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21 17:1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资源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我国卫生事业在近些年发展迅速,公立医院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固定资产的总量也越来越多,而且在医院所有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医院的固定资产关系着医院的持续长期发展,是医院开展科教服务、进行医学研究和诊断以及对患者开展各种手段的治疗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能衡量医院对患者服务能力的高低以及医院的救治能力,还反映了医院的运营规模。因此,固定资产对公立医院非常重要,必须对其进行重点管理,将其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2012年,各公立医院开始全面实施医院新会计制度。医院的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要认真思考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管理医院的固定财产。
关键词 医院 新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 现状 建议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在医改的影响下,医院的新财务制度和新会计制度先后出台,而且已经在各个公立医院进行推广执行。医院的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单价必须是千元或者千元以上,如果是专用设备,那么单价必须大于或等于1500元。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大于1年。固定资产在使用时,原有的物质形态基本得到保持。如果单位价值不足千元,但是耐用时间却大于1年,而且具有大批的同类物资,那么对这些物资的管理也应该视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共分为五类,分别是图书、一般设备、专业设备以及建筑物和其他固定资产。
(一)在医院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医院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与之不协调,两者甚至产生了矛盾。这类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会计不给论证信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没有成本核算;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时,成本核算十分缺乏。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有些规定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价值方面缺少真实性。不仅如此,医院的新会计制度在报废管理方面的规定并不完善,这导致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了账面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二)医院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存在问题,经常出现盲目投资甚至重复投资。很多公立医院不顾自身的实际,大量盲目地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有些情况下是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明明没到期,但却频繁替换。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都未被充分利用,其价值根本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这既造成了医院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大量流失。
(三)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制度建设,有些医院制度虽然存在但很不完善。许多医院都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有些医院虽然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且希望通过这些管理制度来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但是这些制度在实施时出现了问题,首先是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彼此存在交叉,管理职能机构也不完善,其次这些制度在执行时,执行力度不足,实施时也缺乏支持。
(四)另外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不够;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随意性太强;核算的方法很不科学;在资产购置时,十分盲目等。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专业化的资产管理部门,实行问责制。医院要建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而且固定资产的不同部分也应该有不同的人员负责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在采购时,资金来源不同,负责人也应该不同,在进行资产核算和折旧核算时,也要专人专管。专人专管这种制度,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改善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扯皮推诿、分散等问题。另外,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应该实行问责制。
(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不断进行健全而且要严格贯彻执行。在制度建立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医院固定资产在清查和盘点方面的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医院固定资产方面的会计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电子化建设;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岗位责任制;医院固定资产方面的考核奖惩制度。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不仅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要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不能使这些制度流于形式而不发挥实际作用。
(三)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人才。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管理人员应该包括以下几类,分别是保管员、使用部门的负责人、实物部门的管理人、财产的会计等。这些人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管理意识,加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在平时工作时,要做好对固定资产的督促维修工作、核对工作以及调用工作等,还有就是固定资产的账目一定要做好。要定期核对资产账目,保证账目和实际物资相符,保证账目与账目之间相符,保证物、卡、帐之间相符。在做这一系列的工作时,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的程序来进行。为了使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做到规范有序,相关方面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在工作中学习使用相关软件,掌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多学习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而且在闲暇时间也要尽量多的做这些工作和学习。对于医院的高层管理者来说,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要加强,增多这方面的投资,同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设立奖惩制度,鼓励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
结束语: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应采取相关措施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不断促进医院的合理、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包括专业资产管理部门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希望能为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黄霞.新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比.中国外资.2012(6).
[2]袁新民.新形势下医院领导干部素质的思考.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文孟婵.新《医院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与建议.财会月刊.2012(6).
[4]苗侠.对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协调性探析.中国外资.2012(14).
