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商务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随着国际商务不断发展和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商务英语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成为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必不可缺的课程.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及商务英语特点,本文讨论商务英语的内涵、需求分析及方法,提出其课程设置应遵循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充分利用区域资源,进而推动区域系统各部分的协调发展,旨在使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更为规范、科学和合理。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区域经济;复合型人才
一、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培养在区域经济视角下的重新定位
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理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社会功能变体。其内容除语言文学外,还涉及经济、贸易、财会、管理、法律和文化等诸多人文领域。复合型 商务英语 人才培养是以专业为基础, 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 交际活动的能力。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培养是以专业为基础,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企业需要的外语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英语功底,更要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为外语只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与某一被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来看,更多需要外语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人才。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区域特点,本着服务区域经济,满足区域大众需要的原则,积极开设本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迫切需要的课程,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国际商务知识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二、构建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教学理念:以复合求立足,以特色谋发展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重新审视和制定培养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首先要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对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教育的促进,又要看到其带来的冲击。要防止市场的短视性、逐利性和盲目性对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针对社会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的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应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办学方向:立足本土,面向广东及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
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培养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把国际化、本土化结合起来,必须顺应社会的趋势,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培育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适应区域经济需求的高级国际商务人才。而在当前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增长日益放缓的情况下,促进本土经济发展尤其重要。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教育和本土经济的结合是促进本土经济的有利因素,可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与影响区域经济运行的再生性要素(主要指人力、科技)、牵动性要素和制动性要素直接对区域经济的运行发生作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素质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必不可少,同时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知识结构:培养有特色的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高级复合型人才
未来的国际商务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与国之间、多目标、多方式的交流方面,不同经济、贸易、政治、文化背景的交往空前广泛。网络贸易、电子商务使信息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充当主角,而英语作为世界各地的“通用语”更是扮演着重要的信息载体角色。这种国际商务特征对商务人才的培养有了更全面的要求。
三、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外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并规定必须开设的三类课程是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其中相关专业知识就是指除外语专业知识之外的某一复合专业的知识,包括外交、经贸、法 律、管理、旅游、新闻、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商务英语设置课程必须以《大纲》 为指导,其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必须凸显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和原则。
2.需求性原则
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是大纲规定的培养方向,付诸实践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各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各校本专业发展状况不同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因此,培养目标与规格以及教学内容与形式自然会有所区别,各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社会需求与本土化选择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培养口径上,根据所处区域的需求和变化及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设置多个相关专业课程群,其目的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3.科学性原则
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既要充分体现社会需求,又要遵循课程设计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并且还要考虑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客观因素,以保证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要正确地反映各门学科、课程内容符合科学体系要求,重视各学科、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文学与经济类各专业交叉的学科,在课程和教材内容上要妥善处理英语技能与商务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 各门课程的有机结合。
4.系统性原则
商务英语的复合型特点要求课程设置不仅要遵循两个知识领域内各自学科设置的系统性,还要求遵循两者知识体系结合过程中的系统性,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学习,还要注重培养英语语言技能在商务环境中运用的能力,充分体现知识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商务英语专家 Brieger(1997)曾指出,商务英语范围主要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 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化意识等核心内容。因此,完整系统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应涵盖以 上几方面内容。在课程设置中,根据学生所必需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的需要和商务方向, 将课程设计成几个模块,如语言技能模块、商务知识模块、跨文化交流和人际沟通模块。每个模块下设几门核心课程。所有这些课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的综合能力的课程体系。
5. 发展性原则
商务英语不是一种静态的系统。随着国际商务不断发展和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商务英语 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商务英语课程除了原有的纵横两方面的课程安排,还会涉及更多经 济类以及其他跨学科领域或知识。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变化,学习者的需求在变化, 高等教育也在变化。因此,课程设置不可能一成不变,应该随着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 形成一种动态发展模式。
四、优化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课程设置
篇2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对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商贸专业指导委员会国际商务类专业方向及岗位能力分析进行调研。通过综合采用案头调研、大数据分析、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调研方法,同时在确定国际商务类专业各子专业具体设置的基础上,清晰各子专业对应岗位群的设置情况及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以明确国际商务类专业未来人才培养方向。
二、调研意义
从本次调研的实践意义来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类专业方向劳动力市场供需的调研有助于把握行业现状与发展走向,确定中职学校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国际商务类专业课程标准,改进中职教育国际商务类专业的教学方式,从而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的国际商务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
三、调研对象与内容
(一)调研对象
为确保本次调研结果准确可靠,项目组共选取四类调研对象,分别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会员企业、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招聘平台求职应聘人员、广州地区国际商务专业相关企业专家及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
