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质量分析范文
时间:2023-03-17 09:1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质量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考试命题分析;试卷命题质量分析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学生答卷质量分析,对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2、评分原则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
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三章考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0%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70%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65%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第1题选对的占80%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70%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30%~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20%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所成的角,即∠DCB。在20%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有近20%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五、通过考试反馈的信息对今后教学的建议通过以上考试命题,试卷质量,答卷质量,基本概况的综合分析,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是非常必要的。将考试成绩通报各教学点,对互通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和探索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教育(高职)的教学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通过考生的答卷分析,各教学点要开展教研活动,分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
篇2
一、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目标起点,抓好技能训练。
“双基"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它的内容随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充实与更新,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我们钻研大纲、精通教材,真正弄清学生应知应会的“双基”是什么,适当地降低教学的坡度,以中下生为注意中心去组织教学,把防差措施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尽量缩小学生的分化面,把握认识、理解、掌握、应用、综合的目标层次,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要以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轻易掌握的每一节课的全部内容,更不要认定某些学生无论学什么都无法掌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技能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人的技能也称之为熟练,而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课堂上教师是否是主导,不是凭教师的主观愿望去决定的,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因为教是为了学。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最多只是充当观众,而教师则把自己降置为演员。因而造成严重的弊端:费时、低效。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还是观众,首要差别是技能的训练,当然也包括能力的培养,但最根本在于技能。我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说:“这道题考试前刚刚讲过,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懂呢?”其实,要学生真正掌握一道题目,如果缺少技能的训练是不可能的。正如教人开车的教练把开车的要点、技巧讲清楚,然后叫学车的学生马上开车去考试一样。试问: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时,能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专心去听?能否保证每一个专心去听的学生都听得明白?能否保证每一个听得明白的学生都能解同一类题目?可见:“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听就会懂,懂就会做。”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做法,教师只有不满足于自己的“讲清楚”,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最终形成技能。那么,技能训练是如何实施的呢?
1.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案是实现技能训练的前提
以目标教学模式为例:“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以及“课外作业”是五个基本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中应该有足够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以及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也就是说,能使学生做到:“笔不离手”的教案,才能成功地实现技能训练。
2.在课堂上引导得法是实现技能训练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习惯于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先作示范,然后再由学生动手,这样做既费时、低效,又间接地打击了优生的极积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大部分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无须讲,尽量减少举手、口答等无谓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只有教师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的“导演”身份,对学生作出适当的点拔、引导、辅导,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作为“演员”的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技能训练。
3.“限时”是实现技能训练的保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组训练题作出限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让学生记录实际所用的时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以分层训练的方式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放松差生、缚住优生的现象。差生在课堂上由于不懂而显得无事可做,优生在课堂上仅用5至10分钟就已经掌握了该学的知识,其他时间也是无所事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要实现因材施教,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一条原理,那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状况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有哪些知识与能力的方面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设计好相应的练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要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在练习的设计中准备好差生会做的题目。常听到一些教师说:“某某学生真是无药可救了”,但是,在我的实践中,我还没有真真正正碰到一个每次考试都是0分的学生,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可不可教,主要看教师对他的要求如何。例如:如果我发现有学生不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我就会先让他解一元一次方程,甚至简易方程。另外,在课堂上重视差生的辅导、偏爱差生,给他们树立信心与希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还有,教师在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分层训练。比如:“导学达标”和“课外作业”一般为A、B、C三组题目,其中A组题为预备知识,B组题是专为实现技能训练而设置的基础知识、基本运算,C组题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中下层生,只要求完成A、B两组题目,而优生则可完成A、B、C三组题目。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做的题目。也就收到了课堂教学和高效益。
