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管理

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差异;跨文化国际贸易;对策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不过也由于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这也给我国民营企业跨文化国际贸易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因文化差异所引发的国际贸易问题更加复杂,我国民营企业往往由于不熟悉东道国的文化习俗、政策法律等而遭遇文化壁垒、贸易摩擦,从而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民营企业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对此,如何处理和转化文化差异因素使之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这是我国民营企业跨文化国际贸易发展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关键所在。

1.跨文化国际贸易

所谓的跨文化,顾名思义即指不同文化归属(两种及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及作用。而一国的企业跨越国界进行经济资源(商品、服务、技术等)的转化和交易的活动将其称之为国际贸易,所以跨文化国际贸易是指在国际跨文化环境下一国贸易主体超越国界进行经济资源传递和交易。其中,文化及文化差异是跨文化国际贸易区别于国际贸易的关键点,在企业跨文化国际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

因此,关于跨文化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发生在跨文化国际环境下的贸易交换活动;二是贸易主体具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的文化背景;三是文化差异是国际贸易双方的竞争保障和优势,从而在不同文化交互过程中探索到贸易双方可接受的实用贸易模式。在跨文化国际贸易中不可避免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贸易摩擦和冲突,对此我国民营企业应正视这些摩擦和矛盾,在尊重的基础上沟通、理解、融合进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当中,有效利用文化差异因素来实现行业、企业和政府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在跨文化国际贸易中实现和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目标和综合效益。

2.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着各自的文化底蕴、文化认同,这些影响和决定着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语言、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性,极具独特性、延续性和非物质性的各国、民族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异同形成了文化差异,因各国自然环境和历史进程差异的长期存在,所以文化差异也将长期存在,并长期影响着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于跨文化国际贸易的民营企业来说,文化差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影响因素,民营企业在打入和拓展国际贸易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这一长期存在影响因素。基于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跨文化国际贸易的民营企业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来实施和调整贸易战略,以此尽量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和矛盾,有效促进民营企业跨文化国际贸易的进行和拓展。

3.我国民营企业国际贸易文化差异的对策

3.1尊重策略

尊重、认同、信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异文化,这是我国民营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跨文化差异问题的基本前提。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在跨文化国际贸易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需要充分实行尊重策略,重视在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中营造尊重异文化的良好氛围,从而树立和培养企业员工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尊重、认同及理解。这样企业员工在进行跨文化国际贸易沟通中就能传达出对异文化贸易群体的尊重,从而为贸易双方形成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以便于贸易合作的顺利进行。

3.2宏观调控策略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还不太成熟,因而在跨文化国际贸易中需要寻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在政府宏观调控和优惠政策的发展形势下实现民营企业跨文化国际贸易的发展壮大。首先,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我国政府需要加快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积极发挥政府在国内外市场的调控作用,以提高国内民营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其次,政府积极发挥税收宏观调控和产业导向作用,根据国际贸易市场需求来引导国内民营企业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和项目,以优惠政策、指导活动来扶持和促进我国民营企业与国际贸易相接轨。最后,完善和强化政府的信息指导,构建有效预警机制和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提高政府服务功能,从而降低我国民营企业在跨文化国际贸易中的负面效应。

3.3协调策略

在国际贸易文化差异的摩擦和冲突中,政府和民营企业会遇到无法插手和解决的贸易问题,这时就需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重要的协调作用。关于跨文化国际贸易中的发展情况、信息情报等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向政府和相关民营企业传递,从而帮助政府和民营企业及时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形势。同时,进出口商会具有组织企业应诉的职能,我国民营企业在跨文化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中的状况可以通过进出口商会来了解、协调和解决。因此,我国的民营贸易企业需要和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建立良好关系,在行业协会和进出口商会的组织和带领下分析和制定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规划,积极以协调策略来维护跨文化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3.4识别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多元文化共存和相互影响的局势,为帮助民营企业高效转化文化差异的竞争优势,我国民营企业需要积极采取识别策略来把握和分析对自身贸易发展有利的文化信息。因此,我国民营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跨文化国际贸易信息系统,以打造一个能够持久收集有效文化信息的网络平台,通过该平台来手机国内外的文化信息,进而提高民营企业对国际贸易文化环境的深入认识。

深入分析和把握国际贸易文化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有效避免和化解由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国际贸易矛盾及冲突,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寻找到更多的市场机会,从而抢占国际贸易市场。

3.5沟通策略

平等、良好的沟通是实现国际贸易双方顺利合作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对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贸易伙伴来说尊重异文化和积极沟通是双方信任和展开贸易合作的基础。鉴于文化差异是造成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的一大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降低和解决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贸易问题,我国民营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沟通策略来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交往环境。而充分尊重贸易伙伴所属的文化特色与价值,这是我国民营贸易企业与不同国家贸易伙伴建立良好沟通的保障,贸易双方只有在良好沟通的条件下才能寻找到最佳的贸易合作模式。

4.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和认识到文化差异在跨文化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造成跨文化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因素,又是贸易企业发展跨文化贸易的优势所在。为此,在面对国际贸易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时,我国民营企业需要充分尊重不同文化的特色和价值,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来避免和化解跨文化贸易问题,同时努力创造跨文化贸易的竞争优势。(作者单位:新余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小英.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乡镇企业科技,2014(3):162-163.

篇2

【关键词】国际贸易 文化差异 应对措施

一、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差异

(1)什么是文化差异。经济全球化为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拥有了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而在国际贸易中,许多有实力的公司在国际营销中失利,其主要原因不在于资本和技术,而是缺乏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忽视了文化差异对贸易与交往的影响。文化环境是极其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语言与文化差异往往成为国际贸易中跨文化交流的无形壁垒。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历史的积淀,同时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特质的一种载体。虽然历史的进程中不同文化也相互影响和渗透,但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却依然保持了各自独特的一面。因此,文化具有差异性,一种文化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对于其他文化来说就可能并不会受到如此的重视。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和深入,文化差异的影响也越发地突显。世界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

(2)文化差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从国际贸易理论上看,由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推导出的文化差异性恰好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比较就是差异性,是独特性,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在某一方面进行的对比,有差异性或独特性才有可比之处。优势说明比较客体在该对比层面上的强势地位。因为差异的存在,才有了交换的需要。文化的民族性产生了横向上的差异,在强烈的文化差异下,人们产生了对异域文化的需求,即希望从外来文化中获取本民族文化中稀缺的元素以满足自己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需要。文化的时代性产生了纵向相对性,因为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交流中不断融合新的内容,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

二、文化差异的类型及其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差异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层面。具体说来,这些文化层面包括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及制度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意识形态方面即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哲学、宗教等。不同国家由于历史传承和文明演绎的差异,在意识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别,不同国家在意识形态的主要方面甚至是对立的,这些都形成了国际贸易特有的文化氛围。能否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氛围是国际贸易成败的关键,因为人们的购买行为是由需求决定的,需求是受文化背景制约的。在贸易中,不能很好把握文化环境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其国际贸易活动就难以展开。可见,文化差异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文化差异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语言的差异。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语言是文化的根本,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展国际间的贸易活动,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转换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了不同语言之间交流转换的困难,从而影响到了国际商务交往。

(2)宗教的差异。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组织、行动、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因此作为意识形态层面的宗教,也对国际贸易的运行产生影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如日本人多信奉神道教,阿拉伯国家多信奉伊斯兰教,英国人绝大多数信奉基督教。

(3)社会习惯的差异。社会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它不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而且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思维模式。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一个成熟的跨国公司必定是一个了解目标国文化的公司,一个注重文化差异的公司。

(4)政治哲学的差异。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国际贸易由于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的,因此必然要受到政治哲学的影响和作用。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政治因素不同,对商品的包装材料、结构、图案以及文字标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认识到政治上的不同,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促进外贸出口。

(5)社会结构的差异。社会结构是某一社会制度的基本成分之间有组织的关系。社会结构极大地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运行和跨国公司的目标市场定位。一个社会中的支出结构方面,各个阶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分。比如中产阶级上层,他们很少在食物、医疗服务、招待客人方面节省开支,去国外观光旅游及教育旅行也无疑是属于上层人士的支出,建筑或购买房屋、成年人健康服务及教育服务则属于上层及中层人士。因此,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一定要准确把握目标市场的社会等级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使用不同的营销策略。

