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风险管理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现状;主要原因;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使得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可变因素,增加建筑工程中的各种风险。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蓬勃成长,但是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因此增强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于潜在的意外损失所进行评价、估算,并且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挽救和处理,尽可能规避风险的发生或者降低风险损害的过程。风险管理关乎企业的存亡,很多建设单位没有注意到项目中的一些潜在风险,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做好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现阶段,我国的风险管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风险管理还未出现较完善的法律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保障建筑工程的法律,如《招标投标法》、《保险法》、《建筑法》等,但是没有针对于建筑工程特点的有关法律,并且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使用。对于建筑工程,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建筑工程的法律,对于建筑工程没有法律保障作用,使得风险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缺乏法律强制力。

风险管理意识不高

由于建筑工程一旦出现问题还有政府来承担主要的风险,但是很多重负的管理部门和建筑工程中的部门缺乏足够的风险管理意识,或者对于风险的出现有着侥幸心理,为了降低工程中的成本而尽可能的不进行风险管理,这种观念非常的危险,当建筑工程出现质量、合同、安全等问题的时候会沉重的对建设单位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打击。

风险管理市场尚未形成

工程保险和担保市场的形成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担保人和经纪人,当前虽然很多的银行已经针对建筑工程开展了一些担保业务,但是保险公司按照现行的规定还不能从事担保业务。承包商之间的同业担保也未开展,保险品种也相当欠缺,并且保单形式单一,无法适应市场和建筑工程发展的需求。

风险管理中介机构尚未发展

虽然近一段时间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进行建筑工程方面的保险业务,但是大部分的承包商和建设单位很难接受,除了保险公司的业务水平暂时不足的原因,还因为当前缺少专业的风险管理中介公司和风险咨询公司为建筑工程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使得建设单位风险管理意识来不及普及,最终使一些建设单位的投资损失得不到保障,使建设单位认为风险管理并无必要,使积极性受到打击。

加强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合同阶段的风险管理

1、合同管理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合同管理能够对施工工期进行约束,使其不超过合同工期,也能够有效的防止投资成本不超过预算成本。当建设基本能满足合同的要求时,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得最大限度的得到保证,也能使施工的全过程符合预期的目标。

当前承包合同的种类

为了能够降低风险,合同管理应体现出承包商与投资商之间对风险的合理分担。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承包合同大致分为全价承包和单价承包两种:全价承包是指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都由承包商负责。这种承包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促使承包商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努力节约工程量和工程成本,以获取更大的利润。但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承包商的经济实力不足以对较大的风险进行承担,因此往往在投标成本计算时就将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算到承包成本中,使得整体的报价增高,加大业主的投资负担。就算承包商没有将风险损失加入到成本中,在出现损失之后由于无力承担,随后这一部分的损失还是落到了投资方身上。单价承包是由投资方对全部损失进行承担,承包商按照实际的工程量进行结算。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比较适合承包商进行风险承担的能力,并且在投标过程中可以使承包单位的实际竞争力得到凸显,节约工程费用。但是其主要缺点在于承包商就会不注重对造价的控制,而增加的工程量是否应该算到承包商的头上还有待商榷。另外,在国际上,还有一种半全价承包制度,承包商对与设计中规定的工程量实行全价承包制度,对于超出的工程量由投资方承担。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承包合同。

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是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保证。在国外的很多大型企业中都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但目前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还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总体来说,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工程风险的管理规划,对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规划,并组织人员检查和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并制定灵活的风险管理计划。当发生一些风险问题时,风险管理部门应及时上报并提出处理报告,及时的对风险事件进行解决,并与技术部、监理公司、财务部门进行紧密的配合,彻底落实一些赔偿、保险等新业务。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搜集一些与工程风险有关的问题和信息,及时研究对策,对风险管理规划的局部进行调整和修正。

风险的缓解和转移

风险的环节是指在风险评估认为风险的预测发生的概率较小时,或者风险发生影响较小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控制风险发生的因素等,它可以防范风险发生或者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使风险发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风险的缓解不仅能够降低损失,还能够提高施工质量。

风险的转移是指将施工中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摊或者转移,常见于合同风险的回避,以及工程材料的价格波动等。在工程的施工中通过合同的签订或者购买工程保险等方式将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转移出去,采用合理的方法将工程的风险降到最低,以减少工程风险带来的损失。在第一条中我们提到的在承包合同签订时让承包商承担施工中出现的风险损失就是风险转移的一种。

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建筑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缓解和转移。

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建筑工程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实践,使得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严重影响着建设单位的投资安全,妨碍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国的政府部门应与建设单位联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完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有关法律流程,为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努力。而建设单位和承包商也应多增加风险管理的知识,运用创新的风险管理思想来进行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提高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中的风险意识,并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来对企业有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金序林. 土木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浅析[J]. 门窗.2012.10.269-270.

