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强领导,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全局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我局成立了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二、我局网络安全现状
我局的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从一九九七年开始,经过不断发展,逐渐由原来的小型局域网发展成为目前与国家局、自治区局以及县区局实现四级互联互通网络。网络核心采用思科7600和3600交换机,数据中心采用3COM4226交换机,汇集层采用3COM4226交换机、思科2924交换机和联想天工iSpirit1208E交换机,总共可提供150多个有线接入点,目前为止已使用80个左右。数据中心骨干为千兆交换式,百兆交换到桌面。因特网出口统一由市信息办提供,为双百兆光纤;与自治区统计局采用2兆光纤直联,各县区统计局及三个开发区统计局采用天融信VPN虚拟专用网络软件从互联网上连接进入到自治区统计局的网络,VPN入口总带宽为4兆,然后再连接到我局。横向方面,积极推进市统计局与政府网互联,目前已经实现与100多家市级党政部门和12个县区政府的光纤连接。我局采用天融信硬件防火墙对网络进行保护,采用伟思网络隔离卡和文件防弹衣软件对重点计算机进行单机保护,安装正版金山毒霸网络版杀毒软件,对全局计算机进行病毒防治。
三、我局网络信息化安全管理
为了做好信息化建设,规范统计信息化管理,我局专门制订了《*市统计局信息化规章制度》,对信息化工作管理、内部电脑安全管理、机房管理、机房环境安全管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管理、数据、资料和信息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操作人员管理、网站内容管理、网站维护责任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我局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针对计算机保密工作,我局制定了《计算机管理制度》,并由计算机使用人员签订了《*市统计局计算机保密工作岗位责任书》,对计算机使用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对我局内网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规范管理。
此外,我局在全局范围内每年都组织相关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计算站的同志还积极参加市信息办及其他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了网络维护以及安全防护技能和意识,有力地保障我局统计信息网络正常运行。
四、网络安全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目前,我局网络安全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
二是病毒监控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遇到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侵袭等突发事件处理不够及时。
针对目前我局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整改办法:
篇2
一、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情况
本次检查内容主要包含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机构、规章制度、设施设备、网站和信息运行情况、人技防护、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同时从物理安全差距、网络安全差距、主机安全差距、应用安全差距、数据安全及恢复差距等5个方面对主机房和14个信息系统、1个网站进行等级保护安全技术差距分析,通过差距分析,明确各层次安全域相应等级的安全差距,为下一步安全技术解决方案设计和安全管理建设提供依据。
从检查情况看,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总体运维情况良好,未出现任何一起重大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事件(事故)。近几年,学校领导重视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始终把网络信息安全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比较规范;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技术防护措施得当,信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降低;比较重视信息系统(网站)系统管理员和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培训,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技术队伍有落实;加强对学生网络宣传引导教育,日常重视微信、微博、QQ群的管理,提倡争当“绿色网民”;工作经费有一定保障,网络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在最近一年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中,网络建设与设备购置费用约占56、5%,数字资源与平台开发费用约占40、6%,培训费用约占0、6%,运行与维护费用约占1、04%,研究及其他费用约占1、23%,总计投入占学校同期教育总经费支出的比例约1、57%,基本保证了校园网信息系统(网站)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1、网络信息安全组织管理
20xx年学校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办公室设在党委工作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作为校园网运维部门承担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防护与技术保障工作,对全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责任。各部门承担本单位信息系统和网站信息内容的直接安全责任。20xx年,由于人动,及时调整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依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为部门网站的具体负责人,建立学校网络信息员队伍,同时,还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对网络出现的热点问题,及时跟踪、跟帖、汇报。
2、信息系统(含网站)日常安全管理
学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安全管理(暂行)条例”、“学生上网管理办法“、“校园网络安全保密管理条例(试行)”、“校园网管理制度”、“网络与信息安全处理预案”、“网上信息监控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各系统(网站)使用单位基本能按要求,落实责任人,较好地履行网站信息上传审签制度、信息系统数据保密与防篡改制度。日常监控对象包括主要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服务器等,其中网络中的边界防火墙、网络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学校站服务器均纳入重点监控。日常维护操作较规范,多数单位做到了杜绝弱口令并定期更改,严密防护个人电脑,定期备份数据,定期查看安全日志等,随时掌握系统(网站)状态,保证正常运行。
3、信息系统(网站)技术防护
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前期的防控主要是基于山石防火墙、深信服防火墙及行为管理软件,20xx年为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购置了“网页防篡改、教师行为管理、负载均衡”等相关安全设备,20xx年二月中旬完成校园信息系统(含网站)等级保护的定级和备案,并上报xxx市网安支队。同时,按二级等保要求,约投资110万元,完成“网络入侵防御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运维审计-堡垒机系统、服务及测评及机房改造(物理安全)”等网络安全设备的采购工作,目前,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论证。
20xx年4月-6月及20xx年3月对网站系统进行安全测评,特别对系统层和应用层漏洞扫描,发现(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出现漏洞,及时整改,并将结果上报省教育厅、省网安大队、xxx市网安支队。同时,对各防火墙软件7个库进行升级,对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及时补丁和修复,做好网站的备份工作等。
4、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
20xx年学校制定了《xxx职业技术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处理预案》、《xxx职业技术学校网络安全和学生校内聚集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为应急技术支持单位,在重大节日及敏感时期,采用24小时值班制度,对网络安全问题即知即改,确保网络安全事件快速有效处置。
二、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对照《通知》中的具体检查项目,我校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由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学院数据中心建设相对薄弱,未建成完善的数据中心共享体系,各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安全及灾备均由相关使用部门独自管理。同时,网络安全保障平台(校园网络安全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尚在建设中。
