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病害及防治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养殖病害及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产养殖病害及防治

篇1

关键词 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原因;防治措施;;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9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42-02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quaculture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 2016

WU LANTUOYA LI Zhi-ming ZHANG He-ping ZHANG Li LIU Hui WEI Na JIAN Teng WANG Zhe-qi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Extend Station of Fisheries Technical,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Abstract Aiming at threats of all kinds of disease have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aquaculture in Inner Mongolia,detection methods of aquaculture disease monitoring of Inner Mongolia in 2016 were introduced,combined with the test results,the main cause of disease was analyzed,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aquaculture;disease monitoring;reas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2016

水产养殖业正朝着高密度、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养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病害的威胁。本文分析和探讨了2016年内蒙古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情况及防治措施。

1 监测方法

1.1 监测点的设置

水产技术推广站每年组织全区12个盟(市)、30个旗(县)的80个测报点,组成测报队伍,对内蒙古地区水产养殖病害情况进行监测。

1.2 测报方法和测报品种

各有关县(市、区)确定测报点,并指定专人作为测报员,每月依次前往各个测报点取样,实时监测病害发生情况,采用目检和实验室检验诊断,确定病害种类与病害面积。2016年对草鱼、鲢、鳙、鲤、鲫、鳊、鲶、t、池沼公鱼、银鱼、乌醴、罗非鱼12个鱼类养殖品种进行了病害监测,取3―10 月的数据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发病率=发病面积/监测放养面积

死亡率=监测放养面积内某一种鱼类某一种疾病的死亡率的死亡数量/监测放养面积内某一种鱼类总放养数量

存塘量=放养数量/放养面积

发病种类规格为发病鱼体长(cm)或体重(g)。

2 监测结果与分析

2016年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全区各盟市测报人员对本区逾4.67 hm2养殖水面进行监测,特别是沿黄集中养殖连片地区,监测出养殖鱼类病害9种,其中细菌性疾病4种(烂鳃病、打印病、细菌性肠炎病、竖鳞病),寄生虫性疾病2种(锚头鳋病、三代虫病),真菌性疾病2种(水霉病、鳃霉病),非病源性疾病1种(气泡病)。

根据病害发生的种类统计,在本区鱼类养殖中,细菌性鱼病和寄生虫性鱼病是主要病害,6―9月为发病高峰期。各种病害种类所占比例:细菌性病害占62.50%,寄生虫性疾病占16.67%,真菌性疾病占12.50%,非病原性疾病占4.17%。

草~病害有3个种类:水霉病、锚头蚤病、烂鳃病。4―10月是草鱼发病的高峰期,鲤鱼监测有竖鳞病、水霉病、气泡病、三代虫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鳃霉病,共计7种病。3―10月为鲤、鲫鱼发病、死亡高峰期,对鲤鱼危害较重的细菌性疾病是烂鳃病和竖鳞病。鲢、鳙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 4―10月,在6月鲢鱼监测有打印病。

2016年对内蒙古地区鱼类危害较重的细菌性疾病是烂鳃病和竖鳞病,烂鳃病的发病率平均为33.33%,死亡率在17.24%,竖鳞病的发病率平均为20.83%,死亡率在4.90%。而细菌性肠炎病发病率平均为4.17%,但死亡率在1.20%。真菌性疾病主要为水霉病和鳃霉病,发病率平均分别为8.33%、4.17%,其中,水霉病的死亡率在0.4%。寄生虫性疾病主要为三代虫病,发病率平均为12.50%。

3 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3.1 淤泥导致水质恶化

由于养殖池塘多年使用,淤泥加厚及饵料肥料的逐年沉积,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会产生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导致池塘老化现象较严重,致使养殖池塘病害多。

3.2 操作不当致鱼体受伤

拉网捕鱼、鱼种运输和人工授精时操作不当,常使鱼体受伤,引起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同时伴有出血现象,易被致病细菌、水霉菌所感染[1]。

3.3 高密度养殖

养殖户为追求产量、效益,没有按照健康养殖技术的要求进行操作,随意提高苗种的放养密度,加重了养殖环境的压力,池塘养殖密度高使水域湖龄、库龄增长,加剧水体富营养化。这也是造成养殖鱼类病害的重要原因。

3.4 体系不健全,缺乏快速诊断病害的能力

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执行力度不够,用药不当,造成养殖品种抗药性增强,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水产病害快速诊断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技术指导和依据,凭肉眼、凭经验行事是基层病害工作者对病害检测的方式,普遍存在误判误诊现象。而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比较低且设备配备不完善,病害快速诊断技术严重缺乏[2]。

4 病害的防治措施

4.1 启用农业部渔业局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发的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信息系统

渔业局高度重视病害监测和测报工作,于年初下发了关于举办全区水生动物病情测报信息报送系统及水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班的通知,3月举办了全区水生动物病情测报信息报送系统培训班,对全区各盟市、县、测报点和测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经过1年以来使用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网,本区测报人员基本能利用该系统及时准确地填报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数据,并对测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使用,为测报人员信息报送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法。

4.2 鱼塘清淤,加强水质监测和病害检查

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降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3]。以保证养殖中水质稳定,防止养殖中因水质恶化而诱发各种疾病。

4.3 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队伍的建设

切实抓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和防控工作是保证本区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强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积极开展鱼病调研工作,深入生产第一线,把测报与病害防治工作紧密结合,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既有利提高测报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又能有效提升病害防治技术服务水平。监测人员掌握被监测地区苗种来源、水源情况、病害情况、饲养管理、水化指标及历年渔业病害情况等信息,使测报工作有的放矢[4]。

4.4 选购优质配合饵料

要求颗粒均匀、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并添加诱食剂及稳定VC等,促进养殖品种的摄食、消化和吸收,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4.5 加强健康养殖技术培训

水产技术推广站举办全区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培训班,对渔业工作人员和渔民进行培训,对水产养殖关键技术要点、新型渔业装备技术原理和使用、稻渔共生技术及模式等内容进行了培训,积极引导广大渔民坚持健康养殖理念,从片面追求高产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4.6 控制养殖密度,监测养殖环境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因养殖区域密度过大、用水交叉使用而导致的相互污染。在水域饵料种类、数量,鱼类组成及食物链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各营养级饵料资源利用程度、鱼载量的饱和度、鱼类对水域生态适应能力等,来确定放养种类、密度。

5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田飞焱,欧阳敏.2015年江西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及分析[J].江西水产科技,2016(1):30-34.

