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感悟范文

时间:2023-03-31 18:4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教学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教学感悟

篇1

关键词:兴趣;快乐;动静结合;简单学习;容量;充实

在一年级的课堂中,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迎着数十道灵动的眼神,我感觉到身上的压力。伊始,我很认真备课,热情对待他们。然而,课堂上他们怎么如此躁动?如此爱分心?他们的热情持续时间怎么如此之短?我充满苦恼。我想,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吸引住他们。于是,多媒体教学被我引进了课堂。

多媒体秉承了时展的内涵,也是科技进步的标志,在现代化的学校内势必得到推广。《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难以完成,而多媒体就能为此提供技术支持。学生通过欣赏、观察、体味、思索,能逐步形成初步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形势,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不断深入的了解和实践中,我对运用多媒体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它让我更好的走近学生的内心,体味孩子们单纯而又快乐的思想。于是,我对于多媒体教学有了几点感悟

一、吸引注意,引发兴趣,快乐学习

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特点就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正是通过自己对现实的认识来接触新的知识,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虽然与此同时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不能持久,容易分散。但正是他们凭借兴趣学习这个特点,使我们有了切入的时机。只要能吸引住这些灵动的眼神,课堂就将不再沉闷,不再枯燥。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满足兴趣学习的要求。

绚烂的色彩,悦耳的音乐,妙趣的游戏,这一切,在一年级的学生眼里,无异于一场饕餮盛宴。依旧的躁动,那是源于激动;依旧的争论,那是源于快乐;依然的灵动,那是对知识真正的渴望。他们看到了什么?是生活中的事物,是他们爱吃的水果,是他们热爱的动漫,是父母和他们一起生活的画面。这样的课堂,他们的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能不充满兴趣吗?能不快乐吗?快乐的学习,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在我的课件《6、7的认识》里,运动场的画面里出现的是他们自己的身影,算算几个本班的同学?分享苹果的是喜洋洋和灰太狼,问的问题是:“你们希望谁更多?那么该怎么办呢?”……熟悉的生活,喜爱的动漫人物,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二、动静结合,启发思维,简单学习

多媒体还能带来动态教学。传统教学中,静态呆板的板书,难免枯燥无味。尤其一年级的学生刚好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数学抽象学习自然会使他们觉得难度大、枯燥、兴趣缺失。如能适时利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功能,就能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静止的书本人物,可以“活跃”在屏幕上;静态的图画可以像流水一样变化移动;不会说话的“水果先生们”能大声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色彩、速度、对话,抽象的事物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同时也在孩子们脑海里慢慢具体化。他们会随着情境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

三、增加容量,整合资源,充实学习

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平台,为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同时将语音、图像、视听等集于一体,有效的利用时间,增加了堂课教学的容量。这对知识量不断增大的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将自身的矛盾思维以及逻辑性思维进行有效整合的上佳途径,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和提高。

作为新时代的一位年轻教师,我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琢磨,不断研究,克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不断完善,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一、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不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媒体有利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展开。它是丰富学生实验知识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作用的有效途径。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做演示实验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实验时,几乎只有前排同学能看到实验现象。如果我们用实物展台,在上面做实验,再投影出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钠的性质实验,钠的保存、切割、“浮、游、熔、响、红”,每一个细节都能展示在全体学生眼前,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有些实验在高中阶段在安全和技术条件不够的情况下无法完成的实验,通过视频播放,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理论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理论学习也是获取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教材改革,在突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在选修三、四中表现得很突出。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分子的空间构型、晶体结构的教学处理时,做模型来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分子的正四面体、三角锥,晶体的密堆积和非密堆积、体心或面心结构等。如再结合视频,从多层面展示立体结构,学生的直观感受转到抽象思维会更容易,更能接受。多媒体的使用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和电化学教学中可以使宏观的化学问题微观化,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不可能成为可行

社会实践活动的区域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教材中,有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如水污染、废旧电池的处理、白色污染的调查等;但有些社会实践就不能都进入社会和工厂去实现,比如不可能到制陶厂去感受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作。如果我们利用视频,就可以代替参观,同样能达到相应的效果。还有,往往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很好地全面认识问题,如污染问题、能源困境、资源浪费等,如果通过多媒体,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所面临的危机。

