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11 10:47: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人为本;学习热情;运动品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75-01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任务,还要立足学生本身,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小学体育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性和独特性,力求体育教学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实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那么,体育课该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呢?

一、教学形式多元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形式简单、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一年级课程《立定跳远》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发现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和练习时都表现得很积极,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很多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练习不认真的情况。于是,教师将学生集合到一起,分成多个小组进行立定跳远的接力比赛,即每组每位学生跳一次,不断接力向一个方向立定跳远,最后比较哪一组学生跳的总距离最远。在学生比赛期间,由于教师一直在一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所以学生表现得很认真,一次比一次跳得远,动作也越来越规范,逐渐掌握了立定跳远的运动技巧。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进入校园,很多体育教师都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这也使得一些教师为了创新而创新,忽略了一些在以往教学中常用的、简单而不乏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创设立定跳远接力比赛的教学情境。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这种比赛情境都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对立定跳远的运动技巧也掌握得愈加娴熟。

二、教学内容简单化,观照学生的体质差异

体育课不是体育精英训练营,而是锻炼学生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魄的课堂。因此,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尽量低难度、低负荷,适应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教学三年级课程《投掷轻物》这一章节时,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手投掷轻物的技巧是教学的重、难点,但单手投掷技巧中蕴含的运动技巧对小学生来说较为复杂,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教学时应将投掷训练抛、撇、掷等多个动作进行分解,引导学生逐项掌握,降低学生运动负荷和学习难度。

小学生身体发育较快,各年级学生之间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即便是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呈现出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如上述课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降低教学难度,将投掷训练分解成多个分解动作让学生练习,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投掷动作的技巧。在讲解每个动作时,教师还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投掷绝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彰显了学生的个性风格,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设计精细化,提升学生的运动品质

教学场地的户外性和开放性是体育课堂区别于其他课堂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也为体育课堂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到事无巨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例如,教学“高抬腿跑”的项目时,一些协调性较差或者体能较差的学生很有可能在练习中出现摔倒的情r。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师设计“绕物往返跑”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往返跑,其他学生在一旁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思考和交流每位学生跑步时姿势是否正确,有什么值得学习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这样可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认识正确的跑步姿势,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篇2

一节实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前提。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它与所说的“教案”、“备课”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区别。教案,在我们教师心中可能只是一种格式化的文本,按照内容顺序,先教什么,再教什么;采用什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呈现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更为系统的方案,除了“教案”的功效,更加清晰的阐述了为什么教,细化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路、场地器材分析、教学流程。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理解《课标》的方向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快速跑――“勇敢的小金牛”的指导思想:本课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体能和终身体育为目标。以“勇敢的小金牛”为主题,以情景教学为主线,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其探究;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其展示;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其不断进步。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对快速跑的兴趣,真正体验到体育的快乐。在预设中,教师必须做到目标统领教材。让孩子们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快速跑。

二、准确的分析,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主要包括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场地器材分析等,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对教材、学情必须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深入的了解,熟悉各个水平的教材内容、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出准确的预设与分析。如:学情分析:水平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对体育游戏和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到体育活动中,在学生的积极探究中,在大胆的练习中,在不断的交流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二年级小朋友快速跑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教材分析:快速跑是小学低年级跑的重点教材之一,快速跑的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快速跑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水平一:(小学二年级)主要使学生快速的摆臂和用力的蹬地。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快速跑的练习中,并且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快速的摆臂,有力的蹬地。

教材的难点:动作自然,协调用力。

三、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本地区气候条件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计划、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需要和强烈兴趣的内容,体育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 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课堂。当我们把体育问题融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中,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这些内容时,学生就会对体育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而选择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 把运动技能生活化,并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竞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模仿、探究、交流、竞争与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体育各项目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体会各个项目的健身价值,获得积极的身体与情感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育教学常常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而展开的,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兴趣,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良药”。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当一项技能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掌握时,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最浓,而当运动技术过于简单或过难时,学生就不会特别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正确把握新教材的动作结构及重点、难点,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已有体能、技能的基础上,分不同层次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促使学生积极、生动、饶有兴趣地进行探索性地学习。新课改提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调动学生学练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育教师要精讲多练,教、学、练统一,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讲解与示范的倾向。