2、部分系统(网站)日常管理维护不够规范,仍存在管理员弱口令、数据备份重视不够、信息保密意识较差等问题;学校子网页网管员为兼职,投入精力难以保证,而且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由于经费问题,个别应用系统未能及时升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目前尚未开展网络安全预案演练,还未真正组建一支校内外联合的网络安全专家队伍,未与社会企业签订应急支持协议和完成应急队伍建设规划。
三、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进行了研究部署。
1、全面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按照相关《通知》要求,20xx年8月底全面完成网络安全保障平台建设,根据系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业务特性及应用重点,采用等级化与体系化相结合的安全体系设计方案,形成整体的等级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根据安全技术建设和安全管理建设,保障信息系统整体的安全。
2、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根据等级保护要求,进行信息安全策略总纲设计、信息安全各项管理制度设计、信息安全技术规范设计等,保障信息系统整体安全。
篇3
关键词: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2
Network Security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Jia Wei
(Qinhuangdao Branch of China Unicom,Qinhuangdao0663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network construction in China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security has become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of the important issues.Faced large-scale network system,we must improve network security awareness and network security techniques in order to ensure network security and ensure 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Network security;Emergency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国防等多方面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多个领域。因此,必须认清网络安全的潜在威胁,采取有效的安全策略应对突发性事件,对保障网络安全十分必要。本文将对我国网络安全应急管理的有关内容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与阐述,以加强网络防范的新思路、新技术。
一、网络安全的应急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网络用户的数量已超过1.37亿,各种与互联网相关的新业务也迅速发展,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水平进一步提高,互联网的社会基础功能越来越完善,通过网络介质获得交换信息已成为主要网络交流方式。但是由于互联网处于一个不断运行的系统与社会公共环境中,面临的隐藏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因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是产生安全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06年以来,互联网中体现出的“零日攻击”现象越来越多,“零日攻击”是指公布系统漏洞的当天就产生了与之对应的攻击手段。除了IE浏览器漏洞与Windows漏洞以外,微软公司在办公软件中的安全漏洞也不断增加,这种漏洞的大量出现与迅速增加无疑加重了治理网络安全的总体趋势。
另外,恶意代码已成为当前黑客入侵、构建僵尸网络的重要来源,并以此窃取网络用户的重要信息、控制计算机,开展大规模的攻击。同时,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通过邮件、网页、聊天攻击的恶意代码,也让网络用户难以防控。可见,从总体形势来看,我国互联网的网络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且在利益的驱使下,网络安全的突发事件越来越频繁,加上网络安全事件的隐蔽性与复杂性,只有政府、运营商、网络用户等多方面的重视与合作,才能真正发挥应急管理手段。因此,采取必要的应急相应措施是当前应对网络事件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网络安全风险的主动措施,提高网络安全的积极防御手段。
二、加强网络安全应急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强调网络安全意识
经相关数据的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网络安全事件并不是来自外部攻击,而是内部人员。在网络安全的防线中,人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加强网络安全的最可靠保障就是人,加强人们对网络安全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因此,我国必须做好对网络用户的安全信息教育工作,提高网络安全的意识与技术水平,以实际案例进行深刻培训与教育,启发网络用户的安全觉悟性。应将网络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政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保密意识等相关联,以加强经常性、广泛性的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
(二)提高网络安全的技术水平
由于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技术都源自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的发展还相对落后,因此缺乏网络信息的自主技术。当前网络安全主要存在三大漏洞:操作系统、数据库、CPU芯片。我国网关软件多来自进口,其中核心技术的掌握权均在他国手中。因此,我国常处于扰、窃听、欺诈、监税等各种网络安全威胁中。因此,必须加强我国网络安全技术水平,避免网络安全长期处于脆弱状态。因此,在当前网络安全的关键时期,我国应积极建立网络安全的学科体系,加强对信息产业专业人才的培训,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一个系统化的理论指导与基础支撑,给今后网络安全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在现代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中,我国必须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发展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产业,能够独立开发各种信息设备,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性。另外,为了加快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发展,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对外合作、安全测评、产品开发、采购政策、利益分配等多方面的技术水平提高。
(三)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处理体制
网络安全事件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应急处理手段,尽量控制并减弱风险,并在发生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时,能最大强度的避免或减少损失,并尽快恢复网络的正常使用。一方面,完善应急处理的程序与措施,加强防范并及时处理各种网络安全事件,提高网络系统的应急恢复能力,并制定备份,以及时恢复系统。另一方面,提高对网络安全的监控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处理病毒侵入、网络攻击、漏洞传播等问题,已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四)培养应急响应的专业队伍
应急响应主要在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特殊性,平常此项工作可视为可有可无,但是一旦出现紧急事件,一个专业化、素质高的应急响应队伍将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建立一支技术支持队伍,如选择并授权多家有专业资格的网络安全产品及服务供应商作为重要的技术保障、合作服务伙伴,以提供专业化的应急处理技术服务;其次,在应急处理的系统中组合网络安全的专家队伍,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网络安全技术培训与应急讨论,提高对网络安全的应急处理水平。
(五)加快我国网络安全的立法体系
