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体制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贸易体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外贸体制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外贸体制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与国际贸易通行的规则相衔接。为了改变外贸旧体制,建立外贸新体制,我国必须要进行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我国对外贸易优势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对外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规模更加宏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极大的优势。
1.贸易市场广,商品需求量大。我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十多亿人口,不论在贸易市场上,还是人口数量上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领土广阔说明我国贸易市场广而且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人口多意味着商品的需求量大,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不断的消费,所以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国际贸易中没有我国的参与,就意味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失去了我国广阔的贸易市场和消费源,所以外国投资者普遍看好我国广阔的贸易市场,积极与我国建立各层次各类型的贸易关系。
2.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是任何国家所无法相比的。而这里的“低成本”指的就是“低劳动力成本”。相对低的劳动力成本带来了低价优势,凭借这种优势我国的产品可以以极强的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可以想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当前也是以后一定时期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优势。
3.经济体制优势。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主导,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改变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分工明确。政府对经济的指导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了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宏观调控为主。企业由此直接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得到锻炼和发展。为促进企业的发展,我国还制定了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对外贸易政策。
二、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1.外贸经营机制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我国现行的外贸经营体制经过这么些年的改革,虽然已打破了原有国家垄断的单一经营渠道,形成了由专业外贸公司、工贸公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经营主体结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仍处于未完全放开外贸经营权的状态。不仅外商不能与中国用户直接签订进口协议,需要通过外贸公司进行,而且国内生产企业也需通过外贸企业出口。
2.外贸宏观调控体制尚需改革和健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外贸活动的统制被打破,政府逐步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减少对外贸活动的直接干预,新的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体制初步建立。但是,目前政府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指令性计划尽管名义上被取消,但类似压出口指标的变相指令性计划仍然存在;二是国家直接管理的进出口商品的范围仍然过大;三是已经严重阻碍我国外贸和经济发展的外贸经营审批仍然存在;四是外贸领域条块分割,按地区和部门设置外贸公司管理部门,作为改革初期的一种措施,现已成为外贸体制建设的严重障碍。
三、我国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1.继续实施对外贸易优惠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给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对外贸易规模逐步地扩大。在此基础上,针对对外贸易,我国主要实行了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鉴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极大推动性,应继续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给广大的我国贸易市场和商品需求增添吸引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使用优惠政策上要规范。
2.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和助推器,我们应根据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等贸易原则,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充分利用WTO赋予各成员国的权利与义务,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我国对外贸易法律体系更加成熟,做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有成熟的法律法规可依。
3.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增强环境贸易主动性。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亦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可持续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应积极加入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双边及多边谈判,利用WTO舞台努力促成相关贸易与环境协议的达成;在环境检测方面,力争使部分资质佳的专业检验机构通过国际认证并获取可直接颁发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权威授权,成为有关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责任推进国际有效合作,防止任何严重退化或有害人类及生态环境的活动迁移转让至第三国,尤其严防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维护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
4.调整外资利用政策。一是调整方向。从过去注重以外资投入拉动经济总量增长,向着重引进技术、管理、人才促进自主产业升级转变,注重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融合和创新,提高利用外资促进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优化结构。鼓励引入技术辐射能力强、吸收就业能力强、资源节约型的外资企业,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和服务业等产业,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优先鼓励外资与国内企业特别使民营企业开展合资合作。
我国对外贸易具有很多优势,但是我们绝对不能由此而自满,而沾沾自喜,而是应该充分地保持、发挥优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宏,陈戈.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60年历程[J].管理学刊,2009(06).
[2]薛继学.满洲对外贸易中的几个问题[J].黑河学刊,1986(04).
篇2
一、对外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特点
对外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来说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服务是一种具有双向的活动。服务的形成必须包括两个主体:服务的消费着和服务的劳动者。服务的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离开服务提供者,服务的消费就无法进行。同时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如果不在同一个场合同时相遇,则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也难以进行。二是不可储存性。商品从生产领域制造出来以后,在进入消费领域之前所存在的暂时状态,它往往先被搁置在仓库里或者放在柜台里等待将来的买主。而服务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之后,不需要储存起来,而是立即被消费掉,或者立即进人消费领域。三是无形性。服务是结合有形的设施、产品,与无形的内涵、素质、文化所形成的复合体。四是质量标准的不确定性。服务技能和服务态度上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消费者方面的不同情况也会造成服务质量的差异。
由此四个不同的特点可以看出服务贸易涉及的法律要复杂得多。货物贸易主要适用国内外的合同法、买卖法、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等,相对而言较简单。但是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国内外法律及国际法要广泛得多,除了适用国内外的货物买卖法、合同法外,还要受各国及国际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管辖,例如专利法、商标法、反托拉斯法、公平贸易法、高技术出口管制法等法律规范的约束。国际服务贸易是通过国内法、国际法规定进行管理的,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服务提供者,这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和管理外国投资等问题。因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知识产权比国际货物贸易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服务贸易载体的动态性。在以往的货物贸易中,货物的跨境流动是其主要的贸易形式,货物往往成为了专利权与商标权的载体,从而不但使得专利标准化成为了货物贸易至今最强硬的贸易壁垒,与商标权相关的贴牌制造也可以成为了主要的经济实体。而在服务贸易领域,客体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贸易形式既有服务提供者的跨境移动,如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也有服务产品的跨境移动,如跨境交付;还有被服务的对象的跨境移动,如境外消费。服务贸易的标的主要是服务主体的服务过程或服务结果,难以完全以具体载体的形式来表现。以服务过程为贸易形式的主要有自然人流动、境外消费和商业存在;以服务结果为贸易形式的则以跨境交付为主,往往以服务外包为主要的代表(服务外包也可以商业存在的方式进行)。知识产权在服务过程中起到的是提高服务水平的作用,对增强服务主体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仅仅在服务结果中,知识产权才可能以具体载体的形式来体现。
2. 服务贸易的标的主要是著作权。服务贸易所包含的十二个服务领域中,几乎都与与著作权(版权)相关,这就标示了著作权(版权)在发展并保护服务贸易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服务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不同,货物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主要与专利权和商标权紧密相连,而服务贸易则主要与著作权版权相关。因为,商业、教育、娱乐、文化服务以及设计服务等在服务贸易中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与货物贸易中专利权和商品注册商标的地位特别重要显著不同,服务贸易中著作权(版权)许可贸易和服务注册商标将会突显其的重要性。例如:在对外 教育服务贸易中,著作权主要体现在跨境提供和商业存在两种服务提供模式中,这两种服务贸易模式最可能牵涉到实体的和无形的教育资源的跨境流动、使用和转移。跨境教育服务贸易中的著作权保护尤其是学习数据的保护就尤为重要。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就曾新东方教育技术集团擅自使用GRE试题。这一案例说明,在跨境提供服务过程的著作权保护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产生的国际争端也会增多。
