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3-19 06:4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教学方法

篇1

一、教育观念上,我们要随时代的转变而转变

任何一种教育观念都是时代的产物。教育与社会紧密相关,在知识呈爆炸性的今天,社会不停的发展变化,我们教师教育观念必须随着转变。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必然,学校已不是知识学习的唯一场所、最后的场所,课堂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本身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加工、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必须跳出原有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当然传递知识依然是教师责任,但不能把此视为教师工作的全部,更不是终极目标。教学思想上要发生转变,教学应由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

二、教学方法上,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目前,在学生中厌学的情况特别严重,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没有时间去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知识、能力,而是忙于教给学生结论,反复做练习加强、巩固。学生对这样单一、被动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对硬灌入的知识很难提起兴趣。其实,我们注意观察婴、幼儿的行为,发现刚会走的小孩,特别喜欢自己走,当它已经完全学会了走路,在让他无目的的走,却很难再提起他的兴趣。人天生就有一种探索未知的本能,浓厚的兴趣是发生在过程中。化学作为科学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化学基本常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 “ 探究 ” 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感受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过于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应更多的关注教学过程。

三、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创设探索知识的情景。

人本身就有一定的素质和潜能,而人的某些素质是很难教会的。对人的潜在的素质挖掘、开发,激活内在的东西,不是靠老师的灌输而能解决的,有人说:教师就像 “ 助产士 ” ,给受教育者提供条件和氛围。我们应提供怎样的氛围呢?

1 、首先,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去爱护学生,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家们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在回收的调查表中学生喜欢的教师的顺序是(1)、对学生友善态度的教师;(2)、尊重课堂每一个人的教师; (3) 、有耐心的教师; (4) 、兴趣广泛的教师; (5) 、有良好仪表的教师; (6) 、对学生公正的教师; (7) 、有幽默感的教师; (8) 有良好品行的教师; (9) 能关注自己的教师; (10) 具有伸缩性的教师。可见,我们的学生在情感上对教师的要求甚至超过对学识的要求。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去参照这些去做,以饱满的激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讲授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感染了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支配下,思维变得灵活而敏捷,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高,成绩一步步逐渐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86-0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我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形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不但要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而且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完成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并且要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争取完成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所有探究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参考探究活动的四大程序,提前设计出探究实验方案,待到了实验室,学生就可以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活动,避免探究实验的盲目性,通过动手做、动脑想,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预习

预习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课内预习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情况,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保证授课更顺畅,更有针对性,而且预习过程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自学过程。所以教师应把预习指导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使学生在预习中学会学习;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提问的积极性。学生从找不出问题到产生问题是一大进步;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让学生勇敢回答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能质疑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例题,检查学生理解和使用上的偏差。在预习这一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老师好像是路标和拐杖,关键时刻给学生以指示和扶持。其效果比仅由老师讲、学生听好多了。

更重要的是,课堂上引入预习的教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学生会逐渐地学会如何把握教材内容,如何提出问题和抓住重点,如何概括总结,等等。这就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学会这种学法,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最终可以摆脱老师这个“拐棍”自己列提纲,总结知识,掌握知识。

三、思考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实现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并使之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活动。思维能力及其发展直接关系着智力水平及其发展。思维的方式有具体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思维、发散与辐射思维、辩证思维等。老师要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思维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老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刺激、鼓励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问题。例如经常在教学中提出一些“为什么,如何进行,否则怎样及要求解释,比较批判或找出因素、关系、用途”等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觉性。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认知、情意和心理操作领域的首要教学目标,其核心是发散思维能力。老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逻辑性、批判性等方面,教学中要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操作等活动反馈的信息及时地点拨、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错误中总结教训,从正确中提炼出更为优秀的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四、创造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学化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才能,应该作为一项主要的教学目标。可通过以下途径操作。

1、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小论文活动。一般采取的形式有知识归纳型、心得体会型及真知卓见型等。例如根据教学进度要求学生在单元知识学完后,用图表、图示或线索式的方法对所学知识归类;假期要求学生读一本好书并写出心得体会;利用讲座介绍科技发展状况,环境科学、化学工业的现状,等等,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造性的见解。科学小论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加工能力,为以后参加科研等工作奠定基础。

