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建设规划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镇建设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镇建设规划

篇1

摘 要: 通过长期的调研工作,发现拥有不同资源的村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产业经济,首先对村镇类型和产业类型进行划分,然后从城镇和村庄关联互动的角度,研究其产业结构在村镇的布局,最后提出村镇产业空间联动建设规划的策略,使得村镇生产与生活、城镇与乡村达到合理的规划,如何规划好村镇产业空间以实现空间的关联互动性?这个问题的解答为不同地域条件下的村镇制定适合第一产业发展的产业空间联动建设规划方案,为后续的农村建设作借鉴作用。

关键词: 产业;村镇联动;建设规划

一、 村镇类型和产业类型划分

(一) 村镇类型

村镇按地理区位的不同可分为城镇和普通的村庄,普通村庄分为城缘村和自然村。“城缘村”指城镇周边的农村,即将被城镇化的农村, 由于城镇发展的需求,城镇界限不断向城郊延伸,城缘村是农业、产业、商业并存之地。其次是以纯农业种植为主的“自然村”,城镇地区的农村,位于偏远、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村庄沿水系和山体布局。

(二) 产业类型

基于村镇各自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不同可将村镇产业划分为以下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可划分为农业 ,包括农、林、牧、渔各业,包括水稻、竹子、果树、莲花、蔬菜等种植,鸡鸭牛羊畜牧等 ;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陶瓷、电子、水泥生产和加工等;第三产业主要是生态旅游服务,包括农庄饭庄、采摘园、垂钓休闲等一体化的旅游产业,而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村镇。

二、道路先行

地域资源影响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影响道路规划,因此规划顺序是依据地域资源规划道路,其次才是沿道路规划产业空间,通过道路连接实现产业空间的联动建设规划。

村镇道路分为村镇间和村内道路。村镇间道路包括主要联系道路和次要联系道路,村内的道路分为村主干道、支路、入户道路和田头路。

(一)村镇间道路规划

1、主要联系道路:多为平坦的水泥道路,方便行车和停车,提供一条停车带,并使一般通行车辆和紧急车辆的行进不致受阻。同时兼 顾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各种道路安全设施,村镇班车车站,路牙边有排水暗沟,路标清晰,路面红线宽度10-12米,硬化宽度约为7米宽度,2车道;路肩宽度约 0.75米;单边人行道宽度约 1.25米。

2、次要联系道路:多为平坦的水泥道路,方便村与村间的多种车辆通行,保证一般通行车辆和紧急车辆的行进不致受阻。兼顾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人行道混合通行和各种道路安全设施,路牙边有渠水,道路线形和路标等设施不要很规范,因为主要是熟悉道路的驾驶员通行,路面宽度约 5米,2车道同时通行。

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道路的路侧行道树均选用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可以防止车辆噪音和灰尘对村民的影响,乡村田园风景保持与行道树有机结合。

(二)村内道路规划

以第一产业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的生产区散布在自然村居住区四周,甚至遍布整个村域,因此村内的产业区和居住区混合布局,道路相对复杂。村内道路按照使用功能和对象可分为村主干道、支路、入户道路或田头路。

1、主干道:村内主干道使用最频繁,使用对象除了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步行者和农田活动产生的交通车辆以外,有一定量的承载其他用地之间交通活动的车辆。因此干道主要是平坦的水泥道路,连接于支路与居住区、乡村公路、产业种植、畜禽养殖区等。路面的红线宽度4-6米,硬化宽度为3-4米。路侧可以视情况种植行道树。

2、二级支路:这是农户日常生活使用较频繁道路,包括生活区支路和产业区的支路,支路面宽度一般不考虑错车、超车行驶所必须的余宽,生活区支路为水泥路面,在2.5-3米路宽3-3.5米。产业区支路多为碎石路满足农业车辆的通行,在3-4米。

3、三级入户道路和田头路:使用对象为步行农户,满足农户入户和到产业区和田间生产、加工和收获农产品等活动而需要的宽度,一般路面宽度达到 1.0~2.4m 即可,一般采用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

三、空间规划

以第一产业为主的自然村、城缘村、城镇在产业结构中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即不同的产业环节,这些产业环节形成了具有上中下游关联互动关系的村镇产业链,因此村镇产业空间规划分为上游环节自然村的产业生产加工基地,中游环节城缘村的产业示范、加工和运输基地,下游环节城镇的产业交易基地的建设规划。

(一)产业生产加工基地的建设规划

在自然村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是产业腹地园区,核心园区的直接服务对象,为城缘村的核心园区提供各类产业原料,加工产品。可将生产加工基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产业种植区:沿村内道路布局在大面积的种植地带,由农田和人工水沟等构成的种植区。影响其布局的因素有通勤道路、水源灌溉、种植土壤以及原料堆肥处理等方面。

2、产业加工区:加工区可与种植区交叉布置,考虑到生产种植区产品原料的供给和加工后产品的运输、农户通勤的道路交通便捷性问题,故将产业加工区沿村主干道布置,方便将产品运往城缘村或城镇,保证农民在加工区与生产种植区、产业生活服务区、居住区之间的通勤的便利性。

3、生活服务区:参照被道路分割后的居住小组团和其他产业区域布置生活服务区,利于各个组团的村民通勤到产业的种植和加工区域,生活服务区的公共空间也是产业成果展示,技术交流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示范区域。

(二)产业示范和运输基地的建设规划

处于城镇边缘地带的地理优势使产业示范区成为连接自然村和城镇的核心园区,自然村生产的产品运输到城缘村中转站再运往城镇交易。产业示范区规划力求充分体现国家设立示范区的目的,突出“农”、“高”、“产”、“示”四大功能,建设农业研、教、产一体化的示范区提供适宜的空间用地。