3. 服务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因人而异。专利权与商标权在货物贸易中,往往落实到货物为载体的贸易标的上,货物的质量直接影响凝结于其之上的专利与商标的声誉。而货物的质量标准在同批次的生产中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货物质量可以通过抽查来判断和评价。影响商标声誉的货物专利质量标准可以通过一定的生产程序或者计算机程序来控制,对生产货物的人的知识含量没有绝对严格的素质要求。因此,农民工才成为了“中国制造”的主力。在服务贸易中,不管是“服务过程”,还是“服务结果”,都与提供服务的具体的人的技能与知识相关。而服务的技能与知识却具有很强的因人而异的特点,这使得服务贸易的质量很难保证绝对的一致,也难以仅仅通过抽查就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在服务贸易中,专利作为服务手段的载体,起到提升服务质量和品质的作用,而服务商标的驰名更多的需要依靠服务者因人而异的服务的技能与知识营造的更优良的“服务过程”来打造。相对于货物贸易的贴牌复制对生产者知识含量要求并不高的情形,服务贸易则是建立在服务者具有更高的知识含量的基础上的,服务的技能与知识具有很强的因人而异的特点,这使得服务贸易的“服务过程”往往难以被复制。因此,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才能成为服务贸易的主力军。
4. 服务贸易要重视服务外包的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与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协议有关,TRIPS的第39条规定了对“未披露信息”的保护。“未披露信息”就是民间通常所说的“商业秘密”。TRIPS协议对未披露信息的定义是“此种信息,在下列意义上属于秘密,即其作为一个整体或作为其各部分具体构造或组合,不为通常所触及引种信彷的领域内的人们普遍知悉或者容易获得;因属秘密而具有商业价值;以及合法控制该信息的人根据民政部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由此可见,TRIPS协议提出的“未披露信息”要件与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定义是一致的,即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管理性。商业秘密属于知识产权范畴,完成于WTOTRIPS协议文本中,其在我国引发的法律纠纷多年以来居高不下,其中的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文化的,还有经济和法律上的。在开展服务贸易的过程中,特别是服务外包这种贸易形式中,尤其容易引发商业秘密的纠纷。现实中,人们通常喜欢把“业务流程外包”称为“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即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是将一个使用IT业务流程(如财务和会计,人力资源,付款服务,供应链管理,运营,销售、市场和客户服务等)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让它按照一整套定义好的规范来拥有、管理和运作整个业务流程。这个流程可能涉及委托方的版权、专利权,还可能涉及到委托方的商业秘密。版权有原创性原则给予保护,专利有严格的排他性给予保护,而商业秘密的保护完全取决于保密的状态。商业秘密一旦泄密,除了知道泄密者为何人之外,可能连进行法律救济的对象都没有。
二、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当今世界对外服务贸易中知识产品的生产数量和占有容量,往往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经济、文化,科技发展高低的标志。有的国家(如美国)知识产权领域的贸易的顺差可以缓解贸易逆差。服务贸易作为知识产权国际间交流的一种方式,我国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贸易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09年4月,商务部了《关于做好2009年服务贸易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了扩大服务出口的几个重点,包括:大力促进软件出口、大力促进文化出口、大力促进技术出口以及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等。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背景下,重视相关知识产权的创建、发展与维护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知识产权制度运用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环境保护缺失。麦肯锡咨询公司在2008年中国国际外包年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仍未被市场接受为服务贸易外包首选地,与印度差距较大。很多研究都表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导致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未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知识产权制度。印度服务外包发展对我国最大的启示就是: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地提高所有类型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而是在不与国际义务直接冲突的前提下根据国内不同产业的特性,建立以促进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制度。我们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时,应避免在全国各行业对所有类型的知识产权实行大一统的保护标准,应综合考虑国家经济的特点和个别产业发展的需要,让知识产权制度为行业发展服务。
第二,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缺乏。服务贸易属于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随着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服务贸易领域尤其是知识产权领域的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加。由于我国对服务贸易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服务贸易的人才培养还不够重视,导致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新型高级知识人才更是缺乏。当前,我国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仅需要一批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等方面的人才,更需要一批国际金融、国际物流、国际商法、国际知识产权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才,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缺乏应对国际知识产权壁垒的条件。与货物贸易壁垒相比,服务贸易壁垒具有更隐蔽、种类更多的特点。随着金融危机的继续蔓延,今后我国服务贸易壁垒还可能增加。在众多的服务贸易壁垒中就包括知识产权壁垒,其主要表现为,一国保护知识产权法规的缺乏或保护知识产权不力,从而阻碍外国服务厂商的进入。在这一点上,一方面我国可能作为受害方,即我国企业进行服务产品出口时遇到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而遭到侵权或导致权利流失;另一方面我国也可能作为被控诉方,即外国企业对我国进行服务产品出口时,控诉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关于我国作为被控诉方的情况,在中美知识产权WTO争端案中就可见一斑。
第四,从司法实践来看,与服务相关的知识产权侵权认定和执行较为困难。由于服务领域知识产权无形性、高附加值的特点,与商品的知识产权相比,对其侵权的认定和执行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受害企业维权成本过高。这一方面削弱了中国企业积极创新的热情,另一方面增加了外国公司引进我国服务产品的顾虑,从而影响了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领域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则的认知度。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规则主要体现在围绕专利、商标、版权(包括计算机软件)、新品种、地理标志与原产地保护等知识产权领域的各种新兴服务业。就这些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规则,基本上涵盖在我国已经建立的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内,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及其衍生权利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特别是中国在加入WTO前后,在2000年和2002年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海关法》以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几部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进行了修订。2004年4月通过了修订的《对外贸易法》,旨在通过实施贸易措施,防止侵权产品进口和知识产权人滥用权利, 2009年10月生效的新专利法和实施《2009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更是顺应WTO规则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规则,使国内立法完全符合TRIPs的规定。中国在WTO包括TRIPs所承担的义务基本上与发达国家无异,我们已加入大部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知识产权法律逐步与国家标准靠拢,但我们对相关法律规则的宣传和培训不够,认识度较差,与国际接轨还不够。所以,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就要加大服务贸易领域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相关领域的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企业或其他贸易主体必须熟知国内国际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则。
第二,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外包企业的技术保密制度。发展服务外包是对外服务贸易的重要领域,也是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领域。如果一个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或者一个承包企业无力保护发包方的知识产权,服务外包方式就难以推进。服务外包中涉及到知识产权或商业秘密保护的内容很多。外包服务合同缔约阶段、合同履行阶段以及合同终止后,都要承担技术保密的责任,我国的承接方企业对此应有清晰的认识。企业在签订相关保密合同中,一定要明确技术保密的范围,对属于技术保密的信息依照约定进行保护。企业要与有关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合同等。还有就是服务外包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在一些专业性比较强和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领域,为使提供的服务更加符合发包企业的要求,发包方和承包方会相互沟通、磋商,甚至共同开发实施方案。对于在这种服务外包中产生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可能会成为未来双方争议的焦点。按照我国《合同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等法律的规定,在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其归属首先遵循的是合同优先的原则,其次是按照法律规定属于研究开发人员或者作者。因此,我国的承接方企业对此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第三,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法律保护。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把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确立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且不少的省市也已经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本地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启动,这都充分地显示了我国已经把握住了顺应世界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的方向。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版权引发的纠纷逐渐增多。由于在法律制度中版权的排他性弱于专利权和商标权,所以相对于专利权纠纷和商标权纠纷,版权的纠纷处理起来更棘手。比如说文化产业中经常提到的“创意”,是否可以或应当受到版权法的保护?如果仅仅把创意归结为一种“想法”,这不符合著作权法的平衡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创新智力成果的原则。对创意给予保护有利于平衡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创新智力成果,有利于激发社会大众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有利于艺术、广告、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艺术、广告、动漫、影视这些文化产业中,其产品产生的过程常常是先有想法,再把这个想法进行拓展并延伸,最后完成整部作品的表达。创意常常与这个想法有关,只有这个想法是具有创新性的,才能让作品具有新意而吸引消费者、读者或观众。因此,对创意给予法律保护将直接促进艺术、广告、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篇3