篇2

1.1风险识别的特点和原则根据个人的水平和经验进行风险识别,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较大,因此,风险管理者应该加大知识水平的提高,保证风险识别的准确性。风险识别在进行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由粗及细、由细及粗;对于风险的内涵和引起风险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避免遗漏疏忽;合理的进行判断和推理,怀疑后再排除险情。对于一些因为技术和管理因素而无法判断的风险,可以对消防工程进行实险验证。比如说,在特殊的建筑消防中,盐水膜烟雾实验,自动喷水灭火实验等都必须进行实验认证。1.2风险识别的方法和过程在建筑消防工程中,对于风险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数据分析、经验判断、风险调查、专家咨询和实验论证等模式。通过收集工程数据,风险管理人查找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咨询相关专家,通过专家意见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比相关或者相似建筑工程的消防漏洞进行风险分析,并对这些进行归纳,制定对应的方针解决风险问题。对于风险的调查,一般是将风险分解为不同的模块,对于各模块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相关风险源。按照目标和时间顺序、施工顺序等因素,施工单位可以对各环节一一验证,比如说减少投资风险的关键就在于初步设计阶段,质量风险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和施工安装阶段,进度风险则主要看施工单位对进程的控制。这样这样对每一个环节的关键点都做到实施无误,才能做到将风险降到最低,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和要求。

2、建筑消防工程风险评价

对于风险的评估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中,为了确定风险水平,就必须根据风险的程度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做出对应的决策方针。而对于消防工程风险的定量分析中,为了能够清晰明确的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概率和风险发生后的危害大小,为了确定风险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必须对建筑消防工程中的风险量级进行衡量,采用合理的对策对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将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风险量是对风险损失和概率的衡量,是对于出现的风险的量化,是可以表述为数字的结果。风险量R与风险的发生概率P、风险潜在损失q呈现函数相关,表达为方程式R=f(P,q),在进行风险分析时,必须对风险量进行对比,对风险的大小进行判断,从而提出相关对策。方程式R=f(P,q)可以用风险曲线来表示,更加利于风险判断。

3、建筑消防工程风险对策

风险对策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后施行的应对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即风险规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止损控制等。3.1风险回避在对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管理中,风险回避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手段。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风险量的大小进行判断,风险大的首先进行规避,风险收益低的预先规避。比如说在一些高层建筑物中,因为建筑物的环境变化或者内部管理的变动而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物业认为在消防泵房增加设置自动巡检,对于消防电源进行有效管理控制,这样虽然增加了前期投入,但是对于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却可能算很少,所以,风险回避在整个风险管理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2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是指面对风险采取的控制手段,一般包括对于即将发生的损失进行控制和对已经发生的损失进行控制两种。通过提前预防可以控制事件发生的概率,提前对风险进行规避,而当损失已经发生时,就必须采取手段进行止损,对损失进行控制,使得损失能降低最低。一般情况下,损失控制方案既有预防的方案也有止损的方案。3.3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指企业自己承担风险。它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任何关联,具有客观性。因为建筑消防工程的元素较多,出现问题的几率比较大,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风险都被发现,所以,风险自留就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要做到完善和有效评估,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于风险作出准确清晰的应对策略,避免让工程出现大的风险。3.险转移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中,大家共同承担消防工程所包含的风险。具体的分担原则如下:当风险发生时,风险应该由最合适的或者最有能力进行止损控制的单位进行承担。风险转移正是基于这一原则,在保证多方赢利的前提下将风险降低最低。建筑消防工程风险被承包商转移给了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一旦出现风险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理赔获得补偿,减低了工程自身的负担,保证了工程施工的稳定性。这种风险转移保证了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水平,将自身的风险减到了最低。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生命周期理论

在文章中主要是通过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内容进行描述,创建了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的绿色建筑项目,对绿色建筑体系的用处进行了描述。绿色建筑是传统建筑改变的转折点,比一般建筑的要求更高,对传统建筑进行了提升,成为了一种可持续建筑的主导。

1绿色建筑

1.1绿色建筑定义

绿色建筑的含义为在建筑生命周期中,让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被节省下来,做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还可以减少污染,将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争取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创建和谐绿色建筑。(1)绿色建筑特征。一般建筑项目都有着复杂性、实施性、特殊性、一次性以及投入资金多,所以这就让风险管理有着重要意义。而绿色建筑在一般传统型建筑的基础上,对成本、质量以及工期有着更多的目标扩展,这就包括了建筑耗能、材料、环境保护以及安全舒适等目标,管理目标的扩大增加了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的增加。(2)绿色建筑内容。针对于绿色建筑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绿色的特征创建风险清单;②实行评估对绿色建筑;③对绿色建筑项目实行了有关的研究。

1.2绿色建筑建筑内涵

绿色型建筑内涵主要可以归纳为:①将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减轻,大意就是将资源、能源进行节约;②为用户提供健康、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③和自然环境亲近融合,争取将人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相处做到持续性发展。(1)绿色建筑节能理念。将太阳能进行充分使用,使用节能型建筑将结构、空调进行围护,缩减空调与采暖的使用次数。按照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冷风体系,让建筑可以使用夏季主导风向。建筑使用的是与当地天气相对应的总体布局、平面形式。(2)绿色建筑优点。绿色建筑主要优势就是和四周环境相照应,达到内外一致,动静相互照应,将自然生态环境做好。创造一种舒适型、健康型的生活氛围,让人们感受到居住良好,身心健康。

2绿色建筑项目使用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2.1绿色建筑项目使用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定义为,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实现对风险管理进行策划工作,识别每一个时期的风险,使用合理的策略对风险进行评价,将有关的风险属性进行分析,对整体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有关解决措施并且实施,是风险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集合。绿色建筑项目生命周期主要包括5个阶段:制定决策、设计、施工、实行、维护。在这5个时期重要性是依次递增,其意思就是项目时间越长,对于风险管理成败越重要。在风险管理中主要时期就是---投资决策时期,其内容主要有项目使用书、技术评估等。

2.2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含义是开发商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程中,避免或者是减少很多不利影响,确保项目的成功,在进行投资、施工、运行等一系列阶段对实施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识别、规划以及整个过程中。按照我们国家建筑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状况来看,可以分为5个方面:风险规划、风险判断、风险猜测、风险处理、风险看管,共五个时期。

