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学生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学生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篇1

【关键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 培养方案 定性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22-02

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是新的形势下实现医药卫生领域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之不是很适应。卫生管理本科专业如何构建完整、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建议,从而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广西区内选择20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面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遴选条件: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5年以上,并且副高及以上职称。

(二)方法与内容

10名调查对象组成1个小组,以拟定的调查提纲为主线,围绕主题进行小组访谈,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的设置、课程的筛选、课程的时数等开展讨论。

二、结果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意见

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管理学和医学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学和卫生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管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医院管理、预防保健管理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二)课程模块设置的意见

90%的专家认为,除去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课程外,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应该包括自然科学课程、医学科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模块。

(三)课程的筛选意见

75%专家建议自然科学课程设置2门课即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等数学。95%的专家认为应该将医学类课程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但不应只是单纯的分为一门“基础医学”和一门“临床医学”。85%专家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该由管理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组成。经小组访谈讨论,初步筛选出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见表1。

(四)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意见

85%的专家建议,4个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为:自然科学课程10%:医学科学课程30%:专业基础课程25%:专业课程35%。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90%的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占70%左右为宜。

表1 小组访谈初筛出的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

课程模块 课程目录

自然科学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

医学科学课程 基础医学 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

临床医学 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

专业基础课程 管理学基础、管理运筹学、管理文秘、卫生监督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流行病学、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计量经济学

专业课程 公共关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政策学、行政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区医学、医疗保险学、组织行为学

三、讨论

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等相关知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会导致学习范围宽泛而难以深入,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做到合理和高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使学生既能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又能系统地了解卫生管理和卫生法学类等相关课程,促进自我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相对比较重要, 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该占到总课时数的70%左右,专家建议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卫生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要掌握和熟悉医学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达到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内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高等卫生管理教育存在突出管理专业知识、忽视医学类学科的教育的倾向。因此,卫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当重视医学课程的设置。但是,由于医学具有非常突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律,相对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课程安排而言,卫生管理专业要将丰富深奥的医学课程在两年时间内消化完,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医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目前国内大多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的医学课程安排仍然整体套用临床专业,没有充分考虑卫生管理专业特殊性,教学上大多还是采取与临床专业材、学大纲、统一考试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疲于应付各种测验和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难以培养出体现医学特色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因此,医学课程的设置,要采取与临床专业教学分离的方式,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将医学课程有机融合成“基础、浅显”的课程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适当删除一些医学内容,以降低学时数。

【参考文献】

[1]毛晨佳,许亮文.我国部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现状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2]许亮文,孙淑秀,徐洁蕾,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11)

[3]张旭,陈立明.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6)

[4]王悦,李鲁.卫生管理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方调研及其综合考核体系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1)

[5]刘金波,王锦帆,马艳.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2)

[6]张翔,薛军,张太明,等. 基于 STS 教育思想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9(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JGA016)

篇2

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全面发展。重视并把好入学教育关,把学校的特色、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计划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学习。要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特长,加入相应的大学生社团、协会。院系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和机制,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入学教育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蓝图,从而让学生在为实现自己人生职业奋斗目标时有强劲的动力支撑。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企业中,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要企业各部门、各方面的人才协作才能完成。因此,企业特别重视团队协作能力和员工的沟通合作能力。高职院校作为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者,应该在教育管理中以及校企文化的互动中,大力倡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营造一个合作、互助的文化氛围,多给学生提供团队协作的机会。高职院校要注重组织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不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就业单位对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

3、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就是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立足于本职工作,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高职院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地认识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差异现象。通过实习、实训及顶岗锻炼,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精神面貌,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就业态度,让学生成长为对企业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4、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现代企业的生产组织非常严密,没有严格的纪律就难以实现正常的生产。高职院校必须把加强纪律观念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加强一日常规检查督促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利用实习、实训等机会,创造环境,模拟企业的工作场景,以企业文化氛围熏陶学生的纪律观念。引导学生学习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将纪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提高为自觉意识,并在工作岗位上自觉遵守。

5、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适应用人单位要求。诚实守信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足和发展的关键,不讲诚信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因此,很多企业将“信誉为本”作为企业精神,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首位。诚实守信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将诚实守信作为判断员工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加大对学生的诚实守信教育引导。

二、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学生管理骨干队伍建设。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特别是要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做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一是学校要对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制定近几年的整体规划并制定出工作目标,优化管理人员结构,保证学生管理队伍的质量,注重加强培养和定期培训,努力打造专家型和职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二是要提升学生管理干部素质。学生管理者应该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要将学生管理者培养成掌握综合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以胜任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2、加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整合全员管理、全员育人资源。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具有高尚的品德、过硬的个人素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由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应当严于律己,强化自身“学高为师,行为示范”的教书育人职责。

3、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人,把责任范围划细划小,层层管理,层层分解,各个部门共同配合协调工作,齐抓共管,以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强大合力。作为学生管理者,要重视学生反映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多与学生开展思想和信息交流,以诚相待,在交流中去深入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热心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1、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建议学生管理工作按照以下机制运行:院学生处对全院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监控,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职能由各系部根据本系情况自行完成。院招生就业办、团委、学生处和各系学生科共同构成招生、教育、管理和就业为一体的学生管理系统。各系部设专职辅导员若干名,以加强管理力度,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

