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教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生物学教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广为运用,并逐渐发展成为如今中小学尤其是中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且在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被提出,要求学校的教育改革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来完成[1]。在如此背景下,我国的初中生物教学也逐渐吸收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上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及在教学质量的检测上,均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学习间竞争激烈的学生而言,并不知晓合作学习是何物,也不知晓为什么要合作学习、以及怎样进行!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不佳,且容易形成孤僻等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以引导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为主,为今后开展的生物学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生物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内容较为复杂和细小,对于刚接触到生物的初中学生而言,逻辑之间的构架不是很明确,且学生极易在学习中对细小的知识点遗忘,甚至是失去兴趣。合作学习讲究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来促进对理论性知识的认知,例如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的小实验、小观察,均可以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讨来完成,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巩固,同时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生物学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将实际生活与之相结合,灌输、设置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展开的意义
1、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生物学学科在自然学科的比重中占据着较大的地位,所以其内容较为广泛,甚至会涉及到更多细小的知识点,例如一个细胞的演变,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知识内容的丰富化发展的需要,一味的通过教科书对知识进行讲解,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从而降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很难做到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讨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参与,学生对通过自身动手得出的结论以及问题的发现,经调查分析,均具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初中生物《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为例,熟记显微镜的构造以及使用的方法是其主要的学习目标,若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教科书上的图形来进行记忆,很难让学生在想象空间里对其形成认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学生对细胞之间的探讨、观察、互助记忆、互相指导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等,方能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课文的要求,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责任感
传统的教育更多的是看重应试成果,而长期的应试影响下,学生之间除了激烈的竞争外似乎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极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失去合作的精神、意识,以及能力,长期以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如今的新课改推进下,应摒弃应试教育中的弊端,在教学上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在教学开展中,予以每一位学生相应的学习探究责任,促使学生在责任感的推崇下更好的完成学习探究的目的,遵循“木桶原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达到学习共赢的效果,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和睦友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为例,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由小组之间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安排。先选取大家都感兴趣的生物,然后由小组中一至两位同学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切片、涂片、装片,再由其余的学生将显微镜进行调制以及准备记录观察的结果,最后经过小组之间的讨论,选取一位为代表进行小组讲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最终实现学习知识“共赢”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3、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竞争意识虽然必不可少,但是合作精神也不可或缺,竞争意识可以促进紧张氛围的形成,是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合作精神可以从更全面、多角度进行提升,从而促进自身综合性的提升,更有利于向前发展。在教育事业上同样如此,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必然存在,且从未间断,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上形成积极的主动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一味竞争,将会导致学生的人格出现缺失,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于一个自私、缺乏合作、互助的位置,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从各个角度对学习予以补充,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补充之间、不断完善自己,通过交往、互助、倾听的方式对学生的健全人格不断完善。以《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为例,教师在讲解生物圈构造以及每一个圈的重要性、合作性的同时,可以将其与学生之间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学生之间的学习圈、学习过程的形成圈中入手,可以在直观化讲解课程的同时予以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促进,通过具体的分析“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其他生物组成部分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侧面督促学生。
三、结语
合作学习的效益不仅在经济市场上不断得到认可,而且在教育事业上同样广为实施,尤其是在类似于生物这样的学科,课程内容较为广泛且细小,更是需要合作学习来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促进学习质量的理想化,同时促进学生责任感、互助精神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上更应该成为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沈敏芳.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4(09):137-137.
[2]黄容.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讨[J].未来英才,2015(03):75-75.