四、合理有效的教学流程,是提升体育课堂实效的保障

篇3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育中没有什么东西的价值能比“生命的成长价值”更为重要。学生生命的成长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性的成长。但是,在学生的不同身心成长和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力、特点都有显著的差异。所以,教育既要关注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又要注重各教育阶段之间的连续性。

只有在不同阶段完成阶段教育任务,才能一个阶段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围绕不同阶段的主要教育任务进行阶段性的教育设计。我们认为九年的学习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都有特定的教育任务,并且教育阶段之间的任务是连续的。

1―4年级的学生就犹如巢穴里的小鸟,我们将教室称之为巢教室,将教师称之为巢老师。这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在学习习惯上,要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理解前置学习的内容、策略、汇报的方法);在思维习惯上,要热爱阅读,掌握提问的方法,形成思维的习惯;在生活习惯上,要通过美德建立好的生活习惯,懂得遵守规范与纪律,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此阶段设计支持成长的课程与活动称之为成长日和文明日。

5-6年级的学生要成长为林中飞鸟,我们将教室称之为林教室,将教师称之为林老师。这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在学习习惯上,要依据自己感兴趣的题尝试简单的跨学科研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思维习惯上,要掌握表达自己理解的方法,形成思维习惯;在生活习惯上,要具备一定的道德倾向和基本的道德素质,能够自我负责。此阶段设计支持成长的课程与活动称之为挑战日和分享日。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计;参与;了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38-01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会使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顺利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与锻炼之中,师生表情轻松、关系融洽。可以说这样的课堂一直是我们课改所要追求的,但是再看看我们现实的体育课堂,学生练习没有积极性,强度稍微一大学生就退缩了。经过调查,显示绝大数的学生对体育课是感兴趣的,学生喜欢体育课堂的原因主要是课堂自由、学习压力小,不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太陈旧、课堂枯燥,练习单调。

1.体育教学设计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1 学生参与体育课内容的选择、器材的制作。“学生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初中生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在体育课教学设计阶段可以听听他们的想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广泛了解体育项目及相关的知识,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使体育课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一些带有娱乐性的体育项目,还可以叫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特点的比赛方法及规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下进行比赛,收获别样的快乐。一些可以自制的简单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可安排给学生动手制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也是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

1.2 让学生参与体育游戏设计。体育教师多用游戏内容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一些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游戏运动是学生特别乐于参加的,对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设计体育游戏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到体育游戏的选择、设计中来。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创造的空间、实践的空间,让他们完成体育课游戏内容的设计,在游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 体育实践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体育实践是体育课的主体部分,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又要体现体育课多元化的功能。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这部分设计时要思考的问题。设立不同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体验成功的动力。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身体素质、技能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体验到体育技能学习的快乐,而且能增加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有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就可根据与自己相应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学习评价,这既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也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诠释。教学方法的设计。体育教学方法包含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学。

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选择教法时要避免自己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要促使学生在进行讨论、探究下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体育课中能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依据之一。

2.精心设计教学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根据职校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目前导入设计可以归成"听、看、说、动、想五类,听类(常规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激励导入法等)主要是利用了学生的听觉完成课堂教学导入;看类(插图导入法、视频导入法等)主要是利用了学生视觉效应完成教学导入;说类(讨论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等)主要是利用师生间的交流完成教学导入;动类(游戏导入法等)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身体体验来完成教学导入;想类(情境导入法、价值导入法等)主要是通过老师的描述、学生自身的联想完成教学导入,还有些是以上几个的综合。"认为无论何种导入设计都不能离开学生的了解,因此教学导入设计必须坚持设计,的连贯性(整体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宁缺勿滥(稳重求变)原则、身心发展规律原则。

3.设计要有充分了解与准备

信息对于成就一件事情想必不用再加评论,同样我们的体育教学设计也是如此。教师不可能在不了解教材、学生、场地器材等信息情况下就开始做教学设计,否则只能是空谈。因此,在设计前可完成这样几个方面工作,即教材的内容是什么、教材的重难点是什么、教学对象特点是什么(平行班的学生共性)、教学对象的兴趣取向是什么(共性的,可根据教学观察或问卷调查分析出)、选择什么教法来解决重难点、场地器材如何选择与布置、教学中如何评价、如何布置课后小作业(便于巩固及下次教学)等。

4.去伪求真,提高设计实效性

目前教学设计格式有很多版式,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设计版式的"美"可谓下足了工夫。认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教学的一种预设或者前期的预判,对自己实践教学的一种系统性模拟,因此不必关注它的格式问题。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将设计与实际教学更加贴近更加实用上来。认为教学设计书写版式中只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运动强度与练习密度、场地器材布置等就足够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的明天。体育活动又恰恰是这些花朵成长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体育教师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可以原谅我们设计的不成熟、不完善,但绝不能容忍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体育教学设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陈永全. 如何重视体育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J]. 学周刊,2012,(30).