(二)调研内容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办学主体对究竟培养何种人才的理想设计,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是办学理念的具体呈现。就本次调研而言,项目组主要从宏观政策、市场供需及专业发展三个角度出发,对产业行业需求、企业岗位需求、素质能力要求、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四、调研过程
(一)确定调研方案
根据调研目的设定数据收集范围、设计调研内容,确定调研时间,确保调研信息能够支撑项目研究的同时,保证调研结果的有效性。
(二)调研实施
收集国家关于国际商务及相关方向发展的政策文献,汇集国际商务相关行业发展的宏观信息数据。针对63家国际商务企业进行问卷调研以了解企业对国际商务各类型岗位、职位需求及岗位工作内容。
(三)调研结果分析
基于调研获取的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挖掘岗位能力要求,从行业、企业、岗位三重角度对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方向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进行定位。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国际货代相关岗位对中职学历人才最低经验要求
根据调研信息显示,企业对于国际货代相关岗位工作年限要求普遍集中于“1-2年”。数据显示,对岗位从业人员从业经验要求为1-2年的企业占比为63%。除此以外,对岗位从业人员从业经验要求为3-5年的企业占比为16%,对岗位从业人员从业经验要求为6-8年的企业占比为11%,对岗位从业人员从业经验无硬性要求的企业占比为11%。通过调研可知,目前企业认为中职学历人才仅需具备1~2年工作经验即可胜任大多数岗位的工作要求。
(二)国际货代相关岗位对中职学历人才职业资格及相关证书要求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国际货代企业相对于证书而言,更加关注应聘者的工作能力,58%的企业在此问题中选择“更看重实际工作能力”。而在其余企业中,26%的企业选择了跟单员资格证书及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21%的企业选择了外贸从业资格证书。除此之外,要求应聘者需具备计算机软件应用、外销员资格证等证书的企业均不超过20%。结合访谈调研,项目组认为中职院校在学生培养工作中可适当降低对学生考证培训时间,取而代之提升学生在国际货代各环节业务中实训时间,从而提升学生业务的熟练度。
(三)国际货代相关岗位对中职学历人才专业知识要求
篇3
关键词:国际经贸 商务英语 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39
对山东青岛和威海57家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方面的调研问卷显示,对外贸易类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量较大,主要是在业务员、跟单员和单证员三个岗位;但是对能够与外商进行无障碍业务交流的技能性人才需求尤为迫切。目前,企业现有的外贸业务人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并能够与外商进行函电磋商。然而,当企业参加国际展销会时,极少的外贸业务人员能够用英语与客商进行流畅的、无障碍的业务交流。根据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的实践能力、工作态度、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确立国际经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点方向,明确培养目标,进而完善课程培养体系,使高校毕业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 调研问卷说明
1.1 调研目的
进入外贸企业的国际经贸专业学生,其就业方向主要是山东半岛地区的外贸企业,因此针对半岛地区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外语状况的需求态度,对国际经贸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重点的变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调研对象
在本次调研中,主要针对的是青岛和威海市的外贸企业,包括各种行业,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有生产出口的企业、有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也有做进出口报关业务的企业。其中,专门的报关行1家,国际货运1家,进出口企业15家,自主生产出口的企业38家,加工贸易出口公司2家。这些外贸企业属于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范围,借此来反映山东半岛地区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商务沟通能力的需求情况。
1.3 调研内容
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调研仅考查了被调研单位对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技能的需求,据此决定本专业学生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是否有必要进行着重培养,并为学生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培养的内容与环节提供建议。
2 调研结果说明
2.1 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57家外贸企业中,55家企业显示对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有需求,其中26家企业显示需求在5人以下,17家企业显示需求在5~10人,12家企业需求在10人以上;2家企业选择没有需求,主要是因为目前企业已有相应的外贸业务人员,且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重点招收不需要高学历高技能的熟练工人。在55家企业对国际经贸专业的人才需求中,平均需求为7.2人,说明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通过调研,我们获知,外贸公司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业务助理、外轮货运,并且要求毕业生在书面和口语方面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其次是外贸跟单员、单证员和报关员,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书面英语沟通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最后是货代员、报检员和商务秘书,对毕业生英语沟通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
2.2 英语沟通能力需求调研分析
调研问卷统计显示:企业对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在很多岗位上,如果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达不到企业所需求的状态时,外贸企业将对需求的专业进行调整,改为需求外语类毕业生,然后对外语类毕业生进行国际经贸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使之能够适应岗位需求。极少有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英语培训,原因在于英语培训对企业来说,费用太高;对毕业生来说,学了十几年没有学好的英语,外贸企业并不认为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要求,学好必需的专业英语知识,掌握商务英语的沟通能力。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则相当于没有学好专业,不具备国际经贸专业的“国际性”特色,更容易受到来自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外贸企业在选择需求人才方面更注重“国际性”特色,即对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要求。
2.3 专业技能与商务英语沟通技能要求
调研显示:专业技能方面,外贸企业对毕业生在国际经贸方面的英语沟通交际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和英语商务谈判能力方面显示出较强的偏好,对于书写方面的书面交际和笔译等并不作要求。询问其原因,外贸企业大多都认为,如果毕业生能够有着良好的英语沟通与交际能力,则他们的书面交际与必要时可以查到资料的笔译不会差。反之则不成立。因此,外贸企业对英语口头交际与沟通能力做出特别的要求。专业技能方面,外贸公司考查的主要是接单、跟单、市场开发、贸易知识和市场调研方面的能力。在这些方面,外贸企业有着共同的认识,无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是不是很熟练,在加入公司之初,都要跟随老员工进行一至二次的业务操作,以达到熟练业务的目的。如果毕业生能够认真、谨慎地观察整个业务流程与操作,在接下来进行独立业务时,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外贸企业在国际经贸方面的人才需求更注重其商务英语沟通能力,而专业技能只是需求的一小部分。
2.4 相关资格证书要求分析
在专业技能方面,外贸公司通常会倾向于选择具有资格证书的跟单员、单证员、报检员,报关行和具有报关业务的外贸公司会要求必须具备报检员和报关员的资格证书。对于英语水平的资质证书,外贸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会注明要求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在面试过程中会进行英语沟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如果毕业生已有商务英语证书,外贸企业通常会优先录取。目前较大的外贸企业通常应聘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会采用即时翻译商务文件的英语考试方式,大多数的外贸企业采用的都是与面试官口头英语交流,这样对毕业生的听说能力要求都比较高。现阶段,外贸企业普遍认为商务英语的听说能力不佳是国际经贸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外贸企业认为其商务英语沟通能力需要进一步培训,除了其商务英语沟通能力,企业认为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国际商务知识和商务英语的谈判能力均需要加强培养。
2.5 课程教学与设置建议
国际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相应的课程教学和设置进行培养,外贸企业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的不同,对课程教学和设置的建议也不同。报关行认为学生的报关实务课程与国际跟单实务以及货运实务方面的专业英语沟通能力有待加强。进出口贸易公司更倾向于学生掌握国际商务函电、系统学习商务英语谈判与交际的课程以及具有广泛意义的国际商务基础课程。
3 结论
3.1 课程设置要同时突出专业与特色
为了突出国际经贸专业的国际性特点,在教学设置上首先要关注专业――“经贸”,其次要关注特点――“国际性”,在具有国际性特点的前提下,经贸专业学生其就业能力才会大大加强。
3.2 课程设置要根据企业需求来定制
根据外贸企业的需求,除了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单证业务课程外,国际经贸专业应增设国际商务英语口语或国际商务英语沟通类课程,并辅以国际商务英语谈判、国际商务英语交际等课程。毕业生如果能够满足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其就业能力就会极大地增加。
3.3 加强校企合作,使课程设置改革更为符合需求
加强校企合作或者定期进行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研,根据外贸企业对学校毕业生提出的要求与变更方向,对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满足了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毕业生的要求,提高了学校在外贸企业中的知名度,为本校的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
[2]刘春燕.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跨学科课程设计[J].外语界,2010,(4).
[3]石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4]李晓龙.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2).
