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的要素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竞赛的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竞赛的要素

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竞赛

[作者简介]董斌(1970- ),男,辽宁辽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等。(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81-02

一、引言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俱乐部、选项课、三自主等教学模式的诞生,体育教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选项课、俱乐部等由于受到学生人数、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并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没有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大部分学生仍觉得体育教学索然无味,形成对比的,则是学生对学校、社会的各种体育竞赛兴趣浓厚。而目前,体育竞赛与体育教学的联系并不紧密,处于脱节状态。因此,根据学生需求,将体育竞赛引入体育教学,将成为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是有效途径,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陕西省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等5所普通高校,以及咸阳市成人的足球联赛。

2.研究方法。一是文献资料法。查阅2003年以来几十篇公开发表的高校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相关论文,根据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学的情况进行研究。二是问卷调查法。运用《制约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调查问卷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1282份,回收率98.6%;其中有效问卷1227份,有效回收率94.3%。运用Microsoft Excel 数理处理软件对调查内容进行数理分析,并对2011~2012年咸阳市成人足球联赛的相关球队和队员进行了调查。三是专家访谈法。就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之间的关联问题对5所高校体育教学一线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陕西省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等5所普通高校,面向一、二年级大学生,开设了竞技、保健、娱乐3种类型共13个运动项目的单项俱乐部,一般采取学生自由选择,教师集中辅导,以学生自我练习为主的方式。

根据归因理论,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归类,将制约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归纳成表1,将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的学生情况总结成表2。

表1的数据显示,制约体育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到的东西无法通过体育竞赛去实践,光教不练,或者光练不赛,体育教学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拿到合格的体育成绩,并没有从体育竞技性的本质出发。

通过表2不难发现,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的学生,数量最多时,所占总人数比例也不到40%。调查中也发现,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单项俱乐部以及选项课每学期相应的教学比赛平均还不到一次,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同时,笔者调查了2011年咸阳市“海尔杯”足球赛(成人组),共17支队,以及2012年的咸阳市“裕塬杯”足球赛(成人组),共18支队。参加这两次足球赛事的球队中大学生队员的人数所占比例,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

通过表3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加比赛的人数接近10%。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组织的体育比赛太少,体育教学与体育比赛、群体活动的互动关系不大,这是他们对体育教学兴趣不高、没有积极性的重要原因。而社会体育为大学生提供了参加体育竞赛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我,同时还可以在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上适当加分,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四、建议与对策

当前体育教学的内容单一、枯燥,体育竞赛的匮乏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吸引力,甚至教学目标无从实现。本文认为,建立合理的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使教学活动循之有法,行之有据,为体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1.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体育的竞技精神以及拼搏向上、团结协作等人文精神,只有通过比赛的形式才能得以展现。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加大校内、课堂体育竞赛的开展力度,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在比赛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

2.选择切实可行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和竞赛。根据高校在场地、体育器材、活动经费、指导老师等要素的实际情况,利用优势体育项目,把体育竞赛纳入到体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体育特长等,进行分层次教学和竞赛,让学生为参加体育竞赛而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中,让体育教学为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做好“教学”和“培训”,实现教学、竞赛、群体活动的一体化。

3.积极开展校内、外体育联赛。整合校内外体育资源,组织不同层次的联赛,如专业组比赛和业余组比赛,吸纳学校大部分学生运动员参与比赛;逐步扩大到校际间、区域间的多种形式比赛,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学生参加竞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学校通过在校园内、外开展体育联赛,能够帮助大学生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体会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竞赛中通过与对手的较量,能够加深大学生之间的友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增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随着更多体育项目的兴起,学校可以增设网球、游泳等体育项目的体育教学,既增加学生体育实践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让学校体育成为社会体育的一部分,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进而为全民体育做出贡献。

5.构建新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考评不仅是一种评价方式,还是对学生和老师的一种激励因素。体育教学考评应该把参加体育竞赛的次数及成绩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性。面向教师的考核,要把所教学生能否在社会体育比赛中取得成绩,参加比赛场次的多少作为考核教学成果的指标之一,最终实现以赛促学,倡导正确体育精神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樊少波.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30(2).

[2]焦勇.阳光体育运动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困境及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界,2012(26).

[3]刘志敏.普通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J].体育学刊,2003,10(2).

篇2

[关键词]体育文化素养 大学生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35-02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大学生整体体育精神及品质的综合表现,是在长期的学习和锻炼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培养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培养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作者认为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多维的“生态”体育观

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其终身体育的能力,必须建立多维的“生态”体育观,摒弃陈旧的“生物”体育观。多维的“生态”体育观是把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目标,从实际出发,把学生的身体、情感、品德、意志和行为等作为相互联系统一体,通过调动和发挥学生全部能力的多种体育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旨在实现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和提高。“生物”体育观是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增强学生体质的长远效应以及体育的终身性,结果导致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在没有体育考核时远离体育。这种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社会以及教育等因素的传统教育观念,最终无法实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目标。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改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水平偏低的现状,高校体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生物”体育观,树立多维的“生态”体育观。

二、改革体育教学内容,拓宽学生体育文化基础

体育理论知识是体育文化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决定着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水平的高低。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应拓宽教学内容,丰富大学生体育知识水平,从而为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另一方面要在扩大知识层面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体育理论的设置上既要有国家方针、政策,又要有身体锻炼原理与方法、体育卫生保健、运动处方、体质健康的测量与评价等方面。

关于运动技能知识的传授,要遵循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生理特征进行结构化处理,保留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具有健身价值和文化底蕴的内容。流行的娱乐体育项目(比如轮滑、街舞等),对于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这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尝试着把这些新颖的内容加入到大学生的选修课程当中。

在拓宽体育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适当加大理论教学的时数,确保理论教学的效果。《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八条规定: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运用多种体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纲要中明确规定高校体育教学要保证每学期四学时的理论教学内容。严格来讲,每学期4个学时并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需求,应适当增加体育理论教学的比重。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高校无法保证每学期4个学时的理论课程教学,更有高校根本不开设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体育理论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运动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这种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体育理论课程不受重视、课程教学效果差的现状。建议高校把体育理论课的开足率和教学效果纳入到教学评估考核当中。同时丰富体育理论教学的组织形式,把教师教授与学生自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从文化的角度而言,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体育文化的传递过程。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而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仅局限于运动技能的传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取决于教学组织方式的科学性。有好的教学内容,却没有适宜学生身心特点的组织方式,体育教学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学的组织方式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体育教学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来组织教学,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通过营造轻松、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体育素质得到发展。

四、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个性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组织课外体育活动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和帮助。既要保证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技术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又要确保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总之,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体魄和意志,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及对体育的兴趣。

其次,建立专项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专项课外活动具有“四个固定,一个自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过程当中要有固定的体育项目、固定的活动地点、固定的指导教师、固定的活动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任意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体育项目。专项课外体育活动的建立能够使学生的爱好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保证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会几种终身锻炼的运动技能。

五、发挥体育竞赛的功能

体育竞赛是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开展体育竞赛能够给学校体育带来活力,赛场竞争与体育课中的锻炼有很大区别,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体育竞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效果非常明显。

首先,通过组织比赛,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加强了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比赛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进行的指导和讲解能提高学生技战术的运用能力,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在实际的比赛中得到锻炼。此外,在体育竞赛前期可以举办体育讲座,向学生讲述体育的发展历程,各种体育比赛的赛程编排、规则和裁判,运动中的损伤及科学锻炼的方法原理等体育文化知识。

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体育竞赛,能使学生的体育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运动场上的比赛氛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积极的竞争意识,以及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体育赛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和体能的竞争,同时也是学生之间意志品质的较量。体育竞赛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对集体中的每位成员产生良好的影响。

再次,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体育竞赛,以此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竞赛的魅力,提高学生欣赏体育的能力和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欲望。同时,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学到运动员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勇于拼搏、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罗少功.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理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4):73.

[2]王洋,贾振佳.对我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问题的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7-18.

[3]陈晴.体育教学呼唤体育文化素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93-94.

