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雕刻艺术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皮影雕刻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陕西省皮影协会主席、中国西安皮影博物馆副馆长、中国皮影艺术雕刻鉴定专家、陕西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陕西省首席皮影鉴定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师、陕西皮影传承人等。
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华夏民俗展”上,一件被称为“皮影吉尼斯”的展品分外抢眼,曾引起了大批观众的驻足。这就是由皮影雕刻大师汪天稳带领18位皮影雕刻者花了318天的时间完成的长23米,高1.2米的皮影巨作《清明上河图》。这件皮影雕刻,在2004年上海美术馆展览上,就引起过上海媒体的关注和艺术品界的轰动。
文化熏陶培养兴趣 大师门下学习技艺
研究证实,中国所有的戏曲种类,均起源于陕西秦腔。秦腔最初起源于皮影,而皮影又起源于华县。有的专家认为,华县皮影就是中国一切戏曲艺术的总源头。中国皮影在国际上的正式名称叫“华剧”,即华县皮影戏曲之意。华县皮影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极古老的艺术品种,同时也是被国内外皮影界公认的所有中国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艺术之集大成者。因其最古老、最精粹、最成熟、最完美、最经典和最有资格代表中外皮影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
所以专家们认为,华县皮影在国内外皮影史的地位,近似于秦始皇兵马俑在中外考古史的地位。华县皮影雕刻作品的艺术价值很高,一般由牛皮刻成,皮质优,雕工精细,造型逼真,含义深刻,个个堪称艺术精品。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华县,演唱皮影戏的人虽然众多,但是雕刻皮影的人却很少。当时的华县没有其他什么娱乐活动,大家就是喜欢看皮影表演,汪天稳也不例外。看的多了,汪天稳渐渐地迷上了刻皮影。刚开始的时候,家里人并不支持,家里人总是希望他可以好好上学读书,做个读书人出人头地。汪天稳那时候并没有听家里人的话,而是经常逃学,偷偷跑出去练习刻皮影。起先没有师傅教,就自己学着刻;没有牛皮,就在硬纸上练着刻。
1961年,12岁的汪天稳拜于陕西省傀儡剧团雕刻大师李占文的门下,开始了正式学习雕刻皮影的生涯。在以前,皮影戏是当地农村里惟一的娱乐活动,但逢喜事或者白事、丰收或是过节都会有皮影戏的演出来热闹气氛。因此那时候,有很多老手艺人都是以做皮影这门手艺为生的。汪天稳的恩师李占文,是最早评出的“全国十大工艺美术大师”之一,也是当时陕西省惟一的一位大师。李占文这一辈子只带一个徒弟,那就是汪天稳。
汪天稳是在熟人的介绍下,才得以拜在李占文的门下。李占文教导汪天稳的四年里,汪天稳从来不敢马虎半点,非常勤奋刻苦。
“我师傅当时属于陕西省木偶剧团,是公家人。我只能自费学,就背着粮食到剧团跟师傅学。”汪天稳说,“我师傅非常严格,最开始就是练基本功――转皮,就是在手中转动牛皮,转皮的功夫就在左手的中间三个指头上,所以,练的时候,手上要压两块砖。师傅要求这个基本功练习三冬三伏,才算可以。所以,我们那会儿早上一起床,不准上厕所,先坐下练两个钟头,等中午再练一次,晚上睡觉前练一次。”
“其实,当时剧团还派了一个女孩跟师傅学,但不到一年,女孩就开始谈对象,被我师傅赶出了师门。我师傅脾气有时候也怪得很。”所以,最终李占文就汪天稳这一个徒弟。
几经波折坚持钻研 勤勤恳恳功成名就
汪天稳的皮影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65年,经过4年的刻苦学习,汪天稳终于学有所成,可以出师。他先后进入渭南文化馆和华县文化馆工作,参与新戏的皮影制作。1966年,汪天稳在几个县文化馆辗转之后,不得不选择了离家参军。1975年,参军8年的汪天稳重新回到了县文化馆,并参与了上海美术制片厂皮影动画片《迎春花开》的制作。
1978年恢复工艺美术行业的时候,汪天稳因为越来越精湛的皮影雕刻技术而被调到了西安工艺美术研究所,成为惟一一位进所的皮影民间工艺师。但在遇到大难题面前,汪天稳还是得请师傅李占文出山。1981年,国家委派汪天稳给日本国立博物馆雕刻《大闹天宫》,在当时,雕刻“大殿”这种手艺汪天稳还从没有涉及过,大殿的雕刻比较复杂,牵涉到几个皮影上下花纹的对接,一旦接不好,整个雕刻就可能前功尽弃。在危急关头,汪天稳还是请未了师傅李占指导,最终解决了难题,成功完成了《大闹天空》的大殿雕刻。
汪天稳真正出名还是因为在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修补《文成公主进藏》这件皮影艺术品。《文成公主进藏》其实是汪天稳的师傅李占文在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陕西厅雕刻的。当时总理看到这件艺术品,十分喜欢,要求一定要把这个皮影保存下来。但是1979年人民大会堂陕西厅整修的时候,由于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把皮影给折坏了,很多线条都连接不到一起。而当时,汪天稳的师傅已经80多岁了,由于体力原因,已经不能胜任这件皮影艺术品的修复工作。于是,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徒弟汪天稳的身上。
汪天稳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修好了这件艺术品。也正是这一次的皮影修补,使汪天稳一举成名,成为我国有名的皮影雕刻大师之一。
汪天稳从事皮影艺术40余年,可谓耕耘不止,妙刀生花。如今,不仅他个人硕果累累,技艺炉火纯青,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皮影大师,而且在皮影雕刻、皮影鉴定方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名家高手。艺德高尚,刀法娴熟,作品精致至极,已成为皮影爱好者、收藏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目前,他的皮影作品,不仅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旅游热销产品和许多博物馆的收藏品,而且还漂洋过海,远销欧美等国。
另外,汪天稳几十年来,还注重皮影艺术的挖掘、整理、研究、收藏和传承,已存有数千件明、清时代的皮影精品,其中不乏有成套剧目稀世珍品。
文化传承遇现实问题 该何去何从
