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62-0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致力于改善教学效果的一部分。然而,它在中职文化教育中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次要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中职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中职学校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在针对某一科目的教学内容时,力度以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比较少的,这也是目前中职语文的教学困境。另外,在教学模式上,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教学,很少让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创设一个合适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再只是阅读技巧的运用,而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升。
一、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中职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更为理想的师生关系,使这种关系更加民主化和人性化。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会更加自如,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也会慢慢得到培养。理想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参与和互动,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笔者在教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两首》中的诗鉴赏时,先让学生进行预习,让他们对诗歌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课堂上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以后,笔者会提出一个课堂临时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和探讨。学生甚至可以随机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后,笔者会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对课文中的诗进行鉴赏和分析,了解学生在自主探究诗歌含义过程中的想法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认知上的误区,从而委婉合理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学习感悟。
二、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水平,制定不一样的学习目标,以适应他们的学习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很感兴趣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和教师产生互动与交流,平时对于语言和文字感兴趣,阅读的积累十分丰富。对这一类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鼓励他们进行学习上的展示,保持学习热情;而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平平,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反应不大,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叫他们回答问题,让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予以重视。这种教学的理念也叫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是有所区别的,但是教师的最终目的还是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
笔者在教学文言文《赤壁赋》时,采取的是分层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语文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会和阅读水平中等或者较低的学生在一个学习小组,由他们引导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学习。笔者也会布置一些学习任务。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趣味性的阅读教学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阅读教学提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影音、图片、动画等,能够向学生更为直观地传递教学内容,让学习变得具体化。这些媒体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中学生靠对文字理解建构知识点,而是更加直观快速理解一个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能很大程度上节约教师讲课环节花费的时间,延长了教学环节中对知识点的练习巩固时间。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实施合理的教学策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变换课堂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学习,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另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是基本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文学阅读的魅力和乐趣。
参考文献:
篇2
叶圣陶先生很早以前就指出“预习是训练阅读的重要阶段。预习的广度越大,则感知单元越大,理解能力越完整、阅读能力越强。”在认真预习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的初步感知后,只有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头脑中再造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场景、情节、思想感情等等,并与现实生活、社会现象、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触发,从而进一步丰富、加深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该放手是就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预习、自读的时间和空间,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学为根”的思想。这样做实际上也是在充分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新理念。
有目的、有计划的推荐优秀读物并及时检查评比课外读物成绩,不断总结在此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者、创新者,努力使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龙头和突破点。在自读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教材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对难点、重点、疑点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正确、准确的解答,从而使课堂教学和自读预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好的学风、文风。
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活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等等这些特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我们更应该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将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来进行教学,具体策略如下:
一、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二、教师要进行有效提问,让学生感悟文本内部思想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比如某位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他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三、教师要适当的运用评价,激活学生的阅读激情
教师的评价是小学生前进的重要动力。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比如某位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他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这位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读练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①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②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总结、多回顾、多交流、多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总体目标而努力。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摸索、总结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1 阅读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许多作品,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这是因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他所接触的事物有了某种情感,才会产生表现这一事物的欲望和动机,要么直抒胸怀;要么将情感渗透、隐含在事理的记叙和论述之中。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精选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多是感彩浓重的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丑恶、虚假、病态、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后天习得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体验课文中对各种美好的情感的赞扬和对丑恶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形成爱美扬善、忌丑憎恶的比较稳定的、持久的态度体验,即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阅读教学在培育学生美好情感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2 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树立创造性阅读教学观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在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向学生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你最喜欢春、夏、秋、冬哪个季节的太阳?为什么?先找到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对于合作学习,孩子们还不具备完全自己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当学生将比较感兴趣的自然段读了几遍之后,示意学生暂时停下来,对学生说:“刚才我看到这个小组的四位同学,他们自己读了几遍后,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且另外几名同学还对他作了评价。老师觉得这种学习方法不错,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也可以像他们这样做。”此环节,教师巧妙的将合作学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教给了学生。这样,避免了合作学习的“走过场”,使每个学生在交流之前和交流之后,都实现了“现在的我”与“刚才的我”的超越。为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们应该注意:①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与任务;②教师要把握好合适的时间和适当的时机;③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适时点拨非常重要。
3 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阅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对高中生语言能力和思想认知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对此,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逐渐发展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焦点问题。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使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发展为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避免程序化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实践机会,探寻有效策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见解。