2、建立有效的学生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健全学生意见反馈机制。要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让学生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设立院长接待日、学生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等,并切实做到件件有调查、有回复、有落实。通过各种沟通方式,使学生与学工管理者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

3、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即调动积极性,一个人的积极性源于自身的需要,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以激励学生营造积极奋发的精神状态。例如,评优评先、各种奖励,除了要参考每学期的综合测评外,也要注重其他方面的表现情况,可设立文体活动奖、单科成绩优秀奖、文明奖、科技奖等作为鼓励。

四、加强高职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管理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日常教育管理,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针对高职学生虽已成年、但自律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现实特点,对他们的日常管理一方面要坚持根据校规校纪、依法、从严管理,关爱、鼓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另一方面要做到管放结合、宽严适度。管理方式、方法要不拘一格,针对学习、实训、实验、生活、文体活动等不同环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并切实抓好落实,对学生的思想行为适时地、科学地进行引导和干预、制约。通过全方位、全员、全过程教育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知行统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五、重视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1、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首先,全面分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关系,充分考虑企业对一线技术工作人员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以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从业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第三,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学好专业理论,练好技能,增强胜任本职岗位的本领。

2、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构建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学生质量的出口关,高职院校要加大就业宣传的力度,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和动态,在就业上扩大学校的市场份额,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密切联系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部门,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校内外建立就业基地,办好校企联合招聘会与毕业生双选会,发展就业市场,努力确保高职院校高就业质量、高就业率和学生文明离校工作的落实。改革和创新就业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服务、管理、指导为一体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和指导。

六、鼓励学生加强自我教育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意识。要引导学生自律自强,实现自我管理,及时组织在校学生定期参加专题交流会,可邀请专家教授、成功人士和优秀毕业生代表与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律自强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并督促他们落实到行动中。通过开展男女生互评互议等活动,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律意识,同时也有益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去。其次,学生工作管理者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等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增强教育效果。再次,要建设一支优质高效的学生干部队伍,既能培养学生、锻炼学生,又能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真正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目标。

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是具有高度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定的教育,其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职”字。“职”的体现自然离不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起来,按照企业的岗位标准进行“量身定制”,实现订单式培养。在管理模式上,企业主要以技能培养和锻炼为核心,针对不同层次、专业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以体现差异化管理特色,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式。一是校企互动式。企业直接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学校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帮助学校推荐师资、提供教学资源、参与课程制定与培训等。二是企业主导式。以企业为主,校企联手,学校邀请企业里资深的管理、技术方面的专家组成讲师团,由他们承担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工作。三是订单培养式。企业根据其阶段性发展的需要,按照企业所需岗位的岗位标准和结构要求,与学校协商设置冠名班,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四是岗位见习式。即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与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相互交替的管理模式。由企业建立见习基地、提供教育资源,在学生毕业前的半年或是一年时间里,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见习期满后可以继续在岗实习,经企业考核后择优录用。学校与企业要加强沟通协调,以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高职院校要把好“企业资质关”。首先,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资质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能够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岗位工种与学校开设的专业类别接近。其次,企业应指定专人作为联系人,校方向相关人员公布其联系方法,使学校、企业、家长、实习生能够及时沟通联系。另外,企业要为实习学生提供“工伤保险”。最后,企业应积极配合学校,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考核。

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卫生监督执法水平,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市卫生局《年市学校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要求,市卫生监督所对学校生活用水与传染病防控等监督检查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并于2012年2月1日-5日对辖区的学校、托幼机构学校卫生开展了一次扎实的卫生监督工作,现将检查情况向区政府汇报,希望区政府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检查发现的基本情况

区现有中学7所,小学23所,托幼机构22所。根据《检查计划》并结合我市学校“健康饮水”行动的要求,市卫生监督对以上的全部学校和托幼机构全面实施了监督检查。本次检查的重点是学校传染病组织机构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建立、教室、宿舍、厕所、护栏体育用具等的消毒,晨检、新生入学查验、传染病报告、登记以及以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自备供水水源卫生防护状况等等。学校传染病检查方面,大部分学校有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专职或兼职教师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建立了晨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课报告制度并落实到位,但有个别学校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等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建立了晨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等制度,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个别学校无设医务室及专业校医或保健教师,学校对常见病的防治知识缺乏,未及时在校内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学校饮用水检查方面,其中有1所学校使用分散式供水,4所学校使用自建式供水,其余47所学校均使用市自来水公司供水。有部份学校教师办公室使用桶装饮用水,但没有向学生开放。所有学校都能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供、管水人员都能持有有效的健康证上岗;采购的桶装水能索取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件及水质检测报告单。但正在使用分散式供水和自建式供水的学校,供水设施落后,没有配置水消毒处理设备,供管水人员没经过任何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就上岗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监督员均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制作了现场检查笔录和监督意见书,并责令限期改正。

二、改进措施及建议

1、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协调联动,对学校及幼托机构负责人、专兼职保健管水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卫生知识培训,使其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杜绝隐患。

2、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幼托机构协商解决学校纯技术人员短缺,无医务室(卫生室)的问题,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