汪天稳和他的朋友们现在正在筹建西安皮影博物馆,收藏品已经可以布置将近5000平方米了。光明清朝代的藏品就有上万件,价值几千万。他们也开始尝试着去做皮影动画,用高倍的数码相机将皮影一件一件拍出来,由于皮影是可以摆动的,就比以前老的动画制作节约将近一半的成本。他们认为,以前皮影的老唱腔已经不适合现代的节奏,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老剧本大家很难接受,尤其是儿童更不会喜欢,所以他们开始用《龟兔赛跑》、《司马光砸缸》这些寓言故事,配上电子音乐来吸引孩子的注意。
“学皮影,如果懂个皮毛,两三年就可以,但我带的一个学生,三十多年了,现在还跟我在一块学。钻进去后,这是永无止境的,得干到老,学到老。”
要精通皮影雕刻,历史、服饰、人物、花鸟,每一样图案都必须非常熟悉。仅以服饰而论,即使是同一王朝,不同的官员,首分文武,文飞禽,武走兽;其次以官品定服饰的图案。可以说每一个人物都会有不同的做法。皮影是一项经验活,只有做得久了,才能自然而然对创作有灵感。皮影也是一项枯燥的工作,在桌子上一趴就是一整天,不能在其中自得其乐的人,很难耐得住性子,更遑论一生。汪天稳不是没有遇到过有悟性、喜欢皮影的人,但多迫于生活压力,最终都放弃了。“学皮影两三年能学点皮毛,没名气时每个月只能挣一两千块钱,还不如在外边打工。”想想那些离开的人,他不无感慨地说。
“解放前,富人喜欢用皮影斗富,每家有多少皮影就像现在看谁开的什么车一样。”当时,除皮影作坊以外,一些富人也专门聘请一个师傅,特意为他一家做皮影。而这个师傅在此可能一做就是一生,他的儿子可能会跟着做下去。这三十年中,每个月的工资尽管微薄,但衣食无忧,做皮影又有乐趣可寻,因此也没有攀比之心。一个皮影做成,不管能得多少钱,心里总是快乐的。
但低微的收入明显制约了传统皮影艺术的继承。汪天稳刚进研究所时,带了12个徒弟,现在仅有一个还跟在他身边,其余的绝大多数都放弃了做皮影。
而在他的工作室,几位做皮影雕刻的,每个月视工作量的多少,工资最多仅在2000元左右。“现在讲求效益了。”这也是他常感叹的一句话。
篇2
四川皮影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乾隆晚期。清代中期的四川学者、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公元1734年-1803年)的《影灯戏》诗云:“翻覆全凭两手分,无端钲息又钲闻,分明夺地争城战,大胜连年坐食军。”生动地反映了乾隆晚期绵州农村皮影戏班演出的情景。四川皮影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有名人逸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术、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是民间手工艺和民间文艺的完美结合。
四川皮影有川北皮影与成都皮影两大类别,在工艺制作上都是在经过硝制、刮薄、压平、晾干处理后的黄牛皮上起稿,而后经雕刻、绘染、定胶、打蜡出光、用线串联等步骤制作而成。但在造型上,由于地理环境及民俗和欣赏习惯的差异,两者各具自己的艺术特色。
成都皮影戏是四川皮影戏最具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类型,主要是配合川剧的演唱。清朝中期,陕西人来川经商,陕西皮影也随之传入了四川。1851年到1853年,有一部分热爱川剧艺术和对皮影有研究兴趣的画家,配合当时成都有名的皮影雕刻家仲杰子和刘灯影,合作刻制了一套地道的四川皮影。他们借鉴了民间木版年画中门神的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法和民间壁画、庙画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用色规律,也吸取了朴实、雅拙、装饰性强烈的蜀锦、蜀绣、民间剪纸和印染中诸如水、云、龙、凤、花、鸟、虫、草等各类纹饰,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四川皮影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成都皮影全身共分14个关节,头部可脖颈上用细铁丝缠绕的皮圈内,其余关节用细麻绳联结。一个穿戴整齐的影人分3段:帽、头、衣履。成都皮影的关节和分段比北方皮影多,比例匀称,改用软须软发,操纵起来伸缩自如,婉转随意。
在雕刻和装饰图案上,成都皮影仿照川剧,同时也吸收和采用了“蜀锦”和“蜀绣”上面的花纹,采用透雕技术,线条优美,衣衫精致,色彩悦目。在脸谱造型上,成都皮影前额突出成弧形,下巴曲圆,脸部显得比较丰满,同北方皮影有很大差别。刻制皮影花钱费时,雕刻一个皮影约需3至4天,一个皮影班子至少有七八百件皮影,一个技术娴熟的雕刻艺人需要七八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方能完成。
皮影是傀儡剧,演出时操纵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一般以3根竹竿分别安置在影人颈部和双手上,影人的活动主要靠手的动作来表现,所以手竿操纵最为关键。成都皮影尺码较大,操纵竿有时不只限于3根,影戏的武打场面操纵很不容易,马上步下、长枪短打都要有招有式,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演出效果。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月14日,有删改)
赏读
皮影,又称灯影,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即木偶戏)之一。文章整体概述中国皮影状况,之后重点阐释四川皮影,且以成都皮影为主。本文简洁明了地介绍成都皮影的结构、雕刻和装饰图案等,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而不失生动。
思考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皮影戏,是用兽皮雕镂成人物的平面偶像,以灯光映于帷幕上表演故事的影戏,集民间美术、音乐、舞蹈、说唱为一体。( )
(2)中国皮影戏有北影和南影之分:北影以河北滦州为代表,南影则以四川皮影为首。( )
(3)四川皮影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有名人逸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术、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 )
(4)成都皮影的关节和分段比北方皮影多,比例匀称,改用软须软发,操纵起来伸缩自如,婉转随意。( )
2.文章引用《影灯戏》诗,其作用有二:一是
,二是
。
3.“一般以3根竹竿分别安置在影人颈部和双手上,影人的活动主要靠手的动作来表现,所以手竿操纵最为关键。”说说句子中词“一般”不能删去的原因。
篇3
1.河南皮影的造型特征