[2] 赵志永. 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2,(29).

[3] 张志军.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学周刊,2012,(28).

篇5

【摘 要】无论是针对单词记忆的教学主题、针对语音的教学主题,还是针对语言应用板块的教学主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应当为学生们创设更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主题教学模式;小学英语;教学平台;设计

基于主题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学设计是关键。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基于主题教学模式的小学英语教学平台设计。

一、词汇板块的主题模式教学

基于主题教学模式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在确定了相关主题后有效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这不仅会决定一堂课的教学展开模式,同时,教学设计也会很直接的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以词汇为板块的主题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十分常见,然而,如何做好这个主题的教学设计,这一点却很值得思考。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学生们接触的词汇并不多,也不会太复杂,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且常用的词汇。对于小学生而言词汇记忆是一个难关,如果教师没有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词汇记忆方式,学生们不仅会在词汇记忆时非常困难,还很可能会留下一些心理负担。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趣味性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尽量给学生们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枯燥的词汇记忆溶于有意思的教学活动中。这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也能够让大家在玩的过程中有很多有益的收获。

许多课堂小游戏都能够很好的展开对于学生的词汇教学,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将单词的记忆以及单词的应用融汇到有意思的教学游戏中,过程中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用能力。课堂上我经常会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展开有意思的教学游戏。例如,在学了run, walk, sit, stand, swim, skate, play, football, play basketball等动词和动词词组后,我会设计如下单词游戏。我会快速说出这些动词或词组,学生听到便做动作,最快最准的获胜。这个游戏同样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者。学生们对于这类游戏都非常积极,在玩的过程中也很好的渗透了对于单词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游戏不仅深化了学生们对于这些词汇的理解与体会,也很好的提升了单词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语音板块的主题模式教学

语音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帮学生们打下好的语音基础不仅能够很好的为学生的单词记忆与单词拼读提供帮助,这也是学生们后续的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积淀。语音教学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然而,在目前的很多小学英语课堂中往往容易被忽略。针对这个主题的教学设计要增强学生们对于语音的理解与领会,要让大家在独立摸索与探究中体会到语音的特点,进而深化对于语音的认识与掌握。具备很好的语音辨析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单词识读上更准确,在语音的帮助下也能够让学生们慢慢领会到英语单词的基本构词法,这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针对语音板块的主题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字母与字母、单词与单词以及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然后加强练习,加深理解,巩固学生对于语音的识别与记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找出容易混淆的内容,结合读、练结合的方式,分清二者的异同,通过各种练习模式,如比赛、分组、对练等进行这些语音的强化记忆。例如:关于字母“i”的读音规则,教学过程中可以分组让学生去体会,一组是pig, big, fish, his, swim, milk, chicken等;一组是:rice, nice, like, white ,kite,bike 等。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同样是字母“i”,它的两个主要的发音是什么,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说一说它的发音规律,这对学生以后记忆单词有很大的帮助。

三、语言应用板块的主题模式教学

语言应用板块的主题教学同样非常重要。当英语学习进入高年级后学生们已经逐级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语言能力,这个时期的英语教学中深化学生的语言应用与实践水平非常重要。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应用是关键,然而,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深化却是一条漫长的教学道路。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对于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应当借助有意思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多好的锻炼机会,这对于深化学生的语用水平将会很有帮助。

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多表达,要让学生们的口语能力能够更充分的得到锻炼。可以筛选小学生日常生活常见情景若干,如:问候、谈论天气、日期、邀请别人干某事、征求别人同意、道谢、自我介绍、打电话等,创设了一些有趣的话题:“talk about your family”;“your favorite food, sports”;“my birthday”等等,可以让学生们针对这些话题展开积极的交流研讨。研讨的内容不重要,但是过程却很有意义,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用水平,多说多练是关键。另外,对那些不敢讲、不愿讲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慢慢消除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多讲多用,对学生要有耐心且态度亲和,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语用氛围,这样才能够让这个主题的教学过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想要让基于主题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发挥其作用,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应当为学生们创设更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各个教学主题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郭枫.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及策略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李欣.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宁夏大学.2013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41-02

