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篇1

关键词:园林景观,欣赏,意境,生态园林。

我国的园林建设历史悠久,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各朝代的不断更替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园林风格我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突出特点是追求自然和山林野趣。它将自然界的美和人工的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美妙的意境手法在小小的空间内将自然界的山水与中国的特色建筑融合在一起,追求山中画,水中游的自由主义精神的园林设计与建设。

我国的园林设计与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园林建设中,通过绘画、诗歌、书法等艺术形式表达出了园林的深远意境,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意与象的统一,形成一种意境美。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充分体现出了“立体的画,凝固的诗”的意境。近年来,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的元素。园林景观的设计也正朝着生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 园林景观与欣赏艺术

现代园林景观在结合了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段的基础上,将生态学、建筑学、美学、行为学、心理学多学科进行了融合,创造出了不同于古典园林造型,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园林景观。现代园林景观不同于古典园林景观,它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化的空间设计,注重与自然美景的结合,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2.1 小中见大,虚实相间

我国园林景观在设计时都是以小巧精致、风光旖旎、独特的造型为主要特点,通过对部分小景物来表现出大景观的风光,每当游客置身其中,风景山水尽在眼中,驻足停留,花鸟鱼虫都显示出一种自然地和谐美。很多景观都是在有限的、合理的空间中极大的体现出园林景观的容量,不论是皇家园林的颐和园,还是私家园林的苏州园林,都充分体现出了这些特点。例如:颐和园中有很多用人造景观来展现自然山水之间的和谐美的景观,当游客身处万寿山中时,谐趣园突显其中,看着这静中有动的景观让人不禁心生愉悦。这种小中见大、虚实结合的园林景观,如果能够对其进行雕琢、搭建新的建筑对其进行再创造,将给人的审美带来新的需求。或者也可以借助其他地区的景观、花卉、植物等来与园林中的整体美与局部美相结合。还有的设计者为了更好地体现出我国名山大川的雄伟壮观,经常将其缩小模仿,并充分与周围的亭台楼阁结合起来,给人一种虚实相间的感觉。

2.2 意境优美,人文气息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意境悠扬就像是一幅呈现在游客面前的古典山水画,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西方国家的园林景观相比,我国园林景观并没有注重服务普通人、大众化的意识,基本都是由达官显贵、人文雅士建造出来工自己玩赏的。他们对园林的建造要求较高,要求园林不仅要体现出自然风光的美,还要在不打破原有的自然景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来满足自身的对山水景观整体和局部的布局结构要求,反映出景观表达出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美。很多情况下,园林景观在布局时多采用代表着人文精神的梅、兰、竹、菊等植物来装饰景观。这种景物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我国文人都存在一种借物抒情言志的情怀,他们严重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具有生命的,都能够具备一种人文情怀,以此来寄托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这也是我国园林景观的主要特点之一。与西方国家的园林景观相比较,我国的园林景观比较注重景观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对于园林景观的平衡、对称、几何图形的美观等都不太注重。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园中的很多水域都种植和荷花,拙政园的主人王献臣想通过荷花体现出一种清丽脱俗、高雅不群的孤傲性格。面对这样的园林景观设计与追求,并不是单独的自然景观能够体现的,这就要求设计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老树古藤都蕴含在景观中,每个景观都能够展现出丰富的人文气息。

2.3 蕴含哲理,巧夺天工

我国很多园林景观在建造时深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佛家思想中的超凡脱俗,对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发展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蕴含着丰富哲理的景观设计体现出园林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没有为了景观的美而去破坏这种自然的和谐、美丽、盎然生机的景致。为了园林景观的整体美、层次感线条美的效果,在园林建造中加入了一些人工的景观,通过色彩的搭配、主次景观之间的相互衬托,展现出“宛若天工”的哲理性丰富的景观特点。

总之,我国园林景观不论是在设计,建造,还是发展中,都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现代园林景观的建造在设计时要加入新的设计理念和元素,多做创新和探索,遵照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景观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丰富的设计理念改变中国园林景观,使其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文付.探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2(11).

篇2

关键词:日本 古典园林 现代景观 佛教 枯山水

当下,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现代园林手法风格的交流发展猛烈冲击着中国古典园林。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艺术的借鉴中, 存在着零零星星、片段式、符号式拷贝的现象, 一些景观作品中西方现代景观符号和中国古典园林要素相互混杂, 将代表不同风格的元素简单的堆叠, 缺乏对原有审美意义的继承和文化特征的分析。而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的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日本古典园林艺术, 在现代景观的发展进程中, 设计师把握其内在的特色和深层文化的思索, 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精髓, 使得枯山水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 形式越来越丰富, 功能上越来越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探讨其成功的经验无疑能给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1.日本枯山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佛教很早即从中国传入日本,至今为止在日本造园界仍广为使用的枯山水 的手法,就是中国佛教影响的结果。

公元13 世纪, 禅宗传入日本后, 给日本的庭园设计带来了严谨的新思想, 它从根本上不同于愉悦性庭园, 为了体现僧侣们所追求的苦行, 淡泊的生活以及自我约束, 开花植物很少被使用, 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华而不实、转瞬即逝的东西会分散教徒们的意志, 而永不变色、令人平静的长青树、苔鲜、沙地、砾石和巨石被认为是最适宜之物。庭园中的这些东西并不只限于表现本身的含义, 还代表着与自己不同或大于自身的东西、它们可以分别代表海洋、山川、岛屿等, 僧侣们认为若能从这些小东西所代表的含义中理解大自然, 就证明了佛教精神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真理。以这种思想为主导, 在后来的一些庙宇中,逐渐取消了大树、灌木、桥、岛甚至水, 只留下岩石、起伏的沙地和在荫暗处偶然长起的斑斑苔醉, 以这种方式构成的作品即‘枯山水”,至今, 在日本仍广为流行。对于西方人来说,这种庭园很难被理解为山水园, 它们似乎更象抽象的绘画或雕刻,对于许多日本人来说, “ 枯山水” 是精神庭园, 是可以唤起无尽想象的最精美的庭园。

2.枯山水的基本特点

枯山水艺术与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有很大的差异,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有明显的边界限

一般枯山水庭园都建成在平坦的长方形地面上,而且通常由一道篱笆、泥墙或高高的树篱与外界隔开,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和许多其他种类的日式庭园不一样,枯山水庭园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是通过周围的围墙加以突出的。

(2)一般不能进入

传统的枯山水庭园是专门供人从寺院的阁楼或是高处观看的,除非是为了进行打扫,否则谁也不许进入庭园。

(3)植物修剪严格

枯山水庭园里按设计种植的树木和灌木,必须经过严格的修剪,以使其形状不变。在日本的传统枯山水庭园中,植物与置石都充满着佛教的意义与内涵。

(4)含义深邃

虽然有些枯山水庭园逐渐丧失了象征的意味,而且变得越来越一丝不苟和抽象,最后只剩下了沙子、岩石、苔藓。这种庭园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实际上它是所有日式庭园里面最抽象和深奥的一类庭园,其意义取决于每一块岩石的质量、美感、形状。