2、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小制作,主要是指导学生制作各种模型,设计、改良、革新化学实验等。如可指导学生制作分子结构模型、简易多功能实验箱,幻灯片、电解水等实验的改良等。这种以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实施的小制作活动,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篇3

一、要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知识去吸引学生

化学教学中,我们设身处地的为学生作想,让学生知道教师的苦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重要性,与学生谈心、交流学习心得。例如,部分内容要求教师讲解,这就要求语言上有吸引力,语言要丰富、准确、精练、逻辑性强,而且表达要清晰、形象,讲课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都要讲究:做到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和戏剧性,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就要求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比如讲解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如施塔尔的“燃素说”;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故事;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的忘我精神和爱国精神;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故事。还有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化学事例,比如,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青铜器,这比欧洲早1900多年,河南出土的古剑,能切开叠在一起的15枚铜币,生活中的化学小魔术,用白磷自燃的事实讲二次大战中英雄的故事等等。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向学生描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事实。让他们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化学不是简单枯燥的记忆元素符号、化学式、物质分类等概念。从而让他们具有进取的精神,愿意听老师讲,愿意到老师身边来。

二、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辩正地统一起来

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形式。收敛性思维是以集中思维为特点的逻辑思维,具有同一性,程序性、比较性三个特点。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辨正地统一起来。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多方位发散,多方位论证,多因素分析。例如,化学计算的一题多解,基础理论教学中,对一个问题,一个论点,从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加以论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分离和物质的鉴定,多种鉴别方法的设计等训练,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爆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发散性若没有收敛性思维作补充,容易发散无边,变成幻想空想瞎想。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当收敛。例如,学生对同一实验进行多种方案设计后,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对众多的方案进行比较和可行性检验,从而寻求较好的方案。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以及二者的辩证统一,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方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如“电子云”概念很抽象,教师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模拟“电子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从而理解“电子云”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现有机化学中一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

篇4

关键词:药学化学;教学研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和量子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已经深入到了分子水平,这有力推动了新药研究与开发。但是随着世界各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药学研究领域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特别是制药行业科技应用型人才短缺,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匮乏。因此,培养一大批药学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药学研究型和应用型科技人才是时代所需。研讨如何提高药物化学的教学、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重视教学内容

1.1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药物化学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必须适当精简、合理取舍才能获得预期效果。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开设的药物化学课程理论性过强,内容杂乱繁多,学生学习感觉知识点多,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也多。如此的教材现实,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归纳整理,不分主次,满堂灌输,教学效果肯定不好。作为教师就应该本着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深刻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够体会并注意到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同时辅以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就可以明白药物化学在药学领域,在疾病治疗、维持身体健康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就会认识到药物化学的重要性,把理论性强的内容化繁为简,由易到难,用通俗易懂的讲义达到推陈出新,用形象的课件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具体化,这样学生记忆更深刻,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就会不断高涨。

1.2调整课堂教学方法

药物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即是如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引发学习的原动力。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了。书本主义、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必须摒弃,进而采用新式教育法如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答辩式、现场案例剖析式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把丰富的药物化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更加精准地传授给学生。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学习。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制药公司、科研机构、医院临床进行实地参观,实地考察体验,深入探讨。不断巩固和扩大对药物化学的认知度,从而达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结合。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使一些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简单化。因此教师必须下功夫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办公软件,做好药物化学课堂讲义和形象化的PPT课件。教学多媒体的选择、制作与组合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结合药物化学的教学特点,结合挂图、投影展示一些复杂药物的分子结构、作用靶点、作用机理等是非常必要的。

1.3重视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认知需要的心理表现,是人们对新鲜事物优先给予注意,是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找机会、找时间学习,越学习越有动力。培养学习兴趣要贯穿药物化学教学过程始终,教师必须经常关注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研究难点及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突飞猛进,在药物化学课堂讲授中,经常介绍一些挑战性的课题和新发现、新成果、新进展。有条件的科研院校,可以以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培养医药领域创新型人才,邀请医药学科领域内著名院士、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专家、学者、医药公司研发总监、总工程师等作医药领域相关科学前沿讲座和实际应用讲座。围绕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现,如何应对、如何开展新型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发以及人类目前未曾攻克的重大疾病的治疗等问题开展讲述与讨论,充分调动年轻学生勇于挑战科学难题的勇气和热情。