当前,我国有关网络安全系统的反应、预测、防范及恢复能力方面仍比较薄弱,没有符合网络发展需要的政策法规限制,网络安全立法仍处于空白状态。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制订了相关法律文件与行政规章制度、法规等,在小范围内发挥一定效果,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一是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庞大,各领域间的相通性与协调性不足,各部门之间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二是当前法律法规仍以部门制度为主,缺乏权威性与系统性;三是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过于拘泥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我国正在积极构建网络安全法律框架,但是就我国网络安全的现状,加上长期性的发展而言仍处于浅层阶段。由于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安全法律的特点,这些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在考虑到法律手段的保护形式时,必须加入技术性的特征,以满足网络技术规律的需要。针对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安全保护手段失衡的现状,我国必须完善从技术到法律、从进口到出口、从硬件到软件的信息“法网”,只有积极构建这样的法律体系,才能让我国网络安全处于法律的保护中。
(六)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评估
应急体系的建立主要在于保护网络资源,因此任何防范体系的前提都是“预防”,以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应加强网络安全的安全评估工作,只有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有全面了解,才能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做到及时相应与及时处理;其次,应加强安全隐患的分析能力,以避免由安全隐患而带来的网络威胁并提高处理能力。
可见,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已让我们的社会生活处于对互联网的依赖中,而由于互联网始终处于一个开放性、共享性的空间中,决定了它本身就存在不安全性,如木马病毒、网络攻击等形势严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及时发现网络安全问题,快速反应、快速恢复,尽量将损失降到最小,保障经济与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家玉.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监测及应急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北京大学,软件工程,2006
[2]赵志光,徐欣.以人为本,建立应急联动的网络安全机制[J].科技广场,2010,1
[3]彭云峰.IPS在应急平台网络中的应用研究与设计[N].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技术,2008
篇4
【关键词】网络安全;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信息技术安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不法分子甚至国外敌对势力、国家也雇佣网络黑客非法获取我国相关经济、社会乃至军事等方面的秘密信息,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回顾我国当前的互联网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虽然也重视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但是受制于人才以及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安全防护工作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当前,互联网技术与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病毒攻击防不胜防,国内互联网安全工作现状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常用的网络攻击技术以及网络安全工作进行分析研究。
1.目前常见网络攻击技术
在网络技术中,攻击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并且网络攻击越来越自动化以及低技术门槛,下面简要阐述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
1.1 系统自身漏洞成为了攻击薄弱环节。任何一种运用软件以及操作系统,在逻辑设计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陷,这些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极有可能成为间谍攻击的切入口,对计算机实施远程操控,将设备中存储的重要信息非法窃走。运用这一漏洞进行攻击的主要途径就是对口令实施攻击,破译口令内容进入计算机,或者绕开口令的验证程序直接进入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并窃取机密信息。为了弥补系统开发的漏洞,设计方通常会定期补丁程序对系统进行维护,提高安全系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用户没有能够及时对补丁程序进行运用,导致计算机系统漏洞暴露出来,给一些不法人员有可控之机,当前的网络扫描技术就能够对针对的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缺陷漏洞进行寻找。
1.2 口令过于简单易受攻击。在用户系统与网络系统安全设置中,密码是较为常用的方式之一,例如开机密码、用户名密码以及邮箱密码等,部分用户在密码设置上面没有引起重视,在开机与系统密码设置中未进行设置,一旦不法分子建立一个空连接,能够很容易远程侵入计算机,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安全缺少了一道屏障。也有的用户虽然设置了密码,但是较为简单,通常是由几个数字构成,难度过低,破译的可能性较大。研究显示,字母混合数字构成的综合性密码能够加大破解的难度,因此在密码设置上面尽量避免单纯的简单数字,以提高密码破解难度,提高系统与计算机安全系数。
1.3 木马程序里应外合窃取信息。木马属于一种远程控制软件,较为隐蔽,木马程序一般由木马和控守中心共同组成,通常还会增设跳板以对付安全人员的追踪。不法人员通过跳板实现木马与控守中心的联系,实现对目标计算机的控制,轻松窃取计算机密码、目录路径以及驱动器映射等,甚至个人通信信息也会被轻易窃取。对于装设视频和音频设备的计算机而言,不法分子还能够通过木马程序轻松获得相关语音和视频信息内容,个人私密一览无遗,各种机密信息如同曝光一般。部分使用者对于木马程序危害性认识不足,其能够借助于多种形式或者载体潜入计算机,网页浏览、邮件收发等环节容易被木马潜入。有的木马会采取伪装和隐藏的方式存在于计算机之中,这些运用隐藏技术的木马就能够这样轻松通过防火墙和操守中心进行通信,将各种信息轻松窃取。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现在每年都有十几万台境外计算机通过木马程序对我国的计算机进行网络攻击,年受攻击计算机达到百万台以上,大量信息被不法窃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1.4 网络嗅探设备窃取信息。网络嗅探设备俗称网络监听,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共享通讯途径实施数据窃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不法目标,第一种方式就是在网络连接设备以及其控制电脑上安装侦听工具软件,例如路由器等,实现监听目的;另一种是安设在个人电脑上对不安全的局域网实现侦听。不法分子一旦窃取了主机管理员权限,就能够轻松窃取全部局域网之内的相关数据,轻松入侵局域网内的各台设备。网络监听额软件的功能极其强大,账户密码、储存信息甚至聊天记录等,都可以轻松窃取。
1.5 “食肉动物”软件窃取电子邮件信息。美国情报部门成功开发研制出一种名为“食肉动物”的软件,其工作原理是在发件人发出邮件至收件人收到邮件之间的环节,进行邮件内容的窃取,是隐藏在邮件服务器中的一种极其强大的监视系统,对于经服务器收发的全部邮件进行监控,窃取其中的秘密信息或者有价值内容,是美国情报部门搜集电子邮件信息的重要途径,危害性极大,一旦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相关秘密信息的传送,泄密的几率极大。
1.6 “摆渡”病毒悄然窃取机密信息。“摆渡”病毒是美国情报部门与微软公司勾结的产物,属于一种系统的故意漏洞利用病毒,一般借助于移动存储设备进行信息的窃取。一旦移动存储设备感染这种病毒之后,与计算机进行连接时候,其自动按照设定的窃密程序将相关的秘密文件复制隐藏域移动存储设备,同一个移动存储设备一旦与上网计算机进行连接的时候,其藏的机密文件就能够被“摆渡”病毒移到这台计算机之中,不法分子能够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窃取该机密文件。
1.7 通过无线互联功能窃取秘密信息。现在无线上网功能的计算机以及级无线鼠标、键盘等设备,运用开放信号进行信息传输,保密性较差,能够被具有相同功能的设备获取器信息,加上了加密技术,一旦被破解之后,泄密也在所难免。例如现在许多计算机具有自动寻址与联网的功能,不需要外加模块就能够与同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实现无线互联,一旦这台笔记本极其处理相关的秘密信息,很容易被其他计算机窃取机密。这样的设备一旦被作为终端接入网络之中,整个网络的信息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在被其他计算机联通的状态下,机密信息能够被轻松获取。
2.网络攻击技术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在信息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完全杜绝因网络攻击泄密现象不太现实,唯有最大限度地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此类现象发生,最为重要的是对网络攻击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找准突破口,为网络安全增加保险系数。