篇2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各项医疗活动、科研项目、教学服务的物质基础与核心保障,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如何对固定资产工作进行管理,如何实现资产的增值是现阶段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此外,在新一轮会计制度改革风潮来临下,传统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因此,积极寻找高效且快捷的管理模式是当前医院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新会计制度下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
在新会计制度下,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改革与创新,最为主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医院固定资产单位标准得到提高,从单位价值500元、专用设备价值从800元上升到1000元,使用期限保持在一年以上;二是医院固定资产折旧之中增加了会计科目,并且将“累计折扣”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将医院资产价值进行展现;三是对固定资产的披露,在新会计制度中要求要对报表的内容以及相关的附注内容进行披露,其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等。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所出现的问题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够完善
现如今很多医院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产管理呈现出混乱的局面。并且医院缺乏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情况下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管理、总务部门负责设备管理、设备部门负责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等。这种分工方式会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呈现出复杂性与无序性,并且无法在整个管理之中落实权责,相关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记录与整理,很多医院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销毁记录,这边会导致医院财务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二)医院固定资产购置过于盲目
目前,诸多医院固定资产盲目购置是医院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之余,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并且部分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之后便进行集中管理,很多固定资产的使用会受到限制,另外,医院在对设备进行购买的时候出现重复购买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医院固定资产得到流失
现如今我国医院经常会出现会计账实不符的现象,并且在医院进行固定资产转让以及过让渡的时候会导致大量资金的流失。除此之外,医院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移交的时候不规范,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医院各个科室内的人员无论是调动还是离职都没有做好离职工作与手续,导致人员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
(四)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率过低
在社会的发展中,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医疗设备的更新,医院通过购置大量的医疗设备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并且也提高了社会效益,但是在设备的采购之中,很多医院过分重视资产采购,并没有经过严格考察与深思熟虑,往往是临床中所提出的便进行一次购买,对医院的财务工作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各类设备的闲置会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还会出现管理不便的现象。
三、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积极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全面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运行的基础,要想完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构建有效的资产管理机制,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种类比较多,所涉及到的部门比较繁杂,并且相应的价值差别也比较大,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现象,实施“三账一卡”模式,真正促使固定资产有序可循,有章可循。
(二)实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为了从根本上将固定资产所带来的资产价值进行反映,需要对固定资产实施计提折旧的策略,这样可以实现固定资产价值与实物的形态管理有所统一,但是在近几年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在折旧方法上可以针对性的采取加速折旧法,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医院的固定资产价值,才能真正提高会计信念的整体质量。
(三)实施固定资产管理专门化与责任问责制度
医院要想实施资产管理专门化需要真正做到专人管理,根据新会计制度相关要求可以得知,对于不同来源的资金需要实施专人专管,这样能够实现统一核算与统一管理,避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于分散。比如在管理医院固定资产期间,医院技术部门需提供技术保障、财务部门需加强分类核算、采购部门需对设备进行采购,只有如此才能积极构建起固定资产管理的良好框架。此外,医院实施责任问责制度,可以从分级制度角度出发,比如最低级是由医院的基层科室所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其次中级是由医院的信息科、总务科所负责,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外借、归还情况进行统计;然后由医院的财务科对固定资产的账目进行管理,保证资产不流失;最高级则是由院长、专家所组成的管理部门,实现对整个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4]。
(四)积极构建切实有效的考核制度
医院需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列入考核范围之中,资产使用部门需要将资产管理积极落实到相应的部门与个人,并开展定期与不定期考核,对于管理效果显著的人员进行表彰,相反则需要进行批评,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全员职工资产管理的基本意识,才能清楚的对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所了解。
四、结束语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保证医院有序发展的基础,在新会计制度下,积极转变医院管理模式,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医院的各项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保证医院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芳.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加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0:17-18
[2]李艳秀.新医改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外资,2012,19:67+69
篇3
当前企业基本上都是将绩效管理作为其战略发展的导向和基础,利用分解目标的形式让企业的员工与工作人员都能够保持在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努力方面的一致,然后再使用相关方法和评估标准来对其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让员工的绩效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让员工和企业管理者都能够共同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国企都有效运用了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结果来对自身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落实考核责任,形成一个完整的考核体系。同时也能够建立一个有着强约束性、高业绩和回报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对员工的奖惩机制加入到其考核制度当中,使得国企内的管理者薪酬自定、薪酬增长速度过快以及薪酬降不下来的现象,让国企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也有利于经济增长和质量的提高,让国企的内在动力得到增强,国企的经营效益也有了更明显的上升。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制度缺陷
(一)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的国企管理着都将绩效考核当成了绩效管理的全部,绩效管理即绩效考核,而绩效管理中的很多步骤都被忽略,这是错误的。这种误解让国企的绩效管理没有了原有的意义,让员工也不再对绩效管理加强重视。其管理者只是简单认为员工的将近、薪酬等奖惩制度的决定因素看做考核结果,进而就能做好绩效管理,而没有认识到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绩效管理只有通过各环节的过程管理才能确保成功实施。
(二)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在国企中实施的考核内容不完善,没有全面性,只是将其考核方向主要放在了岗位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方面,让企业总体目标与对员工的考核目标指标之间没有较大关联性,没有详细的指标和重点,让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目标之间都缺少联系。使得不明确的考核标准导致对其绩效考核的衡量尺度不明确,使得其具体的操作较少,没有定性或定量的判断。如果管理者用模糊、无准确定义的指标来考核员工,自然无法避免实际考评过程中的随意性,难免出现考核中的“人情味”,甚至导致考核中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绩效管理体系中缺乏反馈制度