篇3

摘 要 中国耐克高中篮球联赛组织是体育赛事运作的核心工作,一切市场方面运作活动都是为体育竞赛服务的。体育赛事竞赛包括参与竞赛的运动员、裁判员、官员、现场观众及媒体观众、竞赛项目规程、竞赛规则、竞赛编排、注册、竞赛场地器材、竞赛技术会议、竞赛的相关技术(计时、计分、仲裁、录像)、竞赛成绩公布、赛后颁奖、竞赛环境等等相关因素。这些复杂的因素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出现我们看到的运动员在场上奋力拼搏、挑战极限、精彩绝伦的画面。

关键词 高中篮球联赛 竞赛要素 联赛规程

一、高中篮球联赛赛事基本介绍

高中篮球联赛属于商业性体育赛事的范畴,它向社会所展示和提供的主要产品是体育方面的竞赛、表演及有关联产品的服务。体育赛事的生产过程与销售过程同步,同样也是在向外界提供服务的过程。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样也影响自身赛事运作。

(一)高中篮球联赛组织特征

作为商业性体育赛事的组织机构的产权、投入、产出是非常明确的,这些经营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来策划和组织体育赛事。体育企业组织具有以下的规律性:1.对联赛的投入是追求自身最大化的体育市场;2.赛事赞助商是具有支配体育赛事提升利润空间的经济组织;3.作为赞助商是体育赛事所产出的要素需求者和赛事所需商品的投入者;4.作为体育赛事组织机构具有赛事资源分配和组织的功能。这些特性决定了他们组织体育赛事必定是商业性的。

(二)耐克高中篮球联赛的运作方式

中国耐克高中篮球联赛是通过联赛组织者通过市场化运作特征来完成的。从经济学角度认为,体育市场是商品互相交换关系的总和,体现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矛盾的统一,作为高中篮球联赛要体现品牌价值就必须提高各个运作环节的质量和效率。高中联赛的市场化运作意味着耐克公司的体育市场部门的技术、管理和素质及工作效率等与以前的单纯赛事运作相比发生了质的不同。

(三)耐克高中篮球联赛的目的

体育赛事品牌的推广和赞助品牌的宣传,这是体育企业组织商业性体育赛事最基本的动机所在。在我国早期的经济体制下,所有体育赛事都是经过体委部门的相关单位组织的,是政府行为。所以体育活动组织者首要目的是它的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效应,而不是首先去考虑体育市场和经济方面的效应。而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政府部门把体育赛事组织权转接给企业通过商业手段来组织和运作体育赛事。必然首先考虑的是赛事各个方面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生存所需,要发展和进步就必须有资金,为了更快、更好的发展公司所运作的项目就要想方设法的取得利益,否则企业破产、倒闭在所难免。当一个体育赛事走向商业化而且以营利为目的,其策划以及运作的所有程序自然而然的具有商业色彩。从体育赛事策划到赛事的运作,再到赛事结束后的总结,都要紧紧围绕盈利和赛事发展为中心。

(四)耐克高中联赛交易对象方式

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代,体育赛事都是由政府无偿贡献,属于公益性赛事,也不允许任何品牌参与,比赛门票也往往是以赠送的形式发放给内部人员、学生或以很低的价格销售。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跟体育有关的比赛都是无偿的供给社会,基本上没有门票这一概念,也没有企业的赞助,更不可能有电视转播方、无形资产和运动员转会带来的收入,赛事的投入支出完全依靠政府和单位的支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体育赛事也逐步进入市场化,体育赛事的商业化和职业体育联赛的初步形成,表明体育赛事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从此体育赛事的商业属性在市场开发的进程中充分的得到了体现。交易对象有有形产品(耐克产品),又有无形的产品(赛事);还有所有权的交易和经营权交易等。从高中篮球联赛的角度来讲,有这么几个方面来说明交易的对象和方式:1.体育赛事的消费者,包括观众、赞助商、电台的转播机构、赛事中介组织等;2.电视转播权的出售;3.高中篮球联赛的赞助方式和手段;4.由高中联赛分支出的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二、高中联赛市场调查

对市场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是一个活动良好的开始,调查的方法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资料的整理。然后经过细致的调查步骤挑选有意义的材料,对高中篮球联赛市场的过去与现在的组织形式以及宣传状况进行实际的分析。都能够为高中篮球联赛未来发展打好坚实的市场基础,更能够为以后全面的策划和组织带来可靠依据。主要内容包括:篮球环境调查;高中联赛相关机构调查;学生以及父母调查等;高中联赛市场评估、预测;协调高中联赛的相关机构。要实现联赛的组织目标和策划目的,赛事组织方首先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调查,同时了解年轻学生心里的需求和参加高中联赛的渴望程度 。

(一)篮球环境调研

此项调查主要包括篮球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篮球运动参与度、爱好程度、城市及学校对篮球运动的支持力度等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这些因素走向问题,以及对高中联赛所选择的城市各方面的影响,对高中联赛赛事策划战略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在了解到地区总体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将消费者对耐克篮球产品的需求和高中篮球联赛市场营销调查整合。全面分析篮球赛事市场的供给力,篮球市场消费的规律性,为明确高中联赛的市场定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协调高中联赛有关机构进行调查

高中篮球联赛组织者必须明确举办联赛的基本条件,对高中篮球联赛内部结构和赛事举办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高中篮球联赛是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和中国篮球协会主办,对高中篮球联赛管理制度、赛事的注意事项、参加球队管理等都有丰富的经验和权威。所以说对高中联赛有关机构的调查是确保高中篮球联赛的顺利举行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赞助合同;体育赛事;冲突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6-0742-03

1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与在先赞助合同的含义与冲突类型

1.1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与在先赞助合同的含义本文的在先赞助合同指的是长期赞助合同,而只针对某一体育赛事的赞助合同则属于短期赞助合同,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相比,在先赞助合同既是长期赞助合同,也是先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签订的合同。本文把这种对某一体育赛事合同有影响,并且先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订立的长期赞助合同称为在先赞助合同。而体育赛事赞助合同则是指在某次体育赛事从筹备到举行期间,为赞助体育赛事并获得赞助利益而签订的合同。在先赞助合同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在赞助利益的回报都指向同一个标的物而导致。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与在先赞助合同常见的冲突主要有运动场地赞助冲突、运动员赞助冲突、职业联赛赞助冲突等。

1.2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与在先赞助合同的冲突类型

1.2.1运动场地赞助冲突现代的体育比赛,场地租赁成为比赛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见到的体育赛事营销做得比较好的大型综合性赛事,都要遇到运动场地广告赞助冲突的问题。比如六城会在武汉举行,百威啤酒是六城会的主要赞助商,六城会的组委会答应把百威啤酒的广告牌林立在主要比赛运动场的广场上,而洪山区的体育场是主要比赛场地之一。如果某运动用品公司是洪山区体育场的长期赞助商,其广告牌在合同期内就长期摆在体育场的广场上。在六城会与百威啤酒公司的赞助合同中,为了实现百威啤酒的赞助利益,就要移开某运动用品公司的广告牌,直接损害其广告利益。当然,如果六城会能够与洪山区体育场和某运动用品公司协商好,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能协商好,百威啤酒可能就要放弃这项赞助方案,选择其他可行的方案,或者是六城会的组委会可能放弃洪山体育场,而选择其他的体育场馆,当然也有可能是洪山体育场有可能为实现更大的赛事利益,单方面解除与某运动用品公司的赞助协议,承担违约责任。另外像比较有影响力的相关案例有百事可乐单方面宣布退出足球甲级联赛的赞助,除了因为联赛的假球、黑哨、赛程的更改等原因之外,部分场次没按合同进行全国直播、赛区没有按合同清理赛场广告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1.2.2运动员赞助的冲突运动明星的广告效益在现代体育赞助热潮中十分突出,很多只要与体育运动沾边的企业品牌,都要选择优秀的运动员来作为广告代言人。像著名的运动服装品牌,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全球知名服装品牌,都选择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充当品牌代言人,并且一般具有长期的赞助协议。另一方面,正是有这些优秀运动员参与体育赛事,使得体育赛事成为吸引赞助商赞助的原因。所以对运动明星赞助上,在先的赞助协议与体育赛事的赞助协议的矛盾往往体现得更尖锐。比如七匹狼赞助龙马大战就是经典一例。[1] 2003年8月2日,北京工人体育场上演了令中国球迷期盼的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与中国健力宝龙之队的比赛。由于皇马云集了贝克汉姆、罗纳尔多、齐达内、劳尔、菲戈等七大巨星,这场备受瞩目的比赛吸引了中国7亿电视观众的眼球,可谓是中国商家难得的商机。七匹狼品牌付出了400万元的赞助费成为皇马中国行第一场“龙马之战"的唯一指定服装赞助品牌,拥有了皇马球队集体形象使用权、“2003皇家马德里中国之旅"标识使用权和指定产品权,以及球星登长城独家冠名权。皇马中国行期间,七匹狼在媒体上刊登的广告是七位巨星的大幅照片,画面上打出了七匹狼的广告语――“七匹狼男装,相信自己,相信伙伴"。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七位巨星身着的竟然是阿迪达斯的运动服。

很多文章在评论七匹狼案例的时候,一般都是从赞助策略的角度去评析失败的原因。而实际上这一案例体现的也是在先的长期协议与体育赛事的短期协议之间的矛盾。阿迪达斯是皇马的长期赞助商,除非皇马有明确的协议承诺在某些场合不穿阿迪达斯的服装,否则皇马很难为了赛事组织者的利益而放弃履行阿迪达斯的协议。

