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意义

篇1

一、让学生有环保的欲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心血,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我们都知道,用强迫的方法让学生关注环保比不上让学生自己产生环保意识的效果好。我努力使学生有环保的欲望,我上网搜索,把有关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下载下来,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议一议电视上播放环保公益广告的目的和作用,谈谈自己观看了这些公益广告后的感想,又组织学生观看环保教育主题片,观看科幻片《2012世界末日》。让学生知道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保证,适时开展环保教育系列的作文比赛,组织学生到家乡有矿石的自然村去走访,目睹村民不注重环境保护,无计划地进行矿石开采,从而使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引发自然灾害的场景。大片农田被毁,村民住宿环境受到破坏。学生看了感叹不止,觉得心痛,呼吁要保护好环境。又组织学生到本乡的小康村和落后的自然村去走访,看到小康村的环境整洁,学生走在环保村中的小道上,心情愉快,赞不绝口。看到落后村庄,垃圾到处有,污水到处流,学生感到可怕。通过带学生走访,让学生写出自己走访的体会,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

二、让学生有环保意识和行动

学生有了环保欲望后,教师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只要学生对环保意识有情感,就会把环保工作做得更好。可先让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环保的广告,把每个广告下载下来,再把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广告,并把这个广告的主题画成一幅图画。然后组织学生评选最佳的小组,让每个小组的代表都说出自己图画的主题,根据每个小组画的图画和对主题的述说,评选出最佳小组,并给予鼓励。又组织学生到过去走访的小康村和环保差的村庄去,寻找所在区域的垃圾堆,统计好垃圾堆及所在的地理位置,分析它们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向周边的居民发出倡议。引导学生设计环保告示语,评选出有创意的环保告示语。带学生把这些环保告示语送到相关的地方去。注意收集村民对这些告示语的评价。

三、让学生成为环保的小主人

常言道:“少年富,中国富。少年强,中国强。”我常想,少年环保,中国就环保,教师应认真引导学生做好环保工作。

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周边环境。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学校垃圾堆场设在教学楼后的江边,很久没有用车运走,长年累月堆在那里,垃圾臭气常常飘到教室。下雨时垃圾中臭水流到了江里,污染了江水。让学生就这问题向校长写一份建议书,为学校垃圾堆场提出一个科学的建议,有学生提到在校园偏角建个垃圾池,并且定期用车把垃圾运走。学生没想到校长觉得他们的建议好,就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很快行动了,学生很高兴。

2008年春,有学生提出,应在校园里种环保树,绿化校园。校长知道后,十分支持学生的行动,同意让学生种上绿化树。在学生精心呵护下,小树苗慢慢长大。后来不断有学生自觉种树种花绿化校园。

四、引导学生认真做好校园卫生工作

校园卫生工作主要有学生宿舍卫生、教室卫生、保洁区卫生等工作。

有时,学生喜欢挤在一个地方搞清洁,而其他地方少有,甚至没有学生去,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做好卫生工作。这时,有学生想到分组分地方去搞卫生。我觉得这是个好建议,就让学生分组分地方去搞卫生,因为是学生自己选择的组和地方,学生很乐意地去做。每天两次,都能在课前按时完成。

篇2

[关键词]化学教学 学生 环保意识 培养

一、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材中有不少与化学污染物有关的内容,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捉住环境,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作为化学老师平时应注意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蝗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大约有一亿五千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多亿元,如:白色污染、汽车尾气、废旧电池不定点回收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既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

(一)结合水的知识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水是一切生活生产活动的主要资源,然而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基本上用的都是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63%,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当务之急,一些造纸厂、化工厂等所产生的废气、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向河流,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验证很难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就从我国来看,从北方到南方,水质都受到不同的污染。就拿淮河来看,农民用淮河水灌溉农田,造成农作物的严重减产,一些村庄发生肝肿大,同时由于河口的污染,溯河性鱼虾资源遭到破坏,产量大幅度下降,部分内湾渔场基本荒废。还有我国的渤海也严重遭到污染,海洋生物大量减少,鱼贝类濒临绝迹,几乎变成了没有生命的“死海”。通过这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保护现在的水资源。