绩效管理中有一个环节是绩效反馈,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且对于其企业管理者而言,几乎没人能有效做好该环节内容,大多数甚至全部管理者都将绩效反馈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工作环节。认为考核才是其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绩效反馈只是简单利用绩效沟通方式,让员工对考核不是很了解,从而也没有机会去对考核结果进行质疑或者申辩,也对自身在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不足与企业对自身的期望的具体情况,进而不能从根本上找到本质不足,也就更谈不上从哪改进了。
三、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国有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员工考核评价标准,形成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以对员工的劳动贡献进行科学的评价。把员工的奖惩制度、用人提人制度等与考核内容挂钩,让员工认识到工作心理的重要性和其发挥的作用。员工只有将企业的发展与自身发展联系起来,才可能出现双赢的结果。
(二)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的指标必须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根据企业年经营规划来开展,由企业管理者人员来将其指标分到企业各部门,再有部门向下级一一发送,直至到个人。制定的员工考核制度要与员工的工作内容、性质、特点以及员工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相结合。必须要注重每一个在国企中工作的员工的角色以及责任关系,让各级别之间的绩效管理不存在矛盾。比如国企高管的绩效考核就是以他们在工作中所决定的管理措施和决策的灵活性和正确性进行判断,从结果方面来对他们的决策进行评估和考核。对于基层员工,他们对结果的影响主要通过其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来决定,因此对他们应更多的采取行为指标。
(三)建立健全绩效反馈机制
国企必须将绩效反馈制度建立完善,让企业中每个被考核的对象都能够对自身的绩效进行认识和了解,进而再改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不足之处,从而来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标,同时也能够让员工的绩效和企业部门的绩效有着很大关联性,有助于企业部门间的绩效发展平衡。如果主管人员能够利用绩效沟通,还可以对其部门的任务目标进展情况进行了解,也能够认识到在任务进行时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找出问题原因再解决。让绩效管理的计划能够得到改进和完善,也有利于企业的下个绩效管理的目标的定制和规划。
篇4
如何加强政府档案信息的管理、提升政府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以发挥出档案所蕴含着的巨大能量,成为时下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我国政府档案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几点加强档案资源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政府;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现状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是各项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它真实地记录着人类活动,为后世的人类生活提供依据。政府承担着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重任,因而其档案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
一、政府档案资源管理现状
(一)总体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档案资源管理正在向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并且呈加快趋势。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缺乏对档案资源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据有关数据表明,至今仍有些地区的政府机构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场所,直接用办公室取而代之。领导对此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资金支持投入不够,没有安装或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档案管理软件,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只能采用普通的档案管理软件。这不仅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度和成效,更使得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消失殆尽。领导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得档案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指导,只能凭借一腔孤勇向前冲。另外,现阶段我国政府的档案管理模式较为落后,这就使得档案的分类、整理、归纳都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跟不上现代的脚步,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
(三)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第一,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低是一个普遍现象。第二,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与严密性,而且对工作人员技术要求也较高,但是我国政府现阶段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紧缺,与政府档案工作量不成正比,从而制约了政府档案信息资源管理。
(四)检索方式落后。目前,很多政府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档案检索方式。即:查找者首先要提供具体的检索信息,然后通过书本检索的方式对档案案卷编号进行逐个查找,最后再到库房调阅案卷。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程序冗杂而且准确度得不到保证。
(五)硬件设施不完备。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使得政府难以抽出资金对档案管理进行必要的设备完善,从而降低了政府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有效度。
二、关于提升政府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采用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纸质档案的电子化转变,提升政府档案资源的使用率。第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综合性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资料的自动化管理。第二,要实现政府档案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网络查询到相关信息,使档案真正发挥为人民服务的功能。第三,要尽快实现档案归档的无纸化交接,以延长档案使用寿命,提升档案资源的使用率。
(二)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实现其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双达标。首先,要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来促进政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提升。其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严密、极其正式的政治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档案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政治学习,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同时,也要对档案管理这项繁琐的工作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并投入高度的热情,以提高政府整体工作效率。最后,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严守机密,忠于职守。因此,档案工作人员还要遵守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关系,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三)建立健全信息化的政府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没有前车之鉴,缺乏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管理制度以及有效的指导,导致现在部分地区政府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度缓慢,多走了许多弯路。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应尽快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套系统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从理论上促进政府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软、硬件配置齐全,降低档案安全隐患。软、硬件配置齐全是实现高效率的档案管理的基础性条件,只有拥有齐全的配置,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引进合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档案工作的资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政府及单位要舍得在这方面花钱,为档案管理工作配备良好的计算机及其系统,保证网络信息体系的顺畅无阻,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应邀请专业人士为政府的档案管理工作设置其特定的档案管理软件,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程序和环节,也减少一些传统管理软件中无关紧要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度。还要为档案管理设置一个专门的保护系统,以避免档案信息的泄露或流失,给政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政府档案管理工作虽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政府档案管理工作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紧随社会发展潮流,进行不断的改变和更新,以探索出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档案管理新方法,发挥出档案资料的最大价值。
作者:卢云 单位:江苏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档案室
【参考文献】
[1]姜艳芹.论述政府档案信息的资源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5(09):147.
