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篇1

2020年9月3日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前来参加本次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资格培训。今天的培训,是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成立以来,组织开展的第一期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资格培训。我们对此非常重视,相关股室和人员会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一是组织全县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以所在医疗机构为单位,上报相关资料,并抽调专人对报名资质材料进行了严格的复核。

二是对全县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骨干进行了摸底,及时对接县妇幼保健院,明确培训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方法,达成委托培训意向。

三是对培训的细节进行了反复斟酌和严格把关。比如:师资力量、培训内容的选定,培训流程的设计,培训合格后相关证件的印发等等。

本次培训的如期开班,是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的结果,在此,衷心地感谢他们!

这次培训,县妇幼保健院不仅选派业务骨干为大家进行法律解读和技术解惑,还主动提供培训场地,积极为我们创造培训条件,提供诸多工作便利,为此,我代表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向县妇幼保健院,特别是刘院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举办本次培训,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切实提高母婴保健人员临床业务技能,提升全县母婴安全保障水平,努力实现全县妇幼大健康。今天的培训,分为专家授课和现场考试两个环节,考试合格者方能领取合格证。

同志们,学习是为干事打基础。好学、真学才能业务精进,唯有学习方能“艺高人胆大”,希望大家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篇2

一、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行业管理

严格医疗保健机构助产技术管理。执行国家产科服务基本标准,规范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助产技术服务,控制不合理剖宫产,实行“谁发证谁管理”的原则,采取不定期抽查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管理。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行为,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服务标准,审批准入项目;规范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服务的管理。

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管理。按照《省母婴保健人员资格考核办法》,加强岗位培训,规范技术考核,建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准入与考核制度。

严格《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规范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两部委《关于启用和规范管理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的通知》(国卫妇幼发[2013]52号)文件精神,凡取得助产技术服务许可的单位均应为新生儿出具《出生医学证明》,提高当年发证率,推行新版《出生医学证明》信息化管理和统一机打。

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专项治理。严格技术和人员准入,严查“两非”行为,强化爱婴医院管理等工作,重点加强对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监督检查。

二、扎实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提升新生儿急救能力。继续推进“降消”项目和新生儿复苏项目,大力开展助产技术、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全县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培训覆盖率达90%,人员培训覆盖率达85%、培训考核合格率达90%。

提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能力。举办产儿科、助产、护理等相关人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培训班,人员培训覆盖率达90%以上。

提升爱婴医院服务能力,规范孕妇学校工作。开展爱婴医院的创建和复核工作,已取得爱婴医院称号的医疗保健机构,年内要迎接省卫计委对“爱婴医院”工作进行复核。

三、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

实施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按照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方案要求,继续加大宣传,做好叶酸发放、登

记和管理等工作,落实医改工作任务。

规范产前筛查管理。建立健全全县产前筛查建设,提高产前筛查服务质量和胎儿缺陷发现率。妇保院开设“单独两孩咨询门诊”,加强孕前优生检测力度,对高龄高危孕产妇扩大产前检查范围和项目,增加产检频次,有效应对服务需求变化。

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完善我县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全县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加大筛查工作力度,凡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均应按法律要求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力争年底全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80%、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60%以上。

规范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凡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按要求监测、填写缺陷情况,并及时上报。

四、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继续落实农村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在全县所有取得助产技术服务的机构实行直补,规范补助程序,加强专项经费管理。

继续实施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和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对农村妇女继续实施免费妇科病普查,进一步规范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工作。

继续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全县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妇幼健康常规管理,提高孕早期艾滋病、梅毒和乙肝3项检测率,做到凡孕必检。对全县发现艾滋病、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实行追踪、随访管理,将确诊的艾滋病病人纳入统一管理。重点加强县妇幼保健机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建设,改善筛查条件,提高筛查质量,全县孕产妇艾滋病抗体咨询检测率达到85%以上。

继续实施“降消”项目。按照“降消”项目方案要求,开展培训、进修、等工作。

实施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补助项目、儿童医疗保健人员培训项目、地中海贫血防控试点项目和地中海贫血防控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开展健康教育与宣传,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五、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系列活动

以纪念母婴保健法颁布20周年为契机,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系列活动。举办妇幼健康技能竞赛等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院内文化活动。以群众需要为目标,广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树立行业优质妇幼健康服务新品牌。

六、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继续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妇幼卫生年报、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网络直报工作。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真实性。

七、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篇3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幼儿保健等母婴保健服务及其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是母婴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母婴保健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母婴保健监督员,负责所辖区域母婴保健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医疗保健机构开展母婴保健业务的,应当符合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要求。

