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

篇1

>> 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路径创新研究 湖北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 湖北省中小企业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我国中医药产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推动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北京市中医药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湖北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湖北省独立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探讨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 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 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福建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类专业基础课整合现状及对策 湖南省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现状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李振吉:中医药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美国佛州中医学院关于中医的介绍[EB/OL]..

[4] 中医师国际交流合作[EB/OL].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篇2

关键词;智慧社区;云计算;云服务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识码: A

1.研究目的及意义

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是智慧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展现的核心窗口,是市民体验、享受智慧城市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核心渠道。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将智慧延伸至城市末梢,用信息技术支撑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提升社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体现智慧为民、服务到家的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智慧社区服务建设满足:信息基础设施 、两化融合战略实施、第一支柱产业、深化电子政务、物联网、民生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宽带信息服务领域从基础设施域向客户化域(家庭、社区)、服务域(通信、娱乐、信息)的多层次发展机遇这“十二五”的8项关键任务。

2.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国内外在云计算上的研究已越来越成熟,并且已逐渐具备了进入主流的趋势。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云计算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用户对全球云计算的标准的要求也呼声渐高。在将来,天空中不会只有一朵云,而是有多片云,云与云之间的互联要靠标准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当云计算被普及应用的时候,云计算的标准也应该已经成熟,至于何时会制定出来,还取决于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厂商的积极推动。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云计算已经被很多企业和政府探讨、验证并实践,许多厂商业看到了这一趋势,正在积极推动云计算的研究和市场推广。

3.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应用不断发展,社区将变得更加智慧,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智慧社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智慧化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智慧社区典型应用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物业、智慧政务、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家居是融合家庭控制网络和多媒体信息网络于一体的一个家庭信息化网络平台。家庭控制网络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入因特网(Internet)、公众电话网、广电网、社区局域网等网络,通过家庭网关实现电子信息设备、通讯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照明设备、保安(监控)装置及水电气热表(或概称的三表三防设备)的控制与设备间协同。智慧物业利用小区视频监控网络、各种传感器网络及小区宽带网络构成物联网系统,实现智慧的保安消防、垃圾回收清运、停车场管理、日常设备检修与维护、环境监测、电梯管理等智慧服务。智慧公共服务利用信息共享与集成技术,实现社区医疗服务、“一站式”缴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养老服务。特别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使得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实现智能化,打破老人独自居家活动的状态,老人的各种诉求被感知:身体健康状况被社区医院和医护人员感知;居家安全和出行安全被社区服务人员和家属感知。智慧政务对部门、科室、社区业务进行科学分类、梳理、规范,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实现社区一站式服务、社区经费管理、综治维稳、社会救助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4.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突破云计算平台、流媒体传输、多网融合通信等关键技术,研发一系列的终端承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娱乐、教育以及安防等业务。研究一体化服务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1 总体架构图

智慧社区系统主要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

图2-2 智慧社区系统图

基础平台部分,即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配套安全、支付、用户服务、物联管理等运营资源,面向各类服务提供商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入和服务管理。

服务与管理部分:即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聚合的服务及相应的管理系统,聚合的内容包括: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商业等服务与管理系统,为社区居民全面享受智慧城市新生活提供支撑保障。

服务界面部分:包括:1、智慧社区服务站,即提供社区综合服务的实体服务站,能够提供政务窗口服务、政务自助服务、社区服务、互助服务、健康服务、智慧家庭体验服务、便民服务等等;2、家庭智能终端,即各类具有计算能力的物联网信息终端,如:智能家庭中控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通过这些物联终端,为家庭用户提供一个虚拟的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站”。

5.其主要功能研究

服务聚合及社区服务门户: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作为各类第三方服务的聚合平台,使用云计算技术,提供基于PaaS、SaaS的应用服务。

智慧家庭物联: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基于闪联标准协议,同时提供了物联平台,将智能社区和家居的各类智能信息终端进行物联,构成应用服务的普及计算环境,能够支持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社区综合事务管理功能:建设具有人口管理、党群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文化与教育管理、环境与卫生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与志愿者管理、社区自治管理、公共信息管理、系统推护管理以及网上办公汇总等功能模的社区综合管理平台。

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业务部门延伸到街道社区的政务服务,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由综合服务系统、自助服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支撑平台、社区服务管理对象信息库组成。

多级电话联动系统:市民服务热线与社区实现呼叫和电子信息联动,在社区安装电子工单,呼叫中心采用语音和电子工单两种方式把政务服务项目转办到社区。

6.平台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本文研究的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以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为主,为用户级管理者提供社区物业服务、政务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多种应用服务。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需要逐步实现以下三方面内容:(1)实现社区云平台所有软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数据资源的整合和虚拟池化。解决异构、孤岛、虚拟化等问题,从而形成一个云数据中心。(2)架设服务平台接口层,用来接入第三方平台、系统或者服务,使云平台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和耦合性。(3)开发支持智慧社区的家庭智能终端、远程监控终端、物联终端、社区自控终端等,负责与终端设备的连接、协议适配与信息控制处理,以及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服务处理。(4)将直接面对用户的应用服务迁移到云端。为社区居民、物业管理部门、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等终端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5)形成多方共赢的创新应用效果,创造一个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产业环境和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

总的来说通过研究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可带来以下创新应用效果:

政务服务可以扩展延伸到自助终端、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政府服务由原来市民上网被动查询延展到服务主动推送到户;全面实现家居设备物联,通过多屏互动、资源共享带来智慧生活享受,提升市民幸福生活感知;互联网积累的海量服务资源,不再局限在PC上进行访问;而是通过家庭信息终端轻松访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网融合;智能家居的更多产品,为细分的客户市场提供了更多智能化生活的选择;智慧云服务平台和智能社区、家庭解决方案,为聚合更多服务提供方法;使得更多的传统产业可以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促进智慧产业向结构化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胥静.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116-117

[2]秦洪花,李汉清,赵霞. "智慧城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J].信息化建设,2010,(09)

