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利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措施
引言
众所周知,虽然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为了实现节约用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的主旨,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而为我国综合发展提供基础和前提。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基于此,只有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给予解决,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水资源的发展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此确保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
1 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职能方面存在问题
虽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普及和应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日俱增,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仍然是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给予改善,加大力度做好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在管理职能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没有妥善地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进而导致相关部门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和价值,最终影响了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义。
1.2 管理观念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水利水资源也不例外。就现阶段而言,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管理理念落后,不符合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与健全,要求水利水资源的管理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只有具有现代化、科技化的管理理念,才能与之相适应。然而,对于目前来说,在水利水资源管理中使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因此也在一定水平上制约了水利水资源管理效果的有效发挥。
1.3 行政体制方面存在问题
水利水资源管理在行政体制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主要涉及到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合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涉及范围较广,关系着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利益,进而造成重复管理的情况,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对水利水资源管理的统一性也非常不利。
水资源是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确保水资源充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而言,我国水资源还比较短缺,因此,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势在必行。然而,近年来水利水资源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相关部门针对水利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进行解决。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加大力度,利用法律手段支持水利水资源的管理
健全合理的法制体系是各行各业正常、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拥有一套完善健全的机制体系是确保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要想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力度,首先就要利用法律手段来支持,完善现有的与水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保证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有法可依,为其提供法律支撑,加大力度,利用法律手段支持水利水资源的管理。由于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效益价值,所以相关部门要制定有效合理的措施创造出新的价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作用,进而发挥出水利水资源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另外,相关部门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培养广大人们群众的节水意识,提倡一水多用,一方面倡导人们自觉参与到节水投资中去,进而形成内在的节水激励。另一方面水资源将自动流向效益高的产业与地区,实现整体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2.2 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极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的总体发展进程。其中,水利行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改善,但是水资源短缺仍是水利发展中的一大阻碍,甚至制约着水利行业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做好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目前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合理配置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做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将资源、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与人口的协调发展为准则,进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关部门要认识到水利水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管理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科学合理地规划水资源。
2.3 水利工程在水资源方面的自身建设需要加强
水利行业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程之一,且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施工工期长,涉及范围广,施工条件复杂多变。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改善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在完善水利水资源管理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水利工程在水资源方面的自身建设,并在完成之后进行全面合理的管理,杜绝重建轻管的现象出现,统筹兼顾,发挥出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重大作用。另外,相比于大型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和较小型水利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没有大型水利工程高,所以在建成之后疏于管理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形成高标准建成,低标准运行的不合理现象。在进行水利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融入科技元素,减少因人工管理而造成的错误几率。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各个水利工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水利水资源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3 结束语
水利水资源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提升,因此,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为水利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基础和保障,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钢都玛.关于水利管理中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2]B.B.科尔莫戈罗夫,刘正启.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库水资源利用规程[J].水利水电快报,2006(12).
篇2
论文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措施,责任制
1.1 管理水资源和维护水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循环再生性。水资源对经济社会至关重要,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各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水量短缺、水质污染、生态蜕化等水资源问题在很多地方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事关供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涉及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协调发展,水资源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必须由各级政府作为水资源管理的责任主体,承担起管理水资源和维护水安全的重要责任。
1.2 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是现行法律的明确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水流“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水法明确了各级政府作为辖区公共利益的代表对水资源管理工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承担相应职责。社会每个群体和个人都是水资源管理利益相关者,水法还明确规定了单位和个人承担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工程等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规定的法律责任并未完全落实,在个别地区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耻的现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把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中的责任落到实处,同时要严格执法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执行力。
1.3 水资源管理责任制是节能减排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2007年11月国务院批准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将资源与环境管理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水资源管理责任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干部考核中,要把节能减排指标、水资源管理指标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使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强的工作责任心、更高的工作效率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各项目标。
1.4 行政问责制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粗放、污染严重等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责任追究与问责制度,致使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上权责不对称。通过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与问责机制,既要让政府承担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责任,也要让用水企业和个人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稀缺和宝贵,在政府的引导下,自觉承担起节约保护水资源的义务。
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不是闭门设计出来的,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历史上治水管水经验以及当前各地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的实践,参考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监督等相关行业建立管理责任制的经验。要建立的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分为不同层次,政府、水行政部门、相关部门、行政相对人在水资源管理中担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相关部门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如环保部门要负责污染源控制,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工业部门要督促企业进行用水改造,农业部门要引导建立节水型农业,组织部门要将水资源管理约束性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等;用水企业和个人也必须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节约保护水资源的责任和义务。
2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的保障措施
2.1 需要政府和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把水资源管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综合国内外经验,对最紧缺的资源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各级政府和主要负责同志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把水资源管理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切实负起应尽的责任。
2.2 需要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加强依法行政
2002年水法明确了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制度框架,突出了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近年来,相继颁布实施的法规和规章,以及出台了一批关于水资源管理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和规章,但是,面对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和落实最严格管理制度的要求,急需建立健全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配套法规,使水法确立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在实际施行中更具有操作性。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同时依法行政也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能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实施现行的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 需要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提升水资源管理工作生机与活力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建立水价形成机制、民主的公共参与机制以及严格的管理责任制等充满生机活力的管理机制。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推进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加快水权制度建设,探索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
建立民主的公共参与机制。让水资源利益相关者参与有关政策的制定与管理过程,促使政府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者各司其责,防止行政部门和开发利用者盲目追求短期利益。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灌区基层推行参与式的灌溉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这种灌区群众管水模式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将在规划、实施、管理等过程中,积极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推进民主管理,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建立严格的管理责任制。完善水资源管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4 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尤其要管好、用好水资源费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资金投入,水资源计量监控等管理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使水资源管理真正成为政府要抓的大事、民众关心的实事、众人捧柴火焰高的好事。需要加强对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提高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2.5 需要加强水资源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让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多更好地服务于水资源管理工作
要集中力量重点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和已污染水体修复技术等研究开发,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水资源预测、预报和预警等高新技术应用。
2.6 需要强化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使水资源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
通过培训、交流、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工作者素质,适应最严格制度的需要,各级政府应切实解决基层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与经费保障问题,足额保障人员、公用与专项工作经费。在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的同时,还要推进在水资源管理制度、队伍、装备、设施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着重抓好取水许可审批程序、审批文本、公告公示、台帐管理、内部文档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起与最严格制度相适应的规范化水资源管理体系。
3 结语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在落实,建立责任与考核制度,是确保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的关键。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制度、体制、机制、资金、能力、科技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智吾,张瑜洪.水资源管理的最严格制度安排——《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透视[J].中国水利,2012(7):4-9.