一、设计理念

旨在通过提供丰富多元的文本及画面,以听声赏图、品词析句、创作交流等形式,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研读、品味,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教师关注阅读策略指导,渗透比较阅读的思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描写春雨、赞美春雨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感受春雨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体会“淋、滴、洒、落、飘”等词的妙处,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从不同角度感受春雨的美。

四、教学难点

丰富词汇,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五、课前准备

(一)课件。

(二)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头饰。

六、教学过程

(一)赏读《春雨的色彩》,提炼春雨的美。

1.听声感受声音美。

(1)感受春雨声。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春天的礼物,你们听!(课件播放春雨声)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指导朗读。

师:谁来模仿一下春雨声?(沙沙沙,沙沙沙……)

【设计意图】春雨声,声声入耳。通过模拟声响,营造了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感受春雨的悦耳,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2.赏图感受形态美。

(1)体会春雨的形态。

师:春雨听上去那样柔和,那看上去又是什么样儿呢?你们瞧,(课件出示春雨图)在你眼中,春雨像什么呢?(出示:春雨像_________。)

学生自读《春雨的色彩》,找一找楼飞甫爷爷眼中的春雨像什么。(出示: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2)指导品读。

【设计意图】春雨图,赏心悦目。通过观察画面,想象说话,感受春雨的形美,自然引向文本的阅读欣赏。

3.读文体会色彩美。

(1)师:春雨的声音那样动听,春雨的样子那样可爱,小鸟们也被春雨吸引来了,它们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出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读《春雨的色彩》,找一找小鸟们眼中的春雨各是什么颜色,交流。

(3)师:春雨的颜色真丰富!你喜欢谁眼中的春雨?

(4)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小鸟们的对话。(准备头饰)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个性化表演读,提供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空间。

(5)师:小朋友真会读书!老师仿佛看见春雨落到草地上,落在油菜地里。(课件突出“落”字。)小朋友,你感受到春雨是怎样落下来的呀?(指导读好带“落”的句子。)

(6)师:春雨就是这样的温柔,你还注意到春雨有哪些轻柔的动作?(突出“淋洒滴飘”四个字。)

(7)师:春雨多像一位手法娴熟的魔术师呀!她让雨丝落向草地,淋在柳枝,洒向桃花,滴在杏花。落在油菜上,又飘向蒲公英花。(点击出示图片)这些植物因为有了春雨,显得生机勃勃,散发生命的色彩!让我们用美美的朗读来夸夸春雨!

【设计意图】品词析句,辅以多媒体的配合,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将文字变成立体的形象,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让朗读成为一种享受。

(8)师:春雨听了你们的夸奖呀,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她落满了大自然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赶紧去寻找她的足迹!

(9)(播放课件,展示雨后植物的色彩。)师:雨后的空气是那样清新,走近一些,再走近一些,瞧,梨花晶莹透亮,牡丹精神十足,迎春花娇小可爱,梅花散发清香,春笋冲破泥土,蘑菇撑起小伞,紫玉兰在枝头绽放,郁金香举起欢乐的酒杯……此时此刻,小朋友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补充积累描写颜色的成语。)

(10)师:春雨的色彩这样丰富,你最喜欢春雨的哪一种颜色?当回小诗人夸一夸春雨。

(出示:春雨是( )色的。

你们瞧,

春雨( )在( ),

( )就( )了。)

【设计意图】把春天各种颜色的植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鼓励学生想象,创造自己的语言,在生成中进一步感悟春雨的色彩美。

4.交流体会心意美。

(1)师:其实春雨本无色,但春雨滋润万物,不知不觉中,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此时此刻,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出示:春雨,我想对你说……)

(2)师引读《春夜喜雨》。

(3)师:春雨就是这样默默地装扮春天,让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赏心悦目,它不仅声音美、形态美、色彩美,更是心——意美。

【设计意图】辅以问题情境,引入已学古诗《春夜喜雨》,层层递进,深化学生对于春雨心意美的感悟。

(二)辅读《春雨沙沙》,发现春雨的美。

1.师:楼飞甫爷爷笔下的春雨是如此美丽,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诗。(出示诗歌《春雨沙沙》。师配乐范读)。