耐克公司对乔丹等篮球巨星的赞助也存在类似的案例。[2]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职业运动员获准参加奥运会。美国奥委会组织了强大的篮球明星阵容参与奥运会的篮球比赛。锐步公司成为了美国奥委会的赞助商,赞助的回报权益中要求美国的奥运冠军上奥运领奖台时必须穿该品牌的衣服。乔丹、约翰逊等人对耐克公司非常忠诚,仍然要求穿着耐克服装上领奖台,而锐步公司则提出强烈抗议。这一事件引起了美国球迷对耐克公司的申讨,并在乔丹等人披着国旗,遮住锐步公司的服装,露出耐克服装标志的闹剧中收场。

明星运动员耀眼夺目的广告效应光环决定了他们的商业价值,他们既是商家追逐的广告商机,同时也是各种赞助矛盾汇集的焦点。所以明星运动员存在在先赞助协议,是体育赛事赞助中尤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1.2.3职业联赛赞助合同冲突职业联赛是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的主要对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运动职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职业联赛的商业化运作中,涉及到多方的利益,既有联赛的整体利益,也有职业俱乐部的利益,还有职业运动员的个人利益等,所以对职业联赛中不同利益主体的赞助,都应该关注在先协议所涉及的利益条款,否则容易造成合同纠纷,甚至导致合同中止或者无效的不利后果。

红牛饮料对深圳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赞助就是典型一例。[3]中国足协与福特宝签订了长期的职业足球联赛商业开发的合作协议,福特宝公司根据协议拥有饮料赞助等排他性的独家市场开发的权利,并把对整个职业联赛的饮料赞助计划卖给了百事可乐。不知情的红牛公司与深圳健力宝队签订了赞助协议,在深圳健力宝队比赛的主场进行赞助。百事可乐知情后,对福特宝公司提出抗议,最后由足协出面协调,红牛饮料公司与深圳健力宝队的赞助协议最后不了了之。

2在先赞助合同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的冲突产生原因

2.1赛事资源的有限性与商家赞助需求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在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中,经常吸引赞助商赞助的原因,关键在于体育赛事有激烈对抗的精彩比赛、有明星运动员的积极参与,有高质量的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有关心比赛的众多现场观众与电视观众。只要体育赛事具备上述条件,不同行业的企业商家都可能有意愿与体育赛事产生某种联系,利用体育赛事的平台展示其企业品牌形象,提高其知名度。企业商家的这种营销愿望经常使体育赛事突然间成为赞助市场上的宠儿。

与商家对体育赞助的需求相比,体育赛事可进行赞助的资源却是有限的。这种有限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 资源本身是有限的,在体育赛事赞助中,常被赞助商赞助的对象主要是赛事的冠名权、赛事的广告权等一系列权益,与商家无限的商业需求而言,确实是极其有限的。2) 现代体育赛事赞助的经营模式也是导致赞助对象成为稀缺资源的原因。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排他性的独家赞助权益回报成为体育赛事吸引赞助商的主要理念。[4]体育赛事赞助的排他性使得同行业的商家有且只有一家有机会获得体育赛事的赞助权益。

2.2在先赞助合同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的利益主体不一致对体育赛事赞助产生影响的在先赞助合同,事先占用了一部分体育赛事资源,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涉及的体育资源存在冲突。在先赞助合同也是以体育资源作为赞助对象的合同,而这些体育资源出现在体育赛事中以后,很可能成为其他赞助商赞助体育赛事的原因。这样就容易导致在先赞助合同占用的体育赛事资源与体育赛事赞助权益产生冲突。2.3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与在先赞助合同的履行方式上存在冲突体育赞助的排他性权利主要是针对同行业的赞助商而言的。所以令在先赞助合同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产生冲突的原因在于前后两个合同属于同行业的赞助商,前后两个合同的标的基本相同,从而导致合同的主要履行方式上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履行的时间、地点和履行方式上。比如在先赞助合同是某运动服装企业赞助某明星运动员的合同,要求该运动员在赞助期间所有出席的公众场合都要穿上该品牌的服装,那么这个合同的履行时间是赞助期间,履行地点是赞助期间出席的公众场合,履行的方式是穿上该品牌的服装。而与此产生冲突的体育赛事赞助合同的履行时间是该运动上领奖台的时间,履行的地点是比赛的领奖台,履行方式是穿该赞助商的品牌服装。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在履行时间和地点上,前者包含后者,在履行方式上,前者与后者相同,所以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而两者的利益取向却不一样,所以在履行的方式上存在着冲突。

在先赞助合同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产生冲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体育赛事有限的赞助资源与赞助商无限的赞助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其次在先赞助合同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的利益主体存在冲突,最后在先赞助合同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在履行方式上也冲在冲突。

3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与在先赞助合同冲突的预防策略

3.1被赞助方避免赞助冲突常见的预防措施对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的被赞助方,预防合同冲突是其应尽的义务。了解自身的赛事资源,了解自身的沟通能力、了解自身在体育赛事中的权利义务、了解体育赛事赞助合同涉及第三方利益时,是否存在在先的赞助合同等等都是被赞助方应该考虑的问题。为了吸引赞助者对赛事的关注,被赞助方一般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赞助权益回报。比如奥运会为了保障TOP计划的顺利实施,为了保护奥运会的赞助商权益的实现,要求参赛运动员和运动队在一定时期内不准签订与赛事组织方赞助商冲突的合同。这一规定,不仅预防了在先赞助协议对奥运赞助计划能产生的冲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隐性营销带来的隐患。[5]

针对运动场地可能出现的在先赞助合同问题,赛事组织方一般在合同中会要求运动场地所有权人在比赛期间拆除所有与比赛无关的广告,并给予相应的赔偿。如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中对所征用、租赁的场地可能出现与比赛冲突的赞助广告,由市政府出面协调,选择具有等值价位的广告地段作为原来场地赞助商的损失补偿。

作为参与体育赛事过程中的其他主体,在避免赞助合同冲突方面,也进行了一些风险防范措施,如俱乐部(运动队)为了预防在先的赞助协议可能对俱乐部整体赞助计划可能产生的冲突,与运动员签订工作协议时,就明确要求运动员上报其以前签订的赞助协议,同时要求运动员以后不能签订与俱乐部整体赞助相冲突的协议。3.2赞助方的注意义务能积极预防冲突尽管被赞助方在吸引赞助时,会采取一些预防冲突的措施,但是对赞助方而言,预先对赞助事项进行调查研究,是制定赞助计划的基础。一些长年进行体育赛事赞助的跨国公司,专门成立了实施体育赞助营销的部门来应对体育赞助中的特殊问题。我国的公司企业对体育的赞助正处于发展期,既可能收益很大,也可能面对很多陷阱。所以,在开展赛事赞助前,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预防赞助风险的重要措施。

在调查研究中,首先应详细了解被赞助方合同主体资格是否适格。体育赛事合同的被赞助方必须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合同才能成立且有效。很多地方立法就对接受赞助的赛事组织机构进行了规定。《陕西省体育竞赛管理办法》第十条:体育竞赛经准予登记后,始可进行广告宣传、出售门票、接受赞助和收取报名费。[6]《黑龙江省体育竞赛管理规定》第十六条:体育竞赛经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出售门票、接受赞助和收取报名费。[7]《常德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各项体育经营活动的广告,应当按照国家广告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8]《青岛市体育竞赛管理办法》第十七条:体育竞赛经准予登记后,方可进行广告宣传,接受赞助和收取报名费。这些规定对接受赞助一方的主体资格提出了要求,必须是体育竞赛经准予登记后,赛事组织方才具有接受赞助,进行商业开发的权利。在此之前签订的合同因主体不适格而无效。所以体育赛事赞助合同的被赞助方的主体资格适格是合同成立的先决条件。

其次,必须了解被赞助方赛事资源的权属。哪些赛事资源是被赞助方直接能处分的,哪些赛事资源是需要第三方同意的,哪些赛事资源是被赞助方无权处分的。这些赛事资源的权属特点决定了合同能否成立生效以及合同的履行方式。另外被赞助方对这些赛事资源的处分受哪些方面的制约,是否存在在先赞助合同的制约、法律法规的制约、被赞助方的身份制约等因素也是需要了解的。

再次,必须了解赛事赞助合同可能要涉及到的在先赞助协议。如果体育赛事赞助涉及到第三方,那么必须考虑到与赞助合同相关的赞助回报事项中,第三方是否存在在先赞助合同。但是如果存在在先赞助合同,就要考虑在先赞助合同所规定的赞助权益回报是否与体育赛事赞助合同的赞助权益内容存在冲突,如果存在冲突,就可能需要修改相关内容,或者改变赞助的策划。