三.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大纲作出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规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来源于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的思维起点源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形象思维作为思路点拨的起点,尽可能多地以直观演示提供数学原型和数学范式,科学地去发现思维通路,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不断培养费增强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有人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也就是说,教师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四.注重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质量;学习习惯
一、良好的班风、学风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
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接管一个新的班级时,应该先培养一批有班级管理能力的班干部,为教师分担班级管理的工作,真正做到班级管理人人参与。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教师在班内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适时的表扬,这样在学生中就会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激励性的符号,如笑脸、星星、红旗等鼓励孩子们不断进取,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怕提高不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会学习,会听讲,会做作业。会学习这一要求包括能做好课前预习,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提出问题,能与他人合作学习等。课堂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而会听讲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该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讲,听懂了再去做题。会做作业:在平时教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先把题目最少读3遍,审清题目再做,特别是学生在练习计算题时,由于学生的马虎导致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能力合理布置习题,而不是靠习题的量来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有针对性地练习,可以从心理上减轻学生对于数学练习的为难情绪,使学生能够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之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保证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习题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每天都给学生留几道计算题,有难度,就留两道,比较简单的,就留四道,学习好的同学很快就可以交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在放学前交上就可以,实在交不上的,还可以宽限到第二天上课前。这些计算题,教师都要一一批阅,发现错误,及时帮助学生改正,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
三、认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4
一、口算测试: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而笔算又是以口算为基础的,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的基础提高口算的能力。这次对本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口算测试。我们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2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了三份试题,每份题有20道,其中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占70%、填未知加数占10%、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占15%、未学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占5%。然后采用“先抽题号,再看算式说得数”的形式进行测试。能过对所有学生的测试可以看出:98%的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够做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这是教师平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的结果,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填未知加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方面的熟练程度不及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如一些学生在口算7+()=16时,思考一会才能说出得数,做不到脱口而出,有的还需要通过数手指算出。虽然,平时作业、试卷及游戏活动中也配有一定份量的练习。但缺乏持久性。所以在口算的熟练程度上不及单项口算,由此可见,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口算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熟练、灵活的口算目的。
二、情境测试: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口算测试后,我们又根据本学期本年级的教学内容,出题对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检测。两份题中均有图画应用题和图文应用题。检测中发现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画,不仅能说出图中的条件,并能提出问题,而且还能正确地选择算法并列式计算。多数学生还能根据问题作答(口答),一部分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计算。如学生通过观察鸡图,有的学生说:“公鸡有4只,母鸡有8只,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是4+8=12(只)答一共有12只鸡。有的说:黄鸡有9只,白鸡有3只,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是:9+3=12(只)答一共有12只鸡。还有一部分学生能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如学生通过观察鸡图,提出来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共有几只鸡?公鸡比母鸡少几只?母鸡比公鸡多几只?黄鸡比白鸡多几只?白鸡比黄鸡少几只?这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经常训练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一些中下等学生和学困生仍对图画应用题中“减法”应用题的图意不理解,逆向思维能力偏低(尤其是静止图画)如:生:盒了里面有10个,盒子外面有5个,一共有15个。算式是10+5=15(个)还有一些学生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但是对其数量关系弄不清。如生观察图后,提出:母鸡比公鸡多几只?列式为:8+4=12(只)。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教师对这些学生个别辅导次数偏少和对比练习偏少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和对比练习。
三、操作测试:
新课标倡导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观察和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
篇5
我班共有46位学生参加考试,总分4277分,平均分93分,及格率100%,优秀率76.1%。
二、试题分析:
一年级数学期中试题较好地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七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尽管平时教学中讲、练比较全面,但通过这次检测仍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会读题或读不懂题意,理解题意能力方面差,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失分原因最多的一项的,这些现象应该提醒我们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常规训练。例如课堂上多给学生们说的机会,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需求和学习能力,渗透数学语言并加强学生说的训练,是我们今后的一个教学思想。