1、产业科学园区:位于村民人员流动较少区域,方便产业的研究和试验,以绿化带和行道树分割空间。 以村镇特色产业技术开发和产业技术教学为基础,对村镇同样产业种植的自然村进行技术教学,与自然村保持在技术和空间规划上的关联互动。

2、产业生产示范园区:位于拥有大面积的土地的区域,重点展示村镇特色产业种植和加工技术成果,展示现代化乡村改造与建设成果。

3、产业中试园区:可与科学园区毗邻或交叉布局,便于研发的产业技术直接用于试验,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但是对环境要求较高。

4、生活服务园区:在示范区靠近主干道布置综合性多功能展览中心和各类设施,毗邻农业观光区,便于游客欣赏村镇产业成果。

5、农业观光及休闲带:利用较好的交通条件,通过全面改善沿主干道和景观节点的建设与环境条件,建设沿道路和景观节点的农业观光及休闲带。

(三)产品交易基地建设规划

城镇的集贸市场应设计为半开放的集贸空间,设置在可以缓解城镇的人流和车辆的交通压力,集贸市场还应具备对产品的储藏功能。集贸市场是“集散”空间,“集”即是城镇将周边城缘村不同类型的农产品集中到城镇,再由城镇境内销售和境外销售,内销主要是集中在集贸市场。“散”即是自然村所需的工业品则需要通过城镇的集贸市场向自然村和城缘村销售。

将联动观念纳入到村镇产业空间规划中,消除村镇相互独立的建设现状,使自然村、城缘村、城镇在经济和空间规划真正互动起来,村镇各产业空间只有协调运作,才能达到产业效益最大化,村镇空间建设最合理化。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柠.土地的黄昏――中国乡村经验的微观权力分析[M].东方出版社,2005.8

[2] 贺鑫,肖江伟,袁媛.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研究――以老鸦陈村规划设计为例[J].安徽建筑,2012.5

篇2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乡规划;方法

Abstract: the party's eighteen big points out,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frastructure, public service etc.. Emphasizes at the same tim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and strive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ese.

Key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rban plann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乡规划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公共政策,是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加快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必须加强和改革创新城乡规划。一、坚持的思路与原则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必须按照城乡空间差异化协调发展的思路进行规划建设。(一)保护生态和农村特色。村镇得以维持的基本自然资源直接来自于它周边的区域,在村镇规划建设中必须加以保护。村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区别在于,应该尽可能地保留乡村原有的资源、地貌、自然的形态,生物的多样性及人与自然、生物之间的紧密不可分离的共生共存关系。而大规模“农民上公寓楼”的村庄重建模式,“规模化”的单一农作物种植计划,“工厂化”的盲目推行机械化、电气化都会破坏村庄、田野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多元化、有机的共生关系。

(二)坚持功能和空间的有机混合。乡村生活与生产在土地和空间使用上的混合是一种有效率的存在。比如猪、家禽必须散养在农房周边,这才能构成生活生产循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分解者环节。如一定要按照城里人的眼光搞集中饲养,那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也会造成浪费。所以,应该尊重传统的饲养模式并加以“拾遗补缺”式的优化,而不能按照城市“规整”的模式将它推倒重来。从种植业来看,所有农作物的栽培都发生在特定的空间(农田、水源和作物)、特定的时间(气候类型、季节、害虫周期),为了特定的目的(有自我需求或特定的交易对象)。不顾这些特殊性,机械地运用城市规划、工业文明的模式改造农村、农业,只能导致失败。(三)保持乡村生态循环。乡村居民的生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边良好的环境,维持干净的水、土壤、良好的生态系统应成为村镇规划的主要目的。这也将成为脱贫致富之后农民的第一需求,更是吸引城里人下乡旅游、定居的主要因素之一。村庄周边的区域对农民的资源供应能力、与农业农村的生态共生能力和废物吸收分解能力是限定的,所以村镇规划必须更加重视“生态的承载力”。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之本,农民的生存之本,它与城市的情况不同。城市是通过技术和工程手段改造出的一种人工生态复合环境,农村、农业则要通过保留、保护的办法来维护与人类共生的生态环境。

(四)传承乡土文化。农民的心理健康是来自于对社区的认同感、友好感和安全感。村庄的规划、建设、整治应该保留和传承他们熟悉的传统文化场景。村庄的规划和建设要尽可能地向历史学习,尊重与保护村庄的文化遗产、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自然特征的混合布局相吻合的文化脉络,把农村建设成为吸引人的、“农家乐”基地。

(五)坚持适用技术推广。乡村生态的循环链、乡村生活与生产混合等特点必须加以完整细致的保护。在农村,应尽可能应用小规模、微动力、与原有生态循环链相符合的“适用性”环境保护技术和能源供应方式,而不能盲目照搬城市大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或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新技术”。在农村能源系统建设方面,首先应推广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但是不一定是太阳能电池。在发达国家,太阳能电池在农村已经普遍推广。我国目前可先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房,也就是在农居朝阳面装几块玻璃把太阳光的热量引进来。其次是地热能利用。再次是生物质能源,压缩秸秆等。最后是沼气、小型风能、

小水电等再生能源。

篇3

【关键词】村镇规划;规划内容;规划管理

村镇规划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与艺术等多个方面,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根据一定时期社会和村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村镇土地,协调村镇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村镇发展和建设的“龙头”,也是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框架。

1 村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村镇体系规划与居民点建设规划存在脱节现象

村镇规划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是村镇体系规划,另一个是居民点建设规划,这两个阶段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是村镇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两部分,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目前村镇规划中,普遍存在重视居民点建设规划而忽视村镇体系规划的现象,这就导致了“以镇论镇以村论村”现象的发生,割裂了镇域范围内各村之间的联系,也割裂了村庄与镇区之间的联系,使各居民点建设规划存在着许多盲目性,无法在镇域范围内统一配置各种服务设施,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资金浪费。