[3]谢昕.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J].上海信息化,2012,(01):12-15

篇3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对策建议

1、引言

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并使绝大多数市民能够享受到智慧城市的服务和应用,这将有效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开启了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道路。近年来,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和计划。新加坡、美国和韩国等众多国家都先后启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在解决交通拥堵、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各种城市发展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催生大规模新兴产业等方面,智慧城市都大有为。

2、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概念简介

所谓“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发展智慧旅游首先要构建数据中心、沟通服务端和使用端。三个部分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相互联结。服务端是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使用端为广大的旅游者,拥有能够上网的终端设备,尤其是超便携上网终端;数据中心由大量存储有各类旅游信息的服务器组成,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进行数据的维护和更新。数据中心即是智慧旅游的云端,可以称为旅游云,将服务端和使用端联系起来。服务端将自己的各类信息及时放在数据中心,无须再自己购买服务器和维护信息;使用端根据自己的要求,从数据中心提取信息,需要服务时可以与服务端进行交换,使用端可以直接向服务端付费,也可以通过数据中心付费。

3、我国智慧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仅2012年就有北京、常州、南京等26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本年的工作计划。更有不少企业在研制用于旅游方面物联网的传感器设备和技术,也有个别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中小酒店的管理平台。一些高校已经开始相关的研究。但是在智慧旅游城市蓬勃发展的今天,其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不容忽视。

一是缺少统筹管理和顶层规划。各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基础参差不齐,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用主义现象严重的情况,造成投入成本增高、资源利用率低等后果。

二是轻制度安排,重硬件建设,政策法规依据不足。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未形成严格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三是缺少核心技术及产品,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高端芯片、关键组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储备不足,缺乏技术创新带动,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信息安全隐患堪忧。由于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甚至一些规划设计可能由国外的组织和企业主持或参与,可能造成国家安全隐患。

五是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

六是缺少合理的产业规划和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进程和产业发展不协调,商业模式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管理,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4、对策建议

基于我国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特提出了以下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进行合理有序布局。从国家层面制定智慧旅游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智慧旅游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总体规划设计,统筹推进,指导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有序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二是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标准体系。国家出台规范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行政法规,各相关部委建立相应制度规范;加快我国在物联网、云计算、通信与网络等领域相关技术、应用和管理标准的完善和实行;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资质认证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实现统筹协调、共建共享。

篇4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应用;高中教学场景

一、绪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经历了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逐渐步入到当前可初步以“智能”定义的新阶段。“智能科学”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AlphaGo取得人机大战的压倒性胜利,到无人驾驶技术的火爆,以及智能音箱的入户、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在众多公共场景的应用。无疑,人们已开始转向基于数据、信息和科学技术的智能工具,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必将成为智能时展的基础与风向标。

二、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进入21世纪后得益于计算机技术成熟与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全新研究领域。其综合了信息论、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技术以及脑科学、生物智能等在内的多学科领域,借助日益发达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从而实现模拟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活动,并最终在计算能力、感性认知等方面改进并代替人的能力。智能科学与技术,一方面在于研究和发现机器智能的本质和规律;另一方面,则强调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对智能科学理论的应用。不难看到,智能科学与技术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基因工程等尖端科技联系密切,并呈现引领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是在智能科学的基础下启动的。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就曾明确指出:“人智能则国智,科技强则国强。”总之,智能科学与技术就是让机器实现智能化,代替更多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从而极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1]

三、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

(一)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

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图灵等计算机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计算本质的思想及人工智能。此后,智能科学发展陆续经历了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1969年第一次人工能联合会议;至二十世纪末期的AI知识的实践应用等逐渐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最终进入当前的飞速发展时期。时下,智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多学科门类的交叉渗透的新型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哲学、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医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门类下的众多专业。

(二)智能科学与技术在目前社会中的应用

随着智能科学与技术不断成熟与发展,其应用已广泛在我们身边开花结果: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完成上路试验;CBD(计算机辅助诊断)、指纹和虹膜识别技术等已经在各类智能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上得到广泛的使用;一些大数据智能算法与决策系统在日常网络浏览智能推荐中已经屡见不鲜。基于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等的智慧城市安全网络的建设方面我国也已经走在前列。同时在医疗领域、医院系统中,智能科学也有了极大的发展。这些智能的应用不仅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还大大提高了安全保障和医疗手段。当前,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中已经逐渐衍生出基于大数据的系统控制与决策、智能检测技术与仪器、智慧农业、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智能交通、无人系统与自主控制、智能电网与智能制造、智慧教育、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智慧医疗与健康工程、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系统生物信息技术、计算感知与模式识别、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流程工业智能化等诸多具体可实施的研究发展领域。[3]

四、智能科学与技术在学校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构想

当前,很多学校教学过程中已经引入了一些智能化设备,计算机、信息设备在很多日常教学中已不少见。如触屏智能黑板、校园一卡通、智能签到系统等都在高中教学场景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我认为智能科学与技术在高中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仍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未达到对智能教育以及学生智能科学理解学习的促进作用,远不能满足使我国2030年成为全球智能创新中心和机器人最大的制造市场[4]的迫切需要。智能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手段与技术的智能化,但现在很多学校中应用的智能化设备,其重点还是在对教育过程起到支撑作用的工具进行智能化、提升其适配性,本质上是对教育环境的优化。这样的应用场景只是停留在智能技术的硬件层面,而未曾真正应用智能科学的理念来解决问题。在现有的技术支持下,可以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深度定制,将智能科学与技术广泛应用于基于学习交互数据的分析、个性化学习方案、基于大数据智能教育平台、立体化综合教学场所等组合而成的智能校园。真正实现通过智能科学的理论基础完整学科交互,培养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能、形成信息能力和运用信息方法,营造更真实的学习氛围。

篇5

一、智慧旅游概念

目前,我国的智慧旅游建设处在前期探索阶段。虽然,有些城市已经开始智慧旅游的建设,但学术界对智慧旅游的研究却不多见,对智慧旅游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科学的、标准的定义。

