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入门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的入门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茶的入门知识

篇1

论文关键词 修改后刑诉法 职务犯罪 辩护权

修改后刑诉法对于辩护和制度进行了全面修改和完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即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强化了律师会见权、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这些制度的出台,进一步完善和保障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法治进步的成果,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这些规定也给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

一、修改后刑诉法对辩护制度修改情况简述

仅就刑事诉讼侦查阶段而言,与1996年刑诉法相比,修改后刑诉法在律师辩护权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辩护人”介入时间提前

修改后刑诉法第3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这条规定,将律师的辩护人地位从审查起诉阶段提前到侦查阶段,进一步保证了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有效的获取律师帮助的权利。

(二)会见程序改变

修改后刑诉法第37条第2款规定:“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这也就意味着辩护律师可直接到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需要经过办案机关的批准、安排,这项规定为辩护律师和犯罪嫌疑人会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条件。

(三)律师权利扩大

修改后刑诉法第37第4款条规定: “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这项规定意味着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侦查机关将不再有权派员在场,也不能对律师会见的时间和次数进行不必要的批准和限制。此外,修正后刑诉法第37条第1款取消了辩护律师同犯罪嫌疑人会见通信的阶段限制,即律师在侦查阶段除可与犯罪嫌疑人会见之外,还可与其进行通信,这也是律师权利的一项重要扩充。

(四)明确规定三类案件可以限制律师会见

修改后刑诉法第37条第三款规定: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这项规定从正面赋予侦查机关限制律师会见权力的同时,其实从反面也保障了律师的会见权,即只要不是上述三类案件,或者侦查机关没有事先通知看守所,律师即可不经批准直接会见犯罪嫌疑人。

上述四方面的完善与转变,被理论和实务界一致认为可以有效改变现阶段刑事案件“会见难”“辩护难”等基本问题,对于律师充分行使辩护权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条件。但就职务犯罪侦查工作而言,因为现阶段的侦查工作特点,这些转变却给今后的侦查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二、辩护制度的修改给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带来新挑战

当前,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工作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侦查手段较为单一,案件突破严重依赖口供,侦查工作缺乏现代技侦手段等特点,具体体现为:职务犯罪查办以“秘密性”为原则;职务犯罪查办依赖口供;职务犯罪侦查依赖强制措施的运用;职务犯罪侦查的技术侦查措施严重缺乏。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现状是适应原有刑诉法而形成的办案模式而产生的,律师辩护制度的改革为职务犯罪侦查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冲击:

(一)口供的获取和固定难度加大

贪污、受贿案件具有其证明方面的特殊性,主观犯罪构成的证明往往决定了案件的定性。礼尚往来、借贷关系、公务消费、小金库等均可以成为逃避刑事处的关键理由。 由此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则成为能否定罪的关键性证据。律师以辩护人身份出现在侦查阶段给审讯工作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必然会增多,拒供、翻供、串供现象将频发。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律师之间由于权力和权利的“此消彼长”导致的“博弈”将更激烈,获取口供难度将更加困难。

(二)证据的获取和固定难度加大

在案件侦查过程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和证人由于不了解侦查机关对哪些人采取了哪些措施,获取了哪些证据,因而不敢轻易翻供、毁证。而修改后刑诉法赋予了律师更充分的辩护权利,使得律师可以运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专业知识,在会见犯罪嫌疑人时告知其如何准备供述,并将获悉的案件情况带出,对关键案件证据进行掩饰或销毁。这对于一直以来都以口供获取证据的办案机关来说,无疑是一个获取和固定案件证据材料的巨大冲击。

(三)可能导致案情或其他案件线索的泄露和流失

修改后刑诉法对辩护制度的修改完善使得办案人员对案件的控制难度将增大。可能带来的具体问题包括:(1)律师可能将通过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阅卷获悉的信息提供给证人或被调查人;(2)在共同犯罪或彼此关联的窝案、串案中。律师将获悉的其他共犯或关联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或辩解提供给与这一供述或辩解存在利害关系的某个共犯或者其他关联人,从而使他们在有意无意间形成原本不存在的共同认识与表述;(3)在正在侦查的案件中,律师通过会见犯罪嫌疑人可能获悉尚未办理的其他案件的信息,而有意无意地提供给相关联的人。

(四)拓展线索,深挖串案的难度加大

线索深挖和扩大是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小案发展成大案,使单个案件发展成窝案、串案。线索深挖有时需要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中发现蛛丝马迹,然后乘胜追击获取更多的线索资料。而律师通过有关权利的行使,不仅有可能使犯罪嫌疑人拒供、少供,让口供和证人证言变化的风险加大,而且有可能泄露案件的某些信息,从而给侦查中深挖线索,扩大战果增加困难。

三、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如何应对辩护制度修改带来的挑战

作为职务犯罪侦查部门面对刑事诉讼法关于辩护制度的修改完善,一方面要积极适应刑诉法的修正,从观念上转变侦查思路和侦查理念,努力提高职务犯罪侦查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侦查策略和手段上的转变,强化和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措施。

(一)侦查观念要转变

1.转变律师提前介入影响办案的观念。刑诉法修改后律师介入时间的提前和作用的提高,从表面上确实对案件的办理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但从本质上看,也是我国是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正确处理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一步。辩护律师作为诉讼参与人,是刑事诉讼法建立控辩审三方架构的结果,是与公诉人、侦查人员承担不同职责的刑事诉讼过程的一分子,他享有的权利应当与公诉人是平等的,只是各自的职责不同。 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于律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协调,才能将案件办扎实、办成铁案。

2.转变“保险立案”观念,树立“风险立案” 理念。实践中,由于贪污贿赂案件查办对象往往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为了保险起见,检察机关一般是在收集到充分的证据后才决定立案侦查,而对于尚未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案件,一般也是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尽快拿到口供。随着刑事诉讼法对于律师介入时间和手段的修改,今后职务犯罪案件必将更加难以办理,其间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会更大。这就要求自侦部门在办案过程中,应当摒弃“保险办案”的理念,树立“风险立案”的作风,敢于迎难而上,加大办案力度,实现办案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

3.从“倚重初查”获取口供,转变为“初查侦查并重”全面收集证据。从近年来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流程来看,由于侦查措施较少,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初查上,侦查阶段则多为履行立案、拘留、逮捕等形式程序,形成了“大初查、小侦查”的格局。刑诉法修订后,查办职务犯罪虽然有了一些冲击,但在侦查手段上也有了完善和补充,初查和侦查之间的关系必将由倚重初查获取口供,转向初查侦查并重且为全面收集证据。

(二)侦查策略、手段要转变

1.要进一步提高审讯水平,加强预审突破能力。首先,在审讯前要做足准备工作。修改后刑诉法要求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不能轻易接触被调查人,反之一旦接触就要做足充分的准备。这就要求预审人员对审讯对象的自然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嫌疑人的个性和特性形成判断,结合已掌握的证据,形成充足的预判。此外,律师在侦查阶段以辩护人的身份介入导致不可控因素增多,因此在做审讯预案时要争取穷尽所有可能,做到周密部署,没有遗漏。

其次,审讯过程要注意证据的合理利用。修改后刑诉法给予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时间和空间相对宽松和自由。因此,在讯问中审讯人员要更为注意证据的出示环节和时机,打破嫌疑人的侥幸心理,甚至可以选择在律师会见后再出示证据,出其不意的打乱嫌疑人心理防线,从而突破案件。

