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纳米材料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纳米材料研究报告

篇1

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成年人要比不与孩子生活的成年人进食更多的脂肪。科研人员对6600名年龄在17岁至65岁之间的成年人进行调查后发现,总体看,与不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成年人相比,家里有孩子的成年人每天要多进食4.9克脂肪,其中包括1.7克饱和脂肪。报告指出,脂肪过多是造成心脏病的元凶之一,所以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成年人在饮食方面应该更加谨慎。

尼安德特人可能与现代人“混种”

美国古人类学家对罗马尼亚西南一处洞穴中发掘出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分析后发现,它兼具现代人类和尼安德特人的特征,这表明数千年前,尼安德特人和迁徙至欧洲的现代人类很可能共存过一段时间,二者杂居并“混种”。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曾统治欧洲大陆的一支古人类,后来早期现代人类走出非洲,其中迁徙至欧洲的现代人类将尼安德特人取而代之。

能下抗癌蛋的转基因鸡

曾以培养克隆羊多利而闻名于世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研究人员目前培育出一种转基因母鸡,这种母鸡下的蛋含有能够抗癌和抗其他疾病的蛋白质。目前转基因鸡下的蛋主要包含两种蛋白质,一种是能用于治疗皮肤癌的抗体miR24,它对关节炎也有疗效;另一种是人体干扰素b-1a,它属于免疫系统蛋白,能够攻击肿瘤和病毒,阻止病毒在细胞中复制。

勤说外语可推迟痴呆症发作

加拿大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表明,勤说外语可以推迟老年痴呆症发作。研究人员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操双语者用脑更多,大脑供血也更多,脑神经之间的联系更易保持在健康状态。研究人员对184名有痴呆症状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其中91人只说一种语言,另外93人经常使用两种语言。他们发现,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平均在71.4岁就表现出了痴呆症状,而说两种语言的人平均到75.5岁才表现出类似症状。

喝咖啡缓解肌肉疼痛

美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喝咖啡可以帮助人们缓解运动过量造成的肌肉疼痛。研究人员在对9名不常饮用咖啡、也不常做健身运动的女学生进行测试后发现,只要摄入约相当于2杯咖啡所含的少量咖啡因,就可将肌肉酸痛减少48%。报告说,被调查者在经过一两天的健身运动后都感到了肌肉酸痛,这时研究人员让她们中的部分人服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让另一部分人喝替代饮料,然后再做腿部运动。结果,前者比后者的疼痛减少了48%,在其后的运动中疼痛减少了26%。

法国研究碳纳米管毒性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碳纳米管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但这种被普遍看好的新型纳米材料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还不为人知。为此,法国决定投资30万欧元对碳纳米管的毒性进行专题研究,以保证这种新型材料的使用安全。碳纳米管分多层碳纳米管和单层碳纳米管,其直径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目前,这种新型纳米材料已被应用到轮胎、平板显示器和汽车制造等领域。

用感冒病毒对付癌症

英国科学家计划从今年开始进行用感冒病毒和牛痘病毒治疗癌症的人体临床试验,因为在实验鼠身上的初步研究表明它们能有效消除肿瘤。科学家需要数年时间进行人体临床试验来验证两种病毒的疗效,如能获得成功,病毒疗法将成为化疗和放疗之后又一种对付癌症的标准疗法,并能避免严重副作用。病毒疗法相当于“以毒攻毒”。

啤酒花成分可有效减轻

花粉过敏症状

啤酒花,又称蛇麻草,被广泛应用到啤酒酿造工艺中,以增加啤酒的苦味。日本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啤酒花成分对减轻花粉过敏症状有一定效果,不过喝啤酒是没有作用的。研究人员介绍,组胺是导致流鼻涕、打喷嚏等花粉过敏症状的“罪魁祸首”。而啤酒花成分可以抑制组胺的产生,从而达到减轻花粉过敏症状的目的。

女性肺癌患者生存几率高于男性

美国医学专家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同等情况下,女性肺癌患者生存几率要高于男性。研究人员通过一项长达7年的跟踪研究,得出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生存几率。结果发现,在患病5年后,女性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是60%,而男性患者的生存率为50%,而且女性在肺癌的各个阶段都具有更高的生存率。这项研究共跟踪了1085名肺癌患者,其中包括671名男性和414名女性。

