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护理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护理的目的

篇1

关键词: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即妊娠前已被确诊的糖尿病妇女合并妊娠或妊娠前糖耐量异常,妊娠后发展为糖尿病,分娩后仍为糖尿病的患者。另一种是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生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占妊娠合并糖尿病总数中的80%以上[1]。妊娠合并糖尿病属高危妊娠,临床中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机会远远大于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而葡萄糖是脑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长期持续低血糖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对脑神经系统产生永久性损害[2],甚至危及生命。通过对新生儿早期的血糖监测和喂养干预,能有效的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 低血糖的观察

1.1 血糖的监测

1.1.1临床上常用微量血糖仪取足跟部毛细血管微量血检测血糖或静脉血监测。要求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复查血糖,12 h内2 h~4 h查1次血糖,防止新生儿发生低血糖[3]或要求生后1、3、6、9、12、24h早期定时监测血糖。足月新生儿血糖低于2.2mmol/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4]。

1.1.2评分法 天津市儿童医院提出应用电子计算机就其内在低血糖危险因素(日龄、体重、胎龄、感染及缺氧)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数式Y=-0.18295×1-0.90382×2~0.0519×3 5.6895×4 5.10437×5,用此式对新生儿进行评分,Y≥-33.80474者判为低血糖高危儿,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1.2 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

1.2.1多出现在生后24h内, 严密观察新生儿面色、吸吮能力,新生儿低血糖有无症状性和有症状性之分。无症状性低血糖常无低血糖的临床表现。症状性低血糖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体温低、精神差、嗜睡、惊厥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表现。因此,在临床护理上,应动态、全面地观察病情。

1.2.2 低血糖脑病 , 低血糖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严重时可出现延脑生命中枢功能障碍的症状。

2 预防护理

2.1 口服葡萄糖和早开奶 母乳是婴儿的天然食品,通过吸吮可促进乳汁分泌,还可使新生儿交感肾上腺应激增强,儿茶芬胺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5]。新生儿出生后,血糖>2.2mmol/L口服温热的10%葡萄糖15 ~30 mL(每次5~10ml/kg),血糖≤2.2mmol/L则口服25%葡萄糖,同时帮助母亲尽早给新生儿喂奶,由护士床边指导,无乳汁分泌的,按医嘱补充新生儿配方奶,每2 h喂奶1次,2次喂奶间补充1次葡萄糖。进食2 h后复测血糖,连续监测血糖值,3次正常后,改为临床观察,加强喂养,记录进奶量及大小便次数等。

2.2 静脉输注葡萄糖 新生儿低血糖经口服葡萄糖,复测血糖仍低者,或是初次血糖偏低伴有低血糖症状如新生儿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多、软弱无力、体温低、哭闹要奶吃等,应立即静脉供给10%葡萄糖注射液,把握好输注速率,足月儿6~8mg/kg/min,早产儿4~6mg/kg/min,密切检测血糖值,使血糖维持在2.3~6.1mmol/L。

2.3 注意保暖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出生时由于体表羊水的蒸发,体温迅速下降,寒冷刺激可以造成新生儿低血糖。调节室内温度至25~26℃,母婴皮肤接触是最好的复温措施,必要时置辐射台,使新生儿体温维持在36.2 ℃~37.0 ℃,以减少热能的消耗,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2.4 剖宫产产妇术前禁食,新生儿出生后母体血糖供应中断,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应加强剖宫产糖宝宝的喂养和血糖监测,并做好健康宣教,取得产妇的配合,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59.

[2]何颜霞.危重患儿糖代谢紊乱及处理[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2)100-102.

[3]张炜霞,陈洁,汪立梅.妊娠晚期孕妇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J].护理研究,2008,22(10A)∶25702572.

[4]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62.