2.3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的性能

与其他建筑项目来说,绿色建筑项目有着特殊特征,总而言之归纳为下面几点:①项目最开始的时候投资金额高。在经济性能角度看,承包商要比其他建筑承包商在初始值的时候投入资金多,成本增量也比其他的高,算是外部性经济产品,期舒适程度、对环境有利,不能通过资金体现出来,并且回收时间长,另外绿色建筑项目与其他建筑项目比,技术复杂,要求也高,还可能会出现延长工期的状况,伴随而来的就是成本的提升,让项目在短时期内没有回报率,导致项目风险增加;②目标的延伸。通常性的建筑工程三大目标是:成本、工期、质量,而绿色建筑项目与建筑工程相比则有着更多延伸目标,比如室内环境舒服、建筑不耗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扩展建设目标越多,会导致风险范围增大,最后一定会增加风险的可能性。根据上面的描述,绿色建筑项目中的绿色管理是困难且繁杂的系统,应该参考其他方面的有关书籍,对一些控制要素也应该实行综合管理、分析并提出有关的策略,使用科学性的策略实行风险管理,方便能够在同一条框中实行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目的,目的就是让项目不利的风险达到最低。

3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系统

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的含义就是说项目在开始到完成全部过程,使用计划、协调、实施等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对于项目的风险,是根据项目创建的管理策略与目标互相作用的要素总定义,就是对风险实行管理政策。

3.1在霍尔三维结构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系统

“霍尔三维结构”是由美国工程家提出来得,它的主要定义对复杂系统工程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这篇文章也根据学习“霍尔三维结构”,创建一个生命周期维、评价因素维、管理过程维“三维”结构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使用管理的办法确定工具在三维空间分布点,通过类比的方法,将文章内容进行解析,让建筑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1)生命周期维。生命周期维主要是指在绿色建筑项目中,整个工程的阶段序列(比如技术预算、设计时期、项目使用书等)是通过生命周期动态时间所体现出来的。按照生命周期维的改变、评价因素、管理流程创建了“评价因素-风险管理”平面,主要体现的就是:对于不同的项目目标(类似质量、成本、建筑),风险管理需要根据风险管理流程顺序进行,由此按照时间变化,对其他两个维度就可以一目了然。(2)评价因素维。通常情况下,在项目立项的时候项目目标就应该被确定下来,但应该注意的是项目不同时期,目标就会不同。按照评价要素维的改变情况来说,其他两个维度创建了“评价因素-风险管理”平面,可以体现的就是在绿色建筑生命时期风险管理应该谨遵流程,这样便于工作人员的观察,让工作顺利进行。(3)管理过程维。风险管理流程维主要指的就是在实行建筑项目时的一般步骤(主要有规划、评估、监控等)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对于生命的流程有所改变的。按照风险管理的变化,其他两个维度创建了“评价因素-风险管理”平面,通过两个维度反应出来的是风险管理应该谨遵流程,这样便于观察工程。

3.2绿色建筑项目的用途

创建绿色建筑体系是由一个对风险管理的计划与框架,只有将绿色建筑实行下去,才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这篇文章主要是对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建筑类型创建了三维风险管理系统,体现的就是绿色建筑管理研究方向、管理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作用:①对项目开发商的能力给予肯定工作;②便于绿色建筑项目的评价;③对风险管理的集成性能有用处;④对项目管理理论的丰富性能有利。

4结束语

绿色建筑中比较有效管理措施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能够将绿色建筑实行良好的管理,让建筑行业为城市的环保做一份贡献,它也是确保了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主要保障。这篇文章主要根据绿色建筑项目实行风险管理特征、内容,创建了绿色管理系统,构建了绿色环境保护体系,说明绿色建筑其重要性与意义。对这篇文章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建筑带来学习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祁华,侯海方.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绿色建筑设计阶段风险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5(30):82-84.

[2]陈帆,谢洪涛.建筑技术创新风险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以绿色建筑技术创新项目为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18):33-38,49.

[3]章梦平,何亚伯,杨琳等.基于RBS故障树和改进粗糙集信息熵的绿色建筑项目施工进度风险评估[J].项目管理技术,2016,14(12):34-37.

篇4

建筑企业中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个人的意愿为转移,这是由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决定的。建筑企业在经济企业中属于支柱产业,因此它的风险管理还有别于其它行业,有它自身的特点存在,主要特点如下:

(一)建筑企业相较于其它产业来说会计风险构成复杂

建筑企业相较于其它产业来说会计风险的构成比较复杂,除了有融资风险外,还有资金回笼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收益分配方面的风险,因此建筑企业的会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特点众多,这在风险的识别、分析方面带来了较大的问题,也带来了较高的成本。

(二)会计风险始终贯穿在整个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中

与其它项目不同的是,建筑企业的会计风险应该从项目一立项就开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资金的统筹、运用、分配都是会计风险管理必须要控制的。在建筑企业整个项目的会计风险管理过程中,资金的安全、合理利用、以及如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都会涉及,因此必须建立全方位的会计风险管理体系。

(三)对企业的损失较大且具有不确定性

在建筑企业中对风险的控制主要包括风险防范,以及一旦发生风险后如何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化,会计风险是时时变动的,具有不确定性,这就给会计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种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是否会发生风险,一旦风险因素发生后会带来多大的损失以及对企业造成多大的影响。

