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科技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科技策略

篇1

江苏科技金融产品供求适应程度的调研分析

调查样本选取与评价方法为了获得现实数据,课题组于2012年3月到5月在江苏省内选择140家样本科技型企业和60家样本金融机构,采取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67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法(LikertScales),问卷中每个小题给出备选答案,将重要程度分为6个等级,其中5是最为重要原因,4是比较重要原因,3是一般重要原因,2是一般原因,1是不重要原因,0是不是原因。将普遍程度分为5个等级,最普遍为4,比较普遍为3,一般普遍为2,较少为1,没有为0。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打“√”。假设发放n份问卷,回收k份,令zij表示被调查者j对重要程度或者原因i的判断值,j=1,2,...,k。则原因或普及程度i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z—i=∑kj=1zi,j/k,σzi=∑kj=1(zi,j-z—i)2/(k-1槡)。科技型企业对科技金融产品的运用如表1所示,被调查企业使用的比较普遍的科技金融产品有:科技贷款、创业投资、政府财政支持;使用的一般普遍的产品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债券、科技保险、科技担保;而对天使投资、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创业板和中小板等科技金融产品企业的使用较少。江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大多数科技型企业还处于初创、成长阶段,普遍存在融资需求,其中融资缺口在100~500万元的最为普遍,融资缺口在100万以下和介于500~1000万元的比较普遍。由于融资缺口大,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企业自有资金积累和所有者再投入,以科技银行、创业风险投资为主的科技金融产品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仍比较有限,企业融资困境未得到根本改善。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见表2),企业信用评估水平较低且物质担保匮乏、创业投资发展程度不够、担保体系不发达、银行缺乏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是造成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比较重要原因;企业投资项目风险太大、投资者对企业项目不太熟悉、天使投资发展程度不够、科技保险创新不够、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为一般重要原因。

江苏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与科技融资需求的适应能力评判

科技金融产品基本满足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大致会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最后进入衰退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风险特征差异较大,因而每一个成长周期都有其特殊的融资需求。目前,江苏科技金融产品创新能基本考虑到不同阶段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科技金融产品供给(见表3)[2]能基本满足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技贷款、创业投资、政府财政支持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近年来,江苏省在完善各项科技金融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2010年科技投入达到840亿元,2011年突破1000亿元。科技支行在全省各地积极设立,为科技贷款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科技信贷产品创新丰富多样,既有科技贷款抵押物的创新,如专利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保理股权质押贷款等,又有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的独特产品,如“创业一站通”、“科技之星”、“科贷通”等,较好地适应了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需求。与此同时,创业投资积极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其资本来源由最初的政府出资为主,逐步发展到企业、民间及外资的多渠道投入。截至2011年底,全省创投机构数量已达280多家,资金规模逾40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1292项,实际投资149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科技债券、科技保险、科技担保逐渐拓宽应用范围2007年以来,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迅速,包括政府主导型、券商培育型、信托保险公司型、商业银行型及民营型的私人股权投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积极支持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债券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展。2010年9月,江苏省首单中小企业募集票据“江苏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2010年度第一期集合票据”正式发行。截至2011年,全省共发行4期集合票据,共为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募集资金12.1亿元。科技保险积极迎合科技型企业需求,自试点以来,险种涵盖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软件研发设备保险、营业中断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财产保险、产品责任险、环境污染保险、专利保险、项目投资损失保险等,基本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3]。此外,科技担保产品与科技贷款产品相结合,提高企业信用水平,增强了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天使投资、创业板和中小板等融资方式的作用逐渐显现随着创业、创新环境日益优化,天使投资人队伍持续壮大,天使投资的网络不断完善,天使投资家和创业者间逐渐架起互通有无、畅通无阻的投资渠道,使得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同时,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也成为江苏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平台。目前,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75%,在创业板市场正式上市的公司数达近30家,位居全国榜首,创业板对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在逐渐显现。z科技贷款产品尚不能满足科技融资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是科技贷款产品额度小、期限短、成本高,限制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科技贷款额度大多在500万元以下,且大多数为短期。利率也至少比基准利率高1百分点,融资成本较高。二是科技贷款的抵押担保不符合科技型企业需求。银行出于评估技术专业性不足和安全性考虑,接受的抵押品仍局限于有形资产,对动产和知识产权的质押限制较多,而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的投入往往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物化抵押品十分缺乏,这极大地降低了其直接向银行融资的成功率。因此,尽管目前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总体规模有所增长,但由于一般为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非常少,使得科技型企业在高技术开发立项上受到限制,甚至大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科技项目也难以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创业投资规模小,推动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虽然创业投资发展较为迅速,但其对科技型企业支持作用有限。一方面,创业投资规模偏小,投资方向有待调整。2001—2010年间江苏实现的创业投资额仅为10.4亿美元,远小于京沪两地的投资额,且投资主要集中于初创期,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不高,甚至部分创投资金流向股票、房地产等市场。另一方面,创业投资活力不够、退出机制不健全。合理的高收益难以变现,投资也难以流动进行再投资,这些制约了创业投资的发展,也使创业投资机构发展缓慢,最终影响到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步履维艰虽然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逐渐开始放开,但2012年12月第6期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直接上市融资仍然存在不少障碍。就股票市场而言,无论中小板还是创业板,上市门槛仍然偏高,而且时间长、费用高,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又极为迫切;并且部分科技型企业尚不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经营管理不规范,无法达到上市融资的要求。与此同时,科技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在债券结构上,国债仍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债市场相对弱小,而科技债券更是刚刚起步;在发行条件上,对科技型企业的限制过多,使得发行主体仍局限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在债券品种上,仍以中长期债券为主,短期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很少,特别是缺乏有助创新型企业融资的高新技术债券和垃圾债券[4],凡此种种表明科技型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空间仍然十分狭小。4科技保险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品创新有待提高科技保险业务试点以来,引起了科技型企业的关注,然而由于是新生事物,科技保险的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还较低,实际承保的企业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保险业对科技风险的认识、风险管理工具的掌握及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以致目前科技保险保障范围相对需求而言仍较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险种少。另一方面,是科技型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及需求不足,对科技保险产品缺乏应有的认识,导致企业怠于使用科技保险产品。政府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科技融资支持体系不完善目前,在江苏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中,政府各职能部门间自成体系、条块分割,导致了部门间的信息相对封闭。科技担保平台、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估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和信息服务平台结合不紧密,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应有的资源共享作用。政府对科技型企业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财政引导基金能力有限,税收政策向科技型企业倾斜不足。此外,科技担保机制不完善,信用评级体系仍不健全。这些都使得科技型企业获取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

篇2

1《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是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性课程,但由于《国际金融》课程呈现动态性、综合性特征,不可避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以优化和改进。

1.1教学内容有待整合国外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国际财务和基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两个方向,而我国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偏向于宏观经济层面。例如,姜波克编写的《国际金融》教材,理论性较强,以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为主线;陈雨露编写的《国际金融》借鉴了国外《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案例多、系统性强。虽然二者都可以满足高校国贸专业使用,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1.2教学方式有待丰富《国际金融》课程不仅内容更新快、涉及范围广,而且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失去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还会阻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甚至是排斥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最终制约该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并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融入案例教学、研讨教学、实践教学等其它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1.3教学评价有待改进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对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目前,《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考核为主,通过试卷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学习情况;通过论文、报告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见解。虽然评价方式比较简单明了,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容易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而无法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已无法适应重视应用能力的素质教育大趋势。

2《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针对以上所述《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原内容精简。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对原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首先,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或者机构对金融岗位素质能力的实际要求,摒弃一些常识性