再次,审讯过程要高度关注。实际讯问中,审讯人员要比以往更为关注审讯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把握嫌疑人的细微变化,根据讯问变化调整讯问策略,追问到底。 最重要的是摒弃以往那种长期作战、拘留逮捕后再获取有罪供述的心理,力争在第一次讯问时就达成讯问目的,成功立案。

最后,审讯中要更要注重侦查谋略的选择和使用。辩护制度的修改对第一次审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案子能否获取有罪供述都依赖于第一次讯问的成败。这样,我们在讯问中就要更加注重侦查谋略的选择。在实践中,侦查人员要将政策攻心、情感催化,双管齐下、一箭双雕,循序渐进、顺藤摸瓜,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等讯问谋略巧妙结合运用,力争迅速打开局面,为今后的立案侦查打下坚实的基础。

2.立案后加强证据收集工作,迅速强化固定证据。刑诉法的修改完善要求职务犯罪侦查部门查办案件必须在“快”上下功夫,做到整合侦查资源,集中力量作战,提高办案效率。针对律师介入侦查环节出现的新情况,要防控犯罪嫌疑人翻供现象,巩固侦查成果。对于即将接受律师会见的犯罪嫌疑人,提前打好“预防针”,告知其违反法律妨害司法的严重后果。而对于已经接受律师会见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及时进行突审,巩固原有供述,防止翻供。此外,还应加强侦捕、侦诉配合,随时掌握案件的动态情况,及时发现所取证据细节缺失等取证缺陷或者漏洞,采取措施加以补强,巩固取证成果,健全证据体系,保证办案质量。

3.充分运用技术侦查手段,逐步实现“由证到供”的转变。

从实际办案需要来看,笔者认为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技术侦查手段是测谎技术和通讯监听技术。职务犯罪嫌疑人智商普遍较高,反侦查能力较强,一般不可能积极主动地交代问题,使用测谎技术可及时获悉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伪,对顺利开展侦查工作极为有利。实践中由于测谎仪器较为经济,且操作极便,因而应当广泛推广使用。此外,职务犯罪中利用通讯技术作案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因而,在职务犯罪侦查中使用通讯监听技术就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增强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主动性,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另一方面,可以在被监听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

4.充分利用监视居住这样强制措施。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对于监视居住的修改幅度是五种强制措施中最大的。从内容上看,此次修改涉及到监视居住的条件、场所、方式、检察机关监督等多项内容,从性质上看,监视居住被界定为一种介乎取保候审和逮捕之间的强制措施,是羁押的一项替代性措施。实践中一些案件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无法及时获取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或者需要继续侦查调取主要犯罪证据,这样就无法对嫌疑人采取拘留、逮捕的强制措施。为防止律师提前介入可能导致的一些不良情况的发生,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可以尝试运用监视居住这一手段。这样既可以将逮捕后的侦查时间两个月转为监视居住后的六个月侦查时间,又可有效防止犯罪嫌疑人和相关人员接触从而串供、毁证。

篇2

一、书画市场到底什么样?

1.什么人买书画呢?

官员、商人、知识分子、藏家、民间书画爱好者、家庭装修的人、投资机构、画廊、拍卖行、古玩城的经营者……

细分上述人群,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不同的特点。

官商形成了礼品市场的主力。特点是:只要是看好了,大手笔出手。

知识分子、藏家、民间书画爱好者、家庭装修的人,常规书画的基础消费人群。他们更重视“好看”。少则三五百元,多则几十、几百万元,都在他们的消费能力内。

投资机构、画廊、拍卖行、古玩城的经营者,书画市场的中间环节。真假贵贱,大小优劣,汇集一堂。

他们形成了国内外庞大的书画市场,搅动了数千亿的资金大盘。

2.投资书画的利润空间到底有多大?

15年前,在书画市场上,花3万元就可以买到范曾的一幅写意人物画,15年后,这幅画50万元可以轻松脱手;20年前,启功先生的一幅字,1万元就可以求到,现在身价至少三四十万元。更多的书画作品,1年前卖几百、几千元,1年以后就可以翻上好几倍,甚至不用1年,转手就能立刻赚大钱。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在书画市场,高仿作品也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此外,书画作为特殊的商品,好东西不怕“积压”,越久越值钱。与古玩相比,书画还是轻资产,本大本小都能快速进入。

二、如何进入书画市场

很多投资者没有进入这个行当,最多见的顾虑是:我是外行,不懂书画;我只有三五千元、三五万元,投资无门;我初中还没毕业呢,够不上高雅的书画人群;书画市场这么赚钱么?我从来没听说过,我一直想找个常规项目,根本不知道它。

上述的顾虑真的是不可逾越的门槛么?其实,书画市场的投资者不分学历、资本大小、有无经验,只要感兴趣,都可以进入。入门容易,入门之后的经营才是重中之重。

那么,外行如何进入这么赚钱的大市场呢?

1.拜师入行。可以到当地的古玩城中多转多看,可以结交当地的书画家,可以联系国内比较专业的书画投资机构,比如北京的张尚东、周兴峰等。隔行不隔理,所谓拜师,“师”的人品最重要。

2.无店面经营。刚入行的人,适合采用这种轻资产的办法。可以收些字画,委托有店面的人代卖,或者参加拍卖会等。针对中小投资者,国内有专业举办书画巡卖展的经纪人。

3.先入书画市场。可以在古玩城等专业市场租个小柜台,卖文房四宝、古典家具、茶具茶叶等,或者开个书画装裱店。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逐步进入核心市场。

4.投资冷门书画,以小搏大。

5.学习专业知识,逐步积累经验。比如,阅读专业书籍、多看画展、参加专业展会或拍卖会等。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介绍了一些书画市场的基础知识,粗勾浅划,让读者有个简单的认知;我们还请荣宝斋工作40多年的书画鉴定大师刘老师把关,重点介绍了几位书画方面的“绩优股”、“潜力股”。这些书画家的作品,目前市价不贵,大幅作品过万,小幅的千八百元,未来的升值潜力比较大。类似这样的书画家还有很多。

对书画市场感兴趣的读者,欢迎与我们深入探讨。

电话:13704365660

篇3

越学越爱学。抓好入门教学是开展兴趣教学的关键,课堂上积极创设英语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

力求使学生亲自地发现兴趣,通过运用知识,可以使兴趣之火持久不熄。

关键词 入门 情景 启发 运用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不倦,越学越爱学。但是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培养和激发,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多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摸索。

一、抓好入门教学是开展兴趣教学的关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届初一我都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英语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不耻下问;认真模仿,并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无论板书还是作业、试卷的批改,我都严格要求自已规范地书写,争当学生的楷模。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先后举行“初一英语书法竞赛”和“中英文朗诵比赛,”请学生当评委,并把比赛结果及获奖作品张贴于初一教学楼下,供全校师生展览,树立典型,从而激发学生爱学英语的热情。