(6)教育的差异。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通过改变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营销方式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如果一国国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和程度较低,则其比较优势更多地向劳动力密集型倾斜。若一国重视教育,公民受教育水平较高,则该国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比较优势主要为技术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

三、应对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思考

文化差异在国际贸易中普遍存在,这是正常、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经济贸易时应正视它、承认它的存在,不该回避或者对其不闻不问。与此同时,要想方设法寻找能够减少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损失。企业应积极采取方式解决并寻找本土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差异,创造出新的体制或产品来支撑企业的发展。企业应把文化差异作为一种挑战,是与其他企业竞争的绝对优势,不断地探讨文化差异,并使文化差异这一劣势转化为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机会。

(1)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商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做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商务意识。换言之,反映国际贸易者本土文化的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已不能满足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了。国际化的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如国际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等都需要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因此,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必须拥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识。

(2)掌握跨文化商务技巧。跨文化商务交往中应当具备的能力有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能力、建立关系能力、系统和多视角的思维能力、态度、敏感性、语言能力、文化影响下的决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这些能力与国际贸易的成功与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这些能力需要在商务环境中得到磨练,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在职培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应该加强相关能力的培训;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商务人才来说,应加强跨文化商务交往意识的培养,同时学校应提供相关的课程以及实践机会。

(3)在策略制定上注重文化的融合。一个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经营时,往往需要融合三种文化:自己国家的文化、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企业的文化。只有注重文化的融合,才能深入地适应市场,进而拓展市场。如果一个国家把自己的文化生搬硬套的移过来,不能融入当地的文化风俗、道德观念,那么注定他的企业、他的产品将会被逐出这个国家的市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企业应在进入他国市场时考虑到文化本土性的特点,将自己企业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当中,使自己的企业符合他国市场的需求。

(4)加强文化交流与展示。为了消除文化差异,最宏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建立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组织和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和交流,以消除观念、习惯、语言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贸易阻碍。文化是有传统的,但它也是可以交流的,高层次的文化也是易于被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接受的。只要人们不懈努力,文化大融合的一天终究会到来。通过文化展览的成功举办,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一定会加深,更会增加他们对中国产品的喜爱,最后带动中国产品在世界贸易中销量的上升。

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企业更需要跨文化的管理,为进一步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促进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我们应进行国际性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培训,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文化日益互为一体,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越发凸显。离开了文化,我们就很难说明许多贸易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不能去把握贸易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篇3

关键词:跨境电商;跨文化语用;能力要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4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和商务交流日益频繁,各种形式的中外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求现代商务人士具备一种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各个国家,特别是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历史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了行为方式也有差异。那么,商务人士之间的交流不仅仅限于语言本身,语言存在于文化当中,跨文化的语用能力影响着商务活动的顺利推进甚至是成败。

1 跨文化语用的定义

中国语言学家何自然指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跨文化语用是指语言的跨文化应用,目的是使语言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能熟悉外语使用的规则,从而能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正确、有效的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转型期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不断增多,良好的跨文化交H和外语运用能力成为高职毕业生获得长远职场发展的有利砝码。跨文化语用研究的最高原则应是话语的得体性。跨文化语用能力高,代表语言使用者能够针对特定的语境,考虑到交际双方的文化、社会、信仰、说话目的而礼貌、顺利地完成交际。

从理论发展来看,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N. Chomsky)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转换生成法理论(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Linguistics)中提出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两个概念。就他看来,语言能力是指语言规则内化的体系,语用能力是指人对语言的使用。他的理论强调语言的语法性,即如何生成合乎句法规则的句子,人类学习语言的活动就是人类天生的语法系统向特定语言的语法系统的转换,生成新的语法系统。

社会学家海姆斯(D.H.Hymes)(1972)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他阐述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一是能辨别、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二是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三是能辨别语言形式的可接受性;四是能知道语言出现的或然性:是现实常用的,还是罕见的个人用语。海姆斯的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将语用的理论进一步发展。

英国语言学家H. G. Widdowson(1989)而后对Hymes的理论进行了梳理,认为,能力包括知识(knowledge)和技能(ability),前者相当于语法能力,后者相当于语用能力。Bachman(1990)的语言能力理论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他把语言能力分为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特别关注语言在社会文化中的实际运用问题。

综上,跨文化语用能力包含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两个概念,语用能力可以说是交际能力的核心,影响交际的成败。语用能力有助于消除文化隔阂,避免语用失误,促进不同文化的语言使用者的交流理解。

2 跨文化语用能力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必要作用

2.1 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人才缺口大增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分为企业对企业(即B2B)和企业对消费者(即B2C)的贸易模式。近年,全球经济萎靡,欧美市场需求疲弱,加之贸易摩擦频发、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上涨等国际贸易条件恶化,我国的传统外贸受到强烈冲击,外贸导向型企业转型升级格外迫切。

随着2015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境电商更是在国际电商领域和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浪潮。如果说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是国家正式提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的里程碑,那么,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证明我国跨境电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和交易规模,推动了我国国际贸易的转型升级。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2万亿,同比增长42.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7.3%。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加入跨境电子商务行列,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从规模到质量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会进一步增强。该行业如此蓬勃的发展态势无疑能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具发展潜力的就业创业机会。

2.2 跨境电商典型岗位和工作过程决定了跨文化语用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毕业进入跨境电商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来自于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三个专业,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三个专业各有所长和不足之处。总的来说,合格的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应是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了解国际贸易、国际支付、国际物流等专业知识,能与外国客户进行跨文化交流,能熟练进行英文网站管理、网络店铺优化,能进行海外市场调研和产品推广。王锦(2015)认为,优秀跨境电子商务人员的核心能力可分为电子商务技能、国际贸易技能、国际物流技能、国际商务谈判技能、国际网络营销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其中,国际贸易技能、国际商务谈判技能和国际网络营销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都离不开对主要贸易国文化的了解,以及与对方国家客户的顺畅沟通。下面本文从跨境电商典型岗位和工作过程出发呈现跨文化语用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广泛使用的跨境电商平台如速卖通、敦煌网都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如上表的工作任务所示,无论是开设店铺、产品、产品信息优化、产品的海外营销推广,还是与客户的售前和售后沟通,贸易争端与索赔的处理都需要使用英语,若面对俄罗斯或拉美国家客户还可能需要懂得其他小语种。可见,良好的外语语言技能是必备条件。其次,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不是机械的,一国的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要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客户顺利达成交易并维护良好的贸易关系必须了解目的市场的文化,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得体使用外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国际化视野。

3 高职跨境电商人才跨文化语用能力提升新要求

(1)跨境电商首先要跨越语言不通的门槛,由经济学人信息部执行的《全球公共组织和私营企业的572名高级主管的调查和深度采访》显示,64%的受采访者认为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企业很难在海外市场立足。在中国,这一数据高达79%,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如果本公司的跨境沟通得以改善,那么其利润将会上涨89%,收入将会提高96%。因此,从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跨境电商行业英语,跨文化语用能力强调“对语言的运用”,在开设店铺、产品、产品信息优化、产品海外营销、售后服务过程中,在平台的英文界面操作过程中,亦或是与客户直接沟通中,相关从业人员必须熟练运用跨境电商英语的专业词汇和常用句型,以完成工作任务。

(2)企业一向不缺纯语言人才,而缺的是同时懂外语和平台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调查显示,企业海外业务越多,对各种综合性人才,特别是有外语能力和平台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就比较强烈。海外业务占比10%以下时,看重外语能力的企业占比36.4%,看重平台知识的企业占比25.5%;海外业务占比60%以上时,看重外语能力的企业占比62.5,看重平台知识的企业占比42.0%。