2.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小诗,用笔画出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交流。(师参与讨论。)

3. 学生汇报交流阅读感受,老师结合板书,点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春雨的某一个方面感受春雨的美。

预设一:声美——春雨沙沙,春雨沙沙。

预设二:形美——细如牛毛,飘飘洒洒。

预设三:色美——飘在果林,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

预设四:意美——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4. 师:有了这么多的发现,相信小朋友一定能将春雨读得更加有滋有味!(生练读。)

5. 师生合作品读小诗。

【设计意图】引入的诗歌在内容上与前文相呼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由扶到放,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交流中再次深刻感悟春雨的美。

(三)推荐阅读《春雨》,延伸春雨的美。

1. 师:春雨细如丝,春雨贵如油,春雨美如画!你们听,这细细的春雨又下起来了。(师配乐朗诵赖松廷的《春雨》片段。)

2. 师:这是赖松廷爷爷笔下的《春雨》,喜欢的话,课后自己把这篇文章美美地读一读,然后交流。

3. 师:不光作家爷爷喜欢春雨,诗人、摄影师、画家……他们也喜欢春雨。这不,小小音乐家也来了,你听!(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出示歌词。) 想唱的小朋友一起学着唱!

4. 在音乐声中老师小结,并布置作业:今天,我们走近春雨,欣赏春雨,春雨的美一定深深印在了你的脑海之中。课后,请爱画画的小朋友,用笔画一画春雨,想当小诗人的,用笔写一写春雨,想当小摄影师的,用相机拍一拍春雨……让我们把春雨的美,种在心里。

【设计意图】教师配乐诵读散文《春雨》片段,勾起学生课后阅读的欲望,让阅读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学生在优美的歌词中再次感悟春雨的美,在轻快的旋律中走出课堂。

【课后点评】

(一)教者在选材上有自己的思考,《春雨的色彩》、《春夜喜雨》、《春雨沙沙》、《春雨》和《小雨沙沙》,这是一种主题阅读欣赏的结构方式。在文体上有散文,有古诗,有现代诗,还有音乐《小雨沙沙》,歌词优美;在文本的解读上,关注了春雨的声音、形态、色彩和心意,及其内在的联系。儿童在阅读中欣赏春雨,亲近春雨。

篇7

[关键词]英语课堂 教学设计 以学定教 有效性

以“学”定教是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是以鼓励人自主发展为旨趣,是适应能力和爱的基石,是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是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如何以“学”定“教”,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提高英语课堂设计的有效性。笔者的实践体会如下:

1心中有“书”,教学设计走进教材,超越教材。

优秀教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英语教师应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教材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删减和加工处理,以尽量合理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使教学过程 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意义建构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案例1某青年教师的一节教师组内公开课:

T:Good morning,everyone,Let's have our lesson today.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In this class we'll learn about…

T:Don't open your books.We'll talk about…

T:You don't need to open your books.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T:Today's homework is on the blackboard.

You don't need to do the exercises in your books.…

“用教材教”取代传统的“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一。但是,教师决不能将它变成随意处理教材的借口,更不能以“用教材教”为由而不去吃透教材,甚至脱离教材。案例1 中,青年教师整堂课忽略了本书,抛弃教材,这样一来,学生对教材本身的学习就被大大削弱。笔者认为:“用教材教”首先是“用”,而不是抛开教材另搞一套。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传统下的“教教科书”的观念,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新理念。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理解教材所阐明的道理以及所讲述的知识,将教材转化为学生的智能;另一方面,在实际驾驭课程和教学中,课堂不能仅限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教师在具体教学情景下,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结合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开发处理,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超越教材的平台,让学生获得教材规定以外的教学效果。

2目中有“人”,教学设计走进学生,走出学生。

“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前期,一定要有走进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需求分析,为明确教学的具体目标,确定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2:有位教师上有关Weather的一些单词的教学片段:

T:先通过电脑在大屏幕上呈现四幅图片,分别表示这样的天气:晴、多云、刮风和下大雨。

T:将学生分为四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幅图片。要求每个同学根据图片内容说出一个句子,最后要求学生尽量用不同的词汇或方式描述当天的天气情况。

Ss:有的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有的则分组讨论、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许多跟天气有关的句子。

T:适当集中学生写的句子并通过投影仪呈现部分句子:

①What a fine day! ②The sun is very bright!③t's a fine day today.④I think tomorrow will be fine.⑤The sun is shining brightly.⑥What a beautiful day!⑦It's good weather,isn't it?、⑧There is lot of sunshine today.⑨It is cloudy today!⑩How heavy the rain is !