2.1 网络攻击技术具有双面性。互联网具有开放与互联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产生跨国攻击获取机密现象,在积极防御相关网络攻击的同时,促进了自身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只有不断提升和改进现有的防护软件与设备,才能够在攻击与反攻击这场网络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打赢,对于提高计算机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积极影响。
2.2 网络攻击加速了技术发展。正式由于网络攻击行为与技术的存在,并且越来越厉害,才对计算机生产商以及网络技术研究单位产生了强劲的动力,促使他们与时俱进地改进自己的产品,提高设备以及网络的安全性能。网络攻击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反网络攻击技术的同步发展,造就了计算机安全产业,对于整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不法分子借助于网络攻击技术寻找网络与设备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击,获取机密信息,管理防御人员也可以从网络攻击行为中判定系统存在的漏洞环节,予以针对性升级改进,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性能,在不断的攻击、防御和改进循环中提升网络安全系数。
2.3 网络攻击技术能够服务国家安全。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网络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整个国家经济与国防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在未来的信息战之中,我国应当强化对网络攻击行为的防御力度,同时也要能够研制和设计出反攻击技术手段,提高预警、防卫以及反击的能力,提高信息防御以及恢复能力。
3.提高网络攻击防卫能力的措施
3.1 加大软件研发力度。针对当前出现的各种网络攻击行为,国家安全部门以及信息研发机构要强化软件研发力度,变被动为主动,开发研制各种防御性软件技术。同时,要立足于网络攻击的环节、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提高网络防御研究的针对性,还要具有研究的前瞻性,针对可能出现攻击的薄弱环节进行超前研究,防患于未然。
3.2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与网络管理的制度,强化主动预防,凡是计算机均要严格按照物理隔绝以及网络防御要求落实到位。凡是补丁程序要及时安装,提高计算机系统的防御水平,要借助于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3 强化人员技术培训。要对相关计算机操作使用岗位的人员进行防网络攻击专门业务培训,对于不同类型、级别的计算机防网络攻击工作,实施相应的培训,同时要开展防御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全民防网络攻击意识与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网络攻击行为不可避免,国内相关机构与群众应当提高防御意识,掌握基本技术与手段,保护好信息安全,将因信息失密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黄慧,陈闳中.针对黑客攻击的预防措施[J].计算机安全,2005(09).
[2]王丽辉.网络安全及相关技术[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5(02).
[3]何万敏.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技术[J].甘肃农业,2005(01).
[4]张先红,编著.数字签名原理及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应用
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恶意破坏,发生信息泄露和擅自更改等不同问题,进而对信息系统安全造成不良的威胁。为此,增加信息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尤为必要,并且它还是众多企业重视的焦点内容。因此,本文对于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巨大的价值。
1信息系统安全探究意义
计算机在人们生活的不同方面得到了高度应用,其与个人信息、工作材料等密切相关,由此可知,信息系统安全探索至关重要,同时,网上银行的大力应用,还使得信息安全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系统安全技术在计算机行业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信息系统安全所进行的探索和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不容忽视。
2信息系统当前面临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信息系统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但现下系统安全性并不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巨大威胁,下面笔者将重点介绍信息系统当前面临的安全问题:(1)不法分子经由口令窃取某些信息。简单来说,口令入侵便是不法分子经由信息系统内部所许可客户访问账户和密码的不正规获取,再攻击系统,最终获取系统内部数据,进而出现数据丢失问题。在上述过程,不法分子展开攻击时一定要明确系统的某个正常账户和密码。(2)不法分子利用www的骗术得到个人信息。而黑客经由网页信息更改,把网页信息链接至黑客服务器中,用户经由网页访问朝用户传送请求,进而达成欺诈用户的目标。(3)系统自身问题。众所周知,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电子技术发展至特定阶段下的产物,由此可知,不管是在网络系统,还是应用系统中,它都存在局限性,这为不法分子的违规行为创造了条件。常规条件下,系统内部的问题存在偶然性与威胁性,一定要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方可让系统安全免遭影响。(4)不法分子经由木马,对系统与计算机进行攻击。木马的影响最为深远,木马能够入侵到电脑中,并掌控计算机,木马大多会被伪装成熟知的工具文件和软件程序,无法马上辨识,待人们开启上述工具文件程序后,则木马能够借助在Windows内装设特定程序,待电脑开机时,及时告知攻击者,而攻击者经由获取的信息对计算机进行控制,达成修改、变动和窃取信息等目的。
3安全技术及应用
3.1密钥技术与应用
从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而言,密钥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攻克和应对信息传输环节的安全问题,从整体层面提升网络安全性。经由科学的使用密钥来面向系统信息数据实施加密处理,能够让信息处于混乱状态,致使未授权用户不能应用所需的信息,这在系统安全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信息系统内部的信息传输无法窃听,也不能修改,让密钥技术应用除能够在系统运行环节发挥保护功效外,还能够控制病毒攻击,全面提升运行安全性。
3.2IP技术与应用
现阶段,IP技术应用通常是利用IP地址连接,让信息系统保持独立,进而于单独信道完成不同数据的传输及加工整理工作等。为此,常规运行时,IP技术能够面向整个运行提供优良的系统支撑。当前,IP技术能够涵盖两层通信协议,且自动化条件下还能够应用实时协议与QoS,它不仅灵活,而且具有一定的扩展性,经由数据包完成信息传输,让计算机信息系统自身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3.3VPN技术与应用
现阶段,VPN技术一般是面向系统通信安全实施有效保护,以免不可靠的网络信息产生负面影响。在具体应用过程,VPN技术能够让被盗信息一直保持在不完整状态,以此来减小被盗信息的有效性,在和密钥技术有机整合的条件下,能够防范密钥密码盗窃问题,保障系统安全。
3.4防火墙技术与应用
现阶段,在防火墙技术中,ASA技术最为常用,在系统的基本运行过程,能够让应用层数据进行深层过滤,面向贯穿防火墙用户开展实时认证,以此来在达到防火墙认证以后,对应用户便可规范使用信息系统内部的网络资源。可借助ASA技术进行VPN链接,通过高级访问设置能够有效阻断各种网络病毒,全面阻拦黑客攻击,基于信息系统创建一个稳定优良的环境。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具有复杂性,在实际应用过程我们应考量不同的内容,这要求我们应依照系统安全具体状况,创设健全的防护体系,设置防火墙、设置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并强化人员管理。长期的实践探索发现,信息系统安全不仅要选用特定的安全技术,也应做好人员管理,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安全事件均和内部工作人员密切相关。工作人员的疏忽或者违规大意会致使信息系统遭受攻击,同时,工作人员在明白状况的条件下还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发出攻击行为。针对这一情况,为防范上述行为的出现,需进行技术培训,让每一位人员均明确安全技术规范,掌握薄弱点,增加警惕性,规避失误。在此之上,还应编制健全的规范体系,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各自职权下开展相关工作。
4结语
科技的进步,加大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方面的依赖度,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绝大多数交易行为均经由计算机和网络开展,此种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面向计算机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性提出了严苛的标准。为此,相关部门应明确安全技术探究的意义,把更多现代、高端的安全技术整合到计算机系统中,提升系统安全,实现稳步运行。
参考文献
[1]柴继贵.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价值工程,2017,31(03):160.