篇4
关键词:商务日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全球化,我国劳动力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持续升温。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民办高校商务日语教学必须按照社会需求和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方向,增强商务日语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为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商务日语人才,对商务日语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一 、民办高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全盘采用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普通高校的模式,而要按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就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实施“以社会需求为纲”的教学方向已被普遍认同。民办高校开设商务日语专业的历史比较短,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定位不够准确,很多地方还在沿袭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搞不清楚人才培养定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以及就业单位需要的情况下,就不能制定出符合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最终将导致商务日语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对接的局面。
二、民办高校商务日语专业特点
从社会对商务日语专业的需求现状来看,商务日语工作岗位限定性强,就业面向窄,不具有规模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准确判断专业方向,明确专业特点,从而合理地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既要培养学生的日语能力,也要开设国际贸易、商务礼仪等课程,更要重视商务技能培养。商务日语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民办高校商务日语专业的存活与发展关键在于:建立相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产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
三、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作为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既要具备顺利交流的日语技能,又要具备商务知识和专业素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从这两大方面出发。1、专业日语课程方面。在充分培养日文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上,还要开设商务日语、商务口语、日文函电等。2、商务课程方面。既要有商务礼仪、商务谈判,也要开设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课程。同时更要重视专业技能实习、实训课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调整课程设置。
四、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能够相互影响,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条件保证。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教学要素的组合关系。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外,还要积极尝试其他的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以教材为基础,通过优化“教学互动”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感知学习材料、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反思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有很多,除单方向的讲授法外,还可以采用交互式情景教学法。设定商务情节,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模仿真实的商务场景。此外,还可以尝试讨论式教学法。例如,教师课前向学生提出讨论课题,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课上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摆脱单一的书本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手段,无疑会给商务日语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良好的效果。利用影像、图文等多媒体教学材料,会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习的实用性、效率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材编写
民办高校有区别于公办院校的办学特点,学生的学习素养也不尽相同。目前现有教材不能充分考虑的这两点,所以有必要编写适用于民办高校的、实用性强的教材。首先,就学生毕业后的从业状况、就业单位需求开展调查。然后,归纳整理出学生最需要掌握的业务知识。最后,形成书面材料,编写教材。教材编写要注重其实用性和专业性。
3、实习、实训
商务日语专业是培养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员。要求学生毕业后必须具有熟练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业务都必须实际动手操作。各项业务的手续流程、如何制作业务单证、如何审核单证等等,都不是靠课堂就能掌握得了的。都需要学生亲自操作,实际演练。因此,民办高校应在校内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商贸公司实习。通过实习,深化理论知识。参加实习的学生定期提交实习报告。教师还可以根据报告内容组织学生交流会。
此外,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与商务日语相关的考试。目前在我国有许多有关日语、商务日语及商务方面的资格考试。号召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以便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4、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贯彻课程体系、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改革的主体。新的形式下,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现状是大多数教师不能用日语讲授经贸专业知识、科技知识,而经贸、科技专业的教师又不懂日语。就民办高校而言,讲授基础日语教师比重较大,商务日语教师较少。既精通日语又具有商务实践经历的“双师型”师资严重缺乏。要培养出优秀的商务日语人才,教师需加强自身建设,改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
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的条件,对教师进行特色培训。以校本培训、特色讲座等形式,重点培养教师的商务能力。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以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特色培训不是单纯的理念学习,而是要把先进的理念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另外,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鼓励企业人员参与实训教学。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不是单一传授日语语言技能,更要注重国际商务专门人才必备能力的培养,要把日语和国际商务活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作者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英语报刊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必修课程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现状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通过对我院应用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培养规格调研报告可得出如下结论:
1、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
1)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珠三角、广东省乃至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生产、服务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宽广国际视野、较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知晓国际商务相关惯例、法律法规、营商规则并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及国际商务相关专业英语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专业方向:专业方向主要为国际商务方向。
2、商务英语专业职业面向与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1) 专业对应的主要岗位: 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商务跟单员、国际商务业务员。
2) 岗位主要职责任务: 缮制外贸单证,跟进外贸订单的落实,完成从开发国外客户下(或接)订单到业务善后处理等整个进出口业务环节的操作。
3) 素质、知识、能力要求: 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宽广国际视野,较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行业习惯熟练、规范地缮制英文外贸单证、撰写英文外贸函电,具有较强的国际商务接待与洽谈能力,扎实、专业的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熟知国际商务业务流程和国际市场营销技巧以及与国际商务相关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是 “国际商务知识、技能+专业英语”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通过对历届典型企业就业学生、企业负责人和人才招聘情况分析中获取了企业对高职类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的第一手资,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熟练掌握国际商务专门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具有宽广国际视野,通晓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国际惯例、法律法规、营商规则和熟悉整个国际商务操作流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巨大。过去几年虽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叠加影响,该类人才招聘曾出现短暂停滞,但随着金砖五国、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南美、非洲等新兴经济体的迅猛崛起和新兴市场不断扩张的有利外部环境改变;中国出口跃居全球第一、GDP跃居全球第二和国家全面拉动内需、大力推动海外直接投资(ODI)的“走出去”外经贸战略的引导;《珠三角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落实、特别是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珠三角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后危机时代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意识的增强,广东省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确定商贸会展特别是国际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内涵之一加以优先强势发展等的有利内部环境下,未来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需求将呈几何级井喷式增长的趋势。但如何快速有效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人才商务专门用途英语和国际视野及国际商务资讯认知能力,成为横亘在学校僵化狭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之间的一道鸿沟。而“英语报刊特别是经贸类的报刊阅读对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商务类学生能够巩固经贸专业知识,增强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英语学习中以读促写的能力以及对于培养和提高国际商务人才的综合素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王莉,2010)。