[2] 李立华.我国水产养殖病害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8):274.

篇2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

1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

1.1病害根治难

水产养殖动物都生活在水中,病害容易反复出现,很难根治。研究发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无法根治的主要种类是细菌性感染疾病、病毒性感染疾病和血液相关疾病等。这些疾病发生条件较为简单,发生率较高,感染速度较快,死亡率较高。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大面积死亡,会给水质带来一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短缺,限制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1]。

1.2新病害不断出现

水产养殖动物种类繁多。养殖用户专业知识匮乏,没有实现科学化养殖。在养殖的过程中,存在多个种类一同进行养殖的现象。养殖动物的习性等不同,导致新病害不断出现,给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水产养殖,引进国外水产养殖动物,可能导致新病毒、新细菌的产生,甚至造成新病害的出现,促使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进一步失控,造成水产养殖动物大面积死亡现象发生,给水产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2]。

2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发展趋势

2.1培养优良的水产养殖动物品种

水产动物养殖需要重视水产动物的疾病预防和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需要有优良的品种。选择养殖水产动物种类,也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科学优化水产养殖的品种。培育具有一定对病毒形成抵抗力的品种,是加大水产动物成活的有效方式。培育水产动物的优良品种是一个复杂过程,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都在投入人力、物力研究,试图培育新的水产动物品种。当前研究中采取的方法很多,如基因重组等。选育优良品种,总结水产动物品种的饲养方法,提高水产动物成活率,这是增加养殖户收入的主要方式。

2.2科学合理使用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药物

利用药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是最直接的方法。但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药物使用科学性不够。有的养殖户根据经验给水产动物用药,有时会让水产动物的疾病加重,没有起到水产动物疾病治疗的作用[3]。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症下药。根据水产动物疾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让药物起到对疾病治疗作用。安全用药是水产动物养殖的关键因素。在药物应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水产动物疾病医治,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3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3.1水产养殖体系化

水产养殖体系化是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水产养殖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规范化,对水产养殖户加大知识普及力度。安排技术人员对水产养殖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水产养殖的科学化,促使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减少病毒、细菌等交叉感染等。水产养殖体系化的建设,对减少水产动物疾病发生、提高水产动物饲养的质量起到重要保障作用,这是水产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4]。

3.2药物应用

在水产动物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药物应用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动物疾病的情况,科学有效的用药物治疗。药物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有时候会产生细菌,对水质等有一定的影响。必须科学有效进行药物和药量控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影响[5]。

篇3

关键词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的监测预报已经开展7~8年。水产养殖病害的的监测预报,为渔业生产中的病害预防及治疗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早期预防信息;同时,水产养殖病害的测报也符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原则,因此目前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已成为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2]。经过多年的病害监测预报,我国的水产养殖病害发病率有所下降,这说明了我国的病害测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近,笔者对皖北13个县(区)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我国进行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现状

经调查,13个县(区)参与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人员共15人,均为具有助理以上的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女性专业技术人员3人,助理工程师8人,工程师7人,具有中专学历的2人,专科学历的9人,本科学历的4人,每个病害测报员基本上都能够独立进行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其中有7人参加过省、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短期培训,有4人持有水生动植物检疫执法证。在调查的13个县(区)中,具有独立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实验室的县(区)共有4个(其中2县有国家投资建设的实验室),这4个具有独立病害监测实验室的县(区)基本上配齐了病害测报的基本仪器设备、药品,如电子显微镜、水质多参数分析仪等。在这13个县(区)中,有5个县(区)没有任何测报仪器设备,4个县(区)仅有普通显微镜和水质分析仪器。在所调查的13个县(区)中,共设置病害测报点20个,测报面积共140 hm2,测报种类有鱼类17种,分别为草、鲤、锦鲤、鲫、鲢、鳙、异育银鲫、鳊、鲂、青、金鱼、黄鳝、泥鳅、胡子鲶、黄颡鱼、乌鳢、鳜;甲壳类3种,其中虾类为淡水小龙虾、青虾,蟹类为河蟹、青蟹;两栖爬行类1种,为中华鳖。从开始进行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以来,13个县(区)共监测出发病品种13种,其中鱼类发病品种10种,甲壳类发病品种2种,两栖爬行类发病品种1种;水产养殖病害种类共14种,其中病毒性种类2种,细菌性种类6种,真菌性种类2种,寄生虫性种类4种。近几年来,所调查的13个县(区)的平均发病率为18.5%,死亡率为3.9%,并从病害监测以来,测报点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人员的实验室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在所调查的13个县(区)中,共有从事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人员15人,尽管都具有助理级以上的技术职称,但仅有7人参加过省、市级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培训,持有水生生物检疫证的仅4人。因此,大部分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实验室操作能力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大部分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在所调查的13个县(区)的实验室情况中,具有独立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实验室的县(区)仅有4个,有5个县(区)无任何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仪器设备,4个县(区)仅有普通显微镜和一般的水质分析仪器。从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基层的病害测报大都存在着无实验室和实验室设备条件较差的状况,至少在笔者调查的内陆皖北渔业欠发达地区是这样的。三是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的准确性不高。因基层病害测报中存在着人员实验室操作能力差,大部分测报县(区)存在着无实验室和实验室设备仪器不完善的问题;同时,测报点的设置也不尽合理,一些养殖水域长期作为固定的测报点,当年发病的水面,第2年必然会提前预防,这必然会导致测报水域发病率、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这些原因都必然导致基层病害测报数据的准确性不高。