2重视实验课

药物化学是一门试验性很强的学科,改进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对学生掌握药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药物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最好同步进行,可以起到理论指导实验,实验证实理论的效果。实验内容要精心选编,可以自编实验教材,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开展合适的药物化学实验课,本着参考各种实验教材的原则来精心编写药物化学实验课讲义,尽量把实验和理论安排在同一时间段进行,这样可以让理论和实验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验,用实验验证理论,让学生对药物合成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入。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预习准备的基础上,以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主,即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然后就实验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学生会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进一步理解掌握,就会更加有信心把实验做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之目的。

3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药物化学是医药领域的带头学科,主要以化学,特别是有机化学为基础,内容涵盖药学、医学、生物学等内容。因此作为一名药物化学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化学、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相关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的系统知识。因此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博览群书,而且要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比较熟练地运用到药物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还须特别强调的是,药物化学教师本人平时必须及时更新和补充药物化学相关新的知识内容,了解药物化学发展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把握新世纪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在具备这样的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面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正确指导学生学好药物化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药物化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好药物化学不仅能为后续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还能更好地适应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4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

药物化学无论有多么重要,如果教师不受学生欢迎,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自然不高,就不会主动找时间、找机会去学习,有的甚至放弃学习。这样的情况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相处得比较融洽,学生愿意接近你,愿意与你交流,那么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高了,学习态度也会认真得多,教学效果必然就好。因此,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将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积极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和处理。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重点还是在于教师本人的意向和改变。药物化学本身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各种新药品不断上市,不断更新换代,因此对于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改进提高,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最为核心的任务是提高药物化学各类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围绕药物化学教学质量这一主题,从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以教学质量提高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对如何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进行分解剖析和探索。结合我校药物化学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教学改革与摸索,就如何更好地培养出药学领域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把讲授药物化学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与同行们分享和提高。

作者:张华 李强 刘丽娟 龚显峰 王阳 单位:黑龙江大学 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虎.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

[2]韩建军,宁娜,张家俊.高职药剂专业《化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2):56-57.

[3]刘列,杨汉武,刘金亮.依托科研优势搞好研究生特色实验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3):109-111.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到同簇其它元素,并找出同簇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将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化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性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实践,去努力,其结果是使学生受益。

2.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篇6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阶段,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因而中小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

    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到同簇其它元素,并找出同簇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将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总之,化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性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实践,去努力,其结果是使学生受益。

    二、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如“电子云”概念很抽象,教师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模拟“电子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从而理解“电子云”的概念。

篇7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创业等教学模式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根据本校非(近)化学专业不同专业的特色及培养目标,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分三个层次构建了非(近)化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第一个层次是公共基础课教学,该层次教学主要针对近化学专业(材料物理和油气储运专业),以《大学化学》课程为依托,理论和实验同步进行,实验课程中的内容设定为基础实验,多涉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的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实验内容;第二层次是公共选修课教学,以《化学实验与生活》课程为依托,从化学角度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给出合理解释,并用实验加以证明,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以此来满足非(近)化学专业需求。通过化学实验学习,提高动手力能,以期在本专业运用化学意识,提高所属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层次为提高性教学,主要面向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群体开设,我们以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及实验竞赛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所涉及的实验内容为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该体系不仅能解决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更能强化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二、更新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

(一)建立和完善非(近)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的教学实施环节

1.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开设的实验内容。根据非(近)化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精心安排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非(近)化学专业《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验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与大学化学理论课内容相互关联,进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有限的实验课程使学生既能练习和掌握大部分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又能加深学生对大学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真正实现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合理地选择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真正把《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密切联系起来。2.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由于化学实验的专业特点,在实验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的药品,往往一些小的错误操作不仅会使实验失败,而且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危险。因此,实验的安全问题和规范的实验操作对所有的学生和任课教师都应该是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实验教师要对实验的内容讲解得更为细致,强调每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的演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错误实验操作,实验教师要及时提出并纠正,这样做既可以规范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实验危险的发生。为了保证实验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训练,注重实验细节是非常必要的。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依据老师的讲解对实验进行操作,并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思考。对于实验的结果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和教科书上的描述不一致时便束手无策,不去思考如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解决的办法。这样做就不利于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往往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这一问题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在实验进行前要求每个学生认真预习本节实验课内容,认真书写实验预习报告;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总结该节实验课应注意的事项;实验课开始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查相关资料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该节实验课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教师的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独立预习,然后在实验课上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讲解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上要把某个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向所有的同学提问,让大家一起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可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提出某一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以上的措施,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又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4.细化评分标准,完善考核制度。如何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成绩考核一直是实验教学一个难点。我们把实验的评分标准进行了细化,例如对实验的迟到和出勤、预习报告的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的卫生状况和对实验报告的处理等进行评分细化;改革期末考试的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准备好实验题目让学生随机抽取并现场操作和解答题签上的思考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操以及回答问题情况给出考试成绩;综合上述成绩按不同比例给出最终成绩,这样的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偶然因素的影响。通过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并且在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实验教学考核制度的改革,非(近)化学类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