为推进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完善国家国际税收征管体制,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1日起,在天津、上海、江苏、四川、福建、湖南6个地区试点,实行服务贸易对外支付先行税务备案的管理措施。现将有关试点内容通知如下:
一、在试点地区注册的境内机构(以下简称境内机构),到试点地区外汇指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办理等值5万美元以上(不含5万美元)的服务贸易对外支付,应当事先持相关合同复印件到辖内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进行备案,填报《境内机构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以下简称《备案表》,详见附件)。
境内机构办理等值5万美元以下(含5万美元)的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无需备案。
二、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根据有关合同复印件确认《备案表》填写无误后,应当现场填写《备案表》中“主管国税机关填写”相关内容,编制《备案表》流水号,并在《备案表》原件及3份复印件上签章。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将《备案表》原件及1份复印件退还境内机构,留存《备案表》复印件2份。
三、境内机构在银行办理等值5万美元以上(不含5万美元)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时,应当提交主管国家税务机关签章的《备案表》原件,用以替代现行规定要求的税务凭证,并根据现行规定提交其他单证。银行在办理有关对外支付手续后,应在《备案表》原件上签章。
四、办理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的境内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地方税务机关履行申报纳税手续,或就税务事项做出说明。
五、同一笔合同需要多次对外支付的,境内机构须在每次付汇前办理税务备案手续,但只需在首次付汇备案时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提交合同复印件。
六、非试点地区注册的境内机构在试点地区外汇指定银行办理服务贸易对外支付,以及试点地区注册的境内机构在非试点地区的外汇指定银行办理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根据现行规定办理。七、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地方税务机关之间的备案信息交换制度,按国家税务总局随后制定的有关文件执行。
篇4
关键词:对外贸易;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为了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和质量。而我国的对外贸易仍旧存在诸多隐患,影响着对外贸易的深度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隐患分析
对外贸易是我国和国际接轨的重要的途径,其不但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还能借鉴、吸取更多的国际技术、管理等经验。要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就需要将对外贸易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具体来说,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隐患:
1.竞争压力巨大。当前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深入,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更多的贸易壁垒的挟制和阻碍,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此外,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出口才产品大多为产业链的底端,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激烈。
2.企业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一个重要隐患就是企业的规模不大,难以和跨国公司、大集团相抗衡,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虽然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数量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发展纵深、规模都难以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媲美,这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扩展存在很大的难度。
3.体制改革滞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建立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发展时间有限,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宏观调控效力不强,政府职能转变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典型的问题就是行政干预过多,这些问题对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程度,降低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效益。
4.管理协调不足。受到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协调机制缺乏,对外贸易企业难以有效地对外贸企业进行管理协调。企业往往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忽视了国内的团结和统一,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各行其是,抢占市场、争夺货源等情况比比皆是,给外国企业可乘之机,不但影响了对外贸易企业的整体利益,也使国民经济受到了不利影响。
二、我国对外贸易隐患的应对对策
通过如上分析,我们对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隐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此,就需要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综合竞争力。虽然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的来看,其发展水平仍比较低,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为了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地位,就需要以我国的具体国情为基础,加强对世界经济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大力推进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此外,还需要深度挖掘当前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逐步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改变产品的品牌、品种,落实对外贸易宣传;统一规范国内市场,将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切实联系起来,走大市场、大外贸的道路。
2.调整企业结构。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却普遍较小,这大大降低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实力。为此,就需要对当前的对外贸易结构予以改善,大力推进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实现对外贸易企业的产业化、集团化发展。当前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方面都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为了更好地改善对外贸易企业的结构,就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建立起对外贸易企业发展新模式。此外,还需要以我国的具体国情为依据,选择那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作为试点,逐步推广相关经验。
3.加快体制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一个重要的内容,为此,应该依照现代企业制度来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进行改造,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经营的体制。为此,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其一,转变政府职能,力争实现政企分开,将企业与对外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分离。政府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落实对外贸易企业的服务保障工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经营秩序和环境。其二,大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价格、税收的杠杆功能,加强对企业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使对外贸易企业可以更好地打开国际国内市场。
4.建立进出口协会。协调与联系是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一个短板,从当前的对外贸易企业出口情况来看,重复进口、低价出口、恶性竞争等情况是比较常见。此外,在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上,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往往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为此,就需要建立进出口行业协会,架起企业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逐步完善我国企业发展经营机制,提高我国出口产量质量,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能力。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以对外贸易为核心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利用对外贸易协会的服务和导向功能,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总结
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深度也逐渐拓宽。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对外贸易显现出更多的隐患,为了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和质量。而我国的对外贸易仍旧存在诸多隐患,影响着对外贸易的深度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隐患,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隐患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君.谈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策略[J].商业时代,2011(01).
[2]阮维童,李裕鸿.扩大内需下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02).
[3]左力.如何应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J].现代经济信息,2011(02).