二、英语报刊作为第二课堂课程和必修课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通过向10、11级商英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5%以上的同学对是经贸类英语报刊阅读有兴趣且认为能拓宽视野,80%同学认为有必要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基于上述需求,对10级学生(大二生)进行为期两学期的英语报刊不同课程设置和定位的教学实验(见表1),报刊内容来源于21st Century 和其母报China Daily。
(表1). 2010级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不含公共课)
(表1). 2010级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不含公共课)
第三学期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名称 理论学时 课堂实践学时 总课时 周课时 学分数 课程修习类别
专业基础课 1 高级英语 18 36 54 4 3 必修
专业课 2 国际商务接待与洽谈2 18 54 72 4 4 必修
3 商务英语阅读2 24 30 54 4 3 必修
4 国际商务与英文制单 36 36 72 4 4 必修
5 跨文化交际 12 24 36 2 2 必修
实践性教学 6 国际商务接待与洽谈实训 30 30 1 必修
其他安排(专业行业类课程) 7 国际结算(特色课程) 10 22 32 2 2 任选
8 英文报刊导读 8 12 20 2 1 任选
小计 126 244 370 22 20
第四学期 专业基础课 1 实用英语词汇 8 8 16 2 1 必修
专业课 2 商务英语翻译 12 42 72 4 4 必修
3 进出口综合实务 12 24 36 4 2 必修
4 外贸函电 22 42 64 4 4 必修
5 企业文秘英语 12 24 36 2 2 必修
6 国际市场营销 28 20 48 4 3 必修
7 英文报刊选读 10 22 32 2 2 必修
实践性教学 8 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证实训 30 30 1 必修
9 岗前综合技能实训1 60 60 2 必修
小计 136 240 394 26 24
第一阶段实验(10级学生第三学期时):首次开设《英文报刊导读》,定位为第二课堂(任选)课程,给出20学时,占专业课总学时370的5%,授课周为10周,每周两节课。学生反馈不仅了解一些国际经贸活动的最新动态,还能熟悉扩充一些经贸类词汇,如Bearish Market(熊市),BRICKS(金砖五国),Forfaiting(福费廷业务,一种国际结算方式)又称包买票据等。但由于是第二课堂课程,上课安排的时间多为第9、10节或其他课余时间,学生普遍存在不太重视的学习态度,加上学时太少,只能起到蜻蜓点水,雾里看花的效果,无法全面深入系统学习,根本满足不了本专业对人才国际视野培养的要求。
第二阶段实验(10级学生第四学期):再次开设《英文报刊选读》,定位为必修课,加大到32学时,占专业课总学时394的8%,授课周为16周,每周两节课。由于是必修课,全部安排在正常时间授课,学习内容增多,学生重视度高,进一步学习到FTA(自贸区)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CPI(消费价格指数),MANUFACTURING 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反映制造业景气度的指标),NON-MANUFACTURING PMI (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反映服务业景气度的指标)等ESP(专门用途英语),也涉猎了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政治有关的新闻知识,如: hot money (热钱)、QE3(third round of quantitative easing)(美联储第3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draw out liquidity (挤出流动性)等时尚热词和专业知识。实验结果还表明学生在英语报刊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专业词汇、句式等语言知识,做到读写结合,拓宽了国际商务知识面,而且对本学期的《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证实训》等核心课程的学习也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信心和专业辅助提升的功效,因此,作为必修课的英语报刊课程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起到正相关的作用。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报刊教学的合理设置与定位
在10级实验获得的明确结论后,决定对11级的英语报刊教学进行更加合理设置与定位(见表2)。首先,更改课程名称为《国际时闻选读》,更突显其对国际商务人才国际视野养成的作用,其次定位为必修课,学时数再加大到56,占专业课总学时374的15%,授课周为14周,但每周增加到四节课,再次是本教改中将该必修课程在高职三年教学进程中提前安排到第三学期,这样更能照顾到与前续课《国际贸易实务》、平行课《国际商务接待与洽谈》、《国际商务与英文制单》及后续课《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市场营销》等之间的衔接和关联。
(表2). 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不含公共课)
(表2). 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不含公共课)
学期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名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总课时 周课时 学分数 课程
类别
第三学期 专业基础课 1 高级英语 28 36 64 4 4 必修
专业课 2 国际商务接待与洽谈2 18 54 72 4 4 必修
3 国际商务时闻选读 24 32 56 4 3.5 必修
4 国际商务与英文制单 36 36 72 4 4 必修
5 跨文化商务交际 24 24 48 4 3 必修
实践性教学 6 国际商务接待与洽谈实训 30 30 1 必修
8 国际结算(特色课程) 16 16 32 2 任选
小计 146 228 374 20 21.5
通过上述的设置和定位,11级学生较10级学生更早由EGP学习向ESP过度,足量的经贸报刊阅读提高了经贸词汇的使用正确性和严谨性,提升了专业学习上商务英语的运用和研究能力,拓宽与国际商务相关的政经、科技、历史、文化等的涉猎面,特别是增加对中东、印度、南美、非洲、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的商务文化礼仪及新兴电子商务营商规则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当下复杂多变世界经贸环境的多视角批判性思考和深层次分析能力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判断。事实证明,11级学生从后续课程学习效果、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证的过级率、2+1顶岗实习面试的成功率、实习期国际业务跟单处理能力、海外定单的获取率、国际客户开发沟通维护能力以及企业反馈意见均证明更符合培养目标、更贴近社会对合格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英语报刊的合理科学设置和定位,将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专业词汇、句式等语言知识,做到读写结合,而且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及时捕抓和探究国际商务的时闻资讯,通晓国际惯例和营商规则,巩固所学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对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起到正相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莉 . 《西方英语报刊经贸选读》课程构建的意义.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10(4):190-191
篇6
关键词:国际商务;伦理;挑战;对策
国际商务中,其主体来自世界各国,不受国家和地区的限制。由于不同地区的商务主体存在着不同的伦理文化,而且由此形成的价值判断标准也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在国际商务合作中有所体现。在国际商务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来自伦理方面的挑战,更新国际商务中的理论道德观,推动国际商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国际商务中的伦理挑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经济活动逐渐趋于全球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国际商务的迅猛发展,并且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伦理相关问题,使得国际商务面临着来自伦理方面的挑战增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国际商务主体的经营活动为东道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以跨国公司为例,跨国公司在商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经营不仅推动了东道国经济的发展,为其带来了一定的技术与经验,增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系,也使得国家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但是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同样为东道国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例如通过不正当手段盈利,不尊重他国文化,以自身的价值观进行文化渗透,社会责任感缺失,打乱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平衡等。而且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也引发了东道国文化与经济的贫困,这是因为跨国公司在经营中一般目的性较强,利用自身的价值观影响东道国。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向发展中的东道国宣扬本国价值观,使得这些国家民众的价值观向西方国家转变,使得东道国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而且也增加了东道国社会的混乱以及人们欲望的加深,也就是文化贫困。经济贫困是相对而言的,跨国公司的经营拉大了自身国家与东道国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得东道国看起来更加贫困。其次,跨国经营主体经常面临不同文化价值的冲突,增加了选择的难度。虽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的经营活动所属的大环境相同,但是其背后的伦理理念相差甚远,这是由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导致的,使得跨国公司管理者很难做出决策。例如,当跨国经营者了解到自身购买的商品是由巴基斯坦的童工生产,其将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与使用童工的企业继续保持合作关系,那么在东道国获取的利润会持续增加;然而使用童工与自己国家的法律和道德相违背,如果继续合作,自己将会受到自身良心以及自己国家的强烈谴责。很多类似的问题困扰着跨国经营者,他们对能够指导商务活动的价值准则的期盼更迫切。再次,共同国际背景机制的缺失使得很多跨国公司存在本国守德、他国失德的现象。跨国公司在国际商务领域面临的诱惑增多,很难保障能够道德经营,他们往往为了获取利益,在本尚可遵循不行贿的准则,但是到了他国,此道德约束便被抛之脑后。有的跨国公司在商务中能够遵循原则,拒绝行贿,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失去了盈利机会。
2.应对国际商务中伦理挑战的对策
2.1建立公正、诚心的国际经济背景制度
在国际商务中,必须秉承对人类共同利益负责的态度,推动公正、诚信国际经济背景制度的构建。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要想做好国际商务经营,必须在经济领域起到表率作用。为了构建较为完备的国际经济背景制度,跨国公司必须要摒弃在国际贸易中的不良习惯,不仅对自身企业负责,也要对世界负责,从而来营造出公正、诚信的国际经济环境。
2.2尊重东道国文化,带动其经济增长
如果东道国的文化不违背人类的基本道德,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必须对其文化表现出足够的尊重,而且在其经营中注意带动一国的经济增长。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在国际商务中必须及时关注自身经营活动对东道国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尽量消除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国际商务中应该以纳税、提供就业机会以及投资等形式为东道国带来足够的利益,而不是以牺牲他国利益来为自身牟利。
2.3避免参与不符合道德或者法律的活动
虽然在部分国家,贿赂、童工等现象仍然存在,但是从事国际商务的企业不应该与本地企业一道,通过这些违法或者违背道德的行为来获取利润。当前不公正的国际商务背景下,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面临的发展空间是不一样的。但是跨国公司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必须要树立道德经营的榜样,推动国际商务经营制度的完善。
2.4尊重他国员工
不同国家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信仰、习惯等,跨国企业必须对他国员工表现出足够的尊重。有的跨国公司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发展业务,这些国家的法律尚不健全,失业人口较多,经常容易出现雇员歧视现象。为此,跨国公司必须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充分尊重每一名雇员。
参考文献:
[1]陈燕.国际商务伦理:基本原则与一般共识[J].伦理学研究,2010(p5):124-128.