河南皮影的造型相当丰富,可分为头部造型、身段造型、衬景道具造型三个方面。头部造型可体现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因素,因此头部的造型可谓是整个影人造型的重中之重,有着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有朝廷的皇帝,也有平民百姓,有将军大臣,也有跑步的士兵等,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身段造型主要是表现人物的服饰,同样也可以体现影人的性别、身份、性格等因素,它的造型可决定整个影人的动态。为了达到影人服饰轮廓清晰、生动多样,在表现身段造型的时候角度和头部造型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采用的是半侧面,而且影人身段的整体造型还有上窄下宽的特征,这样一个鲜活的影人形象就产生了。在河南皮影造型中,衬景、道具造型起着装饰环境、深化故事情节的作用。衬景、道具造型就是根据剧情的需要,在人物造型的旁边适当的添加动物、植物、建筑、家具等其他事物,这些事物的添加都是以少为精。大部分衬景道具造型都与影人没有连接在一起,部分衬景道具和整个影人连接在一起也是为了操作方便。由此可见头部、身段、衬景道具这三部分可谓是各显奇能,缺一不可。
2.河南皮影造型的艺术特色
在河南皮影造型艺术中,无论是人物造型、动物造型、植物造型、还是用具造型,都拥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河南皮影艺术是集聚了平面性、装饰性、象征性、概括性为一体的民间艺术。首先,这些缺乏正规科学训练的民间艺人,把生活中的事情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了分析、提炼、组合,并在同一平面上以上下左右、分开重叠的方法摆放在一起,使河南皮影具备了平面化的造型。其次,影人造型和衬景道具造型都是由不同的图案拆分再组合完成的。点的聚集,短线的穿插,配合着面的分割构成了盛大的场面,所以装饰性是河南皮影最纯真的表现。再次,河南皮影之所以广泛流传,是因为人们将美好的寄托和理想的追求以最直观的方式体现在了影人造型上,所以河南皮影这种民间艺术还具有象征性的特征。河南民间艺人在创作皮影的过程中可谓是大胆的省略与整合,对客观事物进行了提炼与完善,因此又形成了皮影艺术的概括性,使之成为了很有价值的民间艺术品。
河南皮影的审美
1.河南皮影的色彩审美
河南皮影艺术总是散发着它迷人的艺术魅力,不仅造型质朴、简洁、生动,色彩也绚丽缤纷有它的独到之处。在色彩的运用上它汇集了主观性、纯色对比和设色规律三大原则。民间艺人就把对颜色的感觉毫不犹豫地大胆的表现出来,他们的大胆造就了夸张的色彩,因此河南皮影的色彩具有主观性的特征。河南皮影可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虽色彩对比强烈但民间艺人却搭配的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他们对高纯度色彩的大胆应用,体现了中国民间最淳朴的审美观念,也就看出了纯色对比的重要性。为了准确地表达皮影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的不同特征,河南的民间艺人就结合所要表达的皮影人物自身的特征和对传统色彩的移植创新,总结出了河南皮影特有的设色规律,年轻男性和女性的服饰着色大多数是红色,净角角色为显示地位的荣耀服饰大多着黑色。除此之外,黑脸表现的是英勇善战,红脸表现的是精干忠诚,花脸表现是的犀利狡猾,白脸表现的是阴险奸诈。对于影人服饰的着色也是贫穷富有、老少各异。总之,民间艺人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区别不同的影人也让民间自发的本土艺术有了它特有的章程。
2.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河南皮影不仅造型质朴、泼辣,色彩艳丽丰富,而且雕刻手法和演唱剧目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雕刻手法以镂空为主,用镂空的线条组成影人的轮廓线,因此雕刻的面积较少,在头部显现的更为明显。但也有例外,大花脸的影人头部就雕刻的比较多。如此雕刻的皮影光辉灿烂、玲珑剔透,它的这种外在美使它成为了一件出色的艺术品,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河南是戏曲的故乡,豫剧在河南可谓是家喻户晓,所以人们就把自己热爱的戏曲融入到皮影的表演当中,在视觉审美上又加以听觉感受也是皮影广为流传的原因。这些剧目反映的都是生活中琐碎的小事,由于贴近生活所以大家都热衷于观看,给造型生动、色彩鲜活、雕刻巧妙的具有外在美的皮影艺术又添加了内容创作的内在美,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剧情充分体现了河南影戏艺术的独特魅力。因此,河南皮影雕刻所展示的外在美和戏曲创作中故事情节的内在美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二者的渗透融合创造了独具河南地方特色的皮影艺术。
结语
篇4
一张皮影,五根竹棍,唱、念、做、打无所不能;透过一块1米见方的白纱布,演不完历史风云、传奇故事。曾经,一出皮影戏往往连唱几个月,就像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时时揪着观众的心,演皮影、观皮影的盛况,是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如今,皮影早已不再是人们娱乐生活的首选,老艺人们守着一方戏台,似乎也再唱不出当年的神气。流传千年的技艺终将走向何处?在一些想方设法要留住皮影之美的人心中,有着自己的答案。
“中国灯影”的新机会
“皮影戏是百戏之祖,世界上最好的皮影当然在中国。有人说二十年以后,中国人要到国外去看皮影,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云梦城天是湖北皮影馆最多的地方,从南到北其有五家。其中的梦泽影戏馆,每年演出超过360场,观众达8万人,可谓是当代古老民间艺术演出的奇迹。63岁的云梦“皮影王”秦礼刚,是中国著名皮影大帅陆春元的关门弟子,梦泽影戏馆成立28年来,他每天坚持表演3小时,一年演足364天。城关的老人们,也做了他28年的观众。
秦礼刚演了一辈子皮影,如今却对皮影的将来愈发担忧起来。皮影在湖北地区的状况不容乐观,即使云梦皮影能够坚持常年演出,也只不过是靠着几个上了年纪的老艺人在勉强支撑。加之老艺人上了年纪,固守陈规,既没有改革创新的意识,也没有什么特技绝活,不可能吸引年轻观众。秦礼刚当年学艺的时候,农民每日的工值才3毛钱,但演一场皮影戏能挣到10元钱,皮影名家门前的拜师者络绎不绝。如今学皮影戏赚不到钱,没人看、没人学,皮影只能自生自灭。如何让这门古老艺术重新焕发生机?秦礼刚常常为此陷入沉思。
