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消费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消费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绿色消费困境措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为宗旨的“绿色革命”,引发了人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关注。十多年过去了,绿色消费的理念虽然为人们所接受,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却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绿色消费的含义及其倡导的意义

1.绿色消费的含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人类从“为生存而斗争”变成“为享受而斗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163页)。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全方位、大规模的改造自然的活动,把自己的设想强加给大自然,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来满足其无节制的物质消费需要。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和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自然灾害等现象接踵而至。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消费和生产方式,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密不可分,人类要生存并获得发展,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前提条件。

绿色消费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消费者从保护健康和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消费者由于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消费中倾向于消费那些清洁型无公害产品的消费方式。如在消费过程中对绿色蔬菜、绿色食品及其绿色工业品的崇尚、选购、使用。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绿色消费可概括出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方便、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2.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的意义。绿色消费就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消费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长期以来,人类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己任,以支配一切、主宰一切为荣耀。但人类是万物之灵,不是万物之神,人与自然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人类只有与自然和平共处才能获得生存,才能谋求发展。绿色消费理念的建立有助于人们重视环境保护,控制自己的行为,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过去往往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经济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甚至“恶的增长”。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能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因此,提倡绿色消费,引导绿色产品的生产,可避免那种靠掠夺自然资源而获得的经济增长,使人类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们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更能满足其欲望,但人们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这是由于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污染环境,在享受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忍受恶劣的环境,人类行为不是正效应,而是负效应。如工业“三废”,农业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我国不少城市和乡村的空气、水土以及农产品严重污染。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形成的一系列公害病和癌症、白血病等疑难病症在今天越来越常见,使得人类的生命受到威胁。倡导绿色消费,可以使每个人感知环保与每个人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在生活和生产中会自觉做到对环境的保护。

(4)有利于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倡导绿色消费,我国工农业部门生产的产品要想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就必须符合绿色环保的时尚要求。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绿色产品行情看好,许多国家不仅把绿色产品视为一种环保新举措,而且将此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以限制非绿色产品进口,保护本国利益。因此,在我国倡导绿色消费,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工农业部门生产绿色产品,增强我国工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绿色消费理念推广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虽然绿色消费理念已经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但在现实推广和实施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

1.尚未形成全社会的绿色消费理念。在发达国家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但在我国绿色消费意识还未真正普及。首先,人们消费习惯由来已久,要一下子转变是不可能的,对绿色消费品的选择往往有个时间过程。其次,人们的社会意识不强,人们为了换取自身的安全健康一般都乐于接受多支付费用,但若是为了他人、乃至子孙后代的安全健康着想而多花,则未必所有的消费者能做到。最后,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人类行为的后果无法准确预见,对于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才是真正符合绿色消费要求往往难以准确知道。如氟利昂制冷技术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性,被人们认为是合理的消费行为。但随后的研究发现,由于氟利昂的使用,空气中的臭氧大大减少,在南极上空形成巨大的臭氧空洞,紫外线从宇宙空间畅通无阻地照到地球表面,直接危及人类的安全。

2.理念付诸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人们知道绿色消费利己利人,但绿色产品的价格往往比一般商品要高些,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有的消费者不得不选择非绿色产品。由于绿色消费品的技术含量高,生产成本高,绿色产品销售时没有价格优势。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绿色产品的销售不能完全体现绿色产品的价值,绿色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由于环境的外部性特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无需企业自己赔偿,因其采取措施改善和保护环境而花费的成本也不一定能获得补偿,这就造成了现实生活中“越污染越发展”的企业发展悖论。由此可见,企业和消费者往往没有动力生产和消费绿色产品。

3.环保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环保立法是开展环保工作的有力措施,现在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近年来我国也制定并实施了多部环保法案,如《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的环保法案还不健全,在一些领域还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并且在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使我国绿色消费工作的开展十分艰难。

三、绿色消费理念推广的措施

要让绿色消费由时尚变为每个消费者的自觉行动,成为主要的消费模式,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关键的是要动员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真正实现全民绿色消费。

1.注重教育,积极宣传。绿色消费推广的困难主要在于人们对绿色消费的意义还不是很了解,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选择上往往更加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宣传方式,让人们了解绿色消费的实质,即为什么要提倡绿色消费,如何选择绿色产品。让人们意识到绿色消费是消费者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从“不受环境污染”变为“不要污染环境”。

2.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环保水平。生产企业要改进生产工艺,降低产品成本,使人们都能消费得起绿色产品。在生产中,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无废少废清洁生产,尽量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的排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搞好资源的回收工作。

3.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于环境保护是全局性的工作,单靠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是难以完成的,所以在环保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监督绿色消费。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温馨的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共有的心愿和应尽的义务。面对环境污染、资源枯绝的状况,我们再也不能麻木不仁,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消费做起,为保护环境尽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王雪飞任文静:浅谈我国现阶段绿色消费行为的引导,《江苏商论》,2005(6)

[2]梁琦:论绿色消费与观念更新,《消费经济》,1995(4)

[3]李明生:试论绿色消费观,《经济学动态》,2000(8)

[4]王润如:以全新的理念驱动绿色消费,《消费经济》2001(5)

[5]胡学君:绿色消费浪潮与我国的对策,《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5)

[6]张莉徐元春:绿色消费的模型建立及相关探讨,《社会主义研究》,2001(5)

篇2

Heterogeneous Product Competition within Two-Level Supply Chain Based on Consumers´ Green Preference

王芹鹏 WANG Qin-peng;赵道致 ZHAO Dao-zhi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摘要: 在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存在偏好的背景下,研究了由一个绿色制造商、一个普通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的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中的运营机制问题,并分析了绿色减排投资系数、消费者偏好以及价格竞争程度对供应链成员利润造成的影响,并得到供应链成员的利润、零售价格、批发价格、绿色水平和绿色投资系数负相关,与消费者偏好系数呈正相关。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的价格竞争对零售商有利,却对制造商产生负面影响。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onsumers´ preference for green product,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problem in cases of centralized decision and decentralized decision within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a green manufacturer, a common manufacturer and a retailer is investigated. We also examine the impacts of the green investment efficient and the consumer preference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competition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We find that the profit of supply chain members, the retail price, the wholesale price and the green level show negative relation with the green investment efficient, and positive relation with the consumer preference.

关键词 : 供应链管理;消费者偏好;绿色产品;价格竞争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onsumers´ preference;green product;price competition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066-04

0引言

科学家一般认为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企业燃烧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大量地排放温室气体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室气体的排放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造成水资源短缺、海平面上升、居住环境的恶化、传染性疾病传播范围扩大等不良影响,对人类可持续性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全球变暖造成的毁灭性的气候灾难,如台风海燕飓风桑迪,出现得如此频繁以至于所谓的“百年一遇”的洪水每几年都出现一次。这些反常气候带来的灾难造成的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往往使人极为震惊。如2012年飓风桑迪迫使美国纽约37万人转移,逼停了纽约、波士顿等地的城市公共交通,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五百亿美元之多[1]。每一次灾难的发生都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尤其是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们。消费者认识到了绿色产品对环境的意义,实证研究也证实了以上推断,盖洛普[2]对欧洲居民的调查发现,80%的受访者认为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是决定购买与否的关键因素,只有4%的受访者认为环境因素不重要。Vanclay等[3]发现在日用品店中,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销售额。国美销售的电器中,绿色产品占一半以上,而且销售额逐年递增[4]。