二、建筑企业中会计风险管理的成因

建筑企业的会计风险构成是比较复杂的,想要完全分析出它的成因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要想建立全方位的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就需要对我们国家现行的会计风险管理制度有一个深度的剖析,找到根本问题所在,以下就是对建筑企业中会计风险管理的成因分析。

(一)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的评估人才

很多建筑企业的决策者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全面,会计等岗位的人员配备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在人才的选拔和相关机构的配备上也存在众多问题,企业往往对风险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企业会计风险管理部门形同虚设。运用信息化电子手段进行会计风险管理的高端人才在建筑行业中并不多见,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建筑企业风险预估较差,会计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从而加重了企业在运行中的风险。

(二)物资采购不合理,导致资金积压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都存在物资采购不合理的现象。在物资采购的时候盲目进行,没有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导致资金积压比较严重,如果积压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资金链断裂。资金链是建筑企业运行发展的命脉,一旦断裂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说,要想增加建筑企业的资金运转速度,降低资金的成本,就必须要对物资采购进行控制,有计划的购买,防止物资积压,因为只有流动的资产才会有收益。

(三)经营不善,导致会计制度混乱

管理者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更关系着企业发展的经济命脉。目前我们国家的许多建筑企业存在经营者管理不善的问题,在资金的筹措、使用、分配、收益等方面权责不明确,进而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不高,资金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建筑企业由于资金的恶意挪动和浪费,使得银行贷款或企业原有资金被不合理的占用,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会计风险,甚至有的企业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对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进行防范的措施

首先,要培养专门的风险评估人才。建筑企业要想建立全方位的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必须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引进和培养对风险管理敏感度极其高的专业人才,才能尽早发现风险,进而大幅度降低会计风险。对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培养、风险管理培养、风险管理水平培养、职业技能培养以及信息化培养等。

其次,要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建立风险预警体系要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总的来说,要根据行业特点、公司的规模、整体的经济环境以及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设立相应的风险预警体系,体系内容一般以偿还负债的能力、公司运营能力、资金流向的质量、盈利的能力以及资产结构的指标为评估依据,对于评估不理性的指标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进而解决。

除了上述讲的要培养专门的人才和完善风险预警以外,还要对内部审计进行强化,加强资金和控制点的管理,对投资的分配、资金的流向、筹资、利润的分配等都阐述清楚,只有建立全方位的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尽可能的规避风险,才能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篇5

风险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管理模式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安全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涵盖了企业生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衡量以及应对,针对所识别的安全生产风险制定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及时排除事故潜在发生的可能性。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更好保障单位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加以重视,积极探索风险管控模式,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特点

(1)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因素复杂。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环境多为室外,生产活动受气候、地理条件影响较大。除此之外,建筑企业的施工不仅涉及到人的操作,大型机械的正常运作对安全生产也有着重要影响,而往往这些客观因素的发生都具有偶发性,安全风险防控难度较大。(2)风险管理的人为因素管理复杂。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从业人员的意识不到位。由于建筑行业的项目建设活动分散,涉及部门广泛,各部门管理层次繁杂,管理权限不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有待加强。

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出现的原因

(1)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有待加强。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之前,尚未做好详备的风险评估,对存在的潜在风险没有清晰的认识,未能提前对潜在风险进行排除,甚至从观念上没有重视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问题,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付了事,安全应急预案存在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现象。很多安全生产问题的出现都与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风险管控能力不够有着重要联系。(2)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机构复杂,管理权限不明晰。建筑施工企业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效益方面,对安全生产没有足够重视,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尚无一个明确机构进行重点管理,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上存在严重的管理缺位。(3)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建筑施工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对安全风险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对自我权益的保护意识也明显不足,这使得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未做好安全检查以及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开展了生产活动,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应对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合理架构企业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部门布局要充分体现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确保“专职有专人,专人有专责”,明晰安全生产风险控制责任人,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准确落实,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进行有效监督。(2)落实企业风险管理举措。对建筑施工企业所实施的安全管控措施,要加强落实。在项目施工前,对项目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全面掌控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勘察地形监测天气,并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对从业人员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培训,重视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加大企业内部安全保障的资金投入,防控安全事故的发生。(3)强化风险管理的责任追究。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责任机制,对相关责任人强化责任追究,增强风险管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防控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4)聚集性活动安全风险管理。聚集性活动安全管理即根据安全性活动的直接参与人数以及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波及的人数情况对生产活动进行分级,从而根据分级情况制定应对策略。生产活动的参与人数以及相关人的数量直接反映了生产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该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安全人数越多,安全风险越大,其管理难度也越大。引入聚集性活动分级管理,明确相关风险管理活动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方案,正是有效进行安全生产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明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风险管理责任的有效方法。

5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把安全保障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战略重点,在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活动中,必须结合企业本身的生产特点,分析企业安全风险出现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条例,由于生产活动和安全防控的复杂性,引入聚集性活动风险管理办法,提高风险防控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蓝李红 胡越城 沈晓达 朱立军 单位:八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雪妮,韩国锋.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J].科技信息,2013.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不断的发展,建设工程合同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不但可以明确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能在工程实施阶段约束承包方和发包方之间的行为。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生存下去,就要重视合同管理,做好合同风险管理,才能使企业获得盈利,才能使企业长久地生存下去。

建筑工程合同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承包人资质风险

承包人在承包工程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出示相应的函件,来证明自己有能力承包相应的项目工程。尽管相应法律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然而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很多承包人没有施工企业资质,而是在工人资质的基础上,借助其他有施工资格企业资质签订建设工程合同,这样就一定会给建设工程合同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招投标风险

