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域文化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个性化朗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把文章用声音和感情读出来,是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在学习文章时,只有进行反复朗读,用心体会,才能真正感受、体悟文字所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刚刚进入小学阶段读书,阅读时注意力不够稳定,集中时间不能太长,如果出声地朗读能刺激听觉系统,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注意能更加稳定,有助于提高对课文的记忆。因此,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朗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老师把朗读当成一个贯穿新课教学的线索,或者说是训练的环节。但是从朗读教学的现状看,有些专家、优秀教师为我们总结了许多经验性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但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就是一个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原点:朗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笔者曾经随机在所任教的学校低年级段抽取,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86%的学生朗读达不到最基本的要求:准确说65%的学生达不到流利,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更是聊聊无几,仅占6%。同时,接受调查的老师中,几乎是100%的教师认为朗读很重要,感叹学生不会读书,应该指导学生达到课标对于朗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对于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朗读,他们的策略却不是很明显,主要就是多读,缺乏具体有效的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缺乏朗读的经验,因此,学生朗读水平低,与教师对朗读指导机械有重要的关系。教师通常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经常比较随意、单调,如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个人物形象用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因此,有的学者[1]认为:朗读是一种表达而不是一种传达,它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进行朗读时,要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与理解,引导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大胆地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朗读经常比较随意、单调,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把作家的思想感情以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出来。因此,个性化的朗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基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共性与个性
《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低年级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段的孩子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且低年段的文本主要涉及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等文体,这些文体整体性强,富有音乐性和情感性,适合学生朗读。而且低年段的学生习惯直观的感受事物,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尽量少分析、少解释,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接受信息的不同,比如有的喜欢大声的读,有的喜欢和声细雨,有的喜欢慢读,有的喜欢快读,有的喜欢跟很多人一起读,有的喜欢自己独自品味……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理解不同学生的情感特征及表现方式。
三、核心点:个性化朗读与实施策略
个性化朗读,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的朗读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位。”这就意味着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个性化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促进主体发挥,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
(一)因材施读,以学定读
新课程改革下,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就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及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开展朗读教学的时候,是否需要开展个性化的朗读,不是由教师个人来决定,而是由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具体有下面三种情况:
1.根据文本内容,确定朗读的形式。不必对任何课文都作感情朗读训练和指导,要注意课文语言内容的感彩,只有那些具有深层意义、开放性等文本内容,需要学生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和感受出来的内容才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2.要依据文本形式,确定个性化朗读的关注点。如诗歌之类的题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最好题材,可以进行重音、语调、停顿、缓急等方面的个性化朗读训练;又如散文、小说之类的题材,语言既清新优美又含蓄隽永,宜进行快读、慢读等训练,深刻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真切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3.依据课文特点,选择朗读重点,或优美句、或哲理句、或对话句、或特点突出句等,这些语句,简单、明了,结构优美,而且意义深厚,教师顺其自然引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想象下作者的身份及当时的情景,进入情景,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二)尊重个性,匹配方式
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对语言信息的不同感悟,其朗读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悟自读,从而产生有个性、有价值、多元并存的感悟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的读,只要学生专注读书,身心处于与文本的真情互动中,教师就应该去支持他们,去指导他们,而不应该以大众化的模式去束缚他们。如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想象自己和朋友分别时的场景,然后选择伙伴自由进行角色朗读,学生很快明白了在朗读时要读的坚定,从而极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需要,选择内容
由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理解、接收的个体差异,从满足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出发,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愿意读什么内容就读什么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有相同爱好的学生自由组合,进行选择性学习,学生按小兴安岭四季的不同景色分成四组展开研读后,各小组自主推选代表,以不同形式分别向大家介绍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美丽的景色。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享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张扬,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能真正发现自我并发展自我,语文课堂将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
(四)保证酝酿,给予时间