[3]李帮英.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析[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10):28-28.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情景教学
G633.91
初中的生物教学主要是课堂传授,模式为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初中的生物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本次研究对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作如下综述。
一、情景教学的概念
情景教学是在教学中融入情景模式,使教学和实践得到有效的结合,丰富的课堂的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通过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将课堂和生活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方法
1.在创设情境教学中应用生物历史法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将生物学的相关历史向同学讲述,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生物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入生物学的历史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物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相关调查显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物历史创设情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发生和发展,是创设情境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2.在创设情境教学中应用生物实验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要求。在生物学中,常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的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对生物知识进行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中,通过生物实验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学生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生物知识。举例说明如下:在微生物学中,关于植物学习的内容,可以用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洋葱作为实验标本,将洋葱切片,然后置于显微镜下让学生分别进行观察其细胞的结构和组成。例如水绵知识的讲解,书中定义水绵为多细胞的、丝状的藻类,是由结构相同的筒状细胞连接而成。如果仅仅通过这个定义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不理解,但是如果让学生在实验室中通过显微镜亲自观察,就会加深对该知识的印象,由此可见,应用生物实验创设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3.在创设情境教学中应用比较类推法
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对比即为对比类推法,在生物学中涉及到大量的动物和植物,且在其划分上存在一定的依据。根据划分的依据创设不同的情景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比较熟悉的某种动物或者植物特点的了解,来熟悉自己不了解的但是为同一类的动物或者植物,从而对生物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
4.在创设情境教学中应用小故事法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反应生物课堂单一、 不生动,较为枯燥。其实不仅学生认为生物的学习较为枯燥,有时候就是生物教师也发现生物的学习是枯燥的,例如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对该知识点更好的掌握,教师不得不反复的讲解重复,学生则反复的记忆,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成果。为了活跃生物课堂的气氛,提高生物学习的气氛,作为生物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内容搜集与该课堂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小故事,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故事对生物的知识进行讲解,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提高了教学的成果,得到学生的一致赞同。
三、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学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塑造综合型人才,这是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提高了生物教学课堂的整体效果。相关研究报道发现,应用情景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能力,满足了新课标的改革要求,促进了生物教学的发展。(2)情境模式突破的传统的教学,属于教学中的创新,这种创新让我们充分的意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均有重要的意义。(3)情境教学模式更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好的阶段,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更喜欢亲自探索究竟,应用情景教W,增加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可以亲自探究对未知的好奇,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生物学有了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该课堂有了兴趣,才能更喜欢学习生物。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将情境教学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相结合,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学,培养综合性的人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通过对情境的创设,不仅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利于创建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所学内容。尤其是随着新课改,情境教学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是初中生物学发展的关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在发生的变化,情境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新方法,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推动初中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促进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情境教学已经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通过实施情境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还改善了课堂的氛围,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成果,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被教育者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金菊.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J]. 教育探索, 2005(2):73-74.
[2]钱丽媛.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中, 2015(4).
篇3
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生物教学;实施策略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是当前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本次课改更加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落实到生物教学中,是生物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来谈谈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2.学生讨论问题并设计实验流程;3.教师指导并启发学生思考与创新;4.学生自主研究并实施实验;5.师生共同评价并总结研究成果。在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尤为重要。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已习以为常,再加上学业负担很重,因此很少有高中生能发现并提出身边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应创设更多的情境,促使学生对身边的现象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在上《遗传的基本定律》新授课时,笔者请了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异的两位男生和两位女生站到讲台中间,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这四位同学的相貌特征,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习热情高涨,研究兴趣浓厚,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为什么不同的人眼睛有大有小?”“怎样让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长得更高?”“不同人相貌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进入了学习状态。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研究并实施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一个良好契机。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材料是30%的蔗糖溶液和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学生按照书本上提供的实验步骤验证完实验现象之后,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学生开始自主研究。有的学生提出“如果将30%的蔗糖溶液换成10%或50%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么样?”“如果换成30%的KNO3溶液或30%的葡萄糖溶液,结果又会怎样?”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提出“如果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来观察,将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实验结果,而应鼓励他们去设计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实验材料或指导学生用现有材料去配制自己所需的材料。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换了实验材料之后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让实验课堂真正“活”起来。