[2]李茂森.我们为什么要接受国际规则――《国际商务伦理》教学札记[C].世界城市与精神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2010:254-265.
[3]文四英.国际商务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3.
篇7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岗位;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08年4月,笔者承担的院级重点课题《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正式启动由于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为国际贸易,学生就业目标主要是珠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因此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至关重要。课题研究团队的老师及我院07级国际商务专业2个班的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了对珠江三角洲近200家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6份。
一、调查问卷说明
1.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类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总量需求,了解这些企业国际贸易岗位的设置情况以及这些岗位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为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建立提供依据,并以之指导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我院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的主体是从事进出口产品生产加工与贸易的中小型民营和三资企业。我们将从事进出口生产、加工与贸易业务的民营和三资企业中进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这类企业数相加,发现这类企业共有126家,占总体调查样本数的68%。这一数字与我们近几年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跟踪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这也说明本次调查对象的选取是合理的,对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完全可以反映珠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3.调查内容设计
调查问卷设置了以下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外贸企业的类型,包括企业的性质、规模、进出口业务比重等;(2)外贸企业在今后三年内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3)外贸企业获得国际贸易人才的主要途径;(4)外贸企业设置的主要国际贸易业务岗位;(5)外贸企业对主要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6)外贸企业对现有岗位人才能力、素质的满意情况;(7)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外贸企业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与来源分析
1.1总体需求分析对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186家企业3年内对国际贸易岗位人才的需求数量为2076人,平均每个企业需求11.2人。根据这一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未来三年内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
据有关资料提供的数字,到目前为止,广东有近4万家加工贸易企业…。按这一数字计算,广东的外贸企业总数应在4万家以上。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因此这些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基本能反映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按照每家企业需求11人计算,可得出珠三角地区未来三年内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2009年广东共有各类型高校112所、在校大学生约133万人,近几年内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40万人,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生每年不超过2万人,高职毕业生不超过1万人。即使考虑省外人才的流入和省内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等因素,珠三角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仍然可以为广东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岗位设置与岗位需求分析问卷结果显示:外贸企业设置的国际贸易岗位主要有外销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商检员等岗位。约65%的企业分别设置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约25%的企业则采取“一脚踢”的岗位设置方式,即由业务员兼做其他岗位的工作;还有约10%的企业只设置业务员、跟单员等个别重要业务岗位,单证、报关、报检等工作采取委托或外包的形式请他人代劳。大中型企业多采取第一种方式,采取后两种方式的主要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
问卷还显示,外贸企业对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在未来3年预计需要招聘的2076人中,外销业务员1059人、跟单员374人、单证员270人、报关员166人、报检员145人、其他62人,分别占51%、18%、13%、8%、7%和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的外贸企业在未来3年中对各种岗位人员都有一定的需求,但需求的主体还是外销业务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应该是以外销业务员为典型岗位的包括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在内的岗位群。广东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这一目标岗位群对就业人员素质、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制定出合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1.3岗位人才来源与要求分析在回答“企业获取国际贸易岗位人才的主要来源”这一问题时,186家企业有110家选择向社会招聘、61家选择院校毕业生、9家选择企业内部培养、6家选择其他途径,分别占59%、33%、5%和3%。在回答“企业主要录用哪一类院校毕业生”这一问题时,选择“硕士或以上研究生”的仅有2家、选择“大学本科生”的有66家、选择“普通大专生”的有61家、选择“高职大专生”的有50家、选择“中专或职中生”的有7家,分别占1%、35%、33%、27%和4%。
在回答“企业录用院校毕业生时,对人才的专业要求”这一问题时,有9家选择“必须是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151家选择“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优先考虑”、26家选择“不考虑专业背景”,分别占5%、8I%和1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外贸企业获取业务人才的来源偏向于社会聘用,直接从院校招聘毕业生处于次要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外贸业务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2)外贸企业的现职员工流动性较大、跳槽频繁,企业员工流失多,但从社会招聘也相对容易;(3)院校毕业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上手慢,不大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
其次,大专层次的院校毕业生是外贸企业向院校招聘一线员工时的首选。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186家企业中有111家在招聘院校毕业生时主要面向大专层次的毕业生。这主要是外贸业务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外贸业务主要是操作层面的工作,企业对一线业务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
第三,高职大专毕业生在外贸企业的招聘中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虽然外贸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偏向普通高校的本科和专科生,但愿意聘用高职大专生的比例也高达27%,与本科和普通大专相比差距并不十分明显。
第四,外贸企业招聘业务人才时普遍重视专业背景。调查统计显示,考虑应聘人员专业背景的企业占比达到86%。这说明外贸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2.外贸企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与满意度分析
为了了解外贸企业对业务岗位人员能力与素质的要求,问卷设计了适应国际商务环境、专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等三大类共21个能力项目,还设计了敬业精神、忠诚度、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4个职业素质项目,要求接受调查的企业对这些能力与素质项目进行评分。每个能力或素质项目依据其重要性最高可以给10分,最低1分。
为了了解外贸企业对现有在岗业务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满意度,问卷还就上述能力与素质项目要求受调查企业对现有员工进行评分,满意度最高值为l0分,最低值为1分。这两个调查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另外,我们还在每类能力及职业素质下提供了“其他”选项供企业补充和评分,但极少有企业增加能力和素质项目。因此,我们没有在表1中统计“其他”选项的得分。这也反映出列表中所选取的能力与素质项目基本涵盖了外贸企业对业务人员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
2.1重要性得分分析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各项能力或素质重要性得分情况是:最低6.04分,最高8.91分,中值为7.57分,平均值为7.55分。以上数据和情况表明:这些能力与素质项目都比较重要,企业对所有的能力与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外贸企业的业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其次,表1得分在8以上的项目有运用外语能力、建立与维护客户关系能力、开拓新业务能力、商务谈判能力、敬业精神、忠诚度、吃苦耐劳程度、团队合作精神。这表明:外贸企业特别重视上述4种能力与4种素质;业务人员在注重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在运用外语进行客户管理、业务开拓、交易磋商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业务人员在进行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个人职业素质的修养,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与人际关系。
2.2满意度得分分析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各项能力或素质的满意度得分情况是:最低6.08分,最高7.94分,中值为7.22分,平均值为7.11分。以上数据和情况表明,外贸企业对业务员不同能力与素质的满意度差别不大且普遍偏低。
其次,表中数据显示,企业对业务人员适应国际商务环境的几项能力不太满意,这几项的得分没有一项超过7分。而企业对业务人员专业技能的满意度都在7分以上,在各类能力与素质中得分最高,说明企业对业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是比较满意的。第三,表中数据还显示,企业认为非常重要的职业素质项目,企业对员工的满意度并不高。这表明员工在职业素质方面的表现与企业对员工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院校毕业生使用中的问题与培养建议分析
问卷中设置了两道陈述题,希望企业就院校毕业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进行陈述。186家企业中有132家在问卷中提出了问题与建议。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和建议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不会做人的问题,包括职业忠诚度不高、频繁跳槽、浮躁不踏实、不虚心学习、人际关系差、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绝大多数问卷都提及这些问题,并建议加强学生的素质修养与职业道德教育。
3.2外语能力差的问题。132份问卷中有87份提到了院校毕业生存在外语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建议加强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
3.3动手能力问题。132份问卷中有66份反映院校毕业生的岗位专业能力不强,建议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证。
3.4适应能力问题。132份问卷中有43份反映院校毕业生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建议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三、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与建议
从上述问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实际需要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同样的不足。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除了要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外,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本次调查,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明确定位为:服务于广东外向型经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国际贸易领域理论知识、具有进出口业务岗位操作能力、面向珠三角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一线业务人才。