3、建议区政府牵头,召集卫生、教育及市自来水公司,共同商议如何解决学校饮用水卫生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特别是正在使用分散式供水和自建式供水的农村学校,及早制定具体、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以确保师生饮水安全。

4、希望政府、卫生、教育和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充分认识到传染病及饮用水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不得有任何侥幸、麻痹和松懈思想,切实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措施到位。

篇4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学校“教学质量建设年”工程深入开展,进一步了解我院师范类毕业生的具体状况,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全面收集毕业生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内容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准确数据反馈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对我院人才培养方式的评价,了解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以及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主要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和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满意情况两大类。以淮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2000年到2010年毕业的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1份,有效卷回收率为68.73%。

四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1工作的稳定与工资收入情况

98.25%的毕业生换岗次数在两次以内,其中有57.52%的毕业生从未换过岗位;94.08%的毕业生年薪在2万以上,其中有83.71%的毕业生年薪在4万以上。这一数据符合师范类毕业生工作稳定,年薪水平较高的特点。

2工作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与对岗位的态度

77.1%毕业生对现在工作岗位比较满意,这说明了绝大部分师范类毕业生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工作,并且喜欢现在的工作;有一部分毕业生毕业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由表1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换过岗,反映了我院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同时也反映了“编制热”这一社会现象。

(二)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满意情况

1课程设置与技能培养

有80%的毕业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持满意以上态度。超过70%的毕业生对学校的实践教学;80.1%的毕业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课堂教学效果“满意”或“非常满意”,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持满意态度的人达到了87.1%,其中近五成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体现了学校课程的安排设置科学合理,教师师德好,对课堂纪律非常重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教育实践和就业教育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2服务与管理

超过75%毕业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工作,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选择“满意”或“非常满意”。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服务满意率为71.3%,这说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3文化与风气

毕业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的满意度均在82%以上;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学习风气好,这说明了学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校园风气的引领,用精神办学育人的理念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认可。

五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突出师范特色,培养优质师资

高校师范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我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定位上应当更加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坚持面向基础教育,努力为江苏培养优质的师资。近年来,我国的教师培养渠道趋于多元化,一些综合性大学也兼顾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学校要保持自己在教师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强化学生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整体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2加强知识技能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管理

师范类的学生不仅要系统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掌握教学实践的技巧。

调查结果表明,我们在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所欠缺。要加强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去考虑。首先,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增加关于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所占比重,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为主。其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增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十分肯定实践动手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部分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实践机会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再者,就是在管理方面,要注重科学的管理方法,要立足学生,立足实际,从实践中去摸索最适合学生的管理方法。

3注重校园文化的的建设和校园风气的引领

毕业生对学校在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两个方面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校园的文化建设和风气引领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崇学的氛围。学校在平时应当多鼓励同学进行早读、晨练等一些活动,对学生宿舍的环境卫生进行定期的检查。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情感,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培养。为以后走上教师岗位做必要的准备。

篇5

关键词: 学生管理 模式研究

一、学校现状分析

我校创建于1979年,是常武地区最早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办学校之一。学校现有4725名全日制学生,其中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学生约占61%,高中起点的普专学生约占39%,其中80%的学生是寄宿生。当前学校对于五年一贯制学生采取全封闭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学生们从周日晚自习起到下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这段时间必须呆在学校,不能随便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首先要写好请假条,向班主任请假,得到允许后才可离开。高中起点的普专学生在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可以凭胸卡进出校门,但必须在晚上六点半前回到学校。所有寄宿生都要参加晚自习与早读课。学校每天安排老师进行值班,全校严格执行满分为100分的一日常规考核,平时自习课全部要在教室中进行,学生进出宿舍的时间也有明确规定。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这种严格的管理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已明显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管理的需要,学生经常从各个层面通过各条途径反映对现行管理制度的不满,要求改变管理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变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对国家对高职院校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学校的一名主要德育管理工作者,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只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主动思考,大胆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胜任角色,适应各方面的要求。

二、解决当前学生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举措

(一)学校的管理人员需不断更新观念,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

早在十几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如何交往,如何求知,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模式,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者,在学校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导他们多深入学生教室和宿舍,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是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要确立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要及时了解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当前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从单向层级式的管理模式向开放式管理模式转变,从以制度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向以就业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转变,从非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学生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学生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学校培养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否能够得以实现,应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不断改进教育服务,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既是高职院校管理活动的首要目标,也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二)学校的管理重心必须下移,要突出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思想。

由于高职院校兴起的时间较晚,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的设置,课程的调整和改革以及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而对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显得没有那么重视。我院是在2007年2月开始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的,为了能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各自分工,更好地落实院系二级管理的指导思想,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德育方面)细化表。主要内容如下:

1.在规章制度方面:学工处负责起草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条例,并指导、督促系部认真执行; 系部负责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

2.在计划与总结方面:学工处负责制定全校德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期末写好部门工作总结;系部结合校德育工作安排,制定切合实际的系部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期末写好系部德育工作总结。