二、研究性学习在课外的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多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对于课外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让每个小组去寻找并发现自己想要研究的生活现象。当小组研究的课题确定以后,教师指导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搜集相关资料,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并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或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验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如: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的购买,实验应该观察或测量的合适指标等。例如,某兴趣小组在对校园环境进行细心观察后发现,生长在学校操场边的牡丹花比生长在学校前山上的牡丹花长得更高,每年开的花更大更多。学生在仔细比较两处牡丹花的生长条件后,提出他们想要研究的课题“牡丹花的生长情况是否与不同地方的土壤土质情况有关”。在研究过程中,以哪些指标来判断土壤的土质情况是学生面临的最大难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学校图书馆等进行资料的搜集,并选择一些便于观察或操作的土壤指标,如测定土壤pH、观察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检测土壤中氮磷钾等矿质元素的多少等。然后帮助学生联系实验室,准备相关的器材和材料,在网上购买其他必需的实验用品。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并实施实验,指导学生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总结实验结果,提出适宜牡丹花生长的土壤条件并对学校前山土壤条件的改善提出合理的建议。课外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
篇4
1认清生物化学的本质———生命的化学,建立四个问题
在学习第一章绪论时,要建立一种概念,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化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体,那么第一个问题是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是什么?(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生物化学的前四章就是阐述这些重要的组成物质;第二个问题是体内重要的物质是如何代谢的?(主要是糖类、脂类、蛋白质,这三大代谢);接下来第三个问题是代谢之间是如何联系和调控的?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遗传;第四个问题是遗传信息如何传递与表达?最后是两个专题生化(血液生化和肝的生化)。在整本书的学习中,一直要问自己这四个问题,把这四个问题弄明白了,生物化学也就学透了。
1.1第一个问题如何学习
第一个问题即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有哪些?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结构影响了性质及功能,所以在这四章的学习中,共同点是掌握每一种大分子物质不同的化学结构。可以把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大分子物质,对比着进行学习,重点掌握它们的组成结构,进而理解其性质。酶是特殊的蛋白质,通过了解它的结构来认清它特殊在哪里,从而理解酶的特点以及酶催化的原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酶如同工酶、酶原。第四章维生素,相对好理解,可以通过自学学习,掌握各种维生素的别名、功能、缺乏症。这前四章,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多,概念较多,蛋白质和核酸我们都可以把它们想象成“麻绳”;只是组成“麻绳”的元素不同,基本单位不同,所以功能也不同,要学会“解麻绳”。而酶,通过实验学习酶的活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等等,理解得会非常深刻。
1.2第二个问题是重点(三大代谢是核心)
在学习三大代谢时,记清每个代谢途径的概念,反应地点,反应条件,限速酶或者关键酶,能量变化[消耗多少三磷酸腺苷(ATP),产生多少ATP],启动物质、中间产物、生成物质分别是什么,能够描述每个代谢的过程。在三大代谢的学习中,尤其是糖代谢,是非常重要的;而糖代谢中三羧酸循环又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本书的核心和重点,一定要清楚明白这个循环的概念和意义。另外,血糖和血脂都是临床上检测的生化指标,与健康息息相关,要掌握糖尿病的生化基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必须掌握的。同样在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中,分别有血脂的来源与去路和氨的来源与去路。这三者要区别记忆,以免混淆。
1.3第三个问题———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控
三大营养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代谢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可以进入其他的代谢途径,而其中最重要的中间产物是乙酰辅酶A,它是三大代谢的联系点。而三羧酸循环之所以重要,由于它是三大代谢的共同通路。物质代谢调节的三种方式: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整体水平的调节。1.4第四个问题———遗传信息如何传递和表达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如何把遗传信息进行传递和表达的呢?传递———通过DNA转录合成核糖核酸(RAN),表达———通过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是生物体构成的最基本物质,蛋白质不同生物体表现亦不相同,正所谓结构决定功能。在本章中重点掌握遗传的中心法则,DNA的复制,以及转录合成RNA,最后是蛋白质的合成,这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把这些过程合成动画效果在脑中时常演绎。自然就记住了。
2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有方法的,掌握对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常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开始要把一本书读“厚”,而渐渐的要把书读“薄”;读“厚”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求知,累积的过程;读“薄”,是掌握了这本书的精髓,书中最重要的内容凸显出来。
2.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生物化学涉及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有些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如果课前不预习,可能上课时完全不知到老师在讲什么;生物化学的课时不多,但内容不少,有时老师在某些地方就会略讲,比如以前课程学过的东西或老师认为不太重要的内容。课前预习会让我们脑中有大概的印象,老师说到哪里都可以跟得上;对于预习时不理解的内容,在上课时会认真听讲,形成有目的的学习,记忆会深刻。
2.2课堂认真听讲———巧做笔记很多学生上课时,埋头抄笔记,完全顾不上老师说什么,而老师也不会因为同学做笔记而停下讲课的进程,结果是笔记记得整齐认真,但完全搞不懂学了什么。生物化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需要在理解的情况下记忆,所以上课时一定要抬头看着老师,听老师讲解,要跟上老师的逻辑思维,必须集中精力去听,才能弄懂明白。上课老师提到的重点之处或者精华内容,在书上进行标注或者在笔记上注明。用笔记下不明白的地方比记下已明白的内容要重要得多。
2.3课后的整理、复习与重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同学忽视的地方。学完就撂,是很多学生的特点。课后整理笔记时,会把一堂课进行回顾,形成自己的学习心得,理解会非常深刻;如果有疑难或者不明白不会的地方,查资料、问老师或与同学沟通交流,这种收获会远远大于课堂所得。及时整理,会加深学习的记忆。不留问题到下堂课,不要积累问题,否则前面是小问题不懂,后面就会出现都听不懂了的结果。
2.4学习要有框架结构,建立思维导图每个章节学完要进行总结,回顾这一章节的所有学习内容,可以画一张思维导图,先把所学这一章的每一小节凭记忆画出,然后向里面填内容,最后回归课本笔记查漏补缺。重要的知识点,比如限速酶、反应地点等都填充上,并用荧光笔标记。如果每学一章都画一副这样一张思维导图,对于学习了什么内容一目了然,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脑中的框架,书本上的知识也就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中,被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如果说在书上记笔记是把书读“厚”,那么总结出思维导图就是把书读“薄”了蛋白质的化学和核酸的化学这两章,有很多近似的地方,容易混淆,可以对比着学习和记忆。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这三章也可以通过对比进行复习和学习。
篇5
(1)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科学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从高中生物实验拓展教学的本质上来讲,这种生物实验教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其本质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生物实验知识能够有所了解,同时在理解的比较透彻的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和进一步发展。因此,从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掌握的角度来讲,高中生物实验的拓展教学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一旦开战实验的拓展教学,就要求学生对最基本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比较完整透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实验进行拓展学习。例如,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在学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个实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验拓展教学的要求开展“探究乳酸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拓展实验,通过实验的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并非细胞都能进行两种细胞呼吸”以及“不同的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可能不同”等概念。这样,一个实验的拓展实现了对学生多项概念理解的教学,这也正是生物实验拓展教学的重要目标。
(2)生物实验的拓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生物实验是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个实验过程,在高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多是从知识理解和思维培养的角度入手的,因此,生物实验的拓展教学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也是有益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针对所做的生物实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保证实验进行的更加有效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尽可能的全面,因此,学生就会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不断发掘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提出的过程中,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实现的一个过程。同时,在实验拓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对实验中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对于一些问题的结果进行假设性的实验,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科学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实验的拓展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个人能力上的进步,这是因为,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实验方面的种种错误,而实验的错误的出现也需要学生在错误中研究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过程。
