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校园建设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35
0引言
自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国外便开展智慧校园探索,现已拥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式。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为学生办理了智能学生证,学生证包含无线传感器,可用来联网注册、上课考勤等。国内,以浙江大学为代表,对智慧校园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2010年,提出建设“智慧校园”的蓝图,随后初步构建了智慧校园的框架,从此拉开我国智慧校园构建的序幕。目前,智慧校园已被看作数字校园的拓展和提升的新技术框架,除了浙江大学外,北京邮电大学等重点大学也均已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然而,高职大专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χ腔坌T把芯俊⒔ㄉ杞度缓慢,且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问题
高职大专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缓慢,很多学校还处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初级阶段,据调查,主要问题和不足体现在规划理念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平台建设落后、系统应用残缺等方面。
1.1规划理念落后
绝大多数高职大专院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有关信息化建设文件精神,将数字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信息化建设势头喜人,但在数字校园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智慧校园纳入学校建设规划的学校则很少。这与学校领导层面的重视不够有关,还与学校资金短缺、缺乏信息化专门人才等因素有关。
1.2基础设施薄弱
据调查了解,大多数高职大专院校存在办学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在资金安排上优先保障学校运行,即使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在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方面投入也不会太多。造成学校未能购买高规格性能光纤、网线、路由器、网络服务器等设施设备,数据中心建设也很落后,云计算设施根本没有,从而使得上网速度受限、数据安全性低、云计算技术无法使用。
1.3平台建设落后
统一平台包括学校门户网站、认证登录平台、数据处理平台等,在智慧校园中位置很重要。但是有些学校建设较为落后,既没有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门户网站,也没有平台登录认证入口,更没有数据处理平台,这些影响了学校的形象,降低了信息数据传递的安全性,不利于海量数据的提取、加工和使用。
1.4系统应用残缺
校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为教学、学工、科研等管理人员提供极大方便,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是高校信息化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职大专院校比较重视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不少学校愿意拿出经费组团开发或者购买软件系统,但是存在重复购买、系统之间不兼容的问题,比如今年购买一款教务管理系统,过几年因为平台更新不能使用等因素又重新换一款,不仅浪费资金,对熟悉和操作系统也非常不利;有些学校在不同公司购买系统,未能考虑平台及系统之间的兼容性,结果导致学生、教务、科研、招生等系统不能兼容和嵌入平台使用。
2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议与对策
针对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拟提出以下对策:
2.1科学规划布局
学校党委行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完善组织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建设资金。在数字校园建设阶段要加强规划,立足长远,防止重复建设。
2.2完善基础设施
学校要本着节省资金、经久耐用、安全保障的原则,认真做好网络设施购买搭建、数据中心建设、云技术设施部署等工作。购买网络设施设备要采用招标的方式认真比选商家,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节省资金,保证网络传输速率和安全性;加强数据中心建设,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服务器软件,使用hadoop Extract-Transform-Load数据仓库技术(简称hadoop ETL)对数据库数据存储、抽取、转换、加载等,保障数据中心安全稳定性。
2.3加强统一平台建设
重点做好学校门户网站、资源计划系统登录认证平台、数据处理平台等建设工作。门户网站要科学布局、功能齐全、运行速率快,如果有校园资源计划系统、
认证机制,则应将三者结合,将资源计划系统平台嵌入到门户网站当中,登录资源计划系统平台,需经过用户注册、认证成功才能登陆,成功登陆资源计划系统后,即可享受校园资源计划系统中的海量资源。数据处理平台是用来有效加工处理海量数据的,数据处理平台可采用Hive-Hadoop集群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处理,数据处理结果存储在专用数据库中供系统和用户使用,采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供学校管理层决策。
2.4部署校园资源计划系统(CRP系统)
通过校园资源计划系统的部署运行,能实现校园资源的有效存储、管理、调配,比如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学生信息查询、学生事务处理等;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可以进行排课、成绩输入、成绩查询等;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登记、查询、报废等;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可以登记、查询、汇总课题的申报等……根据高职大专院校的实际情况,校园资源计划系统一般包括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3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布局,弄清其技术框架,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实施智慧校园有关技术。以智慧校园构建为契机,使高职大专院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进一步促进学校创新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 智慧园区建设探讨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探讨 智慧城市建设探讨 便捷的智慧型饭店 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探讨 智慧城区应用系统建设探讨 丽江玉龙雪山智慧景区建设探讨 县级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探讨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讨 旅游饭店形象建设评述 浅谈饭店文化以及建设饭店文化的途径 绿色饭店与饭店绿色认证体系的探讨 XBRL视角下智慧审计平台建设探讨 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探讨 基于微信的移动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讨 基于物联网智慧校园服务机制建设的探讨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探讨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及应用研究 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系统构建框架的探讨 探讨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div=-1,2012-09-19.
[4] 郑世卿.杭州黄龙:中国最智慧的饭店[J].饭店世界,2011,(3):45-47.
[5] 陈率.体验“全球最智慧的酒店”[J].浙商,2010,(11):72-73.