云梦常年坚持演出皮影戏,时间长了,开始有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慕名而来。2007年,两个在武汉大学做法语外教的法国人来到秦礼刚的梦泽影戏馆,拍了一部名为《云梦皮影艺人和他们的影迷们》的纪录片,在法国国际电影节上获了奖,此后这部片子又在美国、俄罗斯等七个国家参赛、放映。这个消息让秦礼刚激动不已:何不借此机会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皮影艺术?2010年,云梦皮影入选中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秦礼刚带着戏班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法国巡回演出,11天里走过法国5个城市的7处场地,共演出14场,几乎演遍半个法国。2012年6月,应地中海岛国马耳他之邀,秦礼刚作为湖北皮影的代表,参加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演,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武松打虎》,让当地民众惊叹不已。
中国的皮影戏在海外受欢迎的程度是国内想象不到的,这是秦礼刚的亲身感受。带皮影戏走出国门,成为秦礼刚新的奋斗目标。“皮影走出国门最大的障碍就是渠道问题,如果有了好的渠道,应该还有很多机会。”为此,秦礼刚还招了三个洋徒弟,一个法国人,两个美国人。前段时间,来自美国康涅狄克大学木偶系的一位在校大学生也打算拜师学艺,据她说,目前美国有二所大学都开办了木偶系。
让皮影回归乡间
“我是看着滦州皮影戏长大的,我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它消亡。一种熟悉的家乡艺术慢慢淡出我的视野,从此不见,这还不够凄惨吗?”
洪连伟早年经营红酒,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这几年则为保护滦州皮影耗尽心血。在考察滦州的皮影期间,他曾经做过一个统计:以滦州皮影的发祥地河北省滦县为中心,包括传播最盛的滦南、乐亭、青龙、卢龙5个县,可以上台表演传统皮影戏的艺人仅存36人,平均年龄61岁,并且后继无人。这组数字表明,若不加以挽救的话,20年后,在舞台上看到传统滦州皮影表演的可能性将近乎于零。调研结果让洪连伟吃了一惊,于是,他开始琢磨如何“激活”滦州皮影。
洪连伟认为,这些年皮影艺术式微,除了大环境的因素,其自身无法与时代同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皮影艺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也从未想过创新,在闭塞的环境之下,皮影艺术只有日渐消亡。然而,皮影戏原本扎根于乡土,两千多年来,不论是故事结构、语言体系,还是受众群体,都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种“土里土气”的原生态身份,很好地保留了皮影戏最本质的特色:拙朴。既然皮影离不开乡村的土壤,那么可不可以人为地让它与时代接轨?
在滦州皮影重镇滦南县的一个小村庄,经济稍显落后,同乡青年、富余劳力、鳏寡孤独甚多,其中会雕刻皮影的大有人在。洪连伟尝试聘请当地农民传承皮影技艺,不料刚一开口便遭到质疑,甚至有人直呼他为“骗子”。经过两三个月的反复沟通,洪连伟终于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带着一台台皮影雕刻机踏踏实实地进了村。皮影的机械化生产历来存在争议,洪连伟带领团队论证了8个月,完成了制图的摸索和创意产品的设计,样品生产出来以后,好评不断,于是洪连伟决定将皮影机械化生产这一想法付诸行动。如今,村子里会雕刻、能唱戏的老艺人主要负责收徒弟,手把手地传授技艺;其他村民可以用雕刻机加工皮影,用以制作礼品和皮影衍生品。这些由村民雕刻出来的皮影作品被洪连伟如数收走,村民们也乐得在农闲时能有一份额外收入。
让皮影回归乡间,洪连伟说目前只不过是迈出了一小步,一旦这个小村庄成为示范,有朝一日他还要尝试建设皮影镇、皮影县。为了心中解不开的皮影情结,原本家底殷实的洪连伟现在落得要变卖家产、举债度日。按他的说法:“我无非是想在皮影式微的时候,尽力‘拽’一把消亡的势头,哪怕延长10年、20年,都是好的。”
油画中的皮影
“水墨、油画,其实有很多形式可以表现皮影的美,皮影与现代艺术的表达应该是互通的,它完全可以与现代艺术相融合!”
龙金生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一边关注民族文化,一边从事艺术创作,他在武汉读雕塑专业时,创作了不少与苗族、土家族有关的油画和雕塑,毕业后,龙金牛北上,成为陶瓷艺术家钞氏兄弟的助于,深切感觉到两位艺术家作品中浓厚的中国味儿。那时候,他常常流连丁北京的各个古玩市场,有一天在潘家同的地摊上偶然发现几个简单的皮影,一下子便被邡简单:朴素的造型和大胆的色彩所吸引。此后,龙金生开始四处搜罗皮影样板和画册,因为经济拮据,有时只好将心仪的皮影样板记在心里,回去之后再默画出来。画着画着,龙金生渐渐迷恋上了皮影。在他看来,皮影不光有丰富的人物造型,而且色彩厚重、大方,表演形式也十分独特——通常“影子”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而皮影恰恰是利用影子来进行艺术表演,而且深受观众喜爱,通过影子来表现生活的方方面面,单凭这一点就很了不起。
篇5
去年,“宝莲灯”首映式在我们华阴市西岳庙隆重举行,其中有一项就是精彩的皮影戏。我们全家有幸观看了华阴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
戏台很小也很简单,用白布围成了一个长方形,长超不过三米,宽大概也只有两米左右,一块雪白的步挡住戏台的一半,操纵皮影和敲锣打鼓的民间艺人坐在白布后面。舞台前面人山人海,大家焦急地等待着演出的开始。
在一阵清脆的锣鼓声中,白布上方出现了小巧玲珑的人物——雕刻精致的皮影。有唐僧、有孙悟空、有猪八戒、还有娇艳的白骨精……一阵阵粗犷激昂的唱腔吸引了我,我仿佛也跟着唐僧师徒四人一同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你知道皮影是怎样制成的吗?它用牛皮做原料,经过一道又一道工序,才把牛皮制成了薄而透明的材料。然后,艺人用刻刀精雕细刻,最后还要上色呢!皮影雕刻工艺精细、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景物有宫殿、绣阁、帅帐等等,人物有文臣武将、才子佳人、神话人物……每个皮影形象都非常生动逼真。在没有电影、电视之前,皮影艺术在华阴的城乡广为流传,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可是现在,人们却很少能看上皮影戏了,孩子们几乎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皮影,我多么希望华阴政府能在节假日,多组织演出几场皮影戏,让皮影戏走进人们的生活,走进孩子们的视野,让这门古老的艺术永远绽放光彩!让我们大家都来保护古老的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吧!
