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气象观测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气象观测的重要性

篇1

项目结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生产、技术、经营等多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项目结算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1]。

一、项目结算管理概述

项目结算是指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或补充协议)进行的工程合同价款的结算[2]。项目结算分为项目工程的定期结算、阶段结算、年终结算、竣工结算。

二、项目结算管理工作的要点及措施

结合项目自身特点,结算管理工作的要点是必须加强项目的合同管理、预算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及竣工结算管理,如果能够有效的管控好以上各项基础工作,我们的项目结算管理就不可能是无源之水,相反一定能够水到渠成[3]。

为了做好结算管理工作,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最主要的是应该将商务策划工作融入我们实际管理工作中,同时结合结算管理工作的四个要点,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策划意识就能保证项目结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提高投标策划意识

投标阶段清单报价时将策划融入进去,采用不平衡报价,中标后再对此专项策划,找准策划点,集中一点发力,确保策划项顺利实施。中标后在签订施工合同阶段,为了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需要仔细研究合同中的各种条款,针对每一板块,由负责相应板块的工程师研讨,最后统一由富有经验的合同洽谈人员把关。然后再对合同进行合同交底,公司合同管理人员对项目相关人员合同交底时要及时、全面细致,能够使项目管理人员对合同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全面履约[4]。

2.提高预算策划意识

“把预算当做结算来办”,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结算管理工作的好坏。越来越多的施工总承包合同约定:结算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合同价+定额计价模式部分核对定案后施工图预算价+合同约定的合同价款的调整项。预算是结算的一部分,同时预算是中间进度款支付的依据,故做好预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预算的时候当做结算来办,预算阶段,深入策划,将预算的项指标全面提升上去,为结算打好坚实的基础[5]。

3.提高施工过程中策划的意识

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目标核心是通过成本管控、策划,提高盈利能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项目开工后要进行策划,策划围绕合同条款、工期、质量、签证变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确认好实施方案。此方案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策划实施的指导依据,并在过程管理过程中重申、明确好分工及责任人和对其落实情况进行公示[6]。

此阶段为项目施工阶段,项目主要的工作围绕找降本及寻找签证点,主要是通?^以下几点来进行:首先是提升预算员及其他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其次是做好施工前的现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为后期工作做准备;然后是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过程管理意识,尤其是成本管理的意识;最后是及时搜集相关资料,归类整理,做好现场的签证索赔工作[7]。

4.提高竣工策划意识

项目运营过程中实施好投标前策划、编制预算时策划、过程中策划后,在项目竣工后,项目组织好熟悉施工现场的技术力量及全过程管理的造价人员,整理出全套的结算资料。编制竣工结算书的时候,将前期的策划及留存的资料进一步融合,及时编报出完整而又合理的竣工结算,做好对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审计的全部协调、配合、准备工作[8]。

三、工程项目的结算要素

1.建议工程项目长期配备经营人员1-2位,具体视项目复杂程度进行配备。这样的经营配备为完善项目成本控制和工程项目的结算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9]。

2.建立并完善工程结算管理机制。为使工程结算工作得以有章可循,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的结算管理机制,做到制度规范化、操作电算化、审查严格化和市场科学化。

3.适当建立激励运行机制。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所盼望的是工程项目结算值达到了企业目标的期望值,故项目结算管理企业在各项经济管理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想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企业的目标值,从企业内部产生动力,建立适当的结算管理激励运行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在工程项目的结算管理中,监督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除了适当的激励运行机制外,监督的关键就是为了因弥补内审的而存在的各种缺陷。

篇2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问题;解决方法

综合气象观测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其作为气象工作的基础和支撑,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气象预报预警、制作气象服务产品、发展气象科学研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与积累重要的历史资料。为了让气象工作能够更好地为防灾减灾及人们的生活便利作出贡献,一定要有效解决综合气象观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保障综合气象工作能够高效进行。

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现状

综合气象观测是气象部门工作的核心内容,其工作的正常进行也为天气预报预测、气候分析以及气象信息服务等各项气象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近年来,我国的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不断得到优化,已经初步建立由天基、地基、空基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综合体系,大力推动该业务的发展,将使气象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目前,我国的综合气象观测工作仍不够完善,存在较多的问题,值得继续探索研究。

二、综合气象观测存在问题

(一)业务一体化改进不够彻底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包含了农业气象观测、地面气象观测、生态观测等,用于预报与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以告知给气象用户未来的天气情况,提醒人们提前做好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减小损失。目前已有80%以上的观测项目实现了自动化监测、网络传输及无纸化服务,但仍有部分工作是人为进行观测操作的。在人工观测的这些项目中,部分观测站仍然是专人专岗,没有形成一人多能的综合气象观测模式,这是工作人员岗位调整满足不了一体化业务运行的体现。一定要得到及时的改进,才能促进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开展。

(二)业务功能集约化能力受限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包含多个方面,包括观测、探空、设备保障等。而我国气象业务的发展使得其实现了多领域自动化的格局。然而,仅仅要求多个部门形成连接式配合是远远不够的,应让所有业务人员加强学习各类业务,了解并掌握其工作方式方法,以达到真正的集约化综合气象发展模式。否则,一定会使我国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功能受到限制,从而阻碍这项业务的继续开展。

(三)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仍需提高

推动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水平的提高,除了需要更加精密先进的观测设备外,更多的还要依靠在岗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稀缺,很多观测岗位人员趋于老龄化,认知与操作还停留在从前的观测工作中,无法适应我国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改革与发展。而新招入的人才因岗位编制限制,人员数量远远不够,使得该项业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发生了严重“脱轨”的现象,综合气象观测改革与提升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整个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

(四)业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整体来看,我国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不管是人员的考核制度还是业务一体化的要求规定,都不足以有效管理与约束业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很多业务人员在工作中比较自由散漫,积极性不高,处于“混”着工资等退休的状态,从而导致无法提高综合气象观测工作效率。完善管理制度,制订可行性方案,是目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的关键问题,必须得到妥善处理,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这项业务的发展。