3.3合同条款的防范是预防冲突的关键合同双方对赞助事项可能产生风险的防范必须落实在有效的合同条款中,合同对双方权益的保障功能、风险防范功能以及纠纷解决功能才能发挥作用。评价合同内在质量的要素包括主体资格的合法性、约定内容的合法性、合同条款的实用性、权利义务的明确性等方面。主体资格与约定内容的合法性决定合同是否能够成立并生效,所以赞助双方对相对方主体资格的合法性以及赞助事项合法与否直接决定了赛事赞助合同是否成立有效,是合同防范风险的第一个考虑因素。

合同条款的实用性需要合同双方根据赞助目的和现状进行合理的前瞻,并在交易所需的基本条款之外,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约定合同的细节以及违约条款,以便实现合同双方的赞助目的,维护合法权益。所以在合同条款中,根据赞助事项可能因在先赞助合同的存在而出现的风险设定特定的条款,根据对方违约的可能性设定责任,以及违约发生后的纠纷解决方式等。合同越具有预见性,则考虑问题就会越周全,并越有可能避免纠纷的产生,所以即使存在在先赞助合同,具有预见性、实用性的合同条款也将预防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

权利义务的明确性不仅需要合同权利义务约定的全面性,还需要解决约定内容的可识别性,特别是约定的义务可识别性和违约可识别性。在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需要赞助合同双方的义务履行的时间、方式都需要特别约定,特别是义务主体的可识别性方面,赞助权益的保障,必须是被赞助方,被赞助方必须全面保障赞助方权益的实现,而不能由第三方代劳,否则因在先赞助合同的存在,赞助方的权益根本无法保障。在违约的可识别性上,因为违约承担责任是法定的,合同约定“任何一方违约均须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只有明确约定赞助合同双方可识别的违约行为,以及具体的违约承担的责任,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4结语

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与在先赞助合同的冲突是体育赛事商业开发中常见的合同法律问题,主要冲突的类型有运动场地赞助冲突、运动员赞助冲突、职业联赛赞助冲突等,产生冲突的原因主要在于赛事资源的有限性与商家利益需求的无限性,以及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与在先赞助合同在利益主体的不一致性与合同标的履行方式的一致性存在矛盾造成的。为了预防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与在先赞助合同的冲突,不仅需要赛事被赞助方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赞助方履行积极的注意义务,而赛事赞助合同双方签订合法、使用、明确的合同是预防冲突,避免风险的最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周文渊.体坛周报:白衣卷过 一地鸡毛――冷看皇马来华. ttp://省略/GB/channel2/507/5077/5079/20030806/165702.html.

[2] NIKE巨星“最后的神"连载(11)-巴塞罗那国旗风波sports.省略/nike/2004-04-28/1231864764.shtmlfds.

[3] 疯狂的体育. 省略/news/news_Show.asp?channel_id=1&channel_class_id=1&news_id=2536.

[4] 刘清早.体育赛事运作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8.

[5] 评述奥运选手职业化过程 职业化是一柄双刃剑. sports.省略/20040810/n221446098.shtml.[6] 陕西省体育竞赛管理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83号,2002-9-18.

篇5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ly chain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leagu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formation and form of expression of the performance rights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league.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l property ownership of the performance rights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league from three aspects of economics, copyright law, the incomplete contract theory. China's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league aims to have an intuitiv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n the property ownership of the performance rights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league and protect the legal rights of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s, coaches, and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club.

关键词: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产权;供应链

Key words: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league;performance rights;property rights;supply chain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014-02

0引言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无论是联赛的规模、管理、运作和受关注程度都堪称是中国最好最规范的职业联赛,同时也是亚洲地区水平最高的篮球联赛。在当前中国的职业体育赛事中,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可谓是市场化程度和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职业赛事。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是多家职业篮球俱乐部之间的联合,涉及到组织者、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顾客等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自职业俱乐部成立的第一天起,“钱”就是联系俱乐部管理者与职业运动员的最紧密的因素,这符合职业俱乐部的规律,但与企业相比,体育职业俱乐部在管理和经营方面受到了多方的制约,使得中国尚难出现独立于地方行政体制之外的、完全由投资者掌控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笔者在本研究中引入供应链管理理论,通过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构建,可以从整体上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有种直观的认识。同时可以从经济学、著作权法和不完全合同理论三个视角来分析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的最终归属。

1供应链视角下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解析

1.1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构建

1.1.1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概念从本质上讲,我国的职业篮球联赛是一种以行政型职业体育联盟为组织形式的联赛。所谓行政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就是指由我国体育行政部门以及具有准政府性质的体育协会(项目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和经营,由职业体育俱乐部参与的关于职业体育联赛的一种管理模式[1]。我国的职业篮球联赛主要是由两个利益主体构成: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是指在中国政府的委托授权下,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组织,在CBA联赛委员会的管理下,在中篮盈方合资公司的经营下,以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为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生产和流通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这一特殊产品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投资商、赞助商、广告商、电视转播机构及相关媒体、CBA品牌运营商以及最终用户等多利益相关群体组成的供需网络价值链。

1.1.2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图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中国的职业篮球联赛当前处在国家体育体制改革的转型期,仍具有明显的行政指令性色彩,中国的职业体育联盟属于行政垄断型的组织形态。

图1显示,职业篮球球俱乐部的产品是以篮球竞赛表演为中心的,生产活动主要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为主。具体是:投资方提供场地、器材、运营资本和拥有操作性知识的生产者;教练生产竞赛产品、劳动力商品,通过人力资源开发进行扩大再生产;管理人员开发比赛衍生产品,使俱乐部资源价值最大化;运动员是商品生产者也可以作为商品买卖。形成两种契约关系:投资者与其人的关系(委托――);人与雇员的关系(雇佣――被雇佣)。各种要素资源最终统一于俱乐部这一管理性框架中。[2]建立俱乐部,就是通过这种制度形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资源增值,从而满足各种利益主体的需求。

1.2 供应链视角下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的具体体现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职业篮球俱乐部就是一个以人力资源为主的多种要素的契约结合体。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是多家职业篮球俱乐部之间相互竞争形成的,它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教练员智慧的结晶。由于俱乐部与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存在契约关系,因此,我们讲职业篮球俱乐部才是职业篮球市场的主体,它们之间的竞争使得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表演权得以形成。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表演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因消费群体的需求而产生价值。它是职业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教练员指挥艺术、裁判员执法水平、球队技战术发挥的综合体现,是针对比赛双方而言的。也就是说职业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是表演者,最终服务对象是观众。在现实状态下,通过比赛门票、电视转播权、赞助和广告、联赛衍生品经营开发等表现出来。

2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的产权归属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的产权归属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2.1 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的初始产权归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及中国篮球协会的相关章程规定,中国篮管中心是职业联赛的唯一合法建立者,这是法律赋予中国篮球协会的法定权力,它应该拥有职业篮球联赛赛制的产权。对于各个职业篮球俱乐部来说,他们是职业联赛的参与者。正是在他们的参与下,才有了职业篮球联赛的比赛活动,围绕联赛衍生出诸多商务经营活动,联赛由此产生价值。联赛的价值在于比赛本身,只有职业篮球运动员向观众提供了比赛,才会产生“注意力经济”,职业篮球联赛的无形产权的价值才能产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提供比赛这一劳务的运动员是归属各个职业篮球俱乐部的,此外举办赛事所需的相关费用也是由俱乐部提供的,而篮协是没有任何投资的。因此,各个职业篮球俱乐部应该拥有组成联赛的各场比赛的产权。通过以上分析,中国篮协和各职业篮球俱乐部共同拥有职业篮球联赛整体表演权的产权,他们是职业篮球联赛整体无形资产的初始产权的拥有者,属于共有产权的范畴。

2.2 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的最终产权归属

2.2.1 经济学视角初始产权归谁,并不表示最终产权就一定归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一项权利应该归谁所有都有一个判断的标准。著名经济学家巴泽尔教授认为,资产属性的产权往往落入那些最倾向于影响该资产属性所能产生的收入流(即交易价格)的人手中。[3]根据巴泽尔教授的观点,中国篮协和职业篮球俱乐部之间谁对职业联赛无形资产所能产生的收入流的影响越大,谁就应该是最终的产权拥有者。中国篮协是职业篮球联赛的主办者,而且对联赛进行监督和管理,各职业篮球俱乐部是联赛的投资者。此外,联赛无形资产所能产生的收入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联赛的水平和联赛的影响力,为此,俱乐部通过投资,进行球队的梯队建设、教练员的聘请执教、球员的交易等,对提升联赛的价值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中,俱乐部对联赛无形资产所能产生收入流的影响更大一些。因此,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无表演权的最终产权应该归属各职业篮球俱乐部所有。