、理论性内容,如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等,学生自主学习即可。其次,以务实为原则,对国际收支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等模块进行精简,以“点睛”的方式作重要阐述即可。精简后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围绕国际金融主体业务来构建知识及能力体系。

2.1.2新内容补充。近年来,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体系更新较快,为了跟上时代步伐,体现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实务性和动态性,需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首先是搜集金融领域的热点、真实、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能让学生深刻感受业务的真实操作流程,若走向岗位遇到类似的金融事件可顺利上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是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金融数据及信息。例如在国际收支政策调节内容学习时,可根据我国国际收支目前现状,及时补充最新数据,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是否存在内外均衡矛盾,并思考应采取的政策搭配。最后是编写国际金融英语阅读材料。英语是金融人才所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要加强英语能力的提高,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2.2教学方法的改革除了教学内容的精简与更新外,还需改变以往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等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2.2.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及解决问题,是《国际金融》课程中的重要教学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案例教学法。首先是把握案例的选择原则。案例的选择犹为关键,一般选择真实、热点、最新和典型的案例,同时与教学知识点相联系,一方面案例的真实性和熟知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案例的时效性和典型性便于学生研究讨论和验证自己学习的结果。其次是拓宽案例的来源渠道。案例除了教师精心选择外,还可由学生提供,不仅能够丰富案例教学素材,还可通过案例的采集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最后是丰富案例的讨论方式。除了传统的分组讨论外,还可尝试访谈式的讨论法,即一个小组负责数据的整理和问题的解决;另一小组以访谈的形式提出相关问题。通过积极的思考发问和问题解决,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2.2.2专题研讨。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还可组织学生对国际金融的重要理论、热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专题研讨教学法给传统沉闷的封闭课堂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活力,通过师生的交流研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激发,教师还可从中得到反馈信息,从而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2.3实践教学。国际金融是应用性较强学科,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需通过校内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首先是,校内实验教学。《国际金融》校内实验教学可通过建立外汇交易、国际结算等模拟教学系统来实现。通过模拟教学系统,使学生了解外汇交易、国际贸易结算等国际金融核心业务流程,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是校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的形式较多,除了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业务大赛和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外,还可聘请金融领域高层管理人员来校讲座,让学生国际金融岗位实践经验。

篇3

关键词:微信墙;智能手机;大学课堂;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88-04

一、引言

智能手机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则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约为5小时17分钟,占一天时间的22%[1]。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智能手机“对他们的课堂专注度、学习方式、学习工具、教学反馈方式等带来影响”[2]。在课堂上使用智能手机,使学生处于混沌、迷恋和混乱的状态。大学课堂“低头族”泛滥,以致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甚至有学者提出让手机远离课堂的倡议。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2015 年 3 月采取禁止课堂使用手机以打击 “手机依赖症”,这被认为是创建“文明课堂” 的一部分[3]。针对这些现象,相较于禁止手机进入课堂“以暴制暴”而言,深入研究智能手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助力因素,通过探索适当的融入策略改革教学模式,让智能手机融入课堂,发挥智能手机的优势,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让“ 低头族”回归课堂,化阻力为助力,就显得更有意义且更契合时代的要求。

二、微信墙及其所支持的课堂教学应用模式分析

微信墙作为微信公众号的二次开发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峰会、婚礼、会展等大型活动现场,以展示特定的活动主题信息以营造良好互动氛围的大屏幕,是一种互联网+现场互动的产品。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访问举办方的微信公众号,给公众号发送信息,而所发的信息就能够即时呈现在现场架设的大屏幕上。其集交互性、即时性和展示性于一身。

微信墙良好的交互性正好可以解当今大学课堂学生互动参与度低且参与意愿不强的燃眉之急。在课堂中应用微信墙,以一种相对轻松且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能够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参与互动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满足现场展示、即时反馈的需求,有利于教师及时且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辅助工具下,全体学生能够同时发表见解,有利于互动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师生跟生生之间都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认知互动,也为情感互动拓宽了渠道。同样是玩手机,但此时,手机已经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工具,同样是聊微信,但聊天的内容却与学习内容密不可分。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微信墙支持的课堂教学应用模式下,传统的课堂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两者的区别主要充分利用智能手机以及方便多样的互动环节。微信墙支持的课堂教学应用模式在课堂中引入微信墙这种课堂互动工具,通过微信墙的介入来增强课堂的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华南师范大学刘晓斌教授提出:“主要将微信墙应用于开展以下这些学习活动:头脑风暴、集体纠错、即时评价、学生提问、检查输出、同伴交互、精华回顾等”[4]。

在微信墙支持的课堂教学应用模式下,教师需要准备两台电脑,一台用于投影展示微信上墙消息,一台用于微信墙后台控制。教师可以在微信墙后台以虚拟主持人的身份消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也可以对学生发送的互动消息进行审核上墙、插播、加星等。学生可通过手机直接扫二维码进入微信墙,直接输入内容发送,即可微信上墙参与课堂互动;或者是关注微信公众号,通过向微信公众号发送消息,参与微信墙互动。前者学生向微信墙发送的消息是否需要经过审核是根据教师的后台设定,且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查看所有的微信上墙消息;后者学生向微信墙发送的消息必须经过教师审核,才能实现微信上墙,且无法从手机上查看其他用户微信上墙的消息。

三、利用微信墙促使智能手机融入大学课堂的策略分析

1.二维码点名策略

适用情况:课堂准备阶段。

使用步骤:事先导入学生名单;发送签到二维码;扫描签到二维码;签到成功。

大学课堂里是否点名以及如何点名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尤其是大班上课的时候,全部点名花费时间较多。有些教师则采用随机点名或直接不点名,以及其他的照片点名、蓝牙点名、拍照查缺、微博点名、上下课合影点名等方式。二维码点名则方便直接,事先导入学生名单,上课前在大屏幕上发送签到二维码,学生扫描签到,学生的姓名、学号、签到的时间等信息就直接可以查到。

2.投票策略

适用情况:主题班会;评优;评奖。

使用步骤:设置投票项目以及计分模式;发送投票;学生按规则进行投票。

投票策略适用于学生的各种评优和评奖以及主题班会上的一些投票。如,大家参与一些集体活动的决议投票。在微信墙上可实时体现投票进度,清晰展示投票结果,实时切换二维码,让学生参与投票互动。

3.提问策略

适用情况:学术报告以及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课程结束后的答疑。

使用步骤:设置提问前缀、审核方式、滚屏方式以及提示;发送提问;学生参与提问。

提问策略适用于学术报告以及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或者课程结束后的答疑,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教师根据问题的典型性来进行回答或逐个回答,问题可在微信墙上平滑滚动或单击可暂停。

4.答题策略

适用情况:教师提问,学生抢答或回答的情况。

使用步骤:设置审核方式、滚屏方式以及提示;发送答题提示;学生参与答题。

答题策略适用于教师提问而学生抢答或回答的情况,答题的信息默认是无需审核的,也会滚动显示或单击暂停。使用答题策略可以进行头脑风暴以及更多学生参与回答与研讨问题。

5.信息上墙策略

适用情况:课堂互动;主题研讨。

使用步E:设置微信墙;扫描二维码或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参与研讨。

信息上墙策略适用于课堂中的互动以及主题研讨。学生使用手机通过扫二维码进入微信墙,发送消息,参与课堂互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微信墙发表观点,根据学生的互动消息筛选有代表性的观点,对有代表性的观点加星,单独展示加星的观点即信息上墙,教师对这些观点进行点评,或请学生针对这些观点再深入讨论。本文后面的实践案例就是使用了信息上墙策略。