三、综合气象观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进行一体化改进,实现功能集约化

就上述提到的综合业务分工明确、专人专岗的问题,应对其进行一定的岗位调整,实现一人多岗、多责。但是,要不断减少改革中的业务岗位人员调整频次,根据岗位的要求来制订周期轮岗的计划,逐步实现一体化改进。同时,要顺应基层业务改革的需求,建立起专门的业务管理部门及相关的科研培训机构,从而加快完成岗位整合,更好地实现功能集约化。岗位的责任划分同样不能被忽视,一定要明确岗位的责任,可以制订专门的考核目录,不能使其责任界限模糊。

(二)培养与引入专业人才,提高综合能力

工作人员对于任何一个部门都是极其重要的,观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决定了观测质量。针对我国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高素质人才缺乏的状况,可以通过提高薪资待遇、提高就业补贴、加大对专业教育培训的投入,来培养与引入优秀的人才。在选择人才方面,要注意选择适合综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学习能力较强的年轻员工,进而带动综合气象观测水平的快速提高。

(三)完善业务管理制度,确保工作效率

在综合气象观测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不断修订人员考核方法及考核要求,在发展中改进和完善业务体系与管理制度。要根据业务的一体化、集约化的工作要求,逐步完成综合气象观测改革,坚持“统一中分类,分类中统一”原则,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现如今,气象工作对我国的多个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综合气象观测中存在问题应引起重视,并制订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提高我国综合气象观测水平,进而提高整个气象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富莲.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提升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7(9):47.

[2]吴佳丽,刘畅,李若楠.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6(27):241.

篇3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要点;质量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18-01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天气预报精准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和气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其观测质量的指数直接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 开展综合气象观测技术重要性

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主要作用就是做好各类气象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为更加有效地应对气象灾害给社会公众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需要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做好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并要将观测气象数据信息及时传递到社公众手中,提前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2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要点

2.1 应对地面气象变化情况

复杂的天气状况影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正常开展,特别是在强降雨天气时,应注意避免蒸发器内水分溢出或溅出,否则,势必会影响到观测结果有效性。在日常气象观测业务中,要做好蒸发器维护管理,在大雨或暴雨来临前需在蒸发器旁放置一个溢出瓶,溢出瓶橡胶管要和蒸发器倒水小嘴有效连接,若出现强降雨,蒸发器内多余水分可借助橡胶管流入溢出瓶,确保观测数据的完整、准确。

2.2 温湿度传感器使用

温湿度传感器是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的主要设备之一,环境因素会对仪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为确保观测的温湿度的精度和稳定性,应尽可能地让温湿度传感器在比较干净的环境内使用,如观测环境存在灰尘、杂质等,需及时清理干净;

2)为有效反映预测的空间湿度,严将传感器置于空气不流通或与玻璃较近的死角区域;

3)要做好温湿度传感器的日常维护管理。温湿度传感器在实际使用时,会受有害气体或灰尘的影响,如果使用时间较长,往往会使传感器老化,进而降低观测精度,因此一定要定期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维修维护。

2.3 数据维护 数据维护分为日数据维护和月数据维护。

日数据维护需要台站对当天所观测的气象要素数据加以维护,即每天20:00 后,汇编整合当天观测数据,随后存储于B 文件内并做好维护。为避免观测仪器故障发生数据丢失现象,需及时储存或载自动站采集器内相关数据信息。在气象观测业务中,月数据维护的主要作用是对每月的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检查,查看当月气象要素观测数据是否完整或存在异常情况,随后把B 文件转换为A 文件,利用数据审核功能,详细列出审核出的异常信息,接着对其进行比对、分析。如发现降水观测数据存在异常情况,可以借助于人工的方式进行修正,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3.1 全面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而言,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着最终的工作效果。因此,要想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整体质量,提升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技能素质是基本前提[1]。首先,气象部门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接受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代接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观测技能。其次,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和一定的操作水平,熟悉并掌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相关的技术规定。再次,为了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气象观测站应该为其提供足够时间和足够数量的岗前实践操作机会,通过岗前的实践让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和规避。同时,对于已经在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也不可放松,对于老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单位应该及时地予以解决。最后,在工作中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兴趣始终维持在一个高位的水平之上。

3.2 建立健全相应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规章制度

首先,气象观测部门在工作中应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在具体的工作中,每个气象观测台站和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观测操作流程,为了今后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建立健全一整套统一的气象观测流程势在必行。在统一规范的流程之下,各项工作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作成效自然成果斐然。其次,各个气象观测站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通过在全站范围内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让全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始终得以保持。同时,在此过程中相应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在一整套严格且规范的人员管理制度下,整个气象观测站的运作才能始终保持良性,并为社会大众提供源源不断的气象资讯,方便社会大众的生活。

3.3 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

在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较重要的环节是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时要细心查看观测仪器设备完好性,保证观测仪器设备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此外,还应向接班人员详细交代业务完成情况及下一班需要重点注意的相关事项。接班人员在接班后要对上一班交接中的事项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失误。值班期间严谨负责,一旦碰到复杂天气、仪器故障等突况,及时有效处理,确保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正常开展。

3.1 建立健全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结合气象部门实际情况,更新先进气象探测仪器设备,利用先进的技术,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对台风、寒潮、暴雨、干旱、雷电、冰雹和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实施有效监测和预警。通过技术革新方式保证原有仪器设备可用性和先进性,还应同相关专业的高校合作,建立气象观测业务研发部门,加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研发工作,提升观测技术科技含量,有效提升综合气象观测水平。

3.3 建立健全相应的各种工作预案

首先,各个气象观测台站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和编制一些预警预案。预警预案为了保持其完整性应该保证有手工编制预案和电脑编制预案2 份,以便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应付。其次,气象观测站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故障应急预案。其常见的故障有供电问题、网络通讯问题和硬件问题等。因此,一旦出现上述这些故障问题之后,工作人值员应该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并在查明原因之后进行及时进行修复。

结束语:

总之,气象部门想要提升气象观测技术水平和气象服务能力,就需要从加强人员、设备、技术、制度等各项要素入手,以提高气象数据观测和预测的准确性,进而确保整个气象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祖敏,梁珊珊,林雪香,等.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4):99-102.