四、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容量带来巨大的冲击

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可以化繁为简,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相对多的知识量,增大了课堂容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既要板书又要讲解,一节课下来给学生传授不了太多的信息,而多媒体节约了板书的时间,这样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就多了。同时,学生上课的难度也增大了不少,体力和脑力负担加重。多媒体的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篇3

关键词: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古诗教学

灵活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古诗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的审美也将得到有效地锻炼与培养。

一、积极创设情境,引导感知诗意

古代诗歌的遣词造句规范,合理,诗意浓郁。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静止不动的画面变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并添加动听悦耳的音乐,给学生呈现一种优美的生活场景,即古诗的诗境,能迅速地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到诗中所内含的那份情感。

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诗中有美丽的春色,浩荡的长江水,古色韵味的亭台楼阁,随风飘逸的小舟,还有情意浓浓的诗人。这些内容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表象材料,学生能较为轻松地步入古诗的意境之中。

二、品析诗句,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语言

古诗的语句极为工整,讲究对仗,都是作者千思百虑之后的结晶。为此,抓住古诗中重点字词去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冲破时空限制,付之形、声、色等形成,将单调的、抽象的语言文字,都变成形象、直观的视觉文字,让学生能抓住古诗中的诗眼及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古诗中语言文字之美。

三、感情朗读到位,深刻体会作者情感

古诗的朗读是朗朗入口,极易进行吟诵。教学中若采用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辅之优美动听的旋律,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亲身感悟到作者的那份情感,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先给学生呈现瀑布带给大家的壮丽美景,从瀑布坠入深谷发出的隆隆巨响,感受瀑布的“直下三千尺”的雄壮气势。接着再辅之古诗的朗读,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深入感悟到古诗的那份独有的韵味,突出那古诗句中的抑扬顿挫,受到古诗句那美的感染。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古诗的朗读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小学生经过朗读去展开想象思维,感悟作者埋藏在古诗里面的深厚情感,感受到古诗的那份意境之美。

篇4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多媒体 教学

我们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阐述,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提高其使用的时效性。

一、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存储信息量大,提供大量阅读材料。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由于班级集体授课、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学生自己有效的阅读实间很少,这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许多阅读材料,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也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形成类似语义网络的非线性结构,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多媒体教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性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综合多种教学手段的,那么它所传递的内容就不是单一的,除了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还有其它的方面,比如音乐的欣赏,色彩的视觉效果等方面,都能传递信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中难点的内容。

应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4.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现在我们都正在或者即将上新教材,多媒体课件的大量运用会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借助媒体的使用,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传递容量。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

1.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其实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因此,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

2.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不能让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轻。

篇5

一、多媒体教学的图文声像并茂性,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是多媒体教学所特有的优势,与以往在课堂上枯燥的讲授相比,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美的瞬间”时,学生在脑海中很少能够准确把握那瞬间的美,因此在作文课之前,我精心准备了一节多媒体课,把有关“美的瞬间”的视频、画面等搬上了教室的荧幕,让学生充分领略了美的瞬间。又下载了一些社会不文明现象及丑陋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视频和图像的刺激,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真正感悟到“什么是美的瞬间”,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指导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的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作文课上学生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媒体教学课堂的大容量性、大信息性正好弥补了学生课堂上的这一不足。

比如,在指导“做个___不容易”时,我课前搜集、下载了一些山区农民、煤矿工人、城市工程师、农村教师等辛苦工作的视频和画面,让学生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感悟,无论是何种职业、何种身份,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困难,有不同程度的烦恼,从而使学生推己及人,写出内心真实的感受。

多媒体教学课堂的大容量性、大信息性,在欣赏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的赏析上,更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灵感”。利用多媒体,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就能欣赏到大量的作文素材,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篇6

关键词: 多媒体 高职语文教学 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语文教学的要求在一步步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已经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从语文教学的普遍实际出发,多媒体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纵观几年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灵活使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达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功效,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这是我校为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开设的语文基础课程之一)教学中,对于多媒体使用,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进行朗诵教学时的情景。按照常规模式,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朗诵时常用的各种技巧及注意事项,然后进行训练提高。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传统的方法不仅提高朗诵能力的速度慢,而且提高程度不大,因此我改变了方式,在讲授完朗诵的技巧之后,找来了一些朗诵名家的朗诵资料,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影音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先感受其中使用的朗诵技巧,然后跟着朗诵,体会感悟朗诵技巧,最后进行训练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很好结合,比原来只是反复练习的方式效率提高了很多。事实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改变了原来枯燥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快,与原来的教学形成鲜明的对比,事半功倍。