由于对绿色产品的偏好,也将就意味着绿色产品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效用。同时也就意味着生产绿色产品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需求,更高的市场份额以及更加良好的品牌美誉度。而在绿色产品市场中,绿色产品和一般产品往往同时存在,并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如绿色猪肉和普通猪肉。

对于零售商而言,如何制定两种不同的产品价格以最大化其收益?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对普通产品和绿色产品制造商有哪些影响?如果零售商为使绿色产品制造商提高其产品绿色度以吸引消费者,承担其部分投资费用,对供应链的绩效有何影响?本文将探讨以上问题。

1文献综述

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主要涉及绿色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竞争。在绿色供应链文献中,Cachon[5]探讨了零售商最优 规划问题,研究发现只关注降低运营成本将造成碳排放。碳价格并不是有效降低碳排放的机制。最有效的选择是提高消费者轿车的燃油效率,轿车燃油效率提高一倍将使长期碳排放降低三分之一。唐金环等6构建了关于选址、路径、库存运作成本的非线性整数规划,并对关于碳配额差值和运作成本两个目标进行了优化,其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最优化运作成本,能够以较小经济代价实现较大的碳减排绩效。杜少甫等[7]、张靖江[8]研究了生产商通过三种渠道获得排放权许可证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优化问题;Konar和Cohen[9]在控制传统影响企业财务的因素后,发现企业资产的无形价值和企业的负面的环境表现负相关,研究指出排放有毒化学气体对上市公司的无形价值有显著的影响,减少10%的有毒气体的排放会增加3400万美元的市场价值,影响程度在行业之间略有差异。Golombek等[10]说明了即使总的碳排放权量一定,不同的碳排放权分配机制对电力市场也会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当基于产出决定碳排放权时,这种差异尤其明显,还发现如果按照溯及以往的分配方式发电量会大幅增加。本文贡献之处在于我们分析了消费者绿色偏好、减排成本对供应链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的决策机制对供应链决策所产生的作用,并给出了其中存在的经济管理意义。

在与供应链竞争相关的文献中,肖迪等[11]研究了由两个供应商与一个制造商的组成的供应链中,在质量竞争与价格竞争的同时作用下,供应链成员的协调策略。廖涛和艾兴政[12]分析了两个零售商、两个制造商构成的供应链在服务竞争、价格竞争下的纵向协调问题。王虹和周晶[13]针对具有风险规避特征的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中的竞争定价策略。鲁其辉和朱道立[14]探讨了供应链竞争模型,分析了三种情境中的供应链竞争均衡解:无协调情境、混合情境和协调情境。Cachon[15]研究了两级供应链中多零售商有关库存的竞争与合作策略问题。曹宗宏和赵菊等[16]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的竞争问题,发现双方的竞争可以降低因双边独立决策造成的“双边际效应”的负面影响。

之前的文献更多地考虑了同质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本文考虑了异质产品之间的竞争。我们分析了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之间的竞争对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发现在集中决策中产品之间的竞争对供应链的利润有负面影响,而在分散决策中,竞争的增加对零售商利润正面影响。

2模型描述

本文研究两个制造商(M1M2)与一个零售商R构成的供应链。其中,绿色产品制造商M1关注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生产绿色产品,以批发价格w1向零售商R供货。普通产品制造商M2生产普通产品,以批发价格为w2向零售商R供货。为简化分析过程,假设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生产商的边际生产成本为c,零售商的边际成本忽略不计。

考虑到消费者的绿色偏好,假设绿色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其中,p1为绿色产品的价格,p2为普通产品的价格,α表示产品的潜在需求,β表示市场需求斜率,γ表示消费者绿色偏好程度,e为绿色水平,θ表示两种产品之间的竞争程度,普通产品的价格对绿色产品需求的影响,随着普通产品价格的增加,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随之增加,随着普通产品价格的降低,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随之降低。考虑到需求的实际情形,假设θ<β。

普通产品的需求为D2=?α-βp2+θ(p1-p2)(2)

设绿色产品制造商M1生产绿色产品的投资随着绿色度的增加而增加,存在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即为C(e)=ke2/2。其中,k为减排投资系数,表示绿色制造商生产绿色产品的技术水平。

绿色产品制造商的利润函数、普通产品制造商的利润函数、零售商的利润函数以及供应链利润函数分别为

3集中决策

本文首先分析在合作情境下供应链的决策。在集中决策中,供应链成员以总体利润为目标,而不再以各自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供应链决策绿色产品价格、普通产品价格以及绿色水平。

供应链利润函数关于绿色产品价格、普通产品价格以及绿色水平的三阶海赛矩阵为

矩阵(7)式的一阶主子式-2β<0,二阶主子式4(β2-θ2)>0,三阶主子式2βγ2+4kθ2-4kβ2。于是,当2βγ2+4kθ2-4kβ2<0时,矩阵H为负定矩阵,存在关于p1,p2和e的最大值。

供应链利润关于绿色产品价格,普通产品的价格和绿色水平的一阶条件分别为

推论1:绿色产品价格、普通产品价格以及绿色水平都随着绿色投资系数的增加而降低。

易知,绿色产品价格、普通产品价格和绿色水平关于k的一阶导数均为负,故可以得到结论1。绿色产品的价格和绿色水平收绿色投资系数的负面影响,符合一般常识。这是由于投资系数直接影响生产绿色产品的成本,也就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和绿色水平。高投资系数就会导致低绿色水平,较低的零售价格以吸引需求。同样,普通产品的价格与率产品投资系数成负相关关系。

推论2:供应链利润与绿色投资系数负相关,与消费者绿色偏好系数正相关。

同样,绿色投资系数直接影响供应链成本,投资系数增加将会增加供应链成本,投资系数降低将会缩小其在生产绿色产品中的投资,故而绿色投资系数与制造商应该努力提高生产绿色产品的技术,降低相关成本,以增加供应链利润。消费者偏好影响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应该通过宣传,增加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增加其购买绿色产品的意愿,以推动企业利润的增加。

推论3:供应链利润、绿色产品价格以及绿色水平与竞争程度负相关,而普通产品价格与之正相关;绿色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产品的价格。

易得以上结论。由此结论3可知:在合作情形中,为扩大企业利润,应该避免扩大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之间的竞争,避免是消费者受到产品价格竞争的刺激。并且降低两种产品的竞争程度也有利于提高绿色产品的绿色水平,对环境和企业而言都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由于生产绿色产品需要投资,绿色产品的定价高于普通产品,这符合一般的常识。

借助数值表示竞争程度对集中供应链零售价格与利润的影响。令?琢=1000、β=2、c=200、k=100、γ=3,当θ在[0,1.5]时,可以得到竞争程度分别对绿色产品制造商、普通产品制造商以及零售商利润的影响。

4分散决策

在分散决策中,供应链成员以各自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决策顺序为绿色制造商与普通产品制造商同时做出决策。绿色产品制造商决策绿色产品批发价格以及产品绿色水平以最大化自身利润。普通产品制造商决策其产品的批发价格。零售商在获悉制造商制定的批发价格和绿色水平后,制定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的零售价格p1,p2。根据逆向推倒法,首先分析零售商制定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价格的决策。

因为β>θ,零售商利润函数关于p1和p2的海赛矩阵负定,所以存在关于p1和p2最大值。零售商利润(5)式关于绿色产品价格p1和普通产品价格p2一阶条件为

将(16)式、(17)式分别代入绿色产品制造商与普通产品制造商的利润函数。

当4kβ-γ2>0时,绿色产品制造商的利润函数存在关于w1和e的最大值。分别关于w1和e一阶条件为

将e、w1、w2代入(16)和(17)可得零售商确定的批发价格,可得零售商确定的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的零售价格。