[2] 高而坤.建立符合国情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J].中国水利,2012(7):9-11,18.
[3] 张旺,庞靖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和下一步对策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12(4):12-15.
篇3
关键字:水资源;管理;措施Abstract: Water is one of human survival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 today's society, and water resource waste phenomena have occurred,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water resources of long-term use,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Effectively solve the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risis of water resources should be reasonabl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establish a set of effective measures. Through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he water resources can be utilized more efficiently,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水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及其重大,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社会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长久利用,因此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等水资源危机就要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使水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为人类造福。
一、水资源管理的内容
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的实施,包括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间的用水矛盾;监督并限制各种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方案,处理好防洪和兴利的调度原则,听出并执行对供水系统及水源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对来水量变化及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与相应措施的管理等。
对于水资源管理是由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带有一定行政职能的管理行为,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应坚持水是国家资源的原则;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坚持整体考虑和系统管理的原则;坚持用水价进行经济管理的原则。
与水资源规划工作相似,在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之前,也要首先确立管理的目标和方向,这是管理手段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障。如在对水库进行调度管理时,丰水期要以防洪和发电为主要目标,而枯水期则要以保障供水为主要目标。其次信息获取与传输是水资源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只有把握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情势,才能更有效的调度和管理水资源。通常需要获取的信息有水资源信息、经济社会信息等。总之,需要及时了解与水有关的信息,对未来水利用决策提供基础资料。最后要对选择的管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分析。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以及人力、物力等外部条件的可行性;可靠性分型,是对管理方案在外部和内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进行实施的可靠度、保证率分析。
二、水资源管理的措施
2.1加强防洪抗旱工作
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防洪抗旱的工作,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对于水资源的管理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做好防洪抗灾的工作。要建立完善的政府抗洪救旱的机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洪水的关系,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贯彻这一思想理念,确保江河的防洪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近年来北方经常出现干旱,使地区的居民用水都受到了威胁。因此为了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防洪救灾刻不容缓。
2.2注重饮用水的安全
广大人民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灌注的重点,对与水资源的管理不得不提到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一定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对水源附近的工厂的废弃物以及污水的排放都要实行严格的制度,使水源的水不受其影响,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的健康问题。
2.3做好节水工作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挥霍浪费,水资源已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对水资源进行管理,要进行节水工作的实施, 这是解决缺水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这就要求调整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进行制度建设,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要实施综合措施,重点是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利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
2.4做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按计划建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加强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末开工建设。继续实施并开工建设一些区域性调水和蓄水工程。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2.5做好水利工作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
必须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实施保护生态与环境的措施,在发挥好河流功能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河流生态系统。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水库移民工作。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2.6 做好污水处理的情况
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在工厂附近建立污水处理厂,及时地对水资源进行管理,政府可以鼓励当地的企业做出一定的投资,确保在水资源管理这块有足够的资金,以备设施的购买。要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在农村,完善庄稼的灌溉工具以及排涝的方式,提前做好预防;提高灌溉的效率,提高水的利用率,使水资源的利用最优化。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农村生态系统,逐步改善农村的面貌。
3做好宣传工作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之一,是人类自身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向人们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水资源已严重短缺的事实,让人们从心底里形成爱水、节水、护水的意识,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并且要大力推行节水措施,通过先进的技术改造,创造更好的节水设施,为世界的节水工作作出一定的贡献。
三、水资源管理的意义
水资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代社会又在大力发展水利工程,而水自然在水利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水资源的管理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现如今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对中国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意义。现有农村尚有不少的饮水由于当地的工厂废弃物的排放,严重影响了水的质量,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水资源的管理势在必行,不容忽视。全面而优化水资源的管理,对社会的经济民生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没有系统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就没有水利工作的顺利实施,没有水资源的管理,就没有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地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也会改善周围的环境,合理开发河流,种植植被,防风固沙,防止水土的流失。只有解决好水资源的管理问题,才能让其更好地造福人类,人们可以放心地引用水,对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需要的资源,水与我们人类是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我们永远离不开水,水资源,可谓是人最重要的一种资源。研究水资源的管理是对整个社会有意义的事情。综上,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简要对水资源的管理作了阐述,希望给同行以借鉴。
参考文献:
[1]左其亭、王树谦、刘廷玺《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2]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
[3]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篇4
我国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农业灌溉每年缺水达到30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和发展。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将达到极限。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50%的地下水被污染,70%以上的地表水属于四类以上的水质,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此外,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如华北地区形成的地下漏斗世人瞩目。
上述问题的解决,一靠科学技术,二靠科学的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加强科学管理能起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作用,何况水利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制约。
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很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承认,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开展水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水资源整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1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管理学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尽管我们用的很多,但目前学术界尚不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权威的工具书,在不同的卷中,有不同的解释。
