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学 困惑 策略 合作探究 与时俱进
步入教师行业不到三个年头的我,在接受了多年的传统教育之后,却要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别人。起初的我是茫然的,然而当认真研读了新课改理念时,从茫然变成了认可并按部就班的实施。21世纪,是充满活力、充满发展、充满机遇的世纪,能推动这个新世纪前进的人,必定是知识、技能、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深化素质教育,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的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教学就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改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还有学生通过学而得到的收获。目前,当全国的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新课改理念。然而,通过我近两年的新课改实施体验,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伴随新课改的一度推进,却产生了诸多困惑,致使我这位小学语文教师,时时有种凌驾于新课标课堂而无法适从的感觉。这些困惑,一天得不到解决,新课改理念也就一天得不到突破,语文教学的意义更将随之付诸东流了。因此要想合理推进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策略,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困惑以及采取的策略,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正。
1.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不够用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通过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可是,在一个班级中,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动起来,一节课的时间就到了,学生发言时间少,老师的个别指导难以开展。这就需要我们抓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2.怎样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这句话点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实践证明,传统的封闭性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愿跟同伴共同克服困难、分享学习的乐趣,失去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只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符合当今时代开放、民主、合作的精神。打破学习的封闭性、倡导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
然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而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课堂上只有少数同学能参与,其余学生仍是被动,似乎"无事可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于是,就成了我们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而我认为这种合作不能落实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更是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要想在课堂中做到这些就应该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得对象,有目的的划分小组,能够让小组成员明确分工,难易结合,这样按一定层次
3.语文教师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小学语文课该侧重教什么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探究与发现学习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同时,信息技术对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如网络信息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而探究与发现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达到更优质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探究与发现学习服务呢?笔者谈了几点经验。
一、巧借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探究兴趣,这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予他们学习的内动力。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问题的趣味性、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景,播放与文章相关的音乐,带给学生直观的体验。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文章,领略小兴安岭的美景。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也对小兴安岭充满了向往,学习兴趣自然更浓厚了。
二、巧借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探究与发现学习中,学生是认知主体。创设情境后,教师有必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空间,引导他们参与到轻松愉快的探究活动中。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笔者先让每位学生自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许多学生都提出疑问:“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变化?”笔者让学生根据提示先自主探究,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巨人回来之前花园的样子,以及巨人回来之后花园的样子。通过前后对比,学生能发现巨人情绪的变化,从中引出“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主题。又如在教学《杂交水稻之父》时,笔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查阅资料,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事迹。待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笔者再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这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學习的快乐,从而有信心更深入地探究学习主题。
三、巧借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适应教育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学生字“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
体演示“车”由甲骨文—金文—小篆
—简化汉字的全过程。在演示中,教师可以讲解:“最初的车字很像车厢、车轮、辕轭齐全的车,简化之后就演变成了现在的‘车’。”通过呈现生字的演变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生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汉字识记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其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热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计动感画面,以课堂游戏的形式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由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
四、巧借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学生写作时“知其物却言之无物”的困惑。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及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其他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讲评与修改,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并由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继而帮助学生解决作文写作的难点。
五、巧借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学生无法体验社会实践时,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最鲜活的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了拓展。如在教学《夸夸我的家乡》时,笔者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各种茶文化。然后,笔者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安溪观音茶文化寻踪”活动。
1.第一阶段:活动准备,启发探究
首先,由师生共同研讨,确定活动主题,即了解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过程,关注茶文化的发展动态。然后,学生分小组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选择研究茶文化的方法。
2.第二阶段:深入调查,实践探究
第一,查阅资料。每位学生都积极行动,利用多媒体查找有关茶文化的资料,或者去书店寻找茶文化的书籍,了解茶文化。
第二,社会调查。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去,请教当地茶王,了解茶叶制作过程;参观安溪茶叶大观园,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近茶叶,了解茶叶。
第三,聆听茶事。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茶仙陆羽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查找赞美茶的美文佳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茶叶的了解。
3.第三阶段:资料整合,交流汇报
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之后,学生对茶叶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进行初步总结,统计搜集的各种信息。然后,学生按照自愿成组的原则,分小组研究茶叶制作工艺、茶诗、茶画等,最后以各种形式汇报各组的收获。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探究与发现学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3
随着经济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当前我国许多小学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也逐渐普及了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合格语文素养的、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人才。数字化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影响较大,教师应当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化环境的正作用。
一、建设数字化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降低教师的工作量
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在数字化教学环境出现前,教师需要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文字来解释一些古诗词或其他教学要点,繁重的板书书写工作令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感到疲累。数字化教学环境出现后,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用网页投影来替代部分板书教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教学任务量,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爱好新鲜事物的特点,在许多小学生眼中,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自己难以提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不主动参与教师的提问活动,从而无法有效地提升自身学习成绩。在数字化环境中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投放有趣的教学视频,在教导古诗词时为学生播放配乐朗诵视频,如此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此外,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的学生,能够利用电脑便捷地查询语文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目前,不少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电脑操作,许多小学也设有微机室,只要学生合理地利用计算机进行语文学习,则其学习成绩将获得大大提高。