推论 比较可得

在分散决策的供应链中,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的价格都要比合作情形高。这主要是由供应链的双重边际化造成的。在经过绿色制造商与普通产品制造商优化决策后,在经过零售商再次决策,造成产品较高,产品的绿色水平较低。在分散决策中供应链中,产品制造商与零售商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却制定了一个相比集中决策时较高的产品价格,较低的绿色水平,进而一个较低的需求,这表现出了一定的分散决策的困境。

通过比较易得以上结论。绿色产品的零售价格、批发价格都高于普通产品相应的零售价格、批发价格。供应链三个成员中,零售商的利润最高,这是零售商在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地位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绿色产品制造商的利润高于普通产品制造商的利润。虽然绿色产品需要进行绿色投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较高,还要面对来自普通产品的价格竞争,但是绿色产品制造商仍然获得了较高的利润。这说明绿色产品制造商通过绿色投资,对改善环境做出了贡献,同时也获得较高的利益回报。

推论 供应链成员利润都和绿色投资系数负相关,与消费者偏好系数正相关;价格竞争程度θ与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制造商利润都负相关,与零售商利润负相关。

通过求导可得以上结论。供应链成员利润与k负相关与γ正相关的解释与第4部分合作情形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制造商都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而利润受损,因为竞争降低了彼此的收益。但是两种不同产品的价格竞争的受益者并不仅仅是消费者,零售商同样受益与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因为两种产品的价格竞争意味着制造商愿意接受较低批发价格,从而相应地降低了零售商的消费者,扩大了其利润。

推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制造商之间应该避免直接的价格竞争,比如合理地进行市场定位,并根据市场定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零售商。而对于零售商而言,应该避免专营某一家制造商生产的产品,而应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以扩大产品之间的竞争,增加收益。

借助数值表示竞争程度对供应链成员利润的而影响。令α=1000、β=2、c=200、k=100、γ=3,当θ在[0,1.5]时,可以得到竞争程度分别对绿色产品制造商、普通产品制造商以及零售商利润的影响。

5结论与展望

在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存在偏好的背景下,我们研究了由一个绿色产品制造商、一个普通产品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的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中的运营机制问题,并分析了绿色减排投资系数、消费者偏好以及价格竞争程度对供应链成员利润造成的影响。为响应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偏好,绿色产品制造商通过节约能源、改善工艺、优化生产流、提高技术等手段降低产品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普通产品制造商生产一般的产品,并不对消费者绿色偏好做出反应。绿色产品制造商与普通产品制造商都通过零售商销售其产品,通过销售不同的产品零售商也满足市场中各种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比较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情景,本文发现供应链成员的利润、零售价格、批发价格、绿色水平和绿色投资系数负相关,与消费者偏好系数呈正相关。有这里可以得到应该通过宣传、教育增加消费者对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促进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更多的选择绿色产品,以促进供应链企业利润的增加。同时,企业也应该努力降低投资绿色产品的成本。另外我们还得到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的价格竞争对零售商有利,却对制造商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制造商之间应该扩大合作,以避免“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现象。而对于零售商而言,应该与更多的制造商进行合作,以增加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使得选择范围。同时我们也发现虽然绿色产品的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高于普通产品,但是绿色产品制造商的利润高于普通产品制造商。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可以将本文拓展到在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参考文献:

[1]阮煜琳. 飓风“桑迪”冲击美国1/5人口 损失或达千亿美元[EB/OL]. <chinanews.com/gj/2012/10-30/4285837.shtml>. 2012.10.28.

[2]Gallop. Europeans&acute; attitudes toward the issue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EB/OL] <ec.europa.eu/public_opinion/flash/fl_256_en.pdf>. 2009.

[3]Vanclay, J.K., et al. Customer response to carbon labelling of groceries [J]. 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 2011, 34(1):153-160.

[4]林其玲,刘兰兰.节能家电双重补贴追踪:苏宁国美已启动[N].新京报,2011,9,5.

[5]Cachon, G.P. Retail store density and the cost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J]. Management science, 2014, 60(8):1907-1925.

[6]唐金环,戢守峰,朱宝琳.考虑碳配额差值的选址-路径-库存集成问题优化模型与算法[J].中国管理科学,2014,22(9):114-122.

[7]杜少甫,董骏峰.考虑碳排放许可与交易的生产优化[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3):81-86.

[8]张靖江.考虑排放许可与交易的排放依赖型生产运作优化[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9]Konar, S., M.A. Cohen. Does the market valu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1, 83(2):281-289.

[10]Golombeka, R., S.A.C. Kittelsena,K.E. Rosendahlb. Price and welfare effects of emission quota allocation [J]. Energy Economics, 2013, 36:568-580.

[11]肖迪,袁敬霞,包兴.质量与价格双重竞争情景下的供应链协调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4,21(4):82-88.

[12]廖涛,艾兴政,唐小我.链与链基于价格和服务竞争的纵向结构选择[J].控制与决策,2009,24(10):1540-1544.

[13]王虹,周晶.竞争和风险规避对双渠道供应链决策的影响[J].管理科学,2010,23(1):10-17.

[14]鲁其辉,朱道立.质量与价格竞争供应链的均衡与协调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9,12(3):56-64.

篇3

【关键词】农产品 绿色营销 营销策略

农产品绿色营销综合了农业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及环境资源等各个要素,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型营销。然而当前农产品绿色营销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因素制约农产品的绿色营销,因此,有必要对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进行一些研究。

一、农产品绿色营销概述

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前提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绿色农产品企业综合分析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责任及长远要求等各项因素,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在研发、生产、销售绿色农产品的一系列过程中,充分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与处理是农产品绿色营销的主要目的。而农产品绿色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很多,首先,是将绿色农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健康、安全需求;其次,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生活,节约资源和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最后,发展绿色文明观念,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物质文明不断发展一方面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诸多益处,一方面导致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浪费十分严重,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例如森林树木被大量砍伐,空气、水资源等受到严重污染,农产品中聚集了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元素等。在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人们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同时工业废气、废水的大量排放对农产品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发展。

(二)发展绿色消费观念

绿色消费观念是建立在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在绿色消费观念的引导下,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进行合理理性的消费,促使生产模式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变,发展生态消费理念。通过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更加注重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健康、安全、卫生等问题,进一步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同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也为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三)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个主要关卡就是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理由,限制我国对其的农产品出口。在传统的种养方式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阻力,陷入困境。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顺应了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进行绿色营销,可帮助我国突破对外绿色贸易壁垒。

三、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

(一)加强绿色教育

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其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识并不深刻,绿色消费意识并不强。因此,首先应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利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绿色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意识。利用多种宣传工具,普及环保知识和绿色消费知识,帮助消费者形成农产品的绿色消费理念,促使生产者形成绿色生产理念,转变生产方式,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利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农产品。培养农产品绿色管理人才,保障农产品的绿色生产。

(二)完善制度建设

参照国际标准,推进绿色农产品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出台相关绿色农产品管理条例,建立监测网络,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的绿色安全,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绿色农产品,对企业的营销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维护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秩序。

(三)发展龙头企业

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以农村为主,并且规模较小、生产较为分散,不利于对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也很难实现标准化生产,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差。对此,应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分散的生产和经营集中化,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开展标准化的规模生产。通过产业化的方式,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之间始终存在相互依托的关系,共同完成绿色农产品从种植到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的过程。

四、结语

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消费观念、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加强绿色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发展龙头企业,不断推进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吕小军.山东省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2]史建军.关于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的探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02.

