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环保意识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民环保意识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民环保意识现状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由于社会生产的无度开发、对自然环境的无节制索取,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赐予,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纷纷加入低碳环境计划的行业中。各国加强了对人民低碳环保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公民环保意识,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将就低碳经济环境下公民环保意识的提升进行探讨。

关键词:

低碳经济;公民;环保意识;提升;策略

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度的工业化文明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步伐和轨迹,现代文明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均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抗议和惩罚。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天气的增加、扬沙天气的增多、温室效应的产生、水土流失和污染的加重等都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提出了警示。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国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等形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低碳经济环境下,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这是站在国家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考虑,关系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实现。

1努力开展各种社会低碳环保活动

应是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低碳环保公益活动中来,全面提升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增强公民的低碳环保技能。因此,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作支持进一步向广大公民宣传并普及低碳环保知识,并在城市中挖掘树立典型的低碳环保榜样人物。站在环保范围的角度来看,加强社会公民的低碳环保公益活动,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低碳环保公益活动,在低碳环保理念的中不断提升自我,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例如:可以组织本地居民到本地区的乡镇企业、厂矿企业进行参观,进一步了解这些企业低碳环保的情况。各社区应组织本社区的居民大城市的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参观观摩,感受自然环境被污染后的严重后果,彻底感悟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而增强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加强环保行动的紧迫感。

2加强低碳环保的网路宣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全球迎来了网络信息时代。社会环境方面也在进一步拓展信息交流平台。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网络的发展更是为低碳环保的宣传创造了条件。网络的灵活性、开放性能够满足公民生活中多环保知识的多样化需求,并进一步巩固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力量,为公民有效的提供丰富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关信息,开辟交流平台,多建立一些与低碳环保相关的特色环保网站;还可以结合各种真实的案例资料,利用网络的传播介绍生态环境的现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建立并完善大众媒体引导机制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各种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微信等传播平台媒介正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形式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传播平台,它更是有效提升我国公民低碳环保意识的重要媒介,还是在新时期大力开展公民环保理念宣传与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大众传媒的覆盖面较广、传播的速度较快、传播的影响力较强等特点,使得大众传媒在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培养与提升中发挥出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

4搭建并完善低碳环保社区平台

每一个公民都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日常的生活与生产活动的,作为社区中的一份子,每一个公民都必须仅仅把握在社区学习的机会。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将低碳环保的意识教育与培养融入到社区教育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特别是以社区为中心努力建立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平台,更是对公民进行低碳环保意识提升的重要落实途径。因此,必须要努力推进绿色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低碳社区在提高公民低碳环保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利用社区的宣传公布栏公布当前本市、国家、省的水、空气质量、植被情况等。从而进一步引导公民在社区活动中进一步关心环保建设问题,履行公民的环保责任。再例如:可以鼓励社区公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环保志愿者的队伍中,从而在低碳环保社区环境中提升自己的低碳环保意识。

5结语

总之,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加强我国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公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更直接关系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成败。目前,我们人类正承受着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理念、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倪珊,何佳,牛冬杰,包存宽,王娟.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同行为主体的目标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01):100-105.

篇2

【关键词】环境问题 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68-02

2011年7月1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审议并通过“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节能目标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甚至整个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要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依据

1.是全球环境日趋恶化现状下的趋势

目前,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与水资源短缺、海洋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破坏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自身的环保意识薄弱,忽视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所造成的。我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但高发展同时意味着高能耗,而高能耗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问题。我国的经济实力虽然提升了,国民的环保意识却还很淡薄。从工业废水、废气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到生活中人们乱丢乱扔、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漠视环境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周围的生态环境。所以,环境问题并不是只靠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有限政策就可以解决好的。要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趋势,必须培养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全体公民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职责。中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继承者,他们担负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是当前全球环境日趋恶化现状下的必然趋势。

2.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之一

全球严峻的环境问题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当前人类的一项紧迫任务。所以,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贯穿于整个新课程标准中,在教材中也增加了大量的关于环境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未来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才,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

3.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社会公德、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环保教育,使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这本身就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二 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途径