6.照片墙策略

适用情况:课堂破冰或课程总结阶段;主题班会。

使用步骤:事先导入学生名单及学生照片;设置照片墙;展示照片墙;单个放大展示。

照片墙策略适用于课程破冰阶段或课程总结阶段,或者主题班会。需要实现导入学生名单以及学生照片,可以设置照片墙中照片的组合显示方式,单个放大显示为微信头像、姓名以及本人的照片。单个放大展示时可以进行自我介绍或课程总结陈述。

以上就是微信墙促进智能手机融入大学课堂的六大策略。这六大策略适用于不同的教学阶段或教育情境,使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信息的获取以及他人和小组的沟通,促使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智能手机的行为发生本质的变化。

但是这六大策略存在的共同风险就是学生注意力的集体分散,觉得好玩,心思不在听课、理解和学习上。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要通过多次使用这些策略,让学生对这些“审美疲劳”,让技术“隐于市朝”;二是要提升教学的功力,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参与,进行“热情而动人”的思考。

四、微信墙支持的大学课堂应用案例分析

为了得到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以及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我们选取广州大学教育技术15级的4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参与课堂应用微信墙的教学实践。

本案例使用微信墙辅助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信息上墙策略。实现微信墙交互的整个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用于直播上墙消息的投影大屏幕、学生的手机微信用户端以及教师的后台控制端。而实现微信消息上墙的前提是需要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同时需要申请一个与之关联的微信墙账号,通过装有“微信大屏幕”插件的QQ浏览器直播上墙消息。一般而言,使用微信墙教学的课堂需要架设两块大屏幕,一块是由教师控制的,用于播放教师的PPT课件,另一块则是用于展示学生微信上墙消息的,实际上是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以及对课堂内容反馈情况的现场直播。根据实际情况,课室中只有一个大屏幕。我们把教室中原本用于播放PPT课件的大屏幕同时用于展示微信墙的消息。在上课过程中,教室的投影大屏幕依然用于播放教学所需要的课件,当需要组织微信墙互动时,会将大屏幕的投影内容切换成微信墙上的消息。教师需要准备两台电脑,一台用于投影展示微信上墙消息,营造现场互动氛围,一台用于微信墙后台控制,以虚拟主持人的身份消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或对学生发送的互动消息进行审核上墙、插播、加星等。

在课堂中应用微信墙,实际上就是将社交工具的参与性以及实时性引入到课堂当中。笔者以电声技术课为例,根据微信墙的教学功能,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在课堂中应用微信墙的教学方案,如表1所示。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微信墙应用于课堂互动环节。课堂设置了两次互动,均设置了自动上墙模式。考虑到学生此前并未接触过微信墙,需要一定的接受和熟悉过程。

在第一次互动中,主要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教师提出思考的问题,向学生展示二维码,并在微信墙的管理界面中以虚拟主持人的身份“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只要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发送您想说的话就有机会上墙!”的消息,引导学生通过微信墙参与课堂互动。在此次互动中,上墙人数8人,上墙消息数13条。

经过第一次使用微信墙的互动,学生已基本熟悉微信上墙的方法,教师开始向学生灌输“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墙提出来”的思想。在进入第二次互动之前,有一位学生向微信墙发送消息,提出疑问,此时,教师对提出问题的消息进行加星标记。直到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进入第二次课堂互动时,学生向微信墙发送消息的踊跃程度明显提高,除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学生通过微信墙向教师提出疑问,也有少部分学生针对其他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或者指正等(如图2所示)。教师在浏览学生上墙消息的同时,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筛选加星,而后单独展示,并答疑、点评等(见图3)。整个互动过程中,上墙人数24人,上墙消息61条,收到的学生提问3条。学生对于课堂互动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微信墙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对于在课堂中应用微信墙的态度是较为积极的。54.7%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中应用微信墙对自身的课堂学习有帮助。在课堂中应用微信墙后,47.6%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和参与度都提高了;40.5%的学生认为通过微信墙参与课堂互动拓宽了知识面,自己掌握学习内容的深度也有所增加;且63.9%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中应用微信墙以后,自己在课堂中用手机做别的事情的时间有所减少。从这些数据看来,在课堂中应用微信墙能够初步达到降低低头率、增强课堂交互性、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此外,相较于口头表达,64.3%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微信墙参与课堂交流。

根据对应用微信墙课堂教学实践过程的观察以及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微信墙支持的课堂教学应用模式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微信墙这种较为新鲜和方便的交流互动平台,也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欢迎。特别是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问、有想法而又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公开口头表达的学生,微信墙为其提供了相对轻松的书面表达的交流机会。总体而言,整节课下来,师生的互动交流加强了,互动不再是教师与某一学生之间的事情。每一次的课堂互动实质上都是全员参与,学生不再仅仅是聆听者,而是潜在的发言者。当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知识建构时,他们对知识理解会更深、更概括,动机更强”[5]。通过微信墙参与课堂互动,智能手机无疑也在课堂上发挥着其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俊秀.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李晓亮.论智能手机时代的课堂变化及教学应对[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2).

[3]柯竞.上课前上缴手机 榕部分高校课堂禁用手机引争议[N].福州日报,2015-3-12(B3).

[4]刘晓斌,陈泽璇.微信墙支持下的英语课堂混合式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5):9-12.

[5]R.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6]邓小霞.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4(5):41-45.

篇4

[关键词] 民营企业金融风暴应对策略长远发展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不断升级,其影响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最初的预想,并不断的向全球蔓延。现如今,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也难逃其影响。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采取何种策略应对危机,其策略是否具有科学可行性,还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和措施来积极应对危机,从逆境中“逆流而上”,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寻求企业自身发展的契机,这些都是本文要探求和解决的问题。

一、世界金融风暴中的民营企业现状

总体来说,金融风暴影响到了大多数民营企业。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有50%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的程度很大,30%的企业认为影响程度较大,20%的企业认为影响程度较小,企业认为没有影响程度的基本没有。可见,大多数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我们从行业分类角度和地域地区差异角度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1.行业分类角度

在行业上,尤其以制造业、钢铁贸易、化工行业和餐饮行业等企业受到的影响更深。大家都感到,虽然正处在酷暑,可金融危机还是带来了阵阵寒意。

调查显示,房屋建筑领域和制造加工领域受到=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较高。房屋建造领域私人投资项目较多,此次金融危机使许多私人财富缩水,私人投资的房屋建造项目将大幅度减少。而由于房屋建设并不具有国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即便是国家投资的房屋建造项目,也在大幅减少。鉴于此,此次金融危机对制造和建筑业影响大也就不足为奇。

2.地域地区差异角度

很多民营企业负责人和决策者普遍认为,从目前金融危机对全国各区域市场的影响看,金融危机对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影响最大,在我国涉外贸易比较多的沿海省份如广东、海南、浙江、福建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较高,这些市场的风险也比较大。

从对民营企业负责人和决策者的问答对话中,民营企业普遍看好中部省份和地区,认为这些地区还存在较多的市场机遇;西部地区将受到的影响有限;中部省份和地区未来建筑业发展势头较好;而对沿海开发的部分地区持不乐观态度,认为这些地区未来仍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二、面对危机民营企业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方式

面对不容乐观的现状和日益严重的危机,民营企业纷纷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以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危机。应该说,面对危机,反应各异。有的企业还沉浸在痛苦之中,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来应对,依然持迷茫和观望态度:有的企业却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采取行动,应对变化形势,努力化危为机。