用染料开发信息存储材料

法国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利用光和热能的作用,将染料普鲁士蓝变为可存储信息的新型材料,为信息存储进一步微型化开辟了新路。普鲁士蓝是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的一种普通染料。法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零下150摄氏度的红光作用下,这种物质可以从无磁状态(关)转变成有磁状态(开),如果重新加热,这种物质又恢复到无磁状态。此外,无论是在有磁还是在无磁状态,这种物质都非常稳定。

用响尾蛇毒液研制出高效止痛剂

巴西圣保罗布坦坦研究所应用毒物学中心利用响尾蛇毒液中的成分研制出一种新型止痛剂,药效强于吗啡。这种新型止痛剂是由该研究所创始人兼蛇类研究学家维塔尔・布拉西尔研制成功的。据介绍,这种尚未正式命名的新型止痛剂不仅药效比此前使用的止痛剂高出很多,而且不像吗啡那样具有副作用,未来有望用于各种慢性病,特别是用来缓解癌症引起的疼痛。

喝奶茶不利于保护心血管

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原本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心血管的红茶,在加入牛奶之后饮用,将失去上述功效。专家让16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饮用红茶和奶茶,并通过超声波观测他们手臂动脉的变化,结果发现,饮用加入牛奶的红茶失去了预料中的扩张动脉血管的功效。专家表示,在红茶中加入牛奶后,红茶中的抗氧化物将与牛奶中的酪蛋白中和,因而无法发挥保护心血管的功效。

日本用废弃卵子育出胚胎干细胞

体外受精失败的卵子通常会被抛弃,而日本科学家尝试向受精失败的实验鼠卵子中植入体细胞核,培育出了胚胎干细胞。研究小组向体外受精失败的432个实验鼠卵子中移植了体细胞核,培育出克隆胚胎。之后,把这些克隆胚胎浸泡到特定的化学物质中,结果有6%的克隆胚胎生成了胚胎干细胞,这与使用新鲜卵子时7%的成功率相差无几。

篇2

如果说钢铁、水泥是传统产业的重要基础,那么,新材料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新材料技术则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嵌套,目前,一般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的主要领域: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已超过4000亿美元,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则是更大的市场。由于看好中国新材料市场的发展潜力,国际材料巨头也纷纷调整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杜邦、拜耳、巴斯夫等跨国企业纷纷增加投资,寻求与中国本土企业的战略合作。有关研究机构预计,到201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大,有望突破1300亿元。

篇3

关键词 TiO2 光催化剂 掺杂改性

中图分类号:O472 ; O643 文献标识码:A

1金属离子掺杂改性

大量的研究报告显示金属离子的掺入可改善TiO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在TiO2晶格中掺入金属离子可达到通过引入缺陷位置或改变结晶度来抑制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延长载流子的寿命,从而改善光催化性能。

金属离子掺杂对电荷对迁移过程的影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

(1)当半导体的表面电荷层厚度达到与入射光的入射深度相同时,催化剂的光致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最有效,催化剂对光的利用效率也最高,此时的金属离子的掺杂量为最佳掺杂量。

(2)掺杂离子在TiO2晶格中必须既可以捕获光生电荷,又可以将传递光生电荷,掺杂后才能够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