篇5
【关键词】宿州市;电子政务;研究
一、宿州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阶段
1.电子政务建设阶段(2003—2005年)
2003年至2005年是宿州市电子政务的建设阶段。2003年,安徽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数字安徽”建设的战略任务,2003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制定《“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3—2007年)》。宿州市结合实际,制定了《“数字宿州”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4~2008年)》。2004年宿州市与安徽省同步开通运行电子政务专网。到2005年底,宿州市委办、政府办、发改委、统计局、局等部门和单位均可在专网上完成与安徽省厅、局的信息交换和文件传输。
2.电子政务迅速发展阶段(2006—2010年)
2006年至2010年是宿州市电子政务迅速发展的阶段,宿州市电子政务在“数字宿州规划”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6至2008年也是《“数字宿州”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4~2008年)》的一部分。2006年,宿州市编制《宿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其指导下,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成为宿州市继续推进政府效能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
3.电子政务日趋成熟阶段(2011年—)
2011年2月28日,宿州市信息化建设论坛暨年会召开,对“十二五”期间宿州市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2012年9月7日,宿州市电子政务外网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项目正式签约,这是“无线城市·智慧宿州”的首个启动应用项目——智慧政务工程,这标志着宿州市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宿州市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宿州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安徽省内其他先进城市特别是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电子政务投入不足与资金浪费并存。中央明确指出:“地方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由地方政府承担”,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投入不足是我国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2.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力度不强,综合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3.政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有的部门、县区发展相对迅速,但仍有部门地区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宿州市电子政务的总体发展进程。
4.信息化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来组织、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它既需要一支技术上过硬的队伍,也需要行政领导在思想认识上不断提高,在实际行动上切实推进。
三、对宿州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议
1. 加强资金保障,提升使用成效
宿州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结合实际实现集中统一、高效、低成本的管理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必需的财政资金保障,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各种渠道的建设资金,实行公共基础设施、业务应用和系统运维的资金分类保障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成效。
此外,在宿州市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还要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统建共用和统一运维服务的集中投入,确保基础设施投入效益,坚决制止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加强业务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投入,满足部门业务发展需要,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持续提升电子政务应用成效。保障电子政务系统运维经费,研究制定部门系统运维费用支出核定标准,落实政务部门系统运维费用,确保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
2.强化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首先要建设高质量政务信息资源。推进政务部门依据职能建设政务信息资源,逐步覆盖业务活动中产生和获取的各类政务信息;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和计划的制定,梳理信息内容,明确程序,建立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质量。
其次要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管理能力,明确政务信息管理要求,提升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加强政务信息资源专业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政务信息资源产生、传输、存储、管理、维护、服务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保障信息安全,强化信息服务,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利用成效。
最后要大力推动信息共享和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积极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丰富信息共享内容,扩大信息共享覆盖面,提高信息共享使用成效;建立完善有利于社会化、市场化利用政务信息资源的机制。
3.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
加强宿州市电子政务统筹协同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宿州市一定要结合地方的实际,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不断完善在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指导下的各司其职、各负其贵、相互配合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宿州市政府和部门要重视电子政务发展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确定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及人员,明确目标和任务,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宿州市政府要加强行政部门、技术服务单位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高素质、职业化电子政务管理和服务队伍。加强行政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科学考核评价制度,对任务完成情况实行绩效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电子政务干部队伍,提高履行职责能力。
参考文献:
[1]龙朝阳,秦素娥.我国电子政务研究展望[J].改革与发展,2006(4)
[2]赵金华,徐娟.合肥市电子政务建议与发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3)
[3] 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宿州”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4—2008年)的通知》,宿政发(2004)37号
篇6
【关键词】网络 信息管理 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111-01
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广泛性在全面数字化的今天给人们带来了便捷、高效、有序的社会环境,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管理隐患,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信息管理的法制不健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陆续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法律,对规范网络信息活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现行的政策、法律还不能完全适应网络信息活动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现有的政策和法律不够系统全面,配套性差,存在相当多的“盲区”;另一方面,网络的广泛应用不断产生一些新问题,法律和政策跟不上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因此,网络信息活动失范现象严重,诸如信息垃圾泛滥、黄色信息蔓延、网上侵权突出、网络犯罪猖獗、文化冲突加剧等。利用法律的力量来解决网络信息活动中的各种矛盾,规范和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已迫在眉睫。
(二)网络信息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首先,缺乏全局和长远的网络资源建设规划。社会各界还没有把信息资源与能源、材料同样看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国家缺乏顶层设计,地区缺乏通盘考虑,单位缺乏长远规划,许多网站信息资源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化状态。其次,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各自为政,贪大求全,相对分散,信息资源大量重复,已经严重影响了网络资源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造成了资金浪费和短缺、资源闲置和稀少并存的局面,而且对采集加工的信息资源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和筛选机制,致使网上资源良莠不齐。最后,信息资源的组织化程度低,共享性差,可用性不高,用户选择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有许多障碍。
(三)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水平低,缺乏相应人才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需要高超的管理艺术、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多门学科的知识,需要大批开拓奋进、朴实能干的管理人才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而我国恰恰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导致我国在技术监控、检索功能、系统管理等技术管理水平距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技术手段在监督、控制网络信息活动尤其是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确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网络信息的检索功能不健全制约着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搜索引擎难以向用户提供较全面的检索途径,如允许用户从标题、作者、主题、年代、分类等多途径检索,并能进行二次检索。至于加权检索、智能检索等检索形式就更难见到。多数网站和搜索引擎的分类目录是自行设计的,采用自然语言标引,往往使同义词、近义词得不到控制,词间关系得不到揭示,给用户检索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利用。