(二)结合有关硫化物的教学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材中,关于“硫和硫的化合物”中介绍了SO2和H2S等气体。SO2是形成酸雨的源泉,它落到地面,能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和草原,使土壤酸性增强,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森林大面积的死亡和农作物大面积的减产;酸雨能使水质酸化,从而抑制水生物的生长繁殖,如不进行净化处理或回收利用就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但浪费硫资源,而且造成空气污染,教学中除了介绍SO2和H2S气体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两种污染物,还可以进一步介绍造成大气污染的其他物质。主要还有烟尘、粉尘、一氧化碳、碳氢化物等,这些污染物质对大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最典型的是英国伦敦发生的烟雾事件,就是硫酸烟雾造成的。我们周围的大气环境正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而这些破坏正是由人们自己造成的。人类只知道从环境中不断索取资源而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却不重视保护环境,这些内容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进而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治理主要污染源,植树造林,合理绿化,通过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有关金属的知识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在化学课本中关于几种重金属介绍过程中,使学生知道金属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再进一步介绍重金属对人类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金属污染包括重金属及其倾倒物引起的环境污染。如铅冶炼厂排气和汽车排气中的铅对大气的污染,重金属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这使得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污染源,但是最主要的污染源是石化燃料、冶炼、采矿以及工业企业使用的重金属在环境中验证以降解,能在动物和植物体内积累,严重地危害了人体健康。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金属也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的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力极大,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资源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保护生存环境。

二、化学实验中的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该重视环保教育。在做气体制备实验时,特别是像制备H2S、SO2、CL2等气体的制备实验,还有做浓H2SO4、HNO3与Cu的反应等实验,这些实验的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我们应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作化学处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不断改进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的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体验到直观的环保教育,这样使学生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促进环保教育

篇3

一、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观念淡薄,生态环境与人类及其它生物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是人们目前不能有效地保护,甚至破坏生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热情,就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含有生态环境的知识,要求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保教育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例如,在讲到“藻类植物”时,可以联系到近几年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频发的赤潮现象。赤潮在短期内可使海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含化肥和农药的江河入海水、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营养元素大量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使环保意识成为生活的自觉理念。

二、结合我国国情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国耕地、森林、草原绝对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如耕地占世界的7%,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些并不可怕,世界诸多国家中,资源即使贫乏而国家富强者,并不罕见。令人忧虑的是,长期以来,人均占有量低的事实,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森林的乱砍乱伐导致了生态的恶化。

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土高原曾经是草木葱茏,而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黄河含沙量巨增,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厘米,下游主西槽已抬高2米,真正成为一条“空中河”,向学生讲解这些国情,学生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感到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环境保护好。增强了责任感,也激发了他们为治理环境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要真正将环保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环保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环保意识的目的。 转贴于 结合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环保意识。如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水污染形势的严峻和淡水资源的缺乏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水污染危机意识,是学生懂得平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资源观和社会责任感,邀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到校举办环境专题讨论,掌握有关环境教育的新信息,从而加深对环境教育的新认识、新理解。类似的还有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等等,这些都是开展环保宣传的好素材。

走出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成立了“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动队,利用休息日到公园、市场等处,义务清除废弃包装袋、饮料瓶等垃圾,为美化城市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调查活动。通过设计一些对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将市面上的各种洗涤用品使用后水质是否含磷、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行对比;还将一些能降解的塑料袋与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一起埋入实验田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观察、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还组织学生开展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学生通过亲眼所见深深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四、充分利用引人注目的数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4

1 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中,涉及到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结合起来就在于适时、适地。在教学进程中,涉及环保知识内容时,应该及时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的自身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

如九年级化学课本,在空气这一节中,介绍了环境保护初步知识,在授课时可举一些实例,比如,最近几年化学污染和雾霾天气。补充介绍这些内容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

另外,在讲解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时,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

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份----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融化。直接影响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建设问题人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态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此外,还可以结合平时的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开教材和大纲要求下,穿针引线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2 结合化学实验开展环化学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实验需要使用各种试剂,会排出相当数量的成分复杂的废物、废水、废料,它们不仅对实验室环境构成威胁,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危害。我们在实验教学时强调按用量使用药品,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规定要将实验废弃物放到统一地点,统一回收管理。在实验前讲明道理,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对实验操作坚持严格要求,同时也注意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设计,发挥其主体性。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留物还可以用在花、木、草、树系良好的化肥,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篇5