2.开扩视野,提升智能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在现代教学中使用效率高、使用方式灵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使得课堂教学知识量更加充实、教学效果反馈渠道更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一手段,就能起到扩充学生语文知识视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技能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进行朱自清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一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体会文中作者笔下荷塘周围的情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教学总结发现,以往传统的讲授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作为一代文学家朱自清笔下淡淡的、忧郁的夜幕荷香月色图,因此我转换了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众多的图片、影像把这种情景直接形象化地展现出来,这对于学生理解作者月下独处的感受有很大的帮助。又如在赏析第四段作者写的荷叶动态之美时,我就利用视频影像并配音乐的形式,把作者的描写直观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面对那样一片荷塘,带着作者那样一种独特的心情来欣赏这幅荷塘美景。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理解了作者笔下景物的特征及淋漓尽致的描法,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3.深化意境,丰富情感

语文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与其它学科教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所以并不是学生学了怎么样的实践技能,而是在人文修养方面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一些名片名作时其独特的意境感悟与情感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例如在贾平凹的散文《秦腔》一文的教学中,我就非常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境感悟与情感培养,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其中有这样的文字:“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扶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因为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等差异,无论是外地的学生,还是陕西的学生,对于作者贾平凹在作品中开始所描述的陕特的地理、人情风貌,理解起来感觉很抽象,甚至更多的都是不能理解的,这时我找来了大量的当年陕西的图片资料,如“八百里秦川大地”、“一尺多宽墙的土屋”、“三角形状的犁铧”、“牛肉泡馍”等,使一些陌生而抽象的描述不再生硬含糊,让学生融入秦川大地这样的意境中,当然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秦人的性格特点就自然了解了。

篇7

首先,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节课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收获的多少,所以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学生实际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学生掌握文言文基础怎么样,学生对作者、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情况、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现有水平、他们喜闻乐见的是什么等都是我们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所需要调查了解的。

其次,艺术性原则。课堂设计是一门艺术,多媒体课堂设计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繁简要得当。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写东家之子之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恰到好处,就是我们在制作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追求的目标。一个课件,一个音频、一个视频、一张幻灯片、幻灯片中的每一个内容,我们都要依据培养目标谨慎设计,只有将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艺术性的设计和处理,才能在课堂上运筹帷幄,也才能达到我们在教学预案中的教学目标。

古文教学中要有艺术性地设计幻灯片,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每张幻灯片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我在八年级课文《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中。由于这篇课文易于翻译,我没有设计有关翻译的幻灯片。但我知道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很陌生,而不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学生就很难理解这篇课文中作者 用“欣然”一词所流露的那份豁达、开朗,也很难理解作者感慨自己是“闲人”的那份凄凉和落寞,所以我就通过网络,查找了一些有关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近一千年前的人事有所理解和感悟,在这个基础上来翻译和分析课文,学生才能更好地疏通文义、理解文章主旨。在分析课文这个环节,我只设计了一张幻灯片,是让学生思考回答:“这篇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在课文中标出起止。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里是用这种表达方式?”我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表达方式的特点,学生就会通过独立思考、分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回答、集体评议等环节掌握这篇课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三种表达方式,并且还通过寻找说明理由,把握这篇课文中作者心理微妙复杂的变化。学生通过互动学习,知道课文通过记叙,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也知道了课文通过心理活动描写:“欣然”“念”,表现作者由初见月色的兴奋和喜悦,转入沉思,体会到作者情感的跌宕起伏。通过动作描写:“寻”,感受作者找知己共同赏月色的急迫。通过景物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感悟作者给我们点染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还知道了课文通过议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难言的情绪表露无遗。这样有目的的提问便于学生透彻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怀。幻灯片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学生能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等。

二、幻灯片要醒目。醒目的幻灯片能让学生很长时间后对教学内容仍然记忆犹新。文言文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较多,醒目的幻灯片能帮助学生高效记忆。幻灯片的模板不能太花哨,应该选择与自己设计的文字或者图片色差较大的模板较好。色差大,对比度大了,文字和图片才清晰可见。文言文中写景篇目较多,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起来,因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集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媒体与计算机结合起来的技术。正确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能够促使师生的交流更融洽,能够弥补学生与文本交流时遇到抽象的、语言描述不完整的问题,从而形成好的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制成动画,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渠道,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学习,这样就使小学生原本感觉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利用多媒体教学亲身受益的经历。