The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Hotel
TANG Jian-bing
(School of Tourism and Culture Industry,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610106,China)
篇3
关键词:知识循环模型;高职院校;智慧校园
引言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完善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过程之一。智慧校园建设不仅仅是高职院校跟上时展潮流的标志之一,更重要的是能够积极推动校园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活跃校园内部文化氛围。而正规的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建设模型作为理论指导基础。因此,本文选用了知识循环模型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理论指导,并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
1知识循环模型概述
信息传播离不开信息载体的支持,同理,知识的循环也离不开知识载体的支撑。在现代社会实践中,人类对于新知识的吸收需要经过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在必要时可能会出现形式上的转变或载体的变化继而发挥更具体的时间创造作用。这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就被称为“知识循环”。而所谓的知识循环模型就是将“知识循环”这一模糊的知识原理具体化为构架清晰的物理模型,使其被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
2智慧校园的含义
人们通常将“智慧校园”理解为创新传统校园工作,合理分配资源并对传统校园资源进行再利用,对校园进行现代化综合管理的方式。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校园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为满足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校园生活多样化的要求,学校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校园形式,推动校园现代化建设。
3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3.1数字化落实不到位。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加强了对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然而在实际应用方面却降低了对数字化支撑的利用度,导致数字化建设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出现。大部分院校在前期规划以及智慧校园建设中都强调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在教学管理、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明显表现为在课堂资料、教学课件、课后作业等教学过程中没有积极有效的将其产生的资料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导致了教学信息、知识的分散性。
3.2业务规划缺乏整体性。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较为关注智慧校园业务应用系统的构建,然而在此过程中,他们大多数都忽略了对应用系统的整体规划和对业务标准的建设。因此,在智慧校园实际应用过程中,校园各部门都实现了业务应用系统的完善,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校园本身属于一个整体,如果放任校园管理部门各自为营,将很有可能导致校园内部信息不对称、交流不到位等多种问题的出现,从而违背了智慧校园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初衷。
3.3缺乏业务逻辑的集成与交换。智慧校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数据的有效整合,然而人们往往会忽视信息在集成、交换过程中的业务逻辑表达。信息数据的整合主要靠业务数据交换共享实现,但是以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情况看来,我们极少将信息数据资源纳入综合应用的层面进行全面考虑,因此,很难将数字校园的信息整合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单个信息数据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在集成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复杂性,导致智慧校园用户在实际应用中接触到过多过繁的信息数据,无法达成一定的业务逻辑性。
3.4缺乏教育属性的认识。重视技术属性的应用,缺少对教育属性的认识。长期以来,研究者们更多地关注智慧校园建设的技术应用,虽然智慧校园建设大部分是技术的应用,但是服务于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才是其最终目的。因此,转换研究视角,从智慧校园的教育属性出发,探讨其在优化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学生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才是今后智慧校园的重点发展方向。
4基于知识循环模型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探究
4.1保留原有资源,结合新型技术
虽然“智慧校园”这一新型发展模式出现时间晚、应用时间短,但是多年以来各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教学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基础。本着“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理念,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清理旧有的不适用的技术设备,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建设者还可以对仍然具有利用价值的设备进行改造再利用,对已经成熟了的数字技术进行整合再成熟。
4.2做好顶层设计,强调分段实施
知识循环模型强调利用知识本身具备的循环性,而将其应用于智慧校园建设中则会表现为信息数据的循环特点。这对于源头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需要保障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再进一步的分段实施中体现出其优势。在建设初期,高职院校应该出于对校园实际情况的考虑,归纳整合出一个符合学校实际发展要求及资源现状的改造设计方案。
4.3确定主题方向,形成完善组织
知识循环模型作为一种客观的物理建设模型,能够被运用于多种科学建设中,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对该循环模型的利用目的,并据此做出明确的主题规划,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组织。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在于推动高职院校现代化建设,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须明确各个高职院校所强调的校园个性建设目标,并据此做出特色化建设方案投入实施。由于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极为庞大繁琐的过程,涉及到多个不同部门的利益得失以及校内人员调动问题。所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得到来自学校管理高层如校长、主任等具有决定权层次的协助,同时需要积极听取民意,保障实际应用人群的利益与便捷。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相关技术人员需要积极提供技术支撑,发挥高职院校的专业性,结合本校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对学校的实际了解发挥出客观技术的主观能动性。
4.4强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而具有智慧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知识的记忆功能,因此在实际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发挥“人”的作用。智慧校园建设主体包括建设领导队伍以及信息技术人员小组,而实际服务主体则扩展为全校范围内的广大师生。因此,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积极发挥建设主体的作用,更要强化服务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至今,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了智慧校园服务主体的巨大作用,积极开展了多项国家培训计划,极大地提高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了信息智慧化。同时,高职院校自身也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化教育,将智慧校园引用到课堂中来,推动智慧校园质量的提高和真正全面的落实。
5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的建设既符合时展要求,更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所以,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应该主动沿用各式新型技术手法如:物联网、云计算、多媒体等多种先进技术。不断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管理问题进行及时更新探讨,保证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智慧校园建设更加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倪曼蒂,谢立靖,向猛.米切模型观照下的高职智慧校园建设[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3:157-160.
篇4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智慧校园;公寓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催生出了各种在教育界应用的新技术,进而提升了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效率,并提高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产生了更加大量的信息需求,同时,还在创新型教育理念的促进下,创新和发展高校管理,“智慧校园”的理念应运而生。由此可见,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建设高校智慧校园,并应用于公寓管理中,这也给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并提供了发展机遇。
一、高校智慧校园的兴起
在“智慧地球”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将“智慧”带入教育领域,如:智慧教育、智慧计算、智慧人才、智慧学校等概念。其中,智慧校园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属于第四代数字校园形态,可以有效地支持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丰富校园文化,拓展校园时空维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服务质量,并立足于创新型通信网络技术,完善高校服务流程、共享信息资源、创新教育环境。[1]
二、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管理现状
我国高校校园信息化管理大约在2000年左右兴起,很多高校就此成立了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专职负责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如今,我国高校经过将近20年的努力,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中,全校师生都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对信息化校园管理也都拥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与期望值。由此,高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逐渐提高,而且信息化管理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也是与日俱增,如今,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衡量高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尺。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我国很多高校都能够做到全面的有线宽带或WIFI覆盖,尤其在教学区、生活区、科研区三个主要师生活动场所,甚至很多高校已经支持接入无线和传感等移动计算设备,对于拥有两个校区的高校来讲,便于备份和容载,完成有效的高校信息化管理。[2]在公共数据平台方面,高校将公共数据平台作为运行基础,形成角色授权体系和身份认证体系,能够在全校师生范围内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推动业务流程和数据整合活动。在管理体制方面,不断实现体制创新,建立初期的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并设置办公室、网络中心、信息中心、校园卡办理部门等,负责全面统筹和具体实施信息化校园建设。