3建议

一是国家应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创造条件,确保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公益工作,是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建议各级渔业部门要对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人员予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近几年来,国家重点扶持建设了省、市及少数重点水产养殖大县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实验室,但对大部分渔业产值少、渔业欠发达的的市、县(区)的投入少,加大了水产养殖大县(区)与小县(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利于渔业的均衡发展。同时,县(区)级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作为最直接测报的基层单位,为各级渔业部门提供了第一手测报数据,因此基层县(区)级的水产病害测报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比省、市级的水产病害测报实验室的建设更为重要。国家应加大对这一工作的投入,改善测报的“软、硬件”设施,确保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的顺利进行[3]。二是国家建立全国性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网络。通过专门的病害测报网络平台、测报软件系统,把全国所有的测报点连接起来,做到数据、资源、信息互通共享,共同为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服务。同时,全国各养殖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水产养殖病害信息,为自己的养殖生产服务。三是进一步规范明确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4]。作为基层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应把养殖水域的水质监控、病害监控作为工作重点,同时加强水产苗种的检疫,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渔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普及病害预防和科学用药知识,大力提高渔业生产者的健康养殖技术水平,同时要认识到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也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迫切需要。

4参考文献

[1] 宋余风,陈庆.基层水产病害测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2005(7):48.

[2] 孙涛.吴江市——水产病害测报网络的建设[J].科学养鱼,2004(1):47.

篇4

一、导致水产养殖滥用药物的原因

水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的直接原因,是养殖业者在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过程中,滥用水产用兽药或者使用了禁用药物。滥用药物的原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水产用兽药的研究基础十分薄弱。迄今为止,已经被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大部分水产用兽药是直接从兽药、农药、化工产品移植而来的,几乎还没有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的专用药物。众所周知,对水产养殖动物用药与对陆生动物用药存在许多差异:(1)不同种类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特性差异很大,对药物的耐受性、药物的效应以及药物的代谢规律存在差异,由于养殖业者对这一特点了解还很肤浅,客观上增加了正确选用水产用兽药的困难。(2)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各种类型的养殖水体中,同样药物的使用效果或多或少要受到水体环境和理化特性的影响。(3)水产养殖动物的群体受药特点,需要注意施药方法的有效、安全(不仅使养殖动物安全,还要包括水产品安全和环境的安全)和低成本等方面的要求。比如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群体中正在患病而需要获得药物的个体,却因为食欲下降或丧失而难以得到适量的药物,反之,该群体中健康个体则因为食欲旺盛而摄取了大量的带有药物的饵料,导致药物在这部分水产动物体内的浓度过高,引起药害或者药物残留现象的发生。

2.行业整体水平而言,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水产养殖的大多数从业人员不仅对各种水产用兽药的特性、科学使用药物的技术与方法等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对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预防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养殖业者将药物防治作为控制水产养殖动物各种病害的唯一措施。当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发生时,又由于缺乏必要的疾病学和病理学知识而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也就无法做到对症用药和科学用药。盲目用药必然会导致用药效果差和用药次数增多,使病菌更容易产生耐药性,最终导致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中药物用量逐年加大的局面。

3.关于安全使用各种水产用兽药的科学知识普及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在水产养殖中的一些错误用药观念流传甚广。处于生产第一线的水产养殖业者难以获得系统的科学用药的疾病防治知识。近年来,一些有悖于科学的用药观念正在我国部分水产养殖地区流传:

如“治病先杀虫”。无论所养殖的水产动物发生了什么疾病,一律首先使用杀虫类药物。这种做法无疑从根本上背离了“对症用药”的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如果水产养殖动物患的就是由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那么,使用杀虫药物对这些病原体几乎没有作用。滥用杀虫药物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对于已经身患疾病的水产养殖动物而言,不对症用药可能使其病症加重。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内,有少数寄生虫也并不意味着养殖动物已经患上了寄生虫病,在大多数情况下,少量寄生虫并不会影响动物机体的健康与正常生长。试图利用杀虫药物将寄生虫全部消灭,既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频繁大量地使用杀虫药物会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品质、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又如“猛药能治病”。许多从业者在决定水产用兽药的剂量时,大多不会按照药物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用药,而习惯于超剂量用药。当水产养殖动物发生疾病后,水产养殖生产者急于控制疾病的蔓延和高效治疗疾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大剂量使用药物甚至超过有效剂量的数倍用药,不仅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更会对养殖水体和动物产生更大的危害。

还有“泼洒没有错”。与防治人体和家禽(畜)疾病的用药途径相比,采用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在用药途径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因为生活在水体中的水产养殖动物在发病的初期往往难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发现有死亡现象后,才注意到病情。此时同池饲养的大多水产动物可能均已感染了病原体,部分水产动物还可能已经病入膏肓,甚至已经丧失了摄食能力。对于基本丧失食欲的水产动物口服药物存在一定困难。正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不少地方的水产养殖业者无论治疗水产动物的什么疾病,使用的是什么药物,一律采取泼洒给药的用药途径。但是,除旨在杀灭养殖用水和水产动物体表致病菌的水产用消毒剂,以及用于杀灭水体和水产动物体表的部分寄生虫的水产用杀虫剂适宜采用全池泼洒的用药方式外,其它水产用兽药采用全池泼洒的方式给药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疗效,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是不能采用全池泼洒的给药方式或按用药剂量减半后作为预防用药的。

4.对水产用兽药的规范化管理和对水产养殖生产中的科学用药指导欠缺,也是导致药物残留问题反复出现的重要原因。现在,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陆续举办了一批水产用兽药科学使用的专业培训班,一些科学用药的管理规范也相继出台,一些不适合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的药物也被先后列为禁止用药目录,从现在开始还要在我国部分地区实施水产用兽药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可以相信,有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水产行业内全体人士的共同努力,我国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问题将可以完全避免。