[2] 秦青梅.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J].农业与技术,2015(4):195.

[3] 韩铁军,于璐,韩立军.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后观测质量提高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6):92-93.

篇4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平台;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93.07

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保障气象观测资料传输质量重要性已经为所有气象资料的使用者所公认。各省都在不断加强保障传输气象资料方法的研究。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作为气象观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的优势,其应用愈加广泛。同时也由于自动气象站资料实时性高、观测内容复杂的特点,其资料的传输质量更显得尤为重。

辽宁省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平台涵盖了网络监控,故障分析,历史数据分析,数据汇总,趋势分析,重要资源(CPU,RAM,Disk,Space)监控,事件预警和报警,网络设备集中管理配置等一系列故障及性能管理的综合性平台。可以从Windows XP2、Windows XP3和Windows Server SP2任何其他SNMP-enabled的设备中管理,收集和分析数据。以Web方式提供实时及历史状态信息查询。

1 基本概念

1.1 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英文缩写:AWS)是一个自动化的气象站,它不仅能够代替人工观测还能设置在偏远的地区收集并自动发送气象数据,大量的节约了气象观测的人力和物力,扩大了观测范围,所以广泛应用在全国气象观测网络中。自动气象站(简称自动站)通过Argos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实现实时传输和实时回报,或将储存的数据延时传送。自动气象站大多布置在供电网络和通讯网络内。但是目前,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和移动电话技术使自动气象站能在任何地点,并透过无线传输网络将资料上传。

1.2 Simple Network Manager Protocol

SNMP是“Simple Network Manager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前身是简单网关监控协议,用来管理通信线路。后来人们对监控协议进行了很多次修改,加入了符合Internet定义的SMI和MIB,这就是现在的SNMP协议。目前SNMP已经更新到了SNMPv3。它是基于TCP/IP的应用层管理协议,使用UDP作为传输层协议,能管理支持进程的网络设备。

2 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平台的开发

辽宁省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平台主要用于监控辽宁省14个中心自动气象站。建立报警子系统,监控节点、端口和线路实施状态,按照事先设置好规则检测异常状态,并根据实际需求将异常状态信息通过短信,Windows message,监控屏幕和短信等方式发送给相关人员,并将异常情况信息一并发送,帮助相关人员尽快照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迅速解决。

平台每30秒检查一次服务器信息,并将信息实时入库,通过对视图的调用,对数据列进行有选择查看,简化数据结构,提高数据库运行效率。使用C#、JAVA等编程语言,将事件信息和告警信息输出到WEB界面和声音报警组件中。WEB界面后台每5分钟刷新一次,监控界面每1分钟刷新一次,服务器信息轮询时间为30秒,故障检验时间为1分钟,这样就确保了故障通告的准确、及时。

3 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平台在辽宁气象网络管理中的应用

辽宁省共有区域中心自动气象站十四个,它们主要负责全省重点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我们将这十四个自动站服务器的信息录入监控平台数据空中,通过SNMP和ICMP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自动监控和报警功能。

数据库中的信息通过各部分功能模块的处理直观的在WEB中反映出来。如上图所示通过页面监控点的颜色变化反应被监控点的实时状态,并在被监控点状态发生变化时发出语音提示。点击这些监控点可以进入到该点的详细信息查看界面,在这里可以看到该点网络连通状态和历史信息记录。包括平均响应时间、丢包率、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和设备相关信息等等。通过这些数据的记录分析和事实状态分析,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这些自动站的运行状态和里历史健康状态。为管理和维护自动站的稳定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4 结束语

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平台的开发应用,标志着气象自动观测水平和气象观测保障水平已经进入到网络时代。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平台对于提高气象观测数据传输质量和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邢国光,杨永亭,王培良.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理论与实践SNMP[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大气探测;气象要素;月报表的制作与预审;乳源

Abstract: Based on the ground, including OSSMO weather in business softwar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elements of the daily reports, monthly reports A B file file data generation process and monthly report on A file cover parameter setting, options into the record, bottom sealing minutes, climate situation, note project collection of data input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process, the original material recor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to A file maintenance; Case for review A file; J file audit maintenance; Auxiliary audit software applic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chine questions;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machine that the treatment, etc, completes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elements of the monthly report on A file, J file made and preliminary work.

Keywords: Atmospheric detection;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Monthly report on production and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Milk source

中图分类号: P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报表的编制、预审是由人工观测站的手工抄写编制纸质报表,人工预审过渡到1997年启用IBM-PC微机《JBT(2.0)版》软件,人工干预数据采集统计、整理报表、人机互审再发展为2005年以后不断升级完善的自动遥测站OSSMO2004版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运行。实现了各级审核部门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模式文件的质量控制及信息化处理。如下文章主要描述的是“报表处理”的过程,在工作实践中有些新观测员没有透彻的领会“报表处理”过程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将报表的文字附加信息往已形成的数据文本内输入就了事,其实未经过“报表处理”功能处理的数据文件会有格式错误和其它识别错误的产生,由此在以下就略为详细的表述遥测站报表的编制、预审过程;

1 月报表的制作过程

每月初,通过对OSSMO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中地面气象观测要素的日报表B文件转换成A文件的程序生成上月A文件数据后,进入A文件维护界面进行A 文件封面参数和项目的录入、修改、订正、存盘。检查各项目气象要素记录并进行数据修正维护工作,尤其是下月1日20—8时降水量以及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期和上跨连续降水量的校对、订正、存盘工作。月报表纪要、气候概况、备注项目资料收集、输入存盘工作。

1.1B文件转换成A(J)文件

B文件A(J)文件是对定时观测编报和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得到的全月完整基本数据文件(B文件)进行转换,从而得到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A文件)。通过B文件和自动气象站采集分钟数据文件,还可以转换得到J文件。“台站基本参数”是B文件转换A文件的重要参数。

1.2A文件维护

A文件维护用于建立或修改A文件。对A文件中的参数部分、观测数据部分和附加信息部分均可由输入修改,质量控制段和更正数据段由程序自动处理形成。在数据输入中,尽管某些数据的输入规定与A文件中表示的不一样,但在数据存盘时会自动转化为A文件格式的要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数据输入中,程序仅考虑了对单个记录的格式错误检查,没有对相关记录进行矛盾检查。