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天气现象的图片,放手让学生边看边根据图的内容进行了描述。无论是学生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分析等,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情况下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追求课堂教学设计,要目中有“人”,走进学生,走出学生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机会和广阔的展示他们自主学习成果的舞台,这样学生才会有思维发散的时间和空间,才会在自主、积极参与学习,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3凸显过程,教学设计走进预设,生成精彩性。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我们已习惯于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而取得教学的成功。但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在“目标――过程――结果”的演变过程中,除了预约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出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

如一位教师上牛津8B Unit 6,围绕“慈善步行Charity walk”展开系列教学活动。在上Reading时,教师提问:“If there is a charity walk next Saturday in our school,would you like to take part in it?”部分同学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这是预设内的结果),还有部分学生的回答了“No”教师追问 Why not? 时,他们各抒己见“ I have no time.”“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 I' m so tired that I went to have a rest.”etc.(这是预设外结果)此时,教师虽感到有点意外,俏作停顿说:“Yes, you're honest. It's the fact that you really have much work to do at weekends.”听到此,(教师没批评,反而理解他们)答了“No”同学似乎松了一口气,抬起了头更加认真听讲。接着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素材和思想内涵,将德育自然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再问:如果有一项慈善步行下周六在我们学校,你想参加吗?同学们齐声回答Yes。教师又追问:Why yes now? 其中有的说“As a student, work must come first. But helping others is also important.”也有的说“We hope someone will help us when we are in trouble. So we should take every chance to help others.”最后,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

面对课堂的一点生成,若我们教师能以此为契机,及时捕捉和善于利用,那么,一个个超越预设、洋溢着芬芳的精彩会向我们袭来,那些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点点滴滴会呈现出诗一般的美丽。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以“学”设计内涵的认识不断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有效不仅成为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一线教师探索的课题。经一线的英语教师实践探索,将呈现出新的正效能。

[参考文献]

[1]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08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小学生搜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应该让学生在积极地情感活动当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思考和感悟,让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获得启迪,体验到审美的乐趣。”我认为,可以从巧妙设计问题着手,让学生从自主学习中深化对课文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此,笔者就如何巧妙设置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一、提纲挈领,着眼题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课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它也可以是文章的主题,可以是概括文章的内容,可以引用文章人物的言语。可以这样说,课题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进入文本的捷径。

在小学阶段,很多课题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如,在讲述《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所遗留下来的历史瑰宝被帝国主义掠夺和破坏,这是我们中国人所挥之不去的伤痛。此时,教师可以抓住“瑰宝”与“掠夺”两个关键词来进行设计问题:应该怎么对待国家的瑰宝?为什么我们的历史瑰宝被掠夺与破坏?由“瑰宝”和“掠夺”两个关键词又能引申出怎样的事物存在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引导学生渐渐理解我国文化历史与其发生的坎坷变迁,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念。

为了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还可组织学生观看《南京!南京!》影片。看完之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能有效强化他们对于所学课题的认知与理解。这看起来好像与阅读教学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所阅读文章的内涵,进而通过对电影的感受进行思维发散,以形成他们所特有的阅读与理解方式,从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目标。

二、明确重点,巧抓过渡

为了使文章的条理清楚,结构清晰,文章一般在中间部分用过渡段或是过渡句架起桥梁。学生通过抓住过渡句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更易感知文章事物特点了。如,在文章《秦兵马俑》中,有一过渡段:“秦兵马俑不但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不但概括了前面所叙述的兵马俑规模宏大,而且还引出下文将要叙述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学生通过寻找该过渡段,可以感知整个全篇内容,了解文章所叙述事物的特点。学生也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构段方法和记叙顺序。

三、把握文章,抓住首尾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通常有中心段或是中心句,它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凝结了作者的情感。这类中心句总起开头,在结尾点题,或是首尾呼应,或是起画龙点睛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知道学习方向,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这种类型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尤其是诗歌和议论文。