篇5
同时,在我国的对外贸易过程当中也出现了贸易利益降低、贸易条件难以改善以及贸易摩擦加剧等一系列有待于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改革产
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详细的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深入的探讨了解决我国对外贸易问题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有对我国今后对外贸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
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问题;措施;分析
1.前言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对外贸易的总量也随之不断的增加,而且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明显的得以提高。然而,对
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却没有切实的转变我国在对外贸易当中的不利地位,并且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也没有有效的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经济效益,甚至对外贸易条件
逐渐的而变得恶化。从本质上来讲,我国仍然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强国,仅仅可以称作“国际贸易大国”,要想促使我国实现国际贸易大国向国际贸易强国的转变,那么就必须
实质性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2.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出口贸易结构在改善,但也出现了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主要是以低环保门槛以及廉价劳动力资源来吸引外资,从而更深一步的将加工贸易出口扩大,凭借低廉的价格来不断的提高出口量,在这个对外贸易增长
模式当中,一方面是借助于劳动人员福利的减少或降低来换取极少的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另一方面则是利用高污染与高能耗的密集劳动加工环节来换取利益。因此我们便看到了
这样一种现象:虽然对外贸易的结构在不断的改善,对外贸易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国际贸易的增长模式却仍然没有得以有效的改善,企业职工的工资待遇也没有得以加强
。
2.2从事加工贸易,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环节居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个零部件几乎都是由不同国家来进行生产,正是因为我国具备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这些零部件最终都会运送到我国进行组装,因此,巨
大的贸易逆差便产生了。加工生产所带来的利润和控制权都掌握在一些外国企业的手中,跨国企业往往掌握着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经营等大规模、高附加值的经济环节,然而却将
工轻料重的环节交给我国来完成,这些加工环节的技术含量非常的低,所带来的利润也十分少,并且在生产链当中还不得不依附于跨国企业,受制于人,进而造成二元结构的不良
现象。
2.3外贸依存度较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量的迅速上升,外贸依存度也随之越来越高,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逐渐由2002年的51%上升到了2004年的70%。大量的资料显示,我国的很
多产品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过大,比如鞋类和服装的对外依存度已经上升到了71%,摩托车大约为65%,DVD大约是85%,冰箱大约是48%,照相机大约是55%,空调是42%,彩电是46%
。除此之外,诸如铁矿石、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我国的进口依存度也非常高。
3.解决我国贸易中诸多问题的措施研究
3.1不断更新思想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在数量方面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我国政府部门到各个企业以及个人,都必须树立宏观意识,放眼长观。应当时时刻刻的对衡
量每一个微观行为是否可以切实的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经济实力,切勿贪图一时之利而忽视国家的长远发展,虽然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眼前暴利的流失,然而减少贸易摩擦,
减少环境代价和资源代价,逐步的促进我国向对外贸易强国转变,企业以及个人的经济实力和资产也会随之而变得更为雄厚与殷实。这不只是一种经济行为,还应当在企业日常的
运营过程当中培养创新意识和长远眼光。
3.2改革政策体制
如果想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利增长,那么就必须尽快的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换,国家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出相关政策以及制度,以积极正确的方式引导和扶持对外贸易,充分
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应对具体事件。与此同时,从幼儿系统一直到成人系统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都应当始终融入能力培养,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全体国民的创
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完善和改革教育体制,为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实力的加强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以富有创新性的产品来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并且在创新的作用下,实现科技
体制和经济体制的统一与协调。
3.3进行有效营销
任何一件产品,任何一个企业都归属于国家,对产品和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形象有着直接影响的就是国家在经济市场当中的形象和地位。“要想实现价格低廉”和“中国制造”
内在联系的改变,便需要对中国在经济市场中的形象加以改观,进行有效的国家营销。所以,国家除了应当积极的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之外,还应当进行强制性管理的正确引导
,并且对出口业绩评价体系加以改善;如果企业想要将产品的科研经费、包装、性能、质量提高,那么就应当不断的研究新产品,及时的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世界发展潮流的发
展方向。 3.4建立自主的贸易品牌
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指标就是贸易品牌。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当借助于品牌的建立来不断的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影响力以及竞争力加以提升。自主贸
易品牌的建立能够有效的提高中国产品的内在质量,并且改变我国制造业出口因品牌缺失而导致的被动局面,为企业今后的发展争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应当始终坚持自主
创新能力的提高,正确的规划和认识品牌的发展和建立,明确品牌优势,不断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政府部门以及各个企业应当深入以及全面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时的发现以及找出我国对外贸易过程当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详细的分析
篇6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一些制约贸易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如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成为当今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概述了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借鉴国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公共信息服务
2007年底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进出1:3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直接利用外国投资连年居世界首位,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过高,贸易竞争力不强,出1:3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改善不明显,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贸易摩擦频发,利用外资质量不高等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概述
在当今的贸易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贸易体制改革,加快贸易体制升级,着力发展贸易促进机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在尝试贸易体制改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提供的经济。具体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更加舒适宽松的投资环境;统一对外贸易出1:3政策和公共商务信息,以帮助公众“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协调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的对外贸易管理部门,为出1:3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贸易手续;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开展海外市场调查,为出1:3企业提供全面的出1:3咨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还应惠及普通的公众。
(二)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类型
1.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出1:3贸易公共服务是指国家为促进出1:3的增长,为出:13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持和制定出1:3发展规划,并为出1:3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包括:出1:3贸易金融服务(例如建立出1:3银行,为出1:3企业提供贷款等)、技术性促进措施、简化出1:3手续、政策咨询、出口商品技术服务、出口研发服务、出口贸易促进政策、出:13贸易摩擦救济、贸易市场凋研、贸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出1:3贸易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出1:3企业的积极性,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
2.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国内外关于贸易环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但是可以归纳为: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对贸易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贸易软件和硬件基础。具体包括: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相关的贸易制度、政策和法规,基础设施和各种贸易配套设施,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积极地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营造宽松和有利的对外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3.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辅助,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本国和国外贸易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信息、对外贸易运行状况信息等。该体系有利于国内出:13企业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贸易伙伴所在国的政策法规,规避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包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出1:3商品技术服务体系、出1:3研发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演进
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大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本国企业服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法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经济形势出现了衰退的趋势,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法国不断地改革现行的贸易促进体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贸易环境。
1.庞大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机构主要包括:经济财政工业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驻外经参处、各大区外贸局、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原对外贸易中心和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合并)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己任,以为企业制定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为手段,共同为法国企业服务。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主要以信息咨询服务和财政补贴为主,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和参加国际展览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培养本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简化为企业提供出口信息和支持的手续,并实行对外贸易促进手段完全商业化运作,既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又不违反世贸组织原则。