(3)实验拓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实验拓展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兴趣培养,一般情况下,课本上给出的实验知识和内容都是有既定答案的,学生要做的就是重复这个答案找寻的过程,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感受这些已经有既定答案的实验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实验虽然能够让他们亲身接触实验过程,但是却没有太多的探索的乐趣,这样的实验过程难免是枯燥乏味的。而实验拓展的教学却不同于这些传统的生物课程实验教学,这种实验的开展学生是事先不知道其中的答案的,对于实验的方向,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方法等等都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开题进行实验,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实验的拓展学习方法能够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探索激情,让他们能够更加关注实验,对实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乐于也敢于在实验中寻找新的真理。
2高中生物实验拓展的教学建议
生物实验拓展教学是实验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实验学习更加有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和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新的实验教学方式也能够更好地丰富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水平。对于如何做好高中生物实验拓展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教师要提高对实验拓展教学的重视程度。实验拓展教学对于生物课程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种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对于生物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需要教师有更加完善的课程设计安排等等,这就对教学工作目标和教学设计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未来,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实验拓展教学的这种教学方式更加重视,把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实验拓展教学所要探索的目标等等进行合理的教学分析,只有教师更加重视对实验拓展教学的开展,才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在实验拓展中的思维能力的发挥。
(2)生物实验拓展教学还要注重联系学校当地发展实际。高中生物拓展试验教学,还需要教师在焦旭过程中对实验的设计能够更加科学性,更加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本地发展实际出发,可以说是实验教学中一个不错的路径,在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书本上讲到的一些实验案例和本地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把书本实验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起来进行探究,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家乡的一些发展实际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加入环境方面的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将雾霾,水污染等等社会现状穿插到实验教学的内容中,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3结语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生动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生物学科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贴近生活,教师要努力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因素,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打好基础。一堂成功的生物课,要上得生动有趣,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下面笔者就如何使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谈谈做法。
1.新课导入要讲究艺术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讲好新课,必须注意设计一个巧妙的课引,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导入新课方法很多,有成语典故导入法、趣闻导入法、故事情节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不同课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讲“条件反射”时,可由“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引出,也可用“小猴做算术题”通过设疑法导入;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先举例父母都是双眼皮,可子女是单眼皮,这是不是违背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呢?通过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借助成语、谚语、诗词等文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
很多成语、俗语、口诀是前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在课堂上正确使用会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讲遗传和变异时,引用俗语“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这两个概念。讲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特点时,为了学生记忆方便,介绍口诀“仁膜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均分牵拉向两极,一分为二重开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生动又有趣。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二,如引用晏殊的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介绍动物的迁徙行为。
3.介绍生物学上的趣闻逸事或者讲一些小笑话
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闻逸事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讲“近亲结婚的危害”时,可讲述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和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婚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讲“伴性遗传”时,可讲述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两个外孙女嫁给俄国的罗蒙诺夫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而给这两个家族带去了血友病这一趣闻,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再如讲“陆地生活的动物”时可以讲讲有关蚯蚓的笑话,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印象特别深刻。
4.列举确切的必要的数据
事实胜于雄辩,确切的数据是无声的语言、是最好的说明。如讲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列举出水占80%~90%,无机盐约占1%~1.5%,蛋白质占7%~8%,脂类占1%~2%,糖类和核酸及其他化合物占1%~5%,这样学生很明了地看出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而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5.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生殖与发育”教学中,讲解“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和“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时,可以采用预习、自学,后放映科教电影《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的方法,多媒体能把复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抽象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生生的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既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实验课教学不易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实验前教师要阐明实验目的,让每位同学都带着问题进行实验。例如,讲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教师可先示范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书上步骤认真操作。再如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时,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然后操作实验,得出光是光和作用的条件、光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的结论。一些农村中学实验条件有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废弃材料做探究实验。如用废旧泡沫、粉红与绿色卡纸、竹签、细线、废旧编衣针金属、胶水制作桃花的模型。
7.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生活能力
具体课堂教学中,让初中生直观接触生物实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讲述“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分别准备煮熟的和新鲜的两种蛋,引导细致观察卵结构,讨论鸡卵结构的功能,理解明确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做到学以致用。例如,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多数是背面朝上?为什么本地不产苹果等一系列生活问题。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尝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加以解释,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如学习“激素调节”后,让学生思考治疗糖尿病用胰岛素时,是口服好还是注射好,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生物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好处。如讲完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知道如何保护皮肤(卫生、化妆);学习了血液知识,使学生明白义务献血对成人来说不会影响健康,甚至会促进人体造血功能提高;学习了耳的结构,当你遇到激烈的爆炸声或闪电过后的打雷时,不再用手捂住耳朵而应该张开嘴巴;学习了呼吸系统之后,要会做人工呼吸,以备急用。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激发他们长大立志攻克难关的信心。让趣味教学走进初中生物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物学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但是教师要做到科学性与生动性的统一,切不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否则只是表面上的热闹而已,实际上学生并未真正学到知识。
作者:黄伯骑 单位:南靖县城关中学
参考文献:
[1]胡青霞.浅谈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J].文教资料,2005.