(3)小语种人才需求旺盛。由于人均购买力强、电商购物观念普及高、线上消费习惯成熟、物流配套发达,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欧美市场在目前和未来几年仍将占据我国出口跨境电商市场的大部分比例。但是,由于旺盛的消费需求和中国制造的口碑使得新兴市场不断崛起,具有巨大的潜力,例如俄罗斯、巴西、以色列、西班牙、阿根廷、意大利等国,这就加大了对西班牙、俄语、意大利语、阿拉伯等小语种人才的需求。

(4)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提升综合交际能力。在研究跨文化语用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提出合作原则,即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数量原则”(maxim of quantity)、“质量原则”(maxim of quality)、“相关准则”(maxim of relation)以及“方式原则”(maxim of manner)。礼貌原则是跨文化语用的核心内容,是人类共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语言学家Leech认槔衩苍则主要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逊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然而,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都是基于该国的文化。具体来说,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必须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与客户会话沟通中须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此外,要根据目标市场的地域、气候、消费习惯、节日、习俗、喜好等文化因素组织货源和选择产品。如目标市场是美国,就要根据美国的节日进行选品和营销,万圣节、黑色星期五、圣诞节上架货品可各有特点,营销方案各有不同。在选择产品图案、款式、颜色等方面也要结合目标市场的社会文化和民族性格。

总之,跨文化语用能力提升不是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它关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育,需要系统的课程体系加以支撑。

参考文献

[1]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In J. Pride & J. Holmes(eds.) Sociolinguistics[C].Har- mondsworth:Penguin,1972.

[2]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J].Applied Linguistics,1989.

[3]范晓迪.跨文化视阈下语用能力的培养[J].理论界,2013,(4).

[4]王锦.产业升级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15,(9).

篇4

关键词:国际贸易;外语;交流工具;英语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160-02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外语知识作为交流工具,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跨文化交际,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掌握外语的优势得到了新的关注。作为最重要的国际语言之一,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交流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英语是通用的商务语言。本文将分别阐述在国际贸易中外语的重要性和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一、学习外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贸易交往越来越频繁,在国际贸易中,语言沟通极其重要。

根据亿贸网全球商人社区标题《电子商务的春天在哪里》的文章显示,在很多不成功电子商务外贸业务中,语言沟通往往是个最大的问题。试想一下,外国客户在寻找供货商的时候,在相同质量的产品,相同价格的条件下,他们会怎么选择?当然是和谁能愉快地沟通,谁会胜出。而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用该客户的语言和他进行交流为基础。因此,对中国的企业而言,要重视外语在外贸业务中的重要性。

在外贸电子商务中良好的外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不是跟客户面对面的沟通,要实现听得懂这个目标不难,一个受过基本外语培训的人员就可以做得到。但是在了解客户所在国家的文化,语言习惯的基础上,用专业的外语和他们沟通就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了,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和外国客户的沟通才会更加有说服力,才更容易建立信任感,进而促成生意。不了解国外的技术标准就不能生产出符合国外要求的产品。即使有了合格的产品,说明书不翻译成外文,产品也卖不到用户手中。可以说,外语知识在政府招商引资、现代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上,就像社会生活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外语是沟通的工具。我们必须加强外语学习,同时提高流利度,加强口语能力,使国际间的交流更加容易。没有沟通就没有生意。加入WTO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外语学习更是首当其冲。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不懂英语的中国人和一个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完全靠打手势能谈成生意的概率有多少。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英语、日语、俄语……看你像哪国人,就试着用哪国话招呼你,北京秀水街的小贩率先走向国际化,不少说哑巴英语的在校大学生甚至说应该到秀水实习实习。秀水街、三里屯的打工妹、老板们几年下来练成了一身硬功夫,不仅可以用英文接待顾客,俄语、日语、韩语也不含糊,哪国客人的生意好做,哪国的语言就能马上受到重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于是拥有不同文化的知识就变得非常必要,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要。如果一个企业想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个跨国公司想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取得经济效益,那它就不仅需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专业技术和高超的管理水平,而且需要深刻了解对象国的文化。语言是一个文化的载体,要想深入了解对象国家的文化,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从掌握对象国家的语言开始。在分析为什么巴黎会在申奥中落败时,有专家说这归咎于法国人的骄傲。在法国呈送的宣传资料中,只有法文的没有英文的。但法国人也开始学英语了。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任职后不久,出访美国时接受CNN专访,便是在翻译的辅助下,用一口并不流利的英语与美国荧屏大腕拉里金侃侃而谈,成为第一个用英语接受访谈的法国总统。这一事例说明了掌握对象国家的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国际的合作也日益深入。外语人才对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国际跨国集团公司、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纷纷来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招聘大量的中国雇员。同时,中国工商贸易企业也在不断加大出口力度,在国内外建立跨国公司,雇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雇员。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学生、学者的交流访问,规模更庞大,形式更多样,内容更深入,出国游览和异国定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如今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园里,可以看见许许多多来自五大洲各种肤色的外国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浏览一下贸大远程和贸大远程北京中心的互联网平台,也能感受到“老外”真的来了,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二、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是所有语言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是公认的“世界语言”(worldlanguage)。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联合国,英语是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英语是国际会议中使用得最多的工作语言。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界,英语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英语也是最重要的媒介,连德国和日本的出口工业都要用它。在科技界,英语也是国际性语言。在这个意义上,英语使地球村成为现实。在国际贸易中必须强调掌握英语的重要性。

在国际贸易中,英语也是通用的商务语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外国企业在中国开拓市场,而中国的企业也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机遇。所以,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人而言,掌握英语知识非常重要。它是国际贸易进行的工具,也是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人士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国际间的商贸谈判沟通,技术交流都以英文为主,当下甚至许多街头小商贩都掌握了“Howmuch”等此类简单的“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使用将会把世界变成一个巨大的集产品、服务和投资于一体的购物中心,英语是电子商务中首选的语言。当然,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水平,再会韩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就更好啦。这是一个地球村,国际化的时代,国际交流日益密切。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来自网络。伴随因特网的普及,市场环境彻底改变了。网络营销,主要使用英语。

在电子商务中,英语占统治地位,安全服务器链接的英语网页超过94%。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印度原来的国力比我们差,但是这两年在信息产业,在软件方面发展得异乎寻常的快。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在国际交流方面基本上没有障碍。

英语是许多国家的母语或第二语言,这也确保了在国际贸易中英语作为通用的商务语言的重要地位。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澳洲人、新西兰人、还有一部分南非人、爱尔兰人等等,都以英语为母语。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使用,共计超过10亿人。这些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尼日利亚、肯尼亚、乌干达等等。与外国商人做生意,必须克服语言障碍,从事外贸的人员一定要掌握外语。现在人们都认为在国际贸易中掌握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必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世界经济舞台拼搏竞争,发展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越来越快,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大批外国企业来中国投资,而且还有许多中国企业已经走出国门从事国际商务谈判和交易,作为企业间开展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作用日趋明显。

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外企工作。虽然工作性质、工作场地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从事涉外的经济贸易活动,如何在外商经营的企业里占有一席之地。语言差异无疑是这些人所遇到的最大障碍,除我们熟知的生活英语、学术英语之外,商务英语是现代外资企业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这些工作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三、结语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业务在跨国企业间进行,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语言就成了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彼此合作的重要桥梁。因此,学习并掌握这些国家的语言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而言尤为重要。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也是公认的国际商务语言。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地使用,是各国企业之间贸易往来的交流工具,也是从事国际贸易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当然,我们不仅要重视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其他外语的学习和掌握。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国家不仅包括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也包括一些讲其他语言的国家。

参考文献:

[1]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电子商务的春天在哪里[EB/OL].亿贸网全球商人社区,.

[3]王孝存.ELISE欧洲企业外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4).

[4]肖坤学.经济全球化:外语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J].广州大学学报,2001,(10).

[5]祖薇,李东颖,王贞,李燕.语言渗透背后的文化入侵[EB/OL].BBS中国教育招生在线,.