总体来说,以下做法反映出了面对危机时,民营企业管理和决策者的智慧和冷静。

1.迅速应对,积极高度重视。危机没有到来时,看不出企业的不同。危机真正到来了,企业间的差距也开始显现。优秀的民营企业,平时就注重提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他们研究对策,制订预案,迅速应对,规避风险,将危机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2.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力争减少贸易损失。以工程建设和制造业为代表的受危机冲击最大的民营企业们,面对危机,他们积极主动地和合作厂商联系,巩固已经拥有的市场份额,留住客户,守住已经打下的“江山”。

3.在谨慎中大力开拓新的市场。危机下,谨慎的寻找和选择新的合作客户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民营企业加大力度开拓新的市场,将企业的重点转到一些受危机影响小的行业和地区,以规避风险。

三、民营企业还应该采取哪些方式和策略积极应对危机

面对危机,民营企业如何最大程度挽回和减小损失,在逆境中保住既有市场既有效益,并迎难而上,逆境中寻找到新的契机,并取得发展,这是每一位民营企业家和决策者们苦思冥想的问题。

总体而言,民营经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在经历着金融危机的考验和磨练。面对企业的实际生存状况,我们更应该思考现状背后得出问题的本质,无论是在经营发展中裹足不前的困难企业,还是受危机影响不是很大的企业,透过表象看清楚内在才能就应对危机作出探索性思考,为广大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有效科学的建议,以此来推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瞄准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金融危机既是挑战也暗藏着机遇。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应该善于抓住时机,审视自身不足,对于不适应新形势下的传统产业结构,要积极调整。

2.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一直以来,资金不足融资困难都是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经济危机中,这种瓶颈的制约作用尤其严重。作为民营企业,要积极拓宽融资的渠道,注重企业自身诚信建设,以便在需要是能顺利从金融部分得到贷款。同时,民营企业要调整自身资金回收过程,加快回收的力度,防止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3.重视企业的自主创新,依靠拳头产品,扩大生产经营。

创新的进步的动力,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创新。没有了创新,企业就失去了进步发展的生命力和动力。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面对金融危机时迎难而上逆势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新是自上至下的,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们更要有这种意识和思想,在理论和行动指导企业向着创新的未来发展。

篇5

数码相机产品转型不仅仅是产品多元化的表现,也反映出佳能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市场策略的转变。

2009年上半年,在北京繁华的地铁西单、国贸两站,92米长的巨幅佳能IXUS广告让时尚男女对佳能小型数码相机印象深刻。这组以佳能产品形象代言人莫文蔚为主角的广告片色彩鲜明,以时尚与色彩吸引用户的眼球。这在仍处在金融危机之中的消费电子领域,是一件颇值得琢磨的举动。显然,数码相机产品转型不仅仅是产品多元化的表现,也反映出佳能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市场策略的转变。

2009年的金秋,伴随佳能秋季新产品的,尝到上半年宣传甜头的佳能,采用地铁广告形式,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繁华地铁站再度设置了百米的通道广告,一改春天的鲜艳色彩,采用更符合秋季的色调来诠释佳能“你好,色彩”的主题。

在刚刚落幕的佳能秋季新产品会上,佳能宣布将IXUS的颜色增加到了21种,让每一位都市白领都能挑选符合自身独特气质的产品。同时,“触摸屏”、“智慧AUTO”等功能的加入更凸显了佳能一直以来打造的专业形象。

时尚+科技

佳能的数码相机产品一直以科技领先著称,特别是借力专业单反相机带来的科技感,小型数码相机也一直都具有科技的味道。充满科技感固然好,但是在这个时尚的年代,单有科技感还不够,没有时尚的元素,怎么能吸引那些时尚男女挑剔的眼光呢?于是,我们在2009年看到,佳能开始更多地选择了时尚元素来作为小型数码相机的发展方向,这些产品在充满了科技感之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沉淀和发酵,用时尚元素开始撬动市场。特别是由莫文蔚代言的IXUS机型,更成为时尚男女的选择潮流。

其实佳能的数码相机技术一直走在时代的前端,通过这样的技术,佳能打造出了高性能、高品质、高画质,而且非常方便用户使用的数码相机产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佳能才有精力和实力开始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应用需求,满足消费者对潮流、时尚的追求。也从2009年开始,推出了能够满足这两方面,即技术方面和时尚方面都非常强的产品。

危机之下中国独好

从2008开始的金融危机,让消费电子行业,特别是设计制造领域的很多厂商都采取了收缩的市场策略,以求保存实力。但是佳能的市场举措却截然相反,市场表现比较高调: 签约莫文蔚代言IXUS小型数码相机,签约成龙代言EOS专业单反相机;在刚刚结束的2009秋季新产品会上举行盛大的烟火晚会,近期的地铁百米广告和电视广告……系列举措显示出佳能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佳能数码相机获得了增长,在市场份额上、在销量上都有了可喜的增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能有这样的增长速度,确实令人惊讶。佳能副总裁吉冈达生也承认,在2009年上半年,佳能数码相机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是随着中国政府4万亿元救市政策的推进,市场重新回到了以前的活跃状态。这同欧美市场、日本市场基本停滞发展的状态相比,中国市场的环境显然非常好。

篇6

笔者最近阅读了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所著的《创新者的窘境》,本文将对其中颠覆创新的观点进行总结。

颠覆创新、持续创新和高效创新之间有何不同?为什么包括Uber和金融科技领域里的很多企业创新都不具颠覆性?不妨赶紧来看看吧。

何谓颠覆创新?

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里这样写道,颠覆创新会采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以更低的价格,提供质量较低或较简单的产品,服务新客户或低端客户,

颠覆创新会扩展市场,与持续创新(开发更好的产品)和高效创新(降低成本,让相同的产品价格更低)不同,后两种创新只会让现有市场变得更好。

传统银行之所以被颠覆,是因为他们只专注高端盈利客户,结果低端客户就被其它公司给挖走了。对于公司高管来说,在存量市场里挖掘盈利指标似乎更明智且合理。

成功的颠覆创新者会利用更低的价格和不断优化产品维持早期优势,并价值曲线上一路走高,逐渐挖走传统银行的核心客户资源。

Uber是颠覆创新者吗?是,也不是

Uber vs.出租车

Uber是持续创新者,起初它即没有从出租车低端客户开始;也没有把不是自己的客户转化成自己的客户,更没有提供低质量产品,他们提供的出租驾乘体验其实比传统出租车还要好。

Uber vs豪华轿车

UberSELECT是颠覆创新者,它价格更加便宜,而且为了吸引不预订豪华汽车的消费者,他们甚至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这种差异性为何重要?