二、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网络信息的管理和运行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只有在源头上杜绝非安全因素、强化防范意识、权责分明、管理维护及时、到位才能防患于未然。
(一)完善网络信息管理法制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且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结构。例如,我国缺乏如何实现与加快信息安全建设的短期持续的政策;现行立法层次低下,除了少数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外,我国的信息网络法基本上是部门规章或地方法规,缺少高阶位的、统领性的信息立法和信息安全立法。完善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与法规体系的构建,必须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现行政策法规体系的缺陷,汲取理论研究的成果,注重政策法规体系结构的完备性与层次结构的合理性,强调政策与法规的协调和互补,注重与国际条约、法规的兼容性。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做法,加强国家安全局、信息产业部、国家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等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机构的合作,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有序化;加快出台各种短期持续信息安全政策,从国家层面上指导信息法律法规的制定。
(二)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和协调机构
由于我国目前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无序、管理落后的现状,有必要成立国家级的职能机构,负责规划和协调全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该机构应具备的基本职能是:进行顶层设计,搞好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组织协调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指导标准化设计;针对网络信息活动的管理和技术难题,组织攻关;组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提高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注重信息管理人才培养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全社会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广泛地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应重视面向管理、面向服务的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探讨面向内容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新方法,探索网络信息服务的新模式。组织力量对信息转播、指引库、推送技术和并行网络搜索引擎等技术开展研究,建立统一的中文搜索引擎知识分类体系,逐渐建立完善各项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有效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一是对网络和系统进行安全区域划分。二是持续推进病毒治理和桌面安全管理。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而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靠人才,因此要加大信息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以及科研费用投入,加速网络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网络信息管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晨曦,尹锋.完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法律制度的思考.情报,2006(10)
篇7
关键词:技术档案;信息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在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主体的今天,企业的技术档案信息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技术机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促进企业技术资源的充分利用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所以必须重视起来对它的管理工作。但就目前的很多企业的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管理手段落后、结构不合理、技术档案信息的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下面我就将从不同的层面,对于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再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技术档案的含义与意义
技术档案就是记叙和反映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和生产技术活动,具有一定保存价值并按照相关归档制度集中保管起来的技术文件材料。它是人们利用已有技术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继而产生经济效益。。技术档案它体现的不单是社会效益,更为关键的是它所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这其中技术文件材料指的是在工作过程中正在使用还没有进行归档加工的文字、图片等的总称,是技术档案的主要来源。技术档案它包括基本建设技术档案、生产技术档案、工程技术档案、科学技术档案及其他专门技术档案等内容。技术档案包含在档案之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加快,人们对档案的认识也在变化,人们对技术档案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它社会活动作用也在日显突出。
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技术档案对于档案形成者所具有的重大利用价值,和技术档案对于档案形成者以外的组织或个人所具有的利用价值。它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能显著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其次,技术档案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主要凭证依据,也最能反映和证实事物的原始情况。
2、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社会化意识差
这主要是人们思想意识上的问题。长期以来,好多人都错误地认为档案就是人事档案,是绝对的机密文件,是不能被使用的。对外在的条件来说,社会上也很少会进行一些档案的知识宣传教育,也就形不成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良好氛围,最终使得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理解错误,不能很好的认识到档案信息价值和实用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2.2、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结构不合理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中数字化资源特别少。现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种新技术都层出不穷。在这个大背景下传统的档案工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电子档案的出现使得档案管理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型的载体档案具有很大的作用,电子档案以及声像多媒体技术档案数量在不断的上升,但就目前来说纸质的技术档案仍占据一定的主体地位,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结构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处。
2.3、技术档案信息开发能力不足
在信息化占主体的今天,各工作都要求有更加快捷、灵活地提供全面档案信息的方式,以此来适应现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随着办公自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电子档案不断产生,用户对信息的要求也不再是简单的对纸质档案材料的调取,而是需要一个系统的、条理清楚的电子档案信息。但目前的现状是由于受到以往落后的观念和管理方式的影响,对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的系统化工作做的还不够好,无法提供系统、完整的档案信息服务,技术档案信息管理的手段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2.4、技术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很多档案部门都没有适应这种格局的变化,各管理人员在思想意识上还没有对技术资源信息的科技化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接受。在加上现阶段很多技术档案的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没有很强的专业管理水平,仍旧不注重对新型、有效的管理方式的引进和采用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改善措施
3.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技术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处在一个主导地位。所以要想提高技术档案的管理水平就首先要大力的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注重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着重提高企业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档案工作人员首先应该自己明确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自觉的做好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建立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为了确保管理工作的全面、准确、高效地完成,必须要以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作基础。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当下,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在服务于质量体系运行的前提下开展,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比如利用微机管理,建立数据库,把设备、人员、技术资料信息等存入数据库等等的措施,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3.3、实现技术档案信息的利用与共享
在管理过程中努力实现技术档案信息的利用与共享,是现在社会大背景下的管理需求。它能使管理者及时的掌握生产情况,为他们做出新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采用微机管理技术,利用技术档案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通过微机管理来改变目前技术档案管理落后的现状,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利用技术档案中的信息,协助内部管理,使技术档案在接收、移交、查阅、保密、整理装订等环节都做到细致有效的管理。
3.4、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在具体的工作中,建立相关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企业技术档案的管理水平。具体说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立健全管理工作。
3.4.1、分类入档制度
应当在管理工作中明确哪些技术资料必须入档,应该归在哪种档案之中。最好能实行技术档案资料的分类管理,比如可以按设备图纸、质量、服务等进行分类管理。