3.枯山水艺术的精神内涵与意境

枯山水注重形式,忽视了真山水的质感,但是却利用材料的质感取代了山水的质感。枯山水的特点是拉开与真山水的距离,其实都是禅宗思想造成的人与世界之间的对立紧张的关系在枯山水中的反映,但它们却无疑地成就了枯山水的艺术感染力。

(1)凝固(永恒)之美。

园林中的庭园作品强调形式的简朴和质料的原拙,着重强调表现材料本身的质感,并把它推到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以突出艺术意境中的凝固(永恒)之美。为突出“永恒”感和“沧桑”之美,枯山水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抽离了质料山水的形式;二是去掉了真山水的质感,移花接木采用了砂石等质感。

(2)枯淡之美。

枯山水作品的悲凉意境,一方面来自于“枯”,枯山水作品具有山水的形式,而没有山水的活力和生命。另一方面作为山水质料的砂石,在人类短暂的生命中表现出超越生命的品质。再一方面,砂石质感的冰冷、粗糙,本身带给人一种与温暖和亲切相对立的情感――一种冷漠和寒苦。这种“时间的凝固”和“自然的无心”也正是日本枯山水园林所追求的意境。枯山水园林几乎摒弃了所有动态的景观;也基本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宁静、永恒的景观氛围。那树木、岩石、白砂、土地,寥寥数笔却蕴涵着极深的寓意,它们是森林、岛屿、海洋,它们就是凝固而永恒的宇宙。

4.日本枯山水造园特色在现代景观中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景观设计从传统园林中汲取精髓,在传统艺术与现代景观融合的方法上:首先,沿用枯山水庭园的基本造园布局和要素,以石块、白沙抽象地表现山川大海,创造高度写意的园林;其次, 在局部造园材料或构图运用上又表现出与传统园林不同的时代感与多样化的趣味。

(1)石园

石园位于日本福岗安田火灾保险大楼前庭园。庭园地面较低,有几级台阶和室内休息大厅和街道人行道相接。平坦的园地面基本铺满了白石子,中间摆了一只不锈钢抛光圆锥体。庭园内散落的步石看似随意,却透出传统日本置石的精神。

设计师对内外空间关系的理解和处理手法来自传统日本建筑和庭园。 造园手法简洁凝练, 散落的步石、一株小乔木和竖立在白砂上的抛光金属圆锥体, 全园无遮无挡。园中仅有的一棵树似乎又提醒着现代人们自然关怀和安全感的缺失。这种传统枯山水园与现代材料强烈的对比, 使人们对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矛盾进行反思。

(2)拼合园

拼合园是马塞诸塞州剑桥市怀特海德生物化学研究所九层实验大楼的屋顶花园,只有70。设计师玛舒沃兹从生物学的基因重组中得到启发, 认为世界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原型可以象基因重组创造新物质那样, 将体现自然永恒美的日本庭院和展现人工几何美的法国庭院拼合形成矛盾体景观。

庭园中日本枯山水园, 形式布局较为传统, 但材料运用十分大胆, 绿色水砂模仿传统枯山水大海的形式, 以黄杨球代替了岩石和苔藓。法国庭园部分为整形的树篱园, 种植了开花植物,两种园林形式被对角的斜线分开,风格鲜明的对立无形中是对传统园林的挑战。

5.结语

篇3

关键词:置石;园林景观;应用

1、前言

在传统的古典园林中,无论是江南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皇家园林,置石在造园艺术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园林中置放的山石除有自然山石的形神外,还具有传情的作用,即如《园冶》中所言“: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在园林景观中,置石的造景功能非常特异且强烈,只要是合理摆布,与周围的建筑、水体、道路、植物、景观小品等巧妙相依予以结合,即可构造出富于自然风貌的园林景观。

2、园林景观中置石的布局要点

置石设计通常使用的石料都比较少,结构也比较简单,但是,通过合理巧妙的布置,可以使得园林景观让人耳目一新。置石的布置要点主要包括:造景主题鲜明,建筑物与置石主次分明,讲究虚实相间、疏密有致,追求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石料之间聚散错落有致、高低起伏,整体布局顾盼呼应、寸石生情。

3、园林景观中山石的选材

林景观中山石的选材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古代传统选择的山石材料十分注重奇特性,其特点可以用“透、瘦、漏、皱、丑”5 个字来形容。到明代末年,著名造园家计成以其多年造园心得,提出了“近无图远”和“是石堪堆,遍山可采”的就地取材思想,注重园林山石取材的地方特色性,打破了过去选择石料的局限性,开拓了掇山取材的新思路。发展到现在,山石的选材更加广泛,既可以选用纹理奇特、方正端正、峭立挺拔、形象奇妙、圆润浑厚等类型的天然石料,又可以把废旧园林中原来使用过的名石、古石等重新加工利用,大大减少了自然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同时,改变了过去各地掇山雷同的情况。

掇山比较常用的石品包括:(1)湖石类。特征:形状各式各样,体态比较玲珑通透,从表面上可以看到较多的弹子窝洞。代表有广东英石、江苏太湖石、北京房山石等,大多属于砂积岩和石灰岩类。(2)黄石类。特征:颜色多为黄、褐、紫,体态刚劲且方正,无孔洞,棱角分明。代表有华南黄腊石、江浙黄石、东北大青石、西南紫砂石等。(3)卵石类或圆石类,别名为海岸石或者河谷石。特征:质地十分坚硬,体态较圆,表面因受风化作用影响形成环状剥落状,大多属于砂砾岩和花岗岩类。(4)剑石类。代表有产自岩洞的钟乳石、广西的槟榔石、北京的青云片石、江苏武进的斧劈石,以及产自浙江的白果石。(5)吸水石类(上水石类)。特征:吸水性能较强、质地疏松、表面多孔,各地都有出产。(6)其它石类。比如,宣石、木化石、象皮青、松皮石等。

4、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方法及其特点

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方法主要有特置、对置、散置、山石器设、山石花台,同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置石、塑石等 7种,其主要特点:

4.1 特置的运用及特点

特置也叫孤置,通常运用在园林入口、漏窗、地穴等处的对景和障景,大多数是由体积巨大、造型独特、色彩分明的整块石料制成。偶尔在没有整块大石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多个小石材拼成。

4.2 对置的运用及特点

对置主要其衬托环境作用,山石主要运用在建筑物前面对称的两边。

4.3 散置的运用及特点

散置最常运用在布置内庭和山坡作护坡,根据体量的不同,有大散点和小散点之分。

4.4 山石器设的运用及特点

山石器设的运用表现为,在园林中建筑各种石栏、石屏风、石床、石几、石桌和石凳等,为园林景观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和自然风光。

4.5 山石花台的运用及特点

山石花台的合理布局运用可以减低园林的地下水位,形成适合的观赏高度,巧妙地对园林空间进行分割,使得山石和花木相互呼应,园林整体感更加强烈。

4.6 同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置石

主要的运用表现有建筑入口的自然山石台阶,两旁配有山石蹲配,特点是增加园林自然生动的气氛。

4.7 塑石

塑石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或灰浆制造而成,一般在石材产量较少的地区才会使用。其特点是造型变化多样,不受自然条件约束,但是其保存年限比较短,材质也不如天然石料坚固。