传统出租车和豪华车行业要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应对颠覆创新,比如出租车行业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持续创新,专注改善自己的核心产品;豪华车行业可以提供低端汽车服务对抗挑战。

颠覆创新四要点

1、颠覆是一个过程

颠覆,一开始往往被忽视,最后却成为主流(比如早期个人电脑)。颠覆需要时间,传统企业起初并不重视颠覆者,直到被颠覆之后,才发现一切已经来不及了(比如Netflix颠覆了音像巨头Blockbuster)。

2、颠覆者的商业模式完全不一样

通常,传统企业并不理解颠覆者,而且认为颠覆不会影响自己的核心业务或市场——直到颠覆者变成主流。颠覆者的标志,其实就是被传统银行看作是“他们不构成真正的威胁,他们走的是低端路线”。

3、成功的产品或公司不要太在意创新是否具有颠覆性

很多路径和策略都能让你获得成功。举个例子,Uber和iPhone都获得了成功,但Uber专注于提供一个比出租车更好的产品(持续性创新),苹果则专注于开发者生态系统(iPhone对笔记本电脑是颠覆创新,对智能手机是持续创新)。

4、颠覆或被颠覆,显得有些“油嘴滑舌”

传统企业要回应颠覆创新者的挑战,除了持续创新之外,还要强化维系核心客户,或是在核心业务之外创造分支业务,用低端产品服务低端客户。

关于传统企业的两个现实

创新成本

1、业务基本由最能带来利润的客户驱动,他们倾向于在持续创新上投资,而不会挑战创新者,也不会开发低利润的劣质产品。

2、传统企业的内部流程禁锢了他们创新,个体员工,甚至高级经理都不能自主分配资源尝试颠覆创新。

···因此传统企业很少能有效应对外部颠覆创新的威胁。

创新周期

1、颠覆创新是持续创新的基础,也能为持续创新提供资金。

2、持续创新是高效创新的基础,也能为高效创新提供资金。

3、高效创新将资金“回流”到颠覆创新里进行在投资,创新周期完成。西方资本市场这种创新周期极为少见,因为人们总之追求“毛利润率”这样的短期利益。

所以,当人们想要更快的投资回报,资金便会受困于高效创新阶段,最终无法获得长期经济效益,只有颠覆创新才能扩大市场规模。

我是一家传统金融公司,需要知道些什么?

传统金融公司普遍在持续创新上做的很好,比如开发复杂的新金融产品。持续性创新对于高端、高价值客户来说是好事,但不要忽视底层低端客户。

传统金融公司可能不会投资高效创新,这样会导致受困于高成本客户群,最终无法释放资金用于颠覆创新。

举个例子,谷歌最近新成立了控股母公司Alphabet,从核心搜索业务中拆分出了颠覆创新业务。到目前为止,行业分析人士对谷歌此举赞赏有加,公司股价也一路走高。

传统金融公司要有能力识别外部威胁,对不同类型的颠覆者做出不同类型的回应。识别步骤如下:

步骤一:判断对你构成威胁的金融科技创新是什么类型。

步骤二:识别这些创新是威胁,还是机遇。

步骤三:合理部署应对策略。

传统金融企业要明白,投资颠覆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继而公司业绩指标(比如内部回报率和毛利率)会受到影响,可能要花五到十年才有回报,高效创新的回报周期则相对较短。

我是一家金融科技初创公司,需要知道些什么?

金融初创公司需要明白自己属于什么类型的创新模式,还要明白传统金融公司会如何应对,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解决策略。

如果你采用的是持续创新模式,比如给传统银行客户开发出新金融产品,那么银行的应对手段将会是积极保护自己的核心客户,相应的,你的策略就要考虑如何从传统银行那里挖走客户。

如果你采用的是高效创新模式,比如你销售的产品是能够节约成本的技术,传统银行就成了你的客户,相应的,你的策略就要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技术产品更适合银行现有的技术和监管框架。

如果你采用的是颠覆创新模式,比如为新客户开发新产品,或是开发出价格更低、或低端产品,并拓展了市场。之后,传统银行会忽视你,认为你无法构成威胁,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创新者的窘境”。此时,你的策略应该是专注于低端客户市场。

我是个风司,需要知道些什么?

风司要考虑哪种类型的创新值得投资,是否匹配投资理念和退出机制。不同的创新模式有不同的客户和市场准入策略。

风投要明白市场上很多创新都和颠覆无关,大多是噱头。事实上,其他类型的创新也能带来很大价值,说到底,风司要根据初创公司是否有更好的业绩表现,做出投资决策。

区块链技术会算哪个创新模式?

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这项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自银行行业里,区块链是高效创新。大多数人认为区块链技术能为传统银行节约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银行如果想要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就应该采用区块链创新技术,而不该觉得这个技术是一种威胁。

不过,这种技术是否算是颠覆创新呢?从长期来看,虽然区块链技术能够产生新业务,也可能会取代传统金融模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算是一种颠覆创新。

然而在此技术上发展出的数字货币应用,比如比特币,则是一种颠覆创新。比特币是一种新规范(不依靠单一信托实体,也无需注册登记账户信息,就能实现价值转移),它的体验也不够“高大上”,同时服务对象都是新客户——非传统银行客户。比特币是否能长期存在,一直都是人们不断争论的话题。

总结

篇7

目前,国内外学者均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经济学家Schumpeter(1912)首先提出了信用创造论,他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专门分析了信用与资本形成过程,将信用创造论置于他的“创新理论”中,即通过信用扩张创造资本,实现创新。此外,他还系统地研究和论证了货币、信贷、利率等金融变量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影响,认为那些功能齐全的银行可以通过判断和支持那些具有创新生产发展能力的企业家的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而Curley(1960)等则从商业银行系统角度,研究了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GoldSmith(1969)的研究指出金融机构在墨西哥快速工业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King,Levine(1993)等以Sehumpeter为基础,提出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具体方法,如选择创新企业和项目、增加信贷投入、分散金融风险、披露预期利润等。Stulz(2000)认为,通过对创新项目的监控,银行能够较可靠地根据项目进展及其资金需求情况来为创新项目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因此银行在为需要分阶段融资的创新活动提供外部融资方面更为有效。以上学者的研究集中于银行系统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国外也有学者研究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的作用,Saint—Pau(l1992)从金融市场风险角度出发,提出了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方式,如鼓励和支持那些发展潜力较大的经济主体使用生产率较高但具有一定风险的生产技术,从而有效推动其技术进步,提升其经济利润。Kortum和Lemer(2000)通过调查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他们选取了美国20个产业1965-1992年的生产数据,系统地分析和考察了风险投资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在某一产业中,风险资本投入量与专利数量呈正相关性,即在一定情况下,专利数量会随着风险资本的增加而上升,其效应是普通R&D的3.1倍。Hellmann和Pur(l2000)选取了美国173个高新技术创业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产品市场策略和企业的融资策略为重点,研究了风险投资与产品上市周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风险投资的介入极大地减少了产品上市的时间,对创业者而言更是如此。Romain和Pottelsberghe(2004)则认为与大公司的R&D相比,风险资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融资两种渠道拉动经济增长。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站在资本市场的立场上,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RobertE.Hal(l2001)、PatrickBohon、XavierFreixas(2000)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资本市场便利了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ThomasHellmann、ManjuPur(i2000)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资本市场推动着科技创新的产业化。世界银行在2001年进行了一项专业研究,即《金融与增长:动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金融对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Chou(2001)等研究了一定时期内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即金融创新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率,加速科技创新。佩蕾丝则在其《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一书中提到了人类史上的几次科技革命,他认为在科技革命成果的转化过程中,金融发展和制度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金融资本对于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融资环境问题融资渠道窄、融资限制条件多、融资成本高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因素。目前,中小企业在国家银行贷款的比重仅为222.5%,这与其实际经济贡献量严重不符。融资环境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决定着其实际融资成效。我国现行的市场化金融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当前,很多大型商业银行将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其主要融资服务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发展资金,以推动其发展壮大。而中小企业受自身限制,一般规模较小、资金不足、技术能力薄弱,还款周期较长。因此,银行出于自身经营安全考虑,往往不愿为其提供融资服务。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制定了相应的融资发展政策,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项金融服务,以保障其健康长效发展。在此方面,日本具有丰富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目前,日本共有五家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贷款条件和限制较少,受到了企业的一致欢迎和好评。此外,日本在政府的主持和支持下还成立了专业的担保机构,积极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增加了中小企业从私人银行融资的机会。