当我们遇到疑难问题需要讨论交流时,总是事先给予独立思考的时间,等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讨论。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过程,很难保证学生有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要求学生有个性化的朗读谈何容易?事实上,在课堂中创设静静思考的氛围,给予学生尽情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内化后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上《》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内容时,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纪念的墓碑,为了让学生读好碑文,他除了先用图片、音乐渲染当时悲壮的气氛外,然后就让学生静静地思考,怎样读才能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这段时间安排得很充裕,学生相当投入。由此可见,给学生以独立思考、充分酝酿的时间是多么重要,这是实现个性化朗读的奠基石。
(五)自读自悟,放飞个性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每位学生感悟文本之后的真情倾诉,它是学生用心体验作品的情境和情感后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个体行为。朗读中所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应以自己对文本的处理或其他学生的体会来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应该珍视每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读出来。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多元朗读,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认可的语气,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朗读语气时,不宜过多地强求划一。只要学生对语意有自己的理解,对语情有自己的领悟,就要让学生大胆地读出来:“你觉得哪几句写得最美?”“你最想读哪几句、哪几段?”“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要把你所想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用一点时间让学生练读,最后读给大家听。如在教学《雪被子》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想把雪花读得怎么样?”学生有的想读出雪花的多,有的想读出雪花的可爱,有的想读出雪花的调皮,有的想读出雪花的轻盈等等,我于是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朗读。孩子们在自练、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篇2
中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地域性是一个地区的地域特征,表现在每个地区具有的特点上。文化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下形成的,因此,文化也具有历史属性。由于地理环境、民族历史的不同,文化可概括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习俗、文学、艺术、思维、价值观等。而地域文化可理解为某一地域独特的文化特征,也可以理解一个国家所有地区、民族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综合。在我国,学术界对地域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而言,地域文化可以理解为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有序的文化。
2景观设计的概念和目的
景观设计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的皇家园林都是绝世罕见的景观,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与我国的文化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我国的每一座城池、每一座园林的景观都代表着我国的文化。景观设计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虽然中华大地上有很多优美的历史园林,但一直未出现系统介绍这些景观设计的书籍。当代中国的景观设计是在20世纪初期从西方传入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人文关怀是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优美的景观可为游人带来内心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由于每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历史都独具特色,因此,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景观的地域性是指不同地域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存,它是在这一地域生活的人的精神载体,比如不同地区的历史建筑,它是这一地区文化的象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景观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地域的景观与当地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发展至今,中华大地上的景观众多,它们不仅仅代表着不同地区的文化,还表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的思维和创造力。地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是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后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象征。一般可从3方面研究地域文化,即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域文化是在这3方面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形成的。由于地理、文化、社会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体现了当地独特的人文、自然、社会特征。虽然不同地区景观的外观不同,但其都有相似点,比如均强调景观与自然的融合,这代表着人与自然的融合。因此,不同地区的景观均具有一定的秩序和模式。地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文化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经过相互碰撞和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区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与文化相同,它也在不断发展。研究发现,在同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景观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它们代表着这一时期该地区经济、社会、人文的发展状况。地域环境是比较稳定的,而景观系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景观系统是一个不断适应当地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环境的动态运动过程。在历史发展中,景观系统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环境碰撞、交流,当景观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时,不可避免地将产生新的景观系统,新的地域文化也由此形成。
4地域文化带动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是人的集合,也是文化的集合。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市的文化会影响居住者的需求。中国式的理想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的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城市景观。我国东南水多、西北山多,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独具魅力的城市。在川、湘、云、贵等多山地域,建筑与自然山势相融合;在苏、浙一带,水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无论是出行还是劳作,都与水息息相关,当地的景观也多与河流相伴。景观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的。江浙地区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特别是吴越文化,代表着这一地区的特色。江浙地区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比如绍兴古纤道、岳飞墓庙等,都为当地文化增色不少。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好本地的文化特色将为城市设计增光添色。