一、激发兴趣,个性阅读
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是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有极强的人文性,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而语文的人文性和“人情味”正是这一学科最大的闪光点。可以说,语文教学讲究“以情动人”,体现语文表情达意的本质功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观的影响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逐渐丧失自身的活力,阅读教学逐渐演变为一种僵化的提高语文成绩的辅助方式,这是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效的主要原因。对此,教师要从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出发,教出“人情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减少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干涉行为,让学生自由选择选择阅读范围,引导学生通过独特的阅读角度和思路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满足学生阅读的内在需要,这对于学生语文基本功的提升效果显著。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阅读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教师充足的耐心。做读书笔记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实现个性阅读的有效途径。为了避免阅读出现“无果而终”的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记录自身的阅读体会、摘抄精彩的片段、做简短精练的书评等,通过这一方式真正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
二、教师指导,探究阅读
高中生面临繁杂的学习任务和高考的巨大压力,阅读时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尽管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但仅仅通过个性化阅读想获取优秀的成绩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毕竟,高考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我们要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这就对教师的指导环节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指导探究阅读一是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对相关阅读信息进行筛选,三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四是对阅读内容的交流评价。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当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发之后,教师要建立一定的阅读层次体系,引导学生将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到教师所制定的阅读层次体系中,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感悟及认知能力在阅读中逐渐统一,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要避免学生对教师讲解的依赖性,在阅读中发挥学生的再造能力与创造能力。可以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文本内容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转变为具有无穷意味的意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内容,理解作品意蕴,在阅读中看见生活、感悟生活。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阵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拓展性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开放性的语言类学科,单纯依靠教材内容来提高阅读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拓展性阅读为高中语文锦上添花,这是现代语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高中生通过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完全可以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这篇课文只是的一首诗词,课堂阅读时间并不长,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其他的诗词进行学习和背诵,并将诗词自学透彻。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时,教师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结合课本主题和高中生的实际需要,有目标地进行拓展,关注教学实际;二是教师要将预设性拓展和生成性拓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要使拓展阅读流于形式。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拓展阅读的质量,教师还要丰富阅读形式,拓展阅读范围。具体来说,以点带面、自由阅读、读书交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教师要力求通过拓展性的阅读实现课外延伸,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四、交流评价,完善阅读
交流评价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陈述自身观点,表达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也可以根据实际阅读提出问题,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这一陈述、反驳、补充、讨论的过程是完善阅读的有效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阅读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合作伙伴”。首先,教师在进行阅读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引导学生从作者意图、写作背景、文章主题等多个角度全面理解阅读内容,实现多元化的评价。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认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成绩,教学评价只讲究效率,在阅读评价时十分刻板,程序化的评价形式使得评价效果大打折扣,忽略评价的语言艺术性。对此,教师学会利用风趣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亲切的肢体动作进行客观、简洁明了的点评,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激励、鞭策作用。此外,教师还要及时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当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疑问时,教师要进行适时的指导,引导学生清晰准确地认识文章,把握核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感悟,这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更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此要充满耐心,不断付出。
参考文献:
[1]李宛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6):46.
[2]张显东.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语文旬刊,2008(6):56-57.
[3]何媚秀.让课堂阅读成为真实的阅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教育,2013(7):54-55.
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重要性;策略
G623.2
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拓宽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较差【1】。所以,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合理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任务。
一、农村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阅读教学,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未能有效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较低【2】。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通过讲解文章重点字词、划分课文段落,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较差。而且,在讲解文章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度强调自身的指导作用,没有让学生分析、思考字词含义、文章主题,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
二、农村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合理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很难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以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分析、理解文章主题,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3】。同时,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创造轻松、活跃的阅读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另外,在讲解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鸟的天堂》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榕树具有哪些特点?”“文章中哪些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欣喜之情?”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思考,以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天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味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传授知识,不仅会降低教学质量,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确保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4】。在讲解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提前收集相关的图片、音频,制作成教学课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古诗的含义,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作者与友人分别时哀伤、忧愁的心情,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扮演晏子、楚王以及侍卫等人物,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教学需求,进行对话表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3.结合教学需求,科学选择阅读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解教材内容,会缩小学生的阅读空间,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所以,学习委员实际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补充教学内容,积极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5】。例如,在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下鲁迅的《少年闰土》《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4.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适当推荐一些优秀的阅读书籍、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6】。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分享、讨论阅读的感想和体会,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会严重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追求本真注重实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实践的启示[J].新课程(小学),2016,02:228-229.