The Importance of Appli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LI Meng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Bao Ga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Baotou 014010,China)

篇5

关键词 国际商务 跨文化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与我国跨国企业的壮大有密切的关系。但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实现跨文化管理成为了各个跨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若该方面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极有可能影响到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甚至会渐渐丧失国际经营活动主动权,这对于我国的全面发展而言十分不利。

二、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影响

(一)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各方面的人才,而此方面人才的选拔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具体的考量指标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语言能力,鉴于国际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各国人们的交流,如我国的人员在掌握本国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其他国家的语言,则会为其工作带来更多便利;二是文化适应能力,虽然很多人在刚刚接触全新的文化时新鲜感十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文化休克”的情况,此种情况一旦出现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三是独立工作能力,国际企业中的人才往往有很高的要求,其中应具备的则是独立工作的能力,其在国外工作时很多事情只能自己独立完成,很少能够接收到有价值的帮助;四是工作动机,鉴于员工到国外工作的动机不同,其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此方面也被列入考量中。[1]

(二)跨文化领导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能够轻易决定人员的去留、企业发展规划等,但是每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不同,员工对于领导的指示的遵守的程度也不同,因此这也是跨文化管理中的一大问题。如专制式集权领导,此种领导以自我为中心,不允许其他员工参与到企业决策的制定中;仁慈式集权领导,此种领导对于员工有一定的信任,其可以将部分决策内容交给相关人员负责,但在正式作出决定之前,仍然需要由该领导过目、决定;参与式领导,此种领导在企业发展中并不全权决定发展策略,其能够给予员工足够的发挥空间,其将重要决策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较为低层次的决策则可以由部门领导者独自决定;民主式领导,该种领导的管理理念较为前卫,其能够充分信任自己的员工,并且很好地在企业中实现了分权化。不同国家的领导之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跨文化管理中也会在管理员工方面发生冲突。[2]

三、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沟通方面的影响

(一)沟通方式与风格

人类的沟通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语言交流,另外一种是非语言交流,然而在国际商务沟通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交流方式均会造成歧义和阻碍。人体语是非言语交流中较为常见的形式之一,但不同的国家对不同的人体语言有不同的认识,如美国人民认为,在交谈中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代表礼貌,也代表对谈话内容较感兴趣,但在中国人民看来此种行为属于不礼貌的行为;语言交流占据着主要方式的重要地位,其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交流,第二种是书面交流。在语言交流中往往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即使两个国家在进行贸易活动时聘请了专门翻译,但鉴于翻译能力、各国文化自身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翻译官翻译的内容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3]

(二)跨文化商务谈判

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之一,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是因两者在合作中无法达成共识;二是两者找到了新的合作方向需要进行交流、谈判来确定合作内容等。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谈判技巧,也要加强对对方国家文化的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谈判小组成员。不同国家对于谈判小组成员的认知也会存在差异,如有些国家认为谈判小组应由企业高层组成,显得较为重视,而有些国家认为任人唯贤,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利益的人员才能够代表本企业进行谈判;二是谈判策略。目前已经形成的谈判形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是竞争;二是让与;三是不活动;四是解决问题;五是折中。不同的国家面对谈判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策略的选择也会对最终的谈判结果产生影响。[4]

四、强化国际商务中跨文化管理效果的相关措施

(一)确立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整体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其也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规范员工思想、行为的重要标杆。国家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形成的价值观也有所差异,当面对其他国家文化带来的价值观时,多数人均会出现排斥的心理,此种情况十分不利于双方合作。鉴于此,跨国企业之间应善于寻找文化的共通处,并将其无限放大,使优秀的文化能够得到整合和发扬,或者加强企业文化宣传,使员工能够了解除自己国家外的文化魅力,做到保持本心的同时,积极汲取优秀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如此一来整个企业的人员也会更加团结。[5]

(二)正视并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的差异是必然的,各个国家的人员均应正视此种情况,在合作中,员工应善于发现自身文化的优势,并主动与其他国家的人员进行交流,并就两国或多国较为常见的现象进行探讨,使对方能够明白各种语言、动作所代表的含义,以免在工作中因误会而导致工作失误的情况发生。另外,员工之间也可以就国家文化展开讨论,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将本国文化进行传播,也可以充分地开拓自身视野,此种方式也是加强各国员工交流、促进感情的方式之一,可谓一举两得。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员工,其必须做到尊重文化,理解文化;切勿随意批判其他国家的文化,否则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不和,甚至会对商务活动产生影响。[6]

(三)优化人才队伍

跨文化管理中,被管理者是人,而管理者也是人,因此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发展中应加强相关人员语言能力方面的培训,并不断提升其谈判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积极将各个国家的员工集聚在一起,若员工之间缺乏交流,无论何种培训均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不难发现,我国跨国企业中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往往过于片面,其将重点放在技术培训中,虽然此种培训方式无可厚非,但对于促进商务活动进展方面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却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今后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应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均要完成思想的转变,同时也要提升各方面的技能。[7]

(四)优化人力资源机构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适地当实行本土化管理模式,企业众多人员中并不是所有人均适合在跨国贸易中担任重要角色,此种情况下即可以使其留在本土企业中,如此一来既不会造成文化冲突,也可以使相关人员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企业的基层人员应尽量聘请本地人,因为本地人之间的生活方式、工作理念等多个方面均很契合,也能够轻易在工作中培养默契,但外来人员则无法很好地做到这一点,甚至可以说很难做到;而中层管理者则可以适当进行综合管理,其可以由本土员工与外来员工共同构成,中层管理者各个方面的能力均较为相近,也容易接受彼此的文化熏陶。

(五)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差异整合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即已经出现了中外合资企业,而如今我国中外合资企业的数量仍在持续增多,但其中存在的跨文化差异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今后中外合资企业可以从遵守如下原则入手:第一,因地制宜原则,其应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相符合,尽量提升员工自身的适应能力;第二,系统性原则,文化若被分割很可能会造成片面反应,不利于文化差异的整合工作;第三,平等互利原则,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收益,因此在进行文化差异的整合时也应将此方面重视起来。

(六)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国家的文化熏陶势必会对文化管理模式造成影响,此种情况下我国应善于理解和借鉴优秀的管理理念、模式,并与我国目前的管理模式相融合,如此一来则可以使我国的文化管理模式更加完善。如目前很多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管理模式:第一,总公司采取强硬的手段来迫使国外子公司接受总公司的管理理念;第二,总公司管理理念不作出变动,但本土文化也不应抛弃,而是通过制度或是措施来实现两者并存;第三,充分挖掘总公司与子公司中的优秀文化,并将其进行综合,使其成为全新的企业文化,并以此为依据来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五、结语

研究关于国际商务中跨文化管理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各个跨国企业自身的利益,更与我国发展息息相关。鉴于跨文化管理的特殊性,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其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尤其是文化的差异使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出现了冲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商务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虽然近年来我国各大跨国企业针对此方面采取了相关措施,但似乎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为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贸易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吴箫,肖芬,胡文涛.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能力概念模型构建[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1):29-34.

[2] 田志龙,熊琪,蒋倩,JIN Lixian,ZHOU Yun .跨国公司中中国员工面临的跨文化沟通挑战与应对策略[J].管理学报,2013(07):1000-1015.

[3] 王立非,李琳.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国外商务英语研究进展考察(2002―2012)

[J].中国外语,2014(02):88-96.

[4] 厉敏,杜荣,Cathal M.Brugha .商务背景下基于知识共享的跨文化信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0(08):55-59+48.

[5] 姚曦,王佳.国际品牌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提升路径――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03):34-51+126-127.