2、由于粗心造成的丢分。像加看成减,丢、漏题等。本来学生会做,但由于粗心而丢分,比如今后计算题我们可以这样要求学生:第一,抄一个数、一个符号就要养成回头看一眼的习惯,这样为后面结果的正确提供了保障,第二,要求学生每计算一步要进行简单的验算。第三,做完后要看一下最终的结果是否写在了符号的后面。这样的要求在习惯形成的开始比较费时间,但学生的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
三、典型错题分析:
1、第一题:看图写数,无人丢分。
2、第二题:比一比。(1)比高矮,无人丢分。(2)比轻重。多部分学生失分,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间接地比较不理解或粗心造成错误。从卷面上看学生看图的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
3、第三题:填空题。共5小题。其中第(1)看图比多少(2)填> < = 号(3)填写序数(5)考核数的组成和分解。只有个别学生丢分。主要原因是由于平时练习时不够灵活,学生没有有效地学习方法,或因为粗心,导致个别学生丢分。第(4)小题,看图填空,考核基数、序数和方位,此题丢分较多。有凤英等5位学生掌握知识不好;学逸、陈蕾两位学生不会读题;紫仪等8位学生不注意辨别方位(前后、左右);两位学生漏题不做;14位学生弄错三只和第三只(这是我上课时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但因考试前一天刚自行测试了同图形的题,并进行了讲评,导致这十几位学生因粗心而丢分。
4、第四题:统计图形个数。考查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大部分同学掌握不错,能够准确认出图形,填出数字,并进行合计。但也有不少同学出现了错误,其原因是个别同学对图形的认识不清或是粗心丢漏,而数错个数。
5、第五题:分类。丢分的学生不少。原因同第三大题的第(4)小题。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不透或根本不理解。
6、第六题:计算。个别学生因粗心丢分(算错或漏题)。
7、第七题:看图列式计算。这道题考查出学生灵活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事物的能力。4位学生错了一道题,出现错误原因:是学生不理解图意,分析、推理能力比较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从而导致错误。还有两位学生计算的结果出错。在课堂上,缺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今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过分关注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抓得还不够。
2、课堂教学不够扎实,个别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当时应对其加以辅导。
3、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举一反三的灵活性的思维有待于提高。
4、对学的知识缺乏广度的关注,同时忽略质量,导致有的同学,学一道忘一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多。
五、自我反思与改进措施:
1、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备好课,,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注重双基。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学的扎实。
4、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如:听课认真、审题细心、答题仔细、书写规范、勤于思考、乐学善问等等。
5、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答案”和“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
一、试题质量分析
本次分析的试卷的使用对象为大学工科专业一年级本科学生。本次试卷命题的内容为高等数学上册的全部内容,主要知识点为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及其应用和常微分方程,满分100分。试题覆盖面广,内容分布均匀,命题形式丰富,命题形式为: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解答题和证明题。
命题分值的分布如下:
表1
二、试卷质量评价
1.试题难度
试题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试题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下面根据题型的种类对每种题型的难度进行量化评价。
(1)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1-■
其中P■为难度系数,R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
(2)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1-■
其中P■为难度系数,R为被测试学生的平均得分,X为该题的满分。
在我校参加统考的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个自然班级,共386个学生的试卷,对试题进行评价,结论见表1。
表1 试题难度系数及评价
一般来说难度系数为0.5说明难易程度适中,难度系数小于0.3我们认为试题过于简单,难度系数大于0.7则说明试题较难。从统计结果看该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
2.试题区分度
试题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加以区分的量度。通过测试,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分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得分低,则说明试题的区分度较好。反之,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分差别不大则说明试题的区分度较差。
(1)客观题区分度采用两端分组法
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序,选出得分较高的27%为高分组,得分较低的27%为低分组,把高分组和低分组答对该题的比例以百分比记为P■和P■,则区分度P=P■-P■。
(2)主观题区分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X■为测试所得总分,Y■为该题得分,X,Y为对应的平均分,n为被测试的人数。
结论见表2。
表2 试题区分度及结论
三、试卷成绩分析
在我校参加统考的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个班级,386个学生的成绩对试卷进行统计,使用SPSS软件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评定,结论见表3和表4。
表3 学生成绩区间分布
图1 学生成绩区间分布
表4 统计量描述
四、题目分析
试卷中有一道综合题,如下:
设抛物线y=ax■+bx+c通过点(0,0),且当x∈[0,1]时,y≥0,试确定a,b,c的值,使得抛物线y=ax■+bx+c与直线x=1,y=0所围图形的面积为■,且使该图形绕x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的体积最小。
解:抛物线y=ax■+bx+c与直线x=1,y=0所围图形的面积可表示为:
A=?蘩■■(ax■+bx)dx=■+■
所围图形绕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的体积:
V=?蘩■■π(ax■+bx)■dx=π(■+■+■)
由A=■得a=■-■,代入V中得:V=■(b-2)■+■π
由上式可知,当b=2时,旋转体的体积V最小,所以当a=-■,b=2时满足题意。
该题属于定积分应用的综合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是平面面积的计算和旋转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如何求函数的最值。满分为10分,抽取两个自然班82分试卷进行统计,总结学生出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面积的表达式出错,二是旋转体的体积的表达式出错,三是粗心计算出错,统计结果见图2。
图2 学生出错情况统计
从统计结果看,该题的失分率较高,满分同学较少。平面图形的面积掌握得较好,但是旋转体体积的计算掌握情况不好。另外,部分同学计算失误较多,说明平时做题较少,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此外,抽取两个自然班,82份试卷,对试卷按题型进行分类,对得分率进行统计。
表2 试题区分度及结论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计算题的得分率要比解答题、证明题都要高,这说明学生学习受中学学习数学习惯的影响较大,仅掌握结题方法;证明题的得分率最低,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
四、结语
本文针对影响试题质量的关键因素,对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建立了定量评价模型。依据这些评价模型,对高等数学试卷进行了客观准确的评价。从试卷评定模型和学生成绩两方面看,该试卷质量较高,学生学习成绩良好,但试卷中反映的问题还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强调。试卷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一方面可提高试题质量,改进考试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倪锦君.用spss对试卷成绩进行统计分析[J].科技咨询,2010(3):224-225.