二、课堂上积极创设英语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原则之一。因此,运用直观的教具或生动的媒体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尽快把学生带入图画中的“情景”后进行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深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 Book Ⅰ Lesson 23 “问路”一课中,我利用拉动式幻灯片移动“问路人”,要求学生描述正确的路线;接着又叫一名学生指路,另一学生移动“问路人”按正确的描述去到目的地。这种边听边演示的方法吸引了学生,许多同学跃跃欲试。这样,使教学活动变成生动、直观、兴奋的过程,加快了信息传递和反馈,既解决了难点又使学生的听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力求使学生亲自地发现兴趣

(一)教单词学谚语

单词如果不融会于句子当中是很难记牢其含义的,为了便于识记,我教单词时,都力争用上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谚语或词组帮助学理解、识记这个单词,效果非常好,很受学生欢迎。如在教 failure 时,结合以前学过的 success ,教学生“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败是成功之母。)讲授 nothing 的用法时,让学生记住“ 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 Like father ,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等等……学习名词 dog 时,我又告诉学生,含有 dog 的词组或谚语也不少,而且很有趣。如“ a lucky dog ”(幸运儿),“ hot dog ”(热狗)“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之日。)“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并尽可能用最简单的英语去略作解释,让学生明白、吸收。课后有几个学生问我“老师,英语的狗比中文的狗强多了,中文的狗多是贬意的,你可有同感?”“对啊!只要你多看些英语课外书,你会发现更多更强的狗。”我高兴地回答他们。

(二)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增长知识

在学习 colour( 颜色 ) 时,许多学生都发现外国人惯用颜色来作姓。我首先表扬这些同学善于观察、总结,并告诉他“ black tea ”(红茶),“ green tea ”(绿茶),“ black coffee ”(斋啡),“ a blue/white-collar worker ”(蓝 / 白领工人)等等。这些知识激发了学生无边的兴趣。在讲授动词时态时,我通过中英对比,诱导学生去找出异同,让学生懂得时态的念义,知道动词有人称和数、时间上的区别,而这些区别是中文所没有的,以后每学一个动词都应抓住它的这几种变化作为学习的重点。

(三)鼓励学生寻找并掌握我们身边的英语,深化所学内容

改革开放给人们吹来了不少“洋”味,有学生问“‘日日食白箭, Keep fit 你块脸’是啥意思?生命有 take Ⅱ又是什么含义?”面对这些问题,我一般都不立即作答,而是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讲出自已的理解,然后加以补充。学生对自已发现的英语知识都十分感兴趣,更爱英语这门学科了。我因势教育学生,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一定要学好英语,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四、通过运用知识,可以使兴趣之火持久不熄

学习英语,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一句用一句,做到学用统一。例如有时上课故意迟到并向学生说:“ I am sorry I am late .May I come in ?”学生不约而同地大笑“ Come in ,please. ”有次我感冒咽喉痛,于是讲课前我难过地告诉大家“ I have a cold and a sore throat. But I will try to speak as loud as possible. ”许多学生同情地说“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Can I help you? ”我平静地问“ Can you listen carefully? ”“ Yes, of course. ”在特定的环境中,师生间的简单问答,既说明了学生对某些功能意念项目已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又体现了师生间融洽的关系,为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展开打了情感基础,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过程中,难免会出错、闹笑话,但只要老师不断鼓励及时订正,学生就会不断进步。有次我和一个女同学聊天,她笑着告诉我“ I like a boy. ”我吃惊地问“ Which boy? ”她顿时哑口无言,从她莫名其妙的表情我猜出她可能想告诉我“我象个男孩子。”于是我给她讲解“ like ”作动词“喜欢”时,可单独充当句子谓语,但作介词“象……”用时,必须与 be 或 look 搭配,所以应该说“ I look like a boy. ”就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了。这样的笑话,学生怎会忘记?对于那些怕羞的差生,我习惯通过作业与他们交流,激励他们。有个学生写字马虎,于是我在他的作业后写上“ Can you write more clearly ,Xiao hua ?”没想到第二次作业时,我发现他在本上写道“ I every English homework all without this once clearly !”我好感动,我明白他的意思“我每次英语作业都没今次清楚!”果然今次作业比上次好多了,我给他打了个 80 分,并写道“ I know! This time you wrote the most carefully. Thank you!! ”学生的句子虽然错漏百出,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表达自已的心声。我表扬他进步了。

篇4

关键词:音乐教育 茶文化 想象力 内在韵律 抽象性审美

0 引言

茶道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创造活动,从茶席设计到表演过程中的每一瞬间,自然优美的动作,相宜的音乐、器具、整体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无不体现创作者、设计者、表演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与艺术造诣。

茶道包含了许多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看不到摸不着的内容,如果我们通过学习音乐,使自己的抽象性审美性得到锻炼,我们的视野将会更加开阔,身心感受将会更深刻,从而使我们对茶的色、香、味、形,以及风格的欣赏也会超越具体事物的束缚,对茶道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因此,掌握好泡茶技能,自然是我们追求茶道境界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手段,但如果没有艺术美学的修养,也是不能更深一步地传达茶道境界的。

1 音乐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茶文化发源于周,诞生于两汉,兴盛于唐宋,历经元、明、清三代,余波荡漾,至今不衰。稍稍梳理一下历代有关饮茶的诗词,就会发现茶与音乐的关系由来已久。如唐代鲍君徽《东亭茶宴》、白居易《宿杜曲花下》、郑巢《秋日陪姚郎中登郡中南亭》、宋代曾丰《侯月烹茶吹笛》,以及苏轼《行香子·茶词》、黄庭坚《鹧鸪天·汤词》、曹冠《朝中措·汤》、《望江南·茶》等,就分别提到了古琴、笙歌、清唱、弦管、琵琶、笛、瑟等多种器乐和声乐。后人在论及茶之所宜时也认为:“茶宜净室,宜古曲”。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就提出了 “听歌拍板、鼓琴看画、茂林修竹、清幽寺观”等二十多个适宜于饮茶的优雅环境和事宜。

茶艺茶道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一门美学。它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生活茶礼,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赏、沏茶、品茶来增进友谊,修身养性,学习礼法,借品茗倡导清和、精简、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情操,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美仪形式。这种情操,与唐朝茶圣陆羽(儒)、诗僧皎然(僧)、女道士李治(诗、琴)三人的儒僧道所开创的文士茶的精神境界也是一脉相连的。

说到音乐(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茶戏)与茶文化的融汇,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采茶歌、采茶舞以及采茶戏。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由茶事发展产生出独立的剧种——“采茶戏”的国家。而说到现代生活中音乐与茶文化的高度结合时,我们更会如数家珍般列举出一些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传世名曲。古老的茶歌茶调自不待言,特别是《请茶歌》、《挑担茶叶上北京》、《采茶舞曲》、《请喝一杯酥油茶》、《前门情思大碗茶》等开

一代新风的现代茶歌的诞生,成为音乐与茶文化在新纪元上的又一次异文化的对撞和融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茶艺表演时,壶中茶水倾泄而出,直入怀中的动作,有人则借用了我们民族音乐瑰宝中流芳百世的古琴名曲“高山流水”的名曲。就是这样一首名曲的借用,使得一个单纯的茶艺表演动作充满了无尽的诗情画意。

2 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2.1 信息传达方式的共性 音乐语言是没有国界的,这一点已为世人所公认。音乐之所以可以为任何人群所接受,是由于它具备了下列条件:首先,作为表达音乐惟一载体的声音(是乐音而非噪音),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而这种声音不带有任何被强制的烙印。其次,正如我们在上面内容中已经阐述过的,作为从事二度音乐创作的指挥家、演奏家们,可以享有足够自由发挥的想象空间,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经历、情感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和演绎。

而作为茶文化大千世界的唯一载体——沁人肺腑的茶香,不也同样具备这种无需任何语言的注释,即可以超越时空、地域、民族、信仰,而为任何人所理解与接受的世界语言的特征吗?