篇2

[关键词]初产妇;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知识

初产妇由于缺乏生育经验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这些均可能对新生儿的成长产生影响。临床研究指出[1],孕晚期加强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纠正错误的认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及对新生儿的自我护理能力[2]。本组研究中,通过给予初产妇加强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其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17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8±8.9)岁;产妇文化程度中,大学及以上学历45例,大专67例,中专及高中47例,初中及以下16例。其中农民5例,工人81例,个体工商业人员57例,干部技术人员32例。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28例,2000~3000元64例,3000~5000元72例,5000元以上11例。

1.2方法

对全部孕妇在孕第35周及36周的周末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相关培训,培训参与人员包括产妇、新生儿父亲、新生儿家庭照护者等,每次培训1~2h,培训形式采用集中讲座、小组讨论、示范演练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培训人员由富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在培训中,注意观察孕妇的理解能力,结合其教育水平等情况,给予采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注意给予示范操作及图片讲解,加深产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小组讨论及演练提高产妇的应用能力;每次培训后给予相关问题解答,设立形式多样的咨询方式,如官方QQ群、微信群、微信平台、咨询室、咨询热线等,加强对产妇疑问的解答,提高问题解决的针对性,针对产妇的家庭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议与意见。培训结束后向参加培训者分发健康知识手册、光盘等,指导产妇进行自我学习,促进知识的掌握。

1.3判定标准

[3]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在产妇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新生儿基础护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分析,母乳喂养的方法,疫苗接种方法等,每项内容20分,满分100分,对比观察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1.4统计学方法[4]

应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71.4%,培训后向产妇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67例,有效率为95.4%。通过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分析,本组在进行为期2周,共计4时的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后,产妇相关知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婴儿时期是婴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出现各种疾病的时期[5],婴儿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婴儿的健康成长,多取决于婴儿母亲及其对婴儿的喂养、护理的认知、态度及行为[6-7]。初产妇由于生育及新生儿相关知识,这对新生儿的生长与发育极为不利。在一组调查中指出[8-9],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缺乏包括以下几点:

(1)多数产妇不清楚新生儿特殊生理知识,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变化;

(2)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多来自父母或网络等途径,没有科学而系统的学习;

(3)产妇对母乳喂养方法仅限于理论知识,甚至有的产妇不认可母乳喂养;而调查指出[10],多数产妇对新生儿出生的护理知识都存在较大的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相关的培训,尤其是近几年育龄女性中,独生女占据绝大多数,其缺乏新生儿家庭护理氛围,自理能力差,对健康教育的渴求更强烈。本研究中,对175例初产妇于孕中晚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经培训后,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培训前,且护理知识的掌握已不再局限于理论上,更提高了产妇的自作能力,明显提高了认知分析能力。总之,通过给予初产妇系统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相关认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这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解思琦.初产妇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临床实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3(2):150.

[2]辛燕.开展家长育婴指导对提高新生儿早期教育普及率的作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416-417.

[3]李云波,杨彦香.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与健康教育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60-1861.

[4]吴雨桐.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374-2375.

[5]王转琴.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28):60-61.

[6]黄秀永,陆柳雪,陆青梅,等.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影响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258-259.

[7]招凤彩.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智力发育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7-98.

[8]陆柳雪,陆小妮,陈立新,等.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桂西地区农村初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824-1826.

[9]郑丽阳,郑本端,符丹.危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心理特点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109.

篇3

澧县人民医院产科 湖南省澧县 415500

【摘 要】目的:研究Orem 自理模式在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9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Orem 自理模式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在产妇住院期间通过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技巧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新生儿中开展Orem 自理模式,显著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挖掘了其自我护理的潜在能力,有利于其康复和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技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Orem 自理模式;产科;新生儿

Orem 自理模式于1971 年由美国学者提出,该理论阐释了人的自理方面缺陷与机体健康、人的护理需求三个方面的关系,并经过不断的演绎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护理理论,并受到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运用于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疗效。本研究将Orem 自理模式运用于我院就诊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98 例,其中,年龄21-32 岁,平均年龄(31.4±6.7)岁,文化程度:初中文化产妇20 例,高中文化产妇37 例,大专以上文化产妇41 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且在产前均给予系统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知识培训,均给予剖宫产术,直刀口者71 例,横刀口者27 例,所产新生儿均为健康婴儿,无缺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刀口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技巧、孕妇产后护理卫生、新生儿护理常识等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同时若产妇或家属有困难时,护士应及时积极的提供帮助。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Orem 自理模式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

(1)系统评估 相关责任护士应对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母乳喂养技能等知识做一系统评估,根据每一产妇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和护理,使其系统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

(2)支持教育系统 在产妇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都应随时掌握和了解产妇不同时间段的心理需求,积极获得家属的配合,及时纠正其护理能力和护理知识的偏差,详细并耐心示范和讲解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洗浴等知识。