(二)建立和健全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实验竞赛

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选择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作为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实验竞赛。具体措施:(1)根据所开设的实验题目和内容,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验方案,而教师所要做的是审核和完善实验方案。(2)根据实验方案,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实验要独立完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翔实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负责监督和指导学生,规范学生的操作,对于失败的实验要鼓励学生查找失败的原因,最终取得实验的成功。对于实验的结果,指导教师要认真地检查和分析实验数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严谨的科研意识。(3)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全部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验方案的讨论、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和对实验方案的改进措施等。学生把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三、加强教材改革,推进网络平台建设

为适应知识的更新和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在教材建设上狠下功夫,先后自编了《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电子教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不断更新,更能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使实验平台建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配置进行了优化,将实验室的实验药品、仪器和物资进行统一管理,根据需要统一调配和使用。实验室按照功能进行重新设置,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本科平台。为了使学生及时掌握和应用新的仪器和测试方法,将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差热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纳入本科实验平台管理,为学生研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为了解决一些在课堂教学学时内开设比较困难但学生有兴趣的实验项目,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采取开放式管理,开展自主学习、开放学习、探究学习,在兴趣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

在全国上下掀起实施新课标的活动中,自己作为一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投身到这项伟大的课改实践活动中去,以顺应时代之潮流。以下各点是本人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德育教育仍然要贯穿教学之始终;通过探究问题,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的课程方案是为了适应社会和时展的要求,旨在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中学课程体系,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基础。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舞台。课程改革理念如不能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体现于课堂,再理想的课程改革都不会成功。让新理念走进课堂,融于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实践,比推出新的理念更加富有创造性,任务也更加艰巨。

1.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观念

化学新课标着眼于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标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并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的等同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首先,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2.1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的编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使用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猜迷、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对于一些自主学生探究实验,应首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下准备,包括阅读课本、准备简单的实验用具、通过讨论理清实验思路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猜测等。在实验课上应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动脑去思考自己做得到的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结论,哪怕是有偏差的结论。当然学生如果做实验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一定程度的恰当的指导。

2.2 创设自由空间,培养探究意识。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探究意识,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尤其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中更应如此。

3.德育教育仍然要贯穿教学之始终

实施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德育工作并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

3.1 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化学发展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就占了二项;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的“侯氏制碱法”填补了我国“纯碱”工业的空白;我国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迅猛发展,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这样,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点燃学生的爱国之火,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坚定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3.2 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影响。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如在教学“NO和NO2是污染大气的重要污染物”时,可介绍这些氮氧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如1943年9月,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烟雾”就是光化学污染的典型事件。学到SO2、SO3的性质时,告诉学生硫氧化合物会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就属此例。再如由CO2等引起的“温室效应”,氯氟烃引起的臭氧层破坏,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以此培养学生形成三个观念:爱护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的观念。强化两个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减灾意识。

4.通过探究问题,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诸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等。

求同思维是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耦联关系去探索结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二氯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有几种同分异构体?按常规,学生会先写出四氯苯的一种结构式,然后用变换氯原子位置的方法逐一去找,此法很慢且易出错。若能变换角度去考虑:二氯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是二个氯原子在苯环上分别呈邻、间、对位,如果我们改换一下观察问题的角度,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分别呈邻、间、对位,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应做到一题要多思、多变、多解、多联,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思维模式之中,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