5、置石的几个主要功能分析

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置石一般体量较小而分散,园林中容易实现,它对单块山石的要求较高,通常以配景出现,或作局部的主景,是特殊性的独立景观。置石在园林环境中主要作用有如下几点。

5.1 骨架功能

一个园子有了山,就有了骨架。利用假山能够形成全园的骨架,中外园林尽是如是。地形起伏、曲折皆以山石为基础来变化。用山石营建岩石园、日式山水园更是起到了骨架功能。

5.2 空间功能

山石对园林空间进行分隔和划分。将空间分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富于变化的形态。通过山石的穿插、分隔、夹拥、围合、聚汇,创造出流动的空间。

5.3 造景功能

山石景观是自然山地景观在园林中的再现。自然界奇峰异石、悬崖峭壁、层峦叠嶂、深峡幽谷、泉石洞穴、海岛石礁等等景观形象,都可以借助山石在园林中再现出来。

5.4 应用功能

用山石做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在坡度较陡的土山坡地常散置出石以护坡,这些山石可以阻挡和分散地面径流,降低地面径流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在湖边水岸运用置石做驳岸,实现地与水的自然连接。利用山石做花台养植观赏植物,用花台来组织游览路线。山石在园林中还可以做石屏风、石榻、石桌、石几、石凳、石栏等,既不怕日晒夜露,又可结合造景。

6、园林景观中置石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各种居住用、商业用的高楼大厦越建越多,为了城市的持续繁荣,工业用地也越来越广,导致能够用来绿化,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用地越来越少。园林中不是为置石而置石,古人由于出行不便才会产生“一卷代山”的念头。不能盲目照搬苏州、扬州园林的模式,采集大量石材大面积筑山置石。因为过多的山石,铺装不仅造价高,而且丧失了自然的特点,没有生态效益,与生态园林的任务背道而驰。新时代的园林景观置石必须符合现代人的需求,符合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拒绝古人因为出行不便所产生的为园林置石而置石的设计观念,拒绝照搬苏州园林大量采用天然石材,进行大面积建筑的模式。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维护生态自然发展为基础,运用新科技、

新材料创造出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置石作品,强调置石与周围环境的密切融和,尽量还原当地的自然景观特点,使得现代园林更加宁静、自然、清醒、充满自然的气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景观置石选石过程中,应该先对石料的特性、形状等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园林的自然特点进行匹配选择,才能使得置石与园林相互融合,达到自然和谐之美。虽然园林中置石的体量不大,结构也比较简单,施工技术也没有特别严格要求,但是,要达到以简胜多、比例合宜,具有独特个性的效果也并不容易。在实际的置石创造中,应该明确置石造景的目的,根据园林的生态环境特点,抓住园林设计主题,利用置石布局的特点,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正确选择石材,合理进行园林置石,创造出符合现代化精神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李灵军.石材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07

[2]邢洪涛.浅析奇石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09(23)

篇4

【关键词】:新中式;中国传统文化;景观设计

随着尽管涉及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学派,如何打破发展的桎梏,进行新的突破和发展是每一个景观设计师所需要考虑的。我们不仅要借鉴西方的景观设计经验,更需要回溯中华浩然五千年所沉淀下来的智慧和美学精华,将中华古典美进行研究和应用,将新中式应用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来。

1、新中式元素的含义

在广义上我们将现代景观设计中中华古典元素的应用称为新中式设计,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传统古典元素和现代美学的碰撞,是将中华历史中卓越的历史美学与现代文化的一次交融,既改变了现代景观设计的趋同与乏味,有避免了传统景观设计的繁琐与浮夸。在新中式的理念中,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新中式并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照单全收,完全进行古代景观设计的模仿,而是将传统美学的精髓进行提取,有选择性的,有目的性的进行应用,是对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意义,并将其运用到现代的景观设计当中,将传统与现代进行糅合,以达到和谐、自然,产生具有较强的美学价值的目的。在新中式的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将古典风格进行消化吸收,更需要对现代景观设计进行完全的掌握,取其精华,及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2、新中式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特点

2.1色彩和景观的完美结合

景观设计的元素众多,每一种元素都有其必要的位置,而色彩元素是景观设计最直观的体现。新中式设计中对于色彩的要求体现出了中国特色,将历史中的红、黄、绿、白、灰融入了景观设计中,成为了主要色彩因素,同时与现代的景观材料相结合,将古典的“国色”和现代材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1]。

2.2中国传统符号和景观相结合

新中式设计最主要特点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而中国传统符号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我国古代祥瑞的象征,而象形文字、五行等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荷花、牡丹等是我国传统植物高贵、淡雅的代表,这些中国传统符号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3植物空间的层次性

新中式设计在主景观的设计上和古典园林设计最大的区别就是将自然型的植物景观配合种植,以绿色为主色调,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和现代风格完美融合在一起,能在简洁的植物组成中带有强烈的中式特色,乔木层、地被层、大灌木、草坪等植物层次能展现出最简洁的植物空间。植物的合理选择和种植不仅能够形成空间的层次感,也可以利用植物分隔景观空间,使整个空间的划分更加柔和、空间更加有通透感。同时,通过不同种类的植物的错落搭配,结合景观建筑,提升整个空间的观赏品质。以绿色为主基调,选择不同的色彩点缀整个空间,从而避免植物的单调感[2]。所以说,植物配置是新中式景观造景的重要手段之一。

2.4传统造园手法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框景、借景、对景、障景等被新中式景^设计所吸取,结合现代景观设计元素,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达到步移景异的观景体验。本土化的新中式景观不是对传统的复古,而是对传统的继承。在传统的古典园林设计中,主张柳暗花明、曲径通幽的设计手法,从而增强景观的整体纵深感,遵循传统风水学,对主题景观进行有意识的遮挡,给人以神秘感。同时,主张追求回归自然,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造园,达到“天人合一”。而新中式景观突破以下两点:首先,简化传统造园手法;其次结合现代施工工艺造景。汲取传统造园的技巧,淡化传统造园手法的隐晦,更简单的表达景观的主与从、虚与实等。利用现代材料和工艺去表现古典的韵味,舍去古典园林的繁琐构件,形成完美的结合,给景观现代的生命力[3]。

3、新中式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发展方向

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景观设计行业日益发展,一味的仿欧式、泰式景观实例层出不穷,使人们丢失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而“新中式”作为新兴的景观风格,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既不失传统文化精髓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景观空间[4]。新中式景观以传统中国文化为基点,把中国古典美带人现代生活空间,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保留传统的文化,又体现时代的特色,营造出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新中式景观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种思考与探索,它融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典的设计手法和现代的生活气息,是今后景观设计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只有合理的利用“新”与“旧”,才能赋予景观别样的韵味,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回味。