2.2.2 著作权法视角从著作权的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的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4]笔者认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具有艺术作品的相关特征,运动员通过合理使用篮球的相关技术手段,相互间肢体的配合、协作,来给观众奉献篮球比赛这一特殊表演作品,它是集体特色的一种体现,具有独创性、技艺性、智力性,比赛结果不确定性等价值。它应该具有体育竞赛表演权,属于运动员的合法权益,应该受《著作权法》保护。同时,相关媒体可以录音录制整个表演过程,传播相关信息。这一产品只能通过多支球队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团队协作才能产生。因为现代社会的需求,导致其价值的产生,具体表现为电视转播权的有偿性,它应属于对运动队拥有使用权和支配权的各职业篮球俱乐部。体育法领域专家于善旭教授的观点:[5]根据《罗马公约》,可以将体育赛事转播权分为两类,一是作品表演者权,二是非作品表演者权,统称体育竞赛表演者权;扩大表演者权的保护范围,对包括体育竞赛表演者在内的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予以平等保护,可直接在立法中将其称为“体育赛事表演者权”,从而将其性质明确界定在表演者权的范畴。

2.2.3 不完全合同理论视角根据Gross-Hart-Mcor的不完全合同理论,产权的重要性来自合同的不完全性。因为人们不可能事先预料到未来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者即使预料到了,也不可能写出来;或者,即使写出来了,也由于法院无法证实和监督成本太高而无法执行。当合同中未预料到的事情出现时,谁说了算?这就是所谓的“剩余控制权”,或者所有权问题。该理论认为,控制权只能通过对物质资产的控制才能实现。[6]中国职业篮球的物质资本的投资者是各俱乐部的出资企业和个人,他们理所应当成为中国职业篮球的所有者,享有中国职业篮球的“剩余控制权”。

2.3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表演权归属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我国职业篮球的所有权现状来看,中国篮球管理中心事实上是以中国职业篮球的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委员会章程》中明确规定,中国篮协依法拥有联赛的所有权,拥有联赛标识等联赛知识产权的所有权[7]。但这种所有权安排隐含着理论上的不合理性。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之所以成为中国职业篮球的所有者,依靠的是其行政权力、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沿革下来的权威以及作为中国职业篮球的发起者的身份。所有这些资本都属于无形资产,并不具有物质资本的属性。依据不完全合同理论,中国篮球管理中心拥有中国职业篮球的“剩余控制权”,成为中国职业篮球的所有者必然会产生经济上的低效率。出现这种违背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原因与中国职业篮球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3结论和建议

3.1 我国的职业篮球联赛是一种以行政型职业体育联盟为组织形式的联赛,主要是由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两个利益主体构成。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是由多利益相关群体组成的供需网络价值链。

3.2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表演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因消费群体的需求而产生价值。它是职业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教练员指挥艺术、裁判员执法水平、球队技战术发挥的综合体现,是针对比赛双方而言的。在现实状态下,通过比赛门票、电视转播权、赞助和广告、联赛衍生品经营开发等表现出来。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要使其表演权保值增值,必须加大对职业运动员的培养力度,积极拓宽培养渠道;同时加强对职业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等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教育。

3.3 中国篮协和各职业篮球俱乐部共同拥有职业篮球联赛整体无形资产的初始产权,属于共有产权的范畴。但从经济学、著作权法和不完全合同理论角度分析,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应当成为中国职业篮球的所有者,享有中国职业篮球的“剩余控制权”,包括表演权。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要转变职能,确立“服务至上观”,给予俱乐部更多的经营权和管理权,调动俱乐部发展和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和扶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篮球运动和发展篮球事业。

参考文献:

[1]李南筑,袁刚编著.体育赛事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266-285.

[2]顾晨光.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盟建立的必要性[J].体育学刊,2006,13(5):124-128.

[3]李南筑,袁刚编著.体育赛事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217-21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09.15.

[5]于善旭等.我国体育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2:104-132.

篇6

【关键词】篮球 竞赛 制胜系统 要素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129-02

众所周知,不管何类体育竞赛,不管是个体还是集体的,最基本、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比赛的胜利。比赛中需要充分利用规则,使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有效的发挥到最佳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己方特长和优势,从而达到制约对手及获取胜利的目的。也就是指参赛各方都会以不同形式构建出本方独特的制胜系统,比赛的胜利与失败实际上就是两个不同制胜系统之间整体效应的对抗。特别是对竞技篮球项目来讲,由于项目本身对集体协作的高要求、攻防的快速转换以及身体对抗的高强度和高对抗性等特点,竞赛的胜负关系主要表现为整体制约与整体反制约在各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实施效果,同时这种关系实际上在训练和比赛的全过程都存在,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对制胜系统的整体及其影响因素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明确的把握,就其竞赛制胜的主体要素来讲,包括球队管理要素、教练员要素以及运动员要素三个方面;客体要素包括信息要素、规则要素和科研要素。从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对篮球制胜系统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对训练和比赛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 主体要素对制胜系统的影响

1.管理要素在篮球竞赛制胜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就诸多管理因素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对目标决策的分析与论证,合理的篮球比赛决策是为了球队能够取得比赛胜利,而制定的策略和方法。是依据严格的决策要素和现实情况,进行的科学的决策,首先是对比赛信息的收集和掌握;然后再具体分析自己球队的实际情况,给球队指明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竞赛目标,同时采用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激励球队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因此,管理要素的核心就是决策的正确性以及实施的坚定性,良好的决策因素对篮球比赛的胜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了科学合理的决策以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比赛方案则是管理因素的具体体现。方案是指为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活动计划,传统意义上方案要素的价值是指它所具有的作用、效果、意义等。作为篮球比赛取胜决策的方案依据,在制胜原理的基本要求前提下,为了能够实现竞赛目标,并结合球队的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技、战术风格,并根据这种风格的进行队员和教练组的搭配。只有这些方案都得到了科学的制定,才能在训练和竞赛中发挥充分的作用。

2.教练员要素对篮球比赛制胜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篮球竞赛制胜系统的教练员要素中,根据实战的需要科学训练的能力最重要,球队的战术思想,技、战术风格,都是教练员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实施于训练,通过运动员的主动内化而形成的。一个球队的技术风格的形成,需要经过了多年的训练,而且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而形成。一些球队虽然在技战术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不具备与众不同的、稳定的某些独特的技术,比赛作风不过硬和比赛经验不足,这些都不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次是对教练员管理能力、指挥能力、制订竞赛预案能力、职业道德、赛(练)后总结的能力和指挥比赛风格等因素。大赛前的准备工作好坏对运动员或运动队竞赛取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练员不仅应提前制定比赛预案,要有防范措施,还要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根据竞赛预案对队员进行指挥,并根据赛场的多变,合理调整阵容,并具有流畅的表达能力,敏锐的判断、思维能力,合理布置技、战术的能力。篮球教练员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比赛的成败。

3.运动员要素对篮球比赛制胜系统的影响

两只球队比赛,实际上就是两个不同的制胜系统之间整体发挥程度的较量。运动员作为制胜系统的直接实施者,在临场比赛中的发挥是比赛获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想在比赛中取胜,一切准备训练都必须以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这一目标出发,而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高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运动员主体要素主要指个人竞技能力,主力队员配备最为重要,其次是集体配合、特长队员,再次是集体凝聚力、球星作用、意志品质,自我控制能力、伤病情况、替补队员配备等。不同运动员在场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其要求的竞技能力也有所不同,作为发动进攻及控制全场关键的控球后卫,不仅要有好的判断力,冷静稳重,还要培养速度和灵活性;得分后卫锋卫职能兼具,既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又能协助控球后卫控制进攻节奏;小前锋是投手,得分是他主要目的,担任该角色的球员要具备非常好的手感和投篮命中率;大前锋要有居中策应的能力,是它活动的主要领域,所需的体型是高大威猛,爆发力、平衡力、耐冲撞能力强的队员;中锋是本队个子最高的球员,一定要能保护好篮下,对判断能力和协防能力要求比较高。

二 客体要素对制胜系统的影响

1.获取全面信息要素是制胜的前提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竞技体育中,了解对手的各种信息对制定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方信息的封闭,及虚假信息的,对对方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干扰作用。在竞技篮球信息要素中,对赛前信息和赛中信息的掌握最为重要,其次是赛后信息。在运动竞赛日益激烈的今天,对对方信息充分掌握,就是在竞赛前有充分的应对策略。对我方信息的保密,包括赛前封闭训练和向外发送虚假信息等在一定程度对对手起到一定的负作用。在赛前进行针对性的模拟比赛以及对观众、裁判员的了解,有利于队员很好地适应比赛。同时在比赛中运动员也会受到对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观众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比赛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有效地收集赛后信息是为新决策的制定打下基础,包括每场比赛后的信息和赛会结束后的信息。