三、高校智慧校园公寓管理的具体设计
(一)设计思路
首先,建立大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并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形成完善的公寓管理信息体系,并集成原有的各类公寓管理系统,进而构建成完善的大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从而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才能够完全实现智慧校园公寓的资源共享;其次,完成学生身份的管理与认证,智慧校园公寓管理可以统一实现学生的身份管理和认证,便于学生信息的集中管理,才能实现学生身份的认证和登录,从而简化智慧校园公寓管理的每一个步骤;第三,搭建个性化公寓管理服务系统,因为公寓管理其实涉及到高校其他方面的服务,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所以要使公寓管理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第四,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才能够建设起有效的智慧校园,使教育的信息化管理也能够被运用到公寓管理中;第五,搭建移动化公寓管理平台,便于师生获取更加便捷的、海量的公寓管理信息,使学生能够不受到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并且亲身参与到公寓管理中来;第六,安全设计不可或缺,因为智慧校园的公寓管理涉及到海量的学生信息数据,因此,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尤为重要。
(二)总体构架
信息化建设视域下,高校的智慧校园公寓管理和建设的最终目标都是要以学生为本,并且服务于全体学生,实现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从而高校学生提供了实时高效、个性化、全方位的公寓管理服务,并全面实现了校园信息化,对于提升高校的公寓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高校完成信息资源整合,合理配置公寓信息,进一步加深高校的信息化父亲进程。智慧校园的公寓管理体系架构应该是由基础设施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终端展现层、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组成的,并且要在高校现有的数字化基础上,适当购置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所需基础设备,这样才能够保证完成对支撑层的搭建工作,并且突显出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的重要性,从而统一管理各种公寓信息和数据,并深入挖掘和分析数据,提高智慧校园公寓服务质量,整合、开发高校公寓管理的相关应用系统,从而实现校园公寓管理信息的智能化平台终端的完美呈现。[3]
(三)平台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的视域下,建设智慧校园,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而这些数据和信息也只有在流转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平台的信息价值,而只有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才能为分析、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因此,高校公寓管理的平台也需要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才能够搭建起来,需要相关部门收集、整理大量的、有价值的反馈数据,统计和分析出最终的公寓管理结果,为高校建立公寓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形成信息化的良性发展循环机制,由此可见,搭建大数据平台极为重要,通过存储数据、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处理数据、交换数据、共享信息,来加强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汇聚校园公寓的全部有用数据。
四、高校智慧校园公寓管理的实际应用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尤其在公寓管理方面,需要专业人员来维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制作课程的信息和资源、并与其他学生交流等,需要处理协同研究和数据处理等事务;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是公寓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应该实际参与到公寓管理中来的个体,因此学生的个人资料、技能、住宿信息等需要得到充分重视;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智慧校园的管理者需要组织各种学生活动,甚至会以公寓作为活动场所,因此,管理者要重视公寓管理,并实际应用公寓管理,协调学生的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从公众的角度看,公众对于高校形象的判断离不开公寓管理,高校的形象推广和社会联络等都会影响高校声誉,因此公寓的管理事务、信息、舆情监控等都要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充分体现。[4]
五、结束语
在信息化建设视域下,公寓管理更加突显了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使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移动互联技术成为了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技术。在多年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智慧校园公寓管理也需要大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并通过有效的数据来辅助决策,提高高校公寓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目前,高校智慧校园公寓管理要完成统筹规划,并分阶段地搭建服务平台,更新管理理念和技术,使未来的智慧校园更完善、更智慧。
参考文献:
[1]任友群.智慧校园:高校管理信息化的转折与挑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9:20-21.
[2]刘昊天.高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的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7:206-207.
[3]刘敏斯,陈少波.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5,08:6-8.
篇5
数字改变职教了吗?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如果你想吃妈妈做的菜,你不一定要回家,你可以请妈妈将菜做好,通过网络发给你,你再用3D打印机打出来,你就可以享受妈妈的爱,数字改变了母子思念的方式。由此我还想到,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有一个实力雄厚的烹饪专业,有很多烹饪大师、名师,如果你想品尝他们做的菜肴,我也可以通过网络发给你们,数字改变着产品的营销和配送方式。数字改变着世界,数字也改变着职教。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广泛使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因此,我们坚信,随着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
依据数字化生存的理念,学校实施集成六个校园的“智慧商校”工程,其建设重点依托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融合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运用射频识别,结合云计算等技术,打造一个“智能感知、服务创新、协同工作”的全新校园,构建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集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为一体,集智能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构建信息校园、智能校园、互动校园、低碳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这六个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下面我从建设现状、建设愿景、建设思考三个方面汇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建设现状:探索与实践
2005年以来,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重在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旨在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数字化校园应用。
1.数字化推动校园网络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学校建设了一流的数字化千兆校园网网络环境,校园网信息点总数达10000多个,入网计算机2000余台,上网注册用户近7000人,覆盖了全部的办公、教学区域、学生公寓,实现了“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学生公寓实现了无线接入。学校所有教室及实训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并为每位教职工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拥有不同功能的计算机实训室25间、语音实验室2间、电子阅览室1间、校园广播室1间,同时学校教学楼、实训楼、行政楼重点区域、所有宿舍走廊及校园均安装了监控系统。
2.数字化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特别重视信息化资源建设,自行设计开发了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精品课程平台、视频点播平台、教师个人空间、电子作业平台等。依托这些平台,学校加强了以专业部为主导的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标准建设、教学方案建设、课件建设、题库建设、案例库建设、学生优秀作业库建设几个方面。学校还开通了教学、管理、育人等互动平台,营造沟通的管道,释放管理的压力,和谐人际关系。学校还建设了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美发与形象设计、3D导游、物流等数字化仿真实训环境,强化教学的信息化。同时开展教师网络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推进每位学生在每节课用PPT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推动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而不是玩游戏。为了激励系科和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纳入系科和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之中,另一方面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纳入教师的工作量计算,支付一定报酬。
3.数字化推动“校园卡”建设,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学校启动了“校园卡”建设工程,“校园卡”上印有持卡人的照片、姓名、类别(身份)、所在班级和证号,覆盖校园的所有消费、水控、机房管理、图书馆、自助复印、自助打印、门禁及通道机管理、自助缴费、银行转账等功能,大大方便了师生的校园生活。
4.数字化推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教学及管理质量
学校建有教务管理、财务管理、网络报修、学生考勤等应用系统,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使这些信息的可用性得到不断提高。通过数字信息平台对教务、学籍、成绩、教学信息、财务信息、维修信息实现了动态管理,科学调配学校现有资源,大大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