“台站参数”页:包括基本参数、项目索引、报表制作信息等内容,相关制作信息为报表封面的附加信息内容。

在A文件,“纪要”、“天气气候概况”、“备注”等附加信息段内容中,各条记录主要是由项目标识符和文字描述组成的,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维护时,选择输入出现的内容后,数据存盘时,程序将自动生成各项目的标识符。在文字描述中,要求简明扼要。“纪要”页:主要记载重要天气现象及其影响,......台站附近高山积雪状况,冰雹记载,罕见特殊现象,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情况,其他事项等内容。当没有纪要内容记载时,该页内容不必输入。“天气气候概况”页:主要记载本月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主要天气过程,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及其影响,持续时间较长的不利天气影响,天气气候综合评价等内容;其中主要天气气候特点和天气气候综合评价为必输项目;其他项目如未出现,可不输入。“备注”页:主要记载“气象观测中一般备注事项”和“有关台站沿革变动情况”。一般备注事项日期规定用半角字符输入。连续多日出现的备注内容,日期记起止日期,中间用半角“─” 分隔,如输入“05-08” ;A文件自动转换为“5-8”格式; 说明内容要求简明扼要,除字符“/”外,其他任何字符均可输入。

数据维护完毕后,点击“存盘”按钮,完成数据存盘。

数据存盘过程中,程序首先根据台站参数、观测项目标识和观测数据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要素的项目索引和方式位,在根据质量控制方式确定是否加入质量控制段和更正数据段。当有质量控制段和更正数据段时,程序对原A文件的各数据与数据维护窗口画面中的对应数据一一进行比较,质量控制码按照如下规定处理:

原数据正确,未作过修改,质量控制码为“0”;

原数据缺测,对数据进行过修改,质量控制码为“8”;

原数据错误,对数据进行过修改,质量控制码为“4”。.

当某个数据对应的质量控制码为“8”或“4”时,自动添加一条更正数据记录。

“返回”:用于退出本窗口画面。若未存盘,会提示存盘退出【1】。

篇6

关键词 地面测报;改革;自动化;新型站;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P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336-02

1 概述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革新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自动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与各个行业都密切相关的事情,气象行业自动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地面测报自动化工作。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已逐步向自动化转型,现已转为半自动化。通过对新仪器设备的研发和更新,使很多需要人工观测的项目实现了自动化观测,不但降低了测报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也提高了观测的频率和精度。使实行了几十年的老式测报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业务指标、新的目标考核都给现今地面测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转型后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观测员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及工作流程,以保证测报工作的质量。

2 测报业务改革

测报工作开展初期,能测量的要素少、精度低,都需要测报工作人员通过人工观测的方式测量。直到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自动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才使得地面测报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变,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在新型采集器出现之前还需进行人工辅助观测。在新型采集器出现前,测报工作的压力非常大,基准站和绝大多数基本站都是24 h值守的工作方式,地面报、航危报等需每小时发送报文,很多要素例如云状、云量、能见度、天气现象、定时降水等都不需要人工观测,工作强度很大。

新型自动站从2012年开始在全国试点运行,采用了新型号采集器,新的采集、发报和通讯软件,并实现了能见度、固态降水的自动化观测,新型自动站给测报工作带来了质的变化。老型号采集器每分钟采集数据6次,而新型采集器则达到了秒级采集,即每秒采集1次数据,数据的采集频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新的moi软件每10 min自动发送1次长Z文件,提高了发报频次,也间接地降低了值班员的工作强度,地面报(基本站)由最初的1 h 1次,减少到3 h 1次,直到现在的5次/d(8:00、11:00、14:00、17:00、20:00)。测报的值守方式也从原始的24 h值守,变成了夜间不值守。可以说如今的地面测报工作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1-4]。

3 改革后对测报工作的要求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责任事故发生。国家基本站出现迟测、漏测等事故的几率很小,因为基本站需昼夜守班,部分站还有航危报任务,观测员责任心较强。当班员对轮班观测员加强监督,保证观测员及时到岗,有效避免了无人当班的情况。但转型之后,值守夜班制度被取消,为防止发生责任性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责任心。定期对观测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测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从而做到爱岗敬业、实事求是。二是要求上早班的观测员及时到岗,以免误班而造成 8:00正点观测迟测、漏测。有保安员值班的台站,可让保安员注意测报值班室7:30后是否有人值班,如果 7:35 仍无人值班,要立即打电话通知站网管理负责人;无保安员值班的台站,也可与邻台站测报值班员打电话互相提醒。三是要求观测员思想不放松,简单天气与复杂天气同样认真对待。

4 新型站对测报工作的提升

测报改革给测报工作带来了很多变化和革新,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新型站,新型站在很多方面提高了测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是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的频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6次/min提高到了每分钟百余次。二是数据的精度。各项要素的采集精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数据质控。从原始的每月质控,到现在配合MDOS系统做到了小时质控,发现疑误实时质控。四是新要素的自动观测。新型站实现了能见度、大型蒸发和称重雨量的自动化观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这几种要素的数据质量。五是数据的传输。旧的发报软件和通讯软件是1 h发送1份报文,而新型发报软件和通讯软件是10 min发送1份长Z文件,数据密度更大,数据的可用性也相应增强了[5-10]。

5 新型站使用要注意的问题

5.1 增强防雷设施建设

保护观测场,尤其是新型采集器免受雷击。气象观测站一般处于相对海拔较高的位置,是雷击的多发区,风向风速传感器极易遭受雷击,要保证观测场内仪器所采集的气象要素实时数据能及时上传到省局信息中心,就要确保观测场内所有仪器均在防雷设施的有效保护范围内,以保障实时数据不受雷击中断。

5.2 保护好数据传输线路

为了防止观测场通讯线路被动物损坏,要对线路进行严密保护,定期投放鼠药等。

5.3 提高观测员的仪器维护能力

根据常见仪器故障,分析原因,组织学习排除仪器故障的方法,提高值班员排除故障的能力,及时回复实时数据。

5.4 建好网络传输应急机制

当电源或网络出现中断时,需要一定的应急机制以保障数据、报文的正常传输。当外接电源中断时,必要设备应切换到UPS电源,使测报工作能正常运行。测报传输网络应当有不同通讯公司的备用网络,当主网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备份网络。