[2]杨雪莲.国土资源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12):188-189.
[3]赵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6):22-23.
篇6
关键词:信息全球化;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发展,高等院校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在图书管理、行政办公、学生交流以及教学辅助方面,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但是,随着高校网络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校园网络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尤其是高校网络具有终端分布广、连接形式多样以及开放程度高等特点,使得高校网络很容易受到网络蠕虫、病毒、木马以及恶意软件的攻击。因此,深入分析高校网络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策略,保证高校网络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是我国高校网络建设的核心任务。
二、高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
(一)恶意攻击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上的攻击手段越来越多,而校园网内部的杀毒软件以及安全工具更新较慢,因此导致恶意攻击很容易入侵高校计算机网络。此外,恶意攻击的发起者往往是年轻的程序人员,他们对于学校网络的环境相对熟悉,并且校园网中有大量程序人员感兴趣的信息,加上学生群体中出现非法操作的概率较大,因此导致恶意攻击现象在高校网络中屡见不鲜。
(二)网络安全工具保护力度不够
高校网络中的安全工具保护力度不够,大部分安全工具没有进行有效利用,导致安全工具形同虚设。此外,部分网络管理员对安全工具的配置不当,或者是根本不会使用安全工具,从而导致网络攻击能够轻易的绕过防火墙之类的安全工具,给高校网络造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
(三)安全机制应用范围有限
以防火墙为例,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安全工具,可以对内部网络进行结构隐藏,从而防止外部网络的入侵。但是,防火墙的安全机制无法保障网络的内部安全,内部用户的连接以及非法操作,防火墙都无法监测与控制。而很多高校网络管理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就给高校网络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四)网络用户与管理员自身原因
高校网络和一般的互联网络不同,首先其使用用户大多数为学生,而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并且好奇心较强,因此他们容易产生一些网络攻击行为。其次,高校网络管理员的安全意识较弱,在设置某些设备的密码时忽略了密码的可破解性,加上很多管理员没有经常更换密码的习惯,使得网络设备中的密码很容易被破解。
三、保障高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策略
(一)安全管理策略。对高校网络进行安全隐患分析后,我们必须设计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具体来说可以从内网管理控制、防御攻击策略以及物理安全策略几个方面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
1.内网管理控制。对内网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首先对网络内部节点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安装相关的行为监控软件,防止内部非法操作的发生,一旦某用户出现非法操作,应立即对该用户进行网络隔离;其次,在网络内部部署杀毒工具,防止内部网络受到攻击以及病毒的蔓延;再次,对用户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包括网络设备的口令设置,比如服务器、防火墙以及路由器等;最后,充分利用VLAN技术,将网络划分成不同的子网,并且对每个独立的子网进行单独管理,从而防止病毒、木马的传播。
2.防御攻击策略。制定严格的防御攻击策略,首先要对网络漏洞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网络漏洞,强制用户或系统进行漏洞修复,同时加强目标主机的安全扫描力度;其次,在网络内部部署IPS,尤其是在网络的出入口,必须对IPS进行严格设置;最后,优化防火墙控制策略,根据网络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防火墙优化,从而防止网络受到外部攻击。
3.物理安全策略。物理安全策略主要目的是保护网络中物理设备的安全,比如路由器、交换机等。通常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的物理设备进行安全保护:第一,重视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设备丢失、损坏现象的发生;第二,对于服务器等重要设备,采取UPS以及双线电源等,避免设备中断允许导致的数据损失现象的发生;第三,保证网络内部设备的环境安全,避免设备受到雷电以及电磁场的影响;第四,尽量避免网络设备受到火灾、水灾以及地震的影响。
(二)网络管理制度。对高校网络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可以从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以及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研究。
1.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同时可以开展相关的竞赛,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度,从而强化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2.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对于高校网络安全管理,不仅需要有责任心的管理团队,同时还需要技术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学校应建立一种具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队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能力。
3.完善高校网络管理制度。据报道,我国目前高校网络安全事故中,有近八成的事故来源网络内部。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网络管理制度,尤其是对网络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管理,这是保障高校网络安全的基石。
四、总结
通过全文研究可知,高校网络安全工作是一项任务量大、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而对于网络安全来说,也没有绝对的安全,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网络的安全状态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我国高校网络的安全研究,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管理、教育等多领域基础,对网络安全策略进行不断优化与研究,从而保证高校网络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涛.网络安全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21-325.
[2]刘薇薇,程景云,程海蓉.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1(2):78-82.
[3]戴宗坤,罗万伯.信息系统安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29-131.