四、走进内心,抓住情感

情为心生。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这些文章有的是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或是让人们爱护动物、植物,或是表达对某种人物的钦佩之情。作者的感情是通过文字的描写表达出来的,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抓住作者的情感设计问题,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心灵的沟通。

如,对于《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而言,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那种悲痛之情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很难去体会与理解的。而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可先播放电影《》,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资料与艺术元素来了解的经历与人格魅力。之后,再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视频资料,学生在被动欲绝呼喊的感染之

下,才能切实理解教材中所表达出的那种悲痛之情以及对的还念之前。之后,还可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从而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实现心与情的交流。

五、把握思路,寻找主线

很多文章的作者在写文章时独具匠心,巧妙地设计了文章的主线。这些主线自然而然成为作者的思路。张中行曾说:“思路是‘流动在脑子里的意念’。”可见,我们要想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就要了解作者的思路,然后根据思路将文章的结构弄清,同时弄清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可以说主线是我们了解文章的捷径,让我们很快完成阅读任务。

六、引发思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实现由“讲”向“问”的转变。在对教材锻炼进行分析时,应多向学生发问,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也应针对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在此过程中也应注重回答问题的技巧,不能将答案说死,而是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反问学生,并且鼓励他们开放性地回答,以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中心,我们应该将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在教材学习时可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并由他们自主选择课题进行讲解,通过他们对自己观点与想法的充分展示,摆脱教师和书本的束缚。之后,还应引导他们自主反思,在加深他们对文章理解的同时,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自主学习活动中来。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给他们一个“天马行空”的机会,教师所要做的是思考怎样迎合他们的思考,而不是一味扼杀他们

漫无边际的感想。

小学生因为智力没有完全发育,好奇心重,理解能力不是很高,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因为文章的内容不同,体裁不同,教师设计的主要问题也是不同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认真阅读教材,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从本阶段语文教学的要求和学情出发,制订适合自班学生的合理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谭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的类型、功用、适用时机[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29).

[2]谭静.分层分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10).

[3]李颖翠.书中乾坤大,课外天地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与方法指导[J].考试周刊,2013(67).

篇9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游戏;应用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少会因为对于教学内容不熟悉,对教学项目产生抵触心理,产生一定的焦躁情绪。体育游戏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初,引导学生放松之前的警惕心理,自主尝试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这样就缓和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融入游戏的过程中,也达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体育游戏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融入集体,享受娱乐,教师将枯燥的体育活动融入体育游戏中,取代了基础体育所存在的反复单调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体育技能。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体育游戏具有多变性,它的规则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议决定,这样更有助于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并在游戏中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同时集体性游戏也能促进学生自律,即使是那些纪律性较差的同学,在团队协作的游戏中,也能够考虑到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改正自身纪律性不强的缺陷,与团队良好合作,达到集体的共同成功。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很少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二、小学体育教育游戏设计面临的问题

体育游戏是在简单的规则要求下,以锻炼身体为目的,以游戏为表现形式而进行的体育教学形式,作为展开小学体育教学开端的一项引导活动,体育游戏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体育游戏自身所具有的大众化及娱乐性,导致体育教师在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体育游戏的课堂教学规范难以把握。所呈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游戏混乱,单调乏味

小学阶段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并且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的一项内容,但是由于相同的游戏反反复复的进行,导致学生对体育游戏感到单调乏味从而失去兴趣。教师在准备体育游戏时,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某一技能而就相同的体育游戏不断重复,从而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单调乏味,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二)体育游戏中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力度不够

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他们对事物存在着很强的好奇心,而忽视了事物潜在的安全问题,导致事故的发生。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体育游戏的规则而认为他们对于安全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放松了警惕,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体育游戏负荷不均匀

体育游戏的最大魅力在于团队和汗水,通过团队合作争取冠军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承受一定负荷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快乐。但是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这种局面,选择负荷量过大的体育游戏,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所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三、小学体育游戏的设计的策略