一、 多媒体为识字教学添花

哲学和心理学的活动理论认为:长时间单一的静态思维活动,会使大脑产生厌倦的情绪,然而动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信息的接受和强化。因而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图、文、音、像,更为形象、具体地表现识字内容,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生活中与课程相关的识字情境,把汉字教学巧妙地寓于情境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动画片,他们对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多媒体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的特点,比死板的书本更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比如:“二木林,三木森”这一课时,我运用网络动画,由“一棵小树”到“茂盛的树林”再到“浓郁的森林”,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把文字与生动形象的画面相结合,深入浅出,不仅让学生记住“林”“森”二字,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从而驱动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对学习生字产生兴趣。利用多媒体不仅能激发识字兴趣,还能提高识字效率。

再如教学“眉”字时,我把它设计成富有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进行教学,这种由图到字的学习,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激起学生探索有着无穷奥秘文字的欲望。此外“喝”与“渴”读音相近,形相似,光凭机械地记忆对学生来说要花力气,费时间,结果不一定能把它们区分开。如果利用多媒体,就很容易把它们辨认。认识它们时首先出示小朋友喝水的动画,让学生明白喝水用口,闪烁“口”字旁;那么渴了需要水,再用动画把“水”逐步演变成“氵”,与“曷”合并起来成为“渴”。这样一来不仅把这两个字区分开了,而且让学生能长久地记住它们。多媒体技术为识字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使课堂充满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 多媒体为阅读教学加彩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有效的直观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直观的自由的学习环境,通过动画、文字、图片、声音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起到教学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学习《飞夺泸定桥》这一课时,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涛声震耳欲聋,人走在上面像荡秋千似的,加上敌人的枪林弹雨……”通过直观的画面与声音,使学生感受到泸定桥之险,夺桥之艰,从而体会到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有效地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达到了声色具备、视听相联的新境界。

由于多媒体教学是多种元素教学的手段,运用它服务于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有效地将旧知与新知予以链接,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黄果树瀑布》这样描写瀑布:“……瀑布从岩壁上直泄而下,如雷声轰鸣,山谷回应,坐在下面,仿佛置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我们聆听着訇然的声音 ……”对于黄果树瀑布的景象的描写,孩子们也许还能想象的出来,然而聆听到的訇然声音及作者观后的感受,如果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仅仅依靠语言文字来感悟那种境界仍有一定难度。在学习此部分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果树瀑布声像资料请学生欣赏,然后交流感受。孩子们有的说:“黄果树瀑布溅起的水雾充满了神秘感。”有的说:“这时让我想起了叶圣陶文章中的:‘如烟、如雾、如尘。’”有的说:“黄(上接36页)果树瀑布不仅壮丽,而且给力,让我浑身充满力量。”……这些感悟有的超越了书本,最巧妙的“给力”一说,体现了学生通过观感生成的独特的感悟。如此看来,学生在形象、生动、逼真的情形里学习,悟到了语言的内涵,同时也高效地进行自身知识的构建。

三、 多媒体为作文教学增辉

篇9

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开始增设音乐教育专业,琵琶学科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器乐类的主要课程之一,也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琵琶是民族乐器中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不少青少年都有学习琵琶的愿望。但是“樱桃好吃树难栽”,琵琶演奏技巧繁难,练习过程枯燥,让很多初学者望而生畏。其实不仅学生觉得琵琶难学难练,就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觉得教起来不易――学习艺术,最紧要的是学习者的思考和感悟,而老师不厌其烦的理论讲解和动作示范,不仅自己疲惫不堪,有时候还容易产生让学生陷入教条和僵化的反作用。穷则思变,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开始尝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琵琶教学之中,渐渐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写出来求教于方家。