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经审查合格的,发给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一)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助产技术服务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发证;

(二)从事婚前医学检查服务的,由所在地市级以上(不含县级市,下同)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发证;

(三)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涉外婚前医学检查、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的,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发证。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到期由原发证部门重新审查发证。

第六条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务人员,按照下列规定经考核合格的,发给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

(一)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助产技术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考核发证;

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和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合格证书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考核发证;

(二)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由所在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考核发证;

(三)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的,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考核发证。

第七条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在申请结婚登记前,持本人下列证件到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一方户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婚前医学检查:

(一)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户籍证明;

(二)工作单位或户口所在地的居(村)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男女双方或一方为外籍公民、华侨的,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到承担涉外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检查。

经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第八条从事婚前保健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提高服务质量,

方便群众,在边远山区应当开展巡回婚前保健服务。

第九条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暂缓结婚的医学意见。

凡诊断有下列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之一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

(一)双方为遗传性中度智力障碍或者一方为遗传性严重智力障碍;

(二)患其他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当事人对检查结果有异议,可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申请医学技术鉴定,取得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证明。

婚前医学检查证明与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证明不一致的,以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证明为准。

第十条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时,应当将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证明作为结婚登记的依据,经婚前医学检查认为应当暂缓结婚的暂缓办理结婚登记;认为不宜生育的,应当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后,方可办理结婚登记。

第十一条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必须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对边远贫困地区或者交费确有困难的人员,婚前医学检查的费用给予减免。

第十二条孕产妇应当在怀孕十二周内到医疗保健机构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孕产期保健教育和医学指导。

在本省暂住的外来人员中的孕产妇,应当到居住地的医疗保健机构登记,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

凡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必须转到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检查和监护。

第十三条经产前检查,孕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产前诊断:

(一)羊水过多或过少的;

(二)胎儿发育异常或胎儿可能有畸形的;

(三)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缺陷的物质的;

(四)曾经分娩过严重缺陷儿的;

(五)年龄超过三十五岁的;

(六)夫妇双方患有地中海贫血病的;

(七)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孕妇经产前诊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提出终止妊娠医学意见,经本人签字同意(本人无行为能力的经其监护人签字意)后,医疗保健机构可为其施行终止妊娠手术:

(一)胎儿患严重遗传疾病的;

(二)胎儿有严重缺陷的;

(三)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危害孕妇健康的。

第十四条依照(母婴保健法》和本条例实行终止妊娠或结扎。术的,按照国家的规定享受休假和免费服务。

第十五条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医学上确有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必须到有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签署医学意见,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十六条孕妇应当住院分娩。高危孕妇必须到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在交通不便的乡村,没有条件住院分娩的正常产妇,应当由持有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人员助产。

乡(镇)在离医疗机构五公里以内区域、县城镇和城市不得设立集体或个体接生站。

第十七条医疗保健机构依据助产人员签署的出生医学记录出具出生医学证明;家庭接生的,凭接生员签署的出生医学记录,由乡(镇)卫生院出具出生医学证明;在途中出生的,由产妇户口所在地医疗保健机构查实后,出具出生医学证明。

户籍登记机关必须依法查验出生医学证明,方可办理新生儿户籍登记。

出生医学证明由国家统一印制,逐级发放到各医疗保健机构。

第十八条全社会都要保护和支持母乳喂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母乳喂养制度。各单位应当为妇女哺乳提供必要条件。

第十九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婴幼儿提供以下保健服务:

(一)科学育儿的医学指导和咨询;

(二)婴幼儿的定期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

(三)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防治;

(四)体弱、伤残、弱智儿的康复保健服务;

(五)计划免疫;

(六)省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项目。

第二十条全省实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

承担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认真做好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筛查,其他医疗保健机构应当配合做好样本采集和送检工作。

第二十一条新生儿出生后三十日内,应当到其母亲户籍所在地的医疗保健机构登记,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接受婴幼儿保健系统管理。

在本省暂住的外来流动人员中的婴幼儿,应当到居住地的医疗保健机构登记办理儿童保健手册,接受婴幼儿保健系统管理。

第二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和监测。

开办托儿所、幼儿园应当符合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卫生保健标准,并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保健合格证书。

第二十三条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应当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凭儿童人托儿所、幼儿园健康检查表、儿童保健手册和儿童预防接种证,方可办理入托、入园手续。

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和家庭看护婴幼儿的保姆每年必须到单位或家庭所在地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患有国家规定传染病、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炎、精神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儿童看护、保教工作。