篇6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商务活动中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结构而科学设置。商务英语课程比较注重实践性教学,为培养品德良好,具备较高英语交际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商务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有较强的外贸商务活动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成为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要能够以国际商务活动为背景,以实践教学活动为基础,有知识有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所需具备综合能力和技能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

第一,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出的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英语交际能力,在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之上重点掌握听与说的能力;注重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二,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之中的职业用途英语的一种类型,因此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技能之外,还应该将英语能力的训练放在商务活动的背景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三,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属于跨学科的专业,因此该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能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还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商务知识进行商务交际,解决实际的商务问题。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具备较高英语语言技能和口语交际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商贸知识与行业知识,具备一定商务技能,能够基本胜任外贸企业、合资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而其根本教学目标是实现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活动对象进行交流。加强商务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二)培养规格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急需一大批既懂英语又懂国际商务的综合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商务英语这一学科随之产生。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规格一般指的是“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熟练运用商务知识技能以及较高的商务操作技能,熟悉相关行业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同时也要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与商业价值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自己打造成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三)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开展好教学任务的核心环节。在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上,一般都突出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商务知识以及商务操作+行业技能”这种综合型人才的特色,而目前我国国内很多高校在该专业中仅仅设置了一些基本的课程,却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习。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一)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学习是紧密联系的,这主要是因为英语不仅仅是一个用于交流的语言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交际和沟通的能力。如何运用英语知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就显得更加重要。从这一角度出发,把英语知识的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训练融合在一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交际能力。通常来说,作为一位英语使用者,其所具备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某一方的英语掌握得越熟练,对方对该英语使用者的文化知识期望值也相对会提升,并且会觉得此人肯定也比较熟悉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具备调节自我交际行为的能力。但真实的情况是,这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交际中一方虽然很可能非常丰富地掌握了有关对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但是却对对方国家的语言了解非常少,或者交际中一方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却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知之甚少。另外,由于文化因素而产生的某些误解对商务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比语言方面导致的误解要多得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其根本目标就是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和有文化差异的人们进行沟通交流。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国际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商务交流活动过程中所应该掌握的礼节与技巧,实现有效的沟通,对国际商务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情景和对话能够有一定的了解,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问题能够正确认识,同时能够有效的处理一些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的影响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际,那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有可能降低国际贸易合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国家间的贸易和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合作增强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隔阂。比如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自信的民族,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时给人一种威严的感受但却令人信服,这是一种他们民族特有的行为方式,但恰恰是这种在某些国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为方式,在国际间的商务贸易活动中常常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贸易合作的顺利进行。在一个国家的文化里被看成是自信和具备专业水准的行为方式,在另一个国家的文化里很有可能被视为傲慢的表现;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中被看作是柔弱的表现,但是在跨交际文化中很有可能被认为是一种自我谦虚。在国际商务界,由于很多跨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客户所在国家的文化习俗不了解而让本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现象非常多见。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正确认识到文化差异这一现象,并且能够意识到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虽然不可能要求学生了解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但是对于一些与我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要有基本的了解,从而避免在商务活动交流中造成某些不必要的麻烦。例如与阿拉伯国家的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合作,应该事先找一个担保人帮你进行预约安排;在意大利,意大利人对于首次商务会面也比较偏向于通过中间人进行介绍,同时在接洽的过程中最好以书面形式用意大利文进行记录。另外,到不同的国家进行商务旅行,要注意避开所去国家的公共假日,因为在西方某些国家,在假日是不习惯谈生意的。总之,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社会结构导致的角色关系、行为规范的差异,不同民族习俗所积淀的文化符号、代码系统的差异,不同交际情景制约的语言规则、交际方式的差异。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有基本的掌握和研究,同时还必须注重实际的应用研究,这样才能使商务英语这门学科更科学、更完善、更丰满,从而更好地为这个时代服务。

四、解决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建议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使他们认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产生障碍的因素,学会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必须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

正确地认识到不同国家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言语行为以及非言语行为特征,能够对于某种特定的商务场景,预言一种或者多种可能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这样既可以避免把我国的文化习惯带入到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对不同国家的商务人士的不同行为习惯做出有针对性的判断。

(二)必须充分理解商务交际活动中双方的价值标准,提升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意识。

要想有效的开展跨文化商务活动,必须充分理解商务活动对方的文化行为、价值准则以及思维方式,尊重对方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对方的文化特征,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复杂性以及文化的融合度等等因素对国际商务贸易活动的影响,从而能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从而形成更有效的文化交际。

(三)必须要遵循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因此在国际上还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惯例性问题。为了让国际贸易活动的双方能够达成信任与理解,成功地进行交际,就一定要有一个交际双方相互认同的条件,以及交际双方都能够共同遵守的市场准则。这个共同的准则可以看成是弥补商务活动交往过程中出现文化差异的一种手段。

(四)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实际的国际商务活动中不断的学习,积极的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文化都是从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一个人的生长过程其实就是对本国文化传承和体验的过程,这种文化背景已经深入人的血液中,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对象时,我们也必须让自己具备有关专业知识,不断的学习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把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用到实际的商务活动中。

(五)要从心理上与认识上提高自己的敏感度,树立全球意识。

人属于文化动物,难免会用自己所具有的价值观来对周围其他事物进行分析与判断,总是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别人优越,甚至有些人还存在种族歧视,这些都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我们必须带着一种平静和虚心的态度来看待别人的文化,学会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文化风俗,这样才有可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有效平和的交际。

篇7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商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不断交融与冲突,对国际商务和跨国公司的管理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以来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在很多情况下,跨国文化的差异性正是跨国公司在内部整体管理上的巨大问题和管理的重点。本文在跨国公司的国际商务层面运用对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里文化差异性作为研究重点,对其公司的管理和国际商务的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 国际商务 跨国公司 跨文化管理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意义

首先,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为各国企业在更广领域中利用国际市场空间进行更深度的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竞争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形成,能够参与到国际竞争行列的企业,在面临更大挑战,更多风险的同时,意味着更多市场份额,更大成长机会和更多利润。

第二,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交叉利用,国内外资源更大更多更好的共享和应用机会。增加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国际合作与分工关系,开展产业内贸易与公司内部贸易,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的一条有利捷径,同时有利于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能够起到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经济的作用。

第三,企业走出国门大大有利于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阶段。技术和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自身发展和在市场上所能占有的地位。企业在自身努力的同时通过国际商务手段借鉴、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为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有重要作用。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长期问题是融资的困难,而国际市场上金融机构很多,融资渠道多且畅通便利,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可以中外合资方式吸引国外资金,也可以产品和劳务出口方式获得利润赚取外汇。

除了对企业自身和我国经济发展有帮助以外,企业的跨国经营对缓解我国国内市场供求矛盾,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和就业问题也具有很大意义。

(二)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我国有90%的企业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因此在从事国际化经营活动中,往往企业规模小,且呈分散经营的方式。与我国企业不同的是,国外的大公司由于相互间存在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为了竞争,这些大公司纷纷进行行业内或者跨行业的兼并与重组,从而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以提高竞争力。而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资产规模太小,经营又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我国沿海一带走出国门的企业较内地多,而在走出国门的这些企业中,注册资金超过500万元的企业都少之又少。同时这些小企业相互之间和大企业之间又缺乏一定经济联系,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互融和组合。由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资产规模小,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往往难以与国外大企业抗争。

第二,我国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中普遍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限,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难以获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途径通常是采取国际分包形式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制造网络,事实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国门。并且,在国际分工过程中,国外大企业往往只会将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拿到中国生产,即使得到分工,也总是处于产业供应链的最低端,无法接触到真正的技术研发,从而无法在高端市场上立足。加入WTO以后,国外企业对我国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更高,在技术转移和引进方面困难比以前大,一方面大大提高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成本,另一方面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国外产品专利压力和知识产权侵犯,竞争更加被动。

第三,低价营销策略是我国企业营销战略的特点,但在国际市场上,这种策略则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和恶性竞争。我国企业低成本销售的优势本来就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然而过度依赖价格战获取国际市场份额则引起国际贸易之间的摩擦,加大国外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策略的严重性,对我国经济造成不利。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制造”在全球的越发盛行,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增加进口关税,或者以技术标准和其他理由,比如环保指数限制中国产品进入他国。这一问题同样为我国经济和贸易带来极大困扰,使企业国际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从而导致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第四,我国企业缺乏管理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的问题为国际商务带来的限制从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对外公共关系的管理不足还是跨国交流之间的障碍,或者是针对国外经营过程中经营程序和技术的不相适合等等,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已经做出了直接对外投资的决策,无形中为企业带来极大财务风险。