5.数字化推动“行为百分考核”建设,强化学校“全员育人”工程
学校根据“全员育人”的理念,建设了行为百分考核系统,全体教职工参加育人工作,所有教职工都能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发展趋势都有迹可寻,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确保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搭建了一个师生和谐教育的平台。
建设愿景:目标与展望
在现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整合理念和思路,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建构六个校园,建设智慧商校。
1.信息校园
信息校园就是将学校的各种管理要求信息化,通过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和无线覆盖技术,建设智慧校园门户平台、管理信息平台、教学资源平台、教科研平台、数字化技能教室等提供无处不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信息服务。通过师生云空间的建设,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上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信息无处不在,随手可得是信息校园的核心理念。
2.智能校园
智能校园就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实时感知各种工作状态,实现远程移动管理、移动办公、移动定位等智能服务。
智能校园主要运用“物联网”及“校园卡”等技术实现。校园卡集成校内几乎所有服务。师生可凭校园卡通过门禁进宿舍、图书馆、体育馆;利用校园卡借书,使用校车;在校园内进行电子消费;校园卡与手机卡进行集成,手机可代替校园卡功能;校园卡同时可集成银行卡功能,利用校园卡可直接在ATM机上取现。
建设智慧教学“云空间”平台,实现智慧预习、考勤、评价,随时随地进行教学质量跟进。智慧预习,将上课时间、地点、班级,教案、学案及教师的要求、课程信息变化通知发送到学生“云空间”及手机。智慧考勤,学生刷手机进入教室,教师使用“云空间”识别学生与旁听人员。智慧课堂,采用“云空间”及电子白板互动演示系统,建立智能互动教学系统;通过“云空间”建立课程群组的学习社区、讨论小组,获取课件、提交作业。智慧评价,利用计算机或便携终端在“云空间”上进行电子考试,自动生成学生成绩,通过邮件、手机等方式向学生推送成绩,学生也可用多种方式远程登录“云空间”进行成绩查询。
建设校长智慧决策平台,校园各方面的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通过系统自动进行分析和预测趋势,实现科学化的决策。
建设智慧宿舍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宿舍管理、门禁安全、宿舍检查功能为一体,从管理对象宿舍楼入手,根据学生状况,进行宿舍分配,并进行日常的住宿管理;学生进出刷卡,系统根据住宿信息,自动判断外来人员、非法进入人员、异常出入人员,并将相关的信息显示给值班人员,同时进行语音提醒和图像抓拍;每个宿舍门口放置宿舍文化名片,集成二维码功能,检查人员可通过刷二维码了解该宿舍学生信息、学生行为百分档案及宿舍星级并可以给宿舍打分并点评。
3.低碳校园
低碳校园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与智慧控制功能,全面实现校园的无纸化办公、管理与生活,实现建筑物与设备的智能监管、感应与控制,使水电运行和资产的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为学校“能源节约”、“减碳排放”和“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持。
建设智慧能耗控制平台,通过各种传感器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实现电力、水源、燃气及其它方面的节能减排。
4.互动校园
互动校园是指校园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交流平台,利用移动终端、电脑终端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家校交流。
建设智慧互动平台,通过无线通讯网络、3G网络等传输途径,为教职员工、学生提供无线数字校园服务。用户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束缚,随时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查阅(订阅)所需信息,掌握校园情况,处理工作事务,处理课业活动,发送即时信息,实时互动交流等。
建设智慧家校平台,学生家长通过及时收发手机门户信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在校情况,而且能够个性化地对学生本人的学业与就业指导提供帮助,减轻了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负担,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
5.文化校园
文化校园利用先进的IT技术及“物联网”,打造“书香校园、内涵校园”。
建设智慧图书馆,借助先进技术,完善管理,简化借阅程序,提高用户体验。智慧登记图书贴上射频识别无源标签,信息入库登记。智慧还书时,借书人只需图书放到一个指定的特定容器里。图书管理员使用手持移动读卡器成批扫描RFID标签,通过WLAN自动确认图书位置、图书信息,自动更新到后台数据库,进行智慧盘点。
建设校园智慧导览系统,基于移动运营商的智能导航应用提供校内电子地图、定位及导航服务。智慧游览提供基于GPS的校园文化游览导航图,游览者或学生游览到学校任一处文化景观时可以实时通过手机语音了解文化背景。
建设商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新闻等推送系统,激励师生为商校发展贡献力量。
6.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是指结合当今的安防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建设基于学校网络和3G网络的智慧监控、智慧定位、智慧报警系统,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降低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为校园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建设智慧监控平台,管理人员全面监控各个公共场所。对学校重要监视区域实现车牌与人脸识别等功能、并提供告警录像和图片抓拍,实现全天候监控。
建设智慧定位平台,在学校校车上安装3G无线车载智能监控,实现全程的车辆GPS定位、车辆运行状态信息等集中监控,为师生保驾护航。
建设思考:困难与举措
回顾学校建设情况,还存在一些困难。
1.建设资金需要加大投入
智慧商校的建设需要较大的投入,这就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我们十分需要和欢迎企业的投入。
2.需要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无缝对接至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生活需要较高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同时,“智慧校园”建设时也需要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3.师生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6
关键词:智慧校园;评价指标;建设规划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学校发展要求和江苏教育厅《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细则,对照各项指标与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自评,探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一、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办法
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项目共分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五个部分。评价指标共28大类170小项,评价总分值300分,达标分值240分。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1.硬件建设
目前,我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建成了覆盖全校基础网络,拥有万兆主干、千兆汇聚、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及安防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教学用计算机教室8间、电子阅览室4间;多媒体教室126套;智能录播教室二套;网管中心存储、服务器、防火墙、网络督察等保障设备齐全。
2.软件建设
我校近几年先后建设了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校园综合管理OA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金蝶财务管理系统、银联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食堂收费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校园网站、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楼控系统等。
3.师生利用信息化的情况
多年来,通过各项培训,我校广大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信息、上传教学文件等。部分教师能够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建设题库等。不足之处:一是开展网上教学、集体备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能力不足;二是视频、音频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三是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意愿和能力不强。
三、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打基础、建平台、抓应用、促发展”为方针,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问题,目前亟待解决的有以下几点。
1.重硬轻软,利用率不高
我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配备的同时,统一的管理还不到位,采用的服务外包方式后服务还不够及时;现有的硬件利用率不够高、软件应用不充分。
2.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滞后
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共享。应用系统建设推广滞后,特别是教学资源建设、师生应用方面相对滞后。
3.师生信息素养不够高
学校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虽然近几年参加校内外培训较多,但由于人员数量有限,仍然不能满足学校教学、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四、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我校自评分
1.师生发展
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分;教师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5分;校长领导力(10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7分。
2.应用服务
评价指标包括应用服务融合(30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17分;其他略。
3.数字资源
评价指标包括数字场馆资源 (7分)、评价细则3条、自评得分0分;其他略。
4.基础设施
评价指标包括校园网络(13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10.6分;其他略。
5.组织保障
机构队伍(8分)、评价细则4条、自评得分5分;其他略。
五、达标建设所需时间
根据自评情况,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自评分为138分,距离合格分数240分还有一定差距,在资金有保证的情况下,完成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大部分指标可在1~2年内完成,有关物联网项目等的完成时间约需3年。
六、 建设基本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统筹规划,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二是分步实施,从软硬件、教育信息资源、课程、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分步实施、逐项推进;三是以应用驱动,坚持需求主导,应用为主。重点推进教育应用系统和教学信息资源库、学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尽快发挥作用。