[3]骆涛林,保月萍,牛春香.云南省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2:.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绿色消费 绿色营销

0 引言

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通过对消费者绿色消费的调查研究和内容分析,探究绿色消费的推动模式,一方面,能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改变消费观念,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社会寻找到高效率的大众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群体作为消费群体的组成部分具有数量多、消费量大等特点,他们对于青春、时尚、潮流之类的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远大于其他消费群体,是目前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推动大学生群体的绿色消费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绿色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1 在校大学生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

绿色消费是大众化、流行化的一种消费,虽然在校大学生接受新兴事物比普通消费者快,但是对绿色消费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分辨绿色产品的优劣上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层面上存在很多误区。主要的误区有:

1.1 对绿色消费的概念认知不够 目前,中国的发展已经开始受到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阻碍,伴随着绿色消费理念在社会中的广泛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安全,健康的消费,越来越多的绿色环保产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受到大家的追捧。但是,由于目前绿色消费刚刚兴起,广大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的了解还非常的有限,有些商家就抓住了这个漏洞,生产一些假冒伪劣的绿色消费品,而在校的大学生作为绿色消费的主要消费群体由于在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比较少,往往容易进入误区。

1.2 企业对“绿色营销”的投机性和盲目性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经将2001年定为了绿色消费年,那一年,全国各个城市都掀起了绿色消费的浪潮。一时间,绿色环保成为了各个企业宣传自己产品的重点,企业和商家极力的声称自己所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是绿色产品。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些道德低下的生产者,利用了消费者追逐绿色消费的心理,为了自身企业的利益,通过商品的绿色化宣传进行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2 大学生绿色消费影响因素

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的是内因;决定事物变化的条件是外因。而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大学生内部和外部因素为出发点,对大学生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内在因素 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是约束大学生绿色消费的两个主要的内在因素。消费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伴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大学生们的消费内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并且消费的质量在不断的提升,更多的小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但是,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只是重视商品的优点,只是关注这个商品对于自己的有利方面,从来不会顾及这次消费对于他人,对环境的危害。“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过程大致分为产生需要、形成动机、搜集商品信息、做好购买准备、选择商品、使用商品、对商品使用的评价和反馈等七大过程。认识、意志、情感是其存在历程的三个过程。

2.2 外界因素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绿色消费逐渐的已经深入人心,并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被人们所推崇。大学生绿色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教育入手,从培养大学生的绿色素质入手。但是,在目前的社会下,大学生绿色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起努力创造大学生绿色教育的良好外界环境。

3 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 在校大学生需从自身出发养成良好的绿色消费习惯 绿色消费行为能体现一个人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提高个人修养,接受和培养良好的绿色观念,进而影响社会各界人士的购买行为。为建立一份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出发,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通过高素质的行动感染他人。

3.2 高校针对大学生群体应进行绿色消费培养教育 首先,针对这一具体现象,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高校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绿色消费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学到绿色消费相关知识。其次,学校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最后,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时下最流行的交流平台,对大学生进行互动性强、实践性较高的绿色消费教育。

3.3 企业针对大学生群体应加强绿色营销,开发差异化产品 企业作为市场上最活跃的要素能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企业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应采取差异化的绿色品牌战略和绿色价格战略,加强绿色营销,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又能保证企业所在社区及所服务人群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司林胜.对我国消费者绿色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2(5).

[2]魏淑霞.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可行性探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3]贾辉,王信东.论消费升级的品牌效应[J].科技和产业,2009(8).

[4]艾萍.在校大学生绿色消费问题探析[J].现代交际,2013(2).

基金项目:2011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两型社会”建设中绿色消费模式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长沙为例》项目编号:11YBB153)。

篇5

关键词:绿色物流 低碳经济 瓶颈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77-02

扬州作为“中国运河第一城”,研究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实现运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将更加受到青睐。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

一、扬州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需求主体和绿色供给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战略的理念,强调了系统的观念,要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充分体现绿色形象,是一种物流管理的趋势。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扬州发展绿色物流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绿色物流将为扬州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不竭动力。近几年,扬州市经济持续增长。主要体现在扬州的几大支柱产业上:汽车、船舶、电线电缆、精细化工、化纤及纺织面料和玩具等方面。再加上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光电设备,这三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的兴起。物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严峻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和环境容量超过极限等。这表明扬州的经济仍未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绿色物流是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也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循环系统。

2.绿色物流是实施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扬州市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第四届中国扬州运河名城博览会的主题是: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意义及途径。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将更加受到青睐。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在此背景下,制造业物流的共同配送、整合运输、专业第三方物流运作等模式将日益重视,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等得到加快发展。作为资源节约化利用的有效方式,物流外包也将得到加快发展。

3,绿色物流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需要。(1)绿色物流有利于物流企业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据分析,产品从投产到出售,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几乎90%的时间处于存储、装卸、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中。绿色物流一方面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规划与决策中尽摄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系统。显而易见,绿色物流更重视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能极大地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2)绿色物流也是物流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能力或者核心专长,是企业拥有的能为客户带来特殊效用并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对物流企业而言,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服务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能力的竞争,即满足顾客需求、为顾客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美誉度能力的竞争。在目前物流行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发展绿色物流不仅仅是一个新的领域,更是物流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保证。(3)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非常淡薄。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来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赢得顾客,谁就能把握市场先机。

4.绿色物流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扬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全力推进“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营造生态良好、环境宜人、优居乐居、平安法治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广大市民安居乐业。物流是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中介和必不可少的环节,正是物流实现了_消费者在最小购物成本和购物时间的基础上满足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物质需求。但是物流活动所涉及的一系列环节,如运输、加工、包装和储存等由于处理不当会给环境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从而影响国民的生活质量。

二、扬州发展绿色物流的瓶颈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扬州市领导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绿色物流,但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等方面均存在着不足,严重制约了扬州市绿色物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物流还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观念陈旧。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领导和政府的认可,对于绿色物流扬州市的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也已经发生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已经确立。扬州从积极发展低碳产业、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保护涵养生态、鼓励倡导低碳生活等方面,探索寻求契合扬州城市特色的绿色路径,发展低碳经济。但是,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普及。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国外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还很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谁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发展绿色物流政策、法规不配套。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一些发达国家

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而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增强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功能。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扬州市尽管制定了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物流市场,鼓励国内外企业、个人投资于物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繁荣。但是对于发展绿色物流有关优惠政策还没有出。

3.物流技术落后,运输效率低,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发展。物流装备水平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lT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扬州市内目前还没有航空运输,因此对外运输以公蹄为主,水路和铁路为辅。公路运输货运车辆其实载率都很低,运输货车的效率低下。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总之,没有先进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立身之地,绿色物流就更无从谈起、

4.绿色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物流管理水平低,物流造成的污染严重。近年来,扬州市的物流业发展思路已逐步理清,中长期规划基本敲定,扶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物流业市场渐显活跃,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成长,物流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正在开启。但是绿色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物流管理水平低。物流造成的污染严重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运输是物流活动中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物流作业造成污染的主要方面仓储过程、流通加工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在扬州也有明显存在现象。包装过程中非绿色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比如扬州市的杭集镇,是一次性旅游用品的生产基地。一次性牙刷、牙膏、梳子的生产及包装,带来了严重的材料浪费和污染。