[2]葛涛,吴建明,尤春风.试题质量定量评价模型[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4):120-122.
[3]李敏,补爱军.Mathematica在二重积分教学中的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3(5):82-84.
篇7
一、前言
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更加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高中数学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能力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好高中数学非常重要。然而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点多且难度较大,很多学生从初中升高中后难以接受突然的改变,不能很好的适应,就导致其学习成绩不佳,进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由于数学大多都是公式,强调严谨性和准确性,比较枯燥,再加上一些内容难度较大,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应试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被动的角色,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被打消。另外,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2.教与学存在严重脱节问题
由于很多高中教师都很少接触初中教学,因此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一些知识点教师认为学生都在初中学过了,因此就跳过不讲,或者将其归咎于学生自身基础较差,而学生不懂也没有及时给教师反馈,从而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3.教师教学缺乏趣味性
高中课程都比较紧张,数学的教学进程安排也比较紧,因此教师往往疏于进行课堂设计,通常都是按照大纲教材或者在课前做下备案,缺乏灵活的变通,且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非常的被动,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很大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1]。
4.教师教学缺乏互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是将知识点一股脑的教给学生,不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真正需求,在课堂上也是以教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更加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5.教师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改革
现在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但是在实践中缺很少得以广泛的应用,并且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缺乏灵活的变通,多根据自身经验展开教学,或者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适应,都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2]。另外,由于很多学校将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教师评价的标准,因此也导致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三、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教学中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思路和目的,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则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适当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其创造性[3]。
2.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教育环境,也使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将其应用于课堂上辅助教学课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图像、声光以及色等,将他们带入特定的学习情绪,进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学习态度从被动转为主动,激发浓厚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4]。另一方面,一些数学知识点具有空间性,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将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动态展现出来。例如在将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时,教师可以将函数中的变量设置为有限个值,改变A值以改变图像的振幅,让学生对图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和总结,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有较大学习兴趣的学生更容易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学习效率及成果也会更好。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小游戏或者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而引入数?W知识,同时多增加一些试验或者对比等,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寻找数学规律,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5]。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必然提高,那么学习成绩也会相应的提高,进而进一步带动其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4.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的知识点是比较琐碎的,不过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可以将其知识以逻辑为主线进行结构的构建。在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分为纵向知识和横向知识,重点在于整理概念、公式、技巧及方法等,帮助学生更好的将知识融会贯通[6]。例如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问题中,可以用配方法、数形结合法、求导法以及待定系数法等,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二次函数为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值。然后求值结束后,为了加深学生对上述解题方法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解答函数极值的思路进行总结,并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这些方法在解题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从而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