2.熟悉、适应和利用规则要素是制胜保障

规则是参赛各方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是保证竞赛公平、公正进行的准则。在规则要素中,对规则的有效解读最为重要,其次是对规则的适应,然后是充分利用规则。

现代竞技篮球已趋向于在对抗中利用规则去比技术、比战术,比体能、比作风,比意识、比智慧,比心理、比素质。为此,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比赛规则以及裁判方法,特别是对规则的精神要有深刻的领会,对临场裁判执法尺度的准确把握。要想在竞赛中制胜,不仅仅要求对规则进行细致的解读,还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规则,才能提高自己球队的成绩。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规则也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规则的理解要快,对裁判执法的适应也要快。只有如此,才能使制胜系统的整体效应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发挥,从而获得满意的竞赛效益。

3.把握和应用科研要素是制胜的有利条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体育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实战中,现代篮球运动已有新的变化,已不再停留在运动员技、战术的对决,同时也涉及其他领域的竞争,其中就有科技应用要素的竞争。在科研要素中,科技水平占绝对优势。科学研究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实践活动。它的任务是揭示各种错综复杂现象内部隐蔽的必然联系和规律,并探讨运用这些规律的途径。现代篮球竞赛借助高科技对球队进行训练、挖掘潜能,并且竞赛借助科学技术对比赛进行监督,为创造优异成绩和良好的比赛环境提供良好条件。

三 结束语

篮球比赛制胜系统的组成因素中,制胜决策和管理是开展制胜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练员要素以及运动员因素是制胜的基本条件和依据,而这些又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篮球竞技制胜系统需要多方密切配合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在篮球运动的训练和比赛中,要充分的利用和协调好这一系列要素的关系,使它们的合力能够最大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比赛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一、研究目的

我国自治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自治区具有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地理资源禀赋,自治区体育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特色体育产业的优良环境与优势。自治区的体育产业还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加大开发的力度,发掘自治区体育产业资源的潜力,推动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适合自治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布局模式及其结构序列,为自治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理论依据。

二、自治区体育产业区位要素分析

区位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地理位置,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区位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劳动力成本,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市场发育水平,地方政府的能力等是影响区位要素的变量,区域资源和环境结构是区域最重要的结构。各区域要素的差异影响了产业和企业的获利空间,进而制约着产业和企业的地区选择。因此,区域的比较优势是确定区域产业布局的决定机制。

自治区在西部13个省(、内蒙、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区域经济布局上,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治区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多样化能源资源基地优势;区域级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及政策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自治区正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高原开发地区。对自治区体育产业区位要素进行分析,有利于自治区体育产业合理布局与可持续发展。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三、自治区体育产业布局模式构建

笔者根据目前自治区体育产业资源分布和优势状况,以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最大化为原则,提出体育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首先发展重点产业,以此为动力扩大对扶持产业的投资,带动一般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使自治区体育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平衡。确定自治区体育的重点发展产业、扶持产业、一般发展等产业的序列及结构,形成合理的体育产业布局模式。自治区体育产业应遵循“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发展”的原则。

1.重点发展:体育登山业和体育旅游业

重点产业指能够迅速和有效的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因此而获得较高的和持续的发展速度的行业。

(1)体育登山业。登山业是自治区体育产业的特色产业之一。自治区的登山业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登山运动的广泛开展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1979年中国和伊朗登山界组成联合登山队在珠峰开展训练,为正式攀登做准备,由于伊国内政局的变更,此计划未能实施。但是此举开创了山峰对外开放、接待外国团队来藏登山的先河,同时也成为外国人来藏旅游的先例。(2)体育旅游业。体育旅游业指在异地参加的、以亲身参加为特点的各种陆地、水中、空中的体育比赛、表演、健身与探险活动,他在内容、目的上都与传统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国内体育旅游渐热的竞争格局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优势。也正因如此,这片有待开垦的土地,对外有着巨大的神秘感、吸引力,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也使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2.一般发展产业:体育地产业、体育经纪业

(1)体育地产业。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的载体,的体育馆较少,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竞技体育和全面健身运动的发展,的体育场馆将会逐渐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各种体育协会纷纷成立。行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争办、资助体育比赛已成了一种普遍形式。这将刺激体育场馆需求率的上升。目前,可采取整合现有的体育场地建筑企业,组建大的集团公司,集中统筹运作与开发,提高体育房地产业的竞争力。利用举办大型赛事的机遇,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开发现有的赛马场、体育运动中心等举办体育服装博览会、体育制造、器械博览会、体育报刊图书博览会并举办体育学术研讨会,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2)体育经纪业。体育经纪人是指具有合法资格,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体育相关人员及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有关职业运动、体育竞赛的订约媒介,或为委托人提供通过体育获益机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现代意义上的体育经纪人开始在我国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而真正以体育经纪业务为主的公司很少。由于体育经纪人尚属起步阶段,发展不规范,不可冒进,部分区域可进行试点,市场成熟之后,可进行推广。可着手建立体育经纪人制度,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技术指导人员,利用的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建立体育人才交流中心,推动体育人才市场的发展。体育经纪业是体育竞赛表演业和其他部门产业发展的剂和纽带。

四、结论

1.体育产业已具有明显的区位要素比较优势: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增长、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优惠等。因此应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特色体育产业。

2.据已有的体育产业资源优势和现有的资源状况,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以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效率最大化为原则,构建现阶段的体育产业布局模式及发展的序列结构:重点发展体育登山业和体育旅游业,一般发展体育地产业、体育经纪业。

篇8

现代竞技游泳;现状;对策

1 我国现在的游泳运动训练体制分析

在竞技体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初三级训练体系,即:优秀运动队为高级,体育运动学校为中级,各级各类少儿体校为初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单一的体制己不能适应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这种体制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与国家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竞赛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奥运会的金牌大户游泳运动,由于参赛项目较多,运动员队伍日益壮大,单纯依靠国家拨款己不能满足游泳竞赛的需求。为解决中国竞技游泳发展的问题,我国游泳应从体制创新和机制完善,改变目前单一的训练体制,向多元体制转化,以国家为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新格局发展。

2 竞技游泳运动训练方法的现状分析

我国竞技游泳训练在几十年的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和体系非常重要。影响我国竞技游泳的因素主要是技术训练方法陈旧;力量训练比例不足;训练过程缺乏平稳性,影响了训练的整体效果。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游泳的训练方法方面认识的落后。

(1)技术训练。调查发现,我国竞技游泳由于技术性训练不足,训练的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使我国游泳训练的技术水平发展停滞不前。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熟悉掌握这些方法、手段,并且能结合训练实际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运用,才有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水上力量训练。力量素质的提高是游泳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有计划地进行力量训练,不仅能促进训练效果,而且能有效地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

(3)训练稳定性。良好的训练稳定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基础。运动员训练成绩的高低,训练的稳定性也随之波动。具备良好的训练稳定能力已经成为运动员发挥竞技能力的重要保证。资料显示,我国在同一泳式上远远低于国外的负荷水平,反映出我国缺乏训练的稳定性的研究,在今后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4)训练监控。对游泳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行最佳的监测和控制,是提高游泳训练科学化程度的重要保障。据资料显示,由于教练员之间缺乏交流与配合,科研与训练结合不紧以及科研人员不足,影响我国大多数优秀游泳运动员整体训练的效果。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训练过程的科学化程度虽在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体育科研力量还比较薄弱。今后应该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行最佳监测和控制,使训练过程更为科学化。

(5)训练周期。为了使运动员能够在每年的重大比赛中形成最佳竞技状态,运动员全年的训练是由教练员围绕当年比赛的次数,精心做出周期训练计划。根据每一个阶段,进行训练分期。目前国外全年训练分期逐步减少,很多国家都“赛练结合”,将比赛作为训练内容。我国在年度竞赛次数上明显少于国外,但训练分期还采用原始模式,这不利于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竞赛能力的发展,也使得比赛成绩波动较大。

3 提高竞技游泳水平的对策

(1)注重科研,加强科学化训练水平。21世纪,体育赛场上的竞争已经变相转为体育科研人员实力上的较量,现代竞技游泳的训练,更注重科学化与高科技的应用。目前我国在科学化训练方面仍采用运动训练中的基础方法:如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等;同时在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还存在脱离实践、创新程度较低等问题,这些都暴露出我国在科学化训练方面的研究不足,因此要加大科学训练的力度。

①加强科研人员的培养。科技竞争靠人才,科研人员的不足将很大程度上降低竞争整体的实力,直接影响游泳运动项目的发展。加速科研人才的培养,完善梯队建设,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是提高我国竞技游泳项目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增强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请进来”就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提高我国游泳竞技水平;“走出去”就是利用我们自己的优势,让更多的中国运动员到外国进行训练,在训练方法上更新理念,在竞技的理念上进一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③要建立可供科学研究的多功能训练基地。现代运动训练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集科研、训练、检测、恢复、分析等多功能训练中心,更多地运用体育高科技,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重点培养和选拔青少年游泳运动员,