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供水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分配水量”(陈家琦等)(水利卷)
为防止水资源危机,保证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行政、技术、立法等手段对淡水资源进行管理的措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调查水量,分析水质,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保护水源,防止水资源衰竭和污染等。同时也涉及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工作,如保护森林、草原、水生生物,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砂化等(李宪法等,)(环境科学卷)。
运用、保护和经营已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工作。水利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合理使用,确保安全,消除水害,增加水利效益,验证水利设施的正确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工作中采取各种技术、经济、行政、法律措施。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管理已逐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李石等)
作者认为,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很多,但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不同的差异。水资源管理具有时代的内涵,不同时代,水资源管理概念是不同的。在古代,偏重于干旱洪涝灾害的管理,此时一切活动都围绕其进行,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不仅仅说明了大禹治水的精神可颂扬,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洪涝灾害依然是威胁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大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经济的迅速发展,淡水相对于人的需求供给不足,水向水资源转变,水具有了经济内涵,此时,人类面临的问题除了干旱洪涝灾害之外,增加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增加水资源供给,人类加大了水资源开发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恶化正在蚕食人类的文明。目前,人类同时面临着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多重危害,水资源管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仅仅以水论水,解决我们面临的困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不仅仅包括通常我们所说的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而且应该包括能够被人类可利用的一切水,如海水、污水、微咸水、洪水等,只有将水资源管理放在与水有关的复合系统之中,从综合的角度出发,采取协调的手段才能解决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概念都存在存在时代的烙印,与现代水资源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陈家琦的定义偏重于开发利用,而且对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进行了部分阐述;李宪法的定义,是以解决水资源危机为出发点的;李石的定义最终落实在“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上,范围更加狭窄。用现代认识水平来看,这些概念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完善补充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这些定义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保护为开发服务,“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此概念大多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生态环境的概念缺乏;第四,资源高效利用问题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第五,概念尚需要进一步精练,在解释水资源管理概念的同时,有的将水资源管理的包含的内容也纳入进去,需要进一步提炼。
作者认为,所谓的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我们开展了系列的工作,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的知识,但水资源管理否能已经成长为“学”呢?,尚缺乏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是否成立,主要取决于水资源管理学是否具有明确的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水资源管理才能渐渐成长为水资源管理学。
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已经清晰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水资源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水资源管理学管理的核心。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其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超生命周期理论等。
2.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正在成长的学科,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诸方面:
(1)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
其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以及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综合管理。
(2)水资源法律管理
水资源法律管理,是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性管理水资源行为,在水资源管理学中,水资源法律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水资源法律的比较、水资源法律演进、水资源法律具体内容、水资源法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等等
(3)水资源权属管理
水资源权属管理是水资源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水权的分配、交易、管理等。
(4)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行政管理,是通过行政手段对水资源管理的行为,是以水资源管理行政体制为研究核心,重点研究中央和地方行政关系、以及涉水管理部门协调管理的问题,实现政府管理“到位”而不“越位”等。流域管理和水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也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5)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规划,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未来科学描述。水资源管理学中的水资源规划,主要研究水资源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如水资源规划的内容、原则、水资源规划的方法、水资源规划实施的保障等。
(6)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是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平台的水的的分配,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我们长期挤占了生态用水,必须给予认真的考虑和回补。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方法能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南。
(7)水资源经济管理
水资源经济管理就是通过经济手段对水资源利用进行调节和干预。包括水资源价值理论、水资源经济管理体系、节水效益分析、水资源折旧、排污收费等等。
(8)水资源投资管理
水资源投资是维护水资源的重要保障,水资源投资管理主要包括与水资源投资有关的资金的筹措、资金的利用效率、资金的回收、资金的增(保)殖、资金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等。
(9)水资源风险管理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既有自然风险,如干旱、洪水等,也有由于人为的作用产生的人为的风险,如设备出现故障导致供水中断等,水资源风险管理研究这些风险的产生、降低甚至消除,提出风险发生情况下采取的应急对策措施。
(10)水资源利用保护技术管理
主要包括城市节水技术管理(工业、城镇生活节水)、农业节水技术管理、污水处理技术管理以及水资源配置技术、水利技术发展战略等等。
(11)水资源工程管理
我国的水利工程遍布江河南北,这些工程布局是否合理缺乏全局性的分析和研究。水资源工程管理就是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特点,研究水资源工程如何布局的理论与方法。在水资源工程布局过程中,要将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制度和产业规模等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谋划优化的水资源工程布局,取得高的综合效益。
(12)水资源数字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管理必将有传统的管理走向数字化管理,“3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将日益普及。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就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数字河流(湖泊)、工程仿真模拟、遥感监测、决策支持系统等是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13)行业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具有多种功能,不同行业由于水资源利用方式、利用技术、利用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对水资源管理也不相同,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行业水资源管理就是分行业研究水资源管理,如农业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景观管理、工业水资源管理等等。
(14)国际水资源管理
世界有众多的国际河流,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由于涉及到相关的国家,上下游之间的矛盾处理更加复杂,水资源管理更具有特殊性。国际水资源管理,是以国际河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开发、利用、保护和协调等相关问题。
(15)水资源综合管理
涉及到水资源部门、行业和领域极其广阔,对水资源管理不能就就水论水,必须将其放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复合系统中进行处理。森林管理、湿地管理、妇女在水资源管理中作用、WTO条件下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水资源状况通过国际国内市场进行水资源贸易(包括间接贸易,如进口高耗水产品,出口低耗水商品等),等等,是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
3、水资源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3.1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资源学是一门综合叉性学科,目前该学科还没有完全定型,正处于成长时期。通常认为,水资源学是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并制定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规划,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对水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和保护经验的系统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水资源本身存在、运移、转化和调控的基本规律与系统论的基本观念和方法的结合上,研究的重点是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上对水资源系统评价、开发和最优调控的基本规律。
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他们在研究方向上有一定的交叉性,交叉点是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在形成水资源学的过程中,也渐渐形成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水资源管理学渐渐成长。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面更广泛,而且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存在密切的关系。