篇6
71岁的齐老先生出身于皮影世家,17岁登台献艺便一鸣惊人。他性情亲善、技艺精湛,深受国内外观众地喜爱。从艺五十多年,齐永清获殊荣无数,却始终保持着一个皮影艺人谦虚好学的精神。
一次,他在公园散步,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位说书人听得津津有味,他便忍不住走过去凑热闹。原来,说书人正在讲我国京剧曲目《铡判官》,但情节做了大胆的改动。书说到精彩处,天忽然下起了小雨,说书人和听书人各自散去,只有齐永清还呆呆地站在原地,他想:“如果把这个故事用皮影戏的形式表演出来,一定非常精彩。”
可是,当他从暗自欣喜中回过神来,却发现说书人人早已不知去向。于是,他不顾细密的雨点打在身上,四处寻找说书人。终于,他在一座凉亭下发现了那个人,可人家早已失去了讲故事的兴致,挥手说:“不讲了,不讲了,就你一个听众,不热闹,没意思。”
一心为皮影戏找素材的齐永清哪里肯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他软磨硬泡请人家接着说,说书人无奈地看看他说:“我看你也一把年纪了,这一条道跑到黑的脾气怎么跟小孩子似的。”齐老幽默地回答:“您就当我是小孩子,把故事讲完吧,不然我睡不着觉。”对方被逗乐了,也为他的执著感动,仔仔细细地给这位满头白发的听众讲完故事的结局。回到家的齐老,用心揣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根据人物特点雕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崭新影人。
后来,北京韩非子剧社和法国青年导演萨拉奥本娜共同策划创作新京剧《灯官流油鬼》。当剧组人员看到齐老精心雕刻的那批影人时,当即决定请齐老亲自操杆,把皮影混搭进京剧的现场演出中。他们因此制作出了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鬼戏”,并在“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演出活动中,取得巨大成功。
如今,齐永清先生身兼北京、上海、石家庄、深圳、唐山等多家单位皮影艺术总监(顾问)和法国、日本等海外团体皮影表演名誉顾问,精神矍铄的他说:“干皮影这一行的人不能懒,从唱腔到手法都要经常练习,因为‘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皮影、爱上皮影,他入社区、进学校,走到哪就把皮影的魅力展示到哪儿,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
篇7
【关键词】皮影戏;艺术价值;社会传承
一、皮影戏的渊源
“皮影戏”又叫“牛皮影戏”、”灯影戏“,它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戏,它是用灯光照射用牛皮、驴皮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以各地的地方戏为主。
相传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最疼爱的妃子李妇人因病故去,武帝因思念爱人整日闷闷不乐,君臣为了解除武帝的思念召集各方人士商议,这时有位方士想出了个主意,他用木头雕刻出李妃的形象,在晚上,借用灯光把木人投影在汉武帝的惟账上,朦胧中汉武帝见轻盈袅袅的爱妃重现眼前,喜出望外,后来这种形式就在民间流传。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用“皮影”代替了“木影”以兽皮或纸版做成人物剪影,加以彩绘,用线牵动头部,双手运动,用灯光将其投射到白幕上以供观看,演出时常以历史戏剧、神话、寓言等为内容,配上音乐和唱词,元初皮影戏曾作为军队的娱乐活动,常在军营中流动演出,明清两代,皮影已遍全国,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出皮影戏,后来随军传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从十八世纪开始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的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皮影的制作
皮影脸谱的制作要经过十几个步骤,分别是杀宰牛皮或驴皮,药水卤制去水分杂物,晒烘干燥压平,刮成透明薄片,描绘制片,雕刻修形,调绘色彩,刷酮油,整压定型,手条,肢节及配具的拼合,有人物的生、旦、净、末、丑、动物、刀枪、桌、椅、亭、台、楼、阁、宫殿、车、马等道具。
影窗:也叫亮子,也就是照影子的幕布,是用方木做成长宽比例为二比一的长方木框,用白布包上绷紧,绷好的影窗固定在距地面高80公分的台板上或办公桌上。
影灯:过去用的是豆油灯,煤油灯做光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用日光灯做光源,吊在影窗的后上方,影人是在影灯的前面,影窗上表现,观众坐在影窗外面的观众席上观看皮影戏。
三、皮影戏的演出方法和内容
皮影戏演唱时在观众前面立一块屏幕,在屏幕后面点亮影灯,灯光照在紧贴屏幕的影人和场景上,再配上锣鼓弦乐和台词唱腔,达到唱影效果,弄影者藏匿于灯影之外,往往以一身兼任编、导及配乐等工作,还要连唱带说,一个人兼几个职能,脚打锣、手打鼓,口唱曲,一个人不但挑几个影子,还要身兼生、旦、净、末、丑各行当。
脸谱是皮影戏的核心部分,有王帽纱帽谱,文武花脸谱,神头妖精谱,文武花旦谱和帅盔扎巾谱六大谱系组成。
一般演出都以各地不同的地方戏曲剧种为主,在西北主要有秦腔、眉户、碗碗腔、道情等为主。不管那种剧种都以表现历史戏、现代戏、神话戏、寓言戏为主要内容。
演员在半透明的白布后,贴近幕布熟练操作皮影人的动作,并又说又唱,乐队伴奏,有声有色地表演剧情故事,尤其是表演民间神话故事,武打片,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上天入地的高难度动作,这是其它剧种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儿童百看不厌。
四、皮影戏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承传
由于皮影的制作是一个综合加工,雕刻彩绘的创作过程,具有较强的概括、夸张、写实和变形等艺术创作,是具有极美的艺术价值的工艺品,皮影外形轮廓的“整体美”中包涵了内部装饰的古典美,所谓整体美是指每一个人物造型的结构,曲线轮廓,身长高度,头身手臂和总身高的比例,在设计制作时由创作者赋予的艺术表现魅力,体型小巧,约在33厘米上下,造型夸张大胆,变形巧妙,除个别书童、丑旦以半侧面的双目出现外,其余大部分以侧面单目表现。面部有空面阳刻和实阴刻之分,正生正旦人物鼻尖口小,朱红点唇,若有若无,秀婉妩媚,皮影戏的造型,吸收了中国剪纸的表现手法,单从造型来看皮影戏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它和剪纸窗花是一样的表现方法,不同的是用牛皮或其它动物皮。它是用剪纸的手法表现戏剧人物形象和个性的。