1.2 村镇规划与村镇规划管理存在脱节现象

目前,村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村镇规划存在着短命性现象,往往是换一届领导就要换一轮规划,使原规划很难连续实施,再加上村镇规划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规划意识淡薄,执法水平不高,管理方式粗放,更加剧了村镇规划与管理的脱节现象,使村镇规划无法正确指导村镇建设,造成了村镇建设的混乱无序性。

2 村镇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村镇规划的原则是村镇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村镇规划基本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坚持以下原则。

2.1 坚持经济效益的原则

村镇的建设和发展是以村镇的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村镇的经济条件是使村镇规划得以实施的保证,因此,村镇规划的编制应考虑到能否促进村镇经济的发展,要把经济效益的好坏作为指导思想,同时做到有利于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合理配置农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保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2.2 坚持土地有效使用的原则

改革“以人口规模及人均指标划定用地”的传统做法,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原则,避免盲目贪大,适度提高容积率,以土地价值规律为理论基础,科学合理地进行用地布局。

2.3 规模容量原则

人口规模的预测不能仅仅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还要考虑到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出合理的人口规模。规划工业小区的规模和项目时,也同样要按环境的适度容量予以宏观控制。

2.4 环境保护的原则

村镇规划中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地位,充分考虑工业用地与风速、风向、河流流向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工业用地周围合理布置绿化隔离带,减轻工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注重布置村镇内部的生态绿地系统和村镇周围的绿化调节地带,有效地调节村镇气候,改善村镇环境。

3 市场经济体制下村镇规划的对策

3.1 转变村镇规划的观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村镇规划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第一要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学习市场经济的有关理论,运用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指导村镇规划工作,促进村镇规划事业的发展。第二,村镇是一个多系统、多层次的高度复杂的综合体,村镇规划要转变过去那种偏重研究工程技术的单纯物质环境规划的观念,重视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问题的研究,规划的内容不仅是建设和用地的规划,还要逐步深入到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第三,应强调动态规划,市场经济是一种在变化不定的市场中既有应变能力又有伸缩能力的经济,不是僵硬不变的,村镇发展是以村镇的经济发展为依据,使村镇规划成为一种既有长远的战略设想,又有分阶段的实施目标,并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的滚动式的动态规划,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第四,强化法治意识,村镇规划是代表村镇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单位的局部利益,村镇规划必须依靠各种行政的、技术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法规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法治”代替“人治”,从而保证村镇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3.2 完善村镇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村镇规划编制除按国家要求外,还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深化有关内容。在村镇体系规划中,第一,要重视村镇发展战略研究,从发展市场经济的战略高度出发,立足长远,立足区域。第二,确定村镇人口规模要考虑流动人口的因素,要留有弹性。第三,村镇用地评价不仅要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因素,同时还要做好用地区位优势分析和评价以及分等定级工作,村镇用地功能分区和布局要运用级差地租原理进行优化,使用地的区位和使用性质与土地价值高低直接挂钩。

3.3 加强村镇规划管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村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担的政府职能比较突出,任务也就更加繁重,村镇规划机构与队伍的建设急需加强,应进一步健全机构,使各级规划管理机构能够有效地行使村镇规划所赋予的职权。管理人员要不断加以充实并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明确职权范围,搞好分工合作,共同把村镇建设规划工作做好。

4 结 论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和管理的“龙头” ,随着社会和村镇经济的发展,村镇规划又被赋予新的内容,我们要抓住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并把市场经济的规律运用于村镇规划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村镇规划,以指导村镇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1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我市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

村镇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引导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

要把村镇规划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努力推进村镇建设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加快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使村镇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美。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

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切实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村镇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二)突出地方特色。

村镇建设要体现地方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要结合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相互交融,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村镇。

(三)注重生态保护。

村镇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实现村镇建设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四、目标任务

*年,完成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三店乡、范集乡、丁集镇、郑郭镇、南顿镇等5个试点乡镇完成规划修编工作;秣陵镇、孙店镇、贾岭镇、李寨镇完成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100个村庄的规划工作;2010年前完成全部村庄规划工作。各乡镇要做好垃圾处理示范项目试点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科学制定规划。

根据农村生活人口减少的现状和村庄逐步迁并的趋势,以及交通、通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情况,科学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按照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加大村庄整合力度,引导村庄集中、统一建设,提高土地使用率。住宅单体设计要经济实用、造型美观。

(二)创新发展模式。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凡能够商业化经营的要实行有偿使用、企业化运营。要盘活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公用设施冠名权和广告权等无形资产,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三)严格监督管理。

规划的编制、审批与调整要实行民主决策,按法定程序进行。各乡镇、办事处要成立专门的村镇建设管理队伍,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建设项目要依法实行统一管理,小城镇建设项目必须经市建设主管部门审批;村庄建设一律先报后批,先批后建。同时,要严禁乱收费、私自办证等违法行为。

篇5

关键词:社会主义;村镇建设;环境保护;科教事业;策略

引言

村镇建设是指各个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村庄和集镇的群体建设。它包括住宅建设、公共建筑建设、生产建筑与设施建设、公用工程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等。本着“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方针,把我国众多村镇按照现代化城镇体系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村镇,改变农村分散、闭塞、落后面貌,对于发展城乡经济、国土治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平衡、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做到农民离土不离乡,拧制大城市人口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合理规划村镇建设的策略,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 如何合理规划村镇建设

1.1 环境保护是村镇建设的首要大事

人类生产活动离不开资源和环境,而在人类生产的同时,却又对环境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导致环境破坏。因此环境保护是村镇规划和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首先要做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防止大气污染主要是要合理布局工业和居住用地,把工业区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区,同时与居住区要有一定的安全间隔距离。对于排放废气、粉尘的工业企业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减少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的数量。此外,在工厂区、居住区、安全间隔区都应做好绿化工作,以净化空气。