3.2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叉科学,其目的就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5)。人的管理是管理学重要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中的管理对象是水资源,而管理学中管理的对象是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但管理是要靠人的智慧。因此,管理学的原理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为管理学延伸提供新的增长极。
水资源管理学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3.3水资源管理学与水文学的关系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时空分布与运动规律并应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学,作为水利科学的一部分,水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观测、评估与预测,并为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水资源管理学需要水文学的支持,水文学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基础数据,水资源的管理就是以水文学提供的各种数据为依据进行调控管理水资源,水资源管理学的基础是水文学,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但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比水文学研究的范围更广泛。
4、结语
水资源管理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年轻的学科,其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推动力和潜力,目前学术界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作者初论水资源管理学,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值得说明的是,作者及其同事合作成果《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即将完稿,并出版发行,但愿能为《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姜文来,杨瑞珍著,资源资产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王浩,王建华,秦大庸等,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2,1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利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篇5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体制;启示
1引言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最南端,国土面积约680km2,人口400多万人,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水资源十分有限,人均水资源量居世界倒数第置位,50%的用水量依赖从马来西亚进口。为改变这种状况,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和执行新的水资源相关法规政策,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和废水的深度再利用技术等,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新加坡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具体措施
2.1法律法规方面
新加坡是一个现代化的法治国家,拥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严密的法网覆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有效保护及利用水资源,新加坡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水资源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水源污染管理及排水法令》、《废水和排水系统法》、《公共设施(供水)条例》、《公共设施(中心集水区和集水区公园)条例》《畜牧法令》、《毒药法令》、《公共环境卫生法令》等。同时,新加坡政府还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水源,如在蓄水池的周围建立绿化带,禁止在集水区内设立养殖场等。此外,新加坡政府还推出了节水标记计划、节水建筑及强制性控制各类供水器具的最高水流量等政策。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下,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执法机制和执法程序,以硬性的执法主体和多样化的执法手段构成的有效监管体系,从根本上杜绝了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2.2管理体制方面
公用事业局是新加坡负责水资源管理的主要行政管理部门。在早期,新加坡水资源主要由公用事业局和环境部管理。公用事业局主要负责供水和供水系统的管理;环境部主要负责污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为实施一个综合的水资源管理战略,2001年,新加坡将环境部污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职能移交给公用事业局,并修改完善了《公用事业法》,使公用事业局成为全面负责新加坡水资源管理事务的核心机构。新的公用事业局职能涵盖了供水及供水系统管理、污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管理、雨水的收集利用、海水淡化、公共教育和宣传等多个方面。这样的综合性水管理机构使得行政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2.3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2.3.1雨水的收集利用
新加坡是一个赤道型气候的国家,年平均降雨量约为2350mm,降雨密度高、持续时间短、分布面积小,在短时间、小区域内易形成大流量水流。为了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同时缓解由于降雨量大而导致的城市洪涝问题,新加坡实行明确的雨污分流,并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目前,雨水收集管道长达6500km,集水区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0%,收集到的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注入蓄水池,再输送到水厂进行处理后进入供水管网系统。
2.3.2海水淡化
新加坡从1998年开始实施“向海水要淡水”计划。2005年9月,新加坡第一座海水淡化厂——新泉海水淡化厂投入使用,该海水淡化厂采用反渗透膜处理技术,日供水量约为13.6万m3,能够满足新加坡10%的用水需求,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采用反渗透膜法的海水淡化厂之一。淡化后的海水安全可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与公用事业局的饮用水安全标准。此外,海水淡化的成本价格约是购买马来西亚水价格的70%,经济效益显著。
2.3.3新生水的利用
新加坡将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使之清洁并可供人饮用的水称之为“新生水”。新加坡十分重视新生水的开发与利用,将其视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并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证实新生水的水质满足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局的水质标准,部分水质指标见表1。
目前,新加坡已建成5座新生水厂并投入使用。新生水大约能满足新加坡30%的用水需求。根据相关规划,2020年,新生水将满足新加坡40%的用水需求,2060 年,比例将达到50%。新加坡新生水厂基本情况见表2。
2.3.4节水管理
在新加坡,节约用水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设立了专门的节水监督机构并制定了完整的节水制度和节水计划,采取各种手段推进节水工作,如强制在公用洗手间内安装延时自动关水龙头、水流调节器及减压阀等节水设施。另外,新加坡采取经济手段促进节水,主要措施是采用阶梯水价。新加坡水费见表3。自实行经济手段调节后,居民人均用水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02~2004年,新加坡人均用水量从165 L/d下降到162 L/d。
表3新加坡水费一览
水费分类费用/(新元/m3)节水税/%
(占水费比例)排污费
/(新元/m3)卫生装置费/新元
(每月每设施)家庭用水每月用量40m3以下:1.17300.303每月用量40m3以上:1.4045非家庭用水1.17300.603船务用水1.9230无无工业用水0.43无无无
2.3.5宣传教育
新加坡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节水的认识,改变低效率的用水习惯。在地铁站、宾馆、超市等各种公共场所都有节水的宣传图片,并通过媒体散发节水传单、播放节水广告及节水动画片,举办形式多样的节水展览及制做节水内容的互联网网页等方法来向公众宣传节约用水;鼓励使用新生水,在新生水厂设立了展馆,访客可观赏到有关新生水的多媒体介绍和电脑互动片,增加对新生水的全面认识,同时可观看水厂的实际运作情况。通过这些措施,强化了国民的节水意识,并有利于新生水的推广利用。
3对天津市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启示
天津市是资源型缺水城市,全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15.69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m3,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5,世界公认的缺水警戒线的1/6。近年来,天津市在大力开展各业节水的基础上,先后实施了引滦入津、引黄济津等外流域引水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危机,但导致城市供水严重依赖外调水源,城市供水的“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矛盾突出,区域水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紧迫、最直接、最主要的资源性约束条件。
新加坡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先进的水资源利用技术及节水手段,可为天津市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及利用提供借鉴。因此,应认真研究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1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法规政策,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以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为保障,规范水资源管理行为。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建立适合天津市水情,及完备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对城市水资源管理主体、执法主体及其机构设置、职责权限、管理体制与机制等作出规定;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现有涉水法规,严厉查处违法取用水、破坏水资源等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3.2统一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
统一的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首先,要建立健全城市水务统筹管理体制,对涉及到水的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任务和权限进行严格分工,形成城市供水、节水、污水处理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集成化管理;其次,要完善水资源运行机制,借助市场的力量和经济手段,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水资源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节水资源的供需关系;第三,建立健全水资源的执法监督机制,加快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增强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水平,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和应对突发性水环境事件、水事纠纷的能力。