在当今世界上,千滋百味的茶香,丰富多彩的茶艺,风靡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欧美等世界各国。泡茶者们采用不同的茶具器皿,选取不同色香的茶叶,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群,传达着茶香真谛的信息。在赏茶、闻香、品茶、以及以茶会友、以茶交友的过程当中,茶艺师们无需,也实在是难以用任何语言,来对茶香的定义给出一个准确的界定。而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品茶者们,同样也无需借助茶艺师任何语言上的翻译,都会自然而然地用心灵去品尝、回味、感悟,并接受蕴藏在茶香的那种别有洞天的精神内涵。

如上述,音乐和茶艺在信息传达和信息接受方式上的共同属性,使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两种文化的学习与理解方法之间,存在着如此相似的关联之处。这种方法上的相互借鉴,将会使得学生们能够跨越表演技术层面上的障碍,在对现实世界和形象思维之间关系的理解上,变得更加容易一些,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目的。这也正是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意义所在。

2.2 韵律内在的共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这种音乐的最基本的特征也同样体现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音乐的流动是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的状态下完成的。但这种流动绝非一种声音或者音响的枯燥无味,无休无止的持续。它是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表达情感的一系列表现手段的有机组合。由于它的运动形态客观地满足着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潜在地始终遵循、对应着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从而使得我们在倾听音乐时,并没有感觉到它有任何无秩序的痕迹,而是自然地伴随着音乐在时间中的流动,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本能心灵深处的共振。这种共振的唤起,则是在任何一种表演艺术中都潜意识地存在着的起承转合的作用。

音乐中的起承转合原则,主要是通过音乐主、副题的陈述、连接、展开和再现等一系列运动来体现的。而这一原则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茶艺表演的全过程之中。众所周知,音乐的时间流动,只有在一个起承转合的周期完成之后,我们才可以在想象或者叫做幻想的世界中,得到一个完整的被升华了的形象塑造。由于茶艺也同样是依靠时间的周期运动特征,也必然伴随着这一表演过程的始终。随着茶艺表演的时间推移,我们也同时漫步在超现实,自由翱翔的思维天地中,去回味茶道思想精髓,体验仙境琼阁,将茶艺表演中那些直接、间接地传达给我们的丰富内涵,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完美的形象。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时间艺术的音乐,特别是对于蕴藏在音乐作品中的这种内在韵律的学习和理解,将会使得学习和理解同样是时间艺术的茶艺表演,变得更为形象化,更加有利于我们认知和解读茶艺表演,传达给我们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各种信息,从而也更加使我们易于超越有形的表演进而敲开无形的精神世界的大门。

2.3 精神内层的共性 音乐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它是作曲家丰富感情的一个载体,然而我们却无法从音乐本身这个载体上,去真正知道作曲家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就像在欣赏茶艺表演时一样,我们也无法从那些程序化的表演过程中,完全理解茶艺师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然而,也正是这种理解上的主观性和多义性的存在,才赋予了人类的思维和想象力以无限发挥的精神文化空间。

因此茶艺程序的原创作,茶艺师表演的二度创作以及品茶者的三度创作,也如同音乐的欣赏过程一样,由于茶具、茶艺师、茶艺表演的过程以及品茶者的不同,特别是因时因地而异所造成的心情、领悟力、当时的环境、外部因素的刺激等,又会使得人们在品茗、欣赏的过程中对其丰富内涵理解的主观性和多义性受到诸多影响。

基于音乐和茶艺的欣赏都是对于精神世界之求索的这一共同属性,所以,尽管每次的欣赏过程都是那样千姿百态,变幻神奇,但是,每当音乐的潺潺流动,茶艺师的举手投足,与我们的感受产生联想和共鸣时,我们都无疑会受到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洗、净化与升华。

对于茶艺表演内涵的深层面的理解,需要借助人类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音乐欣赏则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精神层面上的共通性,有利于借助人们音乐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帮助我们透过茶艺表演的层层薄纱,去真正领悟茶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之庐山真面目。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音乐赋予茶艺以灵魂,茶艺赋予音乐以形象。将音乐教育引进茶文化的教学之中,正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 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上的实施

茶道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创造活动,从茶席设计到表演过程中的每一瞬间,自然优美的动作,相宜的音乐、器具、整体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无不体现创作者、设计者、表演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与艺术造诣。

为此,为了完成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与实施,我们按照听、学、用三步曲的学习原则,设计了下述包括中外音乐简介;中国民族乐器、外国乐器知识介绍;中外经典声乐、器乐作品欣赏;中外著名音乐家介绍,以及基本乐理知识、音乐载体介绍等课程安排,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与艺术魅力。

3.1 音乐欣赏 在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即是音乐欣赏或鉴赏,即我们前面所说的三度创作。作为三度创作主体的音乐欣赏者们,正是这个过程,完成了一个由对声音的感知、认知到进入精神世界的领悟、升华的质的飞跃。

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乐器和声乐)当中,我们将选择各个时代,各个流派最具有代表性作家的一些作品,来作为音乐欣赏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外国音乐中对巴洛克时代,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以及中国音乐中对民歌、民族乐器、戏曲以及曲艺的介绍和欣赏。特别是中国音乐作品将作为音乐欣赏课程中之重点内容,来进行欣赏和介绍,这将更易于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易于产生在纯精神世界中音乐感召力与学生情感投射之间的互动,从而有助于提高、加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即从茶艺表演的物质世界,进入到真正感悟中国茶文化真谛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教师不在学生欣赏作品之前,进行过多的理性知识的介入,以便可以使学生穿透音乐,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畅游音乐的神秘殿堂,领略音乐的巨大魅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除培养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备初步的音乐审美能力,具备一定的作品衡量标准之外,还将努力使学生能够逐步把自己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人生阅历、感觉联想等融进音乐,从各个层面去感悟自然,感受音乐和生命律动的共振,从而最终进入体验音乐的境界。

3.2 民歌学唱 民歌学唱是使音乐欣赏课程最大程度地获得效果的手段之一。

对音乐的理解也如同对其他事物的理解一样,是一个永无止境,呈螺旋状攀升状态的追求过程。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时间、数量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民歌学唱则是进入这个过程起步阶段的捷径之一。

民歌如同茶文化一样,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它最接近生活,最易为人们所理解、接收。作者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须翻译,无须解释,一切尽在不言中。

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歌的学习,会在我们的学生眼前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特别是大量丰富的茶歌,更是我们打开茶文化宝库的门扉,理解茶文化的真谛不可多得的钥匙。借助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和这些歌词语言的提示,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将会更易产生音乐感召和心灵呼应的对撞与共鸣,更易激活人们那原本充满丰富内涵的内心世界。