结论

在中华悠久的历史中,无数的古典美学文化得到了洗礼与沉淀,这些经过洗礼很沉淀的中华文化是民族智慧的象征,也是中华美学价值的体现,是无数智者智慧的结晶。在今天的景观设计中,进行传统文化的应用,将新中式进行应用,不仅是为现代景观设计融入新鲜的血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更是提高生个景观设计水平,提高美学鉴赏价值的总要手段。新中式的应用,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和激情碰撞。而糅合了传统与现代双重优势的景观设计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因此,将新中式进行大力的应用和推广,可以让现代景观设计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风 水

中华先民将大自然视为“母亲”与“故乡”,认为人与自然是血肉相连、同构对应的,人是不能离开自然的,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亲和”的哲学思想。如《周易》关于天、地、人相协调的思想和老庄的“道法自然”、“我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中国古人讲自然,西方人则讲生态。无论是哪一种,总归是一种好的现象。中国古人对待自然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也就是人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周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和艺术家就是这样始终以一种敬畏与爱戴的态度来对待孕育他们成长的自然环境的。

远在人们只能栖身于山洞土穴的时代,根据需要就选择临水、向阳、背风的地方居住,以利于保温、防潮、防兽、防火,一直到近代,民间选宅基地、建房屋也都要看“风水”,在山区以山为主,选择枕山、环水、而屏、向阳的地方;在平原以水为脉,选择四而水绕、背河的地方,就是说要选择整个环境较好即“风水”较好的地方进行建筑这是合乎科学的选择。风水学中有糟粕也有合乎自然规律的东西,如强调建筑及其设计必须注意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密切配合与协调关系,尤其是在著名风景区进行建筑,选址和建筑物的体量、高度和色调等,都必须与景区的整体气氛协调一致,否则就要造成对景区景观的人为破坏。对风水术的科学内涵和它的封建迷信外衣必须区分开来。风水术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俗化的中国易学理论。在这种深厚文化的影响下,历代大到兴国建邦、城市选址,小到相宅都运用了风水术,佛教寺院的选址和古代建筑的各个方而也都有风水理论渗于其间。

园 林

园林,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风格之一。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掘地造山,布置房屋、花、木,并利用环境,组织借景,构成富于自然情趣的园林。它是通过对大自然风景素材的概括和提炼,创造出的理想意境,是自然的再现,不是对自然的单纯模仿。它总是将玲珑小巧的建筑物巧妙地组织在山、水之间,使之每一景都有“诗情画意”,每一空间都有浪漫的情调。这种“诗情画意”一般都反映养主人和士大夫阶级的思想情调,以追求悠闲雅逸的意趣相标榜,同时也使中国古代园林的布局和若干具体作法具有山水画式的特殊风格,这止如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说,“中国园林就是一幅立体的中国山水画,这就是中国园林最基本的特点。”这也是它与其他国家的自然风景式园林迥然不同的地方。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崇尚的最好佐证。例如在园林建筑中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尽量保有原有的自然景观;面对错综复杂的山脉和山势,也要在设计中注重它的天然性,为了美而破坏原有的美是最愚笨的方法。十分有幸我们中国先民们懂得与自然接触的方式,也有能力与自然保持十分友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珍惜这笔极为珍贵的财富。因此,中国的古代园林建筑很多都利用叠石造山,尤其注意对水景的“借用”,通过合理的设计,让水流、山势再加上植被和内外空问的虚实变化相结合,从而达到一种既藏且露的含蓄美感和虚实相生的朦胧美感。中国的建筑已经不再单纯是遮风避雨这种单一的概念性建筑了,而是诗情画意的特别文化体现。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在建筑中同样如此。建筑可以说是画,也可以说是诗。中国园林可以说成是山水画,实际上中国建筑本身就可以说成是山水画。它就像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彰显出勃勃的生机。这也才有了诗人所吟诵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轴 线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而两侧的建筑物也多以对称进行布置,具有严格的方向性。而所有这些“规矩”主要受中国传统社会、家庭的观念太重的影响,折射到建筑中就形成了轴线的空间艺术,它同时更是中国“周礼”思想的具体显现。

篇6

关键词:小区;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几年以来,“景观设计”这个词汇十分流行,貌似已经变成城市规划建设当中有档次、有水准的一大标签。园林景观设计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小至种植配置、铺地栏杆、花池水池,大到城市的整体形象的设计,差不多囊括了所有的室外造型艺术。与此同时,景观设计的重视度以及欢迎度也愈来愈高,是人类日趋在乎环境质量的直接反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城市与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而言,景观设计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园林设计分类

按照风格的不同,当前我国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①古典中式风格;古典中式的小区景观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具体来说中式风格景观重视筑山和理水,两者和谐统一、相辅相成,加之植物的巧妙布局,使整个景观如诗画般优美。②西式传统风格;古希腊风格、罗马风格等特色风格在园林景观不同体现。这些景观融合了欧洲古典庭院的设计布局,将花鸟鱼虫和水自然的布局在一处,体现了和谐、活泼,华丽大气的风景之美,极富情调。③现代小区庭园式风格;现代小区庭园式较重于人文感受,充分利用空间,以小区马路为纽带,布局花草树木,引入喷泉、水池等景观,低灌木和高树相呼应,达到前卫、新潮的特色。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1)设计主轴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城市污染也日益增强,人们渴望远离尘世、目归自然,对绿色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住宅小区的园林化也就成为了园林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据笔者经验,近年来许多园林景观的设计都采用这一方式,围绕主景轴线将现代化风格的条形住宅与各楼空间连为一体,从而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绿色园林景观,既满足实用性,又满足了居民对绿化环境的需要。

(2)人车分流

对于小区而言,日益增多的个人汽车也逐渐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解决好小区内机动车行驶和停放问题,确保机动车与行人都能安全出行也成为当今小区环境设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住宅小区作为人们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环境设计要求安全、温馨、宁静、充满人情味和富于家的气息,而其中安全性无疑是放在首位的,因此笔者认为要保证居民出行安全,人车分流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3)因地制宜,人性化设计

小区园林环境设计应该充分适应当地风俗,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因此设计者要把小区住宅当作家庭生活载体这一整体来进行考虑,营造出生活气息浓郁的家庭氛罔。具体说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解决几个问题:首先,要放大设计空间,充分考察小区周围环境和小区内部环境特点,制定出和谐不突兀的整体结构框架,比如要考虑小区周围建筑及绿化的特点,小区内部各建筑、不同户型的走向等等,使小区内部的绿色生态环境能和周围城市的大环境、周围建筑对接、融合,否则,就很容易引发审美和使用上的矛盾。其次,要搞好规划设计,将园林环境和周围的自然、景观、交通、人文以及经济环境进行协调,营造出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氛围,使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能够彼此沟通,这样一方面能够遵循人们正常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需求,在轻松、安逸的氛围中享受生活之美。

三、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实例

以某城市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一下具体的设计细节。该示例中的某住宅小区定位为现代化的生态型高级住宅区,占地面积为8万多平方米,建筑以多层及小高层的框架结构住宅为主,而总建筑面积将近12万平方米,整个小区绿化率要求达到40%左右。因此,设计者在构思该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构时,应该充分考虑其生态型高级住宅区的定位,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从小区实际出发,在实现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要满足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具体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