(3)金属离子的最佳掺杂量是通过测量光生电荷的寿命来度量和表征的。

付宏刚等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3+/TiO2/SiO2薄膜,通过对罗丹明B在模拟日光下的光催化降解实验发现,掺杂0.03%Fe3+得到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最高,且Fe3+/TiO2/SiO2薄膜催化剂比TiO2粉体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曹亚安等研究了Sn4+掺杂对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Sn4+/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相对未掺杂TiO2薄膜有所提高,原因如下:TiO2薄膜吸附CO2含量高于Sn4+/TiO2薄膜吸附CO2含量,表面吸附的CO2可以和表面的羟基、桥氧形成双齿结构的表面物种,使有利于光催化的表面活性物种的含量降低,从而使光催化活性有所降低;Sn4+/TiO2薄膜比TiO2薄膜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光催化活性相应增强;Sn4+的引入,引起了Sn4+/TiO2薄膜相对TiO2薄膜晶格参数和晶包体积的增加,形成晶格缺陷、表面缺陷。尹霞等利用溶胶-凝胶法和微波等离子体沉膜技术,制备了同时掺入Fe3+和H的TiO2薄膜,发现Fe3+-H/TiO2薄膜比Fe3+/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高,可能是由于适量的Fe3+取代Ti4+后,在晶格内部引入了缺陷,成为电子、空穴的陷阱,减少了电子-空穴的复合,延长 ・OH自由基的寿命;掺杂的H原子半径很小,可以位于TiO2晶格之间,受到近紫外或可见光的照射,氢原子的1s轨道上的电子可以跃迁到2s或2p轨道上,形成空穴,空穴迁移到薄膜的表面,从而更有效地利用了可见光,提高可见光的利用率,提高光催化效果。Pt4+掺杂制备的TiO2薄膜兼具光催化和化学催化双重活性,到目前为止,能够兼具光催化和化学催化双重活性的,仅发现于采用提拉-光沉积两步法制得的铂化TiO2薄膜。对于掺杂离子Au3+的引入,由于Au3+能被还原成单质态,所以Au3+掺杂能使吸收光谱发生红移,能提高对紫外-可见光吸收能力,而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吸光度也会增加越多。

2非金属离子掺杂改性

非金属元素掺杂二氧化钛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始于Asahi等人发现N掺杂二氧化钛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效果有所提高。

非金属元素(如:C、P、F、N、S等)的掺杂可使杂质原子代替TiO2中的氧原子,使TiO2的价带变宽,带隙变窄,因而表面更容易产生高活性电子和空穴,能使表面更容易趋向于超亲水性,同时控制TiO2非金属掺杂物的浓度和性质,可以改变其结晶度、相位和表面结构,使它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效果和超亲水性能。N掺杂TiO2薄膜的透射度比起稀土元素掺杂的TiO2要低10%,禁度宽带也变低,使吸收光谱出现红移(480~490nm),而且TiO2-xNx薄膜有着很长的光衰退时间(72h)。导带附近离散的电子水平在带隙产生使得超亲水性和活化时间的延长,并进一步增加薄膜表面粗糙度,使其具有较高的超亲水性能。Lin等人认为N掺杂的二氧化钛,N原子的2p轨道形成了高于O2p轨道的定域态,减小了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同时表面O原子缺陷引起的Ti3+离子也会导致禁带宽度减小,增加二氧化钛对可见光的吸收。C掺杂TiO2比N、S掺杂TiO2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和超亲水性能。C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跟TiO2产生协同效应,薄膜表面可以形成纳米管,能提高其表面吸附能力。C的掺入使表面会生成石墨靶可以扩展TiO2薄膜的吸收波长到可见光区范围(450nm),同时表面生成的碳纳米管、Ti-C键和碳酸盐,改变了薄膜的表面结构,使其更容易变成超亲水性表面。

参考文献

[1] 付宏刚,王建强,任志宇,等.Fe3+-H/TiO2薄膜催化剂的结构对其光催化性能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4(9):1671-1676.

[2] 曹亚安,沈东方,张昕彤,等.Sn4+掺杂对TiO2纳米颗粒膜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22(11):1910-1912.

[3] 尹霞,向建南,翦立新,等. Fe3+-H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J].应用化学,2005,22(6):634-637.

[4] 何春,付丰连,查长虹,等.兼具光催化和化学催化双重活性的Pt-TiO2薄膜[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1):120-121.

[5] 李芳柏,李湘中,李薪军,等.WO3-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J].化学学报,2001,59(7):1072.

[6] Asahi R,Morikawa T,et al.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is in nitrogen-doped titanium oxides [J].Science,2001,293(5528):269-271.

[7] Premkumar J.Development of super-hydrophilicity on nitrogen-doped TiO2 thin film surface by photo electrochemical method under visible light [J].Chem Mater,2004,16(21):3980-3981.