2.2融资渠道问题当前,很多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渠道单一问题,其融资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其实际融资需求。创业板市场现在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总体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交易主体不活跃,严重影响了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受场外市场和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限制,我国的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层次较少,难以为处于成长时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帮助。

3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解决对策

3.1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加快建立商业银行信贷创新机制可以有效地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推动企业高速发展,提升其科技水平。针对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特点,我国可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风险评估机制,针对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解决策略。此外,我国还可以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体制创新,提高其金融风险承受能力和应急能力,简化融资流程,提升中小企业的满意度。另外,银行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科技企业的风险特点、融资需求、融资能力进行金融产品开发,设计和推出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我国还要加强金融政策宣传推广力度,鼓励企业积极进行科技创新,采用产权质押贷款的方式获得贷款。

3.2积极拓宽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各商业银行金融机制可以立足其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其融资结构,科学设置其科技创新贷款审批权限,提高其工作效率,力求为企业提供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尝试将信托投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科技创新融资体系,制定综合金融流程服务“一站式”制度。那些具备债券承销资格的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其信息服务和承销便利,设立专业化融资信息平台,以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信息服务。此外,政府部门应重视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稳定的地区经济发展融资环境,密切经济和科技发展间的关系,成立一批服务功能完善的社会金融中介机构。信用担保体系是创新活动和科技产业化的另外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企业的信用情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主的个人信用。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担保机构在推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作为沟通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使两者之间的利益重叠,因此加强担保机构的建设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4总结

篇8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融资需求分析

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OrderTheory)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筹集长期性金融资金时,优先使用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股本结构、资本结构最有利的金融资金,当该资金被使用完结后,再决定使用稍次的金融资金来源。

1.种子期:风险大,资金需求小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在企业发展初期,即企业发展种子期,所面临的困难巨大,所经历的风险也是最大的。处在种子期的企业极有可能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企业组织形式,没有完整的生产线以及发展所需的资金,甚至可能没有必需的人力资源,拥有的仅仅是技术、发明、创新等科技资源,抑或只是企业创建的计划。而这些科技资源能否转化成产品,某种产品能否被行业认可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完全未知的。但往往这个时候,企业创始人迫切需要资金以用于新产品的生产和再次研发,以此来证明自己掌握的技术是否可以被市场所接受,同时评价技术与产品的商业价值。因此,种子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困难期,但也是发展创意和开发研究的关键期,企业恰恰是根据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生产初始产品。满足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资金一般应具有投资无直接回报性、资金投资期长、需求量不一定很大、投资风险高的特点。

2.初创期:盈利较低,资金缺口大增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过种子期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进入到企业发展的初创期阶段。由于各项工作的安排以及实施已具体到细节上,所以该阶段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剧增。与种子期的企业相比,初创期的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有着近十倍的差距,致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大增。由于此时期的企业需要尽快拓展市场并向市场推广产品,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这个阶段的资金需求主要来源于购买用于生产的机械设备,以满足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自身资源的限制产能有限,企业获得的经营性利润相对较低。因此,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组合来缓解资金缺乏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企业将主要考虑面向风险投资的股本融资,或者政府的支持性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

3.成长期:内部积累较少,融资需求迫切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扩大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筹集资金来集中提高生产力和购买生产研发设备,以扩大其产品的生产规模。在这一需求的作用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比初创期只增不减,有可能远远高于初创期。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可以积累的资金较少,必须通过外部融资来填补资金的空缺。因此,企业应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方式筹集充足的资金,以保障企业的发展运营。

4.成熟期:资金需求额最大,融资方式多样进入到成熟期的中小企业,会有一段快速成长的过程。此时期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结构越来越合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大降低。但是,由于这一阶段企业的资产扩张,加上企业可能会有产品质量上的改变或提升,使得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额更大了。这一阶段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最为容易的时期[6]。在成熟期,企业仅仅依靠银行的贷款或股权融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选择其他的融资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过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发展,产品研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产品市场规模也得到了急速扩大。这个时期,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成熟期,企业的资金缺口将达到最大,而且是其生命周期的最高水平。由于这一时期的企业发展良好,企业的经营效率很高,故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也很多。

5.衰退期:资金回收,内源融资处于衰退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逐步下降,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越来越弱,整个企业的实力处在衰退的状态,再加上行业间竞争加剧,企业在这一阶段很难获得外部资金支持。因此,企业采取收缩型融资策略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企业不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入,更多的是将企业的资金回收,以投入新的产业或者项目。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融资策略选择

1.种子期的策略选择一般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种子期尤其是其创始阶段,一般选择自筹资金,主要依靠企业所有者的资本投入,或基于亲朋好友的民间借贷来获得资金。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讲,个人的资本投入会更具有优势,因为这类资本的使用相对更加自由,由于并没有参与到其他的金融组织或市场交易中去,也就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有关经济发展的权威数据显示,处于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资金的70%来源于个人储蓄。但是由于个人储蓄能力有限,资金数量必然较少,通常不能维持企业的持续运营,这就需要继续筹集资金。此时,最大的资金来源一般是向亲朋好友进行借贷,这部分资金在创业投资总额中约占15%。另外一种方式是天使投资,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外源性融资策略选择的第一步,一般是指投资者个人出资帮助具有创意或者技术的项目团队的初创型企业而进行的一种高风险的前期投资。这种筹资方式大致占到企业这一阶段资金来源总额的5%。除上述融资方式之外,近年来,辽宁省政府也开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关注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其中,选择企业孵化器是处于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非常明智的选择。因此,这个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采取自筹资金、天使投资、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基本融资策略。

2.初创期的策略选择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主要依据是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偿还债务的能力。初创期企业再融资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来源渠道相对比较狭窄。由于该阶段企业获取外源性的融资相对比较困难,一般会采取经营性的收益来填补资金缺口,根据自身的资金结构,使用内部经营性资金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这种利用自身的资金进行投资的行为称之为内源性融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源性融资方式选择得越好,内源性资金越雄厚,则发展前景相对也会越好。内源性融资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筹集资金的模式。另外,企业在这一阶段开始逐渐将抽象的技术、创新资源转化为产品,并且具有了初步的生产规模。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产(如无形资产等),以质押等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融资。对于长期性融资,企业还可以选择向私人股东发行更多的股票或者向银行贷款。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企业就很难通过这些方式获得资金支持,或即使能够获得资金成本也会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风险投资,由风险投资公司将资金投入企业并作为普通合伙人管理企业投资运作,规范企业经营,以此获得相应报酬。因此,这个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采取内源性融资与风险投资相结合的基本融资策略。

3.成长期的策略选择企业进入成长阶段后,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来提高生产力,购买更多的生产设备和研发器材,以扩大产品生产规模。如此一来,无疑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资金需求和供给的缺口。如何在金融市场上另辟途径进行融资,正是这一阶段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一阶段,企业发展更加迅速,产品也已经顺利投产,生产技术愈发成熟,市场前景逐渐明朗,可以采取负债的方式直接或是间接筹集更多的资金。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这一阶段的企业技术风险降低,未来可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由于企业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在有资产担保的条件下,可以抵押厂房或大型机器设备,通过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进行债务融资。融资租赁作为另一种债务融资方式也可以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企业如果无力购置某些昂贵且必需的生产设备,可以向租赁公司租入这些必需品,以满足生产经营上的需要。作为科技型的企业,可以利用的又一融资方式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同于传统的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的融资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是以企业拥有的专利发明和商标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作为质押物进行的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经历了种子期和初创期后,在成长期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此时企业的融资能力逐步增长,由于前期积累了很多融资的经验,融资渠道也逐渐拓展开来。处在这一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各金融机构的贷款融资,还会因为企业本身发展到高成长性阶段而被更多的风投金融机构关注,可以得到更多更高质量的投资。由此,风险投资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其成长期主要考虑的融资模式选择之一。所以,这个阶段采取债券融资、知识产权融资、风险投资相结合的基本融资策略。