在对场地现状进行了精确评价和细致定位的基础上,该生态型住宅小区设计以水、林、人家为主题,突出园林景观中水和绿色这两个主要构成元素,打造一个和谐、生趣的优秀小区园林景观。

(1)水景的布局

该小区设计采用的是南北走向的水流,利用水流将小区内不同空间有机的串联起来,并且随着空间地势的变化,水流也随之发生变化,或流动成溪、或安静成潭、或静或动,或清远或幽静,极富变化。同时,地形和水系相互作用问建有石山,从而形成仿真的山水体系,为小区营造了良好的生态氛围,沿水流还设计了各种休闲的设施,如溪上的拱桥,潭边草地上的石凳和石桌,使居民可以漫步在草坪上、赏鱼观花、累了也可在草地或石凳上小憩,塑造出亲和、健康的生活小区,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密林的构建

充分利用地势的起伏,在建筑间点缀的设计出绿地范围,选择优良树种,营造小树林的氛围,同时在道路的布局和植物的种植规则方面,也应该有利于这种氛围的营造。乔木和灌木混种期间,让居民感受到森林的气氛。在楼与楼之间小范围的休憩空间内,还可以设置植物围台,配合不同种类的植物种植,渲染更多自然的气息。植物的种植可根据水流的特点做不同的安排,如在喷池水流向下处设置小亭,周围采用红砂岩铺成小路,将亭子突出的走廊部分设计成水榭。水岸蜿蜒曲折,周围可种植桂花、桃花、芦苇等植物,通过不同风格植物和水景的配合,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小镇意境,诗情画意、美不胜收。此外,水际的边缘可以配套种植花灌木等园林植物,繁花盛开时与水景相映成趣,落花缤纷时随水流动的花瓣也能营造出别样氛围。在水流流经的比较狭长的地带还可以种植垂柳、水草,稍微宽阔的地方可种植黄菖蒲、水生美人等,水岸曲折,小石子路干净可爱,让居民徜徉期间别是一番乐趣。

(3)营造多层次景观的视觉效果

将富有特色的视觉景观走廊和小区内楼宇之间的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具体来说,首先在设计景观主轴线时应将南北方向各空间有机串在一起,营造较强的空间序列感,形成以南北方向为主,东北西南方向为辅的2条景观轴线,这样严整的线形格局就与活泼的块状空间节点相结合,形成适度合理的空间形式。然后利用植物、水流和不同材质的建筑等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采用不同的塑造手法,设计出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空间,使整个小区的园林景观层次丰富,为居民展现出一幅浑然天成、和谐统一的美好画卷。在大庭院空间内可以桂花树为种植主体,辅以樟树、玉兰、红枫等植物,在小庭院空间内则可种植丛竹,芭蕉等,突出表现园林丰富多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城市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水和绿色这两个要素,营造出山水景观氛围,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也体现了现代家居环境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亲近自然。

参考文献:

[1]贾小岩,张宝莲.街道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园林园艺,2006,(6):41

篇7

关键词: 宗教 园林 影响

一、宗教与东方园林

宗教在东方园林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儒、道、释对中日古典园林影响深远。由于中国汉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兼容并包的特点,而形成对外来文化强有力的同化。各宗派相互融会、相互吸收而变异复合,形成独特的东方文化。儒、道、释的思想和艺术修养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影响了园林艺术。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在园林中,处处隐寓着儒、道、释的诗意,或心灵世界,或人生作为,或山水审美和艺术风格,无不折射出创作者的精神世界。

佛教早在东汉时己从印度经西域传人中国,是为"汉地佛教"。它的教义和哲理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融会了一些儒家和老庄的思想,以佛理而人玄言。作为一种宗教,它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对于苦难深重的人民颇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因此得以广泛流传。佛学作为一种哲理渗透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各方面,甚至与传统儒学相结合而产生新儒学-理学。中国道教以阴阳变化、天人合一、形神并进为指导思想。讲求养生之道、长寿不死、羽化登仙。中国偏于儒,显现出人世治世的特点和仁者的理想观,中国园林生动形象,表现了乐天爱人的景象。 古园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也从来都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正是因为道家的这种思想才造就了东方园林体系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园林创作宗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但是,在对待天人关系上,中日园林在创作上的表现手法、思想追求上存在诸多不同。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属于"人"型。人定胜天,人类至上主义。中国园林中的建筑通常是园林中的视觉中心,亭、台、楼、阁、厅、堂、榭、舫等诸多建筑形式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在园林的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揉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

而对比来说,有限国家如日本园林属于"天"型。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海洋性气候明显,地处火山、地震、台风多发的地带,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得日本人们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自身的渺小。加上道教、佛教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保持这一种浓重的神秘感和崇拜感。所以日本古代的自然观,自然就是可信赖的"神"。在的园林创作中,多用自然材料体现原生自然的枯荣和力量。山、水、石、木一直是园林的主角,而建筑不占主要地位。经常采用拟佛拟神抽象的处理手法来表现园林艺术。在对中国文化全盘照搬直接引入的时代,在园林创作上仍然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也许就是因为深深扎根于民族意识中的那种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那种对泛神论中众神的崇拜以及对多样事物兼容并蓄的态度所决定的。禅宗主张远避俗世,修身于自然,以天地自然为静,并以之为修身养性之所,以求有所悟,通过"顿悟"、"静虑"、"冥想"得出"无我"或"空"之境。受其影响园林逐渐摆脱开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园林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达玄妙深邃的哲学法理。着重人内心的精神体现。

二、园林精神

(一)枯庭。庭园的特色是把大到大海那样的大型风景,小到身边周围有限的小型风景,从高处、大处着眼,使其融于一园。庭院以描写自然风景为目的,枯庭即枯山水庭园。它是一种利用地形地势建造的庭园,园中无泉池等水景。以石、砂、苔鲜等为主要素材,以砂代水,以石代岛,往往平铺白砂,这种白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经过雨水的洗测,更加纯白、美丽。也许正是这种美感和洁净感抓住了人们的心理,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利用它做出海流、海滨、水畔、水流、水纹等造型,其中放上几块石组象征山岛,创造出一个寂寥的空间,使人进人静思和冥想之中。它作为一门艺术,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仅用白沙和石块,就能做出奔流的大河、幽邃的溪谷,还可以做成飞流直下的瀑布。其背景造型受禅宗的禅界意识和水墨山水画宗表现出来的禅学观念影响颇大。

(二)池水庭院。庭园无论是泉池庭园,还是枯山水庭园,它们的一个大主题就是"大海"。池水庭园的荃本构思在于涌泉、泉水、湖泊、河流等,大概是来源于神池神岛。这与古人包括现代人的居住都离不开生活用水有关。有意识地选择河岸、池塘边或者水源丰富的地方居住,是人们的共识。古代的人认为,涌泉里有神,它们往往怀着一种对神的敬畏,虔诚地祭拜泉池。从山涧流出的溪流沿山谷汇成大河。自古以来就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由于河川的水源、湖泊、涌泉形成了神态各异的岛屿,祖先从中看到了神的身影,感到了神灵的存在,于是就用泉池来供奉 降临的诸神。特别对涌泉、清水和流水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情和 憧憬,将其作为水神来崇拜。这大概也是泉池庭园到处可见的 。一 般在庭园内设计的涌泉造型有喷泉、喷水池等,而在书院式庭 园、茶室庭园中则必须有涌泉、水井等。