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升琵琶教学效果

1.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建构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态。多媒体教学是一种以多媒体传播媒体为手段,以人的感官为通道,以呈现模式的多样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教学途径和方式2,这些优势比较适用于琵琶教学的个性化需要。琵琶是民族乐器中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琵琶最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指法丰富、技巧性强、个性鲜明,丰富的指法使其音色富于变化、张力四溢,但同时这也是很多人学习琵琶、练习琵琶最大的障碍。通过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我发现这种手段可“降低”教与学的难度,有效激发青少年学习琵琶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在琵琶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入多媒体技术,其课堂生态会比传统教学过程显得生动而多彩。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及大容量的知识贮备是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特点,原来的琵琶教学的纸本讲义变成多媒体课件更会给师生带来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等新感觉。琵琶乐曲欣赏是琵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集文学、艺术为一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艺术品位,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琵琶艺术的感悟力。传统课堂生态下,教师通常只能借助教材、亲自示范等有限的教育资源展开教学,很多内容教师不易讲透彻,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费时费功,效果不佳。如今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笔者发现如此不仅大大增加了琵琶欣赏课堂的知识容量,节省了板书、读教材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便捷地实现了文字、音效、动画的完美组合,便利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掌握。琵琶演奏技巧通常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需要教师的反复师范、学生的用心捉摸,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我们就可以在备课时精心制作、准备相关课件,直观、准确、生动、全面地向学生展示琵琶演奏技巧,对那些繁难的技巧还可分步骤、反复地演示,直到学生掌握为止。对接受程度不强的学生,教师还可将相关视频下载给他们,便于他们课后自主学习。《十面埋伏》是琵琶演奏中的看家曲目,这套大型武曲风格波澜壮阔,曲式丰富,意境雄浑壮丽,具有厚重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感染力。可以说,凡是琵琶爱好者都想熟稔掌握这套曲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也难点多多,多数学生都不易熟练、完美地弹奏它。我们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事先制作有关《十面埋伏》的多媒体课件,精心制作的集音画于一体的课件可使学生轻松、准确地理解这套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质,层层递进,渲染楚汉之争的紧张氛围,直至营造出楚霸王被刘邦大军围困垓下,面对“十面埋伏”的绝境无可奈何的悲凉与悲壮,借助画面的引领和文字讲述,使音乐一步步渲染和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霸王别姬时的生死相依、项羽突围无望时英雄末路的悲凉与悲壮……水到渠成,很多学生都能借助多媒体这一系列的展示过程,准确地理解这部作品、理解项羽这位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此时再开始相关技法的教学,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兴趣也会被激发,远比传统课堂生动、高效。

2.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青少年有着独特的认知心理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时候是学习态度问题,但更多的时候是对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不感兴趣所造成的,传统课堂的满堂灌、教学资源单一、学习内容枯燥等都会严重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适时、适量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琵琶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课件的有声有色演示,全面激荡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容易让他们迅疾集中精力,专注于多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作为琵琶专业教师,我们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心理,全面分析多媒体课件在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方面的传播优势,有效整合多媒体技术与琵琶教学的特点,使两者实现融合交互,创造出图文、声乐并茂的艺术氛围,以此激发学生认真学习、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潜力。

使用不当也容易陷入误区

制作琵琶多媒体教学课件,需要用整合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对琵琶作品进行专业化、个性化阐释,需要教师对琵琶作品、对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有着独特的理解、全面的把握。但是,不少专业教师目前还达不到这一境界。

多媒体作为辅教学工具,在琵琶教学中只能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可是不少教师却将此错位为课堂主角,自己却沦为了课件播映员,甚至一堂课从头到尾学生都在忙着“看片”,教师则忙着操作电脑,传统课堂的讲解、互动等优势荡然无存。更有甚者,不需要多媒体的教学环节也唯多媒体是举,结果难免适得其反。

有多少位观众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对琵琶作品的解读、理解、感悟也是如此。优秀的琵琶曲目无不意境深邃、内涵丰富,不同的受众对其可以有多元的阐释与理解。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只能是教师本人对作品个性化理解的方式之一,不是绝对准确、无可非议的标准答案。如果是在传统课堂模式下,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而在多媒体环境下,如果过分依赖预设的教学程式,则容易压缩与限制师生互动,造成另一种态势的满堂灌,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甚至造成他们对作品本身的曲解、误读。

此外,部分教师资料有限、计算机技能不强,不能够制作出高水准的课件,也是不容小觑的弊端之一。

对在琵琶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考

1.更新观念。多媒体教学不仅是技术上的升级,同时更是教学观念的深刻变革,掌握多媒体技术并不难,难的是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也就是说教师的理念和思维必须与多媒体教学环境配套,两者必须相辅相成,而不是简单地将原来的教案“电子化”就万事大吉。