6 新型站存在的问题

新型站已经经历了几年的使用,其配套软件也经历了数次的更新,虽然新仪器给地面测报工作带了很多的便利和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6.1 自动化程度有待加强

现有的常规观测要素中,还有日照、云量、云高、天气现象和小型蒸发等未实现自动化观测。

6.2 能见度仪问题

绝大多数新型站配置的是散射式能见度仪,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雾霾对光的散射的程度来计算能见度。很多观测站附近有大量的平房居民存在,冬季取暖燃烧的大量煤炭所产生的烟雾对能见度有着巨大的影响,导致冬季清晨和傍晚能见度仪误测能见度,冬季能见度数据可用率大幅度降低。

6.3 新型采集器的雷击灾害问题

新型采集器机箱一般放置在观测场内,观测场普遍海拔高度较高,极易遭受雷击灾害,主采集器耐受电压较低,即使防雷装置安装完备也极易损坏,以辽宁省为例,仅2015年,因雷击损坏的新型采集器就达30余部。

6.4 新软件问题

smo与moi是与新型站配套使用的软件,在其使用的过程中经历了数次更新,解决了许多BUG问题。但还是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BUG问题。例如,20:00录入蒸发与日照,当日0:00发送日照数据时,日照显示缺测,MDOS显示缺测。

7 未来测报工作的发展趋势

现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大潮已经来临,无论是通讯方式还是通讯能力在当今社会都有了质的提升。同时,气象行业也应该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很多困扰了气象发展很多年的问题都有了新的解决方式。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各地政府都在努力提高经济,原本设立在相对偏远地区的气象观测站也因为陆续的开发而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了。周围不断耸立而起的高楼严重影响了气象探测环境,而气象观测站也制约了附近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两难的困境。而随着通讯方式与通讯质量的提升,传统的观测方式可能会被打破。气象观测站可以建设在类似风景区、水库和自然保护区附近,远离办公区域,放弃原本的线路通讯,而通过4G无线网络传输数据,办公区域附近不再有限制,可以随意选址,观测站也不会因为城市发展而被迫迁站,以后的观测工作也不必拘泥于电脑端。4G的发展和移动端的开发可以让测报工作更加便利,通过手机端实时查看采集器状态,实时反馈数据信息,通过手机端查看观测场实时状态等。

8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李年,孙云智,林敏芳,等.培训地面气象见习观测员的带班方法与技巧[J].广东气象,2008,30(1):63-64.

[3] 李祖敏.做好地面测报工作的体会[J].研究与应用,2007,28(增刊1):100.

[4] 林铂岷,黄红辉,黄菊.应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的一些措施[J].气象研究应用,2012,33(2):81-82.

[5] 朱建华.测报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几个细节[J].广东气象,2009,31(2):61-62.

[6] 林铂岷,黄红辉,黄子芹.崇左市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1):75-76.

[7] 刘希林.浅析电接电向风速仪保养与维修[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1):73-74.

[8] 何文旺,谢东,雷红萍.基层台站实时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初探[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3):61-63.

篇7

关键词:地面测报;问题和不足;措施

气象地面测报工作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以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并且及时、准确地采集、上传相关的原始气象数据。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气象信息、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它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业务,不可小觑。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每个气象站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时它又是一项既繁琐又严谨的工作,观测员应当兼顾这项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以保证并提高观测质量。

1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及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 业务知识培训不够常态化

地面气象测报管理是气象系统最基本的业务管理,工作量大,头绪多,往往一人要承担多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市级业务管理,其工作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技术性越来越强,业务管理人员忙于具体工作,学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造成对新业务技术流程所涉及到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较少。

1.2 规章制度执行力存在薄弱环节

近年来,针对测报工作都制订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制度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违反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值班员守班值班存在脱岗现象;场地仪器维护不及时,存在应付现象;个别地温场长期不松土,杂草丛生,地表板结严重;观测场内草高大大超过20厘米;虹吸雨量计的维护不及时,常有故障发生等。

1.3 地面测报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是测报岗位人员变动频繁,个别台站为谋求经济利益,集中部分人员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或者测报业务与行政、财务等岗位进行轮换,导致部分测报人员不符合观测岗位要求。二是测报人员初显老化现象。全市测报人员年龄超过45岁以上的人员接近一半,这部分人员观测技能也明显老化,虽能吃苦,尽职尽责,但其精力和体力已跟不上现代化的需求。三是非气象专业测报人员比例上升,直接影响地面气象观测质量。

1.4 地面测报人员编制少

多数台站测报人员偏少,而且还承担其他工作。在从事测报业务工作的同时,还不同程度的承担预报、农气、人影、财务、技术保障等工作。因此,当有测报人员外出学习、休假等事项,造成测报人员经常连续值班,十分疲劳,无形中增生了迟测、缺测等事故隐患。

2 提高地面测报水平具体措施

2.1 加强季节转换期的业务学习,确保测报质量的连续性

天气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在季节转换之前对业务规范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学习,熟练掌握可能出现的复杂、特殊的云、天气现象、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发报规定等。如汛期来临,应事先学习重要天气预报中,在汛期出现的大风、冰雹、雨量等的观测和发报规定;还要注意学习各类报文重叠时地处理;冬季来临前,则要温雪、雪深及湿球溶冰等项目的观测方法及溶冰不当处理的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避免技术处理失当现象。特别是在复杂、恶劣天气即将影响本站时,对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记载、编报及其处理要提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各项应急处理,避免因慌乱而造成迟、缺、漏报现象。例如:Cb云滚滚而来,气势凶猛,就要想到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可能,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想得周全些。

2.2 调整台站布局,优化观测功能

按照全面建立无缝隙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体系的总体要求,科学合理规划中国气象观测台站布局,调整与明确基层台站的任务,整合观测资源,积极探索创新行业基层台站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新思路。按照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结合中国地域特点,积极探索基层台站分类模式,优化台站探测功能。根据我国气候系统模式和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的需求,重新确定国家基准气候站点,构建骨干站网,科学合理布设中小尺度加密自动气象站。