(3)完全补偿系统 在产妇术后6h 内,身体较为虚弱,缺乏自理能力,应进行完全补偿护理,责任护士应定时为产妇进行基础、管道、专科、皮肤等护理工作,同时进行心理辅导,消除产妇紧张心理,树立母乳喂养信心。

1.3 指标观察

在产妇住院期间通过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技巧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技巧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差评为0 例,良9 例,优4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0%,18.4%,81.6%;对照组母乳喂养技巧差评为14 例,良35 例,优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8.6%,71.4%,0%。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为优者46 例,良3 例,及格0 例,不及格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93.9%,6.1%,0%,0%。对照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为优者9 例,良15 例,及格16 例,不及格9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8.4%,30.6%,32.6%,18.4%。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Orem 自理模式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产科新生儿中开展Orem 自理模式,对产妇进行产前及产后的系统宣导及培训,不同阶段的系统护理,使其充分了解了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显著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挖掘了其自我护理的潜在能力,有利于其康复和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技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勇, 张琪, 陶新学等. 产科应用Orem 自理模式的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2010,24(11):951-952.

篇4

【关键词】新生儿;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92―01

为寻求更科学的护理方法,我们对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方法进行改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对照组,同月分娩的60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实验组。两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后放在寄养室,每日由护士定时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沐浴、脐部护理、喂养、更换尿布、衣物等;每天定时送到母亲身边短时间接触和喂养并由专人指导。实验组改变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当天,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迎接产妇和新生儿,祝贺产妇的生产,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协助产妇角色转化。根据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实施新生儿相关护理,让家属参与,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由专业护士介绍并演示新生儿一般护理知识和技能,每日由同一专业护士对新生儿护理进行评估。对不正确处予以指出,循序渐进,反复指导。新生儿出生第三天,让自理能力基本恢复的产妇协同家属为新生儿换尿布、衣物、喂养等,根据家属及产妇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中。出院时对两组家属和产妇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及家属基本情况、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判定标准: (1)在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每个项目中能正确回答或示范4个子项目及以上者为掌握,2~3个子项目为基本掌握,1个及以下为未掌握。(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综合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方法:满意度用百分率,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实验组60例中有58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96.6%,而对照组80例中仅有70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87.5%。

3讨论

3.1母婴同室护理方法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促进母性角色达成,使产妇快速进入母亲的角色中去:母性角色达成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母亲需要有照顾孩子的能力,对母性角色感到快乐和满足。分娩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但住院环境使产妇进入患者角色,特别是传统的护理模式,新生儿护理绝大部分由护士承担,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不利于母性角色之获得。母婴同室护理分娩后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开始2天由护士和家属承担新生儿日常护理,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产后第三天产妇对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直观认识,同时产妇自理能力基本恢复后,可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让产妇协同家属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喂奶、洗澡、尿布的更换等,母亲通过母乳喂养眼神的交流和触摸而认同婴儿,而且这种温柔和体贴的感觉是建立母子关系不可缺乏的要素。与孩子肌肤的接触有利于感情的建立,顺利完成角色适应。

3.2母婴同室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如换尿布、母乳喂养、新生儿水浴、新生儿抚触等都能掌握,对新生儿的护理得心应手,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

3.3母婴同室有利于新生儿早与母亲接触,进行母乳喂养,促进乳汁分泌。

3.4母婴同室有利于调和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的评价不可能脱离患者进行评价。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6%)高于对照组(87.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对照组新生儿护理完全与产妇家属隔离,产妇及家属不能看见护士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十分缺乏,加之对新生儿的一切变化特别关注,新生儿变化快随时都会变化如不及时告诉家属,产妇和家属又看不到孩子,使产妇和家属会产生担心和怨言,对护士的满意度下降。而护士整天忙于应付这些简单的护理,超负荷工作,护理工作得不到承认,没有成就感。护士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与患者产生矛盾,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实验组改变这一状况,产后由专业护士主动接纳新生儿,评估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实施新生儿护理,介绍新生儿护理知识,让家属和产妇循序渐进学习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2~3天后,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特点,如生理性体重下降、“马牙”、新生儿黄疸等,产妇和家属已有初步了解,对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为新生儿更换衣服、尿布、新生儿喂养等可以单独完成,这样就不会对新生儿不知所措,而且对新生儿的一些变化都能看见就不会特别担心和护士发生矛盾了,护士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危重患者的护理上,使工作有计划进行,护士工作顺心,护患关系融洽,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24-63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HIE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2007,35(2):99.