[4]刘宝旭,李恩.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动态[J].中国信息导报,2002(10):33-36.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利益,高职院校需要及时进行网络安全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总书记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高职院校承担着技能型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任,是为社会培养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培训工作,将职业技术教育和知识基础教育相结合,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公益性和实践性的工作岗位,逐步提升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由于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多发,必须改革高职院校网络课程,以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维护网络安全。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的发展,网络用户群体更加的庞大,这就需要网络用户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以保护自己的权益。高职院校应顺应趋势,改革网络安全课程,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促进网络平台安全,满足不同网络用户需求。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简单,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教学实践性不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能力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地方,这种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因而改革迫在眉睫。
2.教材内容未跟上时展
高职院校办学核心是工学结合、实践为主,根据市场定位,努力培养出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的教材多是围绕算法理念、网络知识等编排的,没有和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相结合,也没有进行教材分类,实践部分较少,且实践教学活动开展频次也不高。导致学生的知识和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大多数理论难度高、层次深,和学生生活不贴合,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时容易出现问题,造成了专业现在冷门的现状。
3.实训课程的基础设备不足
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应当是理论课时短,实训课时长,这就需要大量的经费进行基础条件和硬件设备的建设,但是因为实训空间等条件有限,学生的实训也仅限于狭小的教室,且缺少相应的操作设备,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示范进行观察,这容易造成学生领悟不足,使其今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造成的后果是人才和岗位匹配低下。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措施
1.提高课程实践性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需求标准设置课程计划,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调整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平衡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时间比例,推出弹性教学制度。学校可以根据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特点调整实践课程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训项目和指标,让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自由参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训,再在实训期间灵活安排一些理论课程学习。根据项目指标提高学生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其在实训中深入了解知识结构,进而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师可以在网络安全课程的实训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虚拟技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利用虚拟系统随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提高实训效率和进度。高职院校可以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网络技术培训课程和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在培训中积极和其他教师交流,不断创新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加入企业网络建设和产品开发使用中,在实际体验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2.研发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要根据网络现状和学生学习特点研发新教材。制定“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标准,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依据一定的原则及学生学习特点更新教学内容。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学科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为编写与时俱进的新教材贡献个人力量。对于教材中的网络安全概述、加密技术、数字建设技术、防火墙技术、无限区域网技术等要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理论基础,划分好重点和难点。另外,实训要遵循实践大于理论课时的原则,参考不同出版社的教材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高职院校要培养出一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技能教师,且要在日常引导本校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做好交流工作,共同商讨教学内容,及时改进实训中的不足,选择符合学生专业能力和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教师还应积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及新媒体运用能力,利用互联网及时获取新的网络安全信息,做好自己的知识储备工作,加强自己的研究力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新的知识。
3.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律、道德、防范意识教育
高职学生是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主体,因为他们的社会经验、法律意识不足,很多时候无法正确判断哪些是违法行为,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及一些网络使用法律规范。教师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网络安全法律知识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学习习惯,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解一些识别及判断一些网络危害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学校可以在校内积极举办一些网络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或者知识讲座,邀请一些专业人士现场操作,为学生作示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道德意识教育。高职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安全也息息相关,若学生自身道德意识不足也容易产生一些错误行为,对外来网络侵害会盲目无知。学校应该在校内及时举办一些网络道德模范或者网络道德安全活动,促进校园网络安全道德环境建设。教师应该主动融入学生生活,观察学生有哪些道德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加强个人认知,明辨是非,提高警惕性及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网络道德素养和品质,文明上网。教师还可以将中华美德和网络道德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可以将网上一些不道德的舆论导向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案例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4.提供安全的网络学习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力不足,自控能力差,且自我探究能力不强,因而需要学校为学生建立一个牢固、安全、稳定的网络实训环境,让学生在实训中积极主动学习,相互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首先,学校应该对实训环境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加大建设力度,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程度。另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将实训环境的建成、步骤、环境因素和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练习。学校也可以组织校内一线教师和网络企业家共同建设虚拟实训环境及实验室,引导学生在虚拟实训环境中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学校要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打造良好学风,促使校园网络安全监督机制的建成。教师也可以根自身经验,研究开发新的学习网站,为学生开辟便捷的网络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安全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5.完善线上、线下网络安全知识教学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只依靠课堂时间理解、消化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外教学和课内教学相结合,不断地完善线上和线下网络安全知识教学,将微课教学和课堂教学、翻转课堂、常规课堂教学等进行适当融合,使用到不同的课时当中,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将网络安全知识课程分为不同的模块,比如针对学生的情况将基础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课时、技能课时、实战课时等,对于基础课时的内容可以采取微课或者线上教学,同时对其中重要的概念、理论进行重点的讲授。对于技能课时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和常规课堂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教案设计,将技能方法等通过视频的形式组织学生观看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实战课时,教师可以采用线下教学和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点名合作方式进行演示,充分激活课堂学习氛围,组织学生探讨、交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结语
网络安全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之一,其对于学生未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积极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和未来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高职院校要提升实训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于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要立足于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5):73-75.
[2]刘怡然.大数据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4):16-17.
[3]高铭泽.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9):159.
[4]史兆洋,申永刚.“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2019(35):118-120.
[5]蔡向阳.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0):196-197.