2.统筹规划。在熟练掌握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技术的前提下,教师要根据琵琶教学的特点、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等要素统筹规划整个教学流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经常强调教学目标、考量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合理性,突出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难点。除了考虑课件平面和动静的相互映照、音乐的搭配等技术性问题之外,还要注意突出课件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以达到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把琵琶课应掌握的知识表达得更准确、精炼、生动、直观,把课堂教学设计得更集中、更典型、更精练。

3.理论与实践并重。学习和掌握琵琶弹奏技艺,既有艺术层面上的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也有技术层面上的难点需要克服,表现在教学上,则是需要教师理论讲述与实践训练并重,这在设计课件、规划教学时必须充分体现出来,两者不可偏废。

4.加强教学反思。高校多媒体教学还处于浅层次应用阶段,方式也较为单一,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在态度上的满意度较高,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却不高。影响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不到位,共享课程资源严重匮乏,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高,多媒体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3。总之,对于琵琶教学来说,引入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目前还是新生事物,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仍有许多误区亟需规避与消解。笔者认为,琵琶专业教师应经常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探索和接近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本真价值。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通过教学反思,广大教师可以便捷地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拓展学术视野,进而有能力创造性地优化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琵琶、提高素质,收获师生共同进步的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龚瑛.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琵琶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0.

篇10

关键词: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融合

多媒体被普遍运用到教学中,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基本做到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教学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缺失。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导致学生仅仅是课件的欣赏者。部分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课件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虽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导致部分学生仅仅观看课件,对于美术知识不够理解。其次,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化,导致美术教学失去了艺术性。多媒体教学属于一种辅的教学手段,如果教师过分重视多媒体教学,将很多美术实物欣赏和各种板书等全部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则会导致教学过于机械化,对学生仅仅是灌输式的教学,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导致学生感觉教师缺乏亲和力和美术教学生硬,最终影响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获取,无法培养学生的情感。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教师都越来越关注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师对外国理论和中国理论的深入研究,也为课程教学的实践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小学生的特点是心智尚未成熟,在上课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活跃、开放的课堂氛围能够顺应小学生的心智特点,适应他们的学习状态。小学美术课程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动手类课程、绘画类课程和赏析类课程。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中应用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形式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被引入教学,大大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多媒体承载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诸多信息,为教学的顺利完成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将大量直观、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专注程度,在课程教学中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实现教学目标。

2.多媒体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往教材独占教学内容的局面,让学生接触更多形式的美术作品,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吸引学生投入学习,让他们能够深层次了解学习内容。此外,多媒体教学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多媒体教学对学校实践活动的进行起到了促进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欣赏作品,还要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制作简单的工艺品。而教师在讲课时进行操作往往难以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况,如果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影响学习效率。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将生动有趣的操作方法和步骤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就可以同时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注意情况,从而提醒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视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学生会更加专注于视频的内容,从视频中学习操作方法。

4.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

小学生主要处在6~12岁的年龄段,对新事物往往还处在认知的阶段,而且对所有的事物都处于好奇和摸索的状态,很容易受到认知事物的影响,想象力的发挥也容易受到限制。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摆脱单纯依靠教师讲授的状态和书本中既定知识的影响,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让他们多见、多思,利用多媒体让他们体验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事物,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课程,常常和图片相联系。小学美术主要是教学生画画,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以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领悟能力,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美术作品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欣赏艺术作品。此外,多媒体不仅能展示图片,还能分享音频、视频、文字和实物信息等,从而被广大学生喜爱和接受。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方面,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要在美术课堂上注重提供能够促进学生发挥主动性和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思维相对简单,接受不了太复杂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内容的时候,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简单易懂的内容,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是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不能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程。

2.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强调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多媒体教学在内容选取上要注重有效性原则,要保证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太多无意义的信息将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从而影响下次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小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根据对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况的分析选取的,因此,教师在拓展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尽量摆脱盲目性,坚持有效性原则。

3.艺术性原则

人的审美认知是通过观察进行的,是通过充分调动感官完成的。美术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选择具有艺术性的内容,不能选取过深、过难的内容,重要的是选择学生欣赏能力范围之内且具有艺术性的内容。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必须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艺术源于生活,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生活中所蕴含的美,许多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更多的是接触和感悟生活,根据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身边的一点一滴中发现美、体验美,在生活中真正感受美。

结语

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效率。但是如果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将会导致美术课堂机械化,影响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必须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以此做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边玉芳等.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3]朱彤.浅析如何加强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中小学电教:下,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