二、教师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上看,我国小学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不重视在课前进行教材预习、课后进行自主复习。数字化教学环境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里利用电脑进行教材预习、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将语文探究题目投影至白板上,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
丰富多彩的信息化资料能够让学生重拾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遇到困惑后自主独立地思考,实在无法解决问题再上网搜索资料或者向周边同学及教师寻求帮助。
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情境教学法,事实表明,情境教学法的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相关教学情境,能够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的效果。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曾经多次应用游戏情境教学法、生活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某次,笔者课堂上组织了一个游戏活动,让几名学生扮演教材文章中的人物,在游戏过程中,笔者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了多段音乐,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强的活力,十分活跃地还原了文章的故事情节,整节课的教学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小组合作学习法也是一类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某次,笔者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向每个小组抛出一个问题,要求各个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得出问题的答案。通常情况下,在确定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前,笔者会组织学生进入微机室上课,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搜寻资料,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答案。
3.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信息设施在小学语文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利有弊,可以说数字化教学环境是一把“双刃剑”,身处数字化环境中的学生会逐渐依赖网络,过度依赖网络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另外,如果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而忽略了基本的板书教学,则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受到削弱。为此,教应当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合理控制学生在学校内的上网时间,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考而不是成为网络技术的“奴仆”,如此能有效发挥数字化环境对教学的积极效果。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开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对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针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开展本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利用率。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情境教学法的引入能够让学生迅速融入到课程学习中,理解课程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第一,多媒体的情境创设。多媒体在利用过程中,要不断地集合课程内容,创设对应的情境,使学生能快速地融入教学,深入到具体的学习中。例如,小学四年级课文《秦兵马俑》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综合性的认知,我让学生先通过视频了解兵马俑的气势,截取了《地理中国》中的秦朝兵马俑片段,学生根据视频清晰地了解了兵马俑的历史,仿佛置身其中,这对接下来的课程将大有裨益。第二,要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是实践的最佳路径。例如,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学中,教师为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中春游或者秋游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接触自然,为学生自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其中,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满足教师教学需求的重要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将抽象化的语文教学内容利用合理的手段变得具体和生动化。例如,在教小学生学习《孔融让梨》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贴故事图片或者是影片放映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以情景剧表演的方式将故事还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传达的文化精神,将深刻的道理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正确地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字的精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的教育水平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三、设计教学课堂创新问题
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语文课堂中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能够良好地掌握知识点。首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课文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进行分组,分配给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学生的教学氛围,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应该严格地根据内容进行规定,不要偏离主题,提高问题质量,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题义。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赤壁之战》中,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留给学生问题,课文的主要叙述内容是什么呢?先讲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在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问学生火攻这一仗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呢?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自己的原因,最后周瑜以3万人打败了曹操的80万人,用一个成语进行概括是什么呢?这3个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前中后三大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课堂变得鲜活新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游戏教学
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考虑到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可以将游戏引入n堂教学,用游戏的方式推进课堂知识的学习,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点燃热情,在体会游戏乐趣的同时,掌握课本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跟同学举行“成语接龙”的游戏,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成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也可以借助“换词不换意”的游戏,充分挖掘学生对于词汇的积累,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接力棒游戏也是在语文课堂上容易实现的游戏方式,接力的内容可以是成语、故事、古诗词等,尤其是故事接力棒,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课堂中,语文课堂俨然已经变成了学生获得欢声笑语的乐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达到提升。
五、鼓励学生参加课后练习
有些教师反映,课堂上,学生的上课态度比较积极,并且能够很快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点,但是之后的考试成绩却并不是很理想,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知识点巩固,语文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素质,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特色,利用学生的课后和课间自习时间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能够更好地掌握,帮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对语文知识能够全方面理解和运用。例如,小学生语文课文《妈妈的爱》,教师可以通过课后留作业的形式,让小学生对父母表达出自己的尊敬和爱意,并用作文的方式对自己做的事情进行记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达到了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六、利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完善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不断探索优化相关教学方法,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的,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原诗歌中描写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欣赏诗歌时,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渗透课本中的情感因素,更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的有效方式。
七、结语
总之,在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推动下,教育教学愈加的得到了公众的重视,而各界也在如何创造一个高效的,积极的,向上的教学环境而努力着,创新着。为了能够真正的从实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而不断的坚持着,不断努力着。
参考文献:
[1]李慧香。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2]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篇5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充满着无限地生机与活力。更重要的是,它感染力强,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会更加充盈、流光溢彩。它能够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畅快地徜徉于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势必要求教师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动脑、动手,促进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促使教师和学生平等合作和交流。下面就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中的运用谈谈我的一点肤浅看法。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起语文来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信息的呈现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北风和小鱼》时,我不仅利用插图,而且播放了北风呼呼吹时的声音视频,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很快就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接受,如果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很难向学生表示清楚。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这首古诗时,我利用多媒体搜集了介绍江南水乡的视频,配上优美的音乐,我动情朗诵全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讲解古诗时,我演示了搜集的课件,学生的眼神里流动着奇光异彩,古诗的意思不仅完全理解了,而且还能用不同的词语介绍画面。感情得到了升华,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辅助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算是重中之重。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孩子们来说,一下要记住那么多字,显然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我们低年级教师最为苦恼和困惑的事情。我们在一起时就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牢骚:“怎么回事,这个字讲了那么多遍,还是记不住”,“这个学生怎么了,每次错都错这个字,而且还都错的一样,怎么就改不过来呢?”等等。每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不妨换个方式去想,如果学生们,在第一印象时,就牢牢地记住这个字,我想,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就很少。他们学习起来也会很轻松。多媒体在这里有发挥了它的优势。它可以让我们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愉快些。
比如我在教学“鸟”字时笔顺较多,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它是一个象形字,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课件演示该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对“鸟”字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教学结构类型的字时,适当运用课件,也可以让学生对汉字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如“树”字教学时,我们已经学过了“村”字,所以我先做了一个字谜“村子里面住了一个‘又’”让学生猜,然后演示此过程,这样,学生就把这个字牢牢地记在心里了。汉字的学习配上多媒体的演示,不光教师省了好多事,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自如多了。
4、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势必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转变教育观念,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改变观念。
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为现代教育观念,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起到关键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占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主导者、参与者。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创设耳目一新的教学环境,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索机会,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构建和巩固。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开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2)、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轻松驾驭课堂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完善自我。只有熟练地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才能轻松地驾驭课堂,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也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架设了桥梁。但是,它的使用并不能够代替基本的语文教学活动,不能够片面地去追求课件的档次,摆设些花架子。教师应以每节课的教学目的为依据,在教学中最需要的地方适量地、适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简约化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1
引言:如何在符合新课改教育的要求下,完成对学生教学知识内容上的扩展,形成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繁杂,以简化教学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虽说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使得我国的语文教学方式越发科学,但是在实际中,小学语文课堂中仍存在以下几点现状,具体如下。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形成了庞大的知识结构体系,这就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够把握教学知识的重点,知识要点过于复杂化,而导致教学讲解不够透彻,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性地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没有形成认知,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在课后复习过程中又不能形成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只有提问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并不了解,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与教学进度脱节[1]。
2.小学语文课堂上简约化教学的思考
小学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包容性高,这就导致了教学内容过于驳杂,从而对教学工作形成了困扰,这就要使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形成简洁化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通过简洁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知识的传授,形成了以下几点看法。
2.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明确教学重点
课堂的教学黄金时间是有限的,小学生因自我约束力较差,容易导致在上课时间过长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教学知识内容进行简约化,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组织分析,深化了解教学内容中能够发掘的重点难点要点、形成简洁明了的教案,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了然于胸,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对教学进度进行调解。通过对重点细节的主次调节,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知识形成认知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重点并不是刻意的避开教材内容枝节,而是要求学生在接受核心内容时,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课程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2]。通过学生在自主思考是明白教学重点,研究文章总之,探讨课文中心思想。通过实践明确的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2教学理念要现代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走进课堂之中,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根据课文形成有效的教案,而是全凭多媒体技术所营造的声光效果达到对学生的吸引,并没有真正地形成对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现代化并不仅仅指的是教育方式的现代化,而是主要说教育观念的现代化[3]。只有通过简洁明了的手段直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授课、朗诵、交流、思考等简洁明了的语文实践活动自然而然的达到对教学重点的明确。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是指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使得学生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能够通过合理的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实施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达到教学的有效实施。教育现代化不应当拘泥于课本,而是要将知识统一规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要点明确,通过发散思维将知识网络连接起来,这样能够有效地形成对系统知识的认知,能够有效地深化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加强。
2.3教师的语言组织要能够流畅简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教师的身上,师生之间的更多的表现为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课堂中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避免不必要的赘述,将不必要的课堂知识一笔带过,对详细的知识要点要能够言简意赅地讲明。通过对主干明确的教学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教学过程知道教师到底说了什么,所讲述的知识要点到底是什么。教师在小于语文的课堂中要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动作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的困惑起到启发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可以获得学生对教师的认同,用以师生沟通过程中明确学生的学习进展,通过适当地调节教学进度,能够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清文章的概要,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作出简洁的评价,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又能够激励学生向上进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汲取知识。在进行小学语文简约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知识结构进行合理的梳理,找出其中的重点要点,通过合理地教学手段,对知识内容的结构进行合理的重现,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知识要点的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后应当指出学生所存在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有效地进行对针对性复习预习,让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反思。
参考文献
[1]刘永.简约型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师,2011,9(06):9-10.