就当前现状来看,尽管在很多法律中明确了建设工程合同一定要用招投标的形式进行,国内相关建设工程也普遍采用了招投标方式,尤其是比较大型的工程建设工程采取这种方式签订工程合同,但是这些工程建设发包方在进行招投标的时候,经常会忽视招投标的可操作性、合法性。这种不依据有关程序的规定就签订合同的行为,一定会给建设工程合同带来一定风险。

业主责、权、利不平衡的风险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业主在其招标时处于主导的地位,有可能会利用招标文件推卸和规避自己责任和风险的倾向,合同存在着单方面的约束性,责、权、利不平衡,使施工承包方在苛刻的条件下,被动地承受着质量、工期等方面的诸多风险。

履约过程中的变更、签证风险

由于业主的原因,引起设计和施工图的更改,施工的自然条件和作业条件的意外变化等,工程量的增加,而业主不按时签证或回复联系单,给施工方带来利益损失的风险。

业主违约,拖欠工程款的风险

由于业主的资信存在问题,建设资金缺乏或违规工程的存在,使后续资金不能到位;或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不能及时或无力支付工程款,从而导致建设资金断流或被迫垫资经营。

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的特殊性与必要性

建筑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依据工程承包合同来进行。没有建筑合同,就无法实施和监管后续的生产活动,而一旦签订合同,企业所有的生产计划与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将纳入承包合同的范围当中。建筑企业实施的内部承包、总包、分包等,也正是根据其和建设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承担的权利义务与经济责任来明确划分的,其内、外合同的关系不仅一脉相承而且标的权责高度也一致,换句话说,也就是所有的内部承包的具体内容,即企业对外承包合同所含各项指标的分解和落实。这就让建筑企业的合同管理从内容、形式与管理范围都与其他企业不同,而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格局完整的管理方式。

就实际操作结果而言,部分建筑安装公司与工程公司正是缺少对建筑合同管理的深刻认识,忽视了建筑合同管理的监督与落实,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市场份额而陷入经营困境,步履艰难。

合同风险管理的方法

项目中标后,就要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施工企业要仔细研究合同条款,将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逐一列举出来,以ABC形式加以区分,对可能给施工企业带来巨额潜亏的风险列为A类,对虽不能给施工企业带来巨额亏损但也会带来成本增加的风险列为B类,对很小很多但不会造成较多的经济损失也不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风险列为C类。ABC三种风险,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与合同管理中需要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同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加以解决与消化。尤其是A类和B类合同风险,施工企业要坚决把握好风险管理的方法,切不可将以上两种风险留给自己,那将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合同风险管理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形式:

1、风险转移。是将合同中不利于施工企业、对企业可能造成很大的直接经济损失的风险转嫁或转移出去。

2、减轻风险。通过缓和或预知等手段减缓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或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接受风险。是指施工企业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承担风险后果。

合同风险管理由于项目不同而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但是除以上三种方法外,在具体项目施工时依据项目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

四、合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的防范,不但要在合同制定时预防,而且还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我们应清楚认识建筑工程合同风险所导致的严重后果,防患于未然。

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

合同管理机构的职能是具有监督性与服务性的双重属性。就是在进行工程合同谈判前,承包人需要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负责合同的订阅,同时实施监督、管理与控制。

树立风险意识,强化合同管理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承包人一定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同时需要结合企业以往工程实施遇到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对风险发生、影响范围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建立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一定要依据我国的《合同法》与相关的法规,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施工企业应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程序与环节,建立健全详细的可操作流程,这些环节与程序应包括:开具介绍信、跟踪招标信息、汇总中标情况、草拟合同、洽谈、评审、用印、履约跟踪、变更、违约、解除、终止等。除了总公司有健全的操作流程与合同管理制度外,有分公司设立的企业,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补充增加自己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使合同管理的细节有章可循,有案可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与盲目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充分研究招标文件的技术文件

招标文件是要约邀请,其中许多有关技术性的要约条款,涉及到承包人、发包人的权利义务,同时将成为合同的主要内容。评审招标文件技术文件与内附合同是评审项目的合法性、工程承接的可能性、资信状况、施工难易的程度、风险程度与发包方或业主之前的经营业绩和履约能力等,企业的合同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需要作出准确的评审结论,确定是否参加招标。

加强履约过程的动态合同管理

合同的履约表现在承包人生产经营各个过程,这就要强化施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合同动态管理,承包人需要严格按合同施工,定期检查执行合同情况,防止发生违反合同条款的情况。依据工程实际分析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采用经济上、技术上与管理上的措施,制定相应对策,尽量防止其发生,减少风险损失。

对合同履行情况实行定期监督检查

合同管理部门要监督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通常采用抽查与重点检查的方式。检查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要看履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合同设计、工期、数量等方面的变更情况,若有变更需要履行变更签约手续,以合同形式明确变更情况;二要看根据合同约定各方是否全面履行合同,督促各方严格履约;三要看是否存在违约情况,这是精度检查的主要工作,任何一方合同当事人违背合同约定的任何一项义务,都会造成违约情况。履行合同过程中,当事各方的往来通知、函件等文书都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发生纠纷,也是区别责任的重要证据,因此履行合同的每一环节形成的书面材料都需要注意完整保存。