篇8
【关键词】输血检验;质量;实验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71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57-01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体血液容量不足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临床中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在癌症、血液疾病、大出血等中及时输血能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血液制品与一般药物不同,特殊性较大,因此要提高血液制品的质量,确保其安全性,在输血之前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检验,由于输血检验的环节较多,因此在各个环节均可能会出现差错,所以要重视输血检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1输血前血液质量控制
输血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是感染,常见的有HBV、HCV、HIV等,因此在输血检验前要注意对血液质量的控制。对输血检验前的质量进行控制,必须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①对供血者的检查,供血者在献血前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确保患者无传染性疾病,保证血液安全;②对受血者进行检查,不仅能确定其是否适合输血,而且能对受血者存在的其他疾病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同时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受血者,医护人员可做好防护措施,降低感染;③注意器械消毒,对采血和输血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避免出现较差感染[1]。
2输血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输血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注意如下方面:①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在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均需要按照相关规范操作标准进行,对输血申请单上的信息严格核对,确保申请单与患者匹配,重点观察受血者免疫学检查指标是否与血液标本符合,在输血之前要要采用血液标本进行配血试验,在血液储藏中确定合适的温度;②控制血型鉴定质量:血型鉴定是输血质量控制中重要的环节,在血型鉴定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第一是ABO血型鉴定,在鉴定之前要对标本血清的生产批号、有效期等进行明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对一些特殊性患者在血型鉴定中可选择洗涤红细胞,鉴定中还需要确保试管无污染,标本无混淆;第二是Rh血型鉴定,主要存在于有妊娠史、输血史患者中,在鉴定时要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③在安全输血流程中交叉配血实验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血型鉴定中的失误,判断血液中是否存在不规则的抗体,尤其对于妊娠史、输血史的患者必须要开展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交叉配血实验完成之后,需要逐项检查结果,判断供血者标本与受血者之间是否正确、操作过程是否合格、结果是否科学等,完成核对之后,按要求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填写完成后再次检查,之后签名,当检查发现质量问题,血液不能发出,需要采血单位进行处理。在交叉配血后对血标本要注意保存,将容器盖紧,在温度为2-6℃的冰箱中保持7d,其他原始资料要保存10年[2]。
3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异常原因分析
在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中常出现以下情况:①假阴性:红细胞计数与血清含量的比例失调;受到年龄因素较大,年龄较小或过大的患者红细胞保存时间超过标准后其凝聚功能下降;血液中血清抗体效价异常下降;实验时间不足使得较弱的凝集现象不能呈现出来;实验反应温度不准确;②假阳性:如患者有病毒性肺炎后免疫性贫血,则患者血液血清出现冷凝集;如患者有肾肝脏疾病,则血清球蛋白、血液粘滞性增加,实验内水分蒸发较多,出现假凝集;患者近期应用过青霉素注射液,血浆发生凝集;③人为因素:操作者在抽血、加样、查看中存在人为错误;相关资料的书写中不规范,容易看错信息导致输错血情况的出现。针对上述问题,在输血检验流程中需要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身体严格检查,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要持谨慎态度,对检验结果仔细核对,规范填写报告单,对于输血过程中的可疑情况不仅要及时处理,而且要做好记录,降低护理纠纷的出现[3]。
4结语
综上所述,输血安全性对挽救患者生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加强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之前要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身体情况进行检查,避免交叉感染,在输血检验过程中要准确鉴定患者的血型,做好交叉配血实验,进一步确保血型鉴定的准确性,而作为输血检验操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掌握输血检验的正确操作步骤,确保输血检验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武林.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687-688.