(2)大力发展后备力量。后备力量较为薄弱是我国竞技游泳不可回避的现实。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应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①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延长运动寿命,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也将大幅度提高。因此,要运用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手段,在保证运动员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同时紧抓尖子运动员的思想工作,充分挖掘运动员的内在潜力,使他们能继续保持现有竞技水平。②扩大游泳运动普及面,实现游泳项目持续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思想,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针对我国竞技游泳后备力量人才不足的现象,扩大普及面可以提高游泳人数基础,充实游泳后备力量。借鉴国外的竞赛体制,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3)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教练员的素质是直接影响运动员成才的关键要素。在我国,几乎都是运动员退役后直接从事教练员职业,在实际能力和理论水平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如今,教练员已由过去的经验式训练转变为科学化训练,教练员除了应掌握的专项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进修、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探讨存在的问题。促进科学化训练的更好发展,全面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结束语

只有从科研投入、体制改革、训练方法创新、教练员与运动员素质的提高、后备力量的培养多方面施加齐力,多位一体综合出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竞技游泳的现状,提高竞技游泳的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当代体育精神和儒家文化中与之对应的思想体系进行归纳与对比,由此对我国作为一个从体育发展中国家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道路上儒家文化对中华体育精神构建方面有何影响,两者有何内在联系,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时如何发挥儒家文化这一历史文化瑰宝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发表下自己的一孔之见。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当代体育精神 构建 影响

孔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其继承、发扬和传播了古代文化,是儒家学派的创造人。从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继而到以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的儒学,再到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通的近现代新儒学,儒家文化无不以其巨大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对中国各阶层、各领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儒家文化作为传统小农自然经济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其核心的儒家文化和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样,它存在无法适应复杂的现代经济结构的要求,不适应甚至阻碍当今人类的社会发展的方向,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是说儒家思想现在已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作为民族智慧的表现、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它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而我国作为一个从体育发展中国家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道路上儒家文化对中华体育精神构建方面有何影响?两者有何内在联系?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时如何发挥儒家文化这一历史文化瑰宝的积极作用?自儒家文化诞生,各时期、各领域的学者、文人都在对其试图进行着解构与诠释,但又不断的遭到重建与批判。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但每一次矛盾的解决都推动事物的一次变化,当变化的数量积聚到足够多的时候,事物就会发生质的飞跃,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更是引起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主要因素。我带着这个观点对儒家文化对当代体育精神构建的影响发表下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中华体育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是指中国人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健康快乐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其内涵主要包括人本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二、儒家文化与中华体育精神的联系

(一)儒家文化与“人本主义精神”

体育中人本精神主要包括:1.重视人的自身价值;2.重视人的权利、自由和尊严;3.乐观自信;4.运动家风范;5.尊重、理解、友爱。人本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中最近本的要素,也是构建中华体育精神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体育运动中重视参与者的主体地位、重视其自身价值,能够使其在体育中获得应有的权利、尊严、尊重、友爱与欢乐才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理念。

同样,在儒家文化中也肯定了人在宇宙万物的主体性地位。《孝经》谓:“天地之间,人为贵”,《荀子·王制》亦谓:“人最为天下贵”并进而解释,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草木、贵于天地之间,在于人有“仁”和“义”。“仁”是儒家人本精神的实质,仁者“爱人”,就是推己及人,把对自己、对亲人之爱推广到对一切人的爱。《论语·雍也》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回》亦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强加于人,这是一种博爱的精神,它提倡尊重人、理解人。“义”是指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懂得遵守社会道德,并肯定事在人为,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改变自然和现实社会,所以儒学是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强调人在社会的主体能动性。

由此可见,儒家文化亦充满人本主义精神,我国当代体育精神在人本思想方面仍传承与延续着儒家文化对“人”的价值观的基本思路,强调人自身的重要性。

(二)儒家文化与“英雄主义精神”

体育中英雄主义精神主要表现为:不怕挫折、不畏牺牲、勇于拼搏、敢于胜利。在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英雄也都需要自己的英雄,人们一直都崇拜英雄,都渴望成为英雄。战争年代,人们通过赫赫战功、开城掠地来实现自己的英雄梦。而在和平年代,体育已成为塑造英雄的舞台,人们在规则的允许下,充分调动自身潜能,不畏艰险、勇于拼搏,通过力量与智慧的激烈较量,夺取冠军。尽管此中充满艰辛与挫折,但也正因为他们不畏牺牲、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促使其利用体育这个世界性舞台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去追求自己的英雄梦。

儒家思想强调“和谐”、“中庸”的思想,并推崇以“义”为立身之本,“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通过“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目标,同时,和谐思想也被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儒家的和谐思想是以“中庸”的观点为理论基础,提出“执两用中”“过犹不及”,以“礼”为标准,以对矛盾统一体的长久保持、对竞争观念和行为的抑制为特征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了“君子之争,以和为贵”、“重文轻武”、“废力尚德”的伦理型竞技。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体育基本与“利”相脱离,而更多地是一种娱乐性、观赏性的活动或者游戏,长此以往,竞技项目不断缺失,竞技精神不断消亡,再没有了竞争意识及拼搏精神,最终导致“英雄主义精神”在体育赛场上缺失。

(三)儒家文化与公平竞争精神

规范有序的公平竞争精神包括:公平竞争、规则意识、求实创新。

公平竞争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准则,“公平”是为了更好地展开竞争,是比赛能够有序、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规则” 是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规则具有普遍性。参赛者无论身份的高低贵贱,在竞赛中人人平等,在相同的规则下进行。然而,“体育”是一项发展着的运动,运动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地对运动技术以及身体运动能力进行着总结、创新、提高,为赢得竞争的胜利做好准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身;欲修其心者,先正其心……”可见儒学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在体育竞赛中,有些运动员受到利益驱使,违反公平竞争精神,如“服用兴奋剂”“假球”“黑哨”“场外交易”等现象的发生严重违反了体育道德,可见运动员的个人修养问题直接关系到竞赛是否能够公平开展关键因素。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可以很好地帮助运动者在个人修养方面的提高。然而问题又出现了,儒家思想倡导礼仪,使中国成为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依据儒家伦理观,君臣、尊卑、长幼、男女等差别自然的形成了人们地位的高低,这样在体育竞赛中必然会出现“礼让”现象,这样必然损害体育的公平公正精神,这又与体育竞赛的公平性相矛盾,此观点束缚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与创造性,降低了体育活动的竞技性,最终体育竞赛轮为体育游戏,成为用来“扬礼”的一般性活动,如礼射、御、投壶、蹴鞠等项目的规则皆包容一定的礼节,而许多礼节是缺乏公正性的。另外,儒家礼教还规定女子不能外出参加体育活动,严重剥夺了女子参与体育的权利,扼杀了女子的运动需求,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至今犹存。

(四)儒家文化与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协作精神包括协同意识、尊重独特性与发展差异性、追求共同发展。

一个运动队的建设中,运动员协同意识是决定这个运动队运动成绩优劣的关键因素。在优秀运动队中,成员之间在思想情感上能够做到相互理解、信任,行动上相互协调、支持,能更好执行全队的战术思想,达到默契配合。各个集体项目中,由于运动员的位置、任务和应承担的职责不同,管理者应区别对待每个成员,根据每个成员的个性与特长对其进行培训,激发其内在潜能,尊重运动员的独特性与发展的差异性,并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扬长避短,追求团队协同发展。

孔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义然后取”,在他家看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谓“义”即道义,它是指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或原则;所谓“利”即功利,它是指人们的各种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义然后取”就是指个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必须首先看是否符合普通道德标准和私人利益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上,儒家价值观主张社会高于个人、整体高与个体、责任重于权利,这是儒家思想在价值取向上的一个重要特点。由此,通过提高各成员的个人道德标准,使成员认识到整体的重要性,对团队建设无疑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语.邓语》中记载了西周后期的史伯提出的“和则生万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同,尽乃弃矣”,意思是说性质不同的金、木、水、火、土配合在一起才能生出百物,如果只有一种东西就不能继续下去。它朴素的提出了事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而在《论语.子路》里“和而不同”所体现的是多元共存与多元统一理念也符合当代我国中华体育精神中“团队协作精神”的理念,为建一只各尽所能、各尽其才的一支团结、协作的队伍提供思想上的支持。

三、结束语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说“不能自圆其说的哲学绝不会完全正确,但是自圆其说的哲学满可以全盘错误。最富有结果的各派哲学向来包含着显眼的自相矛盾,但是为了这个缘故才部分正确。”儒家文化尚“义”,在“人本主义精神”方面起着积极地作用,但却在“英雄主义精神”方面起着制约作用;其强调的“中庸”之道亦然,同样的思想体系在对当代我国中华体育精神构建方面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这可能就是孔子之伟大、儒家文化之深厚、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之多、争论时间之长的原因所在,也是儒家文化之魅力吧!