1.结合教材的有关知识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

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环境问题的内容,物理课堂是一个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好阵地。如在“地球的温室效应”的教学中,教师可先介绍地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两极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浸没沿海城市、全球气候恶劣、大陆沙漠化严重等。然后引出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杀手: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中的主要成员是二氧化碳,目前主要来源于现代工业、现代交通、运输中的燃料的燃烧。在教学中可播放有关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的图片,并列举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数据,如仅在2010年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达306亿吨之多。通过图片、数据等向学生渗透节能减排对保护环境的意义,使他们明白:我们消耗的能源越多,对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又如在“内能”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现代城市的一种比较隐蔽的污染――“热污染”的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热污染是人类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排放的大量的废热对环境造成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污染。它能使水温上升,分解水中的氧,使水中厌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而鱼类却大量死亡。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会导致疾病流行,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和交通日益发达,每天要燃烧大量燃料,但燃烧产生的能量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大部分成为了热污染源。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启迪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有效地减少热污染,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物理教材中涉及环保问题的知识点有很多,如光污染、核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等,只要教师充分挖掘,物理课堂随时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阵地。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行为习惯都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作为物理教师,可针对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不良习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最常见的是生活中随处乱丢垃圾,这种不良习惯最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如废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铅、汞等有害物质,一旦泄漏,就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教师应教育学生改正生活中可能对环境影响的不良行为,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次性用品的广泛使用,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极易形成“白色污染”,造成巨大的环境破坏。一次性用品大多是高分子的塑料制品,具有耐酸、耐碱、不易分解的特性,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土地资源,且长时间不能降解。如果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直接污染大气。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或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此外,教师在演示课堂小实验时,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当作器材,不但简单实用,还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如矿泉水瓶、橡皮筋、漆包线、气球、乒乓球、断锯条等,都是很好的物理小实验器材。

生活中涉及环保的问题随处可见,教师只要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一定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3.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开展环保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播放有关环保方面的公益广告,通过开展环保方面的宣传栏、广播、板报、讲座等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学校可利用“6.5”世界环保日,积极开展相关的环保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污水处理过程、组织植树造林活动等。物理教师可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开展有关环保方面的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参加实际的环保活动中提高环保热情,形成环保意识。

总之,对中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加强认识,多管齐下,经常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自觉地投入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公民。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化学教育;环保观念;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课下活动

环境好坏和人类的生命活动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其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面对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问题的不断加剧,使得环境保护开始成为全社会人们的共识之一。学生环保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化学教育中融入环保理念显得很有必要。针对如何才能在化学教育中有效地融入环保理念,以逐步培养出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这一问题,本文分别在化学教学过程之中、课程实验之内以及课外活动之中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实践。

一、化学教育中渗透环保观念的重要性

人类活动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状况也将对人类的生命活动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而面对着当前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愈加严重的问题,使得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而我国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也开始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部分,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的开展。不过需要看出的,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仍然有待提升,究其原因,和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理念是分不开的,对生态危机的严重性缺乏认识,认为环境保护只是政府的事情,和自己无关。而学生是我国发展的未来所在,如果能够从小就对他们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势必能够将引导他们将化学教育中的环保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为未来全国公民集体环保意识的提升打下基础,以最终促进我国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化学教学中贯穿的环保观念

化学教学过程是开展化学教育的主要环节,在其中渗透环保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是要在化学教材上下工夫,这是因为在目前我国使用的化学教材中,都或多或少对环保观念进行涉及,因此,对于化学教师来说,在准备教案的时候就应该对教材里的环保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分析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案,通过积极引导,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环保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强化;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在化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能够强化他们的环保观念。比如,在初中化学中学习“空气的组成”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做到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组成成分,还需要在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扩展,可以列出受到污染的空气组成,让他们亲自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达到掌握该类知识的同时,也强化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而且教师还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回答,以提高他们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树立了科学环保的价值观念。