3.3 音乐实践 音乐教育三步曲的最后一步是“用”,即音乐实践。

在前两步的听和唱的学习过程中,音乐给我们的感官以神奇莫测、千姿百态的刺激,当音乐与人们的情感发生共鸣,就会使人引发心理的愉悦。但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希望学生能够在完成扮演三度创作的音乐鉴赏者的角色之后,再次攀登一个呈螺旋式上升的音乐实践的阶梯。使学生突破原本局限在个人形象思维的狭小空间,将音乐与人融为一体,更全面完整地理解、诠释音乐整体,从而使自己的表演带给新的音乐鉴赏者以新的感动。

音乐实践是一个全方位的再学习的过程,是对音乐作品有创造意义的传达和再现,是使谱面上的音乐变成为有灵魂的鲜活音乐的二度创作,是一个需要学生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方可完成的精神升华的过程。它使学生在茶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去理解、诠释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真谛,为茶文化的建构,在深度、广度上的进一步拓展做出新的贡献。

4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了解了音乐和茶文化融会贯通的历史渊源,音乐成为茶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与音乐的结合可以使人的感官知觉得到全方位的体验,使眼能观其色,鼻能闻其香,口能品其味,耳能听其声,心能得其韵。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使音乐在茶文化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使音乐和茶文化教学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蔡荣章.茶道入门三篇——制茶篇、识茶篇、泡茶篇[M].中华书局,2010(7).

[2]刘勤晋.茶文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

[3]蔡荣章.说茶——陆羽茶道[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10).

[4]小西宗和.茶汤入门[M].高桥书店,2006(10).

[5]陈宗懋.中国茶经[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5).

[6]蔡荣章.无我茶会180条[M].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2010(9).

[7]刘勤晋.茶馆与茶艺[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

篇5

在踏入房间之前,客人们透过门口的落地玻璃,往往会被放在入门口的一个笑脸菩萨雕塑缓冲掉焦虑的心情。轻轻推开大门,由于花园的入口和大门是一条直线,一眼便可看到通向花园的树木竹子和花草,到访者很容易将都市的喧哗嘈杂抛掷脑后,进入另一个境界。采访时恰恰是深秋时分,园里的红枫树和周围的常青树相映成趣。

良好的沟通是设计的关键

房子的主人Mr.ching是一位国际时尚品牌中国公司的总裁,是一位极有品位的钻石王老五。房屋的设计师是法国女建筑师Catherine Gavelle。他们的相识非常偶然,Ching曾经考虑过在上海的老法租界区域购买一栋老洋房。有一次在他看Gatherine当时居住的老洋房时认识了她。虽然最后没有买下房子但是Gatherine给Ching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Ching买了这栋复式公寓时候,他马上聘请Gatherine来做房屋的设计师。Ching觉得Catherine很容易沟通,他理想中的居住处是完全符合他的风格,按照他的生活习性、方便、兴趣和嗜好打造的房子。Gatherine很明白房子主人想要的感觉和品位,而且她也知道这位客户自己有不少想法和设计理念。Oatherine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客户的需求和风格贯通在一起并且以最有效的方式体现出来。

我曾经和Catherine聊天,她强调虽然这些年由于丈夫的工作原因来到中国生活,经手的都是室内设计的项目,但是她的专业背景是建筑,而对于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师来说,建筑师的背景是相当重要的。Ching的房子整个设计装修过程经历了10个多月。现在尽管施工已经结束,但是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的主人Ching每天还在不断修改细节部位。

入口处的过道,有铜铁的雕塑、水泥地板和木头地板。铜铁、石灰和木头三种元素营造出自然粗糙的感觉,为空间营造出一种还朴归真的气氛,这种气氛一直延伸到尽头的花园里。花园的设计师是一位年轻的景观设计师――Calheine的女儿Julie Gavelle,她正在澳大利亚学习景观设计。虽然只有仅仅几个月的功夫,但是花园里面的树木已经长得郁郁葱葱。原来这些有年份的树木都是从花圃里移植过来的。ching很庆幸在上海能够买到价钱合理又有年份的好树木。

客厅里风采各异的绘画和艺术品

Ching的家里放着不少艺术品,入门处的三件风采各异的雕塑每一件都代表了主人在生活里找到的不同感觉。比如,笑面菩萨雕塑表达了开心的事儿:红色娘子军的雕塑体现了坚韧不屈的精神,铜铸的猛牛雕塑则让Ghing感受到力量和生命力。客厅里有几副油画,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通向二楼楼梯墙壁上的壁画。这是高达三米的幽山瀑布风景壁画,ching专程邀请了他的艺术家朋友邱讫小姐,爬上梯子在墙壁上依照Ching的构思而作画。靠近东墙的墙上有三幅江南风光的油画,Ching解释是他在书里面看到的赏心悦目风景图片让画家照样画出来的。

与这些画风格截然不同的是从一楼去地下室楼道的壁画。这个通向地下室的楼道是用一个貌似南瓜弧形墙壁掩饰的。如果说在客厅里展现出来自然风光主题是让人将世俗的七情六欲烦恼忘却的话,那么在地下室楼道里的壁画则是反映了现实社会里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壁画的故事大概是讲述一个男子用心良苦地用奢侈品和名牌,如皮包,钻石,衣服等来取脱一位都市小姐的欢心。

壁画用的是鲜红的底色和卡通式的人物画,与整个客厅的灰色格调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对比,在灰色和红色中间,Ching用了一个白色地段作为过渡。客厅的北侧通向地下室楼梯前,Ching安置了一架崭新的白色Steinway钢琴,近处细看,琴键有些泛黄,原来是用架有象牙琴键的老Steinway钢琴在法国巴黎翻新制造的并且还与一套电子设备配套可以自动弹奏曲目。Ching喜欢下班后一个人坐在沙发上聆听从钢琴里传出的爵士音乐,这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减压方式。钢琴的后面放着一把经典的西班牙画家达利设计的椅子,钢琴的上方还吊着一个用圆柱形灯套遮住的水晶灯,光线非常柔和优雅。

精致、高端、用途多样的地下室

一般的家庭会把地下室作为一个储物空间,但是Ching的地下室却是他对精致高端生活追求的写照。地下室中央是厨房,有个类似日本餐厅烧烤的桌子,旁边是很隐蔽的冰箱烤炉等高级厨房BULTHAUP设备。厨房的南侧是一个家庭影院,里面装备有大屏幕(B*O)和高级音响VTL和ROCKPORT,这些设备,足以让Ching和朋友们过足音像发烧友的瘾!Ching很注重健身和运动。尽管小区内已有设备很齐全的健身房,但是Ching还是很乐得自由自在地在家里享用自己的FEFITNESS健身装备。在地下室还有个露天按摩池Jacuzz呢!