2.3 拓宽业务领域,构建综合观测平台

提高常规气象要素自动化探测精度,根本改变人工观测现状,逐步建设自动化程度高,集常规气象要素、大气成分、生态气象等为一体的综合气象观测平台。以建立气候观测系统为目标,合理设置观测要素,开展相应观测业务,适时适地开展气溶胶、二氧化碳、臭氧等大气化学成分观测,拓展观测领域。建立布局合理、设置科学的生态气候综合观测体系,在常规观测站网、农气观测站网以及相关行业观测站网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调整,建立生态气候长期定位观测站。适时选择一批在区域分布、观测要素有代表性的基层台站,进行综合观测平台建设试点,并逐步推广。

2.4 加强指导,规范管理,确保观测质量

建立全国统一的基层台站业务工作职责、质量标准、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依据国务院行政许可规定,切实依法加强对基层台站探测环境的保护,基层台站要根据观测要求,建设符合标准的探测环境、监测场地和业务工作室。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及时有效地对观测质量进行监控。要通过对基层台站领导的业务知识强化培训,对测报人员的滚动培训,以及制定定期考核上岗制度,组织不同范围的测报业务技能竞赛和业务检查,保证基层气象台站观测业务质量的稳定。

2.5 健全一套制度

即建立健全测报业务管理制度,促进测报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东营市局目前已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测报业务管理制度。一是业务学习制度,采取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要求记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在每月召开的质量分析会上将自学时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集体讨论;二是质量分析会制度,各台站每月初对上月的观测质量进行分析,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质量分析会,将错情责任落实到人,将讨论情况进行详细登记;三是集体观测制度,遇有复杂天气,随时观测;四是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建立了仪器月检查登记簿,将本月仪器安装、使用、维护、更换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五是质量与工作量考核制度,制定了工作量与奖金、预算外收人挂钩,突出了奖勤惩懒,奖优罚劣的考核办法。

2.6 提高气象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方式

要充分调动气象地面测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工作人员对于地面测报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其对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真正负起责任,只有让工作人员了解规范和制度来平衡他们的地面测报工作,才能使气象地面测报工作发挥出它自身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其他气象工作做好坚实的基础。认真总结以往的和先进的地面测报工作经验,对于一些新的地面测报工作方法要不断的进行总结,但是对于以往在气象地面测报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和漏洞也要进行归纳,以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发生类似的情况,进而造成地面测报工作的错误性和偏差性,对于在地面测报工作中发生的计数错误、测报错误等发生频率较高的错误要时刻提醒。

参考文献

[1] 张淑娜.浅谈地面测报预审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

[2] 杨开羽.航空气象电码中rmk项的识别[j].空中交通管理.2010(08)

篇8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为宗旨,以防灾减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为重点,以气象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努力实现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不断增强气象事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总体布局。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现代化的需求,统筹城乡一体化业务布局,建立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全县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建立完善广覆盖、多样化、个性化的县、乡、村三级气象服务体系。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完善现代农业气象监测、预报及服务体系;围绕我县经济建设,增强城市气象现代化龙头带动作用;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县级气象现代化综合业务服务能力。完善双重管理体制,建立与新型业务服务体系相适应的气象事业结构。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功能先进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布局科学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气象事业支撑保障体系。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气象服务领域更加广泛,基本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建成与气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事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二、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现代化

1.加强立体化、高覆盖、全天候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完善气象卫星接收、自动气象站、移动应急气象等监测系统,加快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建设,加强对各类农作物长势和田间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建立中心城区自动化气象监测网,提升城市内涝、温室气体、雾霾、负氧离子、雷电等环境气象监测能力。建立部门间气象观测站网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将交通、旅游、水利、林业、环境等各类专业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综合观测网总体布局,在山洪地质灾害敏感区加密布设监测设备。

2.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完善气象、水利、国土资源、林业、环保、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间气象观测相关信息共享机制。全面完成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及应急指挥高清视频会商系统项目建设,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高清视频会商互联互通,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视频会商系统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建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高速宽带气象信息网络。

3.强化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依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制止破坏探测环境的违法行为。县政府吸纳县气象局为本地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县级城乡规划,制定专项保护规划,保证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

(二)加快推进气象预报预测体系现代化

4.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度。进一步优化气象预报业务布局,开展定量降水预报、灾害性天气诊断分析、中尺度天气分析、环境气象和集合预报应用业务。开展城市、乡镇及重点区域精细化天气预报,建立分灾种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提高灾害性天气分区预警准确率和预警时效。

5.加强现代气象预报系统建设。以数值预报产品和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应用为基础,不断完善天气、气候预测预报系统。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和短时临近预警技术体系、定量降水估测与预报技术体系、精细化要素预报技术体系和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加强水文气象、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交通气象、旅游气象和以雾霾监测预警、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预警、空气质量预报为重点的环境气象等专业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各类预报产品检验评估系统。

(三)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现代化

6.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各乡镇(街道)要将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纳入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体系,并列入当地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政府部门及有关公共服务机构要按照各自职责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影响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为农服务、气象为城市运行服务等公共气象服务产品。

7.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应急服务能力。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完善分灾种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社会应急联动响应机制,提高突发气象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完善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全面推进乡镇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做到县乡有分管领导、乡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村有气象信息员。充分发挥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重点单位气象安全员的重要作用,加强业务培训,为其配置必要的装备,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

8.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传播网络。加强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媒体、通信企业和社会单位要依法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统筹推进学校、医院、车站、旅游景点、建设工地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以及农村社区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

(四)加快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现代化

9.深化高标准粮田气象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按照《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能力建设标准》的要求,在高标准粮田区域内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布设自动化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和多种先进仪器设施,加快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和农村气象综合信息传播平台建设,将农村综合气象信息服务站和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标准化固定炮站融入农业技术推广区域服务站建设,做到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10.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县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通信系统、效益评估系统和空域申报审批系统,加快标准化固定炮站建设和作业装备更新,加强专业技术管理和队伍建设,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效益。