三、化学课程实验贯穿的环保观念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视实验过程的课程,可以说,化学的学习不能离开实验而独立存在。因此,还可以利用开展化学课程实验的时机向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灌输。比如,在化学实验的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在教室内充斥,对师生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往往会把这些有毒、有害气体通过导管引入倒挂漏斗,再运用与之相关的吸收液将其吸收处理,从而减轻有害气体的排放。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其中重要的环保原理向学生进行说明,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当前,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很多相关的化学实验设备也获得了不断的改进,尤其随着微型化学设备的采用,更是减少了化学样品的使用,节约了资源的同时也降低了实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还能够向学生展示实验之后废气、废液和废渣的回收利用过程,提升他们节约成本、避免浪费的意识。可见,在化学实验中运用环保意识的地方是很多的,这样不仅能够在无形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在无形之中向学生进行了一场有效的环保教育,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化学课外活动贯穿的环保观念

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中,仅仅依靠化学课堂有限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根据实践,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寓教于乐”,让他们在玩中体验到环境保护的真谛。目前,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相关的课外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开展系列主题日活动。例如在无烟日当天,可以安排学生走出校园向市民宣传吸烟的危害,这样不仅可以倡导市民戒烟,还能够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教化。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组织考察活动,例如,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并对他们详细讲解污水处理的具体流程和原理,还可以鼓励学生针对观察的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并给予积极的回答和解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废水、废气的检测,让他们通过亲自动手以提升自己的环保实践能力。因此,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对化学课堂进行升华和巩固,还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其未来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总之,只有通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课程实验内以及课外活动之中有效加强对学生环保观念的培养,才能进一步提升他们对环境破坏的危害性认识,增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不过,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建设出更加美好而且和谐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余瑞. 让环保教育植根高中化学课堂[J]. 新课程(中学),2015,08:206-207.

[2]邱根. 环保教育,化学课堂一道瑰丽的风景[J]. 学子(理论版),2015,03:86.

[3]张树华. 将绿色环保理念渗透于化学教学中[J]. 考试周刊,2015,12:135-136.

篇4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教育;意识培养;探讨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学习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课标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我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在结束这个单元的学习时我又结合教材出现的关于DDT对环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三、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

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个人将来一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保护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与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行为出发,真正保护生物圈,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教育环节,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①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废旧电池、废纸、废玻璃对环境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伟大事业,每个公民应该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身做起。②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圈的例子;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课后调查由于人类活动面临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总之,地球只有一个,而破坏自然进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以上是我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对于环保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篇5

关键词 环境保护 重要性 教育宣传 增强环保意识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已定为我们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的概念提出的比较早,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目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进程加快,政府部门根据资源环境现状,提出了诸多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每个社会公民来来说,随着并不是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调整自身的行为,从小事入手,自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如:发现公共洗手间的水龙头没有关闭时,我们应该自觉的将其关上,再者,在使用电池后,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投递到专门的回收桶内,而不是直接丢入垃圾堆,还有,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应该自觉备用购物袋,从而减少一次性的塑料袋的使用,诸如此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由此可见,环保意识是一个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与公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所以相关部门要想搞好环境保护工作,那么就应该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使公民自觉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去。从内容上看,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包括对动植物以及森林的保护,还包括对大气和水的保护以及防治,既包括各类大型的污染源的预防和治理,还包括各类细节的处理。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为前提的,是对资源紧缺的一种保护措施。随着环保理念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笔者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中牢固地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是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二、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不是简单的从治理着手,而是要从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出发,从而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嬴。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是培养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有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居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和需求非常迫切,城市居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情高涨,这是个好现象。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是人,在污染、恶化环境方面,人类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上,人类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广大民众,要动员全社会民众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公众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一是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民众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提倡、推广和适应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公开环境保护现状、环境质量、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进一步健全信息公开平台,推行环境政务公开,对环境保护法律政策、项目审批和案件处理等予以公告公示。对于涉及公共环境利益的规划或项目还应当组织论证会、听证会,听取民众意见,接受民众的监督,切实保障民众的环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出台具体措施,确保民众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可以通过向社会聘请环境监督员、指导成立环境保护民间社团组织、鼓励民众检举揭发有关违反环境保护的行为,拓宽和畅通群众对环境问题的举报渠道,完善环境保护听证、公益诉讼等制度,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这样,争取实现民众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转变,使民众发自内心意识到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选择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全社会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进行环境保护时,应该以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对环保方面的投资力度,进而从战略上进行环境保护,及时调整环境保护的方向和重点。在进行环境保护时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要保护优先、科学防治,真正发挥资金的环境效益。