篇4

柔性屏幕产品成热点

多年来,技术工程师们一直都在研发柔性屏幕,致力于将柔性屏幕真正应用到产品中,此前,虽然关于柔性屏幕的消息一直都有见诸报端,但在今年的CES上,由于三星、LG、英特尔等大公司纷纷高调推出柔性屏幕产品,让柔性屏幕一下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焦点之一。

在CES上,三星正式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柔性手机屏幕Youm。Youm屏幕使用OLED技术,具有可弯曲、可扭转和可折叠的特性,同时具有更好的色彩及对比度,以及超薄等特点。同时,三星还展示了一款使用Youm屏幕的Windows Phone手机原型,屏幕在右侧边缘向下弯曲,作为通知区,用户可以在这个侧边处阅读信息、股票行情以及其它提醒。让人遗憾的是,它还不是一款真正的手机,并没有相机、网络广播等一般手机所拥有的大多数功能。

柔性屏幕不止在手机领域火热,平板电脑领域,柔性屏幕也成了一种趋势。在今年的CES上,英特尔联合英国的Plastic Logic和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的Human Media Lab推出了一款像纸一样轻薄、可弯曲的平板电脑PaperTab。这款平板采用了柔性塑料触摸屏,其研究人员称它能够完美的替代传统纸张制品,新的界面在观看的时候还能非常逼真的模仿书本的重叠效果。PaperTab每一屏只能显示一个 App,但多台 PaperTab之间有着很强的协作能力,比如相邻的 PaperTab 间可以彼此感应,只需将两台 PaperTab 轻轻接触,就可以传送文件、发邮件、照片等。除此之外,多个PaperTab屏幕放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屏幕。虽然目前整个产品还处于概念阶段,但这种如同纸张一样的柔性屏幕,很可能会成为未来平板电脑屏幕的发展方向之一。

拥有大屏幕的电视也毫不落后,在经历对清晰度、舒适度、色彩饱满度等的追求后,电视屏幕也开始尝试柔性屏幕,这次CES上,LG就推出了可弯曲屏幕的OLED电视,屏幕内凹,呈现一定的弧度。用户可以体验到传统电视无法带来的全景效果,尤其是在观看浩大壮观的场景时,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可以使用户和屏幕处于相同距离,很好地保证了消费者在观看画面时眼睛的舒适度。

柔性屏幕走向现实

其实很早之前,诺基亚、索尼、三星等厂商就曾过关于柔性屏幕的产品概念图,如诺基亚在2012年Lumia 800的会上,就曾过类似的柔性屏幕概念产品——kinetic弹性手机。该手机采用了柔性OLED屏幕,用户可以通过扭曲手机进行操控,例如,用户可通过向内弯曲手机来放大图片,或者通过向外弯曲手机来缩小图片,也可以通过扭曲手机浏览唱片,而当用户想播放歌曲时,直接弯曲手机就能做到。

而在今年,柔性屏幕很有可能走向现实,不再仅仅只是概念产品。LG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其推出的柔性塑料电子纸显示屏(Plastic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EPD),EPD首次用塑料电子墨水基板取代传统的玻璃基板,因此具有柔韧性,可以弯曲,这也是全球首款已经进入实际生产的柔性屏幕。而三星也毫不落后,如三星之前推出的Youm柔性屏幕,就有消息称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批量生产,甚至有可能出现在新一代的旗舰产品中。苹果也已经申请了一项柔性屏幕新专利,这项技术不仅能够允许屏幕弯曲,还可以模拟物理按键的触感、反弹感,并且可以发出声音,让一些科幻设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除此之外,诺基亚、飞利浦、夏普、索尼等各大厂商对柔性屏幕技术的研发进程也从没有停止过,并且都一直有概念产品推出。

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的研究报告称,在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有源矩阵显示技术的推动下,2013年全球柔性显示屏/显示器件市场的收入将从2007年的大约8000万美元增长到28亿美元。

而Displaybank的预测数据显示,柔性显示屏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11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420亿美元,还有可能创造出新型显示应用市场从而引领市场的增长。