2.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法国通过对外贸易中心和工商会等机构,收集、调查和整理全球对外贸易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信息服务。法国政府在国外设有100多个驻外经商机构,这些机构收集大量的所驻国的贸易信息、市场综合产业信息、法律法规、融资条件以及出口担保等方面的政策,为本国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提供服务。并对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整个信息服务程序的可控性和有效性。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海外市场。
3.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法国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不高,一度只维持在40%左右。随着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法国对外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法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中小企业很好地与政府或私人伙伴联合,这些企业在国外谋求发展,并在法国创造就业机会;设立了法国技术创新署、法国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法国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部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国际合作提供财政保障,为法国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点和开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英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英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一直尝试着改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思维、服务思想及政策措施。试图更好、更全面的为对外贸易服务。
1.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英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遍及各地,具有纵向与横向紧密结合、覆盖范围广、服务细致等特点。除了政府和地方当局各经济管理机构的广泛参与外,民间机构在对外贸易促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贸易促进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贸工部、外交部、国际贸易总局、出口信贷担保署等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在贸易促进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制定相关贸易促进政策,维护出口企业和外投资公司的利益,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提供各种贸易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很好地促进了英国的贸易发展。
2.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创新。作为英国创新的主管部门的贸工部,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贸工部有多个创新支持措施,如知识转移网络、知识转移合作计划,建立了公益型信息平台;重视信息服务功能,支持信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此外,还提供培训、会议、考察、国际专家帮助、市场专项调查、人才流动等一系列服务,并且将这些服务渗透到企业技术或市场开发的每一步。
3.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
英国倡导贸易自由化,实施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对外贸易体制,营造了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英国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了税收优惠、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国外企业提供国民待遇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优惠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
(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政府服务方面,强调服务至上原则,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为本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服务;重视对外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各种贸易促进机构通力合作,更好地为本国贸易发展服务;注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贸易信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资金、政策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帮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为止,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虽然在总量上不少,但质量不高,且地区差异性十分明显。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公共服务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产生的绩效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偏少(如表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财力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非常充沛,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在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的条件下,形成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另外,这六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9%。由此可见,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发达国家在推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推动贸易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包括中国贸易指南、国内涉外政策环境、世界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和网站,但是总体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内容不全面,分布零散,地区分布不平衡,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捷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缺乏统·的信息管理和分工。
(三)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就业数量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增长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明显不足,且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扶持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在融资渠道,还是信用担保与欧美国家差距仍然明显;支持创新不到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财政、税收、咨询、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缓慢和滞后,2004年通过的《对外贸易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公众和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障碍,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环境。加大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使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更加全面;强化商务部的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对外贸易信息服务;完善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及环境、国外贸易市场调研等数据库的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二)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存在着行政职能混乱、监管规则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强化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权责机制,确保对外贸易公共服务有效的进行;加大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逐渐提高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民主制度,使公众参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一支专业化监管队伍,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性。
(三)保证资金投入、实现外贸公共服务均衡化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的省市,由于财力状况充足,投入较多,所以效率相对较高,产出明显;而经济欠发达的省市,由于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所以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政府应在保证总体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同时,兼顾经济欠发达的省市,以达到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各地区均衡发展。
篇7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贸易;摩擦;路径
一、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摩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进程发展较为缓慢。“一带一路”战略落实后,我国加大了对外贸易重视力度,尤其是在2005年以来对外贸易总额增长率持续在20%以上,拉开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序幕。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超过4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7.6%。但在上述贸易过程中贸易摩擦和金融摩擦也逐渐暴露出来。
贸易摩擦主要体现在反倾销方面。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同年美国对我国对外贸易反倾销待查案例超过350起,其大部分为纺织制品、钢铁制品、机械制品、电子产品等;印度对我国对外贸易反倾销调查案例约为200起,其大部分为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制品、钢铁制品等;欧盟对我国对外贸易反倾销调查案例达到210起,反倾销调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关键因素。
金融摩擦主要体现在金融博弈方面。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过程中对对外贸易非常重视,对外贸易占比日益加重,已经成为亚太经济圈的核心。而西方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其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尤其是在以美国、日本为首的亚洲开发银行经营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中,大国之间的经济金融博弈逐渐形成,加剧了“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
二、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1.重视战略转型,实现贸易升级
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该背景下,我国在对外贸易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转型升级工作,将核心转移到国内发展中,不断促进内需,拉动内销,消除体制壁垒,从本质上提升生产水平,以战略转型加速对外贸易建设,从而全面优化国内经济结构;需要做好产业效益的调整,在“一带一路”战略基础上不断优化资源分配,实现产业资源的高效运用;需要做好体制建设,不断加大对对外贸易产品内销的重视力度,做好制度调整,以内销促进外销,实现贸易的稳定持续发展。
2.把握竞争战略,提升产品质量
核心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在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对产品进行升级,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在该基础上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竞争战略进行合理把握,做好产业的创新,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通过创新实现产品的改革和升级,最大限度避免产品的同质化,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出口产品,在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3.紧抓合作战略,实现共同发展
在“一带一路”战略落实过程中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开始在亚太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大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吸引外资,将国外优秀技术和丰富的资源纳入到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技术等的全面优化和改善,借助上述资源流动中的外溢效应实现合作中的共同发展。
三、 总结
对外贸易发展^程中要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全面把握,做好战略转型,在贸易摩擦和金融摩擦过程中追求新型发展之路,对知识、技术、资源等进行升级,真正形成高质量、高效益产业体系,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经济;转型;对外贸易;贸易模式
一、经济转型已成当务之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并由此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经济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型。如深圳经济特区在2010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80%,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在我们整个国家来说,这处于向后工业化转型的一个过程。