第二十四条对《母婴保健法》规定的指定传染病、严重遗传性疾病、有关精神病和本条例规定的疾病实行首诊报告制度。

全省实行孕妇产妇、婴儿生命和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制度,建立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以下简称鉴定组织),其成员由卫生行政部门提名,报同级人民政府聘任。鉴定组织的日常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对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接到诊断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鉴定组织申请鉴定。

鉴定组织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鉴定结论。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六十日。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鉴定组织申请重新鉴定,鉴定组织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鉴定结论。省级鉴定为最终鉴定。

第二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当遵纪

守法,秉公执法。凡、、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从事母婴保健服务的医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文明服务,为当事人保守秘密。凡违反本条例,出具虚假的医学证明或违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所在的医疗保健机构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取消其执业资

格:

(一)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或违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经制止仍没有

改正的;

(二)出具虚假医学证明给当事人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违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给当事人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的。

第二十九条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而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医学技术鉴定、终止妊娠手术,以及出具本条例的有关医学证明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制止,并给予以下处罚:

(一)警告

(二)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或经制止仍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篇4

近年来,我市妇幼卫生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实施“一法两纲”,坚持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以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为目标,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目的,全市妇幼保健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

1 工作现状

1.1 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严格依法服务

充分利用《母婴保健法》宣传月、“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母乳喂养宣传周”等时机,采取印发宣传单、制作专题片、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审核、审批母婴保健有关证件,加大妇幼卫生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反母婴保健法律法规行为,净化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环境。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严格依法服务,工作人员母婴保健法律知识知晓率和依法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出生医学证明》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日臻完善。

1.2 产科建设不断加强 各接生定点单位对照《山东省助产技术管理办法》开展助产技术服务,产科建设不断加强,从房屋设施、设备、急救药品、人员、技术、规章制度等“六进一步”规范,大部分区县级以上医院配备了高、精、尖的诊断、抢救设备,提高了产科急救水平,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产科制度、操作规程逐步完善。全市79家定点接生单位,有3家机构达到了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标准、44家机构达到了二级标准、32家机构达到了一级标准。

1.3 妇幼保健工作卓有成效,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加强了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2008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1.03/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7%,婴儿死亡率4.16%。针对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前医学检查率锐减的现状,为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政府买单、民政把关、妇幼保健机构提供服务”的婚前医学检查模式,全市已有四个区县先后开展了免费婚检工作,全市婚检率逐步提高到34.50%。新生儿“两病”筛查率达99%以上,对通过筛查确诊的“两病”患儿实行了免费诊疗,保证了患儿的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0~7岁儿童听力筛查率达到86.91%。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积极开展妇女病防治工作,建立普查普治制度,保障了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按照《淄博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细则》,积极开展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工作,提高了儿童的健康水平。

1.4“爱婴市”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全面落实《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制定巩固爱婴医院措施,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孕、产妇进行广泛的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市妇幼保健院定期开设健康教育大课堂,收到明显效果。各助产技术服务机构采取产妇人院实行医务人员责任制、出院回访制等措施,加强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和培训,取得较好效果。

1.5 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按照《山东省妇幼卫生信息统计报告管理办法》及我市有关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健全网络,逐级实行人员备案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妇幼保健工作例会,认真填写各类妇幼卫生信息原始表、卡、簿,积极开展漏报调查和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认真做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有关妇幼保健指标的监测和动态分析,加强对妇幼卫生报表质量管理,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各种报表填写、上报及时、准确、规范,为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2 存在问题

2.1 投入不足,妇幼保健三级网不够健全政府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投入不到位,社会公益性质体现不够,个别区县妇幼保健院发展困难。个别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性质的全额事业单位没有完全落实,乡镇妇幼保健人员享受不到全额工资。有的区县妇幼机构隶属关系转变,致使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不畅,工作不顺。区县“横到边、纵到底”的区县、乡镇、村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不健全,使农村妇幼保健工作落实不到位,妇幼卫生信息各项原始数据来源不确切,影响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2.2 母婴保健执法意识不够强 (1)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在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审批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反映出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对《母婴保健法》有关内容的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2)医疗保健机构在母婴保健法律证件更替中时间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反映出医疗保健机构依法提供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意识不够强。

2.3 对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方向把握不够准确有的妇幼保健机构办院宗旨和办院方向偏离了新时期母婴保健工作方针。个别妇幼保健机构把经济效益明显的医疗服务放在医院发展的主导地位,把保障生殖健康、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保健服务当成从属,按医院模式建设保健机构。宣传社会、动员协调卫生资源能力较小,重专业技术,轻组织协调;重自我发展,轻网络建设;重直接服务,轻培训指导,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医院,业务发展缺少保健机构应有的重点和特色。