3.4.2、分级管理制度
由于企业的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所以单纯的实行统一管理是不现实的,更是不科学的。应当实行总厂甚至班组的分级管理,比如设立专职的技术资料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还要注意在制度中明确各级管理范围、管理内容和具体的责任人员等切实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4.3、借阅制度
制定借阅制度。以此来明确借阅期限、借出数量、借阅登记,据以明确使用范围场所、进行归还登记等。
3.4.4、技术管理岗位责任制
建立技术管理岗位责任制,以此来明确工作中各岗位的技术资料管理责任,还要注意重要的岗位应签订技术资料管理责任书,并准确的将执行情况纳入考核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技术档案管理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与时俱进,对所产生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各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欣。技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9:141-142。
[2]焦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1,06:269。
篇8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信息管理;电子政务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089-02
信息、物质、能源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项基本资源。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也实现了跨时空的发展,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逐渐向不同的领域覆盖,信息资源已经与人力资源一样成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具有潜力的一种战略性可再生开发资源。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取得成就的重要助力和关键因素。信息的掌握和占有也成为现代国家之间实力竞争中与人力资源并驾齐驱的重要部分之一,即谁能及时快速尽可能地占有更有效的信息资源并加以合理应用到管理中,谁就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优势,就能够拥有生存权和发展权,便可以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而也就此出现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而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资源生产者、拥有者、处理者和使用者,掌握着全社会信息资源中价值更大、质量更好和可信度更高的信息,不可否认它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对完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
一、政府信息资源及政府信息管理的内涵
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所有活动所涉及的信息资源的集合,它包括信息内容资源以及收集、处理、传输、、使用、储存信息内容的技术、设备、网络和人力等资源[1]。根据政府信息资源我们能够简单地判定出政府信息管理就是政府对于所采集处理,利用交换的信息或数据资源进行管理的活动。但在复杂的政府事务中,政府信息管理相比要更加复杂多样,受到多元因素影响,因而我们进一步得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协调和控制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系列活动,将政府信息资源活动中的各项要素(包括信息、设备、机构、技术、人员、资金等)作为管理对象[1],从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经济、人文等方面去综合管理政府信息资源,以保证政府信息资源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
二、我国政府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起步早,技术手段先进相比,纵观我国当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不难发现,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背景下,才开始发展政府信息化管理工作。到今天才三十多年的时间,在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交换等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人们的意识和观念落后,部门之间条块分割严重,信息互不沟通。如各地建立的119,110,120,122等应急指挥中心,共享意识落后,基本上是分散调度所属资源,缺乏强有力的协调运作机制,不能有效整合,信息无法互通互联,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
再如政府信息公开不够。2005年发生在哈尔滨市的水事件,市政府于停水的次日上午才第一次停水公告,是一种信息公开不及时的表现。对于这类危机事件,应该在出现之时就及时地向公众公开信息,为应对危机首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避免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民众恐慌心理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另外在事件中,政府公告回避了停水原因,检修停水时间“约为”四天的说法也很容易引起市民对停水原因的猜测,导致市民对政府的威信产生怀疑,造成谣传。这种不及时与不透明的信息不公开行为,是导致政府危机处理延时的重要原因[2]。所以说,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与服务时如果存在着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公开,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无法将问题控制在最合适的范围内。
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中,政府等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第一原则就是及时快速的对信息进行处理与公开,所以在危机事件中公众对于政府的信息公开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的汶川地震、2009年的钓鱼执法、2010年“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和广西桂平市“3・11”水上交通事故、温州动车事故,2011年日本海啸引起的福岛核电站泄漏造成的购盐恐慌等突发事件,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内容对公众的公开程度无不影响着政府危机管理的水平。正是由于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危害性、复杂性等特征,如果政府不能够及时主动的将信息公开,与新闻媒体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和提供准确的事态进展情况,就会使公众很容易听信来自各种渠道的谣言与流言,并且立刻陷入恐慌,甚至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我们说政府信息管理的好坏对于政府的行政能力与国家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政府信息管理的意义与作用需要我们正视。
三、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围绕政府信息资源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以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核心,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信息政策法规作为保障,信息素质的培养作为关键。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对于提升政府信息资源价值,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
1.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有利于政府决策制定的科学民主性与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促进行政的高效运转,有利于行政机关内部信息的交流沟通以及信息的有效传递,并能够使得政府快速准确地掌控大量的外部信息以及公众的反馈意见与建议同时对此进行开发和利用,发挥政府在社会中的正外部性,提升政府信息资源价值,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利用率,为政府的快速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科学民主地制定行政决策,同时它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强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因为信息的收集和掌握的多少对于决策的制定阶段起着不容忽视的意义,信息掌握的越详细,在做出决策和计划的时候,考虑的相应也会更多,也越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和在执行阶段的有效性。
2.加强政府信息管理,更新与改进政府信息管理设备、技术,能使政府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高效地管理信息。能够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中,因信息不畅导致的重复建设、盲目决策,造成巨大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和由于信息处理手段落后、造成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闲置问题。减轻政府内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工作量,节约人、财、物,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政府开支,有利于精简机构。政府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把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变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信息的,引导市场竞争向规范和健康的方向发展,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政府机构的变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完善调控能力、宏观运行能力和服务管理能力,促使政府事务公开、高效、透明、廉洁和共享,有利于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和阳光型政府,廉洁政府,有利于我国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迈进。例如今年上海自贸区开展的“一站式”服务,政府通过互联网打破时空的限制,将各种办事服务和审批服务通过网络技术,提供一个协同办公的环境,在网上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电子采购与招标服务、电子税务服务、电子证照办理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服务,逐步实现了政府行政审批等项事务的网上办理,建立并拓展便民、利民的电子政务体系,较好地吸引辖区外的新客户和企业伙伴接入,促进经济贸易区和全球联结的发展。