其次要做好水污染防治规划。治理水污染一是要做好工业废水的处理,使之达到排放标准,因此,要规划布置相应的污水处理厂;二是污水排放不要污染水源,尤其是生活饮用水源,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污水排放地和排放渠道。

1.2 做好土地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重要依托

过去,村镇往往是根据建设项目的要求供应土地数量,而不考虑土地的供应能力,造成建设用地无限膨胀,大面积的耕地良田和其他农业用地被占用,影响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地位;另一方面,不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供应建设用地,领导随意说了算,造成用地布局混乱,建设杂乱无章。这种现状必须改变。

首先,在村镇建设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向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由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划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并提出规划设计条件。

其次,用地单位在获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批推手续。为了保证用地的合理性,土地管理部门要参与项目用地的预审;在申请项目立项时,须有土地管理部门的同意用地的文件,否则,政府计划部门不能批准立项。

再次,建设用地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范围,如需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范围,必须重新履行用地审批手续。

1.3 大力发展村镇的科教事业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村镇建设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村镇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村镇建设过程中,要认真重视农村文化教育设施建设。首先,各村要建立健全小学,并创造条件办村图书馆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幼儿园和托儿所,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创办敬老院和其他社会福利设施。其次,在村镇中选拔优秀青年,将他们送出村镇进行定向培训,让他们去各大、中院校中进行学习,尽早为发展村镇科教事业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再次,争取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以及有条件的学术团体帮助推荐选拔人才,并争取兼职、调动、择业分配等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人才到农村工作,以此促进村镇文化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结语

近年来我国村镇规划工作进展很快,如今已有85%以上的村镇编制了规划,使千百年来村镇建设的盲目和自流状况开始得到扭转。可以说,我国的村镇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面临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尚十分繁重。而且,总的来说,我国农村的物质、技术条件还比较落后,面临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尚十分繁重。我们要坚持走“利用、改造、发展”的路子,使村镇在生产与生活、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改造与新建等方面实现统筹兼顾、合理配套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旭前,胡中. 关于村镇规划建设的思考[J]. 科技资讯, 2009, (4) .

[2]黄青园. 村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 民营科技, 2009, (5) .

[3]阚俊艳. 村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才智, 2008, (14) .

篇6

关键词:规划建设;城镇发展;现状;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一、新时期城镇规划概念性分析

村镇规划是对村镇长期发展的整体部署,包括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是村镇发展以及建设过程中的直接指导依据。规划的内容有一是分析评价城镇自然以及经济资源。二是布局城镇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三是城镇经济的各个部门的发展水平、规模以及速度。四是对城镇规划的办法与步骤进行制定。进行规划编制时,要与城镇资源条件相结合,把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完善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在效益得以提高的条件下进行,并进行平衡与比较,选择出最优方案。

二、城镇规划基本原则分析

第一,以人为本,农民是主体。对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是第一位的,对农民的意原充分尊重,将群众认可、参与以及满意当作根本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群众的工作,通过群众的智慧来把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二,城乡一体化,进行统一发展。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对新型的城镇化建设进行统一的推进,对户籍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命名农民市民化的脚步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统一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坚持以规划引领,用示范带动。对规划的引领以及指导作用进行强化,在进行美好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时要具有科学性,一定要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没有规划不建设。根据统一的规划,集中的投入,走试点先行的道路,进一步完善配套,保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第四,坚持生态第一,把特色彰显出来。在生态强省建设的过程中,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其中的重点,对于农村的植物造林工作要大力开展,在森林以及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方面要不断加强,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局面得以实现。另外,在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与农民生产生活的方式相适应,把城镇的特色突出出来,保持田园原有的风貌,把地域文化的风格

体现出来,在农村文化传承方面要多加关注,预防千村一面现象的发生。

第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进行指导。结合各个地区发展的基础,人口的规模以及资源的情况,还有民俗文化的不同,在分类指导方面不断加强,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政策,现在主要是以旧村改造以及整治环境为主,不能大拆大建,预防基本农田被中心村建设占用。

三、现阶段我国城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所在

首先,我们国家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外在问题。一是城镇的规划编制质量不同,有一些规划是在多年以前就进行了编制,对于村庄以后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没有过多的预计,之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修订,与村庄发展的需求相比明显滞后。还有一些规划对于城镇居民点存在的特殊性没有充分的考虑,往期选取了很多土建工程对城市型社区进行了建设,最后导致失去了城镇的地方风格。除此之外,以前城镇规划也不够全面,还有一些规划只对建房进行了规划,没有交通规划,给排水系统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规划,对村民安全项目也没有太多的涉及,这些内容都是城镇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二是没有健全的城镇基础设施,城镇居民点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在发达的过程中,因为不具备科学的规划指导,在建设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房屋没有整齐的排列,各个年代建设的房子都有,道路也不通畅,公共活动场地以及绿地普遍缺乏,在用地结构上非常不平衡。除此之外,因为城镇居民点的布局较为分散,规模不大,并且也不没有相应的财政支持,在公共设施运营方面的维持非常困难。所以,给每一个村庄都配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我们国家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内在问题。一是城镇规划建设没有足够的思想认知,过去各级政府对于村庄的建设都不够重视,重城轻乡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在城市支持城镇方面的战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村庄的规划建设中,实质性的办法非常缺乏。村委会在村庄规划的重要性方面也没有深刻的认知,使得建设出现严重的混乱场面,不但对土地造成浪费,而且,还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破坏。二是城镇规划建设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进行城镇规划的过程中,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也是把争取过来的农业项目资金都用在养、种以及加工等产业的扶持中,在城镇居住环境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设施的提升方面,是严重缺乏资金方面的支持。另外,农民的增收较为缓慢,对规划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限制。近些年以来,国家在惠农政策方面的实施有很多,但是,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农民的增收还是非常的困难,这也对城镇进一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在二元的结构下,长期对城镇没有足够的投入,直到现在很多城镇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没有足够的编制规划的费用,对规划的编制启动造成制约,给后期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