5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地域文化符号;体育品牌;体育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a)-0242-02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产品已经成为多数家庭的必需品。体育产品的极大丰富化让消费者在购买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时往往难以选择。而在选购这些体育产品的过程中每位消费者都有着独特的选择标准。在这其中,一件体育产品所呈现出的独特性和归属性则是这些标准中最具说服力的。而能使品牌产品呈现出这种特质的方式就是“对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具体而言,就是指一件产品通过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符号传递出某种设计语言,并使之与消费者产生共鸣,那么此产品将会深受该消费者的喜爱。这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当今这个时代的“消费”概念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了。尤其是随着人们认知意识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这个概念的其他属性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文化性、社会性以及符号性等。尤其是符号属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而作为国民消费的一部分,体育品牌的消费也经历着这样的变化。在《地域文化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作者概述了地域文化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阐释了地域文化符号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地域文化符号在消费者心中的传播。在《符号消费的意义解读》一文中,论述了符号消费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并从品牌角度探究了构建符号消费意义的方式。在《体育消费中的符号消费及体育消费分层》一文中作者探讨了体育消费中的符号消费,认为符号消费正成为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但是,关于地域文化符号在体育品牌中的运用还没有很深入的研究,地域文化符号作为促进体育品牌符号消费的重要途径,应受到更多的关注,该文旨在探讨地域文化符号在体育品牌的运用,为以后体育品牌更好地传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地域文化符号的概念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源于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造就了这个地区特有的丰富印痕,是一种人文精神活动的总称。人类再将这些地域文化现象透过艺术创作的手法将其具象化,构思出一种可以传递信息的图形,就称之为地域文化符号,它同时也是代表该地域文化显性及隐形特点的所有符号总称。在产品设计中恰当地利用地域文化符号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多样性和原创性,而且还能够使消费者内心中产生一种归属感,增强购买欲。
2体育品牌中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
一个体育品牌想要其新产品在大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位置,将地域文化符号运用其中不失为一种捷径。在保持自身产品特征的前提下,对所销售地区的地域文化进行提取、概括、抽象,借助有形的、可感知的文化图形具化为文化符号,使它们在体育商品上给人以冲击力和新鲜感,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1地域文化符号的选择与提取
体育品牌在设计生产一件新产品时,首先要选择能代表这一地域文化特点的关键符号,用来形成产品的基础构架。能高度概括该地域文化特点且能运用在设计上的代表性符号很多,但是在选择和提取时,应该拒绝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应该建立在对当地风土人情的充分了解之上,使其能更好地与产品相结合,展现出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魅力。当然更多时候,在地域文化符号的选择和提取上,耐克公司都有着自己的成功之处,这个体育品牌巨头在2014年的夏天,推出了一款带有北京地域文化符号的产品,引发了运动球鞋爱好者的广泛讨论。在这款体育产品中,耐克选择了极具老北京元素的“四合院”作为地域文化符号。整款产品运用了砖灰色为主色调,这与北京特有四合院建筑颜色不谋而合。产品两侧让人一看就能立马联想到历史悠久并历经沧桑的墙砖。而仿古皮革本身的特性使得每只鞋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皮革纹理。北京胡同中遍布的传统地域文化符号,例如:金色的门口,红火的灯笼,“囍”字,鞋舌上的铜狮子以及鞋垫上“胡同”的字样都被耐克精准地一一选择提取,并运用在了整款产品上,这些奇妙地选择都迅速地拉近了该体育产品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使得该产品受到广泛好评,销售场面也是十分火爆。
2.2地域文化符号的设计和创新
在设计地域文化符号时,首先,不能将其简单地组合叠加。一个成功的地域文化符号,需要设计师在符号的触动下激发灵感,加入自身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对符号进行打散和重构,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其次,在创新地域文化符号时,应充分利用各种设计手段,如分解转换、异形同构、置换构成等,意在创造出一种积淀了丰富内容与高度符号化的图形语言。其形象范式要具有普遍的美感和高度的文化品格。最后,体育品牌在运用地域文化符号时,要充分考虑到一些方面的约束。
3地域文化符号对体育品牌的作用
在经济的领域中,地域文化符号的使用具有隐秘的劝服和诱导作用,在无形中能够引导人们的选择。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地域文化符号能够使各大体育品牌的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是促进消费行为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艺术的角度看,地域文化符号的传播可以迎合当下最热门的流行元素,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是表达消费者内心想法的重要途径。
3.1运用地域文化符号能够更好地传递品牌精神
在众多可传递品牌精神的方式上,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地域文化符号具有具象化的特征,能够比较直接和准确的传递出文化的含义,它在反映地域文化特点,沟通人们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相比于文字,地域文化符号能把体育品牌想要表达的情感转化成一种隐含态度,给消费者带来一种代码解释过程,一千个消费者有一千种解释,在解释过程中的价值判断也会呈现出来。其意义的解释充满复杂性,这也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品牌的话题性,增加体育品牌曝光率。
3.2运用地域文化符号能够促进符号消费
符号消费正成为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当把商品视为表达意义和信息的符号来操纵和使用,它就属于“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就是消费者除了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或内涵。
3.3运用地域文化符号有利于体育品牌自身价值的提升
地域文化是经过历时积累而沉淀下来的精华,代表着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是其精神精髓所在,在设计体育产品时合理借用地域文化符号以传达地方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进行推陈出新,设计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产品,既是顺应了现代体育产品创新的要求,使产品的独特性正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传承与发扬地域文化的作用,这都有利于体育品牌自身价值的提升。
4结论
地域文化符号作为促进体育品牌多元化的重要元素,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的提升,体育产品的符号属性在促进消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也是越来越重要。体育品牌的消费早已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范畴,更是一种通过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从而达到文化上归属和心理上共鸣的行为。而对于中国的体育品牌,应该加强对于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利用它来增加消费者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培养消费者对体育品牌的黏度和忠诚度,从而推动国内体育品牌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罗雯,李艳翎.体育消费中的符号消费及体育消费分[J].体育与科学,2012,33(1):104-106.
篇4
关键词:磁悬浮列车;地域文化;概念设计;太阳神鸟;符号;成都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采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的列车。由于列车在牵引运行时与轨道之间无机械接触,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列车轮轨粘着限制、机械噪声和磨损以及轮轨传动机构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所以,它正在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的陆上交通工具[1]。但由于受到技术、成本、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磁悬浮列车并未像高铁一样普及,只是作为试验列车使用,所以磁悬浮列车的车身造型未能有大的突破。我国在磁悬浮列车设计方面应该与时俱进,借鉴磁悬浮技术相对成熟的国家的设计经验,设计出具有我国城市本土文化特色的磁浮列车。