智慧旅游的主要功能一是为旅游者提供丰富而又及时的服务信息,智慧旅游能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随着自助游、自驾游等旅游形式的兴起,散客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散客的旅游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终端获得及时有效的旅游信息来安排个人的旅游行程。智慧旅游在提供丰富的旅游信息的同时,也能给旅游者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二是为旅游相关行业提供运营平台,改善其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交易平台上,商家将相关信息公布,旅游者会通过网络与商家进行在线咨询、网络预定、网络支付等从而方便交易方式,改善旅游行业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二、烟台市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一)起步较晚,建设滞后

烟台市是首批入选“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名单的城市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进入首批试点名单的城市。与其他入选的城市相比,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处于落后状态。目前,常州市、南京市、大连市、镇江市等城市早已完成智慧旅游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现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4年3月,烟台市旅游局申请启动编制《烟台智慧旅游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目前,烟台市智慧旅游总体规划与建设方案尚处于待编制阶段。虽然,烟台市已经打造了旅游资讯网和旅游政务网,但是相应的支撑体系和配套设施并不健全。因此,烟台市的智慧旅游建设相对滞后。

(二)免费移动网络覆盖不广泛

移动网络在智慧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主流的3G/4G移动网络以流量统计计费,资费较高,网速较慢,人们都希望在户外能够享用免费快速的WiFi网络。目前,烟台市免费WiFi网络覆盖面较窄,仅在机场和部分服务场所中有免费使用的网络,而在客流量更多的火车站、汽车站、旅游景区景点等地方尚未覆盖免费的WiFi网络。同时,出租车、公交车上也没有移动WiFi热点。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势必会影响到智慧旅游的建设,使旅游者不能感觉到旅游的“智慧”所在。

(三)智慧景区数量少,智慧化水平低

烟台市的智慧景区为数不多,目前主要有蓬莱阁景区和长岛景区开始了智慧化建设。但是上述两个景区的建设方面只是在电子门票系统,智慧化水平较低。烟台市其他有名的景区景点如昆嵛山景区、南山景区、烟台山景区等还没有开始智慧景区的建设。

(四)旅游网站有待完善

烟台市旅游网站由烟台旅游资讯网、烟台旅游政务网、五彩烟台体验网三个板块组成。烟台旅游资讯网涵盖了烟台“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的旅游信息,内容比较全面;旅游政务网主要是政府和旅游相关行业的信息;五彩烟台体验网主要是烟台市景区景点的集中展示。烟台市旅游网站总体上内容丰富多彩,但是缺少游客的即时体验和交流,没有与旅游者形成互动。游客没有渠道在此网站上分享自己的旅游感受,也没有实现游客与游客之间的即时交流。除此之外,烟台市旅游网站没有运用于手机上的客户端。

三、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对策

(一)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内容

1、建设智慧旅游信息中心

随着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的逐步开展和升级,将会有众多的信息服务系统和服务渠道。为应对大量以及繁琐的旅游信息必须建立旅游信息中心。旅游信息中心主要职能是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处理,从而为智慧旅游综合平台的运行提供基础。通过建设信息采集系统,制定标准,建设全市物联网,通过高清摄像头、电子门禁、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及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对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游客、从业人员及设备、旅游资源及空间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以实现全市旅游信息的采集、交换和通信。对全市旅游信息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类旅游资源信息的来源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案。对旅游景区景点信息、公安住宿登记系统信息、城管数字城市信息、国土资源城市地理基础信息、运管部门车辆管理信息、民航航班实时信息、公共自行车存取点信息、道路交通实时信息、气象信息、医疗救援信息、文化体育服务设施以及民生服务等公共资源的信息进行整合。

以烟台旅游信息数据库,查询处理,云计算中心的智能建筑,由数据中心的大众旅游计算自动完成。服务端将自己的各类信息及时放在数据中心,无须再自己购买服务器和维护信息;使用终端根据自己的要求,从数据中心提取信息,需要服务时可以与服务端进行交换。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要素信息管理、咨询信息管理、服务单位信息管理、交通信息管理等方面,为各级旅游咨询点、12301旅游服务热线、县市区旅游局、全市旅游企业提供旅游信息服务,条件成熟时可与全市其他部门进行数据共享。

2、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烟台市旅游门户网站,通过对烟台旅游政务网和旅游咨询网的提升,融入办公自动化、从业人员网络培训、行业诚信品牌管理、数据统计反馈、公共信息预警、旅游解说体验等功能。网站上的旅游信息要及时更新,确保游客获得最新讯息。

为适应游客移动性特点,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开发手持旅游终端。以已建成的“目的地数字旅游服务系统”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终端为发展趋势,通过使用端软件平台,智慧旅游中的旅游信息以主动弹出的方式出现,能够使旅游者及时方便地获取“食、住、行、游、购、娱”全面的旅游信息。同时,配以网络地图,能够让旅游者知道这些旅游服务在什么地方可以得到。

3、建设智慧旅游营销平台

在营销平台上,集中各类旅游行业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信息。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和数量信息、各种交通方式的票价和数量信息、宾馆住宿价格和房间数量信息以及旅游纪念产品信息等。游客可以在营销平台上通过在线咨询、在线订购、在线支付自主完成旅游交易。同时,建设旅游营销平台也能够实现政府和旅游行业的宣传促销的需要,改善旅游企业的营销方式和管理模式,也能够减少旅游行业的运营成本。

4、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平台

旅游行业管理平台主要针对烟台市各景区及配套设施单位、旅游从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便捷通道以便各单位的运行管理,及时获取行业信息与通知,并能够与其他旅游平台互连互通。旅游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对从业人员管理、导游管理旅游企业级别认定管理等模块进行建设开发。在此平台上可建立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导游从业人员管理系统、旅游企业运行情况检测系统。

智慧景区管理系统是加强新技术在景区的应用,不断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实现游客在景区内的电子导览导游、互动娱乐体验等功能。烟台市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景区中加大技术投入,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带给游客更新颖的游览体验。