3.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方面:学工处全面指导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组织相关培训、制定评优评先等各种学校政策;全面平衡系部班主任(辅导员)聘用意见,确定全校班主任(辅导员)名单;汇总、审核各系班主任(辅导员)津贴,统一制表后交校长审批等。系部要协助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评优评先工作,对本系班主任(辅导员)的聘用提出主导性意见,平时要督促班主任(辅导员)加强一日常规的检查,并主持每两周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

4.在班级管理方面:学工处负责起草《班级管理条例》,每周突击检查全校卫生1-2次,作好详细记录,在校园内公示,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系部平时要经常深入教室,了解班级情况,及时督促班主任整改存在的问题。

5.在宿舍管理方面:学工处负责起草《学生宿舍管理条例》,并指导各系部认真执行;全面负责舍管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工作;每学期初对各系学生的住宿情况进行大致安排,并结合系部意见,及时作出相应调整;系部具体落实本系学生的住宿,汇总各宿舍成员名单,做好台帐资料后上报舍管科,同时要注意收集学生与班主任对舍管工作的意见,及时反馈学工处,平时每周抽查本系男女宿舍卫生情况2-3次,要作好详细记录,并督促整改。

6.在学生奖励方面: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学工处合理安排奖励名额,审阅系部上报材料,汇总并上报主管部门;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对优秀学生给予相应荣誉;系部协助做好校级或校级以上荣誉的推荐审核工作,可根据系部实际情况,评选系部的优秀学生。

7.在学生违纪处理方面:学工处在审核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负责违纪学生文件的起草工作,如有重大事情,及时汇报分管领导。如出现跨系的矛盾,要积极配合和协调系部工作;系部要及时了解违纪情况,责令学生写好书面检查,如果达到处分规定,及时把了解材料上报学工处,并附系部处理意见,学校的处理意见要及时反馈学生和家长,平时系部要建立违纪学生档案,经常找学生交流思想。

8.在主题班会方面:学工处全面负责全校的主题班会活动。期初要确定活动主题,明确要求,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汇总材料,平时要主动到班级参加活动,了解信息,及时调整安排,力求达到预期的效果;系部根据学校的部署,结合本系实际,全面指导系部的主题班会活动,并负责向学校择优推荐。

9.在值日工作安排上:学工处负责全校行政值班人员的安排,制定值班职责,监督、检查各系部值班人员的到位情况及工作态度,并把检查情况记入日志;系部积极配合做好全校的值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

10.在大型活动方面:学工处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全面负责学校的大型活动,如新生军训,看露天电影、一二九文艺演出等,要积极组队参加省、市的相关比赛,力争取得较好名次;系部主动配合并协助做好大型活动的相关工作。

此表的实施从操作层面上解决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具体问题,强调学生工作处的主要职能是从宏观上对学生工作进行研究与规划,组织与协调,检查与督促等;系部主要负责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并依据自身特点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当然随着院系二级管理的不断深化,此种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慢慢出现,系部缺少自我发展的空间,难以把学生工作和本系其他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形成两条线,降低效果,得不偿失。而且由于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的模式时间不长,一些工作在职能上发生重叠,本来能一步到位的事情常常要转好几个部门,影响工作效率。因此这就需要进行观念转变和机制更新。

(三)关于高职学生管理的力度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面临着学生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这在高职院校表现得尤其明显。有些学生由于原来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目标性不强,不少学生生活行为不文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组织纪律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等,这就要求学校从学生进校的第一步起,要时刻围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方法。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高职院校必须坚决贯彻从严治校的思想,强化对高职生的教育与管理,绝不能一放了之,严格的管理仍然是一种看似无奈却又是十分必要的选择。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校的管理做到“严格而又自由”、“管而不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一般说来,对高职学生的管理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坚持正确引导的原则,坚持管教结合的原则,坚持自我教育的原则,坚持服务育人的原则。强调要把重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发展学生的精神贯注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特别要通过学生的自律组织,以宿舍管理和校园文化等作为阵地,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另外在进行师生间的信息交换和情感交流时,管理人员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认真倾听学生的呼声,通过引导和点拨,对话和交流的方式,以真诚的态度赢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一定不要简单地采用训斥和命令或强制压服的办法。

三、结语

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是拓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要积极构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构建符合高职特点的组织结构,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时国敏.对高职学生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篇6

(一)加强制度建设

在大学生管理中,制度化管理是必要手段,因为大学生还处于心智发展不健全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思想不够成熟,自我管控能力较差、易受一些歪风邪气侵袭,需要制度去引导他们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从而顺利完成学业。学生管理工作制度要具有逻辑性、创造性和现实性,既能规范学生行为,又能激励学生;既要使学生受到约束,又要让学生在约束下有充分的自由。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严谨,又要关注细节。管理制度不能成为约束学生的枷锁,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管理者不单是学生尽义务的监督者,更是学生享受权利的服务者。在制定制度时,学校应该广泛听取多方的建议和意见,结合本校实情,从而使其科学、规范、合理、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执行制度的时候,始终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谁都不应该有特权和例外。只有严格执行的制度,才有生命力。严格按着规章制度和程序办事,也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使管理易于被学生、家长和社会接受,使教育目标更容易实现。