篇5

【关键词】新生儿;鸟巢式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31-01

新生儿时期是人生中抵抗力最低和发病率最高的时期,同时也是新生儿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1]。因此,需要对新生儿时期的护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最近的报道显示[2],临床对新生儿进行鸟巢式护理干预,模拟新生儿在母亲体内的生存环境,显著地降低了新生儿的发病率。笔者对新生儿鸟巢式护理干预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接诊的20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4例。新生儿中有112例男性和96例女性,其中121例顺产和87例剖宫产,新生儿出身体重为(3.46±1.02)kg。所有的产妇均无严重的心脏病、糖尿病及肝肾等系统性疾病,所有的新生儿均无先天性病变、严重并发症及产伤等。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将浴巾按照常规的折叠方法进行连续的两次对折,新生儿平躺在折叠好的浴巾上,并将浴巾的两侧向下卷至新生儿的身体处。试验组的新生儿则置于鸟巢式的浴巾中(将浴巾的对角滚筒式卷成“鸟巢”似得椭圆型并用胶布进行固定),浴巾的宽度是新生儿的肩宽,长度包含新生儿的长度,接口处高约5cm,并使新生儿的头部和肩部枕在浴巾的接口处,并保证新生儿蜷卧在“鸟巢”的浴巾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暖箱内的灯光直射新生儿眼睛,光线强度不宜过强;②每天定时给新生儿洗澡和涂抹爽身粉,保证新生儿的皮肤干燥;③对新生儿的日用物品如:毛巾、尿布、衣服及绷带等进行定期消毒并严禁混用;④对新生儿的脐带残端和脐窝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⑤定期对新生儿的眼睛、鼻腔及口腔等进行清洁,保证呼吸道的畅通;⑥产后6h,指导家属对新生儿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防止吐奶和溢奶现象的发生。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新生儿的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情况、出暖箱时间、平均睡眠时间、胃肠功能建立情况及头围、身高及体重的增长等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记录。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 检验, P〈0.05 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常规指标比较试验组的体温波动及出暖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睡眠时间明显的长于对照组,头围、身高及体重的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比较试验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肠胃功能建立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从母体娩出进入到一个新的陌生环境,是对新生儿生命力的极大挑战,此时,新生儿的发育尚未健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同时,也是新生儿抵抗力最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3]。因此,临床上新生儿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给新生儿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的发育不全,导致新生儿体温的波动范围较大,直接影响新生儿的其他指标和生理功能的发育[4]。

鸟巢式护理干预通过对胎儿在母体内生存环境进行模拟,将包裹新生儿的浴巾折叠成鸟巢状,直接保护在新生儿的四周,使新生儿在暖箱内的姿势与在母体内的姿势相仿。鸟巢式护理干预的意义[5]在于避免新生儿直接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减少皮肤刺激,同时,有效降低新生儿皮肤的散热面积,为新生儿生长环境提供舒适的环境。根据以上研究发现,新生儿的体温波动降低之后,新生儿在暖箱的时间也明显减短,平均睡眠时间延长,头围、身高及体重的增长也显著增加,说明舒适的生存环境有利于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综上所述,鸟巢式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提高,有效改善了新生儿的后期发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丽,李桂芳.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8):4758-4760.

[2]杜放辉,杨舒广,王素梅,等.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摄入量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6):856-857.

[3]刘蕾,任家顺.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技术分级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3,(36):4482-4483,4488.