再者,城镇规划建设缺乏公众有效参与,传统的城镇规划是一种偏重于物质建设规划上的规划,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规划控制方法,缺乏公众的有效参与,使得规划不能体现满足村民的普遍愿望。村庄规划中即使存在公共参与,也只是被动的、初级阶段的参与,仅停留在有限知情权和监督实施的较低层次上。首先,公众参与范围小、广度和深度不够,较少涉及

参与主体利益平衡等深层问题。其次,目前的技术手段多为问卷调查、一些意向性地选择和规划成果展示,它们仅被作为辅助设计手段,起不到协调、平衡作用。

最后,城镇规划建设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偏低,多年来的建设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甚至有些旧的建设由于缺乏后期资金投入尚未完成,加之新的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又十分庞大,对城镇建设所需资金试图主要依赖财政投入解决,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由于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至今难以得到保障,地方政府明显“力不从心”。

四、当前我国城镇规划管理完善性策略分析

第一,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措施,城镇规划建设不仅受到村庄周边地形地貌的影响,还受到区域内重大项目建设、现有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将城镇规划建设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统筹规划,才能统筹协调村庄与周围区域的关系。政府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当地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地域资源经济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的生态和经济系统效益,通过科学设计,提出促进城镇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方案: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城镇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实现村庄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

第二,大力引导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地方的城镇面貌与城镇发展直接体现了领导部门对城镇建设的认识与决策水平,规划管理部门应从长远、社会各个方面考虑,不断提高宏观决策水平,不要盲目建设与急于求成。同时,要切实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政策,对于破坏城镇生态环境、违背农民意愿的建设应坚决制止、追究责任。此外,政府应将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放在

首位,立足于公共利益,注重每一项规划措施的社会效益。第三,使农民参与规划的水平得到提高,在城镇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是其中的主体,所以,在进行城镇建设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把传统的规划模式进行改变,要把农民的支持与参与放在首位,把村民的决策参与度提升上去,把村民对各项决策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进行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要给农民一定的决定权,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把长远的城镇规划建设方案制定出来,城镇规划一定要具备科学性,才能把规划建设引上正确的道路。所以,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建筑以及建设的标准进行科学界定,预防与实际脱离。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我们在实际的建设中,一定要本着节约资源、美化环境、服务共享的原则进行城镇的打造,并且要把其特色突出出来,把城镇建设成具有城镇文化、科技、教育、体育以及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中心点,为我们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社会主义新城镇道路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利. 社会主义新城镇建设规划初探[J].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2).

[2]李铜山,陈明星. 科学规划新城镇建设的理性思考[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3).

篇7

关键词:皖北生态节能村镇规划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ergy-saving bourg program wanbei exploration

Wu Weidong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2 331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wanbei areas of research about bourg program ,to explore and seek a ecological energy-saving bourg program construction strategy, create more harmonious and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make villages with life is convenient and forme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neat and pure and fresh.

Keywords: wanbeiecological energy-savingbourg program

1. 前言

皖北地区一般包括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以及跨淮的县市,包括安徽省的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淮南六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沿淮的滁洲市所辖的凤阳县和六安市所辖的寿县。整体区域为平原地区,地处于寒冷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的交叉地带,属于过渡地区,村镇规划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适应当地特点的规划体系指导及传统民居建筑与现代村镇民居建筑交融的生态节能设计。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现状

几乎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人员都曾思考过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许多先行国家都经过了大量的尝试。从城市化的历史来说,英国在100年前就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欧盟其他国家80年前,美国是在50年前完成了此过程。从城乡协调的角度来看,各国的城市化发展情况各有利弊。

2.1.1城乡同质化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美国出现了若干新的现象和特点,即人口向中心城市积聚和集中的趋势逐渐减弱,局部地区出现中心城市人口外流情况;产业和住宅区配置郊区化、分散化;国家社会经济重心地向郊区转移;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向郊区及乡村广阔空间扩散[1]。同时,美国在城市化过程中正好伴随着机动化,形成“车轮上的城镇化”。人们一旦有了私家车,就有了移动的自由度,可以在广大的地理空间内选择他们自己认为适合的居住地,这时城市就开始蔓延。这种发展模式使城市完全呈摊大饼式蔓延,造成了一系列的危机。首先就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和城市连在一片,几乎看不见农田和原生态地域,动物找不到栖息的场所;其次是城市的蔓延导致人们不能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几乎全部要依赖小汽车。

2.1.2城市优先发展

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一国的经济要摆脱贫困,首先要发展大城市,只有大城市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才能促进农业现代化。所以,在非洲、拉美,许多国家80%的人口都集中在一两个大城市里,由于城镇体系不健全,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寥寥无几,村庄大量消失,农民迅速涌入大城市,结果找不到就业岗位,形成了大片的贫民窟。结果,城市70%的土地面积被贫民窟所占用,这是非洲和拉美国家的普遍现象。这种发展策略无疑把城市给毁掉了,因为在城市里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脏乱差、疾病流行、治安恶化。由于农村劳动力基本上涌入城市,没人种地,造成非洲的饥民总数达2亿人之多。

英国著名的规划学家彼特・霍尔教授认为,当前世界上的城市化可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失败的城市化,发生在非洲与拉美国家,劳动力转移在前,就业安排在后,造成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第二类是以中国和东亚为主的有序城市化,也就是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的安排基本匹配;第三类是日本、欧盟正呈现逆城市化现象,每年都有不少老年人甚至一些年轻人回归乡村生活[2]。