舒适、宽敞、明朗的二楼

篇6

关键词:地理 启蒙视野 科学 包罗万象

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程是一部自然科学的基础入门,它涉及到我们整个地球的山川海洋、沙滩大漠,以及整个宇宙空间等等多方面内容。 同时,它也对提高整个民族自然科学,人文眼界,都有很大的帮助和理解事物本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中学生地理课还能,让学生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环境等等 知识,从而启迪学生们开阔视野,有益的去开发人类的家园。

一、引导学生们学习地理感知、认识自然

我们作为地理老师来说,就得用科学的,客观的实例来给学生们讲授地理课程。我们主要让学生们学会观察地理图片,分清那里是海洋、那里是山川大漠沼泽。学生要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辩证力, 认识力和新思维。来引导学生们学习地理感知、认识自然。同时也要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是同学们对地理课有兴趣,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地理课本上的定义进行合理的观察和想象。与此同时,我们作为地理老师来说,还能引导学生对地理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光显示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讨论。所以说,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要应到学生去分析,去讲解、去感知、去思维。例如:我给初三的学生讲授磁场时,我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那头是N极S极。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使学生受到启迪,从而开阔视野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感知力和认识自然的新思维。

二、地理学习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力

地理课是我们地理老师的重要课堂,有的老师说了,地理就是副科,没有用。我作为地理老师可以郑重的告诉你,地理课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他可以培养你的创新能力和发现力。他是我们把地理知识转化为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创新力。因为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 极其广阔;所以,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创新思维,创新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科学发展基础。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图片的观察力想象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充分在课堂上运用地图复印件,让学生们填上地图上所标的内容,比如说,高山,河流等等,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使学生在地理课上头脑中形成地理整个大的观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组合,使学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例如我们在上初二的地理课时,我们在讲“大陆边缘处于大陆和洋底盆地之间广阔的过渡地带,约占大洋总面积的22%。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周缘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通常由大陆架、 大陆坡和大陆麓三部分组成。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浅水地域,地势微缓倾斜,最宽者可达1000多公里;大陆架向洋侧进入大陆坡地带,坡度显著增加,水深也急剧加大,宽约数十至数百公里,地形崎岖,常被海底峡谷所切割;大陆坡坡脚之下为大陆麓,这是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坦坡,宽达数百至上千公里,平缓地过渡到洋底盆地。太平洋周缘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大陆架狭窄,大陆坡很陡,缺失大陆麓,而代之以海沟。 ”让学生展开自己手中就那个的地图,好好地观察一下自己所看到的那是大陆坡、大陆架、海底峡谷等等,充分的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学习科学基础会给自己带来丰厚的资源,为自己的发展也带来宽阔的视野。所以,我们要培育学生的自主创新力。

三、培养学生学习地里的兴趣

地理课程作为科学的人们基础之一,又是我们培育中学生学习创新力、分析力、思维力的重要学科之一。要使学生们都有具备良好的地理科学自然基础,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地理的兴趣。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学习印度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等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摘抄出这样一段中心如:地理位置:大部分在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为邻(与我国有部连续边界),印度洋三面环绕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地形 北:喜马拉雅山地―― 狭长崎岖;中:恒河平原―― 低平宽广;南:德干高原―― 低缓广大 。河流: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侧,注入孟加拉湾 。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6―9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为雨季;11――次年5月盛行来自陆地的东北风,为旱季。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原因:西南季风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不稳定) 。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和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恒河平原),绿色革命后粮食能够出口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黄麻(东北恒河平原)、茶叶(东北山地) 等等让我们的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这样孩子们学起来也比较好理解,已背诵。使学生们觉着学习地理非常的轻松愉快,从而使他们建立很高的学习兴趣。

总之,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程是一部自然科学的基础入门,它涉及到我们整个地球的山川海洋、沙滩大漠,以及整个宇宙空间等等多方面内容。学生要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辩证力, 认识力和新思维。来引导学生们学习地理感知、认识自然。所以,中学生学习地理可以启蒙视野。

篇7

关键词:物理教学; 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46-001

就如何用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结合几个实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打造第一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绪言》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往往会忽略,常常一笔带过,根本没有重视物理学科的启蒙教学。然而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上好第一课是多么的重要。于是我利用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心中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精心设计了课堂上易于成功的、贴近生活的实验。

如密闭容器中的长短蜡烛哪支先熄灭?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三组蜡烛同时进行实验。长的、短的、同时熄灭三个不同的结论,让大家哗然,带着好奇心,用那种渴求的、热切的眼神望着我,求知欲是如此的强烈。学生就会期盼下一节物理课的到来,不知老师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2.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2.1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多做一些典型的趣味实验。在做每一个演示实验时,要充分准备,并运用多种手段,巧妙地结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物理世界的神秘和新奇。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不言而喻的。如小试管逆流而上的实验,将粘上长条红色标签纸的小试管插入装满水的大试管中,让水自然溢出。同时握住两个试管,将其迅速翻转,马上放开小试管。这时我们会看到,小试管不仅不下落,还会神秘地逆流而上,直到大试管底部。

2.2麦克斯韦指出:“一个演示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一些简单、易操作、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仪器,开展基于随堂演示实验的精彩课堂实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把传统课堂这个封闭的小系统有机地融入到社会这个开放的大系统中去,进而开阔学生的观察视角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把单纯的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转变为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如在演示点火爆炸实验时,我取一个金属茶叶罐,在靠近底端处开一个小孔,然后在盒内滴入少许酒精,把盖子放在茶叶罐的正上方,之后将点燃的火柴放到小洞口,盖子居然被弹起了。同学们露出惊讶、困惑的表情,他们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教学中,一堂趣味性和开放性极强的物理课,可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充满对学习物理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这些改进后的有趣、明显的实验现象和精巧的设计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大的提高学生对概念、规律等知识的理解。

3.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现实生活中不易做的实验

初中物理作为物理的入门阶段,必须呈现一个动态的、迷人的知识领域。多媒体演示在入门者教育中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教学工具,最大的优点能突破实验的局限性,变难为易,变不能为可能。在传统演示教具中无法涉及的地方大显身手,弥补学生直观感觉的不足,减少其抽象思维的难度,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生无法想象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光路,以及佩戴凹透镜和凸透镜之后的原理,我用flash做了一段动画来模拟光路的传播及成像的情况,光路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和对原理的理解,也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浓。

再如课上我播放了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视频,聂海胜做了一个“太空打坐”,同学们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紧接着我又播放了王亚平制作水膜与水球的实验,到这,我也学着王亚平做了这个实验,结果根本就不能实现。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学生在新鲜有趣的情景下掌握失重的含义,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从而真正的喜欢上物理。

所以,现代化技术在现今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努力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美国谚语:“告诉我听,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手做,我才会理解。”这真是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更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如在“自制水果电池”实验中,让学生探究水果电池电压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一种水果的电压最大等等。实验的结果可能五花八门,我们应当表扬得出正确结果的同学,同时鼓励那些结论不够完整甚至错误的学生,分析他们得到错误结论的原因,进而让学生产生解决这些问题强烈的内在动机。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成就感、满足感,这能让学生找到自信、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以此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去探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习兴趣上升到更高层次。

5.鼓励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视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让常见的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真正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率。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 学习的兴趣 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然而初三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也不过十个月时间,要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必须抓住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上好入门课,激起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尽快入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愿望,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我在初三的第一堂化学课上,并不急于讲新课,而是先做几个实验,如水变牛奶、水变汽水、魔棒点灯等,让学生感到化学世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乐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习兴趣

如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可让学生表演“水中生火”、“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实验,让学生产生学习燃烧的条件的愿望。在教师用心创设的和谐情境中,师生情感交融,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倍增,思维有效碰撞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利用实验课,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怎样演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的事实,教师也可以用一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再向其中加200毫升水,振荡后学生会看到瓶体变瘪。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四、做家庭小实验,调动学习兴趣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设置了许多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调动起来了。