第五,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比国外大企业还相当落后,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与网络化,还是企业对外跨国经营中的信息搜集与传递,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都还非常低,对于国际间的企业宣传,企业管理,企业营销这几个重要方面都很不利,同时也会严重阻碍企业国际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第六,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也正在恶化。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企业对外国际贸易的影响;亚太地区周边小国家同样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出口贸易发展对我国形式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出口贸易的冲击;我国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出口对象经济增长的放缓等等,这些因素都在降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力。

(三) 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因素

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困难重重,除了基于国际市场容量、市场竞争、市场资源状况、市场基础设施和宏观的投资环境因素等,还包括不同国家背景的社会文化差异性、政府对于国际化经营的政策等外部问题。内部问题则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无论是管理人的国际社会网络还是管理团队的国际化经营经验都会影响企业在国际经营中的效果。

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商务管理重点

国际商务战略管理的建立和实施。在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企业为国际化而制定和执行战略,建立和实施战略是复杂而重要的。企业必须同时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是国际商务活动的多样性,第二是对国际环境中行业竞争者的客观而详尽的分析,第三是企业在国际化运作中无法避免的非市场问题,第四是在进入国外市场是应该采取的经营策略选择,第五是企业与国际供应商之间的供求关系,第六是企业的国际职能战略和国际甚至全球经营中企业内部组织的变革。

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采取必要的策略。企业一旦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行列中,必须明确意识到,企业自身不仅仅是国内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也是国家之间相对优势发展和贸易竞争的重要力量,从这个层面出发,企业应首先将研究国内经济环境与国际经济环境作为建立国际竞争策略的必修课,从而考虑跨国企业在制定和完善相应策略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收购、合并、兼并、重组。

企业在国际商务管理中应重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营销管理中产品和商标的管理,产品定价,产品促销和产品广告。此外还有市场调查,对国际市场中市场组织的研究,对全球范围内竞争对手的分析等。根据调查研究的信息,制定市场切入点和企业定位战略,拟定市场竞争对手和战略同盟对象。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企业管理

(一)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1.全球市场贸易进入模式:这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中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根据经营方式不同,出口模式可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

2.契约进入模式:指以合同安排或契约签订为基础的一种跨国经营进入模式,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企业通过契约转让一项或几项无形资产进入贸易主国的方式。具有进入浅,灵活性大和风险较低的特点。

3.投资进入模式:即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进入模式,公司通过在贸易主国占有部分或全部所有权,将技术、人力、管理经营和其他产权转移到贸易主国。公司可采用合资经营的形式,与贸易主国国内本土企业分享所有权和控制权,另外也可采用独资经营形式,享有完整所有权和控制权。

(二)我国企业的国际跨文化管理

国际商务管理从广义上讲包括国际企业的生产管理、组织管理、跨文化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与政府关系管理,本文主要以企业国际商务在跨国经营中进行的跨文化管理为重点来做探讨。

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问题是成本和适应性。通过实践研究表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四个跨文化基本策略是:多国本土化策略,国际策略,全球性策略和跨国性策略。

1.多国企业在追求本土化策略时,将重点放在本土反应能力上,采取全球性区域组织结构,决策分散和海外子公司独立自主的方式。

2.全球企业所追求的是全球策略重点的实现标准化,对于资产,资源和责任的中央集权化,海外分公司是最为达到全球规模而指派到海外市场的辅助工具。

3.国际企业在追求国际策略的同时,通过由母公司转移核心能力到海外子公司来创造企业价值,采用全球性产品部门结构。总部集中控制核心能力的来源,母公司只在宏观层面进行监控,利用知识,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来整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与多国企业比较,国际企业的子公司更加依赖于母公司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因此母公司往往通过大量运用正式制度对子公司加以控制,加强总部与分支的连续。

4.跨国企业有着同时兼顾降低成本和提高环境适应力的特点和难处,所以管理需要更大力度和技巧。

不同类型的国际化企业根据不同的经验策略,在本国和贸易主国之间文化出现差异性时采取不同跨文化管理模式,通常解决文化冲突有三种主要方案:第一种是本国和贸易主国的其中一种文化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扮演统治者的角色。第二种是不同文化间采取相互妥协于退让的折中方式,以实现组织内部和谐与稳定,然而这种方式往往潜伏管理危机。第三种是不同文化在相互承认,重视彼此间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相互尊重,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形成一种全新组织文化,这样的管理具有较强稳定性,还具有多元化优势。

通常来说,多国企业适合本土化的跨文化管理方式。全球化企业同时能够实行文化移植模式、文化渗透模式、文化规避模式以及借用第三方文化模式的方式进行管理。国际企业则适用于文化嫁接模式、文化相容模式、文化渗透模式和第三方文化模式管理。跨国企业适用于文化的多向交叉模式,文化相容模式,文化渗透模式和第三方文化模式。可以看出,文化相容,文化渗透和第三方文化借用是适用于大多数国际化企业的市场进入方式的。

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接受更多挑战和机遇,更加快速,更加曲折的成长不仅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之一,也是我国企业在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局面下必须面临的考验。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在极其不稳定的国际市场中成长并完善的任务也非常艰巨,这要求我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前拥有充实的资金准备和战略准备,同时在进入市场后能够扎实地搞好各方面管理,沉着冷静地面对必然遇到的文化冲撞,步步为营,在稳健中取得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耀中,胡小娟.国际商务管理研究[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刘园.国际商务谈判[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戴维•B•约菲,本杰明•戈梅斯-卡斯,国际贸易与竞争―战略与管理案例及要点[M],2009

4.王洛林.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经济发展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文化差异;国际贸易;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加入WTO组织以来,国际间的经济贸易交往日益频繁,进行国际贸易仅仅懂得外语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差异造成了贸易各方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礼仪、习俗等也因此受到文化的影响各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影响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因此我们要相互了解,认识不同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底蕴。以下就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探讨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习俗差异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习俗是指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文化形态。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掌握对方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不了解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就不可能进行顺畅的交际。了解习俗差异,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是避免误解及冲突的主要途径。国与国之间的习俗存在很大的区别。国际贸易过程中,我们应该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例如,东西方国家之间在使用数字表达含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只按照本国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与西方人交流,很有可能使沟通困难甚至出现误会和尴尬。“7”在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7”相当于中国人的“8”。“7”对英语国家人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而“8”在中国被认为是吉祥数字,与“发”谐音,公司庆典,开业等都喜欢挑选带“8”的日子。而“4”在中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本人也忌讳4字,是因4字与死的读音相似,意味着倒霉和不幸。所以与日本友人互赠礼品时切记不送数字为4、谐音为4的礼品;不要安排日本人入住4号、14号、44号等楼层和房间。在西方,“13”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避免使用“13”这个数字。所以在为欧美外宾安排酒店住宿时,要避免楼层以及房号包含数字“13”。

同一个手势、动作,在不同的国家里表示不同的意义。正确理解对方的肢体动作,以免发生误解带来麻。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国表示OK,但在巴西,这是不文明的手势。在中国,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示赞赏,会跷起大拇指,表示“真棒”!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在我国摇头表示不赞同,在尼泊尔则正相反,表示很高兴、很赞同。叫别人过来时,中国人的肢体语言为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而美国人则是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美国人的这种肢体语言在中国人眼里是一种侮辱或挑衅,是一种极其不礼貌的行为,而中国这种叫人的手势在国外是用来叫唤小动物的。

中国人相互之间喜欢拍对方的肩膀,称兄道弟,以此来拉近彼此的关系。而在英语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如果一方无意触摸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会说 Sorry;Oh,I’m sorry;Excuse me等表示“对不起”的道歉话。在工作或办事时,交谈者一般保持1.30米至 2米的距离。多数讲英语的人不喜欢人们离得太近,当然,离得太远也有些别扭。离得太近会使人感到不舒服。

二、饮食差异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中国人总是大宴宾客。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人更是礼上加礼,宴请来自世界各国的生意伙伴。为了更好地招待国外客户,我们必须了解各国在饮食上的差异。在中国,餐桌上总是无酒不欢,喝酒被视为是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奉茶时应该注意,茶不要斟得太满,以七、八分满为宜。酒却要倒满,是让对方喝足“酒足饭饱”。劝酒在中国的餐桌上非常流行,中国人总是以各种方式劝酒,如说一些“晚到罚三杯“,“感情深.一口扪,感情浅,舔一舔”等顺口溜让对方喝酒。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大家喝酒,说一个“cheers"然后各说各的轻轻交谈,酒杯在手里只是个标志或作润喉作用。因此与国外客户就餐时,千万不能强行劝酒,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