(二)构建校园环境

作为大学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心情舒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和学习中。校园环境包括园林景观和校园建筑,优美的校园建筑园林融多种艺术为一体,将各种艺术的美学特质渗透、交汇、同化,它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高校的园林设计应该既美观大方又优雅清净,高校的建筑设计既要宽敞明亮,又要体现大学的文化底蕴。绿色环保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温馨的生活场所和舒适的学习氛围。

(三)营造文化氛围

浓郁的文化氛围是大学特有的精神文化。校园的文化氛围包括学校的传统风俗、学风校风、心理环境、文化品位及活动构成的气氛。开展丰富多彩、多元化的学生集体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亲切感和凝聚力,引导学生适应,促进学生成才。学校可以完善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学生活动中心,充分利用各种文化阵地和宣传手段,开展专家讲座、创新设计、才艺展示、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及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科学严谨、自由开放的人文环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畅通沟通渠道

大学生从中学时期就处于父母的监护下,有不少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而生活能力、应变能力、自我设计能力极差。这些缺点在中学时代表现得不太明显,而一旦进入了大学,离开了父母,他们就变得异常脆弱,面对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造成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增多,辅导员或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对他们进行积极规范和引导,规避不合理的需求,引导合理需求向高一层次提升,将学生的活力与动力激发出来。畅通沟通渠道可以帮助正处于转型期的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保持良好心态,塑造健全人格,帮助学生保持积极情绪,疏导调控不良情绪,实现心理健康。

(五)鼓励自我管理

大学生是学校的被管理者,同时也是自我管理的主体。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想法,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赋予学生更多的自和参与权,给学生更多发挥才能的机会。要重视班团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允许学生干部对管理和决策提出批评建议。自我管理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增强了自尊心与自信,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并不意味着将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管理自我、唤醒其自主意识。

(六)运用现代手段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任课教师、辅导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飞信、QQ、微信等媒介将信息告知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学生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还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及时公布规章制度、校园新闻、校园活动。校园网既是学生获取知识、传递信息的媒介,又是他们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的平台。不仅如此,通过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特性,学校各部门,例如教务处、图书馆、后勤、学工部,可以在网上征询学生对教学、管理等的反馈意见、建议,便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交流平台,使得学生管理信息更加畅通,保证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实现了多样化管理的目标。

二、总结

篇7

关键词:学生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8-7031-02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Student Management

LIU Jian-feng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Nanjing 21000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ir management level, and improve the teacher's work.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use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digital campus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offer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more scientific, humane.

Key words: stud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campus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绝大多数高校招生人数都在持续增加,这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考虑到很多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人数增长缓慢,这更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而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日益依赖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例如学生的招生、录取,就业都高度依赖于校园的招生系统和就业系统,学生利用教务系统学习课件、交作业,使用校园卡进行各种消费等等。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更好的利用学校的信息平台,使学生管理手段更加丰富,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技化、规范化。

1 利用信息化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应用

根据中国药科大学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1.1 建设和应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现代高校学生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和运行模式,实现网络资源与服务全面共享的学生管理支持应用模式。学生信息管理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平台,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可以快捷、准确、全面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期间的动态行为。如: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奖惩信息、财务信息、图书借阅、校园卡消费、上网时间等,极大方便了老师,提高了工作效率。建设这一系统,需要学校负责信息化的部门和学生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充分沟通,结合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特点,才能提高该系统的针对性、实用性。下面介绍这类系统从哪些方面改进学生管理工作。

1.1.1 权威数据作为相关决策依据

数据录入可以通过学生、班级干部、辅导员、系统管理员对数据的在各自权限内进行管理。它的数据必须准确、权威,它和教务系统以及各院部系统的数据应该保持一致。准确的数据可以为学生管理有关的各方面工作提供依据,如根据在校人数安排、组织各类教学、娱乐活动。学校领导更需要有精确的数据,才能为学校的重大事项或规划做出最科学严谨的决策。

1.1.2 有助学生管理工作的程序更加规范

很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欠缺,随意性很大。建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后,各项工作都会明显的规范化。我们利用这个平台的信息系统,明确了发放奖学金、研究生保送、优秀学生干部选拔、勤工助学、申请困难补助等工作流程,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透明,受到广大同学的监督。中国药科大学目前就根据学生校园卡的消费情况,为辅导员判断学生的经济状况提供依据,从而更加公平的发放补助金。我们对辅导员、教师期末进行考评时,允许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在网上为老师打分,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提升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服务水平。

1.1.3 学生异常行为预警

对学生的异常行为进行预警,避免学生管理工作的疏漏。辅导员时间和精力有限,可是他们负责的学生和班级却不断增加,这就很难兼顾的所有的学生。学生信息查询平台可以提供学生在校的异常行为预警功能,将发生异常的行为的学生,主动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该学生的辅导员。比如根据学生校园卡消费以及学生校内上网,作为监控信息点。如某学生连续几天没有校园卡消费行为和校内上网纪录,即可初步认定该学生不在校,系统将主动将这名学生名单通知辅导员,使辅导员及时对这一情况进行关注。