2.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外贸企业在引进和使用人才时,对职业道德与素养的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而对员工在职业道德与素养方面的不满也超过了对员工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满。因此我们建议在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与管理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3.根据外贸企业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优化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业务岗位是一种操作性、技能性非常高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外贸企业业务岗位的设置和各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同时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4.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工作
外贸企业的大部分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调查也反映出了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与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证来加以解决。通过考证的培训,加深学生对行业与职业岗位的了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有助于实现教学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5.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
本次调查反映出来的院校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偏低的问题与我们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前几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的结果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这说明我们的外语教育确实存在不足。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增加教学计划中外语课程的门类与比重,增强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2)增加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的比重,让学生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3)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语第二课堂活动,改善外语学习的环境。
6.改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与学校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薄弱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增加学生课堂上的动手机会,改善课堂实践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要抓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二是要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学生进行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训创造条件。
篇8
1.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即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共建课程为纽带,以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模式。现代学徒制主要体现在“现代”,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学徒制是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通过言传身教来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现代学徒制是一群师傅带一群徒弟,它既有传统学徒制“言传身教”的精髓,又具有现代教育“规模化”的特点。
2.现代学徒制在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中的应用背景
苏州高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办学以来坚持“以社会需求调整办学方向,以企业满意衡量办学质量”的办学宗旨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输送优秀人才。我院的国际商务专业始建于2009年,经教育厅批准开设,已毕业5届学生,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商务人才。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建立“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在教学模式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建立适应行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但目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实现了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我们要转变现行的育人模式,引入“现代学徒制”,真正做到将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基本掌握本专业核心岗位群要求具备的岗位技能,能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在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中的应用方法设想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企业-学校”的渐进式育人机制。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二学期在学校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三、四学期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每周安排固定课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为学生讲授专业主干课程,尤其是技能应用类的课程由企业人员讲授。第五、六学期,学生回学校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和提升职业能力,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改革教学模式
实施双导师制,学校指派专业教师在校内学习阶段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并在企业实习阶段到企业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企业选派企业人员作为师傅,负责指导学生实践技能提升。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三个转变: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将“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现代职教模式”,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索项目式、案例式、情景式、探究式、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
3.构建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的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企业的师傅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发适合学生知识培养和能力发展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师傅和学校专业老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专业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主要由企业师傅讲授。
4.改革考核评价模式
学生在企业的实习阶段,采取分阶段考核模式,每月由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保障学生的实习质量。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表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实习岗位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学生在校内的实习阶段主要采取过程考核的方式,采用教师考核、学生自评、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考核评价方式。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篇9
关键词:国际商务 人才需求 培养模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新时期国际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全国已有不少院校开设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迅速扩大,而在规模的扩大中,该专业的培养模式并不成熟,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尤其是应该研究如何更能满足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的人才需求。本文对培养模式的探讨主要针对本科专业。 一、国内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概况
我国已有70多所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来看,基本上涵盖了所培养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国际商务和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应具备的能力(跨国经营、管理、策划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有的高校还强调了外语应用能力)和就业方向(主要是跨国公司或各类企业的国际商务工作,也可以从事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该专业的开设,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层次发展的大环境,切合“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中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需求,可以认为是我国高校在培养对外经贸人才方面的适应社会需求方面的一种升级。 二、中国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中,跨国经营人才的缺乏排列第二。可见,由于国际商务人才的缺乏造成的管理瓶颈是制约中国企业“走出去”成败的关键。
而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人才需求的分析,除了了解规模方面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外,必须还要认识到:我国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在人才需求规模方面
如前所述,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的“走出去”或者正在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这些都构成了对国际商务人才的现实需求。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5年1-8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0个国家/地区的486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4734.3亿元人民币(折合77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形式,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对从事跨国经营的国际商务人才是有着迫切需求的。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以获得竞争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谋求长足发展,这就蕴含着对国际商务人才的潜在需求。
2.我国企业国际商务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才需求方面也有相应的特点
中国的跨国企业目前国际化水平低。2014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非金融类跨国公司平均国际化指数64.6%,而入围该名单的 3 家中国内地企业的平均国际化指数仅为28.2%,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指数达到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中国大量的跨国企业才刚刚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需要在夯实基础之后提高国际化程度以更好地整合全球资源,从人才需求的角度来讲,更需要有大量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知识结构,具有跨文化的洞察力,能站在全球角度考虑问题的国际商务人才。
从跨国经营的产业分布来看, 我国企业目前进行的跨国经营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而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海外投资明显低于全球水平。2013年,第一产业境外并购金额为 348.2 亿美元,占比为66% ,而全球水平为19.5%;中国制造业境外并购金额为73.2 亿美元,占比为14% ,服务业境外并购107.6 亿美元,占比为20%,同全球制造业36.1%和服务业44.4%的份额相比,明显偏低。这说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在产业结构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国内产业的升级,未来几年,高附加值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都会大力开拓海外业务;企业利用全球资源促进自主创新已成趋势,各种通过自建、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一批大型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并购全球性或区域性流通企业,还将持续在重点区域打造和整合中国流通产业链。在跨国经营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将更需要开拓型的、能够整合全球资源、制定和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经营的比重非常高。2013年,中国流向发展中经济体的直接投资917.3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85.1%。一般来说,发展中或转型国家市场体系构建相对不够成熟,法律体系相对不够健全,政治和文化因素对企业商务活动的影响程度比发达国家更大,这就使得商务环境更加复杂,风险也可能更大。这就要求国际商务人员应该更全面谨慎地评价商务环境,更慎重地对待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管理。
所以,我国大多数企业国际商务专门人才的需求应该更注重国际化视野、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能力以及跨文化管理能力等,同时,由于多数企业还处在跨国经营的初始阶段,仍然需要相当数量的能够进行具体业务操作环节(外贸业务、外汇风险规避等)的国际商务人才。