此外,就餐前点菜时,最好了解客户的饮食习惯,是否有禁忌,避免触犯到客户的饮食禁忌,引起双方的不安。如在中国,很多地方的人喜欢吃狗肉。而在西方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吃狗肉在他们眼里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甚至是违法的。还有国人比较喜欢吃内脏,因为我们觉得“以形补形”,“吃啥补啥”,如吃猪肺可以“清补肺经”,吃猪肚可以“温中和胃”。但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他们认为动物的内脏是用来消化,排泄的,细菌多,脏臭。中国人注重完整,餐桌上多是全鸡,全鸭,烤乳猪,蒸整条鱼,菜端上桌时鸡头,猪头,鱼头都要向着地位最高者。而在西方人眼里,动物死了眼睛还对着他们,觉得很恐怖。不要当着西方客人的面,吃鱼眼睛,他们会觉得很恶心,虽然鱼眼睛有营养。西方人则习惯于吃整块的肉,如牛扒、猪扒,他们不吃如凤爪,鸭脚板,鸭脖子等带骨头的东西。中东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禁食猪肉、狗肉、猫肉,多数的阿拉伯人不喜欢吃海参、螃蟹等食物,也不食无鳞鱼。接待来访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印度人多为印度教徒,印度教奉牛为神,其教徒严禁吃牛肉。

如果客户愿意尝试中餐,也可以邀请他们吃中餐,在点菜前可以先介绍中国菜的特点。中餐都是聚餐围坐,共享一席,人们相互敬酒、劝菜,要借此体现出人们之间的相互尊敬、礼让的美德以及和睦、团圆的气氛。有人喜欢向他人劝菜,甚至为对方夹菜。在西方宴会上,虽也围坐,但各人的食物是单盘独碟的,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和为对方夹菜。外宾没这个习惯,你要是一再客气,没准人家会反感:“说过不吃了,你非逼什么?”

三、思想差异及其对商务的影响

思想差异对国际商务交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客观性、平等、准时、年龄等观念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和厌恶。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如美国人根据冷酷的、铁一般的事实进行决策、美国人不徇私、重要的是经济和业绩,而不是人际关系。公事公办等话语就反映了美国人的客观性。因此,美国人在洽谈生意时强调把人和事区分开来,从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对方是否是合适的合作伙伴。和美国人做生意时,就要表现出自己的专业和敬业,用喝酒吃饭去拉关系反而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不同的文化背景表现出不同的时间观念。如北美人的时间观念很强,对美国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而中东和拉丁美洲人的时间观念则较弱,在他们看来,时间应当是被享用的。拜访欧美客户时,在拜访前先要跟客人预约,忌突然造访。否则,受访者会感到不快,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拜访打乱了工作安排,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约好的拜访一般要准时。

西方社会经历了争取平等自由权力的资产阶级革命,平等意识深入人心。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英美等国奉行平等主义价值观,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认为双方进行交易,无论哪一方都要有利可图。在情况介绍方式上,西方人使用具体的方式,特别喜欢用数据说话。美国人虽然注重实际利益,但一般不漫天要价,报价和提出的条件比较客观。在买卖关系上,美国卖方往往将买方更多地视为地位相等的人,对利润的划分相对而言较日本人公平。许多美国经理认为,利润划分的公平性似乎比利润的多少更为重要。

在中国文化里,长者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在公司,不管年长者的职位高低,年青人一般会对尊重和谦让年长者,甚至给年长者一些特殊的待遇,例如给年长者让座。但在国外,老年人的独立意识特别强,而且很多六七十岁的人还没有退休,选择继续工作。所以在与国外客户特别是年长者打交道时,不必太过于谦卑。

除此之外,也影响着商务交往。在中国,信仰佛教的人在中国阴历初一和十五要吃斋,不能沾荤腥喝酒,请客吃饭前要了解对方的,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而在很多穆斯林国家,周五是祈祷日,被视为公共假日,在穆斯林阴历年的第九个月期间虔诚的穆斯林新都应前往麦加朝圣,所以最好避免这些日子去拜访该这些国家的客户。

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企业更需要跨文化的管理。文化的差异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为进一步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促进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我们应进行国际性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培训,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浩文.如何掌握商务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7页.

[2]Kitty O. Locker著,康青,等译.商务与管理沟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9

[关键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3-0138-03

[作者简介]闻亚云,女,浙江海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被誉为“华夏第一市”的义乌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拥有营业面积470余万平方米,商位7万个,从业人员21万人,经营16个大类、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170万个单品,是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信息和展示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2013年上半年,义乌实现进出口总值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其中出口87.2亿美元,进口1.4亿美元。伴随国际商贸业的发展,已有来自21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客商云集义乌。2008年以来,义乌的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数开始超过杭州、宁波,列浙江省首位,登记在册的外国人数量占全省的1/4,签证、居留许可签发量超过全省的1/3。目前在义乌居住半年以上的境外客商达1.4万余人,每年临时入境人员超过40万人次。

2011年5月,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启动,成为全国第10个也是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义乌综合改革试点的主线可归纳为:在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下,通过探索“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促进义乌出口逆势快速增长,提升义乌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使义乌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示范区、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并以义乌“国际贸易特区”引领我国新一轮国际贸易转型发展。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快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管理模式、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实现航空口岸开放、加快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争取设立义乌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具有“始发港”和“目的港”功能的“义乌港”、加快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等。

其中,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项核心任务。围绕建设世界最大的市场采购贸易渠道的总目标,针对小商品生产种类多、更新快、非标准化、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交易单笔规模较小、贸易主体众多、交易活动频繁等特征和问题,“市场采购”适应小商品采购出口、进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的需要,形成在全球组织进口、出口和转口贸易的新渠道,是以公平市场为主体,商品归类管理、责任追溯追究等为主要内容,以“管得住、通的快”为主要特征,辅之相匹配的海关、税务、工商、检验检疫、外汇、商务、出入境和就业管理等监管措施和实施细则的新型贸易方式。

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态势及现实矛盾

(一)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态势

1.复合型外语人才更为抢手。纯语言类的外语人才需求逐渐减少,掌握良好语言技能与丰富知识涵盖面的外语人才更受市场青睐。这些人才大都具备扎实的外语功底和语言技能,通晓国际经济贸易、国际营销、跨国经营等专业知识,并熟悉财务常识、法律知识、计算机操作以及本行业相关信息等。

2.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更趋显著。在义乌的境外客商中,来自亚洲和非洲的占80%以上,且以亚非穆斯林和韩国人为主。这就加大了对阿拉伯语、韩语等小语种人才的需求。

3.对外语人才的综合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外语人才体现出国际化和创新型特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意识、语言与专业的复合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多种语言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专业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外语类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各类外语专业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除传统的英语专业外,日语、德语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规格均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外语专业的定位和培养模式与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毕业生供给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衡。如何有效对接义乌经济国际化发展需求,准确定位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精准服务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根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态势,目前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

1.专业布局比例失调。语种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一致,浙江公办本科高校设立的非英语语种专业大多为日语,设立德语、法语专业的各3家,设立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专业的各1家,即便是作为专门外语类高校的浙江外国语学院也未开设韩语专业。在高职院校中,仅有2所和3所院校开设了三年制的应用阿拉伯语和应用韩语专业。这就使得小语种的外语人才相对缺乏,难以满足义乌经济国际化和改革试点的需求。

2.培养目标趋同。各高校缺乏依托自身比较优势的个性化培养特色,综合类高校、财经类高校、理工类高校的外语专业大多采取大专业口径实施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也未进行强势学科群的充分整合,从而构建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由于复合型外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偏少等原因,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思路开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尚未成为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主流,只会外语而不懂某一门专业的情况仍大范围存在。