[2]李万敏,刘世明.浅析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6,03:142-143.
[3]张召旭.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4,04:57.
[4]魏文生,李晓颖.浅谈乡村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14,14:136.
篇7
【关键词】初中蒙语文;语文教学
阅读是这样,观察、思考,说话、写作,记忆、整理等具体的学习方式都是这样,都需要通过学习明确目标,学会方法,反复历练,养成习惯的。在新课程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实现与坚持学习方式的更新与历练:变智力为主的学习为全面发展的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被动接受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变独立个体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变单一课内学习为多元积累学习……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冷。”既然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的往培养。往提醒,往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这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他就会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决定阅读的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
教师应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应当用课标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激发学生一心想要去读那些书。现在有些学生不喜欢读那些有价值的科学书籍和文艺书籍。为什么他们只喜欢读一些轻浮的冒险小说和一些短命的不会留任何痕迹的低劣作品?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不会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针对具体情况向他们推荐科普读物。
二、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让学生通过比较反衬,来发现文中人物的美与丑,在不断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在初中蒙语文教学中,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不同的角度上各自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鉴赏、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作者在刻画菲利普夫妇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自然地表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当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赚了大钱的时候,认为于勒是“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人”“他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而当于勒又成为了穷光蛋时,又变成了“决不会有出息的”“这个东西”“流氓”;当菲利普夫妇盼望着发财的于勒快些回来时,于是他们一家在海边散步,菲利普太太是安详地用手挽着丈夫的胳膊,而发现于勒穷困潦倒时,先是惶恐,浑身发抖,之后是马上镇定,指挥着全家安全地避开了于勒。就是这几处看似好笑的言谈举止,在我们的印象中已出现了既可鄙又可怜的人物形象。
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还有许多,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转变教学方式,激活课堂资源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提供交流平台
要在蒙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能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才敢于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唯有交流才能思想与思想交锋,唯有交流才能观点与观点撞击,才能在学生大脑中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交流需要三方面的保障:一是时间保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去思考去表现自我;二是舞台保障,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指向和宽裕的活动范围去讨论去探究去体验成功;三是机遇的保障,给学生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人人平等,才能调动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激活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积极开发利用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学生的情感资源库一旦被激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将会得到实现。
四、要鼓励学生深入地发现问题
譬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要求学生理解在家庭困难的状况下父子惜别的深情,学习围绕中心事件详略得当的写法。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1.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3.写人一般正面刻画外貌,本文为什么要写背影?这几个问题显示了课文学习中的主要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上来,具有示范性,能促使学生触类旁通,阅读课文时应发现这样的关键问题,能使学生潜心思考深入钻研。在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和加宽,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展开创造性想象,这就培养了他们深入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他们深刻认识问题的智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这就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可能。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关于初中蒙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笔者在这只是谈了几点肤浅的个人看法与尝试。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蒙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效度,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玲.关于高中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
[2] 甘迪格.论尹湛纳希艺术描写与创作追求[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3] 乌云桑.新时期蒙古语文学批评中的悲剧视角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4] 侯慧芳.关于初中蒙语文词法知识的教学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5] 阿荣道拉嘎.关于高中蒙古语课中传统文化内容渗透性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从理论出发的,探究性阅读教学也必须从其理论含义出发,用强大的理论基础为教学实践做指导。探究性阅读主要含义是说立足于阅读本身,以阅读目的作为大前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语文文章的阅读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具体信息,不断判断和筛选语言文字信息,并通过这个形式来提高自身对语言信息的认知和处理能力。推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感性思维,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这对终身学习的目标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大力提倡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下文就将具体阐述其方式方法。
一、创设探究性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学习
一个良好有效的阅读情境对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课文中并能积极地思考和探索,这就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先行基础部分。首先,教师在开始教学前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思想负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分析和思索文章中的每一个有用信息。接着就是课文理解,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内容面广,很多认知都超出了学生的生活范围,教师在进行该类课文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性阅读环境,在这个环境因素的指引下学生能产生阅读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激发阅读兴趣,促进自身养成积极自主的阅读态度并能顺利深入探究学习。
例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开始前,就可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游览苏州园林,这样严肃的教学气氛就能得到缓和,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准备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纪录片或是图片,通过这些视听资料,学生可以直观领略苏州园林高超的造园艺术和古建筑的精致之美。当学生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情境之后,自然会对课文阅读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就更容易深入课文探寻有用的语言文字信息,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作者笔下苏州园林景致的特色,感受作者想表达的对人与自然的感叹。