七、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将围绕“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突出“师生参与教学应用、全员体验智能管理”的理念,以数据中心建设和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系统应用为核心,以规章制度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推进全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和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2.具体建设目标
(1)在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
(2)完善校园基础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建设。
(3)启动全校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建设个人信息门户平台,完善OA系统;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实施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4)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图书馆资源,完善数据中心虚拟化扩展及云平台建设。
(5)建立数据中心,实现全校网络行政管理、网上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实训等信息服务网络,提供数据服务、基础信息和管理载体,以信息化促进学校建设现代化。
(6)加强消防、安防、食堂消费、后勤服务等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7)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的同时,积极开展信息化讲座、培训、师生互动等活动。
(8)根据学校升格发展需要,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八、实施计划
1.完善数字校园建设(2016年)
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学校综合管理系统,推进OA系统的应用;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
2.数据中心建设(2017年)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数据中心建设、物联网建设。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3.努力实现智慧校园建设(2018年)
逐步落实各应用系统,通过调试、培训、运行推广各应用系统。
4.完善智慧校园建设(2019年~2020年)
智慧校园建设没有终点,学校将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智慧校园的建设。
九、 政策保障与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由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总体规划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信息化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的需要,落实领导职责,确保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逐步在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主管制度,完善信息化工作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并建立信息安全的监管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3.注重队伍建设
加大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教师团队、服务队伍的建设力度,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检查和指导,并建立评估体系,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组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观摩展评、教学软件征集评比等活动。
篇7
【关键词】智慧校园;管理;现代科技
一、定义以及特征
什么是智慧校园呢?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且将高校的教学、教科研、学生的课程和日常管理等多项学习、服务智能化系统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能够实现教学、学习和生活为一体化的系统。智慧校园主要有四个特征:
1.利用互联网和智能化实现终端覆盖
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覆盖在校园内,并且通过智能化终端将校园内的教学、环境、老师及学生的生活信息通过网络反馈至控制系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事物提供大数据。
2.智慧校园中大数据的优势
由于智慧校园可以采集大量高校内的各种数据,并且具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智慧校园明显区别于数字校园的一点就是,可以利用其数据进行分析,为高校的各项事务提供数据支持。
3.智慧校园的个性化服务
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师生更好的进行生活和学习,强调了能切实将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校园建设管理中以更好的满足学校师生的各项需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不同的、多元化的技术以满足校园师生个性化需要。
4.学习环境的开放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校园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学习方式。在系统中,信息可以进行共享,学习的方式、时间、空间都可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的更加多元化,教学实践的扩展性以及教学空间的多样性,这些都能够实现学习环境的开放式。
二、高校建设智慧校园中管理工作现状问题
智慧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这一优点众多高校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智慧校园系统的运行仍存在多种问题。
1.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全面
想要利用好智慧校园系统,整合校内资源,结合信息化网络平台,全校性的智能化是必备的结实基础,智能化基础打实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模式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但是,据调查,众多高校虽然在建设智慧校园,但是学生的管理仍然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而教师的众多工作也没能和智慧校园有效的结合,仍然是数字化校园的的模式。智慧校园中的众多系统也没能很好的利用和开发,建设智慧校园的形式化大于实质的意义,师生的管理工作仍然处于瓶颈状态,导致智慧校园的功能作用未能在学生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影响了学生的管理质量。
2.智能化服务不足
高校的管理工作是日常重要工作之一,智慧校园系统的建立理论上可以为高校的师生带来智能化的服务,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校园实时信息。但是,这一智能化服务需要将校园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融入智慧校园系统。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并没能进行资源的整合,导致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以考勤系统为例,没能整合学生信息等现象,就导致仍需要高校的教师人工进行考勤,这不仅低效率,也浪费宝贵的教科研时间,增加教师的负担,且工作管理也无法满足学校的需求而给学校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忽视了信息技术与学生教育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运用,学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出现的明显的转变,微课等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在了学生的教育培养中,这明显给高校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来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有效的保障,这同时也是智慧课堂建设的必然要求,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要想保证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往往要求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能有效摆脱机器对学生学习的干扰,以促使智慧课堂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智慧校园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作用的发挥,而影响了学校学生管理的质量。
三、优化智慧校园中管理工作方法
在现在这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同时也是新一轮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下,利用智慧校园,依托信息化管理高校,提高工作水平是大势所趋,也是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要进行的必要步骤之一。
1.依托信息化技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根本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为校园内师生建设智慧化、便捷化和安全化的环境,让管理模式与时代接轨。因此,在智慧校园应用的时期,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深入一线教师之中,指导教师使用智慧校园系统,学会操作终端如手机、平板等。同时技术人员也应该将相关学生的信息录入系统之中。在系统的稳定和完善后加之以技术成熟和制度的完善,来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全员参与的智慧校园。据悉,宁波某高校利用智慧校园系统,将早操晨跑打卡制度融入其中,以相应教育部门的“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倡议。学生的管理十分便捷高效,只要刷自己的校园卡即可。同时早操晨跑的相关信息如时间、次数等与体育成绩挂钩,不仅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更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融合信息资源,加强智能化服务
青年接收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目前高校内的学生大多是1995年后的青年,这一代更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对于智能化的服务兴趣浓厚且有着较大的需求。这些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上、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上,甚至平日的生活中都紧密的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结合。高校中,能全面并系统的融合信息资源,在智慧校园的平台加以共享来服务学生,这是一个创新且高效的学生工作管理的方式。这也是智慧校园系统的达成目标之一。为了体现人性化、清晰化的迎新方式,突出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众多高校采用网上迎新的方式。在学生生活方面,部分高校的宿舍管理员采用智慧校园终端,通过发送视频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宿舍、安全用电等方面。学生通过登录智慧校园可以随时随地反复的观看和学习,提高自我管理和生活的水平。