1.1.4 学生数字信息保存

对学生信息完整的留存,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存储系统对学生的档案系统进行安全、妥善的保管,利用学生管理平台进行查询、分析。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 。用数字信息代替纸制文档的好处是,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查寻起来非常方便,学生信息也可以在网上填写、提交,而且没有纸张限制,可以填写得更加丰富、全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缺点是数字化档案人为删改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很可能做的不留痕迹。比如某学生的记过信息,信息管理员可能有办法帮其处理掉。这一点需要严密的规章制度,包括各级管理员的操作权限、审核制度、加密制度,从技术上防止文件被人为地修改。同时要做好机房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护、电磁波与磁场防护等。笔者建议对数据存储做好异地容灾备份。

1.2 利用学校短信平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现在一名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最多的甚至多达几百人。这样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十分繁重。比如临时有重要通知,挨个打电话、发短信并不现实。这就需要利用短信平台。手机短信系统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甚至是批量短信。短信平台的设计方案可以把教职工工号和学生的学号与他们的手机做映射,使用教师工号或学生学号即可给对方手机发送短信。这个平台使学生管理工作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如利用短信平台通知开会、发送学生成绩单等。再比如前文提到的学生信息查询系统的自动预警功能,就是通过短信平台,将学生名单第一时间发到辅导员的手机上。

1.3 建立学生社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以BBS、学生博客、学生个人网站、在线视频、学生影院、班级同学录、校友录等为基本元素建立学生课余休闲生活的学生社区。例如可以利用BBS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开展正面教育。笔者建议学校的BBS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学校工作的要求,使学生多一个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及时解除谣言,加强对学生思想进行监控。与此同时,BBS必须加强审阅和管理功能,必要时可以限制校外访问。学生博客也能起到让老师更加容易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博客是展现学生个性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对自然科学知识、社会观点、情感问题以及各类信息及时展现出来。”[1]利用班级同学录、校友录等交流平台,可以促进同学们感情,强化学生的归属感,增加班级、学校的凝聚力。而在线视频可以使学生交流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影院、个人网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1.4 建设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压力,因为青年学生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心理出现问题的情况非常普遍。虽然很多高校都已建立了心理辅导中心,但很多学生发生心理问题时,有心理负担,不愿到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咨询,怕同学知道后嘲笑。考虑到学生这一青年群体更易于接受网络上的新鲜事物,网络已成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有很多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进行留言咨询。所以利用心理咨询平台,可能更容易做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且这种心理辅导平台可以定期出一些匿名问答题 ,来统计、分析大学生心理状况健康情况。同时利用健康教育网站向大学生普及健康方面的知识,利用网站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也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5 提高高校辅导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当然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我们学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特别是一线的辅导员,必须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重用人才,尤其要建设好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2]只有高校辅导员具备了一定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把信息系统作为工具,有效的融合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因此,高校应有计划、有目标地对高校辅导员进行有关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并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德育信息加工制作的技能,以适应网络时代对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2]

2 结论

随着社会的转型,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繁琐和复杂的程度大为增加。而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确保学生管理工作高效运行,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减轻辅导员和学生的压力,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作用

G645

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在高校学生中成立的受认可的正式群体或社团组织中担任领导或管理工作的学生,在所有普通学生中间起表率作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教育管理的被教育者,又在某种意义上是基层各种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及领导者,是同学们行为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工作的标兵,承担着一定的职责,履行着一定的义务,对于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他们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干部的含义

所谓的学生干部,顾名思义,首先本质当然是学生,其次是干部,最后才是学生干部。所以,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之间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更不存在官与民的关系,而是主体之间相互平等的关系。

1.作为学生的身份,必须践行学生本分,学生来学校是学习的,因此加强自我的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同志说“学生要以学习为主,兼学别样”,学生,要会学习、懂学习,做一名合格学生。在做各项工作实施过程中,一般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干部更易得到身边普通同学的信任和支持,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作为干部的角色,就要时刻履行干部的使命。俗话说“干部、干部,先人一步、先干一步、多干一步”,俗话还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身为干部不仅要身体力行,立足本职,同时还要有勤于做事、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在工作中会做事,会做人,协助老师做好学生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干部。

3.最后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领头羊,是各类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在将上、下级的指令、意见和建议等进行上传下达时要考虑周全,认真履行为老师和同学无私服务的精神的同时,应该发挥良好的沟通作用,成为联系同学、老师和学校的纽带。

二、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既能很大程度上帮助老师减轻工作负担,又能很好地为同学们排忧解难,是高校管理系统当中的骨干力量,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教育的技巧和艺术之一就是以鲜明的榜样把一些具体的要求及规范展现给别人。高校中的学生干部是在所有学生中通过层层选拔挑选出来的优秀分子,他们的有着思想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秀,乐于帮助老师和同学的精神,并具有较强办事能力等特点。他们是学生中的骨干和带头人,也是广大学生中间的一员,他们与普通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在一起,对普通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与现实,其威信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良好的形象来树立。这就正如部队当中的将军,其自身必须要有勇有谋,且能冲锋在前,还能带领士兵们打败敌人,那样士兵们才会以他为榜样,听从他的调遣,赢取最终的胜利。