2.外向型经济向开放性经济的转型。我们实行了行之有效的所谓的外向型经济,在过去的30年当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无论是金融危机对它的冲击,还是它这种外向型经济本身的结构性的脆弱性,这种经济类型已经不符合我们当前经济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3.工业文明向科技文明的转型。这是非常重要的转型,任何一个文明的产生就是对旧的文明的一个摧毁,如今知识和技术等因素在产品中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当科技文明的手段出现在我们的前面的时候,我们不但要成为一个工业文明的强国,更要成为一个科技文明的强国。
4.产业结构低度化向高度化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实是调整它的高度化,高度化的调整需要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干代的努力。
5.城市经济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转型,过去我们主要是紧盯住城市的发展,我们不但要有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视野,更要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野、国际的视野。
6.市场化向国际化的转型。市场化的体制和机制在全国已经普遍建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体制,用市场化叠加国际化的方式来配置世界的优质资源,这样我们就可以以创新的体制领先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现有对外贸易模式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以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为基础的,主要实现的是产业间的贸易,这种贸易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国际贸易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中国的传统贸易模式已表现了明显的不足:
1.不利于改进我国对外贸易条件
传统的贸易模式是以产业间进出口为主要方式,与当今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条件。在人们供需愿望日日益扩大的今天,单一的产品或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
分析近十年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世界各国的产品出口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初级产品日渐显现出疲软状态。在所有消费者提高自己消费水平的同时,世界出口商品结构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各自推出自己技术层次较高的知名品牌来抢占有利的出口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断将其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这样逐渐使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僵化,固化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3.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我国的国际贸易结构中,产品技术水平低,消耗高、污染现象很严重。虽然我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但我国多出口大多通过浪费资源、恶化环境和牺牲劳动力者福利取得的。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与安全间逐渐的凸显出来。
4.不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效益和人民福利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其中大多属于来料加工,大部分的利润被他国占有,我国所能得的是非常微薄的劳动力收入。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我国加工出口到美国的芭比娃娃,在美国卖9.99美元,美国从我国进口时的计价是2美元,其中扣除其他环节的费用,我国只获得35美分的劳务成本。加工贸易增长建立在耗费资源括廉价劳动力、能源的基础上,贸易增长方式相当粗放。2008年前的3年里,我国外贸平均以30%以上的速度高增长,但是质量和效益并没有同步增长,从事加工贸易的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也没有同步增长。
5.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了尽快扩大出口规模,我国不但一般加工工业的技术装备需要大量进口,装备工业自身也极度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产装备工业的萎缩。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以来,我国食品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建筑及采矿用机械、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以及发电机组及旋转式变流机等一些支柱产业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资本品上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制约了企业通过自我研发进行技术创新的愿望,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潜力和动力,将我国牢牢锁定在国际分工的食物链的底层,限制了我国经济超越发达国家的可能性。
6.不利于我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
“出口创汇”的贸易政策曾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多次陷入被动局面。在实质上的固定汇率制度下,我国的外贸顺差作为外汇储备储存了起来,其总量呈不断加速的趋势。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3万亿美元。过高的外汇储备在提高了我国经济安全度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储备资金的机会成本过高,造成资金的浪费;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处于被动局面;同时外国也不断以“操纵汇率”为由,向我国施压。另外,过高的贸易顺差也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反倾销压力日益加大。近些年,一些贸易逆差严重的发达国家不断针对我国制造贸易摩擦,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国出口进行限制。
三、变革现有对外贸易模式,促进转型期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当前的贸易模式仍然是追求出口总额和速度的粗放模式,这种模式使我国在较短的时期内获得了大量的外汇,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贸易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为了适应新型国际竞争的需要,保证我国经济及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我们应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变革现有的对外贸易模式。
1.发展内需主导型的对外贸易模式
中国对外贸易只可能走经由出口导向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而渐次过渡到依靠规模经济、一体化和行业内贸易的发展模式。
2.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促进贸易结构升级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的商业模式的应用,世界变得越来越近,在相对平等的竞技
场上,我国完全可以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在高科技领域加大投资与研发,在某些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完全可以改变现行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如果我国能够在某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性产业如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等产业中通过自我创新,占据一定的优势,这些高技术产业就会产生广泛的外部经济,促进未来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3.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求我们一方面对现存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功能深化,重点发展研发和设计产业,力争将“中国制造”改为“中国设计”或“中国发明”;另一方面,对加工贸易区域分布不均衡现状加以调整,以适应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应着重引导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高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中心转移到我国,增强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
4.完善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发展多元化市场
由于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传统贸易模式已不能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的调整,能否顺利的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就必须要求我国完善对外贸易的结构,把重点放在那些可以提高出口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加快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同时,逐渐提高产业内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唤起全民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建立起市场的多元化,从根本上打破贸易保护主义和区域集团的垄断势力,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让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
5.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产品的竞争优势
篇9
【关键词】中国贸易;失衡;成因;思考
1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速度飞速增长。从1979年至2010年,我国的进出口规模已经从294.6亿美元增长到29836.8亿美元,年均增长为17%。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的速度持续增长,直到2008年,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速度首次下降,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到了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又出现了喜人的成绩。
随着对外对外贸易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增长,我国外贸依存度也在不断的上升,这表明我国正在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去,使我国正在通过进出口等贸易行为与世界经济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根据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情况来分析,假如一个国家进口与出口基本保持一致时,那么这个国家对外贸易就认为是平衡的;相反,假如出口与进口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那么就可以说处于失衡的状态。在当前的生活当中,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并不是完全能够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假如出现出口比进口大的情况,那么将会产生一种盈余;假如出口小于进口,那么将会产生赤字。贸易平衡是对外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当然,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账户的其他项目来进行相应的弥补,只要没有造成国际上的收支恶化,同时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没有太大影响,那么这种失衡便是能够接受的。但是也并不能够否认,这种贸易上的失衡即使是少量、短期的,那么也有可能造成金融上的危机。所以,从一个国家贸易平衡的角度来分析,一定要建立在该国自身发展顺平和国情的基础上。
2我国贸易平衡发展现状分析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严格依照进出口的计划来发展贸易,因此对外贸易差额的规模较小,且波动较少,一直保持了几十年的整体平衡,对外贸易绝对差额也比较少,相对差额即对外贸易差额占当年GDP的比重,也从未超过1%。
自从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也在逐渐的深入,多年对外贸易逆差形势得到了有效扭转。在1998年,顺差额已经达到了435亿美元,但是因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GDP不断增加,所以,对外贸易相对差额增长也并没有绝对差额那么明显。从整体局势来分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额已经呈现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5年起,贸易顺差已经大幅度增加,1996—2001年顺差每年持续超过了200亿美元。
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已经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密切起来,互相之间的影响也逐渐的加深,对外贸易发生了迅猛的发展,规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大规模顺差阶段。在2008年,对外贸易顺差已经达到了2954.7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在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的时间里,顺差连续下降,外贸顺差过大的贸易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也达到了8003.1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出口3996.4亿美元,进口4006.6亿美元,贸易逆差10.2亿美元,最近六年来首次出现了季度逆差的现象。
3我国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
3.1制度的改变:制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各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美国有位经济学家认为,产品出口应该受到鼓励措施的促进,如果在有利的条件下,那么出口的速度将会是非常快的。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对外贸易活动必须要全面考虑贸易本身的成本问题,制度环境的不同使对外贸易的成本与最低的成本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并将二者的差异看作是对外贸易的制度成本。