1 磁悬浮列车概述
1. 1 磁悬浮列车概念
磁悬浮列车按悬浮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EMS,即常导型磁悬浮列车系统,以德国高速常导磁悬浮列车Trans Rapid为代表!它利用常规的电磁铁与铁磁轨道相吸引的原理,由安装在列车车体底部的常规电磁体与位于电磁体上方的导磁轨道间的吸引力实现悬浮!常导磁吸型技术较简单,产生的电磁吸引力较小,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8mm-10mm。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 400km/h-500km/h,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另一类是EDS,即超导型磁悬浮列车系统,一般为100mm左右,技术相当复杂,并需屏蔽发散的电磁场,超导型磁悬浮列车速度可达500km/h以上[2]。
1.2 国内外磁悬浮列车外观设计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期经济发展的需求,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超导以日本的MAGLEV列车为代表,常导以德国的TANSRAPID列车和日本的HSST(中低速)为代表[3]。
中国中低速磁悬浮铁路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也是采用与日本HSST类似的技术进行研制。在经历几十年的磁浮技术开发之后,中国开始有了很多试验列车,并且有着全世界唯一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浮列车,即上海磁悬浮列车。
2.地域文化在列车造型设计中的分析
2.1地域文化与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的关系
地域文化只有以某种可以被感知的形式,才能够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形象中得以应用和体现。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向切入,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物质或非物质载体进行研究分析,提炼出形象化的、符号化的并能够被人们所认识感知的语言符号[4]。(4.徐伯初地域文化)在磁悬浮列车外观造型设计中,可以从视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地域文化外形以及颜色等,进行头脑风暴的方法提取出设计符号,进而演变成交通工具类的产品特色,移植到磁悬浮列车的设计中去,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2.2地域文化元素提取
太阳神鸟是一件圆环形金箔, 外径12. 5 厘米, 内径 5. 29 厘米, 厚度仅 0. 02 厘米, 重量却有 20 克。它的外观看起来像一张工 艺精美的 剪纸艺 术品, 它 的外廓 呈圆形, 图案分内 外两 层, 采用镂空的 表现形式, 内 层 为 12 条弧形齿状芒饰, 按顺 时针方 向旋 转, 好似 一个 顺时 针旋 转的 漩涡; 外层由 4只等距分布相同的首尾相接的逆向飞行的飞鸟构成, 鸟均作引 颈伸腿、 展翅飞 翔的状 态, 飞 行方向与内层图 案的旋转方向相反。金饰中心图案很像一个喷射出 12 道光芒的太阳。太阳神鸟金箔饰中的外层这 4 只逆向飞行的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 回, 而它的内层圆圈周围的这12道等距离分布的象牙状的弧形旋转芒纹则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的周而复始[5]。
在对“太阳神鸟”进行元素提取时,可以从视觉出发,根据其外形轮廓勾勒出线条,再通过对这些线条的提炼和变形,进一步转化,达到一种意象的升华。而颜色是对物体最直观的感知,在车身涂装和内饰的设计中,可以借鉴太阳神鸟本身颜色,转化成文化意象中的颜色符号,达到一种呼应关系,突出文化元素的内涵。
2.3地域文化选题意义
崇鸟和崇拜太阳,不仅是古代蜀人精神世界中的主题观念, 而且是古蜀各部族的共同信仰。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箔饰和青铜三鸟纹有领璧形器都通过绝妙的图像纹饰, 生动地展现了古蜀时代崇鸟和太阳崇拜的精神观念[6]。古蜀人用他们当时的技术和工艺展示了他们内心的精神世界,阐释了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索,这是一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真理的体现。
3.设计方案
从分析国内外磁悬浮列车外观设计的特征出发,针对国内现代磁悬浮列车在地域文化表现上不突出的问题,结合城市本土文化进行设计。并以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物“太阳神鸟”为对象,提取文化符号,探索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都市的成都相融合的磁悬浮列车的设计方法,并提出创新设计方案。
3.1设计元素的提炼
在汉代的帛画、石刻等文物中这种寓鸟于日的图像屡见不鲜, 而许多日中金乌与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正面鸟纹都画成三足, 如果这不是偶合的话, 那末彩陶上的这种鸟和太阳结合的花纹可能是崇拜太阳的鸟为图腾的氏族的图腾纹样在彩陶上的反映[7]。
3.2设计元素的运用
3.2.1头型设计
在磁悬浮列车的头型设计中,通过对传说中的“鸟”进行元素的提取,以头部的俯视图和侧视图的角度去分析,以线条的形式进行意象转化,提炼出如飞扬的凤眼、流线型车头,然后移植到列车的设计中。把速度、传说、审美融为一体,强调了头型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3.2.2涂装设计
涂装设计主要包括车体选色、确定色块分割形式以及其他装饰图形的布局等。车体的涂装设计虽为“表面”的设计,但在车辆设计中也是重要环节,不仅对车体起到基本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具有美化车身造型、凸显时代气息以及反映地域文化的功能[8]。在磁悬浮列车的外观设计的涂装设计中,以“太阳神鸟”中极具动感的太阳形状为元素,大胆采用红色的色条,在突出地域文化的同时,又强烈的表现了速度感。
4.结语
对磁浮列车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以现有实验性和商业性磁浮列车的群体为对象,根据该群体特点,从技术到外观,再到地域文化性做了针对性分析,设计了一款具有“太阳神鸟”元素的概念磁浮列车,并给出了设计效果图,为相关磁浮列车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唐锐.中低速磁浮列车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 的应用前景[J].广州:都市快轨交通;2006.
[2] 史筱红.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及现状[J].成都:科技论坛;2011.
[3] 徐伯初.轨道交通车辆造型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 徐伯初.考虑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形象研究[J].美术观察.2014
篇5
关键词:风景旅游规划;文脉;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083--03
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逐步发展,旅游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994年起,我国入境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进入了世界排名前十位,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大国的转变。
旅游者素质的提高,也带动了旅游业方向的变化,人类的旅游不再是单纯的物质享受,而更看重于精神上的收益。文化动机成为了旅游的重要基本动机之一。作为跨文化交往的一种方式,旅游的本质正是旅游者从一定的文化区前往另一个异质的文化区。
显而易见,各地不同文化区域的存在是构成旅游驱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进人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现代城市逐渐西化,千城一面的危机已经日趋明显。面对于此,我们只有将各地的风景旅游区赋予传承地域文脉的功能,让其成为城市文脉的“保护区”――那些在城市里几乎消失殆尽的文脉,可以通过风景旅游区的形式得以继承下来。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泪的。旅游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旅游活动摆脱了日常生活的束缚,更注重的是为了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其出发点在于人对不同空间、不同文化的好奇和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持或传承历史文化的差异即是保持了这种旅游行为的原动力。因此,风景旅游规划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当地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想方设法激发起人们的求异心理,达到吸引更多游客的目的。
2.意义。文脉是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地理背景。文脉包括自然地理条件、文化氛围和文化脉承,以及社会人文背景。旅游项目要发展成地区旅游形象的标志,就需要对地方文脉进行要素提炼,以要素展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强调“独具一格”,强化地方独有特色。同时,对于当今社会许多传统文化的缺失,旅游这项活动也承载了传播文化的历史使命。通过风景旅游规划,保护并传承当地的文脉,即可保持文脉的延续,又可发展当地的旅游行业,达到双赢。