2.4 妇幼卫生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实践技能较差,少数人员对高危妊娠管理、产科出血的处理、新生儿复苏抢救等必备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对法律法规及各项规范要求存在模糊认识,一级助产机构技术服务机构超范围执业现象较为普遍,为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留下隐患。

3 对策

3.1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管理,明确妇幼保健事业发展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牢牢把握“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定不移的按照方针指引的方向改革、建设、发展,决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迷失方向,丢失本色。按照《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设立的市(地)级和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变动应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不得以租赁、买卖等形式改变妇幼保健机构所有权性质。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的稳定”的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妇幼保健机构的社会公益性,加强对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争取政府加大对妇幼保健机构人、财、物的投人,明确其归属和应承担的妇幼保健工作任务,禁止任何名目的兼并或撤并,确保妇幼保健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2 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妇幼保健三级网母婴保健事业,不仅关系到母亲和婴儿的健康,

而且关系到出生人口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要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妇幼保健网络。在城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农村,依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三项监测”等各项妇幼卫生信息的采集以及优生优育咨询,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促进妇幼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3.3 加强产科建设,依法规范助产技术服务 (1)继续加强硬件建设。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定点接生单位要继续加强硬件建设,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积极改善住院条件,创造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为就诊者提供便捷、经济、优质的服务。(2)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要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更新,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提高应急、抢救水平;继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操作流程,防止产科医疗纠纷发生。(3)对交通条件便利、年接生量较少、短时间内无法改善产科设备,无法配备产科中、高级职称人员的医院,要果断地取消其定点接生资格,最大限度的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

3.4 发展巩固“爱婴市”成果,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篇5

一、检查问题反馈

1. 缺建立禁止胎儿性别鉴定管理制度;

2. 缺建立终止中期以上妊娠证明查验制度;

3. 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管理、转诊、追踪、观察制度;

4. 建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质量安全控制制度。

二、整改结果情况

1.建立禁止胎儿性别鉴定管理制度已制定;

2.缺建立终止中期以上妊娠证明查验制度已制定;

3.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管理、转诊、追踪、观察制度已制定;

4.建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质量安全控制制度已制定。

篇6

今年我县的妇幼卫生工作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根据年初卫生部、省卫生厅、项目专家对我县历年来就“降消”项目工作执行情况及妇幼卫生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针对我县长期以来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而妇幼卫生服务工作又很难提高的严峻情况,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得到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降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对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切实将项目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推进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的服务能力,出台了一些政策和管理措施。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从规范各项妇幼保健常规业务管理工作着手,在做好常规妇幼保健业务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各项妇幼保健工作规范和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加强全县妇幼保健业务管理工作。以“降消”项目为重点,加强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普及新法接生,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努力完成省、州、县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全面推进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全县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管理,规范业务

(1)根据年初卫生部、省卫生厅等各级领导、项目专家对我县“降消”项目工作及妇幼卫生工作的检查督导意见和全县的“降消”项目专题工作会议相关要求,加强对全县各项妇幼卫生工作规范管理,在做好常规妇幼保健业务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各项妇幼保健工作规范和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加强全县妇幼卫生业务管理工作。

(3)根据考察学习到的经验,借鉴人家的先进做法结合工作实际,重新编制了全县妇幼卫生信息统计表、卡、册,对全县妇幼卫生基础数据进行月报管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妇幼卫生数据档案。

2、落实措施、加大项目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

4、2008年全县各项妇幼保健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8年全县共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43人,死亡率为25.72‰。与上年相比下降了9.89个千分点(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5.61‰)。

(9)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年内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无出生缺陷儿。

(1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维西县2008年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按省、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制定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防治艾滋病相关成员单位领导为成员的《2008年维西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因地制宜的紧紧围绕所有孕妇、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等目标人群,开展了如下工作:

①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咨询活动。配合“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艾滋病日”等节日,开展围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发放各种宣传册、画报、宣传单等资料,通过县、乡各助产服务单位分放到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手中,向孕产妇传递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信息。

②提供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

——县妇幼保健院为婚前保健的男女双方免费提供有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传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进行危险行为评估;介绍并建议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则下,填写《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后提供检测服务。对检验结果为阴性或阳性者均要进行检测后咨询,进行有效的避孕指导。