4.成熟期的策略选择在经过成长期的发展之后,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已经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技术水平日趋成熟,产品也已经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由于成熟期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已经达到最优状态,企业的投资风险低,企业的发展已达到最稳定的状态,融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融资渠道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可以继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获得丰厚的经营收益。该阶段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大,产品的收益相对较高,企业由于拥有了许多可以抵押的资产,可以选择长期融资方式或是激进型融资策略。实际操作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则可以通过增加外源性融资,即加大债务融资比例筹集资金,如发行债券等。上市融资是比较适合这个阶段企业的融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功上市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这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可以顺利完成扩张,就有机会跻身于大中型企业的行列。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在经历了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之后,如果能够通过股权收购借壳上市,是最成功的融资方式,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今后发展经营或者重新面临风险时非常好的支持方式。这一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或回购的方式实现资产重组。因此,这个阶段采取激进的组合融资的基本融资策略。

5.衰退期的策略选择一方面,此时期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经营利润累积,自有资金增加,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稳住脚跟,必须开始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此时可以利用企业自身积累的资金。另一方面,在衰退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又面临着市场份额逐渐减少、盈利能力逐渐减弱、债务偿还能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因此,此时企业应该及时调整原有的资本结构以及核心业务。处于衰退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采取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来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状况,使企业获得再一次腾飞的机会。资产证券化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的资产收益证券化,主要是以企业未来的收益为依托,通过提高信用等级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另一类是企业的资产支持证券化,以目前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为基础,用预期收益作为保障,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进行融资。采用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性的资金收益,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经营轨道。因此,这个阶段采取自有资金与资产证券化相结合的基本融资策略。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融资模式的选择如图3所示。

三、结论

篇9

关键词:金融科技;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当前还处于传统农业改革期间,和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其差距主要体现农业技术和资源设施方面,想要推动农业发展,就可以借助金融科技,使现代农业能够源于产业化。但是因为现代农业和金融科技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不融合性,所以想要借助金融科技来推动现代农业改革,就必须更加深入的对此进行探索,找到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而为了融合金融科技和现代农业发展,也有必要开展农业金融科技活动,通过农业金融科技活动,使金融科技的作用能够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得到完全的发挥。

1农业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农业金融科技发展整体状况

纯粹凭借农业领域的力量是无法推动农业发展的,农业发展必须借助科技进步来推动。因此我国近几年也开始试图通过科技金融科技来推动农业的发展,也通过金融科技将农业的现代化特色完全展现出来,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科技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并不是十分和谐,想要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使现代农业和金融科技能够更加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也必须将金融科技的作用完全的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政府也越来越支持借助金融科技来推动农业的发展,因此金融科技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我国农业金融科技体系慢慢得到了建立。但是因为目前我国金融风险还是起步阶段,并且存在非常大的资金缺口,因此就会导致金融科技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

1.2农业金融科技社会关注度低

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们首先要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才能够着眼于更高层次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而农业就是解决人们温饱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国家重视农业现代化,也重视金融科技与农业的结合,利用金融科技使农业能够得到现代化发展。但是因为农业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备风险性的市场,农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结合金融科技,而由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着本质区别,人们对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认知存在误区。大部分人都不够关注农业科技金融,也不愿意投身到农业产业中,认为农业产业风险高,但是收益低。

1.3农业金融科技供需不平衡

平衡农业科技金融之间的供应关系,其实就是满足需求者的需求数量与形式,但是在实际中往往很难满足需求者的需求数量与形式,供求之间容易呈现不平衡的状态。而目前金融机构也越来越不愿意参与到农业科技金融市场中,因为考虑到农业领域风险性高的问题,会采用提升贷款利率方式来降低风险。但是由于金融机构的种种措施,直接导致农业科技金融市场得不到更加稳定的发展。一方面贷款利率提升会导致很多农业行业从事者无法负担这种贷款压力,最终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金融产业的成果,另一方面,农业行业从事者所能够合作的金融机构也有限,因为金融机构开始慢慢退出农业市场。

1.4农业金融科技中政府带动性有待发挥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针对农业科技金融发展的具体政策,已出台的政策中并没有能够平衡农业科技金融之间的供需关系,能够对农业科技金融发展进行完善的管理政策。以及因为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企业缺乏信任,所以农业科技企业很难通过金融机构来获得更多的贷款,同时农业科技金融还没有做到完全的信息化,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因此信息之间的流转不够及时和迅速。

1.5农业金融科技企业自身能力问题

农业科技金融企业想要得到更加长远而稳定的发展,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企业要具备一定的核心技术,并且还要做到持续性盈利。而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农业产业极容易受到天气环境以及种种大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故。因此在这一点上,农业科技金融企业是很难保证的。除此之外,农业科技金融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招收更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素质人才,只有通过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素质人才,才能够使农业科技金融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和谐,也才能够更加接近企业目标,不过目前大部分农业科技金融企业中都还存在这个问题,那就是缺乏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素质人才。

2金融科技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策略

2.1提高农业金融科技的社会关注度

想使更多的金融机构愿意入驻到农业市场,并给予农业金融科技企业更多的贷款机会,提升其贷款额度,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又或是想要使更多的企业愿意入驻到农业市场进行创业,推动农业金融科技的发展,都需要提高农业科技金融的社会关注度。当关注农业金融科技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农业金融科技的了解也会越来越多。在对农业金融科技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人们自然也就愿意进入到农业市场进行尝试,同时在了解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农业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是非常远大的,在这个市场上还有很多可供发掘的地方,而想要提升人们对于农业金融科技的认知和了解,也需要通过政府出台一定的政策,对此进行宣传。并且政府还应该建立成果转化基金,用成果转化基金来刺激农业产业的现代化以及农业科技金融企业的发展,并使现代农业与金融科技的融合能够更加和谐,除此之外,因为农业金融科技的现有结构还不够完善,所以也应该完善农业科技金融的现有结构,利用完善之后的农业金融科技的结构,提升农业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速度,并融合不同的农业金融科技领域,利用创新型技术,来促进农业金融科技的发展。

2.2完善传统农业科技金融资金供给来源

农业科技金融融资形势是在融资基础上融入间接融资方式,农业科技金融企业就能够通过自身的核心技术来吸引更多的投资,投资能够提升农业科技金融企业的竞争力,也能够使农业科技金融企业资金周转更为顺畅。同时,农业科技金融企业也必须要改变管理理念,规避农业市场风险,而金融机构也应该积极的加入到农业和金融市场中,推动农业科技金融企业的发展,如果金融机构能够为农业科技金融企业提供更高的贷款额度,而又减少其贷款利率,那么必然能够使农业科技金融企业得到更加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金融支持能够促使农业科技金融企业接收到更强的发展动力,也能够使农业金融科技企业的日常运转更加顺利。除此之外,想要鼓励更多的企业入驻到农业金融科技市场,那么国家也应该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例如通过政策又或是下发投资资金的方式,鼓励企业在农业市场进行创业,不过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科技金融企业所能够得到的创业资金还不够充足,所以这也影响到了农业金融科技的崛起。