人物性格则以平眉和立眉分别,平眉表现文人雅士的清秀文静,武生将帅则以立眉实现其英武强勇,头型前额突出,俗称“岩额”
更显神飞眉宇,气概非凡,生动有趣的艺术境界,男性的正面人物以大耳、宽肩、圆腰高大的形象表现阳刚之美,旦角的共同追求柳眉、纤腰、莲足式的阴柔美。
皮影戏在我国丰富的艺术宝库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受人民的喜爱,流传之广泛,流派之多,堪称戏曲之最,有人把湖北、湖南、广东、浙江等南方省的皮影称南方皮影。华北、东北、西北,内蒙的皮影称北方皮影,北方皮影分布地域广阔,造型各异,又有人把北方皮影分为东路和西路皮影。
过去皮影戏在农村极为盛行,现在随着电影、电视,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皮影戏越来越少了,但它作为一个独特的戏曲表现形式,还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高超的艺术价值,由于它的可操作性,三五个人就能拉起一个戏班子,唱大戏,在农村仍有广阔的市场,一到农闲的时候,人们集聚到一起支起影窗,敲起锣鼓就唱起来,或者老人祝寿,新宅乔迁,出殡都用皮影这种方式进行演出。皮影戏到了灭绝的地步,除了现代影视的飞速发展、各种娱乐的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由于皮影戏所表现的都是古老的历史剧、神话剧和其它老的民间剧目,缺乏现代戏的内容,很多年轻人看不懂,这样看皮影的人就少了,看的人少了,演皮影戏的市场自然就少了,一场戏演下来挣不了多少钱没有利润的皮影戏也自然就少了。另外,现代影视是一门先进的综合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皮影戏相对比较简单,所以,缺乏吸引力。
现在电视的普及多频道、多功能、一般人们很少出门,广场放电影,免费都没有人去看,麻将、舞厅各种娱乐方式都代替了皮影的演出市场,人们都普遍忙于是生活。
五、皮影戏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的皮影戏在中华丰富的艺术宝库中源远流长,需要不断地继承、发扬和光大,这一古老的艺术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不断地按时代的要求,发展皮影戏,改革皮影戏。比如原来的皮影戏都是古装人物的头饰脸谱,唱的都是古代的历史戏、神话戏,现在不但要继承这一传统的方式,又要加以改造、创新、创作出现代人的头饰脸谱,从材料的制作上不仅仅局限在牛皮、驴皮和其它动物皮上,而且要用新的透明塑料,彩色有机板等,新型材料制作出更加新颖的皮影道具,充分根据剧情的需要创作出适合人物形象,性格和特点的皮影作品,可结合动画片、木偶戏、卡通画等造型特点,创作出生动有趣,既有时代特点又能体现皮影特点的新型皮影,改革发展传统皮影的模式。
篇8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真人造假人的影子做各种动作?而假人借人灵活的手动起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能融雕刻,绘画,戏曲,音乐为一体?
还是先从汉武帝刘彻的故事来说吧。
那时候汉武帝刘彻最心爱的妃子李夫人过早去世,汉武帝思念不止,常常彻夜难眠,这时,有齐人少翁深知汉武帝的心事。他花了三个昼夜,用皮子雕刻和李夫人一样大小的形象,图上颜色学着李夫人前的动作,在室内挂起了一块白色方形帷幕,点上灯烛,让汉武帝坐在方帷外观看,少翁贴着帷幕操纵皮人,那影子像真人一样活灵活现展现在汉武帝面前,从此皮影戏渐渐流传下来,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山西发现最早的皮影是由陕西流传过来的。
皮腔纸影戏是流传在孝义民间的说唱艺术。
白色麻纸做窗亮影,当地群众称之为“纸窗灯影儿。”
演唱时,是以小唢呐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学术界称之为“吹腔影戏。”
还有的刻在兽皮上,下面固定好,用纸板,控制皮人的动作,也可以用皮人影一出精彩的戏。
篇9
关键词:皮影;数字化;计算机动画
1皮影艺术概述
它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艺术融中国传统剪纸、窗花、门画、工艺美术、雕刻等所有民间艺术制作之精美,和地方戏、相声、口技等传统表演艺术之精髓,是我国民间j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在历史的演变中,它主要体现受众广、题材广、种类广等三“广”特点。皮影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与不同地域区风土人情结合,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
2传统皮影的传播方式的局限性
皮影传播方式主要靠实地演出。这主要受到演出场地。观众、天时、地理条件等影响使得皮影在演出和传播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限制,减缓了皮影文化的传播速度与影响,另一方面,皮影的传播需要技术精湛的皮影艺人来演的.如今皮影艺人的日益减少,加上惨淡经营的传播现状使得继承皮影这门古老的技艺的人也很难寻觅了,传统的皮影艺术受到现代娱乐的冲击,即使在皮影最早的根据地农村地区,热爱皮影的青年们越来越少,市场的萎缩同样也挤压了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皮影艺术在当代文化传播受到了生存的挑战。
3数字化是保护传统皮影的需要
皮影道具由于其采用的天然材质,使得其保存也同样也受到威胁,一方面,皮影用了牛皮和驴皮和羊皮的材料,在自然的保存中,容易风化。甚至发霉渐渐褪色。加上以前的皮影戏文字剧本、影卷,多数是手抄本的形式散落在民间,皮影戏的演出道具、伴奏乐器、民间舞台和历代皮影造型资料的消失使得皮影文化形势更加严峻。与皮质的皮影制品相比,纸质的皮影剧目和皮影人物画稿的保存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皮影艺术的保存也是皮影艺术濒临消失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4皮影艺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研究