——以县医院为主,对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咨询,咨询内容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评估危险行为;解释检测的意义和利弊及等待结果时的预防措施;介绍并建议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则下,填写《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免费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为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孕产妇提供检测后咨询;为其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其分析感染状况,由本人及其家属知情选择妊娠结局,填写《选择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并为决定终止妊娠的阳性孕产妇提供服务,给予有效的避孕指导。对选择继续妊娠者,加强孕期保健,动员其住院分娩。

——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的配偶接受相关的咨询和检测。

——2008年共收到上级分发下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试剂、药品17种191件,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试剂、药品17种191件,均按要求及时发放到各乡镇卫生院。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㈠各级党委政府对“降消”项目工作的领导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乡党委政府是乡村级卫生工作的直接领导管理部门,应将辖区内的“降消”项目工作与一切“惠农、惠民”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抓共管,切实加大宣传、发动全乡孕产妇住院分娩,确保母婴安全,努力降低两个死亡率。

㈡三级妇幼保健网的网底极度薄弱,由于缺乏村级妇幼保健女村医,导致使居住在农村的孕产妇保健服务难以开展,甚至是无开展.这是导致我县的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难以控制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㈢县、乡、村对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不够深入,个别乡镇还存在孕产妇宣传发动的盲点和空白点。是导致孕产妇漏报、住院分娩空白的重要原因。

㈣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力度亟待加强,目前社区的健康教育还不够深入,宣传面还不够广泛;应广泛发动社区群众,多部门协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能为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步提高社区居民利用健康保健技术服务的能力。以此促进社区各项卫生服务工作(包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的全面开展。

㈤从全县妇幼卫生工作考核中可以看出,考核的结果普遍上升,但是离上级要求的工作指标相差还甚远,需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强工作力度,使全县妇幼卫生工作得以长足发展。

㈥乡卫生院对村医的管理力度,村医对妇幼保健工作的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近半年来加强了对乡、村级妇幼保健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力度,村医对妇幼卫生信息台帐的规范有所提高,但出生死亡漏报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说明村医对辖区内孕产妇信息的掌握不透,问题还是在村级,有个别村医甚至将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台帐丢失。严重影响到全县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的完整性。

㈦各乡镇卫生院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乡本级对妇幼卫生工作的职责任务,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管理力度。应本着全面服务于本辖区所有服务对象的原则,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本辖区妇幼保健技术服务的对策,逐步提高本乡的妇幼保健技术服务能力,为切实保障本辖区妇女、儿童,这一社会弱势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优质服务。

(八)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局面难以打开。新婚姻登记条例出台后,强制婚检被取消,婚前人群HIV检测工作难度较大。

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㈠进一步加大县、乡、村各级政府对全县“降消”项目和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加大政府责任目标的执行力度,将孕产妇住院分娩宣传发动工作融入“三农、惠农”工作中,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

㈡加强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的建设,加强对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强化对基层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和范围,不断提高基层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全面开展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加强两个系统管理,继续做好孕产妇住院分娩宣传发动工作,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两个死亡率。

㈢继续加强乡、村两级妇幼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加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网底职能,提高农村妇幼保健技术的服务能力。

㈣加大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利用健康保健服务的能力,加强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努力降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

㈤加大《母婴保健法》的执法力度,开展婚前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加强做好PMTCT(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积极做好三级预防措施,提高婚前健康检查率,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和发放。

㈥对全县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管理,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矫治,治疗效果评价分析,加强儿童“四病”的防治、宣传,提倡母乳喂养。

篇7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婚前医学检查(以下简称婚检),是指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婚检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申请办理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或生育的疾病所进行的医学检查。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婚检工作的领导。县(含县级市、省辖市的区,下同)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婚检工作。

    民政部门应当把婚检纳入婚姻登记管理程序,协同卫生行政部门推行婚检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婚检工作。

    第四条  婚检工作应和婚姻登记的管理体制相一致。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婚姻登记的,婚检应在本乡镇范围内的婚检单位进行;城市的市区和县城的城区已实行由市(县)的婚姻登记机关集中办理婚姻登记的,应确定一个婚检单位负责集中进行婚检。

    第五条  婚检工作应当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城市的市区和县城的城区应当开展婚检工作,并集中进行婚姻登记和婚检。乡镇的婚检工作,省辖市(含地区、州,下同)、省直管市应当先行试点,逐步推行。没有脱贫的乡镇在脱贫前暂不开展婚检工作。

    第六条  从事婚检的单位应按照系统管理的原则,承担其职责范围内的婚检及优生优育咨询、婚姻保健、生殖保健工作。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婚检的技术指导工作。

    第七条  婚检单位开展婚检,必须按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婚检部分)的规定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专职婚检医师、检验人员、主检医师。