3.3开展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在解决新加坡水资源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加大水资源与水环境领域的科研投入,夯实水资源管理科技支撑。重视“多渠道开源”。一方面,在合理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以重大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为重点,开展水资源重大专题研究,加强应用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应用,并开展多行业的应用示范工程。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大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加强供用水管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减少跑冒滴漏。
篇6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8.064
水是人类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保证经济生产能力、人类生活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完整,在经济、社会、生态及精神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对于水资源产生了一定的破坏性,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破坏、水资源污染,本已有限的水资源面临着日益减少的趋势。如何加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每位水利工作者及全人类都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方法很多,比如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立法工作,从法律法规方面进行保护;通过经济手段加强保护,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加大资金投入,保护水源、保护生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使供水和用水达到一种平衡,确保水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协调各个部门,如协调好农业、环保、供水和卫生设施、工业、能源、交通及其他部门,共同参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切都朝着利于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向发展,防止过度开发及污染的产生。
1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相应对策
1.1 构建一体化水资源管理机构
我国地域辽阔,水系纵横,整个跨度和分布都相对分散,这也导致水资源的管理处于分散的局面,在水资源的管理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管水和治水基本处于多头的状态,虽然在水资源大的流域有大的管理机构,但是实际管理中难以形成流域的统一管理,对于各个行政区的水资源管理仍然难以协调;水利和水电的分开管理模式导致各自在管辖范围内行事,缺乏沟通协调,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当不利,水体污染加重、水环境遭受破坏程度不断加重,由于多头管理的存在,很多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执法难、管理难的问题很难解决,所以构建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势在必行。
1.2 由政府管理为主导转向市场指导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资源管理都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很多情况下水资源的调配都是以政府的行政手段来强力推进,如流域间的水资源分配、跨流域或跨地区间的调水取水工程,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手段来完成的,这种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时代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一方面是管理混乱,另一方面是效率低下,与市场原则相违背。因此,在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水资源流域上下游的分配与补偿、水市场规则的制定与维护等方面,是政府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当前亟待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水权制度,明晰水资源产权,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一个利用市场手段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水市场。
1.3 对水价体系进行改革
由于原有水资源整体管理都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基础上,所以在水的定价体系上仍然有着浓重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内核,在水的定价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情况,与市场经济下的水资源价格标准相背离,表现在定价原则不合理,水费偏低,忽视水的商品属性,没有按商品在市场中的应有价格来定价,导致水费标准背离市场价值。针对这些情况,应当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和管理体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水价办法”,按供求关系,采取市场调节,合理灵活调整水价,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度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水价制度,确保地表水、地下水及降水联调机制顺利实施。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
2.1 合理利用公共基金
水资源管理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诸多部门的共同参与,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才能显出成效,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发展程度直接相关,很多地方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的短缺和公共基金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现障碍。政府部门要承担起管理和监督公共基金合理利用的责任上,要合理利用公共资金,在水资源的投资、运行、维护和折旧上都做到科学合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完成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2.2 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
水资源的管理需要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足的队伍,所以在人才培养上也要下大气力,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水管人员的专业知识,熟悉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在法制的框架下,以专业的知识技能,高水准地完成水资源的管理。
2.3 发挥公共和私营组织的作用
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的主导下,吸引私营组织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中来,共同考虑解决水危机问题,从政府到个人、企业、民间组织及全社会力量,重视和关注水资源管理工作。集众家之长,汇集各方面的才能、知识和改善水管理的经验,共同把水资源的管理、可持续利用工作做好。
2.4 加强水资源利用的技术推广
篇7
水资源安全:21世纪国家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水资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7000万人口饮水困难。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枯竭,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建立水资源安全战略已经成为国家长远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战略问题。
虚拟水——水资源和水安全研究的创新领域
最新研究表明,生产1t小麦需要耗费1000t的水资源,1t玉米需要耗费接近1200t的水资源,1t稻米需要耗费2000t的水资源。生产一个2g重的32兆计算机芯片需要32kg水。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因此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外生水”暗指进口虚拟水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了非本国或本地区的水这一事实。
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实际上是以虚拟水的形式在进口或出口水资源。中东地区每年靠粮食补贴购买的虚拟水数量相当于整个尼罗河的年径流量。从虚拟水的概念可以看出,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其它的商品中,相对于实体水资源而言,其便于运输的特点使贸易变成了一种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用工具。
传统上,人们对水和粮食安全都习惯于在问题发生的区域范围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虚拟水战略则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找寻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从问题发生的范围之外找寻解决区域内部问题的应对策略,提倡出口高效益低耗水产品、进口本地没有足够水资源生产的粮食产品,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通常相对于国家甚至世界范围而言,水资源的短缺通常只是局部现象。人口、粮食和贸易之间的特殊连接关系,为水资源短缺地方的决策者提供了在更大的范围尺度上找寻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新途径。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粮食进口的补贴政策,实际上是补偿本地区水资源的不足,南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虚拟水战略——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
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在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来看,采用的水资源管理包括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两个方面,基本的管理途径有工程建设、终端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三种,相应的管理战略和管理阶段可分为四个层次:供给管理,包括开辟新水源、大规模远距离调水等,其目标是提供更多的水资源,但通常成本巨大;技术性节水管理,这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第一步,其目标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但通常节水数量有限;内部结构性管理,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更高层次,涉及到区域内部社会结构变化等问题,如结构性节水;社会化管理,这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最高层次,认识到水资源的社会属性,以水资源的社会属性为主线,充分利用各种外部资源来缓解局地水资源的紧缺。
水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跨越水资源稀缺的障碍,社会化管理阶段的出现意味着水资源管理问题域范围的扩大,管理的着眼点从克服自然资源的稀缺(第一类资源稀缺)转向克服社会资源的稀缺(第二类资源稀缺)。在这种意义上,能否调动足够社会资源的能力(社会适应性能力)来克服第一类资源的短缺就成为水资源短缺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显然,虚拟水战略扩展了水资源研究的问题域范围,属于水资源社会化管理层次。由于人口增长是水资源稀缺的最原始驱动力,粮食作为人类的生活必需品携带有大量的虚拟水,是当前世界贸易中数量最大的商品,因此,人口—粮食—贸易之间的连接关系就成为虚拟水分析的主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从水的社会属性这条主线来进行水资源管理。因此,虚拟水战略的应用必将引起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 虚拟水战略——平衡区域尺度 ,水赤字的有效工具和战略措施