篇7
1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十分紧密,对比来说,实践教学是存在独立系统化教学活动的统一名称。所以,两者是有关联性的辩证统一体系,也是各自独立的教学过程。传统的思想认为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验能力,构建合理的思维方法,短期内这种理论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今很多高校的生物科学专业的相关内容包括: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植物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及植物学野外实习等。在实践教学初级阶段,实验教学被各种外界因素所限制,总体的实行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原因主要是实践体系的内容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其内容比较简单,设计综合性较高的实验几乎不存在,手段和方法不能及时进行创新。大势下整体性比较低,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
2培养人才必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基本工作是针对基层,部分同学成为中学的生物老师,部分同学进入职业学校从事教师工作,部分同学在相关单位从事专业的研究工作。颠覆过去重理论教学模式,建立一套高效合理的教学体系,保证教学过程中将实践和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水准,进一步为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了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提供完备的基础硬件设施设备,改变以往的教学重点,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质综合性人才作为最高目标。
3优化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在开展实验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合理地设置实验项目,改善教学模式及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改革,结合理论知识内容和实践体系来进行课程设计,构建以提升职业水平为中心思想,将课程改革和课程设置作为主体的教学系统,保证符合学科的特点和系统化。
3.1建立多模块、多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融合现代化的生命科学及技术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到各阶段学习过程中。例如,“在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两者间设置理论突出的内容。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理论和实践的符合性高,转到专业阶段学习中,难度综合性提升,导致实践和理论二者之间既有各自的特点还可以合理结合,树立培养能力为目标的个性化教学体系。
3.2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学校构建从基础实验教学(实验性的目的)、专业实验教学(设计和综合实验)、综合练习科研训练的系统化流程,不同的层次阶段合理地把理论、技术研究、科学创新思想结合到一起,建设不同程序的实验体系,体系中加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重,将人才培养落实到每节实践课程中。在安排课程内容时,用科学手段将系统化的实验项目链接到一起,提升先进科学和传统实验的连接性。
3.3学研结合,学产结合最大化应用科研工作的优点,与相关的工作单位和生物研究企业建立相应的技术研究平台,进行合理的科研培养,让学生接触到国家先进的技术研究实验,充分地将课堂内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实际中,将科研和技术开发有效地融合到一起。
4具体方法
4.1学科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的基本内容是进行基础性的实验教学,建立和理论知识不同的课程内容。开设动物学野外实习、植物学野外实习、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及开设动物学实验等课程。课程安排时,考虑不同内容之间的链接关系,尽可能减少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似内容。
4.2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该模块应用中需要进行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理论内容和实验基础后,根据过去的知识结构体系,提升原有的实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水平。在该阶段的课程设置中开设“农产品的贮藏与加工实验”“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实验”“现代生物技术实验”等内容。其中,现代生物技术试验具体包括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DNA重组技术、异原蛋白在微生物中的表达、发酵工程、分离提取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及活性检测技术,生物产品的分离内容包括在植物、微生物、动物等物体不同的排泄物中提取产物,农产品的贮藏与加工实验包括将农产品加工成饮料、饲料及具有价值的产品。
4.3探索与设计型实验模块该模块是为了充分融合科学研究生产和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可以和具体单位企业配合展开工作,构建实际的应用平台,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根据平台开展活动。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借助自由的实践选择平台进行实习,选择相应课题后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进行实践,实践结束后可以相互交流,提交实践的总结资料。
篇8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堂教学;口腔生物学;思政元素;思政教育;育人目标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力强调,高校教师务必要把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用好,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达成协同效应[1-2]。2020年5月,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专注的是专业知识的内容传授,而忽略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思政元素育人的作用[3-4]。在目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重设口腔医学课堂教学,有机融入思政育人目标,完成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已成为口腔医学课堂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5-6]。本文以《口腔生物学》课堂教学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如何融入课堂教学,以及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意义。
1修订教学大纲,重塑教学目标
《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落实到课程教学各方面,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各环节[7]。以往很多高校的教学大纲,主要是围绕专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来制定的,一般会忽视思政育人目标,在专业课与基础课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课程思政育人环节,设置育人目标,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育人目标三者有机融合,合理设置,形成有机的育人体系[8],将育人的思政内容有机的整合进课堂教学环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及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口腔医学人才是口腔医学的培养目标,在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将课堂教学内容的各级目标与育人目标一致,把育人目标细化的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章节中,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中,促进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实施。如《口腔生物学》中口腔生态系部分章节内容,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口腔生态系概念及组成,熟悉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了解口腔微生物与宿主的作用;能力目标则通过对生态系宏观和微观的认识,培养学生从多维度多视角的去认知事物的辩证思维能力;育人目标则通过联系生态失衡造成的影响,倡导绿色生态平衡理念。
2打造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有机融入思政育人元素