    第八条  具备从事婚检条件的单位应当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民政部门派员参加,逐级审查合格后,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婚检项目),方能从事婚检。

    省辖市直属的拟从事婚检的单位,由省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考核,民政部门派员参加,符合规定条件的,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将批准从事婚检的单位的名称、婚检证明专用章样式抄送同级民政部门备案,并分批将已批准的婚检单位向社会公告。所有考核合格并经批准的医疗保健机构可从事婚前医学检查。

    第九条  从事婚检的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婚检人员基本标准),由省辖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从事婚检人员,应当讲究职业道德,忠于职守,认真履行职责,热情地为接受婚检的对象服务。

    第十条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三年。对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从事婚检的单位和人员,原发证机关应当重新审核发证。

    第十一条  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到一方户籍所在地履行了批准手续的婚检单位接受婚检。

    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或一方为外国人、华侨以及港澳台地区居民并在省民政厅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应到省妇幼保健机构接受婚检。省妇幼保健机构应按省卫生厅、民政厅的要求,配备与涉外婚检相适应的人员和设施。

    《男、女婚前医学检查表》、《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按国家规定的式样统一印制。

    第十二条  婚检应按卫生部规定的检查项目,即《婚前医学检查表》所列项目进行。由同性别的医务人员进行检查填表。并为婚检当事人保守秘密。

    禁止借婚检名义对申请办理结婚登记的妇女进行孕情检查和除规定的检查项目以外的其他涉及个人隐私的检查。

    第十三条  婚检医师对患有影响结婚或生育疾病的男女双方应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指导意见。

    第十四条  婚检单位应当根据婚检结果,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并加盖婚检专用章。婚检证明的填写应真实准确、项目齐全、用语规范、字迹清楚。

    第十五条  婚检单位对不能确诊的疑难病例,应组织会诊或提请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复查。

    第十六条  接受婚检的男女双方对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依法申请技术鉴定。

    第十七条  婚检必须严格执行省卫生、财政、物价部门制定的婚检收费标准,严禁额外收取费用。对贫困地区和交婚检费确有困难的人员给予减免。

    第十八条  依照本规定实施婚检的地方,当地婚姻登记部门在办理结婚登记,审查婚姻当事人结婚的其他条件时,必须同时验证《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证明》,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方可准予结婚登记。

    第十九条  对在婚检的婚姻登记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  对违反《母婴保健法》和《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的,按《母婴保健法》和《实施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处理。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项目和要求进行婚检的;

    (二)伪造、买卖或出具虚假《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的;

    (三)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额外收取费用的;

    (四)不为婚检当事人保守秘密或有其他侵犯当事人隐私权行为的;

    (五)开展婚检的地方进行婚姻登记时,不审查《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不尊重婚检医学意见的。

篇8

一、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省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等目标,统计、分析、总结“十一五”各项妇幼保健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省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监督和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和妇幼保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严禁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培训,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协同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和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幼儿园、托儿所所享有的平等权利。

三、加快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妇幼保健的网络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妇幼卫生投入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健全以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联系员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抓好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规范化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推进市级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定,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加强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分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全面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

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年〕166号),着力抓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总结试点经验,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对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两癌”检查的管理和督导,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积极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年〕254号)。在年基础上,对全省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60%,叶酸服用率达到6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30%。

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年实现全省住院分娩率达到99%,危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五、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落实三级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工作,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和知识,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探索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指导和督导,确保检查质量,保证专款专用。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逐步将孕产期营养纳入孕产期保健,提高保健工作内涵。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重视对产前诊断人才培养,加快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提高27种遗传性疾病筛查覆盖率,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开展调研和培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探索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患儿诊疗救助机制。

六、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篇9

近几年来,县卫生局认真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的总要求,以深化卫生改革、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质量为突破口,不断加强三级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提高妇幼卫生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孕产妇保持连续8年零死亡水平,住院分娩率达100%,妇女病检查率为69.4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92‰、9.66‰以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8.87‰,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2%,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卡介苗接种率100%,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99.75%,百白破三联制剂接种率99.67%,麻疹疫苗接种率99.47%,乙肝疫苗接种率10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改革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夯实三级妇幼卫生保健网络体系