一、文脉与风景旅游规划
(一)文脉
每一处人类到达过的地方,或多或少都留下了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痕迹和烙印。这一系列延续至今的历史,形成了文化的脉络,传承和记载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部分历程,从而使这一地区承担了保存和发扬这些文化的使命,这就是地域的文脉。
风景旅游区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古迹遗产,甚至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进行风景区规划时利用现代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的原理,保护当地的的整体风貌特质以及景观的整体和谐,可以延续地域历史的文脉,帮助人们去认识、适应现代文明发展的时空变化,提升景区内涵。
1.文脉的概念。“文脉”一词译自英文"context",原是语言学中的术语,称作“语境”,表示语言环境中的上下逻辑关系。它还可以表示事物发生的背景及条件,事物只有同具体的背景环境相联系,才能发生、发展。
狭义的解释:从中文字面上看,“文脉”指的是一种文化的脉络。
广义的解释:“文脉”是指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更确切点,是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2.文脉概念的层次。文脉即是关于物质与空间的概念,又是关于运动与时间的概念。这就意味着文脉的概念分为两个层次:横向的时空关联,即“共时性”(Synchmnic)内容;纵向的时空关联,即“历时性”(Diachronic)内容;换言之,文脉就是为人类所创造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动态联系。
3.文脉的构成要素。文脉的构成要素包括了两个方面,即是显性构成要素和隐性构成要素。显性构成要素分为自然环境与建成环境。自然环境是体现地域特色的基础。例如:山地、滨水、平原、水网等。建成环境指历史上形成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的人工环境,以及由它们共同构成的各类空间。
人通过在不同空间中所产生的不同感受,来产生与环境的相互交流,达到体会环境意境的目的。隐性构成要素分为地域文化和人的心理与行为。“文化”表达了人类的价值观,人们生活在一定的地域里,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也就具有其特定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居住方式,不同的气候条件,都可以引发出不同的地域文化。
显性构成要素决定着风景旅游区的外在形象,隐形构成要素则是其内在表达。二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没有外表的精神和没有精神的外表都不能够长久存在。只有二者得兼,风景旅游区才会有生命力,有生命力才有吸引力,才能长久生存、持续发展。
(二)风景旅游规划
1.风景名胜区与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以下均简称风景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建设部在1987年颁发的《风景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风景区是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们游览、观常、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篇6
随着时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但旅游对社会文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地区社会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表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对当地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的保护与设计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键词】
广西地域文化元素;旅游文化品牌;研究与设计
“品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品牌属于产品,同时品牌又高于产品。站在旅游供给的角度,旅游品牌是一种与其它竞争对手相比提供了特殊“卖点”的旅游产品;而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品牌价值是通过特殊“买点”体现出来的,只有“卖点”和“买点”的契合,旅游产品才能塑造成旅游者心目中的品牌[1]。
一、广西地域文化特色
旅游文化商品是最需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商品,它与普通商品的区别是增加了旅游这一特定概念[2]。广西地域文化特色的瑶族服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保持民族地方特色、保护本土文化建设,在整体社会文化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突出具有地域性瑶族服饰文化元素旅游的特色特点,满足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时代特征,对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旅游研发设计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二、广西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化品牌中的研究与设计
(一)广西地域服务产品是树立民族地方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的基础
建立具有地方性的旅游文化品牌,是指因旅游活动而产生并形成的各种思想、意识、艺术、建筑、文学作品等文化现象及其载体,这些都是旅游文化形成的要素。在旅游设计中,旅游服务产品类包括酒店宾馆、交通指向、文化饮食等一系列的品牌文化构建;将广西瑶族服饰元素的精华提炼到旅游文化中,形成具有系列化的地方旅游文化品牌,有效地开展旅游活动所创造的旅游服务类产品,加深本地方民族特点特色,利用本土资源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广西地域旅游产品及纪念品是树立民族地方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
广西瑶族服饰元素在旅游产品及纪念品中的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建设,包括礼品馈赠和收集珍藏,是对旅游地特点特色文化的挖掘、创造和有效利用。因此,旅游文化建设离不开旅游地,也离不开旅游者,旅游产品及纪念品便是联系二者最好的“信物”。瑶族服饰中的造型、图案、配饰、色彩等特点及变化,彰显民族地方个性和民族气质,特别是作为旅游产品的形象推广,以特色化的民族气息和民族感染力,不仅加深现代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对旅游目的地的感情,同时游客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把对旅游地的感情和留恋展示给他人,分享其旅游快乐和精神收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民族地方旅游文化品牌的宣传与推广作用,同时也对当地居民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广西地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与创新是树立民族地方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径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之所以被视为旅游文化建设,是因为它具有礼品馈赠和收集珍藏等最直接的物品价值。而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是体现地域文化内涵与特征的表现,地域文化的开发利用不是简单对历史与文化的研究与复制,必须符合地域文化元素特征,地域文化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以广西瑶族服饰为例,结合瑶族服饰的元素进行再设计与应用,以瑶族服饰元素中的服饰造型、图纹图案、图形符号、色彩搭配等艺术特色为切入点,将瑶族服饰中具代表性的十字形、人字形、米字形、正十字栀子花形的符号与色彩,结合新时代的数码技术,通过现代视觉设计形式和创新,满足旅游者对地域文化欣赏与纪念的需求,同时获得地域居民和旅游者对广西地域文化的认同,它就是地域文化符号象征,能充分发挥好它的这种经济与社会价值。
三、结语
对广西瑶族服饰元素进行挖掘与提炼,通过新科技、新视觉等多种形式将瑶族服饰元素应用到旅游及旅游文化产品中,在形式下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感,更趋多元化,不仅民族地域文化特色能被众人所了解和认知,同时是焕发时代活力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但是广西在工业上还相对落后,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只有实现和不断完善这一目标,才能真正解决广西地区旅游开发相对滞后的问题。
作者:王倩 单位:贺州学院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志宏,陈洪波.广西特色旅游品牌化战略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4(03).
[2]黄清松.广西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13(04).