(三)茶庭。中唐以后逐渐兴起的品茶习尚普遍盛行。品茶已成为细致、精要的艺术即所谓"茶艺"。宋徽宗曾提倡以"清、和、淡、洁、韵高致静"为品茶的精神境界。中国的茶道传到海为,经他们消化、吸收、创造与中国大不相同的茶道文化,目的是修养心性和参禅悟道。另外受到宗教中"神"的影响,出现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划分的标志。如神社人口处的"鸟居",同样茶庭中被称为"中门",神社的"水手",茶庭的"蹲",都是一种意念上的东西,表示以此为界,一边是圣地,一边是凡尘。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园林景观;塑石假山;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塑石假山景观工程也踊跃出现。在园林建设中,假山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园林布景手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特别是对大型假山工程,塑石假山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塑石假山加深了对城市空间的点缀美化,对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塑石假山应用是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对城市的形象和生活环境的美化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现代塑石假山概述

现代园林假山的发展与古典园林假山不同,呈现了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 古典假山限于石材及施工技术条件等,在景观的创作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现代施工技术及人造石材料的发展逐渐使创造多变的、丰富的山石景观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于大规模、大体量石山的创作,可从自然地貌形态特征及组合特点中吸取到创作的灵感。利用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GRC(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进行“塑石”,正在现代园林中兴起。塑石的优点是造型随意、多变,体量可大可小,色彩可多变,重量轻,节省石材,节省开支、具有现代气息。随着科技日益进步,塑石材料、技术在不断的改进,塑石定会更加贴近天然山石本色,达到“假”石宛如“真”石的境界。面对现代环境艺术中的无限发展,基于山石景观不衰的生命力,新的技术使得塑石假山在材料上有更大的发挥余地,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在材料、设计手段、施工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处于发展、探索之中。

现代塑石假山主要新材料及特点

传统的假山主要是砖、灰、石等材料,现代园林的塑石假山则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对传统假山的技艺的新尝试,他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现代园林中的塑石假山是在利用玻璃钢、有机树脂、GRC等作为材料预制好山体模版,在骨架上根据设计好的山行、山势进行拼接,完成假山的饰面,最后通过设色完成最终作品。预制模版最常用的材料有以下两种:

GRC

GRC,是玻璃纤维强化水泥的简称。它是以耐碱玻璃纤维作增强材,硫铝酸盐低碱度水泥为胶结材,并掺入适宜集料构成基材,通过喷射、翻模浇注、挤出、流浆等生产工艺而制成的轻质、高强高韧、多样式的新型无机复合材料。“GRC”,于1968年由英国建筑研究院马客达博士研究成功并由英国皮金顿兄弟公司将其商品化,于20世70年代末应用于山石景观后又用于造园领域。目前,在国内外等地已用该材料制作塑石假山,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

GRC材料具有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所没有-的特性,并且在制品中使用了特种水泥并掺和抗拉强度极高的增强材料及用钢筋作骨架,破坏时增强材料和钢筋能大量吸收能量,因而耐冲击性能好,抗弯强度也高,没有水泥塑石假山表面容易产生裂纹的缺点,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延长。GRC塑石假山的山皮来源于天然石材的翻模,无论是石头形状和表面效果都无异于真石头,且便于工厂化加工,批量生产。但是,由于GRC塑石假山是块状结构的组合,易开裂,难以修复,结合缝隙处理效果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FRP

FRP,玻璃纤维强化塑胶的简称,俗称玻璃钢。它是由不饱和聚脂树脂与玻璃纤维结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不饱和聚脂树脂由不饱和二元羧酸与一定量的饱和二元羧酸、多元醇缩聚而成,在缩聚反应结束后,趁热加入一定量的乙烯基单体配成黏稠的液体树脂。

FRP塑石假山材料具有刚度好、质轻、耐用、价廉、造型逼真等特点。FRP塑石假山工艺的优点在于成型速度快,既可以直接在施工现场制作,叉可以预制分割,方便运输,特别适用于大型的、易地安装的塑石假山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树脂被与玻纤的配比不易控制,对操作者的要求高,劳动条件差,树脂溶剂乃易燃品,制作过程中有毒和气味;此外,玻璃钢在室外是强日照下,受紫外线的影响、易致表面酥化,故此其寿命大约为20-30年.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总会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发展。

GRC、FRP等新材料塑石假山的出现,使塑石假山作品的优点在现代园林中表现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塑性好、造型逼真、质感好。这也是新型材料塑石假山与水泥塑石假山最根本的不同之处。新型材料塑石假山的山石构件是以天然山石为原形进行翻模制作,无论是石头形状和表面效果都无异于真石头,能够完整的保留山石的纹理、皴皱,在翻模时加A适量的添加剂,还可以更好地表现山石的质感和润泽。

(2)便于工厂化加工,现场拼装施工简便。工厂化加工.实现制作和安装过程的分离;现场拼装更方便施工,与都是在现场浇注的水泥塑石假山相比,假山工程的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3)材料自重轻。GRC、FRP与钢筋混凝土和砖石塑山相比,他们的主要特点是重量轻,造型随意,方便使用型材料塑石假山较水泥塑石假山优点更多,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塑石假山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施工准备

熟悉图纸

在进行假山景观施工前一定要熟悉设计图纸,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作出大概的假山模型,对假山的设计有个大概的轮廓印象,方便以后施工。但由于假山工程的特殊性,要根据假山用石的原来形状布局和需要设计的景观场景与表达主题相结合,它的设计很难完全一步到位,一般只能表现山体的大致轮廓或主要剖面,所以进行施工前必须要熟悉设计图纸。

勘查现场

园林假山的设计是为了衬托城市某一特别的景观场景,一般有着其特别性与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假山施工前必须反复勘查现场,了解场景需要表达的主题,现场现有的景观布局,现场土质、了解地基的承载力等等,另外还要看地形地势,场地大小、交通条件、植被分布等,以方便于,施工方法的选择。

定点放线

首先要按假山的平面图,在现场中以一定的比例尺,用白石粉放线;其次,在放好线后,根据标出的假山的每一个部位进行坐标定位;最后,在坐标定位定好后,还要用竹签、木棒等钉好,做好相应标记,避免出现差错。

施工操作

塑石假山的基础施工

假山基础施工极其重要,基础的施工质量会影响到整个假山的工程质量,尤其对比较大型的假山景观设计,基础施工更加不容忽视。首先,在假山基础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坚实牢固,其假山的基础范围一般要比假山山体范围要大50cm左右。在具体的施中主要采用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是现阶段假山基础施工中最常用的方式,这种基础最大特点就是基础自身的耐压强度大,施工的速度较快,与假山叠石镶嵌得比较牢固等等。一般如果是陆地上的假山,选用的混凝土最小强度为C10,而涉及到水体中假山基础主要是C20的素混凝土或者是C15的混凝土浆砌块石作为基础。依据土层情况或者是山体的质量、体积、高度不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须要在基础中加入钢筋。