导游从业人员的管理系统要求建立全市导游员个体信息电子档案,丰富导游的资格和等级考试、年审、培训、执业流动、供需调配、同业交流等业务信息,同时,实现对导游员的“即时监管”。

旅游企业的检测系统主要是针对的旅游接待的相关服务行业。实现对烟台市宾馆酒店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烟台旅游形象。

5、建设旅游应急处理平台

整合交警、治安监控、交通、港航、景区等平台的监控系统,将公共场所内的实时画面、车船人流等动态信息显性地反应在该平台上,便于旅游管理部门准确直观地了解整体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集中设备,优化功能,完成旅游服务热线、旅游投诉处理和危机救援调度的功能。以目前烟台旅游咨询热线为基础,建设完善旅游服务热线,配置旅游呼叫中心坐席,基于GIS平台的信息数据应用系统的服务功能,利用现代通讯和呼叫系统,实现对旅游咨询、预订服务和投诉事件的24小时受理,具备服务跟踪、记录、用户回访、信息收集和、数据统计等功能。视频监控系统,及时掌握旅游景区(点)、交通要道节点、游客集散地(火车站、机场)、酒店等的人、车流量情况,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动态预防、公共事件处理于一体的旅游指挥调度服务体系,强化处理旅游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城市旅游状况的顺畅。

6、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智慧旅游城市的依托仍然是城市本身。因此,在智慧旅游的建设中必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交通在城市基础设施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增加城市道路图像采集设备,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全天候监控,及时获取交通状况,提供精确地导游服务。这对于游客尤其是自驾游游客的旅游出行有重要的作用。烟台市可以将道路设施变成信息提供的站点,例如,在路灯杆上加印二维码,只要用手机等终端设备扫描即可显示道路信息、地图和周边的服务行业信息,从而使旅游者获取需要的信息,同时,也使旅游者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网络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无线网络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也非常重要。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需要覆盖更广、网速更快的无线网络的建设。烟台市应该加大无线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公共场所、旅游景区等地方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借鉴其他城市智慧旅游建设的经验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实际和技术发展情况,发展多种智慧便民措施,比如,智能城市旅游交通标识牌系统、智能公交亭、自助智能城市咨询亭等。

除了上述基础设施外,更要建设好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产业、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水利、等多个方面。

四、结语

篇6

摘要: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当司机出现误操作的时候汽车会自动报警;下雨时,窗户会自动关闭;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美国权威资讯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因此,物联网将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次给社会、经济各方面带来跨越式发展得技术变革,已引起了各国各领域的密切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物联网;高科技;技术变革

1.引言

然而,物联网研究和开发的机遇更是挑战。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产业链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实现上下游产业及跨产业的联动,形成产业的联盟,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深层次发现和解决物联网中的关键理论问题、攻克技术难点及将物联网研究和开发的成果应用与实际,则我们就可以再物联网研究和开发的挑战中获得发展得机遇。否则,我们只会在物联网研究和开发上浪费时间和资源,又一次错过了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的机遇。

2.发展现状和目标

2.1发展现状

无线射频识别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机器到机器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

2.2发展目标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十年目标是把我国初步建成物联网技术创新国家。教育部工信部授权理工科高校开设物联网课程,为学生传授物联网相关课程,但凸显劣势的是,师资相对缺乏。可喜的是有华清远见这样的物联网工程师培训机构。总体来讲物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令人期待。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有以下三点。

(1)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掌握重要话语权,初步实现“两端赶超、中间突破”即在高端传感、新型RFID、智能仪表、嵌入式智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感知识别领域和高端应用软件与中间件、基础架构、云计算、高端信息处理等应用技术领域实现自主研发,技术掌控力显著提升;在M2M通信、近距离无线传输等物联网网络通信领域取得实质性技术突破,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RFID、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设备、等物联网制造产业,通信服务、云计算服务、软件、高端集成与应用等物联网服务业,以及嵌入式系统、芯片与微纳器件等物联网关键支撑产业等领域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从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应用到测试仪器仪表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创新性产业集聚、门类齐全、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及空间布局。

(3) 物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物联网示范应用重大工程,在国民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物联网先导应用全面开展;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全面启动,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形成。

从网络发展角度看,今后10―40年发展物联网技术的第一要务是要建设让大众快捷获取信息和知识、能有效协同工作、生活更加高品质的信息网络。网络技术经济宽带化、移动化和三网融合,走向下一代互联网,进一步向后IP时代的新网络体系发展;物联网从监视、控制、反馈一体化,向泛在网络发展;在网络服务方面基于物联网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普及。网络媒体进入主流媒体,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联合构建媒体舆论引导的新格局。云计算平台为物联网提供支持环境;物联网科学将从交叉学科融合,向完善的网络信息论发展。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服务将相互影响,实现人类向往的充满智慧、更加美好、幸福的物联网时代。

3.主要任务

(一)大力攻克核心技术。(二)加快构建标准体系。(三)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四)着力培育骨干企业。(五)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六)合理规划区域布局。(七)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4.前景分析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美国研究机构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W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

2011年12月,酝酿已久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民资、外资投入物联网领域。《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将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关键技术创新工程、标准化推进工程、“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其中,重点领域主要涉及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

从物联网的市场来看,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必将有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进入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子、软件和通信,通过电子产品标识感知识别相关信息,通过通信设备和服务传导传输信息,最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存储信息。而这些产业链的任何环节都会开成相应的市场,加总在一起的市场规模就相当大,可以说,物联网产业链的细化将带来市场进一步细分,造就一个庞大的物联网产业市场。

据思科最新报告称,未来10年,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未来1/3的物联网市场机会在美国,30%在欧洲,而中国和日本将分别占据12%和5%。

示范工程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圈定9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分别是: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