二、尊重学生在探究性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发表个人见解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文学作品,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品读,就能得到不同的阅读感受,探究性阅读更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对文章的不同感悟和理解。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直是处于一个主导者的角色,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连最后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就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扼杀,而探究性阅读教学则是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任何合理的想法都应该被得到肯定。因此,教师在探究性阅读教学时,学生通读一遍文章之后就要展开阅读活动,不在学生独立思考前给予固定思维,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路,然后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反复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例如,在课文《背影》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车站上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来表达父爱的伟大,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细节,车站的嘈杂、父亲憨厚的背影及艰难向上爬的样子,细细品味其中的用词,在没有教师指引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这才是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目的。
三、探究性阅读需要不断进行疑问教学,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
探究的大前提就是存在问题,读者只有当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才会有探究的动力,因此,在探究性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疑问教学,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反复推敲和品味疑问产生的原因和经过,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精华所在。例如,在《丑小鸭》的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设置问题:“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流浪生活?有哪些不幸的遭遇?大家为什么鄙视他?丑小鸭在不幸的遭遇面前有什么态度,是如何做的?”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学习更容易进行自我探究。
综上所述,探究性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阅读环境,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探究,以此才能真正体现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I: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属于美感熏陶式教学,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具体而可感、形象而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知内容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获得美感熏陶与思想启迪,使其既学习知识,也学会观察,善于想象与鉴赏,全面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充分发掘审美资源,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激发自身情感,感知文本美感因素,通过想象来深刻理解文本形象与意境,把握文本主题。
一、注意语言品味,培养美的感知力
在教学过程中,品味即细细品尝与体会语言文字的滋味与含义,认真揣摩与探究文本形象的意味,并借助想象联想,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体验课文情感。由语文课标来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默读与朗读,对学生进行多种诵读引导与训练,使其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知识,领悟文本意蕴。因此,在初中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文本语言,体会语言之美,领略意境之美,感悟情感之美。
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朗读指导,如大声朗读,有节奏的朗读,才能够将书面文字与深层含义加以联系。对于一些无法言传的语句,在朗读下,也可准确意会,联想与想象语言描绘的情境;注意有情感的朗读,读出各种语调,读出各年龄阶段的人的语调,并通过语调、语气等表现出开朗、冷静、悲伤、愉快等不同的性格与情绪,表述出不同态度,如赞扬、批判、同情等。另外,注意边读边思考。如教学《冰心诗三首》中的《成功的花儿》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有节奏,并清晰吐字。同时指导学生朗读技巧,使其注意语调、语气、重音。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思考:应以怎样的语调、语气来读,重音落于哪个字上?(以感慨语气加以朗读,重音在“只”与“现时”上)这样,当把握朗读方法后,学生才会理解文本情感基调,读出文本意境,获得美的感染,受到思想启迪,有所感悟。
二、注重情感激发,提高美的鉴赏力
在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情感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融入自身情感时,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更准确地领悟文本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情感,使其联系实际来理解文本内容,发掘文本各种美感,并在美的熏陶下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首先,调动学生情感,学会体验美。在语文阅读与欣赏中,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通常源于其已有知识与生活体验。因此,在初中语文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学生情感,使其产生或愤怒、或悲伤、或感动、或敬佩、或憎恶等情感,从而深化文本理解,升华主题。如教学《父母的心》一文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四段,说说其主要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由第二段的肖像描写与第四段的语言描写,可到课文中的父母虽穷,却爱自己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但这似乎与他们将孩子送人是相互矛盾的。提出问题:①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对父母将孩子送走却又几经周折后将孩子要回来?②是否可举出日常生活中父母看似无情却蕴含深深爱意的具体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其他事例与自身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深深的父爱母爱,升华情感。
其次,注重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鉴赏通常是鉴赏文本中的语言艺术,构建与填补文本空白点。如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先利用诗词语言美,刺激学生感官,使其建立艺术形象,得到审美愉悦。接着,可引导学生对诗词内容进行意义建构,这样,可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
三、重视想象启发,增强美的创造力
篇10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教学建议
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提升我国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文学素养,还能够发挥出语文学科情感丰富和价值引导的教学功能,从而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价值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所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在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发展的教育热词。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对我国传统阅读教学活动的更新,其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发挥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了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明确了学生具体的阅读要求。这一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遵循了阅读教学活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取得了不俗的阅读教学成果,深受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欢迎。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从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角度出发,深入探究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本质内涵,并且详细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立足于我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具备创新意义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的教学价值