在科技日益强大的今天,将皮影戏用数字技术保存并发扬,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情了,但是至今将民艺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与应用开发出一整套的应用,并以数字动画的形式保存,将传统艺术用现代科技结合并保护,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课题。数字化的动画能真实地再现皮影戏的原理,同时随着软件的日趋多样化,皮影动画在制作相对容易了。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随意地修改。传统已经不再是皮影戏作为艺术的沉重枷锁,在艺术的表达上可以根据需要加给它新的大量的现代流行元素。用电影拍摄中的长镜、短镜以及蒙太奇手法都可以在皮影戏数字动画制作过程借鉴。另外在制作完成后,传播时,可以通过现代的网络技术,让皮影戏流传于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并喜爱。例如,由环球数码深圳公司推出的一部独立短片《桃花源记》在国内和国际屡次获奖。虚拟现实是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与交互,利用计算机模拟创造出虚拟的三度空间,并能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与之进行互动追求身临其境的感受,皮影戏的虚拟技术是通过计算图形方式建立实时的三维视觉效果,首先对皮影进行建模和渲染,然后以皮影图形为基本元素建立皮影戏虚拟环境三维造型。并根据场景的需要或者创造者的想象建立相应的虚拟场景模型。而皮影的手工技术工艺局限主要是讲皮影道具的制作,一套完整的皮影道具需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来完成,每一道工序之间相互关联,出了问题都会使整个皮影道具制作失败,另外制作的技术还需要专业化的训练,随着老艺人的去世,熟练掌握皮影雕刻和制作艺术各个环节要求的老艺人越来越少,精美的皮影道具制作面临失传。好在是动画技术实现皮影不需要制作者有多少的雕刻技巧、拿影、说唱的技艺,只需要有足够的熟悉电脑软件,有绘画功底。数字动画的表现手法能够赋予民间传统皮影戏新的生命及活力,这也正是要把皮影戏制作成数字动画的初衷。皮影的传播是“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其文化的真实写照。皮影戏独特的道具造型,夸张,变化多端动作,乡土气息十足的背景音乐,喜闻乐见的念白唱词,瞬息变幻的光影,情节紧张的剧情不知不觉的引导着观众的感知、想象、情感。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观众的审美、道德判断、这将会给我国动画提供坚实的支柱。皮影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艺术的表达有着深厚的积淀。从内涵来讲,它所包含的是历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精华;从表现形式来说,它是华夏民族共有的审美感受。这种历史的沉积是根植于每一位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家园,皮影元素能让现代动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使我国现代动画成功地突破古今壁垒。如何将当下的皮影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行艺术重塑,进而达到新时代背景下的皮影文化创新。这也是皮影艺术传承的关键所在。另外,如何借助现代的传播媒介,扩大皮影艺术的影响,使其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传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5小结
数字化浪潮对设计艺术最明显的影响是设计手段的虚拟化和数字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使得设计元素如形状、构图、色彩、线条和质地等,变成了虚拟的数码编号,电脑技术的运用使动画制作效率大大提高,各种效果得以轻松实现,从而人们对它越来越依赖。尤其是在网络遍布快速传播的“图像时代”动画艺术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对于新鲜视觉的需求,但是日趋快餐式的图像却也有了程式化、空洞化、低俗化的弊端。因此,将皮影戏的元素运用于动画,可以说是给当下动画加入人文,是向艺术的回归。这使动画从单纯的技术层面追求转向美学层面,加强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它的人文内涵,为我国动画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的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2007年《快乐驿站》推出了FLASH相声系列——《剪影中国》可以说它是对皮影与动画的一次完美结合,它将著名相声大师的作品用这种时尚活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相声不再显得单调、皮影不再显得古老,而二维动画也不再单调、呆板,这种成功的结合,使栏目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与好评。设计师通过计算机对数字信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随意的处理和更改。节约了资源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非物质设计的发也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满足了人们对于多元化生活方式的渴望。传统皮影面临时代的要求考验,必须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传播方式。数字技术的应用于发展正好提供了的展示平台。二者结合在保留皮影原有艺术面貌的同时创作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新艺术.符合了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2]肖路.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3]杨秀娟.浅析皮影艺术对现代动画的价值[J].学术理论与探索,2011.