篇8
1计算机信息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什么是网络安全,如何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就成为今后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首先,网络安全就是指在互联网上所有网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计算机自身的系统硬件以及软件是否具备安全性。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论是存储功能还是共享功能都要在密闭、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网络信息,主要目的是能够将互联网上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各种服务等进行有效并且安全的管理。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计算机自身具备的管理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的管理尤为重要,其主要原因就是计算机信息管理对于整个网络安全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关键。在现代计算机使用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器的传输;(2)服务器中包含的信息;(3)基础运行的信息;(4)使用计算机网络用户的信息;(5)网络资源包含的信息等。以上五点都是现代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关键。
2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网络安全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来说尤为重要,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工作直接影响人们的计算机使用效果,因此计算机网络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都是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网络计算机人员自身的管理能力与网络安全操作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要想真正的实现网络安全管理就要根据多方面开展工作。从当今计算机信息管理情况来看,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信息的安全监测以及信息访问两个方面最为重要。信息访问主要是计算机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活动,对其访问的内容进行把控,控制的主要过程是互联网操作者以及对信息传递等方面,以这两个方面作为控制的源头不仅对互联网访问者的信息传递有所影响,并且对传递者自身的网络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对于网络信息安全也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信息监控主要是针对日常程序的监控,当用户使用网络信息时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不确定因素以及确定因素等,其导致用户在使用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出现突变情况,以此影响正常使用,信息监控的重点就是一些未出现的新问题,以此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信息访问以及信息监控是现代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较为频繁的问题,也是当今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应当重视的问题,只有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才不会影响正常使用,能够使网络安全工作得到保障。
3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
3.1加强系统管理。加强系统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对计算机进行定期漏洞检查,及时解决计算机存在的漏洞,并且制定更加安全的运行方案,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验证,以便保证上网口令的正常运行,杜绝黑客以及病毒问题的出现。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研究较晚,但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以及对先进技术的运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部分已经取得创新成果并且获得一定的成就,加强系统管理就是科研人员创新的基础,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够在今后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上有所提高,并且能够促进其发展,因此加强系统管理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重点。3.2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重点,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证网络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因此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管理规范进行有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管理小组的方式对计算机信息网络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在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对黑客以及病毒进行重点管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制度,以此保证网络安全。此外,应制定相关的杀毒软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杀毒以及对系统中软件硬件的更新,以此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为了防止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首先应将落伍的计算机进行替换,其次要保证计算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配置的标准,以此杜绝故障以及安全隐患的发生。根据实际经验,应在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计算机的应用管理工作,做到统一管理的同时还应以部门的形式进行分管,利用分管人员进行专人专管,设置相关密码进行保护。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将会是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关键,只有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才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制约,以便更好的发展。3.3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关键,两者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够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更加全面,且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计划地进行。因此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实现网络安全的有效措施,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的利用模型对其进行执行,利用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在网络安全控制上进行维护,以此能够进行更加安全的控制,并且能够制定出安全框架,利用安全框架来建立完整的管理模型。根据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现来看,其已经被广泛运用,同时对相关的管理模型认可,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能够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来保证网络施工的安全。3.4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使用能够保证网络安全,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在网络安全中的使用效果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加强,并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才能够保证网络的安全性。造成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就是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良因素以及安全隐患,其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人员缺乏对网络安全的管理以及维护,网络安全意识较低所导致的。因此在今后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是主要工作,使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够进行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管理工作对于企业以及个人来说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加强网络安全意识能够从本质上促进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网络安全意识才能够在今后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处理,能够做到不疏漏任何安全隐患问题,使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正常发挥其作用。因此在今后计算机网络使用过程中,应当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有效防范,并且能够找出有效解决措施,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使其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3.5利用信息技术保证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工作需要信息技术来保证,只有使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才能够保证网络安全的控制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网络安全是今后应当重视的工作。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之间的联系较多,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研发,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在网络出现安全隐患时才能够及时解决。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关键,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对其进行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以便能够提高自身处理问题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网络安全。利用信息技术保证网络安全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在今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并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确保其安全性。
4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水平,首先应当加强系统管理,并且能够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其次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同时还要利用信息技术保证网络安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信息化技术才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为人们提供更有效的网络平台的同时还能够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作者:曹然彬 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辉.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7(09):14.
[2]施月伶.论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6(17):77-78.
[3]何增颖.虚拟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9):191.
篇9
一、“*”成效与问题
“*”期间,河南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努力工作,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建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专网。建成了省到省辖市,市到县(市、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广域网,所有乡镇(办事处)建立了WIS系统,省市两级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大部分县(市、区)实现了上述目标。
二是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建立和应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既起到指导工作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又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将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用于平时专题调研和年度目标考核,简化了工作程序,增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决策质量。全省计划生育系统信息专网的建成,使省、市、县级之间的通讯更加快捷便利。上级的重要文件和工作安排,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输,为各级超前安排工作争得了主动权。各级计生工作人员逐步摆脱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政务信息、业务信息和统计信息等基本实现网络传输。随着“三网一库”的建立,各级计生部门用于决策的信息日益丰富,各级领导的决策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资源指导工作的作用日益增强。
四是拓展了对外宣传的空间,初步实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随着国际互联网、公众信息网的开通,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基本知识、基本动态,伴随着信息网络传向社会各个领域,为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了新的渠道。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已由过去单一的育龄妇女信息管理,逐步发展成为融政务信息、育龄妇女信息、计划统计信息、流动人口信息、财务管理信息、计生协会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资源,能够为社会有关部门提供婚姻、生育、节育、就业、老龄化等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树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网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与公安、统计、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计生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互通互联得到加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是构筑了省级人口数据中心网络应用平台。20*年,我们抓住国家建设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有利时机,主动申请,争取到发改委的支持,成为全国六个项目省之一,并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同时,应当看到,河南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计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滞后于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不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市县人口计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应用深度和应用广度不够。特别是近几年,差距拉大更为明显。三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偏低,网络应用效率不高。四是信息员队伍知识层次偏低,滞后于工作的发展。全省现有专职计算机技术员、操作员配备比例很高,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少,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主线和职能,以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核心,以建设应用系统为主导,以开发信息资源为目标,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调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坚持开创性和继承性的有机统一,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和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发挥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专网优势,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带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管理,分步实施。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归口管理、分步实施、协调推进。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涉及全系统的基础应用项目以及跨地区的项目,要由省人口计生委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筹推广应用。