4.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实行政务公开,有助于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密切政府与民众的联系,保障公民知情权,激励公民参与权力监督,抑制在传统行政方式中容易滋生的公权力滥用现象,改善政府的公众形象,转变政府的传统管理职能,积极发挥政府在社会中的服务职能,同时能促使政府工作人员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公开行政和透明行政。比如,这两年各级地方政府建设的官方网站,使得民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政府的政策同时积极建言献策,实行公民的监督权,特别是一些政府官方微博等的普及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为反腐反贪提供了有力的渠道,所以保持政府与公众、中央和地方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反馈,对于营造良好的官民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政府信息管理是实现政府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必将强有力地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信息资源中心”,政府管理国家的过程就是搜集信息、加工处理、科学决策的过程。政府职能的正确履行依赖于适时准确的信息。政府信息化无疑对政府搜集处理信息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对政府管理乃至整个社会地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在政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我们还必须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达到“社会公众对公共信息需求满足程度”,“人类绝大多数成员共同平等地享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服务”。
四、我国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方法
我国目前虽然采取了电子政务,开通政府官方网站,但是政府在信息的公开,收集,处理等方面明显的存在不足,如政府网站上大多公布的都是职能介绍,法规政策文件,公告指南等常规内容,并且信息的更新速度比较慢,好多都是两三年以前的信息或者其信息的内容多为大肆宣传政府功绩而民众的意见专栏多成为摆设。
所以,为了保证政府服务与管理职能的实现,保证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政府行政的高效运转,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和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的要求,我国在加强信息管理方面可以根据国情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而采取多种手段:首先,可以成立专门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于来自网络、民间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并及时向上级以及下属部门进行反馈和传递;其次,可以加强政府与民间的非官方思想库的合作以及发挥专家、官方思想库的作用,充分调动民间的力量和资源,鼓舞他们的积极参与性,适当的放权给非政府组织,有利于政府掌握到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源;再次,按照统一规划标准、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保障安全的原则,建立国家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全国性的联网,打破各级政府机构之间和机构内部之间存在的信息流阻碍,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尽量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第四,加强制定和建设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电子政务有关的法律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政策作为支持,并且开发此方面的人力资源作为技术储备,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的建设,广泛地收集且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以通过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实现政府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塑造一个科学、民主、透明、高效的政府。
参考文献:
[1]杨志芳.信息管理基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62.
篇9
[关键词]政务信息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056-02
一、政务信息资源的概念
政务信息资源是指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政务信息资源,以及各机关单位管理的政务信息资源等。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指行政机关间因履行政务职能过程中提供和获取电子化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为。
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国家对信息共享的要求
国家在2004年已经明确提出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到“加大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力度,大力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突出建设集约化、应用平台化、服务整体化,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政务信息资源、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大力推动信息共享和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三大工作方向和具体内容。国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标准也已出台,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过去几年,我市政务信息资源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协同共享步履艰难。在现行体制下,受利益分配关系的驱使,许多政府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共享意识落后,本位主义严重,存在既得利益保护思想。信息资源产品重复、不足与闲置并存,造成资源浪费。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和办法,未形成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开发利用的态势。
二是分散建设问题严重。个别部门对电子政务缺乏全局观念,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不仅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而且继续形成“信息孤岛”和业务分割,影响了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服务目标的实现。
三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我市主要政府部门政府网站、主要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大多采取单独部署方式,设备利用效率不高,管理和运维成本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四是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协调机构来有效地管理、规划和协调。无法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协同作战。政出多门、条块分割、资源垄断、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工作难以开展,无法实现应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信息安全存在隐患。信息安全是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政府信息资源是重要的国家资产,政府信息安全涉及保密性、专用性、完整性。在电子政务环境下,随着政府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因境外敌对势力不法监控监控、网络犯罪、黑客攻击、利用主体范围的扩大等问题而引发的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三、建设统一平台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建设一套标准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平台、一个完整的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一套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一套长效的运行保障机制,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强有力的支撑,提升部门间协同办公水平,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全面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按照国家《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一套更高标准的、满足部门各种共享应用交换信息资源要求的技术平台,支持现有的多种主流平台接入,面向不同的应用提供数据服务,总体框架设计要符合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能真正实现“一个平台、多种应用,多种应用、一点接入”。
二是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标准要求,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平台,采用元数据技术,实现全市范围的政务信息资源发现、定位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资产化管理。
三是城市公共数据库建设。建成市统一、准确的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四大基础数据库,为各类具体应用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根据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逐步建立城市综合运营指挥管理、信息惠民、综合治税、社会信用、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市民卡等主题应用服务数据库。
四是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对城市公共数据库进行统一的、规范化与智能化管理。同时,基于该平台,为全市各项政务协同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入口。
面向全市所有部门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资源服务(如信息检索、信息展示、信息订阅与推送、应用服务接口、部门远程业务规则配置等),提供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快速与准确的核查、检索服务。
根据《国家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基于市电子政务云平台,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全面遵循国家《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及《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等相关标准、要求。
四、建立适应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是从战略的高度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共享使用的办法。要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就要改变目前各自为政的现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首先,成立政务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统筹兼顾,统一规划,从全局出发,重点规划设计政府部门协同工作的内容和流程,打破信息资源“部门割据”“条块分割”的局面,解决政务信息资源为各个部门所有、各个部门垄断的问题,真正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其次,各部门通过政务信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建立业务协作合作关系,实现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
政务信息资源实行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基础性的数据库集中建设,各部门共享;业务性数据库分布建设,各部门根据履行职责需要条件共享。基础数据采集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保证“一数一源,一源多用”。