篇6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外周动脉采血 应用价值

新生儿群体是一个在医学护理殊的群体,而新生儿护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挑战,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医院同家属之间的医护纠纷问题[1]。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面临诸多困难,如新生儿出血速率慢,凝血速度快、出血量少以及需要反复穿刺抽血等问题。如何克服新生儿因静脉血管细小、血管充盈度差所带来的新生儿采血困难的问题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挑战。临床实践证明静脉穿刺采血的技术难度大,且容易给新生儿带来较大的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本院106例新生儿的对比采血发现,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较静脉穿刺采血具有诸多的优点,不仅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和可靠,同时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106例,在征求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对106例新生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53例。①观察组:男婴27例,女婴26例,平均出生体重(2620±150)g;年龄12~21天,平均(13.1±6.5)天;胎龄36~40周,平均(37.6±2.7)周;其中肺炎患儿20例,缺氧性脑病13例,败血症16例,其他疾病4例;②观察组:男婴25例,女婴28例,平均出生体重(2635±150)g;年龄12~21天,平均(12.8±6.7)天;胎龄37~41周,平均(38.2±2.9)周;其中肺炎患儿21例,缺氧性脑病15例,败血症14例,其他疾病3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胎龄以及出生体重等差异性不大,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分别采取外周动脉采血和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具体医疗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将新生儿保持平卧姿势,左手掌面托住婴儿的肘关节,令穿刺侧手放直,拇指绷紧肘关节下方5cm处的前臂,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右手指腹触摸肱动脉走向,并轻压痕迹作为进针的标记。因新生儿的特殊性,一般采用5ml注射器在搏动最为明显的地方连接5号头皮针进行采血,完成后应加压5分钟用于止血,以免防止缺血现象的发生。其次,在桡动脉穿刺时,令新生儿平卧,医护人员左手握紧新生儿待穿刺侧手掌面朝上,在腕关节上用食指触摸桡动脉搏动,拇指固定新生儿的手掌,通常以右手持针,以15~30°角度扎入最强的脉动处,穿刺成功后血液会自动涌入头皮针胶管。完成后应加压5分钟用于止血。

指标观察:认真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采血一次成功率,通过VAS疼痛评分标准评定患儿的疼痛度:其中以时间划分,0~3分钟轻度疼痛,4~6分钟中度疼痛,7~10分钟重度疼痛,此外利用标本溶血、标本凝血以及血肿和呼吸暂停等指标衡量记录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注意事项:外周动脉采血要求较高,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做到安全可靠,医护人员严格按照穿刺技术要求,保障在无菌情况下对新生儿进行采血,其中采血设备必须做到安全、消毒。医护人员应以娴熟的操作技术,尽量避免二次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避免在同一地方多次穿刺,防止出现局部血肿等情况的发生[1]。压迫止血必须注意新生儿血液的循环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SPSS软件分析,通过X2进行计数资料的检验,结果显示,P

结 果

一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一次成功率98.1%,显著高于对照组81.1%的成功率,此外,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9%,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两组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新生儿因其特殊性,血液分部较为集中,其中以躯干、内脏为主,而对于采血处的四肢而言分部较少。此外,新生儿的血管较小,且充盈度较差。常规应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而言,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新生儿股静脉和股动脉以及神经并行分部,由此,采用股静脉穿刺容易破坏动脉和神经。对于大血管股静脉而言,如果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易造成血肿,而多次穿刺采血又会导致血管损伤而产生血栓。总而言之,股静脉穿刺采血增加了新生儿采血的风险性[2]。对于外周动脉采血而言则表现出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高操作性等特点。通过本次的研究不难发现,外周动脉采血在一次采血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疼痛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均优于股静脉穿刺采血。研究发现外周动脉采血能够满足不同临床新生儿采血的处理需求,在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的同时,也避免了采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血样本凝血、样本溶血、血肿和呼吸暂停等不良反应。总之,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具有安全、可靠和适用性,在医学临床推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高尚的职业道德 娴熟的业务技术素质科学化系统化和亲情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34-02

自胎儿出生到满28天这段时间称为新生儿期。是婴儿脱离母体后逐渐适应外界生活的重要过程。新生儿组织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

对外界环境适应力低下,这一时期,小儿疾病起病急,来势迅猛,发展快。需要紧急救治。因此。加强重症新生儿的医疗水平,积极探索医护配合的有效模式,做好重症新生儿的护理.才能确保重症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1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的职业道德要求

现代护理观是一切以病人为本,以科学的护理程序为基础,将护理科学化、系统化和亲情化。NICU的护士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业务技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对新生几细致观察、耐心照顾的态度。有了这一切,才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各种技术层面的要求。新生儿虽然还不能和护士进行语言沟通,但是他们已经是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以对待常人的态度对待一个新生命。在日积月累的护理中,医护人员就是以情感为纽带,精心呵护一个小生命,新生儿患儿也常对护士产生依赖感,认为她就是自己的母亲,在患儿出院时,医患双方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过去曾经发生过新生儿在保温箱中被烫伤的事情,或者没有及时关注呼吸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导致患儿生命的终结。由于护士的麻痹大意。不仅夺去了一个小生命。也给家长造成了心灵上的极大的创伤。亲情化护理可以使患儿享受到正常新生儿所能得到的护理,如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擦伤引起感染,特别是颈下、腋下、大腿根部和臀部,每天应清洗,防止感染。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经常洗澡可使皮肤清洁,改善血液循环。洗澡应先洗头面部、颈部.然后洗全身。要注意耳后、颈、腋下、肘部、腹股沟等皱褶处的清洁卫生,洗完澡后要用干毛巾擦干身体,并在皮肤皱褶处扑上婴儿用粉。新生几用具要专用,衣被、尿布要选择柔软、吸水、透气性好的浅色纯棉布,勤洗勤换,日光下晒干。这种犹如家庭式的护理,有助于新生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2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的职业技能要求