自虚拟水概念提出以来,已经在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和地区如中东和南非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实际运用。虚拟水战略可以成为一个平衡区域尺度的水赤字的有效工具。虚拟水贸易与虚拟水战略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对于经济发展内部不平衡、水资源分配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不一致的国家或地区,虚拟水战略特别有用。虚拟水贸易对于那些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来说,本身提供了水资源的一种替代供应途径,并且不会产生恶劣的环境后果,能较好的减轻局地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对参与虚拟水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来说,还能增强这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的相互依赖性,减轻国家或地区之间因为水或粮食问题所引起的直接的冲突,创造持久的合作关系。当世界或地区粮食价格低于缺水地区自身的生产成本的时候,虚拟水战略的优势就更加明显。富水地区和缺水地区之间实体水贸易由于运输距离长远、成本高昂通常十分困难,因此,虚拟水战略日益引起了缺水国家和地区政府和水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开始在水资源战略管理中应用。虚拟水战略非常适合作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项现实的战略措施,即通过贸易的形式满足缺水地区水资源和粮食的安全。
开展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研究 ,构筑水资源安全战略体系
篇8
【关键词】三条红线;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安阳市水资源现状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全市辖四区五县(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4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11.94 亿m3,人均水资源322 m3,是全国人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01 m3,仅为全国水平的六分之一,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73.5 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属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城市。而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逐渐增加,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带来用水需求增加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水,已经成为制约安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安阳市水资源管理现状
(一)水资源管理体制
为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2003年1月安阳市政府进行了水管理体制改革,由水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全市防洪、排水、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利用、污水处理及回用等涉水事务。基本实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取水许可、统一管理水量和水质的目标,解决了以往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条块分割、相互制约、职责交叉、权责不清等问题。
(二)水资源管理制度
安阳市水资源管理制度经历着不断完善的过程,已初步形成以《河南省实施办法《河南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河南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安阳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安阳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管理办法》等为核心的一套制度体系,对水资源的保、蓄、取、供、用、节、排等实施全过程管理。
在保水、蓄水方面:一是建立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及水土保持设施“三同时”制度;二是建立了水库闸坎蓄水、滞洪区管理等相关制度;三是划分了安阳市地表水功能区划和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建立了水源地保护制度。
在配水、取水方面:一是建立了水资源评价和规划制度,对安阳市水资源进行了调查评价,编制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综合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二是建立了取水许可制度,从凿井审批、取水许可、机井监督和用水管理等方面加强取水管理,按照定额标准和水源条件核准取水指标。
在供水、用水方面:一是建立了计划用水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二是建立了水资源论证制度,将新、该、扩建重点项目的水资源论证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
在节约用水方面:出台了《安阳市节约用水办法》,形成了一套节水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了用水定额管理和和超计划用水加价制度,行业用水实现按季考核;二是建立了分类计量收费制度和阶梯水价制度和阶梯水价制度;三是建立了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新、扩、该建项目的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四是建立了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在排水和再生水利用方面:一是建立了水污染防控制度;二是实施排污许可制度,规范污水排放行为;三是出台了《安阳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规定新、该、扩建设项目、农田灌溉绿化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河道、湖泊、景观补充水优先使用再生水。
(三)水资源管理取得的成绩
安阳市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全过程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人口增加,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全市总用水量稳中有降,用水效率不断提高。从2010年到2012年取水量由2.53亿m3减少到2.49亿m3,新用水量减少了400万m3。万元GDP耗水由同期的114.1 m3减少到86.9.安阳市在量水而行、以水定结构的产业发展思路下,向集约用水、搞笑用水方向发展。
在用水结构方面,水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结构比例不断优化。在人口增加、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从2010年到2012年生活用水由0.5亿m3增加到0.58亿m3,生产用水由1.41亿m3建设到1.34亿m3,生态用水由5070万m3减少到4.873万m3.用水结构的调整在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同时,也为城乡发展和水资源利用腾出了一定空间。
在节约用水方面:2008年,安阳市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2013年,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并被命名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从2007年到2012年,安阳市GDP由1036亿元增长到1592.8亿元,增长53.8%,用水总量由16.6亿m3下降到13.84亿m3,降幅为17%。万元GDP用水量由206.3 m3降到86.9 m3.农业灌溉用水减少到3.06亿m3,亩均灌溉用水量由311.1 m3下降到205.7 m3,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由35.7 m3万元降到24 m3万元。累计建设节水工程216项,设计节水能力21.15亿m3年,年实际节水量8.72亿m3,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82%。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减少了污水排放,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的负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三、当前水资源管理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建设节水型社会示范区需要更可靠地水资源保障、更安全的水务基础设施和更高标准的服务管理水平。解决水的短板制约即是安阳市发展的重点、难点,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的关键点和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着力点。
要立足市情和水情,把水资源保障作为支撑经济社会课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要求,统筹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深化水务体制机制改革。
从目前情况看,安阳市水资源管理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支撑了连续干旱条件下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但安阳市水资源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与水资源严格管理的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节水意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现有的制度和管理状态同水资源管理的需求存在差距。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操作性有待加强,“三条红线”的控制体系缺乏量化指标;水资源规划论证、取水许可证年审,节水定额动态管理等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落实到位;涉水行政审批管理缺乏相应的配套监管措施和手段。必须通过进一步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政策、规程和标准体系,强化执行力和科操作性,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二是依靠传统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可赢得的发展空间不断缩小。通过大力节水、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效率等措施,近年来安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但随着用水结构、用水水平等弹性空间的压缩,提高用水效率出现边际成本加大,边际效益减小的状态,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在管理约束、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是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必须寻求水资源科持续利用的新途径。必须从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入手,以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水资源科持续利用。
四、加快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应对水资源紧缺形势,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通过确立“三条红线“,实现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培育节水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排水许可管理,各类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从而不断提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平,不断增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是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根据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产业结构发展布局及合理需求,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确定各区域、各行业用水总量指标,并逐级分解,建立覆盖全市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生活用水适度增长、环境用水控制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及农业用新水零增长。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年度用水指标以内,年度用水计划根据当年水资源状况进行动态调整。严格推行规划水资源论证。编制区域发展规划,新城和重点发展区规划,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严格取水许可管理。直接取用地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必须办理取水许可,出具水资源论证报告。取用公共管网水或再生水的建设项目,必须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行政审批。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和调度预案。加强涵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网络建设,完善水务运行调度和监测评价体系。在供水紧急状态下,分区分类采取限制用水措施。