篇7
关键词:地方;美术教育;地域文化;融合
地域文化是在该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地域文化不仅具有地域性、特色性和传承性,更包含着该地区独有的文明元素。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了美术学基本原理和美术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体现美术学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通过介绍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阐述了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现状,分析了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
一、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的理论概述
1.1美术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美术教育是指美术教师在熟练掌握了美术学基本原理和美术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同时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拥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的学科。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应具有系统编辑教学大纲的能力、进行课程改革的创新能力、进行教学辅助工作的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优秀的授课能力。在注重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美术人才的同时也需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综合性人才,开创出更多内容丰富的精品课程。
1.2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理区域范围内,由于该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特色性和传承性,包含着该地区独有的文明元素。在弘扬地域文化时,要保护地域文化的真实性,不能一味受到经济因素的诱惑。要尊重历史、尊重道德,不能为了开发旅游业而随意打广告、制造炒作、对文化遗迹大肆修改、通过商业手段进行包装等,更不能虚夸文化的意义,弄虚作假,欺骗人民。不论是政策上,当地政府和居民,还是游客,都需要建立保护地域文化的认识。
二、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现状
2.1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情况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开展,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考生的青睐,美术知识与多元文化知识的融合学习也得到了教育界学者的认可。通过不断的教育改革,高等美术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逐步引入了地域文化内容,但主要停留在较浅的介绍层面,缺乏系统性的教学。在内容和方向上,西方国家的美术学,现代美术学的理论较多,而设计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内容比较少。在研究程度来说,简单的论述比较多,深入的拓展比较少。在设立研究机构的情况看,除江南大学设置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外,研究机构的数量也聊聊无几。
2.2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的价值体现
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地域文化艺术品具有鲜明的色彩,丰富的填充度,清晰的线条和个性的表现力,需要得到物质上的保护,更需要得到精神文明层面的保护。同时,地域文化美术作品融和了当地劳动着的智慧,记录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内容,贯穿古今,具有较高的教育参考价值。最后,文化的特色与差异使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姹紫嫣红,而从历史沉淀而来的地域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渊源,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十分直观的表达了地域文化的内容,对于今后学者们对人类文明与文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性。
三、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3.1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有利于传承地域文化
传承地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工作目标,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承担着通过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的重要任务。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有利于使学生从专业的角度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提升爱国主义热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扬是年轻人的共同责任,美术专业学生通过接受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蕴,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开发中国特色的美术创作思维,将中国特色融入世界的国际化浪潮之中。
3.2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身为高校美术系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专业基础技能,更应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文化素养。通过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可以让学生们接触文化气息浓厚的教育资源,更广泛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3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需要创造力和感性思维,在教学中为了开发学生们这方面的能力,需要使教学的过程避免传统的一元化,而是需要多元化的丰富教学内容。地域文化给予其自身的历史特色、文化特色、宗教特色、地域特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学习与地域文化融合后的美术学科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多元性开放思维和中国化的艺术灵感。丰富的教学内容也为学生们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是学生接触更多文化元素,打开创作思路。传统的地域文化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素材,让学生们学习传统,不盲从于传统,开拓未来。
四、总结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开展,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考生的青睐,美术知识与多元文化知识的融合学习也得到了教育界学者的认可。地域文化不仅具有地域性、特色性和传承性,更包含着该地区独有的文明元素。不论是政策上,还是教育上,都需要提高保护地域文化的认识。传承地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工作目标,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承担着通过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应加强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以便于传承地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黄露.美术教育技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01).
[2]李力加.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1).
篇8
关键词:地域文化 园林景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沉淀和地域文化特征,这种文化不但包括了地理状况还包括了不同的自然景观,还包括了当地的一些地方特色生活文化习俗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等。在城市的园林景观中涉及到地域文化,不但增强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文人性。通过对地域文化概念的详细分析,理解其中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方向,明白地域文化和园林景观的关系,利用地域文化来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源泉,园林景观的设计也是给地域文化提供了展现的载体,形成城市中独特的景观,不但传承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还加强了城市化的建设。
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相关概念
在地域的角度上来看,可以从空间角度来进行分析,地域的主要特点是地理区域自身的特点;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地域之间的差异性,主要是连续性和相似性的表现;地域的范围上的界定。从中国的南北园林景观来看,它们表现出的风格各不相同。在北方主要体现的是皇家的园林,它的主要特点是规模比较庞大并且雄伟壮观,体现出来的是皇家的等级。在南方地区主要是些私家的园林,主要想表现的是诗情画意和秀美别致的文人的墨客情怀等。比如在南方的苏州园林景观中主要可以看到士大夫的一些文化痕迹,体现的是一些农耕文化里面的小桥流水的景观内涵,表现的重点是对文人墨客的悠然自得的心态。由于上海一直是个繁华、文化底蕴比较复杂的地区,所以在上海的园林我们可以看到那种兼容性,有将中国、日本、英国等一些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进行综合,虽然风格众多,但是依然杂而不乱,让上海的园林在中国园林传统文化下又有比较鲜明、独特的文化在里面。
不同的地理区域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背景,地域文化的不同导致一些人文、自然特征都会不相同,在社会构成的生产资料的综合体,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些自然条件,比如地质地貌、土壤的环境、水质条件、气候条件、动植物等等,当人们在进行活动时这些都是时时刻刻影响制约他们的因素。生活方式的不同主要也是因为自然特征的不同,然后产生不同的生活习俗,人文文化、等等,地域文化的一些人文的因素都是受到这些的影响。