篇7

关键词:神华铁路;一带一路;大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华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供应商,自1995年成立以来,神华集团通过快速发展,逐步形成“煤、电、路、港、航、油一体化发展”和“产运销一条龙运营”的特有模式,产业链各版块间利润共享、优势互补的特点凝聚成为神华集团核心竞争力[1]。其中,神华集团自营铁路运输系统是其一体化运营的优势所在,目前拥有由包神(万水泉南—神东)、神朔(大柳塔—朔西)、朔黄(神池南—黄骅港)、大准(点岱沟—湖东)、准池(外西沟—神池南)、甘泉(甘其毛都—河西)、塔韩(塔然高勒—韩家村)、巴准(海勒斯豪南—点岱沟)等铁路组成的自营铁路网络,路网规模约2155km,2016年完成运量3.93亿t。神华铁路是煤炭运输专用线,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使神华铁路长期处于运力紧张的满负荷状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能源结构不断调整,国内煤炭需求首次出现下降趋势,神华集团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贯彻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促进企业向现代物流多元发展,提出了打造“西北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物流运输通道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鼓励多式联运业务发展的号召,尝试开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

1我国铁路物流发展现状

1.1铁路物流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全国综合交通体系骨干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较为完善的运输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县级区域。据统计,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由2007年初的7.7万km扩展到2016年底的12.4万km,大功率和谐型电力机车、载重70吨级以上重载铁路货车得到广泛使用,铁路运力显著提升。与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在运输距离、运输费用、持续性、全天候、绿色环保等方面具有优势,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经济政策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物流需求和物流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铁路运输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铁路运输零散货物的市场份额较低。铁路运输多年来主要以煤炭、铁矿石、钢材、焦炭和石油等大宗工业品为主要对象,占到了铁路总货运量的80%以上,对零散货物运输重视程度不足。以煤炭运输为例,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煤炭运力大幅提升,蒙冀铁路(鄂尔多斯—曹妃甸)开通后,仅大秦(大同—秦皇岛)、朔黄、蒙冀3大运煤铁路专线合计运力已经达到11亿t,2015年全国铁路运输能力达到30亿t,但同期全国煤炭运量增长较为缓慢,甚至出现下行趋势。这一数据暴露出我国铁路运输品类不均衡的问题,难以适应当前大宗货物运量下降、零散货物运量大幅提升的发展趋势。(2)配套保障体系有待健全。虽然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铁路总里程世界第二,但基础设施有效衔接方面还不够健全,铁路、水路和公路基础设施衔接不畅,集疏运体系不完整,制约了公铁水多式联运发展,同时导致了物流手续繁琐、运输总时间偏长、运费较公路不占优势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铁路物流亟需加快推进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积极推进铁路供给侧改革,提升铁路物流竞争力。一是不断优化运输品类结构,在传统大宗工业品运输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零散物流需求;二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以现代化物流园区为核心、以铁路干线运输为基础、以公路区域运输为延伸的多方协同发展的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良好衔接,降低社会物流服务成本[2]。

1.2神华铁路物流发展现状

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国家级顶层战略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中明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应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3–5]。神华铁路物流存在以下竞争优势。(1)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强劲。从近年来全国煤炭运输趋势看,以往煤炭企业争抢铁路运力的情况将逐渐转变为铁路运输企业主动吸纳货源,市场角色悄然发生变化。神华集团着力发展大物流运输,从企业自身来看,是企业去产能、调结构、保增长的现实需求;从与地方互惠共赢、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大物流是回馈社会、带动沿线中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责任承担;从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看,形成网络、通江达海的大物流通道,将有效打通神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由传统基础工业向现代服务业跨越的历史性变革之路。因此,面向现代物流转变,积极拓展大物流运输业务已经成为神华集团发展的现实需求,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着强劲的内在动力。(2)区位优势独特。“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以西安为起点,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北5省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各港口延伸至欧洲与南太平洋,而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需要通过优良的陆上东西运输通道相连通。神华铁路占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连接点,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发展潜力。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建设与发展,并与东乌铁路(东胜—乌海)、三新铁路(鄂托克旗三北羊场—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庙)、骋宇铁路和天津地铁等地方及合资铁路充分合作,逐步形成了西连宁夏,南及陕北,北达中蒙边界,横穿山西、河北,东抵渤海湾,辐射河北、山西、陕西3省及内蒙和宁夏2个自治区的铁路网络体系,成为了与大秦铁路齐名的东西铁路运输大通道,具有连通东西“一带一路”最短路径优势,同时神华集团还具备2.7亿t吞吐能力的港口以及216万t载重的自有航运能力,为神华服务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物流市场需求旺盛。由煤炭运输专线转型发展成为面向社会物资的大物流运输通道,大力拓展多式联运,前提条件必须是物流市场物资充足,对铁路运力需求旺盛。为全面调研沿线地区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市场需求,2016年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针对长途货运汽车的运输费用构成及运输货品、回货等内容进行了专项调研,包头、鄂尔多斯、榆林主要煤化工项目产能结构调查如表1所示。调研结果表明,预测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仅煤化工品类固态物资一项,经天津港、黄骅港区下水量保守估计达130万t以上,并且铁路运输成本较公路运输也有显著优势。神华铁路发展大物流运输可使煤炭运量下降释放出来的运输能力和“空车”折返所浪费的运输能力重新得到利用,还可以形成稳定的客户及物流需求,市场前景良好,是神华铁路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