3.建立智慧课堂,完善信息平台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也是主流趋势。例如现在较火热的翻转课堂。这是一个以网络为基础,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深度协作式教学。翻转课堂也是目前许多高校主要打造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首先,高校应梳理校内资源,促成各学科相关院校资源共享,并将资源进行整合,完善资源共享平台,然后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这一平台,课堂教学无障碍。同时依托大数据的分析和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并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在部分高校中,为了进一步引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式教学等等,高校建设微课堂、微教室。通过建设这些新颖的模式,引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模块化自主学习。与传统的讲授方式不同,课堂有着更加活跃的气氛和民主的氛围。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学生可利用终端设备与同学、教师进行小组交流或者在线指导。这一模式的构成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风气的浓厚,同时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奠定了结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高校而言,智慧校园是一种相对较高的目标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竞争实力水平。基于此,要想提高高校的竞争实力,就必须要能给予智慧校园的发展充足的重视,并切实有效的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要求能切实从智慧校园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出发,基于当前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保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要求来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进而促使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亚杰,王克勇,何健勇,孙明利.基于PDCA的智慧校园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
篇8
关键词:智慧校园 云计算 物联网 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044-02
智慧校园网是数字化校园的最新体现,它所包含的是智能、互联以及协同等理念,同时以安全、高效、方便、快捷以及绿色为发展目标,借助基础数据库、信息开放、应用数据库以及云计算和服务支持平台,采用智能、感知、挖掘以及控制等现代化先进技术,有效地实现了校园网络管理、安全监控以及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智能管理。从整体上来说,智慧校园网所要创造的是,校园中到处都是网络学习、创新科研、高效透明的校务管理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智能、高效、和谐、稳定的校园网络系统。
1 智慧校园改善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很多的高校尤其是知名院校,比较注重智慧校园网络建设,该网络系统实际上就是将物联网、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以及传感等方面的及时集于一身,对教育教学、管理、科研以及校园生活服务等信息实施全面的优化与整合,通过互联、集成和数据信息的深度分析与挖掘,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性、高效性以及智能化。
从实践来看,智慧校园网络通畅表现出三大特点:第一,利用云计算平台,建设一个智能教学体系,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智能感知、综合信息服务的广阔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活动,最终实现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第二,构建广阔的服务平台,构建全方位服务系统。实践中可借助数据库以及海量存储器等,将计算机网络服务有效地融入到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领域,从而实现有效协作;第三,借助智能感知系统与宽带网络服务平台,为外部与高校之间建立一个可以感知和交流的端口。
为此,我们可利用云计算以及虚拟化技术,建立校园云系统,并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校园体系。比如,现代的一卡通逐渐取代传统的学生证、餐卡以及图书借阅证等繁琐的证件,同时也将门禁、消费以及数字图书馆和考勤等功能融入其中;利用云计算,构建一个教育云平台,以此来分享教育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育内容的可感知性与直观性,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同时,教育云平台,在全面提高校务管理能力、整合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办公自动化(OA)、教务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等系统中,通过优化和整合,可有效监控教育教学效果,提高高校综合管理水平。
2 云计算
所谓云计算,实际上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以及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和拓宽,它是网络运行过程中相互协同的虚拟服务设备群,主要是通过网络支持,使计算有效地分布于分布式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之上。广义上的云计算,主要是指服务交付与应用模式,借助现代网络通过按需和易扩展等方式,充分获得实际服务需要。通常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是:广泛的网络、资源信息汇聚与共享,自助式的个性化服务以及灵活调配的资源信息与计算服务。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云计算的主要思想在于将大量网络计算资源进行集中,然后统一调度和管理,从而构成现代化计算资源池,并向广大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实践中将这种提供资源的现代化网络系统,称作云。其中,云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均可以根据应用者的需求,随时获取,而且可以对其进行无限制的扩展,从而实现按需应用,并及时付费。一般而言,云计算可分作三个层面,即云软件、云设备以及云平台。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智慧校园网应当无处不,方便快捷的上网系统,为智能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3 云计算条件下的智慧校园
从实践来看,云计算模式的应用为现代教育教学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协作以及学习等,创造了新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内云计算模式的快速普及与发展,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机构的相关信息处理均转移到云系统之中,对智能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采用云计算,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提高云计算服务,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网络服务形式,而且教育机构与科研人员也可以有效地管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优化。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具体展开探讨。
3.1 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校园网络而言,它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表现出高速、稳定、安全的特点,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云计算平台,并在智能领域实现物联感知。宁波工程学院通过租用ISP运营商的裸光纤连接成一体,建设成为支持IPv4/v6双栈的、具有多业务融合、高带宽、高移动性、面向服务的透明弹性校园网,打造智慧校园的信息高速公路,能柔性适应未来的各种信息化应用需求。布局结构合理的校园网络,使其覆盖面广、安全、稳定、高速,支持有线、无线、电脑、笔记本和手机等多种终端设备上网。坚持“云服务”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技术路线,建造具有先进水平的数据中心环境。
3.2 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
一般而言,云计算平台主要有机房环境、存储平台、计算平台以及容灾系统等。宁波工程学院IDC数据中心,基于“云计算”架构建设,通过采用硬件设备虚拟化、系统管理自动化和服务流程一体化等技术架构,为用户提供一个以服务为中心的数据中心,同时将资源的使用方式从专有独占方式转变成完全共享方式,运行环境可以自动部署和调整资源分配,实现资源随需掌控,提供一个基于业务的资源共享、服务集中和自动化的开放数据中心,为数字化校园平台和业务系统建设提供基础硬件支撑。
3.3 校园云计算安全平台设计
当采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校园网建设时,不用担心数据信息的丢失以及病毒的入侵,而且云计算中的权限管理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此外,数据集中存储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安全监测,即将信息资料存储于某个数据中心之中,然后管理者对数据资料实施统一的管理,对资源进行分配、对负载进行均衡、对软件进行部署,同时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应用成本。
3.4 物联感知系统构建
在智能校园建设过程中,物联感知系统是其中最为常用的部分,实践中可利用采集器、传感器、RFID以及二维码和现代高清视频监控感知设备,有效地实现数字化管理与实时监控。根据校园中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对传感器、视频数据采集设备进行部设备、联网;通过采集器、二维码以及RFID技术,对校园环境进行标志;构建现代校园环境数据库、服务平台,借助物联网络构建应用管理系统。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数字化图书馆
以RFID智能标签技术为方向,建设图书馆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图书自动清点、图书自助借还,图书区域定位,开发智能导航系统,方便读者快速准确的查找图书,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提升读者服务能力。
(2)智慧型平安校园
推行校园数字化监控系统建设,逐步把现有的模拟监控系统整合到数字化、一体化的智能安保平台中,同时可支持灵活的、分布式的集散安保监控模式,支持多级权限管理,支持无线、internet、智能终端等多种监控模式,支持监控图像的智能分析和预警等功能和监控图像的数据挖掘等。
(3)绿色节能智慧校园
利用智能传感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对学校的各种耗能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智能分析、优化调度、管理控制,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降低学校运行成本,实现节约型绿色学校的建设。如能源质量管理、照明能源管理、各仪器设备的能源管理等,各能源管理系统应整合为一个整体,可提供实时数据和分析统计报告等。
4 结语
目前“智慧校园”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智慧的概念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基于此,借助智慧校园系统建设这一契机,优化和配置现代可利用资源,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科研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实现人、事、物的联动控制与协作管理,实现教师、学生、资源和外界的互联互通,使数字校园成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真正实现智慧校园、虚拟生活、移动办公、和谐沟通的环境,建设一个平安、和谐、幸福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6).
[2] 刘化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0(7):4-6.
[3] 孔凡娟.云计算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0(2):93-95.