2.1 在重症新生儿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熟悉一般护理的技能:

在护理新生儿过程中要切实做好监护病房的卫生工作。严格执行监护室消毒隔离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管理。患者人院时更换病室衣服,非工作人员进人时应穿戴工作服、帽和换工作鞋。有效洗手,在检查、操作和护理前后甩肥皂水洗手,尤其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每次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病房环境必须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好。每天通风换气,室温应相对恒定在24-28℃,室内湿度应在60%-80%之间,病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地面清洁最好用吸尘器,或用清水洗净的拖布擦地,然后用消毒液擦地面。在接触患儿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并经常修剪指甲,以防不慎滑破皮肤,增加感染机会。在与患儿接触时必须戴口罩,避免呼吸道感染。

2.2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职业技能的特殊要求:

除要求护士熟悉护理一般的技能外,还需要掌握急救复苏技术,呼吸道管理,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必须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如皮肤颜色、行为变化、呼吸窘迫程度、喂养的耐受性等,清晰无误地记录各种数据,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汇报。如呼吸道护理:新生儿的呼吸特点是浅而快,节律不同,因此必须保持新生儿呼吸遭通畅。NICU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全部进行特护,应到床头交接班,详细交待诊断、病情、治疗及护理要点。人院前准备预热暖箱,检查抢救单元设备和功能,保证完好。人院时措施:需急时处理的患儿立即放辐射台上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各种监护仪器等。人院后常规护理和监护24h,守护床旁。①呼吸、心血管系统:多参监护仪监护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每小时记录1次,但每2h尚需亲自听、数、记心率、呼吸I扶。呼吸道管理者,每2-4h吸痰,并记录痰液的性质和量。②神经系统:意识、反应、瞳孔、肌张力、颅内压监测者每2h测记1次。③消化系统:腹胀、呕吐、大便性质、鼻饲前检查胃残留物容量。④泌尿和代谢系统:称体重每日1次,记24h出入量,每日测尿比重、尿糖、血电介质、血糖1次,测记体温、箱温每2-4hl次,临床上常规监测大部分借助监护仪,但仔细的临床观察仍必不可少。

2.3 掌握NICU消毒隔离要求:

NICU是危重患儿集中的地方,扳低出生体重儿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为重要。①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人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认真洗手。操作、护理患儿前后均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②空气消毒:常规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每周用乳酸熏蒸1-2次。③用吸尘器或湿布拖地。每日2次,床间距应大于1m。④仪器设备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使用后均消毒。⑤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

篇8

随着现在不断变化的医疗服务模式,产科护理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在孕产妇住院治疗中,除了提供日常方面的照顾,产科护理重点是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对父母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帮助他们尽快接受新生,适应新角色[1]。孕产妇和婴儿床旁护理作为新的产科护理新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是现代产科护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我院就实施床边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6月至 2014年6月间产科病房分娩的230例产妇,将母婴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15例。 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且均无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躯体疾病,试验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的方式,主要内容是臀部护理,早期接种疫苗,触摸,和新生儿沐浴等护理、通过“一对一”的形式来完成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护理人员边讲边操作,并要求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教学内容包括:换尿布,新生儿脐带护理,新生儿触摸,避孕和产后检查,新生儿的免疫接种,新生儿常见的生理表现及其处理方法,产褥期多个并发症的治疗,产后营养,产后乳房护理方法,技术以及母乳喂养的好处等。观察组母婴每天接受一次医院床边护理,护理大约30分钟每次[2]。对照组母婴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护理人员每天送新生儿到专门的婴儿淋浴房进行新生儿触摸、脐带消毒等护理,同时接受预防接种。通过集体讲解以及每天10分钟的视频录像方式的健康教育方法,两组妇女讲解的内容一致。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知识问卷和满意度问卷,在产妇出院前进行调查。健康教育知识问卷包括以下项目:新生疫苗接种,产后避孕和复查,新生儿常见的乳房护理方法,常见的生理临床表现和对策,产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产后营养活动,母乳喂养等15个问题,评价指标为正确率。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研究项目: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技术,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方面,每个项目包括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三个选择。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包括触觉、肚脐护理和沐浴三个方面,每个操作的总分是100分,低于60分为没有掌握,60-79分大师部分掌握,80分以上为掌握[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采用SPSS 14.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