(一)将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和体育教学的教育性相结合

在一般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都会带领同学们做一些拉伸运动,但由于每节课的开端一样,同学们很快失去兴趣。教师可以在一开始交给同学们一些太极拳或者太极剑的招式,学生在兴趣驱使下,会自主的认真进行准备活动,并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游戏来促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如在篮球的运球教学中,可以选用“运球追人”这一游戏,这样不仅增大了练习的难度,也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学生有效的掌握运球技巧,也提高了控球能力。例如在耐力跑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水桶、水杯、水瓶和水等道具,然后让所有参赛队员呈一列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比赛开始之后,让学生拿着空水杯盛满水,然后跑到终点再折回,并要将瓶中的水倒入到下个一同学的空水瓶中,让其接着跑,以此进行。在比赛结束之后,通过对比各纵队水瓶中谁的多少来判定输赢。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了紧张愉悦的游戏氛围,又训练了他们的短跑能力。

(二)体育游戏的竞争性和安全性相结合。

相关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在游戏中,游戏的竞争力越大,参与者的积极性就越高。游戏的竞争性直接影响着参与者的参与性。而竞争性越高的游戏,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就越大,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容易被激怒,因而容易忽视自身和对手的人身安全。教师在游戏教学中,考虑男女生差异,可以男女分开进行不同种类的游戏。如在跑步中,男生可采用“军衔晋级”的游戏,根据到达终点的先后得到不同的军衔。女生可采用“吹哨跑步”的方式,利用哨声改变跑步方式,消除学生对跑步的厌倦心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考虑到不同体质的运动强度。

(三)体育游戏评判的鼓励性与真实性相结合

学生在积极参与体育游戏中,考虑到游戏的竞争性,因而对比赛结果格外看中。教师在评判过程中,应该尊重比赛的结果,严格按照比赛规则,对于在比赛中优胜的学生,应该给与赞扬,对于在游戏中错失冠军的同学,也要给于鼓励,指出不足。这样既表现了比赛的公平公正,也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四)体育游戏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结合。为了保持游戏对小学生的长久吸引力,体育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游戏编排,要积极寻找游戏素材,针对小学生特点开发出更多的游戏。避免每节课总是那几个游戏,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只要设计合理,都可以在体育课上运用,提高小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结语:本文从当前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而后阐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所能发挥的重大作用,倡导学校及教师应该解决弊端,发展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悦.中小学课堂体育游戏的设计与运用浅析[J].体育师友.2013(05)

篇10

师适时点拨,共同归纳创新等环节。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一创设、二构建、三形成。

一、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实行双主体教学模式,教师应是主导,但学生是主体,教师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使“玩”的权利,“做”的任务,“说”的机会,“创”的使命都交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己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切实挑起“服务”重担,当好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充分发挥“点拨”的指导作用。认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充分利用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总之,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内容告一段落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和想法,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体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构建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采用双主体教学模式,在经过选材设疑,以疑导思等环节,模式就进入到核心阶段――授课过程,在这一阶段中,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导师”,不是“教”师。作为导师,就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环境,既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又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在这里有三个方面是特别重要的:一是活动学习,构建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二是构建自主学习,自学探究的学习状态;三是构建合作学习,合作互研的学习形式。如边学习边实践,十分重要。在讲公共道德时,联系实际,让学生自觉地去保护公共财物,搞好公共卫生,维护公共秩序等,学习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三、形成师生共同归纳创新

学生经过上述各个学习环节后所得到的知识往往是感悟的、零散的,不成系统化的认识,加以巩固提高其学习成果,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最好的“服务”。为此,教师要利用个人的知识优势,对感性的、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概括,勾勒出所授知识结构。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寻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图。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归纳织网,不仅能简洁扼要的掌握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系统、发散、创造思维,使学生的各科能力得以有效训练和提升。

下面以《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1.导入新课

以复习提示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并概述劳动法的主要内容,懂得劳动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长期缺乏基本法的落后状态从此结束。理解我国劳动者就业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他们所处的地位是主人翁的地位。而主人翁地位又是通过现实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导入课题,让学生阅读回答问题,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讲授新课

(1)简单分析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含义和内容:主要由学生阅读材料,老师以引导为主,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进行总结归纳。

(2)本课重点在于劳动者的两个重要义务――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这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是本课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

设疑:如何提高职业技能?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作为技工学校的学生应当学好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并影响劳动生产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劳动者职业技能不仅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因此,我们每一个劳动者或未来的劳动者,都应意识到我国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和技术素质,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做出必要的知识储备。

结合学生平时有迟到早退等违纪现象,提出:遵守职业道德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如果一个人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不会对所从事的本职工作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从而被社会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