11.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将乡镇综合气象信息服务站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示范乡镇建设,不断改进气象服务手段,丰富气象服务产品,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充分利用气象短信平台、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电视、网络等媒介开展面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社、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五)加强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12.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把气象科技工作纳入各级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研究计划,增加气象科技投入,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围绕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精细化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农业气象、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气象自动观测、观测资料融合应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与应对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的攻关研究,落实重点科技项目,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

13.加快推进“一流台站”建设。本着整体规划、适度超前、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原则积极推进基层气象“一流台站”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气象台站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业务平面升级改造,提升基层气象台站现代化水平,着力解决基层台站综合气象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力争在2020年全面完成我县基层气象“一流台站”建设。

14.加强气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发展气象事业的要求,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将气象干部纳入各级干部培训计划;加强气象创新团队培育,加快学科带头人培养并落实相应人才政策。将基层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安全员队伍建设纳入全县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15.大力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各乡镇(街道)要组织实施《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5-2020)》,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列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充分利用科技、文化、教育等资源,并依托各类科普场馆、文化场所、宣传专栏、气象台站等建设气象科普平台。积极开展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气象宣传活动,推动气象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增强社会公众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完善气象现代化建设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统筹推进全县气象现代化协调发展,将发展气象现代化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在安排财政预算时统筹考虑,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逐步加大对气象现代化的投入。

2.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项目建设。加快启动“十二五”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御工程和县级气象机构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内涝、雾霾监测预警系统和高速公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十三五”期间持续推进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气象保障能力等项目建设。县发改委每年要制定气象现代化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并将建设项目列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3.依法推进气象社会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风险评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预警信息传播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制度建设。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准备监督检查、防雷安全管理、重点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预报预警统一、行业气象管理等气象社会管理。

篇9

关键词 中尺度暴雨;大气探测;探测资料

中图分类号P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3-0085-02

0 引言

中国是一个暴雨相对比较多的国家,尤其是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每年的夏季中国的暴雨都会出现在5d以上。每年由于暴雨我国的洪水受灾面积可以达到几十万平方公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制造能力不断的提高,在空间的气象探测领域人们取得了比较瞩目的进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空间的探测技术以及遥感探测技术。在这些新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对于气象变化的研究也变得更加深入,针对中尺度天气的研究也越来越系统。本文将针对大气探测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大气探测资料在中尺度天气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1 大气探测技术

大气探测作为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在的气象业务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气象服务发展的一个基础所在。在日常的气象工作中,要提高对于天气预测的精准率,就必须要提高大气探测的水平。

在上世纪,大气探测科学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重视观测系统的建设和新的大气探测技术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的几个大型的大气探测的研究计划,比如全球能量和水分循环研究计划,以及气候变化与可预报性研究计划、世界天气研究计划等都把探测的工具以及具体的观测系统的建设都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且在探测技术的层面积极的进行新技术的发展和尝试,比如近年来比较新兴的空间遥感探测技术以及GPS技术等等。

而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今后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的总的趋势可以概括为:

首先,大气的观测技术开始向综合的探测方向发展,比如现在已经出现的空基与地基的集合,常规的观测手法与非常规的观测手法相集合的方法,多种的观测方法与先进的观测手段不断的结合,在观测的效果上不断的实现飞跃。

其次,观测开始出现系统性的发展,随着现在的观测工具的不断发展,新的科技水平下方法和工具上的进步也越来越快,无论是从信息的采集以及处理等方面都开始出现网络化系统性的发展趋势,

第三,观测的自动化发展方向。现在,很多的自动化的设备已经开始在气象观测中慢慢的使用,尤其是现在使用相对比较广泛的遥感卫星技术。很多的自动化的遥感设备慢慢的出现在大气探测领域中,使得观测更加方便和精确。

最后,观测的精度进一步的加强,观测的工具以及观测的方法的进步使得观测在结果上有了更大的进步,更强的观测手段必然产生更精确的结果,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使得气象的资料精确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2 中尺度天气以及大气探测资料在中尺度天气中的应用

2.1 中尺度天气系统及其特征

中尺度谱段是大气中各尺度系统时、空规模的数量等级中的一段,研究水平空间尺度100km~103km量级、时间尺度103s~105s量级的大气现象。考虑到不同规模的中尺度系统有相异的特征,在中尺度谱段中再分为三类,即中α尺度(102 km~103km,1天~5天)、中β尺度(101km~102km,3小时~1天 )和中γ尺度(100km~101km,1小时),它们分别和飓风、飑线、雷暴单体等中尺度天气系统相对应。

中尺度的天气系统在很多的特征上与大尺度天气的气象系统是不同的,总体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

首先,中尺度天气系统的水平尺度小,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在中尺度的天气系统中,水平空间上的尺度在100 km~103km量级之间,强烈对流性的中尺度天气系统的水平尺度会更加的小,只在101km~102km量级之间,其垂直尺度在10km左右,生命周期在几个小时到一天之间。

其次,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要素梯度更大,天气更加的强烈。中尺度天气系统区别于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气象要素的梯度更加的大。比如,在飑线中尺度系统区,气压梯度达1~3hPa/km,温度梯度达5℃/10km;飑线过境,气压涌升1hPa/1~2min,温度骤降1℃/1min。

最后,中尺度天气的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特征。在大尺度的天气系统中,运动是准地转的,大尺度的天气系统中空气的运动近乎于维持在地转的平衡或者是梯度风的平衡。但是,在中尺度的天气系统中,加速度同地转偏向力以及气压的梯度力有相同的数量级,这对于空气运动来讲有同等的重要性,所以运动是非地转的,风向以及等压线是相互垂直的。

同时,在垂直的方向上,大尺度的天气系统中运动是准静力平衡的,但是在对流性的中尺度天气系统中,空气的运动是非静力的系统,浮力可以推动气块产生比较强的垂直加速度,这样会导致比较强烈的天气生成。