2.1.3城乡各自独立的发展模式

美国伯克利大学城市规划学院里有一个“”地理学专业,那里的教授们就曾提出城乡必须相互封闭发展。他们认为城市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把农村的劳动力、水、矿产、农产品等资源都吸收到城市来;城市像一个贪得无厌的吸血鬼,导致了农村的衰败。要想保持农业和农村的良性发展,就要通过孤立来杜绝城市的并吞。他们提出的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但是从来没有成功地实践过。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实际上是采用了城乡分割的模式[3],结果导致了“三农”问题的积累。

2.1.4 城乡差别化,彼此协调发展模式

法国的农村看上去农居建筑的布局较为密集,围绕教堂聚集在一起,四周被田园和树林所环绕。其他欧盟国家和日本、韩国的农村,虽然也都呈现出与城市景观的巨大差异,但是这些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好。世界上连续几年评出的最佳人居环境,一般都是在这样的小镇和农村。

2.1.5建筑节能设计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建筑节能的工作,强制建筑业在新建建筑中执行节能标准,因而已取得了巨大成效,整个国家的建筑能耗大幅度下降。例如,建筑业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之一,同时建筑耗能在美国能源消耗中也占重要比例。据统计,近年来美国住房每年消耗能源折合约3500亿美元。美国人口约2.5亿,近三分之二的家庭有自己的房屋,人均住房面积近60平方米,居世界首位。美国能源部提出的“建筑技术计划”,从每个细节出发,详细解释了该如何做才能节能,并推荐符合“能源之星”节能标准的建筑材料,在细节上做得非常完善。既包括加强墙体等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也包括在供暖和供冷的来源、输送渠道及实现方式上节约能源。以建造一幢住宅为例,节能涉及了墙体的隔热层、门窗玻璃、屋顶与地下室的隔热性、通风空调管道的气密性和隔热性,以及热水器和热水管道的保温效率等。

2.2国内现状

2.2.1村镇规划现状

村镇建设工作,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今村镇建设和规划工作,如果要走入一个更高的、更科学的层次,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能指导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在未来里取得更大的成绩。目前,我国的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在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完整系统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应用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因此,在村镇规划实践中,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技术管理比较混乱。另外,环境污染正在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同时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1978年以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是化肥、农药等,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的主要污染源,对于此问题尚需今后规划研究中给予重点解决。

皖北村镇建设所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生态节能工作如何在村镇广阔开展?是否应形成一套完整体系指导建设工作?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等等,这些也是皖北地区村镇规划研究过程中摆在我们面前课题。

2.2.1建筑节能现状

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工作发展迅速,但相对发达国家仍显滞后。虽然已先后颁布实施了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设计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公共建筑节能标准也已出台,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还未完全建立[4]。目前总体步骤是节能建筑正在由住宅建筑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发展,由严寒和寒冷地区向夏热冬冷地区扩展,还要由城市向乡镇拓展,更要由节能的低水平向上高水平迈进。尽管近年来针对城市建筑节能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开展,但是针对村镇节能还未充分展开,还未形成适宜当地的技术和系统的工作方法。这也证明,我们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有待完善。为此需要我们在此方向作出努力,找到新途径。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保护环境,满足功能,经济适用”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和社会推动,大力加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运设备和管理作业人员配备,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农村物业服务模式,形成与之配套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农村面源污染和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整治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规划原则

1、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以村镇体系规划、集镇总体规划依据,充分利用现有垃圾处理设施,编制区域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统筹城乡垃圾设施建设。

2、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3、因地制宜、查漏补缺。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在现有的农村环境整治、重点集镇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填平补齐。

4、典型带动,分步推进。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以川道地区为重点,实施整村推进,每年建成一批农村清洁工程示范典型,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和范围。

5、量力而行,经济适用。立足发展现状,根据地理位置和发展需求,兼顾长远,合理选择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和技术,不贪大求全,建设经济、适用、环保的垃圾处理设施。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建立清洁的田园、家园、水源,实现农村生态良性循环,建立农村生活社会化物业管理体系,创造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具体目标:从2011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区30个镇和新城、江北、建民三个办事处(城市环卫体系覆盖区域除外),建立比较完善的环卫基础设施及配套的环卫管理与服务体系。在川道乡镇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在山区乡镇形成户分类回收利用递进填埋覆土回耕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使集镇建成区和示范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确保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镇村容貌得到显著改观。

四、建设内容和标准

1、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距羊皮沟垃圾处理场10公里以外的镇办每镇建设一处垃圾填埋场,其余镇办送区垃圾处理厂处理。各镇办垃圾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为10-20年。

2、完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配备:按照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合理配置,居住集中的农户每10-20户配备1-2个垃圾桶,人口集中的村庄根据规模大小建设1—2个垃圾池;集镇街道两边有人行道的每100米配备1个果皮箱;垃圾转运/收集站按照乡镇办规模、垃圾产量和运距按需建设,原则上5万人以上镇办考虑设置垃圾中转站;清洁工程示范村配备1辆垃圾清运车,人力垃圾收集车等清扫作业工具按实有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每60户居民配备一套。

3、加强环卫管理与服务人员配备:在30个镇和建民办事处分别设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整合市容与环卫管理职能,人员编制以服务人口数按有关规定标准核定,最少不低于3人。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卫生保洁员原则上按60户农户配备一名,集镇环卫作业人员按服务范围和实际需要配备。