篇9
近年来,各地出租车业的司机集体罢运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2008年11月3日,重庆出租车司机全城罢工,“份钱”过高、起步价低以及黑车猖獗等问题引发出租车停运事件;2011年8月1日,杭州发生大规模出租车停运事件,抗议补贴力度不足、高油价、交通拥堵、“份子钱”被盘剥过重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专车的兴起,出租车行业的利润被进一步挤压,罢运风波也愈演愈烈,2015年1月4日沈阳千余出租车罢工,抗议相关部门对黑出租、套牌出租整治力度不够,以及对“滴滴”“快的”等专车蚕食行业“蛋糕”表达不满’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武汉、济南等诸多城市。
以上各类事件的背后存在一个争议,即“数量管制”——严厉的出租车牌照管制导致车标成为稀缺资源,出租车司机几乎没有议价能力,一边是出租车行业取得了高额垄断利润,另一边则是底层司机艰难处境,从而导致出租车司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发生罢运等事件,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出租车行业的管制政策。
学术界对出租车业数量管制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对数量管制依据、方式和效应分析,一部分学者认为数量管制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因而是合理的,其他人则认为数量管制阻止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缺乏效率,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
1数量管制的经济学依据
寻求数量管制的经济学依据之前首先要对出租车行业性质进行分析。按照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对物品进行分类,出租车提供的服务产品更接近一种私人物品,然而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其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是城市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同时,由于出租车占用城市公共道路资源,造成交通拥挤,其产品的生产经营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此外出租车还会排放尾气会污染空气,由燃油税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整。
显而易见,自由市场无法对具有外部性的物品资源进行有效率的配置,市场上的买者与卖者不考虑外部成本从而使市场上生产的量大于最有效率的量,下图说明了出租车业这一情形。由于自由市场在消除负外部性上的无效率,因而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2数量管制的收益——成本分析
以上说明了出租车业政府干预以控制出租车数量的必要性,然而政府干预可以有很多政策,到底应该采取哪一种呢?如果要实行数量管制,那么,对其进行收益——成本权衡则成为必要,因为只有当其收益——成本权衡还不错时,数量管制才是可取的。
2.1收益分析
(1)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及减小出租车空驶率。对于交通拥挤外部性的考虑,从来都是对出租车行业数量管制的一个重要理由,交通拥挤的大城市更是如此。由于出租车占城市交通流量的比例较高,对出租车业进行数量管制从而改善城市交通的作用不容忽视。
(2)防止过度竞争,促进资本合理流动,引导消费。出租车业是一个进入门槛低的行业,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也不需要多大的资金投人。如果允许经营者自由进人这一行业,很容易造成过度供给,促使司机之间打价格战,影响出租车服务质量,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如果对出租车行业进行数量管制,而大力发展公交、轨道等公共交通,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紧张的状况,而且还有利于减少污染和环保。
2.2成本分析
(1)数量管制对自由竞争的限制必然导致出租车行业的高额利润。处于弱势地位的司机在支付了高昂的风险抵押金和“份子钱”之后,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透支自己的生命。相反,没有任何经营贡献的公司却凭着特许经营权瓜分了行业大部分收入。基于数量管制的特许经营权的存在,无论是在公司化的模式下,还是在个体化的模式下,都造成了掌握经营权的公司或车主不劳而获的局面,而千辛万苦经营出租车的司机却收入甚微,这显然违背了公平和效率原则。
(2)数量管制可能导致寻租行为。管制会产生各种租金,从而引发人们对租金的竞争,寻租通过各种非法途径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在出租车业,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出租车经营权的垄断,用管制手段发放给出租车公司,有可能导致公司寻租,产生很多社舍问题,社会福利达不到帕雷托最优。而要防止非法的寻租行为发生,就必然要发生监督成本。
(3)数量管制必然导致出租车业经营和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行业的服务质量直接取决于竞争,数量管制保护了出租车行业的高利润,出租车公司没有动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也不可能提高。因为缺乏竞争,出租车公司没有动力去改善管理,以节约成本。
3数量管制的可行性分析
数量管制的可行性集中表现在管制的数量能不能低成本地确定,使供给量最大限度地接近最适需求量。因此,如何确定数量成为决定供需均衡的关键,也是判断管制政策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志之一。目前“黑车”泛滥,说明政府没有投人最合适的出租车数量造成市场供给短缺,表明管制政策没有达到有效目标。
实际上,政府往往通过经验观察得出近似的出租车需求量,具体方法有每千人拥有出租车数量的比例、等车时间、有效载客率和呼叫回应时间等。没有制定出合理的出租车管制数量,供给过少或过多,也是导致目前数量管制政策引起诸多矛盾与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加强市场研究,通过引进一些科学合理的数量评估机制,得出合理的出租车数量需求,才能达到既定的管制目标,有效缓解出租车行业矛盾。
4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出租车业提供的服务产品既有私人物品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外部效应。对私人物品特性的强调,主张取消现行的管制政策,引人市场竞争,根据市场调节供给和需求,打破行业高额的垄断利润,从而体现社会公平。而对负外部性的强调,则支持数量管制政策。收益——成本权衡观点认为现行数量管制政策的代价较高,但结合数量管制政策的可行性及经济性分析,这一政策确有可待改进之处,而且改良后的数量管制政策有助于改善当前出租车行业困境。相关建议有:
(1)加快转变出租车业的服务方式,促进从巡游揽客为主的服务方式向以电话叫客、网络约客为主的服务方式转变,这可以有效降低空驶率,缓解交通拥挤状况。
(2)构建科学合理的数量评估机制,结合使用几种经验观察方法,反复调研,制定合理的管制数量,平衡供给与需求,有效解决供给不足而导致的“黑车”泛滥的情况,同时也缓解行业其他矛盾与问题,降低数量管制政策的代价,增加收益。
(3)改革数量管制的实现方式,改以发放特许经营权的方式为资格考试的方式,强化行业服务质量管理。
(4)规范引导专车市场发展。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整合闲置运营资源,把社会车辆通过交管备案、考核等审核机制,引入到约租车体系服务中,成为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或重要补充,提供安全、优质、受欢迎的出行服务,满足民众多样化、差异性需求。
参考文献:
[1][美]N.GregoryMankiw.经济学原理[M].3版.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综合经济的迅猛增长,推动者国内医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各类医疗技术不断得到创新和完善,临床检验技术的运用也越老越频繁。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各检验技术、设备不断更新,促进临床医院检验效率不断提升,但依旧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问题,临床检验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患者准确的检验结果以帮助临床治疗、诊断提供参考[1]。一旦在检验中出现问题,可能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进而引起临床误诊、漏诊等,影响患者最佳治疗时机。为了分析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此次研究随机抽取了本院接收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检验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已经知情,并且签署了同意书,见表1.
2结果
本次研究的200例临床检验患者中,有13例在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事件,所占比例是6.5%,经过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之后,13例患者再次接受检验,均未发生任何问题。
3讨论
在医院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造成检验出现问题,使得检验结果的准确度降低,进而无法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我院200例患者中检验质量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明确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即:(1)检验技术、设备与检验条件缺乏合理性:临床检验床位紧缺,检验室设计缺乏合理性,检验设备陈旧无法更上现代化检验技术的步伐,导致患者检验后很难及时拿到结果,在此期间长时间的等到引起一系列烦躁、易怒的情绪,进而引起一些不良事件发生。(2)标准化以及制度化的检验文件整理、书写以及摆放有利于检验部门的检验工作更加有序,检验工作开展起来更加顺利便捷。但是部门检验工作者没有对此给予重视,容易造成患者之间的临床资料信息出现交叉混乱,或者在书写资料的时候字迹不规范,潦草不清,临床医师观看时无法辨别字迹,容易错误认知检验结果。最后,患者检验资料保存不全面,导致后期临床查询难度大。(3)临床检验工作者与患者的主治医师缺乏良好交流,一旦出现问题之后两者互相推卸责任,阻碍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临床医生要通过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信息综合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如果与检验人员出现沟通不良,很可能导致患者之间的检验信息混淆,导致临床医师出现误诊,进而引发不良纠纷等问题[2]。针对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即:(1)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检验科室环境改造,并且及时向上级申报更新陈旧的检验仪器及设备,在工作之余积极开展讲座、培训等学习先进的检验知识及技术,提高检验科人员的专业技能。另外,在开展检验前要先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确保正常运行方能展开检测,提高临床检验的精准性。(2)在日常工作中,检验科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科室特殊检验案例展开详细分析与学习,依次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便于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可以从容应对;同时,还要对患者做好安抚工作,及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烦躁的情绪,嘱咐其耐心等待检验结果。(3)对于检验资料及检验结果的书写,务必做到字迹工整、清晰,并其由患者的主治医师完成对耽搁检验项目的填写,而检验人员只需在该项目下面填写检验结果即可,以免出现漏检、多检;另外,检验结束后检验人员需要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及时将单据回收存档保管。(4)临床检验人员要及时与患者的主治医师展开交流沟通,并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互相探讨沟通,强化合作效率,提高检验效率和诊治效果[3]。综上所述,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患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加深,对医院临床检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通过及时学习先进的检验技术,更新新的一期与设备,做好相关检验工作的处理,有利于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强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李丽珠.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4):168.
[2]张香波.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及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5):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