一是扎实推进卫生综合改革。继年全县实行以“县办县管”、“一院两部”、“激活用人制度”为主的改革后,年底,又以坚持“巩固深化、创新机制、激活人员、促进发展”的原则,在全系统扎实推进了深化卫生综合改革工作,调整充实业务单位领导班子,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特别是通过深化卫生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了乡镇卫生院“一院(乡镇卫生院)二部(公共卫生部和医疗服务部)”运行机制,将优秀的公共卫生人才充实到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使乡镇卫生院在三级预防保健网中的中坚枢纽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配备上,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要有1—2名专职妇幼保健人员,每个村配备一名计生、妇女、保健三位一体的信息员,每个村卫生室配备负责保健工作的医生。为切实解决村级卫生室人员缺乏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对取得执助及以上资格、医学类大中专毕业生在村级卫生室执业的,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使我县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二是努力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环境。抢抓国家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高度重视的大好机遇,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条件的同时,不断改善全县妇幼卫生工作条件。县政府连续三年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实事工程,并配套资金350万元,各乡镇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投入资金60万元,支持卫生项目建设。年以来,利用国债项目共计完成了县中医院、县妇保院、河口卫生院、旧县卫生院、荷花镇中心卫生院、茅坪场镇中心卫生院以及45个村级卫生室的建设。三是保障经费投入。县政府始终把建立健全基层保健队伍,完善保障机制作为实现“两纲”目标的前提来抓,加大对妇幼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将县妇幼保健院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年度部门预算,每年对村级保健人员给予10万元预算经费,并落实“降消”项目配套经费7.7万元。目前,我县以县妇保院为龙头,以乡镇公共卫生部为枢纽,以村级卫生室为延伸的三级妇幼卫生网络体系已经建立健全。

二、规范行业管理,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全县妇幼卫生工作水平

一是严格准入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以及省市制定的相关配套文件,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助产技术服务、结扎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实行许可准入,对从事上述技术服务的人员进行考试考核,持证上岗。二是严格报表制度。制定妇幼卫生信息统计考核细则,采取“四统一”进行妇幼信息统计工作,提高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质量。即统一专人进行信息统计工作;统一省“3+1”模式进行报表;统一县、乡、村各种台帐和表、卡、册的填写,统一孕产妇、儿童保健手册、保健管理登记册、高危孕妇挂牌等的印制。三是深化健康教育。健全机构,全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均设置了健康教育职能科室。落实人员,各单位都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健康教育人员。配齐设备,各单位均按要求配齐了电教设备。丰富宣教内容,开设了“孕妇学校”“新婚学校”“家长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健康教育,健全了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网络,提高了全民保健意识,使我县卫生保健知识普及率达85%以上。四是实施费用减免工程。近三年来,为全县419名孕产妇实行免费待产,减免16707元。用16.74万元对887名贫困孕产妇实施救助。同时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均把住院分娩列入补助范畴,对参合的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定额补助200元,产科大出血、妊娠高血压等纳入疾病报销范畴,有2359人获得实惠47.87万元。在全市率先实行政府买单免费婚检政策,为2047对农村适龄青年实行免费婚检,减免费用20.47万元。特别是在今年的“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中,对一般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红外线乳透仪检查、盆腔B超检查、电子阴道镜检查全部免费。目前已为四个乡镇14965名妇女实行了免费普查。并为参加新农合的3229名妇女报销费用24万元。

三、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挖掘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池活水。

篇10

1目标要求

1.1总目标通过项目实施提供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要为流动人口提供户籍人口同等的优质服务),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提高助产技术服务水平及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建立和完善急救通道的通畅,提高应急和转诊能力;到2016年,全区孕产妇死亡率达5/10 万以下,严防可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1.2支持性目标:到2016年,各项指标应达到①早孕建册率:≥95%;②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95%;③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100%;④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⑤产后访视率:≥95%;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95%;⑦产科、儿科"三基"考核合格率:≥95%。

2目标人群

①从妊娠开始至分娩后42d内的孕产妇(包括流动孕产妇);②区内各医疗保健机构妇产科及妇幼保健人员。

3方案内容

3.1加强人员培训①二级医院妇产科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母婴保健法》等相关卫生技术服务规范、法律法规;孕产期保健管理规范、孕产妇高危因素筛查与管理;妊娠并发症诊断和处理、产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新生儿窒息复苏、产科危急重症的处理及转诊等。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孕产期保健管理规范、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常见产科急救基本技能及转诊过程中基本急救技能。③乡村医生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孕产妇系统保健与管理、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产后访视、母乳喂养及婴幼儿营养指导等。