2 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 95% ,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 90% ,观察组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正确率为94% ,对照组为72% ,故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9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即母婴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旁进行,产妇及家属共同观摩、参与,有助于产妇出院后对孩子和自身进行更好的照顾[1],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重要方法。产后护理期间母婴床旁护理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需要,是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保障[1]。本文分析了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特需病房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为观察组,年龄为23~34岁,平均年龄为(28.78±6.75)岁;孕周为37~40 w,平均孕周为(38.13±1.20)w。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为24~33岁,平均年龄为(27.68±5.98)岁;孕周38~41 w,平均孕周为(38.12±1.38)w。梁旭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环境与母婴同室的管理要求相符。选择技术较硬,理论知识扎实,素质较高,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在母亲床旁进行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操作引导。

1.2.1母婴床旁健康教育

1.2.1.2入室床旁健康教育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①介绍主管护士、主管医生、护士长姓名。②介绍病区环境、病床、呼叫器、门卡、电水壶等的使用方法。③介绍作息时间、饮食、陪客探视、安全、卫生等制度。

1.2.1.2产前床旁健康教育母胎的自我监护、饮食与活动、母乳喂养准备、产时的过程与配合、产后健康教育等指导。

1.2.1.3产时床旁健康教育 以“一对一”的形式,指导产妇如何减轻宫缩带来的痛苦,给予心理护理,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开设导乐分娩,胎儿娩出后做好接触,早吸吮,建立母子感情。

1.2.1.4产后床旁健康教育 ①合理的饮食营养,合理的活动与休息。②母乳喂养知识教育。③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常见生理现象知识教育。

1.2.1.5出院床旁健康教育 产褥期自我保健知识,出院后1 w内电话回访,将健康指导延伸到家庭乃至社会。

1.2.2孕产妇床旁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测胎心及吸氧、床边胎心监护、会阴护理及护理、产后挤奶方法及喂奶姿势、产后操等,并将其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及家属,使其离院后也能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母婴提供高质量、持续、安全、有效地服务。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行t检验,P

2结果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前后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掌握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多年来传统产科护理采取产前、产时、产后分段服务,这种分段分离传统服务模式易导致护患沟通隔阂,护理连续性中断,不能充分体现整体护理,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母婴床旁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体现了专科特色的有效举措,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母婴床旁护理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把产褥期卫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其家属[3]。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提出,且有多次演练和讨论交流的机会,使产妇和家属更快学会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4]。

3.3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孕妇的角色转换 初产妇及家属大多数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有效地指导,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3]。因此母婴床旁护理更容易使产妇及家属受益,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协助他们尽快接纳新生儿。

3.4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看到产妇对自己工作满意时,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满足感,工作热情及自律性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得到落实,降低了因“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引发的交叉感染和产科的出错风险,从而使新生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3.5母婴床旁护理降低了医疗纠纷 床旁护理操作模式使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医疗纠纷减少,满意度提高。新生儿护理操作在母亲床旁边进行,产妇直接观看,解除了产妇的担心、猜疑和误会,大大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减少因误会引起的各种医疗纠纷。

4 体会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以“母婴为本”的服务理念,精细的治疗及护理对母婴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支向红.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整体护理中的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69.