不管怎样,都可以看出,柔性显示屏市场正处在生命周期的开始阶段,并且极具市场潜力,而2013年,正有可能成为柔性屏幕技术集体爆发的一年。

柔性电池来助阵

真正意义上的柔性终端,除了屏幕外,主板、电池、外壳等也都应该是柔性产品,这样才能让整个产品真正柔性化,而不是一个只用柔性屏幕包装的新奇产品,为此,不少公司都投入研发,以期开发出柔性屏幕外的柔性产品。

前不久,韩国蔚山国立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宣布,成功研发出了新型“可变形聚合物电解质锂电池”,这种电池的外形可以做任意设计和变形,如果与柔性屏幕相结合,能极大地改变电子产品的现状。同时,这种电池使用纳米材料制造,相比传统锂电池的液化电解质工作原理要更为安全可靠,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聚合物电解质的表现更为稳定可控。

而三星除了在柔性屏幕上领先外,在柔性电池技术上也当然不让,日前,三星给大众带来一款稳定性还不错的柔性电池,这是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的最新成果。在公布的产品展示视频中,研究人员将一颗蓝色光LED灯接通柔性电池后,手动将这枚电池连续多次弯折,但蓝光并未出现异样。而在电压值的测试中,研究人员通过机械方式弯折柔性电池,电压值仍保持不变。

LG也毫不落后,旗下的LG化学公司开发出一种外形如同电线的柔性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具有极好的柔韧性,能够经得起较大幅度的弯曲和变形,甚至在打结后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不同于以往块状或平板状的电池,这种线型的柔性电池更为灵活,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科技产品的设计中,为柔性智能终端的实现提供支持。

篇5

关键词:科技全球化;市场换技术;对策

作者简介:杨春柏(1975―),男,江西萍乡人,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32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2-0063-03

科技全球化是指科技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同,科技活动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科技活动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动的规则与制度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渐趋一致的发展过程。

一、科技全球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科技全球化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既是严峻挑战,更是难得机遇。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

第一,在科技领域形成争抢人才的挑战。当今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核心是高端科技领域尖子人才的竞争。中国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抢人才的重点地区,科技精英成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夺的主要对象。微软中国研究院曾经宣布斥资8000万美元,招纳100名顶尖华人计算机专家。英特尔、朗讯等大型跨国公司也纷纷仿效,“门”对“门”的与中科院打起了人才争夺战,人才争夺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符合国际规则的人才本土化战略,利用其独特的创新文化,尊重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形成了“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一批科技精英加盟,致使我国人才流失严重。而人才流失将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知识创新与转化方面的距离。可以说,人才流失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二,对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形成挑战。虽然我国科技界在高温超导、纳米材料、杂交水稻、航空航天技术、汉字识别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受到世界科技界的关注,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还相对落后,科技竞争力有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缩短与世界科技的差距,我国曾在较长时期内鼓励引进技术和设备,包括鼓励以合资方式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但无论是合资还是引进技术,都未能带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让出了市场,却难以换来技术能力的提高,反而使企业陷入技术依赖的被动局面,最典型的是汽车工业。目前,我国90%的轿车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外国品牌车,几家全面合资引进国外汽车技术和装备的企业,至今没有培育出一款像样的自主汽车品牌。由于技术输出方和引进方既是一种合作关系,又可能成为一种竞争关系,欧洲国家明文规定,出口中国的技术必须保持10年以上的差距,因此,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引不进来的,多年的实践也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技术交易过程中,处于技术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总是掌握着主动权。“市场换技术”是技术模仿国的一厢情愿,如果我们继续沿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进技术进步,必将难以承受大量引进技术的巨额成本。

由于科技资源主要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成为科技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许多科技领域占有优势甚至垄断地位。据《欧览》杂志2005年第9期报道:2004年,德国巴―符州机械行业委托一家研究机构在中国进行了一项调查,结论是中国企业普遍缺乏高质量研发人员,能承担研发任务的优秀人才往往被用来开发市场和扩张业务,研发水平落后欧洲一代到两代,技术开发水平薄弱的中国机械制造业在近期内无法成为欧洲的竞争对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进入有可能造成我国技术路径依赖甚至出现技术空心化的现象,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宁愿花钱雇佣外国的设计和工程咨询公司,而不愿花时间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即是明证。2003年《洛桑报告》中人口多于2000万的30个国家和地区科技竞争力指标排名中,中国的研发总量支出水平仅与韩国、意大利相当,人均研发支出更是远远落后,在参评的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4位。低研发投入使我国科技产出能力有待加强。