完善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激发政府、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一是建立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的环境补偿机制。二是国家应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具有重要生态环境功能、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的区域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维持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促使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良好相互协调,早日实现中国梦。根据以上分析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

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推动者。所以说环境保护绝不是制定几个政策、发几个文件、开几次会议就能解决问题的,人民群众才是环境保护中的生力军,只有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强化其环保责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环境保护机制,才能把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政府一定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广大群众的环保宣传力度,使得环保意识深入民心,环保知识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决心和环保信心。

篇6

关键词:化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环境会计主要核算环境与企业的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它把环境会计与经济学、管理学、环境学结合在一起,从传统的会计理论中分离出来,开辟新领域。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相关的环境会计政策、环境活动对财务的影响和环境活动对业绩的影响三个方面。

二、化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化工行业属于证监会要求强制披露的重污染行业之一。我国化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选取深市化工行业中A股共计27家公司,剔除其中5家ST和*ST公司,以剩下的22家公司近三年的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作为样本进行以下现状分析:

1.信息披露以强制性披露为主,自觉披露较少

由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我国化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重大风险提示和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披露情况变化不大,一直处于较低的变化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化工行业不愿意在重大风险提示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具体表现为化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强制性披露,自觉披露较少。因为化工行业污染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所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大多是被强制的。

2.信息披露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较少

环境会计信息一般在董事会报告的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和社会责任情况部分进行披露,其中包含公司是否面临环保风险、上市公司是否属于国家环保部门规定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是否存在其他重大安全问题以及报告期内是否被行政处罚等,大部分公司都是选择性的披露,而且绝大多数披露结果一般是“否”或者“不适用”。这样的信息披露仅仅是做了一些定性的分析,而没有进行数字的定量分析,这样的披露是有缺陷的。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信息不全面

本文选取的样本主要是在管理费用下的排污费、环境保护费以及营业外收入中的政府专项补助中进行了披露,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情况有所不同。但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信息不全面。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片面,企业在一方面对不利情况进行刻意隐瞒,另一方面在年报中极少披露相关的环境政策。

4.披露形式杂乱,可比性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化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杂乱,有的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有的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有的在重大风险提示中披露,也有的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一般企业在披露时会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几种形式,可能每年选择的形式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导致披露形式的杂乱,降低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比性。

三、化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以上部分的现状分析,可以将我国化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未对化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做出过具体的规定,同时在会计准则方面对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上也有一定缺陷;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鉴证和审核,我国并没有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鉴证和审核;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较大,企业主动披露意识不强,而且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缺乏专门的人才;信息使用者要求不迫切,政府作为唯一的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并不高。

四、完善化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要颁布专门的法律法规,不能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应该通过专门的法律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披露对象、披露方式以及必须披露的数据和范围进行规定,这样既可以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又可以减少,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我国可以积极借鉴美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经验,通过法律进行强制披露。

2.加强监管

加强监管,一方面是指加强政府监管,对于化工行业等重污染行业,应该加强监管,环保部门应该及时有效的对其污水废弃物排放有效检测,并查看其是否据实披露,其他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披露公告的监督,是否按照要求有效披露是监管重点。另一方面是指加强社会监管,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进行自觉主动的公开,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及时了解信息。

3.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定期组织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尤其是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财务人员进行教育。环境会计结合了会计学和环境经济学两门学科,这就要求各高校应该开设专门的专业或者学科来研究环境会计。只有不断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才能加快我国环境会计研究,促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4.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可以在无形中促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公民可以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王健.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环境化学;环保意识

人口、能源、环境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质量。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承认了这一事实,并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计还在防患于未然。树立环境意识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已把生态教育列为主要工作,并推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中学化学教学应与时俱进,加强环保教育,让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这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对学生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利用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八五”期间报道: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燃煤和机动车辆尾气对大气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污染,收获季节浓烟滚滚,温室效应加剧。一些化工产品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环保教育必须从他们抓起.