篇10
纤维和纺织艺术―度成为当代室内陈设的重要形式,以其高度的时代感和亲切感深受设计工作者和大众的喜爱。纤维和织物具有无限开放性,为艺术家探索多元的材料,开拓新颖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受之启迪和借鉴,随着现代社会在材料、工艺、形式和技术等几大层面的推陈出新,皮革突破了传统的装饰概念和表现手段,目前正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各种装饰领域中。
皮革,这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材料质地,与人类关系密切相关,并且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这种亲切感来自皮革自身的性质:柔、暖、光滑、纹路感,在视觉上变化多端,触觉上细致舒畅,心理上温暖体贴,包含特殊的艺术魅力。皮革具备独特的个性和特性质,是美学表现的上佳材料,时而细腻如精工微雕,时而粗犷如雄狮猎豹,肘而繁华如璀璨焰火,时而温婉如清透明月,给人带来金新的艺术享受和独特的艺术触觉。
与此同畴,皮革制品又容易清洗、是天然的防水面料、并且有极好的隔音性能。历史上皮一直被用作皇家专属的装饰材质,被认为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如今,所有的酒店会所、豪华轿车、私人游艇、高档俱乐部的内饰也都太量采用皮革制品,这不光是因为其美观的外袭,更因为其带来的高雅尊贵的感受。
皮革制品有真皮和人造皮革两大类,后者是由纺织布底基分别用聚氨酯涂复并采用特殊发泡处理制成,表皮酷似动物真皮,但透气性、延展性、耐磨性、坚韧性、舒适性、艺术性(纹路肌理的丰富和细腻程度等)都不如真皮。采用于高档陈设和服饰领域的多是动物皮,历经去肉、脱脂、脱毛、软化、加脂、鞣制、染色等物理、化学程序加工而成。其中又以牛皮和羊皮居多,这是受其特性所决定的。牛的表层是根据牛的品种及所需要的厚度而定的。所以选料要精细,避开明显疤痕及皱纹多的部分。二层皮的皮表为人工压制而成的粒面,强度和透气性较差,价值比头层皮低很多。头层牛皮有一定的防水性,耐磨坚韧,皮色均匀,皮质结实,手感坚安,光泽度高,质感很强,毛孔清晰可辨。羊皮皮表粒面毛孔扁圆,毛孔几根排成一组,排列像鳞片或锯齿状。羊皮轻、薄、软、手感细腻,毛孔细小纹理细致,富有弹性,是陈设工艺品和时尚服饰的理想面料,但在强度上逊于牛皮和猪皮,容易变形刮花。
皮革的艺术形式
在我国,从宋辽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壶”开始,人们的生活中便开始出现了很多皮革制作的各种用品,例如用皮革制成的包囊、交通工具、地图、房屋、服装、帽子、鞋、装饰品等等,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早期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在皮革制品上开始增加图案使其在视觉上更加美观,后来,日渐演变的制作技巧使我国最早的皮革艺术也由此诞生。作为独特的艺术语言,皮革显示出极高的感染力和极强的可塑性。而这种表现形式渗透着艺术家的激情和创意,通过各种手段的组合,融汇到艺术作品中去。由此不能不提到我国的国粹――“皮影”。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称。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通过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在驴皮、牛皮、羊皮上,经刮制、描样、雕镂、着色、烫平、上油、订缀而成的皮制品。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纯朴而粗犷,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极具收藏价值。
在国外,皮革作为艺术表现载体要追溯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及欧洲中世纪时期,他们利用皮革为皮箱、盒子、璧饰制作浮雕装饰图案。到了二十世纪,手压印模的出现丰富了皮革饰品的内容和表达形式。随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以来,皮革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欧洲盛行的皮革雕刻艺术,后来该艺术传入日本及台湾,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皮塑”。现在,皮革艺术形式主要有皮革雕刻、皮塑、皮画、皮革烙画等。
其中首屈一指的英国皮革艺术家――马克・埃文斯(MarkEvans)是当今潮流艺术的杰出代表。他从事皮革蚀刻艺术创作长达十多年,自创皮革蚀刻技法,用不同的刀具代替画笔,在皮革制品上雕刻绘画作品。通过不同程度的雕刻、磨毛及抛光,使皮革表面呈现出明暗及质感的差异,以此营造作_品的绘画表现力。蚀刻原本指的是在金属板上使用化学腐蚀剂,根据需要控制剂量及制剂的停留时间,通过化学反应,使金属板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色差,从而形成事先设计的画面。皮革蚀刻艺术,是由于这种雕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蚀刻工艺有相通之处,因为一刀刀在皮表上刻画出具体的形象后,皮革表面被破坏了,在空气中会产生化学变化,颜色变深;纤维出来后毛茸茸的有碍雅观,刻好后还需要严谨的整饰技术:打磨、倒膜、抛光等工序处理。马克的作品因题材广泛、风格多变、独其魅力而受到时尚界的大力追捧。
近年在国内也出现了一位皮革蚀刻画的拓荒者朱心明先生,除了皮革蚀刻,他从2007年开始关注皮革雕塑艺术,在雕塑模具制作和皮革附着工艺上潜心考究,掌握了适合皮革软化的最佳温度和软化剂用量,还解决了雕塑表面皮革无缝拼接的技术问题。
皮艺的革新和发展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艺师的研究,现代制皮工艺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在动物皮表肌理、光感、色彩、质感上均有大胆和多种尝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皮革的艺术层次。面貌多样的贴膜皮、压花皮、漆皮、修面皮、磨砂皮、反绒皮、镭射皮、抓皱皮、丝印皮、仿旧皮等品种层出不穷。坚硬或柔软、艳丽或沉着、平直或凹凸、丰富或单纯、奢华或古朴、闪耀或内敛,变化多端,选择丰富,消除了现代生活上大量使用硬质材料所带来的冷、硬、重、糙的枯燥情绪。皮艺日渐彰显出在陈设艺术中的灵动力量,赋予了空间独特的性格和尊荣的格调。
由笔者设计、江门万胜皮制品公司制作的大型皮艺《生命之树――小鸟天堂》(图1)是首创的综合型皮艺壁画。有别于以往皮革蚀刻画的单一,首创独特的制作技法,综合运用了多种的皮色皮种和多样的工艺技术。壁画刻画了纵横交错、婀娜多姿的榕树林里,群起群落、形态万千的栖乌飞舞的壮观场面。借细腻柔软之羊皮、套鲜艳斑斓之色彩,突破陈设装饰领域的限制,赋予皮艺崭新而现代的艺术语言。运用制稿、起样、充绵、绣花、剪刻、镶掐、打孔、撞钉、塞线、手针、编织、卷绳、缀接、车缝等多样工序和技术制作而成。色彩层次丰富,技艺繁复细致,具有以纯手工制作为主机械化为辅,以平面效果为主立体浮雕为辅,以传统审美风格为主现代手法为辅的特点。作为全国大型皮革艺术装饰(宽4.28米高1.8米),被收录于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主编的大型文献《中国设计三十年》里。
- 上一篇:煤气化制氢技术
- 下一篇: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