2.1改进策略,拓展路径与方法。高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力拓展思政融入课程建设中的方法及路径,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9-10]。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课堂教学育人体系[11-12]。随着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广的进入课堂,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得到了极大丰富,学生学习的便捷性也越来越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在逐步提高。在此背景之下,借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巧妙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其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怀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合格的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和改进的。2.2创新组织形式,协同课程思政育人。随着现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都在改革的如火如荼,借此教学模式改革之际,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育人功能的同向同行,切实体现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13-14]。如今很多高校教师也都在努力探索课程思政如何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现在的高校课堂教学离不开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课程模式也是丰富多样,如精品资源共享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资源,将优秀的网络课程及网络短视频教学合理融入课堂教学;增加教学软件的辅助实现智慧课堂的教学,构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增加研讨课及考察课的教学比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2.3设定过程思路,规范课堂流程。在常规课堂教学流程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教学流程,通过旧知引入回顾知识,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新知传授指导教学,结合应用巩固练习,知识归纳完成总结,课后思考拓展运用。建立规范化课堂教学体系,在规范化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挖掘和提炼思政育人元素,逐渐形成完善的思政元素资料库,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凝练形成规范的统一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育人元素及课程融入点,使规范的课堂教学体系及育人元素体系的有机双重融合统一,并通过完善配套建设形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而推动课程思政的引领和示范作用[15-16]。2.4深入挖掘剖析,精准提炼育人元素。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细致梳理课堂内容,深入挖掘并提炼思政育人元素,将思政育人元素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既可提高专业课教师把握课程思政的能力,又可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从知识点挖掘素材,可以发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可以对科学问题的反思分析和经验教训,可以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也可以是学科发展历程、著名人物的故事、教师个人经历等等,都可以成为思政元素挖掘切入点。例如《口腔生物学》绪论引入中,我们可以通过口腔科医生的工作状态导入。再如《口腔生物学》微生物学部分,在讲到口腔细菌中的致龋菌时,口腔链球菌是必讲的细菌,其是唾液中的优势菌群,也是在龋齿形成过程中的主要菌群之一,是重点讲述内容。因为此处涉及的细菌较多,各类细菌的作用又不尽相同,学生学习记忆难度较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提升学生科学钻研的浓厚兴趣,本人便结合自身主持的口腔链球菌的国自然基金项目,从科研选题到项目立项,到创新发现等环节过程中凝聚的点点滴滴,通过切身体会与学生探讨科研背后的故事。
3考核与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3.1思政育人目标纳入过程性考核。考核是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对教学成效的判断,对教学各环节起着有益的促进,以往期末考核以终结性考核为主,根据目前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的过程性评价有机融合是形成性考核的必然要求。将思政教育的考核目标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相统一,实现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课程形成性评价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反馈教师教学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效果,对于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对学生理论素养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次方面的综合考评体系,以达到口腔医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的标准是必要的。在设计过程考核时,可以将育人元素设计成有一定深度的考核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课堂思政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17-18]。例如,口腔微生物一章内容包括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牙菌斑及其生物膜、口腔正常菌丛、口腔生物膜疾病与微生物关系,通过本章内容学习,应了解口腔生态系影响因素,掌握牙菌斑生物膜概念,了解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及组成,了解生态平衡对维持口腔健康的作用,熟悉常见口腔微生物,了解不同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此部分考核内容除常规考核外,可以通过安排学生查阅资料、开展调研、小组讨论、总结汇报的形式进行过程性评价,结合上述基础知识组织学生查阅口腔生态学、口腔致病菌等相关资料,参与到临床专业教师开展的口腔流行性疾病调查,组织学生通过PBL分组讨论口腔微生物在龋齿形成中的作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实践能力等。3.2增加学习渠道,构建多样化过程评价体系。为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专业课或基础课课程性质不同,积极探索开拓多渠道多方式学习途径,利用相关网络课程资源,开展PBL小组讨论等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将期末理论试卷考核、实验考核、网络课程考核、实习调研、总结汇报、平时(PBL等讨论)考核等相结合,分别按照不同比值权重相加,全方位衡量学生学习效果。例如,我们在《口腔生物学》课程考核中,增加了过程性评价的不同环节。参与小组讨论项目占10%,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测评得出此项分值;观看老师指定的网络课程占10%,通过学习通可以实时查看学生观看进度;参加实习调研占10%等,增加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进而多方位多层次评价学生。
4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内容后的教学反馈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试验;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47-0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纵观现在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多是以学生被动地完成整个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方法,教材都事先做了具体的规定。这固然对于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上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作为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大有必要。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通过生物发展史,培养学生思维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探究的历史。在生物发展史中,每个发现都经过科学家周密的实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严密的推理和验证等过程。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知道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
(一)展示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闪烁着科学家们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光合作用发现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孟德尔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创立等。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循着科学家的思维历程去亲身体验一番,探究得出结论的具体思维过程。并适时让学生大胆作出种种设想、猜测,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方法与科学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方法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这这种方式的教学,科学思维的全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学生不仅从中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