二是突出应用,促进改革。把推进信息化与促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线开展信息化建设,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全面理清各项管理业务,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把信息化建设融入管理与服务,不断增强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的能力。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三是加强协调,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互联互通,注重综合协调,提高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四是提高效益,保证安全。把握好速度、效益、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使用成熟、稳定的信息技术,优先采用集中建库的技术路线,降低建设和维护的成本。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总体目标
依托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依托政府专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业;建成以人口宏观信息和育龄妇女个案信息为主体的省级人口数据中心,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操作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末,全省信息化应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国信息化先进行列。
(四)具体目标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省辖市人口计生委、县级人口计生委设立人口信息中心。省辖市人口信息中心,承担起本市的软件维护任务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
县级人口计生委或信息中心至少配备2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1名网络管理员、1名信息技术员。乡级计生办要配备信息技术员。专业技术人员要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历。市级要求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县级具备大学专科以上,乡级要求中专以上学历。
各级人口计生系统信息技术人员每人每年不少于两次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县级及县级以上的网络管理员取得信息产业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证书和“数据库管理员(DBA)证书”。
2、基础建设
2006年,按照《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规范》要求,加强基础建设、网络环境、人员配备、数据库质量整顿,巩固和提高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在基层经常性工作中的应用,增强市、县两级育龄妇女综合数据的分析、运用能力;各省辖市建立人口信息网站,各县在本市人口信息网上实现链接;市、县两级机房建设要达到规范化要求;建成设施配套完备及安全稳定的省、市、县、乡四级网络,建立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平台;省辖市和部分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系统在全省得到普及应用。
2007年,全省达到网络通讯方式的统一化管理,结合软件系统的要求对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和网络设备进行整体改造,省、市、县带宽升级;结合省政府对电子政务网的要求,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网逐步实现全系统的内网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的内外网隔离;所有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充分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应用系统开展工作。
2008、2009年,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远程双向视频会议室;优化网络环境,拓展服务领域,开发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应用软件,实现与政府其他部门信息互联共享。
2010年,建成以省级人口数据库为中心,以人才资源为保障,集网络环境安全稳定、软件系统功能完备、信息纵向交流畅通、横向共享便捷为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管理服务平台;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在村级普及推广;信息化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软件开发及应用效果
2006年,《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河南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及《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系统》等软件在全省得到普及,所有县(市、区)数据纳入省级人口数据库集中管理;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初步实现《全国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软件有关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2007年,开发《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政调评估系统》、《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报表管理系统》等业务软件;全省人口计生专网作用发挥良好,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2008、2009年,根据业务需要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2010年,实现全省人口预测、统计分析信息和综合决策信息一体化。
4、资金投入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专款专用。按照建设与维护并重的原则,在规划项目建设资金时,要落实项目建成后的维护经费,建立科学、合理的维护机制。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体系中,要把信息化工作摆到事关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列入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人口计生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调度、协调、督办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估的力度,逐步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党政、人口计生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严格奖惩。
(二)建立稳定的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机制
财政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人口信息化建设日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并随着事业费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积极探索开展社会服务,建立投资的社会补偿机制。
(三)抓好各级信息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稳定现有技术队伍,加强信息技术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信息化人才的稳定和引进。要加强信息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把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常抓不懈。加强岗位练兵和继续教育,建立分层次、分类别、重实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制度,对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争取用5年时间,使人人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培养一支掌握信息应用、熟悉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健全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十分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信息安全观念,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安全体系,做到信息安全与规划、建设和发展“三同步”。要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测评,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论证和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与应急建设等工作。要制定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政策、规范,统一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逐步推广应用网络资源安全证书认证系统工程,保证政府信息网络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同时,切实抓好各级人员的信息网络安全保密教育,增强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水平。
篇10
要想把应急预案从书本上走到实践中去,就一定要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来实现,这样可以对于检验应急预案编制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检验,也能不断地完善电力系统中的网络信息化预案,能更为有效提高预案减灾功能。通过有效编写演练方案,能够把应急预案的指导性进行实践化,体现出来演练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1)在应急预案中,指导性的描述往往应用在事件的相关的处置方式、性质、发生规模方面,更为丰富的信息则需要提供给演练,这样才能提高救援恢复行动的针对性。为了更为有效的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编制演练方案过程中,则需要考虑哪些设备需要进行配置,哪些地方的业务则会受到影响,哪些人员和部门会受到网络中断的影响,哪些需要进行调试程序等方面。2)为了更好落实各种应急救援恢复任务,以及保证其实施质量,具体化一定要体现在执行演练的过程中,明确应急响应程序的可操作化。进行量化相关的反应程序,比如,包括工具箱、水晶头是否到位,多模淡抹光模块型号是否正确、笔记本及调试线是否够用、备件备品是否齐全、备份数据是否完整,这些相关的细节问题都应该在事前进行相应的缜密设计。3)步骤流程化。通过对于演练各个程序的衔接机型优化,合理有序地组合演练各个环节的响应程序,通过演练程序流程表的编制来实现。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应急反应反应效率,并且提高演练的流畅性。同时,应急演练的进展也可以被参与人员所更加了解。
2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进行监控的进一步加强
预防为主的思想肆意一定要在单位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强调,在准备应急预案和实战演练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做好相关的信息网络系统突发事件的机制准备、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使得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同时,也应提高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通过对于信息安全隐患进行一定的日常监测,能够对于重大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为了尽量使得损失最小化,则应该通过及时的可控措施来有效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公司的日常工作已经建立起有效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重点措施、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面。在相关的检查结果基础上,对于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信息设备安全使用、信息机房值班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并执行国家电网公司信息规定,对于内外网计算机和外设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使得监测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使得信息系统安全得以保障。
3保障措施分析与思考
在信息安全管理中,除了要保障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更为重要的则体现在管理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断加强“人防、制防、技防、物防”工作,对于信息安全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
3.1应急队伍建设问题思考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有安全工作小组和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前者主要是由信息技术人员骨干、各部门信息员组成,后者则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通过这样的分工,就可以从决策、监督和具体执行三个层面,立体化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还应该对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视,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展开,相应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知识就能够让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掌握。
3.2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本公司在此方面制定了相应的21管理标准、10个制度,以及一系列的规范。这样能够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案可稽。对于不同工作职责的小组来说,应该划分具体的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为了更好能够保障网络基础、系统运行维护以及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安全,应该做好相关的分工合作、整体统一、分级处理等问题。
3.3做好技术保障工作为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这里采用相关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包括:1)更新专业的防病毒软件,有效防治计算机病毒影响;2)旁路监听技术的设备进行过滤处理,能有效限制访问不良网络信息;3)使用双层FWSM防火墙防护托管服务器群;4)定期对于系统进行漏洞扫描;5)建立异地数据的容灾方案以及数据备份方案,还有相关的NTP服务器、LogServer日志记录等。
4结束语
- 上一篇:智慧课堂建设
- 下一篇: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