塑石假山主体结构的施工

在塑石假山施工中,须在施工过程中的分层处理,一般都是分为骨架、组装以及接缝三个层次施工。

塑石假山骨架的制作

假山的骨架是采用角铁、圆钢为基本材料,根据假山坐落地点的实际情况和根据假山的外观造型、设计要求制作,比如:需要遮盖机械设备,需要在屋顶上堆叠假山,需要在地基承载力差的地方堆叠假山等。这些真石假山不能堆筑的地方,骨架采用电焊连接,涂刷两层防锈漆。如果假山坐落在溪流中,则金属骨架采用与混凝土浇捣在一起,既牢固又有了保护金属骨架不受水的侵蚀。

塑石假山的组装

山石元件运往现场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和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山石元件组装、连接。山石元件在制作时,就在元件的背面预埋入铁件,其数量、规格根据元件的大小而定。山石元件背面的铁件与骨架焊接,就是把假山堆叠而成。

接缝处理

山石元件之间的接缝采用制作山石元件面层的同类材料进行嵌缝。用毛刷清洁接缝表面,涂刷溶剂两遍。为使塑假山石的形状、纹理、石色、质感逼真,应在塑假山石完成后,在其表面喷涂一层石粉,使塑石假山真正体现“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塑石假山的发展应: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内涵与现代景观艺术,创造现代园林塑石假山的特色,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适应现代社会“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塑石假山作品,并与其他景观要素紧密结合,以求共同建造优美的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观,创造清新宁静的生态环境,创造优秀的塑石假山景观,从而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为现代生活提供美好的和谐的视觉效果和和谐的空间意境。

参考文献

[1] 傅佳.园林施工技术中若干问题及措施[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8)

[2] 付素静,郭春喜,高宇琼.假山绿化的应用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20)

篇9

【关键词】住宅社区;园林设计

前言

近几年以来,“景观设计”这个词汇十分流行,貌似已经变成城市规划建设当中有档次、有水准的一大标签。园林景观设计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小至种植配置、铺地栏杆、花池水池,大到城市的整体形象的设计,差不多囊括了所有的室外造型艺术。与此同时,景观设计的重视度以及欢迎度也愈来愈高,是人类日趋在乎环境质量的直接反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城市与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而言,景观设计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园林设计分类

按照风格的不同,当前我国住宅社区的园林景观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①东方园林风格;东方园林风格又可以延伸发展为亚洲风情、日式、中式等风格;其共通的景观主要特点表现为: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具体来说东方园林的景观重视筑山和理水,两者和谐统一、相辅相成,加之植物的巧妙布局,使整个景观如诗画般优美。②西式传统风格;古希腊风格、罗马风格等特色风格在园林景观不同体现。这些景观融合了欧洲古典庭院的设计布局,将花鸟鱼虫和水自然的布局在一处,体现了和谐、活泼,华丽大气的风景之美,极富情调。③现代小区庭园式风格;现代小区庭园式较重于人文感受,充分利用空间,以小区马路为纽带,布局花草树木,引入喷泉、水池等景观,低灌木和高树相呼应,达到前卫、新潮的特色。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1)设计主轴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城市污染也日益增强,人们渴望远离尘世、目归自然,对绿色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住宅小区的园林化也就成为了园林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据笔者经验,近年来许多园林景观的设计都采用这一方式,围绕主景轴线将现代化风格的条形住宅与各楼空间连为一体,从而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绿色园林景观,既满足实用性,又满足了居民对绿化环境的需要。

(2)人车分流

对于社区而言,日益增多的个人汽车也逐渐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解决好小区内机动车行驶和停放问题,确保机动车与行人都能安全出行也成为当今小区环境设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住宅小区作为人们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环境设计要求安全、温馨、宁静、充满人情味和富于家的气息,而其中安全性无疑是放在首位的,因此笔者认为要保证居民出行安全,人车分流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3)因地制宜,人性化设计

社区园林环境设计应该充分适应当地风俗,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因此设计者要把社区住宅当作家庭生活载体这一整体来进行考虑,营造出生活气息浓郁的家庭氛罔。具体说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解决几个问题:首先,要放大设计空间,充分考察小区周围环境和小区内部环境特点,制定出和谐不突兀的整体结构框架,比如要考虑小区周围建筑及绿化的特点,小区内部各建筑、不同户型的走向等等,使小区内部的绿色生态环境能和周围城市的大环境、周围建筑对接、融合,否则,就很容易引发审美和使用上的矛盾。其次,要搞好规划设计,将园林环境和周围的自然、景观、交通、人文以及经济环境进行协调,营造出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氛围,使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能够彼此沟通,这样一方面能够遵循人们正常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需求,在轻松、安逸的氛围中享受生活之美。

三、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实例

以某城市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一下具体的设计细节。该示例中的某住宅小区定位为现代化的生态型高级住宅区,占地面积为8万多平方米,建筑以多层及小高层的框架结构住宅为主,而总建筑面积将近12万平方米,整个小区绿化率要求达到40%左右。因此,设计者在构思该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构时,应该充分考虑其生态型高级住宅区的定位,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从小区实际出发,在实现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要满足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具体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

在对场地现状进行了精确评价和细致定位的基础上,该生态型住宅小区设计以水、林、人家为主题,突出园林景观中水和绿色这两个主要构成元素,打造一个和谐、生趣的优秀小区园林景观。

(1)水景的布局

该小区设计采用的是南北走向的水流,利用水流将小区内不同空间有机的串联起来,并且随着空间地势的变化,水流也随之发生变化,或流动成溪、或安静成潭、或静或动,或清远或幽静,极富变化。同时,地形和水系相互作用问建有石山,从而形成仿真的山水体系,为小区营造了良好的生态氛围,沿水流还设计了各种休闲的设施,如溪上的拱桥,潭边草地上的石凳和石桌,使居民可以漫步在草坪上、赏鱼观花、累了也可在草地或石凳上小憩,塑造出亲和、健康的生活小区,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密林的构建

充分利用地势的起伏,在建筑间点缀的设计出绿地范围,选择优良树种,营造小树林的氛围,同时在道路的布局和植物的种植规则方面,也应该有利于这种氛围的营造。乔木和灌木混种期间,让居民感受到森林的气氛。在楼与楼之间小范围的休憩空间内,还可以设置植物围台,配合不同种类的植物种植,渲染更多自然的气息。植物的种植可根据水流的特点做不同的安排,如在喷池水流向下处设置小亭,周围采用红砂岩铺成小路,将亭子突出的走廊部分设计成水榭。水岸蜿蜒曲折,周围可种植桂花、桃花、芦苇等植物,通过不同风格植物和水景的配合,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小镇意境,诗情画意、美不胜收。此外,水际的边缘可以配套种植花灌木等园林植物,繁花盛开时与水景相映成趣,落花缤纷时随水流动的花瓣也能营造出别样氛围。在水流流经的比较狭长的地带还可以种植垂柳、水草,稍微宽阔的地方可种植黄菖蒲、水生美人等,水岸曲折,小石子路干净可爱,让居民徜徉期间别是一番乐趣。