篇9
关键词:高校;智慧校园;互联网+;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030-02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提速,在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下、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很多高校会面临着信息孤岛、信息安全隐患、重复建设和高成本维护、系统后天不足等问题与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利用好“互联网+”来打造智慧校园,促进高校搭建一个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平台和高效安全的智慧校园环境,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移动媒体环境下很多高校值得思考的课题。高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校园建设者,需要共同透视自身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深刻剖析智慧校园发展的不足与难点,认真探索“互联网+智慧校园”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1 “互联网+智慧校园”:技术发展瓶颈
当下,大学教育教学发生了三大变化,主要是:1)人类的知识建构走上了分布式知识网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知识的存储不再仅限于人脑,而在服务器,实现了人机交互的互联互通;2)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终身学习成为工作生活中的需要;3)高等教育教学迈入了混合教育阶段,也就是教育的线上线下结合。
新时期,在不断复杂、变化万千的互联网变革下,校园的各类信息、数据的产生、传播和分析的对象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化,这些信息与数据之间,产生了更加剧烈的聚合效应,身处校园的人,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工作作用,实现更加广泛的高效功能。最终实现教学、教务、生活、学习方面人与人、人与关系的连接,进而实现跨终端的数据采集、加工处理以及信息的挖掘、分析。具体开说,就是实现个性化的师生服务、高校的校园信息交互,这可以说是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趋向。
当下,互联网+正推动着数字校园加速向智慧校园的升级,一些大学积极迎接信息机遇和挑战,全面利用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合校园的各项活动,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更优、更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这些正改变着我们的高校校园学习、生活、教育、教学、外联等活动。与此同时,智慧校园的目标还远未达成,很多高校也面临着实际的困难与挑战,遇到了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客观瓶颈,譬如:第一,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即时沟通能力不强。在不少大学的管理中,不难发现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沟通、互动,仅处于“人治”环节,靠传统方式(即^布告栏或者老师、班长通知的方式)公布、、和共享信息,网络信息平台没有发挥实际的效能,可以说,没有实现移动互联网化,而通过移动互联网传递即时信息也面临信息数量有限制、无法对不同类型学生实现精准发送的问题,这容易造成沟通效率低下、信息传播范围窄的问题。第二,学校提供的管理服务尚且不够便捷。目前大学校园的在校生源、教职工以及其他辅助人员,都是比较多的,面对几万人这样的生态圈。设计和科学组织容易产生拥堵环节的流程和管理制度,是考验一个学校运作能力的直接体现。遇到招新季、毕业季等,各个缴费点,极易出现“长龙”现象。因而我们会看到,高峰期,自助交费的POS机数量有限、分布各处难找,各种缴费处大排长龙,学生、工作人员都叫苦连天;甚至有的办公处上下班时间没跟上课时间错开,加之校园面积大、道路分布多,学生办个手续还得请假甚至采取逃课应对。其他还如教务管理效能不高、校园内消费场景繁多、环保差、公共秩序管理成本高,导致安全隐患较大。高校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虽然花了巨大成本与投入,但是效果甚微,谈于此师生多会大吐苦水。第三,各个部门信息流通不畅。由于学校部门机构多、部门多、院系多,会出现学院、专业与不同行政部门各自建网站、开发和应用不同的信息平台会找不同的公司或者单位开发、使用完全不同的系统,导致难以统一管理。比如,有的高校,院系自己独立拥有网站和信息平台。这就导致了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各个院系等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部门数据不能有效及时交互;新生数据不能及时同步到各部门,导致各部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学籍变动、人动,信息缺乏互通;学生处和后勤部门信息不统一,学生突发状况很难处理……学校内部信息流通亟待畅通。第四,校园开发投入不足。建设智慧校园的平台需要大额资金、人员和技术投入,可能导致智慧校园建设不到位、推进缓慢。以上的四大痛点,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以及没有充分调动外部资源去建设这个平台。
2 “互联网+智慧校园”:突出应用潜力
2.1 校园移动终端APP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高校除了整合大数据,可搭建学工系统平台。在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消息方面,一些大学也做了很多尝试。从前几年的“飞信”到现在的QQ群、微信群、钉钉办公通讯软件,都体现了突破运营商的限制、实时消息的特点。短信是纯文字,最多发发放假通知和天气,而且只能单向发送,群发效率低,根本无法实现家校间的互动。校讯通群发效率相对于短信高一点,与短信一样是纯文字,难以实现家校互通。
当前是大学生利用手机端APP的思潮,高校校园出现更多的“低头族”,他们抱着手机获得信息、甚至通过手机上的APP进行学习。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关注手机APP的年代,让学生们利用手机得到更多的学习和生活的便利也是学校的心愿。高校可以开发建设适合本校信息的移动终端APP,应用功能可以涵盖教务、学工、后勤、人事等各个方面。学生时候在教室上课,没办法用电脑登录网页,有这样的手机APP十分方便,不管是查成绩、查课表、或者是借教室、查询一卡通的流水账都十分方便,省去了许多麻烦。可以说,通过手机将师生与学校整个信息化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
2.2 校园信息化平台
过去,不同处室,管设备的、管房间的、管课程的,相互间老师、教室、设备和学生管理,各种数据不衔接,造成学校大量空间、时间、老师甚至学生的浪费。而且,以前的高校校园信息门户的平台,只是简单的充当一个信息“告示板”的作用,教师想要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需要翻阅很多纸质的档案、非常不便。开发、建设、投入使用新的学工系统,许多功能逐步上线,系统不断更新,可以给学校的信息工作带来一次革命性的提升。比如,某高校的校园信息门户已经涵盖了迎新系统、学工系统、离校系统、就业系统四大版块。从新生确定录取的那一天,学生的信息就会导入系统,在迎新过程中,包括分配寝室、打印宿舍床头卡、关联银行卡、学生证信息等就可以一键导出。正式入学后,奖学金、助学金、贷款、补助、学业预警、寝室门禁信息也一直更新和记录。毕业离校系统,方便毕业生打印在校证明、档案输出,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就业系统记录每个学生的档案去处,在学生毕业2、3年内仍可回校查询,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辅导员的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其中更为值得一提的是:1)学业预警功能,一些大学取消了毕业大补考,这意味着同学们要在四年的学习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业情况。学业预警功能就是这样贴心的小助手,实时关注学生学业进度,分析学生成绩。在学生成绩有挂科的情况下给学生发送预警信息。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一个辅导员关注几百个学生可能出现的疏漏。2)群视频的功能应用,即同时在线的几十位老师可以实现实时互动、视频交流。视频会议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高了老师们的工作效率,打破常规的例会形式,节省开会、散会的路程时间。二是视频可以生动地讲解一些操作流程,辅导员们在听着视频会议的同时,还可以同时打开其他页面与主讲人一起操作。方便了对辅导员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
2.3 校园创新教育新模式