国际社会认为,在21世纪中,有必要通过改善物流管理、采用环保型物流技术等途径,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物流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过低,物流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物流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整个物流行业职工总数的7.5%,大大低于其他行业;企业内部管理粗放,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都还没有得到应用,不少管理者观念尚未彻底转变,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

三、扬州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堪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大力推行绿色物流的理念。绿色经济要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基本国策,开展全社会的绿色环保、节约资源教育,为实施绿色物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企业经营者要改变“环保不经济、绿色要花费”的观念,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企业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应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在物流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消费者也应关注绿色物流理念。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通过绿包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和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

2.政府制定相关绿色物流的政策和法规。政府要做发展绿色物流基础条件的创造者,也要成为运行秩序的维持着。因此,在基础薄弱的条件下,在绿色浪潮兴起之初,要想迅速培育、发展绿色物流事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监督指导以及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在我国,关于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企业目光只是盯着常规物流这一块,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驱使企业实施绿色物流。为此,政府要从建设低碳经济的理念出发,加快绿色物流相关政策和法规,推进绿色物流标准化建设,将企业绿色物流标准化水平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条件,提高物流业绿色水平和接轨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3.企业应加强绿色物流管理。企业绿色物流管理能为社会范围的环境管理和生态管理提供解决途径,包括废气物问题、污染问题、资源节约和能源节约问题等。企业要加强对运输、包装、流通加工、仓储过程的绿色管理,加大对各个过程造成环境污染的监控。绿色运输是绿色物流的首要内容,发展第三方物流,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开展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采取多式联合运输方式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扬州市市域内部河流纵横,既有沿长江和沿大运河的航道,又有通往乡镇的水运体系,整个水运交通网络体系比较发达。扬州市江沿线由三个港口:扬州港、仪征港和江都港。内河港口码头数量较多,沿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有高邮港、宝应港。扬州应大力提倡低碳水运理念,发展“智能水运”,走高效环保、技术创新的“低碳”之路,加强包装过程监控,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简化的、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流通过程中实施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一要专业化集中加二要加工废料集中处理。

篇6

论文关键词:物质主义;集体主义;计划行为理论;绿色消费行为

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价值观、环保态度、环境知识等等。其中,价值观是个人或实体所期望的超越情景的目标,这些目标的重要性有差异,能够作为个人生活或其它社会实体的指导原则。价值观对人们绿色消费行为时具有指导意义。学者们关于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较多研究(Schwatrz,1994;Homer,1988;Follows,1999;Chan,2001),大多数侧重研究集体主义价值观、内部导向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而关于物质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及融人计划行为理论进行的研究则较少。

一、物质主义和集体主义

物质主义定义为:“全心沉迷于追求物质的需求与欲望,导致忽视精神层面的生活方式,对物质的兴趣完全表现在生活方式、意见及行为上”(Belk,1986)。换句话讲,物质主义是“消费者对获取和拥有物质财富所持有的一种价值观”。Belk对物质主义的维度研究中,将物质主义分为三种特性,其为占有欲(possessiveness)、心胸狭窄(nongenerosity)和妒忌(envy)。而在Schwarz(1992,1994)看来,集体主义社会就是公共社会,其特征是社会身份、共同承担义务和社会期望。在集体主义社会里,社会组织(团体经过集中,形成了共同的命运、共同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个人是社会小成分,组成可供研究的组织结构。如果将个体价值观体系的结构按两个方面,即自我提升价值观(如成就、享乐和权利)和自我超越价值观(如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物质主义则属于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提高的生活价值观,它容易与其他强调集体主义(普世、仁慈和宗教)导向或自我超越的生活价值观产生冲突。在此研究基础上,William等(2005)对物质主义与个人其他价值观之间关系进行了跨文化的研究。结果显示,物质主义和个人价值观中自我超越(如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呈负相关关系。

物质主义价值观在某些国家表现的十分突出,且物质主义带来不良后果尤为明显。目前东亚国家的文化中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然而伴随各国经济的对外开放,这些国家也遭受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侵袭。因此,有必要远离物质主义,将自身的价值观引向集体主义的精神层面上来(Aric和James,2002)”。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人趋向于通过追求更多的物质来提升自身地位,而宗教价值观把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放于首要地位,强调节俭,它正好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冲突(Mark和William,2008)。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人们作为消费者是一个物质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结合体,他们在作出消费决策,内心是十分复杂的,而不简单受那种价值观的引导。因此,将物质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一对矛盾的价值观来研究,物质主义和集体主义(自我超越价值观)发生冲突并共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选择。

二、价值观(物质主义、集体主义)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过程

研究者已经证实了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有影响,Li(1997)发现集体主义导向对中国香港消费者的绿色产品信息搜寻和实际绿色消费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影响];Larouche和Barbaro(2001)以美国北部消费者为例,研究了价值观与消费者溢价绿色消费意向之问的关系,发现只有集体主义和安全感两个价值观对溢价绿色消费意图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目前学术界主要是将环境态度、环境信念及个人规范作为中介变量来研究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价值观(物质主义、集体主义)通过环境态度影响绿色消费行为

西方研究者根据合作、帮助以及个人是否考虑组织目标等方面对集体主义进行了测量;他们对东方国家中集体主义导向的测量,表明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东方传统文化价值观,反映了群体导向、和谐性质以及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在这些研究中,集体主义导向包含了群体目标优先、感知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和他人一致。集体主义(如普世价值、f_爱与宗教)和环境态度呈正相关关系,因为他们反映了集体的利益、对他人提升的关心、自身利益的自我超越和赋予生活意义,亦即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他们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具体评价。McCarthy和Shrum(1994)研究表明,消费者集体主义价值观对再循环利用行为的评价有显著影响,这种对再循环利用的积极的评价直接影响再循环行为。这一过程巾,集体主义通过再循环态度对再循环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价值观对具体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一般通过具体的环境态度调节,当涉及普遍意义上的绿色消费行为时,学者们引用了环境关心的概念。Kilbourne和Pickett(2008)研究物质主义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行为关系时,发现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影响个人的环境信念,进而环境信念又对环境关心产生影响,最后环境关心对个人的绿色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

因此,价值观通过态度这一中间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般的环境态度和具体的环境态度,至于选择哪种态度来测量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根据学者们选择的具体的绿色消费行为而定。从价值观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结果看,物质主义价值观产生对绿色消费行为的消极的评价,最终不利于绿色消费行为的实施;而集体主义价值观产生对绿色消费行为的积极的评价,促使积极的实施绿色消费行为。

(二)价值观(物质主义、集体主义)通过环境信念、个人规范影响绿色消费行为

环境行为领域对“环境态度”的研究更偏重于考查“个体对环境和环境问题持有的普遍态度”,即考查一般层面上的态度。相关的环境态度概念,还包括环境信念、环境意识、环境关心、环境情感等等。这里环境态度变量亦指环境信念,环境信念受个体的价值观体系影响,它包含行为后果的意识和责任归属,信念再影响个人规范,个人规范是在特殊情境下对特殊行动的自我期望。个人规范来源于内在化的价值观,这种内在化规范是建立在对行为结果的意识反映和评价的基础上。