(3)营造多层次景观的视觉效果

将富有特色的视觉景观走廊和小区内楼宇之间的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具体来说,首先在设计景观主轴线时应将南北方向各空间有机串在一起,营造较强的空间序列感,形成以南北方向为主,东北西南方向为辅的2条景观轴线,这样严整的线形格局就与活泼的块状空间节点相结合,形成适度合理的空间形式。然后利用植物、水流和不同材质的建筑等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采用不同的塑造手法,设计出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空间,使整个小区的园林景观层次丰富,为居民展现出一幅浑然天成、和谐统一的美好画卷。在大庭院空间内可以桂花树为种植主体,辅以樟树、玉兰、红枫等植物,在小庭院空间内则可种植丛竹,芭蕉等,突出表现园林丰富多样。

篇10

人类初始,人的数量不大,人们完全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之中。到了原始公社时期,出现了种植场地,在房前屋后开始种植蔬菜、果树,这可以算做园林绿化的胚胎或前奏。

古代的园林:在奴隶社会后期的商末周初、出现了“囿”、“苑”,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这就是园林的雏形。至秦汉时期有了“建筑宫苑”,就是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为追求大自然风光和山林野趣的享受而建私家园林,使园林由建筑宫苑转向了创造自然山水环境,从而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的思想基础。唐宋时期,园林创作从单纯模仿自然环境发展到在较小的境域内体现山水的主要特点,产生了“写意山水园”。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我国传统园林形式特点也完全成熟,达到了最高峰。今天我们看到的保留下来的古代园林,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包括了北方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和江南的私家第宅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扬州的个园、片石山房等。这一时期建设园林主要是建立一个美的居住环境,为了游憩和满足视觉景观的享受,以达到精神寄托的目的。这时的园林是为少数人所有并为其服务的。

近代的园林绿化: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社会逐渐过渡到工业社会,出现了公园,并有了少量的绿化。在我国国土上建成的第一个公园是1868年外国人在上海租界所建的外滩公园。1911年前后,城市开始建了一些公园,以后并陆续出现街道、广场绿化,以及校园、公共建筑、住宅区等多种形式的绿地。这一时期的园林绿地在内容和性质上有所发展、变化,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有了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形式也从只有封闭的内向型园林,增加了外向型园林。兴造园林已不仅仅是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陶冶,也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

当代的园林绿化:大致相当于现代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学习前苏联城市绿化理论,把传统园林扩大到整个城市绿化,并提倡城市绿化形成系统,城市园林绿化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认识上和经济上的原因,我们的园林绿化还处在较低水平上。直到近20年来,由于工业、交通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污染,这才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要求保护生态环境,这就是要创建园林城市——建设城市大园林,把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作为根本目的,并与国土绿化、大地景观联系在一起。园林的范围更加扩大,内容更充实,园林还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条件,向着人类创造的理想环境而努力前进。

二、创建城市大园林,建设好园林城市,满足人们对园林环境的基本需求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为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园林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

当前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就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

(一)要有健全的生态环境,使人们能在其中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二)有为居民进行锻炼、游憩、游览的户外活动场所。

(三)有美化的市容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

(四)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只有建成园林城市,才能达到和满足上列要求。园林城市——城市大园林,我的理解就是整个城市成为一个大园林,即不但要有一定比例的各种类型的公园、风景区,城市的所有绿地都应加以园林化。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三个基本要素,但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上,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植物。所以,从规划上考虑和绿化上要求,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绿地率都应达到一定要求,如30%一50%,甚至更高,而每人平均占有的公共绿地面积也应达到8平方米以上。在计算方法中,我认为应当把常住在本市的外地人口算进去,而且还应当把经常性的流动人口数计入,也就是应当控制城市人口数,不然每人平均占有的绿地面积指标将没有意义,也满足不了人们对园林环境的要求。创建城市大园林应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城市绿地总体规划,而总体规划的实现要靠措施,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要提高全民的认识,加强管理,长期坚持,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奋斗,高水平的园林城市才能实现。

三、创建园林城市的几点议论

(一)城市的各部门都应为建成园林城市而奋斗

城市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是人类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在没有实现城市大园林之前,城市规模越大,则与自然距离越远。现在,为了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和对自然的追求,各个部门都应当为了实现城市大园林共同努力。如城市中心区不宜过大,各种类型的建筑不宜过大。过高、尤其居民建筑更不宜过高,过高的楼房容纳人口数量越多,相对绿地比例就越小,本来楼高了相应的绿地面积应加大,但实际做不到。 转贴于

(二)传统与时代结合的形式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群众的需要和情趣也在变化。原有的古典园林作为文物遗产需要很好地保护,要建的新园林则必须在传统与时代结合上下功夫,要去创新,可以说新的形式正在形成之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学习对我们有益的国内外的新形式。综观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我觉得还是传统的少,新的多、新的占了绝大部分,因此在建设园林时,还是应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造中国式的现代新园林。当然,在技法上是可以学习继承传统的,如自然山水园。叠山理水、注重寓意和意境、小中见大、借景等。

(三)花草树木的合理搭配各得其所

现在城市绿化、应当花草树木合理搭配,既要有乔木,又要有灌木,也要有地被植物;既要有常绿的,又要有落叶的;既要有花,又要有草,使花草树木各得其所。建设城市大园林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如城市广场和建筑前面就可以多种花草,不但能造成开阔的景观环境,突出主体,还便于群众活动,也有利于空气流通;而郊区隔离片林就应以种植树木为主,留出林缘或适当空间种植少量花草,供人们休憩活动就可以了;而公园则应当依据功能分区,形式和内容应多样,花草树木可丰富多彩。

(四)以科技为先导,为建设城市大园林创造物质条件

在创建城市大园林过程中,要加大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水平,以植物材料为例,如:

1. 引进新优品种,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的素材,提高绿化美化水平。这些年已有成果,如杂交鹅掌揪、矮紫杉、华山松、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品种月季等,但还很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绿化树种选择还是应以乡上树种为主,引进新优品种要有个观察适应过程,栽种数量不宜过大。

2.要选育优良品种,如柳树木来是北方平原的乡土树种,适宜栽植应用,现因栽植在城市中的柳树雌株过多,一到飞絮时妨碍卫生,群众讨厌,所以都不愿栽种柳树了,这本来是很好解决的问题,柳树可以无性繁殖,选择雄林采条就可以解决了。还有槐树,槐树是较适应城市环境的树种,但个体之间,如树形、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若能选育优良品系的槐树,对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会有很大作用。

3. 要研究树木生态,减少应用植物的盲目性与损失,如云杉类本来是生长在高山上的树种,喜凉。怕热、耐荫,而在城市绿化中常被种在背风向阳之处,生长不良也就不奇怪了。

4.生长要有一定的空间,尤其栽植地的面积有限,土壤不良,这都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现在按规范规定挖的坑是树木栽植的规格。这是不科学的,应按该树种可能生长的大小挖坑换土,并要有好的种植土壤,仅仅渣土过筛是不行的。有的还需要换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