信息时代,很多高校都曾描绘过这样的愿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和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高校大学校园的建设者,应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站在学校发展层面实施布局,确保了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组织管理;以应用为核心,力求覆盖师生需求,将用户体验视为最高标准。一些大学激活了庞大的校园信息移动平台,不断地开发新信息,整合有效信息,实现各个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实施交换,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高校正描绘着“互联网+”时代下一幅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息化蓝图。此外,智慧校园还可以连接打通不同学校、园区企业之间的资源设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让教育工作者、大学生、教师、企业等人员,实现跨越墙院空间,共享更多资源与信息。
3 总结与体会
为了进一步搞好“互联网+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技术应用,在建立或开发统一的系统平台时,我们应该注意:1)智慧校园所依附的平台,必须与高校学生群体的习惯和偏好相符。校园服务的主要人群还是师生,尤其是众多的青年大学生,他们对系统平台的认可度、信任度、跟随情况,应用习惯等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在校园的实效好坏。有关数据表明,手机即时通讯的网民使用率高达95%以上,因此智慧校园平台必须注重搭建即时通讯系统的价值意义,充分考虑年轻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开发时尚多元、功能使用、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2)平台必须能够提供一个成熟的应用模块,以此实现智慧管理,体现网络技术强大的服务功能。智慧校园的系y平台需要提供便捷模板,让高校不需另外开发就能顺利接入,使学生在移动端快速、便捷地实现校内吃、住、行、教务信息一体化等功能。目前国内研究这类解决方案的技术团队,已经注重开始针对高校的数字化展开研究与开发,值得期待。3)这个平台的建设维护成本要可控,用有限的投入实现无限的可能。必要的话可以充分利用和应用一些成熟公共平台,使用现成服务作为入口来打造智慧校园。4)平台必须能支持信息(如文字和图片、甚至音频、视频多媒体)的精准传递,提高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另外,平台也应该支持多层操作,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管理权限、实现便捷管理。如:一个高校就是一个统一的认证账号,不论各个部门机构、各院系老师,都可通过该账号对不同领域学生发送相关消息,信息数量不受限,但是信息内容要与本部门工作相关。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环境下,要打造一个高效便捷、舒适智能的智慧校园,不仅是每个高校建设者、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话题,也是网络技术开发者应该关注、破解智慧校园建设技术瓶颈及提出解决方案的重要课题。
总之,通过网络,一个学校的智慧是学生和老师、校园资源管理变得更加智慧。高等教育作为育人者,借势信息时展的东风,更要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头。高校大学校园建设者利用科技,改变校园里的办公和学习方式,让全校师生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成果,这是未来高校发展的一个缩影,也为“互联网+智慧校园”探索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姜楠. 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4(5).
篇10
1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已经完成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如下所述。
(1)校园网上联到中国教育科研网和中国联通网,出口带宽分别为100M, 2800M;校园网主干传输速率为lOGbps,百兆或千兆到桌面;实现了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机房建立了双回路UPS电源,有效保障了校园网用电安全。
(2)与公司合作开发教务管理系统,具有迎新、排课、选课、成绩查询、教务管理等功能。新建校园网站群系统,实现学校主站和二级网站的统一管理,极大提升了网站自身的安全水平。
(3)已实现多媒体教学,全校共有104个多媒体教室,可以满足正常多媒体教学需求。
(4)建成较好的网络学习平台。目前,我校已建成校内网络学习空间和数字资源中心,全校师生可以方便的进行网上学习。
(5)升级校园一卡通工程。升级后的一卡通具有图书借阅、餐卡、水卡、电卡及其他校内消费功能。
(6)实施平安校园工程。目前已做到室内大部分教室、室外主要区域的视频监控覆盖,对维护校园安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虽然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各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共享互通,数据“孤岛”现象和数据不一致情况十分突出;跨部门或信息系统的流程再造还没有实际推行;尚未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校内信息实时采集平台,校园管理的智慧化程度有待提高;学校的基础数据库还没有建立,导致现有数据质量不高,无法实现数据分析和预测。
2通过调研,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建设目标
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前,应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要坚持的原则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的,同样,建设智慧校园也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我们可以借鉴智慧校园建设比较成功的高校的经验,结合学校现有网络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系统以及经梳理后形成的合理的业务流程,打造流程合理、使用方便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从学校的高度统一考虑,规划方面既要以发展的观点进行纵向的思考,又要从全校各个部门以及其他校外机构的协作关系进行横向的思考;既要考虑分步实施,又要考虑协调发展,利用“互联网+”思维来建设和推广学校各类信息化应用,最终达到服务于用户的需求,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为学校申本和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系统之间的集成检索和引用变得敏捷化。这对于科技档案中知识利用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些企业实行了档案知识管理策略。档案知识管理就是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在档案信息收集基础上借助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深人挖掘档案信息中含有的有用的知识单元,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等二次加工,及时、简单满足需要的人的需求。应该说,要做到科技档案中知识的全方位利用,需要从科技档案产生、存储、传递、引用等全生命过程中去考虑,充分认识知识的虚拟性和可归纳性特点,让档案产生之初就形成知识,让档案就是为了知识的应用而存在的。 将基于档案知识的系统应用和档案知识存储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挖掘存储的档案数据中的知识,形成可应用的知识单元,以便于新产品研发、制造及测试过程的引用。将档案数据知识化是一项重点和难点任务。其一方面需要将档案数据足够细分,形成最小的结构化数据单元;另一方面还需要汇总合并同类数据单元,遴选优质的数据单元作为有效知识。这两个过程可以随着档案数据产生之初便对数据加工处理实现,也可以后期整理,前者需要拥有与应用系统深人融合的档案管理系统,而后者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信息化条件的不断深人,两种对于档案知识的处理方式均存在,且逐渐趋向于前者。
研发设计阶段为快速完成新产品的研发设计,需要充分借用已有设计知识,包括以往研发设计形成的设计组件、设计单元等具体的设计数据,同时也包括通过技术研究实践形成的成熟的设计方法、仿真方法等内容。设计数据及方法形成可引用的分类知识库,集成到CAT工A, Altium Designer等设计仿真平台中,完成研发设计的知识应用。工艺设计阶段也与研发设计类似,主要形成的知识数据是工艺方法单元、工艺流程单元、工艺术语单元及工艺参数单元等。制造过程记录主要是根据实际制造过程记录产生,每一批次均不同,并不能通过档案知识复用,但是通过大量历史制造过程的数量,可以归纳形成设备参数、人员作业效率等知识内容,这些有利于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以及精细化排产等。调试测试数据也是实际调试和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但是调试和测试的方法、调试测试程序可以归纳整理,形成可供引用的知识单元,这样可极大提高调试和测试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