今后,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将会成为企业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来源,高校应该从企业的实际需求特征出发,能够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创新改革培养模式,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
三、目前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中的主要问题
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从大多数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
1.课程体系不合理
(1)通识教育课程不够,尤其缺乏人文素质教育。从本文前述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可以得知,相当多的企业需求的国际商务人才不只是会操作个别商务环节,而要求的是能谋划企业国际商务战略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的通识教育。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中通识教育普遍不足,对人文素质教育也缺乏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和将来的职业发展。
(2)专业课设置不够合理。一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课体系同国际经济与贸易或国际金融这样的专业混同。国际商务专业与这些专业虽然都是涉外经济类的专业,但培养目标不同,专业课的设置虽然应该有相通之处,也不应该混同起来。二是照搬国外的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虽然英美等国家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模式比较成熟,值得我们借鉴,但如前分析,我国的企业有其特殊的人才需求,国外专业的课程设置未必能完全适应我国企业的人才需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选择的借鉴而不是整体照搬。
(3)小语种外语课程设置不足。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很多都是面向小语种国家,尤其是目前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情况更是如此。虽然英语是国际上通用的商务语言,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使用当地语言交流始终被认为是解决跨文化障碍的有力武器。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的是英语的学习,小语种教学一般只针对外语专业,而国际商务专业也应适当地开设小语种外语课程。
2.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
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践能力不可或缺,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所学理论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目前就各高校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实验室建设不足,或者虽已建起实验室,但并没有真正充分利用起来;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学生们很难有机会在校期间进行实际的实习锻炼。所以目前高校内虽然有模拟与实训,但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呈现严重脱节现象。
3.缺乏系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跨文化能力是保证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群体、组织与部门、组织与政府之间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认同的一种文化素质和交往能力。国际商务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跨文化现象,为避免文化冲突,降低国际商务成本,必须要提高国际商务人才的跨文化能力,以应对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冲突,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就十分重要。虽然目前大多数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课中会包括跨文化管理方面的课程,但系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不应该仅限于一两门专业课,而应该作为一种素质培养,贯穿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使学生了解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习惯成自然的跨文化思维,实现从无到有的跨文化能力的增长。
4.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是影响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开设国际商务专业的高校中,师资问题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教师本身无实践经验,对授课内容只有理论上的理解,致使授课内容与实践脱节,枯燥而缺乏生动性,也影响对学生的所学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有专长的领域趋同,影响到整体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5.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国际商务专业培养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课程教学中主要是课堂讲授,也有案例教学的采用,但一般仅局限于让学生回答案例的特定问题,而不是采用发散性思维思考和讨论;案例数量不足;同时所选案例的真实性也可能不是十分真实和准确。这种简单粗放的培养方法不利于我国国际商务人才质量的提高。 改革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的途径
1.改革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小语种外语的应用能力,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和小语种外语的选修课;调整专业课的课程和学时,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比如:对于某些内容重复交叉的专业课,可以适当去除或减少课时;在总学时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增加的跨文化培养课程或技能类课程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方向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2.加强和重视实践教学
落实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提高国际商务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建立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可以由以下几种形式组成:第一、建立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高仿真的训练系统中,能够很快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系统规范的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打下基础。而对于暂时没有条件建立模拟实验室的高校,也可以采用网络模拟实验。第二,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商务专业特性,学校应与商贸部门,行业组织,在华跨国公司、涉外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3.加强跨文化能力培养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国际商务文化、跨文化管理、国际商务环境等课程来加强商务环境教育,帮助学生熟悉不同国家的文化环境、商业运作规律、经济环境和法律制度。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国门交流访问,实地体验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跨文化冲突。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余组织相关活动来提升跨文化能力,比如模拟跨文化冲突及解决的游戏或表演活动,邀请跨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做跨文化管理的报告等。 4.制定和实施系统的提升师资力量计划
对于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应该组织和鼓励教师到企业或行业协会中进行交流和实践,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参加实践技能方面的短期进修、参加相关行业协会的活动或主持横向课题、开展产学研践习等。关于优化知识结构,一方面通过现有教师的进修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引进人才,尤其是可以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以及引进国内外优秀师资,甚至可以与企业或国外高校实行联合办学。
5.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有助于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能胜任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中应该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实地参观考察、实验训练、问题调研、文献查阅、撰写课程论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或方法相结合,着力训练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能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阎海燕,徐波.“走出去”战略中的国际商务人才需求与培养[J].科技管理研究,2007(3)
[2]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4[R].北京,2014
[3]肖芬,唐聘莉.新常态下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5(6)
[4]陈春,肖光恩.英国知名大学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篇10
[关键词]人才培养;国际商务;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132-03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经贸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需求逐渐加大。尽管地方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但与之相伴的则是对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毕业生需求急速下降。国际商务类人才供求之间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需求矛盾。当前阶段,我国更需要将传统的国际贸易、金融等经济学专业与管理、财会、营销等管理学专业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以顺应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深入发展,解决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一、当前国际商务人才供给情况分析
国际商务是一门跨学科、应用型学科,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国际化、用型与精英型人才,寄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视野,通晓现代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从辽宁省国际商务人才供给情况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在辽宁省高校中,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过于注重专业理论角度,对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不足,甚至部分高校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培养过程中几乎没有规范、系统的实践教学,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有些毕业生甚至不认识国际商务活动中使用的商务单据,无法真正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在就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
2.具备某一产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短缺。对外经贸工作需要深入某一个具体的产业、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也离不开具体的产品和生产工艺,这就需要应用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既要懂得国际商务活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具备某一产业或行业的商品知识和技能。辽宁省内院校国际商务类专业招收的学生中,有很大的比例集中于擅长文科的学生,在具体需要理工基础知识的产业和产品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复合型应用人才优势不够突出。据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统计,仅2015年度辽宁省就有1028家企业参与对外投资,即使只有50%的企业需要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每年也存在着400多人的人才缺口。
二、当前国际商务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1.后SDR时代企业需要更为专业的国际金融领域人才。自2009年央行开始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深入。2015 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再次证明了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企业或个人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可直接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使外汇汇率风险降低,增加了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同时也对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风险控制、国际化经营、组织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外汇储备持有量和持有成本也将同步降低。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进出口企业还是商业银行都需要具备国际金融知识并懂得外汇风险防范与管理控制的专业人员,使其在开展国际投资、国际结算与国际汇兑等业务时能够有效规避业务风险。