五、建设计划及资金概算

详见《区2011-2013年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划表》。

六、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全区农村清洁工程由区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区爱卫办负责具体牵头组织实施。区爱卫办要按照项目进度安排,督促相关乡镇及时启动工程建设,强化督查考核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区城市管理局要认真做好项目初审和技术指导、培训等工作,成立专门的技术队伍,派选派得力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蹲点,加强对示范村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区财政局要按进度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区审计局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审计;各镇办事处要按照区上总体规划要求,及时完善本镇办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计划报区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明确专人包抓,夯实工作责任,确保项目推进、按期完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区政府把农村清洁工程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投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包装争取项目,加大对农村清洁工程的投入。把农村清洁工程与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示范项目等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制定完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清洁生产管理办法等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工作补偿机制。各镇办事处要积极探索筹措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资金的新方式、新方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多方争取资金,努力满足农村清洁工程所需。

(三)强化农村物业服务建设。各镇办事处要积极引进、消化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按照政府投入引导、资产集体所有、方式灵活多样和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以村为单元,探索建立物业管理站,实施乡村保洁制度,由专人收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秸秆等废弃物,并负责垃圾处理、污水净化等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服务,形成以村为基本单元、农户为基本服务对象的乡村服务体系,带动村级服务产业,提升环卫管理水平。

篇9

关键词:开发区;村镇规划;村镇建设

当前,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城镇化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合理规划开发区的村镇,对城市开发区的开发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人口流动的方向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等。

一、当前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原有村镇人口与新流入开发区人口的安置问题

现阶段,我国开发区村镇规划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开发区内人口转移的问题,也就是居民区的建设问题。到底是该向工业地集聚还是向老城区集聚,给开发区城镇规划建设提出了难题,但是这两个地区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工业地集聚地区的主要问题是污染比较严重,且大部分都位于郊区,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而老城区的问题则是人满为患,人口的密度过大。此外,老城区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环境问题以及交通问题。

2、原有公共设施满足不了开发区村镇建设的需求问题

搞好开发区的建设,村镇规划必须走在前面。村镇是开发区居民的主要居住区,因此这就要求开发区的村镇规划合理解决好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居民区空间布局问题。一旦城镇开始进行开发,原有的公共配套设施将无法满足发展中的工业区城镇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负责开发区建设的相关人员要做好开发区村镇的规划,从商场布局到超市选址,从学校位置到影院的朝向,从菜市场走向到垃圾处理站方位等,对开发区村镇的规划建设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以满足开发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为开发区村镇的发展提供便利。

3、原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能与新建开发区的共享问题

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中的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改造、共享问题。村镇基础设施包括供热、供水、供电、排污管网等,还包括市政配套设施,例如公共厕所、垃圾填埋等。我们知道,我国城市规划中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规划没有立足长远,往往年年对城市的道路、供暖管道等进行“修修补补”。我国开发区规划建设中也存在这一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村镇规划者缺乏长远眼光,政绩观出现偏差,结果导致村镇的重复规划和建设。

二、搞好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1、逐步完善开发区村镇的配套设施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城镇化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我们应当健全和完善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体系。健全和完善这一体系,需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着眼长远的原则;第二,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两难选择,开发区村镇规划的负责人应该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城市的长远利益以及开发区村镇居民的就业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以保证开发区村镇的规划建设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发展的方向要求。要不断的对开发区村镇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并对工业地集聚地区的环境进行及时的治理;而针对老城区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就需要开发区村镇规划负责人进行积极的详谈,期望能够将一部分老城区的人迁出来,从而降低老城区所承担的交通问题和生存环境问题,以推动我国开发区村镇的城市化发展,而不是造成阻碍。

2、做好开发区村镇化建设的规划

(1)严格按照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的要求进行

在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的要求进行,以保证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中用地的合理性,积极的对人们生活生产依赖的水利、电力、通讯等多个部门进行协商,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正常的完成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的话,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不仅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会影响开发区整体的发展进程。

(2)需要将开发区村镇的绿化以及环卫等问题纳入考虑的范围

环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且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因此环境保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因此要做好开发区村镇的绿化和环卫工作的规划,例如:环卫机构的设置、人员构成比例、设备及各种工具、垃圾用地、分类垃圾处理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充实环卫规划的内容,注重规划的细节,少谈大而空的内容,本着为人们生存环境负责的精神,搞好开发区村镇的绿化以及环卫的规划建设。

对一个人来说,如果想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则离不开安静舒缓的环境。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的能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基础上的,现阶段,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社会近年来屡见不鲜。因此,开发区规划建设中要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村镇周围不能出现化工厂等这类“环境杀手”。加强环境的整理力度,加强对开发区内企业监督检查,确保其生产流程对环境不会造成伤害。

(3)科学合理规划村镇道路

衣食住行是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而人们出行就必须要交通工具,因此要对村镇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科学合理的村镇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对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有着重大意义。要根据当地的人们对道路的需求,规划道路,为人们的生活与出行提供方便。

3、逐渐实现开发区村镇基础设施的共享

在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逐渐完善开发区村镇的基础设施,并逐渐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共享,对供热、供水、供电、排污管网以及公共厕所、垃圾填埋等进行科学的规划,并与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相融合,以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和电子产品已经越来越普及,因此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通讯线路的掩埋,以开阔居民的视野,增长居民的知识,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需要。因此,要合理规划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线路,保证电视信号的质量,确保电视画面的清新流畅。

结语:

当前,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果想要提高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水平,使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就要不断村镇规划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划建设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总而言之,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的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搞好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以及便捷的居住环境,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仇保兴.生态文明时代的村镇规划与建设[J].中国名城,2010(06)

[2]韩辉.当前村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科技传播,2010(17)

[3]白少燕.村镇社区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对泰安市村镇规划建设现状的调查[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6)

篇10

第一节工作背景

农村客运是道路运输组织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乘车难成为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客运线路网络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了“农民不仅要有车坐,而且还要坐得起车”的基本要求。

农村客运线路开通了,但与之这相配套的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却相对滞后。通过前五年的努力,在我市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和主要乡镇建设了12个(对)简易站和6个五级站,改造了一个三级站。