二是要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培育节水的生产生活方式,把节约用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全过程。建立水资源经济社会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定额指标,实施动态管理、定期限制发展的高耗水产业名录,严格实施产业用水效率准入制度。加强水平衡测试,对用水超定额的生产企业限期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改造后仍达不到行业标准的一律关停。制定用水器具强制标准,实施节水产品和器具市场准入制度,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加强用水计划管理,严格用水计量,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严格落实驾驶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建设节水示范工程,发展新区要率先成为科学用水、高效用水的示范区。创新节水管理思路和方式,完善节水责任体系,进一步拓展节水空间,提高节水管理水平。
三是要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禁向河湖排放污水,各类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根据国家考核要求,从严核定区域化学需氧量,岸氮等排放指标和河道考核断面的控制指标。加强点面污染源治理,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严格排水许可管理,严禁向河湖排放污水。建立排水河水功能区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完善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考核制度。
四是要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加强水量水质监测,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
作者简介:
韩智力,男(1976-)安阳市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工程师。
篇9
关键词:水资源 问题 管理 解决措施
1.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原因分析
水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如今水资源的状况却不容乐观。虽然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工农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他们的飞速发展,却给我们的环境,尤其是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危机。随着经济科技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当今水资源的状况不仅是水资源不足,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也日益严重,再加上水资源的分配极不合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任务也就越来越重要。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也是我们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和和谐生态的表现,水资源是我们生存环境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家园的重要一步。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只有生态环境保护好了,我们才能享受到生态环境给我们带来的财富,我们才能谈发展,才能建设好我们心目中的美好家园。
我们目前的水资源管理目标就是能使当前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效,使其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要。我们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好规划,遵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2.目前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不够严格。
当前水资源的管理状况是水资源的产权状况不明确,在水资源的管理中,缺乏利益协调机制,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时,谁先发现、谁先开发,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样做严重违反了我国《水法》的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虽然国家有水法存在,但它却形同虚设,在管理时我们并没有严格按规定和制度来执行,这样做不但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而且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2)对水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地下水的开采没有统一的规划。
我们都知道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水大部分是淡水资源,虽然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但淡水资源却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是不可以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取得一般就是靠挖取地下水。由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以及地表水的污染和浪费等,人们对地下水的需求也就日益旺盛,因此对地下水的开采量也就不断增加。由于对地下水的开采没有统一的规划,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人们对地下水的开采比较随便,使地下水开采过度,严重的地方造成地面塌陷和地下水漏失,甚至对人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3)水资源的市场配置不合理,在市场上的价格太低。
一般人们的节约意识尤其是节水意识比较低下,人们都认为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没有必要过分地节约。同时,国家为了大家用水方便,对水的价格定价较低,甚至可以说完全与价值不符,这更使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时不懂得珍惜和节约,使水资源浪费严重。
3.加强水资源有效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1)国家要建立和健全水资源的管理体制。
当今水资源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因此国家要颁布合理的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正确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的污染浪费问题,并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解决供需矛盾。
(2)对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实行统一的管理。
发挥好水管部门的重要功能,水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水资源进行管理,水管部门要履行好它的职责,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可以根据整体的需水情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分配法案和计划,还要发挥好它的监督功能,监督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3)调整水资源的市场价格,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市场价格体制。
目前,人们大多数还是认为水资源是可以供我们无限使用的,他们不懂得保护和珍惜水资源,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水资源很难被人们合理和有效地利用起来,而且,国家规定的水资源的价格还较低,严重背离了它的价值。因此,为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要严格控制水资源的价格,适当地将水资源的价格调高,使人们从水价上看出水资源的紧缺度,从而提供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控制人们的用水量,使人们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4)科学合理的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对水资源实行规划管理。
国家有关部门和水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综合考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等的用水状况,以及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量,还要把握好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资源情况,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要规划好各种不同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量和利用量,对各个部分和不同情况下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区别出不同情况下的用水情况,从而是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化。
(5)推行节水政策,节约水资源。
国家要大力推行节水政策,动员全社会人员一起加入到节约水资源的行列中来,不管是对农业还是工业,国家都应规定他们实行节水的方式,比如在农业上可以避免使用灌溉的技术,可推行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和喷灌技术,在工业用水方面也要采用各种节水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用水量,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6)以现代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基础,采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当代先进的科技成果已经遍布我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的科技水平也提高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开发出有效的节水方式和节水工具,对水资源的利用要做到合理,尽可能的节约水资源,从而从科学的角度对水资源进行管理。
除了上述各种解决水资源问题,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外,还有其他的各种措施。但是,无论采取哪一种措施,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大家都应该提高自己的节水意识,积极配合国家出台的节水政策,服从国家的管理,从而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总之,水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水资源的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分析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社会各方面都作出自己的努力,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和长久利用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晓原.世界水资源问题研究趋向.中国水利,2009(7)
篇10
1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构建
1.1构建原则综合性原则: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涉及水资源条件、水资源配置格局和开发利用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程度、水环境状况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之间存在十分复杂的联系,因此选取的指标应对现代环境下水资源的多属性特征进行全面描述。可度量性原则: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要能够进行数值计算,易获取,可量化,可操作。如:用水效率红线方面,可用节水设施配套维护情况指标表示,但是考虑到节水设施配套维护情况表征方式繁多,不易定量化,即不具有可操作性。相比而言,管网漏失率则更容易定量表示输水管道的维护状况。代表性原则:影响水资源管理的因素多,与之对应的描述指标也多。从实用、可操作的角度看,指标不宜过多、过滥,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代表性指标选取还应具有方向性和独立性,即能够对水资源管理提供指导,并且指标间应具有独立性或弱关联性。层次性原则:水资源管理指标涉及多方面,每一方面又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对于这些方面及其影响因素均可以分别提出相应的指标进行表征。显然,这些指标存在着层次和隶属关系。本文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第一级为属性描述指标,第二级为属性准则性指标,第三级为问题诊断性指标。