1.3神华铁路物流存在问题

依托自营铁路运输线路以及沿线区域经济结构特点,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神华铁路不断加大面向社会开放力度,积极推进与社会物流资源的互联互通,开拓外部物流运输市场,扩大运输产品种类和客户规模。2016年神华集团累计完成非煤货物运输1933万t[6],神华大物流运输体系与运输通道初步建立。但是,神华铁路物流还存在以下问题。(1)运输货物品类单一。虽然神华集团近年来大力拓展大物流运输业务,积极谋求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但目前运输品类以矿粉、砂石、焦炭、兰炭等大宗货物为主,高附加值的民用社会物资,如电子设备、生鲜等产品在神华大物流运输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物流产品多元化水平不足。(2)多式联运装备水平落后。神华铁路尚未建立基于公铁、海铁联运的多式联运成熟物流体系,缺乏先进的多式联运专用装备,少量的多式联运业务仅停留在通过既有铁路敞车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领域,该方式由于装载加固困难,存在货物移动、车辆偏载等安全隐患,亟需研制开发安全、高效的适用于公铁驮背运输与集装箱运输的多功能专用运载装备。(3)运输方式间衔接不畅。目前神华大物流运输服务链条较短,覆盖汽车运输、铁路运输、海上运输等运输全过程的“门到门”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铁路两端装卸站场与公路的无缝衔接、快速换装和快速转运尚未实现,将货物快捷地运送到客户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未能有效解决[7]。(4)铁路网络互联互通薄弱。当前我国煤炭自营铁路在与国家铁路、地方铁路接轨过程中经营限制条件较多,无法实现各类铁路之间的互联互通,极大遏制了运输能力与效率。国家铁路、地方铁路管理体制局限性大,自营铁路无法自主决策和经营管理,运输关系复杂。另外,公路与铁路2种运输方式长期以来独立发展,在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方面相互分割,在便捷换装与快速转运方面存在较大障碍,物流园区普遍缺少多式联运衔接设施。

2神华集团发展大物流运输通道对策

针对神华集团自身发展大物流运输通道,开拓多式联运新模式、新业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神华铁路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方向,贯彻“大物流”发展战略,以神华东西铁路运输大通道优质资源为依托,探索开展基于公铁驮背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成套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围绕当前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热点领域,提出了“大数据+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发展战略,并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从多式联运装备研制、智慧物流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物流衔接设施建设、多种服务方式创新等多方面系统地提出发展对策,目标是最终建立起具有神华特色的多式联运装备与智慧物流体系,助力神华集团大物流运输通道的长足发展。

2.1研制成套多式联运装备体系

神华集团发展多式联运业务,紧密贴近我国多式联运行业的发展现状。由于我国当前集装箱运输规模小、公路货车运输占主要比例的现状,神华集团在研制铁路多式联运装备体系时,重点针对公路货车整车、半挂车公铁驮背运输为主,适度兼顾集装箱运输。经过对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公铁联运业务的调研,神华铁路目前正在合作研制开发适用于神华铁路物流运输特点的自装卸式整车及半挂车驮背多功能运输车、基于辅助托盘的吊装式驮背多功能运输车以及基于新标准GB(1589-2016)要求的专用公路半挂车驮背多功能运输车,各种车型均能够实现集装箱运输,兼容货车公铁联运、集装箱公铁海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全面适应物流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多式联运装备体系的物流市场适应性。

2.2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智慧物流是指将大数据挖掘及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有效集成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和主体,是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效物流系统[8]。现代物流的发展具有智能化、信息化、实时化、可视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智慧物流的概念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目前神华铁路已经启动了智慧物流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方案研究与初步建设,该平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使神华铁路沿线各地区的货源、车源、铁路承运人信息实现协同互动,达到智能化货源匹配、智能化订单和计划处理、智能化信息交互的“三智能”目标。

2.3开展物流中心衔接设施建设

神华铁路高度重视多式联运物流中心衔接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神华铁路沿线目标市场进行测算,结合线下为期半年的现场调研,神华铁路已经选定鄂尔多斯、黄骅港为神华大物流运输通道上的重要联运枢纽节点,并对其进行了整体规划,预期将其打造为智慧物流示范产业园区,吸纳周边物流企业参与神华多式联运大物流运输业务。

2.4拓展个性化多元式服务开展

大物流运输业务坚持“服务为先”的理念,迅速融入到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前期关于非煤品运输定价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神华铁路多式联运运输定价体系研究,提高自主定价的灵活性和科学性,保证定价与物流市场紧密对接,不断提高多式联运业务的物流市场竞争力。增加智慧物流园区投入力度,完善园区在餐饮、住宿、医疗卫生、汽车修理、物流金融业务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在联运服务产品制定方面,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完善公路与铁路运输之间的转运设施,拓展开发“门到门”一站式服务方式,解决困扰神华铁路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5推动行业标准与制度建立

针对当前自营铁路与国家铁路、地方铁路间互联互通薄弱的问题,从以下2种途径尝试解决。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宏观政策制定层面切实加强全国铁路资源的统一配置,打通国家铁路、地方铁路、企业自营铁路之间的壁垒,统一协调和配置全国铁路资源,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二是神华集团率先开展基于公铁驮背运输的多式联运这一有益尝试,并起草制定驮背运输铁路车辆技术要求、运输管理、运价体系等一系列企业标准,从而推动我国多式联运行业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2.6提高协同管理水平

作为我国最大的自营铁路企业,神华铁路亟需推动我国自营铁路成立协同创新联盟,建立起协同管理平台,加强自营铁路企业间业务和管理的交流协作,促进自营铁路多元化发展。研究新型自营铁路商业模式,逐步推进煤炭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自营铁路影响力,建立自营铁路、地方铁路互联互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与技术标准的统一,打造全国自营铁路共享经济,在国家市场化发展和大力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下,采用市场方式促使上级市场放开经营管制,实现提高铁路运输效能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给神华铁路大物流运输业务的拓展与大物流产业链的延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9]。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神华集团利用自身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物流市场需求旺盛的历史机遇,物流市场面向社会开放,着力发展神华大物流运输通道,通过探索开展基于公铁驮背运输的多式联运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扩大自身对于物流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服务神华“西北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物流运输体系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多式联运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是铁路技术装备领域的创新升级,更重要的是从国家政策层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及时出台行业标准与规范,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多式联运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宁.关于经济新常态下神华一体化发展的初步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7):13-15.

[2]唐智鹏.我国铁路物流发展形势及对策分析[J].铁道货运,2017,35(1):31-34.

[3]范振宇,杜江涛,林坦.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美国的经验启示[J].综合运输,2015,37(4):53-58.

[4]赵光辉.综合运输视角下多式联运法规体系建设基本立场与发展展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3):1-6.