学者们研究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时,更多的是研究一般性的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一般性价值观的选择大多采用Schwatrz(1992)对价值观的分类方法,即将一般的价值观划分为两个方面:自我提升价值观和自我超越价值观,自我提升是个人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自我超越则是个人超越自身利益,强调他人的利益;William等(2005)对Schwartz价值观划分方法进行了验证,将物质主义归于自我提升维度下,而集体主义属于自我超越范围内。学者们研究一般的价值观(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为我们研究物质主义和集体主义对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因此,自我提升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有负向影响说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有负向影响,自我超越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有正向影响说明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有正向影响。Nordlund和Gar.viii(2002)验证了自我超越价值观、自我提升价值观和环境价值观(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问题意识以及个人规范对绿色消费行为关系的层次模型,其中个人规范调节价值观、问题意识对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人规范受到自我超越(集体主义)及问题意识的激励,进而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影响。Nordlund和Garvill(2003)进一步验证了“价值观一信念一规范”理论在减少私人汽车使用行为方面的应用,他们用路径分析方法检验价值观、问题意识、个人规范与合作意向关系这一层次模型,数据支持了假设模型:自我超越(集体主义)影响个人规范,同时义反过来影响减少私人汽车使用的意向“。Linda等(2005)将“价值观一信念一规范”理论运用到消费者对能源政策接受程度的方面,并对荷兰112个受访者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利他主义(集体主义)和利己主义(物质主义)价值观通过个人规范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三)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影响绿色消费行为

从上面分析看出,价值观通过态度、信念及个人规范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影响。但是,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复杂的心理过程,作为矛盾价值观的结合体,消费者作出决策并不是完全由哪种价值观占主导,决策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等凶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引人了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加以分析。Ajzen与Fishbein(1985)将理性行为理论加以延伸,提了计划行为理论,TPB分析了行为的形成过程,首先行为决定于个体的行为意图;其次,行为意图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所决定。TPB中除了前面提到的态度外,还包含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指的是个体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亦即在预测个体行为时,那些个体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他人或团体对于个体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感知行为控制指的是个体知觉到采取某一行为的难易程度,反映个体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对于绿色消费行为,中国消费者的内部社会影响(如家庭)和外部影响(如朋友、邻居和亲戚)是主观规范的重要决定因素。当个体认为自己拥有的资源与机会越多、所期望的阻碍越少时,对行为的认知控制就越强,感知行为控制凶素发挥重要的作用。消费者消费决策时,行为不仅仅与态度、个人规范有关,还与个体主观规范、感知到的行为控制有关。

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时,往往存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共存的现象,很难说清是哪种价值观支配他实施行为。作为一对矛盾价值观的结合体,具有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人暂时不会实施绿色消费行为,但同时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主观规范,强烈的主观规范可能迫使他实施该行为,此外,带有物质主义观的人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自信心非常强,对自己采取某一行为的难易程度也有较轻的估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采取绿色消费行为;对带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人而言,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感知采取某一行为具有困难的程度,将会遏制绿色消费行为的发生,同时,物质主义价值观使得其主观规范性很低,较低的主观规范将无助于绿色消费行为的发生。因此,消费者实施绿色消费行为还要考虑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素。

(四)自信度作为调节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绿色消费行为指消费领域中一切能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与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绿色购买。Vermeir和Verbeke(2008)将自信度(confidence)作为态度和绿色消费倾向之间的调节变量,自信度即相信产品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功能,如果自信度很低,消费者不会特意去购买某种绿色产品。自信度作为态度和绿色?肖费倾向之间的调节变量同样适用于其他绿色消费行为当巾,如果消费者感知自身的绿色消费行为将减少环境污染,并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该行为实施的可能性很大。

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和关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烈,对绿色食品质量的怀疑态度增强。将自信度作为调节变量衡量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更能动态的、切合实际的反映消费者对现实的关注态度。如果消费者对绿色消费食品质量带有~定的怀疑态度,无论是何种价值观的消费者,实施绿色消费行为的可能性将较弱。

三、价值观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作用模型

以上的分析,价值观一方面通过态度、信念及个人规范这两个变量来影响绿色消费行为,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消费者决策是复杂的心理过程,绿色消费行为同时还受到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自信度的影响,自信度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当消费者面临两难抉择时,最终作出的决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

篇7

[关键词] 绿色营销 障碍 小企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期的工业革命带来工业飞速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带来环境被严重破坏的问题,进而产生了“绿色消费”、“绿色制造”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绿色营销”。“绿色营销”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激发、诱导、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绿色营销风靡全球,得到了学术界、企业与消费者的日益重视,也给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与大中企业相比,小企业所能动用的资源如产品、资金、价格定位、分销渠道等极为有限,小型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既符合政府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和满足消费者追求健康、环保型消费的需求,还能为小型企业带来差异化营销的效果。由于我国绿色营销的制度环境和需求环境尚不成熟,大多数小型企业奉行的依然是传统的营销观念,对小型企业实行绿色营销,寻找制约企业进行绿色营销的各种因素,从而为小型企业实施科学的绿色营销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一、参与绿色营销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存在着很多矛盾与对抗,由于所处的环境和追求的利益的差异,使他们各自在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方式。政府目标是确保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的平衡,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争取顾客,促进企业发展;消费者则是为了获得满意的健康产品,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政府是绿色营销相关政策法令的制订和实施监督者,以直接指令形式确保人类环境安全,确保生态平衡;企业通过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前提下盈利,增加市场获利机会,同时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更多消费者认可、参与和追求绿色产品以及绿色营销观念及方式,旨在寻求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与社会环境利益的和谐发展。各方都会根据对方的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理性选择营销战略和策略,促使三方利益的实现。由于小型企业地位的特殊性,除了面临以上几方的矛盾,企业还具有如下观念误区:强调“利润最大化”,只关注企业短期收益;.环境治理与保护是政府行为;把绿色营销简化为一种促销方式;绿色产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强化了小企业的“机会主义”思想。经济地位的弱势使得政府的监督支持不力以及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不足使得小型企业缺乏足够的动机。

二、小型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中的障碍分析

1.小企业经营模式选择的困境

经营模式的选择存在“囚徒困境”,其根本原因是自利性与市场竞争的存在。假设某一市场存在甲、乙两个企业,现有两种经营模式:绿色模式与传统模式两种,分别用G、T表示。其支付矩阵如下表所示:如果甲、乙两者均选择绿色模式,则分别得到1+a的利益,其中1为当前的利益,a为由于实施绿色模式为未来人带来的利益给予当代人的贴现值;如果都选择传统模式两者分别得到1个单位的当前利益;如果甲选择绿色模式,而乙选择传统模式,则甲得到-1+a个单位的当前利益,而企业乙得到2个单位的当前利益,反之则反是。

由于当代人由于伦理约束不够,对未来人利益考虑得不够充分,尤其是小型企业经营者代际公平理念缺位严重,在大多数情况下a可被设定为趋于0。在以上的博弈中,其博弈的纳什均衡是(T,T),即两企业均选择传统制造模式。从以上的分析可知:由于自利性与竞争的存在,小型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结果往往是传统模式。

2.小型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技术约束

绿色营销模式的实施,首先绿色营销的对象是绿色产品,在营销过程中使用的诸如包装、运输工具的绿色化。这均要求企业与相关的组织,如企业的销售商具有相应的技术与知识支持,同时要求企业、企业的供应商与销售商在技术上具有协调性。从现阶段来看,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小型企业,从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工艺对环境的负影响仍然较大,其根本原因是这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的吸收能力较差。同时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存在利益外溢的现象:一旦企业的技术成果能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时,其竞争者很可能通过反向工程来获取相应的技术;对于绿色营销模式有明显支持作用的技术与知识往往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政府从全社会的福利出发往往会采取措施迫使企业公开这类技术。从这点来看,小型企业对支持绿色经营模式的技术创新行为在动机上存在不足。