第三,我国企业面临更大的研发压力。在科技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制度会在全球普遍推行。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将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在技术供给方面的自然垄断地位,在技术转移方面将出现更多的限制,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引进适用技术。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近公布的一则消息: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虽然我国已是贸易大国,但货物出口的55%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 90%来自外商投资企业。据统计,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外国企业在华申请专利达14万件,是国内企业专利申请量的6.4倍。在光学、无线传输、信息存储、移动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外国申请专利比例高达90%以上。这种“专利圈地”现象不仅抬高了我国技术引进的成本,也极大地挤压了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空间。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牢牢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而我国企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只能获得微小利润,却消耗了大量资源。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7个发达国家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和日本的11.5倍。可见,我国企业面临更大的研发压力,知识产权争端也更加频繁。

二、科技全球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有利影响

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两面性。在认识到技术全球化给我国科技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在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首先,科技资源跨国界流动有利于缩小科学技术差距。从绝对规模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投放在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支出规模,还是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流动规模,其数量在近些年都有相当大数量的增加,客观上促进了科技资源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从而进一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学技术差距,并最终完成科技赶超使命。巴西、墨西哥、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赶超说明发展中国家是有可能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经济技术跨越的。从长远看,科技全球化为中国建立面向市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科技体制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研发管理的学习效应日益显著。

其次,研发活动全球化提升了我国研发水平。国际投资理论认为,外资进入会加剧一国市场竞争,但在竞争压力下,东道国厂商会更注意新技术的研发。在此过程中,外资企业对当地职员的培训和技术外溢会提高当地的研发水平。外国企业进驻中国的过程就是中国企业研发水平提升的过程。科技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研发资金和技术获取的范围不断扩大,科技全球化外溢效应不断显现,使我国加快了大型实验设备的建设,改善了实验手段,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了科研水平。

第三,科技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科技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发展中国家青年学生到发达国家留学,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这对提高科技人员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机构,客观上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研发储备人才。而且,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我国的设立,还促进了我国重视人才的观念以及人才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三、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发展的应对之策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全球化的浪潮中,与众多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许多共同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的科技政策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加强对科技全球化的关注,不断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及时制定和实施有力的科技政策,积极应对科技全球化的挑战,趋利避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

第一,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科技全球化进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全球化发展浪潮中,必须有针对性、有重点的与外国开展科技合作,在某些领域实现经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事实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实了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更多的获得发达国家技术开发溢出效应,这是我国获得先进技术供应的一条捷径。

第二,实施科技人才战略。我国正面临着科技人才全球化的重大考验。对此,我们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人为本,实施科技人才战略。(1)吸引优秀人才,并保持人才良性流动态势。改革科技评价制度,有针对性的加大对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并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保障条件,吸引其回国创业。(2)稳定好现有人才,培养现有人才,实施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3)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国家创新体系是由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制度网络,他们资助或从事研发,将研发成果商品化,并推动和影响新技术扩散。诚如吴敬琏先生所言:制度重于技术。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中,原始创新的作用最大。但是,实现原始创新的难度相对较大。加强自主创新,并不是要求一切从头干起,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推进科技创新,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大胆进行原始创新。企业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发挥企业作为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够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官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第四,搭建平台,为企业参与科技全球化进程营造良好环境。科技全球化有利于我国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学习研发组织管理经验。企业通过在国外研发投资,对企业把握全球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脉搏,利用国外丰富的科技资源开发出适应国内和国际需要的产品,从而对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我国企业在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与跨国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在参与科技全球化的过程中会遭遇许多壁垒,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搭建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这也是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发展,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充分认识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合理部署科技力量,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珠燕.苏南地区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2] 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3] 陈清泰.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思考[N].科技日报,2006-01-24.

[4] 黄晓霞.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对策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