[5]新华网.授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3-28)[2017-07-20].

[6]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度工作报告[R].北京: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

[7]宋俊福.神华集团铁路运输市场化改革的探索[J].铁道货运,2015,33(9):22-26.

[8]王欣悦.我国智慧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39(4):37-41.

篇8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巨头博弈激烈

报告指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国家之一。人工智能在中国高速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计算力的显著提升、多方位的政策支持、大规模多频次的投资以及逐渐清晰的用户需求。同时,科技巨头生态链博弈正在展开,初创企业则积极发力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深耕巨头的数据洼地,打造护城河。科技巨头构建生态链,已经在基础设施和技术方面占据优势。

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应用场景发展差异明显,制造业潜力仍被低估

德勤通过对金融、汽车、医疗、零售、政务及制造等行业的调查中发现,人工智能在几大应用场景的发展特色鲜明。其中,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最为深入,在应用场景方面也逐步由以交易安全为主,向变革金融经营全过程扩展;就汽车行业行业,无人驾驶和共享汽车等新兴概念的出现,将引发整个产业链的革新;医疗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快速,新技术的出现将帮助行业解决医疗资源短缺和分配不均等众多民生问题;在零售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多点开花,呈现出由个别应用到整合应用的局面;政府端仍是目前智慧政务和公共安全应用场景的主要渠道,实力企业优势也逐渐显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目前尚未充分施展拳脚,应用潜力仍待开发。

京沪深领跑全国,杭越发展逐步加速

就地理位置而言,由于人才与技术资源的绝对优势,北京、上海、深圳牢牢占据人工智能城市实力第一梯队的位置。而杭州、广州地区则依靠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当地巨头企业处于第二梯队。目前杭州通过出台专项政策、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举办高端会议等方式整合产业发展要素,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形成以阿里巴巴为核心,众多初创企业与人工智能平台集聚的格局。下一步,应该针对现有政策不足,继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格局。

篇9

摘要:本文就智能家居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做了简单探讨,同时讨论了智能家居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当前我国智能家居发展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有关楼宇智能化与家居智能化的构成与功能,同时讨论了智能家居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对于节约能源、绿色环保有着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智能家居;智慧家庭;绿色建筑;智能化

1 引言

S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到建筑中,各种风格的智能建筑慢慢兴起。普通的建筑渐渐的无法让当今的人们满意,智能家居与建筑的结合使得许多人眼前一亮。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更是开发许多智能家居的硬件,使得近几年“智能家居”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让“智能家居”更是成为近些年的热点话题。

2 智能家居简介与发展现状

2.1 智能家居概述

智能家居是指智能系统管理总平台连接控制家庭设施与日常安排事项的各个子系统,在网络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的载体上,实现在普通建筑中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家居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科技感,更加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家居的应用一般包含楼宇智能化(家居外部)与家居智能化(家庭内部)。楼宇智能化提升了我们外部环境的质量,而家居智能化优化了我们家居环境的状况。

2.2 智能家居发展现状与问题

智能家居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84年美国康涅迪格州出现的一座智能型建筑,它开创性的将智能控制技术与建筑设备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控制建筑设备进行控制,同时全天候显示与监测各个设备的信息。从此以后,世界各地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都开始将智能化与信息化应用到建筑建设中,而智能家居系统成为了发展智能建筑中的重要方向。

我国在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中存在了以下几点问题:(1)关于智能家居的科学研究落后,实践时没有好的科学理论指导。(2)智能家居的市场并不十分开放,各厂家没有统一标准的通讯协议,不能够相互兼容。(3)没有完全掌握用户需求,还并没有达到舒适安全且方便的要求。(4)承包商与施工、设计部门缺乏经验,并不能按照标准设计、施工、调试。

3 智能化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3.1 楼宇智能化系统概述与功能

在楼宇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优化建筑中的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此实现建筑的舒适性、绿色性和高效性。楼宇智能化系统对建筑物中的空调设备、热源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供配电设备实行24小时自动监控和控制,实现集中管理。实现对办公、通信、安全防范和建筑的自动化运行与控制。采用这种系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能耗,节省人力物力,提升楼宇的安全性与环境的舒适性。

3.2 家居智能化系统概述与功能

3.2.1 家居智能化系统构成

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应包含通信系统,主控系统,物理执行终端,外网与内网互联的网关。主控系统如需要远程控制在通信系统下下达指令,终端执行运行。如手机通过wifi下达开启空调命令,智能空调执行开启命令运行或者空调控制器让空调开启。各种传感信息被各种各样的传感设施接收,然后就会自动引发对应的系统来控制命令。固然也能够手动操控触发控制命令,即使人在外地也能通过网络远程操控家居设备。

3.2.2 家居智能化系统功能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对诸如空调、电视、灯具、甚至是电饭煲等家用电器的控制。即使主人不在屋内,也可以远程实现对家用电器的启停与控制,极大的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家居的安全防范是人们关注智能家居的最重要的功能。通过这项系统可以实现家庭现状的监控、自动报警、家庭成员的SOS求助和远程医疗等功能。门磁探测、窗磁探测、烟雾报警器、可燃气体报警器、户内报警装置、安防监控功能。此系统可以与手机或者电脑等智能终端相连接,当出现异常状况时常,自动推送到终端提示消息,提醒家庭成员注意查看异常状况。这样就算人们在外面,即使相隔几千里也能随时看到家里的实时状况,可以做到未雨绸缪。WIFI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许多智能终端在WIFI的作用下都能实现它不可思议的功能。手机基于WIFI下能变身遥控器控制电视调节频道,还可以当做游戏手柄玩游戏。当在外突然发现有一部想要看的电影,你可以通过智能路由器将这些影片一键离线下载至路智能路由器自带的存储空间,回到家里我们就能用智能终端欣赏到视频,省下又要下载的等待时间。