3.小型企业与消费者的博弈

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是绿色营销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而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程度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绿色营销的主要目标是与环境相容,同时要保证产品使用过程以及使用后对消费者本身的负影响最小化。消费者从自身健康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其消费过程存在收入约束的条件下对产品的绿色度进行认真、综合评价与决策的动机,即在经济人的自利行为的约束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顾客选择绿色产品。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有动机实现其私人收益的最大化与私人成本的最小化[3],这一点对绿色营销模式的目标之一―实现代际公平是不利的未来人的缺位导致对当代人行为的监督来源于当代人的伦理约束,在伦理约束不严格的条件下,消费者在其效用最大化的约束下进行消费决策时只会考虑产品对自身健康与安全的影响,而不会考虑产品对未来人的影响,以及产品对环境的负影响。同时,即使某些消费者能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有限的经济能力又会限制其行为的实施。

同时,小型企业与消费者对于产品存在着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对于绿色营销模式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体现为让消费者对产品所含的绿色度有所了解,这种了解是改变顾客的消费偏好的重要环节。根据激励的有关理论,行为主体的某种行为动机的强度与该行为的社会意义的大小呈正相关的规律,一旦顾客了解绿色产品的社会意义,则顾客很有可能选择绿色产品而不再选择传统产品;但由于产品的绿色度对于制造商与销售商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完全信息,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则是不完全信息,这种对于制造商与销售商在产品上所拥有的信息优势导致小企业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客观条件,实现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进而误导其消费行为,这种行为的直接结果是让顾客不再信任企业有关产品的绿色度的宣传。顾客对产品的绿色度的认识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的知识不够、法规对产品的标准要求不明确及对企业行为尤其是营销行为的约束不严格。

4.小型企业与政府的博弈

当今人类社会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环境管理水平也成为影响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政府目前的行为而言,尽管强调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但当经济发展和环境真正出现矛盾的时候,政府的行为有时还是趋向经济发展。同时,由于短期观念的影响,政府对企业进行“绿色营销”没有政策上的优惠和财政上的补贴,大多以牺牲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利润的增长。可见,在目前的状况下,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现阶段,首先,从引导作用来看,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绿色理念的宣传与教育;从引导的功能来看,政府应向企业、消费者宣传与推广有利于实施绿色营销模式的知识与技术。其次,政府应该为选择绿色经营模式(包括绿色制造与绿色营销模式)的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即保证其在采取绿色经营模式时的报酬率不低于或者高于其资源的机会成本。激励对于绿色营销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激励的方式有:利用税收机制,对于实施绿色营销模式的企业在税率上给以优惠,同时对于选择传统模式的企业、对环境带来严重的负影响的企业应加大其税率进而增加其在市场中的竞争成本;在金融机制上给予支持,绿色营销的实施在技术上存在障碍,现有的技术不能满足绿色营销的要求,因而技术创新对于绿色营销的实施具有基础性的功能,而技术创新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这就要求政府通过金融机制为企业提供支持。

三、结论与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小型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前提是政府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政策的支持,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使保护生态环境植根于社会活动中的持久性制度,限制引导企业和消费者,为绿色营销塑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同时,绿色营销模式的顺利实施,还要求系统地改变小企业的行为,具体体现在:①改进小型企业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绿色经营模式为主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②采取合适的营销措施。促销过程中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介来强化绿色产品所包含的与环境相容的信息,体现出企业对社会、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感,这些信息传播媒介主要包括产品的品牌、产品的绿色度识别、企业的形象设计等。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强化对客户关系的管理。通过internet技术在内的各种方式,实现对顾客的培训,为顾客提供识别产品中的绿色度、使用与维修产品、处理废弃物的知识以培养顾客对小企业产品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杨 彤 王能民:绿色消费的经济学分析.消费经济,2001(4)

[2]邓德胜 唐秀媛:我国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现状分析.中 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篇8

【关键词】绿色工程项目管理 注意的问题 实施建议

环境问题日益被人类重视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它要求人类以全新的资源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发展人类文明,保证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以至全球各国大多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作为社会发展的模式,但这种发展模式势必造成资源紧张、污染严重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全球各国提出节能环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工程即是在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下所提出的。

一、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1)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在传统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中融入绿色的概念,在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这一主导原子,采用一系列有效并可操作的评价、控制、分析实施等方法,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管理,通过节约资源和控制污染使每一个实施的项目能在科学、实用、合理、系统和集成的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2)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基于对人与自然的和谐来确定的,即绿色规划职能,包括在项目立项以及可行性分析中制定与环境中可用的资源和人力相一致的项目组织目标,并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同时考虑实现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3)相对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势。同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不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有着很多独自的特点,在各个环节都融入绿色理念,使得绿色工程项目的管理与传统建设工程有着巨大的区别,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质量的实现。

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绿色工程实施的意义。绿色工程的实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营造宜居住和就业的城市环境。首先,实施绿色工程,可以更好的保护城市发展必须的硬件基础。其次,绿色工程可以促进城市良性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再次,绿色工程有利于推动建筑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要求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明确绿色工程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区别。相对来说,传统工程项目所需要消耗的资源比绿色工程项目多出很多,并存在大量资源浪费现象,绿色工程存在着节约性质,但并不是抛弃使用价值和经济意义层面的节约,而是合理的节约,是为了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在整个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传统工程会产生并可能持续产生大量的污染,而绿色工程相对来说污染较小甚至基本无污染,其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通常采用化学处理或回收利用的方法进行。

(3)了解绿色工程存在的人为制约因素。我国目前依然维系着政府作为经济发展主导的发展模式,政府对绿色工程项目的支持态度,对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有着极大的影响。项目内部作为经济利益直接关系人,其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会增加成本,容易造成负利润现象。因此,项目内部极容易在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上出现较多的分歧。

三、实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

(1)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还有较多的环境保护法律处于空白。环境立法还有待加强,法律体系有待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及政府的政策法规将明确工程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政策的引导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产生有益的影响。

(2)采取经济手段促进绿色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组织是理性的经济人,采取经济手段推进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意义重大。政府应尽快建立能够体现环境与资源价值的绿色价格体系,从而在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产品价格层面上使外部费用内部化,即将社会与生态成本纳入产品的生产或消费成本,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为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加强绿色消费观念教育。消费者是绿色消费的最终承担者,引导消费者确立绿色消费观念对实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意义重大。我国公众绿色消费起步不久,仍处于初级阶段,绿色认知度不高。政府要加大宣传,通过宣传、培训、教育提高公众购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产品的意识,让他们树立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利己、利后代、利国家的观念。

四、总结

在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今天,绿色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由于工程建设会带来诸多的环境问题,而绿色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必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方向。实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深入分析绿色工程的特点,排除绿色工程实施的制约因素,寻求利益和效能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李艳.浅谈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篇9

关键词:高校德育 绿色消费 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消费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尤其是进行绿色消费观的教育,使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绿色消费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在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到达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小康不仅是经济上、政治上、科学文化上的繁荣,而且还是居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的小康。其中,消费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和全面小康的重要体现。十六大报告还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要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面对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消费却是环境污染问题的核心。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公民的消费模式还是粗放型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消费对生态环境的负效应大,绿色产品的营销落后,绿色消费品数量少,范围狭小,居民生态需要满足程度低,绿色消费还未成为一种潮流,一些企业和个人还在大量生产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产品。消费者还在有意和无意地消费对自己和环境有害的产品。有毒、有害的商品时有出现,如有毒的大米、含瘦肉精的猪肉、农药含量超标的蔬菜、劣质的涂料、人造板材和放射性超标的石材等等,这些情况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等教育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的,而高校德育目标之一就是要使青年大学生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所以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开展绿色消费教育,让青年大学生认识到要生产生态产品,拒绝消费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并在社会生活中起带动和示范作用,这对于普及绿色消费知识、促进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和十分紧迫的。