一、重视课堂教学,渗透环保理念

课堂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为学生渗透环保的理念,树立他们的环保意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这就为渗透活动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学生也应当积极地阅读相关内容来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通过讲授生物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挖掘与环保相关的素材,将生物教学与环保理念有机的统一起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v授“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时,我为学生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资料重点讲述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实例。我首先播放了前些年北方沙尘暴的景象,看着人们在沙尘中艰难地行走,学生们在下面窃窃私语,然后又为他们播放了河水营养化的场面,看着工厂肆无忌惮地在排放着污水造成河流大量大面积地污染。接下来,为他们讲述了沙尘暴的原因、富营养化的原因,三北防护林的作用及生物净化的基本原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环保的理念,同时还为其讲述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悠久历史和所取得的成绩,国外对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评价。通过将教材内容与生态环保相结合,学生能够体会到破坏环境的危害和生态工程的积极意义,这能够使他们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还能养成对身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联系现代科技,增强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单讲授环境如何遭到破坏、人们如何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这会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使他们出现消极的情绪。在此情况下,教师要联系现代科技为学生讲授一些科技成果,使他们看到科学家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努力,在其内心种下环保的种子。通过对现代科技的了解和学习,学生能够明白一些最新进展,也会增强治理污染的信心,这有助于提升他们对生物学科的热情,发挥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

在讲解“基因工程的应用”时,我为学生列举了基因工程在植物、动物、微生物方面的具体应用及成果后,帮助他们开阔自己的视野,掌握基因工程的最新进展。在讲解植物应用时,我列举了基因工程在抗虫、抗病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和成果,即,棉、玉米等抗虫植物的研究成果,以及抗病毒的小麦、番茄等植物。在介绍动物应用时,重点讲解了生产转基因的药物等内容。随后,我为他们展示了一些污染的情况,讲述了基因工程在面对石油污染时候的应用,即,科学家组成“超级菌”分解各种石油烃,消除浮油的影响,从而彻底消除原油的污染;科学家将聚磷基因与硝化基因导入到人体大肠杆菌中,使其吞噬汞和降解土壤中的DDT细菌,从而达到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通过对这些科技成果的了解,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大大提升。

三、注重作业布置,完成环保练习

在高中生物试卷中,很多试题都是以生活为背景,通过与实际相结合来考察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鉴于此,在布置作业过程中,教师不妨设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试题,帮助学生熟记教材内容,提升生物环保的思维,最终为获得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应当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会和感悟题目背后隐藏的意图,通过与生活阅历相联系来感受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在讲解完“生态工程”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三道题:

(1)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不能解决的问题是____。①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②有利于保存土壤内的氮、磷、钾等养分;③使土地优化利用;④解决长期干旱无雨的问题。

(2)20世纪90年代后期,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灾,究其原因是上游地区对森林的过度采伐,这能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是____。①过度依赖煤、石油等能源;②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③过分依赖农家肥,造成土壤结构破坏;④对水资源缺少足够的认识。

(3)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____。①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②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③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④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禁止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练习,就能够对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有所了解,也能够树立环保的理念。

四、开展课外活动,树立环保意识

篇6

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如高一化学课本,在硫酸的工业制法这一节,介绍了环境保护初步知识,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比如,列举远的“世界上著名的公害”。近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大范围的“外国、外盛外地区”,小范围的“本盛本区、本乡甚至本校”。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仟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即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实例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性,适可而止。

另外,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此外,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篇7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养成教育

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今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有害气体超标和雾霾等现象日益严重,这些现实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身边的不少人随手扔弃废旧电池,乱吐口香糖、乱放鞭炮等现象也反映出人们的环保意识软弱。而环境与化学有密切关联,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结合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化学老师的责任,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和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教师应该收集、积累环保信息使教学紧密联系实际,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中。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切合实际的切入点。如随着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的增加,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让学生形成环保忧患意识,从而保护环境的决心。如结合汽车尾气、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臭氧空洞又导致越来越多的不明人类疾病与生物变异,癌症发病率随之上升。结合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及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源及环境的污染并给人体带来危害;结合有机物中高聚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的解决办法,等等。课堂是传授环保知识和意识的主阵地,化学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身边的环境污染情况,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探究学习,如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体收集关于水污染的情况及治理水污染的信息,并分组讨论为什么要禁止白色垃圾,为什么禁用含磷洗衣粉等,让学生通过探索问题的答案增强环保意识。

此外,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倡导低碳生活。例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低碳出行,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努力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二、利用化学实验环节,渗透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环境保护上有着非常实际的应用,治理污染的技术也大多是化学实验基础上的应用,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有直观性。