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同时,对外贸易资源的配置都是利用计划方案,所以,导致对外贸易成本偏高,有很多因素都制约着贸易成本的发展,例如:贸易目标的制度、竞争能力等。然而,由于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从而使我国外贸制度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正朝着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快速发展。贸易实行自由化,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另外,我国积极鼓励各个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活动中,更能促进出口的发展。由此看来,我国制度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变化成为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出现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3.2商品结构发生巨大变动:自从实行改革开放后,使我国贸易商品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使我国贸易的发展失去了平衡。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出口情况如下:首先,贸易顺差产品主要来资源密集型商品与劳动密集型商品;其次,到了1990年,我国贸易盈余来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量逐渐增加,相比较来说,矿物燃料是比较缺乏的。所以,很多产品都需要从国外进口,逐渐的出口量相对就会减少。除此之外,我国贸易逆差的来源还包含部分化学产品与非实用原料,而且,每年都在逐步扩大。由此看来,因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入,使得我商品贸易结构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发展,一极是过分依赖国外今后的燃料与化学品,另一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量逐渐增加。
3.3贸易合作者情况的变动:我国贸易合作者主要有欧盟、韩国、美国等国家为主。然而,在实现改革开放后,我国和这些贸易的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80%。所以,从上述贸易合作者的贸易平衡变动情况来看,就能分析得出我国贸易平衡的变动情况。
在实现改革开放后,因我国急需从国外发达国家进口大量的密集型产品,而且,我国也会向这些国家出口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因此,我国贸易逆差主要来自美国、和一些欧盟国家。
3.4世界产业的转移:受全球经济化制度的影响,世界产业发生了转移,并且对贸易平衡结构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东部地区对美国与欧盟国家的贸易顺差变为我国对美国与欧盟的贸易顺差。近几年,有国外很多国家从我国进口各种零部件,主要是利用投资优势与廉价劳动力使成本一再降低,选择在我国加工与组装零部件,然后,再发往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因为这样,使日本对欧盟等七大出口转变为我国对欧盟国家的出口。由此看来,世界产业与贸易转移导致贸易顺差的转移。
3.5储蓄和投资结构有所改变: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生产总值可以用支出法与收入法来衡量。利用对恒等式整理出净出口,也就是说贸易平衡主要决定于投资储蓄与政府财政部门的收支差异。在条件不变的基础上,私人储蓄增加可能会使有些项目盈余增加。假设将私人储蓄与政府储蓄紧密结合在一起,那么我国净出口值就是储蓄与投资的差额,由此看来,储蓄和投资结构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贸易平衡。
4我国贸易失衡产生的对我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4.1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国家贸易平衡的发展,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说,二者是相互制约,也是相互促进的。从1990年开始,我国人均消费水平逐渐降低,从而使投资结构失去了平衡,进而使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出现顺差。然而,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消费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却被国外市场所替代了,逐渐形成了一种外需驱动型经济模式。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失衡非常严重,特别是在美国与欧盟国家的贸易顺差规模积累非常大。由于我国过分依赖美国市场,从而使我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发展地位,如果出现贸易问题,那么将会对我国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2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必然会有资金的流动。例如:我国和美国的对外贸易中,尽管我国向美国出口商品,获得一些经济收入。然而,事实上,我国持有美元收入并不是用现汇的方式,而是将此收入购买美国公司债务。据有关数据统计,到了2010年,我国持有国债规模约有1.1万亿美元,可见数额是非常大的。由此看来,债权与外汇储备直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所以,此问题不能忽视。
5加快我国贸易平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5.1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扩私人消费: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其原因主要是银储蓄投资结构失去了平衡,进一步来说,导致储蓄投资结构失衡是因为其结构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了高储蓄与低消费的情况,所以,想要调节我国贸易失衡状况,就必须进一步改革制度,从而提高个人消费水平。由于扩大私人消费水平是和初次分配领域改革联系非常紧密,内容核心问题是老大与资本之间的关系。近几年,由于我国劳动报酬在我国国民收入比重大大降低,同时,这也是造成私人消费水平片低的主要因素。从表层含义来说,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直接决定了人们工资高低,和政府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事实上,和政府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缺少相应的制度,从而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护有直接联系。但是,从整体上来分析,经济利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是,工资却有所下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此种现状,那么将难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由此卡了,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5.2鼓励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我国要大力鼓励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掌握对国外资源的支配权,而且又可以减少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了的诸多风险,减少贸易摩擦,除此之外,也可以使外汇储备大大降低,从而有效的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5.3完善金融体制: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主要表现在项目顺差的增加上,同时这和我国市场发展滞后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贸易失衡的问题,首先应该从改革体制着手,进一步完善各项体制,同时还应该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并根据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变革,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投资驱动型储蓄的增长,扩大私人消费。
5.4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说,我国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因自身经济结构失衡引起的,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受贸易合作的结构性问题影响。因此,光靠我国一方面采取措施根本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由此看来,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对那些主要贸易顺差国家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此问题。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减少财政赤字的出现,最终实现贸易互补。
6结束语
总体来说,不管是顺差还是逆差,都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账户的其他项目来进行相应的弥补,只要没有造成国际上的收支恶化,就不会对国家的金融安全没有太大影响,那么这种失衡便是能够接受的。但是也并不能够否认,这种贸易上的失衡尽管是短时间的,那么也有可能造成金融上的危机。所以,从一个国家贸易平衡的角度来分析,一定要建立在该国自身发展顺平和国情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张冠彬,闫仲勇,李海波.中国贸易失衡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9(11).
[2]张蕾蕾.中国贸易失衡成因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7(7).
[3]高芸.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失衡问题[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1).
[4]王记志,廖湘岳.中国贸易平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流通经济,2009(8).
作者简介:
朱春雷,男,(1990.11-),河南信阳人,丽水学院商学院
篇10
记者:您如何评价入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霍建国: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0年的实践和成绩表明,加入WTO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我国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环境的改善。中国加入WTO不仅有益于中国自身,更有益于世界其他国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落实加入WTO承诺,推进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加入WTO后,我国认真履行并切实落实各项承诺,大幅削减关税,取消进口非关税措施,修改和新制定进一步开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创造了更加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截至2010年,我国加入WTO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平均关税从2001年的15.3%降到了9.8%。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各成员对中国履行承诺工作普遍给予了积极评价。
第二,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逐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加入WTO就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之一,开启了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10年来,我国主动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积极利用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发展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已签订9个自由贸易协定,确立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国的地位,特别是在此轮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的表现对世界经济增长形成了重要的支撑和引擎作用。
第三,行使WTO成员权利,提高了参与国际事务能力。加入WTO以来,我国迅速派出了驻WTO机构并任命了大使,全面、积极地参与WTO各项事务和活动,不断加强与WTO秘书处和其他成员的联系与沟通,增强了参与WTO事务的深度和力度。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从熟悉、学习、掌握和运用WTO规则,逐步参与到多边规则的制定中,在全球贸易问题上的影响力正在增强,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进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在WTO中的参与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通过多边体制维护我国的权利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双边难以解决或争议的领域通过诉讼到WTO争端解决机制,有的已进行了有利于我的裁决。
第四,不断完善法制体系,增加了贸易政策透明度。加入WTO以来,根据WTO规则和加入WTO时所做出的承诺,我国不断改革和调整与贸易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计划地对与贸易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进行了集中清理和调整,政策的透明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仅中央各部委就废止、修改和制订了2000多条法律法规。建立了符合WTO要求的有关涉外的法律体系,对贸易体制和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整,确保中央和地方有关法规与WTO规则和我们的承诺相一致,这一切使得我国的贸易体制和环境更加稳定,更具可预见性。有力地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和法制建设,为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加强规则意识,开阔了全球视野。在这10年中,多边贸易体制所倡导的理念在中国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了解,公开、透明、无歧视原则及最惠国待遇原则广为运用,全球视野、创新眼光、竞争意识、发展意识、法治观念、知识产权观念等不断深入人心,中国企业的规则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普遍提高,企业素质和国际化的适应能力得到更具普遍意义的提升。无疑,入世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中国入世后,根据当时国家经贸委的统一部署,您具体负责了14个国家局的应对策略研究并形成报告。您如何评价入世10年来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变化?
