有真爱、假爱和错爱之分。真爱是要用心平等地爱毎个学生、爱学生的个性、爱学生的差异;假爱是教师爱成绩、爱长相、爱听话,爱家长的权力、地位、爱财、爱物,假爱看似爱人,实为爱己;错爱是对学生强制的爱、溺爱。作为教师要认识爱,对学生要真爱,要理解爱,在教学中要践行爱,用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学生要有“仁爱”之心。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教师要给予学生负责的机会。诚信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中缺失的部分,诚信教育需要诚信来引领。首先,学校应创设学校诚信文化,要人人讲真话,讲真话不吃亏。无论是教师的言行还是学校的各种活动安排都应该讲究诚信。有的学校或教师,毎当上面来人检查时要求学生应该怎么怎么回答,而不应该怎么怎么回答,本来是真实的东西学生不能讲不准讲,在这样的学校不诚信的文化背景下怎能教育学生讲诚信?我们时刻都应牢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在成年人身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让校园更具“美感”。校园环境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体现了学校內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尽管它对人的影响只是“桃李不言”而非立竿见影,但却发挥着其他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始终认为“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生”,学校应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学校应当是最美的世界。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以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教育是知识、智慧、人格三者的有机结合统一,教育必须遵循生命、人性的自然,努力追求“自然、自主、自由”的发展目标。为此,学校应树立以生命教育与教育生态观为理论基础;以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激发师生生命活力,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为价值追求;以生态景观美好,生态文化健康,生态管理完善为基本要求;以让广大师生在本真、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富有个性地、自主愉悦地开发潜能、锻造智慧、完善自我、提升生命价值为核心目标;以校园之美,养师生之情。一个学校脏乱不堪,培育不了有怡情的学生。以教师之行,育学生之性。教师要以美的语言教育学生,要教人从善,从善入流,仁者爱仁,爱人如己,禁止使用语言暴力、心理惩罚等非理;以科学之理,明学生之心,使校园环境美、言行美、心灵美、思想美、科学美……成为师生的美的乐园。

五、让教育更富“创造”。学校的发展呼唤创造,享受生活首先要学会享受创造。创造的过程使人聪明,创造的结果使人认识自身的价值。要想让教育更富创造,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学“学得会”的,让学习在最近发展区发生。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让学习与孩子的性向一致,从小学养成孩子的习惯,到初中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兴趣,因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在高中规划好孩子的人生。要让学生尝试,在尝试中发展,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因为,教师用嘴巴传授不了能力,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才能提升能力。目前知识不重要,打开计算机什么知识都有,最重要的是能力,应以能力为本。教育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理解的教育。教师要学会反思,因为不会反思的教师不会进步。要将课堂目标由“懂”延伸到“会”,落实“学生主体”。重构师生关系,读慬孩子,教学民主教学相长,共同生活快乐成长。激发出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让孩子们有梦,因为学校是让孩子们有梦的地方。其实创造就是比别人多走一步,在自己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创造需要智慧,更要懂得继承,所以,我们要尊重传统,尊重历史,学会继承,只有懂得继承,发展才是高水平的发展。永远在废墟上重建是永远也发展不起来的。

六、让员工更加“和谐”。办学校首先要以人为本。“和”为“禾”加“口”:意为“有饭吃”。学校工作的对象是人,依靠的也是人。校长要注重民生,少些空洞的说教,实实在在为教师、学生、家长做点亊,让教师安居乐业,让学生静心学习,让家长放心学校,让社会信任学校。其次,必须要推进民主化管理。“谐”为“言”加“皆”:意为“言语自由”,因此,要健全议事制度,健全学校组织,把知情权、參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还给学生、还给教师、还给家长,这样就可变校长一个脑袋为全校数千个脑袋,变全校数千种声音为校长一个声音。因为,学校的成功取决于教师主人翁精神和主人的程度,学校的成功取决于家长的理解和取得的共识,学校的成功取决于学生发展的内驱力,学校的成功取决于社会的包容与支持。只有这样才可能让校长的行为变成全体教师的行为、全体学生的行为、全体家长的行为、整个社会的行为,达到高度的统一。再次,校长要公正、公平,要有慈悲情怀,做有情有义的人。对教师、学生、家长都要注重人文关怀,不强加于人,不以势压人,不以亲疏歧视人,不以名利封杀人,不翻脸不认人,不得理不饶人,不造假欺骗人,不将错归错人,不随便冤枉人。全校师生和家长都能尊重毎个人,人与人之间互不伤害,仁慈宽厚的态度善待他人,具有怜悯意识,用真情感动人,因为只有真情才能创造奇迹。要教育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当学校內部出现矛盾时、出现人际恩怨时也应以柔为化。要牢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教育全校师生不断修身养性。让学校通过民主管理、通过上下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的文明校园。