2、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青年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它具体表现在吃和用方面,消费结构不合理,奢侈浪费现象惊人,盲目和别人攀比、过于追求高级享受,赶时髦、穿名牌及抽烟酗酒,尤其是缺乏绿色消费意识,如喜欢用一次性发泡沫塑料餐具,用过即扔的大量物品,如衣物等还可使用的时候就被闲置起来或是抛弃掉了,不仅衣物,还有其他各种耐用品的闲置和丢弃等,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又造成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这是一种欲求消费,属于一种不合理的消费。现代经济学把物质消费分为满足需要的消费和满足欲求的消费,欲求消费是由追求心理上各种满足而形成的一种需求,它本质上是一种异化消费,是使消费与需要和使用价值相背离,过度地去追求不必要的消费,造成巨大的浪费,这是不合理的消费。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之一就是树立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消费不良现象,大力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因为一个人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他的思想道德觉悟。有道德觉悟者,在消费时,总能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开展绿色消费教育的主要内容

绿色消费的的基本思想是: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坚持购买和消耗符合环境标准的商品。笔者认为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加强生态环境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保护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人类的生产与发展、存在与灭绝,都与环境休戚相关。因此,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发展,就必须爱护环境。这就要求在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中进行诸如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工业公害、垃圾公害等专题教育。让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保护好环境,做一个自觉保护环境的环保公民。

2、普及绿色产品知识教育。要向青年大学生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法规,明白非绿色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绿色产品的鉴别知识,绿色产品的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从而使消费者自觉地认同绿色产品,产生绿色消费需求,推动绿色市场的发展。

3、树立绿色消费方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或破坏的关系。要从根本上改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消费观念,提倡绿色消费。对青年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树立适度消费的新消费方式。适度消费的界限应划定在满足生活需要范围之内,而不是过度的欲求。我们主张节约,决不是让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不是反对人们追求更幸福的生活,而是为了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比如说要让现在的大学生懂得我国所有的大城市小汽车都已基本饱和了,大大超出了城市承载能力,更不要说由此产生的污染之严重了。鉴于此,人们除非工作确实需要,不宜再去赶潮流买汽车,从而增加城市的环境压力。作为政府应大力引导人们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并不断改善公共交通设施,提供更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限定在需要范围内的适度消费,应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为了使人们更幸福的生活。其次,使用生态产品。由于环境危机的严重性,被污染的产品泛滥,促进了生态产品的兴起。生态产品是既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对环保有利,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产品。我们应大力促使绿色消费成为社会时尚,鼓励人们都去消费生态产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时髦”产品。

开展绿色消费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德育途径和方式是德育内容的载体,同时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手段。在高校德育工作中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来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和绿色消费方式。

1、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实施绿色消费观的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引导和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使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通过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进行绿色消费观的教育,让青年学生懂得绿色消费的意义,自觉履行消费方式的义务,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2、加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校园环境的群体,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意,它是学校精神的体现和外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它体现了无意教育和形象性教育的特点,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按照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构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要在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绿色消费行为监控。

3、成立生态环境研究协会,推介绿色产品的使用

在学生社团工作中成立由学生自发形成的生态环境研究协会,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结合高校进行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向周围的人群推荐和介绍绿色产品的使用。

4、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结合专业课特点,进行生态产品、绿色消费的教育

篇10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低碳经济

一、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

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密切相关,它的本质是在对各种金融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要纳入资源损耗和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在金融活动中的特有的运作机制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那么,发展绿色金融,对各个金融机构,究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1.绿色金融是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金融活动大多受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较多,在筛选业务时,很少考虑到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常常只注重项目的盈利。因此导致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而这些污染又大多会影响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金融业与外部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循环,通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一般说来,在支持客户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手段来发展金融业务时,不只是在实施金融交易时考虑如何规避风险,更重要的是要提升社会和环境效益。第二是金融机构本身的资产负债表的可持续性。任何一种金融业务产品的经营都应该符合金融逻辑,遵循金融业务运行的规律,才能有效规避风险。

绿色金融是金融业的一种革命,绿色金融的经营理念,不只是局限于眼前利益,而是注重金融业经营活动的长远利益和发展,一直抖把“绿色利润”作为自身的长远目标。另外,传统的金融业涉足环保产业的较少,而绿色金融则将资金协调到环保生态产业,这些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再生能源、碳金融等产业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增长点,若能增加这些领域的投资,则可以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商机,也是实现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处。

2.绿色金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

在经济增长方面,金融业所发挥的作用是对资本进行分配以及促进技术的进步。因此,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绿色金融占据重要的地位。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充当“过滤器”。在环保领域中涉及金融机构,通过完善有力的信息识别机制,能够过滤掉很多“两高一资”项目,从而培育新兴的能源产业,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方向流动和倾斜,以便促进传统的“黑色金融”向现代化的“绿色金融”进行转变。二是充当“孵化器”。在现代的低碳经济中,新能源清洁技术开发是一个重要方面,绿色金融看准了这一行业的潜力和前景,通过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不断培育环保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自身出发,从内在动力方面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三是充当“扩散器”。绿色金融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在公司业务领域有发展,同时也可以拓展到个人金融领域,目前有很多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产品,如绿色抵押贷款、绿色汽车信贷等,都能引导消费者形成低碳消费的观念,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

3.绿色金融是金融业的社会责任

一般说来,金融业的公司有两类治理倾向,一种是相关者收益最大化,一种是股东收益最大化。分析我国现阶段的金融业务情况可以看出,很多金融企业的主要目标依旧是股东收益最大化,其社会责任意识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如果金融机构不顾公众感受增加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贷款,一旦出现严重的环境事故,金融机构必将面临较大舆论压力,“银行变富、地球买单”这种事情要坚决杜绝。

二、如何发展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对金融业发展的意义重大,落实到实处,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发展绿色金融业呢?

1.实施绿色信贷政策

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支持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若能在日常的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程序中把环境因素也考虑进去,推广一种全新的绿色的会计报表,定能产生极大的效果。比如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贷款实行高利率;对于有严重污染的企业不进行贷款;提前收回有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的贷款;这些都作为一种惩罚,对高污染高成本的企业进行一种警告。相反,提供给良好环保记录的企业优惠贷款政策;支持企业用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的贷款项 目等,都是对绿色金融发展的一种极大支持。这些措施,是通过不同的融资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引导他们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除了对企业和公司要实行必要的信贷政策,对个人也要鼓励“ 绿色消费”, 与企业类似,对个人消费品的信贷也采取差别政策。比如人民购买如环保汽车、家电等绿色产品,银行可以与商家联合推出贴息甚至免息的政策以鼓励百姓的环保型消费。反之,如果百姓购买对环境严重污染的消费品,银行可以不贷款以便有效地抑制群众对这类产品的消费。

2.建立相应的金融机构的监督机构

目前,只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少数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我国去年出台的绿色信贷政策落实较好。这种状况下不能真正地对污染企业进行约束。因此,建立相关的金融监督机构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可以建立金融机构的环境信用评级,在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的考核之中涉及机构的环保表现,这将对金融机构的发展产生极大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瑞红:绿色金融:全球趋势、韩国实践及我国建议[J].理论与当代,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