2.2 大气探测资料在中尺度天气中的应用

在近年来的中尺度气象学研究中,大气的探测资料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大气科学领域中发展的相对比较快的一个部分,但是由于中尺度暴雨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现象,还有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大气探测资料在中尺度天气中进行充分的应用,在今后的发展中,气象资料在中尺度气象研究中主要可以在一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新兴的大气探测实验对中尺度天气的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支持。随着世界上的科技技术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探测工具和方法将产生更先进的探测资料,这样对于中尺度天气的研究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2)暴雨资料在中尺度天气研究中会体现重要的作用。因为我国是一个暴雨相对比较多的国家,我国在夏天的主要面对的气象灾害就是暴雨,在暴雨的气象资料的分析和研究上,我国可以借助先进的气象观测手段获取一手的资料,这些资料对于中尺度暴雨的研究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3)新的气象资料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于中尺度气象的研究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新的气象资料获取的过程中,虽然新的工具对这些资料的获得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新的研究工具必须借助新的手段进行,研究方法是进行研究的基础,所以针对中尺度的研究,气象资料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资料的基础性的作用,研究方法上的作用对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也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施永年.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J].计算物理,1992(S2).

[2]丁一汇.暴雨和中尺度气象学问题[J].气象学报,1994(3).

篇10

关键词:地面测报;观测队伍;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注意事项

Abstract: the ground work, including a weather business, weather service and the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n order to people's lif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vide timely, accurat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must ensure the ground work with high accuracy was established. Therefore, this pap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 including the ground and accuracy for the purpose, combined with the ground work, including relevant content, from the ground observation team construction, and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 and the emergency plan and the ground work points for attention, including four aspects and analyzes how to do well the ground of telemetry related work.

Key words: including the ground; Observation team;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 note

中图分类号: P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面测报作为一项为气象业务、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服务的工作,其实质就是精确地测定规定时刻各项有关天气要素的变化值,严密监测与记录天气的变化。因此,地面测报本身是一项非常严谨、细致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一旦地面测报工作出现失误或疏漏,往往无法补救,因而显得地面测报工作的精确性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探讨与研究如何做好地面测报工作具有非常有价值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地面观测队伍的建设

地面测报工作需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这就要求地面观测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需要工作人员真心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抱着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到实事求是,这是提高测报工作质量的关键。鉴于这一点,需要不断加强地面观测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工作质量高、资料数据测报精确的工作团队。

(一)加强岗位培训,实行上岗持证制度

鉴于测报人员的重要性,各级台站必须加强岗位培训,尤其是新晋人员。正式上岗之前,台站相关人员应当向其详细讲解《地面气象观测电码手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等业务知识,使其熟练掌握地面测报业务的规定、气象仪器操作原理、应急预案等重要内容。培训过后,还应对新晋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拨人员时应尽量挑选责任心强、态度端正与认真的人,有利于保证测报工作的质量。

(二)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工作素质

随着气象业务体系日渐趋向现代化,日渐提高了对地面测报工作人员的要求。要求其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以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才能适应行业发展和工作要求的需要,尤其是各级台站中的老员工。在强大科学力量支持下,各级台站相继购进了现代化气象设备、选用了先进的测报技术,这就要求老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进而充实自己,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除此之外,各级台站应当为职工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提供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比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学习,为台站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助于优化人员知识结构。

二、制定业务规章制度且严格执行

鉴于地面测报工作的性质,观测记录必须具备代表性、比较性和准确性才能整理出科学的气象资料。这就要求具有严格的业务规章制度来保证观测时间、观测仪器、数据处理等内容相一致。为了规范规章制度,应当严格工作流程、贯彻落实奖惩制度,禁止不良的工作行为影响工作质量。

(一)严格工作流程

事实上,各级台站都具统一的测报工作流程。为了保证测报工作的质量,需要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彻底贯彻执行工作流程,不允许出现细微的工作失误。同时,为了保证观测记录必须具备代表性、比较性和准确性,应当将工作流程细化到每天的每个时次,确保每位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操作相关工作。

(二)切实贯彻落实奖惩制度

为了提高地面测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和杜绝工作失误情况出现,应当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并切实得到落实。同时,还要求奖惩制度做到细化和明确。比如,对业务管理人员执行严格测报质量考核制度。一旦测报工作出现问题,定要依法办事、以制度办事,对测报质量低的人进行严格惩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测报人员的责任心,减少工作失误情况的频繁出现,并激发测报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熟练掌握应急预案

尽管各级台站制定了诸多有效措施确保测报工作避免出现失误,可是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失误的情况。为了保证测报工作的正常运行,正常运行气象预报工作,应当事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这就要求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操作。

(一)手工编报应急预案

有时,由于测报软件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出现故障,就需要手工编报气象方案。因此,必须制定手工编报应急预案,要求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正确编制报文。为了保证手工编制报文的精确性,各级台站应当在内部对这种技艺进行严格演练,以便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操作程序。

(二)自动站故障应急处理

自动站故障一般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供电问题,二是网络通讯问题,三是硬件问题。当出现供电故障时,应当立即使用发电机进行供电。同时,值班员应当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并及时上班领班;当出现网络通讯问题时,网络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在现场排除故障,保证编报业务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是应当及时将事故上报有关管理人员,做好事故总结工作;当出现硬件问题时,比如传感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启动自动修复技术。如果修复效果不理想,必要时应当立即更换传感器。 四、地面测报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

结合测报工作故障,我们不难发现地面测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软件参数设置,二是自动站维护。参数设置包括台站设置、仪器检定证数据、地面审核库设置等。其中,台站参数设置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它决定着报文内容能否正确。

为了减少自动站数据出现异常现象,必须做好自动站日常维护检修工作。比如,雷雨天过后工作人员要检查采集器能否继续正常工作;经常清洁温度传感器;保证地面传感器的二分之一部分埋入地下;等等。做好自动站日常维护工作,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错误情况出现,保证气象记录准确和真实。

参考文献

[1] 赵秀英罗云高. 浅谈地面气象测报现状及措施[J]. 农家之友(理论版), 2010,(01) .

[2] 张冠俭,刘艳红,张晓明,徐桂华. 提高地面测报质量的方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8) .

[3] 陈杰,宋文锦,孙美莲,张宪冬. 做好地面测报工作的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