(二)从生物学史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生物学发展史中,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教师应充分地把科学家们独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知识传授中,启迪学生领会科学方法,且能运用到实际的实验设计中。
如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科学家通过同位素标记法成功探究出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对DNA X射线的衍射图谱的分析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再如,在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孟德尔之所以能发现遗传的两大规律,与他精心选择实验材料有关,当然还有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他在观察时,对纷繁复杂的杂交现象,只看其一对性状,而对其它性状暂且不管,这就使研究对象大大简化了,特别是他把数学统计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
二、创设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可通过将模拟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动脑思考、交流、合作、亲自探究创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增长起来。
例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这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在完成教学目标后,我们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方向迈进:(一)实验材料,是否只能选用洋葱外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细胞可以吗?尽量选用紫色部分的意义何在?(二)实验试剂,除了蔗糖溶液,可改用其他试剂吗?试剂的浓度呢?(三)实验操作方法,有没可改进或简化,可提高实验效率的?
学生经思考、实践和探讨后,得出结论:1、其他植物细胞也行,但洋葱外表皮紫色部分,液泡呈紫色,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区分明显,在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十分清晰;2、蔗糖溶液粘性强,易污染显微镜。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其他试剂也行,比如可用经济易制的NaCl试剂。而试剂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易导致细胞死亡,无法质壁分离复原;浓度太低,实验没有现象或不明显;3、操作方法可改进为直接把盖玻片掀开,滴加外液。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了几次重复滴加和用吸水纸吸引的步骤;另一方面又避免因操作不当污染了显微镜。
看到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我结合这个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某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有了这个验证性实验作为背景,学生设计起来就容易得多,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思路与原实验基本相同,将原来只滴加30%蔗糖溶液,改为分别滴加10%、20%、30%、40%等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来估测细胞液的浓度。
通过此实验不难发现,学生从以前按部就班,到现在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并由此设计实施探究性实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也发现自己通过实验更好掌握了植物渗透吸水原理,对自己所做实验结论也较满意。
可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比简单的验证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应当尽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指导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老师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已设计好的方案或者教材实例进行参考模仿。
例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许多同学确认的课题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发现部分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选用斐林试剂来检测酶的催化效率。他们认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淀粉可以被淀粉酶水解成还原性糖,因而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是不是真的可以用斐林试剂呢?在我的提醒下,学生很快意识到他们忽视了斐林试剂反应的条件需要加热,对于冰水浴实验组,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也会逐渐增加,使淀粉逐渐被水解,导致结果很可能与对照组差不多,从而影响了探究目标的达成。而选择碘液来检测就不存在此类误差,可在催化反应结束后直接滴加碘液,根据溶液是否变蓝来判断淀粉有否被水解。
另外,在实验步骤上的设计,绝大多数学生是这样安排的。
(一)方案一
这方案刚开始展示时,学生们都觉得很正确,酶有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而且也设置了不同的温度梯度。后经过交流讨论,学生才认识到后加入的淀粉溶液将对原来的温度有所改变,既真正的实验温度并不是他们所控制的。
(二)方案二
这个方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经讨论,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忽略了酶的高效性,在步骤一中当淀粉与淀粉酶混合时发生了反应可能影响到结果。
(三)正确方案
在设计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注意:1、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相关探究实验内容、原理和目的要求,结合实际可行性情况,确立研究目标;2、根据实验所提出的问题,运用已具备的知识或实验技能,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材料用具的选择,具体的实验步骤,实施计划过程,作观察记录的内容,实验结果呈现形式,和实验设计的原则。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不要束缚学生的思路,也不一定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材料用具,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求异创新,设计出既简便易行,又科学准确的实验设计方案;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组织实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确定最佳方案,指导学生从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设计简洁性、效果明显性和联系实际原则展开评价,鼓励新颖巧妙、有创意的方案。
总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除了教师要深挖教材,还要经常性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接第144页)使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基层工作和环境,充分认识到投身基层,建设基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认清投身基层的发展优势和机遇,自觉扎根基层工作。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强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敬业精神。
(三)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多元化社会思潮内容上的现实性和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立体化的特点,使得就业履历掺假、随意签约与毁约、缺乏敬业和团队精神、眼高手低等情况不断发生,引起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担忧,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正确行使职业权利,履行职义务,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职业道德、人格和品质。
(四)就业压力疏导与心理引导