二、科学规范使用药物,避免水产品药物残留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养殖种类的增多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各种病害对水产养殖动植物的危害日益严重,至少在短时期内将难以避免。据统计,目前比较严重危害水产养殖动植物的病害高达100多种,最近几年由于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均高达百亿元之巨。为了有效控制各种病害的流行与危害,药物防治依然是重要而必不可缺的对策之一。只要能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做到正确地选择药物和科学使用药物,就可以做到安全用药并有效避免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的出现。

1.水产养殖的从业人员要杜绝使用禁用药物,严格按照水产用兽药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法和用量用药。

2.要力争做到准确地诊断疾病。确定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原体和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是正确选用药物和获得良好药物疗效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在使用药物之前,对导致疾病发生的病原体不清楚,最终导致因选用药物的针对性不强而造成药品浪费,以致引起菌群失调,增加养殖水体和养殖动物体内耐药菌的数量。

3.要了解和掌握病原菌耐药状况的变化。耐药性是指致病菌与抗生素类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直至消失,致使药物的疗效降低至无效。对养殖水域中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长期监测,及时了解各地养殖水域中致病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对于指导水产养殖业者正确选用药物和确定各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十分重要。

篇5

关键词: 工厂化养殖模式 “水产动物病病防治” 实验教学改革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从海洋中走来,又向海洋中走去”,这是自然变迁和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人口激增、资源衰退和环境恶化问题日渐突出,为了持续利用生物资源,人类积极进军海洋。“择海而养”,坚持走健康的海水养殖之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和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养殖密度不断加大,由病原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时有发生,实践中诸多难题有待于鱼病学及病原微生物学科技人员从事大量研究工作,以促进鱼病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及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高工厂化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指导下,高等院校水产动物病病防治教育如何顺应现代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水产养殖人才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用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透视现行的“水产动物病病防治”课程的实验教学

“水产动物病病防治”是高等水产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水产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目前,本课程的教育特点是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尤其是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因现代水产养殖业向集约型工厂化养殖方向发展,工厂化养殖规模及密度日渐加大,养殖动物的环境条件、种群密度、饲料质量等往往与生活在天然环境中有较大差别,很难完全满足这些动物的需要,降低了水产养殖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这些对养殖动物不利的条件却对某些病原的增殖和传播很有利,再加上捕捞和运输过程中的人工操作,常使动物身体受伤,病原乘机侵入,所以养殖动物比在天然环境下容易生病。因此,水产动物在育苗和养成过程中,疾病往往成为生产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但各高等院校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均与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不相适应。在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生态环境、社会因素急速变化的今天,为了适应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水产动物病病防治”课程的实验教学必须通过教学改革加强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二、按照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修订“水产动物病病防治”课程的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参照教育部就高等水产养殖专业制定的指导性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与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我校制定了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病病防治”教学大纲。其教学目的要求为:通过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使学生不仅深刻领会和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和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更注重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指导下为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和自然资源增殖服务。

现行的教学大纲为高等院校水产专业“水产动物病病防治”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在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映射下,也暴露出相应的缺陷和不足,不能顺应水产养殖业大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水产动物病病防治”实验教学大纲中的目的要求进行修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较强动手能力的水产科技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修订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必须考虑到:(1)顺应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2)以高等院校水产养殖教育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为原则;(3)以水产养殖教育本科层次为水准;(4)与高等水产科技人才的知识结构相吻合;(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6)促进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目的要求不是单纯要求教师“教什么”,不仅要求学生通过“水产动物病病防治”的实验教学“掌握什么、熟悉什么、了解什么”,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提出要求,使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研究“怎样教”。

三、顺应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改革“水产动物病病防治”的实验教学内容

现行的高等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水产动物病病防治”的实验教学内容,其特点为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在教材内容中注重追求水产动物病害学科范围知识的系统性。在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所创新,打破面面俱到、小而全的教学内容。

1.更新教学内容,扩展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纳与传授。

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水产养殖学科领域知识更新的频率、速率在逐渐加快。“水产动物病病防治”的实验教学改革,要注意跟踪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变化的动态,将生物技术新的知识增长点和新技术及时吸纳融合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的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为他们将来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及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以临床病例为引导来进行讨论分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术的综合能力,即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等。实验项目包括病鱼的检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病原菌的致病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等。

3.教学、科研相促进。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海水养殖技术突飞猛进,养殖产业空前发展,在众多的海水养殖行业中,海洋经济鱼类的养殖与开发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特别关注。但目前尚存在养殖设施水平较低、管理不甚规范、鱼种和成鱼频繁交易、大环境逐日恶化等问题,以致病害日趋严重,并已构成制约其人工养殖发展的重大障碍,给养殖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病害防治问题,已成为当前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受到养殖界的特别关注。研究揭示病原种属,建立相应的检验技术,明确感染症的高效防治方法,无疑将对提高人工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学科研互动,使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师科研,形成浓厚的学术气氛,既丰富了科研工作内容,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科研为动力,教学内容深入拓展的模式。

4.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水产动物病病防治”的实验教学改革中,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突出学科专业的特点。综合性实验是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的综合知识或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对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内容应满足:涉及一门课程的三个以上知识点;或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或一门课程多项实验内容的有机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设设计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相关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得以实践、融会贯通,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应满足:教师给定实验目的、方案,学生自己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步骤加以实现;或教师拟定实验题目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加以实现;或根据相关课程或理论的特点,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实现。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设,使学生不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及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感知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道波.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J].青岛海洋大学高教研究,1998,(4):26.

[2]向枭,何利君,沈忠明等.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56-258.