(一)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活动相比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其在教学活动中遵循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规律,真正地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遵循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并且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为学生提供具备针对性的阅读资源,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得学生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资源限制,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认知。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去思考问题。
(二)培养创造型的语文人才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的是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综合素养的提升,他们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活动当中的传统教学理念。和学生的阅读成绩相比,阅读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阅读重点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的个性化阅读活动,摒弃传统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教育理念和机械式阅读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将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了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而在这一教学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创造实用型的语文人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
对于我国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来讲,其阅读教学活动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受我国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发展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定位。教育工作者认为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做准备的。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采取的阅读措施都是为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而服务的。为了增强语文阅读课堂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时间,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采取了理论教学的阅读教学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阅读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传统机械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下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的不匹配,使得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当中并未设计合理化的阅读教学方案,其忽视了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没有遵循阅读教学活动的目标——因材施教,从而使得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发展缓慢,并且也无法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创新创造能力。
三、促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积极策略
(一)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自身教学
责任和教学地位的定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想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的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的价值和定位,明确自身教学职责的定位。首先,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理念,其教学要求是以学生为本的。在当前教育领域内,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亦不例外,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注重以学生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要明确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需求,并且要采取积极的教学举措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在此教育基础和教育理念下,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明确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下学生的阅读习惯,而且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也无法促进新时代阅读教学活动的长远发展。所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新时代下的阅读教学活动价值具备正确的教学定义。其次,在我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当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必须要对教师的教学职责和教学地位具备正确的定位。无论从事的是哪一门学科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都要清楚地知道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育工作者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当的是阅读活动的引导者、阅读活动的监督者的教学角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要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去推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的发展。而教师在这一发展过程只需要发挥自身的教学职责,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化地设计,对学生进行有机地引导即可。
(二)教育工作者要注重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注重阅读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更新。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当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的是课堂直接教授的阅读教学方式。而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视野,使得学生的阅读视野只局限于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资源上。这对学生的健康学习和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而这一教学现状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教学难题。为促进这一教学难题的有机解决,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关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注重探究式阅读方式的选择。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小英雄雨来》为教学案例。开展这一章节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弱化自身教学活动的存在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教育工作者可先针对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来提出相关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要求;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活动的学习;在小组内,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进行阅读活动的开展。在这样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学生更容易开展深层次的阅读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挖掘表层阅读资源下的深层次情感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促进学生情感世界的丰富和发展。
(三)教育工作者要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对先进的阅读教学手段和阅读教学设备进行有机利用,从而构建相关的主题阅读情境和主题阅读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和阅读理解能力,促进深层次阅读活动的有机开展。以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草船借箭》为教学案例。开展这一章节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网络上搜索与草船借箭有关的动画或是电影。利用有关的教学动画、教学电影亦或是教学图片,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学习主题情境。同时,动态形式的教学电影或是教学动画能够将静态且抽象的语文阅读知识进行画面的转化,从而使其发生具象化的转变,增强学生阅读学习的画面感和体验感,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并且在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更容易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的阅读探索。引导学生明确草船借箭这一阅读文章所传递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意义。
四、结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