2.3完善政府农业科技金融规范体系

政府才是金融科技与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核心主导,政府的举措将直接影响科技金融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在重视科技与金融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制定更多的相关政策,通过相关的政策,加快现代农业与金融科技融合,并利用现代农业与金融科技的融合,使农业产业能够更加现代化,也使农业产业能够在市场上能够得到更强的推动发展力,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关的农业科技金融发展政策,完善农业科技金融体系,并明确相关的法律规章,保证农业领域能够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并通过法律规章来规范农业市场中的行为,也规范农业科技企业的制度。

篇10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战略新兴产业 互动机理

为不再坐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前国务院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能源汽车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战略新兴产业也概莫能外。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中居于主体地位。因此,理清商业银行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特别是商业银行与战略新兴产业的互动关系,对于两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文献回顾及评价

自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以来,相关文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顾海峰(2011)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及其政策设计,认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性金融支持机制、市场性金融支持机制、以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体系的支持。张训、贺正楚(2012)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证券资本市场和银行融资市场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效果,结果显示银行贷款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效果非常弱,而股票融资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刘志彪(2012)认为中国在“十二五”时期应该把商业银行的科技金融功能的建设摆上议程,鼓励商业银行以控风险、早布局为原则,以建设和完善科技专营机构为突破口,加快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确立商行在科技金融中的领军地位。

战略新兴产业属于中国特色的名词,国外主要是涉及到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包括高新技术、高新产业等方面,研究成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前后。Raghuram G.Rajan,Luigi Zingales(1988)对比多国数据发现,金融体系建设落后国家的行业发展不如依赖于外部资金的行业在金融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GreenWood(1990)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金融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显性的支持效应。Maksimovic(1998)重点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于微观层面企业的作用,研究发现能够进入发达资本市场的企业比不能进入的企业发展得要好。

综合国内外研究,总结出以下特点:一是研究金融支持战略新兴产业,主要侧重于资本市场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作用,忽略商业银行的支持作用;过度倚重直接市场融资,忽略间接市场融资。有的还得出了银行信贷对战略新兴产业负效应的结论。二是少数研究注意到商业银行对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但是研究成果限于银行单一的信贷资金支持,忽视商业银行在中国作为金融主体的其他重要作用,譬如网点建设、金融创新等方面。三是过度偏重金融对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忽略了战略新兴产业对于金融系统,特别是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国商业银行与战略新兴产业互惠互动关系做一些探讨与研究。

二、中国商业银行与战略新兴产业互惠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与战略新兴产业之间不是单向的利益输出关系,而是相生互惠的合作关系。两者关系不仅局限于银行金融支持战略新兴产业,而且广泛存在战略新兴产业对银行的促进作用。两者存在互动的供求关系。

1、商业银行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供给与需求

(1)商业银行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供给。商业银行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供给包括:一是信贷投放为基础。信贷供给贯穿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在初生阶段起到基石作用。二是金融创新为关键。主要涉及信贷投放环节中的担保物抵押问题,如知识产权抵押、股权质押、高技术设备质押等。三是网点网络为渠道。渠道为王,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设置、无线网络服务是渠道的主要支撑。四是财税理财为优化。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提供财税规划、资产管理、理财投行等金融业务,弥补战略新兴产业除技术优势外的先天不足。

(2)商业银行对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银行对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包括:一是企业存款为依托。存贷比是监管商业银行的重要指标,虽然战略新兴产业初生阶段存款资金量小,但存款仍是银行的重要参考指标。二是经济增加值为根本。对于中国商业银行而言,指标关系到自身的资源配给。新兴产业作为潜质客户,将对银行经济增加起到效应。三是社会效益为补充。银行支持中小企业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初生阶段的战略新兴产业属于优质中小企业范畴,应支持新兴产业取得经济和社会双效益。

2、战略新兴产业对商业银行的供给与需求

(1)战略新兴产业对商业银行的供给。战略新兴产业对银行的供给包括:一是作为潜质客户。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对银行而言,既是潜在客户,又是优质客户。二是作为集群客户。从产业链的角度,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是产业集聚的过程,赢得了核心客户就能锁定上下游企业。三是作为政策客户。新兴产业是政府着眼未来的科技竞争实施的国家战略,其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

(2)战略新兴产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战略新兴产业对银行的需求包括:一是融资需求。不局限于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需求,而且包括以商业银行为中介,发行企业债券、引导推荐到资本市场融资等融资需求。二是信息需求。作为新兴的产业,受自身实力所困,资源有限。与此同时,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信息资源需求旺盛。银行作为金融主体,具有较为完备的信息资源优势,可以满足其需求。三是政策需求。新兴产业将持续得到政策的支持,而银行是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因此,建立战略新兴产业和商业银行的良性互动,也是政府所乐见其成的。

三、中国商业银行与战略新兴产业互动机理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历程较短,但发展如火如荼,趋势符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将产业发展依次分为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下面将结合经济学原理中的供求理论,分析战略新兴产业与中国商业银行的互动机理特征。

1、产业初生期

为便于研究,假设商业银行与战略新兴产业的供求均衡的帕累托最优点为G点(如图1所示),图中向上倾斜曲线为供给曲线,向下倾斜曲线为需求曲线,X轴表示商业银行投入,Y轴表示商业银行产出,均衡G点对应的投入值为x0、产出值为y0。在产业初生期阶段,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银行投入具有巨大需求,由于此时为卖方市场,银行在交易中处于优势,战略新兴产业在市场中处于弱势。银行会主动寻求更高的投入产出比,进而压低对战略新兴产业资金的供给,使得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此时的均衡点停留在G1点,对应的横纵轴之分别为x1和y1,不难发现,x1y0。

2、产业成长期

在产业成长期阶段,战略新兴产业的实力不断壮大,虽然在业务发展中仍需要商业银行的支持,但是话语权已经大大增强,因为此时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也需要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因此,市场买卖双方力量处于势均力敌状态,近乎为理论中的帕累托均衡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的银行投入产出比接近100%,均衡点在G点或其附近。

3、产业成熟期

进入产业成熟期后,战略新兴产业的实力更加强大,在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拥有了更大的后发之势,进而在与商业银行交易中处于较为明显的优势地位,类似于目前中国的央企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此时,商业银行之间的客户竞争战争会更加激烈,将要付出更大的条件来吸引和留住客户,相应的投入产出比会下降。正如图3中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或者供给曲线向下移动,此时的均衡点将出现在G2附件,显然投入增加了(x2>x0),但是产出却下降了(y2

4、产业衰退期

依据产业周期理论,产业衰退期即是企业被市场淘汰的的消亡期。本文结合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特点,更倾向于将衰退期认为是新兴产业转入传统产业的变更期。一部分企业经受住了市场的洗礼,另一部分不幸被市场淘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破产法有望出台,不排除未来中国商业银行倒闭的现象发生。

四、中国商业银行与战略新兴产业互惠互动的策略建议

中国商业银行与战略新兴产业应当积极把握产业周期中的阶段性规律,有的放矢,在市场变化中抢抓机遇,力争实现互利共赢。

1、产业初生期策略建议

在相对弱势阶段,新兴产业应借助政府的力量,以此为桥梁获取银行的信贷支持,迅速做大做强。银行应响应政府号召,在支持新兴产业壮大的同时,做好优质中小企业甄别,设定盈亏风险底线,找准合作对象。

2、产业成长期策略建议

在势均力敌阶段,战略新兴产业应向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诸如企业债券、理财咨询等。条件成熟下,与银行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合作的一揽子协议。商业银行应不断拓展合作内涵。

3、产业成熟期策略建议

在比较优势的阶段,新兴产业一方面应借力银行,向资本市场进军获取低成本融资,另一方面应打造产业集群,增强自身实力。银行应走差异化竞争道路,结合需求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也可在工业园区设立银行科技网点。