霍建国:我们组织完成了14个工业局的入世影响及对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入世对工商领域的影响及对策报告”。现在看来,当时采取的应对措施还是必要的,效果是好的。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占国际市场份额显著提高。外贸竞争力强弱的指标之一就是一个国家贸易规模的大小及所占世界市场份额的高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与各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更为密切,在不断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同时也获得了贸易伙伴的市场开放。2001―2010年,我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额由5096.5亿美元扩大至29727.6亿美元,共计增长5.8倍,年均增长21.6%,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4.02%升至9.7%。其中,出口由2660.1亿美元增至15778.2亿美元,增长了5.93倍,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由4.30%升至9.6%;进口由2435.5亿美元增至13951.0亿美元,增长了5.73倍。2009年,我国由2001年的世界第六大出口国和第六大贸易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贸易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已经不容忽视(详细数据见表1)。
第二,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竞争力指数大幅上升。加入WTO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致使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已有的产业基础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贸易竞争力指数显著提升。2007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越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工业品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制成品出口国。2009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I)①由2001年的0.10提升至0.20,说明制造业出口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18.49%,自2006年起一直稳居全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出口第2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贸易竞争指数为0.39,在全球市场中位居第一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4.31%,已成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最大的净出口国(数据见表2)。
第三,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贸易创造效应增强。产业内贸易指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外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②。世贸组织达成的有关协议要求其成员国实施贸易自由化,为我国利用国际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入WTO以来,我国更多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在全球价值链中加工制造环节的地位,带动了产业内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发展,2001―2010年,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系数由1.57上升为1.77③,表明加工贸易创汇水平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2001―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由0.84上升至0.91,显示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的贸易创造效应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提升。
第四,三大贸易主体联动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贸易主体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形成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三大外贸主体联动发展的格局,2001年,三大贸易主体进出口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2.5%、50.8%及6.63%,2010年则分别为20.9%、53.8%、25.3%。外资企业稳步发展,民营企业快速增长,虽然国有企业所占份额减少,但其进出口的70%以上为一般贸易,而一般贸易更能体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高低。WT0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体制进一步完善,推动了外贸企业改革深化和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自主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2009年,我国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皆超过102.0,位居世界各国之首,正是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具体表现。
第五,国际影响力日益显著,成为全球贸易增长新引擎。加入WTO以来,我国已经同世界各大洲的所有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从传统市场到新兴市场,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经贸关系格局。尤其是对新兴市场国家及对金砖国家的贸易规模大幅上升,对非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的进出口贸易皆呈上升趋势,2010年上述三大市场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分别比2001年高出2、2.6及1.1个百分点。与贸易伙伴往来的增加,也给我国在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中提供了更多筹码,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实力和能力,成为多边贸易体制内的新制衡。同时,我国实施的科技兴贸、品牌战略和机电产品优惠贷款措施等使我国对大宗产品的进口需求明显增多,对国际市场贡献巨大,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新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记者:作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您全面负责国家经济贸易领域的政策研究工作。您如何看待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霍建国:我国经济自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高速增长。这种增长主要受三种因素的支撑。一是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使国际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又为扩大出口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二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各种经济成分十分活跃,国企、外资、民营均处于高增长发展阶段,形成强大的贸易阵容。三是过去10年中规模效益递增掩盖了产能过剩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通常情况下,产能的持续扩张会导致边际效益的递减,但我国的情况是,在发展经济热情的驱动下,加之各种有利政策的支持,形成了强有力的低成本优势,从而维持了一个较长的增长阶段。而目前这三种因素的推动作用正在递减,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相对萎缩,三大出口生力军也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低成本扩张优势正面临成本快速上升的压力,制约我国外贸出口的结构问题和质量效益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观。而新的影响因素正在形成:
第一,对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得益于对内实行市场化改革,对外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而进出口贸易又是体现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出口不仅可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同时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及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目前,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各国都把促进出口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甚至有的国家还把出口作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标志,把出口发展提升到战略地位的高度。目前,有不少观点认为,我国出口的依存度过高,顺差过大不仅带来对外部的贸易摩擦,造成资源浪费且破坏环境,同时还加大了外汇储备的压力,致使流动性过剩。结论是应适当限制出口,鼓励扩大进口。在当前全球经济刚摆脱危机的阴影并出现恢复增长之际,有观点认为,要减少对出口的支持力度。而我认为,当前的首要问题不是出口多了,而是如何尽快提高外贸出口的质量和效益,使其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对出口成本的变化未予足够重视。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及对民生重视的加强,劳动者对尊严和幸福指数的追求日益上升,劳动力工资上升已成大势所趋,近年来,部分省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说明了这一趋势。特别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现象,虽然是结构性的矛盾,但它预示着劳动力成本面临上升压力。中国有可能已接近刘易斯拐点。与此同时,土地紧缺,地价上升,环境治理投入增加,资源成本价格持续上升,煤水电气价格面临上调压力,这一切都预示着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负担将会日益加重。外贸低成本竞争的方式已难以持续。
第三,出口结构调整滞后。我国出口结构矛盾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产能过大,出口比例偏高,结构不甚合理。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产品,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例较小。高端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发展滞后。目前的状况是,外资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出口为主,国有企业以部分高端制造业和大型机电产品出口为主,民营企业则多数以轻纺和日用品出口为主。出口规模虽庞大,但出口质量和效益一直是困扰外贸企业的主要矛盾。虽然外贸出口的压力上升有利于结构调整升级,但兼顾外贸稳定增长仍然十分必要。
第四,外贸发展主导理论不明确。长期以来,我国外贸的发展主要受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即不断扩大优势产品的出口,庞大的产能压力形成严重的低价竞销,自相竞争的局面。与此同时也损失了出口效益,影响了产业升级,这种现象恰恰是贸易理论所描述的“制造业出口陷阱”。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扭转出口被动局面,通过政策引导和企业的努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出口和研发,提高营销网络的经营能力,全面提升我国出口的竞争力,加大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以达到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尽快摆脱比较优势理论的束缚,应借鉴竞争优势理论或战略贸易理论,通过制定配套的实施政策加以推动。
第五,贸易政策同产业政策衔接不够。出口产品结构的状况是一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外在表现。出口结构的变化受制于国内的产业结构。但由于我国存在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长期脱节现象,其结果导致出口结构严重偏离国内产业结构的发展。出口产品结构不能完全反映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从而制约了出口结构的升级。如在我国的产业振兴计划中,很少把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放到突出的位置加以考虑。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以不同的形式对国内重要产业采取保护和支持的策略,其目的是通过支持和保护国内战略产业发展以实现维系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记者: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其中明确指出,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中国竞争的新优势。针对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有什么进展?
霍建国:10年的实践表明,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未来,我国在国际上不仅要更加深入参与WTO,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同时还要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内要通过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来提升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来增强对外贸易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对外贸易的体制和机制,构建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第一,深入参与WTO,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再次受到挑战,多哈回合受阻,经济全球化不断遭到来自发达国家的指责,这一切对WTO的功能和机制建设提出了新要求。WTO需要不断完善规则,强化自身职能,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协调各成员共同推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变革与完善,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为WTO的重要成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上升,国内外经贸环境的变化要求我国更加深入地全面参与WTO各项事务,积极维护多边经贸体制的稳定,推进WTO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积极参与WTO的活动和谈判,逐步加深参与的程度,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中的能力及影响力,切实维护我国的贸易利益,营造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
第二,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升外贸主体核心竞争力。事实证明,在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强化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必由之路。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凡是掌握竞争主动权的国家必然拥有一批优秀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的真正优势则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深入参与WTO,就是要求我国的外贸企业要深度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通过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市场的净化力度,做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同时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跨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要支持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的创新,鼓励自主创新含量高的新产品出口;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以开放的姿态对待自主创新,通过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合作研发和共同开发来构建企业的创新能力。
第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未来,我国将从在WTO规则约束下的自觉履行承诺式开放转向自主性开放阶段,这就要求我国的对外贸易必须更具综合竞争力。深入参与WTO,就是要加快转变已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传统外贸发展方式,努力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外贸增长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应把握三个方向:一是要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营造和谐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对外贸易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的国际影响力,把出口贸易同海外投资有效结合起来,扩大对海外的投资及在海外建立营销网络,发挥贸易主体的作用,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并实现海外投资的积极效果,塑造负责任的贸易大国形象。三是要深刻把握WTO的原则和理念,通过提升外贸产品质量、市场开拓能力等多方面来巩固我国对外贸易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要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全力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来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扩大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第四,完善对外贸易体制和机制,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1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逐渐与国际接轨,不断走向成熟。深入参与WTO,就是要逐渐从掌握、熟悉规则,转向充分运用世贸规则。要熟练运用世贸规则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应对各种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要通过参与各类规则的制定,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稳步推进市场化进程;要努力提高对外贸易管理水平,建立符合开放型经济特点的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充分发挥我国的传统比较优势,实现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努力构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包括、人力资本优势、技术创新优势、产业支撑优势、跨国经营优势及体制机制优势等,稳步推进我国的贸易强国进程。
注:
①贸易竞争力指数(TCI),是指一国某种产品的净出口值与该产品进口值和出口值合计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