结束语

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虽然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合同管理存在风险,但如果加以重视,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这些风险还是能够避免的。因此,要控制和防范施工合同风险,在工作实践中,既能坚持合同中的各项规定,又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实现发包人与承包人的“双赢”是施工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建筑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受到各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财务风险可能产生于项目的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建筑企业应认清自身的行业特点和风险情况,采用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对财务风险加以规避、防范,以最少的损失和最快的途径排除风险,保证财务机制正常运行,提高经济效益。

一、项目投标阶段财务风险的管理

目前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再加上建筑市场的不规范,一些建筑企业为了中标而不顾自身财务状况去竞相压低标价,最终只能以微薄的利润或成本价格,甚至不惜低于成本价去承包工程;许多业主单位利用这些建筑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如签订“闭口合同”、材料一次性包死等,甚至一些业主单位没有资金争着上项目,要求建筑企业垫付大量资金;另外,由于承包商从传统的施工型向管理型转化,把项目中专业性较强的部分工程,分包给专业化的施工队伍,由此而产生分包风险。在项目投标阶段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加大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1.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合理承接工程任务

建筑企业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考虑风险成本,正确理解招标文件,把握业主的意图和要求,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建立起投标风险评估机制,从企业自身实力和项目投资盈亏预测中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度,最后决定是否投标以及以何种标价投标。其中,投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风险评估因素主要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企业拥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设备不足时的市场租赁价格、施工现场的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本企业劳动力和设备的生产率、本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的控制水平等等。另外,要坚持项目投标过程中的“三不揽”原则,即业主资金不到位的工程不能揽,大量垫资的工程不能揽,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不能揽。只有对所投项目认真地调查研究,树立投入产出的观念,重视价格风险的控制,量力而行,精确报价,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2.严格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工程施工合同是双方为明确权利和义务以达到各自的经济目的而订立的协议文书,具有很强的法律依据,因此建筑企业要严格合同管理。首先,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熟悉合同法规和条款,吃透其精神。其次,对中标的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合同的内容要反复推敲,考虑周全,凡是涉及到验工计价的时间、方式及工程款结算的违约条款,各自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等必须填写清楚,切忌模楞两可,尽量避免和消除可能出现的经济纠纷隐患。另外,还应密切关注施工合同中的“补充协议”,特别是工程款的拨付、税金缴纳、大型主材料款的支付等等问题。例如:对垫资和垫资的利息是否有约定,如有约定,建筑企业可以请求按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按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如无约定,则视为工程欠款,无权请求支付利息。如上述这样严把合同关,才能在源头上防范财务风险。

3.认真选择分包商,控制分包风险

控制分包风险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主要从评审分包队伍进行把关。具体可采用对分包队伍的实力、信用及工程报价等多方面进行项目集体评审汇签制度,并建立相关的分包商数据库。第二,分包合同的签订一定要考虑项目总合同的条款。第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要密切注意分包队伍的施工是否严格按照项目管理体系的文件去执行,以保证分包工程的顺利实施。第四,在确定分包单位时,应根据总包合同的相应条件,向分包单位收取一定比例的质保金,并视总包合同、工程情况等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施工。质保金的返还、分包工程款的支付要与业主单位工程款的支付同步进行,以分解资金压力,转移财务风险,避免出现支付风险和劳资纠纷。

二、项目施工阶段财务风险的管理

在项目施工阶段,首先,由于某些建筑企业制定施工方案时没有派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深入调查研究,没有按照工期要求结合施工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等情况制定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因而延长了施工工期、增加了成本费用,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其次,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旦资金短缺,就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再次,建筑企业从项目承接到施工结束,每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都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有构成财务风险的可能。最后,内部控制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先决条件,如果内部控制不健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就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就会反应滞后,措施不力,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施工阶段的财务风险,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制定设计方案

建筑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建筑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以合同工期为依据,结合施工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以及施工现场的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2.统筹资金预算,合理确定负债数额

首先,建筑企业向银行借款,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即: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负债比率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和报酬的最优组合。其次,建筑企业要优化资本结构,就必须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确定最佳负债结构,合理确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生产经营好、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经营困难、资金周转慢的企业,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这样可以适当的避免筹资风险。另外,建筑企业应在年初根据新上项目和施工生产需要,统一编制资金预算计划,以指导和调节日常的资金管理工作。在资金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全局性、系统性的原则,坚持机关管理预算与项目预算相结合的原则,编制的预算要既能保证机关管理层正常经营的开支,又能满足施工现场生产的需要,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现象。

3.加强成本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工程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以及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其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节省材料、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从而打造出高质量、高技术的建筑精品。另外,要加强社会保险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要为特殊工种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而且要针对工程的特点参投工程保险,以有效地避免和降低不可预见费用的发生。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筑企业要树立工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的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方面,建筑企业要设置高效的理财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还要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要大力推行项目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还应当设立审计部门,负责对二级单位工程项目部的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用审计的手段加强对项目部和项目经理的监督和约束力度。通过对内部审计结论的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弊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项目竣工结算阶段财务风险的管理

工程项目竣工后,一些建筑企业没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的验收手续,没能及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对设计的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而造成的停工损失等情况也没能及时进行现场签证并要求追加合同价款,以至于造成项目资金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的尾款,从而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同时,由于工程决算不及时,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加,这些都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建筑企业在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财务风险,我们在此环节要做到:第一,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而导致的停工损失,以及因场地原因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确保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第二,以合同、招标文件、投标报价文件以及经签证认可的工程图纸、技术规范和实施性计划等等为依据,合情、合理、合法的做好索赔工作,以弥补建筑企业不应承担的损失,使风险分担的程度趋于合理。第三,在工程保修期内,狠抓实际工程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制定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尽量节约开支,降低财务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任务,既艰巨又严峻,建筑企业应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将发生财务风险的机率降到最低限度。只有控制了财务风险,企业才可能健康发展,建筑业才会祥和兴旺,因此建筑企业的投资人、经营者必须紧扣时代和企业的发展脉搏,精研细、谋良策,积极发现与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桑广成: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浅探[J].财会通讯,2008(5)