3.2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 ①建立锡山区孕期保健工作小组。2014年我区建立孕期保健工作小组,由各中心妇产科主任、各医院产科门诊医生、各单位妇保医生组成。妇保所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学习,以确保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完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强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孕期保健规范服务意识,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②加强指导与质控。自2014年1月1日起,无锡市区范围产科医院《出生医学证明》废止单机打印方式,所有新发《出生医学证明》将根据无锡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罡正系统)相关记录实施网络打印,对《出生医学证明》的出入库和查询实行网络化管理。为此我们由专人负责,严把《出生医学证明》的审核关,对要求以临时通道打印《出生医学证明》的产妇逐一随访,全面掌握常住流动孕产妇的漏管;另外,通过加强计免信息系统中儿童母亲的孕期产检情况随访,回顾性质控辖区孕产妇的漏管,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杜绝计划外妊娠妇女的死亡。③大力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根据无锡市卫生局、财政局要求,2013年8月锡山区重新修订《无锡市锡山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即分娩前具有本区户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住院分娩产妇,享有每人500元的分娩补助。我们不断完善住院分娩与生育保险、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机制,强化住院分娩管理,确保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3.3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和管理①高危妊娠的初筛:各医疗保健机构在早孕初查或产前检查时要详细讯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完善常规实验室器械检查等,进行妊娠高危评定,及早发现高危孕妇。根据高危评分标准及高危妊娠管理程序,判断其对母婴健康的危害程度,并进行健康指导。②高危妊娠的监护及管理:严格按照高危妊娠的程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高危孕妇要登记建册、专案管理,并在围产保健卡(册)上作特殊标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都应做好高危孕产妇门诊复查治疗及病情随访工作,对不配合治疗尤其是需要住院治疗但遭拒绝的高危孕产妇应及时汇报产科主任及医院分管领导,必要时应汇报区妇保所,决不能有"患者签字就可以推卸责任"的侥幸心理。③高危妊娠的复评:高危孕妇每次产检时如发现新的高危因素,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及时评分。在妊娠28w、34w、37w、入院前、后和临产各期均应常规复评一次,如病情缓解可返回,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定期随访。

3.4加强产科安全管理,全面保障母婴安全①规范产科建设,严格依法服务。?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对照《江苏省爱婴医院(卫生院)评估标准》、《江苏省助产技术服务评审标准》和《江苏省医疗保健机构助产技术服务评价标准》,开展产科质量评价工作。?有效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产科安全管理十项规定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3〕15号),确保母婴安全。?确保母婴保健技术人员依法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杜绝非专业技术人员和无资格人员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②实行业务院长长效监管制。业务院长负责督促产科主任建立健全产科安全工作制度,落实产科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防止意外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实行业务副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及时协调院内相关科室关系,解决产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产科工作。③实行科主任负责制。一方面科主任应加强对产科医务人员的助产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安排科内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科主任自己要积极参加产科学术会议,引进和推广产科服务新知识和新技术,促进产科质量不断提高。④实行全产程负责制。对第一产程到第三产程应全产程监护,同时实行一、二线医师双岗负责制,确保每位住院产妇得到有效管理;严格实行医生、护士每班值班、交接班制度,交接时应对孕产妇的胎心,产程进展,高危因素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如实记录、签字;如发现危重孕产妇,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⑤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明确危重孕产妇救治组织汇报流程,建立以锡山人民医院为基地的救治分中心,组建应急救治专家库,着力提高区内的应急救治能力。?各接产医院要完善院内救治预案并加强演练,提高急救水平,做到危重孕产妇应急抢救组织反应迅速、预案启动及时、人员训练有素。?实行危重孕产妇、新生儿评审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的早期识别、干预和救治能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和解决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⑥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控制剖宫产率。按照《锡山区剖宫产手术管理规范》、《锡山区剖宫产手术人员资格准入和评估授权管理实施办法》规范剖宫产手术管理,继续实行剖宫产率定期通报制度。同时,要充分发挥区产科质量控制专家组的作用,全面加大剖宫产病历定期评析的力度,努力降低剖宫产率。

3.5加强产后访视的执行力度,确保访视质量各产科医院要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按要求及时准确录入并上传分娩信息至锡山区妇幼卫生保健QQ群共享,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接收下载分娩信息以便规范开展产后访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产后康复情况适当增加高危孕妇的产后访视次数,确保高危孕产妇从产后7d内至产后42d的安全;妇保所应加强对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妇保医师的培训,固定专人,充分掌握访视的内容、方法,提高产后访视的质量。

3.6健康教育积极推行"以妇女为核心,家庭为最佳场所"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农村妇女及流动孕产妇卫生保健知识缺乏以及受旧的风俗习惯影响等问题,在各医疗保健机构举办"孕妇学校"、"家庭学校",因地制宜制作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知识宣传画、册,免费发放服务对象,使群众了解有关孕产期保健知识,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