篇6

2010年1月广西水产病害测报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010年1月广东水产病害测报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最新鱼病分析鳜鱼暴发性出血病分析海洋与渔业·水产前沿 陈允

暖水性鱼类抗寒防冻精要黄樟翰,朱华平,卢迈新

川渝地区鱼类安全越冬措施周剑,赖见生

冬季对虾养殖管理注意事项王维,王金才

罗非鱼鱼种如何安全越冬黄子壮,王长忠,冉春丽,郭彬

罗非鱼越冬养殖技术探讨林伟强

氨基酸螯合物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应用蔡英华,舒绪刚,张磊,欧观华,滕冰

2009年11月罗非鱼出口情况总结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罗非鱼分会

陈亮:做虾苗最大的对手是自己罗丹

陈达贤:自己懂技术才能服务养殖户李程琼

林炬文:不做太"out"的经销商李程琼

陈伯金:直销先行者李程琼

悼念谢开育先生熊思

为梦想前行王刚

信息动态

嘉吉:打造最安全的水产供应链王刚

渔经之争王刚

渔经改革的第一目标是生存——对话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火金王刚

正德、利用、厚生、惟和阳会军

当前华南各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与预报2010年2月广西水产病害测报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最新鱼病分析加州鲈溃疡病及其防治张波,费建祥

水产养殖,从总结开始罗敏辉

对虾冬棚养殖后期水质管理与调控吴琴瑟

略谈对虾养殖如何肥水张建强

东太湖网围养蟹安全风险评估贾文方,李宝华,戴修赢,陈国凤,蔡春芳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耿英慧

鱼塘"风水"与鱼类健康养殖——浅谈风向和气候对养殖鱼健康和生长的影响赵士力,陈允

鳗鱼精养技术现状及变革措施袁重桂,郭贤平,关景象

翘嘴红鲌养殖技术探讨唐心彦

崖西地区塘虱市场调查梁正棋

水产饲料的水分控制高文

2009年12月罗非鱼出口市场总结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罗非鱼分会

2009年小龙虾行情回顾与展望黄明祥

海南笋壳鱼规模化发展思考吴光明

水产微生物制剂出路何在黄海坤

致业务主管:如何面对回款恐惧症?赵海永,李学训,姚棣

如何做好水产养殖现场技术服务唐精

崔锦洪:看准目标就马上行动李程琼

陈军:找个合适的渔药技术员不容易林晓彬

周继兰:活跃在塘头的经销商李程琼

华南虾苗业观察·海南篇罗丹

海南虾苗产业历程

中国池塘养鱼机械化概况丁永良

伟大的绿色畅想——为什么说藻类是充满无限商机并解决世界性难题的答案?史蒂夫·鲁滨逊,拜耳,姚瑞清

3月广东水产病害测报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月广西水产病害测报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蓝鳃太阳鱼烂嘴出血病的诊断和防治王玉群,张家华

春季罗非鱼种苗的投放与管理梁聪,梁明

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初探王成武,费香东,杨士兵

黑莓鲈实用养殖技术精要石义付,程刚

淡水鲨鱼人工繁养技术总结潘志,刘旭成,张孟才

梭鲈养殖技术及市场前景浅析廖国礼

广西水产用药存在的新问题及对策胡大胜

浅谈饲料企业品管体系建设与工作价值实现袁奕彬

科学的电子化产品在水产中的推广应用海洋与渔业·水产前沿 杜永雄

江西水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华杰

兽药企业生存与发展究竟靠什么张金林

水产渔药及微生物企业需要战略么?赵海永,李学训

陈大成:有好的虾苗才谈得上养虾林晓彬

黄振祥:实实在在帮助养殖户林晓彬

陈文勇:养水是根基,管理是关键罗丹

孕育希望罗丹

期待与中国虾苗业共舞——本刊专访美国科那湾海洋资源公司、高健康水产养殖公司罗丹,李程琼,曾思铭

罗非鱼种苗业遭遇"倒春寒"王刚

鲆鲽类工业化养殖发展之路雷霁霖

华南虾苗业观察粤西广西篇李程琼,林晓彬

3月广西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HtTp://

敌害生物对南美白对虾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李生

配制龟鳖饲料的基本原则赵春光

草鱼养殖池塘细菌性败血症治疗一例简海燕

浅谈南美白对虾疾病防控张建强

罗非鱼健康养殖模式与实践冯裕富

池塘养殖团头鲂模式的初探梁泽俊,翁云福

惠东平海地区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调查报告朱奇

广东省2009年水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丘美玲

"我们需要注视终端产品,再从那里回溯到生产"——FFI专访挪威最大水产养殖企业耕海渔业CEOAseAulieMichelet女士刘继源

蔡江赐:海南海水鱼养殖业的先行者刘庆升

洪宜展:专心做好石斑鱼刘庆升

吉诺玛:吉富选育,没有捷径——本刊专访挪威吉诺玛集团总裁Morten.Hoyum王刚,王善康

罗非鱼种苗业再遇"疾病寒流"王刚

中国对虾市场能否"草船借箭"?——第二届中国国际对虾产业发展论坛在广东湛江召开林晓彬

春季购种指南2010(下)

华南虾苗业观察珠三角福建篇林晓彬

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杨弘

5月广东水产病害测报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月海南水产病害测报邱名毅

图解黄颡"一点红"病陈泉斌,陈允

水库网箱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及应用吴宗文,陈齐勇,罗华,张雨熙,高廷富,吴小平