逆向思维是从顺向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在化学知识中,有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如元素的“构、位、性”互推,有机物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互推,各种不同浓度的互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等逆向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联想思维是指对有相似特点的事物通过对比联想,推测其它方面相似性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结构特点,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我们在学习的复习过程中, 要不断地总结和概括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5.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重在应用。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在于其掌握化学知识的多少,也不仅仅在于其能解多少化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从解释身边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例如,可结合消防常识介绍一些灭火器的类型、用途及操作方法。如在介绍泡沫灭火器时,可问学生:灭火器中盛装的是什么溶液?玻璃筒中装的是什么?铁筒中装的是什么?使用时发生了什么反应?它的灭火原理是什么?灭火时应该怎样操作?再如学到《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章的时,不妨让学生调查一次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因素造成空气的污染?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酸雨对大自然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理等问题,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其次,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从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撷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应用化学知识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篇9

一、 多用化学实验教学

对于初三学生来讲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在教学“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在讲“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我也没有直接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而是进行几组对比实验,分别用大理石和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分析得出固体为何不用碳酸钠粉末,液体为何不用稀硫酸的原因。通过这些兴趣盎然的观察,学生活跃了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学到了化学知识。

二、 巧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多媒体投影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非常广泛,效果也很好。可利用多媒体投影,创设问题情景。如学习“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我通过录像呈现燃烧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一些火灾的场景,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和激发了学习兴趣。化学实验中很多现象稍纵即逝,难以保持,可把这些实验过程制成动画,在实验之后放映这些动画,并通过幻灯上的文字说明和给出的符号与数据,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效果很好。如在学习“空气”一课时,我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制成动画,在演示实验后投影,学生不仅记住了实验现象和结论,还了解了实验原理,能举一反三,达到很好的效果,且投影幻灯片还可以节省课堂板书时间。对一些无法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也可制成幻灯片投影,运用到化学教学上,就会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如化学实验中,由于装置不合理或违反操作程序会造成试管炸裂、有害气体溢出等现象,现场实验不安全,而这部分内容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动画的演示效果很好。

三、 正确运用语言讲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懂得原理就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课堂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明了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探讨方法,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强调3个要点:“参加了化学反应”“质量守恒”“质量总和”。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强调4个要点:“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克数”等。课堂讲解还可启发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学习元素知识时,讲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将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元素间的关系列出图表进行分析讲解等。

四、 合理运用课堂阅读

在教师的提问和指导下进行的课堂阅读,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结构的形成。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一课时,我布置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在黑板上列出提纲和一些问题:“水的作用有哪些?”“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哪些地方?”“地球上淡水资源情况如何?”“谈谈你的节水方法?”“水体污染的来源有哪些?”“如何防治水体污染?”随着问题的解答,学生不仅学习了这课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实践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化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的一门课程。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理论进行教学,平常对于一些化学实验常常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想象。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往往提不起对于化学课堂的兴趣,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对一些化学现象并不能通过实践去思考,这样的化学课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非常乏味的,自然,课堂效率并不高。同时,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进行课堂化学实验,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相应的化学器材和实验室。学生不能通过化学实验来对化学知识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不能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可见,以往的化学教学方法并不能帮助学校培养出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化学课程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充足的准备是打造一个高效化学课堂的基础

课程改革后,化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要求,对于新课改后化学课程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在找到目标后,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初中学校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刚接触,在化学知识上没有自己的思考,在上课中只能跟着教师的讲解走,教师在化学课堂上通常不会去考虑学生的感受,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同时,在部分初中学校化学教师通常不会在课前进行备课。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制定一些相关的规定,使化学教师在固定的时间都要去集体备课,在备课中,教师可以交流各自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这样教师可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科学,这样更容易实现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任务。化学教师在平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保持一个先进的教学水平,在发展迅速的化学教学中不落伍。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化学课堂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对于化学知识方面的疑惑,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成绩,建立一个高效的化学课堂。

(二)培养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化学知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有着学习兴趣无疑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化学课堂上沉闷的氛围,将化学知识有趣地讲解给学生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在课堂开始前化学知识怎样导入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分解反应”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前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平常生活中认为是分解反应的现象,然后教师再帮学生解答这一现象是否是真的分解反应现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知识是琐碎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这两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这两章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章的内容,使学生将氧化还原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联系起来,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化学课本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关于“催化剂”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化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这一章内容的学习,通过做化学实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使学生对于催化剂的知识点牢记于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对于这些化学现象进行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学习,是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初中化学教师要在课堂前做好备课,拓宽视野保证自己先进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化学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使学生对于化学现象有着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马宁宁.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