二、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的优势

1.生活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自然学科,最终目的是创造新物质,改造自然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它同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特别是物理、生物、医学医药卫生、环境地理,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一些药物的禁用(如,含PPA的感冒药)、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皮革胶囊事件等无不充分说明这一点。

2.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

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化学的方法,化学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很直接的环保教育基地。当讲到涉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时,可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补充一些环境污染的实例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例如,讲到“空气”时,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初步了解空气污染;学习“二氧化碳”时,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及消除措施……这样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既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课堂教育可把环保作为自觉行动

我国公民环保意识普遍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就要从学生抓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CO、SO2、H2S等气体实验时,应强调气密性检查、药品用量(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尾气处理的装置等。每次实验完成后,应将废液集中处理,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化学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在教学中涉及环保问题的知识时,应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设计改进措施,将危害降到最低。在讲“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石油”等内容时,就应适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SO2、NO2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之外,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三、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学习环保知识

1.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

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学生了解到由于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2.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植树节、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设计生态环境教育的主题活动。如,结合“限塑令”讨论:为什么要禁止使用塑料袋?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在使用?当你看到你的家人还在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时进行劝解了吗?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低碳生活。针对这些话题,取得当地环保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反思,想想自己和家人低碳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需要改进。

3.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投身生态环保实践的自觉性,维护和提升生态环境教育的信度。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实地考察,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现场对比,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环保护知识问答。例如,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有哪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结合有关时事生态信息,升华环保意识。比如,日本福岛核污染事件及我国出现的“碘盐荒”,帮助学生分析事件的原因、机理及危害,填补知识空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不盲从。

四、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缺乏环境意识,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极大地危害了我们的健康。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不仅可以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可以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中学化学教材中与环境保护教育有关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化学实验所用的很多化学药品具有毒性,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烟雾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直接造成了损害,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树立“环保”意识,对当今中学生——未来的祖国建设者,加强有关环境化学和防止污染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做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硫在氧气中燃烧等,往往会使教室、实验室的空气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实验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或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阶段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也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

初中化学新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相关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在学习了“煤和石油”的知识后,可以介绍“酸雨”“温室效应”的成分、形成、事实及危害,消除措施。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为了进行环保教育还应开展课外活动。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础,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四、在学生练习中巩固环保知识

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初中化学新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尽量因地制宜地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该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地球。

篇9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视同仁。

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阶段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的学生,教学上应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环境科学领域中新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注意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共寓一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就会点点积累,逐步深化。如讲述高中化学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时,列举一些事例比如国外的海湾战争、伦敦烟雾事件等。为了引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又列举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并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甚至自发地寻找消除措施:有的同学就提出改农村的分散取暖为集体取暖。最后采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酸雨”的题目,在测试题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化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可跟环保教育紧密结合,如: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等。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篇10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32-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提出了“让学生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生物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教学中强化环保教育、倡导环保行为,对引导全社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把这些问题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二、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先进,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如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三、让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个人将来一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保护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环保教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1、立足教材内容,挖掘环保知识。生物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保教育的素材,教师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 , 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是在学生中进行环保教育较有效的途径。例如,讲授“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让学生明白植树造林的意义,并自觉地参与种树,保护植物。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通过具体事例,向学生介绍动物在保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由于人们不懂得善待这些野生动物且大量捕杀蛙类、鸟类,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造成鼠灾、虫灾。人类被迫增加农药使用量,反过来又污染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学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时,让学生观看各种生物的图片,了解这些生物的价值及生存状况,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

2、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可配合环保部们在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一些公益性宣传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我市酿酒排污调查、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及危害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还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如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既增强了教育效果,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也激发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去。

3、规范日常行为,强化环保行为。课堂上,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环保行为。如平时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回收等。这些虽是很不起眼的行为,但可以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资源。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力行环保行为,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废物带来的污染,改善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