优质水产预混料的选择温明

投喂不同饲料对吉富罗非鱼产卵量影响李国军

鱼粉高压下传统甲鱼饲料的批判与创新季龙辉

龟鳖鳃腺炎与肠炎病防控赵春光

小龙虾种苗销售格局渐变大虾客

良种培育和市场营销决定南美白对虾产业未来(上)樊旭兵

公司如何面对应收款的管理赵海永,李学训,姚棣

林锦全:用好心态做好水产海洋与渔业·水产前沿 林晓彬

王育周:另辟蹊径养殖大罗非鱼王刚,叶志杰

林雄:虾料赊销是把双刃剑刘庆升

全雄黄颡鱼:雷声大,雨点小陈立法

饲料厂抢滩加州鲈饲料市场刘庆升

华南罗非鱼苗业观察(上)水产前沿

罗非鱼苗的山寨之痛水产前沿

淡水鱼类饲料原料模块化技术分析(上)叶元土,蔡春芳

6月广西水产病害测报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6月海南水产病害测报邱名毅

2010年罗非鱼苗怎么了?肖辉

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探讨蔡强

吉诺玛罗非鱼主要养殖技术简述海洋与渔业·水产前沿 柯开水

如何规避水产用药的药害事故魏丽英,李远国,艾桃山

2010年江浙地区特种鱼类养殖建议梁军

汶莱水产养殖概况邱英华

良种培育和市场营销决定对虾产业未来(下)樊旭兵

海田: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管理陈立法

解读国联罗丹

顺德龟鳖业委员会:搭建内、外交流平台刘庆升

戴惠田:管理大型养殖场没有那么难陈立

夏寿延:鱼虾混养效益更好叶志杰

篇7

一、我区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现状

1、我区水生动物病害发生的现状

我区水产养殖品种主要为常规品种,主养品种8种,养殖模式涉及池塘、湖泊、滩涂、山塘水库等多种模式。由于养殖品种较多,养殖模式丰富,疾病的种类也广泛。疾病的主要种类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病、藻类、水质恶化导致的疾病、营养不均衡导致的疾病等。其中病毒性疾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疾病主要有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等。真菌性疾病主要为水霉病。寄生虫病主要有车轮虫病、孢子虫病、指环虫病、中华鳋虫病及锚头鳋虫病等。营养性疾病主要是草鱼、青鱼养殖过程中发生的疾病。由于养殖水体恶化和养殖环境污染导致的渔业损失也基本每年均有发生。虽然其他病害也有检测到阳性结果,但总体导致的危害和损失较小。

5-9月是病害种类发生以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季节,如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大多寄生虫病、营养性疾病以及水质恶化等;冬春季是水霉病高发季节;春季、秋季是车轮虫、指环虫的发病高峰季节。

各类疾病中,引起严重损失的主要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以及营养性疾病等。养殖模式与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密切相关,池塘养殖因疾病导致的损失显著高于湖泊或水库养殖。

2、我区水生动物病害控制的现状

随着对各种养殖对象病害研究的深入,疾病控制能力不断提高,总体而言,对各类疾病的控制较为有效。特别是对草鱼病毒性出血病、鲫鱼孢子虫病、各类细菌性疾病、鲢鳙鱼出血病、鳊鱼出血病的防治,我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完全能够控制它的发生或发展。

近年随着健康养殖技术尤其是水质调控技术的大量应用,病害发生频率以及导致的损失率逐年下降。但因为种质的退化、养殖产量的提高、病害防治知识推广的不全面、养殖户水平参差不齐、水体环境的恶化、技术人员力量薄弱、工作经费及硬件设施的缺乏等因素,每年因病损失的绝对量仍在递增。

3、我区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存在的问题

病害防控应基于对病理、药理的深入研究及对疾病的精准诊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是防治的前置条件。在病理研究方面,因为条件的限制,还有许多疾病仅根据症状进行定名。对疾病的诊断,大部分停留在经验诊断的水平上,缺乏对病原的精准检测技术手段及设备,易发生误诊而导致防控失败。许多针对性的常用药物由于反复频繁使用使病原产生耐药性,即使诊断正确、处置方法适当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以药物控制为主的病害防控现状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导致了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发生。疾病的综合防控技术还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可操作、相对完善的具体技术措施内容,使综合防控技术无法落实到养殖生产过程,这是导致疾病频发的主要原因。部分病害由于缺乏控制条件如水温控制条件、养殖密度控制条件、用药技术控制条件、有效的药物等因素,导致虽能预测病情,但无良好的预防与治疗技术。

二、我区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机构发展现状

1、我区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机构发展现状

区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站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为同一班人马,主要开展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水环境监测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在全区15个镇街设立病害测报点11个,测报面积0.2万公顷,测报鱼类、甲壳类、贝类及藻类等8个品种,监测到病害种类25种,对各类病害的发生、造成的危害等进行了汇总,为全区水生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基础。

我区水生动物防疫体系由区、镇街二级纵向构成。其中,区级侧重疫病的监测预警、防治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提供技术支撑,指导镇街开展本区域范围内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2、我区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对完善的防疫体系机构、条件建设和技术人员。虽然建设了疫病防治站,但体系不完善,实验室维持及工作经费无保障,人员不能落实导致已建的防治站还不能正常运行;(2)缺乏必要的病害研究物质基础,如实验塘、诊断制剂、安全用药评价与体系、疾病预警体系等;(3)缺乏良好的人员技术培训体系,导致病害防治人员技术水平无法满足疫病防控和疾病防治的要求,从而无法满足养殖生产技术指导的需求;(4)缺乏从养殖场、镇街水产站、区疫病防治站、省市病害防控中心和相关科研单位的联动机制,导致疾病发生后的有效控制迟缓,部分病害研究严重与养殖生产脱节。

篇8

安徽省宣城市朱桥乡是农业大乡。为了壮大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帮助农民增收,朱桥乡从比较优势明显的渔业经济入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改革开放以来,该乡渔业经历了“只捕不放—人放天养—集约养殖”三个阶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乡渔业发展步了快车道: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领域不断拓宽,养殖品种不断增多;渔业产量大幅度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增长明显。渔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的“吃鱼难”问题,而且已成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1、渔业是该乡的重要产业。朱桥乡辖7个农业村,2.67万人口,2.9万亩耕地,1.27万水面,可是全乡水产养殖面积竟然达到3.4万亩,也就是说有2万余亩耕地被改造成了鱼池,由种殖业改为了水产养殖业。已形成渔业专业村5个,年村级集体渔业收入达200万元以上。发展稻田生态养殖已成为该乡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2、渔业比较效益优势明显。朱桥乡水产养殖亩均纯收入愈1500元,超过2000元的达30%,是常规种植业的3倍以上。该乡每年有几千万元民间资本投入水产养殖业,渔业人均收入也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