五、运用多媒体,巩固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例如:分子和原子的知识部分,实验虽简单,但原理却不易理解,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将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体积、分子和原子间的作用力、原子排列方式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讲清楚。而利用计算机对这一过程进行模拟,使之形象化,其直观性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可使较难想象又不好理解的知识,在自然、趣味的环境中得以掌握。

许多化学反应由于现象的差别不大,对比起来比较困难,如借助实物投影来完成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研究镁、铝、锌、铁的活动性实验,经过实物投影的对比,引导观察,可清楚地比较出金属活性顺序,既简单明了,又印象深刻。

六、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

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等特点,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而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表及里地认识化学世界。

篇9

冯建华是个有意思的老北京人,一口京片子,随时能引经据典把人说得一愣。在他眼里,世间万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您看不开,就是因为没放下,您说对不?”他一笑呵呵,手里的两个铁核桃就转得飞快,笑容里闪过一丝慧黠。

曾经茶馆的日子

20世纪90年代,在冯建华眼里,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日子,那时候,北京的茶馆业正方兴未艾。“我说的茶馆,可不是现今连唱卡拉OK带搓澡的那些四不像,而是真正老北京的茶馆,是集传统文化、民俗小吃、品茶看戏、社会交往为一体的休闲地方,来的都是好文化这一口的客人,多是二环里土生土长的北京爷们。就像我,祖上打乾隆中叶到的城里,打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哪儿有好玩好看招人乐的,我都门清。”

冯建华不无遗憾地回忆过去:二十年前,崇文门还是一片低矮的平房,一直往北走才能看到当时还算高耸的哈德门饭店、新侨饭店和同仁医院,自然也有购物的好去处,但不是新世界百货,而是崇文门菜市场;两广路也还不存在,只是一条条狭窄的街道串在广安门和广渠门之间,行人必须小心翼翼地走,不然从某条胡同飞出来的自行车会把你撞个正着;那时候的永定门只有一条简单的过河桥,两边都是狭窄的通道,而东便门的城墙还很破败,也没有城墙下长长的草坪;绕过鼓楼站到后海的银锭桥上,仍然可以观山,因为海淀还没有今天的中关村这些园区,连“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都还能在胡同里听见。总而言之,那是一个不算现代化,但挺北京的北京。

“那时候北京的茶馆,出现了四大家,有尹盛喜先生的老舍茶馆,有段云松先生的五福茶馆,有我冯建华的京味茶馆,再加上后来的天桥乐茶园,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的茶客。就说我们京味茶馆吧,那是个什么场面?总共不过一百平方米的屋子里,十来张桌子,却挤了有一百多号人,连柜台里都站了人,我自个儿就只好上过道里待着。”冯建华一乐,眼神却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十多年前的自己:1996年,刚刚三十来岁的冯建华,辞去了机关工作,通过一位北京晚报的朋友介绍,在当时西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旁,租了两间房子。当年的3月26日,京味茶馆开张,很快就成了京城茶客们喜欢聚齐儿的地方。做了掌柜的冯建华,终日里戴着一副旧式黑框眼镜,身着褐色或蓝色棉布长衫,见人进来就领着中式短打扮的小伙计高声招呼:“里边请吧您呐!”活脱脱一个老舍笔下的茶馆大当家形象。为开这家茶馆,冯建华可没少下功夫,他从17岁起就拜师学艺,所以一招一式,都还原了老北京传统茶馆的套路。无论是茶馆的摆设还是掌柜、伙计们的打扮,乃至茶具茶食,再到服务方式,无不再现了老北京茶馆的风情。

京味茶馆的红火,首先是因它的文艺气息浓厚。这里经常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纪念京剧老家谭鑫培先生、肖长华先生的聚会,比如迎中秋的曲艺晚会等等,另外每逢周二,茶馆里都会有一场“子弟八角鼓”票房,会邀请许多著名艺术家和票友同台互动。也因此,在冯建华的茶馆里,经常能见到一些梨园行和民俗界的知名学者、专家,如刘曾复、刘乃崇、崔琦、周桓、孙岳、高宝贤、刘嵩昆、崔普权等。冯建华十分尊敬这些老前辈,同时他也不断练习相声、双簧等传统技艺,并有了“小茶房”的艺名。有时候为了娱乐,他自己也上台玩一把,结果逗个满堂彩。而最让冯建华感到拔份儿的事是,京味茶馆是后第一家恢复了传统相声大会和“灯晚儿评书”表演的京城茶馆。

这红火的第二条原因,是冯建华的善于经营得人缘。他认识茶馆的每位熟客,有客登门,立马招呼伙计用烧得热热的茶水,给人先沏上一壶香片;客人在京味茶馆一进门,便可见亲切的八仙桌和长条板凳,以及民国年间的招贴画。茶馆东南角是个电茶炉,西南角是柜台,柜台上摆着十来样茶食,有炒花生、咸瓜子、大杏干、木樨枣、葡萄干、柿饼儿、酥蚕豆等,任人随意挑选。最绝的是,一到夏天,茶馆自制的冰镇酸梅汤和玫瑰露,总让前来光顾的茶客直呼过瘾—做玫瑰露的糖玫瑰,是京西妙峰山的特产,醇香馥郁,做出的玫瑰露汤色红润,喝上一口,让人香透唇舌、流连忘返。而直到如今的大众点评网上,都还有年轻的顾客谈起京味茶馆:“小时候,老跟着爷爷去京味茶馆听相声,最忘不了那儿的冰镇酸梅汤,那个味正啊,到现在想起来腮帮子还透着股子酸甜。”

尽管生意红火,京味茶馆却依旧坚持它亲民的价格:听一下午的相声曲艺,才交两块钱;沏一杯普通花茶,三五块钱;还有许多老人自带茶杯和茶叶,就添茶馆里的开水,喝上一整天,才一块钱。因为冯建华觉得,人生在世的最大目的,不应该是为了钱,而是人活着,得有个精神头儿,爽爽利利、大大方方地奔着理想去干,心里才会塌实。“咱有咱的活法、咱有咱的乐,我不跟别人比,那比不了,也没法比。”坐在我面前的冯建华,特认真地说。

曾经红火的一切,在2000年时突然戛然而止:那一年,因为中国书店的上层发生了变动,冯建华得到房租大幅上涨的通知,这之后,他与新上任的经理关于房租的谈判彻底破裂。冯建华一怒之下,一拍桌子摔了茶碗就走人,茶馆里所有的桌椅板凳等物件一概不要,当时就撂了挑子。“老北京人讲究的是个理儿,伤了这个理,我不能接受,我的茶客们也不会答应,我就得较这个真。”冯建华如是说。

在文化民俗中呐喊

离开了京味茶馆,冯建华的日子依旧没消停。十几年来,他一直奔走于全国各地,考察并钻研民俗、佛学、茶经等各种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些活动,成了他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他现在是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师大以及人大等高校的客座教授,专门讲授老北京的民俗和茶文化。每次当他讲课时,平时空荡荡的教室就坐满了人,学生们对冯建华的妙语连珠印象十分深刻,他们会向这个高高胖胖的中年人,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冯建华一个玩笑,就能轻松解决。