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常常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学生就业时就会没有积极稳定的心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时产生的心理问题的认知水平,使之明确在就业中遇到挫折、产生困惑、举棋不定是不可避免的,对就业压力和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做好心理准备。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困难和压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就业选择,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接受挫折和各种困难,“学会自我宽慰,心怀坦荡,发愤图强,满怀信心地去争取成功”,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对待就业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要加强心理疏导,针对大学生就业所产生的心理问题,通过解惑、答疑、谈心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达到心理平衡,消除焦虑、疑虑等心理现象。
三、结语
针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加强对社会舆论环境建设,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积极弘扬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同时,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与批判,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社会思潮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和趋势,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实质和危害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将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不同价值观取向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自觉地将个人发展和国家所需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提高大学生对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步骤,认清国家现行的就业方针、政策,从而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正确处理好就业形势中的主流和支流、全局与局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正确的认识和观念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就业选择。
参考文献:
\[1\]肖景泉.论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一个层次的构想[J].现代哲学,1997,(l):48.
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传统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采取材料不适
很多初中教师在上到新的课程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带学生领入新知识点,都会寻找一些事情或人物去代入。例如在上到“眼与视觉”时,有个教师找了一个关于得了癌症的青少年在去世后捐献出自己眼角膜的视频,可是整个视频绝大多部分都在叙述这个少年和癌症抗争的过程,最后的捐献眼角膜只占据了很少的一部分。虽然说这部片子很有教育意义,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但是对我们生物课堂来说,利用这部片子进行课题的引入就有些牵强了,因为学生在看完整个视频后也会对这位少年的感到感动同情等等,而并没有对眼睛构造,功能有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不如找一些直接描述眼睛的记录片,直观清晰的能让学生看到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所以,有些时候教师选择的材料也很重要,不应将其当成一节思想品德课,在深化主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与学科之间密切的联系,否则的话,整个教学内容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好。
2.学生的纪律问题
我们知道生物这门课,很多时候都需要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东西。但是由于初中生处于一个对新鲜事物及其好奇的阶段,所以,在上到一些关于新奇事物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上面,而把上课的内容抛之脑后。比如说在讲到“昆虫”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将昆虫和任务分别分发给个小组,但可能很多学生只顾着把玩昆虫,而不重视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教育方法也不能让学生学到东西。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不准学生嬉戏玩闹,甚至还可以引导帮助他们将活动顺利完成,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学好生物。3.教学方式丰富性不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我国的大多数的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都是在课堂上教学这一种,无论上到什么内容,都是教师对着课本和学生说复述一遍,毫无营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也提不起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探究活动是很重要的,教师有时候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观察大自然领略生物之美,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生物课堂的一些建议
1.利用初中生好奇的心理
前面说到,初中生处于一个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好奇的年龄段。我们也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好奇心理,来激发他们对生物的兴趣。例如在上课前后上课后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个悬念,不告诉他们答案,他们好奇只能通过认真阅读课本或者听教师讲课才能回答他们内心中的疑问。教师也可以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动有趣的生物学现象,学生对这些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特别有感触,所以会不自然的被教师吸引,也有了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2.合作与交流
合作与交流不仅仅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对一些自主探究类的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完成,教师可以在一旁协作指导,完成之后要重视交流和总结,这样每个学生才会都有进步。讲台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学更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也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如果全部都只靠老师一个人,那么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将生物这门课教好的。教师要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难点采取一定的措施,学生也要主动询问教师问题,上课时间有限,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只要学生和教师合作好了,整个初中生物教学过程将是一个极其轻松并且愉快的过程。3.开展户外活动生物这门学科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需要开展户外活动。为了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教师在上到一些特定的章节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生物,观察生物。一些探究活动,更应该带着学生去进行,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是一门实实在在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课程。例如,在上到“种子的萌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野外确定目标,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让他们周期性的对自己找到的目标进行观察记录,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种子的萌发过程,这对他们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帮助。总之,想要将初中生物教学做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不但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对生物这门课程的深入了解。做好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个人,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生物学科都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蔡记花 单位:新疆石河子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何思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点分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