3.园林景观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园林景观的设计主要是设计者表现其思想的主要方式,要参考的因素一定有自然因素以及人工要素,以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上满足在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上的一些要求,达到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要求,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个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宗旨,提高人们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区域的质量。然而在设计中要能够抓住重点,提出合理的设计思路。不但能够表现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还能将园林景观作为当地文化传递的载体。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地域文化是设计中相当主要是主体思路和创作的源泉。园林景观的设计主要是建立在自然和人文艺术科学之上的一门学科。地域的不同导致园林景观需要设计的对象不同,设计方式也不相同。既然地域文化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素材,因为地域文化足够表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等,所以在设计的过程设计师应该充分做好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不但要理解还应该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吸收,更好的应用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表现当地的文化底蕴,还可以使得自己的设计充满了当地文化的特点。只有对地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有一个具体深刻的了解,对人类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有正确的理解,能够在实际情况中将地域文化更好的利用,能够真正在设计中对地域文化作一个很好的诠释和弘扬,设计的作用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来。在不同的地域上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中的很多构成元素都是可以作为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和素材。其中地质、水文、环境气候等自然元素,以及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当地风俗等人文元素,因为其内容很丰富、题材比较广泛、新颖。所以都可以供设计师选择的素材。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无论什么元素都需要通过成果的方式来表达出来,主要的表现力就是地域文化的再次体现和其自身的发展空间,在地域文化中表现其人们生活和文化底蕴的精华都是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来进行表达。作为景观设计师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吸收,把地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充分结合起来,把地域文化中的历史性和现代文明中的时代性进行有机的结合,让游客在游玩中不但感受时代的气息还能对历史、地域文化进行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
在园林景观中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的这三个方面,通过形状、神韵、神形的相似来进行体现。第一是形状上的相似,地域文化中的一些比较物态的东西是存在的,再通过园林景观作为载体的方式上来表现一些地域文化中的具体形态和特征等,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实物再现、点睛等设计方法来体现,属于比较表面层次的表现。其二就是神韵相似,在地域文化中的一些精神、文化等无法看见看见的东西,无法通过园林景观的这个载体进行表现,主要是隐藏在形式的后面,通过一些景观硬件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其价值观念,文化、心态、审美、精神等,属于比较深层次的表现方式。主要手段可以采取对其地域文化的精髓提炼和夸张的手法,重在其神不在其形,让游客感受到的是地域文化的意境。其三是神形兼备的方式。园林景观设计师通过自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运用一系列专业的设计理论在脑海中将这些设计设想出来,是将形似和神似结合起来的综合应用的一种方式,更加体现出地域文化的主题内容。
4.地域文化对园林景观的作用和意义
地域文化不止是历史进步的见证,更是人们思想的结合。人们通过了解和熟悉,到对地域文化的升华,相较与现代时尚感十足的设计理念,地域性的文化更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同时也是给地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新思维、新理念、新材料、新科技也给对地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很多新途径。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仅仅要满足人们对精神文明追求的需要,还要展现一定生命力。正确的设计理念才能有成功的设计,在设计中要注重当地的文化特征,还要在设计上展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检查设计的原则是否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地域文化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很多地方是盲目的去摒弃、去模仿,这样的设计理念是错误的,在设计上不能舍本逐末,相对于当地文化只是需要吸收一些现代化设计理念,将园林景观的设计标准加深。
5.结束语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了地域文化的不同,同时也决定了园林景观在文化发展上的多元化,多样性。对于地理位置、地域文化是不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因为地域位置的差异性是消除不掉的。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立足于当地文化底蕴上,让园林景观更具有生命力、内涵、历史感和时尚感。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地域文化精神,建筑性格,历史
现代建筑中“以人为本”已逝去,过多地去讨论功能空间人性化也已成了多余,因为这些东西在浪滔之后已经深深赋予建筑本身。中国加入世贸后,给建筑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地域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地域文化精神
1.1地域文化的内涵
尔今,在当代建筑理论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地域性”和“文化性”,其实简单地说这两者本身就是统一的概念,本不需要将它割裂开来分析又分析。一句话,地域差异只谈文化差异。在特定的地域气候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文化是多元化的,是符合当时当地民族特性的,因此,长期以来,必然形成特定地域的特定文化,这样的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在生活方式、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上是不尽相同的,建筑文化也是普遍遵循这个规律的。
1.2地域文化的外延
既是文化就会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地域文化也是如此,看不见摸不着,又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本身具有抽象性,因此,人们只能去理解它,体会它。
从更深层来谈,“文化”是为人们所接受且深深影响着人们行为的,单就广泛的人群而言,建筑审美也会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为什么有些建筑是“公认”优秀的,这不仅仅靠建筑界人士就可以评判定位,最主要的还靠群众,尤其是那些每天抬头可看见或者与之密切联系的人们。
有人不禁会问:那他们对其有何标准呢?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种审美观念,一种不是与生俱来但又需要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的精神,会“指引”着他们,“影响”着他们。另一方面,建筑是服务于群众的,因此,优秀的建筑必然需要与“人群”产生共鸣,能够在精神上引起他们的感悟,激发他们一tL,灵深处的情感。因此,优秀的建筑同样应该具备一种地域文化精神。这就是地域文化外延,既存在于人们心底,又表达在建筑中的一种精神。
2建筑性格
通常在谈论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说他是否有性格,有怎样的性格,或腼腆或大方,或开朗或沉闷。建筑也同样具有人的这些特征,或富有情感,或冷若冰霜。
建筑性格与建筑个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建筑个性是讲求另类,构思新颖大胆,而建筑性格主要是说它内在的本质,有内涵、有品质,能够给人亲切感和深厚韵味的。然而这些正是当代身边建筑最缺乏的东西。
对于每个建筑作品,当他能够完整地实现矗立在你眼前的时候,它就可以拥有语言了,与周围的人群产生交流,是否能为人们所认可接受,那就看它的性格是否与人们的性格一致。
3地域文化精神与建筑性格
3.1感悟
中国的木构架的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在世人堪称是神化,而延续到今天,它却成了在众多建筑师看来是“落后产物”的敷生物种而妄自菲薄起来。更有些建筑师以为拼凑几个天井盖几个大屋顶就使建筑具有了民族性、地域性。这些简单、庸俗的东西,就这样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转贴于
很熟悉的日本文化,它的发展多是借鉴于中国,作为代表其建筑特点的“神化”建筑,以木构架和两坡悬山为特征,具有洗练简约的优雅的洒脱;再看日本的“枯山水坪庭”,也是将中国禅宗和中国造园艺术精神揉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上海金茂大厦是美国人设计的,汲取了中国古塔的神韵,不是简单的模仿,没有玻璃瓦,没有风铃但整个建筑却十分具有中国文化的神韵。
所有这些例子,都足以使那些标榜“地域性”、“文化性”的仿古或复古建筑相形见拙。
3.2呼唤
经济全球化带来巨大经济财富,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西方文化的渗透和WTO的加入,外来的建筑文化更是充斥着整个建筑市场,“国家歌剧院”、“国家电视台”、“鸟巢体育中心”,以北京为首的,本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历史名城,现在竟成了国外“知名”建筑师们的试验基地与练兵场。不禁会问,我国的本土建筑师哪去了?