篇7
【关键词】小学阅读;方法探究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是完全错误的。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六、重视朗读,读出“其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写随笔,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和丰富学生视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锤炼;课堂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一、何为课堂语言艺术
对于语言艺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这样说:“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表情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课堂语言艺术,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精炼的语言,用以培养人的技巧。
课堂语言艺术,不仅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往往乐此不疲;而有的教师却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思想开小差,甚至睡大觉,其原因就在于教师不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这些事实证明,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运用教学语言的水平和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本身要抓的就是“语言”,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巢宗祺先生这样说:“小学语文教学,一是要注重语言的积累,二是语言运用的基本技能,三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良好机制。”欲胜任此等任务,教师自身除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之外,还得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二、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锤炼课堂语言艺术
1、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语言条件,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准确规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阐述观点见解、表达思想情感。对儿童说话不可轻率,如果认为儿童知识水平有限,思考能力较差,而又充分信任老师,教师课堂语言就可随意的话,从师德上讲是“误人子弟”,时间一长,也会使教师自己威严扫地。
(1)条理清楚。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2)简洁流畅。课堂语言应该做到言简意赅,把复杂的东西以最简单的话语清晰地表达给学生知道,否则学生听课会出现大脑疲劳现象从而使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如果说话结结巴巴,不但会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也会阻碍学生思维的拓展。
2、课堂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规范,还要生动。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就能将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变为浅显,枯燥变得风趣。
(1)直观形象。给小学生讲课,教师用直观性强的语言说话,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色,可适当运用故事或谜语讲述,如有的老师在教“碧”字时,让学生猜谜语:“王姑娘,白姑娘,一同坐在石头上”,教“公鸡”时,让学生猜:“头戴红帽子,身穿五彩衣,好像小闹钟,清晨催人起”,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字的字形结构和事物特征。
(2)富有趣味。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做到饶有趣味。怎么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富有趣味呢?平时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典故、诗词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赶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3、课堂语言的情感性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富有艺术性的教学口语,应当是发声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的。当你带着对事业,对孩子的热爱,精神饱满地登上讲台,学生立即就会受到你的情绪“辐射”的感染。如果你将备课接触教材时的激动或感受,在课堂上表达出来,你的语言就有吸引力,这叫“以情夺人”。充满爱意。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一种“期望心理”,这是稚嫩、幼弱者的本能心态。他们对有丰富感情负载的语言和寡淡冷漠的语言,是能敏感地加以区别的。甚至你无意中流露的一个眼神,隐藏于嘴角的细小表情,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所以,把对儿童真诚的爱与感情溢于言表,那么,即使是脱口而出的话,也能“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饱含着慈爱之心的儿童化语言,会引起孩子强烈持久的内心体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富有个性。为使语言有情,首先语言要有个性,所谓个性语言,即自己的富于独特情感的语言。单单在授课中注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了吗?未必!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个性特征应该是具有自己的风格独到的魅力,能体现出该教师健康的个性和心态。
4、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如:教师不善启发或启发不适时、不适度或启而不发等不利于优化教学语言的现象,使学生的思维扼杀在摇篮里,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语言的“引导”、“诱发”上下一番功夫,认真研究探讨,采用多种启发性教学语言,把握诱导、启发的时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语言,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启发性包含着两层意思:
(1)发展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由“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或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
(2)富于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情并茂的文章,教师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启发性语言在作品和学生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通道,架起由此及彼的“桥梁”,寻找与学生生活的相通点,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增补想象作品所提供的生活画面、意境等,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该是规范生动、饱含情感而又富于启发的。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语文教师就应该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郭启明主编《教师语言艺术》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该怎么教?这是当前部分小学教师的困惑。其实,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教学本身最具有特征的规律是: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彻底扬弃应试教育的影响,要严格遵循教学本身的规律,构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功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
一、重视课堂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课堂教学要以课堂为学生的“训练场”,让学生“体验”课文内容,从而真实地体会出文章的思维感情。像进行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课文中的激昂处来个激昂,悲伤处来个悲伤,从而促使学生不仅仅感知外在的美,还能进入内心进行激荡情感的品味。这样下来,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身临其境,达到“会读”的境界。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只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诸如理解字、词、句、内容等,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习表达”。怎样让学生“学习理解”透彻了,怎样能把“理解”升华为“运用”,则表现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因此,课堂教育尤为重要。