在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时,可以身体力行地进行环保教育,指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如在做有毒气体放出的实验时,对气体排放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又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对于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可以通过燃烧转化成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气体,制备氯气时剩余的氯气可以用稀碱液吸收,等等。

发展微型实验,在保证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采用微型实验不仅节约了药品,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如:氯离子的检验、卤素之间的置换萃取实验等就可以通过微型实验完成,效果很好。

对实验结束后的实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妥善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以减少污染。比如银镜反应后含重金属的废液就应该回收到指定器皿里,并引导学生思考回收的意义及回收液如何变废为宝等相关问题,指导学生从身边做起,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此外,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苯酚、汞等有毒且易挥发的物质,钾、钠等易燃物,它们的使用和保存就是很好的教学案例。

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仅仅依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与生产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通过组织参观、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进行实地环保教育。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污水处理情况,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并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如何改进处理“三废”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测定附近河沟和湖水的酸碱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身边环境,同时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最好的方法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分小组讨论等探究性学习方式,查找如何处理环境污染及如何进行废物利用。让学生将收集到的环保知识及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以短文的形式写出来并选取优秀作品贴在宣传栏中,让更多学生阅读,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将教学内容和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蒋帮本.化学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J].中学教师,2009,04.

篇8

关键词:化学实验;环保意识;培养

环境污染是近年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果每个公民都有良好的环保意识,那我们所处的环境一定会少很多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实验课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实验技术操作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下面本人就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谈谈粗浅的看法。

1.改变学生对污染的固有认识,激发环保热情。因为所学的知识有限,在学生的认识中,污染物都是有毒、有害的,生活中无毒无害的东西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作为教师要改变学生这种错误思想,告诉学生我们平常用的装食品的塑料袋是无毒的,但如果把它随便扔到郊外就有可能造成污染;我平常喝的水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能成为污染源,不信?你看看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我国宇航员进行令人瞩目的太空授课时,为什么要对实验后的水进行及时的回收处理就明白了,在实验中一共进行了2次水的回收,一次是王亚平用嘴“回收”了,另一次是聂海胜用纸把水吸收掉。水是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东西,为什么我们的宇航员要在做完实验后立即将水处理掉呢?因为在太空中如果不恰当地处理太空舱中的水,水也会变成一种污染,如果漂浮水汽附着在航天员的眼睛上、吸入到肺里,还可能危及生命。而且,这些水汽在飞船比较冷的舱壁、仪表表面等部位会凝结成一层霜雾,使电气设备受潮引起短路,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学生看后就会污染有个全新的认识,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环保热情。

2.立足教材实验、联系实际,教学中多渗透环保教育。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不是一两次的教育就能形成的,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使环保意识不断在学生脑海里闪现,在不知不觉中种下环保的种子。如在每个实验前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且挥发,污染空气。又如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向学生展现了2011年6月4日晚上10时55分左右,杭州市辖区建德境内杭新景高速公路发生苯酚槽罐车泄漏事故,导致部分苯酚泄漏并随雨水流入新安江,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等事件,让学生感受水受到污染后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不便。

3.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是为师者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表率。演示实验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个手段,也是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好战场,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因此,哪怕是一个最不起眼的细节也要处理好。比如用过的火柴梗要及时放到装垃圾的容器中,不能想着反正做完实验要收拾台面就随便乱放;取完粉末的药匙要立即用纸擦干净才放回原位等。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实验操作中,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味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如果实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时一定要在通风处进行。如做氨分子扩散的实验时,有些调皮的学生把装浓氨水的烧杯故意伸到其他同学的鼻子下;有得学生把仪器放在通风口边上就算了。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符合环保教育,必须责令学生改正。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废渣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如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盐酸、制取氧气后的废渣等都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毕后倾倒在指定的容器中。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才会有意识地不做或少做污染环境的事情。

5.实验“三化”,改进实验教学。课本中的实验有些不完善的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不完全按课本的操作进行实验,特别是进行一些有污染物产生或用到有害药品时,更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有害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

(1)实验手段环保化。如做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硫放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燃烧完毕再倒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同样在空气中燃烧,把硫黄的燃烧控制在一个小的有限空间中,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达到观察硫黄燃烧的火焰颜色又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的目的。