其实就在身边,在低头,在沉默,殊不知还是这块土地,还是这些文化,就是无限智慧与力量的源泉,也正是抵制这些外来不良文化的有力武器,也正是发扬光大中华优秀文化的最佳时机。然而还是没有人敢站出来,只因为他们身上缺少了一样东西、一种精神——地域文化精神。
篇10
内容摘要:本文对地域文化和商业会展设计之间的关系做了详尽分析,阐述了商业会展设计借鉴地域文化的四种方法,意在指明我国地域文化对会展设计的深远影响。对地域文化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会展的内涵,而且对打造精品会展、特色会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 商业会展 设计 应用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活动作为信息传递的有效载体,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展经济已被视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被喻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各类会展活动已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步延伸和渗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会展已成为我国的新兴服务类创意产业,它与国际会展业逐步接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会展产业和城市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效应,地域文化是城市的重要表现语言,商业会展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会展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加强会展形象在受众中的印象,推动会展信息的有效传播。浓厚的地域文化提升了会展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也提升了会展的人文环境水平,更提升了城市的品牌形象。
商业会展设计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商业会展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设计艺术,其概念是指在会议、展览、博览会、各种节庆活动中,利用空间环境,采用建造、工程、视觉传达等手段,借助展具设施以及高科技产品,将所要传播的信息和内容呈现在公众面前。实际上,商业会展是一门空间与场地的规划艺术、人与物之间创造出的一个具有美学属性的空间结构,其中包括展台设计、空间布局设计、平面设计、照明道具设计以及相应的展馆设计等。会展设计是一种对观众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创造性设计活动。
现代商业会展设计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设计人性化。在现代商业会展设计中人性化设计是会展设计的根本,人是作为会展活动的主体来参观、交流、领悟会展内容的,因而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二是参与互动性。会展活动的互动性,为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提高参观兴趣,设计会展活动的互动环节,让参观者并不是被动地参观,而是主动地体验会展内容。三是信息网络化。信息网络增加了会展活动的传播途径,以资讯传达为目的的现代会展设计迅速地采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可迅速在国际上广泛传播会展信息,达到会展的目的。四是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助推会展活动的技术手段向更高的4D、5D发展,将文字、图形、数据、影像、动画、声音、空间等不同媒体特征综合虚拟展现,吸引受众。五是虚拟现实性。会展活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建出可体现展品应用和发展的虚拟展示世界。
商业会展设计中凸显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就我国而言,我国幅员广阔,地大物博,可划分出若干不同的文化带。历史上曾出现过荆楚、滇黔、齐鲁、百越等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区域,至近现代又有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以及农耕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等等的区分。它们反映了人们对文化区域性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了。
地域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综合的概念,是通过历史传承和空间限位这两个方面来定位的,即从时间和空间来限定。时间代表着历时性,沿时间轴是地域文化发展的历史;空间标志着区域性,沿空间轴是地域文化纷呈异彩的写照。地域文化即是指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从而产生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有了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
商业会展设计地域性文化差异的特色可以使会展主题和空间环境的设计和营造产生与众不同的形式和效果,更好且更加充分地展示商业会展设计视觉传达这一主题内容。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物化表现,在其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内容正是迎合了当今人们对精神文化、审美情趣的需求。
商业会展设计体现地域文化的关键就在于其创意与表现要完整地对“土生土长” 的地域性传统文化进行归纳与提炼,寻找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地域文化渊源与历史文脉的会展设计。
地域文化在商业会展设计中的应用
(一)地域文化在会展展馆建筑外部形态设计中的应用
会展展馆属于展示类建筑,具备建筑的形态特征,注重建筑内涵的表达。在商业会展活动中,用于展示的会展展馆不仅仅提供必要的场所为举办会展展示活动所用,其自身也是表达一个国家以及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又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长期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它的内容是多元化的。
我国各地区和民族的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只有深入研究这些风格各异的地方建筑,才能切实体会到一种完整的地域文化的力量。例如在居民建筑中,黄土高原的窑洞与毡房、蒙古大草原上的蒙古包、徽州的徽派建筑、西南地区亚热带的竹楼、华北地区的四合院、闽南的土楼等等,都体现了各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
在会展展馆建筑外部形态设计中借鉴地域文化的形式表现为对传统文化与地域性建筑形态式样的简单模仿,而是将地域性文化中最有代表、有意味的部分加以分解与提炼,融入了更多的理性思考,用现代意识和高科技手段、现代材料的有机结合来诠释传统文化,创造出当今社会极具时代感又不缺乏传统意味的会展展览场馆。设计活动注重表现更为内在的、本质的地域精神,为保护和发扬民族、地方传统做出更多、更好的探索。
- 上一篇:化学工程与工艺知识点
- 下一篇:水产养殖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