二、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可有可无。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就难以实现。要保证学生学好语文,必须把“教师主导”作为重要内容。任何一种教材都有它的编写目的和编写体系,落实到每一册、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看教师对教材(每篇课文)是否有透彻的理解,所设立的教学目的、要求是否与《课程标准》相符合,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教学中,要评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达到怎样的学习目的。其次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理是否得当,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教学环节、结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好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一半。评价教学方法主要看三个看。一看教师是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二看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打好语文基础,形成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看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然而教师的基本功素质也同样重要。这里的素质是“狭义”的素质,主要表现为“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外在”的素质包括读、写、算、画。主要看教师的语言是否规范、亲切,有感染力;写画是否美观、实用,能否起启示、点精、梳理作用。内在的素质主要看课堂调控能力,是否能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恰当的引导自学,正确的处理突况等。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看教师能否把握学生的差异,能否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三、给予学生的主体地位
适合素质教育的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保障每个学习者享有学习的基本权利,重视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然而态度很重要,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兴趣上,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索然无趣(可以从语言、表情、动作上看)或者是“不是来自本身内在的兴趣,而是在教师的奖励下所获得的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这都无法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评价要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基点,调动学生满怀兴趣深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教材内容固有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是说,儿童急于成为学习的主人,急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提供恰当的自学机遇和时间给学生,学生才会在课堂上自学。所谓的机遇,就是教师要解放思想,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把一切能让学生自学得知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机会。教师要舍得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不走过场,真心实意放开手脚去自学。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按科学的方法进行自学。就小学语文讲,自学效益包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具有初步的听说写能力,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74-01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再仅仅停留于向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而是逐渐与教学中的某些要素相结合,扩大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已开始"独立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更重要的是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与实践,就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优化整合试作阐述。
1 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重难点
夸美纽斯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因此可以多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很难做到生动形象,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则比较理想。多媒体用生动的画面能够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如《詹天佑》一文,在学习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环节时,学生都绕不过弯来:这个"人"字形线路究竟是怎么设计的?两个火车头,一个推,一个拉,为什么看了作者的文字介绍就是不明白呢?脑子里就是不能形成"人"字形线路这个样子。在学生们都感到困惑的时候,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用动画火车演示"人"字形火车的走向。通过演示,学生们就能深切地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可见,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突出重点、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 "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我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可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课件设计和运用中,我更多地关注了它的功能及它与网络世界的联系,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通过课件不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钟乳纵横、千姿百态的有趣,还输入了课文文字,为学生重组并列段式提供方便。同时,教学中还设计了引导学生到网上查找其他图片资料,有"双龙蟠顶"、"五百罗汉"、"海龟探海"等景观,这为学生给它们起名字和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网上既有静态画面,又有动态图像,静态画面便于停留、凝视,有助于细细观察,结合思考;动态图像可加快学生的思维流程,开阔其想象空间。
4 利用多媒体技术,唤起学生体验新情感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要想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教师必须对作品进行鉴赏,深入文章挖掘情感因素的基础上,抓住语言训练重点设计教学,以有效的引导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感受语言文字所提供的情感信息。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在《月光曲》的情境中,欣赏、品味,激发学习的欲望。课文重点段内容含蓄,我用精心制作的课件,把宁静的大海,皎洁的月光、轻纱似的微云,狂风巨浪,雪亮的浪花展现在学生面前。
随即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随着逐步展示的直观画面和高昂激越的乐曲节奏变化,学生眼前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有感染的语言讲述,学生领悟到了贝多芬遇知音时的激动和对盲姑娘兄妹俩的同情,以及对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的的愤恨。
5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起学生写作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