[2]刘荔娟:现代项目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王 洪陈 建: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王昌勇:分析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外因素及风险控制[J].广东科技,2007(12)

篇8

1.1财务资金风险财务风险是建筑管理风险中尤为重要的一项风险,对它的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顺利施工建设的重要资金保障。它往往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即:1)工程造价方面。有些建设单位在进行成本预算时,其参考数据、资料不准确,或费用计算错误等,导致预算结果严重低于实际造价,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损伤。2)设计变更方面。有些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意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的增加,从而造成成本费用的上升。

1.2施工安全风险建筑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技术不成熟、施工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出现危及人员生命或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风险。例如,在进行桩基施工时,技术方法的不规范会造成施工材料的挤压,进而导致相关管线的断裂;在进行基坑开挖时,施工方案的错误会导致塌方问题,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在进行高空作业时,防护措施的不到位容易出现高空坠物问题,造成人员的伤亡;在进行装修作业时,管理工作不严格容易出现材料质量不达标、偷工减料、施工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为后期的建筑物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1.3管理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管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整个的工程建设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管理风险事故。而引起管理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机构机制是否完善、合同内容是否全面、上下级配合是否协调、监管执行是否到位等等。

2加强建筑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风险问题,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建筑单位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对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从而更好的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具体措施包括:

2.1加强风险转移管理建筑单位要积极做好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保险管理,通过合同签订、第三方保险赔付等方法降低因风险造成的可能性损失,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例如,在建设合同中明确当遇到自然灾害时,应由哪一方负责;通过保险公司签订相应的风险事故理赔合同等等。

2.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筑单位要结合当前社会实际以及常见的建筑风险问题,建立和完善本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对自然环境分析、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合同风险等各类风险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法,并具体到相应的工作细节,从而确保建筑风险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

2.3积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建筑单位要定期的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让员工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工作施工中去。指导员工学习和掌握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定期的考核。同时,还要制定全面、科学、切实的工程施工安全条例,并将其张贴在施工现场的宣传栏内,达到时刻提醒的目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检工作,切实执行和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现安全问题,要一追到底,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并按照规定予以严肃处理。此外,还要加大对施工安全设备设施的投入,及时更换陈旧、破损、落后的安全防护设备,从而确保人员的安全。

篇9

关键词:风险管理;安全管理;分析

风险管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新加坡建筑现场安全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加坡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来看,采用风险管理对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有效预防作用。因此对我国而言,有必要也将风险管理运用到施工现场。

1、安全管理的原则

1.1从管理事故转变到要在事故发生前识别出危险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即从源头上控制事故的发生。

1.2主动规划,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来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改变以遵守法律为准绳的被动管理。

1.3对于糟糕的现场安全管理采取高额罚款来阻止事故的发生,让管理者意识到糟糕的现场安全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比事故发生后所付出的代价还要高。

1.4将安全管理的概念融入到建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去,强调从发展商、设计者、主承包商、分承包商、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生产人员各个环节贯彻安全管理的概念。

2、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程序

现场安全管理引入了全套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现场工作活动的风险评估; (2)控制及监控风险; (3)把风险传达到现场所有人员。其中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

图1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包括了3个基本步骤,即危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风险评估的最终结果就是要找到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控制措施均以“层级控制方法”为原则。

2.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研究现场平面布置图、作业流程;列出现场所有工作活动;列出现场所用到的化学药品;列出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查找以往事故记录;学习相关技术规范;查找检查记录;学习现场风险控制的方法;准备安全及健康审计报告;研究从员工、客户、供应商及其他人员方面得到的安全反馈信息;建立安全工作程序;准备其它信息(如产品手册);准备以往相关安全评估报告。

2.2危险识别

危险识别是风险评估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首先识别出了危险,才能谈到如何控制危险。危险识别要考虑到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2.2.1现场危险,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化学品危险(如酸、碱和溶剂),生物危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电器危险(破损的电线),人体机能损伤(重复工作、单一工作姿势,长期站立等),机械危险(使用已损坏的设备、叉车、吊车、动力挤压设备等),物理危险(噪音、热及辐射等),人为造成的危险(超时工作、监督不善)。

2.2.2现场危险的识别,从下列方面进行考虑:工作方法,使用的机电设备、工具,人工加工材料,化学品的使用(在现场应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使用的机械设备,临时结构,工作环境条件,设备的布置和摆放。

2.2.3酿成的事故或对健康的损害,主要有:高空跌落,高空坠物,水平滑倒,电击,窒息,溺水,噪音致耳聋,皮肤病,结构倒塌,火患和爆炸,物体撞击,软组织受伤等。

2.2.4危险可能对4类人造成伤害:现场直接生产工人员,现场非生产人员,到访人员和公众。

2.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主要是对风险等级和接受程度进行评价,这是控制现场危险,保证工作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风险评价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2.3.1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的评价,如现场人员配带基本安全装备(安全帽、安全鞋、安全背带、防护服等),要对这些基本安全装备的有效性、可造成的后果及可酿成的事故进行评价。