4 智能家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4.1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指从建筑的选址、设计、施工、操作、维修、改造、拆除过程中,在保证的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大程度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类使用过程环保和资源节约型的建筑。它的内部耗能是高效的,不浪费能源的,它融入周围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它的“绿色”不是指一般含义的绿化,它是对环境的保护,具有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等特点。而智能家居本身就具有低碳性,在灯光智能控制、智能用电、空气检测等等都具有很高的节能效果,因此智能家居是绿色建筑的有力帮手。

4.2 智能家居的“绿色”应用

智能家居可以将家中的用电设备如空调、热暖器、加湿器物联起来,当温度、湿度到达我们设定的数值时,家用电器可以自动的休眠或者关闭,物尽其用的使用电器,从而能大大的节约电量、降低能耗。在智能、方便的同时,还能过上低碳生活。将传感技术引入智能家居,室内空气污染包括装修材料污染和呼出气体污染,可以通过空气质量监控传感器对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实时的检测,塑造舒适、清新、怡人的居家环境。当某项空气超标对人体有害时,系统会自动打开通风系统与窗户,同时向家庭成员的手机推送环境污染危机信息。“绿色建筑”建造时期应该合理考虑使用天然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等,结合智能家居系统的调配与控制,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建筑更加低碳环保且合理利用资源。

5 智能家居的前景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到建筑中,各种类型的智能建筑慢慢兴起。由于智能家居系统有着高效、方便和智能等等的优点,无疑让智能家居的开发与建设成为以后房屋建筑必须具备的。物联网的诞生对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使得现在当今的任何事物都能够交互,在家庭实现信息化的道路中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国一直在倡导可持续发展,而智能家居在绿色环保方面优势非常明显,它能够降低能耗,因此发展智能家居的前景非常广阔。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的披露在国内迅速度兴起一股“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多个城市开始把智慧城市当作未来城市发展蓝图来打造。

6 结语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的出现有它的合理性。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但是我国的智能家居市场不规范且没有统一的标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应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努力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让中国创造的产品变成中国质造。让国产品牌逐步站稳市场,打败国外品牌。相信以后的智能家居会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多的楼宇会采用智能家居系统,人们会越来越喜欢使用它。

参考文献:

[1]陈非.论智能家居现状与发展前景[J].无线互联科技,2016(6):67-68

[2]马蕊,王福林.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J].节能,2013(10)

篇10

关键词 物联网 感知校园 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代表,物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感知世界的能力,为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物联网在交通、安防、物流、工业、农业、电网、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基于物联网技术建设的“感知校园”,将是未来院校教育管理发展与改革的方向。

1 物联网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基础上,利用各种感知设备或手段自动获取物理世界各种物体的属性及状态信息,将所有能够独立寻址的物理对象互联起来,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构建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智能信息服务体系。从2009年起,美、欧、日、韩等国相继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物联网行动计划”、“U-Japan”、“U-Korea”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目前,已经成功将RFID、M2M、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建筑、电力、城市交通、工业生产、食品追溯、移动支付等方面。可以预见,未来十年物联网在全球将实现大规模的普及与发展,形成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感知校园”建设分析

目前,大多数校园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网络环境,配发和安装了各种教学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校园可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不足,比如,监控系统由于感知手段单一,存在监控死角多、人工参与多等问题,离智能化相差甚远;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但也存在信息重复采集、一人多卡使用不便等问题。

“感知校园”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是校园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综合利用二维码、RFID、无线传感器等技术,对校园内的人员、车辆、仪器设备等对象进行标识;利用安装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供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上的信息识别设备读取上述对象标签中的信息,并通过有线、无线网络传送到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再通过网络反馈给被标识的对象以及校园管理、安保等部门。通过这个过程来实现师生身份识别、图书借阅管理、教学管理、校内消费、安全防护等多重功能。对于“感知校园”的功能分析,具体如下:

(1)智能人员管理。为校园所属人员配备“一卡通”,通过遍布校园的感应点,可以实现对所属人员24小时不间断、不留死角、全自动实时感知与定位。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感知校园管理平台实时了解所辖人员在位情况,对学生、职工的出勤、外出情况进行有效管控,实现电子点名、智能查岗等可视化管理。

(2)智能安防。使用智能门禁系统,智能识别所属人员、车辆特征,有效防止不法分子潜入;通过遍布校园的智能摄像头,能够对进入重要区域的可疑人员进行识别和报警,确保校园安全;为重要资产嵌入射频卡,可以实时感知其所在位置,防止丢失带来的经济损失。

(3)智能图书馆。为馆藏图书安装被动式射频标签,取代原来的条形码,通过使用书架感应器或手持智能终端,可以实现对图书资料所在的书架进行快速定位,方便借阅和管理。

(4)智能车辆管理。通过为校园车辆安装电子标签、卫星定位装置等,实现对公务用车、私家车、自行车等的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公务用车还可通过嵌入的各类智能传感器,监控其工作状态、完好情况等,从而实现对其精细化管理。

(5)智能绿化。通过传感器技术,可以对校园的空气湿度、污染指数等进行实时监控,保障校园环境质量;可以根据当天的温度、湿度,实现自动调节教室灯光强弱,智能灌溉校园绿地等;可以根据昼夜环境,自动关闭或开启路灯。

3“感知校园”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3.1 统一数据标准

目前,物联网用到的各类传感器、射频标签制造标准各异、互不兼容,造成感知信息的数据格式千差万别,难以高效管理和集中控制。应加强这方面的统一,制定规范的数据标准,使用兼容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使得校园资源能够统一管理,感知到的数据能够共享和合并处理,以提高管控水平。

3.2 注重系统集成

目前,校园已经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或其他信息处理系统,“感知校园”建设应着重考虑新建校园管理平台与原有信息系统的兼容性,从而减少重复建设,最大程度确保与已有系统的兼容性和衔接性。

3.3 控制建设成本

“感知校园”建设牵涉的感知对象种类多,各对象所需感知的信息复杂程度差别也较大,如果统一使用某种感知技术,不仅会造成大量信息冗余,而且会提高感知成本。应根据各感知对象不同特点,综合采用不同感知技术,从而有效节约建设成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