2.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助手作用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强化学生基础文明的教育工作,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帮助其树立育人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及创新意识,工作纷繁复杂,光靠老师们单方面的做学生工作,既辛苦又到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干部因为工作关系往往与学校领导、老师见面、接触的机会多,对于学校布置的工作与要求能第一时间得知并传达给下面的学生;在面对学生发生的问题纠纷等情况时,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一员,知根知底,处理起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支持、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比教师去带领着去处理成效更高。所以说成立一支本领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不仅能够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更能让学生管理工作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3.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教师再辛勤,在学生的管理上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时时督促,学生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就发挥了出色的作用。高校学生干部通过各项工作把领导、老师与普通学生联系起来,成为三者之间的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他们能代表老师第一时间向下面学生传达学校的各类信息与工作通知,又能及时准_地收集并向老师反映下面学生的建议与要求及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动态。他们与其他学生朝夕相处,同学之间彼此能敞开心扉,相互沟通,能够有效的向老师提供比较准确详实的情况。学生工作中老师了解不到的情况,想不到的事情,解决不了的思想问题,他们都能够了解到,想得到,通过他们可能能及时化解和消除师生之间的矛盾,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协调,情感通融,共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4.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凝聚作用

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各种社团组织,班集体,对这些集体的感情也是最深的。而学生干部在相应的集体中,由于成绩较好,工作能力强,又与其他同学有交往的需要,利用学生干部的自身价值影响他人,他人所表现出的兴趣、爱好、品质也反作用于学生干部,并彼此产生相应的竞争意识,从而使他们之间的友谊变得更加牢固。这样,不仅使学生干部本身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也使同学们在互帮互学中呈现团结,勤学,务实的好风气,使学校、各社团组织,班级的凝聚力更强,更坚固。

三、结语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就认为真正的管理者应该不在于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而在于“使智者尽其虑”,“贤者尽其材”。那么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在选好人用好人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发挥自身的智慧,辅助老师来共同管理,便是一个明智的管理之道。

参考文献:

篇9

【关 键 词】 以人为本;职校学生;管理工作;关键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能否出一批适应时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在这种情况下,职校学生工作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如何培养和造就这样的高素质、高技能、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这就给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提出了挑战,也给职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作为辅导员的基本要求

作为辅导员,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我国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功底,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而要坚持这个标准,就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其次,辅导员工作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这就需要辅导员做到“三心”:第一,细心。现在职校学生绝大多数出生在90年代,在蜜罐中长大,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打击。进入职校后,新生或多或少会遇到些挫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是很强,这就需要辅导员独具慧眼,及时发现这些现象,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对带新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第二,爱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找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三,耐心。与学生谈心和走访学生寝室,这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学生有很多问题需要辅导员来帮助解答,学习方面的、生活方面的、工作方面的等等,这就需要辅导员要非常有耐心,仔细聆听,一一解答。

其三,辅导员自己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第一, 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辅导员是教师,就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要求,教育者思想道德越高尚,思想教育就越有说服力。要以德服人,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人。第二, 辅导员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辅导员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者队伍的主体,基础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而辅导员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自身理论素养,为更好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理论基础。第三, 辅导员要加强心理学知识学习。辅导员是做人的工作,需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在工作中很迫切,也很必要。现在的职校学生或多或少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都存在一些偏差,作为辅导员或班主任,我们要多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更多的解决自身和学生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方法。

第四, 辅导员要在工作中具备创新精神。辅导员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工作中要大胆创新,要敢于否定自我,从自我满足中解放出来;要敢于否定旧的经验,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要敢于否定常规,从传统的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制度等。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开辟新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三、严峻的现实及形成原因的分析

纸上谈兵何其容易,但是真正要开展实际的工作却有相当大的困难。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辅导员和班主任已经做到了上述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应该做到的一切,但他们还是没有把学生管理工作做好的原因。这一切与当代职业院校现状存在的问题有关。

职业院校现状:首先,当今职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工作体系复杂,工作内容繁杂,学生管理者无法避免每日陷于事务堆里,导致他们很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判断力等一抓到底,也很难有精力研究一些学生的工作规律、学生工作经验教训、当代职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表面化,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有些学生工作者、管理者、教育者的色彩太浓,致使很难形成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我们总是把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归结为思想问题,并针对单个问题面向所有的同学进行训导,随着时间的延续,学生与辅导员的矛盾和对立日益增加,学生管理者即使尽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也很难使学生满意。再次,学生教育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网络在校园的迅速发展,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突出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具有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但现实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被送出去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教育管理者业务水平不能跟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怎样改变这些不好的现状呢?要改变这些现状,首要问题就是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加强和改进对职校学生管理工作认识。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只依靠班主任和辅导员,必须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合力,才能收到实效。再就是要加强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如要优化选留机制,广纳贤才,保证新进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和学历层次。对现任辅导员,学校也应该积极鼓励并为其创造条件进修相关课程。

四、改革措施

认识了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我再次把班主任的工作做了重新的审视和反思,真正意识到以人为本才是干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一个好的学生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前面所提到几个条件,而且还要不断加强学习,争取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辅导员工作应提倡引导,应由管理转变为引导。学生工作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辅导员的角色应更多的是引导者,包括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人格引导、发展性引导等。辅导员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有所启发、有所引导的话,就必须做到尊重关心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和公正的师生关系。