3、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日臻完善。朱桥乡建成1.8万亩稻田虾蟹生态养殖基地,2006年,该乡虾蟹生态养殖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预防示范区和安徽省河蟹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朱桥乡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曾引得省内外专家、学者及客户前来参观学习。

4、建成无公害水产品牌。朱桥乡致力于水产品质量建设,申报获得了1.5万亩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

二、朱桥乡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管理落后于生产,资源环境影响日益严重。走进朱桥乡,举眼望去,除去养殖池塘之外,大多是成片的,由钙塑板围起的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塘口附近则林立着一栋栋精美的楼房,这皆得益于朱桥乡水产生态养殖的发展。自本世纪以来,朱桥乡稻田生态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面积由2000年720亩发展到现在的1.76万亩,占全乡耕地的61%。朱桥乡水产养殖规模是在不断扩张,养殖产量在不断提高,但是其管理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造成水域环境呈现富营养化,渔业资源亦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此养殖出的水产品质量呈下降趋势,这大大制约了该乡水产养殖业向纵深方面拓展。

2、病害防治问题突出,易引发药残。水产品生活于水域当中,其生病与否我们很难查知,当我们发现所养水产品发病之时,病重的养殖品种已很难摄食,而且,水产品无法实施隔离治疗,所以对水产品病虫害防治要遵守“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方针。在现实生产中,大多养殖户,仅注重养殖产量,于是大幅提高放养量,加强投喂,而在水质调控、水草种植、残饵清理、疾病预防等方面做的不够,所以养殖的水产品易发病害,一旦发生病害,养殖户又大量用药、长时间用药,这样容易造成养成的水产品存在药残。

3、养殖方式相对落后,思想观念亟待转变水产养殖技术更新很快,几年前养殖模式还算先进的朱桥乡,目前已戴上落后的帽子。2003年,发端于朱桥乡的以“大规格、低密度投放,种草移螺,营造优良生态环境,科学投喂,综合防病”为核心的稻田生态养蟹技术逐渐在宣州区推广普及并进而在全国掀起了生态养蟹的热潮。由于朱桥乡原先养殖技术先进,养殖户不思改进了,不再创新了。当微生态制剂和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应用之后,朱桥乡的水产养殖技术确实有些落伍了。因此朱桥乡养殖户的思想观念亟待更新,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水产生态养殖内容。

4、中介组织缺失,市场竞争力不强朱桥乡从事水产养殖的户数众多,但是没有建成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在客户面前的是小而散的养殖户。小而散的养殖户在购买苗种、饲料及鱼药时缺乏价格谈判基础,这无疑会增加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小而散的农户养殖的产品在市场上难有竞争力,难有话语权,更有甚者,农户之间还会发生互相杀价的恶性竞争。

三、朱桥乡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完善养殖规划,全面推进养殖科学管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制定朱桥乡“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结构,控制水产养殖低层次发展,从做大规模养殖和提高水产品质量着手,促进水产养殖向高层次发展。引导养殖户改变养殖观念,改追求产量向追求规格与效益转变,改追求短期效益向追求环境与长期效益转变,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促进渔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加强渔业及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合理使用水域和水产资源。积极发展市场需求大于供给、销售价格良好的休闲、旅游、观赏渔业,发掘渔业的新功能,实现渔业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2、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保障水产品安全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与健康,因此要想提高养殖收益,就必然在水产品安全与健康上下功夫,因此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也就是发展水产养殖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养殖产量、水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促进渔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引导农户转变观念,及时更新养殖技术,并且鼓励从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当前,朱桥乡渔业部门就是要将微生态制剂和微孔管道增氧技术结合到原有生态养殖技术当中去,并大力推广普及。积极引导农户做大养殖规模,力争实现规模养殖的群聚效益。加大渔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力度,解决群众发展规模养殖的后顾之忧。要注重水产技术的更新与推广,不断提高水产科技人员与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要加大水产实用科技培训推广力度,将培训重点放在村级。鼓励技术人员搞技术承包、从事水产服务业等方式,使其推广技术和提供服务与利益联结起来,激励其做好服务与技术推广工作。实行水产技术人员联系规模养殖基地制度,使群众水产养殖科技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加强源头管理,确保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安全。做好生产日志,保证整个养殖过程有据可查。加强对鱼用饲料与鱼药的监管,杜绝水产品药物残留。

3、推进全价饲料的运用,保护生物资源。要想提高养殖产量、质量及效益,就必然要实施集约化精养,集约化精养必须使用营养全面的全价颗粒饲料。使用全价颗粒饲料有以下几大优点:一是符合养殖产品对营养的需求,养什么品种,就选用为其专门配制的全价颗粒饲料;二是减少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全价颗粒饲料分解慢、易清除;三是可有效保护渔业及生物资源;四是可省更多的人力与物力。

4、抓好中介组织建设,提高水产品的竞争力。要着力解决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与大市场对接的局面。一是大力发展壮大水产经纪人队伍。二是组建水产经济合作组织。水产经济合作组织是联合同类养殖农户的最佳形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技术与信息的共享,达到互助目的。要引导水产龙头企业、养殖大户、经营大户积极创建水产经济合作组织,渔业部门要在技术、服务、管理上给予支持。三是继续发展壮大水产行业协会。积极引导乡水产专业协会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吸纳养殖大户、营销大户等水产能人加入,充分发挥其在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其内联养殖户、外联市场的优势,联结起小生产与大市场,切实增强农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利于水产企业做大,利于解决农户销售难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措施之一。积极引导水产龙头企业推行订单生产,依托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农户按公司要求进行生产,然后“贴牌”销售方式,做大公司生产规模,增强公司和农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篇9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水产健康养殖为主题,以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宣传水产品质量标准,引导养殖者转变观念,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提升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一系列渔业科技服务活动,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发放各类技术资料,使渔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渔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养殖者安全用药意识明显提高,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发展后劲得到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组织机构

成立局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区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活动内容