五、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建设
为规范和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政务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和开发利用,推动政务公开,支持业务协同,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行政成本,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应制定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相配套的相关制度和办法。
(一)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加强信息共享的统筹管理,使信息共享的监督和协调更加有效;明确行政机关有获取共享信息的权利和提供共享信息的义务,强化信息共享职责;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共享效率;明确信息共享的途径和用途,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在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二)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制度
对已实施共享各部门信息共享情况定期进行统计、汇总、公示,进一步规范和督促各部门按时交换。
(三)规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申请工作流程
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申请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审批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协议书。
针对共享需求受理、共享审批、交换协议等方面按照工作流程要求严格执行,并建立档案制度,确保获取、提供和使用的信息有据可查。
(四)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管理
为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管理制度和政务信息资源安全保密承诺书。
【参考文献】
[1]国家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国标(GBT21062-2007).
篇10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Analysis the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Yang Fan
(Shenyang Aeronautice & Astronautics University,Shenyang110136,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hich restrict the speed and quality of informatiz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trapuntal sugges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utilization level and the constraints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Keywords:College informatiz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培训基地,必须在教育领域引入信息技术,高校信息化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迅猛发展,张锋社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文中提出:“信息化建设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表现在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模、教育效益等方面。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观念落后、信息化投资效益不高、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素质教育力度不够等。针对这些现象,要从加强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注重投资成本与利用效益的核算,提高信息技术的实效性,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加强师资建设,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改进”。可见,客观分析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高校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高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育观念落后
信息化教育观念落后是制约我国高校信息化良性发展的首要问题。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教育的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信息化本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信息化教育观念落后。对如何在高校进行信息化教育缺乏明确的认识,信息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对信息化发展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满足于现状,放任自流,信息化教育措施不得力,发展方向不明确,没有将信息化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甚至出现信息化装备很先进,但对其功能却搁置不用的现象;一是一部分教职员工缺乏开放式思维,对学生的教育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不能也不愿意接纳新的教学方式,熟练运用信息平台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设备的整体水平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
设备的整体水平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是制约我国高校信息化良性发展在硬件上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所有高校都连接了因特网,建起了自己的局域网,但是,由于电子设备换代升级的速度加快,造成一些高校的设备的整体水平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部分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盲目投资,贪大求洋,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但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发展环境中仍然处在了被淘汰的边缘,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使这些高校斥巨资打造的信息化装备在没有成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就被淘汰。
(三)信息化教育规章制度不健全
信息化教育规章制度不健全是制约我国高校信息化良性发展在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较短,许多高校没有相应建立健全信息化教育规章制度。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制度、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各个局域网的联略制度、软件管理和维护制度等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来。信息化教育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的基础,经各高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从而为高校信息化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行高校信息化的对策
(一)切实转变观念,统一筹划信息化建设
切实转变观念,统一筹划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信息化的思想基础。高校及其教职员工要更新观念,以开放式思维认真谋划信息化建设,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实现高校信息化的思想保障。因此,要在切实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对高校信息化进行统一的规划,周密组织,积极协调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制定的里的发展措施,切实可行地规划发展信息化方案,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技术,确保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二)提高设备的整体利用水平
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本校的实际和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的特点,大力培养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且拥有自主开发计算机软件能力并很好地保养和维护计算机及其软件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管理人员,因时制宜,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整体利用水平。在投资取向上,从节约资金的角度出发,少投入,多办事,讲求投资效应,在信息化应用和信息资源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信息化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信息化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各高校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技术应用制度、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各个局域网的联略制度、软件管理和维护制度等关系到高校信息化健康发展的规章制度,并且是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只有规范做到用制度管理信息化,建立运作有序的全方位内部控制体系,才能确保高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因特网和局域网的优势,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四、结论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立足于本校实际,认真分析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因素,转变思想观念,迅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制定好本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计算机设备的整体利用水平,按照规划建立健全推动信息化健康发展的规章制度,采取得力措施,坚决突破制约高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的瓶颈,为高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锋社.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1
[2]夏季.高校信息化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5,12
[3]胡艳秋.基于制度和资源视角的高校信息化应用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4,23
[4]李思寰.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评估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1,18
- 上一篇: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 下一篇:全球气候变化案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