3.实践性教学相对滞后。目前外语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未形成独立体系,在实训手段、实训师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实践教学学时偏少,未根据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时间;实践教学师资缺乏,现有教师大多为语言学背景,未经过系统的商务专业知识培训,也未实际从事过国际商务工作,因而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缺乏深入了解,难以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良好的示范指导;校企互动不足,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尚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需求。

4.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国际化要求。由于受专业外语考级通过率等因素影响,高校外语教育大多仍停留于应试教育层面,语言作为交流和协作工具的基本功能被忽视,学生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普遍不足。阿拉伯语、韩语等小语种学生虽能运用外语进行日常交流,但缺乏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会展等方面知识,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

三、顺应义乌改革试点需求,促进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顺应义乌经济国际化以及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实际需求,应调整思路,明确培养目标,加快推进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

(一)明确转型原则

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定位。义乌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城市,其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外贸以轻纺产品的一般贸易为主,出口和境外投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走出去”以设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境外生产型基地为主等。这就要求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充分结合义乌经济发展特色,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发展态势进行有效对接。针对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态势,彰显专业特色,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目标,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合理定位专业培养模式。

进一步整合课程设置。需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大跨学科整合力度,在进一步提高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拓宽深化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金融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的同时,强化国际商务实际操作能力实训。同时,综合考虑各类课程构成,促进各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教材更新,使教材间在时间或内容上的配合度和衔接度更为有效,使外语人才形成连贯有序的知识结构体系。

进一步优化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对于培养既掌握语言技能,又能动手实践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在外语人才的培养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

进一步丰富语种数量。加快开设阿拉伯语、韩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语种专业,改善外语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加强与国外高校交流,尤其加强与英语国家或韩国、中东国家各高校的合作。

(二)明晰专业定位

面向义乌改革试点需求明晰定位。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义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也将得到进一步转变。为此,外语人才的培养定位需紧扣义乌经济国际化脉搏,为其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面向民营经济发展需求明晰定位。义乌的民营经济发展已进入“二次飞跃”阶段,需要在保持和发展本土化优势的基础上,由“内源式”发展走向全方位开放,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为此,外语人才的培养定位需对接民营企业的现实需求,加大适应经济国际化、熟悉国际商务业务领域、具备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的企业运营人才的培养。

(三)创新培养模式

从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以市场需求的中长期预测为导向,因地制宜设置专业与课程,培养适应义乌改革试点要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打破各高校外国语学院“单打独斗”型的传统培养模式,加大跨院系联合培养外语人才的力度。可供探索的培养模式包括:

外语专业+外语专业(双语),如英语+阿拉伯语、英语+韩语、英语+西班牙语等专业的结合;外语专业+其他专业方向,如英语或小语种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国际会展等专业的结合;其他专业+外语,以专业为主、外语为辅,如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国际会展等专业与英语或小语种的结合;双学位模式,外语专业学生到相关院系完成第二学位,其他院系学生到外国语学院完成第二学位。

(四)优化师资结构

寻找提升师资队伍能力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在与义乌综合改革试点实践的互动中锤炼教师队伍。以能力建设为主题,以创新机制和优化环境为关键,抓住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切实提升外语专业教师素质,弥补教师国际商务知识缺乏的“短板”。学校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和从事国际商务实际工作的锻炼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教师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形成团队。鼓励教师到校内的经济管理类学院学习与国际商务相关的非英语专业课程,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与此同时,尝试从校外聘用长期从事商务实践工作,精通商务操作技能,有宽泛行业背景,熟悉所从事行业的产品信息、市场动态、企业运作和发展趋势,了解本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兼职教师。

(五)整合优化课程设置

加快课程设置宽口径改造。遵循“打通基础、拓宽知识面、强化应用”的原则改革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学习空间。对传统的外语专业课程和国际商务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在大一阶段便植入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然后逐年设置进出口业务流程及相关的商务谈判、营销策略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外语进行写作、翻译及进出口单证制作等技能,以胜任国际商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的纵向结构关系,适当扩大学科基础课程的范围和深度。以选修课方式适当增加若干跨科类、跨专业的综合性课程,如纺织品国际贸易、企业跨国经营等。在现有通识课程基础上,增加诸如生产运作管理、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管理类选修课程,以加强外语专业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素养。对专业课程实行模块化设置,根据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市场化细分,按课程结构与功能组合各种课程群,分国际贸易、企业跨国经营等不同模块组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六)强化实践性教学功能

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联系,以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密切合作,通过联合培训师资等方式提高教师商务技能。组织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教学经历的团队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并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及时更新实训内容,使学生接触并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强化实验、实习、调查、社会活动、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按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分配学时比例。在强化模拟实验教学的同时,与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并协助办好各种展会或外事翻译活动等;与企业互利互惠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独立动手、亲身体验国际商务领域相关业务环节运作程序和操作规范的机会,使其在真正的市场环境中既能培养外语交流能力及应变能力,也能培养综合运用国际商务业务技巧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英南.义乌外贸出口发展及其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8(7):57-59.

[2]章文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浅论[J].浙江学刊,2012(3):160-163.

[3]高彩云.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试验区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价值工程,2013(18):325-326.

[4]朱晔.论我国高校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12(6):102-103.

篇10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跨学科专业,它的专业知识涉及英语、贸易商科、文秘和交际学等方面。该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不仅具备较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商贸基本知识、东西方文化基本概念,而且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能适应职场需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而需求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将人才培养与当地的实际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相匹配。根据几年来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实践和对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调研,总结出其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涉外文秘、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Hymes 认为一个完整的语言交际能力定义应包括四项内容:语法可能性(程度);实用可行性(程度);场合适用性(程度);现实真实性(程度)。这四部分交际能力反映了话语者和听者的语法知识、心理语言学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现场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学生除了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还应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以及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商务运作能力(职业能力)。即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除语言技能之外的商务工作基本技能。如:商务领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运作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等。这是商务英语人才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保证其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明确“一条主线,三个突出 ”,即以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真正体现高职学生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的特点。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进入WTO 后,人力资源市场对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所面临更大的挑战,其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熟悉掌握商务活动基本规则,并要有相当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简单的英语专业+商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另外,英语专业课和商贸专业课开设的课程较多,占用较多的教学课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商务手段已被淘汰,一些商务概念已落后于时展。因此,为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使其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进行调整,使其更科学、更合理。将商务与英语有机结合,适当增加能提供学生必需的国际商务活动操作能力的基本培训,删减一些重复或交叉以及内容滞后的教学内容。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可分成三大模块:

    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语音、英语基础综合课、语法、泛渎、英语听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翻译、商务口译、商务英语视听。商贸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制单、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着重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强调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的训练,英语基础写作不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因为它被作为英语基础综合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着重训练的是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基本技能。商务英语课程涵盖商务基本原则和运作。商务英语阅读包括商务常用文件如报表、信用证等。

    商务英语写作涵盖原来的外贸函电和实用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和商务口译课程训练的是商务活动中的会议翻译、谈判翻译、公司及产品介绍等技能。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为的是更有效的利用教学课时和教学资源,更大限度的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要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能力,让他们快速适应社会,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就应重视学生商务英语的基本工作技能、商务英语的业务操作能力与运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这些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应成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建构主义,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建构的。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权利和机会。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注重的是学生要学会什么,而不是应学什么;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教学评估采用的是多元化评估方式;关注个体学习者,同时也注重全体。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口头交际、口头报告、团队合作,信息搜集、电脑操作、商务礼仪等方面的技能。 多元化评估可表现为评估内容多元化如商务英语沟通、商务英语信函、信息搜索、团队合作、文秘技能、办公设备操作技能、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商务文化知识等;评估方式多元化如课堂表现、口试、英语辩论、市场调研、产品演示、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期末测验等;评估时机多元化强调的是过程评估。在教学的不同时段对学生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估。这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商务英语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评估的职业教学模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活动紧密相关的专业,其培养的人才应突显较强的商务英语职业能力,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元化评估为教学手段,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对外商贸人才。

    参考文献:

    [1] Ellis M?Johnson C.商务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