优质学校是学校永恒的追求,它没有统一的指标,没有数字化的标准,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穷尽优质学校的全部特征,但每一所学校又都可以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以上六点应当是优质学校的重要特征体现。优质学校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创建优质学校而不断努力。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体系结构;技术体系结构;应用

1 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定义

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它是指利用产品电子代码EPC、射频识别技术,通过网络实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物品的识别和管理,即物品的互联互通。

2)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对物联网的定义是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人到物品,人到人间的互联。

3)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的定义,2008年5月EPoSS对物联网的定义是由具有标识、虚拟个性的物理/对象组成的网络,这些标识和个性等信息在智能空间使用智慧的接口与用户、社会和环境进行通信。

4)2010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定义是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总的来说物联网的定义,从狭义上是指连接物品到物品的网络,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广义上可以看做是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将一切事物数字化、网络化,在物品之间、物品与人之间、人与现实环境之间实现高效的信息交换方式。[1]

1.2 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全面感知即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是指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处理是指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2]

物联网与互联网相比,有如下主要特征:海量信息,接入设备繁杂,网络架构繁杂,网络管理资质,智能物物互联,物理安全威胁,能量获取多样;设备制造的小型微型化。

1.3 物联网与“智慧地球”

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智慧地球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吧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业之中,通过互联网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状态,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2 物联网体系结构

2.1 物联网系统结构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将物联网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1)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架构的基础层面,主要是完成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的目的。感知层把所有物品通过一维/二维条码、射频识别、传感器、红外线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装置自动采集到与物品相关的信息,并传送到上位端,完成传输到互联网前的准备工作。比如,粘贴在设备上的RFID标签和用来识别采集RFID信息的识读器就属于该层。

2)网络层。该层在整个物联网架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物联网中不可或缺的架构组成部分。它是搭建物联网的网络平台,建立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和其他专网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接入设备与上述网络相联。如手机付费系统中由刷卡设备将内置手机的RFID信息采集上传到互联网,网络层完成后台鉴权认证并从银行网络划账。

3)应用层。该层是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比如,通过感应器感应到某个物理触发信息,然后按设定通过网络完成一系列动作。

2.2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结构

物联网技术涉及多个领域,这些技术在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形态。在这个技术体系中,物联网的技术构成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3]

1)感知技术。指能够用于物联网底层感知信息的技术。通过它可以感知温度、压力、位移、加速、震动、声音、光线、位置及污染等。感知技术包括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智能感知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现场总线技术、IC卡与条形码技术、信息融合与协同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中间件技术、GPS定位技术、纳米嵌入技术等。

2)网络传输技术。指能够汇聚感知数据,并实现物联网数据传输的技术,它包括各种专网技术、异构网融合技术、M2M无线接入、远程控制技术、互联网技术、地面无线出阿叔技术以及卫星通信技术。

3)支撑技术。指用于物联网数据处理和利用的技术,它包括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技术、智能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GPS技术、公共中间件技术等,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语意的理解、推理和决策。

4)应用技术。指用于直接支持物联网应用系统运行的技术,它包括物联网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技术、物联网数据存储技术以及各种行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与应用系统等。

5)公共技术。指感知、传输、支撑和应用等四层都需要的技术,它包括标识解析、安全技术、应用管理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

3 物联网应用

国外对物联网的研发、主要应用集中在美、欧、日、韩等少数国家。最初的研发方向主要是条形码、RFID 等技术在商业零售、物流领域应用。随着RFID、传感器技术、近程通信以及计算技术等的发展,近年来其研发、应用开始拓展到食品安全、农业生产和流通、校园管理、环境监测、生物医疗、智能基础设施等众多领域。[4]下面主要介绍在食品安全、农业生产、校园安全方面的应用。

3.1 物联网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通RFID等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位置的跟踪、原料溯源、库存盘点、出入库等信息化流程,尤其是可以实现对物理的全程监控。

3.2 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在农田、果园等大规模生产方面。通过在农业园区安装生态信息无线传感器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统,可对整个园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检测,从而及时掌握影响园区环境的一些参数,并根据参数变化,适时调侃灌溉系统、保温系统等基础设施,确保农作物有最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产量并保证质量。

2)在农业信息传送方面。对于农业发展领域,天气预报是农户最关心的信息之一,此外还可以包括施肥选择、从种子遴选到病虫害防治、从幼苗培育到收割入库等方面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物联网及时传递。

3.3 物联网在校园管理方面的应用

数字校园的建立,使“一卡通”在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普及,校园管理的需求有了更多的变化。校园物联网主要是在传统校园信息化的基础上,一信息网络为依托,利用数值化手段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校园环境、资源、活动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综合管理,运用丰富的软件信息系统,高效、便捷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

物联网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首先是技术标准化问题,其次是数据和隐私的保护问题。但随着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数据库技术、云计算、移动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必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张毅,等物联网综述[J].数字通信,2010(8).

[2]马静.物联网基础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