2.低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屡遭贸易制裁,维权过程缺少专业人员支持。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通过其是否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予以体现。近几年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制造”的产品已遍布世界各地,一些国家越来越频繁地动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保护国内生产商的利益。据商务部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我国企业遭遇的贸易摩擦案就有37起,涉案金额达35亿美元。辽宁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曾在2013年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案中被列为全国八个必须应诉的光伏产业企业之一。对于企业而言,当遭遇反倾销时只有积极应诉才有胜诉可能。企业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运用法律武器和贸易规则为自身的经营保驾护航,从而避免高额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惩罚性贸易制裁。然而,很多企业因为缺乏拥有通晓国际贸易惯例与法律的国际商务人才而错过了最好的维权应诉时机。对于从事涉外经营的企业而言,拥有熟悉国际贸易法律、惯例、规则的专业人才十分必要。
3.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遭遇跨国经营与管理人才缺乏的瓶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但目前国际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国家等以比我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正在弱化,以致大批本土企业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对各国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据商务部调查显示,在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中,跨国经营人才缺乏排在第二位。可见,由于国际商务人才的缺乏造成的管理瓶颈是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2015年我国境内企业共对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86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764.4亿元人民币。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共有对外贸易类企业909851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35191.2亿元人民币。即使按平均每家企业仅需要2名专业人才比例计算,我国国际商务人才的潜在需求也将近20万人。
从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来看,2014年实现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192份,合同总金额18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全省利用外资项目478项,总金额1235.8亿元人民币。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利用外资,企业的扩张过程都需要掌握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治理,兼具跨国公司运营管理和国际市场开发能力的高水平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辽宁省教育厅的调查表明,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紧缺的十大领域人才就包括国际商务类高级专门人才。辽宁省又拥有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盘锦数个港口城市。因此,辽宁省对高级国际商务类人才的需求巨大且十分迫切。
4.辽宁省“十三五”时期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并向海外市场扩张。“十三五”时期,国家更加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带动整体经济增长的作用,而辽宁省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十三五”时期将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激发工业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推进企业国际合作作为主要经济发展目标。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 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5604家,从业人员120 多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万亿元,占全省GDP 的比重高达54%,成为辽宁省保持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产业。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是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辽宁省重点装备制造业主导产品中,位居全国同类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前五位的产品有15个。根据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现状和装备“走出去”情况,辽宁省政府确定了机电、冶金、船舶制造、机械汽车、港口运输、石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现代农业、物流、信息服务等多个具备“走出去”优势的行业领域。目前辽宁省拥有高等学校70多所,在校生总数70多万人,90%以上的高校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设有本科国际商务专业的高校仅有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和大连民族学院3所。硕士层面的培养单位仅有4所。经过走访调研,了解到除上述培养单位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培养沿袭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除东北大学外,其他高校在国际商务硕士培养过程中均缺少理工科背景支撑,培养过程偏重理论知识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结合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顺应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需要,在具有理工科背景高校中增设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以培养具有理工背景,兼具国际投资风险管理、国际投资项目分析能力的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三、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建议
1.依托坚实的理工科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承担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任务,应重点集中在具备多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经验的理工科本科院校。此类院校在辽宁省数量众多,在学科优势方面既有长期积累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积淀,又有丰富的理工类专业知识学习的学科条件。并且在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教学资源方面有着厚重的累积。这些学科交叉的教学资源,再结合相关国际商务类专业本科办学经验,将为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基础和保障。
2.充分结合优势学科的资源和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各个院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将优势学科资源和国际商务应用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即将经济和管理纱笱Э瞥浞秩诤系幕础上,再融合部分理工专业学科的商品生产、品质等知识,培养既具有经管通才特性,又具有基础理工产品知识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国际商务活动开展所必需的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要素,以及满足当前经济国际化发展所需的国际商务岗位特征,设置多个差异化培养方向,并依据就业方向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最终实现由培养专业人才到复合人才的过渡。
3.组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开展专业教学。良好教学模式的实现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首先,教师在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为保障国际商务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质量,还应坚持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与合作;第三,尽可能聘用有良好教育背景且从业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以保障教学符合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需要。
4.尽可能通过双语教学加强学生外语能力培养。在国际商务领域,尤其在兼并重组、商务谈判和英文函电往来业务中,英语是中外沟通的通用语言,因此通常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较高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中,应加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比重,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商务英文文书和信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鼓励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参加全国BEC商务英语考试。此外,还可通过模拟商务谈判使学生在仿真的业务环境中参与交流,掌握商贸活动中的前期谈判与合同签订的流程与注意事项,通过虚拟交流检验学生对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英语书信以及商务礼仪等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5.建设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充分结合所处区域,在不同行业领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践和实训基地。还可根据不同企业的业务类型及实际运营情况,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聘请实践基地工作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或作为实践课程的授课教师,以落实和强化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加强实验室建设,并实现网络开放。为解决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效果难以保证的弊病,各高校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开展模拟教学活动。在国际商务领域常见的实训平台有Sim Trade外贸实习平台、Sim Marketing营销模拟实验室和Sim HRM人力资源系统软件等,有的还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软件。在开展此类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的影响,很难在每节课中实现教学进度的同步,导致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形成“能者多劳”的不良习惯。针对这类情况,在实验室建设中应尽量保证硬件设备充足,设专门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延长开放时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模拟。此外,目前多数高校已开通“校园网”,可通过网络建设将模拟教学系统在校园网内实现共享,甚至在宿舍学生即可实现模拟操作,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
7.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多层次留学生项目。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应始终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不断开拓和创新逐渐提升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来华的留学生毕业后,有一些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其中一些学生十分青睐国际商务专业。因此,高等院校若能培育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商务类专业,必然会吸引大批在校毕业生的关注。
在高等教育中,地方高校往往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保障的重任。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量”的需要,还要抓住“质”的要求,只有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才能使高校所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符合市场需求,从而弱化人才供求所存在的错位和结构性矛盾。因此,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同时也是解决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孟一.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初探[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4).
[2]王风云.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5(4).
[3] 任金秀,肖素莹,张晓云.国际商务专业“校企一体化”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0).
- 上一篇:地理信息科学人才培养方案
- 下一篇: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