(2)化学实验微型化。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的仪器装置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中进行的化学实验。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如在做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我把试管换成了滴定板,在滴定板的3个孔穴中分别滴2滴硫酸铜、硝酸银和硫酸铝并依次放一小段铝丝、铜丝1和铜丝2。学生做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达到了节约药品、减少污染及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故化学实验微型化能改善实验室环境,可大幅度地减少实验室空气和水体排放污染,有益于师生的健康。

篇9

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阳光、空气和水以及广阔的空间与活动场所,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没有了环境也就没有了我们人类。长期以来,人们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由于对土地、森林、水和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无节制地占用耕地等,使得全球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由于许多人环保意识淡薄,破坏资源、损害环境的行为还时有发生。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环境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途径,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本身,使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这些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渗透,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如在进行世界的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农业、工业等内容的教学时,都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讲初一地理“气候变暖”的内容时,通过让学生课前了解相关内容、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认识到: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同时大量地砍伐森林,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这是最终导致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气候的变暖不仅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被淹没,还会使生态失去平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在学习中国地理时,要强化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如讲到我国的自然资源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总量丰富,又要让学生认识到,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使得各种资源人均占有量极其有限。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人类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要求,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他们纷纷表示自己以后要以步代车、过低碳生活等。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1.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途经,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主阵地,创新教学方式,以达到环保教育的最佳效果。教学中可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出示图片、放映录像等),通过图文并茂、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动为静的手段,增加教学的容量和教学的直观、形象效果,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报纸杂志、调查访问等形式收集各种环保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把课外收集的各种有关环境污染的实例和数据用于教学,这些生动有趣的实例和触目惊心的数据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学生良好环保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实践。如果一个人不能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也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变为环保实践行为。

篇10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中国某些城市的沙尘暴日益严重,洪水的泛滥……这些,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事实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必须服从于自然界所固有的规律。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1.教师以身作则,做环保楷模

教师应以身作则,随时渗透环保思想,做学生的榜样。如我上《写一种小动物》一课时,由于观察的需要,带领学生到市动物园观察动物,无论是在与动物零距离接触的喂养区还是在猛兽区。我都教育学生不要伤害动物,观察时,不要乱丢杂物,不要驱赶动物,任其自由活动。培养学生爱惜生命,尊重动物的情感。又如为了了解昆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带学生到校园大操场的草地上观察蚂蚁,蚂蚱等,教育学生不打扰小动物的活动,跟随观察,培养学生和小动物友好相处的思想感情。

2.传授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环保观念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向学生传授一些环境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环保观念。如上《走我们去植树》一课,小学生年龄小,不可能直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但我让学生说说植树造林的好处,向学生介绍由于毁林带来严重后果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植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森林,爱护花木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语文教学特点渗透环境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挖掘潜在的环境教育材料,有机地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环境教育。

1.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文中出现一些环境基础知识的名词,要讲清其词义,渗透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事,有些词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花三两句话就能使学生受到一次环境教育。如:在学习苏教版第八册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后的词语:植树、和煦、回荡、欢声笑语、音符、版图、乖乖、绿色工厂。让学生理解单个词义后,让学生把这些词连起来说一段话,学生就体会到了植树造林的好处,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2.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1)正面引导、激发环境保护意识

我在进行课文内容分析时,凭借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激活学生的想像,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形象的感染,激起情感的共鸣,不知不觉地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

(2)反面例子,培养环境的危机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环境教育外,也可利用课文中提供的反面例子,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自觉地投身到改善生存条件、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针对以上问题,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还表示:一定要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不随意破坏自然资源。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资源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3.习作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写作能力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认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加强环境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

一个学期安排一、二次成功的环境内容的作文,做到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相辅相成。例如:在学了《云雀的心愿》一文后,学生对乱砍滥伐,破坏森林后又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的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从灵魂深处受到深刻的环境教育。于是《云雀的心愿》续写文章也出来了,学生写出了第二年小云雀没有忘记自己的心愿,他在妈妈的带领下,邀请了小伙伴们到沙漠上去种树的快乐情景。学生们也进一步懂得只要人类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那么环境一定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发展。

4.巧用课文插图,渗透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达几百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比如利用《九寨沟》中的插图制作幻灯片,进行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插入云霄,银光闪闪的雪峰,像颗颗宝石,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的湖泊,遍布河谷至山坡的原始森林,五彩缤纷的彩池,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飞瀑,一幅幅神奇美妙,五彩缤纷的九寨沟风景图在学生中所唤起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继而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