习惯收听调频87.6兆赫北京文艺电台的听众,一定记得多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文艺类广播节目《闲话京城》。当年因为跟梨园世家出身的主持人梁倩相识,冯建华应邀策划并主讲了一年半的《闲话京城》,一直到它改版为止。每期25分钟的节目,被冯建华说得妙趣横生,以致造成了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每天一到上午10点,所有奔跑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出租车上,放的全是《闲话京城》。风里来雨里去的的哥们,成了这个节目的铁杆粉丝,甚至有人因为听得入迷,闯过了红灯还浑然不觉。这之后,他又担纲主创了《什刹海》、《北京时间》等广播和电视栏目,同样深受观众欢迎。“北京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它的一草一木我都非常熟悉,一个景能说出几个版本的传说,所以做这些节目,就熟门熟路。”冯建华说,自己在做节目时,始终坚持着文化这个“瓤子”。因为自古以来,所有类别的文化,都有其深厚的历史传承,都要经过时光不断的冲刷和磨砺,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当年他之所以能再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茶文化,能将各种掌故和风俗应用到真实的生活里,就是因为它有着实实在在的文化传承,它连接的是极其珍贵又将要断层的老北京的历史文化。

“近些年我开始四处走走,结果发现各地的传统文化缺乏保护和失传的现象极其严重。比方说安徽池州的傩舞,它有4000多年历史,源于远古时的祭祀仪式,蕴涵着极典型的社祭和宗族色彩,且深受儒、佛、道三教的渗透和影响,至今仍保持着古朴和粗犷的原始风貌,被誉为“戏曲活化石”。它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民俗文化、社会风尚和宗教演变都有一定的价值,可说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民间瑰宝。可如今它却因各种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造成演出市场的急剧萎缩,因而后继乏人,濒临危亡。 我当时看到这种情况,真是急在心里啊!”冯建华叹了一口气,他把目光投向窗外。我看到不远处的建外SOHO楼群间,林立着各种招牌,捧着iPad的年轻人正在用耳机打电话。

2009年时,冯建华向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名为《保护濒危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提案,很快就得到回复,由文化部亲自挂帅,在全国各地成立专门的办公室,登记造册这些艺术种类和艺术传承人,以挽救民族瑰宝。欣慰之余的冯建华,喝着盖碗茶咂摸出特别的清香:“我是两届农工的中央文化委员,能为保护文化起到一点小作用,我这日子就算没白过!”

冯建华自称为中国茶文化北派茶礼的传承人,对现今茶文化市场的乱局忧心忡忡:“现在很多人连茶艺和茶道还没搞清楚,就开起了茶馆。要知道,艺讲究的是表演,道讲究的是自然,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找几个漂亮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坐在店里泡茶,它就是茶道了吗?明眼人看了只能摇头。茶叶市场也是一个字—乱,‘傻子买傻子卖傻子今天赚两块’,是指不仅仅是买茶叶的消费者,就连一些茶行业内的从业人员,都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导致各种怪现象发生的。一个刚学两年茶的年轻人就能当上评茶师,这可能吗?中国的茶知识深了去了,你学十年才不过入门,要想达到公正权威的评定水准,怎么也得有二十年的功力。”

篇10

[关键词] 餐具;清洗消毒;宝安区

[中图分类号] R18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4(c)-185-01

集中式餐具消毒从微观方面说,符合餐饮业主的利益,餐饮业主免除了购置大型消毒柜的麻烦[1];另外,公众在饮食方面也有强烈的卫生安全需求。集中清洗消毒餐具,运用得当可以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2-3]:对于餐饮单位,可以节省大量成本;消费者可以获得更为安全的就餐条件;对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企业自身,取得合理的利润。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

全区已经开始运行餐具集中清洗消毒配送单位18个。各单位投资规模大部分在10万元以上,厂房占地面积为400~1 000 m2;生产工艺多以手工粗洗、机器冲洗、高温消毒、烘干风干、组合包装为主;日配送量最多的为40 000多套,最少的为3 000多套,平均10 000套;经营性质以个体私营为主;消毒物品为茶杯底碟、茶杯、饭碗、汤碗、汤匙、筷子,清洗方法为粗洗、机精洗为主,消毒方法为热力消毒,大部分配置了清洗消毒烘干一体机、设有粗洗、精洗、烘干、包装间和密闭的运输车辆。消毒配送餐具基本覆盖宝安区八个街道。这18家集中消毒餐具企业中,大多数集中在宝安区西乡街道,有10家之多,占55.6%。这18个已经投产的单位均持有经营许可证,调查期间现场检测采样消毒餐具225份,合格222份,合格率为98.66%。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监管

根据《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4]16号)的规定,取消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许可项目。卫生监督部门不再对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机构发放卫生许可证。消毒餐具公司注册时不需要办理卫生许可,就能办理营业执照。因此,卫生监督部门无法对企业初建、新建从源头进行评估和监督,没有了准入门槛。造成目前消毒餐具企业良莠不齐局面。

2.2 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全[4-5]

部分餐具消毒公司厂房布局不符合卫生要求,各洗涤工艺流程不合理,消毒后与未消毒的餐具盛装容器无区分标记,易造成二次污染;包装车间没有设置有效的空气消毒设施,无防尘、防鼠、防蝇设施,包装间内无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温度达不到要求,环境卫生差,包装间入口处无预进间,未设置更衣室及洗手消毒等卫生设施;洗涤剂、消毒剂、包装材料、索证验证记录不全;所包装的每批次产品无出厂记录和回收记录。

2.3 现场卫生管理水平低下,操作行为不规范

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的无序进入,无法对企业初建、新建从源头进行评估和干预。各消毒公司的管理人员卫生知识水平低,对消毒及食品卫生等相关卫生知识基本不懂,从业人员部分没有健康证明,也没有上岗前的培训就直接上岗,企业在餐具洗消运行中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成品包装间内上岗人员未穿戴工作衣帽、未佩戴口罩、手套,配送餐具车辆不能做到消毒餐具与回收餐具有效隔离。

2.4 无产品检验设施,消毒效果无客观指标

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区大部分的消毒公司均未设置相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设备,无检验人员,这些企业根本不具备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服务技术能力和自检能力,不能开展消毒餐具的企业自检工作,餐具消毒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3 管理对策[6]

集中式餐具消毒是新型行业,各级卫生监管部门对集中式餐具消毒企业进行卫生监督管理时缺乏现成模式。加强集中式餐饮具消毒企业负责人的卫生意识,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我区中小餐饮业餐饮具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加强对餐饮集中消毒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自身产品检验室,配备检验人员,规范开展产品自检工作。加大对集中消毒餐具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和监管力度,防止一些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集中式餐饮具消毒企业漏失监管。开展消毒餐饮具的监督抽检工作。严格按照《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要求,加强集中式餐饮具消毒企业消毒餐具消毒效果的监测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开展全市各个区统一抽检检测,并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建议成立消毒餐具行业协会,并在行业内实行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德丰,王斌,朱军生,等.大型餐具清洗烘干消毒一体机消毒效果试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343-344.

[2]徐承红.浦江县餐具集中消毒业卫生监管情况[J].浙江预防医学,2008, 20(6):40-41.

[3]曲水,王洪荣,隋海燕.文登市2006年饮食服务行业餐具消毒效果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7,(5):24.

[4]金继胜.餐具的配置与清洗[J].中国保健营养,1997,6(1):48.

[5]余钧章.餐具清洗消毒机洗消原理及性能[J].家用电器科技,1989,(2):22-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