[2]余康民.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篇10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日记;临床应用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娩量将逐渐攀升,母婴同室病房护士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我科是我院母婴同室病区之一,每月分娩量350人次以上,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也要保证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质量。而保证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是保证母婴同室病房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我科设计了表格式新生儿日记,悬挂于床尾,指导产妇及家属实时记录新生儿喂养、排泄、特殊情况。应用于临床一个季度,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5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01例,采用单盲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57例,年龄19~37岁,均无母乳喂养禁忌症,性别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对母婴给予常规护理和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新生儿日记辅助护理工作。由本科室护理人员共同讨论设计新生儿日记,悬挂于产妇床尾,指导产妇或家属实时准确记录新生儿喂养、排泄、特殊情况,护士在巡视病房时从新生儿日记上及时了解新生儿喂养、排泄情况,根据情况给予及时干预。

1.2.1新生儿日记的格式设计 采用32开纸张,表格纵向设计,为7列×18行,表格上有眉栏,表格下有眉脚,见图1。

图1 新生儿日记格式

注:新生儿按需频繁哺乳,一般24h喂8~10次,建议纯母乳喂养,吸吮时间从5min逐渐延长至7min、10min、15~20min,一般不超过30min。

1.2.2新生儿日记的记录方法 ①眉栏各项由责任护士填写。②表格各项由家属或产妇哺乳结束后记录喂奶的时间、新生儿吸吮时间次数、奶水不足时补充配方奶的量、大小便次数,如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页码续写。责任护士巡视病房时阅读新生儿日记配合与家属产妇交流以评估新生儿喂养、大小便及特殊情况。

1.2.3使用对象及要求 ①新生儿日记的使用对象:住院期间母婴同室病房中的新生儿。②新生儿日记的使用要求:家属或产妇识字并能按新生儿日记记录方法及时准确地记录。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士关注、指导新生儿喂养及排泄情况所需工作时间。②设计并发放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和产妇的满意度问卷,比较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③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第3d母乳喂养成功、奶胀、正常新生儿因喂养不当发生低血糖情况,在母乳分泌充足的情况下给予纯母乳喂养;母乳分泌不足的情况下给予母乳喂养每次大于20min,哺乳大于6次/d为母乳喂养成功;发生Ⅱ~Ⅲ度奶胀及母乳喂养不充分为母乳喂养失败。

1.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士关注、指导新生儿喂养及排泄所需时间比较:使用新生儿日记后护士在关注、指导新生儿喂养排泄等情况所需工作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

2.2使用新生儿日记前后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使用新生儿日记后产妇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4 ,P

2.3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情况比较:使用新生儿日记后,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提高,奶涨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2,P

3 讨论

3.1新生儿日记用来记录新生儿喂养、排泄及特殊情况,由产妇及家属记录,方便易行,直观明了。

3.2低血糖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疾病之一,持续时间>30 min的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坏死[1]。新生儿低血糖常缺乏特定的临床表现,无症状者为有症状者的10~20倍,故极易被忽视。而喂养不足、延迟喂奶是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2]。护士关注新生儿喂养的情况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新生儿日记的使用,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喂养不足的情况存在,并及时干预,节约护士询问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喂养所需要的护理工作时间,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轻因担心产妇家属的责任心不强、知识缺乏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护理安全。

3.3新生儿大便的排泄次数是反映新生儿喂养情况的间接指标,新生儿大便的排泄有利于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可以间接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通过新生儿日记记录的新生儿排泄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喂养不足的新生儿,通过积极护理干预对于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3.4通过阅读新生儿日记,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责任护士通过阅读新生儿日记可以了解单次母乳喂养时间,并结合手法挤奶评估母乳的分泌情况,有助于发现产妇喂养方法的不当、及母乳分泌的相对不足等情况。据统计,凹陷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和降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3]。虽然凹陷者在母乳喂养方面存在很多困难,但只要产妇有母乳喂养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有专业人员的正确指导与及时帮助,以及家庭、社会的支持,彼此密切配合,绝大多数凹陷者都能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4]。在使用新生儿日记后,护士可以随时了解缺陷的产妇实际母乳喂养的情况,给予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与决心,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时的帮助,使母乳喂养率得到提高,并满足新生儿对成长发育的需求、减少奶胀的发生,增加了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5通过新生儿日记记录的新生儿喂养及排泄情况,亦可以间接评价责任护士工作质量,便于管理者督查。

总之,本研究应用新生儿日记评估新生儿的喂养及排泄情况,并根据产妇的泌乳及新生儿日记记录的情况判断产妇的母乳喂养执行情况及需要进行干预的情况,制订适合产妇的个性化指导方案。研究发现,结合使用新生儿日记的工作模式可以改善母乳喂养情况,节约护士工作时间,减轻工作压力,有助于针对产妇喂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干预,值得在母婴同室病区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琦新.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与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 16(2):109-110.

[2]张家骧.新生儿急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