参考文献:

[1] 李立峰.儒家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核心价值文化[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2] 黄莉 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来源[J].中国体育科技 2007(5).

[3] 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构建[J].体育科学.2007(6).

[4] 论语·里仁.

篇10

Abstract: 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research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ervices on basketball venues,by means of the Literature Material,Expert Interview,Questionnaire Survey,and comes up with some practical advices that the condition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acilities,of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personnels' training,and of establishing a complete system o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is that indispens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ketball venues services.

关键词: 篮球;场馆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Key words: basketball;venues services;exist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study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268-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总体水平一样,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巨大,但在目前宏观经济环境背景下,有机遇也有挑战,应该因势利导,以促使我国篮球产业化的有效发展,体育场馆是进行篮球比赛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也是发展篮球产业的重要基地,体育场馆能否得到最佳效果的发挥,事关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高低与篮球产业的发展,因此,对篮球场馆服务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 篮球场馆服务业的概念

1.1 篮球场馆服务业的概念 篮球场馆服务业是指为满足篮球竞赛表演和观众欣赏的需要,为篮球竞赛表演和观看比赛提供场所和服务的部门的集合。

1.2 场馆经营项目的概念 NBA联盟把场馆经营项目界定为:豪华包厢、场馆使用许可、停车、场地广告和场馆冠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把“场馆经营项目”界定为,以体育场馆为载体,围绕包厢、座位特许,广告的经营、场地冠名、食品和饮料的经营、场馆内的标志性产品的经营、小件寄存、车辆寄存等。

2 篮球场馆服务业经营和管理负责人的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经营负责人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来管理企业,现在受企业委派出任俱乐部的总经理,他们具有一定的经营经验和管理能力,但对职业体育领域包括篮球产业领域缺乏了解;另一种是职业篮球运动员出身,他们精通篮球,但对职业体育的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匮乏。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经营管理负责人和主场馆经营管理负责人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其中专科学历的占22.2%和55.6%。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人才,人才在产业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篮球职业化、产业化的今天,作为俱乐部经营开发活动的主要决策人,他们知识结构存在的严重不合理现象已经制约我国篮球场馆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广告的经营和管理现状

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经营资源分为两类,一种是有形资源,一种是无形资源。广告的经营就属于无形资产的经营,其实质是广告特许权的经营,即俱乐部需找广告赞助商的经营活动。目前,就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各职业篮球俱乐部和各场馆所以方而言,在联赛期间以场馆为载体的广告经营主要包括场地广告和票面广告两类。

3.1 场地广告的经营和管理情况 场地广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大部分是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要求必须摆放的场地广告;一小部分是交由俱乐部和承办单位独立经营的场地广告。联赛的主办单位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拥有联赛所以的广告专有权,各俱乐部仅拥有较少部分的在端线后摆放广告位置的权利。

3.2 票面广告的经营和管理 很少有人能意识到一个赛事的门票的全部价值。很显然,球票提供一种凭证,指导观众找到他们的座位和观众沟通一些交易的条款。为了随之而来的高额意外保险,如此的限制法律责任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些平凡的应用只仅仅是巨大的市场潜力的冰山一角。球票既可以作为一种促销工具,也可以作为一种收入来源。许多联盟把球票的背面作为一种广告媒介出售给企业来宣传他们的产品和他们的信息。可以说,球票中蕴涵这很大的广告价值。

4 我国篮球场馆服务业经营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各主场建设水平不高 如今体育馆不再是观看比赛的地方,它是一个集餐光、酒吧、贵宾包厢的娱乐中心,这就要求场馆拥有较高的建设水平和完备的配套服务设施来满足现场观众的需求。目前,承办CBA联赛的主场馆普遍存在建设水平不高的问题,因为这些场馆建设之初都是为了承办大型运动会,而没有考虑到日后的职业联赛篮球。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北京、浙江、广东篮球俱乐部可以满足篮球竞赛开发的要求;有4家俱乐部认为主场馆不能满足篮球竞赛开发的要求,分别是江苏、吉林、上海和八一篮球俱乐部;还有一家认为差的很远,它是山东篮球俱乐部。因受场馆设施条件的限制,很多围绕CBA联赛进行产业开发的想法都无从实现,这就难免会让体育场馆负责人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由此也可以看出,场馆建设水平的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篮球场馆服务业经营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4.2 缺乏与现场球迷的沟通与了解 体育营销学的观念告诉我们,要把观众理解成消费者,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是成功经营和管理的关键所在。但各俱乐部对这方面的重视明显不够,在所调查的8个俱乐部中,没有一家俱乐部对现场观众开展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产品生产者的俱乐部和场馆所有方对自己的服务对象都不了解,那还谈何经营,谈何盈利呢。

4.3 缺乏关于主场馆的经营分析与评价体系 经营分析与经营评价,是直接决定经营成功与否的主要环节。因此,近年来,关于“经营分析与评价”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经营学家们最为关心的热点课题。在调查的8家俱乐部中,只有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一家建立了主场馆的经营分析和评价体系,其它7家则没有。这一结果说明各俱乐部还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经营分析和经营评价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在整个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地找出不足之处,进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很不利于俱乐部有效开展主场馆的经营和管理。

5 进一步发展我国篮球场馆服务业的对策

5.1 改善场馆的设施条件,制定合理的主场馆的标准

优良的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竞赛和体育产业开发的保障,场馆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及比赛的举办和相关产业的开发,作为CBA联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我国篮球管理中心对于承办CBA联赛的场馆应该制定最低的场馆条件。这些最低条件主要涉及场馆的容量要达到相关要求;鉴于CBA联赛的场馆经营对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相对而言,大城市比小城市的经济要更活跃,体育产业的市场潜力更大,因此也要对参赛队伍的主场所在城市的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一定的指标限定;要配有一定数量的豪华包厢,主要用于接待领导和一部分愿意享受优质服务的球迷,提升整个场馆的品味和质量;最后,对于不合格的比赛场馆要提出整改意见,并定期整改,对于整改后还不合格的场馆,取消其举办联赛的资格。

5.2 加强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培训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于联赛的举办和场馆管理而言,经营和管理的人才是一项重要的事情。因此,对个俱乐部的负责人及主场场馆的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进一步的了解这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已经在北京连续举办了两年的职业篮球运作研讨会,还举办了七届全国的体育场馆经营和管理培训班,这些会议或者活动将最新的场馆经营和管理的理念传达给了场馆经营和管理人员,让他们将这些成果运用在实际的管理中。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关于CBA场馆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网站,不仅可以做一个培训的平台,还是同行人互相交流的平台,共同为CBA联赛的主场馆经营好。

5.3 一切以现场球迷为核心,加强与现场球迷的沟通

场馆的经营和管理要以球迷为核心,各个俱乐部所经营的并不是比赛的胜负,而是娱乐,在场馆的经营上,要了解球迷的心理,娱乐球迷,服务球迷,给广大球迷创造一种“家”的感觉。在这一方面上,CBA做的还远远不够,从球场的气氛上我们就可以直接的看出CBA和NBA的差距。在NBA联盟的比赛中,经常会在比赛前看到一些球迷早早地就来到了体育馆,他们大口喝啤酒,大块啃热狗。当然,这些东西可方便地在体育馆买到,整个就像一个游乐场,明媚阳光之下,播报声,欢呼声,金属球棒击中小白球时那一声悦耳的“叮”。这正是我们CBA的场馆所欠缺的。

5.4 建立完善的经营分析与评价体系 经营的分析和评价是直接决定着经营成功与否的主要环节,因此,建立完善的分析和评价体系是极其重要的,经营分析和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应对经营活动的各行各业内容选择分析评价的具体内容、具体方法。第一步,要根据具体的经营项目和以前的业绩设置切实可行的标准;第二步,收集各种相关的、必要的信息和资料,对照事前设置的经营目标进行分析、评价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差异,必须彻底查明其中的原因要素。

5.5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整顿赛场秩序 由于有比赛的时候,比赛场馆是人员聚集的地方,因此,在比赛期间是各种意识伤害的高发时期,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措施。篮球竞赛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项目,大量的球迷聚集在体育馆内,有些球迷可能因为球队落后,会出现一些激动的表现,比如辱骂裁判,教练,球员,甚至有的往球场内乱扔杂物,这些不理智的行为,不仅会对比赛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的影响,还对场内人员制造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关于场馆的安保问题也非常的关键,首先要对场馆的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并做好准备工作,防止比赛期间出现风险。

参考文献:

[1]欧亚敏.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