1.2评价指标体系初建“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级。目标层指标对应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个准则层;通过问卷调查,征询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水文总站、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有关专家领导的建议等方式,可获得对北京市水资源管理现状有表征作用的30个变量(表1);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表2),层次分析法[6]筛选指标,确定出最终评价指标(表3)。
1.3筛选与结果在建立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递阶层次结构以后,需要确定上下层元素间的隶属关系,首先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各指标的比较判断矩阵,然后导出各层元素的权重。按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值是否小于0.1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原则,本研究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准则层判断矩阵CR值为0.0948,用水效率准则层CR值为0.0921,限制纳污准则层CR值为0.0999,均小于0.10,所以,三部分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根据30位水资源专家打分的结果,进行层次分析总排序:由高层次到低层次逐层计算各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得到三个准则层各指标的权重(表2)。结合水资源管理实际情况及监管的可操作性[13],第一阶段选取权重和大于25%的指标作为监管指标,第二阶段选取权重和大于60%的指标作为监管指标,第三阶段选取权重和大于85%的指标作为监管指标。筛选结果见表3。
2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评价方法的建立
为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能够在北京市各区县量化考核,同时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即横向比较不同城市、地区水资源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建立了年尺度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评价方法。评价某年北京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得分,首先,根据指标层中各个指标的现状值和目标值,计算每个指标的指标值;然后,利用指标值计算各准则层得分;最后,利用准则层得分计算“三条红线”总得分。具体方法如下:(1)指标值计算指标值计算需要同年各个指标的实际值和目标值。其中,三条红线指标的实际值可通过查阅文献、统计资料等途径获得,三条红线指标i的目标值Zt,目标i计算公式如下:以t0=2011年、三条红线指标i是用水总量指标为例,解释公式(3)的含义。k2011是将2010年的用水总量现状值与2015年的用水总量目标值之间的差距平均分成5份,每年完成差距的1/5。因此,同理,可得到2012—2015年的k值,而“五年计划”的年末2015年k值为1。因此,每一个“五年计划”的调整系数k都可由公式(3)计算得到。例如第一个阶段,2011—2015年,北京市三条红线指标的调整系数k如表4。具体而言,2011—2015、2016—2020以及2021—2025年的指标体系权重可以根据表3中各准则层的指标权重等比例得到(表5至表7)。(2)准则层得分准则层包括开发利用指标、用水效率指标和限制纳污指标,根据表2中各指标对水资源管理的贡献情况,先将指标分为两类。相应地,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第I类指标,在适度范围内,数值越小,对水资源管理的有益贡献越大。第II类指标,在适度范围内,数值越大,对水资源管理的有益贡献越大。因此,第I类指标包括:①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总量、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用水量;②效率控制指标,管网漏失率;③限制纳污指标,COD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第II类指标包括:①总量控制指标,地下水水位;②效率控制指标: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再生水使用比例;③限制纳污指标,河段、水库和湖泊水质达标率。对于第I类指标,当其低于或等于目标值时为合格。对于第II类指标,当其高于或等于目标值时为合格。两类指标的计算方法如表8所示。
3北京市“三条红线”指标目标值预测
本文以2011年为例,评价北京市各区县2011年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完成状况。首先需要预测2015年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指标的目标值。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指数预测、定额预测、趋势预测等,这些方法均以现有的水资源统计数据为基础,以指标分析为线索,判断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需求[7]。依据北京市实际情况,本文对2015年“三条红线”指标的目标值采用趋势分析及用水定额法进行预测,其中,农业、工业及生态环境用水通过趋势分析得到,生活用水通过用水定额法进行预测,万元工业增加值及河段水质达标率通过趋势分析计算。(1)趋势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方法主要是对历史用水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平滑曲线和趋势外推等对未来需水进行预测,包括指数平滑法和趋势外推法等。指数平滑法就是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区别基本模式和随机波动,获得按时间序列的“平滑值”,并以此对未来进行预测。趋势外推法是根据过去用水总量及相关指标的趋势变动规律,从而推算预测水平年的需水量和相关指标的方法。(2)用水定额法一般而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均生活用水呈现递增趋势。因此,生活用水可以用下式计算式中:Ws,t表示第t年城镇或农村生活用水总量;pt表示第t年人口数;DS,O表示初始年城镇或农村人均用水定额;is表示生活用水定额年增长率。
3.1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目标值预测(1)用水总量根据人口增长规律,采用指数预测法,由拟合公式得到2015年人口数将达到2192.3×104人,比2010年人口增加了231.1×104人(图1)。分别根据每个指标的趋势变化,通过拟合公式确定2015年指标。由图2可知,2015年农业用水量为8.68×108m3,且近几年农业用水量呈现出趋于平稳的态势,因此推测北京市农业用水量基本达到现状技术水平下的极限,预测其2015年农业用水量维持2010年的水平,即11.4×108m3。这与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将2011—2015年农业用水总量维持在12×108m3基本一致[15]。由图2计算可得,2015年工业用水量为3.92×108m3,在维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略有下降,比2010年减少0.18×108m3;通过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限制发展高耗水、高耗能产业,提高利用效率,能够实现工业用水零增长,并且略有下降,符合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用水的变化趋势[15]根据拟合公式,预测计算北京市2015年生活用水量为16.88×108m3;按照居民生活及三次产业人均用水240L/d,预测其2015年人口总数为2192.3×104人,采用用水定额法预计到2015年生活用水将达到19.20×108m3[15]。由图2可得,2010年环境用水量为4.00×108m3,由于“十二五”期间南水北调进京,增加了北京市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环境用水必然会上升,预计2015年环境用水量将达到5.64×108m3,比2010年增加1.64×108m3[15]。规划年2015年用水总量=生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环境用水量=41.16×108m3,比2010年增加5.96×108m3。(2)用水总量的分配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考虑,选取地区生产总值、生产效率、人口和环境用水量4个因子[16-22],其中,生产效率用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衡量。根据多年各县用水现状,分别建立水量分配方程:式中:qi为i区县分配水量,gi为i区县GDP,G为全市GDP,fi为i区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F为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pi为i区县人口,P为全市总人口,ei为i区县环境用水,E为全市环境用水,Q为全市用水总量;ai、bi、ci和di分别为经济、用水效率、人口和环境参数,代表该县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口和环境用水占全市的比例对该区县用水总量贡献的约束;xi为调整参数;调整参数主要参照以往年度用水情况等确定。根据2007—2010年各县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口和环境用水量用水现状,计算各县水量分配系数矩阵:每列数值的含义为,以城六区为例,其对应的分配系数a、b、c和d分别为-0.022、0.122、0.189和0.034,这说明,2007—2010年城六区各指标所占比例对用水总量的贡献而言,GDP在用水总量分配中的影响应适当削弱,故分配系数为负值,而其余三个指标对用水总量的贡献应加强,故为正值。分配结果见表9。
3.2用水效率目标值测算(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选择指数型拟合(图3)。北京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呈现减小的趋势,这与北京市工业耗水降低和工业节水技术水平提高有很大关系,据拟合公式预测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m3/104元。
3.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目标值测算根据水质一般变化规律,本文选择对数曲线拟合水质达标率趋势。计算得2015年河段水质达标率目标值64%(图4)。评价北京市各区县2011年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得分,根据表3和公式(5),将北京市各区县2011年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及河段水质达标率数值代入,得到“三条红线”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得分和总得分(表10)。以小于0.7,0.7~1和大于1为标准,可以将各区县评价结果分为三类,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2011年第一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达到目标值要求的有通州、顺义、昌平、怀柔、平谷和密云等区县,城六区、房山区和大兴区接近目标,门头沟区距达标差距大,因为门头沟区2011年用水总量多,比2010年突增了62%(表11)。第二条红线,用水效率控制达到目标值要求的有门头沟、通州、顺义、昌平、怀柔、平谷和密云等区县,大兴区距达标差距大,因为大兴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比2010年突增了60%(表11)。第三条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远未达标的有房山、昌平、顺义、通州等区县。房山区和大兴区三条红线均未达到目标值要求,为5级,总量、效率、污染控制均需要加强,其中大兴区亟需提高用水效率,房山区的水质状况需进行改善;城六区为4级区,总量和效率需要强化管理;3级区通州和昌平则需要加强污染控制;2级区中门头沟区应注意用水总量的控制,顺义区需要加强污染防治,延庆县需采取措施改进水质状况;怀柔、平谷和密云三个区县三条红线均达标,为1级(图6,表12)。大兴区作为北京市食品生产供应基地,高耗水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用水现状,今后需要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房山区的煤炭与建材产业也是高污染的产业,一方面应改进技术,减排治污,另一方面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产业的比重;城六区人口多,用水压力大,需加强再生水利用;通州和昌平工业企业多,应重点防治污染。门头沟因农业高耗水,需提高农业节水技术;顺义、延庆县需继续发展生态友好型工业;怀柔、平谷和密云,位于潮白和蓟运河源头,是北京的饮用水源地,更应实施最严格的三条红线水资源管理措施[23-24]。
4结论
- 上一篇:茶的入门知识
- 下一篇:云计算的概念及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