2.3.2评价潜在危险的严重程度,按危险造成伤害的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具体可分为轻度(低)、中度(中)、高度(高)。

2.3.3判断危险发生的机率

危险发生的机率分为3种,包括:罕见(发生的机率极少);偶尔(可能或有时会发生);经常(时常发生)。判断危险发生的机率应考虑到以往事故记录、现场经验判断及公开的信息3个方面因素。

2.3.险等级

一旦确定风险严重程度和发生机率后,我们可以判定其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消除。

2.险控制

确定现场活动风险等级后,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危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这主要通过减少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机率来实现,如表1所示。

表1风险种类及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 接受程度 推荐措施

低等风险 接受 不必采取额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经常检查确认定义的风险等级是否确切,保证风险等级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

中等风险 可以接受 要对危险进行详细的评估,确保风险等级被降到在规定的时间内最低

高等风险 不接受 工作开始前,至少要将高等风险降至中等风险;特点是:没有临时风险控制措施,也不能仅依靠个人保护配备来控制危险;如有需要,应在工作开始前,将其消除;工作开始后,要立即采取管理措施来阻止危险发生

风险控制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从危险产生的源头上消除或降低危险。危险的控制或降低应按照“层级控制方法”来实施,可归纳为5种方法:消除、替代、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保护配备。以上各种方法一般不可交互使用,除非是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可在一起使用。具体的“层级控制方法”介绍如下:

2.4.1消除

消除是指将可能发生的危险或事故彻底根除,从而将已识别出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变为不可能发生,这是一种永久的解决措施,也是应首先考虑使用的控制措施。一旦危险被根除,其它的风险管理措施也就不需要了,例如:现场监控、监督、培训、安全审计、过往记录参考等。

2.4.2替代

替代是指用风险等级较低的控制措施来替代较高等级的风险,如:用非石棉材料取代石棉材料,用溶剂性油漆替代水基油漆。

2.4.3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采取物理的方法来限制危险的发生,包括改变工作环境及工作程序、隔离危险等。

2.4.4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主要是指通过建立工作程序、说明、规章制度等来减少或消除可能发生的危险,强调在施工的各工序、工作步骤间做好文件记录,适时判断分析,以采取适当安全措施。例如:在工地建立工作准入系统,进行职业健康及安全(OSH)培训,张贴海报、警告标识,工作培训等。

2.4.5个人保护配备

这是在已考虑到所有其它危险控制措施后实施的最后一项措施,也是一项额外保护措施,主要取决于配备是否适合、正确使用及坚持配带。即使已采取了所有安全及健康措施后,现场也会存在一些常驻危险,现场风险评估小组就要高度重视这些常驻危险,以将它们控制在可以接受和可以管理的程度内。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建筑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施工时间长,容易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很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风险

1、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缺少专业的施工队伍,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非常有限,很多施工人员都是从农村招聘起来的农民工,没有经过严格的、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1],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只是派几名技术人员在现场管理,缺少专门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些安全管理专业人员形同虚设,使得建筑施工现场难以实现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

2、施工企业忽视安全风险管理

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达到施工要求,提高施工质量就可以了,但是他们忽视了只有先做好安全风险管理,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要求。由于安全风险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多施工企业总是尽可能地减少安全管理投入,一味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没有严格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埋下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3、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较低

建筑施工企业的很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普遍都缺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知识,不了解安全施工操作流程、操作规范以及相关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和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因此也会影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的效果。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1)加强特殊工种的安全技术培训

建筑施工现场包含很多项目,其中有很多施工项目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起重机操作工、施工电梯、架子工、电工等,这些工种专业技术性很强,对其的安全要求也很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坚持持证上岗、考核、培新和教育的要求[2],针对不同工种的要求和特点,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施工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2)加强对全体人员的安全法律法规教育

建筑施工企业要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包括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加强岗前教育、安全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通过多种安全教育活动,提高施工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找出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消除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积极预防施工现场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同时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加强对机械操作和触电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人们往往受到生理或者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即使安全责任意识较强,也很难完全避免安全事故,因此建筑企业要积极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护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建筑施工现场要做好五临边、四口、三宝的安全防护措施,五临边是指屋面周边、阳台或平台边、楼梯侧边、楼层周边、深基础、槽、坑和沟周边。在这五个临边必须设置防护立网、挡脚板或者防护栏杆。四口是指通道口、预留洞口、电梯口、楼梯口。在预留洞口、电梯口和楼梯口要架设安全网、设置盖板或者安全防护栏杆,在进入建筑物的入口都要搭设安全的防护棚,三宝是指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3]。凡是进入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没有安装安全带的,必须设计安全栏杆或者安全拉绳等,悬空作业点的下方要设计安全网,在施工现场还要设计水平兜网和安全立网。对于五临边、四口、三宝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井底物体打击事故和高空坠落事故机率,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在建筑施工现场还要做好三相五线制、一箱一漏和一机一闸的安全防护,一旦施工人员发生触电,在防护措施的保护下,可以及时触发漏电保护设备,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可以有效地减少触电事故。

3、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1)科学规划建筑施工流程

建筑施工企业要科学规划建筑使用流程,结合不同施工环节的实际情况,规范施工措施,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较低,降低建筑施工安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2)提高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减少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数量,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即使发生安全事故,由于施工现场人员较少,可以迅速控制事故范围,建筑施工机械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有利于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的秩序,减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

结束语:

近年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只要不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关注安全、尊重生命,坚持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重要原则,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标准化生产,才能逐渐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庆来.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措施[J]. 城市建筑,2012,1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