依托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集美大学水产专家、教授和区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开展以技术培训、专题研讨、专家咨询、现场指导、技术合作、科普下乡、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水产品出口原料备案基地建设,水产技术推广示范工作等为内容的科技促进年活动。

1、围绕我区南美白对虾、青蟹等的养殖,开展水产养殖技术、病害检测、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等的指导。

2、对全区海洋与渔业环境进行监测,评价主要海域和渔业养殖区的环境质量情况。推广规范无公害水产养殖模式,对无公害产品认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监管,指导建立健全规范的生产行为,保障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

3、专家现场指导。开展科技下乡、现场咨询等活动,邀请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的专家和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专家、教授对本地区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咨询、指导,促进养殖单位落实好《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投入品管理制度》、《渔药使用规则》等一系列制度。

4、科技培训。全区计划举办5期培训班,重点培训基层养殖人员和技术人员,发放水产养殖技术和科普等资料。

进度安排:

3月份:制定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部署各项工作。

3至12月份: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宣传报道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情况,检查指导各镇(街)活动开展情况。

1、水产养殖技术、病害检测、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等的指导。

2、落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科技下乡、现场咨询及全区渔业科技知识培训等。

12月份:总结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经验及所取得的成就。

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渔业科技对我区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性,要将本次活动摆上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渔业科学技术能更好地服务渔村、服务渔民。

2、精心组织,扎实工作。要紧紧围绕广大渔民群众对科技的迫切需求,以水产健康养殖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欢迎的科技促进年活动。

篇10

关键词:水产养殖;微生物制剂;防控病害

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05-1

0 前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水产养殖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乃至养殖过程中投饵、用药等造成水域环境污染的情况也随之而来,如何控制养殖水体污染,成为水产养殖业研究的一大课题。微生物制剂以其改良水体环境、防控病害等作用而被广大水产工作者、养殖者研究利用。

1 常用水产养殖类微生物制剂种类

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制剂主要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菌、EM菌等。以其不同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在水产养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主要使用方式

2.1 用于调节水质――净水和肥水

微生物制剂可以达到肥水与净水的双重目的。所谓净水就是把水体中的有机物、NH3等降解,使之先分解为小分子,然后为更小分子有机物,最终分解为CO2、NO3-、SO42-等,净化了水体环境;而由于微生物制剂有效地改善了水质,产生了大量的无机盐类等有益于藻类生长的营养物质,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特别是浮游单细胞藻类利用这些无机盐类作为自己的营养物质,迅速大量繁殖起来,使得水体变得肥绿、嫩爽,这就是养殖者所说的“肥水”。

2.2 作为饲料添加剂

作为饲料添加剂内服的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动物的体内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多数微生物含有或能产生多种促进生长的物质。二是调节水产生物体内微生物平衡,通过微生物代谢抗菌素抑制病原的繁殖和生长,起到预防水产疾病的作用。

2.3 防治病害

微生物制剂防治病害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提高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Austin(1992)发现微藻对常见的鱼类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液化沙雷氏菌等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种葡聚糖和其他活性物质起了增强动物非特异性抗病能力的作用。二是防止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有害物质产生。张道南等证实了部分光合细菌菌株对致病弧菌确有明显抑制作用。光合细菌对水中的病原体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霉菌等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3 水体中微生物制剂作用的影响因素

3.1 环境因素

3.1.1 溶解氧 水体溶解氧的高低,会影响到好氧菌生长速率和氧化分解污染物的反应效率,一定要保持水体足够的溶氧。如果微生物制剂中没有耐低氧菌株,到了池塘底部,因缺氧多数也将休眠、停止增殖,甚至发生死亡。

3.1.2 碱度、盐度 每种细菌都有一个最佳pH范围,过大的pH波动会影响微生物制剂效果,有的细菌不耐高盐,产品中活菌投水后即会死亡,这也是影响产品效果的原因之一。据研究,光合细菌随着培养基中NaCl的含量不同,表现不尽相同。

3.1.3 天气状况 天气状况会影响到藻类的繁殖和水色变化,对于以此检验产品标准的养殖者,最好在晴天上午使用微生物制剂。

3.1.4 水体营养 细菌生长增殖需要一定的营养,在污染物来源单一的水体中需要适当补充营养素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如对于反硝化细菌,需要补充碳源才能有较好的脱氮作用。

3.2 人为因素

坚持从养殖前期即定期使用微生物产品,减少池底污染物的积累,越早应用效果将越明显。杨美兰等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制剂在对虾养殖前期对水质有较好的调控效果,对养殖中、后期水质恶化现象只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3.3 菌体自身因素

污染物的分解主要靠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来完成。不同来源或不同筛选方法产生的菌株会产生不同的酶系,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3.4 外来菌体影响

固体发酵载体没有灭菌或者液体发酵过程中感染杂菌,都会使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受到显著影响。

3.5 其它因素

水体中吞噬细菌的原生动物太多,与强氧化性物质、消毒剂同时使用,使用后大量换水等都会影响到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

4 使用中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

微生态制在水产养殖的应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菌体受环境影响严重。鱼类和有壳水生生物的肠道细菌区系容易随着温度、盐度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使用效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复合菌群的作用不一,有的甚至对水产养殖动物起到抑制作用等等。所以微生物制剂广泛应用,将会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温茹淑,郑清梅,刘兴隆,等.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草鱼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80-3881.

[2] 崔竞进,丁美丽,孙文林,等.光合细菌在对虾育苗生应用[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7,27(2):191-195.

[3] Austin B,Baudet E,Stobie M.Inhibition of bacterial fish pathogens by Tetraselmis succica[J].J.Fish Dis,1992,15:55-61.

[4] 张道南,孙其焕,陈乃松,等.红螺菌科光合细菌的分类及其作为鱼虾类饵料添加剂的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2005,12(4):367-369.

[5] 王绪峨,孙昭兴,刘信艺,等.光合细菌在扇贝人工育应用[J].水产学报,1994,18(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