但是,“5.12”特大地震,使我市的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道路、桥梁和新建成的农村客运站点损失相当严重。北京承担援建任务后,对我市的省道、县道、乡道重新进行了规划、修建。按照“路修到哪、客运车辆就开到哪,农村客运站点就建到哪”的整体思路,北京的援建,为我市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创造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第二节

规划的工作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的工作目标

以市城区为中心、乡镇为结点,实现路通、车通、站场基础设施配套的安全、经济、便捷的农村客运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对公路运输的需求,结合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做到农村公路和乡镇站点同步规划、同步征地、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将“路通”与“车通”有效地衔接起来,逐步形成设施配套、乘车便利、管理科学的农村客运网络。在5月前,我市已对辖区内的班车客运进行清理核对,全面改造为农村客运,,我市的农村道路客运基本实现“路通车通”,实现“路修到哪里,客车开到哪里”的目标。到2015年,具备客车开行条件的乡镇、行政村客车通达率分别达到100%、95%。实现全市干支公路相通、客运站点配套、公交化运输方式基本覆盖,农民群众出行有车可乘的农村客运布局。在经营管理方面,农村客运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努力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运输企业对驾驶员必须实行统一招聘、培训、考试、统一工资发放、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统一调度的公司化管理。在服务方面,运输装备水平提高,适合农村路况和适应农民出行需求的车辆,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近的公共交通服务。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安全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管、社会主办的思路,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运力结构,优化服务水平,提高通达深度,促进农村客运向城乡一体化、运行公交化、经营公司化、线路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以运助农、促农、兴农。

三、规划的原则

1、坚持农村客运发展与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有机相结合。

2、坚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村客运站的建设规划、客运线路规划、运力投放规划符合我市交通发展规划,将“路通”与“车通”有效地衔接起来,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动农村客运发展。

四、规划的范围及期限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我市省道、县道、乡道及人员相对集中的村道,规划期限为20__年至2015年。

第二章“十一五”末经济社会及客运站点现状与评价

第一节社会发展概况及公路发展状况

一、地理位置社会发展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位于省平原西北部,在东经103度30分至104度30分,北纬30度45分至31度30分之间。全市总面积963.77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兼而有之,山区、丘陵达499.1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7.8%)平原364.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2%)。境域内跨度东西宽9.5至22公里,南北长69公里。北以九顶山主脉分水岭与阿坝茂县为界,东部以石亭江主流与绵竹分邻,东南同德阳市旌阳区隔江相望,南与广汉市接壤,西与彭州市毗连。

2、自然条件:地处盆地西北部,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特点为夏雨冬阴,云雾多,日照平均,年温差不大的暖温环境。矿山资源丰富,主要有磷矿、铁矿、石棉矿、蛇纹矿、石灰矿、铝土矿、煤炭等。工业以卷烟为龙头,啤酒、磷化工、食品、建材、皮革、纺织等产业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根据统计,市总人口数为43.03,其中:非农业人口9人,占总人口的20.92%;农业人口34.03万人,占总人口的79.08%。人均生产总值24935元。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全市生产总值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8.4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1亿元,增长10.3%。工业总产值155.5亿元,市内的主要工业企业有卷烟厂、蓝剑啤酒厂等大中型骨干企业。农业生产全面发展,以水稻、小麦为主,辅以烟叶、油籽、蒜苔等农产品。旅游资源有蓥华山自然风景区和罗汉寺、西部惊奇欢乐 谷等重要旅游景点,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目前,辖16个镇(包括街道居民委员会)。

二、公路发展概况

已基本形成以广青公路、成青公路、川西环线为主干线公路骨架,县乡公路为经络的公路网。截止,全市拥有省、县、乡(含村道)道公路总里程1257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划分,等级公路874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69.5%,其中一级公路10公里,二级公路108公里,三级公路98公里,四级公路658公里,等外公路238公里。按路面质量划分:水泥路581公里,沥青路面80公里,砂石路392公里。村道436公里,按质量分水泥路231公里,砂石路198公里,沥青路面6公里。

第二节农村客运站点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客运站点发展现状

我市现有一级站一个,承担着我市发往县内、县际、市际的所有客运班线任务,五级站6个,主要是承担主要乡镇发往城区的班线任务,简易站和双招站12对(个),主要位于人口相对集中的镇、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客运站,特别是双招站的数量相对较少,站与站之间的距离太远,不利于旅客的集中。

2、农村客运站,特别是等级站,由于是免费承担车辆停靠,没有站点的维护费用来源,只能依靠建设业主自身解决。

第三章“十二五”农村客运站建设需求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

按照以运助农、以运促农、以运兴农,方便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服务农村经济的总体目标,推进农村客运要注重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相结合,将客运线路布局与农村公路建设进程相结合,不断提高班车的通达度,乡村的关联度,站场的覆盖度,围绕农村路面上档升级,科学合理设置客运站场,全面实现“把路修到家门口,把车开到家门口的目标”,切实改善农民的乘车环境,促进农村公路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功能健全,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确保我市农村客运市场在稳定中发展。

二、农村客运站功能定位

由于我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现有已规划和修建的等级站基本能满足客运线路的向外辐射,而便于农民出行的简易站和双招站却相对较少。根据我市目前灾后道路重建的情况,多条道路将重新规划建设,按照“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将在主要干线上规划新建98对(个)双招站或简易站点(见附表),最大限度地辐射到所有村镇,基本实现车归站,人归点。

三、实施原则

1、按照谁经营客运线路、谁建站,谁投资、谁使用和管理的原则。

2、公路建设与农村客运站同步建设的原则。

3、企业自筹资金与争取上级补助的原则。

4、先主干线,后支线的原则。

四、数量及规模的确定

见规划附表

五、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