其次,辅导员应提倡为学生服务,由管理转化为服务。辅导员起着管理的作用,他们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和学生保持着比较固定的直接联系。学校的每一项要求、每一次活动安排基本上都是通过辅导员传达并布置到学生当中的。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以服务为主,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才。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应该树立服务意识,尽一切力量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思想方面予以帮助引导,如帮助贫困生解决勤工助学、申请贷款的问题;组织大型课外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注意了解倾听同学们对学校工作不足之处的批评建议,对于合理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学校反映。总之,要从全局着想,从点滴处着手,保障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就业。

再次,辅导员工作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要以人性化的操作来凝聚人心。职校学生工作传统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这有时就容易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必须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以创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

最后,强化“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下转68页)(上接66页)体能动性。做学生管理工作,内因是决定因素,在工作中既要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客体,又要注意发挥他们的教育主体作用。一是培养学生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消除对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依赖思想,使学生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二是要增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管好自己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学生骨干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在学风、校风建设,学校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五、结论

综上所述,如果辅导员和班主任能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增加自身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无论多么艰巨的社会条件下,都不会出现教育不好的学生。所有的努力与付出是为了培养出一批批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也是我们工作和奋斗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定在不断学习新型学生管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大与学生理解和沟通的力度,把自己的工作再做细、做深。我相信,用以人为本的观念来教育、管理、引导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看到成效和回报。

【参考文献】

[1] 吴武典. 学校心理辅导原理[M]. 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篇10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生管理;法制化管理

关于高校法制管理践行不善的代表性实例是某高校本硕连读学生对“由于考试挂科等行为导致被学校降为本科生”的处理不服而将学校告上法庭并胜诉。该案例反应了高校管理过程中的学校对学生管理主观性强和法制性管理意识弱的特点。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社会法制化的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要向法治化的方向努力。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管理法制化流于形式。在大多数高校中,学生管理法制化工作的开展一直在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学生自治组织等相关的宣传手段和相关的职能机构都存在,但是在处理具体的学生问题时的依据和处理方法常常游离在法律之外。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学生在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时,在校内也找不到有效的职能机构。整体上,高校学生管理依旧沿用传统管理方式,法制化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形同虚设,基本不发挥应用的作用。

2.学校实际工作中轻视学生管理法制化。学生管理工作方法陈旧,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这与学校对法制化管理学生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扩招和高等教育普及增加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工作量,学生个性差异和学校管理的陈旧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运用相关的法律工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同时也避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弊端,能够将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的十分透明。法制化进行学生管理,最终会将人对人的管理逐渐过渡到制度和法律对人的管理,提高师生的法律素养,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轻视学生管理法制化工作的开展,会阻碍学校的建设工作,学校应该对学生管理法制化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予以足够的重视以便于法制化校园的实现。

3.学生自治组织的调节协调作用失效。学生自治组织本是对学生权益进行保护的职能部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起到监督管理作用,对校园中发生的冲突和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但是现有的学生自治组织是学校对学生管理的重要工具,学生自治组织对学校的相关校规校纪进行宣传和执行,对于学生的建议反馈和意见的提出,很少有效地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以满足学生对自己权益的保护。从这个层面上分析,学生自治组织应有的一定程度的救济功能基本上没有有利于实现的人文环境。

二、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有效实践途径

1.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法制体系。学生管理法制化与其他活动的实行是相同的,需要有完整的实行计划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需要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执行,从而建立法制化学生管理体系,进而使得在工作的进行中,每位工作人员都有法可依,有相关的工作条例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对于其工作的上下游有明确的单位对其工作进行对接。这样可以做到与传统不同的新的法制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工作处理程序明确,工作内容上能够各司其职,从而保证管理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和有效性。

2.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在籍学生的法制观念。尽管一定程度上学校未对法制化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指导,但是关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方式更换方面的工作还是进行了。如果相关的教职员工对这些文件进行了深入学习,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研习,其工作方式和工作质量本应该会有所改进。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和研习,并且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失当之处进行自我权益维护,会推进法制化管理的进程。法制化学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面法律意识淡薄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提高对法制化管理的需求,能够推进工作人员法制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法制化管理理念的树立,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从而让学生管理工作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经过法律指导来实现管理方式的升级和管理效力的提升。

3.引导培养学生自治组织的调节协调作用。学生自治组织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对学校建设工作献计献策的建议反馈机构。学生自治组织要明确自己的组织职能,对于学校制定的工作条例和学校赋予的权利要进行有效的运用,同时对学生反馈的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要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研究,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要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对于学生自治组织功能的实现需要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和明确工作范畴以及分清权利责任义务,为学生组织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有效合作奠定基础。学生受到自身阅历和精力的限制,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有待于提高,教育部相关部门要对学生自治组织进行阶段性的不同形式的工作指导,规范管理工作方式和内容,从而提高其工作时效性。

三、结语

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有效实践需要高校将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从而充分实现学生管理的法制化,进而尽量避免相关教职员工处理学生问题时的随意性。学生管理法制化的落实需要学校、学生、相关教育部门和国家相关的政策共同作用。学校要强化学生管理的法制化意识,对学校的校规校纪和参与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法律层面的调整和规范,学生要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者:袁凤平 李金国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